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8077A -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48077A CN1948077A CN 200610142348 CN200610142348A CN1948077A CN 1948077 A CN1948077 A CN 1948077A CN 200610142348 CN200610142348 CN 200610142348 CN 200610142348 A CN200610142348 A CN 200610142348A CN 1948077 A CN1948077 A CN 19480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dwing
- heel protector
- power unit
- back seat
- autobicy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84 silenc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二轮机动车,具有动力单元及后座脚踏板,谋求对在动力单元弹起的泥水等进行阻挡的挡泥板及足跟保护器的小型化、轻型化。该二轮机动车具有:动力单元(P);后座脚踏板(41);在后座脚踏板(41)的内侧配置的足跟保护器(51);由与足跟保护器(51)不同的部件构成的挡泥板(60)。挡泥板(60)安装在动力单元(P)上,配置在足跟保护器(51)与后轮之间,防止从旋转的后轮飞溅起的泥水等在动力单元(P)弹起而落到后座脚踏板(41)的脚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更详细地,涉及在动力单元侧配置的后座脚踏板的附近设置的足跟保护器及挡泥板的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乘车人放置脚的后座脚踏板的二轮机动车,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该二轮机动车中,在摆动单元发动机的前方配置前后座位乘车人用脚踏板,在摆动单元发动机的前方侧面安装有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在保护摆动单元发动机的同时,也保护前后座位乘车人的足跟。
专利文献1:特开2003-40173号公报
但是,二轮机动车在潮湿的路面或者泥泞的路面行驶时,后轮附着的泥水从旋转的后轮飞溅,碰到后轮的侧面配置的动力单元(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摆动单元发动机)后而弹起,落到后座脚踏板的脚下。因此,作为防止在动力单元弹起的泥水或者附着在后轮的土等(以下称为“泥水等”)落到乘车人的脚下的挡泥板,例如可以考虑利用所述的护板。
但是,作为足跟保护器,在其功能上需要较高的强度,作为挡泥板,在其功能上需要与后轮、动力单元及后座脚踏板的布置相配合来决定其大小。因此,当用单一的部件构成足跟保护器及挡泥板时,会带来该部件的重量的增加及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动力单元及后座脚踏板的二轮机动车中谋求针对在动力单元弹起的泥水等的挡泥板及足跟保护器的小型化、轻型化。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进一步谋求足跟保护器的成本降低。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具有搭载于车身上的动力单元和后座脚踏板的二轮机动车中,具有:足跟保护器,其配置于所述后座脚踏板的内侧;挡泥板,其由与所述足跟保护器独立的部件构成,防止从旋转的后轮飞溅起的泥水等在所述动力单元弹起而落到所述后座脚踏板的脚下,所述挡泥板设置在所述动力单元上,配置在所述足跟保护器与所述后轮之间。
据此,由于足跟保护器与挡泥板是不同的部件,可以形成用于满足其功能的各自最优化的形状或结构,所以,与由单一的部件构成足跟保护器及挡泥板的情况相比,可以减轻重量及小型化。而且,对于挡泥板,由于其布置的自由度增大,所以可以对应后座脚踏板的位置把挡泥板配置在最适当的位置。另外,挡泥板在足跟保护器的内侧,所以把脚放置在后座脚踏板时挡泥板不成为障碍。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足跟保护器是金属制造的,所述挡泥板是树脂制造的。
据此,由于足跟保护器是金属制造的,在小型化的同时也能确保所需要的强度,另外,由于挡泥板是树脂制造的,可以轻型化。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足跟保护器上,在车宽方向形成有面对所述挡泥板的开口。
据此,由于形成有开口而使足跟保护器轻型化。而且,尽管形成开口,也能通过挡泥板防止泥水等落到后座脚踏板上的脚下。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足跟保护器由大致弯曲成U形的线材构成。
据此,为了使足跟保护器成U形,在一个平面内对线材进行弯曲加工即可。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挡泥板在所述足跟保护器的后方位置安装在动力单元上,向前方延伸,从侧面看与所述足跟保护器重叠而形成。
