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7752A - 鞍座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鞍座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7752A
CN1697752A CN 200480000354 CN200480000354A CN1697752A CN 1697752 A CN1697752 A CN 1697752A CN 200480000354 CN200480000354 CN 200480000354 CN 200480000354 A CN200480000354 A CN 200480000354A CN 1697752 A CN1697752 A CN 1697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andlebar
peristome
type vehicle
sa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0035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6150C (zh
Inventor
松本义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97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7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61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61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14Handlebar construc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controls thereon,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在把手罩(47)的一侧,设置使把手杆(37)的杆操作部(37a)从内侧朝向外侧贯通的孔形状的杆开口部(75);在把手罩(47)的另一侧,设置朝向把手杆(37)的杆操作部(37a)侧开有切口的杆开口部(77);通过使把手杆(37)的杆操作部(37a)从孔形状的杆开口部(75)的内侧向外侧突出,可以减小杆开口部(75)的孔形状的开口面积。

Description

鞍座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用于踏板型机动两轮车等的鞍座型车辆。
背景技术
一般在踏板型机动两轮车中,成为由罩构件覆盖整个车体框架的结构。
作为覆盖车体框架的罩构件,例如有把手罩或下罩等。
把手罩在下述状态下进行覆盖,即露出车把的左右两侧的把手握柄和其前方的把手杆的状态(参见日本专利特开平9-193865号公报(专利文献1))。
此外,下罩覆盖车体框架的下部侧面(参见日本专利特开2001-97260号公报(专利文献2))。
对于罩构件,不仅要求其安装时的安装性好,而且要求高的外观品质,把手罩及下罩也不例外。
对于把手罩,如专利文献1所示,为了使其成为留下左右两侧的把手握柄及把手罩而覆盖车把的形状,例如,将其制成可分割成前方的前罩和后方的后罩的形状,以便能从组装面开始以把手握柄为中心前后合二为一。
对于把手握柄区域,由于从把手杆及电缆等配线的观点看,要开大的切口,因此,从其中能看到内部难以得到高的外观品质。而且,为了使外观品质提高,考虑到用其它罩覆盖切口的一部分,但是在构部件个数增加等、成本方面、组装方面上,并不是优选的。
另一方面,下罩,如专利文献2所示,尽管侧支架的区域被覆盖,但是从侧支架的安装操作的观点看,上方要有大的开口,仅覆盖住一部分,成为难以得到高外观品质的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鞍座型车辆,其既不会对安装时的操作性有任何损害,又能得到高的外观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鞍座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把,其在左右两端部具有把手握柄;左右一对把手杆,其配置在把手握柄的附近,并具有以基端部为中心摇动且驾驶者操作的操作部;把手罩,其以使把手握柄和上述操作部露到外侧的方式覆盖车把,其中,在上述把手罩的一端部,设置孔形状的第一杆开口部,其可使一个把手杆的操作部贯通把手罩;在上述把手罩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切口形状的第二杆开口部,其以围绕另一个把手杆的基端部的方式开口。
这样,安装把手罩时,在使一个把手杆的杆操作部从孔形状的第一杆开口部的内侧朝向外侧贯通突出之后,使开有切口的第二杆开口部定位在另一个把手杆的杆操作部侧,从而可进行后安装操作。
这时,因为只要使杆操作部从内侧向外侧贯通把手杆的一侧的第一杆开口部就可以,所以不会损害任何操作性。而且,第一杆开口部的孔形状只要具有最小的开口面积就行,结果,使露出部分变少而可得到高的外观品质。而且,可以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储存油压制动器用制动油的油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把手罩的内部,而且位于可通过第二杆开口部从外部看到的位置。
