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9616B - 扩张器 - Google Patents

扩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9616B
CN110139616B CN201880005761.2A CN201880005761A CN110139616B CN 110139616 B CN110139616 B CN 110139616B CN 201880005761 A CN201880005761 A CN 201880005761A CN 110139616 B CN110139616 B CN 110139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body
shaft
dilator
hollow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57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9616A (zh
Inventor
伏屋友希弘
槙英昭
高桥乃基
泽井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te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te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Inte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39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9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9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9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2Devices for expanding tissue, e.g. skin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61M25/0052Localized reinforcement, e.g. where only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atheter is reinforced, for rapid exchange guidewire p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61M25/005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having a variable stiffnes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axis, e.g. by varying the pitch of the coil or br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Strength or flex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62Guide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9/00Dilators with or without means for introducing media, e.g. reme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902Material propertie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 A61B2017/00915Material propertie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for radioactive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2017/3454Details of tips
    • A61B2017/3456Details of tips blu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2017/3454Details of tips
    • A61B2017/3458Details of tips thread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9Markers, e.g. radio-opaque or breast lesions markers
    • A61B2090/3966Radiopaque markers visible in an X-ray im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025/006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having a special surface topography or special surface properties, e.g. roughened or knurled sur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62Guide tubes
    • A61M2025/0687Guide tubes having means for atraumatic insertion in the body or protection of the tip of the sheath during insertion, e.g. special designs of dilators, needles or sheath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扩张器。通过该扩张器,即使在轴的长度变长、且弯曲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前端柔软性,维持推进性和转矩传递性,并且容易对消化管等的壁上形成的孔进行扩径。扩张器(80)具有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中空形状的轴(81)、以及连接在轴(81)的基端的把持部(9)。在轴(81)的外周面(81B)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的螺旋状凸部(82)。螺旋状凸部(82),在沿着轴(8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具有间隙。

Description

扩张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张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治疗或诊断而向患者血管等体内管腔中插入导管时,会用到被称为鞘管导入器的辅助工具。鞘管导入器包括用于将患者的体内管腔与体外连接的鞘管,以及插入该鞘管内、用于扩张形成在体表的孔的扩张器。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鞘管导入器200,其包括鞘管80和扩张器70(参见图1等)。
当使用这种鞘管导入器200时,首先,要在患者皮肤的预定位置处使用导入针进行穿孔,从该孔将导丝插入到血管等体内管腔中,并在扩张器70插入在鞘管80的状态下将导丝的基端插入到鞘管导入器200的前端,且使鞘管导入器200沿着导丝插入到体内管腔中。此时,扩张器70的前端对皮肤上形成的孔进行扩径。接下来,当扩张器70从鞘管导入器200拔除后,导管被插入在鞘管导入器200内,且插入在血管等体内管腔中。
这种鞘管导入器,通常从患者的皮肤插入,如专利文献1所述,通常为短的、直线形状的鞘管导入器。另一方面,有时要进行这样的手术:使导入针从不是经患者皮肤插入、而是经患者的嘴或鼻插入的内视镜的前端突出,在患者的胃等消化管的壁的预定位置处穿孔,并通过该孔将导丝插入,且在导丝的基端处插入扩张器的前端,再将扩张器沿着导丝插入到消化管的壁上,以对形成在消化管壁上的孔进行扩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8-118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这种手术中所使用的扩张器,因为其从患者的口腔或鼻子插入,因此会比较长,又因为其要穿过消化管,所以要考虑到其通常在弯曲状态下使用的情形。
然而,当扩张器的长度变长时,存在来自手的旋转力(扭矩)和推进力(推进性)传递不到扩张器的前端,进而无法对形成在消化管壁上的孔进行扩径的问题。并且,当扩张器弯曲时,还存在他们的性能显著劣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所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轴的长度变长、且弯曲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推进性和转矩传递性,并且易于对形成在消化管等的壁上的孔进行扩径的扩张器。
解决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扩张器,其具有: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中空形状的轴、以及连接在所述轴的基端的把持部,其中,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的螺旋状凸部,所述螺旋状凸部在沿着所述轴的轴线的相邻部分具有间隙。
另外,所述螺旋状凸部还可以设置在,从所述轴的前端侧到基端侧之间的外径扩大部分。
并且,所述外径扩大部分还可以是,所述轴的前端侧的外径小于基端侧的外径的锥形形状。
另外,所述螺旋状凸部的间隙还可以从所述轴的前端侧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
并且,所述轴还可以由通过将一条或多条编丝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第一线圈构成。
并且,所述螺旋状凸部还可以由通过将一条或多条编丝卷绕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而形成的第二线圈构成。
另外,第二线圈还可以通过将一条编丝卷绕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而形成。
并且,第二线圈的编丝还可以这样卷绕,即在所述轴的基端侧,沿着所述轴线紧挨着卷绕,而在包含所述轴的所述锥形形状部分的前端侧,则沿着所述轴线有间隙地卷绕。
另外,所述轴还可以由通过将一条或多条编丝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第一线圈构成,所述螺旋状凸部可以由通过将一条或多条编丝卷绕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而形成的第二线圈构成,并且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各编丝可以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卷绕。
并且,所述轴还可以由通过将多条第一编丝卷绕为朝向前端逐渐变细的锥形中空形状而形成的第一层体构成;所述螺旋状凸部可以由通过在所述第一层体的表面上、向所述第一层体相反的方向卷绕一条第二编丝而形成的第二层体构成,其中,在由所述第一层体和所述第二层体构成的多层体中,所述第二编丝可以这样卷绕,即在基端侧紧挨着卷绕,而在包含锥形中空形状部的前端侧则有间隙地卷绕。
此外,所述第二编丝的间隙量,还可以在所述锥形中空形状部基端侧的圆筒部上逐渐变小。
另外,所述轴还可以由通过将多条第三编丝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第三层体、以及通过从该第三层体的前端向基端侧间隔一段距离、在所述第三层体的外周上卷绕多条第四编丝而形成的第四层体构成,所述螺旋状凸部还可以由通过在所述第四层体的前端的前端侧、在所述第三层体的外周上有间隔地卷绕一条第五编丝而形成的第五层体构成。
而且,还可以包括:第六层体,其通过从所述第四层体的前端向基端侧间隔一段距离、而在所述第四层体的外周上卷绕多条第六编丝而形成;以及第七层体,其通过在所述第六层体的前端的前端侧、在所述第四层体的外周上向与所述第五层体相同的方向有间隙地卷绕一条第七编丝而形成。
而且,所述第五层体还可以与所述第四层体一体形成。
而且,所述第七层体还可以与所述第六层体一体形成。
而且,所述第六层体还可以与所述第七层体一体形成。
而且,所述第六层体与所述第七层体的间隙量还可以朝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
而且,前端的外表面还可以形成为平坦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扩张器,即使在轴的长度变长、且弯曲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前端柔软性,维持推进性和转矩传递性,并且易于对形成在消化管等的壁上的孔进行扩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张器的整体图。
图2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内腔的前端部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内腔的前端部视图。
图7是图5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
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
图10是第六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
图11是第七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
图12是第八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
图13是第九实施方式的扩张器的整体图。