据此,即使放置在后座脚踏板的乘车人的脚后部远远越过足跟保护器位于后方时,挡泥板也可以防止泥水落到脚上。而且,由于挡泥板在足跟保护器的后方位置安装在动力单元上,所以安装挡泥板时足跟保护器不会产生障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取得以下的效果。即,可以减轻足跟保护器及挡泥板的重量及小型化。而且,挡泥板的布置自由度增大,尽管有挡泥板,也容易把脚放置在后座脚踏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除引用的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还可以取得以下的效果。即,足跟保护器小型化、挡泥板轻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除引用的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还可以取得以下的效果。即,防止由于泥水等弄脏脚下的同时,可以使足跟保护器轻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除引用的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还可以取得以下的效果。即,由于在一个平面内弯曲线材即可,所以足跟保护器可以简单且低成本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除引用的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还可以取得以下的效果。即,由于可以扩大防止泥水落到脚上的范围,即使脚相对后座脚踏板有多种放置方式,挡泥板不大型化即可应对,而且,挡泥板在动力单元上的安装也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适用的小型二轮机动车的左侧面图;
图2是二轮机动车的动力单元附近的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二轮机动车的动力单元的概略上平面图;
图5是表示图1的二轮机动车的动力单元上设置的挡泥板,(A)是挡泥板的左侧面图;(B)是(A)的B向的向视图;
图6是图2的VI-VI线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二轮机动车 19:座位 20:内燃机 30:动力传动装置 31:变速箱 32:箱主体 33:变速箱盖 41、42:后座脚踏板 51、52:足跟保护器 60:挡泥板 P:动力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适用的小型二轮机动车1具有车架F及由车体罩C构成的车体。车架F具有:位于前端部的头管2;从头管2向后斜下方延伸的一个下管3;与构成下管3的下部的水平部3a连接并从水平部3a的左右两侧向后斜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后支架4、5(也可参照图3);及与左右的后支架4、5连接的多个车架横梁(未图示)。
其中,在实施方式中,前后左右意味着二轮机动车1的前后左右,左右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另外,在说明书或者发明内容中,内侧及外侧意味着各自相对于二轮机动车1的车宽方向的车身中心面L(参照图4、图6)相对较近的位置及相对较远的位置。
由头管2可以旋转地支承的转向轴6,其上端部上设置有转向车把7,其下端部上设置有前叉8。前轮9轴支承在前叉8的下端部,后轮10轴支承在产生驱动旋转后轮10的动力的动力单元P的后端部。动力单元P在其前端部被枢轴13枢轴支承,该枢轴13经由连杆12支承在后支架4、5的前部结合的支承板11上,动力单元P在后端部经由后悬架14支承在车宽方向上作为一侧的左侧的后支架4的后部。因此,动力单元P在上下方向可以摆动地由车架F支承。
车架F的周围通过包括由驾驶员放置脚的底板15、体罩16及后挡泥板17的多个合成树脂制造的罩构成的车体罩C进行覆盖。在由体罩16包围形成的收纳空间中,收纳有在两个后支架4、5之间配置的燃料箱18,该收纳空间的朝向上方开放的开口通过配置于体罩16上端的前后二人座19可以开关地进行覆盖。
同时参照图2,搭载在车架F上配置在车身左侧的动力单元P包括:具有在车宽方向延伸的曲轴的横置的内燃机20;把内燃机20产生的动力传送到后轮10的动力传动装置30。该动力传动装置30具有:作为变速器的V带式自动变速器(未图示)及收纳该自动变速器的变速箱31。变速箱31是由箱主体32(参照图4、图6)和在箱主体32的左侧通过多个螺栓35结合的变速箱罩33构成。
参照图1、图3及图4,单气缸的内燃机20具有:由与箱主体32形成为一体的一个曲轴箱半体21a和另一个半曲轴箱半体21b结合构成的左右分割的曲轴箱21(参照图4);具有相对水平方向从曲轴箱21稍微向上倾斜的气缸轴线,并且向前方延伸的气缸22;与气缸22依次重叠一体结合的气缸盖23及气缸盖罩24;另外,还包括:进气装置25,其具有空气过滤器25a、化油器25b及进气管25c,把混和气体的进气导向燃烧室;排气装置26。其具有通过燃烧室内的混和气体的燃烧产生的压力把驱动活塞后的燃烧气体作为废气排向外部的排气管26a及消声器26b。而且,由曲轴箱21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曲轴、通过所述活塞旋转驱动所述曲轴、使所述曲轴的旋转通过所述自动变速器对应内燃机的旋转速度进行自动变速、传递到后轮10,旋转驱动后轮10。
在变速箱罩33中设置有与空气进气管连接的的空气导入管34,所述空气进气管与未图示的空气过滤器连接,用于冷却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皮带等的冷却空气经过空气导入管34导入到变速箱31内。而且,使在内燃机20上设置的脚踏式起动装置的脚踏轴27旋转的脚蹬踏板28配置在变速箱罩33的左侧。
参照图1~图4,在二轮机动车1上设有:乘车人放置脚70的左右一对的后座脚踏板41、42;在各后座脚踏板41、42的附近配置、防止放置在后座脚踏板41、42的脚70与动力单元P接触的左右一对的足跟保护器51、52;由与足跟保护器51、52相互独立不同的部件构成、且防止从旋转的后轮10的轮胎10a(参照图4)飞溅起的泥水等在动力单元P的变速箱31弹起而落到左侧的后座脚踏板41上的脚下的挡泥板60。
