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1151C - 节流阀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节流阀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1151C
CN1291151C CN 200310113672 CN200310113672A CN1291151C CN 1291151 C CN1291151 C CN 1291151C CN 200310113672 CN200310113672 CN 200310113672 CN 200310113672 A CN200310113672 A CN 200310113672A CN 1291151 C CN1291151 C CN 12911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throttle valve
fuel
hawser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101136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08421A (zh
Inventor
铃木祥介
直井康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8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8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11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11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节流阀体装置中,防止控制装置用的导线对节流筒造成干扰,其整体紧凑地设置,其特征在于在与前述节流筒相反的一侧,安装于前述阀体上的前述控制箱上,从前述节流筒侧连接有可与前述控制装置连接的导线,具有夹设于前述导线和节流筒之间的分隔板部的防护部件安装于前述阀体上。在与节流筒(39)相反侧,在安装于阀体(36)上的控制箱(43)上,应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导线(51)从节流筒(39)侧连接,具有夹设于导线(51)和节流筒(39)之间的分隔板部(53a)的导向部件(53)安装于阀体(36)上。

Description

节流阀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流阀体装置,其中,在具有进气道的阀体上,可旋转地支承有横切前述进气道的阀杆,并且安装有控制箱,收纳有控制发动机运转的控制装置,在前述进气道的内部,在前述阀杆上固定有控制进气量的节流阀,在前述阀杆的外部,在前述阀杆的一端部,固定有节流筒。本发明涉及这种节流阀体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这种节流阀体装置,例如从下述的专利文献1等中可以了解。
专利文献1
特开平11-294216号公报
但是,在前述的已有技术中,由于没有考虑到防止从控制箱引出的导线对节流筒造成的干扰,无法在远离节流筒的位置进行布线,故难于确保将控制装置装配于节流阀体装置上时的布线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前述情况作出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流阀体装置,该节流阀体装置能够防止控制装置用的导线对节流筒造成干扰,并且整体配置紧凑。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发明涉及一种节流阀体装置,其中在具有进气道的阀体上,可旋转地支承有横切前述进气道的阀杆,并且安装有控制箱,该控制箱收纳有控制发动机的运转的控制装置,在前述进气道的内部,在前述阀杆上固定有控制进气量的节流阀,在前述阀体的外部,在前述阀杆的一端部,安装有节流筒,在与前述节流筒相反的一侧,在前述阀体上安装的前述控制箱上,在前述节流筒侧连接有应与前述控制装置连接的导线,具有介于前述导线和节流筒之间的分隔板部的防护部件安装在前述阀体上,其特征在于:与缆绳外侧部一起构成节流阀缆绳,从缆绳外侧部的一端引出的缆绳内侧部的一端缠绕于前述节流筒上,与其连接,将前述外侧缆绳定位并支承的缆绳支承部与前述防护部件形成一体。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的方案,可在确实防止与控制箱连接的导线对节流筒的干扰,并可使该导线设置地极其接近阀体侧,可容易在阀体的附近确保布线空间,并可将包括阀体附近的导线的整体紧凑地缠绕。
