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9202C -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9202C
CN1259202C CNB031574785A CN03157478A CN1259202C CN 1259202 C CN1259202 C CN 1259202C CN B031574785 A CNB031574785 A CN B031574785A CN 03157478 A CN03157478 A CN 03157478A CN 1259202 C CN1259202 C CN 125920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level
level pedal
type engine
cylinder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574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6882A (zh
Inventor
竹中正彦
稻山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96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6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92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92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2Motorcycles, Trikes; Quads; Scoo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2Motorcycles, Trikes; Quads; Scooters
    • B60Y2200/126Scoo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有效配置前后V型发动机用多根排气管。该低位踏板式车辆为小型摩托车,在低位踏板的下方装载有具有前后V型发动机的动力组件。在动力组件中具有变速器组件。变速器组件构成如下:在V型发动机的一侧部与发动机连接,在车辆的一侧部向后方延伸,在后轮用摆臂的枢轴附近,从车辆的另一侧部,驱动后轮,由此,动力组件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与V型发动机的后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一排气管比汽缸还向后方延伸,其后端向下方延伸,通过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的空间,其下端向后方延伸,其后端与和V型发动机的前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二排气管连接。

Description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在小型双轮、三轮摩托车等的低位踏板式车辆中,人们知道有在车体架的下部,装载动力组件的技术(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特开2001-88763号公报(第3~4页,图2)。
下面根据图28,对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现有的低位踏板式车辆进行概述。
图28为现有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外观图,其为特开2001-88763号公报的图2。另外,符号作了改动。
现有的低位踏板式车辆300为下述的小型双轮摩托车,其中,在双托架型的车体架310的内部,并且在低位踏板318的下方装载有动力组件320。
上述车体架310由下述部件构成:左右一对上部支架312、312(仅仅示出左侧。以下相同),该左右一对上部支架312、312从车头管311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下部支架313、313,该对下部支架313、313从车头管311向下方延伸;左右一对中间支架314、314,该对中间支架314、314从下部支架313、313的伸出途中部向后上方延伸;左右一对下底部支架315、315,该对下底部支架315、315从下部支架313、313的下端朝向后方延伸;左右一对后部支架316、316,该对后部支架316、316将下底部支架315、315的后端与中间支架314、314的后端连接。
上部支架312、312的后端连接于中间支架314、314的伸出途中部。可通过车体架310,支承低位踏板318。低位踏板318为放置驾驶员的脚的踏板。
动力组件320由前部的前后的V型发动机321和后部的变速器组件331构成。该V型发动机321为水冷发动机,其形成按照从侧面看为45°的倾斜角θ10(汽缸322、323之间的夹角θ10)的方式,具有前部汽缸322和后部汽缸323。前部汽缸322向前方基本水平地延伸。后部汽缸323按照指向车头管311的方式延伸。其结果是,倾斜角θ10在侧面看为45°左右的夹角。当然,倾斜角θ10的等分线L11通过车头管311和前轮351之间。标号324表示曲轴。
与各汽缸322、323连接的排气管326、326通过发动机321的下方,朝向后方延伸,直至消声器327处。
另外,在低位踏板式车辆300中,在车头管311和后部汽缸323之间的空间内,配置空气净化器340,在发动机321和前轮351之间,配置发动机冷却用散热器352,在后部上部,配置座353,在座353的下方,配置前部的燃料箱354和后部的收纳箱355。
变速器组件331具有传动组件333,该传动组件333可以最终输出轴332为摆动基端,沿上下摆动。可将后轮334安装于该传动组件333上,并且该传动组件333可通过后部减震器335,架设于车体架310上。该后部减震器335纵向地配置于座353的下方,且在燃料箱354和收纳箱355之间。L12为通过车头管311与最终输出轴332的直线。
在空气净化器340中,在其内部,具有过滤部件341,在其上部,设置有吸气口342,并且通过上部的盖343,封闭该吸气口342。各汽缸322、323分别通过吸气连接管344、345,与这样的空气净化器340连接。与前部的汽缸322连接的吸气连接管344通过汽缸322、323之间,直至空气净化器340。另一方面,与后部的汽缸323连接的吸气连接管345从后部的汽缸323上通过,直至空气净化器340处。
但是,在现有的低位踏板式车辆300中,2根排气管326、326均从前后V型发动机321的前部,通过发动机321的下方,朝向后方延伸。由此,必须在相同位置,确保2根量的配置空间,设计自由度较低。
另外,如果打算增加前后V型发动机321的倾斜角θ10,则还必须考虑到排气性能、配置空间,以便使其对应2根排气管326、326的管长。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有效地配置前后V型发动机用的多根排气管的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发明第一方面涉及一种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在该低位踏板式车辆的低位踏板的下方,装载有具有V型发动机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动力组件中,具有变速器组件,该变速器组件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其在V型发动机的一侧部与发动机连接,在车辆的一侧部朝向后方延伸,在后轮用摆臂的枢轴附近,从车辆的另一侧部,驱动后轮,由此,上述动力组件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
与V型发动机的后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一排气管比汽缸还向后方伸出,其后端朝向下方延伸,通过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的空间,其下端朝向后方延伸,其后端与和V型发动机的前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二排气管连接。
由于由前后V型发动机和变速器组件形成的动力组件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故可使与V型发动机的后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一排气管比汽缸还向后方伸出,其后端朝向下方延伸,通过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的空间,其下端朝向后方延伸,其后端与和V型发动机的前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二排气管连接。