配置于轮胎10a前方的各后座脚踏板41、42经由支承轴由コ形的支杆44可以旋转地支承,该支杆44是固定在由管材构成的Y形托架43的下端部43b的支承部件,所述托架43将其两个上端部43a固定在后支架4、5上。相对于后轮10在配置变速箱31的一侧、即车身的左侧设置的后座脚踏板41,配置在变速箱盖33的外侧,并且从车宽方向看(下面称为“侧面看”)位于变速箱31的最上部附近(参照图2)。
而且,各后座脚踏板41、42在立起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转动,立起位置是在使用状态下把脚70放置于其上而与车宽方向大致平行地朝向侧面延伸的位置,收纳位置是在不使用的状态下收纳成与二轮机动车1的车宽方向的车身中心面L(参照图4、图5)大致平行的位置(在图3中,收纳位置的后座脚踏板41用双点划线表示)。
各足跟保护器51、52配置在后座脚踏板41、42的内侧,并且由大致弯曲成U形的金属制造的线材构成。而且,足跟保护器51、52通过在一个平面上弯曲加工线材而形成。两端部51a、51b、52a、52b通过焊接固定在支杆44上的各足跟保护器51、52是其大致全部位于与车身中心面L大致平行的平面上的形状(参照图4)。而且,各足跟保护器51、52配置在轮胎10的前方上(参照图1)且从支杆44向后斜上方延伸。另外,在足跟保护器51、52上形成贯穿车宽方向的开口53、54。该开口53、54是通过由线材构成的足跟保护器51、52包围的空间。
处于收纳位置的各后座脚踏板41、42以与足跟保护器51、52相同的倾斜角向支杆44的斜上方延伸,而且与足跟保护器51、52大致平行,从侧面看其大致整体沿着倾斜的足跟保护器51、52配置。收纳状态时的后座脚踏板41、42的这种配置有助于收纳状态时的后座脚踏板41、42及足跟保护器51、52的周围的车体的外观性的提高。
左侧的足跟保护器51配置在变速箱罩33的外侧。足跟保护器51的开口53在车宽方向面对挡泥板60的后述的伸出部61,足跟保护器51的最上部51c位于伸出部61的上方。
在左侧的足跟保护器51的内侧,在足跟保护器51与后轮10之间配置变速箱31上设有的挡泥板60。更具体地,挡泥板60在足跟保护器51的后方位置,通过螺栓67(也可参照图6)结合安装在变速箱罩33的上半部,位于后座脚踏板41及足跟保护器51的后方且靠近后轮10的位置。而且,挡泥板60的后述的前部61a从侧面看处于与足跟保护器51重叠的位置。
同时参照图5,在合成树脂制造的挡泥板60上从侧面看与变速箱31重叠的位置形成开口63。该开口63处于从侧面看通过开口63可以面对多个螺栓35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螺栓35的整个头部的位置。因此,使用插过开口63的工具,通过该开口63可以进行螺栓35的装卸。
并且,同时参照图6,挡泥板60具有:越过变速箱31向其上方伸出的伸出部61;从侧面看与变速箱罩33重叠部分的安装部62。
如图6所示,伸出部61碰到从轮胎10a飞溅而在变速箱31的上壁31a弹起的泥水等(在图中用虚线表示),阻挡该泥水等朝向足跟保护器51及后座脚踏板41。另外,在伸出部61上,向前方延伸在前后方向靠近足跟保护器51的部分的前部61a,从侧面看占据了与足跟保护器51及其开口53重叠的位置,而且,当动力单元P摆动到上方时,前部61以更多的比例与足跟保护器51及其开口53重叠。
在挡泥板60的安装部62上形成有插入使挡泥板60与变速箱罩33结合的螺栓67的多个凸台部64、65。而且,安装部62与变速箱罩33之间在车宽方向形成间隙66,该间隙66构成把在上壁31a弹起而碰到挡泥板60的泥水等排到下方的排出回路。
接着,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二轮机动车1具有在后座脚踏板41的内侧配置的足跟保护器51及由与足跟保护器51独立的部件构成的挡泥板60,挡泥板60设置在动力单元P上,配置在足跟保护器51与后轮10之间,由于足跟保护器51和挡泥板60是不同的部件,可以形成用于满足其功能的各自的最优化的形状或结构,所以,与由单一的部件组成的足跟保护器及挡泥板的情况相比,可以减轻足跟保护器51和挡泥板60的重量及小型化。另外,防止从旋转的轮胎10a飞溅起的泥水在变速箱31弹起而落到后座脚踏板41的脚下的挡泥板60,由于其布置的自由度增大,所以可以对应后座脚踏板41的位置把挡泥板60配置在最适当的位置。另外,由于挡泥板60在足跟保护器51的内侧,尽管有挡泥板60,脚70放置在后座脚踏板41时挡泥板60也不成为障碍。
由于足跟保护器51、52是金属制造的,挡泥板60是树脂制造的,在足跟保护器51、52小型化的同时能确保足跟保护器51、52所需要的强度,另外也能使挡泥板60轻型化。
由于在足跟保护器51、52上形成有开口53、54,足跟保护器51、52轻型化,另一方面,通过在足跟保护器51上在车宽方向形成有相对挡泥板60开设的开口53,尽管形成开口53,也能够通过挡泥板60防止从轮胎10a飞溅的泥水在变速箱31的上壁31a弹起而落到后座脚踏板41上的脚下。其结果,既防止由于泥水等弄脏脚下也能使足跟保护器51轻型化。
足跟保护器51、52由大致弯曲成U形的线材构成,为了使足跟保护器51、52成为U形,在一个平面内弯曲加工线材即可。其结果,由于可以在一个平面内弯曲加工线材,足跟保护器51、52可以简单且低成本地形成。
足跟保护器51、52通过固定在可以旋转地支承后座脚踏板41、42的支杆44上,不需要另外设置固定足跟保护器51、52的部件,而且,可以靠近后座脚踏板41、42配置足跟保护器51、52。结果,部件数量不增加,可以提高足跟保护器51、52的功能。
挡泥板60位于在足跟保护器51的后方且靠近后轮10的位置,同时,由于从侧面观察挡泥板60的前部61a处于与足跟保护器51重叠的位置,结果,即使放置在后座脚踏板41上的乘车人的脚70的后部远远越过足跟保护器51位于后方,挡泥板60也能防止泥水等落到脚70上。其结果,由于可以扩大防止泥水等落到脚70上的范围,即使的脚70相对后座脚踏板41有多种放置方式,挡泥板60也能够不大型化地对应,而且,由于把挡泥板60安装到动力单元P的螺栓67位于足跟保护器51的后方,在安装挡泥板60时足跟保护器51不产生障碍,挡泥板60的安装也变得容易。