另外,按照该方案,无需特别设置节流阀缆绳专用的支承部件,可减少部件数量。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涉及本发明的第一所述的节流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箱上安装与前述导线连接的外部联接器,使其可安装拆卸,并面临前述节流筒侧形成一体,前述分隔板部按照前述外部联接器安装于前述联接部的方向呈板状延伸,按照该方案,可在外部联接器对于联接部安装拆卸操作时,由分隔板部对外部联接器进行导向,容易进行外部联接器的安装拆卸操作,可维修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小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为省略了车罩的状态下的沿图1中箭头2看去的图;
图3为沿图2中的箭头3看去的图;
图4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从图4中的箭头5方向观看到的节流阀体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节流阀体装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7为燃料软管的局部去掉的侧视图;
图8为以放大方式表示燃料喷射阀的进气管的安装部的纵向剖开的侧视图;
图9为沿图8中的箭头9看去的图。
符号说明:27节流阀体装置;35进气道;36阀体;37阀杆;38节流阀;39节流筒;41节流阀缆绳;42控制装置;43控制箱;49联接部;50外部联接器;51导线;53防护部件;53a分隔板部;53b缆绳支承部;55缆绳外侧部;56缆绳内侧部;E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9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为小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为省略了车罩的状态下的沿图1中的箭头2看去的图,图3为沿图2中的箭头3看去的图,图4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从图4中的箭头5方向观看到的节流阀体装置的侧视图,图6为节流阀体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图7为燃料软管的局部去掉的侧视图,图8为以放大方式表示燃料喷射阀的进气管的安装部的纵向剖开的侧视图,图9为沿图8中的箭头9看去的图。
首先,在图1和图2中,作为小型车辆的小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11包括下伸管14,该下伸管14从车头管13的顶部向后下方延伸,该车头管13以可操纵方向的方式支承通过轴支承前轮WF的前车叉12;顶部管15,该顶部管15从前述下伸管14的顶部,以比该下伸管14更缓和的倾斜角度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后部管16,16,该左右一对后部管16,16的前端部设置于前述顶部管15的后端部,该对后部管16,16向后上方延伸,并且其后端相互连接;左右一对底部管17,17,该左右一对底部管17,17的前端部连接于前述下伸管14的底端部,该对底部管17,17的后端连接于前述两个后部管16,16的中间部,两个底部管17,17在从侧面看的情况下,呈朝向上方敞开的大致U字形弯曲的形状。
动力装置P由单缸的发动机E和无级变速器M构成,该发动机E按照缸轴线朝向前上方倾斜的方式设置于后轮WR的前方,并在前述车架1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动力装置P的前部,该无级变速器M用于对该发动机E的输出进行无级变速,将其传递给后轮WR,前述后轮WR被轴支承于动力装置P的后部,在车架11的后端部和前述动力装置P之间,设置有后部缓冲装置20。
同时参照图3,顶部托架21…分别固定于前述两个后部管16,16和前述底部管17,17的连接部。另一方面,左右一对底部托架23…固定于发动机E中的曲轴箱22的顶部,前述两个底部托架23…以可摆动的方式通过发动机悬架24的摆动支承点SP支承,该发动机悬架24的两端部连接于前述顶部托架21…之上。即,位于动力装置P的前部的发动机E中的曲轴箱22以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车架11上。
