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6477U - 导入鞘组件 - Google Patents

导入鞘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6477U
CN216536477U CN202023243417.0U CN202023243417U CN216536477U CN 216536477 U CN216536477 U CN 216536477U CN 202023243417 U CN202023243417 U CN 202023243417U CN 216536477 U CN216536477 U CN 216536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re
flexible outer
outer tube
sheath assembly
introducer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434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庆龙
刘云云
罗雪莉
孙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434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6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6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6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入鞘组件,导入鞘组件包括柔性外管以及插设在柔性外管内的硬性内芯。柔性外管的近端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撕裂柔性外管的撕裂口,撕裂口沿柔性外管的轴向延伸。硬性内芯可活动地插设在柔性外管内,并且硬性内芯的两端均伸出柔性外管外。上述导入鞘组件兼顾可撕裂性和抗变形性的特点,操作便捷,提高了手术效率。

Description

导入鞘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入鞘组件。
背景技术
在血管介入治疗中,为了将治疗器械、治疗试剂或植入物输送到病变位置,需要将不同型号规格的鞘管、导引导管和微导管组合搭配使用,以建立血管内通路。例如预期病变位置在颈内动脉时,常常先使用较大规格的鞘管或导引导管进入皮下形成第一道通路,之后向鞘管或导引导管中插入更小规格且头端更为柔软的导引导管,并将导引导管输送到更远端的血管位置,最后再通过微导管把治疗物或植入物输送到病变位置。
在使用较小规格且头端柔软的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进入鞘管时,由于鞘管近端带有止血阀,柔软的导管头端难以直接进入止血阀,此外术中使用时,用来形成第一道通路的较大规格导引导管近端会连接有Y阀,当更小规格且柔软的导管头端进入此Y阀时,也常常会卡在Y阀内的台阶处,导致更小规格且头端更为柔软的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无法穿过,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若强行操作会造成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的头端损坏,一般需要采用导入鞘将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导入鞘管内,然而传统的导入鞘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导入鞘组件,该导入鞘组件兼顾了可撕裂性和抗变形性,操作方便,便于插入鞘管内。
一种导入鞘组件,包括:
柔性外管,所述柔性外管的近端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撕裂所述柔性外管的撕裂口,所述撕裂口沿所述柔性外管的轴向延伸;
硬性内芯,所述硬性内芯可活动地插设在所述柔性外管内,并且所述硬性内芯的至少一端伸出所述柔性外管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性内芯和所述柔性外管材料的硬度比值不小于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外管的材料为高分子,所述硬性内芯的材料为高分子或金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性内芯的外径与所述柔性外管的内径的比值为0.5~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性内芯与所述柔性外管的长度比值为1.2~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撕裂口的长度占所述柔性外管总长的1/5~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撕裂口使所述柔性外管的近端形成至少一个尾翼,并且所述尾翼朝远离所述柔性外管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性内芯的外表面设有润滑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性内芯的近端设防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部的长度不超过所述硬性内芯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部为设置在所述硬性内芯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凸起或条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性内芯的近端设有用于抓握的握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为沿远离所述硬性内芯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杆件或凸台或扩口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性内芯的远端形成锥体,所述锥体的锥度为1:1~1: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性内芯的远端的端面形成弧面,所述弧面的弧度为π/3(rad)~π(rad)。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性内芯的远端的外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性内芯采用空心管材或实心棒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性内芯采用空心管材,所述柔性外管和所述硬性内芯的壁厚均不低于0.0005inch。
