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5126A - 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5126A
CN1715126A CNA2005100809568A CN200510080956A CN1715126A CN 1715126 A CN1715126 A CN 1715126A CN A2005100809568 A CNA2005100809568 A CN A2005100809568A CN 200510080956 A CN200510080956 A CN 200510080956A CN 1715126 A CN1715126 A CN 1715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wing
guide hole
air guide
wheel
fe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09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1205C (zh
Inventor
山口隆志
浦野直树
平野启典
坂田裕基
石栗嘉之
内池康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15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5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12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120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5/00Mud-guards for wheels

Abstract

在将挡泥板上下分开设置成上部挡泥板和下部挡泥板,并将导风口设置在上部挡泥板上的自动二轮车中,阻止前轮向切线方向卷扬的泥水侵入导风口内,并使上部挡泥板小型化。前叉(2)由支撑在车体侧的上部叉(2a)和支撑在前轮(1)侧的下部叉(2b)构成,将上部挡泥板(43)安装在上部叉(2a)上,将下部挡泥板(45)安装在下部叉(2b)上。将上部挡泥板(43)设置在由下部挡泥板(45)阻挡泥水的范围内。将导风口(53)设置在上部挡泥板(43)上,由向其前方延伸的挡泥板凹部(54)和覆盖其上方的遮阳板(42)的下部(55)形成导风路(56)。

Description

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由上下分开设置的上部挡泥板和下部挡泥板组成的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涉及一种在上部挡泥板上设置用于向发动机引导行驶风的导风口的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挡泥板结构,存在以下结构:设置向前叉的前后延伸的上部挡泥板,在上部挡泥板前端附近设置多个用于向发动机引导行驶风的导风口,而且使下部挡泥板从前叉向后方延伸地进行设置(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实公昭62-356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将导风口设置在可以由下部挡泥板防止前轮向切线方向卷扬泥水的范围之外,所以前轮卷扬的泥水可能会进入导风口,因此希望能够阻止这种情况发生。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满足这种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自动二轮车包括支撑前轮的左右一对前叉、覆盖前轮上部的挡泥板以及由前叉后方支撑在车架上的发动机,前叉包括固定在车架侧的部分即上部叉和固定在前轮侧的部分即下部叉,挡泥板包括上下分开设置的上部挡泥板和下部挡泥板,将上部挡泥板安装在上部叉上,将下部挡泥板安装在下部叉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挡泥板上设置用于向所述发动机引导行驶风的导风口,并且将所述导风口的位置设置在可以由下部挡泥板遮挡前轮向切线方向卷扬的泥水的范围内。
技术方案2的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设置重叠在上述上部挡泥板之上的遮阳板,该遮阳板的下表面覆盖朝向上部挡泥板的上表面且朝向所述导风口前方而形成的挡泥板凹部的一部分,并且由该挡泥板凹部和所述遮阳板下部形成向所述导风口引导行驶风的导风路。
技术方案3的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挡泥板的前端设置在上部挡泥板的前端与上述导风口之间。
技术方案4的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挡泥板从所述前轮的顶部附近沿前轮外周弯曲并向后方延伸。
技术方案5的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3或4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挡泥板的宽度从车辆前方朝所述前叉逐渐增大,使得覆盖所述前叉前部,并且两侧面向上方膨胀。
根据技术方案1,由于将上部挡泥板的导风口设置在可以由下部挡泥板遮挡前轮向切线方向卷扬的泥水的范围内,所以通过将导风口设置在上部挡泥板上并将行驶风引导到发动机,可以使发动机的冷却效率提高,并且可以阻止前轮卷扬的泥水进入导风口内。
根据技术方案2,由于设置了与导风口相连的导风路,所以可以使引导向导风口的行驶风具有导指向性而将行驶风高效地引导向发动机,提高了对发动机的冷却性能。而且,由于由遮阳板的下表面形成导风路的上部,由上部挡泥板的上表面上所形成的挡泥板凹部形成导风路的下部,所以尽管整个导风路呈中空状,但是在形成导风路时无需型芯,利用简单的模具即可成形。