这样,油箱可作为遮挡开有切口的第二杆开口部的罩构件而起作用,所以可以使第二杆开口部侧的外观品质提高。而且,可以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
此外,也可以具有将操作件的摇动运动变换为进退运动的机构,将覆盖该机构一部分的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可通过前述第二杆开口部从外部看到的位置。
这样,如果是油门机构,则操作件例如为把手握柄或油门杆。此外,如果是使寒冷时的起动性提高用的阻气门机构,则操作件为阻气挺杆,而且由于覆盖它们的一部分的壳体作为遮挡杆开口部的罩构件而起作用,所以可以使开有切口的第二杆开口部侧的外观品质提高。而且,可以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
此外,也可以在前述第一杆开口部的附近设置操作开关。
这样,难以从外面看到操作开关的操作面以外的面、特别是线束突出的部分或安装操作开关的支座等,所以即使没有覆盖操作开关的操作面以外的面的其它罩构件,也能提高外观品质。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鞍座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侧支架,该侧支架由上述框架支承,并可以在使侧支架突出到下方的使用状态和容纳在大致水平方向的容纳状态之间切换;覆盖上述框架的罩,其中,在上述罩上设置使侧支架贯通的支架开口部。
这样,通过使侧支架的支架接地部沿从内侧到外侧贯通下罩的支架开口部,可以进行侧支架的后安装操作。这时,由于下罩只要使支架开口部相对于侧支架的支架接地部从内侧朝向外侧贯通就行,所以不会损害任何操作性。而且,支架开口部的孔形状只要具有最小的开口面积就行,结果,使露出部分变少而可得到高的外观品质。
此外,也可以在前述支架开口部的周围,形成向内侧延伸的锥形面。
这样,由于支架开口部位于深处,所以难以从外面看到,从而能实现外观品质的提高。
此外,也可以在前述罩的内侧,在前述支架开口部附近形成单元摆动式发动机的悬挂部。
这样,由于不能从外部看到发动机悬挂部,所以能实现外观品质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罩的简要主视图。
图2为取下构成把手罩的前罩时的与图1相同的简要主视图。
图3为表示前罩和后罩的安装状态的一侧把手罩的分解说明图。
图4为图2的沿A-A线放大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踏板型机动两轮车的简要侧视图。
图6为图2的沿B-B线放大剖视图。
图7为图1的沿C-C线放大剖视图。
图8为图1的沿D-D线放大剖视图。
图9为图1的沿E-E线放大剖视图。
图10为图1的沿F-F线放大剖视图。
图11为下罩的简要俯视图。
图12为下罩的简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5为,作为鞍座型车辆的代表例,在此表示踏板型机动两轮车的简要侧视图。
踏板型机动两轮车1的车体框架3的结构包括:钢管制主框架7,其从前管5向后方斜向下延伸;左右一对钢管制侧框架9、9,其在主框架7的后端朝向后斜方向上延伸。在侧框架9、9之间,可上下摇动地轴支承摆动式动力单元11。摆动式动力单元11为,从发动机13及在发动机13左侧部内藏V型带驱动式无级变速装置的传动箱15开始,一体地连接空气过滤器17等。后轮19轴支承在传动箱15的后端部上。此外,后缓冲单元21插设在传动箱15和左侧的侧框架9之间,摆动式动力单元11可以以枢轴23为中心上下摇动。
转向轴25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前管5上,前叉29通过下支座27设置在该转向轴25的下方。车把31固定在转向轴25的上端,前轮33轴支承在前叉29的下端部。
车把31在左右两侧具有把手握柄35,把手杆37的杆操作部37a位于其前方。通过一起握住左右杆操作部37a和把手握柄35,例如,在左侧,可以经由制动器线缆39进行后轮制动器(图中未示出)的制动操作。此外,在右侧,可以经由内部填充制动油的制动软管41进行前轮制动43的制动操作。
具有制动软管41的右侧的把手杆37的基部用于配置油箱45等并作为基部区域的遮挡构件而起作用。
车把31留出左右把手握柄35并由把手罩47覆盖。
把手罩47由前罩49和后罩51构成,以各罩端缘闭合的状态下,固定支承在前述车把31上。
后罩51成为固定支承在车把31的基罩,相对于成为其基罩的后罩51,前罩49可后安装。
具体地说,后罩51的一侧(图1右侧)如图3和图4所示,以夹住车把31的状态下,在后侧设置后罩51,在前侧设置安装支座,从操作开关55的开关箱57延伸的上位侧凸台部57a经由后罩51接合到安装支座53的上部侧安装部53a,安装支座53、后罩51和上位侧凸台部57a三者由紧固螺钉59一体地固定支承。
从前述开关箱57延伸的下位侧凸台部57b由紧固螺钉61固定支承在安装支座53的下部侧安装部53b上。
后罩51的另一侧(图1左侧),如图6所示,相对于焊接到车把31上的支承支座63,后罩51及操作开关65的凸台部65a相互接合,并由紧固螺钉67三者一体地固定支承。