上述导入鞘组件通过在柔性外管内插设硬性内芯,从而使得导入鞘组件能兼顾可撕裂性和抗变形性的特点。并且由于硬性内芯的两端均伸出柔性外管外,在插入鞘管或较大规格导引导管时,硬性内芯先进入鞘管的止血阀或与导引导管近端相连接的Y阀,在通过将柔性外管沿着硬性内芯向前输送,即可使柔性外管轻易地进入止血阀或Y阀。同时在将更小规格且头端更为柔软的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通过柔性外管输送至预期位置后,又可通过柔性外管的撕裂口将柔性外管轻易撕裂并取下柔性外管,从而完成将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引导进入鞘管,操作便捷,提高了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的导入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柔性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硬性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导入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柔性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硬性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的导入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三的柔性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三的硬性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四的导入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四的柔性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四的硬性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硬性内芯;11、锥台;12、锥体;13、防滑部;14、弧面;15、杆件;16、凸台;20、柔性外管;21、撕裂口;22、尾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具体地,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入鞘组件,导入鞘组件用于在血管介入治疗中,引导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进入鞘管内。具体地,一实施例的导入鞘组件包括柔性外管20以及插设在柔性外管20内的硬性内芯10。进一步地,柔性外管20的近端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撕裂柔性外管20的撕裂口21,撕裂口21沿柔性外管20的轴向延伸。硬性内芯10可活动地插设在柔性外管20内,并且硬性内芯10的两端均伸出柔性外管20。此外,硬性内芯10也可以只有远端伸出柔性外管20,硬性内芯10的近端与柔性外管20齐平,或者,硬性内芯10的近端在柔性外管20内。进一步地,考虑到制造时难免存在制造误差,撕裂口21沿柔性外管20的轴向延伸可理解为:撕裂口21平行或近似平行于柔性外管20的轴向延伸。其中,近似平行于柔性外管20的轴向延伸指的是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撕裂口21的延伸方向与柔性外管20轴向呈一个比较小的角度,如撕裂口21的延伸方向与柔性外管20的轴向之间呈0~30°的角度。
使用时,先将组合好的导入鞘组件的硬性内芯10的远端插入至鞘管的止血阀或Y阀,并继续向前输送硬性内芯10至合适位置,该合适位置优选为硬性内芯10的近端与柔性外管20的近端平齐的位置。然后将柔性外管20沿着硬性内芯10向前输送穿过止血阀或Y阀,直至合适位置。然后固定柔性外管20的位置,同时抽出硬性芯管,使硬性芯管完全撤出柔性外管20,此时可将待使用的引导导管或中间导管通过柔性外管20的内腔进入鞘管内并输送至预期位置。最后通过撕裂口21撕裂柔性外管20并取下撕裂后的柔性外管20。此外,在输送导入鞘组件进入鞘管时,也可先将导入鞘组件的硬性内芯10和柔性外管20一同输送进入止血阀或Y阀,然后在向前输送硬性内芯10至合适位置,该合适位置优选为硬性内芯10的近端与柔性外管20的近端平齐的位置,再进一步将柔性外管20沿着硬性内芯10向前输送直至合适位置。
进一步地,在传统的血管介入治疗中,将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引导进入鞘管时,通常使用较硬且壁厚较厚的导入鞘,以保证导入鞘进入止血阀的时候不变形,但较硬且壁厚较厚的导入鞘可撕裂性较差,不易撕裂,从而影响术者手术操作。而若采用较软或者壁厚较薄的导入鞘,则在导入鞘进入止血阀的时候容易发生变形,不容易进入止血阀。
本申请的导入鞘组件通过在柔性外管20内插设硬性内芯10,从而使得导入鞘组件能兼顾可撕裂性和抗变形性的特点。并且由于硬性内芯10的远端伸出柔性外管20外,在插入鞘管时,硬性内芯10先进入鞘管的止血阀以及Y阀,再通过将柔性外管20沿着硬性内芯10向前输送,即可使柔性外管20轻易地进入止血阀以及Y阀。同时在将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通过柔性外管20输送至预期位置后,又可通过柔性外管20的撕裂口21将柔性外管20轻易撕裂并取下柔性外管20,从而完成将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引导进入鞘管,操作便捷,提高了手术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导入鞘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3,一实施例的导入鞘组件装置包括柔性外管20以及插设在柔性外管20内的硬性内芯10。硬性内芯10可活动地插设在柔性外管20内,并且硬性内芯10的两端均伸出柔性外管20外。
进一步地,如图所示,柔性外管20的近端,即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沿轴向设有两个撕裂口21,两个撕裂口21使柔性外管20的近端形成两个尾翼22,通过将两个尾翼22朝远离柔性外管20的中心轴线方向弯折,使得尾翼22朝远离柔性外管20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从而在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输送到位后,通过手持尾翼22,并将两个尾翼22朝不同方向拉扯,即可轻松撕裂柔性外管20,使得柔性外管20与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分离。进一步地,尾翼22的延伸方向与柔性外管20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夹角为0°~180°,优选为90°。
值得说明的是,撕裂口21的数量不限于上述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撕裂口21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在此不做限制。对应地,在柔性外管20的近端开设撕裂口21后形成的尾翼22也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在此不做限制。
