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3314C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13314C CN1313314C CNB2003101136903A CN200310113690A CN1313314C CN 1313314 C CN1313314 C CN 1313314C CN B2003101136903 A CNB2003101136903 A CN B2003101136903A CN 200310113690 A CN200310113690 A CN 200310113690A CN 1313314 C CN1313314 C CN 131331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throttle
- throttle gate
- fuel
- control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它的节气门支承在节气门段的主体上,能够转动,并且,节气门钢丝绳卷绕在连接在节气门上并布置在节气门段的主体侧面的节气门鼓上;所连接的吸气量调节装置,以及布置在吸气量调节装置的前方,向该吸气量调节装置供应净化空气的空气滤清器,布置在发动机的上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在避免增加零件数量的同时,还能防止由前轮向上方甩起来的水和泥土溅在节气门鼓上。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是在上述空气滤清器(33)的滤清器外壳(70)上一体地设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从前方至少覆盖上述吸气量调节装置(32)中的上述节气门鼓(4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它的车架的一部分由支承前轮和车把,并使其能转向的头管,以及从该头管向后下方下降延伸的主框架构成;发动机悬挂在上述车架的上述主框架的下方;调节向上述发动机供应的空气量的节气门支承在节气门段的主体上,能够转动,并且,节气门钢丝绳卷绕在连接在上述节气门上并布置在上述节气门段的主体侧面的节气门鼓上;所连接的吸气量调节装置,以及布置在上述吸气量调节装置的前方,向该吸气量调节装置供应净化空气的空气滤清器,布置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
背景技术
节气门段布置在设置在从头管向后下方下降延伸的主框架下方的发动机的上方,而空气滤清器布置在上述节气门段的斜前方的摩托车是公知的,例如,已经在专利文献1-特开2002-37165号公报上公开了。
可是,在这种摩托车上,在其行驶时,前轮会把水和泥土向后上方甩出去,而一般不希望甩出去的水和泥土溅在节气门段的节气门鼓之类的零件上。因此,要用防水盖之类从前方覆盖节气门段,这样,就增加了零件的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的情况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它在避免增加零件数量的同时,还能防止由前轮向上方甩出去的水和泥土溅在节气门鼓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是一种摩托车,它的车架的一部分由支承前轮和车把,使其能转向的头管,以及从该头管向后下方下降延伸的主框架构成;发动机悬挂在上述车架的上述主框架的下方;能调节向该发动机供应的空气量的节气门支承在节气门段的主体上,能够转动,并且,节气门钢丝绳卷绕在连接在上述节气门上并布置在上述节气门段的主体侧面的节气门鼓上;连接在钢丝绳上的吸气量调节装置,以及布置在上述吸气量调节装置的前方,向该吸气量调节装置供应净化空气的空气滤清器,布置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空气滤清器的滤清器外壳上一体地设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从前方至少覆盖上述吸气量调节装置中的上述节气门鼓。
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由于利用与空气滤清器的滤清器外壳做成一体的遮挡板,至少从前方覆盖了吸气量调节装置中的上述节气门鼓,所以在避免增加零件数量的同时,还能防止前轮向后上方甩出去的水和泥土溅在节气门鼓上。
此外,本发明第二方面,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还加上这样的特征,即,在上述遮挡板上设置操作用的开口部分,其位于与固定用的带子相对应的位置上,该固定用的带子用于将引导从上述空气滤清器排出来的净化空气的连接管连接至上述吸气量调节装置,并且,在上述遮挡板上安装了能开关上述操作用的开口部分的盖子。按照这种构成,不论是否有遮挡板,都能使拧紧或松开固定用的带子的操作很容易进行,从而能提高修配时和组装时的作业性能。
本发明第三方面,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还加上这样的特征,即,把从侧面盖住上述节气门鼓的节气门鼓护板安装在上述空气滤清器上。按照这种构成,就能防止水和泥土等从侧面飞溅在节气门鼓上。
还有,本发明第四方面,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还加上这样的特征,即,在作为上述吸气量调节装置的节气门段的主体上,安装了控制向上述发动机供应燃料的燃料喷射阀的工作的控制部件。按照这种构成,就能提高控制燃料喷射阀的工作的控制部件的防水和防泥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摩托车整体的侧视图;
图2是在把车体盖卸下来之后的状态下,摩托车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发动机和吸气系统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4-4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5是沿图3中的箭头5的放大图;
图6是沿图5中的6-6线的断面图;
图7是从图3的箭头7方向看的空气滤清器的后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的8-8线的断面图;
图9是沿图3中的箭头9的向视图;
图10是吸气管和燃料喷射阀的平面图;
图11是沿图10中的11-11线的断面图;
图12是摩托车后部的侧视纵断面图;
图13是沿图12中的13-13线的断面图;
