CN1959093A - 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9093A
CN1959093A CNA2006101436263A CN200610143626A CN1959093A CN 1959093 A CN1959093 A CN 1959093A CN A2006101436263 A CNA2006101436263 A CN A2006101436263A CN 200610143626 A CN200610143626 A CN 200610143626A CN 1959093 A CN1959093 A CN 1959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engine
sensor
internal
cylind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36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59093B (zh
Inventor
久保田良
田中雄志
藤原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807092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959093(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59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9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59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9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35/00Controlling engines, dependent on conditions exterior or interior to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D35/0007Controlling engines, dependent on conditions exterior or interior to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electrical feedb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21Construction
    • F02F7/0039Casings for small engines, especially with crankcase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安装到小型机动车辆上的内燃机(20),该内燃机可以保护以突出的方式安装在向前方取向的发动机气缸(22)上的传感器(50),使之不受飞石等的影响,而且无需专门的构件和特别的安装操作。所述传感器(50)用于检测发动机(20)的操作状况,并且基本上水平的配置。传感器(50)安装的气缸(22)的侧面,诸如催化剂装置(34)等车辆结构部件配置在传感器(50)的下方,以便保护该传感器。

Description

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诸如摩托车或三轮机动车辆这样的小型机动车辆上的内燃机,更具体地说,涉及在基本上水平配置的发动机气缸上具有用于检测发动机的操作状况的传感器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在安装在摩托车上并具有水平取向的气缸的内燃机中,已知一种发动机,在该发动机中,在气缸的下部设置润滑油温度传感器(见JP-A-2004-293348)。
在JP-A-2004-293348中揭示的油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从左侧向右侧向上倾斜的气缸的下部,并且油温度传感器的一部分向下倾斜地突出。因此,存在着被车辆的前轮溅起的泥浆水、飞石等碰到油温度传感器、且因此使油温度传感器弄脏或者损坏的可能性。
为了应付这种情况,油温度传感器的前部不得不用特殊的传感器罩覆盖。通过在内燃机上安装这种特殊的专用传感器罩,可以保护油温度传感器不受飞石等的影响。
因此,需要制造专用的传感器罩,并将该传感器罩安装到内燃机上,因此,增加了部件的数目,并且需要成形操作和用于将传感器罩安装到内燃机上的安装操作,从而,增大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到小型机动车辆上的内燃机,该内燃机不需要特殊的构件和特殊的安装操作就可以保护以突出的方式安装在气缸上的传感器不受飞石等的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到小型机动车辆上的内燃机,所述内燃机具有基本上水平配置、以便指向车辆的前方的气缸,以及设置在发动机上、以便检测发动机的操作状况的传感器,其中,所述传感器以突出的方式安装在气缸的一侧;并且,车辆的结构部件配置在传感器的下面。
根据本发明,所述结构部件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承受从地面弹起的飞石等,从而保护传感器。因此,不需要用于保护传感器不受飞石等影响的特殊的保护构件,并且用于特殊的保护构件的安装操作变成不必要的,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车辆的所述结构部件可以是在传感器下方延伸的发动机排气管。在这种情况下,排气管承受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从地面上弹起的石子等,从而保护传感器。
