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89C - 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构造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89C
CN1123689C CN 00108770 CN00108770A CN1123689C CN 1123689 C CN1123689 C CN 1123689C CN 00108770 CN00108770 CN 00108770 CN 00108770 A CN00108770 A CN 00108770A CN 1123689 C CN1123689 C CN 11236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iameter pipe
strainer
motor
small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0877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6477A (zh
Inventor
新村裕幸
大久保武文
川目和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76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6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构造可以供助简单形状的吸入管道最大限度地避免空气滤清器吸入堆积于动力部件上的尘埃。其特征在于,吸入管道93由小径管94和大径管95构成。小径管94的上端与滤清器壳体84内相通;大径管95的直径比小径管94的大,并且其上端与小径管94的下端相连通。从大径管95的后部开放端到小径管94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L1比大径管95的下部开放端除了上述后部以外的部位到小径管94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L2短。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构造,该机动二轮车在可摇动支承于车体构架上的动力部件的上部安装着空气滤清器的滤清器壳体,为了从外部将空气导入滤清器壳体内而从滤清器壳体向下方延伸的吸入管道的下端在上述动力部件的后方侧开口。
背景技术
过去,这样的机动二轮车已由例如特开平10-317976号公报等为人所知,该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入管道由小径管和大径管构成,该小径管使其上端与空气滤清器壳体内的未净化室内相通,该大径管的直径比小径管的大、且使其上端与小径管的下端相通,大径管的下端开口部与小径管的下端开口部之间的距离沿周向均等地设定。
可是,在这样的机动二轮车中,通常由车体罩覆盖车体构架,动力部件和空气滤清器配置于上述车体罩的外侧面的内方侧。因此,在机动二轮车行走时,由于产生于车体罩后方侧的负压所产生的风的卷入而容易在动力部件的后部堆积尘埃。另一方面,空气滤清器的吸入管道开口于动力部件的后方侧,想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吸入堆积在动力部件上的尘埃。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构造中,从外部向吸入管道的空气的吸入方向未特定,不能避免吸入堆积在动力部件上的灰尘。为了避免这样的灰尘的吸入、考虑使用将开口端朝向其它方向的吸入管道,但是,在狭窄的空间中配置吸入管道的自由度小,吸入管道的形状复杂,从而引起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的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构造,它借助简单形状的吸入管道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空气滤清器吸入堆积在动力部件上的灰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构造,其机动二轮车,在可摇动地支承于车体构架上的动力部件的上部安装着空气滤清器的滤清器壳体,为了从外部将空气导入滤清器壳体内而从空气滤清器壳体向下方延伸的吸入管道的下端在上述动力部件的后方侧开口,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入管道由小径管和大径管构成,该小径管的上端与上述滤清器壳体内相通,该大径管的直径比小径管的大、且其上端与小径管的下端相通,从上述大径管的后部开放端到上述小径管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设定得比从上述大径管的下部开口端中除了上述后部以外的部位到上述小径管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短。
