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7151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7151A
CN103097151A CN2011800431628A CN201180043162A CN103097151A CN 103097151 A CN103097151 A CN 103097151A CN 2011800431628 A CN2011800431628 A CN 2011800431628A CN 201180043162 A CN201180043162 A CN 201180043162A CN 103097151 A CN103097151 A CN 103097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section
display part
painted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31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7151B (zh
Inventor
川合诚一郎
小川裕一郎
宫坂淳
岩渕聪太郎
冰室泰雄
糸井大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036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357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065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6191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249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0238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316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2954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97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7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7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71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中,轮胎的显示部不易被脏污和损伤并改善了外观。一种轮胎,该轮胎在其胎侧部(4)设置有至少包含商徽或装饰带中的一者的显示部(5),其中商徽和装饰带是利用从印刷、涂装、粘贴物和暴露着色橡胶中选择的任一者来形成的;该轮胎在其胎侧部(4)设置有比显示部(5)的表面突出的凸部(6),该凸部(6)沿着显示部(5)形成于胎侧部(4)的与显示部(5)邻接的区域中。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成具有显示部的充气轮胎和实心轮胎,该显示部通过印刷(printing)和涂装(painting)而设置在胎侧部,不易脏污和损伤,从而有效地保护显示部。
背景技术
已利用印刷或涂装、装饰粘贴物(sticker)的施加或利用被布置为埋入的着色橡胶等施加显示部,该显示部具有被布置在胎侧部的、诸如字符和符号的商徽(emblem)或诸如颜色线的装饰带(decorative band),以增强显示的可视性以及改善轮胎的装饰性。当前述轮胎被安装至车辆并且被驱动时,轮胎的侧部摩擦路边等,导致显示部的损伤或显示部的剥落。考虑到这些,如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使用含有适于期望显示区域的橡胶材料的粘合剂的墨,由此提高显示部的耐久性。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0-5101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为了改善显示性能,在基于显示部的橡胶材料而使用不同类型的墨的情形中,需要预先提供与显示部位的橡胶材料的类型对应的各种类型的墨,并且储存和管理这些墨。在施加粘贴物等作为显示部的方法中,不需要根据橡胶材料的改变而重新选择粘贴物,但是仍然存在对粘贴物在使用过程中摩擦路边等时相对容易脱落的担心。
另一方面,由布置为被埋入侧部的着色橡胶形成的显示部在抵抗路边等的摩擦时呈现了相对高的强度。然而,因此形成的显示部在颜色上相对单调。此外,即使在施加粘贴物作为显示部的、提供了相对更加灵活的装饰性的情形中,在满足更高的装饰性需求方面仍显不足,因此没有与其他轮胎相比足够多的区别以使其占据足够的优势。
因此,对于在高度耐脏和耐损伤的同时还具有高度装饰性的轮胎存在强烈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的显示部具有提高的可视性,该轮胎的装饰性也得到了改善,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能够使得显示部不易脏污和损伤的轮胎,由此长时间地保持显示部的良好外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在胎侧部包括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具有商徽和装饰带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商徽和所述装饰带均通过印刷、涂装、粘贴物和着色橡胶的暴露中的任一者来形成;并且所述胎侧部在与所述显示部邻接的区域中形成凸部,所述凸部形成为沿着所述显示部延伸并比所述显示部的表面突出。