象这样,使与后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一排气管从动力组件上通过,另外,通过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的空间,朝向下方延伸,由此,可有效地利用该空间,与和前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二排气管连接。于是,可以良好的效率,配置前后V型发动机用的多根排气管。
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上述变速器组件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后部,具有排风部件,该排风部件的排风与上述第一、第二排气管接触。
由于按照使变速器组件的后部具有的排风部件的排风与第一、第二排气管接触的方式构成,故可通过排风,将第一、第二排气管和管内的排气控制在所需的温度。特别是,通过借助对变速器组件进行冷却后的排风,对第一、第二排气管,排气进行冷却,可同时对两者进行冷却,不必设置单独的冷却机构,可形成整体较小尺寸的低位踏板式车辆。
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排气管通过上述V型发动机的前面一侧部,在另一侧部的发动机前面的曲轴箱处,设置有滤油器和/或油冷却器。
第二排气管通到V型发动机的前面的一侧部,而第一、第二排气管不通到V型发动机的前面的另一侧部中的曲轴箱。由于可有效地利用排气管未延伸到的空的空间,在V型发动机的前面的另一侧部的曲轴箱中,设置作为发动机用油润滑冷却系统的功能部件的滤油器、油冷却器,故可形成整体较小尺寸的低位踏板式车辆。
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第二排气管中的排风所接触的部分为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的集合部分的附近区域。
由于排风部件的排风与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的集合部分的附近区域接触,故可将第一、第二排气管内的排气一起冷却,进行温度控制,由此,效率良好。
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第二排气管中的排风所接触的部分,设置有排气传感器。
由于在第一、第二排气管中的排风所接触的部分,设置有排气传感器,故可通过排风,对排气传感器进行冷却。由于可通过排气,减轻排气传感器的热影响,故有利于保持排气传感器的功能或性能。比如,可在平时良好地通过排气传感器,对吸气系统的燃料喷射阀的喷射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左侧视图(之1);
图2为本发明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左侧视图(之2);
图3为本发明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车体架的左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车体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车体架的主视图;
图7为从左侧方看到的本发明的车体架的立体图;
图8为从右侧方看到的本发明的车体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的车体架、动力组件、空气净化器以及燃料箱周围的左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动力组件的截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动力组件的前半部的截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动力组件的后半部的截面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动力组件的后部与后轮用摆臂周围的俯视图;
图14为从左前方看到的本发明的车体架和动力组件周围的立体图;
图15为从左后方看到的本发明的车体架、动力组件和空气净化器周围的立体图;
图16为从右前方看到的本发明的车体架、动力组件和空气净化器周围的立体图;
图17为从右后方看到的本发明的车体架、动力组件周围的立体图;
图18为本发明的车体架、V型发动机、吸气系统周围的左侧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和车体罩周围的背面截面图;
图20为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的分解图;
图21为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图;
图22为本发明的车体架、动力组件和排气系统周围的左侧视图;
图23为本发明的车体架、动力组件、排气系统周围的俯视图;
图24为本发明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概略图;
图25为本发明的收纳箱和后轮用后部减震器周围的左侧视图;
图26为沿图25中的26-26线的截面图;
图27为本发明的收纳箱的变形实例图;
图28为现有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概略图。
标号说明:10低位踏板式车辆;54动力组件;62后轮用摆臂;63后轮;73低位踏板;100前后V型发动机;101前倾的汽缸;102后倾的汽缸;104曲轴箱;122滤油器;123油冷却器;130变速器组件;241第一排气管;242第二排气管;243集合管;254排风部件;255排气传感器;S4平面看基本呈コ字状的开口的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另外,“前”、“后”、“左”、“右”、“上”、“下”按照从驾驶员看到的方向,Fr表示前侧,Rr表示后侧,L表示左侧,R表示右侧,CL表示车宽中心(车体中心)。另外,附图为沿符号的方向所看到的图。
首先,对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整体组成进行描述。图1为本发明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左侧视图(之1),其表示安装有车体罩的组成。图2为本发明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左侧视图(之2),其表示将车体罩拆下的组成。图3为本发明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俯视图,其表示将车体罩拆下的组成。
该低位踏板式车辆10为通过车体罩(外罩)70覆盖整个车身的全罩型的车辆,其以下述部件作为主要组成部件,该下述部件包括车体架20;前叉件51,该前叉件51安装于车体架20的车头管21上;前轮52,该前轮52安装于前叉件51上;车把53,该车把53与前叉件51连接;动力组件54,该动力组件54安装于车体架20的下部;安装于车体架20的前上部的散热器55、空气净化器56和燃料箱57;座58,该座58安装车体架20的后上部;收纳箱59,该收纳箱59在座58的下方,安装于车体架20的后部;摆臂62,该摆臂62通过后轮用后部减震器61而架设于车体架20的后部;后轮63,该后轮63安装于摆臂62上。
具体来说,座58为双人座,其上沿前后乘作2人,在其中间部,具有驾驶者用的活动式(可调的)座背64。这样的座58可通过座导轨65,安装于车体架20上,该座导轨65从车体架20的后上部向后方延伸。
P1表示轮间距(前轮52与后轮63的中心间距离)的中间位置,距离X1与距离X2相等。
车体罩70象图1所示的那样,由下述部件构成,该下述部件包括前罩71,该前罩71覆盖车头管21的前部和前轮52的上部;内罩72,该内罩72覆盖该前罩71的后部;作为脚踏板的左右的低位踏板73(仅仅示出左侧。以下相同),其用于搁置驾驶者的脚;左右的踏板裙板74,该左右的踏板裙板74从低位踏板73的外缘,朝向下方延伸;中间罩75,该中间罩75从内罩72,朝向后方延伸,覆盖车体架20的纵向中间部;侧罩76,该侧罩76从该中间罩75,朝向后方延伸,覆盖车体架20的后部、座导轨65、收纳箱59;后罩77,该后罩77在侧罩76的后方,覆盖车体后上部。
中间罩75为将空气净化器56、燃料箱57和发动机100全部覆盖的部件。
在图中,标号81表示风挡,标号82表示前挡泥板,标号83表示前照灯,标号84表示信号灯,标号85表示后部阻流板兼后支架的部件,标号86表示尾灯,标号87表示后挡板,标号88表示车号牌。
下面对车体架20进行描述。图4为本发明的车体架的左侧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车体架的俯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车体架的主视图,图7为从左侧方观看到的本发明的车体架的立体图,图8为从右侧方观看到的本发明的车体架的立体图。
车体架20由左右一对上部支架22、22和左右一对下部支架23、23构成,为架设V型发动机100的菱形支架,该对上部支架22、22从车头管21朝向后下方延伸,该对下部支架23、23从车头管21朝向下方延伸,与V型发动机100(参照图2)的曲轴箱104的前部连接。
