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86540B - Intake structure of air cleaner for motorcycle - Google Patents

Intake structure of air cleaner for motorcy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86540B
TW486540B TW89110354A TW89110354A TW486540B TW 486540 B TW486540 B TW 486540B TW 89110354 A TW89110354 A TW 89110354A TW 89110354 A TW89110354 A TW 89110354A TW 486540 B TW486540 B TW 4865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ox
small
pipe
diameter pi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89110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yuki Niimura
Takefumi Okubo
Kazunori Kawame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86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86540B/zh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Description

4S6540 玉、發明說明ο) 【發明之詳細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在呈可 力單元的上部’安袭有空氣濾清哭=^ f在車體框架之動 氣從外部導入到濾清器盒内,二的濾岣器盒,其中將空 吸入管的下端,則開口°;上述=f清器盒延伸到下方的 輪車,特別是有關於空氣滤清方側的自動二 【先前技術】 ,及軋構&的改良。 以往,上述自動二輪車已經 1 0 -3 1 7976號公報等中。古玄 特開千 吸入管,則由使上端、s ^声主車 空氣據清器的
管、以及直徑較該小徑管為 勺小I 端的大徑管所構成二上端通過小徑管之下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勾等 但是’上述的自動二輪車,一士 體蓋所霜苗“ 叙而曰,車月豆框架係被車 + .里而動力單元以及空氣濾清器係被配置在位於 上料體蓋之外側面的内側。因此,“動二輪=於 時,猎由在車體蓋的後方側所產生的負壓而將空氣捲入, =t叩灰塵容易堆積在動力單元的後部。另一方面,空氣 : = 入管開口於動力單元的後方側,而想要儘量避 知在動力單元上的灰塵。但是在上述習知技術 益於從外部將空氣吸入到吸入管的方向並未特定,因 此”、、法避免吸入堆積在動力單元上的灰塵。為了要避免吸
89110354.ptd _ ipsi
第6頁 486540 五、發明說明(2) 入灰塵’乃考慮使用一使開口端朝向其他方向的吸入 但是在狹窄空間内的吸入管,則在配置上的自由度 小,而導致吸入管的形狀變得複雜,且增加成本。θ ^ 本發明即有鑑於上述之情形而發展出f豆目丄 :種^儘量避免空氣滤清器吸入堆積在動力單元上的灰 塵之自動二輪車之空氣濾清器之吸氣構造。 人 【解決問題之手段】 ° 為了要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其至要係針 Ϊ Ϊ t被支撐在車體框架的動力單元的上部,安裝有^ 濾 >月為的濾清器纟,而用於將空氣 :二^ 器内,而從濾清器盒延伸到下方的吸入;=清 :十述動力單元的後方侧而構成的自動二輪車,其特:: 以吏士端通過上述濾清器盒内的小徑管、 大徑管所構Γ、: ,而使上端通過小經管之下端的 之下部開口 徑管的後部開放端到上述小徑管 管的下部開的距離⑴)’則被設定成較在上述大徑 管之下部門π :,仗除了上述後部以外的部位到上述小徑 4日秘 ^ 、為止的距離(L2 )為短。 根據如此的描、也 ^ 入管之大徑管辛精由自動二輪車的行4 ’則在位於吸 可有效地將;卜Γί,後方側會產生負壓,利用該負壓, 即,可以的空氣’從吸入管導入到遽清器盒内。亦 後方側。ϋ此=吸入管的吸入方向特定在吸入管的 此夠^量避免空氣濾清器吸入堆積在動力