这里,在本发明中,“商徽”可以由字符、符号、图案和图形中的一种形成,或者可以由这些中的至少两种形成。此外,术语“装饰带”是指被形成为与周围的胎侧部在截面形状、图案和颜色等方面不相同的线状区域。
凸部(projection)可以优选适于围绕所述显示部。
进一步地,所述凸部可以优选地形成为在所述显示部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中的至少一者延伸的突条。
更进一步地,所述凸部可以优选地形成为分别在所述显示部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延伸的两个突条。
同时,凸部可以优选在沿着轮胎子午线的截面中是三角形的、梯形的或半圆形的。
这里,所述侧部包括毛刺;所述毛刺可以优选地避开所述显示部而形成于所述凸部。
所述装饰带可以优选地为具有一对侧面的凸出形状,所述一对侧面分别在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并且所述一对侧面均可以优选地具有形成于其上的着色部,所述着色部的颜色彼此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装饰带可以优选在沿着轮胎子午线的截面中是三角形的或矩形的。
然后,所述装饰带可以优选地沿着轮胎周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商徽可以优选地被布置成与所述装饰带邻接。
这里的所述装饰带还可以被构造成具有突出地形成于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的突出部或具有形成为在所述外表面中凹陷的凹陷部;所述突出部或所述凹陷部可以优选地在外表面具有着色部,所述着色部与周围的橡胶颜色不同。
所述突出部或所述凹陷部可以优选地具有形成为圆弧形横截面的表面形状;可以优选地,如此隆起或凹陷的表面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的曲率半径。
所述装饰带可以优选地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周围的所述胎侧部产生高度差,并且与周围的橡胶颜色不同的所述着色部的边缘可以优选地布置于所述倾斜面。
所述倾斜面可以优选地是突出地形成于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的突出部的侧面。
发明的效果
在胎侧部包括比显示部突出的凸部的轮胎中,即使在轮胎的使用中当显示部的周围与路边等摩擦时,凸部也先于显示部与路边接触,由此有效地保护显示部免受损伤。
进一步地,在显示部由凸部围绕的情形中,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显示部。
进一步地,即使显示部在轮胎周向上环状地连续,被形成为在显示部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中的至少一者延伸的突条(elongated protrusion)的凸部也能够沿着整个周长可靠地保护显示部。
此外,被形成为在显示部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延伸的两个突条的凸部能够沿着整个周长围绕前述环状的显示部,由此更可靠地保护显示部。
进一步地,在凸部形成为三角形的、梯形的或半圆形的截面的情形中,不仅显示部,还有凸部可以增强装饰性。
同时,当待在胎侧部生成的毛刺避开显示部而形成于凸部时,易于通过印刷或涂装来形成显示而无需进行从显示部去除毛刺的后处理,进而能够显著地增强显示的品质。另一方面,即使从凸部伸出一定的程度,在凸部上的毛刺也是不太醒目的,因此可以快速地进行毛刺的去除。
然后,在装饰带被形成为突出地形成于胎侧部的外表面的突出部以及颜色彼此不同的着色部分别形成于突出部的一对侧面的情形中,能够基于观察角度而目视识别不同的颜色,使得强调了轮胎的侧部,由此增强了轮胎的装饰性。
特别地,当装饰带被形成为三角形的或矩形的截面时,即使从轮胎的正上方(即,沿着侧部表面的方向)观察装饰带时,也能够目视识别装饰带的侧面的颜色,由此进一步提高显示部的可视性和轮胎的装饰性。
进一步地,当装饰带沿着轮胎周向延伸时,施加于装饰带的不同颜色均能够被可靠地目视识别。
这里,当附接于轮胎的商徽被布置为与装饰带邻接时,能够提高商徽和装饰体之间的对比效果,从而进一步改善商徽的可视性。
然后,在装饰带具有突出地形成于胎侧部的外表面的突出部或具有形成为在该外表面中凹陷的凹陷部以及该突出部或该凹陷部在该突出部或凹陷部的外表面具有与周围的橡胶颜色不同的着色部的情形中,基于照射在装饰带上的光的反射,增强了装饰带的在其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中的显色。因此,装饰带显得比之前更加明亮和清晰,使得能够赋予轮胎非传统的装饰性,从而与其它轮胎相区分。
此外,在突出部或凹陷部形成为具有圆弧形横截面的表面形状以及使得如此隆起或凹陷的该表面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的曲率半径小于胎侧部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的曲率半径的情形中,突出部或者凹陷部均能够更强烈地反射光,使得进一步增强了装饰带的显色,由此进一步改善轮胎的装饰性。
然后,在着色部的边缘布置于倾斜面的情形中,当由于倾斜面的倾斜引起压缩时,能够目视辨别在着色部的边缘产生的着色不均匀,使得在着色部的边界处的扰乱能够变得不太醒目。