图14是沿图13中的14-14线的断面图;
图15是燃料箱、燃料泵和盖子分解后的立体图;
图16是沿图13中的16-16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17是沿图16中的17-17线的断面图;
图18是沿图13中的18-18线的放大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是实施方式。
图1~图18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摩托车整体的侧视图;图2是在把车体盖卸下来之后的状态下,摩托车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发动机和吸气系统的侧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4-4线的放大断面图;图5是沿图3中的箭头5的放大图;图6是沿图5中的6-6线的断面图;图7是从图3的箭头7方向看的空气滤清器的后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8-8线的断面图;图9是沿图3中的箭头9的向视图;图10是吸气管和燃料喷射阀的平面图;图11是沿图10中的11-11线的断面图;图12是摩托车后部的侧视纵断面图;图13是沿图12中的13-13线的断面图;图14是沿图13中的14-14线的断面图;图15是燃料箱、燃料泵和盖子分解后的立体图;图16是沿图13中的16-16线的放大断面图;图17是沿图16中的17-17线的断面图;图18是沿图13中的18-18线的放大断面图。
首先,在图1中,上述摩托车的车架20具有支承着前叉24,使其能转向的头管21,和从头管2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22,以及连接在主框架22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23…。前轮WF用枢轴支承在上述前叉24的下端。在前叉24的上部,连接着杆状的转向把手25,而覆盖着前轮WF上方的前挡泥板26也支承在前叉24上。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主框架22是用横断面为方形的方管制成的,在主框架22中间部分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固定着悬挂板27…,在主框架22后部的两侧面上,固定着枢轴板28。
在主框架22的下方,布置了,例如,使汽缸的轴线稍稍向前上倾斜的发动机E。发动机E由上述悬挂板27…和枢轴板28支承,悬挂在车架20上。
在上述枢轴板28上支承着能上、下摇动的后叉29的前端部,在后叉29的后端,用枢轴支承着后轮WR。此外,在车架20上的后框架23…与后叉29之间,设有后减振器30。
上述发动机E与减速机M一起构成动力装置P,减速机M输出的动力通过链条31传递给后轮WR。
此外,在发动机E的上方布置了用作吸气量的调节装置的节气门段32,和处于该节气门段32前方的空气滤清器33。在后轮WR的上方,布置了燃料箱34,在布置在该燃料箱34前方的储物箱35与上述燃料箱34的上方,覆盖着,例如,串列式乘车用的车座36。
在车架20上安装了用合成树脂制造的,覆盖着该车架20、上述发动机E的一部分、节气门段32、空气滤清器33、燃料箱34和储物箱35的车体盖板38。车体盖板38由下列各部分构成:布置在主框架22左右两侧的前侧盖板39…;连接在两块前侧盖板39…的前部,从前方盖住乘坐者的脚部的两块护腿板40…;连接在两块护腿板40…上,从前方盖住头管21的前顶盖板41;连接在前顶盖板41上,从后侧盖住头管21,并从上方盖住主框架22的主框架顶盖板42;连接在上述两块前侧盖板39…的下部的下盖板43…;以及从两侧盖住燃料箱34和储物箱35的后侧盖板44。
上述乘车用的车座36布置在后侧盖板44的上部,能够开关,以便把物品收藏在储物箱35中或从中取出,并且能向燃料箱34灌油。覆盖后轮WR的后部上方的后挡泥板45设置成与后侧盖板44连在一起。
图4中,节气门段32是由支承在主体47上,能够转动的调节供应给发动机E的空气量的蝶形节气门46,并将其与卷绕在节气门鼓48上的节气门钢丝绳49连接而成的,节气门鼓48与节气门46连接,布置在主体47的侧面。
主体47上有向摩托车前后方向延伸的吸气通道50,布置在吸气通道50中间部分的节气门46固定在阀轴51上,而阀轴则沿横向穿过吸气通道50,支承在主体47上,能够转动。此外,节气门鼓48以朝向摩托车行进方向的前方的状态布置在主体47的左侧,并固定在上述阀轴51的一端。而且,在节气门鼓48与主体47之间,设有对上述节气门46向关闭一侧加压的回程弹簧52,当摩托车的驾驶员克服上述回程弹簧52的弹力,对上述节气门钢丝绳49进行牵引操作,就能驱动节气门46向打开的一侧转动。
在上述主体47上与上述节气门鼓48相反的一侧,即在其右侧面上,安装了容纳控制部件53的外壳55。这个外壳55是由安装在主体47上的外壳主体56,和密闭该外壳主体56的开口部分的盖板57构成的,上述控制部件53是由夹持在外壳主体56与盖板57之间的印刷电路板54上的电子电路(图中未表示)所构成的。
检测节气门46开度的节气门传感器58与上述印刷电路板54连接。这个节气门传感器58是由下列部件构成的:嵌入外壳主体56中,能够转动的转子59;从该转子59向印刷电路板54一侧凸出的导电插头60、60;印刷在这块印刷电路板54上,与这两个导电插头60、60滑动接触的电阻61。转子59嵌合在阀轴51的另一端,不能相对转动,但也不松动。此外,转子59支承在与阀轴51在同一根轴线上的支轴62上,能自由转动,而支轴62则穿过印刷电路板54,凸出地设置在盖板57上。这样,借助于节气门传感器58,就能在上述控制部件53这一侧,用电阻61两端之间的电压检测出节气门46的开度。
此外,在比节气门46更在上游一侧的主体47上,设有向吸气通道50开口的通孔63,穿过这个通孔63,朝向吸气通道50上的前端闭塞部分的,薄壁有底圆筒形的检测筒64,设置在外壳主体56上,与其成为一体。
密切结合在上述检测筒64的前端闭塞部分的内表面上的热敏电阻65,和在检测筒64内连接在从上述热敏电阻65延伸出来的,连接在印刷电路板54上的端子66,构成了吸气温度传感器67。控制部件53就是依靠根据热敏电阻65的随着吸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电阻值而构成的。而且,在把吸气温度传感器67装入上述检测筒64内之后,再填充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封装剂68。
这样,由于节气门传感器58和吸气温度传感器67都连接在安装在节气门段主体47上的控制部件53的印刷电路板54上,所以在控制部件53中,就能把用于连接节气门传感器58和吸气温度传感器67的布线缩短得非常短。