柔性外管20的长度为30mm~100mm,优选为50mm。撕裂口21的长度不超过柔性外管20的长度的2/3,优选地,撕裂口21的长度占柔性外管20的总长度的1/5~1/2。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撕裂口21的长度为20mm。柔性外管20的内径为0.068inch~0.10inch,优选为0.076inch。可撕裂外管壁厚为0.0005inch~0.03inch,优选为0.020inch。柔性外管20的硬度为邵氏硬度40D~95D。
进一步地,柔性外管20为高分子薄壁管。具体地,柔性外管20的高分子材料可为聚四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全氟乙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并且,柔性外管20的高分子材料可含有添加剂,如铋盐,钨粉,钡盐等。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外管20的材料为聚全氟乙丙烯。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具有远端和近端,近端即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即远离操作者的一端。硬性内芯10的远端的外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例如硬性内芯10远端具有一定锥度或弧度,从而便于硬性内芯10进入止血阀或Y阀,如图3所示,硬性内芯10的远端形成圆形的锥台11。锥台11的锥度为1:1到1:10,优选为1:4。锥度即圆锥的底面直径与锥体高度之比或者锥台上、下两底圆的直径差与锥台高度之比,通过使硬性内芯10远端形成锥台11或锥体12,可减少硬性内芯10对患者和器械的意外损伤,也便于硬性内芯10插入止血阀或Y阀。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采用空心管材或实心棒材。硬性内芯10的远端可以封闭或者设有开口。硬性内芯10长度为40mm~200mm,优选为70mm。硬性内芯10的外径为0.048inch~0.088inch,优选为0.074inch。当硬性内芯10为空心管材时,柔性外管20和硬性内芯10的壁厚均不低于0.0005inch。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的管材壁厚为0.0005inch~0.04inch,优选为0.030inch。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的外径与柔性外管的内径的比值为0.5~1,例如,硬性内芯的外径与柔性外管的内径的比值为0.5、0.6、0.75、0.8、0.9、1。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与柔性外管的长度比值为1.2~7,例如,硬性内芯与柔性外管的长度比值为1.2、1.5、2、3.5、5、6.5、7等。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的材料可为医用级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比如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醚醚酮,以及各类金属材料,铝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钴基合金,铜及其合金等。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硬性内芯10为聚醚醚酮材质。进一步地,在硬性内芯10的材料为高分子的情况下,硬性内芯10的材料的硬度优选为邵氏硬度50D~100D,硬性内芯10与柔性外管20的邵氏硬度差值优选为10D~60D。在硬性内芯10的材料为金属的情况下,硬性内芯10的硬度可以更大,硬性内芯10与柔性外管20的硬度差值也可以更大。进一步地,硬性内芯和柔性外管材料的硬度比值不小于1,例如,硬性内芯和柔性外管材料的硬度比值为1、1.5、2.5、5、10等。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外表面可涂敷润滑涂层,从而降低硬性内芯10的表面摩擦力,便于硬性内芯10进入止血阀或Y阀。其中硬性内芯10的涂敷区域可为硬性内芯10整个外表面,也可为不超过硬性内芯10总长度3/4的远端部分外表面。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外表面的润滑涂层可以为亲水涂层或疏水涂层,润滑涂层优选为聚四氟乙烯涂层,派瑞林涂层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涂层。润滑涂层的涂敷工艺可采用喷涂,浸涂,真空气相沉积等。
实施例二
参见图4~6,一实施例的导入鞘组件装置包括柔性外管20以及插设在柔性外管20内的硬性内芯10。硬性内芯10可活动地插设在柔性外管20内,并且硬性内芯10的两端均伸出柔性外管20外。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柔性外管20的近端,即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沿轴向设有两个撕裂口21,两个撕裂口21使柔性外管20的近端形成两个尾翼22,通过将两个尾翼22朝远离柔性外管20的中心轴线方向弯折,使得尾翼22朝远离柔性外管20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从而在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输送到位后,通过手持尾翼22,并将两个尾翼22朝不同方向拉扯,即可轻松撕裂柔性外管20,使得柔性外管20与导引导管或中间导管分离。进一步地,尾翼22的延伸方向与柔性外管20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夹角为45°。
值得说明的是,撕裂口21的数量不限于上述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撕裂口21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在此不做限制。对应地,在柔性外管20的近端开设撕裂口21后形成的尾翼22也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在此不做限制。
柔性外管20的长度为30mm~100mm,优选为60mm。撕裂口21的长度不超过柔性外管20的长度的2/3,优选为柔性外管20的长度的1/4~2/3。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撕裂口21的长度为30mm。柔性外管20的内径为0.068inch~0.100inch,优选为0.088inch。可撕裂外管壁厚为0.0005inch~0.03inch,优选为0.010inch。柔性外管20的硬度为邵氏硬度40D~95D。
