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5958A - 车辆的变速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变速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5958A
CN1895958A CNA2006101062208A CN200610106220A CN1895958A CN 1895958 A CN1895958 A CN 1895958A CN A2006101062208 A CNA2006101062208 A CN A2006101062208A CN 200610106220 A CN200610106220 A CN 200610106220A CN 1895958 A CN1895958 A CN 1895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gear shift
pedal
shift pedal
steer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62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9652C (zh
Inventor
藤原清隆
中西孝文
黑岩保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95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5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96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965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在车体前部的大致中央上下延伸且自由旋转地安装有转向轴(22),在该转向轴(22)的上部安装有杆方向把,由前盖包覆含有转向轴(22)四周的驾驶员的前方周围,在该前盖的后部设有收容乘员的脚的空间的车辆中,在形成空间的底板(64)上,相对于转向轴(22)向车宽度方向偏移配置有变速踏板(111)。由此,通过改良车辆的变速机构,提高外观性且减少零件数。

Description

车辆的变速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变速机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车辆的变速机构,在方向把的下方配置变速用的杆已为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许第351595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图1及图3中记载有:在不平整地面行驶四轮车的前部配置操纵方向把4,在该操纵方向把4的下方设置有盖5,在该盖5的右侧壁且操纵方向把4的下方配置换挡操作杆15。
上述的换挡操作杆15,如同公报的图4所示,从下向上穿通设在盖5上的门(gate)16的换挡导向槽17,在上端设置把手部分,由于是使其在外部露出而使用的部分,因此为了提高外观性,另外还需要门16等零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良车辆的变速机构,提高外观性且减少零件数。
第一发明的特征在于,在车体前部的大致中央上下延伸且自由旋转地安装转向轴,在该转向轴的上部安装方向把,由前盖包覆含有转向轴四周的驾驶员的前方周围,在该前盖的后部设有收容乘员的脚的空间的车辆中,在形成空间的地板面上,相对于转向轴向车宽度方向偏移而配置变速踏板。
在形成前盖内的空间的地板面上,相对于转向轴向车宽度方向偏移而配置变速踏板,使变速踏板从外部观察并不显眼。由于变速踏板不易向外部露出,因此不需要用于提高外观性的零件。
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在车宽度方向的变速踏板与转向轴之间的地板面上,设置向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凸部。
由于凸部位于变速踏板的转向轴侧,因此设于凸部的转向轴侧的脚与凸部接触,从而可将凸部作为变速踏板的位置的目标。
第三发明的特征在于,将凸部的上面设在高于变速踏板的踏入部的位置。
例如,用脚操作变速踏板之前,可将脚放在凸部的上面作为脚凳(footrest)而利用。另外,也可由凸部兼用作地板面的增强材。
第四发明的特征在于,相对于转向轴,在车宽度方向上降低与变速踏板侧的地板面相反侧的地板面。
相对于转向轴在与变速踏板侧的地板面相反侧的地板面的上方配置制动踏板、油门踏板时,可增大这些制动踏板、油门踏板的行程量。
第五发明的特征在于,将自由摆动地支承变速踏板的踏板轴配置为低于变速踏板侧的地板面。
由于变速踏板的位置降低,变速踏板的踏入部与变速踏板侧的地板面的距离缩短,因此变速操作时,从变速踏板侧的地板面到变速踏板的踏入部的脚的移动量变少。
第六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支承踏板轴的托架、安装在踏板轴上的臂、一端与该臂连结且另一端与变速器侧连结的金属丝的臂侧的连结端部配置在凸部的内侧。
通过将托架、臂、金属丝的臂侧的连结端部配置在凸部的内侧,这些托架、臂、金属丝的臂侧的连结端部从驾驶员侧将看不见。另外,托架、臂、金属丝的臂侧的连结端部向车体下方的突出量变小,从而可确保距离路面的间隙。