根据这样的构造,由于机动二轮车的行走而在吸入管道中的大径管的前壁的后方侧产生负压,可以利用其负压将外部空气从吸入管道有效地导入空气滤清器内。即,可以将朝向吸入管道的外部空气的吸入方向特定于吸入管道的后方侧,因此,可极力地避免堆积于动力部件上的尘埃吸入空气滤清器,而且,吸入管道仅在大径管的一部分上做了改进、并且构造简单,不会招致成本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省略了车体罩、收容箱、燃料箱状态下的图1的2向视图。
图3是省略了上罩状态下的图1的3向视图。
图4是动力部件的横断面图。
图5是空气滤清器及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图5的6-6剖视图。
图7是图5的7-7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往车体构架上摇动支承的发动机的摇动支承部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9是图8的9-9剖视图。
图10是图2的10-10扩大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11-11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图1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省略了车体罩、收纳箱及燃料箱状态下的图1的2向视图,图3是省略了上罩状态下的图1的3向视图,图4是动力部件的横剖视图,图5是空气滤清器及二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的扩大侧视图,图6是图5的6-6剖视图,图7是图5的7-7扩大剖视图,图8是表示往车体构架上摇动支承的发动机的摇动支承部的局部剖切断面图,图9是图8的9-9剖视图,图10是图2的10-10放大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11-11剖视图。
首先,在图1中,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二轮车的车体构架F备有前部构架11、后部构架12、副构架13,该前部构架11由铝合金等铸造成形而成,该后部构架12由铝合金等铸造成形,它连接于前部构架11的后端,副构架13由金属制管加工而成、并与后部构架12的后端连结。
在前部构架11的前端备有头管14,该头管14上可操纵方向地支承着前车叉17,该前车叉17横跨前轮WF。上述前车叉17的下端配置在前轮WF的车轴18的前方,连杆19的一端与上述前车叉17的下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车轴18相连接,在前车叉17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和连杆19的中间部之间设有前缓冲器20。另外,在前车叉17的上端连接着操纵方向手柄21。
参照图2、图3,前部构架11一体地具有头管14、下降构架15、左右一对底板支承构架16、16,并由铸造成形。该下降构架15从上述头管14起向后下延伸,上述一对底板支承构架16、16从上述下降构架15的下端向后方延伸。后部构架12连接于两底板支承构架16、16的后端。
配置于后轮WR的前方侧的发动机E和配置于后轮WR的左侧的无级变速机M构成动力部件P,该动力部件P通过防振连杆22可摇动地支承于后部构架12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上。发动机E是水冷式单汽缸四冲程发动机,该发动机的汽缸朝向前方地基本上水平地配置着,无级变速机例如是皮带式变速机。
在图4中,发动机E备有第1发动机组件32和第2发动机组件33。第1发动机组件32构成了汽缸体321和曲轴箱半部322,第2发动机组件33构成曲轴箱29的另外半部。
在第1发动机组件32的前端结合着汽缸盖34,在汽缸盖34的前端结合着盖罩(ヘツドカバ-)35。在第1及第2发动机组件32、33的右侧面结合着发电机罩36。
无级变速机M备有相互结合的右侧壳体37及左侧壳体38,右侧壳体37的前部右侧面与第1及第2发动机组件32、33的左侧面接合。另外,在右侧壳体37的后部右侧面上结合着减速机壳体39。
在第1发动机组件32所具备的汽缸41的内部滑动自如地嵌合着活塞42,该活塞42通过连杆43及曲柄销28与曲轴31连接。在汽缸盖34上旋转自由地支承着凸轮轴44,设在汽缸盖34上的吸气阀及排气阀(图中未示)由上述凸轮轴44开闭驱动。在设在第1发动机组件32上的链通路40内收纳着正时链45,该正时链45挂绕在设在曲轴31上的驱动链轮46和设在凸轮轴44上的从动链轮47上。由此,凸轮轴44每转一圈曲轴31转两圈。