下面,在变更所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构成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变更的构成进行说明。
挡泥板60可以与动力单元P的变速箱罩33形成为一体。足跟保护器也可以通过板材部件构成,而且,也可以不在足跟保护器上设置开口。
Claims (5)
1.一种二轮机动车,具有搭载于车身上的动力单元和后座脚踏板,其特征在于,具有:足跟保护器,其配置于所述后座脚踏板的内侧;挡泥板,其由与所述足跟保护器独立的部件构成,防止从旋转的后轮飞溅起的泥水等在所述动力单元弹起而落到所述后座脚踏板的脚下,
所述挡泥板设置在所述动力单元上,配置在所述足跟保护器与所述后轮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跟保护器是金属制造的,所述挡泥板是树脂制造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足跟保护器上,在车宽方向形成有面对所述挡泥板的开口。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跟保护器由大致弯曲成U形的线材构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在所述足跟保护器的后方位置安装在所述动力单元上,向前方延伸,从侧面看与所述足跟保护器重叠而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98077/05 | 2005-10-12 | ||
JP2005298077A JP4573745B2 (ja) | 2005-10-12 | 2005-10-12 | ピリオンステップおよびマッドガードを備える自動二輪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48077A true CN1948077A (zh) | 2007-04-18 |
CN100478244C CN100478244C (zh) | 2009-04-15 |
Family
ID=38017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4234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8244C (zh) | 2005-10-12 | 2006-10-10 |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573745B2 (zh) |
CN (1) | CN100478244C (zh) |
BR (1) | BRPI0604248B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9963A (zh) * | 2009-10-21 | 2011-05-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 |
CN102582727A (zh) * | 2011-01-05 | 2012-07-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踏板构造 |
CN103444292A (zh) * | 2013-09-03 | 2013-12-18 | 曾桂溪 | 一种起垄机挡泥板装置 |
CN104743013A (zh) * | 2015-03-23 | 2015-07-01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后搁脚挡泥板安装结构 |
CN108928420A (zh) * | 2017-05-25 | 2018-12-04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骑跨式车辆的防护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76750A (ja) * | 2008-08-29 | 2010-04-08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JP2012245860A (ja) * | 2011-05-26 | 2012-12-13 | Honda Motor Co Ltd | 揺動式車両のステップ装置 |
JP6215540B2 (ja) * | 2013-02-25 | 2017-10-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アクセサリーソケット配置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28250Y1 (zh) * | 1964-02-29 | 1967-04-27 | ||
JPS53123757U (zh) * | 1977-03-10 | 1978-10-02 | ||
JPS57166988U (zh) * | 1981-04-16 | 1982-10-21 | ||
JPS6072779U (ja) * | 1983-10-26 | 1985-05-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三輪車等のリヤカバ− |
JPS6138291U (ja) * | 1984-08-14 | 1986-03-10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オ−トバイの後部フ−トレスト |
JPS6256493U (zh) * | 1985-09-30 | 1987-04-08 | ||
JPS6294484A (ja) * | 1985-10-22 | 1987-04-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フエンダ |
JPH0445994Y2 (zh) * | 1987-10-15 | 1992-10-28 | ||
