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3991B - 家电材料用和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家电材料用和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3991B
CN104203991B CN201380015833.9A CN201380015833A CN104203991B CN 104203991 B CN104203991 B CN 104203991B CN 201380015833 A CN201380015833 A CN 201380015833A CN 104203991 B CN104203991 B CN 104203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ization
olefin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carbon number
mass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58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3991A (zh
Inventor
川本尚史
漆原刚
冈本康平
濑口哲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Denka 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Denka Kogyo KK filed Critical Asahi Denka 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4203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3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3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39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20Carboxylic acid am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4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 C08K5/526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with hydroxyary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6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i.e.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metal-to-carbon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4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抑制稳定剂的总添加量、实现低成本化、且色调良好、耐雾化性优异的家电材料/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一种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使烯烃单体聚合而成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具备下述工序:将用有机铝化合物对下述通式(1)所示的苯酚系抗氧化剂进行掩蔽处理而得到的物质以相对于由聚合得到的烯烃树脂100质量份为0.001~0.5质量份的方式在烯烃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添加。(式(1)中,R表示可以具有支链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

Description

家电材料用和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材料用和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用于制造色调、耐雾化性良好、作为家电材料用或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适合的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家电材料用和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烯烃树脂缺乏对热、光的稳定性,高温成型加工、暴露于强的光时容易发生氧化/劣化,因此无法得到作为塑料产品所需的寿命。为了防止该氧化/劣化,通常进行的是,添加苯酚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羟基胺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紫外线吸收剂、氧捕捉剂等稳定剂。
作为在烯烃树脂中添加稳定剂的方法,可以举出下述方法:将聚合烯烃单体而得的烯烃树脂和稳定剂混合,通过挤出机等成型加工机器进行熔融混炼,使稳定剂分散于烯烃树脂中的方法;和在烯烃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添加稳定剂进行聚合,从而得到稳定化了的烯烃树脂的方法。
然而,对于通过熔融混炼将烯烃树脂和稳定剂进行配混的方法,为了应对稳定剂的分散不良的问题,必须添加稳定剂为需要以上,经济上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在烯烃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添加稳定剂的方法存在稳定剂有时妨碍烯烃单体的聚合的问题。
另外,为了使烯烃树脂长期地稳定化,考虑增大抗氧化剂的配混的量,但大量地配混稳定剂时,有不仅在经济上不利,而且影响稳定剂自身的着色、成型品着色等问题。
烯烃树脂也用于家电的外部装饰、汽车内部装饰,但这些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消费者关注,而且,近年来,有功能性和设计方面的要求提高的特征。因此,对于家电材料、汽车内部装饰中使用的烯烃树脂,特别重视外观良好,要求耐热性、耐光性等一般的特性优异、而且耐着色性、耐雾化性也优异。
例如在汽车内部装饰材料中,由于在室外的停车等时在高温下暴露于强的阳光照射,所以要求高度的耐光性、耐气候着色性。另外,雾化是指下述现象:例如汽车内部装饰材中所含的添加剂在变为高温的车内挥发,在外界空气中在寒冷的窗户玻璃内面冷凝,变白、模糊,从而妨碍视野,很可能损坏外观、而且由于阻挡视野而对安全造成妨碍。
目前为止,作为得到耐热性、耐气候性、耐雾化性优异的家电材料、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的方法,已经提出了各种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内容:相对于(A)和(B)的总量100重量份分别添加为0.05~0.6重量份、0.05~0.4重量份的(A)烯烃树脂、(B)乙烯-α-烯烃系共聚物橡胶、(C)满足特定的条件的树脂用添加剂。作为相当于上述(C)的树脂用添加剂,公开了分子量200~1500的苯酚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分子量200~1000的受阻胺系耐光剂、羟基苯并三唑系耐光剂、碳数10~25的脂肪酸酰胺和/或双脂肪酸酰胺系润滑剂。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内容:通过使用茂金属催化剂作为聚合催化剂进行丙烯的聚合,从而低分子量成分的副产被抑制,可以得到窄分子量分布的丙烯系聚合物,由此可以得到耐雾化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65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886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所得树脂组合物的耐雾化性尚未能够满足,要求进一步的改良。另外,专利文献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所以存在加工性降低、对于复杂的形状的成型品多产生成型不均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稳定剂的总添加量、实现低成本化、且色调良好、耐雾化性优异的家电材料/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烯烃单体的聚合时添加用有机铝化合物进行了掩蔽处理的特定的苯酚系抗氧化剂,可以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人等目前为止在日本特开2005-20662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25595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282985号公报等中提出了下述方法:在现有的催化剂供料罐或聚合槽中,将烯烃聚合中通常使用的有机铝化合物和苯酚系抗氧化剂混合进行掩蔽处理,从而使聚合物稳定化而不会降低聚合催化剂的活性,但上述文献中,完全没有提及耐雾化性的改善的效果。