具体来说,上部支架22、22为管状件,其从车头管21的上部,朝向后下方倾斜,并且基本呈直线状延伸,从其下倾端部22a起,倾斜度减缓,接着,朝向后下方延伸。下部支架23、23为管状件,其从车头管21的下部,朝向后下方,按照倾斜角比上部支架22、22的大而延伸。
左边的上部支架22与左边的下部支架23之间,以及右边的上部支架22与右边的下部支架23之间,形成桁架形的支架结构(三角形的骨架结构)。
具体来说,桁架状的支架结构这样形成,其中,从车头管21与下部支架23的接合部分朝向上部支架22而延伸有基本水平的第一增强部件24,将第二增强部件25从上部支架22与第一增强部件24的接合部分延伸到下部支架23的下端部从而接合,另外,在上部支架22的下倾端部22a的附近与第二增强部件25的伸出途中部之间,跨接有第三增强部件26,由此,其具有从侧面看呈三角形的3个空间部27~29。这些空间部27~29沿车宽度方向贯通。
即,第一空间部27为由车头管21、上部支架22和第一增强部件24形成的空间。第二空间部28为由下部支架23和第一、第二增强部件24、25形成的空间。第三空间部29为由上部支架22和第二、第三增强部件25、26形成的空间。
此外,在车体架20中,在上部支架22中的下倾端部22a的附近,在左右的上部支架22、22之间,跨接有横向部件31,在左右的下部支架23、23的延伸途中之间和下端部之间,跨接有2个横向部件32、33,由此确保其刚度。左右的上部支架22、22之间的横向部件31具有减震器用托架34。
车体架20在左边的下部支架23的下端部,具有左侧第一吊板35,在左边的第三增强部件26处,具有左侧第二吊板36,在左边的上部支架22和左边的第三增强部件26的接合部分附近,具有左侧第三吊板37,在左边的上部支架22的后端部,具有左侧第四吊板44,象图8所示的那样,在右边的下部支架23的下端部,具有右侧悬吊部23a,在右边的第三增强部件26处具有右侧第一吊板38,在右边的上部支架22与右边的第三增强部件26的接合部分附近具有右侧第二吊板39,在右边的上部吊板22的后端部,具有右侧第三吊板48。
这些吊板35~39、44、48为可从车体架20拆下的连接部件。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借助支承件47、47而固定于下部支架23、23的下部且沿前后延伸的左右的低位踏板支承架41、42,支承低位踏板73(参照图1)。
左边的低位踏板支承架41为管状件,其后部通过支承件43和左侧第四吊板44连接于左边的上部支架22的后部,将侧撑脚46与其后部保持成一体。左侧第四吊板44同时用作低位踏板支承架用支承件。
具体来说,在左边的低位踏板支承架41上,以可立起和收纳的方式通过托架45安装侧撑脚46。象图8所示的那样,右边的低位踏板支承架42的后部与通过假想线表示的变速器组件130的托架172连接。
下面对以上的低位踏板支承架41、42的安装结构进行集中描述。
在菱形支架中的下部支架23的下部,固定沿前后延伸的低位踏板支承架41、42,可通过这些低位踏板支承架41、42,支承低位踏板73(参照图1)。由此,虽然按照使V型发动机100下降的方式构成,但是仍可确实并且稳定地,即有效地支承低位踏板73。
另外,还将固定于左边的下部支架23的下部的、左边的低位踏板支承架41的后部,与左边的上部支架22的后部连接。由此,可通过车体架20,将前后长的左边低位踏板支承架41充分地固定。其结果是,可提高低位踏板支承架41的刚度,可更加确实地、并且更加稳定地支承低位踏板73,可进一步提高支承刚度。
另一方面,象图8所示的那样,还将固定于右边的下部支架23的下部的、右边的低位踏板支承架42的后部,与刚性较大的变速器组件130连接。由此,可通过车体架20、变速器组件130,将前后长的低位踏板支承支架42充分地固定。其结果是,可提高低位踏板支承架42的刚度,可更加确实地、并且更加稳定地支承低位踏板73,可进一步提高支承刚度。
另外,象图4所示的那样,由于在左边的低位踏板支承支架41的后部,成一体保持侧撑脚46,故低位踏板支承架41可同时具有保持侧撑脚46的作用。由此,可同时兼用其它的功能部件,保持侧撑脚46的托架45是小型的,不必设置由单独部件形成的保持部件。另外,由于通过沿前后延伸的低位踏板支承架41来保持侧撑脚46,故可将侧撑脚46设定于前后方向的任意位置,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下面对动力组件54周围的组成进行描述。图9为本发明的车体架、动力组件、空气净化器和燃料箱周围的左侧视图。图10为本发明的动力组件的截面图,其表示将从上方看到的动力组件54展开的剖面结构。图11表示本发明的动力组件的前半部的截面图,其与图10相对应。图12为本发明的动力组件的后半部的截面图,其与图10相对应。图13为本发明的动力组件的后部和后轮用摆臂周围的俯视图。
在该动力组件54中,组合有前部的前后V型发动机100与后部的变速器组件130。即,动力组件54具有变速器组件130。
象图9所示的那样,V型发动机100为下述的双汽缸发动机,其中,将从侧面看,倾斜角θ1(汽缸101、102之间的夹角θ1)设定为90°左右,或大于90°的角度。在该V型发动机100中,前倾的汽缸101,即,前部的汽缸101按照指向前轮52(参照图2)的车轴上方的方式朝向前方基本水平地延伸。后倾的汽缸102,即,后部的汽缸102按照指向上部支架22的下倾端部22a的方式朝向上方基本垂直地延伸。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象这样,按照使倾斜角θ1的等分线L1指向车头管21的方式,配置V型发动机100。
另外,图9表示下述情况,在该情况,通过将V型发动机100的曲轴103配置于轮间距的中间位置P1(参照图2)的前方,将前倾的汽缸101配置于左右的下部支架23、23的前方,并且将后倾的汽缸102配置于左右的上部支架22、22之间(也参照图3)。
可通过将前倾的汽缸101,配置于左右的下部支架23、23的前方,将V型发动机100尽可能地朝向前方配置。其结果是,由于可将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重心靠前配置,故可更加适合将负载分配到前轮52和后轮63(参照图2)。
此外,由于将前倾的汽缸101靠前配置,故V型发动机100的曲轴103的位置朝向前方移动。同样在此情况,倾斜角θ1的等分线L1指向车头管21。由于因曲轴103的位置朝向前方移动,倾斜角θ1的等分线L1立起,故与此相对应,后倾的汽缸102朝向车身后方倾斜。于是,可降低后倾的汽缸102的高度。由此,V型发动机100的装载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
还有,由于将后倾的汽缸102配置于左右的上部支架22、22之间,故即使在将上部支架22、22降低的情况下,仍不对后倾的汽缸102造成妨碍。由此,可使上部支架22、22通过尽可能低的位置。于是,由于车体架20的重心降低,故可降低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重心,并且还进一步减小振动。另外,由于可进一步降低低位踏板73(参照图1),故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运转更加容易。另外,通过使上部支架22、22下降,在驾驶者架车时,更加容易跨越车体架20。
为了能够将V型发动机100配置于前方,象图2所示的那样,将发动机(水冷发动机)100用的散热器55配置于车头管21的前方。可通过将现有的、配置于水冷发动机之前的散热器55向车头管21的前方移动,将V型发动机100尽可能地配置在前方。
V型发动机100和变速器组件130按照下述方式配置,该方式为:其下半部朝向低位踏板支承架41、42(在该图中,仅仅示出左侧。)的下方配置。由此,可在由低位踏板支承架41、42从下方支承的低位踏板73(参照图1)的下方,配置V型发动机100和变速器组件130,将其装载于低位踏板式车辆10上。曲轴103位于低位踏板73和低位踏板支承架41、42的下方。
通过采用该方式,在直线L2的下方的空间S1,配置V型发动机100和吸气系统190,该直线L2通过车头管21的高度中间点P2与变速器组件130的最终输出轴138。另外,可使倾斜角θ1的等分线L1指向车头管21。
在这里,吸气系统190为向V型发动机100供给燃烧用空气的系统,其包括空气净化器56以及从该空气净化器56连接到各汽缸101、102的各吸气连接管191、191。
由于按照使倾斜角θ1的等分线L1指向车头管21的方式而配置V型发动机100,故可将倾斜角θ1设定在基本大于90°的较宽的角度。通过增加倾斜角θ1,可更加有利于抵抗V型发动机100的振动,并且可确保较大的空间,以配置具有各汽缸101、102用的各吸气连接管191、191和空气净化器56的吸气系统190。于是,吸气系统190的设计的自由度增加。
还有,由于使倾斜角θ1的等分线L1指向车头管21,故可在V形倾斜部之间和车头管21之间,确保较大的空间。由于在象这样的V形倾斜部之间的较大的空间内,按照指向车头管21的方式配置具有吸气连接管191、191和空气净化器56的吸气系统190,故可以良好的效率,连接吸气系统190和V型发动机100,可提高V型发动机100的性能。另外,可按照较小的尺寸将吸气系统190集中在较低的位置。由此,可容易将燃料箱57配置于较低的吸气系统190的上部,将质量集中于前部。
由于可通过将燃料箱57配置于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前部,将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重心靠前配置,故可更加恰当地分配作用于前轮52和后轮63的负载。另外,由于在座58(参照图2)的下方,未配置燃料箱57,故具有可在座58之下确保较大的空间、配置收纳空间较大的收纳箱59(参照图2)等的突出的效果。