同时参照图4,在后轮WR的左侧,在无级变速器M的上方,设置有由该无级变速器M支承的空气过滤器25,通过该空气过滤器25净化的空气通过连接管26,供向节流阀体装置27,该节流阀体装置27通过橡胶制的弹性连接筒28,与基本呈U字形的弯曲的进气管29的上游端连接,进气管29的下游端与该缸盖30连接,使其与沿发动机E的左右方向的基本中心位置设置于缸盖30上的进气口31连通。
另外,朝向进气口31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32的底部嵌合于进气管29的顶部,在燃料接头33与前述进气管29之间夹持有燃料喷射阀32,该燃料接头33按照与燃料喷射阀32连通的方式,紧固于前述进气管29上。
在图5和图6中,节流阀体装置27包括阀体36,该阀体36具有与前述发动机E中的缸盖30的进气口31连接的进气道35;阀杆37,该阀杆37具有基本水平的轴线,可旋转地支承于前述阀体36上,使得横切前述进气道35;蝶型的节流阀38,该节流阀38在该进气道35的内部,固定于阀杆37上,使得调节在进气道35中流通的进气量;节流筒39,在前述阀体36的外方,固定于阀杆37的一端上。
该节流筒39以朝向双轮摩托车的前进的方向,设置于阀体36的右侧方,在该节流筒39和阀体36之间,设置有恢复弹簧40,该恢复弹簧40将前述节流阀38朝向关闭侧偏置,双轮摩托车的驾驶员通过抵抗前述恢复弹簧40的弹力,对卷绕于节流筒39上与其连接的节流阀缆绳41进行牵引操作,使节流阀38旋转驱动到打开侧。
在前述阀体36中,在与前述节流筒39中的相反侧,即左侧上安装有控制箱43,在该控制箱43中收纳有控制装置42,该控制装置42用于进行对燃料喷射阀32的燃料喷射量和点火期间等的发动机E的运转控制。
前述控制箱43由箱主体44和盖45构成,该盖45按照将前述箱主体44的开口部密封的方式,与该箱主体44一起紧固,由此固定于阀体36上,前述控制装置42构成为在收纳固定于控制箱43的内部的电路衬底46上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电子电路。
在前述电路衬底46上,连接有节流阀传感器47,该节流阀传感器47可检测节流阀38的打开程度,与阀杆37的一端连接,另外在节流阀38的上游侧,连接有进气温度传感器48,该进气温度传感器48检测进气道35内的进气温度,此外,进气压力传感器也与前述电路衬底46连接,该进气压力传感器将节流阀38的下游侧的进气道35内的负压作为进气压力而检测,虽然这一点没有在图中示出。
在前述控制箱43中的箱主体44的顶部,成一体设置有联接部49,该联接部49跨过阀体36的顶部,面对节流筒39侧,与应和前述控制装置42连接的多个导线51…连接的外部联接器50按照可相对节流筒39侧安装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前述联接部49上。而各导线51…作为线束52而缠绕,该线束52如图4所示的那样,从安装于联接部49上的外部联接器50朝向前方伸出,另外在右侧基本呈U字形而反转。
在前述阀体36上安装有防护部件53,该防护部件53具有分隔板部53a,该分隔板部53a夹设于与外部联接器50连接的导线51…和节流筒39之间。前述分隔板部53a按照沿外部联接器50安装于前述联接器49上的方向,呈板状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该分隔板部53a上,设置有窥视窗54,该窥视窗54用于从上方辨认节流阀缆绳41卷绕于节流筒39上的状况。
该节流阀缆绳41由缆绳外侧部55和缆绳内侧部56构成,该缆绳内侧部56以移动的方式穿过该缆绳外侧部55,从该缆绳外侧部55伸出的缆绳内侧部56的一端卷绕于节流筒39上,实现连接,用于以定位方式支承该缆绳外侧部55的一端部的缆绳支承部53b与前述防护部件53形成一体。
在前述缆绳支承部53b上设置有缺口64,在外周具有阳螺纹57的支承筒58插入缺口64,在缆绳支承部53b的两侧紧固与前述阳螺纹57螺合的一对螺母59,60,由此,将支承筒58固定于缆绳支承部53b上。该缆绳外侧部55的一端部支承于该支承筒58的外端部上,从缆绳外侧部55的一端伸出,以可移动的方式穿过支承筒58的缆绳内侧部56的一端在节流筒39侧伸出。
该节流阀缆绳41从前述缆绳支承部53b朝向后上方,向前方伸出,在与节流阀体装置27相对应的部分,节流阀缆绳41,与和前述控制装置42连接的导线51…按照相互反向延伸的方式设置。
前述防护部件53通过定位销61定位于节流阀体装置27中的阀体36上,并且通过单一的弹簧部件62紧固于前述阀体36上,另外,弹簧部件62设置于,就设置在节流阀缆绳41中的缆绳支承部53和节流筒39之间的部分来说,在与前述分隔板部53a相反侧将防护部件53紧固于阀体36上的位置,定位销61设置于弹簧部件62和节流筒39之间,在阀体36与防护部件53之间。