在第一发明中,由于在形成空间的地板面上,相对于转向轴向车宽度方向偏移而配置变速踏板,且在前盖内的空间内配置有变速踏板,因此从外部不易看见变速踏板,可提高外观性。此外,由于不需要包覆变速踏板的盖,因此可减少零件数,且可降低成本。
在第二发明中,由于在车宽度方向的变速踏板与转向轴之间的地板面上,设置向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凸部,因此通过凸部,驾驶员即使不看下面也可用脚找到变速踏板的位置的目标,从而可提高车辆的使用上的方便性。
在第三发明中,由于将凸部的上面设在高于变速踏板的踏入部的位置,因此凸部的上面在变速操作时可使用作暂时放脚的脚凳,从而可减轻变速操作时驾驶员的负担。另外,也可由凸部兼用作地板面的增强材。
在第四发明中,由于相对于转向轴,在车宽度方向上降低与变速踏板侧的地板面相反侧的地板面,因此在相对于转向轴,与变速踏板侧的地板面相反侧的地板面的上方配置制动踏板、油门踏板时,可容易地确保这些制动踏板、油门踏板的行程量。
在第五发明中,由于将自由摆动地支承变速踏板的踏板轴配置为低于变速踏板侧的地板面,因此可降低变速踏板的踏入部,从而可使踏入部靠近变速踏板侧的地板面。因此,可减少变速操作时的脚的移动量,从而可提高变速时的操作性。
在第六发明中,由于将支承踏板轴的托架、安装在踏板轴上的臂、一端与该臂连结且另一端与变速器侧连结的金属丝的臂侧的连结端部配置在凸部的内侧,因此这些托架、臂、金属丝的臂侧的连结端部从驾驶员侧将看不见,从而可提高外观性,并且,托架、臂、金属丝的臂侧的连结端部不会影响变速操作。另外,托架、臂、金属丝的臂侧的连结端部向车体下方突出的突出量变少,从而可确保距离路面的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前方观察本发明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从左前方观察本发明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3是从左后方观察本发明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转向机构及前盖四周的车辆前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车体框架及转向机构四周的车辆前部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转向机构四周的关键部位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车辆的侧部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底板的前部及踏板类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变速踏板的变速操作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的11-11线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变速踏板的踏入要领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变速踏板的配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立体图。
图中,10-车辆;21-方向把(杆方向把(bar handle));22-转向轴;60-前盖;63-收纳脚的空间(凹部);64-地板面(底板);111-变速踏板;122-相反侧的地板面(低地板部);123-变速踏板侧的地板面(高地板部);131-凸部;142-踏板轴;145-托架;146-臂(臂构件);154、155-踏入部(第一踏入部、第二踏入部);166a-金属丝的臂侧的连结端部(一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如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方式进行说明。再有,附图从符号的指向观看。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从比侧方稍微靠前的方向观察本发明的车辆的立体图,图3是从左后方观察本发明的车辆的立体图。
在图1~图3中,车辆10是小型自动四轮车,具有:在车体框架11上具有左右的前轮12、12(只由前面侧的符号12表示)和左右的后轮13、13(只由前面侧的符号表示);在车体框架11的前部具备具有杆方向把21的转向机构20;在车体框架11的中央部具有前部座位30及后部座位40;在车体框架11的后下部具有驱动后轮13、13的动力单元51;还具有包覆车体框架11前部的周围的前盖60、安装在前盖60的上部的窗纱(windowscreen)71、从窗纱71的上端向后方连续延伸包覆前部座位30及后部座位40的上方的顶盖72、包覆车体框架11的后部的后盖73。
顶盖72的支承结构,如图3所示,由左右的顶盖侧柱81、81支承顶盖72。左右的顶盖侧柱81、81是从车体前部到车体后部弯曲为弓形状的管状的顶盖柱,由前部的前柱82、82和后部的后柱83、83构成。
左右的前柱82、82是在车体前部从前盖60的上端向斜后上方延伸,在其上端间架设有前部横梁84的构件。窗纱71设于左右的前柱82、82之间。
左右的后柱83、83是从设在车体后部的左右的支承构件85、85的上端向上方延伸,进一步向前方延伸,将前端螺栓固定在前柱82、82的上端并可拆卸地安装的构件。再有,86是架设在后柱83、83的后部且上部间的后部横梁。左右的支承构件85、85是在上端由多个螺栓87(参照图3)可拆卸地安装左右的后柱83、83而支承的构件。
