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9963B -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 - Google Patents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9963B
CN102039963B CN 201010517478 CN201010517478A CN102039963B CN 102039963 B CN102039963 B CN 102039963B CN 201010517478 CN201010517478 CN 201010517478 CN 201010517478 A CN201010517478 A CN 201010517478A CN 102039963 B CN102039963 B CN 1020399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cover
tread plate
series connection
straddle
angle i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174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9963A (zh
Inventor
中山晃一
下川彦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390658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039963(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9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9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9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9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即使侧罩延伸到踏脚板附近时也能够减少该侧罩与驾驶员的脚的干涉。支承后部同乘者用的串联踏脚板(32)的串联踏脚板托架(41)在驾驶员用的踏脚板(31)的后方固定于车架(5),并且在该串联踏脚板托架(41)上设置有从外侧覆盖侧罩(25)的下部的上方突出部(54),该侧罩(25)从侧方覆盖车架(5)。

Description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等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机动二轮车的座椅下方的车身侧面配置侧罩,并且使该侧罩的下部延伸到踏脚板附近,来提高车身侧面的外观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04313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使侧罩延伸到踏脚板附近,由此存在由于驾驶员的脚使侧罩损伤的情况。另外,考虑驾驶员的脚与侧罩的干涉而需要增加侧罩的强度,存在侧罩的重量增加的情况。因此,希望有即使侧罩延伸到踏脚板附近时也能够减少该侧罩与驾驶员的脚的干涉的结构。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中,即使侧罩延伸到踏脚板附近时也能够减少该侧罩与驾驶员的脚的干涉。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手段,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例如,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1)的踏脚板周边结构,所述跨骑型车辆具有:支承于车架(例如,实施例的车架5)且驾驶员与后部同乘者沿前后就座的座椅(例如,实施例的跨骑座椅21)、配置在所述座椅的下方的驾驶员用的踏脚板(例如,实施例的踏脚板31)、在所述座椅的下方且所述踏脚板的上方从侧方覆盖所述车架的至少一部分的侧罩(例如,实施例的侧罩25),所述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支承后部同乘者用的串联踏脚板(例如,实施例的串联踏脚板32)的串联踏脚板托架(例如,实施例的串联踏脚板托架41),该串联踏脚板托架在所述踏脚板的后方固定于所述车架,并且在该串联踏脚板托架上设有从外侧覆盖所述侧罩的下部的上方突出部(例如,实施例的上方突出部54)。
此外,作为所述跨骑型车辆,是包括跨车身乘车的全部车辆的概念,是不仅包括机动二轮车(包括带发动机的自行车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还包括三轮(除了前面一轮、后面两轮的车辆,还包括前面两轮、后面一轮的车辆)或四轮的车辆的概念。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罩与上方突出部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形成有间隙(例如,实施例的间隙S)。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罩及串联踏脚板托架的前方配置有发动机(例如,实施例的发动机14),该发动机中使工作缸(例如,实施例的工作缸16)前倾且在工作缸的下方具有向后方延伸的曲轴箱(例如,实施例的曲轴箱15),所述曲轴箱的上表面及后表面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形成呈圆弧状连续的曲面(例如,实施例的曲面15a),并且在该曲面的后方配置所述间隙。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间隙的下方配置有从所述工作缸延伸的排气管(例如,实施例的排气管17)所具备的排气净化装置(例如,实施例的排气催化剂17b)。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串联踏脚板托架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液压制动装置的主工作缸(例如,实施例的主工作缸61),并且在所述侧罩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与该主工作缸连接的制动液积存用的储存箱(例如,实施例的储存箱66),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所述侧罩与上方突出部重合的位置配置将所述主工作缸与储存箱连接的配管(例如,实施例的配管67)。