即,本发明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为使烯烃单体聚合而成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其具备下述工序:将用有机铝化合物对下述通式(1)所示的苯酚系抗氧化剂进行掩蔽处理而得到的物质以相对于由聚合得到的烯烃树脂100质量份为0.001~0.5质量份的方式在烯烃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添加。
(式(1)中,R表示可以具有支链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
另外,本发明的家电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为使烯烃单体聚合而成的家电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其具备下述工序:将用有机铝化合物对下述通式(1)所示的苯酚系抗氧化剂进行掩蔽处理而得到的物质以相对于由聚合得到的烯烃树脂100质量份为0.001~0.5质量份的方式在烯烃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添加。
(式(1)中,R表示可以具有支链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
本发明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优选前述有机铝化合物为三烷基铝。
本发明的家电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优选前述有机铝化合物为三烷基铝。
本发明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进一步添加磷系抗氧化剂。
本发明的家电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进一步添加磷系抗氧化剂。
本发明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的特征在于,其是将利用上述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
本发明的家电外部装饰材料的特征在于,其是将利用上述家电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家电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抑制稳定剂的总添加量、实现低成本化、且色调良好、耐雾化性优异的家电材料/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适合的是,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家电材料/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在基于ISO6452的耐雾化试验中不表现雾化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家电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分别在于,将用有机铝对下述通式(1)所示的苯酚系抗氧化剂进行掩蔽处理而得到的物质以相对于由聚合得到的烯烃树脂100质量份为0.001~0.5质量份的方式在烯烃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配混。
(式(1)中,R表示可以具有支链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
作为前述通式(1)中的R所示的、可以具有支链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戊基、异戊基、叔戊基、己基、庚基、正辛基、异辛基、叔辛基、壬基、异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等,本发明中,特别优选碳原子数为12~24的烷基。烷基的碳原子数小于12的苯酚系抗氧化剂有时变得易于挥散,烷基的碳原子数超过24时,相对于苯酚系抗氧化剂的分子量的酚的比例降低,稳定化效果有时降低。
这些烷基可以被氧原子、硫原子、或下述芳基中断,烷基中的氢原子可以被羟基、氰基、链烯基、链烯基氧基等链状脂肪族基团、吡咯、呋喃、噻吩、咪唑、噁唑、噻唑、吡唑、异噁唑、异噻唑、吡啶、哒嗪、嘧啶、吡嗪、哌啶、哌嗪、吗啉、2H-吡喃、4H-吡喃、苯基、联苯基、三苯基、萘、蒽、吡咯、嘧啶、中氮茚、吲哚、异吲哚、吲唑、嘌呤、喹嗪、喹啉、异喹啉、或环烷基等环状脂肪族基团取代。另外,这些中断或取代也可以组合。
作为前述通式(1)中的R所示的、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例如可以举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环壬基、环癸基等,环烷基中的氢原子可以被烷基、链烯基、链烯基氧基、羟基、或氰基取代,该烷基可以被氧原子、或硫原子中断。
作为前述通式(1)中的R所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例如可以举出苯基、甲基苯基、丁基苯基、辛基苯基、4-羟基苯基、3,4,5-三甲氧基苯基、4-叔丁基苯基、联苯基、萘基、甲基萘基、蒽基、菲基、苄基、苯基乙基、1-苯基-1-甲基乙基等。另外,芳基中的氢原子可以被烷基、链烯基、链烯基氧基、羟基、或氰基取代,该烷基可以被氧原子、或硫原子中断。
作为通式(1)所示的苯酚系抗氧化剂的具体结构的例子,可以举出下述化合物No.1~No.16。但是,本发明不受以下化合物的限制。
上述苯酚系抗氧化剂以相对于由聚合得到的聚合物(以下也简单称作聚合物)100质量份为0.001~0.5质量份、优选为0.001~0.3质量份的方式进行添加。
本发明中,尤其是硬脂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胺、棕榈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胺、肉豆蔻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胺、月桂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胺等通式(1)所示的3-(3,5-二烷基-4-羟基苯基)丙酸的酰胺化合物的稳定化效果和所得烯烃树脂组合物的色调优异,因此是优选的。
本发明中,通过将有机铝化合物和苯酚系抗氧化剂混合,能够容易地用有机铝化合物取代苯酚系抗氧化剂的酚性羟基的氢,能够用有机铝来掩蔽苯酚系抗氧化剂。作为有机铝化合物,可以使用:通过用水、醇、酸等供氢性化合物对经掩蔽的苯酚系抗氧化剂进行处理,可再生为苯酚的有机铝化合物。
作为上述有机铝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烷基铝、烷基铝氢化物等,优选烷基铝,特别优选为三烷基铝,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正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正辛基铝等。前述有机铝化合物均可以以混合物的形式来使用。另外,由烷基铝或烷基铝氢化物与水的反应得到的铝氧烷也可以同样地使用。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经过上述掩蔽的苯酚系抗氧化剂在烯烃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添加,作为添加位置,例如可以举出聚合体系、催化体系、或配混管。
上述掩蔽的方法仅仅在非活性的溶剂中将有机铝化合物与苯酚系抗氧化剂混合/搅拌即可。在利用上述方法的反应中,副产的化合物对聚合物不产生影响时可以直接使用,但副产的化合物妨碍聚合时,优选利用减压蒸馏除去等将该化合物去除后使用。
作为有机铝化合物和前述通式(1)所示的苯酚系抗氧化剂的混合比,以质量比计优选为1/5~100/1。小于1/5时,存在过剩的苯酚系抗氧化剂对催化活性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大于100/1时,有时聚合后铝化合物残留在聚合物中,聚合物的物性降低,或者对催化剂金属的成分比造成影响无法进行期望的聚合。