根据技术方案3,由于将下部挡泥板的前端位置设置在上部挡泥板的前端与导风口之间,所以可以阻止泥水侵入导风路,并可使上部挡泥板小型化。此外,通过使位于发动机前方的上部挡泥板小型化,容易将行走风引导向发动机。
根据技术方案4,将挡泥板分开成上部挡泥板和下部挡泥板,可以使它们小型化,并且使下部挡泥板的前端延伸至前轮的顶点附近,从而使上部挡泥板稍微向前方延伸即可,所以可以使上部挡泥板进一步小型化,容易将行走风输送向发动机。
根据技术方案5,由于使上部挡泥板的侧面向上方膨胀,而使侧面积增大,所以整流面增大,可以对更多的行走风进行整流。而且,由于上部挡泥板覆盖前叉前部,所以由上部挡泥板侧面整流后的行走风可以顺利地流向发动机侧而不会接触到前叉。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上述自动二轮车的俯视图;
图3是上述自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遮阳板和上部挡泥板的装配图;
图5是上部挡泥板的透视图;
图6是上部挡泥板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遮阳板和上部挡泥板的配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放大表示配合槽的图;
图9是遮阳板的透视图;
图10是遮阳板的正视图;
图11是遮阳板的仰视图;
图12是信号灯托架的透视图;
图13是对信号灯托架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介绍。图1是适用于本发明的越野类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用下端部支撑前轮1的前叉2左右成对地沿上下方向设置,前叉2的上部通过顶桥3和底桥4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头管5上,利用固定在顶桥3上的手柄6进行转向。
头管5设置在用于支撑发动机7的车架的前端。车架包括:经过发动机7的上方并从头管5斜向下地向后方延伸的主管8、与主管8的后端部相连且经过发动机7的后方而向下方延伸的中心管9、从头管5朝向发动机7前方而斜向下地向后方延伸的下行管10以及底管11,从该下行管10的下端部经过发动机7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并与中心管9的下端相连。
发动机7是空冷式4冲程式发动机,由发动机吊架14、15a、15b、15c和15d支撑在车架上。其中,发动机吊架14的上端安装在倾斜连接主管8与下行管10的加强管16上,发动机吊架14的下端安装在发动机7的气缸盖罩7a的顶部。
枢轴9a设置在中心管9的中间部上,后摆臂18的前端部可自由摆动地支撑在枢轴9a上。减震连杆19设置在后摆臂18的前侧下部和中心管9的下端部之间。将后悬架用减震单元20设置在减震连杆19和减震连杆19的上部之间,后轮21支撑在后摆臂18的后端部上,通过链条22由发动机7驱动。
燃料箱23支撑在主管8上,在其后方配置前后二人座24。前后二人座24支撑在从中心管9的上部斜向上地向后延伸的座椅导轨25上。座椅导轨25通过连接座椅导轨25的后部和中心管9的下部的后撑条26进行加固。
空气过滤器27设置在前后二人座24的下方,通过气化器28向发动机7的气缸盖7b供应新鲜空气。而且在气缸盖7b的前面,2个排气管29a和29b分别向前伸出,然后弯曲并向后方延伸,与设在前后二人座24后部下方的一对消音器30相连。
燃料箱23的侧面由箱护罩前部32和箱护罩后部33覆盖。箱护罩前部32和箱护罩后部33形成一体,由树脂等适当材料成形而构成单独的箱护罩。
箱护罩前部32从侧面看大致呈の字形,从燃料箱23的前侧面覆盖到气缸盖罩7a附近,最前方部分的前端部32a从侧面看与前叉2的上部局部地重叠。
箱护罩后部33,在箱护罩前部32和前后二人座24之间从前向后狭长地覆盖燃料箱23的侧面,并且后部33a绕入前后二人座24的前端部,即从侧面看的最下部24a的下方,与后罩34的前端部34a相连。
后部33a与前端部34a相连的部分构成同面相连的接合部35,位于驾驶员36的膝盖37后方的位置即前后二人座24的前方下部,由此,使得接合部35不与膝盖37及其下方的脚部接触,从而保持与车体侧的无落差感的良好触感。
后罩34由树脂等适当材料构成,覆盖到前后二人座24下方的车体上部侧面的后方。标号34b是从后罩34后端部的左右侧面向外侧突出的左右一对后信号灯。
前叉2是倒立型前叉,具有通过头管5而支撑在车架侧的上部叉2a和安装在前轮1侧的下部叉2b。仪表类38支撑在顶桥3上。前信号灯39通过信号灯托架40进行安装。前照灯41支撑在信号灯托架40的下端部上。上述仪表类38和前照灯41由遮阳板42覆盖。
遮阳板42的下部与上部挡泥板43的上表面重叠。上部挡泥板43由树脂等适当材料构成,安装在上部叉2a的底桥4上。上部挡泥板43的侧面成为局部地覆盖上部叉2a的罩部44。
下部挡泥板45安装在下部叉2b上。下部挡泥板45由树脂等适当材料构成,局部地覆盖前轮1的上部,利用向下伸出的安装部46而安装在从下部叉2b下方伸出的撑条2c上。下部挡泥板45的一部分成为覆盖下部叉2b的罩部47。
图2表示该自动二轮车的俯视图。箱护罩前部32构成左右一对并向前方大致呈ハ字型地扩展,前端部32a从俯视看位于前信号灯39附近,使通过上部挡泥板43的行驶风(箭头W)进入箱护罩前部32内侧。
接合部35位于驾驶员用踏板48附近,标号49是后座踏板图2表示打开状态,图1表示关闭状态)。排气管29a和29b几乎一起通过车体右侧沿前后方向延伸,排气管29b在车体后部向车体左侧分叉,排气管29a和29b的后端部分别与设置在车体左右的一对消音器30相连。
图3是将图1中的挡泥板部分放大并局部剖开而进行表示的侧视图。遮阳板42的左右两侧由螺栓50与上部挡泥板43的罩部44一起固定在信号灯托架40的端部上。而且遮阳板42的下表面与上部挡泥板43的上表面相互配合而形成一体(下文详述)。安装部51a设置在上部挡泥板43的后部51,使其从下方重合在底桥4上,并以螺栓52进行安装,从而与前叉2一体转动。标号5a是轴支撑在头管5内的转向轴。