486540 五、發明說明(3) 單元上的灰塵。又,吸入管只需針對大 ^ 飾成單的形狀即可,而不會導致成本增力吕口。、口 B | 乡 【發明之實施形態】 θ ° 以下,則根據所附圖面所示之本發 每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日]貝施例來況明 圖1〜圖11係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 側視圖、圖2係表在省略掉車沪嘗係自動一知車的 狀能下FM #、 收納盒以及燃料槽之 狀心:圖1的2前視圖、圖3係表在省略掉 Γ圖之Λ1的3Λ視圖 '圖4係表動力單=的橫剖 大二、二’、义工軋濾,月态以及2次空氣用空氣濾清器的放 t側視圖、圖6係表圖5的6 —6線剖面圖、圖7係表圖5的7_7 線放大剖面圖、圖8係表針對車體框架之引擎的搖動支撐 部的分切開侧視圖、圖9係表圖8的9_9線剖面圖、圖1〇係 表圖2的1 〇 -1 〇線剖面圖、圖丨丨係表圖丨〇的丨丨_丨i 圖。 首先,在圖1中,為速克達型之自動二輪車的車體框架 ^ ^備有·由链合金等所鑄造成形的前部框架11,由鋁合 ,專所·造成形’而被鎖緊在前部框架1 1之後端的後部框 木1 2,以及由對金屬製的管進行加工而構成,而被鎖緊在 後部框架1 2之後端的副框架1 3。 可部框架11,則將跨越前輪WF的前叉部丨7呈可以轉向地 支樓在其前端的頭管(head pipe)部14。上述前叉部17的 I^ ’則被配置在前輪肝之車軸1 8的前方。一端被連結到 °亥别又部1 7之下端之連桿1 9的另一端,則被連結到另一
486540 五、發明說明(4) 端,在前叉部1 7的上下方向中間部以及連桿1 9的中間部之 . 間,則設有前緩衝器(f rn t c u s h i〇n) 2 0。又’轉向把手 (h a n d 1 e ) 2 1 ’則被連結到如叉部1 7的上端。 、 請同時參考圖2以及圖3 ’前部框架1 1,乃一體地具有頭 I 管部1 4,從該頭管部1 4延伸到後下方的向下框架(down f rame)部1 5,以及從該向下框架部1 5的下端,延伸到後方 之左右一對的腳踏面(floor)支撐框架16、16,而被鑄造 成形。又,後部框架1 2 ’則被缔結在兩個的腳踏面支撐框 架部1 6、1 6的後端。 由被配置在後輪WR之前方側的引擎e,以及被配置在後 輪WR之左側方的無段變速機Μ所構成的動力單元p,則經由 _ 防振環22,呈可搖動地被支撐在後部框架丨2的前後方向中 間部。引擎Ε例如是一將汽缸(cyi inder)朝車體前方大約 配置成水平狀之水冷式的單汽知:4循環引擎(C y c 1 e engine),而無段變速機M則例如是皮帶式。 _ 在圖4中’引擎Ε備有第1引擎塊(engine bl〇ck)32以及 ‘ 第2引擎塊33,第1引擎塊32則構成汽缸塊(cyl inde:f block)321以及曲柄箱(crank case)半部π?,而第2引擎塊 3 3則構成曲柄箱2 9的另一半部。 一汽缸頭(cylinder head) 34,則被結合在第丨引擎塊32的⑩ 丽端,而頭蓋(head cover)35,則被結合在汽缸頭34的前 ^毛電機盍36 ’則被結合在第j以及第2引擎塊32、3 右側面。 …、&又速機Μ,則備有彼此結合之右側殼體(casing)37 、
486540 五、發明說明(5) 以及左側殼體38,右側殼體37的前部右側面,則被結合在 第1以及第2引擎塊32、33的左侧面。又,減速機殼體39, 則被結合在右側殼體3 7的後部右側面。 呈可滑動地彼合在第1引擎塊3 2所具備之汽缸4 1之内部 的活塞42,則經由連接桿(connect ing rod)43以及曲柄銷 (crank pin)28,而被連結到曲柄軸(crank shaft)31。凸 輪軸(c am sha f t) 4 4,則呈可自由回轉地被支撐在汽缸頭 3 4,而設在汽缸頭3 4的吸氣閥以及排氣閥(未圖示),則藉 由上述的凸輪軸4 4而被開閉驅動。正時鏈條(f丨m丨n g chain)45則被收納在設在第1引擎塊32的鏈條通路4〇内, 該正時鏈條(timing chain) 45,則被捲掛在設在曲柄軸31 的驅動鏈齒輪4 6、與設在凸輪軸4 4的被動鏈齒輪4 7上。藉 此,曲柄轴3 1每回轉2次,凸輪軸4 4會回轉1次。 « 驅動滑輪(pu 1 1 ey) 5 4,則被設在突出於右側殼體3 7以及 左側殼體3 8之内部的曲柄軸3 1的左端。該驅動滑輪54,具 備有:被固定在曲柄軸3 1的固定侧滑輪半體5 5,以及可相 對於固定側滑輪半體5 5接近或離開的可動側滑輪半體5 6, 可動側滑輪半體5 6 ’則藉由會隨著曲柄軸3 1之回轉數的增 加,而移動到半徑方向外側的離心配重(weight )57,而朝 接近於固定側滑輪半體55的方向被賦勢。 設在被支樓在右側殼體3 7之後部以及減速機殼體 (c a s i n g) 3 9之間之輸出轴的被動滑輪5 g,則具備有:呈可 相對回轉地被支撐在輸出軸58的固定侧滑輪半體60、以及 相對於固定側滑輪半體6 0接近或離開的可動側滑輪半體
in
89110354.ptd 第10頁
6 1,而可動侧滑鈐主w 蛉坐mm、士 0上a輪丰肢6 ’則猎由彈簧62,而朝固定侧滑 輪半體60被賦勢。$,+ 为 又,在固定側滑輪半體60與輸出軸58之 間,則设有發動用逢隹人σ 、η * * 力用離5為(clutch)63。此外,在驅動滑輪 5 4以及被動滑輪5 q夕鬥 t 與上述輸出:;::」;= 無端狀的繼帶。 樓在右側殼體37以中間軸65以及車柏66,則被支 β7 θϊ μ —认,及減速機殼體39之間,而減速齒輪列 6 7,則設在輸出轴5 8、由 .k - ^wd θϊ ^ 中間軸65、以及車軸66之間。此 夕卜,後幸兩W R貝丨J設太售·空、乂、丄 在貝牙減逮機殼體3 9,而突出到右侧之車 軸66的右端。 在σ亥無奴艾速機Μ中,曲柄軸3丨的回轉動力會被傳遞到 驅動滑輪54,而從該驅動滑輪“,經由ν型皮帶64、被動 π輻5 9毛動用離合為6 3以及減速齒輪列6 了,而被傳達到 後輪WR。