上述外壳55的上部跨过主体47的上部,一直延伸到节气门鼓48一侧,与节气门鼓48在同一侧的开口的联结器69与上述外壳55上的外壳主体56做成一体。
请看图3,装有空气滤清器33的用合成树脂制造的滤清器外壳70,是用支承在主框架22上的碗状的外壳主体71,和与该外壳主体71相对开口的碗状的盖子72,在它们的外圆周之间夹持着过滤组件73,互相结合而成的。在滤清器外壳70的内部,划分为盖子72一侧的未净化室74和外壳主体71一侧的净化室75。
在滤清器外壳70的外壳主体71中,固定连接着为把从空气滤清器33中排出的净化空气引导到节气门段32去的连接管76,其上游端突入净化室75内,在其下游端上嵌合着设置在节气门段32的主体47上,成为一体的上游侧连接筒47a(参见图4)。而且,连接管76的为保持固定连接在节气门段32上用的固定用的带子77,卷绕在连接管76的下游端部上,并用螺钉78拧紧固定用的带子77,以保持连接管76固定在节气门段32上的连接状态。
请一并参照图5~图8,在空气滤清器33的滤清器外壳70的外壳主体71的下部,设有与其成为一体的遮挡板79,这块遮挡板从前方覆盖着布置在该空气滤清器33后方斜下方的节气门段32中的至少节气门鼓48。由于上述节气门段32的外壳55所具备的联结器69也布置在节气门鼓48这一侧,所以上述遮挡板79也从前方覆盖着联结器69。
在与上述固定用的带子77相对应的位置上的上述遮挡板79上,设有,例如,圆形的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在遮挡板79上,安装了布置在遮挡板79前面的盖子81,它能开关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
在远离上述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的位置上,在遮挡板79上设有支承孔82,穿过上述支承孔82的支轴83,凸出设置在用橡胶制成的盖子81上,与其成为一体,并且在它穿过支承孔82时,它前端的直径能够缩小。在支轴83的前端,在支承孔82的周围,设有许多弹性地结合在遮挡板79背面上,成为一体的结合爪83a…。即,盖子81安装在遮挡板79上,能在图5中用实线所示的关闭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的位置,与图5中用假想线所示的开放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的位置之间,绕着上述支承孔82的轴线转动。
而且,把盖子81拆卸下来,上述支承孔82就能用来调节遮挡板79内部的零件,例如,在用气化器代替节气门段32的情况下,就能用作气化器的怠速调整工具的插入孔。
此外,在盖子81上,设有在圆周方向上分隔开来,并与其成为一体的,凸出的嵌合筒84,以便在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的封闭状态下弹性地嵌合在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内。设置在这个嵌合筒84前端的许多结合爪84a…,在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周围,弹性地结合在遮挡板79的背面,以便用盖子81保持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的封闭状态。
在与发动机E上的汽缸盖罩87相对应的部分,在上述遮挡板79的下端,设有缺口79a,这个缺口79a是在卸下汽缸盖罩87后,对发动机E上的气门装置的挺杆进行调节时,为把扳手之类的工具86插入汽缸盖罩87用的。
此外,从节气门段32的节气门鼓48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是从左面,把覆盖的合成树脂制造的节气门鼓护板161安装在上述空气滤清器33上。即,在空气滤清器33的滤清器外壳70上的外壳主体71背面的左侧,设有为把上述节气门鼓护板161的上部用螺钉162在其上,并与其成为一体的安装凸台71a。在上述遮挡板79的左侧下部,设有为使设置在上述节气门鼓护板161下部的,大致呈L字形的结合爪161a结合在其上的,矩形的结合孔163。
这样,一面把上述结合爪161a结合在结合孔163中,一面把压接在上述遮挡板79背面下部的节气门鼓护板161的上部用螺钉162拧紧在上述安装凸台71a上,就能把节气门鼓护板161安装在空气滤清器33上。
此外,在发动机E的汽缸盖88的下部,连接着与汽缸盖88的排气口(图中未表示)相连的排气管164,为向从上述排气口流向排气管164的废气中供应新鲜的二次空气用的管道165的下游端连接在汽缸盖罩87上,管道165的上游端则与支承在发动机E上的二次空气控制阀166相连。此外,二次空气控制阀166连接在由主框架22支承的过滤器167上。
在上述过滤器167上,连接着从该过滤器167沿着主框架22向前方延伸的空气供应管168的下游端,该空气供应管168的上游端一直向外延伸到空气滤清器33的上方,在车体盖板38内向大气开放。
而且,在空气滤清器33的滤清器外壳70的外壳主体71背面的上部,设有把靠近上述空气供应管168的上游端的部分嵌合在其中的嵌合槽169,并且,还设有凸出的,与其成为一体的结合销170,这根结合销从上方压接并结合在嵌合在该嵌合槽169中的那一部分空气供应管168上。即,靠近空气供应管168的上游端的部分,在嵌合在嵌合槽169中的同时,还与上方的结合销170接触,用结合的方式保持在外壳主体71背面的上部。这样,就没有必要在主框架22上安装为保持空气供应管168用的,专用的夹子了。
与节气门段32的主体47做成一体的下游侧连接筒47b(请参照图4),与下游端连接在发动机E的汽缸盖88上部的吸气管89的上游端连接。
请一并参照图9~图11,吸气管89弯曲成大致呈C字形,把节气门段32和在该节气门段32后面斜下方的汽缸盖88连接起来。这根吸气管89的表面固化、包覆了用橡胶制成的包覆材料90,再通过把上述节气门段32下游侧连接筒47b紧密嵌合在一体设置在这种包覆材料90上的连接筒部分90a上,节气门段32便连接在吸气管89上了。
吸气管89上安装了向汽缸盖88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91,这个喷射阀91的开关动作,由安装在上述节气门段32的主体47上的,容纳并固定在外壳55内的控制部件53来控制。
在吸气管89上设有朝向汽缸盖88一侧开口的安装孔92,前端朝向吸气管89内部的燃料喷射阀91的前端部,以气密的方式结合在安装孔92内。此外,燃料喷射阀91的后端部以液体密封的方式结合在喷管93中,而喷管93又连接在吸气管89上。即,燃料喷射阀91是以夹在吸气管89与喷管93之间的方式安装在吸气管89上的。
在上述喷管93上设有其下游端与上述燃料喷射阀91的后端内部连通的燃料供应通道94,与这条燃料供应通道94的上游端连通的进口连接管95则用法兰连接在喷管93上。
在上述喷管93上还设有从上述燃料供应通道94的中间部分分叉出来的回流通道96,压力调节阀97连接在这条回流通道96上。