优选地,构成排气管的一部分的催化剂装置配置在传感器的下方。在这种情况下,在排气管的区域内具有最大宽度的催化剂装置能够可靠地保护传感器不受飞石等的影响。
所述结构部件可以是车辆的车架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车身架部分承受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从地面上弹起的飞石等,从而保护传感器。
车架部分可以是下车架和延伸于左右下车架之间的横梁中的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无需特殊的保护构件,下车架或横梁可以保护传感器不受飞石等的影响。
构成气缸的一部分的散热片可以形成在传感器前方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存在着飞来的飞石等,无需采用专门的保护构件,气缸的散热片也会承受飞来的飞石等,从而保护传感器。
可以将散热片形成从气缸的侧面向下表面延伸的L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保持散热片的高强度,可以可靠地保护传感器不受飞来的飞石的影响。
可以将传感器安装到气缸的侧面,以便从与地面平行的基本上水平的气缸的侧面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将传感器安装到气缸上。
可以将传感器以从下面容易接近的方式安装到气缸的下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将传感器从下方安装到气缸的下部。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燃机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该摩托车的部分平面图;
图3是部分省略的内燃机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从与气缸盖的结合面观察时看到的气缸体的正视图;
图5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以及
图6是当从下面观察时看到的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主要部分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至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
图1以侧视图表示摩托车1,在该摩托车上安装有本发明的内燃机20。
摩托车1具有车身架,所述车身架的结构如下。主车架3从前管2向后方并倾斜地向下方延伸,一对左右枢转板4竖直向下延伸并安装到主车架3的后端部上,一对左右后车架5从主车架3的后部向后方并倾斜地向上方延伸,副车架6分别在枢转板4和后车架5之间延伸。
前轮9可旋转地支承在前叉8的下端,该前叉8以所述前叉8能够被转向手柄7转向的状态安装在前管2上。
另一方面,在每个摆臂11将其前端可枢转地支承在枢轴10上、且后轮12可旋转地支承在摆臂11的后端的状态下,以可竖直地摆动的方式将摆臂11分别连接到枢转板4上。后缓冲器13介于各个摆臂11与各个上部后车架5之间。
燃料箱14安装在左右一对后车架5的前部,储存箱15支承在从燃料箱14到后车架5后部的范围内的部分上,车座16安装在储存箱15上。车座16可打开和关闭。
内燃机20被以悬挂的方式支承在枢转板4和向下突出的发动机悬架17上,所述发动机悬架17在主车架3中心的稍后方的位置处安装于主车架3上。内燃机20是四冲程单缸内燃机。
在内燃机20的气缸基本上水平地指向前方的状态下,将内燃机20安装到车身架上。即,气缸体22、气缸盖23和气缸盖罩24依次从曲轴箱21向前方配置。
输出轴25从位于曲轴箱21后部的变速器室相对于摩托车向左方延伸,驱动链轮26固定于输出轴25的端部,驱动链条28在驱动链轮26与配合到后轮12的轴上的从动链轮27之间延伸,从而,内燃机20的驱动力被传递给后轮12。
进气管30从向前方基本上水平地配置的气缸盖23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进气管30连接到空气滤清器32上,所述空气滤清器32经由其内部装有喷油器的节气门段31安装到主车架3上。
如图1和以平面视图表示内燃机20的主要部分的图2所示,排气管33从气缸盖23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向前方弯曲,然后向左方弯曲180度,之后向后方延伸。排气管33沿着曲轴箱21的下表面向后方延伸。在气缸盖23和气缸体22的向左方和下方倾斜的位置处,并且在曲轴箱21的前方,催化剂装置34连接到排气管33上。排气管33连接到配置在曲轴箱21后方的消声器35上。
消声器35由配置在曲轴箱21与后轮12之间的宽度扩大的前部部分35a、和从宽度扩大的前部部分35a起沿着后轮12的右侧向后方延伸的宽度缩小的后部部分35b构成(见图2)。消声器35被支承在枢转板4上,排气管33连接到宽度扩大的前部部分35a的前表面的左侧部分上。
转向手柄7被手柄罩60覆盖,前管2的前部部分被前罩61覆盖,主车架3的部分及其左、右两侧部分被腿防护罩62覆盖,储存箱15的外周和下部被车身罩63覆盖。进而,前挡泥板64从前轮9的上部延伸到后部,以便覆盖前轮9,同时,后挡泥板65从斜上方覆盖后轮12。
参照图3,本发明的内燃机20采用OHC链条阀致动机构驱动系统,凸轮链条42用于将发动机曲轴40的旋转传递给安装在气缸盖23上的凸轮轴41。采用凸轮链条42的对于阀致动机构的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内燃机20的左侧部。