在上部挡泥板43的中间部设置向前方开口的导风口53。挡泥板凹部54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导风口53的前方。挡泥板凹部54的上方敞开,遮阳板42的下部55覆盖该导风口53附近的部分,在该下部55和挡泥板凹部54之间形成导风路56。
如箭头所示,行驶风W沿着挡泥板凹部54进入导风路56内,利用导风路56付与指向发动机7的指向性而通过导风口53,如箭头所示流过上部挡泥板43的下方并向后方流动,对发动机7进行冷却。
下部挡泥板45的前端部60在前轮1的正上部TP附近,更准确地说,处于比正上部TP稍微靠前且比上部挡泥板43的前端部57靠后的位置上,中间部61沿着前轮1的上部以圆弧形轨迹向后方延伸,后端部62处于与上部挡泥板43的后端部58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后端部58的位置比气缸盖罩7a稍微靠前。
直线L1、L2分别是通过前端部60或后端部62的前轮1的切线,使设在上部挡泥板43上的导风口53位于上述切线L1、L2之间。特别是将前端部60的位置设置在前端部57和导风口53之间。直线L3是通过前轮1的正上部TP的垂线,前端部57和导风口53夹持所述垂线L3并分别位于该垂线L3的前后。
图4是分开表示图3中的遮阳板42和上部挡泥板43的装配图。遮阳板42在前面中央设置了前照灯41用的开口63,在侧面后部左右设置向后伸出的安装部64,并在该安装部64上设置安装座部65,标号66表示通孔。
遮阳板42的下部55是与上部挡泥板43的上表面重叠的部分,在下部55的左右两侧一体形成向下方突出的舌片状的扣合突片67。而且,下部55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构成剖面大致弯曲成U字形的整流面,安装片69从其后左右向后突出,在其后端一体形成向下方突出的轴状扣合突起70。
上部挡泥板43中的导风口53的上部构成与整流面68重叠的阶梯部71,在上部挡泥板43后方形成向上敞开的凹部状的凸起部72,通过嵌合在该凸起部72上的橡胶垫73,与扣合突起70扣合。
在左右罩部44的上部设置向前方突出的安装部74,与安装部64的内侧重合,使得通孔75与座部65的通孔66对齐。
图5是上部挡泥板43的透视图,在上部挡泥板43的上表面中央,沿长度方向向前方形成挡泥板凹部54,其左右两侧的侧壁54a的宽度向导风口53逐渐变大。罩部44向上方突出较长,其内侧表面构成弯曲面76。
图6是表示上部挡泥板43上表面的俯视图,在后部51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宽度方向中央侧大致凹陷为半圆形的半圆形凹部77,上部叉2a通过该半圆形凹部77和与其相对的罩部44的弯曲面76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在后部51中由左右半圆形凹部77夹持的部分上形成多个凸起部而构成安装部51a。而且,在设于安装部51a前方的一对凸起部72的各外侧即左右侧部上形成一对配合槽78。
图7是放大表示沿图6中的7-7线剖面相应部位的遮阳板42和上部挡泥板43的配合结构的图。在阶梯部71上形成向上敞开的凸起部72,橡胶垫73嵌合在该凸起部72上。橡胶垫73大致呈圆筒形,将配合突起70嵌合在橡胶垫73中心部所形成的孔73a上,从而将遮阳板42的下部55防振地扣合在上部挡泥板43上。
将扣合突片67从上方插入到配合槽78内,设在配合槽78内的突部79(参考图8)从两侧挤压扣合突片67的侧面而牢固地扣合,扣合突片67的剖面弯曲为曲柄状,向内弯曲的前端侧嵌合在配合槽78中。
图8是放大表示配合槽78的图,从与配合槽78相对的壁面向中央侧一体形成多个互不相同的突部79。配合槽78比扣合突片67的嵌合部大,因而扣合突片67容易插入,并且可以借助于突部79的摩擦配合而可靠地进行安装。
图9是遮阳板42的透视图,图10是遮阳板42的正视图。在这些图中,设置了左右一对安装部64。标号80表示屏风部,81是调整用螺栓的安装凸起。如图10所示,整流面68形成在下部55的下方中央部上,在其左右向上高出一段的部分的左右形成扣合突片67。
图11是遮阳板42的仰视图,左右设置一对从整流面68向后方突出的安装片69,在它们的后端一体形成配合突起70。
图12是信号灯托架40的透视图,将上部板82和下部板83分别焊接在上下一对钢索84的两端上而形成一体。下部板83以阶梯状形成上部85和下部86,在上部85焊接各个钢索84的端部,并且在上部85上形成用于安装前信号灯39的安装孔87。在下部86上设置了座部88,并形成通孔89。
图13是表示与下部86的座部88相对的、遮阳板42和上部挡泥板43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在座部88的外侧上,使设置在上部挡泥板43的罩部44上的安装部74和设置在遮阳板42的安装部64上的座部65重叠,使各个通孔66、75、89对齐,使螺栓50从外侧贯通上述通孔,从内侧即座部88一侧将螺母50a接合在螺栓50的螺纹部上,从而将三者接合为一体。
下文对作用进行说明。在图3中,遮阳板42的下部55和上部挡泥板43重叠,整流面68横跨在阶梯部71上,覆盖导风口53的前上方。由此在导风口53的前方,形成被挡泥板凹部54和整流面68包围的导风路56。因而,行驶风W从导风路56通过导风口53流向后方,对发动机7进行冷却。此时,由于设置导风路56而付与行驶风指向发动机7的指向性,所以增大了用于冷却发动机7的风量,因而能够有效地进行冷却。
在此状态下,当前轮1沿箭头A所示方向旋转时,前轮1向切线方向卷扬的泥水受下部挡泥板45遮挡而不能到达上部挡泥板43。即,由于设于上部挡泥板43上的导风口53位于由贯通下部挡泥板45的前端部60和后端部62的前轮1的切线L1、L2所夹持的范围内,所以下部挡泥板阻止该范围内的泥水,阻止泥水进入导风口53和导风路56。因此,设置导风口53可以对发动机7进行冷却,并且能够阻止泥水的侵入。
由于将挡泥板分开设置成上部挡泥板43和下部挡泥板45,所以可以使上部挡泥板43小型化。因而,由于使位于发动机7前方的上部挡泥板43小型化,所以更容易将行驶风引导向发动机7。
尤其是,由于使下部挡泥板45的前端60延伸到前轮1的顶点TP附近,而使通过前端60的切线L1变得大致水平,所以可以使上部挡泥板43的前端57的位置向最后方下降,可以使上部挡泥板43进一步小型化,并且更容易将行走风送向发动机7。