上述压力调节阀97的阀壳98布置在与上述燃料喷射阀91相邻的位置上,并且与该燃料喷射阀91平行,阀壳98的上端部安装在上述喷管93上,并且使得与上述回流通道96以液体密封的方式连通的连接管99介于它和喷管93之间。即,压力调节阀97布置成从喷管93向下方延伸,不使它从喷管93的侧面凸出来。
此外,盖子101结合在阀壳98的下部,与阀壳98之间夹持着膜片100的外圆周部分,在阀壳98与膜片100之间形成了与上述回流通道96连通的阀室102,在膜片100与盖子101之间形成了弹簧室103。
此外,在阀壳98上还设有与其成为一体的回流侧连接管部分104,它在与喷管93结合的进口连接管95的下方,向着与该进口连接管95同一个方向延伸。圆筒形的阀座部件105与该回流侧连接管部分104连通,嵌合固定在其朝向阀室102的中央部分,并使其一部分向膜片100一侧凸出来。而且,能支承在上述阀座部件105的阀室102一侧的端部上的阀体106,保持在膜片100的中央部分上,能稍微有些摇摆,而在弹簧室103中,在盖子101与膜片100之间装有受到压缩的弹簧107,以便产生使得膜片100向上述阀室102一侧挠曲的弹力。
在这种压力调节阀97中,当阀室102中将膜片100压向弹簧室103一侧的液体压力,超过弹簧室103一侧将膜片100压向阀室102的弹力时,膜片100便向弹簧室103一侧挠曲,使阀体106离开阀座部件105,以便调节通过回流通道106与阀室102连通的燃料供应通道94中的液压,即供应给燃料喷射阀91的燃料的压力,使其不超过设定的压力。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压力调节阀97布置在与燃料喷射阀91相邻的位置上,连接在燃料喷射阀91与压力调节阀97之间的燃料供应通道94的长度缩短了,能防止流过该燃料供应通道94中的燃料的温度升高。
在图12~图14中,燃料箱34是由下半部箱体110和上半部箱体111互相结合而成的。在上、下半部箱体110、111结合部分的整个外圆周上,形成了向外凸出的,成为一体的凸缘部分112。燃料箱34支承在车架20上的两个后框架23…上,在后框架23…上设有为支承上述燃料箱34的前部用的支板113…,和为支承上述燃料箱34的后部用的支承凸台114…。而且,架在上述支板113…上的上述凸缘部分112,借助于螺栓115…和焊接螺母116…连接在支板113…上,而架在支承凸台114…上的上述凸缘部分112则借助于螺栓117…连接在支承凸台114…上。
可是,燃料箱34是布置在后轮WR上方的,为了避免与后轮WR干涉,要把燃料箱34的底部,即下半部箱体110的底部,做成其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向上方拱起。即,燃料箱34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分34L、34R,要做得比中央部分34C深。
请一并参照图15,在燃料箱34内部容纳了燃料泵118,这台燃料泵118安装在燃料箱34的上壁,即上半部箱体111上。
在燃料箱34左右任何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是左侧部分34L)上壁的前部,设有向下凹的平坦的泵安装部分119,而在燃料箱34左右任何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是右侧部分34R)上壁的前部,设有向前下方倾斜的布置软管的部分120。
在上述泵安装部分119上,设有用于把燃料泵118插入燃料箱34内的,例如,椭圆形的插入孔121。即,燃料泵118可以布置在燃料箱34的左、右任何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布置在左侧部分34L)上。
在燃料泵118的下部,连接着图中未表示的过滤器,盖住这台过滤器的过滤器舱122支承在燃料泵118的下部,以便在该过滤器舱122内保持规定的液面高度,用于检测燃料箱34内的燃料的液面的浮子123支承在燃料泵118上。
包围着上述插入孔121,做成椭圆形的安装板124,焊接在上述泵安装部分119的上面。这块安装板124由焊接在泵安装部分119上的若干个,例如6个低位部分124a…,和隆起呈台状的若干个,例如6个高位部分124b…,沿着圆周方向交替连接而成,各低位部分124a…分别焊接在泵安装部分119的上面。
请一并参照图16和图17,在上述各高位部分124b…的下面,焊接了从这些高位部分124b…向上方凸出的螺栓125…,这些螺栓125…穿过设置在燃料泵118的上端,从上方堵住上述插入孔121的椭圆形平板状的盖板126的外圆周部分,再把装在这些螺栓125…上的螺母127…拧紧,就把盖板126,也就是燃料泵118安装在泵安装部分119上了。
而且,在泵安装部分119与上述盖板126之间装有橡胶制造的垫块128,这些垫块128做成为分别布置上述安装板124的高位部分124b…用的开口部分129…所具有的椭圆形,借助于拧紧拧在上述各螺栓125…上的螺母127…,就能将它夹紧在安装板124的低位部分124a…与盖板126之间,并且,将其夹紧在安装板124的内、外的泵安装部分119与上述盖板126之间。
弯曲成大致呈L字形的排油管130连接在上述燃料泵118的上端,燃料泵118从排油管130排出燃料。此外,回油管131固定在上述盖板126上,它在以液体密封的方式穿过上述盖板126的同时,在燃料泵118的侧面一直延伸到燃料箱34内的下部,回油管131在盖板126的上方弯曲成与上述排油管130同样的,大致呈L字形的形状。
而且,上述排油管130和回油管131在盖板126的上方向右斜前方平行地布置,燃料软管132的上游端连接在排油管130上,而上游端连接在上述压力调节阀97的返回侧连接管部分104上的回油软管133的下游端,则连接在回油管131上。
还有,为了在与燃料箱34前方的储物箱35之间形成能让燃料软管132和回油软管133通过的空间,在沿着上述排油管130和回油管131的延伸方向的燃料箱34的前端,即,在左侧前部布置了燃料泵118的燃料箱34的右侧前端的凸缘部分112上,设置了缺口135。燃料软管132和回油软管133从排油管130和回油管131经过布置软管的部分120的上方,再从上述缺口135向下方延伸出来,然后,在储物箱35的后方弯曲,延伸到该储物箱35的左侧。即,连接在排油管130和回油管131上的燃料软管132和回油软管133在储物箱35的后方,弯曲布置成向左侧敞开的,大致呈U字的形状。
而且,在储物箱35的左侧,虽然燃料软管132和回油软管133平行地向前方延伸,但,燃料软管132的下游端在储物箱35前部的左侧,连接在用支承部件134支承在后框架23一侧的前部的高压过滤器136上,而上游端连接在高压过滤器136上的燃料软管137则连接在喷管93的进口侧连接管95上,以便向燃料喷射阀91供应燃料。而且,上述高压过滤器136用上述支承部件134支承在后框架23上,其所在的位置,只要卸掉主框架顶盖42就很容易进行保养和维修。