图4表示当从其侧面观察时看到的气缸体22的正视图,所述侧面,气缸盖23安装到气缸体22上。这里,在气缸孔22a的左侧(在图4中的右侧)形成凸轮链条室43,所述凸轮链条室的形状为竖直细长的、基本上为矩形的形状。这里,也在气缸盖罩24内连续地形成凸轮链条室43。
经过凸轮链条室43的凸轮链条42在配合到曲轴箱40上的驱动链轮40a与配合到凸轮轴41上的从动链轮41a之间延伸。
在被驱动链轮40牵引侧(下侧),沿着凸轮链条42设置固定的链条导向件45,所述链条导向件45从下方支承凸轮链条42的下部延伸部分并引导该下部延伸部分,同时,在被驱动链轮40a推出侧(上侧),向凸轮链条42的上部延伸部分上设置凸轮链条张紧装置46,该凸轮链条张紧装置从上方给予凸轮链条42张力。在凸轮链条室43的链条导向件45的下方,形成回油通道或者回油槽43a。
如图3所示,在气缸体22的左侧面的下方后部部分上形成具有通孔的安装凸起22b,润滑油温度传感器50从安装凸起22b的左侧基本上水平地插入到该安装凸起22b的通孔内。
油温度传感器50(用于检测发动机的操作状况的传感器)具有插入到所述通孔内的右半部(在图4中观察时为左半个内部部分)。油温度传感器50具有形成在其内部远端、突出到回油通道43a内的温度检测部50a。油温度传感器50具有左半部(在图4中观察时的右半个外部部分),在左半部与地面平行地向左方基本上水平突出的状态下,所述左半部安装在气缸体22的左侧壁上。
从而,在气缸体22基本上水平地配置的内燃机20中,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油温度传感器50可以检测回油通道43a内的油的温度,所有的回流的油都流过所述回油通道。这种配置能够精确地测量油的温度。
在气缸体22的表面上,形成多个突出的散热片22F,在油温度传感器50的左半部的暴露的前部部分上也形成散热片22F。散热片22F从气缸体22的左侧面到下表面形成L形,因此,增大了散热片22F的强度(见图4)。
借助形成在油温度传感器50前方右边部分上的散热片22F,可以保护油温度传感器50不受飞来的飞石、外来物质等的影响。
在油温度传感器50的下方配置构成排气管33的一部分的催化剂装置34。催化剂装置34设置在排气管33之中排气管33直径增大得很大的部分中,油温度传感器50配置在催化剂装置34的上方,催化剂装置34具有扩大的横向宽度和大的纵向长度。
由于这种结构,催化剂装置34通过承受特别是在摩托车行进过程中由于前轮9的旋转引起的从地面上弹起的飞石等,保护油温度传感器50。从而,可以保护油温度传感器50。
因此,无需用于保护油温度传感器50不受飞石等影响的的特殊保护措施,也无需保护部件的安装操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腿防护罩62配置在油温度传感器50的朝向左方并倾斜的前侧的位置上,所述油温度传感器50从气缸盖23向左方突出(见图1和2),因此,可以利用腿防护罩62保护油温度传感器50不受倾斜的靠近的飞石等的影响。
下面将结合图5和6描述第二个实施例,在第二个实施例中,相同的内燃机20安装到摩托车80上,所述摩托车80具有和摩托车1的车体结构不同的车体结构。
摩托车80是一种鞍形乘坐式车辆,其中,主车架82从前管81向后方延伸,与此同时,一对下车架83以分成左部和右部的结构倾斜地向下方延伸。
下车架83在其下端弯曲并向后延伸,下车架83的后端连接到一对左右中心车架84的向后方弯曲的下端部,所述中心车架84从主车架82的中间部倾斜地向下延伸。
一对左右车座导轨85从主车架82向后方延伸,侧车架86在中心车架84的弯曲部分与车座导轨85之间延伸。
前轮88可旋转地支承在前叉87的下端,所述前叉87可转向地支承在前管81上,摆臂90安装在枢转板89上,所述枢转板89以可摇动的方式安装在中心车架84的弯曲部上。每个摆臂90都具有可枢转地支承在枢转板89上的前端,后轮91可旋转地支承在摆臂90的后端。
后缓冲器92介于每个摆臂90的后部与上部车座导轨85之间。
燃料箱93支承在主车架82上,车座94安装在车座导轨85上,所述车座导轨85配置在燃料箱93的后面。
将具有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内燃机20(用和实施例1相同的标号表示)支承在发动机悬架93和枢转板89上,所述发动机悬架93和枢转板89以突出的方式安装在中心车架84上。
进气管95从内燃机20的气缸盖23向上方延伸,并经由节气门段96进一步向后方延伸。进气管95连接到空气滤清器97上,所述空气滤清器安装车座导轨85的前部的下方。
排气管98在摩托车的右侧从气缸盖23向下方延伸,然后弯曲,进一步沿着曲轴箱21的下表面向后方延伸。排气管98连接到纵向细长的消声器99上,所述消声器99安装在后轮91的右侧。
在安装在上述摩托车80上的内燃机20上,油温度传感器50以突出的方式沿着气缸体22的左侧面安装在气缸体22的下部部分上,在这种状态下,油温度传感器50指向左方和倾斜地向下的方向。
由于油温度传感器50从倾斜的下侧安装,所以,可以从下面接近油温度传感器50,并且可以容易地组装和安装就位。
这里,可以在这样的状态下安装油温度传感器50:油温度传感器50与地面平行地基本上水平地突出。
散热片22F配置在油温度传感器50前方右边的位置,从而,散热片22F可以保护油温度传感器50免受飞来的飞石、外来物质等的影响。
在油温度传感器50之下倾斜地朝前的位置处,横管100在左右一对下车架83之间延伸,横板101在横管100后面于左右一对下车架83之间延伸。横板101具有连接到横管100上的前端部。
借助这种结构,横板101从下面覆盖油温度传感器50,横板101和横管100承受特别是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由于前轮9的旋转而从地面上弹起的飞石等,从而,可以保护油温度传感器50。