另外,如图7所示,后罩从前述左右两端的安装位置靠内侧的安装部69(这里,仅示出左右的内、一侧),从后罩51筒状地突出,该安装部69相对于焊接到车把31上的支承支座71,由紧固螺钉73一体地固定支承。
前罩49相对于后罩51后安装,在前罩49的一侧(图1右侧)具有孔形状的杆开口部75,该开口部使前述把手杆37的杆操作部37a从内侧朝向外侧贯通突出。在前罩49的另一侧,具有朝向把手杆47的杆操作部37a侧开有切口的杆开口部77。因此,在后安装前罩49时,只要孔形状的杆开口部75具有使把手杆37的杆操作部37a从内侧朝向外侧贯通突出的开口面积就可以,所以只需小的开口面积,从而能减少露出区域。而且,孔形状的杆开口部75,通过和开有切口的杆开口部27的组合,不会损害任何操作性,能容易地进行相对后罩51的临时支承操作。
前罩49的开有切口的杆开口部37侧,通过使覆盖将操作件的摇动运动变换成进退运动并传递给线缆78a的机构之一部分的壳体78位于前述油箱45的外部,可以改善外观。而且,作为操作件,如果是油门机构,则为把手握柄35或油门杆(图中未示出)。而且,如果是使寒冷时的起动性提高用的阻气门机构,则为阻气挺杆。
另一方面,在杆操作部37a从内侧向外侧贯通杆开口部75之后,前罩49相对于后罩51在多个部位被固定支承。
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前罩49的一侧、图1右侧的D-D区域,通过紧同螺钉81一体地固定支承在从后罩51向前侧延伸的延伸部79上。该区域的前罩49的上端缘形成上端结合槽49a,通过上端结合槽49a和后罩51的上端结合突部51a结合而闭合结合,下端缘的一部分和操作开关55的开关箱57对顶接合。并且,除此之外的前罩49的上端缘尽管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通过前述结合槽49a和结合突部51a的结合关系而被闭合结合的。
如图9所示,前罩49的另一侧、图1左侧的E-E区域,和后罩51的弯曲部重叠结合,并由紧固螺钉83固定支承。如图6所示,该区域的上端缘和下端缘,通过结合凹部49b与后罩51的结合突部51b的配合而闭合结合。
如图10所示,前罩49的下部侧F-F区域和后罩51重叠结合,并由紧固螺钉85固定支承。
另一方面,把手杆37的下侧,通过前罩87及内防护板89覆盖前面侧且分别固定支承在车体框架3上。前罩87及内挡板89的后侧,夹住车体框架3,并由腿防护板91覆盖,且固定支承在车体框架3上。腿防护板91的外周缘和前述前罩87及内挡板89的外周缘对顶结合。
腿防护板91的下端连续设置有放脚的低的脚踏板93。脚踏板93的下部设置有与前述内挡板89连接的下罩95,脚踏板93的后部设置有围绕在座椅97的下方周围的侧罩99。
下罩95具有露出侧支架101的支架开口孔103。
侧支架101位于成为主要部分的中央支架102的前方,并通过安装轴105转动自由地支承在侧框架9的安装部107上,支架接地部101a可以在沿着侧框架7的容纳状态(图5实线)和突出到外侧的使用状态(图5点划线)之间切换操作。
通过用脚抵抗加载弹簧109的弹簧压力而使侧支架101的支架接地部101a转动到下方(图1箭头),成为使用状态(图5点划线)。而且,通过用脚使它从使用状态(图5点划线)向上方转动,可以将它切换成容纳状态(图5实线)。
另一方面,侧支架95的支架开口孔103具有使安装时处于容纳状态的侧支架101的支架接地部101a经过一部分区域从内侧朝向外侧贯通突出的椭圆孔形状,从而能将开口面积抑制到最小。
支架接地部101a突出到外侧的突出区域为,从支架开口孔103的开口端缘朝向成为侧面的普通面的锥形表面111,力求在容纳状态时的支架接地部101a上不会产生任何障碍。
图11和图12为表示下罩95的俯视图和侧视图的,下罩95的前部、中间部、后部的各安装部113通过脚踏板93和紧固螺钉(图中未示出)重叠结合。
其它安装部为通过设置在下罩95的内侧的多个结合爪孔115与脚踏板93的结合爪(图中未示出)的结合关系而结合支承的结构。
根据如此构成的踏板型机动两轮车1,在安装把手罩47时,首先,将后罩51安装在车把31上后,接着安装前罩49。这时,使前罩49的杆开口部75从车把31的前面侧定位在把手杆37的杆操作部37a处之后,从内侧朝向外侧贯通。这样,杆操作部37a突出到把手握柄35的前方,从而另一侧的开有切口的杆开口部77被定位在另一把手杆37的杆操作部37a处。这样,不会损害任何操作性,能得到可进行前罩的后安装操作的临时支承状态。当相对后罩51的前罩49的后安装操作结束时,一侧的孔形状杆开口部75的开口面积小也可,结果使露出部分减少,从而能得到高的外观品质。
相反侧的开有切口的杆开口部77,由于制动用的油箱45或覆盖将操作件的摇动运动变换为进退运动的机构之一部分的壳体用作覆盖开有切口的杆开口部77的遮挡构件,所以不会损害外观。
另一方面,对于下罩95,如图5的假想线所示,使支架开口孔103定位在处于容纳状态的侧支架101的支架接地部101a处,同时使该支架接地部101a从内侧朝向外侧贯通而突出,由此可以进行下罩95的后安装操作。
当下罩95的后安装操作结束后,孔形状的支架开口部103,开口面积小也可,结果使露出部分减少,从而能得到高的外观品质。
并且,在该实施例中,虽然对于踏板型机动两轮车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三轮、四轮类型。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第一杆开口部可以减少车把周围的露出部分,从而能得到高的外观品质。而且,由于只要使杆操作部从第一杆开口部的内侧朝向外侧贯通就可以,所以对于后安装操作,不会损害任何操作性。