此外’在引擎Ε的低速回轉中,由於作用在驅動滑輪5 4 之離心配重57的離心力小,因此,藉由被動滑輪5g的彈簧 6 2,減少固定側滑輪半體6 〇以及可動侧滑輪半體6丨之間的 溝幅’而使得變速比成為L〇w。當從該狀態,曲柄轴 (crank shaft)31的回轉數增加時,則作用在離心配重57 的離心力會增加,而減少驅動滑輪54之固定側滑輪半體55 以及可動側滑輪半體56之間的溝幅,由於伴隨此,被重^滑 輪59之固定側滑輪半體60以及可動側滑輪半體61之間的^ 幅會增加,因此,變速比會從LOW無段變化到τ〇ρ。 〆 設在曲柄軸31之右側的交流發電機68,則被發電機蓋 所覆蓋,而在該發電機蓋3 6的右侧設有散熱器6 9。而$於
486540 五、發明說明(7) 對該散熱裔6 9供給冷卻風,而被固定在曲柄軸3丨之右端的 冷卻風扇70,則被配置在交流發電機68以及散熱器69之 間。冷卻風扇70 ’與被配置在該冷卻風扇7〇之外方的散熱 器6 9 ’則被與發電機蓋3 6締結之合成樹脂製的蓋7 4所覆 盍’而在该盍7 4的外側面設有用於從外部吸入冷卻空氣的 散熱孔(louver)75。
又’在汽缸頭3 4的右侧面,則在内部結合有已收容有恆 溫器(therm〇Stat)71的忮溫器盒72,而設在凸輪軸(cam shaft)44之右端的冷卻水泵浦73,則被收納在被汽缸頭34 以及恆溫器盒7 2所包圍的空間内。 又,在圖1以及圖2巾,在動力單元p的後部以及後部框 架12之間,則設有後緩衝單元(rear cushi〇n υη^)76。 又,用於引導來自引擎E之排氣的排氣管77,則從引擎e ^ 伸到後輪WR的右侧方侧,該排廣 .,, ^ ^ y A徘虱官7 7,則被連接到一被酉 置在後輪WR之右側方的排翁洁立 匕… J併孔4音态(muf f ler)78。更者, 角采(Stand)79則呈可回動狀地為引擎E所支撐。 用於收納安全帽等之收納相 . ρ Λ; . , Λ 、、内相8 0 ’則如被配置在上被引驾 Ε的上方般地被支撐在後部框在上述引^ 料箱以,則被支樓在副框= 中間;上面。而,燃 I 木、sub f rame) 1 3 上。
在圖5以及圖6中,用於淨化徂 ρ 空教、、廣、、主哭r · 1 、匕七、而到引擎E的吸氣系統的 工乱月态(air cleaner)82,目丨I 娘士《α (…啊CaSe)84。該澹清器」4備係有由、人用的濾清器盒 以及第2盒構件85、86所構成。第^ &祕脂製的第1 碗狀的大盒部85、以及形成較 乃—體地備琴 人皿邛853為小,而朝與大
五、發明說明(8) 盒部8 5 a相同方向開放之 盒構件86,則一體地備右+ 4、小盒部85b而被形成。第2 ^ ^35 . , ^ ^ 2 ± 成。第i以及第2盒構件85、 &同狀的小盒部Mb而被形 多個的螺絲構件87 而他9大盒部85a、86a,則藉由 介友、♦、主r〇r.....而彼此被締結。 工虱濾 >月态82,係由將用於保哭 6 16_111;)88的保持構件89 寺4/月口口7〇件((:1以11打 大盒部85a以及第2盒構件86 :大:f持在第1盒構件85之 在濾清器元件88以及保持構作是部86a之間而構成。而 聰a之間形成第!未淨化:9而=1盒構件85之大盒 與第2盒構件一= ^ ί ^ ^ ^ ^ 該吸入管93,係由朝後上方傾至的吸入官(duct) 93。 室91内,且其下端部為被配置在第1未淨化 成在上述大盒部85a的大^為大,而—體地被形 j大徑官95所構成。小徑管94的下 :力=二大方徑管·95的上端…徑管95的下端,則在 動力早兀Ρ的後方,朝著下方開口。 ^ ’在大徑管95的後方下部設有缺口96,而從缺口96的 為,亦即,大徑官9 5的後部開放端到上述小徑管9 4之 =口端為止的距離L1(參照圖5),則被設定成較在大徑 吕95之下部開放端,從除了上述後部以外的部位到上述小
89110354.ptd 第13頁 486540 五、發明說明(9) 徑管94之下部開口端為止的距離L2 (參照圖5 )為短。 合成樹脂製的第1吸氣管9 8的一端,則如與第1淨化室9 2 相通般地被連接到第2盒構件86的大盒部86a,而共振器 (resonator) 99,則被連接到第1吸氣管98的中間部。又, 第1吸氣管9 8的另一端,則被連接到在位於空氣濾清器8 2 的前方侧,而被配置在引擎E以及收納箱8 〇之間的氣化器 1 0 0,而一端被連接到氣化器丨〇 〇的第2吸氣管丨〇丨的另一 立而’則被連接到Ά紅頭3 4之吸氣口。亦即,從吸入管9 3被 導入到空氣濾清器8 2之第1未淨化室9 1的空氣,在通過第j =化室92侧,而經濾淨器元件88淨化後,則被引導到氣化 器1 〇 〇 ’而在該氣化器1 〇 〇中所產生的混合氣體,則被上述 吸氣口所吸入。 又,在第2盒構件8 6的大盒部8 6 a,設有與第1淨化室9 2 ,通的負壓取出管1〇2,該負壓取出管1〇2,則經由負壓導 管1 0 3 ’而被連接到氣化器丨〇 〇。 又’用於連接導引來自引擎E之氣體(bl〇w-by gas)之 管104的連接管105,則如在吸氣管98之開口端的附 ,,與第1淨化室92内相通般地被設在第2盒構件86的大盒 部86a。而在大盒部86a内,則固定配置有位於連接管1 開口部以及濾清器元件88之間的阻礙板1Q6,以使 付=連接管1〇5被導入到第i淨化室92内的氣體 :’不會直接與濾清器元件88接觸,而弄辦該據清器元 2次空氣用空氣濾清器8 3,備有 第1盒構件85的小盒構