用这种方式连接在喷管93和压力调节阀97上的燃料软管132和回油软管133,由于从燃料泵118排出的燃料,在燃料泵与燃料喷射阀191附近的压力调节阀97之间往复循环,所以,即使发动机E布置在燃料软管132和回油软管133的下方,也能防止燃料的温度上升。
上述泵安装部分119和布置软管的部分120,用盖住燃料泵118的上端、燃料软管132和回油软管133的盖子138从上方将其盖住,这个盖子138与固定在上述燃料泵118的盖板126上的一对支承部件139、139连接。即,盖子138通过支承部件139、139安装在盖板126上。
支承部件139、139布置在燃料箱34的插入孔121的互相相对的两侧,用把燃料泵118的盖板126连接在安装板124上用的6组螺栓125…和螺母127…中的各一对,两组螺栓125…和螺母127…连接在盖板126上,并形成从盖板126向上方隆起的形状,
而且,在各支承部件139、139上部的内表面上,固定着焊接螺母140、140,把装在支承部件139、139上的盖子138和穿过支承部件139、139的螺钉141、141拧在焊接螺母140、140上。
此外,在远离燃料泵118的位置上的盖子138的右端部,支承在固定在右侧的后框架23上的支板113上,用以支承燃料箱34右侧的前部。如图18所示,燃料箱34右侧前部的凸缘部分112也用螺栓115和焊接螺母116连接在支板113上。
另外,如图12所示,储物箱35的下部通过一对安装部件143…,设置在两个后框架23…的前部之间的支承板142上。而储物箱35后部的左、右上端部,则如图18所示,通过安装部件144…支承在支板113的前部。
安装部件144…分别安装在设置在储物箱35后部的左、右上端成为一体的支承凸缘35a…与支板113…的前部之间,金属制造的套管145…穿过支承凸缘35a…、压接在该支承凸缘35a上面的合成树脂制造的垫圈149…和安装部件144…,金属制造的垫圈148…压接在上述垫圈149…和套管145的上端。而且,具有与垫圈148…结合的止挡头部147a…的螺栓147…穿过垫圈148…和套管45…,借助于把固定在支板113前部下面的焊接螺母146…上的上述螺栓147…拧紧,把储物箱35后部的左、右上端支承在支板113…上。
在设置在储物箱35后部左、右上端,与其成为一体的支承凸缘35a…和支板113…的前部之间,分别装有安装部件144…,金属制造的圆筒形套管145…穿过支承凸缘35a…、压接在该支承凸缘35a上面的用合成树脂制造的垫圈149…和安装部件144…,而金属制造的垫圈148…压接在上述垫圈149…和套管145的上端。而且,具有与垫圈148…结合的止挡头部147a…的螺栓147…穿过垫圈148…和套管145…,在把拧在固定在支板113…前部下面的焊接螺母146…上的上述螺栓147拧紧之后,就能将储物箱35后部的左、右上端支承在支板113…上。
乘车用的车座36的前端,通过铰链150支承在储物箱35前端中央的上部,能够开合,当合上乘车用的车座36时,由于在两个后框架23…的后部之间设置了接受乘车用的车座36的接受板151,于是,固定在乘车用的车座36的底板36a下面的一对弹性部件153…便压接在接受板151上。此外,扶手杆152的两端也安装在接受板151上。
另外,当乘车用的车座36在合上的状态下,而它上面的载重比较小的时候,乘车用的车座36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不与燃料箱34接触,但,当载重很大,乘车用的车座36向下方挠曲时,由于在燃料箱34的上壁上,在上述泵安装部分119的周围,设置了若干个用于承受乘车用的车座36的载重的部位(在本实施例中是三个部位),固定在乘车用的车座36的底板36a的下面的三个弹性部件154A、154B、154C就能在上述各承受乘车用的车座36的载重的部位上,与燃料箱34的上壁接触。另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弹性部件154C,只用一对弹性部件154A、154B与燃料箱34的上壁接触。
此外,在燃料箱34上,在其上壁大致中央的部位,设有为注入燃料用的燃料注入口(图中未表示),封闭这个燃料注入口的燃料注入口盖子155则安装在燃料箱34的上壁上,可以盖上或卸下来。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由于在空气滤清器33的滤清器外壳70上,设置了与其成为一体的,至少从前方覆盖了节气门段32中的节气门鼓48的遮挡板79,所以,能在避免增加零件的数量的同时,防止由前轮WR飞溅上来的水和泥土溅在节气门鼓48上。
此外,在节气门段32的主体47上,安装了控制向发动机E供应燃料的燃料喷射阀91的工作的控制部件53,而遮挡板79也从前方覆盖了这个控制部件53,所以还能提高控制部件53防水和防泥土的性能。
还有,由于在空气滤清器33的滤清器外壳70上,安装了从侧面(在本实施例中是左侧)覆盖节气门段32的节气门鼓48的节气门鼓护板161,所以能防止水和泥土从节气门段32的侧面溅在节气门鼓48上。
而且,由于在与固定用的带子77(这种带子是把引导从空气滤清器33排出的净化空气的连接管76连接在节气门段32上用的)对应的位置上,在遮挡板79上设置了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因而能把开关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的盖子81安装在遮挡板79上,所以不论是否有遮挡板79,都能通过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从前方将手指伸进去,按压固定用的带子77,能很容易地从遮挡板79的侧面系紧或松开固定用的带子77,从而提高修配时和组装时的作业性能。
此外,用于安装容纳在燃料箱34内的燃料泵118的泵安装部分119设置在向下凹的燃料箱34的上壁上,由于盖子138从上方覆盖了这个泵安装部分119,所以即使连接在燃料泵118上的燃料软管132和回油软管133等的连接部分都布置在泵安装部分119上,也能防止与乘车用的车座36发生干涉,能增大设定乘车用的车座36的高度的自由度。而且,由于用盖子36从上方覆盖了泵安装部分119,当因向燃料箱34加油而掀开乘车用的车座36时,能切实防止误与上述连接部分发生接触,从而能在保护燃料泵118的连接部分的同时,不使上述连接部分露出来,能获得良好的外观。
此外,由于把燃料泵118插入燃料箱34内,从上方堵塞了设置在泵安装部分119上的插入孔121,再把设置在燃料泵118上端的盖板126安装在泵安装部分119上,就能通过支承部件139、139把盖子138安装在盖板126上,所以不需要为把盖子138固定在燃料箱34上用的特殊的零件,从而能减少零件的数量。
由于远离燃料泵118的盖子138右侧的前部,以与燃料箱34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安装在设置于支承燃料箱34的车架20的后框架23上的支板113上,所以不需要安装盖子138的专用零件,就能牢固地支承盖子138,并且还能减少零件的数量。