如果采用该定位销61和螺纹部件62的配置,通过在外部联接器50相对联接部49的安装拆卸操作时,作用于分隔板部53a上的外力、以及从节流阀缆绳41中的缆绳外侧部55而作用于缆绳支承部53b上的反力作用于防护部件53上的力的方向为围绕螺纹部件62的轴线,沿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即,螺纹部件62的紧固方向。于是,即使在定位销61和阀体36,或防护部件53之间具有稍稍晃动的情况下,螺纹部件62仍不松动,可通过最少数量的单一的螺纹部件62,防止松弛,同时将防护部件53紧固于阀体36上。
这样构成的节流阀体装置27设置于摆动支承点SP的前方,该摆动支承点SP以摆动方式将动力装置P的发动机E中的曲轴箱22的顶部支承于车架11上。另外,在曲轴箱22的顶部,按照位于前述摆动支承点SP的后方侧的方式,设置有起动马达63(参照图3)。另外,节流阀体装置27中的控制箱43的底部43a按照从上方与发动机E对置的方式,基本上呈平坦状形成。
但是,在车架11的前部,在由下伸管14,顶部管15和两个后部管17,17围绕的部分装载有燃料箱68。前述车架11,动力装置P的一部分及燃料箱68由合成树脂制的车罩69覆盖,该车罩69由下述部分构成,该下述部分包括:覆盖前述车架11的前部的前罩70;设置于该前罩70的两侧的左右一对护腿部71…;分别与该对护腿部71…的底端连接的左右一对踏板…72;踏板顶罩(floor tunnel)部73,该踏板顶罩(floor tunnel)部73在两个踏板…72之间朝向上方隆起,覆盖前述燃料箱68;裙部74…,该裙部74…从前述两个踏板…72的外侧缘,垂直向下;后罩75,该后罩75与前述裙部74…、踏板…72和踏板顶罩(floor tunnel)部73连接,覆盖车架11的后部。
在该后罩75上,通过前述两个后部管16,16支承设置有前后二人座76。
在燃料箱68的内部,设置有粗滤器77和燃料泵78,该燃料泵78通过该粗滤器77将燃料箱68内的燃料上吸,其一端与该燃料箱78连接的燃料软管79的另一端通过前述燃料接头33与前述燃料喷射阀32连接。
由此,燃料泵78在离开发动机E的位置,设置于装载于车架11的前部的燃料箱68内,形成不安装在动力装置P中安装燃料泵78的结构,可减小动力装置P的整体尺寸提高动力装置P的装配性。
在车架11上,固定有持握燃料软管79的中间部的第1钳位器8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1钳位器80紧固于支承板81上,该支承板81设置于左右一对后部管16,16中的在朝向两轮摩托车的行进方向的状态,位于左侧的后部管16的前部。另外,在燃料喷射阀32和第1钳位器80之间,燃料软管79按照弯曲的方式设置于车架11的右侧,持握燃料软管79中的靠近发动机E的部分的第2钳位器82紧固于燃料软管支板83上,由此,固定于发动机E侧。
这样,持握燃料软管79的中间部的第1钳位器80固定于车架11上,在附设于发动机E上的燃料喷射阀32和第1钳位器80之间,燃料软管79弯曲地设置于…车架11的右侧,由此,对应于动力装置P沿上下摆动的情况,使燃料软管79中的,第1钳位器80和发动机E之间的部分扭转,避免伴随动力装置P的上下摆动燃料软管79发生弯曲变形的情况,燃料软管79的抗扭强度大于抗弯强度,由此,可与发生弯曲变形的场合相比较,可提高该燃料软管79的耐久性。
此外,由于持握该燃料软管79中的靠近发动机E的部分的第2钳位器82固定于发动机E侧,在第1和第2钳位器80,82之间,燃料软管79弯曲地设置于车架11的右侧,故通过第2钳位器82,可提高燃料软管79弯曲地设置于车架11的右侧的精度,并且可通过燃料软管79与燃料喷射泵32的连接部,防止该燃料软管79产生弯曲变形。
在图7中,前述燃料软管79为多层高压型的燃料软管,其由内层部79a,中层部79b,网部79c和最外层的外层部79d构成,该内层部79a比如,由氟类橡胶构成,该中层部79b由丁腈橡胶形成,覆盖前述内层部79a,前述网部79c由聚酯形成,并且覆盖前述中层部79b,前述外层部79d由氯贡丙脲(ヒドリンhydrin)橡胶形成。该燃料软管79的一端与和燃料泵78连接的连接器84接合,该燃料软管79与该连接器84的接合通过第1弹夹85保持。另外,前述燃料软管79的另一端与和燃料喷射泵32连接的燃料接头33接合,该燃料软管79与该燃料接头33的接合通过第2弹夹86保持。
通过象这样,燃料软管79由多层高压型的燃料软管构成,则可增加该燃料软管79的强度,可有助于提高对高压燃料进行导向的燃料软管79的耐久性。
但是,前述燃料软管79通过由比如,乙烯丙烯橡胶形成的防护软管87覆盖,通过第2弹夹86与燃料接头33连接的状态的燃料软管79从其一端侧,插入保护软管87中,从该防护软管87突出的燃料软管79的一端通过第1弹夹85,与连接器84连接。