进一步地,柔性外管20为高分子薄壁管。具体地,柔性外管20的高分子材料可为聚四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全氟乙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几种的组合。并且,柔性外管20的高分子材料可含有添加剂,如铋盐,钨粉,钡盐等。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外管20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具有远端和近端,近端即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即远离操作者的一端。硬性内芯10的远端的外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例如硬性内芯10远端具有一定锥度或弧度,从而便于硬性内芯10进入止血阀或Y阀,如图6所示,硬性内芯10的远端形成椎体12。锥体的锥度为1:1到1:10,优选为1:10。锥度即锥体的底面直径与锥体高度之比,通过使硬性内芯10远端形成锥体12,可减少硬性内芯10对患者和器械的意外损伤,也便于硬性内芯10插入止血阀或Y阀。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的近端设防滑部13。较佳地,防滑部13为设置在硬性内芯10的近端周面上的多个凸起或条纹。在使用时,凸起或条纹能增加操作者与硬性内芯10的摩擦力,便于操作者插入或取出硬性内芯10,提高了手术效率。较佳地,防滑部13所在区域的长度不超过硬性内芯10总长的三分之一,优选地,防滑部13所在区域的长度为20mm。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采用空心管材或实心棒材。硬性内芯10的远端可以封闭或者设有开口。硬性内芯10长度为40mm~200mm,优选为100mm。硬性内芯10的外径为0.048inch~0.088inch,优选为0.074inch。当硬性内芯10为空心管材时,柔性外管20和硬性内芯10的壁厚均不低于0.0005inch。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的管材壁厚为0.0005inch~0.04inch,优选为0.030inch。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的材料可为医用级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比如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醚醚酮,以及各类金属材料,铝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钴基合金,铜及其合金等。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硬性内芯10为聚醚醚酮材质。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的材料的硬度优选为邵氏硬度50D~100D。硬性内芯10与柔性外管20的邵氏硬度差值优选为10D~60D。
进一步地,硬性内的芯外表面可涂敷润滑涂层,从而降低硬性内芯10表面摩擦力,便于硬性内芯10进入止血阀或Y阀。其中硬性内芯10的涂敷区域可为硬性内芯10整个外表面,也可为不超过硬性内芯10总长度3/4的远端部分外表面。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外表面的润滑涂层可以为亲水涂层或疏水涂层,润滑涂层优选为聚四氟乙烯涂层,派瑞林涂层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涂层。润滑涂层的涂敷工艺可采用喷涂,浸涂,真空气相沉积等。
实施例三
参见图7~9,一实施例的导入鞘组件装置包括柔性外管20以及插设在柔性外管20内的硬性内芯10。硬性内芯10可活动地插设在柔性外管20内,并且硬性内芯10的两端均伸出柔性外管20外。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柔性外管20的近端,即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沿轴向设有四个撕裂口21。值得说明的是,撕裂口21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四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撕裂口21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在此不做限制。
柔性外管20的长度为30mm~100mm,优选为100mm。撕裂口21的长度不超过柔性外管20的长度的2/3,优选为柔性外管20的长度的1/4~2/3。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撕裂口21的长度为30mm。柔性外管20的内径为0.068inch~0.100inch,优选为0.070inch。可撕裂外管壁厚为0.0005inch~0.03inch,优选为0.030inch。柔性外管20的硬度为邵氏硬度40D~95D。
进一步地,柔性外管20为高分子薄壁管。具体地,柔性外管20的高分子材料可为聚四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全氟乙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几种的组合。并且,柔性外管20的高分子材料可含有添加剂,如铋盐,钨粉,钡盐等。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外管20的材料为聚酰胺。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具有远端和近端,近端即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即远离操作者的一端。硬性内芯10远端具有一定锥度或弧度,从而便于硬性内芯10进入止血阀或Y阀,如图7所示,硬性内芯10的远端的端面形成弧面14,弧面14的弧度为π/3(rad)~π(rad),弧度即弧长所对应的角的度量。通过使硬性内芯10远端形成弧面14,可减少硬性内芯10对患者和器械的意外损伤,也便于硬性内芯10插入止血阀或Y阀。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的近端设有握持部。具体地,参见图9,握持部为沿远离硬性内芯10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两个杆件15,使得硬性内芯10整体呈“T”形结构。在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抓握握持部能抓紧硬性内芯10,从而便于操作者插入或取出硬性内芯10,提高了手术效率。较佳地,杆件15的延伸方向与硬性内芯10的轴向方向的夹角为45°至90°,优选为90°。单个杆件15的长度优选为10mm~50mm。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采用实心棒材。硬性内芯10长度为40mm~200mm,优选为130mm。