此外,由于上述泵安装部分119和上述燃料泵118,都布置在后轮WR上方的燃料箱34的左、右任何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是左侧部分34L)的前部,所以能把燃料泵118布置在燃料箱34的深部位置上。即,虽然燃料箱34因为布置在后轮WR的上方而造成燃料箱34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34C的深度很浅,但可以通过把燃料泵118布置在燃料箱34左、右方向的任何一侧,把燃料泵118一侧布置在燃料箱34的深度深的位置上。此外,在燃料箱34的左、右任何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是右侧部分34R)的前端部上,设有能让从燃料泵118延伸出来的燃料软管132和回油软管133通过的,布置在燃料箱34前方的储物箱35的后部之间的缺口135,所以燃料软管132和回油软管133能布置成在储物箱35的后方,弯曲成向上述左、右方向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是左侧)敞开的大致呈U字形的形状。这样,无论在燃料箱34的前方是否有储物箱35,都能避免把燃料软管132和回油软管133弯曲得很厉害,而是能舒缓地弯曲,从而能顺利地布置好燃料软管132和回油软管133。
还有,在泵安装部分119周围的某些地方,在燃料箱34的上壁,设有能承受乘车用的车座36上的载重的部位,即使由于载重大而使乘车用的车座36下沉了,由于在泵安装部分119周围的若干部位能承受作用在燃料箱34上壁上的乘车用的车座36的载重,所以能减小乘车用的车座36的变形,避免乘车用的车座36上的载荷作用在盖子138上。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是仅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的设计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使用节气门段32作为调节吸气量的手段的情况,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在用化油器作为调节吸气量的手段的情况。
按照以上所记载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在避免了零件数量增加的同时,还能防止由前轮所飞溅起来的水和泥土溅在节气门鼓上。
此外,按照以上所记载的本发明第二方面,不论是否有遮挡板,都能很方便地进行系紧或松开固定用的带子的操作,提高了修配和组装时的作业性能。
按照以上所记载的本发明第三方面,能防止水和泥土从侧面溅在节气门鼓上。
还有,按照以上所记载的本发明第四方面,能提高控制燃料喷射阀工作的控制部件的防水和防泥土的性能。
Claims (4)
1.一种摩托车,它的车架(20)的一部分由支承前轮(WF)和车把(25),并使其能转向的头管(21),以及从该头管(21)向后下方下降延伸的主框架(22)构成;发动机(E)悬挂在上述车架(20)的上述主框架(22)的下方;能调节向上述发动机(E)供应的空气量的节气门(46)支承在节气门段的主体(47)上,能够转动,并且,节气门钢丝绳(49)卷绕在连接在上述节气门(46)上并布置在上述节气门段的主体侧面的节气门鼓(48)上;连接在节气门钢丝绳上的吸气量调节装置(32),以及布置在上述吸气量调节装置(32)的前方,向该吸气量调节装置(32)供应净化空气的空气滤清器(33),布置在上述发动机(E)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空气滤清器(33)的滤清器外壳(70)上,一体地设有遮挡板(79),所述遮挡板(79)从前方至少覆盖上述吸气量调节装置(32)中的上述节气门鼓(4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遮挡板(79)上设置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其位于与固定用的带子(77)相对应的位置上,该固定用的带子(77)用于将引导从上述空气滤清器(33)排出来的净化空气的连接管(76)连接至上述吸气量调节装置(32),并且,在上述遮挡板(79)上安装了能开关上述操作用的开口部分(80)的盖子(8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把从侧面盖住上述节气门鼓(48)的节气门鼓护板(161)安装在上述空气滤清器(33)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吸气量调节装置的节气门段(32)的节气门段主体(47)上,安装了控制向上述发动机(E)供应燃料的燃料喷射阀(91)的工作的控制部件(5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48627/2002 | 2002-11-29 | ||
JP2002348627A JP4138466B2 (ja) | 2002-11-29 | 2002-11-29 | 自動二輪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04381A CN1504381A (zh) | 2004-06-16 |
CN1313314C true CN1313314C (zh) | 2007-05-02 |
Family
ID=32751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1369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3314C (zh) | 2002-11-29 | 2003-11-19 | 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138466B2 (zh) |
KR (1) | KR100566495B1 (zh) |
CN (1) | CN1313314C (zh) |
MX (1) | MXPA03010543A (zh) |
TW (1) | TWI2382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06317B2 (ja) * | 2004-07-14 | 2010-07-21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4293955B2 (ja) | 2004-08-23 | 2009-07-08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車両 |