由于由遮阳板42的下部55上的整流面68形成导风路56的上部,由上部挡泥板43上表面上所形成的挡泥板凹部54形成导风路56的下部,所以尽管整个导风路56构成中空状,但是由于在形成导风路56时不需要型芯而仅利用简单的模具即可形成,所以容易制造,能够降低成本。
上部挡泥板43的侧面宽度向上部叉2a逐渐扩大,罩部44向最上方膨胀。因而,整流面变大,能够更多地对行驶风W进行整流,如图6所示,可以利用上部挡泥板43的侧面有效地进行整流。而且,由于罩部44覆盖上部叉2a的前方外侧,所以由上部挡泥板43侧面整流后的行驶风顺利地流向发动机7侧,而不会接触到上部叉2a。
图14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图,相当于图3。而且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在该示例中,上部挡泥板43的后部90进一步向后方延伸,一直延伸到发动机7的前方,在此形成多个指向发动机7的导风口91。另一方面,下部挡泥板45的后部进一步向后方延伸,后端62的位置也在上部挡泥板43的后端58的下方,位于比上述实施方式更靠后靠下的位置,将切线L2设定成通过上部挡泥板43的后端附近或后方。
当如上所述进行设置时,能够使行驶风W从设在发动机7附近的导风口91流向发动机7而对发动机7进行冷却,所以可以使行驶风集中至发动机7附近再进行引导,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此时,将下部挡泥板45的后端62的位置设置成,使切线L2通过上部挡泥板43后端58的后方,从而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阻止前轮1向切线方向卷扬的泥水侵入导风口91。
此外,通过使上部挡泥板43的后部90进一步向后下方伸出,可以对更低的位置进行冷却,从而可以使发动机7的设计自由度增大。而且,此时,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在上部挡泥板43的前侧设置导风口53。

Claims (5)

1.一种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自动二轮车包括支撑前轮的左右一对前叉、覆盖前轮上部的挡泥板以及由前叉后方支撑在车架上的发动机,前叉包括固定在车架侧的部分即上部叉和固定在前轮侧的部分即下部叉,挡泥板包括上下分开设置的上部挡泥板和下部挡泥板,将上部挡泥板安装在上部叉上,将下部挡泥板安装在下部叉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部挡泥板上设置用于向所述发动机引导行驶风的导风口,并且将该导风口的位置设置在可以由下部挡泥板遮挡前轮向切线方向卷扬的泥水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重叠在所述上部挡泥板之上的遮阳板,该遮阳板的下表面覆盖朝向上部挡泥板的上表面且朝向所述导风口前方而形成的挡泥板凹部的一部分,并且由该挡泥板凹部和所述遮阳板下部形成向所述导风口引导行驶风的导风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下部挡泥板的前端设置在上部挡泥板的前端与上述导风口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挡泥板从所述前轮的顶部附近沿前轮外周弯曲并向后方延伸。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挡泥板的宽度从车辆前方朝所述前叉逐渐增大,使得覆盖所述前叉前部,并且两侧面向上方膨胀。
CNB2005100809568A 2004-07-02 2005-06-24 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2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97392A JP4476720B2 (ja) 2004-07-02 2004-07-02 自動2輪車用フェンダー構造
JP2004197392 2004-07-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5126A true CN1715126A (zh) 2006-01-04
CN100371205C CN100371205C (zh) 2008-02-27

Family

ID=34936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095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205C (zh) 2004-07-02 2005-06-24 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325639B2 (zh)
EP (1) EP1612131B1 (zh)
JP (1) JP4476720B2 (zh)
CN (1) CN100371205C (zh)
BR (1) BRPI0502614B1 (zh)
DE (1) DE602005001087T2 (zh)
ES (1) ES2286736T3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3244B (zh) * 2013-02-05 2015-10-11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輪拱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1687B2 (en) * 2004-03-30 2010-02-16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and chain play adjusting device thereof