作为上述非活性的溶剂,可以举出脂肪族及芳香族烃化合物。作为脂肪族烃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异辛烷及精制煤油等饱和烃化合物;环戊烷、环己烷、环庚烷等环状饱和烃化合物等,作为芳香族烃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苯、甲苯、乙基苯及二甲苯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优选使用正己烷、或正庚烷。非活性的溶剂中的三烷基铝盐的浓度优选为0.001~0.5mol/L的范围,特别优选为0.01~0.1mol/L。
本发明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家电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进一步添加磷系抗氧化剂。
作为上述磷系抗氧化剂,例如可以举出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壬基苯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5-甲基苯基)酯、亚磷酸三[2-叔丁基-4-(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硫代)-5-甲基苯基]酯、亚磷酸十三烷基酯、亚磷酸辛基二苯酯、亚磷酸二(癸基)单苯酯、二(十三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6-三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四(十三烷基)异丙叉基二苯酚二亚磷酸酯、四(十三烷基)-4,4’-正丁叉基双(2-叔丁基-5-甲基苯酚)二亚磷酸酯、六(十三烷基)-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三亚磷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联苯撑二亚膦酸酯、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2,2’-亚甲基双(4,6-叔丁基苯基)-2-乙基己基亚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叔丁基苯基)-十八烷基亚磷酸酯、2,2’-乙叉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氟亚磷酸酯、三(2-[(2,4,8,10-四叔丁基二苯并[d,f][1,3,2]二噁磷环庚烷-6-基)氧基]乙基)胺、2-乙基-2-丁基丙二醇与2,4,6-三叔丁基苯酚的亚磷酸酯等。其中,优选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那样的即使在聚合前添加也不会对聚合有不良影响的磷系抗氧化剂。上述磷系抗氧化剂的用量相对于聚合得到的聚合物100质量份为0.001~1质量份,优选为0.001~0.5质量份。
将前述磷系抗氧化剂在烯属不饱和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添加时,可以与前述非活性的溶剂混合使用,也可以预先与前述通式(1)所示的苯酚系抗氧化剂一起与非活性的溶剂混合,还可以使前述通式(1)所示的苯酚系抗氧化剂不与前述非活性的溶剂混合而添加到聚合体系、催化体系或配管中。
作为上述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1-己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乙烯基环烷烃、苯乙烯或它们的衍生物等。优选单独使用上述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中的1种。
烯属不饱和单体的聚合需要在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在氮等非活性气体气氛中进行,但也可以在上述非活性的溶剂中进行。另外,可以在不妨碍聚合的范围内,添加活性氢化合物、微粒状载体、有机铝化合物、离子交换性层状化合物、无机硅酸盐。
对上述聚合催化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公知的聚合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周期表第3~11族的过渡金属(例如钛、锆、铪、钒、铁、镍、铅、铂、钇、钐等)的化合物,作为代表性的聚合催化剂,可以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由含钛固体状过渡金属成分和有机金属成分形成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由具有至少一个环戊二烯基骨架的周期表第4族~第6族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助催化剂成分形成的茂金属催化剂,使用给电子化合物时可以得到高品质的聚合物,故优选。
作为上述齐格勒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利用给电子性化合物对用有机铝等将四氯化钛还原而得到的三氯化钛或三氯化钛组合物进行处理进而活性化所得的催化剂(例如日本特开昭47-34478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8-23806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3-146906号公报);由用有机铝化合物将四氯化钛还原进而用各种给电子体和电子受体处理而得到的三氯化钛组合物、与有机铝化合物和芳香族羧酸酯形成的催化剂(参照日本特开昭56-100806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6-120712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8-104907号公报等);以及在卤化镁上包含四氯化钛和各种给电子体的载体型催化剂(参照日本特开昭57-63310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8-157808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8-83006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8-5310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1-218606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3-43915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3-83116号公报等)等。
作为上述茂金属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平9-12621号公报中记载的过渡金属茂金属催化剂、日本特开平5-04361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5-29502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5-30191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23991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23991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23991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08231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22862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33082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8-05972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8-08570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8-08570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8-12761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22671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25914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26549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24658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27918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34963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22999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20691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779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9401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94016号公报、日本特表2002-535339号公报、WO99/37654号公报、WO99/45014号公报和WO00/8036号公报中记载的主要在聚丙烯的聚合中使用的过渡金属茂金属催化剂等。