在由左右的前柱82、82、左右的后柱83、83及前部横梁84、后部横梁86构成的框上,通过可拆卸地安装大致平板状的顶盖72而支承顶盖72。
对于左右的顶盖侧柱81、81,可为一体地形成前柱82、82与后柱83、83的结构。另外,在顶盖侧柱81、81中,也可只设前部及后部为由管材等构成的高刚性的构件,设中央部为由树脂构成的构件,组合这些构件的结构。
图4是本发明的车辆的俯视图,顶盖72的后端比后部座位40更位于后方。顶盖72的宽度是与车宽度大致相同或稍小的程度。车辆10的侧方处于开放,驾驶员或后部乘员上下自由。再有,CL是向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车体中心线。
于是,由窗纱71包覆前部座位30的前方,并且,由顶盖72包覆前部座位30的上方及后部座位40的上方,由此即使下雨等,不仅可保护驾驶员,还可保护后部乘员。
另外,即使在后部座位40上放置货物时,对下雨等也有利。此外,由于只由顶盖72包覆车室的上方且车室的侧方处于开放,因此上下方便。
在图1~图4中,31是驾驶员用就座部,32是驾驶员用靠背,33、33是驾驶员用侧面支承,41是后部座位40的座垫,45是后部座位40的靠背,45a是靠背45的背面,48是用在后部座位40上的扶手,91是前大灯,92是方向指示灯,93、93是侧镜,94、94是前护板,95、95是后护板,96是油门踏板,97是制动踏板,100是后行李箱,101是后行李箱100的上部开口,102是后行李箱100的后部开口,103是后行李箱100的上部罩,104是后行李箱100的后部罩。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转向机构及前盖四周的车辆前部的立体图。
前盖60是形成为在杆方向把21的下方包覆驾驶员M1的前方周边的盖构件,是在左右两侧具有侧盖部61、61,在后部设有凹部63的构件。即,将侧盖部61、61设在了凹部63的两侧。
凹部63可收容坐在前部座位30上的驾驶员M1的脚Ft,由于设有收容驾驶员M1的脚Ft的凹部63,将左右的侧盖部61、61设在比杆方向把21的两端更向车体侧方,因此可扩大坐在前部座位30上的驾驶员M1的脚下的空间,且可容易地确保脚下的空间。
前部座位30的周围的底板64延伸到凹部63内,就座的驾驶员M1可将脚Ft伸到前方的凹部63,从而可提高驾驶员M1的舒适性。
前盖60的侧盖部61、61是形成为袋状的部分,右侧的侧盖部61是收纳有从内壁面的下端61a的下方一部分向外方突出的驻车制动杆(parking lever)66a的部分。
驻车制动杆66a是使车辆10驻车时操作驻车制动器的操作杆,通过前后操作可使驻车制动器动作或解除动作。
于是,有效利用前盖60中的凹部61的右侧的侧盖部61内的空间,在该空间内设置驻车制动杆66a。
图中的28是设在杆方向把21的右侧的倒车断路开关(reverse inhibitorswitch),是操作后面详述的变速踏板111对倒车(后进)进行变速时预先操作(从图的位置扳到右方)的构件。只要不操作该倒车断路开关28,就不能由变速踏板111对倒车进行变速。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车体框架及转向机构四周的车辆前部的立体图。
车体框架11是在前部可拆卸地安装有由管材构成的支承框架67的构件。
支承框架67是一体地设有从车体框架11立起的左右的立起部67a、67a和连结立起部67a、67a的上端的水平部67b,从正面观察大致门形的构件,是设在前盖60(参照图5)的内部的构件。
水平部67b是中央位置安装有轴承构件67c的部分,由该轴承构件67c以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构成转向机构20的转向轴22。转向轴22由安装在杆方向把21上的上轴(upper shaft)23、和通过接头(joint)24与该上轴23的下端连结的下轴(lower shaft)26构成。
此外,支承框架67的右侧的立起部67a是在上部安装具有驻车制动杆66a的驻车制动杆机构66的部分。
驻车制动杆机构66收纳在图5所示的右侧的侧盖部61的内部空间61b中。
回到图6中,设在前盖60的内部的支承框架67支承转向轴22,并且还支承驻车制动杆66a。如此,由于支承方向把21的支承框架67兼作支承驻车制动杆66a的支承构件,因此可使车体框架11简单化,并且可实现车辆10的轻量化。
此外,在图5及图6中,由于将侧盖部61、61设在凹部63的两侧,在右侧的侧盖部61的内部空间61a收纳驻车制动杆机构66,因此可有效利用右侧的侧盖部61内的空间61a,容易地收纳驻车制动杆机构66。而且,由于从外部看不见驻车制动杆机构66,因此可进一步提高车辆10的外观性。
图7是本发明的转向机构四周的关键部位俯视图。
驻车制动杆66a设于在杆方向把21的下方位置转向杆方向把21的旋转范围Am的外缘位置。因此,若直接放下握杆方向把21的手(右手),则可操作驻车制动杆66a,且可提高驻车制动杆66a的操作性。由于驻车制动杆66a主要在驻车时使用,因此也可处于杆方向把21的旋转范围Am内。
另外,由于左右的侧盖部61、61是设在杆方向把21的旋转范围Am外方的部分,因此可扩大侧盖部61、61间的凹部63的宽度,从而可进一步扩大驾驶员的脚下的空间。
图中的111是用于进行设在车辆上的变速器(未图示)的变速的变速踏板,相对穿过转向轴22的轴心向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车体中心线CL向左侧偏移而配置。