486540 五、發明說明
件8/b、第2盒構件86的小盒部86b、以及被挾持在分別被 突設在小盒部8 5 b、8 6 b之多個的突部1 〇 7. · .· ,J 〇 8 間,且被=置在小盒部85b、86b之間的濾清器元件1〇9•之 而在滤清裔7G件109與第i盒構件85的小盒部85b之間 形成有容量較上述第丨未淨化室91為小的第2未淨化室、 110,且在濾清器元件109與第2盒構件86的小盒部86b之 間,則形成容量較上述淨化室92為小的第2淨化室 1 π。又,小盒部85b、86b,則藉由螺絲構件丨12而互相 被結合。 ^
在第2盒構件86的小盒部86b,則一體地設置與第2淨化 至1 11相通的連接管丨丨3,而一端被連接到該連接管1 1 3之 第1空氣導管11 4的另一端,則被連接到空氣量控制閥 115。該空氣量控制閥115,如圖3所示,係在被安裝在汽 缸頭34的點火火星塞116的相反侧,被安裝在頭 c 〇 v e r) 3 5又,空氣s控制閥11 5,則經由第2空氣導管 118,而被連接到設在頭蓋35之響導閥等的逆止閥ιΐ7,而 在2 -人工氣用空氣濾清p § 3被淨化的2次空氣,則被空氣量 控制閥11 5控制其空氣量,且經由上述逆止閥丨丨7,而被供 給到汽缸頭3 4的排氣口(未圖示)。
但疋,空氣量控制閥11 5,係根據引擎E的吸氣負壓而作 動,因此,將負壓引導至空氣量控制閥i j 5的負壓導管 1 1 9 ’則被連接到第2吸氣管1 〇 1的中間部。 …用於從外部將空氣導入2次空氣用空氣濾清器83之第2未 淨化至11 1的工氣^^入管1 2 〇,則如使其内端開口於第2未
89110354.ptd 第15頁 486540 五、發明說明(11) 淨化室111般地貫穿濾清器元件丨〇 9,而呈一體地被設在第 2盒構件86的小盒部86b,一端被連接到該空氣導入管12() 的吸入管(tube) 121,則經由引擎E對車體框架F的搖動支 轴1 3 1的附近’而被延伸到前方側。
但是,引擎E,則是一經由防振連桿22 ,而被車體框架F 之後部框架1 2所支撐,至於該防振連桿22的構造,請參照 圖8以及圖9加以說明。 防振連桿22,備有:被設在引擎E之左右一對的引擎側 托架(bracketMZS!、123z,一端呈可搖動狀地被連接到各 引擎側托架123!、1 2 32外,另一端則呈可搖動狀地被連結 到後部框架1 2的左右一對的連桿丨24ι、丨24z,用於連結兩 個連桿124〗、1 2 42之間的跨越構件(cr〇ss member) 1 2 5,以及抵接於後部框架丨2,而被設在其中一個之上述 連桿124〗,的一對的止動橡膠(st〇pper rubbe 26、 127 ° 引擎側托架123】Μ%,則如突出到上方般地被設在引 。在該些的引擎側托架123ι、1 2 32,則呈同軸地設有安 裝孔128、128,將橡膠襯墊(gum bush)129、129壓入到各 安裝孔128、128,且將圓筒狀的間隔構件13〇安裝在兩個 的橡膠襯墊129、129之間。作為被插通在兩個的橡膠襯墊 129、丨29以及間隔構件13〇之搖動支軸131的螺栓134的兩 端’則被連接到引擎側托架丨2 、丨2 32。 在後部框架1 2的兩侧,則呈同軸地設有支撐孔丨32、 132,將橡膠襯墊133、133壓入到各支撐孔132、132内。
486540 五、發明說明(12) 而設在兩個連桿1 2 4〗、1 2 42的另一端,而與上述搖動支軸 1 3 1呈平行的螺栓1 3 4、1 3 4,則經由上述橡膠襯墊1 3 3、 1 3 3,而呈可搖動狀地被支撐在後部框架丨2的兩侧。 、 至於其中一個連桿1 2七,則在位於連接搖動支軸1 3 1以 , 及螺栓1 34之中心的直線的前方侧,則設有箱(b〇x)狀的橡 膠支撐部1 3 5,而在後部框架1 2的下面,則形成可讓被安 裝在該橡膠支撐部135的止動橡膠126抵接的抵接面136。 又’至於上述連桿1 2 4!,在位於連接搖動支軸丨3 1以及螺 栓1 34之中心的直線的後方侧,則設有箱(b〇x)狀的橡膠支 撐部1 3 7,而在後部框架1 2的下面形成可讓被安裝在該橡 膠支撐部137之止動橡膠127抵接的抵接面138。 攀 用於連結兩個連桿124】、1 242的跨越構件(cross member) 1 25,則被形成為下方開放之大略u字狀,係跨越 用來連接被配置在兩個連桿丨24ι、丨242之後方侧的上述氣 化器100、與引擎£之間的第2吸氣管1〇1而被配置。 - 該防振連桿22,除了從動力單元p的引擎E作用在搖動支-軸131的荷重,會藉由橡膠襯墊129、129的彈性變形而被 吸收外,也會藉由在止動橡膠丨26、丨27被推抵到抵接面 136、138時所產生的彈性變形而被吸收,更者,也可以 由橡膠襯墊133、133的彈性變形而被吸收。 曰 妯二,上述吸入管121 ’則經由上述防振連桿22之搖動支 季由1 3 1的附近,而被延伸到前方侧。