图14是第十实施方式的扩张器的前端侧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扩张器的前端侧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扩张器的前端侧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变形例中扩张器的前端部视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中所示的扩张器的尺寸是便于理解实施内容所示出的尺寸,并不对应实际的尺寸。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张器的整体图,图2是示出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内腔的前端部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并且,在图1和图2中,图中左侧为要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手侧、近位侧)。
图1中,扩张器1包括:多层体7以及连接在该多层体7的基端的中空形状的连接器9,其中,多层体7由以下部分构成,即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3a、3b、3c、3d、3e、3f、3g、3h、3j、3k卷绕为中空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3,以及在该中空线圈体3的表面上、向与中空线圈体3(朝向前端向左卷绕)相反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右卷绕)卷绕一条金属编丝5a而形成的线圈体5。
在这里,多层体7,其在基端部P3处为圆筒中空形状,在中间部P2处为锥形中空形状,而在前端部P1处则为圆筒中空形状。
另外,金属编丝3a、3b、3c、3d、3e、3f、3g、3h、3j、3k相当于“第一编丝”,而中空线圈体3则相当于“第一层体”、“轴”和“第一线圈”。
并且,金属编丝5a相当于“第二编丝”,线圈体5相当于“第二层体”、“螺旋状凸部”或“第二线圈”。
进一步地,中空线圈体3的中间部P2,相当于“锥形中空形状部”、“外径扩大部分(锥形形状)”。此外,连接器9相当于“把持部”。
如图3所示,中空线圈体3通过将10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3a、3b、3c、3d、3e、3f、3g、3h、3j和3k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中空线圈体3,其在基端部P3处为圆筒中空形状,在中间部P2处为锥形中空形状,而在前端部P1处为圆筒中空形状,并且形成为外径朝向前端变细。即,中空线圈体3呈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中空形状。
在图2中,以虚线示出了中空线圈体3的公共内切线。中空线圈体3的公共内切线内侧形成有内腔8(参见图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中空线圈体3的编丝为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但金属编丝并不限于不锈钢,还可以是由镍-钛等超弹性合金制成的金属编丝,并且也不限于金属编丝,还可以是树脂编丝。
线圈体5通过将一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5a、向与中空线圈体3(朝向前端向左卷绕)相反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右卷绕)卷绕而形成。在这里,金属编丝5a,在基端侧紧挨着卷绕,而在中间部P2和前端部P1上则有间隙地卷绕。通过线圈体5,在中空线圈体3的外周面3L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扩张器1的最外面、最外部)的螺旋状凸部。该螺旋状凸部,在其沿着中空线圈体3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相邻的金属编丝)具有间隙。并且,线圈体5设置在中空线圈体3的外径扩大部分即中间部P2上。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金属编丝5a,其相邻金属编丝间的间隙量,在基端部P3的圆筒中空形状部朝向该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使扩张器1(多层体7)的轴向刚度产生渐变,即使要进入的路径是弯曲的、扩张器1(多层体7)也可以容易地进入其内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编丝5a被构造成,相邻金属编丝间的间隙量在基端部P3的圆筒中空形状部上朝向该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但并不限于这种结构,即使相邻金属编丝间的间隙量设计成从前端部P1朝向基端部P3方向固定不变时,在扩张器1(多层体7)的长度变长、且扩张器1(多层体7)弯曲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确保扩张器1(多层体7)的前端柔软性,并维持扩张器1(多层体7)的推进性和扭矩传递性。而且,借助一条金属编丝5a的螺旋效果,不仅可以通过推进操作,还可以借助旋转操作来使扩张器1前进。此外,由于线圈体5设置在中空线圈体3的外径扩大部分、即中间部P2上,因此可以容易地对形成的孔进行扩径。
另外,金属编丝5a由于其相邻金属编丝间的间隙量在基端部P3的圆筒中空形状部朝向该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因此可以使扩张器1(多层体7)的轴向刚度产生渐变,达到即使要进入的路径是弯曲的、扩张器1(多层体7)也可以容易地进入其内部的效果。
此外,由于轴由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3(第一线圈)构成,因此轴的柔软性、以及轴的转矩传递性得到提高。而且,由于螺旋状凸部由通过将一条金属编丝5a卷绕在中空线圈体3的外周面3L上而形成的线圈体5(第二线圈)构成,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形成螺旋状凸部,且借助第二线圈的弹性,可以确保扩张器1的前端的柔软性,并可以提高转矩传递性。而且,由于中空线圈体3和线圈体5的各编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卷绕,因此即使将扩张器1向中空线圈体3打开的方向旋转,由于线圈体5上施加有向关闭方向的力,因此可以抑制中空线圈体3的打开,并可以将施加到扩张器1的连接器9上的力传递到前端侧。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编丝5a采用的是不锈钢,但并不限于不锈钢,还可以为由镍-钛等超弹性合金制成的金属编丝,并且也不限于金属编丝,还可以为树脂编丝。
本实施方式以及这之后要说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扩张器的长度,例如为2000mm,优选为1600mm~2500mm,前端部P1的长度,例如为10mm,优选为0~100mm,中间部P2的长度,例如为30mm,优选为5~100mm。中空线圈体3的前端的内径,例如为0.7mm,优选为0.4~1.0mm,中空线圈体3的基端的内径,例如为1.5mm,优选为1.0~3.0mm。线圈体5的前端的外径,例如为1.84mm,优选为0.8~3.0mm,线圈体5的基端的外径,例如为2.64mm,优选为1.4~5.0mm。此外,金属编丝3a-3h和3j-3k的直径,例如为0.21mm,优选为0.1-0.5mm,金属编丝5a的直径,例如为0.36mm,优选为0.1~0.5mm。
连接器9,其前端连接在中空线圈体3的基端和线圈体2的基端。连接器9由树脂制成,为具有与中空线圈体3的内腔8连通的内腔的中空形状。
接下来,对该扩张器的使用方式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导入针刺穿目标物。穿刺后,将导丝插入到导入针的内腔,然后拔除导入针,并将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1的前端从导丝的基端插入至穿刺部。之后,通过边旋转扩张器1边使其向前推进,可对穿刺部的孔进行扩径。
(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并且,在图4中,图中左侧为要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手侧、近位侧)。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张器1(多层体7)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相同部件标注了相同的编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4中,扩张器10包括:多层体17以及连接在该多层体17的基端的中空形状的连接器9,其中,多层体17由以下部分构成,即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3a、3b、3c、3d、3e、3f、3g、3h、3j、3k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3,以及在该中空线圈体3的表面上、向与中空线圈体3(朝向前端向左卷绕)相反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右卷绕)卷绕一条金属编丝5a而形成的线圈体5;但扩张器10的多层体17在中空线圈体3的前端处具有最前端部6,而扩张器1的多层体7在中空线圈体3的前端处则不具有最前端部6,在这一点上,两种扩张器是不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处设置有最前端部6的中空线圈体3,相当于“轴”。
最前端部6,通过在中空线圈体3的前端浇注钎料(银锡钎料,金锡钎料等)而形成,其形状为大致圆筒中空形状。而且,最前端部6的表面是平坦的,而不像多层体7的前端那样表面呈凹凸状。
根据这种结构的扩张器10,由于多层体17的前端连接有表面平坦的最前端部6,所以通过先将扩张器推入穿刺部,然后边旋转边使其向前推进,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穿刺部的插入性。
(第三实施方式)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图6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内腔的前端部视图,图7是图5的VII-VII线剖视图。
并且,在图5和图6中,图中左侧为要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手侧、近位侧)。
图5中,扩张器20包括:多层体27以及连接在该多层体27的基端的中空状的连接器9。其中,多层体27由以下部分构成,即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21a、21b、21c、21d、21e、21f、21g、21h、21j、21k卷绕为中空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21;从该中空线圈体21的前端向基端侧间隔一段距离,在中空线圈体21的外周上将多条金属编丝22a、22b、22c、22d、22e、22f、22g、22h、22j、22k、22m、22n、22p、22q、22r、22s向与中空线圈体21相同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左卷绕)卷绕而形成的线圈体22;从该线圈体22的前端向基端侧间隔一段距离,在线圈体22的外周上将多条金属编丝23a(在图5和6中仅对一条金属编丝23a标注了参考编号)向与线圈体22(朝向前端向左卷绕)相反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右卷绕)卷绕而形成的线圈体23;在该线圈体23的前端的前端侧,通过在线圈体22的外周上有间隙地卷绕一条金属编丝25a而形成的线圈体25;以及在线圈体22的前端的前端侧,在线圈体21的外周上向与金属编丝25a相同的方向有间隙地卷绕一条金属编丝24a而形成的线圈体24。
在这里,多层体27的形状,虽然在基端部P3的基端侧处,与多层体7和多层体17同为圆筒中空形状,但在前端部附近处,则与多层体7和多层体17不同,不是呈前端锥形形状,而是呈带有阶梯的圆筒中空形状。
另外,金属编丝21a、21b、21c、21d、21e、21f、21g、21h、21j、21k,相当于“第三编丝”;中空线圈体21,则相当于“第三层体”。
并且,金属编丝22a、22b、22c、22e、22f、22g、22h、22j、22k、22m、22n、22p、22q、22r、22s相当于“第四编丝”,而线圈体22相当于“第四层体”和“外径扩大部分”。
并且,金属编丝24a相当于“第五编丝”,而线圈体24相当于“第五层体”。
并且,金属编丝23a相当于“第六编丝”,线圈体23相当于“第六层体”。中空线圈体21和线圈体22相当于“轴”和“第一线圈”。
进一步地,金属编丝25a相当于“第七编丝”,中空线圈体25相当于“第七层体”。中空线圈体24和中空线圈体25相当于“螺旋状凸部”和“第二线圈”。
如图7所示,中空线圈体21通过将十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21a、21b、21c、21d、21e、21f、21g、21h、21j、21k捻合为中空形状而形成。中空线圈体21从前端到连接器9,呈圆筒中空形状。
在图6中,用虚线(三条虚线中的最内侧)示出了中空线圈体21的公共内切线。在中空线圈体21的公共内切线内侧,形成有内腔28(参见图7)。
并且,线圈体22,如图7所示是通过将16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22a、22b、22c、22d、22e、22f、22g、22h、22j、22k、22m、22n、22p、22q、22r、22s在中空线圈体21的表面上捻合而形成。线圈体22从前端到连接器9,也呈圆筒中空形状。
在图6中,用虚线(三条虚线中的中间)示出了线圈体22公共内切线。
并且,线圈体23,是通过将23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23a在线圈体22的表面上捻合而形成的。线圈体23从前端到连接器9,也呈圆筒中空形状。