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罩中的车辆侧视观察下与所述上方突出部重合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上方突出部的缘部(例如,实施例的前缘56)平行延伸且向车宽方向内侧偏置的台阶部(例如,实施例的棱线部59a)。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串联踏脚板托架的车宽方向内侧设有所述侧罩用的支承支架(例如,实施例的支承支架68)。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能够通过作为强度构件的串联踏脚板托架的上方突出部避免驾驶员的脚与侧罩的干涉,因此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情况下就能够防止侧罩的损伤且能够实现轻量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抑制在侧罩的表面流动的行驶风的卷入等的紊乱,并且使行驶风在驾驶员的脚的车宽方向内侧也向后方流动,由此能够提高踏脚板周围的行驶风的整流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能够利用曲轴箱的曲面将通过发动机的工作缸周围的行驶风向间隙引导,能够提高该行驶风的排风效果而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能够将比较高温的排气净化装置的热气从所述间隙向上方排出,能够提高排气净化装置的冷却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通过侧罩及串联踏脚板托架能够抑制对于制动用配管的行驶风的外部干扰。另外,由于能够通过侧罩及串联踏脚板托架保护制动用配管,因此在侧罩内能够将制动用配管靠近车宽方向外侧配置,使该配管的处理自由度提高,并且能够在该配管的车宽方向内侧确保其它部件的配置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制作出侧罩与上方突出部的一体感而能够提高外观性,并且容易确保侧罩与上方突出部之间的间隙,能够进一步提高踏脚板周围的行驶风的整流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由于侧罩与串联踏脚板托架接近,因此能够缩短侧罩用的支承支架的长度,能够通过轻量的结构支承侧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右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右踏脚板周边的前视图。
图4是上述右踏脚板周边的后视图。
图5是上述右踏脚板周边的仰视图。
图6是上述右踏脚板周边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上述右踏脚板及右侧罩周边的右侧视图。
附图符号说明:
1机动二轮车(跨骑型车辆)
5车架
14发动机
15曲轴箱
15a曲面
16工作缸
17排气管
17b排气催化剂(排气净化装置)
21跨骑座椅
25侧罩
31踏脚板
32串联踏脚板
41串联踏脚板托架
54上方突出部
56前缘(缘部)
59a棱线部(台阶部)
S间隙
61主工作缸
66储存箱
67配管
68支承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以下说明的前后左右等朝向若没有特别的记载,则与车辆的朝向相同。另外,在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LH表示车辆左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
在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跨骑型车辆)1中,其前轮2轴支承于左右一对的前叉3的下端部。各前叉3的上部经由转向杆4能够转向地枢轴支承于车架5的前端的头管6。在转向杆4的上部安装有前轮转向用的车把7。机动二轮车1的后轮8轴支承于摆臂9的后端部。摆臂9的前端部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轴支承于车身前后中间部的枢轴托架11。
车架5以从头管6的上部向后方延伸后向下方弯曲的主车架12为主。在主车架12的后部下侧一体地设置有所述枢轴托架11。向下车架13从头管6的下部朝向斜后下方延伸。搭载于车架5内侧的发动机14的曲轴箱15的前端部支承于在向下车架13的下部一体地设置的悬架支架13a上。另一方面,曲轴箱15的后端部支承于所述枢轴托架11。
发动机14通过在曲轴箱15的前部上立起设置略为前倾姿态的工作缸16而形成。在工作缸16的前部连接有排气管17,该排气管17以通过曲轴箱15的前方及下方的方式弯曲,而与在车身后部右侧配设的消声器17a连接。在工作缸16的后部连接有化油器或节气阀体等燃料供给装置18,在该燃料供给装置18的后方连接有空气过滤器箱18a。
此外,图中符号19表示与车架5的后方连接的座椅框架,符号21表示支承在座椅框架19上的乘员就座用的跨骑座椅,符号22表示在座椅21前方支承在车架5上的燃料箱,符号23表示夹设在车架5与摆臂9之间的后缓冲件,符号24表示安装在车身前部两侧的前侧罩,符号25表示安装在车身前后中间部两侧的侧罩,符号38表示与侧罩25的后方相连的副侧罩,符号26表示与副侧罩38的后方相连的后侧罩,符号27表示安装于车身前部的前盖。
跨骑座椅21在前后一体地具有驾驶员用及后部同乘者用的就座面28、29。驾驶员用的左右踏脚板31位于座椅的前部(前就座面28)的斜前下方,后部同乘者用的左右串联踏脚板32位于座椅的后部(后就座面29)的斜前下方且踏脚板31的斜后上方。
在跨骑座椅21的前部的下方或左右踏脚板31的上方以从侧方覆盖车架5的主车架12的后部周边的方式分别设置有左右侧罩25。
以下,以车身右侧的侧罩25的周边为例进行说明,但车身左侧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参照图2、7,侧罩25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以下,有时仅称侧视观察下),形成沿着跨骑座椅21前部的前高后低的下缘28a的上缘33、与该上缘33的下方分离配置的前低后高的下缘34、从该下缘34的前后端向上方延伸的前后缘35、36。
前缘35以越向上侧越位于前侧的方式前倾,后缘36以越向上侧越位于后侧的方式后倾。前缘35的上缘与上缘33的前缘互相分离,在该部位设置有前方延伸部37,该前方延伸部37以沿着燃料箱22后部的前低后高的下缘的方式形成前细的三角形状而向前方延伸。这样的侧罩25的侧视观察下形状通过与该侧罩25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大致正交的板状的侧壁25a形成(参照图6)。
此外,侧罩25的后缘36在侧视观察下与侧视观察下呈大致三角形状的副侧罩38的前缘38a重合。副侧罩38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形成所述前缘38a、沿着跨骑座椅21的前后中间部的前低后高的下缘28b的上缘38b、夹设在该上缘38b的后端及前缘38a的下端之间的后缘38c。侧罩25及副侧罩38为分别独立地一体形成的树脂成形件。