再有,由于在通过车头管21和变速器组件130的最终输出轴138的直线L2的下方空间S1,配置V型发动机100和吸气系统190,故可有效地利用空气净化器56的上方的空间S2。于是,可容易将作为功能部件的燃料箱57配置于空气净化器56的上方。
另外,虽然后倾的汽缸102的前端和吸气系统190的空气净化器56的顶端向直线L2的稍上方突出,但是其可在与上部支架22、22的顶侧的轮廓线基本保持一致的范围内,实质上可看作配置于通过车头管21和最终输出轴138的直线L2的下方的空间S1。
图10~图12表示动力组件54的剖面组成。另外,按照将后倾的汽缸102省略的方式表示V型发动机100。
该V型发动机100由下述部件构成,该部件包括左右部组合式的曲轴箱104;与该曲轴箱104连接的前倾的汽缸101和后倾的汽缸102(参照图9);与这些汽缸101、102的前端连接的汽缸盖105和汽缸前罩106;曲轴103,该曲轴103沿车宽度方向延伸,以可旋转的方式收纳于曲轴箱104的内部;活塞108,该活塞108通过连杆107与曲轴103连接;气阀机构111,该气阀机构111收纳于凸轮室109的内部;点火塞112等,该V型发动机100为具有水冷套的水冷式发动机。
在图中,标号113表示凸轮链条,标号114表示冷却水泵用驱动齿轮,标号115表示右侧罩,标号116表示交流发电机,标号117表示依赖于起动马达(后面将要描述)的曲轴驱动用齿轮。
通过将左侧罩118覆盖于曲轴箱104的左侧部,将曲轴103的左端部、交流发电机116、后面将要描述的第一传动轴136的左端部周围的大部分覆盖。
变速器组件130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V型发动机100的一侧部(右侧R),与发动机100连接,在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一侧部(右侧R),朝向后方延伸,在后轮用摆臂62的枢轴部分,从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另一侧部(左侧L),驱动后轮63。
象这样,可按照将曲轴箱104和变速器组件130组合为平面看近似呈コ字形的方式而构成动力组件54,在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另一侧部(左侧L),配置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
由于象这样构成,故可仅仅改变V型发动机100或变速器组件130,形成通用性较高的动力组件54。
具体来说,变速器组件130由下述部件构成,该下述部件包括:主外壳131,该主外壳131安装于曲轴箱104的后部右面,且向后方延伸;第一罩132,该第一罩132将主外壳131的右侧开口封闭;第一变速器室133,该第一变速器室133由主外壳131和第一罩132形成;副外壳134,该副外壳134与主外壳131的后部左侧部重合;第二变速器室135,该第二变速器室135由主外壳131和副外壳134形成;第一传动轴136,该第一传动轴136从曲轴箱104的内部的后部,朝向第一变速器室133的内部,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第二传动轴137,该第二传动轴137从第一变速器室133内的后部,朝向第二变速器室135的内部,沿车宽度方向延伸;最终输出轴138,该最终输出轴138从第二变速器室135的内部,穿过副外壳134而朝向左外方延伸;第一齿轮机构139,该第一齿轮机构139将动力从曲轴103的左端部传递给第一传动轴136的左端部;将动力从第一传动轴136的右端部传递给第二传动轴137的右端部的带式无级变速机构141和离心离合器142;第二齿轮机构143等,该第二齿轮机构143将动力从第二传动轴137的左端部传递给最终输出轴138。
该带式无级变速机构141采用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伺服马达、借助变速用齿轮147而进行变速控制的马达控制方式。
标号144表示平衡器,标号145表示信号转子,标号146表示脉冲发生器(曲轴的角度传感器),其用于发动机100的点火控制和燃料喷射控制。
下面参照图13进行描述,通过花键将传动轴151连接于最终输出轴138的左端,驱动链轮152安装于传动轴151上,另一方面,从动链轮154安装于后轮63用车轴153上,在该驱动链轮152与从动链轮154之间,张设链条155,由此,可从变速器组件130,通过链条驱动机构150,将V型发动机100的动力传递给后轮63。
但是,最终输出轴138的轴心C1也可位于后轮用摆臂62的枢轴中心C1(摆动中心C1)。
摆臂62为从平面看基本呈H形的部件,其由左臂161、右臂162和横向部件163构成,该横向部件163将该左右臂161、162之间连接,可将后轮63以旋转自由的方式支承在该摆臂62的后端部。
这样的摆臂62按照下述方式配置,该方式为:将主外壳131的后部右侧面与副外壳134的后部左侧面夹于左右臂161、162的前端之间。位于左臂161的前端的左被支承部161a通过左枢轴164,支承于副外壳134的后部左侧部,位于右臂162的前端的右被支承部162a通过右枢轴165,支承于主外壳131的后部右侧部,由此,可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安装摆臂62。
另外,枢轴165为以进出的方式拧入主外壳131中的阳螺纹部件。通过拧入方式而预先使枢轴165进入主外壳131中,将摆臂62与枢轴中心C1对准,然后,使枢轴165的前端露出,使其与右被支承部162a嵌合,由此,可将右被支承部162a安装于主外壳131上。
左臂161可同时用作链条外罩,该左臂161的左侧开口通过链条罩166覆盖,由此,可收纳驱动链轮152与从动链轮154,以及链条155。
根据以上的描述知道,在动力组件54中,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可配置于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另一侧部(左侧L),该开口由曲轴箱104的后端部、变速器组件130的主外壳131、副外壳134的左侧部,摆臂62的左臂161的前端部围成。
下面对车体架20与动力组件54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图14为从左前方看到的本发明的车体架与动力组件周围的立体图。图15为从左后方看到的本发明的车体架、动力组件和空气净化器周围的立体图。图16为从右前方看到的本发明的车体架、动力组件和空气净化器周围的立体图。图17为从右后方看到的本发明的车体架和动力组件周围的立体图。
图14~图17表示在作为菱形支架的车体架20处,架设V型发动机100和变速器组件130的情况。
在V型发动机100中,曲轴箱104的左侧部通过左侧第一、第二和第三吊板35、36、37,安装于车体架20上,曲轴箱104的右侧部通过右侧悬吊部23a和右侧第一吊板38,安装于车体架20上。
另一方面,在变速器组件130中,将主外壳131的左侧部的上部通过左侧第三、第四吊板37、44而安装于车体架20上,将主外壳131的右侧部的上部通过右侧第二、第三吊板39、48,安装于车体架20上。
另外,横向部件32、33同时起发动机用防护部件的作用。
车体架20为菱形支架,在该菱形支架上,架设V型发动机100,可使发动机100构成车体架20的一部分。由此,不必使支架的部件延伸到V型发动机100的下方。于是,可将V型发动机降低到最低标高处。其结果是,象图9所示的那样,还使V型发动机100的曲轴103下降,由此,可扩大低位踏板73(参照图1)的上方的空间。另外,通过降低V型发动机100的位置,可将低位踏板73配置于曲轴箱104的上方,使踏板宽度(低位踏板73的宽度)变窄。
一般,如果使曲轴103下降,则倾斜角θ1减小。在本发明的设计中,通过采用宽度较窄的V型发动机100,确保倾斜角θ1。
象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具有基本为90°、或超过90°的倾斜角θ1的V型发动机100的装载自由度。另外,通过降低V型发动机100的位置,可降低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重心。
下面参照图9进行描述,上部支架22、22向后下方倾斜到V型发动机100的后倾的汽缸102附近,同时基本呈直线状延伸,然后减缓倾斜程度,延伸到后轮用摆臂62的枢轴(最终输出轴138的位置)附近。
象这样,可使上部支架22、22沿前后方向基本呈直线状延伸。由此,可进一步提高上部支架22、22的刚度,其结果是,可进一步提高车体架20的刚度。
象这样,上部支架22、22的前部可有助于吸气系统190的稳定,上部支架22、22的后部可按照有效地承受后轮63的负载的方式作用。于是,可通过小型、重量较轻的组成,有效地保持车体架20的刚度。
象图15所示的那样,通过按照朝向外方弯曲的方式形成车体架20中的左右的第一增强部件24、24,可增加空气净化器56的容积,并且即使在将空气净化器56朝向前方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不对车头管21造成妨碍,不在前叉件51(参照图2)的最大旋转范围内造成妨碍。