在图6中,用虚线(三条虚线中的最外侧)示出了线圈体23的公共内切线。线圈体22通过在中空线圈体21的表面上捻合而形成。因此,相当于轴的中空线圈体21和线圈体22,呈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中空形状。
而且,线圈体24通过在线圈体21的表面上卷绕一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24a而形成,线圈体25通过在线圈体22的表面上卷绕一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25a而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空线圈体21、线圈体22和线圈体23的各编丝紧挨着卷绕;而线圈体24和线圈体25的编丝则有间隙地卷绕(参见图6)。通过线圈体24,在中空线圈体21的外周面21L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扩张器20最外面、最外部)的螺旋状凸部,而通过线圈体25,在线圈体22的外周面22T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扩张器20最外面、最外部)的螺旋状凸部。该螺旋状凸部,在沿着中空线圈体2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相邻的金属编丝)具有间隙。并且,线圈体25,设置在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线圈体22上。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中空线圈体21、线圈体22、线圈体23、线圈体24和线圈体25的编丝为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但并不限于不锈钢,还可以为由镍-钛等的超弹性合金制成的金属编丝,并且不限于金属编丝,还可以为树脂编丝。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20(多层体27),在扩张器20(多层体27)的长度变长、且扩张器20(多层体27)弯曲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确保扩张器20(多层体27)的前端柔软性,并维持扩张器20(多层体27)的推进性和扭矩传递性。而且,借助一条金属编丝24a和金属编丝25a的螺旋效果,不仅可以通过推进操作,还可以通过旋转操作使扩张器20前进。此外,线圈体25设置在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线圈体22上,因此可以容易地对形成的孔进行扩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将金属编丝25a和金属编丝24a的相邻金属编丝间的间隙量,设置为朝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则可以使扩张器20(多层体27)的轴向刚度产生渐变,达到即使要进入的路径是弯曲的、扩张器20(多层体27)也可以容易地进入其内部的效果。
而且,轴由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21和线圈体22(第一线圈)构成,因此可以提高轴的柔软性、以及轴的转矩传递性。而且,由于螺旋状凸部由通过在中空线圈体21的外周面21L上卷绕一条金属编丝而形成的线圈体24(第二线圈)、以及在线圈体22的外周面22T上卷绕一条金属编丝而形成的线圈体25(第二线圈)构成,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形成螺旋状凸部,而借助第二线圈的弹性,可以确保扩张器20的前端的柔软性、并提高转矩传递性。而且,由于中空线圈体21和线圈体22与线圈体24和线圈体25的各编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卷绕,因此即便使扩张器20向中空线圈体21和线圈体22打开的方向旋转,由于线圈体24和线圈体25上施加有向关闭方向的力,因此可以抑制中空线圈体21和线圈体22的打开,并将施加到扩张器20的连接器9的力向前端侧传递。
(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并且,图8中,图中左侧为要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手侧、近位侧)。
在图8中,扩张器30包括:多层体37以及连接在该多层体37的基端的中空形状的连接器9,其中,多层体37由以下部分构成,即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31a、31b、31c、31d、31e、31f、31g、31h、31j、31k卷绕为中空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31;从该中空线圈体31的前端,通过在中空线圈体31的外周上向与中空线圈体31相反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右卷绕)卷绕一条金属编丝32a而形成的线圈体32;从该线圈体32的前端向基端侧间隔一段距离,通过在线圈体32的外周上向与线圈体32(朝向前端向右卷绕)相反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左卷绕)卷绕多条金属编丝33a(在图8中,仅对一条金属编丝33a标注了附图标记)而形成的线圈体33;以及在该线圈体33的前端的前端侧,通过在线圈体32的外周上向与线圈体32(朝向前端向右卷绕)相同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右卷绕)有间隙地卷绕一条金属编丝35a而形成的线圈体35。
在这里,虽然多层体37为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体27相同的、带有阶梯的圆筒中空形状,但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体27的线圈体22和线圈体24是由不同部件构成,而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体37,其线圈体32为连续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在这一点上有所不同。即,如图8所示,线圈体32中,金属编丝32a在基端侧紧挨着卷绕,而在前端侧则有间隙地卷绕。
另外,中空线圈体31与线圈体32的紧挨着卷绕的部分,相当于“轴”和“第一线圈”。线圈体32的有间隙地卷绕的部分和线圈体35,则相当于“螺旋状凸部”和“第二线圈”。此外,线圈体32的紧挨着卷绕的部分,相当于“外径扩大部分”。
中空线圈体31与中空线圈体21相同,通过将十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31a、31b、31c、31d、31e、31f、31g、31h、31j和31k捻合为中空形状而形成。中空线圈体31,从前端到连接器9呈圆筒中空形状。
并且,线圈体32通过将一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32a卷绕在线圈体31的表面上而形成。线圈体32,从前端到连接器9也呈圆筒中空形状。
并且,线圈体33,通过将23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33a在线圈体32的表面上捻合而形成。中空线圈体33,从前端到连接器9也呈圆筒中空形状。线圈体32的紧挨着卷绕的部分,通过捻合形成在中空线圈体31的表面上。因此,相当于轴的中空线圈体31和线圈体32的紧挨着卷绕的部分,呈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中空形状。
进一步地,线圈体35,通过将一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35a卷绕在线圈体32的表面上而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空线圈体31和线圈体33的各编丝紧挨着卷绕(参见图8)。通过线圈体32的有间隙地卷绕的部分,在中空线圈体31的外周面31L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扩张器30的最外面、最外部)的螺旋状凸部,而通过线圈体35,在线圈体32的紧挨着卷绕的部分的外周面32B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扩张器30的最外面、最外部)的螺旋状凸部。该螺旋状凸部,在沿着中空线圈体3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相邻的金属编丝)具有间隙。并且,线圈体35设置在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线圈体32的紧挨着卷绕的部分。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中空线圈体31、线圈体32、线圈体33和线圈体35的编丝为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但并不限于不锈钢,还可以为由镍-钛等的超弹性合金制成的金属编丝,并且也不限于金属编丝,还可以为树脂编丝。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30(多层体37),在扩张器30(多层体37)的长度变长、且扩张器30(多层体37)弯曲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确保扩张器30(多层体37)的前端柔软性,并维持扩张器30(多层体37)的推进性和扭矩传递性。并且,当旋转多层体37时,借助从线圈体32的基端到前端一直连续的一条金属编丝32a和金属编丝35a的螺旋效果,不仅可以通过推进操作,还可以通过旋转操作来使扩张器30容易地前进。而且,由于线圈体35设置在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线圈体32的紧挨着卷绕的部分,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对形成的孔进行扩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将金属编丝32a和金属编丝35a的相邻金属编丝间的间隙量,设置为朝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则可以使扩张器30(多层体37)的轴向刚度产生渐变,达到即使要进入的路径是弯曲的、扩张器30(多层体37)也可以容易地进入其内部的效果。
此外,由于轴由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31和线圈体32(第一线圈)构成,因此可以提高轴的柔软性、以及轴的转矩传递性。此外,由于螺旋状凸部由在中空线圈体31的外周面31L上卷绕一条金属编丝而形成的线圈体32(第二线圈)、以及在线圈体32的外周面32B上卷绕一条金属编丝而形成的线圈体35(第二线圈)构成,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形成螺旋状凸部,而借助第二线圈的弹性,可以确保扩张器30的前端的柔软性、并提高转矩传递性。并且,由于中空线圈体31与线圈体32和线圈体35的各编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卷绕,因此即使将扩张器30向中空线圈体31打开的方向旋转,由于线圈体32和线圈体35上施加有向关闭方向的力,因此可以抑制中空线圈体31的打开,并可以将施加到扩张器30的连接器9的力向前端侧传递。
(第五实施方式)
图9是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
并且,在图9中,图中左侧为要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手侧、近位侧)。
在图9中,扩张器40包括:多层体47以及连接在该多层体47的基端的中空状的连接器9,其中,多层体47由以下部分构成,即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41a、41b、41c、41d、41e、41f、41g、41h、41j、41k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41;从该中空线圈体41的前端向基端侧间隔一段距离,在中空线圈体41的外周上,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42a、42b、42c、42d、42e、42f、42g、42h、42j、42k、42m、42n、42p、42q、42r、42s向与中空线圈体21(朝向前端向左卷绕)相同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左卷绕)卷绕而形成的线圈体42;从该中空线圈体42的前端,在中空线圈体42的外周上,通过将一条金属编丝43a向与中空线圈体42相反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右卷绕)卷绕而形成的线圈体43;以及在线圈体42的前端的前端侧,在线圈体41的外周上,通过将一条金属编丝44a向与线圈体43(朝向前端向右卷绕)相同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右卷绕)有间隙地卷绕而形成的线圈体44。
在这里,虽然多层体47为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体27相同的、带有阶梯的圆筒中空形状,但相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体27的线圈体25和线圈体23由不同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体47中,线圈体43是连续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在这一点上二者不同。即,如图9所示,在线圈体43中,金属编丝43a在基端侧紧挨着卷绕,在前端侧则有间隙地卷绕。
并且,中空线圈体41和线圈体42相当于“轴”和“第一线圈”。线圈体43的有间隙地卷绕的部分和线圈体44,相当于“螺旋状凸部”和“第二线圈”。而且,线圈体42相当于“外径扩大部分”。