因此,无需用于保护油温度传感器50不受飞石等的影响的特别的保护措施,保护部件的安装操作也变得没有必要的,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如上所述,可以借助横板101、横管100和散热片22F保护油温度传感器50不受飞石等的影响。然而,为了实现完全的保护,可以预先设置图5和6中所示的导向构件110,用于防止飞石等跳入到气缸体22和横管100之间的空间内。
导向构件110具有利用螺栓111固定地紧固到气缸体22的下表面上的近端。导向构件110从该近端向后方且向斜下方延伸,并突出到限定在油温度传感器50与横管100之间的空间内。
从而,导向构件110承受跳入到气缸体22与横管100之间的空间内的飞来的飞石,从而,防止飞来的飞石等进一步闯入所述空间的后部,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护油温度传感器50。
导向构件110是一个小的构件,因此,导向构件110易于安装。

Claims (9)

1.一种内燃机,所述内燃机安装在小型机动车辆上,该内燃机具有基本上水平配置以便指向车辆的前方的气缸、以及设置在发动机上以便检测发动机的操作状况的传感器,
其中,所述传感器以突出的方式安装在气缸的一侧;并且,
车辆的结构部件配置在传感器的下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结构部件是在传感器下方延伸的发动机排气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构成排气管的一部分的催化剂装置配置在传感器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部件是车辆的车架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部分是下车架和在左右一对下车架之间延伸的横梁中的一个。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构成气缸的一部分的散热片形成在传感器前方的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散热片形成从气缸的侧面向下表面延伸的L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将传感器安装到气缸的侧面,以便从气缸的侧面与地面平行地基本上水平地突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将传感器以能够从下面接近的方式安装到气缸的下部。
CN2006101436263A 2005-11-02 2006-11-02 内燃机 Active CN1959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20171A JP4610467B2 (ja) 2005-11-02 2005-11-02 内燃機関
JP2005-320171 2005-11-02
JP2005320171 2005-11-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9093A true CN1959093A (zh) 2007-05-09
CN1959093B CN1959093B (zh) 2010-06-02

Family

ID=38070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36263A Active CN1959093B (zh) 2005-11-02 2006-11-02 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4610467B2 (zh)
KR (1) KR101231537B1 (zh)
CN (1) CN1959093B (zh)
BR (1) BRPI0604517B1 (zh)
MY (1) MY145723A (zh)
TW (1) TWI3599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1632B (zh) * 2007-09-20 2012-02-08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9474B2 (ja) * 2006-01-11 2011-05-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4815477B2 (ja) * 2008-06-30 2011-1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ガスセンサの取付け構造
JP5297820B2 (ja) * 2009-01-16 2013-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480023B2 (ja) * 2010-06-11 2014-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用内燃機関
JP2013024098A (ja) 2011-07-20 2013-02-04 Yamah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6103770B2 (ja) * 2013-09-27 2017-03-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6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WO2017168616A1 (ja) * 2016-03-30 2017-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用空冷式内燃機関