在图15中,标号148表示无级变速比可变用伺服马达,通过上述图11所示的变速用齿轮147,对带式无级变速机构141的无级变速比进行控制。在图16中,标号121表示发动机冷却水用泵。另外,图16和图17表示变速器组件130的右上部的托架172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曲轴箱104的右侧面的情况。
但是,象上述图9所示的那样,曲轴箱104和变速器组件130通过左侧第三吊板37和连接部件173而在上下处连接,并且左侧第三吊板37和连接部件173配置于动力组件54中的、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侧。左侧第三吊板37起连接部件的作用。
具体来说,通过2个螺栓174、174将连接部件173的前部安装于横向部件104的左后下部,并且通过1个螺栓175,将连接部件173的后部安装于变速器组件130的左前下部。
此外,通过1个螺栓178将左侧第三吊板37(连接部件37)的前部安装于曲轴箱104的左后上部,通过1个螺栓179将左侧第三吊板37的后部安装于变速器组件130的左前上部。
由于象这样构成,可充分地确保动力组件54的刚度。于是,构成车体架20的一部分的由发动机100以及变速器组件30形成的动力组件54的刚度提高,由此,还可进一步提高车体架20的刚度。
还有,由于可通过将上下的连接部件37、173设置于动力组件54中的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侧,故通过上下的连接部件37、173而增强开口部分,故可有效地确保所需的刚度,由于刚度的确保具有自由度,并且连接部件37、173不从车身突出,故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外观性能提高。
再有,连接部件173象图4~图6所示的那样,按照保持主撑脚(撑脚部件)176的方式构成。即,从正面看基本呈门形的主撑脚176的左上部与连接部件173的下端部连接,并且主撑脚176的右上部通过支承件177,与变速器组件130的下部连接,由此,以可立起和收纳的方式安装主撑脚176。
由于用于确保动力组件54的刚度的连接部件173同时起保持主撑脚176的作用,所以实现所谓另外的功能部件的兼用化,低位踏板式车辆10可按照部件数量较少、重量较轻、尺寸较小的方式形成。
下面对吸气系统190进行描述。图18为本发明的车体架、V型发动机、吸气系统周围的左侧视图,其以剖面表示空气净化器56。图19为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和车体罩周围的背面截面图,图20为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的分解图,图21为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图。
下面参照图9和图18进行描述,这些附图表示了下述情况,其中,具有吸气连接管191、191与空气净化器56的吸气系统190配置于V型发动机100的上方,在空气净化器56的上部,设置有空间S2,在该空间S2中,配置有作为车辆用附属部件的燃料箱57。
具体来说,在V型发动机100的V形倾斜部之间(汽缸101、102之间),按照指向车头管21的方式,配置吸气系统190,在该吸气系统190的上部,配置有燃料箱57。
更具体地说,V型发动机100分别具有吸气连接管191、191,该吸气连接管191、191将各汽缸101、102与空气净化器56连接。各吸气连接管191、191分别具有节流阀192、192和燃料喷射阀193、193,并且分别具有在空气净化器56的内部延伸的送气管(通风管)194、194,该送气管194、194与吸气连接管191、191的各相应一端连接,按照从侧面看基本呈八字形排列。在这些送气管194、194之间,配置有过滤部件206。
在图中,标号149表示电池电动机。标号195表示检测空气净化器56的内部的吸气温度的吸气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在对燃料喷射阀193、193的喷射量进行运算控制时,按照吸气温度进行补偿。
象图18~图20所示的那样,空气净化器56按照可从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侧方而进行保修、检查的方式构成。该空气净化器56具体由下述部件构成,该下述部件包括:净化器外壳201;底板203,该底板203可拆下,其封闭净化器外壳201的下端开口202;2根送气管194、194,该2根送气管194、194从底板203延伸到外壳的内部;检查用盖205,该检查用盖205可拆下,其封闭开设于净化器外壳201的后上部的检查口204;过滤部件206,该过滤部件206呈筒状,其收纳于净化器外壳201的内部;过滤器检查孔207,该过滤器检查孔207开设于净化器外壳201的左侧部或右侧部;盖部件208,该盖部件208可拆下,其封闭该过滤器检查孔207;基本呈L字形的吸气管209,该吸气管209设置于盖部件208上。
该盖部件208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吸气管209的一端,具有与吸气管209连通的连通管211,其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与连通管211连通的过滤部件206的一端。象这样,空气净化器56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其内部,具有过滤部件206,可通过空气净化器56的侧部的盖部件208进行装卸。
覆盖空气净化器56的中间罩75(车体罩70的一部分)开设有检查用孔75a,并且设置有检查用盖212,该盖212可拆下,其封闭该检查用孔75a。该检查用盖212位于与盖部件208面对的位置。
从吸气管209获取的空气通过连通管211、过滤部件206、净化器外壳201、送气管194、194,吸气连接管191、191,进入图8所示的V型发动机100的相应汽缸101、102。
为了对过滤部件206进行保修检查,象图21所示的那样,首先,拆下小螺钉213,使检查用盖212的一端的扣合槽212a与检查用孔75a的边缘脱开。在此处,将检查用盖212从中间罩75拆下。
接着,将小螺钉214拆下,将盖部件208穿过检查用孔75a而拆下。其结果是,将吸气管209和过滤部件206,与盖部件208一起拆下。
为了将过滤部件206返回到原始位置,可采用与上述拆下顺序相反的顺序。
象根据上面描述所知道的那样,由于按照可从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侧方对空气净化器进行保修、检查的方式构成,故不必从空气净化器56的上部,进行保修,检查。由此,可在空气净化器56的上部,充分地确保可有效利用的较宽的空间。
另外,由于配置于空气净化器56的内部的过滤部件206按照可通过空气净化器56的侧部的盖部件208装卸的方式构成,与该盖部件208面对的检查用的盖212设置于覆盖空气净化器56的车体罩70上,故通过在将检查用盖212拆下后,将盖部件208拆下,可简单地从空气净化器56的侧部,装卸过滤部件206。由此,过滤部件206的保修、检查作业容易,作业性提高。
此外,象图18所示的那样,由于在空气净化器56的内部延伸的多根送气管194、194之间,配置有过滤部件206,故当从空气净化器56的侧部,装卸过滤部件206时,过滤部件206不对送气管194、194造成妨碍。由此,不必为了防止造成妨碍而使空气净化器56形成较大的尺寸。于是,可减小空气净化器56的整体尺寸,其结果是,将空气净化器56装载于低位踏板式车辆10上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还有,由于在空气净化器的上部,设有配置燃料箱57(参照图9)等的车辆用附属部件的空间S2,故可有效利用空间S2,容易配置车辆用附属部件,并且即使对于负载分配,仍可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由于比如,可通过在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前部,配置空气净化器56和燃料箱57,将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重心靠前配置,故可更加恰当地分配作用于前轮52和后轮63上的负载。
但是,象图18所示的那样,相应的吸气连接管191、191的特征在于其基本沿上部支架22和下部支架23配置。即,与前倾的汽缸101连接的吸气连接管191基本沿下部支架23配置,并且与后倾的汽缸102连接的吸气连接管191基本沿上部支架22配置。
由此,可基本呈直线状形成各吸气连接管191、191。由于采用基本呈直线状的相应吸气连接管191、191,故可更加顺利地将空气从各吸气连接管191、191,供向各汽缸101、102。其结果是,可进一步提高吸气效率,可进一步提高V型发动机100的输出性能。
另外,由于可通过采用这样的方案,有效地使用车体架20的内侧的空间,进行紧凑地配置,故可增加设计的自由度,还可提高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外观性。另外,当驾驶者架车时,可提高车体架20的跨越方便性。
象上述那样,在与相应的吸气连接管191、191的侧面面对的上部支架22和下部支架23之间,形成桁架状的支架结构。由此,可更进一步地提高车体架20中的各吸气连接管191、191的延伸方向的刚度。由此,可更进一步地提高架设于车体架20上的V型发动机100的输出性能。