中空线圈体41,与中空线圈体21相同,通过将十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41a、41b、41c、41d、41e、41f、41g、41h、41j、41k捻合为中空形状而形成。中空线圈体41,从前端到连接器9呈圆筒中空形状。
此外,线圈体42,通过将16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42a、42b、42c、42d、42e、42f、42g、42h、42j、42k、42m、42n、42p、42q、42r、42s向与中空线圈体41相同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左卷绕)卷绕,而形成在线圈体41的表面上。线圈体42,从前端到连接器9也呈圆筒中空形状。
并且,线圈体43,通过将一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43a卷绕在线圈体42的表面上而形成。中空线圈体43,从前端到连接器9也呈圆筒中空形状。
并且,线圈体44,通过将一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44a向与线圈43(朝向前端向右卷绕)相同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右卷绕)卷绕,而形成在线圈体41的表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空线圈体41和线圈体42的各编丝紧挨着卷绕(参见图9)。线圈体42,通过在中空线圈体41的表面上捻合而形成。因此,相当于轴的中空线圈体41和线圈体42,呈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中空形状。通过线圈体44,在中空线圈体41的外周面41L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扩张器40的最外面、最外部)的螺旋状凸部,而通过线圈体43,在线圈体42的外周面42T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扩张器40的最外面、最外部)的螺旋状凸部。该螺旋状凸部,在沿着中空线圈体4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相邻的金属编丝)具有间隙。并且,线圈体43设置在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线圈体42上。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中空线圈体41、线圈体42、线圈体43和线圈体44的编丝为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但并不限于不锈钢,还可以为由镍-钛等的超弹性合金制成的金属编丝,并且也不限于金属编丝,还可以为树脂编丝。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40(多层体47),在扩张器40(多层体47)的长度变长、且扩张器40(多层体47)弯曲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确保扩张器40(多层体47)的前端柔软性,并维持扩张器40(多层体47)的推进性和扭矩传递性。并且,当旋转多层体47时,借助从线圈体43的基端到前端一直连续的一条金属编丝43a和金属编丝44a的螺旋效果,不仅可以通过推进操作,还可以通过旋转操作使扩张器40容易地前进。而且,由于线圈体43设置在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线圈体42上,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对形成的孔进行扩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将金属编丝44a和金属编丝43a的相邻金属编丝间的间隙量,设置为朝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则可以使扩张器40(多层体47)的轴向刚度产生渐变,达到即使要进入的路径是弯曲的、扩张器40(多层体47)也可以容易地进入其内部的效果。
此外,由于轴由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41和线圈体4(第一线圈)构成,因此可以提高轴的柔软性、以及轴的转矩传递性。而且,由于螺旋状凸部由通过在中空线圈体41的外周面41L上卷绕一条金属编丝而形成的线圈体44(第二线圈)、以及在线圈体42的外周面42B上卷绕一条金属编丝而形成的线圈体43(第二线圈)构成,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形成螺旋状凸部,而借助第二线圈的弹性,可以确保扩张器40的前端的柔软性、并提高转矩传递性。并且,由于中空线圈体41和线圈体42与线圈体43和线圈体44的各编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卷绕,因此即使将扩张器40向中空线圈体41和线圈体42打开的方向旋转,由于线圈体43和线圈体44上施加有向关闭方向的力,因此可以抑制中空线圈体41和线圈体42的打开,并可以将施加到扩张器40的连接器9的力向前端侧传递。
(第六实施方式)
图10是示出了第六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
并且,在图10中,图中左侧为要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手侧、近位侧)。
在图10中,扩张器50包括:多层体57以及连接在该多层体57的基端的中空状的连接器9,其中,多层体57由以下部分构成,即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51a、51b、51c、51d、51e、51f、51g、51h、51j、51k卷绕为中空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51;从该中空线圈体51的前端向基端侧间隔一段距离,在中空线圈体51的外周上,将多条金属编丝52a、52b、52c、52d、52e、52f、52g、52h、52j、52k、52m、52n、52p、52q、52r、52s向与中空线圈体51(朝向前端向左卷绕)相同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左卷绕)卷绕而形成的线圈体52;以及从中空线圈体51的前端,在中空线圈体51和线圈体52的外周上,通过将一条金属编丝53a向与中空线圈体52相反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右卷绕)卷绕而形成的线圈体53。
在这里,虽然多层体57为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体27相同的、带有阶梯的圆筒中空形状,但相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体27的线圈体24、线圈体25和线圈体23由不同材料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体57,其线圈体53为连续形成的一体结构,在这一点上有所不同。即,如图10所示,在线圈体53中,一条金属编丝53a在基端侧紧挨着卷绕,而在线圈体52的前端侧和线圈体51的前端侧则有间隙地卷绕。
并且,中空线圈体51和线圈体52,相当于“轴”和“第一线圈”。线圈体53的有间隙地卷绕的部分,相当于“螺旋状凸部”和“第二线圈”。此外,线圈体52相当于“外径扩大部分”。
中空线圈体51,与中空线圈体21相同,通过将十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51a、51b、51c、51d、51e、51f、51g、51h、51j、51k捻合为中空形状而形成。中空线圈体51,从前端到连接器9呈圆筒中空形状。
此外,线圈体52,通过将16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52a、52b、52c、52d、52e、52f、52g、52h、52j、52k、52m、52n、52p、52q、52r和52s向与中空线圈体51相同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左卷绕)卷绕,而形成在线圈体51的表面上。线圈体52,从前端到连接器9也呈圆筒中空形状。
进一步地,线圈体53,通过将一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53a卷绕在线圈体51和线圈体52的表面上而形成。中空线圈体53,从前端到连接器9也为圆筒中空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空线圈体51和线圈体52的各编丝紧挨着卷绕(参见图10)。线圈体52通过捻合形成在中空线圈体51的表面上。因此,相当于轴的中空线圈体51、线圈体52和线圈体53的紧挨着卷绕的部分,呈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中空形状。通过线圈体53,在中空线圈体51的外周面51L和线圈体52的外周面52T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扩张器50的最外面、最外部)的螺旋状凸部。该螺旋状凸部,在沿着中空线圈体5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相邻的金属编丝)具有间隙。并且,线圈体53设置在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线圈体52上。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中空线圈体51、线圈体52和线圈体53的编丝为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但并不限于不锈钢,还可以为由镍-钛等的超弹性合金制成的金属编丝,并且也不限于金属编丝,还可以为树脂编丝。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50(多层体57),在扩张器50(多层体57)的长度变长、且扩张器50(多层体57)弯曲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确保扩张器50(多层体57)的前端柔软性,并维持扩张器50(多层体57)的推进性和扭矩传递性。并且,当旋转多层体57时,借助从线圈体53的基端到前端一直连续的一条金属编丝53a的螺旋效果,不仅可以通过推进操作,还可以通过旋转操作使扩张器50容易地前进。此外,由于线圈体53设置在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线圈体52上,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对形成的孔进行扩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将金属编丝53a的相邻金属编丝间的间隙量设置为朝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则可以使扩张器50(多层体57)的轴向刚度产生渐变,达到即使要进入的路径是弯曲的、扩张器50(多层体57)也可以容易地进入其内部的效果。
此外,由于轴由将通过多条金属编丝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51和线圈体52(第一线圈)构成,因此可以提高轴的柔软性、以及轴的转矩传递性。此外,由于螺旋状凸部由通过将一条金属编丝卷绕在中空线圈体51的外周面51L和线圈体52的外周面52T上而形成的线圈体53(第二线圈)构成,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形成螺旋状凸部,而借助第二线圈的弹性,可以确保扩张器50的前端的柔软性、并提高转矩传递性。并且,由于中空线圈体51和线圈体52与线圈体53的各编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卷绕,因此即使将扩张器50向中空线圈体51和线圈体52打开的方向旋转,由于线圈体53上施加有向关闭方向的力,因此可以抑制中空线圈体51和线圈体52的打开,并可以将施加到扩张器50的连接器9的力向前端侧传递。
(第七实施方式)
图11是示出了第七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
并且,在图11中,图中左侧为要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手侧、近位侧)。
在图11中,扩张器60包括:多层体67以及连接在该多层体67的基端的中空状的连接器9,其中,多层体67由以下部分构成,即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61a、61b、61c、61d、61e、61f、61g、61h、61j、61k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61;从该中空线圈体61的前端向基端侧间隔一段距离,在中空线圈体61的外周上,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62a、62b、62c、62d、62e、62f、62g、62h、62j、62k、62m、62n、62p、62q、62r、62s向与中空线圈体61(朝向前端向左卷绕)相同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左卷绕)卷绕而形成的线圈体62;以及从中空线圈体61的前端,在中空线圈体61和线圈体62的外周上,将一条金属编丝63a向与中空线圈体62相反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右卷绕)卷绕而形成的线圈体63,但相对于扩张器60的多层体67在中空线圈体61的前端具有最前端部66,扩张器50的多层体57在中空线圈体51的前端则不具有最前端部66,在这一点上两种扩张器不同。
最前端部66,通过在中空线圈体61的前端浇注钎料(银锡钎料,金锡钎料等)而形成,其形状为大致圆筒中空形状。而且,最前端部66的表面是平坦的,而不像多层体57的前端那样表面为凹凸状。