WO2023188279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構造
TWI832569B (zh) * 2022-11-18 2024-02-11 宏佳騰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機油溫度感知功能的空冷式引擎機殼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6554B2 (ja) * 1991-02-22 1999-10-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排気装置のo2 センサ配置構造
JP3046435B2 (ja) * 1991-09-11 2000-05-2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酸素センサー保護装置
JP4252652B2 (ja) * 1999-01-26 2009-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空冷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エンジン温度検出装置
JP4145423B2 (ja) * 1999-05-28 2008-09-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排気ガスセンサ装置
JP2001140621A (ja) * 1999-11-19 2001-05-22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オイル回収装置
JP4287683B2 (ja) * 2003-03-25 2009-07-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4060226B2 (ja) * 2003-04-01 2008-03-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ノックセンサの取付構造
JP4152796B2 (ja) * 2003-04-10 2008-09-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シリンダヘッドの排気ガスセンサの取付け構造
JP4322079B2 (ja) * 2003-09-19 2009-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温センサ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1632B (zh) * 2007-09-20 2012-02-08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10467B2 (ja) 2011-01-12
JP2007127039A (ja) 2007-05-24
BRPI0604517A (pt) 2007-08-28
KR20070047694A (ko) 2007-05-07
CN1959093B (zh) 2010-06-02
TWI359903B (en) 2012-03-11
MY145723A (en) 2012-03-30
TW200728599A (en) 2007-08-01
BRPI0604517B1 (pt) 2018-10-30
KR101231537B1 (ko) 2013-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9093A (zh) 内燃机
CN101468698B (zh) 跨骑式车辆
KR100557901B1 (ko) 저바닥식 차량의 엔진 탑재 구조
CN1715622A (zh) 消音器装置
KR100533653B1 (ko) 저바닥식 차량의 리어 쿠션 설치 구조
KR100533656B1 (ko) 저바닥식 차량의 배기관 구조
US9580142B2 (en) Cooling structure for saddle-type vehicle
KR100533654B1 (ko) 저바닥식 차량의 에어클리너 및 엔진의 흡기 구조
CN1751956A (zh) 鞍乘型车辆
CN1715126A (zh) 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
CN101028846A (zh) 机动二轮车
JP2008063977A (ja) 自動二輪車
US9322722B2 (en) Oil temperature sensor mounting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93809C (zh) 小型摩托车
CN1948077A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1903651A (zh) 二轮机动车的后缓冲器配置结构
CN1796226A (zh) 机动两轮车的转向手柄限制器构造
CN1958382A (zh) 燃料供应装置
CN1939800A (zh) 两轮机动车
CN102381393B (zh) 机动两轮车的后部结构
CN1754769A (zh) 摩托车
CN1831305A (zh)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CN1701020A (zh) 自动二轮车
CN1754757A (zh) 二轮机动车
CN1162297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