图8是本发明的车辆的侧部的剖面图。如图2及图8所示,底板64的侧部、即车辆10的侧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左右的突出缘部14、14。由于突出缘部14、14高于底板64,因此可防止从车辆10侧方浸入水。再有,底板64如图4所示,在前部座位30的前方附近具有排水孔64a、64a。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底板的前部及踏板类的立体图,表示在底板64的前部具有形成为前侧高于后侧的倾斜底板部121,且由低地板部122和高地板部123构成该倾斜底板部121,其中,低地板部122设在转向轴22的车宽度方向右侧,高地板部123的倾斜角大于设在转向轴22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的低地板部122且设前端部侧高于低地板部122。再有,125是包覆转向轴22的后方的转向轴盖部。
油门踏板96及制动踏板97位于低地板部122的上方,变速踏板111位于设在高地板部123上的底板凹部127。
图中的131是从低地板部122的左端立起的凸部,是与底板凹部127邻接且构成高地板部123的一部分的部分。
图10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变速踏板的变速操作机构的立体图,变速操作机构140构成为具有:变速踏板111;轴承部141,其安装在该变速踏板111上;踏板轴142,其安装在该轴承部141上;托架145,其为了自由旋转地支承该踏板轴142通过撑条(stay)(未图示)安装在向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下部框架143上;臂构件146,其安装在踏板轴142的前端;变速用电缆151,其通过连结构件148一端与设在该臂构件146上的支轴147的连结,变速用电缆151的另一端与设在变速器的变速轴上的臂连结。
变速踏板111是在く形状的踏板臂153的各端部安装有设在前侧的第一踏入部154及设在后侧的第二踏入部155的构件,第一踏入部154向踏板臂153的前端且踏板臂153的车体左方偏移,第二踏入部155安装在踏板臂153的后端。
若踩踏第一踏入部154,则可将变速器的变速位置按R(倒车)-N(空挡)-D(起动)-OD(超速传动)的方式提高档位,另外,若踩踏第二踏入部155,则可将变速器的变速位置按OD-D-N-R的方式降低档位。但是,如前所述,只要不是操作设在杆方向把上的反转断路关28(参照图5)之后,就不能将变速器的变速位置转换到R位置。
变速电缆151由通过电缆托架161安装在下部框架143上的支承部162支承,是由外部电缆165和自由移动地插入该外部电缆165内的内部金属丝166构成的推挽(push pull)式(即,可相对于变速器侧拉出内部金属丝166,或推压内部金属丝166进行变速操作的形式)构件,通过连结构件148、支轴147使内部金属丝166的一端部166a与臂构件146连结。
图11是图9的11-11线剖面图,表示在底板64的底板凹部127配置变速踏板111的下部,在设在该变速踏板111的下部的轴承部141安装踏板轴142,使该踏板轴142贯通底板凹部127的一侧壁171(还有凸部131的侧壁。)向凸部131内的空间172延伸,由配置在该空间172内的托架145自由旋转地支承踏板轴142,使变速电缆151的内部金属丝166与配置在空间172内且设在踏板轴142的端部的臂构件146的端部连结,使内部金属丝166从空间172内延伸到底板64的下方且底板64的后部侧。再有,174是为了支承托架145安装在下部框架143的侧面的撑条。
如此,通过将踏板轴141配置在凸部131的上面131a,即高地板部123(参照图9)的下方,可缩短高地板部123与变速踏板111的第一踏入部154及第二踏入部155的距离,从而可容意地从脚放在凸部131上的状态将脚移动到第一踏入部154及第二踏入部155上。
另外,由于在凸部131内的空间172内,配置托架145、臂构件146、变速电缆151的内部金属丝166的端部166a、电缆支承部162等,因此这些零件不向外部露出,可提高外观性。另外,托架145、臂构件146、变速电缆151的内部金属丝166的端部166a、电缆支承部162等向车体下方的突出量变少,从而可确保距离路面的间隙。
图12(a)、(b)是表示本发明的变速踏板的踏入要领的俯视图。
在(a)中,首先,踏入变速踏板111的第一踏入部154时,增高驾驶员的脚180的脚尖180a侧,降低脚后根180b侧,使第一踏入部154大致向前方侧推出。此时,相对于第一踏入部154第二踏入部155靠近车宽度方向的右侧,因此不必担心脚后根180b会踩踏第二踏入部155。
在(b)中,踩踏第二踏入部155时,由脚180的背侧前部(各脚趾根附近)大致向下方推出第二踏入部155。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变速踏板的配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立体图,表示在车辆10的底板191的大致中央形成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凸部192,在设在该凸部192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的低地板部193上配置托架145,在安装在该托架145上的踏板轴142上通过轴承部141安装变速踏板111,使变速踏板111的第一踏入部154及第二踏入部155低于凸部192的上面192a。
托架145安装在配置于底板191的下方的下部框架143(参照图10)侧。
由变速踏板111进行变速操作时,可临时地将脚放在凸部192上作为脚凳而使用。