曲轴31的左端突出于右侧壳体37和左侧壳体38的内部,该曲轴31的左端上设有驱动皮带轮54,该驱动皮带轮54由固定于曲轴31上的固定侧皮带轮半体55和可相对于固定侧皮带轮半体55接近、离开的可动侧皮带轮半体56,可动侧皮带轮半体56被对应于曲轴31的转速的增加而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离心配重57向着接近固定侧皮带轮半体55的方向推压。
支承于右侧壳体37的后部和减速机壳体39间的输出轴58上设有从动皮动轮59,该从动皮带轮59备有由相对于输出轴58可旋转地支承于输出轴58上的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和可相对于固定侧皮带轮60接近、离开的可动侧皮带轮半体61。可动侧皮带轮半体61被用弹簧62朝向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推压。另外,在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和输出轴58之间设有起动用离合器63。在驱动皮带轮54和从动皮带轮59之间挂绕着环状的V型皮带64。
在右侧壳体37及减速机壳体39之间支承着与上述输出轴58平行的中间轴65及车轴66。在输出轴58、中间轴65及车轴66间设有减速齿轮组67。贯通减速机39地向右侧突出的车轴66的右端上设有后轮WR。
在这样的无级变速机M中,曲轴31的旋转动力传递给驱动皮带轮54,并从该驱动皮带轮54通过V型皮带64、从动皮带轮59、起动用离合器63及减速齿轮组67传递给后轮WR。
在发动机E低速旋转时,由于作用于驱动皮带轮54的离心配重57上的离心力小,由于从动皮带轮59的弹簧62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及可动侧皮带轮半体61间的槽宽减少,变速比变低。从该状态增加曲轴31的转速时,作用于离心配重57上的离心力增加,驱动皮带轮54的固定侧皮带轮半体55及可动侧皮带轮半体56间的槽宽减少,由此,从动皮带轮59的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及可动侧皮带轮半体61间的槽宽增加,因此,变速比从低向高无级地变化。
设在曲轴31的右侧的交流发电机68由发电机罩36覆盖着,在该发电机罩36的右侧设有散热器69。为了将冷风供给于该散热器69,固定于曲轴31的右端的冷却风扇70配置在交流发电机68和散热器69之间。冷却风扇70和配置于该冷却风扇70外方的散热器69由连结于发电机罩36上的合成树脂制的罩74覆盖,在该罩74的外侧面设有用于从外部吸入冷却空气的百叶窗75。
另外,在汽缸盖34的右侧面上结合着在其内部收容了恒温器71的恒温器壳体72。设在凸轮轴44的右端的冷却水泵73收容在由汽缸盖34和恒温器壳体72围成的空间内。
在图1及图2中,在动力部件P的后部和后部构架12之间设有后缓冲部件76。导引来自发动机E的排气的排气管77从发动机E延伸出到后轮WR的右侧。该排气管77与配置于后轮WR的右侧方的排气消音器78连接,在发动机E上可转动地支承着支架79。
在后部构架12的中间部上面支承着可收容安全帽等的收容箱80,该收容箱80配置于上述发动机E的上方。在副构架13上支承着燃料箱81。
在图5及图6中,在动力部件P的后部安装着用于净化供给于发动机E的吸气系统的空气的空气滤清器82,同时该空气滤清器82配置于后轮WR的上部侧方。在该空气滤清器82的前部附设着用于净化供给于发动机E的排气系统的空气的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
空气滤清器82及2次空气滤清器83具有公用的滤清器壳84,该滤清器壳84是将合成树脂制的第1、第2壳构件85、86结合起来而成的。第1壳构件85一体地具备碗状的大壳部85a和比大壳部85a小且与大壳部85a向同一方向开放的碗状的小壳部85b,第2壳构件86一体地备有碗状的大壳部86a和与第1壳构件85的小壳部85b嵌合的有底筒状的小壳部86b。第1及第2壳构件85、86的大壳部85a、86a由多个螺栓构件87…相互结合。
空气滤清器82是通过将保持滤清元件88的保持构件89的周缘部挟持在第1壳构件85的大壳部85a和第2壳构件86的大壳部86a之间而构成的。在滤清元件88、保持构件89与第1壳构件85的大壳部85a之间形成着第1未净化室91。在滤清元件88、保持构件89与第2壳构件86的大壳部86a之间形成着第1净化室92。
在图7中,在空气滤清器82的后方侧下部设有用于将空气从外部导入第1未净化室91中的吸入管道93。该吸入管道93由小径管94和大径管95构成,该小径管94向后上倾斜地配置于第1净化室91内、并且其下端部支持于第1壳构件85的大壳部85a上,该大径管95一体地形成在上述大壳部85a上,并且其直径比小径管94的直径大。小径管94的下端开口于大径管95的上端,大径管95的下端在动力部件P的后方朝向下方开口。
而且,在大径管95的后方大部设有缺口96,从缺口96的上端、即大径管95的后部开放端到上述小径管94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L1(参照图5)比在大径管95的下部开放端除了上述后部的部位到上述小径管94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L2(参照图5)短。