JPH05270464A (ja) * | 1992-03-25 | 1993-10-19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ークリーナーの防水装置 |
JP2003040173A (ja) * | 2001-07-27 | 2003-02-13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ヒールガード構造 |
JP4047924B2 (ja) * | 2001-08-10 | 2008-02-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2輪車のステップ構造 |
-
2005
- 2005-10-12 JP JP2005298077A patent/JP457374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10-10 BR BRPI0604248A patent/BRPI0604248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10-10 CN CNB200610142348XA patent/CN10047824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9963A (zh) * | 2009-10-21 | 2011-05-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 |
CN102039963B (zh) * | 2009-10-21 | 2013-05-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 |
CN102582727A (zh) * | 2011-01-05 | 2012-07-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踏板构造 |
CN102582727B (zh) * | 2011-01-05 | 2015-11-2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踏板构造 |
CN103444292A (zh) * | 2013-09-03 | 2013-12-18 | 曾桂溪 | 一种起垄机挡泥板装置 |
CN104743013A (zh) * | 2015-03-23 | 2015-07-01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后搁脚挡泥板安装结构 |
CN108928420A (zh) * | 2017-05-25 | 2018-12-04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骑跨式车辆的防护件 |
CN108928420B (zh) * | 2017-05-25 | 2022-05-06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骑跨式车辆的防护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PI0604248B1 (pt) | 2017-05-09 |
JP4573745B2 (ja) | 2010-11-04 |
JP2007106221A (ja) | 2007-04-26 |
BRPI0604248A (pt) | 2007-08-21 |
CN100478244C (zh) | 2009-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48077A (zh) |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 |
CN1785741A (zh) | 自动二轮车的摇臂支撑结构 | |
CN1754766A (zh) | 摇臂部结构 | |
CN1715622A (zh) | 消音器装置 | |
US8348005B2 (en) | Hybrid vehicle | |
CN1891559A (zh) | 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 |
CN1754760A (zh) | 车架结构 | |
CN101049842A (zh) | 摩托车的仪表装置 | |
JPH1111371A (ja) | 不整地走行用車両のフートボード取付け構造 | |
CN1594020A (zh) | 摇臂式悬挂装置 | |
CN1796226A (zh) | 机动两轮车的转向手柄限制器构造 | |
CN1754758A (zh) | 摩托车 | |
US20040140140A1 (en) | Three-wheeled vehicle having an oil cooler assembly | |
CN108698664A (zh) | 三轮跨骑座椅式车辆 | |
CN1939800A (zh) | 两轮机动车 | |
CN1204018C (zh) | 摩托车动力单元 | |
CN1754769A (zh) | 摩托车 | |
CN1831305A (zh) |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 |
CN1152795C (zh) | 小型摩托车 | |
CN107709146B (zh) | 摩托车内后挡泥板结构 | |
CN1334216A (zh) | 机动二轮车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支承构造 | |
CN1697752A (zh) | 鞍座型车辆 | |
CN1749093A (zh) | 二轮机动车 | |
CN1754757A (zh) | 二轮机动车 | |
CN1796219A (zh) | 机动两轮车的头盔保持架安装构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