在第1钳位器80中,在圆筒部88上成一体设置有安装板部89,在该圆筒部88上,按照穿过该圆筒部88的方式安装有圆筒状的缓冲橡胶块90,在该缓冲橡胶块90的两端,具有与该圆筒部88的两端接触的凸缘90a,90a。另外,通过将覆盖燃料软管79的防护软管87插入前述缓冲橡胶块90中,燃料软管79由第1钳位器80持握,用于将第1钳位器80紧固于车架11上的螺栓92插入开设于前述安装板部89中的插入孔91中。
第2钳位器82的结构与前述第1钳位器80相同,通过缓冲橡胶块90和防护软管87,燃料软管79借助第2钳位器82持握,通过螺栓93,将第2钳位器82紧固于燃料软管支板83上。
另外,第1和第2钳位器80,82按照分配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身中心线BC的左右两侧的方式设置,第1和第2钳位器80,82之间的燃料软管79和防护软管87按照任何的钳位器80,82,朝向车架11的左右方向同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在朝向两轮摩托车的行进方向的前方的状态朝向右侧延伸的方式设置。即,第1和第2钳位器80,82之间的燃料软管79按照在车架11的右侧膨胀而弯曲的方式设置。于是,在燃料软管79中,可将第1和第2钳位器80,82之间的长度设定得较长,由此,可更加确实地抑制弯曲负荷作用于燃料软管79上,可进一步提高燃料软管79的耐久性。
此外,发动机E按照左右方向的基本中心位置,即,燃料喷射泵32的设置位置从前述车身中心线BC,偏置于与第1钳位器80相同的一侧,即左侧的方式,支承于车架11上,如果采用这样的配置,有利于确保燃料软管79的摆动长度。
在图8中,进气管29按照将节流阀体装置27,与位于节流阀体装置27的下方的缸盖30连接,基本呈C字形弯曲的方式形成,其上游端与弹性连接筒28的下游端紧密地嵌合,该弹性连接筒28与设置在前述节流阀装置27的阀体36的下游侧连接管部36a的上游端,弹性连接筒28与阀体36和进气管92的连接状态通过围绕弹性连接筒28的第3钳位器94的紧固保持。即,节流阀体装置27中的阀体36通过弹性连接筒28和进气管29,与缸盖30连接。
同时参照图9,在进气管29中,安装有燃料喷射泵32,该燃料喷射泵32朝向缸盖30的进气口31喷射燃料,该燃料喷射泵32的开闭动作通过控制装置42控制,该控制装置42接纳固定于安装于前述节流阀体装置27的阀体36上的控制箱43的内部。另外,外部联接器95安装于设在燃料喷射泵32上的联接部32a上,该外部联接器95与束紧与控制装置42连接的导线51…的线束52分支的线束52a连接。
在进气管29中开设有安装孔96,该安装孔96朝向缸盖30侧开口,其前端与进气管29的内部面对,燃料喷射泵32的前端部以气密方式嵌合于该安装孔96中。另外,在燃料喷射泵32的头部,成一体设置连接有燃料软管79的连接管部33a,该连接管部33a通过前述燃料喷射泵32的内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燃料接头33以液体密封方式嵌合。
另外在燃料接头33中设置有止动凹部97,该止动凹部97扣合设置于前述燃料喷射泵32上的扣合突部32b,燃料接头33与前述燃料喷射泵32的头部嵌合,该燃料接头33将前述扣合突部32b与前述扣合凹部97扣合,由此,使燃料喷射泵32相对连接管部33a周向位置保持一定。
前述燃料软管支板83按照沿与燃料接头33的连接管部33a连接的燃料软管79延伸的方式形成,该燃料软管支板83的一端通过多个,比如,一对螺栓98,98的共同紧固与燃料接头33一起紧固于进气管29上。即,按照下述方式,在前述燃料接头33上成一体设置有支承部33b,该方式为:夹设于凸部29a和前述燃料软管支板83的一个端部之间,该凸部29a按照与前端部嵌合于安装孔96中的燃料喷射泵32平行延伸的方式,成一体突设于进气管29上,在该支承部33上,安装连接有一对金属制的垫圈99,99。然而,插入燃料软管支板83的一端部和前述两个垫圈99,99的螺栓98,98与前述凸部29a螺合,但是,在前述支承部33b和凸部29a之间,夹设有弹夹101,该弹夹101与开设于燃料喷射泵32的外周的扣合槽100扣合,确定燃料喷射泵32的轴向位置。
但是,前述支承部33b按照在相对连接管部33a沿周向错开的位置,即在与燃料喷射泵32的联接部32相反侧延伸的方式,成一体设置于燃料接头33上,通过这样,确定燃料接头33相对进气管29的紧固位置,可增加相对燃料喷射泵32的导线连接部和燃料软管79的连接部的配置上的自由度。
由此,燃料接头33与燃料软管支板83的一端部通过共同紧固而紧固于进气管29上,由此,燃料喷射泵32夹持在燃料接头33和进气管29之间,使相对燃料接头33的连接管部33a的燃料喷射泵32的周向位置保持一定并且使相对缸盖30的进气口31的燃料喷射泵32的位置保持一定