作为上述给电子性化合物,可以举出醚系化合物、酯系化合物、酮系化合物、烷氧基硅烷系化合物等。上述给电子化合物可以添加单独的化合物,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多种化合物。
作为上述醚系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二乙基醚、二丙基醚、二异丙基醚、二-叔丁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丙二醇二甲基醚、环氧乙烷、四氢呋喃、2,2,5,5-四甲基四氢呋喃、二氧杂环己烷等。
作为上述酯系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异丙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苯基乙酸乙酯、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苯甲酸苯酯、甲苯甲酸甲酯、甲苯甲酸乙酯、茴香酸甲酯、茴香酸乙酯、甲氧基苯甲酸甲酯、甲氧基苯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己酯、γ-丁内酯、乙基溶纤剂等。
作为上述酮系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丙酮、二乙基酮、甲基乙基酮、苯乙酮等。
作为上述烷氧基硅烷系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四甲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异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环己基三甲氧基硅烷、二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正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叔丁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环己基三乙氧基硅烷、二乙基二乙氧基硅烷、二丙基二乙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叔丁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环己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等。
作为上述载体,不特别限制种类,例如可以举出无机氧化物等无机载体、多孔聚烯烃等有机载体,也可以组合使用多种。
作为上述无机载体,例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鉄、氧化钙、氧化锌等。另外,作为其他无机载体,可以举出氯化镁、溴化镁等卤化镁、乙醇镁等镁醇盐、离子交换性层状化合物。
上述离子交换性层状化合物是指,由离子键等构成的面具有以相互弱的结合力平行地重叠的晶体结构、能够交换含有的离子的化合物。作为用作离子交换性层状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高岭土、膨润土、滑石、高岭石、蛭石、蒙脱石群、云母群、α-Zr(HAsO4)2·H2O、α-Zr(HPO4)2·H2O、α-Sn(HPO4)2·H2O、γ-Ti(NH4PO4)2·H2O等。
作为上述有机载体,例如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样的聚酯、聚氯乙烯等,它们例如可以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那样进行交联。另外,也可以使用在这些有机载体上化学键合有催化剂的载体。
这些载体的粒径(体积平均)通常为0.1~300μm,优选为1~2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100μm的范围。粒径小于1μm时,易于形成微粉状的聚合物,另外,过大时,会生成粗大颗粒,所以应根据期望的颗粒形状来选择载体的粒径。
上述载体的细孔容积通常为0.1~5cm2/g,优选为0.3~3cm2/g。细孔容积例如可以通过BET法、水银压入法等测定。
作为进行聚合反应的方法,可以采用通常使用的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如下的聚合方法:通过在丁烷、戊烷、己烷、庚烷、异辛烷等脂肪族烃、环戊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脂环族烃、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等芳香族烃、汽油馏分、氢化柴油馏分等非活性溶剂的存在下在液相中进行聚合的方法;将液化了的烯烃自身作为介质的聚合方法;在实质上不存在液相的条件下、在气相中进行聚合的方法;或将它们组合2种以上的聚合方法。另外,聚合可以为间歇式、连续式均可,也可以为一步聚合法或多步聚合法。
作为上述聚合反应中使用的聚合槽,只要直接使用已有的聚合设备中的连续反应槽即可,关于尺寸、形状、材质等,本发明对现有聚合设备没有特别限定。
在上述聚合物中,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配混其他通常的添加剂。作为其他添加剂的配混方法,只要不妨碍聚合就可以在烯烃单体聚合时添加其他添加剂。也可以利用下述方法:在烯烃单体聚合后,将其他添加剂以与目标相应的配混量与烯烃树脂混合,用挤出机等成型加工机进行熔融混炼而造粒、成型。
作为其他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苯酚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硫醚系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重金属非活性化剂、成核剂、阻燃剂、金属皂、水滑石、填充剂、润滑剂、抗静电剂、颜料、染料、增塑剂等。
作为上述苯酚系抗氧化剂,例如可以举出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二苯基-4-十八烷氧基苯酚、硬脂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二硬脂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膦酸酯、十三烷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硫基乙酸酯、硫代二亚乙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4,4’-硫代双(6-叔丁基-间甲酚)、2-辛硫基-4,6-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氧基)-均三嗪、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双[3,3-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丁酸]二醇酯、4,4’-丁叉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4,4’-丁叉基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2,2’-乙叉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双[2-叔丁基-4-甲基-6-(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苄基)苯基]对苯二甲酸酯、1,3,5-三(2,6-二甲基-3-羟基-4-叔丁基苄基)异氰脲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2,4,6-三甲基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2-叔丁基-4-甲基-6-(2-丙烯酰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苄基)苯酚、3,9-双[2-(3-叔丁基-4-羟基-5-甲基氢肉桂酰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三乙二醇双[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及前述通式(1)所示的苯酚系抗氧化剂。其中,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较廉价、且性价比良好,因此优选使用。