虽然多层体67为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体27相同的、带有阶梯的圆筒中空形状,但相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体27的线圈体24、线圈体25和线圈体23由不同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体67,其线圈体63为连续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在这一点上是不同的。即,如图11所示,在线圈体63中,金属编丝63a在基端侧紧挨着卷绕,而在线圈体62的前端侧和线圈体61的前端侧则有间隙地卷绕。
并且,中空线圈体61和线圈体62相当于“轴”和“第一线圈”。线圈体63的有间隙地卷绕的部分,相当于“螺旋状凸部”和“第二线圈”。此外,线圈体62相当于“外径扩大部分”。
中空线圈体61,与中空线圈体21相同,通过将十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61a、61b、61c、61d、61e、61f、61g、61h、61j、61k捻合为中空形状而形成。中空线圈体61,从前端到连接器9呈圆筒中空形状。
此外,线圈体62,通过将16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62a、62b、62c、62d、62e、62f、62g、62h、62j、62k、62m、62n、62p、62q、62r、62s向与中空线圈体61相同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左卷绕)卷绕,而形成在线圈体61的表面上。中空线圈体62,从前端到连接器9也呈圆筒中空形状。
并且,线圈体63,通过将一条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63a在线圈体61和线圈体62的表面上卷绕而形成。中空线圈体63,从前端到连接器9也呈圆筒中空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空线圈体61和线圈体62的各编丝紧挨着卷绕(参见图11)。线圈体62通过在中空线圈体61的表面上捻合而形成。因此,相当于轴的中空线圈体61和线圈体62,呈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中空形状。通过线圈体63,在中空线圈体61的外周面61L和线圈体62的外周面62T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扩张器60的最外面、最外部)的螺旋状凸部。该螺旋状凸部,在沿着中空线圈体6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相邻的金属编丝)具有间隙。并且,线圈体63设置在作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线圈体62上。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中空线圈体61、线圈体62和线圈体63的编丝为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编丝,但并不限于不锈钢,还可以为由镍-钛等的超弹性合金制成的金属编丝,并且也不限于金属编丝,还可以为树脂编丝。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60(多层体67),由于在多层体67的前端连接有表面平坦的最前端部66,所以先将扩张器推入穿刺部,然后通过边旋转边推进,可以进一步提高穿刺部的插入性,同时在扩张器60(多层体67)的长度变长、且扩张器60(多层体67)弯曲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确保扩张器60(多层体67)的前端柔软性,并维持扩张器60(多层体67)的推进性和扭矩传递性。并且,当旋转多层体67时,借助从线圈体63的基端到前端一直连续的一条金属编丝63a的螺旋效果,不仅可以通过推进操作,还可以通过旋转操作使扩张器60容易地前进。此外,由于线圈体63设置在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线圈体62上,因此可以进更容易地对形成的孔进行扩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将金属编丝63a的相邻金属编丝间的间隙量设置为朝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则可以使扩张器60(多层体67)的轴向刚度产生渐变,达到即使要进入的路径是弯曲的、扩张器60(多层体67)也可以容易地进入其内部的效果。
此外,由于轴由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61和线圈体62(第一线圈)构成,因此可以提高轴的柔软性、以及轴的转矩传递性。而且,由于螺旋状凸部由通过将一条金属编丝卷绕在中空线圈体61的外周面61L和线圈体62的外周面62T上而形成的线圈体63(第二线圈)构成,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形成螺旋状凸部,而借助第二线圈的弹性,可以确保扩张器60的前端的柔软性,并提高转矩传递性。并且,由于中空线圈体61和线圈体62与线圈体63的各编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卷绕,因此即使将扩张器60向中空线圈体61和线圈体62打开的方向旋转,由于线圈体63上施加有向关闭方向的力,因此可以抑制中空线圈体61和线圈体62的打开,并可以将施加到扩张器60的连接器9的力向前端侧传递。
(第八实施方式)
图12是示出了第八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多层体)的前端部视图。
并且,在图12中,图中左侧为要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手侧、近位侧)。
在图12中,扩张器70包括:多层体77以及连接在该多层体77的基端的中空状的连接器9,其中,多层体77由以下部分构成,即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21a、21b、21c、21d、21e、21f、21g、21h、21j、21k卷绕为中空状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21;从该中空线圈体21的前端向基端侧间隔一段距离,在中空线圈体21的外周上,通过将多条金属编丝22a、22b、22c、22d、22e、22f、22g、22h、22j、22k、22m、22n、22p、22q、22r、22s向与中空线圈体21相反的方向(朝向前端向右卷绕)卷绕而形成的线圈体22;以及在该线圈体22的前端的前端侧,通过将一条金属编丝24a有间隙地卷绕在中空线圈体21的外周上而形成的线圈体24。
在这里,多层体77的形状为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体27相同的、带有阶梯的圆筒中空形状,多层体77为从多层体27去除掉线圈体25和线圈体23的双层结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70(多层体77),在扩张器70(多层体77)的长度变长且扩张器70(多层体77)弯曲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确保扩张器70(多层体77)的前端柔软性,并维持扩张器70(多层体77)的推进性和扭矩传递性,当旋转多层体77时,可借助金属编丝24a的螺旋效应,更容易地对形成的孔进行扩径。
但是,由于相对于第三实施方案的多层体27的三层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体77为双层结构,因此在对多层体77的孔进行扩径的能力上,与多层体27相比略显逊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将金属编丝24a的相邻金属编丝间的间隙量设置为朝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则可以使扩张器70(多层体77)的轴向刚度差产生渐变,达到即使要进入的路径是弯曲的、扩张器70(多层体77)也可以容易地进入其内部的效果。
(第九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扩张器的整体图。
并且,在图13中,图中左侧为要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手侧、近位侧)。
在图13中,扩张器80包括轴81、螺旋状凸部82、以及连接在轴81的基端的连接器9。
轴81呈中空状,其形成有从基端贯通到前端的内腔81a。并且,轴81还具有主体部83、锥形部84和前端部85。
构成轴81和螺旋状凸部82的材料,只要能确保锥形部84和前端部85的柔软性并具有生物相容性即可,不做特别限制,例如由不锈钢、镍-钛合金等超弹性合金材料,或由聚氯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和氟树脂等合成树脂制成。
主体部83位于扩张器80中的基端侧,其基端连接有连接器9。此外,主体部83从其基端到前端具有大致固定的外径。
锥形部84连接在主体部83的前端,并从该前端向前端侧延伸,且呈随着朝向前端侧前端变细的形状。即,锥形部84被构造成其前端侧的外形小于基端侧的外形,且锥形部84相当于从轴81的前端侧到基端侧之间的外径扩大部分。
前端部85连接在锥形部84的前端,并从该前端向前端侧延伸。前端部85从其基端到前端具有大致固定的外径。因此,轴81呈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中空形状。
螺旋状凸部82设置成在轴81的外周面81B上向外部突出(扩张器80的最外面、最外部)。螺旋状凸部82设置在主体部83的前端侧部分、锥形部84和前端部85上,并且在沿着轴8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具有间隙。即,螺旋状凸部82的该相邻部分是彼此分离的。该间隙被设置成从轴81的前端侧到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螺旋状凸部82通过铸造等方式与轴81一体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80中,突出在外部的螺旋状凸部82设置在轴81的外周面81B上,并且该螺旋状凸部82,在沿着轴8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具有间隙。通过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如现有技术那样通过推进操作来使扩张器前进,还可以借助螺旋状凸部82通过旋转操作来使扩张器前进。
此外,由于螺旋状凸部82,设置在从轴的前端侧到基端侧之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锥形部84上,因此可以容易地对形成的孔进行扩径。
此外,由于螺旋状凸部82的间隙设置为从轴81的前端侧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因此可以使轴81的轴向刚度产生渐变。由此,即使在轴81的长度变长、且轴81弯曲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确保轴81的前端柔软性,并维持轴81的推进性和扭矩传递性。
(第十实施方式)
图14是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扩张器的前端侧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并且,在图14中,图中左侧为要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手侧、近位侧)。
在图14中,扩张器90包括轴91、螺旋状凸部92、以及连接在轴91的基端的连接器9(参见图13)。构成轴91和螺旋状凸部92的材料,与构成第九实施方式的扩张器80的轴81和螺旋状凸部82的材料相同。
轴91呈中空状,并形成有从基端向前端贯通的内腔91a。并且,轴91还具有主体部93和锥形部94。在没有前端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90,与第九实施方式的扩张器80的结构不同。
主体部93和锥形部94的结构,与第九实施方式的主体部83和锥形部84相同。并且,螺旋状凸部92向外部突出(扩张器90的最外面、最外部)地设置在轴91的外周面91B上。螺旋状凸部92设置在主体部93的前端侧部分和锥形部94上,并且在沿着轴9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具有间隙。即,螺旋状凸部92的该相邻部分彼此分离。该间隙被构造成从轴91的前端侧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螺旋状凸部92通过铸造等方式与轴91一体形成。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90中,轴91的外周面91B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的螺旋状凸部92,并且该螺旋状凸部92在沿着轴9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具有间隙。螺旋状凸部92设置在从轴的前端侧到基端侧之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锥形部94上。螺旋状凸部92的间隙,设置成从轴91的前端侧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90,可起到与第九实施方式的扩张器80相同的效果。
(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15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扩张器的前端侧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并且,在图15中,图中左侧为要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手侧、近位侧)。
在图15中,扩张器100包括轴101、螺旋状凸部102、以及连接在轴101的基端的连接器9(参见图13)。构成轴101和螺旋状凸部102的材料,与构成第九实施方式的扩张器80的轴81和螺旋状凸部82的材料相同。