在第2壳构件86的大壳部86a上与第1净化室92相通地连接着合成树脂剂的第1吸气管98的一端。在第1吸气管98的中间部连接着谐振器99,另外,第1吸气管98的另一端在空气滤清器82的前方侧与配置在发动机E及收容箱80之间的气化器100连接,一端连接于气化器100上的第2吸气管101的另一端与汽缸盖34的吸气口连接。即,从吸入管道93导入空气滤清器82的第1未净化室91的空气经过滤清元件88而到达第1净化室92侧而被净化后,导入气化器100,由该气化器100产生的混合气被吸入上述吸气口。
另外,第2壳构件86的大壳部86a设有与第1净化室92相通的负压取出管102,该负压取出管102通过负压导管103而与气化器100连接。
道管104用于导引来自发动机E的漏气,用于连接道管104的连接管105在第1吸气管98的开口端附近与第1净化室92内相通地设在第2壳构件86的大壳部86a上。在大壳部86a内固定设置着阻挡板106,该阻挡板106夹装在连接管105的内端开口部和滤清元件88间,以使从连接管105导入第1净化室92内的漏气不会直接接触滤清元件88污染该滤清元件88。
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具有:第1壳构件85的小壳部85b;第2壳构件86的小壳部86b;挟持于分别突设于小壳部85b、86b上的多个突部107…、108…之间并配置于小壳部85b、86b间的滤清元件109。在滤清元件109和第1壳构件85的小壳部85b之间形成着比上述第1未净化室109容量小的第2未净化室110,在滤清元件109和第2壳构件86的小壳部86b之间形成着比上述第1净化室92容量小的第2净化室111。另外,小壳部85b、86b由螺栓112相互结合。
在第2壳构件86的小壳部86b上一体地设有与第2净化室111连通的连接管113。一端连接于该连接管113上的第1空气导管114的另一端与空气量控制阀115连接。如图3所示,该空气量控制阀115在与安装在汽缸盖34上的点火火花塞116相反侧安装在盖罩35上。在设在盖罩35上的针簧片阀等的单向阀117上通过第2空气导管118连接着空气量控制阀115。由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净化了的2次空气由空气量控制阀115控制空气量、并通过上述单向阀117供给于汽缸盖34的排气口(图中未示)。
空气量控制阀115根据发动机E的吸气负压进行动作。将负压导引给空气量控制阀115的负压导管119与第2吸气管101的中间部连接。
从外部将空气导入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的第2未净化室110用的空气导入管120其内端开口于第2未净化室地贯穿滤清元件109。并一体地设在第2壳构件86的小壳部86b上。一端连接在该空气导入管120上的吸入管121经由发动机E向车体构架F安装的摇动支轴131的附近而伸出到前方侧。
发动机E通过防振连杆22支承于后部构架12上。一边参照图8及图9一边对该防振连杆22的构造进行说明。
防振连杆22备有左右一对的发动机侧托架1231、1232、左右一对连杆1241、1242、横梁125、一对止挡橡胶件126、127。上述发动机侧托架1231、1232设在发动机E上。上述一对连杆1241、1242的一端分别可摇动地连接在发动机侧托架1231、1232上,其另一端可摇动地连接在后部构架12上。横梁125连接两连杆1241、1242之间。一对止挡橡胶件126、127与后部构架12相抵接、并设在一方的上述连杆1241上。
发动机侧托架1231、1232突出于上方地设在发动机E上,在这些发动机托架1231、1232上同轴地设有安装孔128、128。在各安装孔128、128中压入橡胶衬套129、129,在两橡胶衬套129、129之间夹装着圆筒状的间隔套管130。插通于两橡胶衬套129、129及间隔套管130中的摇动支轴131的带螺丝的两端与发动机侧托架1231、1232连接。
在后部构架12的两侧同轴地设有支承孔132、132。在各支承孔132、132中压入橡胶衬套133、133。设在两连杆1241、1242的另一端并与上述摇动支轴131平行的螺栓134、134通过上述橡胶衬套133、133可摇动地支承于后部构架12的两侧。
在一方的连杆1241中,在连接摇动支轴131及螺栓134的中心的直线的前方侧设有盒状的橡胶件支承部135。抵接安装在该橡胶件支承部135上的止挡橡胶件126抵接面136形成在后部构架12的下面上。在上述连杆1241中,在连接摇动支轴131及螺栓134的中心的直线的后方侧设有盒状橡胶支承部137,抵接安装在该橡胶支承部137上的止挡橡胶127的抵接面138形成在后部构架12的下面上。
连接两连杆1241、1242的横梁125形成为下方敞开的基本U字状,并且横跨配置在两连杆1241、1242的后方侧的上述气化器100和连接发动机E与气化器100间的第2吸气管101地被配置着。
在这样的防振连杆22中,从动力部件P的发动机E作用于摇动支轴131上的负荷,由橡胶衬套129、129的弹性变形吸收,而且由止挡橡胶件126、127被抵接面136、138而引起的弹性变形吸收,还由橡胶衬套133、133的弹性变形吸收。