踏脚板31配置在侧罩25的下缘34的下方且前方。并且,在侧罩25的下缘34的正下方且踏脚板31的后方配置有用于支承串联踏脚板32的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前部41a。
串联踏脚板托架41例如通过使用铝合金材料的铸造成形而一体形成,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呈前后长的大致三角形状,延伸到比侧罩25的后缘36靠后方的位置。
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串联踏脚板托架41形成在侧罩25的下缘34的下方与其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前低后高的上缘42、从该上缘42的后端突然略微倾斜而向前方延伸的前低后高的下缘43、架设在该下缘43前端与上缘42前端之间的大致垂直(详细地说,以越靠下侧越位于前侧的方式略微倾斜)的前缘44。
在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下部的沿着下缘43的前后中间部的部位设置有减重部45,该减重部45的外侧部形成为凹状。减重部45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呈与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外形大致相似的大致三角形状,形成锥状的内周面46和将其内侧左右贯通的贯通孔47。该减重部45的前缘45a与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前缘44之间的部位为所述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前部41a。
在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前端上侧设置有固定于枢轴托架11的上下中间的左右外侧的上固定部48a,在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前端下侧设置有固定于枢轴托架11的下端部的左右外侧的下固定部48b。上固定部48a例如经由摆臂9的前端部通过作为其摆动轴(枢轴9a)的螺栓等共同紧固固定于枢轴托架11,下固定部48b例如通过轴环等共同紧固固定于枢轴托架11。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前部41a作为枢轴9a周围的刚性确保构件而发挥功能。
另一方面,在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后端部设置有支承所述消声器17a的前后中间部上侧的后支承部51。另外,在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上缘42后侧的外侧设置有将串联踏脚板32支承为能够倾斜动作的踏脚板支承部52。在踏脚板支承部52的上方设置有从车宽方向内侧与载置在串联踏脚板32上的脚抵接的踵板52a。
在此,参照图5,在发动机14的曲轴15的下表面后侧固定有将踏脚板31支承为能够倾斜动作的踏脚板支承框架53。此外,为了方便图示,省略图5中的发动机14的图示。
参照图2,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前部41a位于踏脚板31的正后方,在该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前部41a的上方设置有呈与左右方向大致正交的板状而向上方突出的上方突出部54。
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上方突出部54形成沿着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上缘42的下缘55、从该下缘55前端向斜上后方延伸的前缘56、从该前缘56的上端倾斜略微变缓(放倒)而向斜上后方延伸的上缘57、从下缘55后端以突然比该前缘56略微倾斜(起立)的方式向斜上后方延伸到上缘57后端的后缘58。并且,上方突出部54的上部设置成从车宽方向外侧与侧罩25的下部后侧重合。
上方突出部54作为从车宽方向内侧与载置于踏脚板31上的脚的脚后跟边缘抵接的踵板而发挥功能。通过该上方突出部54,能够防止载置于踏脚板31上的脚按压侧罩25的下部而使其损伤或弯曲。以下,将由侧罩25下部的上方突出部54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的部分称为覆盖部39。
如图3、4所示,在上方突出部54与侧罩25下部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形成有规定的间隙S。通过该间隙S,使来自车辆前方的行驶风W能够通过上方突出部54与侧罩25下部之间。
在此,参照图6,侧罩25形成为具有侧壁25a和外周壁25b的箱状,其中,侧壁25a形成所述侧视观察下形状,外周壁25b从该侧壁25a的外周向车宽方向内侧立起。
另外,同时参照图2、7,在侧罩25的侧壁25a的从下缘34到后缘36的部位形成有侧视观察下呈大致三角形状而向车宽方向内侧变位的内部变位部59。内部变位部59中形成相对于后缘36倾斜放倒的棱线部59a。以从车宽方向外侧与该内部变位部59的下部重合的方式配置有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上方突出部54。由此,能够实现上方突出部54与侧罩25下部之间的间隙S的扩大。此外,在图6中以剖面线表示所述覆盖部39。
此外,上方突出部54的前缘56与内部变位部59的棱线部59a被设置成在侧视观察下大致平行,上部突出部54的后缘58与内变位部的后缘(侧罩的后缘36)被设置成在侧视观察下大致平行(互相沿着)。另外,上方突出部54的后缘58及内部变位部59的后缘被设置成在侧视观察下与减重部45的前缘45a(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前部41a的后缘)直线状地相连。由此,制作出车辆侧视观察下的侧罩25与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一体的外观,能够提高踏脚板31周围的外观性。
参照图2,在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上部前侧的车宽方向内侧配设有后轮液压制动装置的主工作缸61。主工作缸61以其轴线越靠上侧越位于前侧的倾斜的前倾姿态配设成沿着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里面(内侧面)。该主液压缸61的前缘部的上下通过从车宽方向内侧螺接于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上部前侧的里面的螺栓等紧固固定。