作为前述磷系抗氧化剂,可以举出与上述列举的化合物同样的物质。
作为上述硫醚系抗氧化剂,例如可以举出四[亚甲基-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甲烷、双(甲基-4-[3-正烷基(C12/C14)硫代丙酰氧基]5-叔丁基苯基)硫化物、二(十三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肉豆蔻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硬脂基-3,3’-硫代二丙酸酯、月桂基/硬脂基硫代二丙酸酯、4,4’-硫代双(6-叔丁基-间甲酚)、2,2’-硫代双(6-叔丁基-对甲酚)、二硬脂基二硫化物。
硫醚系抗氧化剂的用量优选的是,相对于前述聚合物100质量份为0.001~0.3质量份、更优选为0.01~0.3质量份。
作为上述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5,5’-亚甲基双(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等2-羟基二苯甲酮类;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枯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叔辛基-6-苯并三唑基苯酚)、2-(2-羟基-3-叔丁基-5-羧基苯基)苯并三唑的聚乙二醇酯、2-[2-羟基-3-(2-丙烯酰氧基乙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5-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5-(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戊基-5-(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4-(2-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4-(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4-(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苯基]苯并三唑等2-(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类;2-(2-羟基-4-甲氧基苯基)-4,6-二苯基-1,3,5-三嗪、2-(2-羟基-4-己氧基苯基)-4,6-二苯基-1,3,5-三嗪、2-(2-羟基-4-辛氧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羟基-4-(3-C12~13混合烷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羟基-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4,6-双(4-甲基苯基)-1,3,5-三嗪、2-(2,4-二羟基-3-烯丙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2-羟基-3-甲基-4-己氧基苯基)-1,3,5-三嗪等2-(2-羟基苯基)-4,6-二芳基-1,3,5-三嗪类;水杨酸苯酯、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2,4-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辛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二烷基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四烷基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六烷基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八烷基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山嵛酯等苯甲酸酯类;2-乙基-2’-乙氧基草酰替苯胺、2-乙氧基-4’-十二烷基草酰替苯胺等取代草酰替苯胺类;乙基-α-氰基-β,β-二苯基丙烯酸酯、甲基-2-氰基-3-甲基-3-(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等氰基丙烯酸酯类;各种金属盐或金属螯合物,尤其镍、铬的盐或螯合物类等。
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用量相对于前述聚合物100质量份为0.001~5质量份、更优选为0.005~0.5质量份。
作为上述受阻胺系光稳定剂,例如可以举出2,2,6,6-四甲基-4-哌啶基硬脂酸酯、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硬脂酸酯、2,2,6,6-四甲基-4-哌啶基苯甲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四(1,2,2,6,6-五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二(十三烷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二(十三烷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双(1,2,2,4,4-五甲基-4-哌啶基)-2-丁基-2-(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丙二酸酯、1-(2-羟基乙基)-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琥珀酸二乙酯缩聚物、1,6-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氨基)己烷/2,4-二氯-6-吗啉基-均三嗪缩聚物、1,6-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氨基)己烷/2,4-二氯-6-叔辛基氨基-均三嗪缩聚物、1,5,8,12-四〔2,4-双(N-丁基-N-(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氨基)-均三嗪-6-基〕-1,5,8,12-四氮杂十二烷、1,5,8,12-四〔2,4-双(N-丁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氨基)-均三嗪-6-基〕-1,5,8-12-四氮杂十二烷、1,6,11-三〔2,4-双(N-丁基-N-(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氨基)-均三嗪-6-基〕氨基十一烷、1,6,11-三〔2,4-双(N-丁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氨基)-均三嗪-6-基〕氨基十一烷、双{4-(1-辛基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癸二酸酯、双{4-(2,2,6,6-四甲基-1-十一烷基氧基)哌啶基)碳酸酯、CibaSpecialtyChemicalsInc.制TINUVINNOR371等。
上述受阻胺系光稳定剂的用量相对于前述聚合物100质量份为0.001~5质量份、更优选为0.005~0.5质量份。
作为上述成核剂,例如可以举出苯甲酸钠、4-叔丁基苯甲酸铝盐、己二酸钠及二环[2.2.1]庚烷-2,3-二羧酸二钠等羧酸金属盐、双(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及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锂等磷酸酯金属盐、二苄叉基山梨糖醇、双(甲基苄叉基)山梨糖醇、双(对乙基苄叉基)山梨糖醇、及双(二甲基苄叉基)山梨糖醇等多元醇衍生物、N,N’,N”-三[2-甲基环己基]-1,2,3-丙烷三甲酰胺(RIKACLEARPC1)、N,N’,N”-三环己基-1,3,5-苯三甲酰胺、N,N’-二环己基-萘二甲酰胺、1,3,5-三(二甲基异丙酰氨基)苯等酰胺化合物等。
上述成核剂的用量相对于前述聚合物100质量份为0.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05~5质量份。