进一步地,在倾斜面形成为突出地形成于胎侧部的外表面的突出部的侧面的情形中,与凹陷部形成于侧部以形成倾斜面的情形相比,当轮胎在载荷下滚动时,侧部的表面不太可能遭受由侧部的屈曲所导致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抑制在侧部的表面中产生龟裂。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均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在轮胎子午线方向上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图1的(a)是仅示出轮胎的从宽度方向的中心起的左半部分的剖视图;图1的(b)是示出凸部形成为从图1的(a)的部分A中的显示部的外表面突出的情形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2是图1的(b)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用于示出利用显示部相对于侧部的外表面凹陷而将侧部自身构造成为凸部的情形;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均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又一实施方式,其中:图4的(a)是立体图;图4的(b)是沿子午线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5均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再一实施方式,其中:图5的(a)是立体图;图5的(b)是截面为三角形的凸部的在子午线方向上的局部剖视图;图5的(c)是截面为梯形的凸部的在子午线方向上的局部剖视图;图5的(d)是截面为半圆形的凸部的在子午线方向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还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在子午线方向上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侧视图和局部放大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局部侧视图;
图10是图9的轮胎的在轮胎子午线方向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11均是图10的部分B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用于表明待配置装饰带的着色部的区域,其中:图11的(a)示出布置于凸部的表面的着色部;图11的(b)示出布置于凹陷部的表面的着色部;
图12的(a)是示出用作示例的轮胎的子午线方向上的夸大轮廓的示意图;图12的(b)是设置有凹陷部的轮胎的局部放大视图;以及图12的(c)是设置有突出部的轮胎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侧视图和局部放大视图;
图14是沿着图13的线A-A截取的局部放大视图;以及
图15的(a)至图15的(e)均是如图14所示的同一截面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中例示的充气轮胎包括:轮胎的胎面部1;分别与胎面部1的两个侧部连续并且径向向内延伸的一对侧壁部(sidewallportion)2;从各侧壁部2连续并且径向向内延伸的胎圈部3;和胎侧部4。这里所用的术语“胎侧部4”是指如下的区域:该区域从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边缘到胎圈部3的轮辋接触区域。
胎侧部4设置有显示部5,该显示部5包括:用字符、符号、图案和图形展现轮胎制造商的名称以及轮胎的商标名称的商徽(emblem);以及主要为了装饰目的而形成的装饰带,该装饰带与周围的胎侧部4在截面形状、图案、颜色等方面有所不同。显示部5可以由通常可用的各种方法中的任一方法形成,本发明使用以下方法中的任一方法。即,显示部可以是印刷的、涂装的或作为粘贴物被施加。可选地,显示部可以由着色橡胶形成,该着色橡胶和覆盖橡胶一同并入生胎,使得在轮胎硫化后由磨具等刮擦覆盖橡胶以从轮胎移除覆盖橡胶,从而暴露着色橡胶。
胎侧部4在与显示部5邻接的区域中具有凸部6,该凸部6相对于显示部表面突出。这里,如图1的(b)所示,凸部6可以以从胎侧部4的外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为隆起的。可选地,如图2所示,待形成显示部5的部位自身可以相对于胎侧部4的外表面凹陷,导致的结果是胎侧部4自身被构造为凸部6。鉴于使轮胎轻量化而不损害轮胎的各种性能,胎侧部4的厚度可以优选地减小到最小,而仅在与显示部相邻的部位处隆起以形成凸部6。此外,在利用印刷或涂装来形成显示部5的情形中,因而形成的凸部6还起到着色引导的作用,凸部6能够防止墨或涂料流到期望的范围之外。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轮胎中,当轮胎被安装到车辆并且被驱动时,凸部6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比显示部5向外突出,因此,即使当轮胎摩擦路边等时,凸部6也先于显示部5与路边接触,使得能够有效地保护显示部5免受损伤和脏污。
凸部6可以部分地设置在显示部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部附近的至少一个位置处。此构造能够使凸部6保持为用于保护显示部5的最易损伤的部位所需的绝对最小值。
凸部6还可以形成为围绕显示部5。利用此构造,不管轮胎是在沿着胎侧部4的外表面的哪一个方向上与路边摩擦,凸部6总是先于显示部5与路边等接触。
凸部6可以形成为如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的一个环状突条6a,并且突条6a可以被布置在显示部5的径向上的两侧中的一侧。在轮胎的整个周长上,此构造能够可靠地保护尤其是沿着轮胎周向环状地延伸的显示部5。在附图中,尽管突条6a布置在显示部5的径向外侧,但是突条6a也可以仅布置在显示部5的径向内侧。
凸部6可以形成为如图5的(a)和图5的(d)中所示的布置在径向上的两侧的两个环状突条6a,使得显示部5可以被夹在两个突条6a之间。在此情形中,在形成了显示部5的整个区域围绕环状的显示部5,使得如图3的情形那样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显示部5。这里,可以根据需要断续地设置突条6a。