此外,由于使前述油箱可以用作遮挡第二杆开口部的罩构件,所以不会增加部件个数,并能使开有切口的第二杆开口部的外观品质提高。
此外,由于覆盖将操作件的摇动运动变换为进退运动的机构的壳体可以用作遮挡第二杆开口部的罩构件,所以不会增加部件个数,并能使开有切口的第二杆开口部的外观品质提高。
此外,由于难以从外部经第一杆开口部看到操作开关的操作面以外的面、特别是线束突出的部分或安装操作开关的支座等,所以即使没有覆盖操作开关的操作面以外的面的其它罩构件,也能提高外观品质。
此外,通过支架开口部可以减少支架周围的露出部分,所以能得到高的外观品质。而且,由于只要使支架从支架开口部的内侧朝向外侧贯通就可以,所以对于后安装操作,不会损害任何操作性。
此外,由于避免与支架的干涉的同时,使支架开口部位于深处,所以难以从外面看到,从而能实现外观品质的提高。
此外,由于支架开口部,不能从外部看到发动机悬挂部,所以能实现外观品质的提高。

Claims (7)

1.一种鞍座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把,其在左右两端部具有把手握柄;左右一对把手杆,其配置在把手握柄的附近,并具有以基端部为中心摇动且驾驶者操作的操作部;把手罩,其以使把手握柄和上述操作部露到外侧的方式覆盖车把,
在上述把手罩的一端部,设置孔形状的第一杆开口部,其可使一个把手杆的操作部贯通把手罩;
在上述把手罩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切口形状的第二杆开口部,其以围绕另一个把手杆的基端部的方式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储存油压制动器用制动油的油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把手罩的内部,而且位于可通过第二杆开口部从外部看到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座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操作件的摇动运动变换为进退运动的机构,而且将覆盖该机构一部分的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可通过前述第二杆开口部从外部看到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鞍座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一杆开口部的附近设置操作开关。
5.一种鞍座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侧支架,该侧支架由上述框架支承,并可以在使侧支架突出到下方的使用状态和容纳在大致水平方向的容纳状态之间切换;覆盖上述框架的罩,
在上述罩上设置使侧支架贯通的支架开口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座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支架开口部的周围,形成有向前述罩的内侧延伸的锥形面。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鞍座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罩的内侧,在前述支架开口部附近形成单元摆动式发动机的悬挂部。
CNB2004800003540A 2003-02-21 2004-02-16 鞍座型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61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44622 2003-02-21
JP044622/2003 2003-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7752A true CN1697752A (zh) 2005-11-16
CN100526150C CN100526150C (zh) 2009-08-12

Family

ID=32905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035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6150C (zh) 2003-02-21 2004-02-16 鞍座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813630B2 (zh)
CN (1) CN100526150C (zh)
TW (1) TWI247703B (zh)
WO (1) WO200407407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2910A (zh) * 2013-04-24 2013-07-10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车头覆盖件安装结构