活塞杆63从主工作缸61的工作缸主体62的下端突出,在该活塞杆63的下端部能够转动地连结有制动踏板64的后端部。制动踏板64能够上下摆动地支承于设置在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下缘43前侧的踏板支承部49的车宽方向内侧。
同时参照图5,制动踏板64具有轴支承于踏板支承部49的基部64a、从该基部64a向车宽方向外侧变位并同时向后方延伸而与活塞杆63连结的连结臂64b、从基部64a向车宽方向外侧变位并同时向前方延伸的操作臂64c、设置在该操作臂64c的前端的踏板部64d。操作臂64c配置成在仰视时从车宽方向内侧向外侧斜跨在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正下方前后延伸的排气管17。此外,图2中符号65表示检测制动踏板64的踏入的制动开关。
参照图2,在侧罩25的前部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有与所述主工作缸61连接的制动液积存用的储存箱66。并且,将该储存箱66与主工作缸61连接的配管67配设成通过侧罩25的所述覆盖部39的车宽方向内侧。详细地说,配管67以从主工作缸61的中间部后侧沿着上方突出部54的后缘58的方式向斜上后方延伸,且在进入覆盖部39的车宽方向内侧并向斜上前方弯曲而延伸后,与储存箱66的下端部连接。
另外,在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前部41a的里面的主工作缸61用的固定部41b上共同紧固固定有支承侧罩25的下部前侧的支承支架68的下部(固定部)68a。
同时参照图3、4,支承支架68为例如由钢板形成的一体的冲压成形件,设置成呈上下延伸的带状。支承支架68形成沿着主工作缸61的前缘部的下部68a、以从该下部68a的上端向该车宽方向内侧绕过侧罩25的下缘34的外周壁25b的方式弯曲成
Figure BSA00000316363900091
字状而延伸的弯曲部68b、以从该弯曲部68b的上缘沿着侧罩25的下部前侧的侧壁25a内表面的方式延伸的紧固部68c。
通过该支承支架68,侧罩25的下部前侧由作为强度构件的串联踏脚板托架41牢固地支承。并且,与使支承支架68从位于侧罩25的车宽方向内侧的枢轴托架11延伸来支承侧罩25的情况相比,缩短了支承支架68的长度,并且容易确保摆臂9上方的空间。并且,支承支架68的弯曲部68b以向车宽方向内侧绕过的方式跨侧罩25的下缘34,由此不会阻碍在上方突出部54与侧罩25下部之间流动的行驶风W的流动,并且支承支架68在上方突出部54与侧罩25下部之间变得不引人注目。
在此,参照图7,发动机14可以说以从前倾的工作缸16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具有曲轴箱15。并且,曲轴箱15中形成从其上表面到后表面在侧视观察下向斜上后方突出的圆弧状的曲面15a。
通过工作缸16周围而被加热的行驶风W沿着所述曲面15a而向斜下后方弯曲流动(参照图中箭头W),侧罩25下部及上方突出部54位于该曲面15a的斜下后方,沿着所述曲面15a而向斜下后方弯曲流动的行驶风W通过侧罩25下部与上方突出部54之间的所述间隙S内而向后方流动。
另外,在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下方前后延伸的排气管17上设置有呈与其同轴的圆筒状的排气催化剂17b。排气催化剂17b位于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前部41a的正下方,且位于上方突出部54及侧罩25之间的间隙S的下方。并且,在发动机14运转时,排气催化剂17b被加热到规定的反应促进温度,另一方面,在发动机14停止时,排气催化剂17b由于自身的热量产生上升气流并同时放热。该上升气流通过所述间隙S而流向上方,由此发动机14停止时的排气催化剂17b的冷却性良好。
如以上说明所示,上述实施例的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适用于机动二轮车1,该机动二轮车1具备支承于车架5且驾驶员与后部同乘者沿前后就座的跨骑座椅21、配置在跨骑座椅21的下方的驾驶员用的左右踏脚板31、在所述座椅21的下方且所述踏脚板21的上方从侧方覆盖所述车架5的至少一部分的左右侧罩25,上述实施例的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具备支承后部同乘者用的左右串联踏脚板32的左右串联踏脚板托架41,该串联踏脚板托架41在所述踏脚板31的后方固定于所述车架5,并且在该串联踏脚板托架41上设置有从外侧覆盖所述侧罩25的下部的上方突出部54。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作为强度构件的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上方突出部54避免驾驶员的脚与侧罩25的干涉,因此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情况下就能够防止侧罩25的损伤且能够实现轻量化。
另外,上述踏脚板周边结构中,在所述侧罩25与上方突出部54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形成有间隙S。
根据该结构,抑制在侧罩25的表面流动的行驶风的卷入等的紊乱,并且使行驶风在驾驶员的脚的车宽方向内侧也向后方流动,由此能够提高踏脚板31周围的行驶风的整流效果。
另外,上述踏脚板周边结构中,在所述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液压制动装置的主工作缸61,并且在所述侧罩25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与该主工作缸61连接的制动液积存用的储存箱66,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所述侧罩25与上方突出部54重合的位置配置有连接所述主工作缸61与储存箱66的配管67。
根据该结构,通过侧罩25及串联踏脚板托架41能够抑制对于制动用配管67的外部干扰。另外,在侧罩25内能够将制动用配管67靠近车宽方向外侧配置,使该配管67的处理自由度提高,并且能够在该配管67的车宽方向内侧确保其它部件的配置空间。
另外,上述踏脚板周边结构中,在所述侧罩25中的车辆侧视观察下与所述上方突出部54重合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上方突出部54的缘部(前缘56)平行地延伸并且向车宽方向内侧偏置的棱线部59a。
根据该结构,制作出侧罩25与上方突出部54的一体感而能够提高外观性,并且容易确保侧罩25与上方突出部54之间的间隙S,能够进一步提高踏脚板31周围的行驶风的整流效果。
另外,上述踏脚板周边结构中,在所述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所述侧罩25用的支承支架68。
根据该结构,由于侧罩25与串联踏脚板托架41接近,因此能够缩短侧罩25用的支承支架68的长度,能够通过轻量的结构支承侧罩25。