89110354.ptd 第17頁 486540 五、發明說明(13)
Shield)141a、與腳遮蔽部141a之下部相連的上蓋(upper C〇Ver+)141b ’覆蓋上蓋141b的下方,而與腳遮蔽部丨41&以 及上二141b相連的下蓋(uncjer cover)i41c,以及與上蓋 1 4 1 b和下盍14 1 c相連,而從兩側來覆蓋車體後部的側蓋 (side cover)l41d,而上述上蓋i41b以及下蓋141c,則構 成二用於承載騎乘者的腳,而從上下來覆蓋兩個的腳踏面 支撐框架部16、16所形成的腳踏面(step flo〇r)140。
被支撐在後部框架1 2上的收納箱8 〇的大部分,以及被支撐 在副框架1 3上的燃料箱8 1,則被上述的側蓋丨4丨d所覆蓋, 而可以從上方來覆蓋收納箱8〇的座椅142,則如位在引擎E 的上方般地’呈可自由開閉地被安裝在側蓋141(1的上部。 又’燃料箱8 1所具備的燃料注入用的帽蓋8丨&,則如從側 盍1 41 d的上部突出到上方般地被配置。
请特別注意圖3,在前部框架11之兩個的腳踏面支撐框 架部1 6、1 6之間,則將上部已經開放之箱狀的置物盒丨43 固定配置在上蓋141b的下方。在該置物盒143内的前端 4 ’則如以橡膠帶(gUm band) 1 44固定的電池1 45。又,被 配置在電池1 4 5之左側的繼電器1 4 6、1 4 7、1 4 8,被配置在 電池145之後方側的保險絲丨49、150,被配置在該些保險 絲149、150之後方侧的調節器(:^別1&1;〇1«)151,以及位在 電池1 4 5的後方,而被配置在調節器丨5 1之右侧的散熱器收 容槽(radiator reserve tank),則被收納在置物盒143 内。 ,一端被連接到上述2次空氣用空氣濾清器8 3,而從
89]1〇354.ptd 第18頁 486540
則延伸到腳踏面 ,而開口於上述置 五、發明說明(14) 前方側延伸出的吸入管1 2 1的另一端, (step floor)140中之上蓋141b的下方 物盒1 4 3内。 但疋,該自動二輪車,$ 口固乙尸不,雖夕少、玉 躍然散熱器6 9係被 配置在引擎E的右側,但是當為了要維修該自動—人τ傲 倒…"寺’則可以保護散熱器69 ’而該^散熱㈣輪及車用而來 覆盍該散熱器6 9的蓋7 4,被配置在位在上述腳踏 f 1 ο 〇 r) 1 4 0的右側外面的内方側。 ) 面(s t e p 又’在與上蓋(upper cover) 141b —起構成的下菩
(under c〇ver)141c的右侧後部内面,則如使多個直例如3 個的補強肋1 54、1 54、1 54可以抵接於車體框架F之後部框 架1 2的右側面般地,一體地設有腳踏面1 4 〇。又,夂補強 肋154··.·,.雖然在自動二輪車之通常的狀態下,二^以 不抵接於後部框架1 2的右侧面,但是當將自動二輪車倒向 右側時,因為腳踏面140的右側面接觸到地面而造成腳妙 面14〇的彎曲,而抵接到後部框架12的右侧面時,則設^ 各補強肋1 54----往後部框架1 2侧的突出量,以使_ 2、求 蓋7 4不致於接觸到地面。 付 u
接著則說明本實施例的作用。用於淨化被供給到引擎E 的排氣系統(在本實施例中為汽缸頭34的排氣口)之2次空 氣的2次空氣用空氣濾清器83,則被安裝在動力單元p 此,在組裝到車體框架F之前,即能夠將2次空氣用空氣遽 清器8 3連接到引擎E之排氣系統,而使得連接作業變得容 易。 ^
五、發明說明(15) 氣濾、清器8 3 ^ 2 Ϊ Ϊ力單元P ’而不得不將2次空氣用空 導二到/次空氣谷用里允\疋产成主最少限度,但由於將空氣從外部 氣用空氣遽^二:吸^?121,係從2次空 以辦加9 Α *尸 出 因此,精由該吸入管1 21 ,可 入二-人工乳用空氣濾清器83之實質的容積,而減低吸 131的附及斤入^ 21山則經由引擎E對車體框架1"的搖動支軸 止曰 腳踏面140中之上蓋14。的下方為 :曲:;因為動力單元ρ的搖動,而讓吸入管⑶ 弓、卜力作用在该吸入管1 2 1 ,而將吸入管丨2丨適告地 置在後輪WR中,金六齙、◊ 2;丨 ^ 1 ^ ^ % S& :: 中較難叉到跳上來的水或泥滎等惡劣影響的 位置。 更者,在上盍(upper cover)丨4ib的下方,則收納了電 =望繼電議、“7、148、保險絲149、猶及= 口。專的電奴品,或是散熱器收容槽等,且配置有上方 開放的置物盒1 4 3,而吸入管丨2 1則開口在該置物盒丨4 3 =三因此,除了能夠更加有效地減低在2次空氣用空氣濾 /月的8 3中的吸入音外’也能夠更有效地防止水或泥漿等對 2 -人空氣用空氣濾清器8 3造成惡劣的影響。 。亥自動一輪車’雖然在引擎E的右侧配置有散熱器6 9、 人用於覆盍該散熱斋6 9的蓋7 4,但是在配置有散埶哭β 9侧 之腳踏面140之下蓋141c的一侧内面,亦即,下蓋ulc的 右側内面’則突设有可抵接在車體框架F之後部框架1 2的 、南強肋1 5 4 ·.··’而散熱裔6 9以及蓋7 4,則被配置在位在