例如,如图5的(b)至图5的(d)所示,在沿着轮胎子午线的截面中,凸部6可以是三角形的、梯形的或半圆形的。在这些情形中,凸部结合显示部5的装饰还有助于增强装饰性。
用于硫化轮胎的硫化模具具有排气孔,其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轮胎以及在轮胎表面产生裸露(bare),这导致毛刺7形成于胎侧部4。如图6中例示的,毛刺7可以优选地避开显示部5而形成于凸部6。在利用印刷、涂装或施加粘贴物而在后期形成显示部5的情形中,此构造消除了为完全去除毛刺7而进行后处理的需求,因而没有由后处理所引起的变化,这导致印刷或涂装的显示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即使毛刺7从凸部6的表面伸出一定的程度,形成于凸部6的毛刺7也不太醒目,而由于容易去除毛刺7,因此能够快速地进行毛刺7的去除。
图7和图8均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其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相似的特征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里省略其说明。
在图7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胎侧部4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上进行印刷,来设置均展现公司名称等的平滑表面的商徽51a和51b,而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径向内侧的外表面上形成展现轮胎尺寸等的商徽51c。在此情形中,在显示轮胎尺寸等时,如果基于轮胎的制造地区或使用地区所适用的各种工业标准需要将商徽设置为凹凸面,则根据标准来形成商徽。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印刷由凹凸面定界的内侧区域,来形成商徽51c。
这里,术语“轮胎最大宽度位置”是指、当轮胎为实心轮胎时、在排除形成于胎侧面的任何图案、字符和凸部6后的侧部表面之间的最大宽度位置,并且该术语还指、当轮胎是充气轮胎时、在类似地排除侧面的任何图案、字符和凸部6后的无载荷的轮胎的侧壁之间的最大宽度位置,该轮胎被安装到适用轮辋且充有规定的气压。这里,术语“适用轮辋”是指根据轮胎的尺寸如下规定的轮辋,术语“规定的气压”是指与以下规格的最大承载能力对应的规定的气压;并且最大承载能力是指作为载荷被允许施加到以下规格的轮胎的最大质量。这里的“空气”能够由诸如氮气等非活性气体和其他类型的气体所替代。
而且,所述标准是指在制造或使用轮胎的地区有效的工业标准。工业标准的示例可以包括:美国的轮胎轮辋协会的“年鉴”;欧洲的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的“标准手册”;以及日本的日本机动车轮胎制造协会的“JATMA年鉴”。
接着,如图7和图8所示,轮胎的特征在于:轮胎在胎侧部4的表面上包括装饰带52,该装饰带52在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和外侧具有一对侧面52a、52b,成对的侧面52a、52b分别设置有彼此颜色不同的着色部52c、52d,并且前述商徽51a至51c和装饰带52一同形成显示部5。通过印刷或涂装或粘贴物或者暴露着色橡胶,装饰带52的着色部52c、52d可以着色为甚至包括白色和黑色的任意颜色。这里的着色部52c、52d由彩色印刷形成。
如图8所示,装饰带52在沿着轮胎子午线的截面中形成为三角形,并且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而且,装饰带52布置为与图7的商徽51a、51b的轮胎径向上的内侧邻接。这里,装饰带52可以例如形成为诸如梯形截面的矩形。而且,凸部6的截面例如形成为图8的示例中的半圆形,凸部6的顶点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比装饰带52向外突出。
装饰带52的着色部52c、52d可以以任意组合着色,只要颜色彼此不同即可。例如,布置在轮胎径向上的外侧的着色部52c可以着色为白色,而布置在轮胎径向上的内侧的着色部52d可以着色为红色,尽管本发明不限于此。可选地,颜色的组合可以展现代表产品、商标和公司名称的公司标识或视觉标识。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轮胎中,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以使得胎侧部4可高度识别时,着色部52c、52d被目视识别为不同的颜色,这改善了轮胎的外观。而且,装饰带52和商徽51a、51b之间的对比效果能够改善商徽51a、51b的可视性。
特别地,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装饰带52的截面形成三角形,这使得即使从正面观察装饰带52时(即,沿着侧部4的表面观察时),也能够目视识别装饰带52的着色部52c、52d的颜色,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商徽51a、51b的可视性和轮胎的外观。这里的装饰带52在其顶点处具有与侧面52a、52b均连续的弯曲面52e,该弯曲面52e还可以被着色为与一对侧面52a、52b的颜色不同的颜色。当从胎侧面侧观察时,该情形导致进一步改善轮胎的外观和商徽51a、51b的可视性。
而且,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轮胎中,装饰带52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由此确保施加于装饰带52的侧面52a、52b的不同颜色均能够被可靠地目视识别。可以根据需要断续地设置装饰带52。
而且,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轮胎中,附接于轮胎的商徽51a、51b布置在与装饰带52邻接的位置,使得进一步增强了装饰带52和商徽51a、51b之间的对比效果,由此进一步改善了商徽51a、51b的可视性。