轴101呈中空状,其形成有从基端贯通至前端的内腔101a。并且,轴101具有锥形部104。在没有前端部和本体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100,与第九实施方式的扩张器80的结构不同。即,本实施方式的轴101,在从基端到前端的整个长度上,呈外径逐渐变小的锥形状。因此,轴101呈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中空形状。
螺旋状凸部102向外部突出(扩张器100的最外面、最外部)地设置在轴101的外周面101B上。螺旋状凸部102设置在锥形部104的前端侧部分上,并在沿着轴10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具有间隙。即,螺旋状凸部102的该相邻部分彼此分离。该间隙设计成从轴101的前端侧到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螺旋状凸部102通过铸造等方式与轴101一体形成。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100中,在轴101的外周面101B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的螺旋状凸部102,并且该螺旋状凸部102在沿着轴10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具有间隙。螺旋状凸部102,设置在从轴的前端侧到基端侧之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锥形部104上。螺旋状凸部102的间隙,设计成从轴101的前端侧到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100,能起到与第九实施方式的扩张器80相同的效果。
(第十二实施方式)
图16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扩张器的前端侧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并且,在图16中,图中左侧为要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供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手侧、近位侧)。
在图16中,扩张器110包括轴111、螺旋状凸部112、以及连接在轴111的基端的连接器9(参见图13)。构成轴111和螺旋状凸部112的材料,与构成第九实施方式的扩张器80的轴81和螺旋状凸部82的材料相同。
轴111呈中空状,其形成有从基端贯通至前端的内腔111a。并且,轴111还具有主体部113和前端部115。
主体部113位于扩张器110中的基端侧,其基端上连接有连接器9。此外,主体部113从其基端到前端具有大致固定的外径。
前端部115连接在本体部113的前端,并从该前端向前端侧延伸。前端部115,从其基端到前端具有大致固定的外径。前端部115的外径小于主体部113的外径,并且前端部115和主体部113同轴配置。因此,轴111呈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中空形状。另外,本体部113相当于从轴111的前端侧到基端侧之间的外径扩大部分。
螺旋状凸部112向外部突出(扩张器110的最外面、最外部)地设置在轴111的外周面111B上。螺旋状凸部112设置在主体部113的前端侧部分和前端部115上,并且在沿着轴11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具有间隙。即,螺旋状凸部112的该相邻部分彼此分离。该间隙设计成从轴111的前端侧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螺旋状凸部112通过铸造等方式与轴111一体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110中,在轴111的外周面111B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的螺旋状凸部112,并且该螺旋状凸部112在轴111的轴线A的相邻部分具有间隙。通过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同过去一样通过推进操作来使扩张器前进,而且可以通过螺旋状凸部112的旋转操作来使扩张器前进。
此外,由于螺旋状凸部112设置在从轴的前端侧到基端侧之间的外径扩大部分、即本体部113上,因此可以易于对形成的孔进行扩径。
此外,由于螺旋状凸部112的间隙设置为从轴111的前端侧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因此可以使轴111在轴线A上的刚度产生渐变。由此,即使在轴111的长度变长、且轴111弯曲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轴111的前端柔软性,并维持轴111的推进性和扭矩传递性。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中空线圈体3、中空线圈体21、中空线圈体31、中空线圈体41、中空线圈体51和中空线圈体61描述为由十条编丝构成的中空线圈体,但编丝的条数并不限于十条,也可以是一条或多条。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线圈体22、线圈体42、线圈体52和线圈体62描述为由16条编丝构成的线圈体,但编丝的条数并不限于16条,也可以是一条或多条。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线圈体23和线圈体33描述为由23条编丝构成的线圈体,但编丝的条数不限于23条,也可以是一条或多条。
另外,尽管第二实施方式的最前端部6是通过在多层体17的前端处浇注钎料而形成的,但也可以对多层体17的前端部附近的线圈体5和/或中空线圈体3的外周进行研磨而形成平坦的最前端部6,在这一点上,最前端部66也相同。
此外,尽管第二实施方式的最前端部6固定在多层体17的前端,但是最前端部即使固定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体27的前端、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体37的前端、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体47的前端、第八实施方式的多层体77的前端、第九实施方式的轴81的前端、第十实施方式的轴91的前端、第十实施方式的轴101的前端和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轴111的前端,也可以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体17、或第七实施方式的多层体67相同的效果。
另外,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的多层体7、17、27、37、47、57、67、77,以及第九至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轴81、91、101、111和螺旋状凸部82、92、102、112的外周可以利用树脂来涂敷。例如,如图17所示,第九实施方式的扩张器80的轴81和螺旋状凸部82的外周,可以利用树脂86来涂敷。利用该树脂86,可以提高滑动性并可以抑制生物组织的啮入。当利用树脂86涂敷轴81的外周时,主体部83、锥形部84和前端部85的被树脂86涂敷的部分相当于轴81,从该轴81的外周面81B向外部突出的部分相当于螺旋状凸部82。作为树脂86,可以列举出诸如聚酰胺树脂、氟树脂等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树脂材料、或者亲水性涂敷材料等,并且其厚度例如为0.1~300μm。
并且,在第九至第十二实施方式中,虽然螺旋状凸部82、92、102、112在沿着轴线A的相邻部分,间隙被设计成从轴81的前端侧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但该间隔也可以是固定的。此外,虽然轴81、91、101和111,与螺旋状凸部82、92、102和112一体形成,但也可以将它们单独形成。
在图1~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轴的表面上没有被膜的扩张器。然而,轴也可在其表面(包括轴与螺旋状凸部之间的部位)侧,具有各种被膜。作为该被膜,可以列举出诸如轴表面的保护膜(代表例:镀膜)、用于改善轴与螺旋状凸部之间的贴紧性的基底膜。
在图1~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优选螺旋状凸部不构成为利器者。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用于对目标物(例如,患者的胃等的消化管壁)上预先形成的孔进行扩张。因此,当螺旋状凸部构成利器时,它会破坏孔的内面上的生物组织。
因此,螺旋状凸部,优选在其截面形状(例如,图13所示的螺旋状凸部82的、与螺旋方向直交的截面形状)的、轴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不具有锐角角部。换言之,该端部优选具有诸如钝角角部、或以包含曲线(例如,含有圆、椭圆的一部分的曲线)在内的形状而形成的部位。
【附图标记说明】
1、10、30、40、50、60、70、80、90、100、110 扩张器
3、21、31、41、51、61 中空线圈体
5、22、23、24、25、32、33、35、42、43、44、52、53、62、63 线圈体
6、66 最前端部
7、17、27、37、47、57、67、77 多层体
8、28 内腔
9 连接器
81、91、101、111 轴
5、24、25、32、35、43、44、53、63、82、92、102、112 螺旋状凸部
P1 前端部
P2 中间部
P3 基端部

Claims (23)

1.一种扩张器,所述扩张器具有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中空形状的轴、以及连接在所述轴的基端的把持部,其中,
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突出在外部的螺旋状凸部;
所述螺旋状凸部,在沿着所述轴的轴线的相邻部分具有间隙;
所述轴由通过将一条或多条编丝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第一线圈构成;
所述螺旋状凸部由通过将一条或多条编丝卷绕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而形成的第二线圈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螺旋状凸部设置在从所述轴的前端侧到基端侧之间的外径扩大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外径扩大部分呈所述轴的前端侧的外径小于基端侧的外径的锥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螺旋状凸部的间隙,从所述轴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第二线圈通过将一条编丝卷绕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第二线圈的编丝,在所述轴的基端侧,沿着所述轴线紧挨着卷绕,而在包含所述轴的锥形形状的部分的前端侧,则沿着所述轴线有间隙地卷绕。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各编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卷绕。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各编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卷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器,其中,
所述轴由第一层体构成,所述第一层体通过将多条第一编丝卷绕为朝向前端逐渐变细的锥形中空形状而形成;
所述螺旋状凸部由第二层体构成,所述第二层体通过在所述第一层体的表面上、将一条第二编丝向与所述第一层体相反的方向卷绕而形成;
在由所述第一层体和所述第二层体构成的多层体中,
所述第二编丝,在基端侧紧挨着卷绕,而在包含锥形中空形状部的前端侧则有间隙地卷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第二编丝的间隙量在所述锥形中空形状部的基端侧的圆筒部上逐渐变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轴由第三层体和第四层体构成,其中,所述第三层体通过将多条第三编丝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所述第四层体通过从该第三层体的前端向基端侧间隔一段距离、将多条第四编丝卷绕在所述第三层体的外周上而形成;
所述螺旋状凸部由第五层体构成,所述第五层体通过在所述第四层体的前端的前端侧、将一条第五编丝有间隙地卷绕在所述第三层体的外周上而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扩张器,所述扩张器包括:
第六层体,其从所述第四层体的前端向基端侧间隔一段距离、通过将多条第六编丝卷绕在所述第四层体的外周上而形成;以及
第七层体,其在所述第六层体的前端的前端侧、通过将一条第七编丝在所述第四层体的外周上向与所述第五层体相同的方向有间隙地卷绕而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第五层体与所述第四层体一体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第五层体与所述第四层体一体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第七层体与所述第六层体一体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第七层体与所述第六层体一体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2、15和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第六层体与所述第七层体一体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第六层体和所述第七层体的间隙量朝向基端侧方向逐渐变小。