五、發明說明(16) 腳踏面1 4 0之右側外面的内方 因此,當為了要維修,而將@ ° 腳踏面1 4 0的右侧外面會較* 力一輪車倒向右側時,則 面,由於藉由補強肋1 5 4 …、夯6 9以及蓋7 4先碰到地 保腳踏面140之右侧的剛性·,· $接到後部框架12,可以確 以及蓋74接觸到地面。 因此能夠儘量避免散熱器69 結果,不需要將車體框架 蓋74的保護部來使用,而二、、一部分當作散熱器69以及 加,而能夠降低成本,又月^避免車體框架F的重量增 大,因此,能夠防止騎乘者^體框架F的寬度不會擴 種,因此能夠提高泛用性;刀,即可以適用於其他的機 單又ρ ’ Λ於Λ空主氣從外部導入到渡清器盒8 4被安裝在動力 氣,f82内的吸入管93,係由上端通到滤清 二皿、之弟1未/爭化态91的小徑管9 4,以及直徑較該小 徑管94為大,而讓上端通到小徑管94之下端的大徑管⑽所 ,成,從上述大徑管95之後部開放端到上述小徑管94之下 部開口端為止的距離Li,則被設定成較在上述大徑管95之 下π卩開放纟而’從除了上述後部以外的部位到上述小徑管9 4 之下部開口端為止的距離L2為短。 -根據如此之吸入管9 3的構造,藉由自動二輪車的行走, 會在位於吸入管9 3之大徑管9 5的前壁的後方側產生負壓, 利用該負壓,可以有效地將外部空氣,從吸入管9 3導入到 第1未淨化室9 1。亦即,可以將外部空氣對吸入管9 3的吸
89110354.ptd 第21頁 486540 發明說明(17) 入方向特疋在吸入管9 3的後方侧。因此,即使在自動二輪 車行走^ ’因為在車體蓋丨41的後方侧所產生的負壓捲入 風,,導致灰塵堆積在動力單元P的後部,也能夠儘量避 免 > 氣濾β 8 2吸入該灰塵。又,吸入管g 3,則只針 牲f 9 5的一部分設置姑L σ Q β ττ IX ^ on 導致成本增加。 96,而成為一間早的形狀,不會 以上、、Ϊ然疋§羊述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並X阳 二j ί ί貫$例’ ☆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本發明 的=下,可以進行各種的設計變更。 Μ明 【發明之效果】 如上所述 根據本發明 部導入到空氣濟清哭;…將外部空氣對用於將空氣從外 後方側,可以儘ϋΓί)管Ϊ!入方向特定在吸入管的 的灰塵。又,藉著斟二虱濾π态吸入堆積在動力單元上 的形狀來構成吸入管心官的一部分下功夫而成為一簡單 【元件編號之說明】也能夠避免成本增加。 1112 13 14 15 16 18 前部框架 後部框架 副框架 頭管部 向下框架部 腳踏面支撐框架 前叉部 車軸
486540 五、發明說明(18) 19 20 21 22 23 28 29 31 32 32] 3 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連桿 前緩衝器 轉向把手 防振環 主台架 曲柄銷 曲柄箱 曲柄軸 第1引擎塊 汽缸塊 曲柄箱半部 第2引擎塊 汽缸頭 頭蓋 發電機蓋 右侧殼體 左側殼體 減速機殼體 鍵條通路 汽缸 活塞 連接桿 凸輪軸 正時鏈條
89110354.ptd 第23頁 486540 五、發明說明(19) 46 焉區 動 鍵 齒 輪 47 被 動 鏈 齒 輪 54 馬區 動 滑 輪 55 固 定 側 滑 輪 半 體 56 可 動 側 滑 輪 半 體 57 離 心 配 重 58 輸 出 軸 59 被 動 滑 輪 60 固 定 侧 滑 輪 半 體 61 可 動 側 滑 輪 半 體 62 彈 簀 63 發 動 用 離 合 器 64 V 型 皮 帶 65 中 間 軸 66 車 轴 67 減 速 齒 輪 列 68 交 流 發 電 機 69 散 熱 器 70 冷 卻 風 扇 71 恆 溫 器 72 十亙 溫 器 盒 73 冷 卻 水 泵 浦 74 合 成 樹 脂 製 蓋 75 散 熱 孔
89110354.ptd 第24頁 486540 五、發明說明(20) 76 後 緩 衝 單 元 77 排 氣 管 78 排 氣 消 音 器 79 角 架 80 收 納 箱 81 燃 料 箱 8 1 a :燃料箱注入用帽蓋 8 2 :空氣濾清器 8 3 : 2次空氣用空氣濾清器 84 :滤清器盒 8 5 :第1盒構件 8 5 a :大盒部 8 5b :小盒部 8 6 :第2盒構件 8 6 a :大盒部 8 6 b :小盒部 8 7 :多個之螺絲構件 8 8 :濾清器元件 8 9 :保持構件 9 1 ··第1未淨化室 9 2 :第1淨化室 9 3 :吸入管 9 4 :小徑管 9 5 :大徑管
89110354.ptd 第25頁 486540 五、發明說明(21) 96 : 缺口 9 8 ·· 第1吸氣管 9 9 ·· 共振器 100 氣化器 101 第2吸氣管 102 負壓取出管 103 負壓導管 104 導管 105 連接管 106 阻礙板 107 多個突部 108 多個突部 109 滤清器元件 110 第2未淨化室 111 第2淨化室 112 螺絲構件 113 連接管 114 第1空氣導管 115 空氣量控制閥 116 點火火星塞 117 逆止閥 118 第2空氣導管 119 負壓導管 120 空氣導入管