驻车制动杆195是通过支轴(未图示)安装在安装于支承框架67的立起部67a上的托架196上的构件,向图的箭头方向摆动操作。
使驻车制动器动作时,向后方拉驻车制动杆195,解除驻车制动器时,暂时向后方拉驻车制动杆195解除驻车制动器锁,之后操作驻车制动杆195返回到前方。
如以上的图5~图7所示,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在车体前部的大致中央上下延伸且自由旋转地安装转向轴22,在该转向轴22的上部安装杆方向把21,由前盖60包覆包含转向轴22四周的驾驶员的前方周围,在该前盖60的后部设有作为收容乘员的脚的空间的凹部63的车辆10中,在作为形成凹部63的地板面的底板64上,相对于转向轴22向车宽度方向偏移配置变速踏板111。
由于在形成凹部63的底板64上,相对于转向轴22向车宽度方向偏移配置变速踏板111,且在前盖60内的凹部63上配置变速踏板111,因此不易从外部看见变速踏板111,从而可提高外观性。此外,由于不需要包覆变速踏板111的盖,因此可减少零件数,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如图9所示,在车宽度方向的变速踏板111与转向轴22之间的底板64上,设有向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凸部131。
由此,通过凸部131,驾驶员即使不看下面也可用脚找到变速踏板111的位置的目标,从而可提高车辆的使用上的方便性。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如图13所示,将凸部192的上面192a设在比作为变速踏板111的踏入部的第一踏入部154及第二踏入部155高的位置。
由于将凸部192的上面192a设在比变速踏板111的第一踏入部154及第二踏入部155高的位置,因此凸部192的上面192a在变速操作时可暂时作为放脚的脚凳使用,从而可减轻变速操作时驾驶员的负担。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如图9所示,相对于转向轴22,在车宽度方向上降低与变速踏板111侧的地板面(高地板部123)相反侧的地板面(低地板部122)。
由此,在相对于转向轴22,与变速踏板111侧的高地板部123相反侧的低地板部122的上方配置油门踏板96及制动踏板97时,可容易地确保这些油门踏板96及制动踏板97的行程量。
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如图11所示,将自由摆动地支承变速踏板111的踏板轴142配置为低于变速踏板111侧的高地板部123。
其结果,可降低变速踏板111的第一踏入部154及第二踏入部155,从而可使第一踏入部154及第二踏入部155靠近作为变速踏板111侧的地板面的高地板部123。因此,变速操作时,可减少将脚从高地板部123移动到第一踏入部154及第二踏入部155时的移动量,从而可提高变速时的操作性。
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如图10及图11所示,将支承踏板轴142的托架145、安装在踏板轴142上的臂构件146、一端连结在该臂构件146上且另一端连结在变速器侧的作为内部金属丝166的臂构件146侧的连结端部的一端部166a配置在凸部131的内侧。
由此,这些托架145、臂构件146、内部金属丝166的一端部166a、电缆支承部162,从驾驶员侧将看不见,从而可提高外观性,并且,托架145、臂构件146、内部金属丝166的一端部166a、电缆支承部162不会影响变速操作。另外,托架145、臂构件146、变速电缆151的内部金属丝166的端部166a、电缆支承部162向车体下方突出的突出量变少,从而可确保距离路面的间隙。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将凸部131作为高地板部123的一部分,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分别制作凸部131与高地板部123,此时,也可使凸部131的高度不同于高地板部131的高度。
本发明的变速机构,适合于在底板上设有变速踏板的自动三轮车或自动四轮车。

Claims (6)

1.一种车辆的变速机构,该车辆在车体前部的大致中央上下延伸且自由旋转地安装转向轴,在该转向轴的上部安装方向把,由前盖包覆含有所述转向轴四周的驾驶员的前方周围,在该前盖的后部设置收容乘员的脚的空间,该车辆的变速机构的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空间的地板面上,相对于所述转向轴在车宽方向偏置而配置变速踏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车宽方向的所述变速踏板与所述转向轴之间的地板面上,设置在车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设置在其上面比所述变速踏板的踏入部高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辆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降低相对于所述转向轴在车宽方向与所述变速踏板侧的地板面相反侧的地板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将支承所述变速踏板而使其自由摆动的踏板轴配置为低于所述变速踏板侧的地板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将支承所述踏板轴的托架、安装在所述踏板轴上的臂、一端与该臂连结而另一端与变速器侧连结的金属丝的所述臂侧的连结端部,配置于所述凸部的内侧。