在前述燃料软管支板83的两侧部中,与燃料喷射泵32相反侧的侧部,通过夹设于与节流阀体装置27的控制装置42连接的线束52和发动机E之间,基本垂直地成一体设置有热屏蔽壁83a,该热屏蔽壁83a用于防止来自发动机E的辐射热量造成的对前述线束52的不利影响。
支承前述燃料软管79的第2钳位器82通过螺栓83而紧固于燃料软管支板83的另一端部,使燃料软管79支承于燃料软管支板83的另一端部。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描述,具有连接有将燃料送向燃料喷射阀32的燃料软管79的连接管部33的燃料接头33使相对连接管部33a的燃料喷射阀33的周向位置保持一定,使其与燃料喷射阀32的头部嵌合,得以液体密封,使相对进气口31的位置保持一定,同时将燃料喷射阀33夹设于进气管29之间,将燃料接头33紧固于进气管29上,由此,可通过将燃料接头33紧固于进气管29上,燃料喷射阀33相对进气口31的相对位置,以及燃料软管79相对燃料喷射阀32的位置保持一定,将燃料喷射阀32安装于进气管29上,将燃料供向单缸发动机E的场合的燃料喷射阀32和燃料软管79的安装可靠性提高。
另外,由于燃料软管支板83的一端部通过一对螺栓98,98的燃料接头33的共同紧固而紧固于进气管29上,将燃料软管79支承于燃料软管支板83的另一端部,故可在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的同时,减小燃料软管79的振动。另外,燃料软管支板83可沿燃料接头33的连接管部33a连接的燃料软管79而延伸形成,可按照燃料软管79不对燃料喷射阀32的联接部32a造成干扰的方式保持燃料软管79,可增加前述联接部32a的配置上的自由度。
另外,具有发动机E的动力装置P的前部按照可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架11上,但是,由于燃料软管79通过燃料泵78与装载于车架11上的燃料箱68连接,故可使燃料软管79伴随动力装置P一起而摆动,容易将燃料喷射阀32安装于发动机E可摆动地装载于车架11上的小型两轮摩托车上。
此外,在节流阀体装置27上,在该阀杆37的一端部固定有节流筒39,但是,下述导线51…从该节流筒39侧与在和前述节流筒39相反侧,安装于阀体36上的控制箱43连接,且该导线51…应与接纳于该控制箱43内的控制装置42连接,防护部件53安装于主体36上,其具有夹设在该导线51…与节流筒39之间的分隔板部53a。
于是,可确实防止与控制箱43连接的导线51…对节流筒39造成干扰,同时可极其接近阀体36侧地布置该导线51…,可容易在阀体36的附近,确保布线空间,可使具有在阀体36附近的导线…的节流阀体装置27的整体上以紧凑的尺寸对其缠绕。
另外,由于以定位方式支承节流阀缆绳41中的下伸缆绳55的一端部的缆绳支承部53b与防护部件53形成一体,故无需特别地设置节流阀缆绳41的专用的支承部件,可减小部件的数量。
此外,外部联接器50的联接部49按照与节流筒39侧面对的方式成一体,该外部联接器50的连接部49与导线51…连接,并在控制箱43上,可安装拆卸地安装,防护部件53的分隔板部53a沿相对联接部49的外部联接器50的安装方向,呈板状延伸,由此,可在相对联接部49的外部联接器50的安装拆卸操作时,通过分隔板部53a对外部联接器50进行导向,容易对外部联接器50进行安装拆卸操作,可使维修性良好。
还有,支承于动力装置P中的无级变速机M上的空气过滤器25通过节流阀体装置27和进气管29与发动机E的缸盖30连接,但是,节流阀体装置27中的阀体36通过弹性连接筒28与和缸盖30连接的进气管29连接,节流阀体装置27,设置于动力装置P的发动机E的曲轴箱22的顶部的车架11的摆动支承点SP的前方,节流阀体装置27装配有在前述阀体36上控制发动机E的运转的控制装置42。
于是,由于从发动机E作用于节流阀体装置27上的振动通过弹性连接筒28吸收,故可减小对装配于节流阀体装置27上的控制装置42的振动,另外,由于在摆动支承点SP的前方,设置节流阀体装置27,故可将缸盖30和节流阀体装置27之间的距离极力地缩短,可减轻作用于夹设于节流阀体装置27和缸盖30之间的弹性连接筒28上的负载。
另外,在节流阀体装置27中对应轴线基本水平的阀杆37的端部,在阀体36的外部,设置控制装置42,接纳该控制装置42,安装于阀体36上的控制箱43的底部43a按照从上方与发动机E对置的方式平坦地形成,由此,可尽可能地将控制箱43的容积设定得较大,另外,使控制箱43的底部43a呈平坦状,使用方便性提高。
另外,由于在前述摆动支承点SP的后方在曲轴箱22的顶部,设置有起动马达63,使控制装置42和起动马达63极力远离小型两轮摩托车的接地路面,使相对路面的水的跳起的不利影响可尽可能地不波及到控制装置42和起动马达63,并且通过将控制装置2和起动马达63设置于摆动支承点SP的前后两侧处,来自起动马达63的噪音会尽可能地不对控制装置42造成影响。