另外,上述踏脚板周边结构中,在所述侧罩25及串联踏脚板托架41的前方配置有发动机14,该发动机14中使工作缸16前倾且在工作缸16的下方具备向后方延伸的曲轴箱15,所述曲轴箱15的上表面及后表面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形成圆弧状地连续的曲面15a,并且在该曲面15a的后方配置有所述间隙S。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曲轴箱15的曲面15a将通过发动机14的工作缸16周围的行驶风W向间隙S引导,能够提高该行驶风W的排风效果而提高发动机14的冷却性。
另外,上述踏脚板周边结构中,在所述间隙S的下方配置有从所述工作缸16延伸的排气管17所具备的排气催化剂17b。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比较高温的排气催化剂17b的热气从所述间隙S向上方排出,能够提高排气催化剂17b的冷却性。
此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当然也不局限于机动二轮车,能够适用于三轮或四轮的跨骑型车辆,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6)

1.一种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所述跨骑型车辆具有:支承于车架且驾驶员与后部同乘者沿前后就座的座椅、配置在所述座椅的下方的驾驶员用的踏脚板、在所述座椅的下方且所述踏脚板的上方从侧方覆盖所述车架的至少一部分的侧罩,
所述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的特征在于,
具有支承后部同乘者用的串联踏脚板的串联踏脚板托架,该串联踏脚板托架在所述踏脚板的后方固定于所述车架,并且在该串联踏脚板托架上设有从外侧覆盖所述侧罩的下部的上方突出部,
在所述串联踏脚板托架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液压制动装置的主工作缸,并且在所述侧罩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与该主工作缸连接的制动液积存用的储存箱,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在所述侧罩与上方突出部重合的位置配置将所述主工作缸与储存箱连接的配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罩与上方突出部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形成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罩及串联踏脚板托架的前方配置有发动机,该发动机中使工作缸前倾且在工作缸的下方具有向后方延伸的曲轴箱,所述曲轴箱的上表面及后表面在车辆侧视观察下形成呈圆弧状连续的曲面,并且在该曲面的后方配置所述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间隙的下方配置有从所述工作缸延伸的排气管所具备的排气净化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罩中的车辆侧视观察下与所述上方突出部重合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上方突出部的缘部平行延伸且向车宽方向内侧偏置的台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串联踏脚板托架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所述侧罩用的支承支架。
CN 201010517478 2009-10-21 2010-10-19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 Active CN1020399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2506 2009-10-21
JP2009242506A JP5373547B2 (ja) 2009-10-21 2009-10-21 鞍乗り型車両のステップ周辺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9963A CN102039963A (zh) 2011-05-04
CN102039963B true CN102039963B (zh) 2013-05-15

Family

ID=43906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17478 Active CN102039963B (zh) 2009-10-21 2010-10-19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73547B2 (zh)
CN (1) CN102039963B (zh)
BR (1) BRPI1004168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0119B2 (ja) * 2012-10-01 2017-05-1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977670B2 (ja) * 2012-12-28 2016-08-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848294B2 (ja) * 2013-08-29 2016-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852072B2 (ja) * 2013-09-26 2016-02-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905037B2 (ja) * 2014-01-10 2016-04-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ットペダル構造
JP6306895B2 (ja) * 2014-02-27 2018-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CN106379453B (zh) * 2015-07-24 2019-11-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JP6141924B2 (ja) * 2015-08-07 2017-06-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ステップ構造
WO2017057340A1 (ja) * 2015-09-30 2017-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653207B2 (ja) * 2016-03-31 2020-0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マスターシリンダ配置構造