CN105026250A (zh) * 2013-02-28 2015-11-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16133939A (zh) * 2020-10-06 2023-05-1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5951B (zh) * 2005-07-12 2010-06-1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把手盖装置
CN101195398B (zh) * 2006-12-08 2010-12-22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把手连接座
JP2013035305A (ja) * 2011-08-03 2013-02-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6051186B2 (ja) * 2014-09-18 2016-1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カバー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1991U (zh) * 1988-10-07 1990-04-13
JP2530473Y2 (ja) * 1990-07-24 1997-03-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サイドスタンド
JP3316885B2 (ja) * 1992-10-30 2002-08-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ハンドルカバー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6250A (zh) * 2013-02-28 2015-11-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3192910A (zh) * 2013-04-24 2013-07-10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车头覆盖件安装结构
CN103192910B (zh) * 2013-04-24 2015-07-01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车头覆盖件安装结构
CN116133939A (zh) * 2020-10-06 2023-05-1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813630B2 (ja) 2006-08-23
TWI247703B (en) 2006-01-21
TW200422224A (en) 2004-11-01
JPWO2004074079A1 (ja) 2006-06-01
WO2004074079A1 (ja) 2004-09-02
CN100526150C (zh) 2009-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7132C (zh) 摩托车的靠背支持结构
CN1274663A (zh) 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
CN101049842A (zh) 摩托车的仪表装置
CN1948077A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1796226A (zh) 机动两轮车的转向手柄限制器构造
CN1697752A (zh) 鞍座型车辆
CN102205820A (zh) 摩托车
CN1433921A (zh) 机动两轮车的灯安装构造
CN1939800A (zh) 两轮机动车
CN1212949C (zh) 自动二轮车的后座踏板架结构
CN1167574C (zh)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支承结构
CN1944167A (zh) 摩托车
CN1506263A (zh) 踏板型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配置结构
CN1072145C (zh) 组合摆动式内燃机的起动马达的安装配置结构
CN1701020A (zh) 自动二轮车
CN1135179C (zh) 小型车辆中的吸气构造
CN1123689C (zh) 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构造
CN1605747A (zh) 燃料泵壳
CN1292953C (zh) 鞍乘型车辆的头盔收纳构造
CN1749093A (zh) 二轮机动车
CN1276307A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CN1200841C (zh) 两轮摩托车用的车体框架
CN1298582C (zh) 机动二轮车
CN1129706C (zh) 摩托车的排气净化装置
CN1131809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