作为上述阻燃剂,例如可列举出: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酚酯、磷酸三(二甲苯基)酯、磷酸甲酚二苯酯、磷酸甲酚-2,6-二甲苯基酯及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等芳香族磷酸酯;苯基膦酸二乙烯基酯、苯基膦酸二烯丙基酯及苯基膦酸(1-丁烯基)酯等膦酸酯;二苯基次膦酸苯酯、二苯基次膦酸甲酯、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衍生物等次膦酸酯;双(2-烯丙基苯氧基)膦腈、二甲酚膦腈等膦腈化合物;磷酸三聚氰胺、焦磷酸三聚氰胺、聚磷酸三聚氰胺、聚磷酸蜜白胺、聚磷酸铵、含磷乙烯基苄基化合物及红磷等磷系阻燃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金属氢氧化物;溴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溴化苯酚酚醛型环氧树脂、六溴苯、五溴甲苯、亚乙基双(五溴苯)、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1,2-二溴-4-(1,2-二溴乙基)环己烷、四溴环辛烷、六溴环十二烷、双(三溴苯氧基)乙烷、溴化聚苯醚、溴化聚苯乙烯及2,4,6-三(三溴苯氧基)-1,3,5-三嗪、三溴苯基马来酰亚胺、丙烯酸三溴苯酯、甲基丙烯酸三溴苯酯、四溴双酚A型二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五溴苄酯、及溴化苯乙烯等溴系阻燃剂等。
上述阻燃剂的用量相对于前述聚合物100质量份为1~70质量份、更优选为10~30质量份。
作为上述填充剂,例如优选滑石、云母、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镁、氢氧化镁、氧化镁、硫酸镁、氢氧化铝、硫酸钡、玻璃粉末、玻璃纤维、粘土、白云石、云母、氧化硅、氧化铝、钛酸钾晶须、硅灰石、纤维状硫酸氧镁等。这些填充剂中,平均粒径(球状或平板状)或平均纤维直径(针状或纤维状)优选为5μm以下。上述填充剂的用量可以在不妨碍本发明的范围内适当使用。
上述润滑剂是出于对成型体表面赋予润滑性、提高防止擦伤效果的目的而添加的。作为润滑剂,例如可以举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等不饱和脂肪酸酰胺;山嵛酸酰胺、硬脂酸酰胺等饱和脂肪酸酰胺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上述润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前述聚合物100质量份为0.03~2质量份,更优选为0.04~1质量份的范围。小于0.03质量份时,有时无法得到期望的润滑性,超过2质量份时,有时润滑剂成分在聚合物的成型品表面渗出,或者成为物性降低的原因。
上述抗静电剂是出于降低成型品的带电性、防止由带电导致的尘埃的附着的目的而添加的。作为抗静电剂,有阳离子系、阴离子系、非离子系等各种各样。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烷基酰胺或它们的脂肪酸酯、甘油的脂肪酸酯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抗静电剂的添加量相对于前述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03~2质量份,更优选为0.04~1质量份。抗静电剂过少时,抗静电效果不足,另一方面,如果过多,则有时会引起在表面的渗出、聚合物的物性降低。
利用本发明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作为汽车的内部装饰中使用的塑料材料是合适的。作为汽车的内部装饰,例如可以举出将气袋用罩、门组件、转向装置、控制箱、手套盒、电热箱、室内灯罩、室内镜子、辅助把手、各种控制杆的把手、仪表板、方向盘组件、空调系统、气袋系统、各种显示器、开关、音频设备等统一而成的驾驶室组件等。
另外,利用本发明的家电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家电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作为家电材料、尤其是家电的内部装饰、外部装饰中使用的塑料材料是合适的。作为家电,可以举出电视、录像机、DVD机、蓝光播放机、音频设备、组合音响、电冰箱、电灶、饭煲、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空调等。
实施例
以下,给出制造例A~C、实施例、和比较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等的任何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制造例表示烯属不饱和单体的聚合方法,实施例和比较例表示进行聚合得到的烯烃树脂组合物的评价。
[制造例A]
(固体催化剂成分的制备)
加入无水氯化镁4.76g(50mmol)、癸烷25mL及2-乙基己醇23.4mL(150mmol),在130℃下进行2小时加热反应,制成均匀溶液,然后进一步添加邻苯二甲酸酐1.11g(7.5mmol),维持130℃并搅拌1小时,使邻苯二甲酸酐溶解于该均匀溶液。接着,将均匀溶液冷却至室温,经过1小时全部滴加装入到保持为-20℃的四氯化钛200mL(1.8mol)中。装入结束后,用4小时升温至110℃。达到110℃后,加入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68mL(12.5mmol),维持110℃并搅拌2小时使其反应。反应结束后,利用热过滤采取残渣,使该残渣在200ml的四氯化钛中再悬浮,然后再次加热至110℃,使其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再次利用热过滤采取残渣,用110℃的癸烷和己烷充分地清洗,直至在洗液中检测不到游离的钛化合物,得到固体钛催化剂成分。将该固体钛催化剂成分的一部分采样并干燥,分析催化剂组成,结果为钛3.1重量%、氯56.0重量%、镁17.0重量%及邻苯二甲酸异丁酯20.9重量%。
(酚盐的制备)
在氮气置换的烧瓶中混合庚烷10ml、三乙基铝54mg及表1记载的苯酚系抗氧化剂161mg并搅拌,对苯酚系抗氧化剂进行掩蔽,制备苯酚系抗氧化剂的浓度为16mg/ml的稳定剂溶液。
(聚合)
在经氮气置换的高压釜中添加庚烷600mL、三乙基铝303mg、添加前述酚盐溶液使其成为表1记载的稳定剂组合物的配方,依次加入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0.26mmol及固体Ti催化剂成分的庚烷浆料(以Ti计为13μmol)。将高压釜内置换为丙烯气氛,用丙烯施加1kgf/cm2G的压力,在50℃下进行5分钟预聚。吹扫丙烯后,吹入氢340ml(23℃),升温至70℃,在高压釜内用丙烯施加6kgf/cm2G的压力,在70℃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用氮气对体系内进行置换后,在40℃下加入乙醇5ml,使聚合反应停止,然后在50℃下进行减压脱溶剂,接着,在真空中、40℃下干燥聚合物5小时,由此得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
[制造例B]
制造例A的聚合中,利用下述方法制备亚磷酸酯溶液,添加酚盐溶液和亚磷酸酯溶液,使其成为表1记载的稳定剂组合物的配方,除此之外,按照与制造例A同样的步骤进行聚合,得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
(亚磷酸酯溶液的制备)
在经氮气置换的烧瓶中加入磷系抗氧化剂144mg,添加庚烷6mL,混合并搅拌,制备磷系抗氧化剂24mg/mL的亚磷酸酯溶液。
[制造例C]
制造例A的聚合中,不添加酚盐溶液,除此之外,按照与制造例A同样的步骤进行聚合,得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
(加工)
相对于由上述方法得到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添加表1记载的稳定剂组合物和硬脂酸钙0.05质量份并混合。混合后,用挤出机(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温度230℃、螺杆速度50rpm)进行造粒得到粒料。
对由上述方法得到的粒料的物性利用下述方法进行评价。
(热稳定性)
对于上述粒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LABOPLASTOMILL、挤出温度230℃、螺杆旋转速度50rpm)中重复混炼5次,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装置:Waters公司制GPC2000型、柱:Waters公司制StyragelHT6E2根和StyragelHT21根、测定温度135℃、溶剂:邻二氯苯、浓度:6mg/10g)测定重均分子量。对于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1。
(耐着色性(Y.I.))