上述吸入管121经由上述防振连杆22的摇动支轴131的近旁伸出到前方侧。
车体构架F用合成树脂制的车体罩141覆盖着,该车体罩141备有:覆盖驾驶员的脚的前方的护腿罩141a;与护腿罩141a的下部相连的上罩141b;覆盖着上罩141b的下方并与护腿罩141a及上罩141b相连的、从两侧覆盖车体后部的侧罩141d。上述上罩141b和下罩141c从上下覆盖两底板支承构架部16、16地构成底板脚踏板140,用于载置驾驶员的脚。
支承于后部构架12上的收容箱80的大部分及支承于副车架13上的燃料箱81由上述侧罩141d覆盖着,车座142可以从上方覆盖收容箱80,该车座142位于发动机E的上方并可开闭地安装在侧罩141d的上部,而且,燃料箱81所备有的燃料注入用的盖81a从侧罩141d的上部突出于上方地被配置着。
特别是如图3所示,在前部构架11的两底板支承构架部16、16间,在上罩141b的下方固定配置着上部敞开的箱形的物体收容部143。在该物体置入部143内的前部用橡胶带144固定地收容着电池145。另外,配置于电池145的左侧的继电器146、147、148、配置于电池145的后方侧的保险丝149、150、配置在该保险丝149、150的后方侧的调节器151、在电池145的后方配置在调节器151的右侧的散热器贮水箱147收纳于物品收容部143内。
一端连接于上述2次空气滤清器83上并从前方侧延伸出的吸入管121的另一端伸出到脚踏底板140的上罩141b的下方,开口于上述物品收容部143内。
但是,如图2所示,在该机动二轮车中,散热器69配置于发动机E的右侧,在为了维修该自动二轮车等而将其倒向右侧时,为了防护散热器69,该散热器69及覆盖着散热器69的罩74配置在上述脚踏底板140的右侧外面的内方侧。
在同上罩141b一起构成脚踏底板140的下罩141c的右侧后部内面上一体地设有多个例如3个加强肋154、154、154,这些肋154、154、154可以与车构架F中的后部构架12的右侧面抵接。各加强肋154…在机动二轮车的通常的状态下也可以不与后部构架12的右侧面抵接,但在机动二轮车倒向了右侧时,在由于脚踏底板140的右侧外面与地面接触而引起的脚踏底板140的挠曲而与后部构架12的右侧面接触了时,使前述罩74处于不接触地面的状态地设定各加强肋154…的向后部构架12侧的突出量。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由于用于将净化供给于发动机E的排气系统(在该实施例中为汽缸盖34的排气口)的2次空气的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安装在动力部件P上,所以,可以在往车体构件F上组装前进行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向发动机E的排气系统上的连接作业,可以容易地进行连接作业。
另外,虽然由于安装在动力部件P上,二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的容量不得已设定为最少限,但由于从外部将空气导入2次空气滤清器83中的吸入管121从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延伸出,所以通过借助该吸入管121增大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的实质上的容积,可以实现吸入音的降低。
另外,吸入管121经由发动机E的向车体构架F上安装的摇动支轴131的附近延伸到脚踏底板140的上罩141b的下方,由此可以极力地避免由于动力部件P的摇动使吸入管121弯曲等的外力作用于该吸入管121上,可以将吸入管121适当地配置在难以受到由后轮WR溅出的水和泥等的恶劣影响的位置。
在上罩141b的下方配置着物品收容部143,该物品收容部143上方敞开着,用于收容电池145、继电器146、147、148、保险丝149、150及调节器151等的电气部件和散热器贮水箱147等。吸入管121向该物品收容部143内开口,因此,可以进一步有效地降低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处的吸入音,并且,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水、泥等对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的恶劣影响。
在该机动二轮车中,在发动机E的右侧配置着散热器69及覆盖该散热器69的罩74,在配置散热器69的侧的脚踏底板140中的上罩141c的一侧内面、即上罩141c的右侧内面上突设着可与车体构架F的后部构架12抵接的加强肋154…,散热器69及罩74配置于脚踏底板140的右侧外面的内方侧。
因此,在为了维护而将机动二轮车倒向右侧时,脚踏底板140的右侧外面先于散热器69及罩74地与地面接触,由于加强肋154…的向后部构架12的抵接可确保脚踏底板140的右侧的刚性,由此,可以避免散热器69及罩74接触地面。
其结果,不需要将车体构架F的一部分用作散热器69及罩74的防护部,可以避免车体构架F的重量增大,实现成本的降低。由于车体构架F的宽度不宽,所以可以防止驾驶者的脚支地性的降低,由于仅改造车体罩141的一部分就可适用其它的机种,所以可以提高通用性。