89110354.ptd 第26頁 486540 五、發明說明(22) 121 : 吸入管 123! 引擎侧托架 1232 引擎側托架 124】 連桿 1242 連桿 125 : 跨越構件 126 : 止動橡膠 127 : 止動橡膠 128 : 安裝?L 129 : 橡膠襯墊 130 : 間隔構件 131 : 搖動支轴 132 : 支撐孑L 133 ·· 橡膠襯墊 134 ·· 螺栓 135 : 橡膠支撐部 136 : 抵接面 137 : 橡膠支撐部 138 : 抵接面 140 : 腳踏面 141 ·· 車體蓋 141a :腳遮蔽部 141b :上蓋 141c :下蓋
1BI 89110354.ptd 第27頁 486540 五、發明說明 (23) 141d :側蓋 142 : 座 椅 143 : 置 物 盒 144 : 橡 膠 帶 145 : 電 池 146 : 繼 電 器 147 : 繼 電 器 148 ·· 繼 電 器 149 : 保 險 絲 150 ·· 保 險 絲 151 : 調 /r/r 即 器 154 : 補 強 肋 E :引擎 F :車體框架 L1 :距離 L2 :距離 Μ :無段變速機 Ρ :動力單元 WF :前輪 WR :後輪
89110354.ptd 第28頁 486540
89110354.ptd 第29頁

Claims (1)

  1.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自動二輪車之空氣濾清器之吸, 針對-在f可搖動狀被支撐在車體框架(F )構:動力、H 的上部’:裝有空氣濾清器(82)的濾 : 將空氣自外部導入到遽清器盒(δ4) :(二= 延伸到下方的吸入管(93)的下 攸濾βι(84) (Ρ)的後方侧而構成的自動_幹車,、幵口於上述動力單元 上述吸人管⑼)係由使徵在於: 小徑管(94),以及直徑較今而述濾清器盒(84)内的 過小徑管(⑷之下端的二Γ=4構:大’而使上端通 (95)的後部開放端到上述小^ ^構成,從上述大徑管 距離(U),則被設定成較在:;(二),下部開口端為止的 端,從除了上述後部以d…管(95_)的下部開放 開口端為止的距離(L2)為短。立至上述小徑管(94)之下部
TW89110354A 1999-06-07 2000-05-29 Intake structure of air cleaner for motorcycle TW48654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014699A JP4280361B2 (ja) 1999-06-07 1999-06-07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エアクリーナの吸気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86540B true TW486540B (en) 2002-05-11

Family

ID=15708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89110354A TW486540B (en) 1999-06-07 2000-05-29 Intake structure of air cleaner for motorcycl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280361B2 (zh)
CN (1) CN1123689C (zh)
ES (1) ES2178547B1 (zh)
IT (1) IT1320384B1 (zh)
TW (1) TW4865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2349C (zh) * 2004-03-03 2008-08-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空气滤清器构造
JP4520404B2 (ja) * 2005-09-28 2010-08-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2次空気供給装置
JP5830260B2 (ja) * 2011-03-24 2015-1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5645130B2 (ja) * 2011-05-16 2014-12-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ターボ過給機の配管構造
DE102014207167A1 (de) 2014-04-15 2015-10-1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nsaugvorrichtung mit formal integriertem Luftführungsansaugkanal