硬性内芯10的外径为0.048inch~0.088inch,优选为0.069inch。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的材料可为医用级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比如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醚醚酮,以及各类金属材料,铝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钴基合金,铜及其合金等。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硬性内芯10的材质为304不锈钢材质。进一步地,硬性内的芯外表面可涂敷润滑涂层,从而降低硬性内芯10表面摩擦力,便于硬性内芯10进入止血阀或Y阀。其中硬性内芯10的涂敷区域可为硬性内芯10整个外表面,也可为不超过硬性内芯10总长度3/4的远端部分外表面。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外表面的润滑涂层可以为亲水涂层或疏水涂层,润滑涂层优选为聚四氟乙烯涂层,派瑞林涂层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涂层。润滑涂层的涂敷工艺可采用喷涂,浸涂,真空气相沉积等。
实施例四
参见图10~12,一实施例的导入鞘组件装置包括柔性外管20以及插设在柔性外管20内的硬性内芯10。硬性内芯10可活动地插设在柔性外管20内,并且硬性内芯10的两端均伸出柔性外管20外。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柔性外管20的近端,即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沿轴向设有两个撕裂口21。值得说明的是,撕裂口21的数量不限于上述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撕裂口21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在此不做限制。
柔性外管20的长度为30mm~100mm,优选为45mm。撕裂口21的长度不超过柔性外管20的长度的2/3,优选为柔性外管20的长度的1/4~2/3。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撕裂口21的长度为15mm。柔性外管20的内径为0.068inch~0.100inch,优选为0.088inch。可撕裂外管壁厚为0.0005inch~0.03inch,优选为0.0075inch。柔性外管20的硬度为邵氏硬度40D~95D。
进一步地,柔性外管20为高分子薄壁管。具体地,柔性外管20的高分子材料可为聚四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全氟乙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几种的组合。并且,柔性外管20的高分子材料可含有添加剂,如铋盐,钨粉,钡盐等。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外管20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具有远端和近端,近端即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即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如图10所示,硬性内芯10的远端形成圆形的锥台11。锥台11的锥度为1:1到1:10,优选为1:5。锥度即锥台上、下两底圆的直径差与锥台高度之比。通过使硬性内芯10远端形成锥台11,可减少硬性内芯10对患者和器械的意外损伤,也便于硬性内芯10插入止血阀或Y阀。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的近端设有握持部。具体地,参见图12,握持部为设置在硬性内芯10的近端的圆盘状或喇叭状的凸台16,喇叭状的凸台16即为扩口结构,凸台16的径向截面为圆形,凸台16的最大直径与硬性内芯10的中间区域外径的比值为1.5~5.0,优选为1.5。在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抓握握持部能抓紧硬性内芯10,从而便于操作者插入或取出硬性内芯10,提高了手术效率。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采用空心管材。硬性内芯10的远端可以封闭或者设有开口。硬性内芯10长度为40mm~200mm,优选为90mm。硬性内芯10的外径为0.048inch~0.088inch,优选为0.0854inch。硬性内芯10的管材壁厚为0.0005inch~0.04inch,优选为0.040inch。
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的材料可为医用级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比如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醚醚酮,以及各类金属材料,铝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钴基合金,铜及其合金等。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硬性内芯10的材质为聚丙烯。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的材料的硬度优选为邵氏硬度50D~100D。硬性内芯10与柔性外管20的邵氏硬度差值优选为10D~60D。
进一步地,硬性内的芯外表面可涂敷润滑涂层,从而降低硬性内芯10表面摩擦力,便于硬性内芯10进入止血阀或Y阀。其中硬性内芯10的涂敷区域可为硬性内芯10整个外表面,也可为不超过硬性内芯10总长度3/4的远端部分外表面。进一步地,硬性内芯10外表面的润滑涂层可以为亲水涂层或疏水涂层,润滑涂层优选为聚四氟乙烯涂层,派瑞林涂层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涂层。润滑涂层的涂敷工艺可采用喷涂,浸涂,真空气相沉积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近端”通常是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术语“远端”通常是靠近患者靠近病灶的一端,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外管,所述柔性外管的近端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撕裂所述柔性外管的撕裂口,所述撕裂口沿所述柔性外管的轴向延伸;