该桁架状的支架结构所具有的三角形的第二空间部28为能够使空气净化器56的过滤部件206进出的空间。由于具有第二空间部28,故可简单地从空气净化器56的侧方,装卸过滤部件206。由此,过滤部件206的保修、检查作业容易,作业性提高。另外,可减小空气净化器56的尺寸和重量。
另外,在图19中,标号221、222表示部件按压部。在图20中,标号223、223表示送气管连接接头,标号224、224表示送气管连接法兰,标号225表示小螺钉,标号226、227表示衬垫。
下面对V型发动机100的排气系统240进行描述。图22为本发明的车体架、动力组件、排气系统周围的左侧视图,图23为本发明的车体架、动力组件、排气系统周围的俯视图。
下面参照图14~图17进行描述,V型发动机100的排气系统240由下述部件构成,该下述部件包括:第一排气管241,该第一排气管241与后倾的汽缸102连接;第二排气管242,该第二排气管242与前倾的汽缸101连接;集合管243,该集合管243将第一排气管241的后端与第二排气管242的后端集合;消声器245,该消声器245通过延长管244,与集合管243的后端连接。上述消声器245的内部配置有催化剂246(参照图22),该消声器245配置于后轮63的右上侧。
与后倾的汽缸102连接的第一排气管241比后倾的汽缸102还向后方(具体来说,为左后方)伸出,其后端朝向下方延伸,通过动力组件54中的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的空间S4,其下端朝向后方(具体来说,为右后方)延伸,通过动力组件54的下方,其后端通过集合管243而与第二排气管242连接。
由于与V型发动机100的后倾102的汽缸连接的第一排气管241通过动力组件54中的,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的空间S4,故可有效地利用コ字形的开口部的空间S4。由此,因第一排气管241未从车身突出,故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外观性提高。
与前倾的汽缸101连接的第二排气管242从前倾的汽缸101朝向下方延伸,其下端朝向右方延伸,其右端沿动力组件54的右下部,朝向后方延伸,其后端与集合管243连接。
象图14所示的那样,第二排气管242通过V型发动机100的前面一侧部(右侧),在V型发动机100的另一侧部(左侧)的发动机前面的曲轴箱104中,配置有滤油器122和/或油冷却器123。即,在曲轴箱104的左半部的前部,具有滤油器122、油冷却器123。
但是,变速器机构130这样构成,象图11所示的那样,在右侧部,配置有吸气口251,并且在带式无级变速机构141的皮带轮252上,设置风扇253,抽吸外部气体,对变速器组件130的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却。经冷却后的排风象图14~图16所示的那样,借助变速器组件130的后上部具有的排风部件254,排放到大气中。
排风部件254为从侧面看呈上下倒U字形的管,其按照与第一和第二排气管241、242接触的方式构成排风。第一和第二排气管241、242中的排风所接触的部分为第一排气管241和第二排气管242的集合部分,即集合管243,或其附近部。在第一和第二排气管241、242中的排风所接触的部分,配置有上述排气传感器255。即,在集合管243的后部,设置有排气传感器255。由于通过排风,对排气传感器255进行冷却,故有利于保持排气传感器255的功能、性能。
该排气传感器255检测排气中的氧量。可根据该检测数据,对燃料喷射阀193、193(参照图18)的喷射量进行反馈控制。比如,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当检测到的氧量较多时,则燃料供给量相对于空气供给量的比例小,使燃料喷射阀193、193的喷射量增加。
由于象这样,在第一、第二排气管241、242中的排风所接触的部分,设置有排气传感器255,故可通过排风,对排气传感器255进行冷却。由于可减小排气造成的排气传感器255的热影响,故有利于保持排气传感器255的功能、性能。比如,可在平时,良好地通过排气传感器255,对燃料喷射阀193、193(参照图18)的喷射进行控制。
下面对以上的排气系统240进行集中描述。
由于动力组件54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故与V型发动机100的后倾的汽缸102连接的第一排气管241比汽缸102还向后方延伸,其后端向下方延伸,通过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的空间S4,其下端朝向后方延伸,其后端可与第二排气管242连接,该第二排气管242与V型发动机100的前倾的汽缸101连接。
象这样,通过使与后倾的汽缸102连接的第一排气管241从动力组件54上通过,另外通过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的空间S4,朝向下方延伸,有效地利用该空间S4,可与和前倾的汽缸101连接的第二排气管242连接。于是,可有效地配置前后V型发动机用的多根排气管。
另外,由于按照使变速器组件130的后部具有的排风部件254的排风,与第一、第二排气管241、242接触的方式构成,故可通过排风,将第一、第二排气管241、242和管内的排气控制在所需的温度。特别是,通过对变速器组件130进行冷却后的排风,对第一、第二排气管241、242,排气进行冷却,可同时对两者进行冷却,不必设置单独的冷却机构,可减小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整体尺寸。
此外,由于排风部件254的排风可与第一排气管241和第二排气管242的集合部分的附近区域接触,故可将第一、第二排气管241、242内的排气一起冷却,进行温度控制,效率良好。
还有,象图14所示的那样,第二排气管242通到V型发动机100的前面的一侧部,但是,第一、第二排气管241、242不通到V型发动机100的前面的另一侧部的曲轴箱104处。由于可有效地利用排气管241、242未延伸到的空的空间,在V型发动机100的前面的另一侧部的曲轴箱104处,设置作为发动机用油润滑冷却系统的功能部件的滤油器122或油冷却器123,故可减小低位踏板式车辆10的整体尺寸。
下面对后轮用后部减震器61的配置结构进行描述。
图24为本发明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外观图,该图表示下述情况,其中,在座58的下方,配置有收纳箱59,该收纳箱59的前后长度与座58的前后长度基本相等,后轮用后部减震器61横置于该收纳箱59的下方。通过参照图13判定,后部减震器61配置于车身的基本中心处(车宽度方向中心)。
图25为本发明的收纳箱和后轮用后部减震器周围的左侧视图,图26为沿图25中的26-26线的截面图。
该后轮用后部减震器61沿上部支架22的后部而配置。具体来说,后部减震器61的一端部与上部支架22的减震器用托架34连接,该后部减震器61的另一端部与摆臂62的减震器用托架167连接,由此,按照在上部支架22上,并且基本上与上部支架22相平行的方式配置后部减震器61。
在收纳箱59的底面59a上,配置有后部减震器61用的检查用盖261。该后部减震器61具有调整部件61a,该调整部件61a用于调整缓冲性。收纳箱59的底面59a位于调整部件61a的正上方。
在调整该后部减震器61时,可将检查用盖261拆下,该检查用盖261按照与底面59a弹性地扣合的方式,可装卸地安装,从底面59a的检查用孔59b,插入工具262,调整调整部件61a。该调整作业简单。
下面对以上的后部减震器61的安装结构进行集中描述。
由于将后轮用后部减震器61横置于收纳箱59的下方,故即使在收纳箱59沿前后延伸的情况下,仍不对位于车身的基本中心的后轮用后部减震器61造成妨碍。于是,可将收纳箱59配置于座58的下方,该收纳箱59的前后长度与座58的前后长度基本相等。由此,通过增加收纳箱59的前后长度,将收纳空间扩大,这样可容易确保收纳较长尺寸的、直径较大的物品的收纳空间。
另外,由于后轮用后部减震器61的检查用盖261配置于收纳箱59的底面59a,故可将检查用盖261拆下,对后部减震器61进行保修、检查。由于可在不拆下收纳箱59、车体罩70(参照图1)的情况下,简单地进行保修、检查作业,故作业性提高。
此外,由于后轮用后部减震器61沿菱形支架20的上部支架22的后部配置,故可通过具有较大刚度的上部支架22,充分地确保后轮用后部减震器61的刚度,可形成小型的架设结构。
图27为本发明的收纳箱的变形实例图,其与图25所示的实施例相对应。该变形实例的收纳箱59的特征在于形成铰接结构,其中,底面59a处具有的检查用盖263通过铰接件264实现开闭。其它的组成与上述图24~图26的情况相同,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其的描述。
通过上述的方案,本发明具有下述的效果。
在发明第一方面,由于由前后V型发动机和变速器组件形成的动力组件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故可使与V型发动机的后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一排气管比汽缸还向后方伸出,其后端朝向下方延伸,通过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的空间,其下端朝向后方延伸,其后端与和V型发动机的前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二排气管连接。