对于上述粒料,加热至180℃进行加压,制成厚度2mm的片。利用分光测色计(SC-T;SugaTestInstrumentsCo.,Ltd.制)测定片的黄色度。对于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1。
(耐雾化性)
对于上述粒料,基于ISO6452目视进行雾化试验的玻璃板的起雾情况,对于在玻璃板上没有确认到起雾的情况,评价为有耐雾化性,打○,在玻璃板上有起雾的情况下,评价为没有耐雾化性,打×。对于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1。
[表1]
1)AO-1:化合物No.4
2)AO-2: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
3)AO-3:四〔亚甲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
4)P-1: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
5)Ca-St:硬脂酸钙
比较例1~9中,由不同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无法全部满足热稳定性、耐着色性、耐雾化性。与此相对,由实施例1和2可以确认,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热稳定性优异、色调、耐雾化性优异。另外,实施例1和2虽然抗氧化剂的总用量分别与比较例6和7等同,但是所得聚合物的热稳定性高、耐着色性优异。

Claims (6)

1.一种烯烃树脂组合物用于改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的耐着色性和耐雾化性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具备下述工序:将用有机铝化合物对下述通式(1)所示的苯酚系抗氧化剂进行掩蔽处理而得到的物质以相对于由聚合得到的烯烃树脂100质量份为0.001~0.5质量份的方式在烯烃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添加,
式(1)中,R表示可以具有支链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
2.一种烯烃树脂组合物用于改善家电材料的耐着色性和耐雾化性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具备下述工序:将用有机铝化合物对下述通式(1)所示的苯酚系抗氧化剂进行掩蔽处理而得到的物质以相对于由聚合得到的烯烃树脂100质量份为0.001~0.5质量份的方式在烯烃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添加,
式(1)中,R表示可以具有支链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可以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8的芳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有机铝化合物为三烷基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有机铝化合物为三烷基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在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进一步添加磷系抗氧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在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的聚合前或聚合中进一步添加磷系抗氧化剂。
CN201380015833.9A 2012-03-23 2013-02-15 家电材料用和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03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7832A JP2013199551A (ja) 2012-03-23 2012-03-23 家電材料用及び自動車内装材料用オレフィン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12-067832 2012-03-23
PCT/JP2013/053748 WO2013140905A1 (ja) 2012-03-23 2013-02-15 家電材料用及び自動車内装材料用オレフィン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3991A CN104203991A (zh) 2014-12-10
CN104203991B true CN104203991B (zh) 2016-07-06

Family

ID=49222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583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03991B (zh) 2012-03-23 2013-02-15 家电材料用和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65649A1 (zh)
EP (1) EP2829554A4 (zh)
JP (1) JP2013199551A (zh)
KR (1) KR20140139066A (zh)
CN (1) CN104203991B (zh)
IN (1) IN2014MN01990A (zh)
TW (1) TWI582149B (zh)
WO (1) WO20131409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17316B1 (ko) * 2013-10-21 2021-02-17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데카 안정화된 폴리머의 제조 방법
JP6909594B2 (ja) * 2017-03-03 2021-07-28 株式会社Adeka 安定化された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0919A (zh) * 2009-01-28 2011-12-28 株式会社Adeka 食品/医疗/自来水管用途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43546A (fr) 1971-03-23 1973-10-31 Solvay Système catalytique de polymérisation des alpha-oléfines
JPS591723B2 (ja) 1980-01-17 1984-01-13 チッソ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イン重合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JPS6023764B2 (ja) 1980-02-27 1985-06-10 チッソ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イン重合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IT1209255B (it) 1980-08-13 1989-07-16 Montedison Spa Catalizzatori per la polimerizzazione di olefine.
JPS585310A (ja) 1981-07-03 1983-01-12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オレフイン重合用触媒成分
JPS5823806A (ja) 1981-08-04 1983-02-12 Chisso Corp α−オレフイン重合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JPS5883006A (ja) 1981-11-13 1983-05-18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オレフインの重合方法
JPS58104907A (ja) 1981-12-17 1983-06-22 Chisso Corp 高剛性成形品用ポリプロピレンの製造方法
JPS58157808A (ja) 1982-03-16 1983-09-20 Ube Ind Ltd α−オレフインの重合方法
JPS61218606A (ja) 1985-03-25 1986-09-29 Sumitomo Chem Co Ltd α−オレフイン重合体の製造法
JPH0710869B2 (ja) * 1986-02-26 1995-02-08 旭電化工業株式会社 ヒドロキシフエニルカルボン酸アマイド化合物
JP2608882B2 (ja) 1986-08-11 1997-05-1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ブロツク共重合体の製造法
JPS6383116A (ja) 1986-09-26 1988-04-13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プロピレンブロツク共重合体の製造法
FR2604439B1 (fr) 1986-09-26 1989-07-28 Solvay Solide catalytique utilisable pour la polymerisation stereospecifique des alpha-olefines, procede pour le preparer et procede pour polymeriser des alpha-olefines en sa presence
JPH0819397B2 (ja) * 1987-08-17 1996-02-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塩化ビニル系樹脂製パッキン
JP3414769B2 (ja) 1991-05-01 2003-06-09 日本ポリケム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402473B2 (ja) 1991-08-20 2003-05-06 日本ポリケム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
JP2974494B2 (ja) 1992-04-23 1999-11-1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307704B2 (ja) 1993-02-19 2002-07-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法
JPH06239917A (ja) 1993-02-19 1994-08-30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法
JP3293927B2 (ja) 1993-02-19 2002-06-1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法
JPH06279642A (ja) * 1993-03-26 1994-10-04 Shin Etsu Chem Co Ltd 粉末スラッシュ成形用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組成物
JP3325665B2 (ja) 1993-09-10 2002-09-1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305478B2 (ja) 1994-02-21 2002-07-2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JP3285184B2 (ja) 1994-05-18 2002-05-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JP3443941B2 (ja) 1994-06-10 2003-09-08 チッソ株式会社 架橋型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3578841B2 (ja) 1994-07-22 2004-10-2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法
JPH0885707A (ja) 1994-07-22 1996-04-02 Mitsubishi Chem Corp 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法
JP3338190B2 (ja) 1994-08-17 2002-10-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法