JP6226816B2 (ja) * 2014-05-26 2017-11-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JP5934287B2 (ja) * 2014-06-05 2016-06-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85587A (en) * 1972-05-04 1975-02-26 Gen Motors Lt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ir intakes
JP3932439B2 (ja) * 1997-04-24 2007-06-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自動二輪車の排気系への2次空気供給装置
JPH10317976A (ja) * 1997-05-16 1998-12-02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89C (zh) 2003-10-08
ES2178547B1 (es) 2004-08-16
IT1320384B1 (it) 2003-11-26
JP2000345931A (ja) 2000-12-12
ES2178547A1 (es) 2002-12-16
CN1276477A (zh) 2000-12-13
ITTO20000497A1 (it) 2001-11-30
JP4280361B2 (ja) 2009-06-17
ITTO20000497A0 (it) 2000-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04626B1 (ko) 자동 이륜차의 엔진 부착 구조
JP2009046018A (ja) 鞍乗型車両
JP2005263095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取付構造
JP4052873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TW486540B (en) Intake structure of air cleaner for motorcycle
JP4145568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5719264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5671818B2 (ja) 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室レイアウト構造
JP4969969B2 (ja) 揺動式自動三輪車におけるエアクリーナの空気導入構造
EP1000845B1 (en) Motorcycle
JP4303361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H09242630A (ja) アンダーボーン型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吸気構造
JP5759847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2013067271A (ja)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4421696B2 (ja) 自動二輪車
JP5753045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2008207694A (ja) 車両の吸気通路構造
JP4801814B2 (ja) 車両用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JP4145569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3156416U (ja)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鞍乗型車両
JP4153538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取付構造
WO2020021799A1 (ja)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支持構造
JP3467977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JP3156417U (ja) 鞍乗型車両
JPH0443185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用吸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