象这样,使与后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一排气管从动力组件上通过,另外,通过从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的空间,朝向下方延伸,由此,可有效地利用该空间,与和前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二排气管连接。于是,可以良好的效率,配置前后V型发动机用的多根排气管。
在发明第二发明,由于按照在变速器组件的后部所具有的排风部件的排风与第一、第二排气管接触的方式构成,故可通过排风,将第一、第二排气管和管内的排气控制在所需的温度。特别是,通过借助对变速器组件进行冷却后的排风,对第一、第二排气管或排气进行冷却,可同时对两者进行冷却,不必设置单独的冷却机构,可形成整体较小尺寸的低位踏板式车辆。
在发明第三方面,第二排气管通到V型发动机的前面的一侧部,而第一、第二排气管不通到V型发动机的前面的另一侧部中的曲轴箱。由于可有效地利用排气管未延伸到的空的空间,在V型发动机的前面的另一侧部的曲轴箱中,配置作为发动机用油润滑冷却系统的功能部件的滤油器或油冷却器,故可形成整体较小尺寸的低位踏板式车辆。
在发明第四方面,由于排风部件的排风与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的集合部分的附近区域接触,故可将第一、第二排气管内的排气一起冷却,进行温度控制,由此,效率良好。
在发明第五方面,由于在第一、第二排气管中的排风所接触的部分,设置有排气传感器,故可通过排风,对排气传感器进行冷却。由于可通过排气,减轻排气传感器的热影响,故有利于保持排气传感器的功能、性能。比如,可在平时良好地通过排气传感器,对吸气系统的燃料喷射阀的喷射进行控制。

Claims (5)

1.一种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在该低位踏板式车辆的低位踏板的下方,装载有具有V型发动机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动力组件中具有变速器组件,该变速器组件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其在所述V型发动机的一侧部与发动机连接,在车辆的一侧部朝向后方延伸,在后轮用摆臂的枢轴处,从车辆的另一侧部,驱动后轮,由此,所述动力组件从水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
与所述V型发动机的后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一排气管比汽缸还向后方延伸,其后端朝向下方延伸,通过从水平面看基本呈コ字形的开口的空间,其下端朝向后方延伸,其后端与和所述V型发动机的前倾的汽缸连接的第二排气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组件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在后部具有排风部件,该排风部件的排风与所述第一、第二排气管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管通过所述V型发动机的前面一侧部,在另一侧部的发动机前面的曲轴箱处,设置有滤油器和/或油冷却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排气管中的所述排风所接触的部分为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的集合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第二排气管中的排风所接触的部分,设置有排气传感器。
CNB031574785A 2002-09-26 2003-09-22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92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82019 2002-09-26
JP2002282019A JP4282968B2 (ja) 2002-09-26 2002-09-26 低床式車両の排気管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6882A CN1496882A (zh) 2004-05-19
CN1259202C true CN1259202C (zh) 2006-06-14

Family

ID=32211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747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9202C (zh) 2002-09-26 2003-09-22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7044253B2 (zh)
JP (1) JP4282968B2 (zh)
KR (1) KR100533656B1 (zh)
CN (1) CN1259202C (zh)
BR (1) BR0304183A (zh)
CA (1) CA2442082C (zh)
ES (1) ES2257126B1 (zh)
IT (1) ITTO20030719A1 (zh)
MX (1) MXPA03008746A (zh)
TW (1) TWI232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6079B2 (ja) * 2003-12-01 2009-07-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吸気系構造
JP2006056355A (ja) * 2004-08-19 2006-03-02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車両における排出構造
JP4464783B2 (ja) * 2004-09-30 2010-05-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におけるエンジン排気構造
US7549496B2 (en) * 2004-10-29 2009-06-2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two wheeled vehicle
JP2006123791A (ja) * 2004-10-29 2006-05-1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07023802A (ja) * 2005-07-12 2007-02-01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4558604B2 (ja) 2005-07-29 2010-10-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車両
JP2008063977A (ja) * 2006-09-05 2008-03-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US8061468B2 (en) * 2006-11-15 2011-11-2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JP4397927B2 (ja) * 2006-12-28 2010-01-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
JP4995060B2 (ja) * 2007-12-17 2012-08-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JP2009241922A (ja) * 2007-12-28 2009-10-22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5147498B2 (ja) * 2008-03-31 2013-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2009281375A (ja) * 2008-04-22 2009-12-03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3154637U (ja) * 2008-08-08 2009-10-2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US9228461B2 (en) * 2012-07-31 2016-01-05 Deere & Company Bi-directional tractor exhaust system
JP6231751B2 (ja) * 2013-01-30 2017-11-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ガスセンサ配置構造
US8893471B2 (en) * 2013-02-28 2014-11-25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Exhaust apparatus for four wheeled utility vehicle