19.根据权利要求1-3、5、8-16和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扩张器,其中,前端的外表面形成为平坦状。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张器,其中,前端的外表面形成为平坦状。
2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张器,其中,前端的外表面形成为平坦状。
2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扩张器,其中,前端的外表面形成为平坦状。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扩张器,其中,前端的外表面形成为平坦状。
CN201880005761.2A 2017-03-24 2018-03-23 扩张器 Active CN1101396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2024 2017-03-24
JPPCT/JP2017/012024 2017-03-24
PCT/JP2018/011674 WO2018174243A1 (ja) 2017-03-24 2018-03-23 ダイレ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9616A CN110139616A (zh) 2019-08-16
CN110139616B true CN110139616B (zh) 2022-03-08

Family

ID=63585555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0385.6A Active CN110290755B (zh) 2017-03-24 2018-03-23 扩张器
CN201880019242.1A Withdrawn CN110461258A (zh) 2017-03-24 2018-03-23 扩张器
CN201880005761.2A Active CN110139616B (zh) 2017-03-24 2018-03-23 扩张器
CN201880019247.4A Active CN110520070B (zh) 2017-03-24 2018-03-23 扩张器
CN201880091432.4A Pending CN111885975A (zh) 2017-03-24 2018-09-21 扩张器
CN201880091517.2A Active CN111970982B (zh) 2017-03-24 2018-09-21 扩张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0385.6A Active CN110290755B (zh) 2017-03-24 2018-03-23 扩张器
CN201880019242.1A Withdrawn CN110461258A (zh) 2017-03-24 2018-03-23 扩张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9247.4A Active CN110520070B (zh) 2017-03-24 2018-03-23 扩张器
CN201880091432.4A Pending CN111885975A (zh) 2017-03-24 2018-09-21 扩张器
CN201880091517.2A Active CN111970982B (zh) 2017-03-24 2018-09-21 扩张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7) US11389631B2 (zh)
EP (6) EP3603551A4 (zh)
JP (10) JP6588676B2 (zh)
KR (4) KR102299776B1 (zh)
CN (6) CN110290755B (zh)
WO (6) WO20181742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03551A4 (en) 2017-03-24 2020-11-11 Asahi Intecc Co., Ltd. DILATOR
WO2019215827A1 (ja) * 2018-05-09 2019-11-14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用チューブ
JP7457579B2 (ja) * 2020-06-01 2024-03-28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ダイレータ
WO2021255906A1 (ja) * 2020-06-18 2021-12-23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サポートデバイス
US11471651B2 (en) * 2020-06-22 2022-10-18 Medtronic, Inc. Balloon catheter including a guidewire tube with a friction-increasing outer coating
CN111743619A (zh) * 2020-08-06 2020-10-09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一种扩张切开装置
CN115996685A (zh) * 2020-09-03 2023-04-21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扩张器
WO2023112192A1 (ja) * 2021-12-15 2023-06-22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ダイレー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7655A1 (en) * 2000-11-03 2002-06-20 Giulio Frova Tracheostomy dilator
JP2012100827A (ja) * 2010-11-09 2012-05-31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カテーテル
CN105338877A (zh) * 2013-06-26 2016-02-1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螺旋单元、插入装置和螺旋单元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7932A (en) * 1878-09-10 Improvement in surgical dilators
JPS60234671A (ja) 1984-05-09 1985-11-21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テル導入具
DE3532653C2 (de) * 1985-09-13 1993-10-21 Martin Kaltenbach Dilatationskatheter
DK163713C (da) * 1987-09-02 1992-09-07 Ole Gyring Nieben Anordning til anbringelse af et partielt kateter i et legemshulrum
AU6752090A (en) * 1989-11-16 1991-06-13 Kensey Nash Corporation A percutaneous transtracheal airway device and procedure
US5211636A (en) * 1990-10-31 1993-05-18 Lake Region Manufacturing Co., Inc. Steerable infusion guide wire
DE69124395T2 (de) 1990-11-09 1997-08-28 Boston Scient Corp Führungsdraht zum durchqueren von okklusionen in blutgefässen
JP2502565Y2 (ja) * 1990-12-18 1996-06-26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US5409470A (en) * 1993-05-07 1995-04-25 C. R. Bard, Inc. Dilatation catheter and guidewire with threaded tip connection
US5630813A (en) * 1994-12-08 1997-05-20 Kieturakis; Maciej J. Electro-cauterizing dissector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breast implant procedure
US20030069522A1 (en) * 1995-12-07 2003-04-10 Jacobsen Stephen J. Slotted medical device
DE19636318A1 (de) * 1996-08-29 1998-03-05 Knigge Ursel Obturator
JP4015298B2 (ja) 1998-07-31 2007-11-28 三洲電線株式会社 多層中空圧縮撚線の製造方法
JP3858560B2 (ja) 2000-03-31 2006-12-13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シャフトの製造方法
US9186177B2 (en) 2001-03-14 2015-11-17 Covidien Lp Trocar device
US20050165405A1 (en) * 2001-11-30 2005-07-28 Tsou Paul M. Minimal access apparatus for endoscopic spinal surgery
JP2004009844A (ja) 2002-06-05 2004-01-15 Shuji Tarumoto ギヤードケーブル
JP4425789B2 (ja) * 2002-07-31 2010-03-03 マイクロベンショ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3要素同軸脈管閉塞用装置
US6887194B2 (en) 2003-01-17 2005-05-03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Surgical access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073374B2 (en) 2003-07-30 2006-07-11 Bbnt Solutions Llc Soil compaction measurement on moving platform
US7811303B2 (en) * 2003-08-26 2010-10-12 Medicine Lodge Inc Bodily tissue di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05118102A (ja) 2003-10-14 2005-05-12 Pentax Corp 内視鏡用スネア
JP4497454B2 (ja) * 2004-04-06 2010-07-07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用具
JP2006130073A (ja) 2004-11-05 2006-05-25 Olympus Corp 超音波トロッカー
JP4804780B2 (ja) * 2005-03-28 2011-11-02 テルモ株式会社 生体器官拡張器具
US8414477B2 (en) * 2005-05-04 2013-04-09 Olympus Endo Technology America Inc.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JP2007098120A (ja) * 2005-09-06 2007-04-19 Fmd:Kk 医療用処置具及びその回転操作装置並びに医療用処置装置
US20070088230A1 (en) * 2005-09-06 2007-04-19 Fmd Co., Ltd Medical instrument and medical equipment for treatment, and rotational handle device
US8500628B2 (en) * 2006-02-28 2013-08-06 Olympus Endo Technology America, Inc.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US20090281500A1 (en) * 2006-04-19 2009-11-12 Acosta Pablo G Devices,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abdominal surgical procedures
JP2008011867A (ja) 2006-05-25 2008-01-24 Nippon Zeon Co Ltd ダイレーター、ダイレータ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シース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ー
US8419658B2 (en) * 2006-09-06 2013-04-16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edical device including structure for crossing an occlusion in a vessel
US8043343B2 (en) * 2007-06-28 2011-10-25 Zimmer Spine, Inc. Stabi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597172B2 (en) * 2007-09-28 2017-03-21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Retrieval catheter