另外,将空气从外部导入将滤清器壳体84安装在动力部件P上的空气滤清器82内的吸入管道93由小径管94和大径管95构成,该小径管94的上端与第1未净化室91相通,该大径管95比小径管94的直径大、并且其上端与小径管94的下端相通。从上述大径管95的后部开放端到上述小径管94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L1比从上述大径管95的大部开放端中除了上述后部以外的部位到上述小径管94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L2短。
根据这样的吸入管道93的构造,由于机动二轮车的行走在吸入管道93中的大径管95的前壁的后方侧产生负压,可以利用其负压将外部的空气从吸入管道93有效地导入第1未净化室91。即可以将朝向吸入管道93的外部空气的吸入方向特定为吸入管道93的后方侧。因此,在机动二轮车行走时,借助产生于车体罩141的后方侧的负压所产生的风的卷入,即使尘埃堆积于动力部件P的后部也可极力避免空气滤清器82吸入其尘埃。而且,吸入管道93仅是进行了在大径管95的一部分上设缺口96等的改进而形成为简单的形状,不会引起成本的增加。
以上,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记载于专利保护范围的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种种的变更。
根据以上的发明,将向将来自外部的空气导入空气滤清器用的吸入管道吸入的外部空气吸入方向特定于吸入管道的后方侧,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空气滤清器吸入堆积在动力部件处的尘埃,而且仅仅以在大径管的一部分上施加改进的简单形状构成了吸入管道,可以避免成本的增大。

Claims (1)

1.一种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构造,其机动二轮车,在可摇动地支承于车体构架(F)上的动力部件(P)的上部安装着空气滤清器(82)的滤清器壳体(84),为了从外部将空气导入滤清器壳体(84)内而从空气滤清器壳体(84)向下方延伸的吸入管道(93)的下端在所述动力部件(P)的后方侧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管道(93)由小径管(94)和大径管(95)构成,该小径管(94)的上端与所述滤清器壳体(84)内相通,该大径管(95)的直径比小径管的大、且其上端与小径管的下端相通,从所述大径管(95)的后部开放端到所述小径管(94)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L1)设定得比从所述大径管(95)的下部开口端中除了所述后部以外的部位到所述小径管(94)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L2)短。
CN 00108770 1999-06-07 2000-06-02 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36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0146/1999 1999-06-07
JP16014699A JP4280361B2 (ja) 1999-06-07 1999-06-07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エアクリーナの吸気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6477A CN1276477A (zh) 2000-12-13
CN1123689C true CN1123689C (zh) 2003-10-08

Family

ID=15708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0877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3689C (zh) 1999-06-07 2000-06-02 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280361B2 (zh)
CN (1) CN1123689C (zh)
ES (1) ES2178547B1 (zh)
IT (1) IT1320384B1 (zh)
TW (1) TW4865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2349C (zh) * 2004-03-03 2008-08-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空气滤清器构造