JP2006076459A (ja) * 2004-09-10 2006-03-23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
JP2006315500A (ja) * 2005-05-11 2006-11-24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DE102006037457A1 (de) * 2006-08-10 2008-02-1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Motorrad
JP4950621B2 (ja) * 2006-11-06 2012-06-13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スプラッシュシールド
EP2123942B1 (en) * 2006-11-29 2011-04-2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JP5001027B2 (ja) * 2007-03-02 2012-08-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ェンダ支持構造
US7849948B2 (en) * 2007-06-29 2010-12-14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Inc. Debris deflector
US7832751B2 (en) * 2007-06-29 2010-11-16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Inc. Rear fender assembly
JP2009241922A (ja) * 2007-12-28 2009-10-22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2009214627A (ja) 2008-03-07 2009-09-24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5129672B2 (ja) 2008-07-07 2013-0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JP3157143U (ja) * 2009-01-20 2010-01-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3157145U (ja) * 2009-01-20 2010-01-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3157144U (ja) * 2009-01-20 2010-01-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10215053A (ja) * 2009-03-16 2010-09-3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460525B2 (ja) * 2010-08-31 2014-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CN102001386B (zh) * 2010-11-22 2012-12-26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车头罩与前减震安装结构
PE20142199A1 (es) * 2012-02-16 2015-01-18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ctura del guardabarros delantero en vehiculo automatico de dos ruedas
JP5970727B2 (ja) * 2012-04-10 2016-08-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フロントフェンダ構造
CN103387025B (zh) * 2012-05-07 2017-06-1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导风效果的摩托车
JP6093176B2 (ja) * 2012-08-28 2017-03-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JP2015074351A (ja) * 2013-10-09 2015-04-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248015B2 (ja) * 2014-09-01 2017-1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ー構造
JP6254511B2 (ja) * 2014-11-25 2017-1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ー
JP6139587B2 (ja) 2015-03-11 2017-05-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US10513301B2 (en) 2016-05-05 2019-12-24 Lyft, Inc. Fender and fender assembly for a cycling apparatus
JP6997662B2 (ja) * 2018-03-28 2022-01-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吸気部構造
JP7274860B2 (ja) 2018-12-26 2023-05-17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冷却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94Y2 (ja) * 1979-09-21 1984-0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エアクリ−ナ装置