JP4420895B2 (ja) * | 2005-12-27 | 2010-02-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ロットルボディ用保護カバーを備える車両用内燃機関 |
JP4792024B2 (ja) * | 2007-03-30 | 2011-10-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アクセルポジションセンサ配置構造 |
JP2009241922A (ja) * | 2007-12-28 | 2009-10-22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JP5063443B2 (ja) * | 2008-03-28 | 2012-10-3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JP5384263B2 (ja) * | 2009-09-11 | 2014-01-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
JP5602506B2 (ja) * | 2010-06-11 | 2014-10-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JP5789125B2 (ja) * | 2011-05-18 | 2015-10-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5856859B2 (ja) * | 2012-02-02 | 2016-02-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
JP6069154B2 (ja) * | 2013-09-27 | 2017-02-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小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
JP6997692B2 (ja) * | 2018-09-28 | 2022-01-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JP6994530B2 (ja) * | 2019-03-27 | 2022-01-1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CN113212614A (zh) * | 2021-05-28 | 2021-08-06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及摩托车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7059A (ja) * | 1996-06-19 | 1998-01-13 | Yamaha Motor Co Ltd | 防塵プレート付きスクータ型車両 |
CN1219484A (zh) * | 1997-12-09 | 1999-06-16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摩托车 |
US6290016B1 (en) * | 1999-03-31 | 2001-09-18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Air cleaner |
JP2002037165A (ja) * | 2000-07-21 | 2002-02-06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JP2002295323A (ja) * | 2001-03-28 | 2002-10-09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52366Y2 (ja) * | 1979-01-29 | 1983-11-29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オ−トバイ用エヤクリ−ナの防水装置 |
JP3049459B2 (ja) * | 1992-10-27 | 2000-06-05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3475601B2 (ja) * | 1995-09-26 | 2003-12-08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ユニットスイング式エンジンの吸気系防泥構造 |
JP3586740B2 (ja) * | 1996-03-05 | 2004-11-10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アンダーボーン型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吸気構造 |
JPH11294216A (ja) * | 1998-04-14 | 1999-10-26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
JP4031865B2 (ja) * | 1998-05-28 | 2008-01-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制御バルブコントロール装置のケーブル取付構造 |
JP2000337167A (ja) * | 1999-05-28 | 2000-12-05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周辺部品配置構造 |
JP4190661B2 (ja) * | 1999-06-07 | 2008-12-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
JP4414027B2 (ja) * | 1999-09-03 | 2010-02-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JP3480720B2 (ja) * | 2001-01-30 | 2003-12-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エアクリーナ |
JP4794769B2 (ja) * | 2001-08-02 | 2011-10-19 | 株式会社ミクニ |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ECU(ElectronicControlUnit)およびECUケース |
JP4007894B2 (ja) * | 2002-10-04 | 2007-11-14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自動二輪車のスロットルボディ装置 |