US8795326B2 (en) * 2007-10-05 2014-08-05 Covidien Lp Expanding seal anchor for single incision surgery
US8900193B2 (en) * 2008-12-31 2014-12-02 St. Jude Medical, At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nc. Fast-acting or rotating transseptal needle
WO2010102105A1 (en) * 2009-03-06 2010-09-10 Cook Incorporated Reinforced rapid exchange catheter
US8343035B2 (en) * 2009-04-20 2013-01-01 Spine View, Inc. Dilator with direct visualization
US20110082338A1 (en) * 2009-10-01 2011-04-07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Port fixation with varying thread pitch
US9339599B2 (en) * 2009-12-21 2016-05-17 Sorin Group Usa, Inc. Self-dilating cannula
US20130012955A1 (en) * 2010-03-17 2013-01-10 Dean L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in Vertebral Alignment
US20120116350A1 (en) * 2010-07-07 2012-05-10 Reverse Medical Corporation Translation dilator and stand alone vascular guide catheter
JP2012095812A (ja) * 2010-11-01 2012-05-24 Olympus Corp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5448200B2 (ja) 2011-03-01 2014-03-19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5582612B2 (ja) 2011-03-03 2014-09-03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体内回収機構用ロープ
JP5424499B2 (ja) * 2011-04-18 2014-02-26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JP5392792B2 (ja) * 2011-06-06 2014-01-22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CN103717252B (zh) * 2011-08-01 2016-10-26 泰尔茂株式会社 扩张器
EP2740512B1 (en) * 2011-08-01 2016-10-12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Dilator, introducer assembly, and medical tool
CA2850179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Bioventrix, Inc. Remote pericardial hemostasis for ventricular access and reconstruction or other organ therapies
WO2013065292A1 (ja) * 2011-10-31 2013-05-10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医療用拡張器および医療用拡張器セット
US9107693B2 (en) 2012-04-16 2015-08-18 Pacesetter,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icardial access
US20140046357A1 (en) * 2012-08-09 2014-02-13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Dilation device
JP6066477B2 (ja) 2013-01-17 2017-01-25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JP5991951B2 (ja) 2013-07-12 2016-09-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可撓管および内視鏡型医療機器
WO2014157375A1 (ja) 2013-03-27 2014-10-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可撓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842594A1 (en) 2013-09-03 2015-03-04 Coloplast A/S Access sheath
US9408631B2 (en) 2013-09-27 2016-08-09 Depuy Mitek, Llc Flexible cannula and obturator
JP6195382B2 (ja) * 2014-07-02 2017-09-13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用チューブ体
EP3174478B8 (en) 2014-08-01 2024-01-03 Star BP, Inc. Coring dilator for defining an aperture in a tissue wall
JP5874885B1 (ja) * 2015-02-24 2016-03-02 株式会社エフエムディ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US20160287849A1 (en) 2015-03-31 2016-10-06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Vibrating self-dilation bougie
JP6540956B2 (ja) 2015-09-08 2019-07-10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超音波内視鏡用ダイレータ
CN205322443U (zh) * 2015-12-04 2016-06-22 浙江申达斯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微创胸腔手术的穿刺器
EP3184237B1 (en) 2015-12-22 2020-05-27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Sensor module and tool holder for a cutting tool
JP2019516441A (ja) 2016-04-18 2019-06-20 キューエックスメディカル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血管狭窄を通して進めるためのカテーテルおよび関連する方法
EP3603551A4 (en) 2017-03-24 2020-11-11 Asahi Intecc Co., Ltd. DILATOR
WO2018180209A1 (ja) 2017-03-28 2018-10-04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6868319B2 (ja) 2017-10-25 2021-05-12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7655A1 (en) * 2000-11-03 2002-06-20 Giulio Frova Tracheostomy dilator
JP2012100827A (ja) * 2010-11-09 2012-05-31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カテーテル
CN105338877A (zh) * 2013-06-26 2016-02-1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螺旋单元、插入装置和螺旋单元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05933A (ja) 2019-12-05
EP3603548B1 (en) 2022-05-18
EP3603549A1 (en) 2020-02-05
EP3769703B1 (en) 2023-07-12
JP7344059B2 (ja) 2023-09-13
JP6978583B2 (ja) 2021-12-08
EP3769702B1 (en) 2023-07-12
US11389631B2 (en) 2022-07-19
JP2018167050A (ja) 2018-11-01
EP3603549A4 (en) 2020-11-11
KR102305196B1 (ko) 2021-09-28
JP6588678B2 (ja) 2019-10-09
US20210001098A1 (en) 2021-01-07
CN110290755A (zh) 2019-09-27
JP7431001B2 (ja) 2024-02-14
EP3769703A4 (en) 2021-12-01
JP2020006209A (ja) 2020-01-16
KR20190127876A (ko) 2019-11-13
CN111885975A (zh) 2020-11-03
CN110461258A (zh) 2019-11-15
KR20190127874A (ko) 2019-11-13
WO2018174241A1 (ja) 2018-09-27
KR20190127875A (ko) 2019-11-13
WO2019181012A1 (ja) 2019-09-26
JPWO2018174243A1 (ja) 2019-03-28
US11819647B2 (en) 2023-11-21
US20200016387A1 (en) 2020-01-16
EP3603548A1 (en) 2020-02-05
EP3603551A4 (en) 2020-11-11
EP3603548A4 (en) 2021-03-03
JP6588677B2 (ja) 2019-10-09
US20210001097A1 (en) 2021-01-07
JP2019205932A (ja) 2019-12-05
EP3603550A4 (en) 2021-03-03
EP3769702A1 (en) 2021-01-27
JP6445745B1 (ja) 2018-12-26
US20200016385A1 (en) 2020-01-16
CN111970982B (zh) 2024-02-13
JPWO2019181011A1 (ja) 2021-03-11
CN110290755B (zh) 2022-07-22
EP3769702A4 (en) 2021-12-01
US20200016386A1 (en) 2020-01-16
JPWO2018174241A1 (ja) 2019-11-07
CN110520070A (zh) 2019-11-29
WO2018174242A1 (ja) 2018-09-27
CN111970982A (zh) 2020-11-20
KR102305195B1 (ko) 2021-09-28
EP3769703A1 (en) 2021-01-27
JPWO2018174240A1 (ja) 2019-06-27
WO2019181011A1 (ja) 2019-09-26
JPWO2018174242A1 (ja) 2019-11-07
CN110139616A (zh) 2019-08-16
JP2020006210A (ja) 2020-01-16
US20200016384A1 (en) 2020-01-16
KR102299776B1 (ko) 2021-09-09
KR20190100306A (ko) 2019-08-28
US11331459B2 (en) 2022-05-17
EP3603550A1 (en) 2020-02-05
WO2018174240A1 (ja) 2018-09-27
US20220288365A1 (en) 2022-09-15
EP3603551A1 (en) 2020-02-05
CN110520070B (zh) 2022-12-13
JP6588676B2 (ja) 2019-10-09
WO2018174243A1 (ja) 2018-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9616B (zh) 扩张器
JP6639545B2 (ja) 進入及び追跡用迅速交換拡張器を持つ頸動脈シース並びに使用方法
CN111447967B (zh) 医疗用管
US20050228364A1 (en) Tunneler device
EP3067087A1 (en) Balloon catheter
US10687821B2 (en) Lung volume reduction elastic implant and lung volume reduction instrument
CN112188870A (zh) 扩张器
US10905538B2 (en) Lung-volume-reduction elastic implant and lung-volume reduction instrument
EP3359235B1 (en) Tube introducers and assemblies
CN112714634B (zh) 扩张器
US20230093541A1 (en) Dilators
CN112702963A (zh) 扩张器
CN216536477U (zh) 导入鞘组件
JP7279466B2 (ja) カテーテル
JP2001238962A (ja) 医療用挿通線体
JP7101245B2 (ja) 切開トンネラ
CN210904575U (zh) 导丝组件
US20210330943A1 (en) Coil reinforced superelastic guidew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