JPS60105582U (ja) 1983-12-26 1985-07-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フエンダ−
DE29607518U1 (de) * 1996-04-25 1996-08-08 Gruber Hans Erich Dipl Ing Fh Spritzschutz für Zweiräder
US6860353B2 (en) * 2001-06-20 2005-03-01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rear suspension swingarm assembly
US6651769B2 (en) * 2002-01-03 2003-11-25 Next World Design, Inc. Fender assembly and system for racing motorcycle vehicles
JP4253464B2 (ja) * 2002-04-26 2009-04-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3793129B2 (ja) * 2002-08-30 2006-07-0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4184736B2 (ja) * 2002-09-09 2008-11-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構造
DE20315271U1 (de) * 2003-10-04 2003-12-18 Jf Motorsport Gmbh Einrichtung zur Führung von Luft zu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eines Kraftrad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3244B (zh) * 2013-02-05 2015-10-11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輪拱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502614B1 (pt) 2015-08-25
JP2006015930A (ja) 2006-01-19
BRPI0502614A (pt) 2006-02-14
JP4476720B2 (ja) 2010-06-09
DE602005001087T2 (de) 2008-01-10
US7325639B2 (en) 2008-02-05
DE602005001087D1 (de) 2007-06-21
US20060000652A1 (en) 2006-01-05
EP1612131A1 (en) 2006-01-04
ES2286736T3 (es) 2007-12-01
EP1612131B1 (en) 2007-05-09
CN100371205C (zh) 200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15126A (zh) 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
CN100349777C (zh) 摩托车
US7674023B2 (en) Headlight assembly for a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91046C (zh) 机动两轮车的电池收容构造
CN1657356A (zh) 具有后部安装散热器以及向其提供冷却空气的空气控制系统的摩托车
EP3369618B1 (en) Lighting apparatus disposition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ing vehicle
CN1085164C (zh) 机动二轮车等车辆的行走风整流装置
US20120285762A1 (en) Motorcycle
CN1895959A (zh) 电动自行车
CN1827459A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229254C (zh) 摩托车上的前方向指示灯的安装结构
CN100351135C (zh) 前罩和具有该前罩的车辆
CN1376607A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导风罩构造
CN1376606A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支承构造和挡风构造
CN1095344A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灯安装构造
CN1517260A (zh) 机动二轮车中的前罩安装构造
CN102205820A (zh) 摩托车
CN101062699A (zh) 摩托车
CN1239346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构造
EP3277565B1 (en) Inner rear fender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CN1701020A (zh) 自动二轮车
CN1597423A (zh) 载物架装置
CN102001384A (zh) 鞍乘型车辆的底罩结构
CN101811535A (zh) 摩托车
CN1608939A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406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