TW338046B (en) 1995-06-29 1998-08-11 Ciba Sc Holding Ag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tabilized olefin polymers
JPH1036578A (ja) 1996-01-26 1998-02-10 Sumitomo Chem Co Ltd 自動車内装用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自動車内装部品
JP4080570B2 (ja) 1996-07-23 2008-04-2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メタロセン化合物類の精製法及びα−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JP3815876B2 (ja) 1996-12-09 2006-08-3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561623B2 (ja) 1997-01-21 2004-09-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ケイ素またはゲルマニウム含有有機化合物、遷移金属錯体、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各製造方法
JPH11279189A (ja) 1998-01-27 1999-10-12 Chisso Corp ビス(2−置換−4−フェニル−シクロペンタジエニル)配位子を有する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528758B (en) 1998-01-27 2003-04-21 Chisso Corp Metallocene compounds having bis(naphthylcyclo pentadienyl) ligand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200538B2 (ja) 1998-02-27 2008-12-24 チッソ株式会社 ビス置換シクロペンタジエニル配位子を有するメタロセン化合物
WO1999045014A1 (fr) 1998-03-05 1999-09-10 Chisso Corporation Composes metallocenes avec ligand bis(2,5-disubstitue-3-phenylcyclopentadienyle) et son procede de production
JP4116148B2 (ja) 1998-06-08 2008-07-0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新規な遷移金属化合物、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および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6426395B1 (en) 1998-08-03 2002-07-30 Chisso Corporation μ-oxo-bis-metallocene complex compounds and catalysts using same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as well as polymerization process
US6326493B1 (en) 1999-01-25 2001-12-04 Chisso Corporation Metallocene compounds,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catalyst components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olefin polymers
JP2000229990A (ja) 1999-02-15 2000-08-22 Chisso Corp ビス(2,5−二置換−3−ナフチルシクロペンタジエニル)配位子を有する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37795A (ja) 1999-10-22 2002-02-06 Chisso Corp インデニル配位子を有する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
JP2001206914A (ja) 2000-01-27 2001-07-31 Japan Polychem Corp プロピレン系ランダム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2194016A (ja) 2000-05-23 2002-07-10 Chisso Corp 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それを含む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該触媒を用いる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4055342B2 (ja) * 2000-09-19 2008-03-0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系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成形品、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JP4742208B2 (ja) 2000-12-25 2011-08-10 Jnc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重合体製造用触媒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3071996A (ja) * 2001-09-07 2003-03-12 Sumitomo Chem Co Ltd 積層体
US8003725B2 (en) * 2002-08-12 2011-08-23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lasticized hetero-phase polyolefin blends
JP2004323545A (ja) * 2003-04-21 2004-11-18 Mitsui Chemicals Inc 自動車内装用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
JP4278525B2 (ja) 2004-01-20 2009-06-17 株式会社Adeka 安定化された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4255393B2 (ja) 2004-03-15 2009-04-15 株式会社Adeka 安定化された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2006188625A (ja) 2005-01-07 2006-07-20 Mitsui Chemicals Inc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複合材料
JP4969070B2 (ja) 2005-03-11 2012-07-04 株式会社Adeka 安定化された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5044997B2 (ja) * 2005-06-03 2012-10-1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塗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088503A1 (en) * 2005-09-30 2009-04-02 Kaneka Corporation Flame-Retardant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JP2008174683A (ja) * 2007-01-22 2008-07-31 Toray Ind Inc ゴム質含有樹脂組成物
JP5443063B2 (ja) * 2009-06-05 2014-03-19 サンアロマー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自動車内装部品用成形体
US20130237114A1 (en) * 2010-11-16 2013-09-12 Adek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tabilizing polymer for long term, method for producing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elastomer composition
US20130331515A1 (en) * 2011-03-02 2013-12-12 Adeka Corporation Process of producing laminate film and resin composition for coating members
JP5734826B2 (ja) * 2011-12-20 2015-06-17 株式会社Adeka オレフィン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0919A (zh) * 2009-01-28 2011-12-28 株式会社Adeka 食品/医疗/自来水管用途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29554A1 (en) 2015-01-28
CN104203991A (zh) 2014-12-10
KR20140139066A (ko) 2014-12-04
US20150065649A1 (en) 2015-03-05
TWI582149B (zh) 2017-05-11
JP2013199551A (ja) 2013-10-03
TW201402673A (zh) 2014-01-16
EP2829554A4 (en) 2015-11-18
IN2014MN01990A (zh) 2015-07-10
WO2013140905A1 (ja) 201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8888B (zh) 稳定化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2482367B (zh) 苯酚系抗氧化剂的再生方法、烯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聚烯烃粉末、以及纤维
CN103210130A (zh) 聚合物的长期稳定化方法以及无纺布、弹性体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5102511B (zh) 树脂添加剂母料和配混有该树脂添加剂母料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
WO2013187240A1 (ja) 造核剤マスターバッチの製造方法
CN103403036B (zh) 层压薄膜和涂装构件用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9715723A (zh)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成形品
CN104203991B (zh) 家电材料用和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2300918A (zh)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
TWI636996B (zh) 經安定化之聚合物的製造方法
CN110382559A (zh) 经稳定化的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JP5808906B2 (ja) 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WO2020213720A1 (ja) ヒンダードアミン化合物、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塗料およびシーリング材
JP2022017798A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CN104011129A (zh) 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JP2011052176A (ja) フェノール系酸化防止剤の再生方法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