CNB2006101062208A 2005-07-15 2006-07-10 车辆的变速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96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07146 2005-07-15
JP2005207146A JP4499625B2 (ja) 2005-07-15 2005-07-15 車両の変速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5958A true CN1895958A (zh) 2007-01-17
CN100469652C CN100469652C (zh) 2009-03-18

Family

ID=37608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622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9652C (zh) 2005-07-15 2006-07-10 车辆的变速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499625B2 (zh)
CN (1) CN100469652C (zh)
MY (1) MY1479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7028A (zh) * 2018-09-25 2020-03-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地板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9636B2 (ja) * 2009-10-29 2014-0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車両のペダル構造
JP5855510B2 (ja) * 2012-03-30 2016-0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7731A (ja) * 1989-07-26 1991-03-13 Kubota Corp 車輌の変速操作構造
JP4357042B2 (ja) * 1999-03-30 2009-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変速ペダル取付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7028A (zh) * 2018-09-25 2020-03-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地板构造
CN110937028B (zh) * 2018-09-25 2022-05-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地板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69652C (zh) 2009-03-18
JP4499625B2 (ja) 2010-07-07
MY147912A (en) 2013-01-31
JP2007022305A (ja) 200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4766A (zh) 摇臂部结构
TWI377151B (zh)
CN1895959A (zh) 电动自行车
TW201226252A (en) Motorcycle
CN1895958A (zh) 车辆的变速机构
CN1283519C (zh) 骑鞍型车辆的前叉结构
EP2221206B1 (en) Scooter type vehicle
CN1796226A (zh) 机动两轮车的转向手柄限制器构造
CN1944167A (zh) 摩托车
CN1174889C (zh) 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
CN1212949C (zh) 自动二轮车的后座踏板架结构
CN1152795C (zh) 小型摩托车
CN1974305A (zh) 二轮摩托车的收纳结构
CN101049845A (zh) 摩托车
CN101811535A (zh) 摩托车
CN1272211C (zh) 机动二轮车
CN1749093A (zh) 二轮机动车
CN1535889A (zh) 摇动式自动三轮车
CN101612963B (zh) 车灯和摩托车
CN1090116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油箱设置构造
CN1282578C (zh) 踏板型摩托车的燃油开关操纵装置
CN1706710A (zh) 具有搁脚板的轮式车辆
CN1697752A (zh) 鞍座型车辆
CN1131809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1177520C (zh) 插秧机的回行栽植用划行器的安装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Termination date: 20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