此外,由于与在控制装置42相反侧固定于阀杆37上的节流筒39卷绕连接的节流阀缆绳41,与和控制装置42连接的导线51…在和节流阀体装置27相对应的部分,相互反向地延伸地设置,故在节流阀缆绳41和导线51…中的任何一者的维修时,不会对节流阀缆绳41和导线51…中的另一者造成影响,可使节流阀缆绳41和导线51…的维修性良好。
在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范围内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比如,本发明还可用于小型两轮摩托车以外的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
如果如前述那样,采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可确实防止与控制箱连接的导线对节流阀体装置造成干扰,同时按照尽可能地靠近阀体侧的方式布置该导线,可容易在阀体的附近,确保布线空间,可将阀体附近的导线紧凑地缠绕于包含它的整体上。
另外,可无需特别地设置节流阀缆绳专用的支承部件,减少部件数量。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可在相对联接部的外部联接器的安装拆卸操作时,借助分隔板部,对外部联接器进行导向,容易进行外部联接器的安装拆卸操作,可维修性提高。

Claims (2)

1.一种节流阀体装置,其中,在具有进气道(35)的阀体(36)上,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有横切所述进气道(35)的阀杆(37),并且安装有控制箱(43),该控制箱(43)收纳发动机(E)的运转控制用的控制装置(42),在所述进气道(35)的内部,在所述阀杆(37)上固定有控制进气量的节流阀(38),在所述阀体(36)的外方,在所述阀杆(37)的一端部固定有节流筒(39),在与所述节流筒(39)相反的一侧,安装于所述阀体(36)上的所述控制箱(43),从所述节流筒(39)侧连接有可与所述控制装置(42)连接的导线(51),具有夹设于所述导线(51)和节流筒(39)之间的分隔板部(53a)的防护部件(53)安装于所述阀体(36)上,其特征在于:在与缆绳外侧部(55)一起,构成节流阀缆绳(41),从缆绳外侧部(55)的一端引出的缆绳内侧部(56)的一端部缠绕于所述节流筒(39)上,与其连接,以定位方式支承该缆绳外侧部(55)的缆绳支承部(53b)与所述防护部件(53)一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安装拆卸的方式安装与所述导线(51)连接的外部联接器(50)的联接部(49)按照面对所述节流筒(39)侧的方式成一体形成于所述控制箱(43)上,所述分隔板部(53a)按照所述外部联接器(50)安装于所述联接部(49)的方向呈板状延伸的方式形成。
CN 200310113672 2002-11-29 2003-11-19 节流阀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11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48284A JP4021310B2 (ja) 2002-11-29 2002-11-29 スロットルボディ装置
JP2002348284 2002-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8421A CN1508421A (zh) 2004-06-30
CN1291151C true CN1291151C (zh) 2006-12-20

Family

ID=32751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1011367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1151C (zh) 2002-11-29 2003-11-19 节流阀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021310B2 (zh)
CN (1) CN1291151C (zh)
IT (1) ITTO20030883A1 (zh)
TW (1) TWI2351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38466B2 (ja) * 2002-11-29 2008-08-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CN101344040B (zh) * 2007-07-09 2014-09-10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引擎电子控制单元的配置构造