尽管上述示例中的装饰带52被例示为一个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突条,也可以在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和外侧设置多个装饰带52。而且,商徽51a、51b可以包括单色的字符或通过变化亮度、色调和饱合度中的至少一者来展现的颜色渐变的字符。例如,尽管未示出,商徽51a、51b可以包括基本上被着色为白色的字符,这些字符使用较少量的墨在朝向外侧的各字符的轮廓处亮度连续地或阶梯式地变暗,使得字符被印刷并且被着色为与轮胎的基础色(黑色橡胶的颜色)近似的颜色,由此在各字符的轮廓处展现渐变从而使字符的边界模糊。这种方式使得难以识别字符与设置轮胎的侧部表面的商徽51a、51b的基部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印刷不均匀和磨损,由此保持了良好的外观。
图9至图12均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其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相似的特征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9的实施方式中,胎侧部4包括作为显示部5的商徽53和装饰带54。装饰带54形成为图11的(a)和图11的(b)的放大视图所示的样子,其中,胎侧部4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形成为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的环状突出部54a或具有形成为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向内凹陷的环状凹陷部54b,突出部54a或凹陷部54b在其表面上均具有与周围的橡胶颜色不同的着色部54c。可以优选地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形成的突出部54a和凹陷部54b也可以根据需要断续地设置。
通常在轮胎被安装到车辆时从斜上方观察上述轮胎。这里,在如图11的(a)所示的着色部54c形成于突出部54a的表面的情形中,入射到突出部54a的表面的上半部分的光沿与从斜上方入射到轮胎的光的入射方向(附图中箭头i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附图中箭头r的方向)反射(回射),结果突出部54a的表面的上半部分显得特别亮。为此原因,与着色部54c形成于轮胎的平坦表面的情形相比,着色部54c在显色上进一步增强并显得更加明亮。另一方面,在如图11的(b)所示的着色部54c形成于凹陷部54b的表面的情形中,入射到凹陷部54b的表面的下半部分的光沿与从斜上方入射到轮胎的光的入射方向(附图中箭头i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附图中箭头r的方向)反射(回射),结果凹陷部54b的表面的下半部分显得特别亮,这使得能够如突出部54a的情形那样增强着色部54c的显色。
然后,在突出部54a或凹陷部54b具有形成为圆弧形横截面的表面形状以及在突出部54a或凹陷部54b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的曲率半径Ra的绝对值比胎侧部4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的曲率半径Rb的绝对值小的情形下,突出部54a或凹陷部54b能够更为强烈地反射光,由此进一步增强着色部54c的显色。
此外,当突出部54a或凹陷部54b被制成为具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时,能够抑制光的漫反射,使得能够更为强烈地反射光。为此原因,轮胎的硫化模具可以优选地在与突出部54a或凹陷部54b对应的部分具有镜面精加工硫化区。
另外,在利用在突出部54a或凹陷部54b的表面印刷而形成着色部54c的情形下,或者在通过刮擦轮胎表面以暴露出已被布置成预先埋入的着色橡胶而形成着色部54c的情形下,与装饰带被施加为粘贴物的情形相比,能够以较低成本形成装饰带。
在着色部54c形成在凹陷部54b的内侧的情形下,与着色部54c设置于突出部54a的情形相比,着色部54c不易受脏污和损伤,这允许轮胎的装饰性保持得更久。
示例
接下来,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适合轮胎1至2和用作传统示例的基准轮胎被制成为样品,这些样品将被目视检查以评估亮度,由此研究各轮胎的装饰性。在表1示出其结果。这里,与用作传统示例的基准轮胎的调查结果相对照,此处的装饰性表示为源自各个轮胎的装饰带的亮度的指数。当数值越大时,装饰带看起来越亮。
这里,适合轮胎1的尺寸为195/65R15,并且在轮胎的胎侧部形成图12中示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在轮胎子午线截面中具有5mm的曲率半径和0.8mm的高度,其中,通过在突出部的表面上印刷来设置绿色的着色部。适合轮胎1的橡胶是黑色的,并且胎侧部在轮胎子午线截面中具有70mm的曲率半径。
而且,适合轮胎2在适合轮胎1的突出部的位置处形成有凹陷部,该凹陷部具有5mm的曲率半径和0.4mm的深度。
然后,基准轮胎与适合轮胎1等同,除了基准轮胎的着色部形成于胎侧部的平坦表面。用于印刷这些轮胎的任一个使用相同的墨,并且这些轮胎在布置装饰带的部位处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
【表1】
基准轮胎 适合轮胎1 适合轮胎2
轮胎的装饰性 100 130 120
结果清楚地表明:相比于传统轮胎的着色部,具有在胎侧部的突出部的表面上形成的着色部的轮胎(适合轮胎1)和具有在胎侧部的凹陷部的表面上形成的着色部的轮胎(适合轮胎2)的着色部均看起来更亮,因此适合轮胎1和2在轮胎的装饰性上比传统轮胎优异。