硬性内芯,所述硬性内芯可活动地插设在所述柔性外管内,并且所述硬性内芯的至少一端伸出所述柔性外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性内芯和所述柔性外管材料的硬度比值不小于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外管的材料为高分子,所述硬性内芯的材料为高分子或金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性内芯的外径与所述柔性外管的内径的比值为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性内芯与所述柔性外管的长度比值为1.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口的长度占所述柔性外管总长的1/5~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口使所述柔性外管的近端形成至少一个尾翼,并且所述尾翼朝远离所述柔性外管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性内芯的外表面设有润滑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性内芯的近端设防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部的长度不超过所述硬性内芯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部为设置在所述硬性内芯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凸起或条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性内芯的近端设有用于抓握的握持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为沿远离所述硬性内芯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杆件或凸台或扩口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性内芯的远端的外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性内芯采用空心管材或实心棒材。
CN202023243417.0U 2020-12-29 2020-12-29 导入鞘组件 Active CN216536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3417.0U CN216536477U (zh) 2020-12-29 2020-12-29 导入鞘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3417.0U CN216536477U (zh) 2020-12-29 2020-12-29 导入鞘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6477U true CN216536477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36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43417.0U Active CN216536477U (zh) 2020-12-29 2020-12-29 导入鞘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64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7424A (zh) * 2023-11-23 2023-12-22 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可撕裂鞘管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7424A (zh) * 2023-11-23 2023-12-22 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可撕裂鞘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17257424B (zh) * 2023-11-23 2024-04-12 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可撕裂鞘管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1212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aining access around an implanted medical device
EP2133115B1 (en) Guide sheath dilator
US11426565B2 (en) Hybrid transseptal dilator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EP3332830B1 (en) Guide extension catheter
EP1872820B1 (en) Flexible introducer sheath with varying durometer
US20060264907A1 (en) Catheters having stiffening mechanisms
US20060264905A1 (en) Improved Catheters
US11331459B2 (en) Dilator
US20080154153A1 (en) Multiple-wir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blation of occlusions within blood vessels
US20070185522A1 (en) Dilator
WO2006119422A2 (en) Improved catheters
US9981115B2 (en) Introducer sheath having profiled reinforcing member
JP2000510372A (ja) ガイドワイヤ繰り出し装置
EP3752235B1 (en) Guide extension catheter
JP2019503777A5 (zh)
CN216536477U (zh) 导入鞘组件
US8011079B2 (en) Method of incorporating a tip into an endovascular device
US20090234227A1 (en) Ribbed Catheter
US6892087B2 (en) Vascular introducer with mapping capabilities
WO2008008217A2 (en) Vascular cathe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19167985A1 (ja) ガイドワイヤおよび医療デバイス
JP4280526B2 (ja) 医療用器具
JP2010521228A (ja) 改善されたガイドワイヤ挿入具および成形具
US20210085920A1 (en) Strain relief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H05192389A (ja) 生体内留置チュー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