KR101647835B1 (ko) 2015-03-12 2016-08-11 주식회사 스마트시티그리드 비콘을 이용한 대중교통 광고 방법 및 시스템
JP6140753B2 (ja) * 2015-03-31 2017-05-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107235105B (zh) * 2016-03-28 2023-07-14 广州雷利诺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摩托车
JP7275775B2 (ja) * 2019-04-02 2023-05-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6970148B2 (ja) * 2019-09-17 2021-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電動二輪車
US11492939B2 (en) * 2020-08-06 2022-11-08 Kawasaki Motors, Ltd. Exhaust device and vehicle for travel on uneven terrains
CN212690162U (zh) 2021-01-28 2021-03-12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和全地形车的排气组件
IT202200000323A1 (it) * 2022-01-11 2023-07-11 Giorgio Baruzzo Telaio di motocicletta sportiv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4027A (en) * 1981-01-24 1982-08-02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cycle with engine with turbo-supercharger
US4673052A (en) * 1982-09-29 1987-06-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housing exhaust system
FR2575718B1 (fr) * 1984-12-05 1990-08-24 Honda Motor Co Ltd Chassis pour vehicules a deux roues comprenant une paire de cadres principaux cloisonnes longitudinalement
JP2503416B2 (ja) 1986-05-02 1996-06-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rtディスプレイ共用制御装置
JP2598913B2 (ja) * 1987-06-22 1997-04-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JP2722097B2 (ja) * 1989-01-07 1998-03-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排気装置
EP0500105B1 (en) * 1991-02-22 1996-09-1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 cycle with exhaust gas arrangement
JP3675894B2 (ja) * 1995-06-29 2005-07-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3870624B2 (ja) 1999-09-27 2007-01-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3938481B2 (ja) * 2001-08-22 2007-06-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US6804955B2 (en) * 2001-09-26 2004-10-19 Darryl C. Bassani Dual motorcycle exhaust system
USD481661S1 (en) * 2002-07-25 2003-11-04 West Coast Choppers, Inc. Motorcycle exhaust pipe system
JP4057384B2 (ja) * 2002-09-26 2008-03-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車両のエンジン搭載構造
JP2004324590A (ja) * 2003-04-25 2004-11-1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US7588009B2 (en) * 2003-06-23 2009-09-15 Honda Motor Co., Ltd. Layout structure of a fuel injection device in a motor cycle
JP4372480B2 (ja) * 2003-08-05 2009-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用チェンジ装置
JP4163585B2 (ja) * 2003-09-30 2008-10-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82968B2 (ja) 2009-06-24
US7044253B2 (en) 2006-05-16
KR20040027335A (ko) 2004-04-01
JP2004114871A (ja) 2004-04-15
MXPA03008746A (es) 2004-09-10
CN1496882A (zh) 2004-05-19
ES2257126A1 (es) 2006-07-16
ITTO20030719A1 (it) 2004-03-27
KR100533656B1 (ko) 2005-12-05
TWI232815B (en) 2005-05-21
CA2442082A1 (en) 2004-03-26
CA2442082C (en) 2008-03-18
TW200404687A (en) 2004-04-01
ES2257126B1 (es) 2007-07-16
US20040129482A1 (en) 2004-07-08
BR0304183A (pt) 2004-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9214C (zh)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发动机装载结构
CN1259202C (zh)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
CN1298581C (zh) 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
CN1496917A (zh)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1651756A (zh) 用于鞍骑型四轮车辆的燃料喷射系统
CN1497162A (zh) 低层车的空气清洁器和进气结构
CN1313717C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CN1676407A (zh) 用于越野车的车体框架结构
CN1171744C (zh) 车辆用开闭式盖构造
CN1669870A (zh) 自动二轮车的发动机安装结构
CN101062691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590728A (zh) 摩托车的排气控制系统
CN1646832A (zh) 发动机
CN1310776C (zh) 车轮构造和车轮组装方法
CN1192934C (zh) 车辆用后轮支承装置
CN1093809C (zh) 小型摩托车
CN1239816C (zh) 向小型机动两轮车的排气系统供给二次空气的装置
CN1073035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
CN1073036C (zh) 摩托车车体侧部处理结构
CN1222429C (zh) 小型摩托车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及小型摩托车
CN1534178A (zh)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133938A (zh) 两轮摩托车的增压装置
CN1113771C (zh) 动力装置的冷却装置
CN1074503C (zh) 发动机的泵配置结构
CN1091706C (zh) 摩托车的座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