JP7013576B2 (ja) * 2018-06-07 2022-01-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EP3835188B1 (en) * 2018-08-09 2022-12-07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JP7177757B2 (ja) * 2019-08-27 2022-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ステップ構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4227A (zh) * 2001-03-06 2002-10-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用的踏板座装置
CN1948077A (zh) * 2005-10-12 2007-04-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201102598Y (zh) * 2007-08-22 2008-08-20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左搁脚总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7906B2 (ja) * 1994-09-05 2002-02-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
JP4108287B2 (ja) * 2001-03-28 2008-06-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ピリオンステップホルダ構造
JP2008207665A (ja) * 2007-02-26 2008-09-11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4823954B2 (ja) * 2007-03-30 2011-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可動ステップ
JP2009023514A (ja) * 2007-07-19 2009-02-05 Yamaha Motor Co Ltd タンデムフートレスト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4227A (zh) * 2001-03-06 2002-10-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用的踏板座装置
CN1948077A (zh) * 2005-10-12 2007-04-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201102598Y (zh) * 2007-08-22 2008-08-20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左搁脚总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開2008-247186A 2008.10.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1004168A2 (pt) 2013-02-19
BRPI1004168B1 (pt) 2019-08-20
JP2011088522A (ja) 2011-05-06
JP5373547B2 (ja) 2013-12-18
CN102039963A (zh) 201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9963B (zh)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周边结构
US7694985B2 (en) Reinforced motorcycle frame
US7644800B2 (en) Motorcycle exhaust structure
US8037962B2 (en) Motorcycle
JP4899625B2 (ja) 鞍乗型不整地走行車両
US7730987B2 (en) Motorcycle
US5261504A (en) Motorcycle frame construction
US9156513B2 (en) Front cowl stay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20160244119A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8708086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670868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EP2873598B1 (en) Engine support structure in motorcycle
JP2007112154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ステアリングダンパ
US7559566B2 (en) Swing arm suspension
US7621363B2 (en) Body frame of motorcycle
US20060065468A1 (en) Muffler mounting structure
US20100207345A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539629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ダンパ装置
CN101314390B (zh) 摩托车排气系统
EP0447899B1 (en) Frame construction for a motorcycle type vehicle
CN100509536C (zh) 低地板式车辆
EP3779138B1 (en) Exhaust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9156515B2 (en) Fuel tank for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including same
ITRM20100316A1 (it) Motore rovesciato a combustione interna per motoveicoli
US20040217574A1 (en) Rear suspen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