JP5184503B2 (ja) * 2009-12-24 2013-04-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625574B2 (ja) * 2010-07-16 2014-11-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アクセルポジションセンサ配置構造
JP5856215B2 (ja) * 2014-04-02 2016-0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TWI554678B (zh) * 2015-12-01 2016-10-21 Kwang Yang Motor Co Engine throttle body structure
JP2022154559A (ja) * 2021-03-30 2022-10-13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吸気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35195B (en) 2005-07-01
JP2004183493A (ja) 2004-07-02
ITTO20030883A1 (it) 2004-05-30
TW200415302A (en) 2004-08-16
JP4021310B2 (ja) 2007-12-12
CN1508421A (zh) 2004-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1048B2 (en) Evaporated fuel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all terrain vehicle
CN1512055A (zh) 小型车辆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结构
CN101659301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4520554A (zh) 骑乘式车辆的发动机
CN1314888C (zh)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603588A (zh)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控制装置
CN1229572C (zh) 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燃料软管的安装结构
CN1291151C (zh) 节流阀体装置
CN1534186A (zh) 小型车辆中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
CN1704306A (zh) 车辆
CN1948077A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1313314C (zh) 摩托车
CN1298988C (zh) 小型车辆中的燃料配管结构
CN103010354A (zh) 骑乘型车辆的碳罐配置构造
CN1292955C (zh) 小型车辆
CN1506263A (zh) 踏板型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配置结构
CN1904344A (zh) 摇动三轮车的燃料供给构造
CN1754769A (zh) 摩托车
CN1072145C (zh) 组合摆动式内燃机的起动马达的安装配置结构
CN1162297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CN100344867C (zh) 车辆燃料管路结构
CN1091710C (zh) 机动两轮车的辅助构件的配置构造
CN1085299C (zh) 机动二、三轮车中的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CN1077528C (zh) 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
CN1911723A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体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20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