图13至图15均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轮胎,其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相似的特征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这里省略其说明。
图13的实施方式在胎侧部4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上具有脊配置区域9,该脊配置区域9包括多个脊8,脊8以预定形式沿预定方向延伸以配置成与轮胎轴线同心的环状。
而且,装饰带55的着色部55a布置在内周侧,即脊配置区域9的径向内侧,并且着色部55a布置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p的径向内侧,邻接脊配置区域9,着色部55a以与脊配置区域9同心的环状断续地或连续地(示出的示例中为连续地)延伸。这里,装饰带55和后文待说明的商徽56a、56b一同形成了显示部5。
着色部55a还可以通过印刷或涂料的涂装来形成,或者通过所谓的暴露埋设在覆盖橡胶下层侧的着色橡胶来形成。在这些情形中的任一情形中,着色部55a被着色为包括白色和黑色的、与胎侧部4的表面的基础色不同的颜色。
然后,如图14所示,形成着色部55a以使得着色部55a的各边缘(在径向外侧的边缘55a1和在径向内侧的边缘55a2)分别布置于倾斜面55b1和55c1,这些倾斜面形成于胎侧部4的表面从而相对于其周围产生高度差。在图14的示例中,一对截面为三角形并且沿轮胎周向环状延伸的突出部55b、55c形成于胎侧部4,并且突出部55b、55c的彼此相对的各倾斜面55b1、55c1使着色部55a的边缘55a1、55a2分别布置于倾斜面55b1、55c1
在图14中,待设置有着色部55a的区域Z被形成为等于或高于胎侧部4的突出部55b、55c的周围面(下文,指“基准面”)Sb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高度。可选地,如图15的(a)所示,待设置有着色部55a的区域Z可以形成为整体或局部地低于基准面Sb,这允许着色部55a在亮度上整体或局部地变化,从而使用同样的墨或涂料来展现颜色渐变。进一步地,如图15的(b)所示,突出部55b、55c可以被布置为彼此相邻从而在突出部55b、55c之间形成V形槽,使得着色部55a仅形成于突出部55b、55c。更进一步地,如图15的(c)至的图15的(e)所示,彼此相对的倾斜面55d1、55d2可以通过在胎侧部4中设置凹部55d来形成。这里,如图15的(d)、图15的(e)所示,凹部55d可以是V形槽或弧状的形式。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轮胎中,着色部55a的各边缘55a1、55a2分别布置于倾斜面55b1、55c1,使得在由于倾斜面55b1、55c1的倾斜而引起压缩时,能够目视识别在着色部55a的边缘55a1、55a2产生的诸如印刷和涂装不均匀等着色扰乱,由此使得在着色部55a的边界处的着色扰乱不太醒目。进一步地,倾斜面55b1、55c1能够由例如任意的普通硫化处理形成,而不引起成本的增加。优选地,倾斜面55b1、55c1可以相对于基准面Sb以落在45°至85°范围内的倾斜角θ倾斜,用于确保使得扰乱不太醒目的视觉效果。进一步地,为了减少着色处理中的制造和印刷不均匀而同时获得视觉效果,倾斜角θ可以更优选地被设计为落在60°至85°范围内。
着色部55a在轮胎周向上可以断续地或连续地设置。在后一种情形中,与轮胎的环形状结合,能够赋予高装饰性。在这方面,着色部55a可以优选地布置在脊配置区域9的内周侧并且被布置成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p靠径向内侧。利用此构造,着色部55a能够被布置成比当轮胎在载荷下滚动时、胎侧部4经受大弯曲变形的位置靠径向内侧,这能够有效地防止着色部55a产生诸如裂纹等损伤,并且这还有效地消除了对于由于摩擦路边等而引起的着色部55a的磨损的担心。
而且,轮胎具有着色部55a,该着色部55a布置在脊配置区域9的内周侧并与脊配置区域9邻接,使得能够利用着色部55a的装饰性来提高布置在脊配置区域9中的商徽的或布置在脊配置区域9的外周侧的商徽的可视性。
而且,在此轮胎中,着色部55a被制成为显眼的,这给了观察者轮胎的尺寸在直径方面似乎有所增加的印象(即是所谓的规格增大(inch up))。
而且,着色部55a可以优选地布置在展现商标名称或公司名称的商徽56a和以较小字体展现轮胎尺寸等的商徽56b之间,商徽56b设置成比轮辋装配线靠径向外侧但比商徽56a靠径向内侧。利用此构造,能够利用着色部55a的高装饰性来强调分别形成在着色部55a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的商徽,由此提高商徽的可视性。在该实施方式中,与前述商徽51c类似,通过对由凹凸面定界的内侧区域进行印刷来形成商徽56b。
以上,已经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特别地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能够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形下适当地变形。例如,形成倾斜面55b1、55c1的突出部55b、55c不限于三角形的截面,并且可以是诸如梯形或圆弧形等其他形状。而且,装饰带不限于颜色带,并且可以由例如字符、图像及图案形成。在此情形中,装饰带的边缘可以布置于倾斜面,以使得在装饰带的边界处的着色不均匀不太醒目。
附图标记列表
1       胎面部
2       侧壁部
3       胎圈部
4       胎侧部
5       显示部
6       凸部
6a      突条
7       毛刺
8         脊
9         脊配置区域
51a至51c  商徽
52        装饰带
52a、52b  侧面
52c、52d  着色部
53        商徽
54        装饰带
54a       突出部
54b       凹陷部