JP4520404B2 (ja) * 2005-09-28 2010-08-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2次空気供給装置
JP5830260B2 (ja) 2011-03-24 2015-1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5645130B2 (ja) * 2011-05-16 2014-12-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ターボ過給機の配管構造
DE102014207167A1 (de) 2014-04-15 2015-10-1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nsaugvorrichtung mit formal integriertem Luftführungsansaugkanal
JP6226816B2 (ja) * 2014-05-26 2017-11-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JP5934287B2 (ja) * 2014-06-05 2016-06-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85587A (en) * 1972-05-04 1975-02-26 Gen Motors Lt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ir intakes
JP3932439B2 (ja) * 1997-04-24 2007-06-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自動二輪車の排気系への2次空気供給装置
JPH10317976A (ja) * 1997-05-16 1998-12-02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0345931A (ja) 2000-12-12
IT1320384B1 (it) 2003-11-26
ES2178547B1 (es) 2004-08-16
TW486540B (en) 2002-05-11
ES2178547A1 (es) 2002-12-16
JP4280361B2 (ja) 2009-06-17
ITTO20000497A0 (it) 2000-05-30
ITTO20000497A1 (it) 2001-11-30
CN1276477A (zh) 2000-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1072C (zh) 车辆用散热装置
CN1094861C (zh) 带混合驱动系统的摩托车
JP525052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車両
CN1342583A (zh) 机动两轮车
CN1123689C (zh) 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构造
CN1118405C (zh) 车辆用动力单元
CN1903651A (zh) 二轮机动车的后缓冲器配置结构
CN1506263A (zh) 踏板型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配置结构
CN1162297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CN1167574C (zh)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支承结构
CN1754769A (zh) 摩托车
CN1079272A (zh) 机器脚踏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CN1150375C (zh) 车辆中的散热器装载结构
CN1605747A (zh) 燃料泵壳
CN1129706C (zh) 摩托车的排气净化装置
CN1170716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底板下构造
CN1090285C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凸轮链张紧装置
CN1263841A (zh) 小型车辆中的吸气构造
CN1060297C (zh) 发动机的发电机安装结构
CN100344493C (zh) 两轮摩托车的燃料箱排油构造
CN1697752A (zh) 鞍座型车辆
CN1200843C (zh) 带内燃机自行车
CN1281854C (zh) 轻便摩托车的二次空气供给系统
CN100344504C (zh) 骑乘型车辆和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
CN1601062A (zh) 机动二轮车的排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