JP3914128B2 (ja) * | 2002-10-04 | 2007-05-16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エンジン用スロットルボディ装置 |
JP4154205B2 (ja) * | 2002-10-04 | 2008-09-24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自動二輪車用スロットルボディ |
JP4021310B2 (ja) * | 2002-11-29 | 2007-12-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ロットルボディ装置 |
JP2005054805A (ja) * | 2004-10-18 | 2005-03-03 | Mikuni Corp |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および二輪車 |
-
2002
- 2002-11-29 JP JP2002348627A patent/JP413846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10-17 TW TW092128906A patent/TWI238220B/zh active
- 2003-11-11 KR KR1020030079376A patent/KR10056649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1-18 MX MXPA03010543A patent/MXPA03010543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11-19 CN CNB2003101136903A patent/CN131331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7059A (ja) * | 1996-06-19 | 1998-01-13 | Yamaha Motor Co Ltd | 防塵プレート付きスクータ型車両 |
CN1219484A (zh) * | 1997-12-09 | 1999-06-16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摩托车 |
US6290016B1 (en) * | 1999-03-31 | 2001-09-18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Air cleaner |
JP2002037165A (ja) * | 2000-07-21 | 2002-02-06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JP2002295323A (ja) * | 2001-03-28 | 2002-10-09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566495B1 (ko) | 2006-03-31 |
KR20040047582A (ko) | 2004-06-05 |
MXPA03010543A (es) | 2005-04-19 |
TWI238220B (en) | 2005-08-21 |
JP2004182017A (ja) | 2004-07-02 |
CN1504381A (zh) | 2004-06-16 |
TW200408763A (en) | 2004-06-01 |
JP4138466B2 (ja) | 2008-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60089C (zh) | 在摩托车上布置燃料系统的结构 | |
CN1313314C (zh) | 摩托车 | |
US8439146B2 (en) | Canister device for motorcycle | |
JP3772630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装置 | |
CN1296248C (zh) | 轻便摩托车式车辆 | |
CN1706706A (zh) | 自动二轮车用燃料箱 | |
CN1751956A (zh) | 鞍乘型车辆 | |
CN1229572C (zh) | 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燃料软管的安装结构 | |
CN1590728A (zh) | 摩托车的排气控制系统 | |
CN1512055A (zh) | 小型车辆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结构 | |
CN1534186A (zh) | 小型车辆中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 | |
CN102639858A (zh) | 驱动器集成式bldc燃油泵模块 | |
CN1705816A (zh) | 自动二轮车的燃料供给装置 | |
CN1534178A (zh) |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 |
JP2012007537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
CN1521036A (zh) | 用于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设备的安装结构 | |
CN1460622A (zh) | 小轮摩托车型车辆 | |
CN1326871A (zh) | 燃料配管连接构造 | |
CN1292955C (zh) | 小型车辆 | |
JP2008280031A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291151C (zh) | 节流阀体装置 | |
CN1143031A (zh) | 组合摆动式内燃机的起动马达的安装配置结构 | |
AU2008200500B2 (en) | Fuel supply system for small vehicle | |
JP2006131028A (ja)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構造 | |
CN1751178A (zh) | 自动两轮车的燃料供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2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