54c       着色部
55        装饰带
55a       着色部
55b、55c  突出部
56a、56b  商徽

Claims (19)

1.一种轮胎,其在胎侧部包括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具有商徽和装饰带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所述商徽和所述装饰带均通过印刷、涂装、粘贴物和着色橡胶的暴露中的任一者来形成;并且
所述胎侧部在与所述显示部邻接的区域中形成凸部,所述凸部形成为沿着所述显示部延伸并比所述显示部的表面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围绕所述显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形成为在所述显示部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中的至少一者延伸的突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形成为分别在所述显示部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延伸的两个突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沿着轮胎子午线的截面中是三角形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沿着轮胎子午线的截面中是梯形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沿着轮胎子午线的截面中是半圆形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包括毛刺;
其中,所述毛刺避开所述显示部而形成于所述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带为具有一对侧面的凸出形状,所述一对侧面分别在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并且
其中,所述一对侧面均具有形成于其上的着色部,所述着色部的颜色彼此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带在沿着轮胎子午线的截面中是三角形的或矩形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带沿着轮胎周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商徽被布置成与所述装饰带邻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带具有突出地形成于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的突出部或具有形成为在所述外表面中凹陷的凹陷部;
其中,所述突出部或所述凹陷部在外表面具有着色部,所述着色部与周围的橡胶颜色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或所述凹陷部具有形成为圆弧形横截面的表面形状;
其中,如此隆起或凹陷的表面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的曲率半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带沿着轮胎周向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带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周围的所述胎侧部产生高度差,并且所述装饰带设置有与周围的橡胶颜色不同的着色部;
其中,所述着色部的边缘布置于所述倾斜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是突出地形成于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的突出部的侧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带沿着轮胎周向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商徽布置为与所述装饰带邻接。
CN201180043162.8A 2010-07-08 2011-06-27 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71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5401 2010-07-08
JP2010155401 2010-07-08
JP2010203609A JP5735768B2 (ja) 2010-07-08 2010-09-10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203609 2010-09-10
JP2010206533A JP2012061916A (ja) 2010-09-15 2010-09-15 タイヤ
JP2010-206533 2010-09-15
JP2010224988A JP5902380B2 (ja) 2010-10-04 2010-10-04 タイヤ
JP2010-224988 2010-10-04
JP2010231661A JP5629544B2 (ja) 2010-10-14 2010-10-14 タイヤ
JP2010-231661 2010-10-14
PCT/JP2011/003654 WO2012004947A1 (ja) 2010-07-08 2011-06-27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7151A true CN103097151A (zh) 2013-05-08
CN103097151B CN103097151B (zh) 2015-06-17

Family

ID=48045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316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7151B (zh) 2010-07-08 2011-06-27 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30292024A1 (zh)
EP (2) EP2591924B1 (zh)
CN (1) CN103097151B (zh)
WO (1) WO201200494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4979A (zh) * 2016-10-26 2018-05-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025603A (zh) * 2015-10-01 2018-05-1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9532344A (zh) * 2017-09-21 2019-03-2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572063A (zh) * 2019-09-30 2021-03-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3459351A (zh) * 2021-07-23 2021-10-01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模具、轮胎和轮胎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3125165A1 (ja) * 2012-02-24 2015-07-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47570B2 (ja) * 2012-03-27 2014-03-1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02768B2 (ja) * 2012-12-26 2015-04-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03958B2 (ja) * 2013-01-09 2014-10-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19812B1 (ja) * 2013-01-09 2014-06-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21489B1 (ja) * 2013-06-13 2014-02-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766317B2 (en) 2013-12-06 2020-09-08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6423295B2 (ja) * 2015-03-18 2018-11-1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1559985S (zh) 2016-01-27 2016-10-03
JP6774307B2 (ja) * 2016-11-09 2020-10-21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12018006496T5 (de) 2017-12-20 2020-10-22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Luftreifen
JP7119766B2 (ja) * 2018-08-23 2022-08-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23076006A (ja) * 2021-11-22 2023-06-01 Toyo Tire株式会社 色線を備えたトレッド部材及び該トレッド部材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48286A (en) * 1922-10-25 1923-03-13 Jackson D Comstock Method of decorating automobile tire casings
US3253634A (en) * 1964-02-19 1966-05-31 Goodyear Tire & Rubber Pneumatic tire
US5303758A (en) * 1992-06-15 1994-04-1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sidewall design patterns
JP2004136617A (ja) * 2002-10-21 2004-05-1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金型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70044886A1 (en) * 2005-08-31 2007-03-01 Lo Tsai J Tire information tab protection device
CN102066137A (zh) * 2008-06-17 2011-05-1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07498A (en) * 1967-05-17 1971-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tires having decorative sidewalls
US4158378A (en) * 1977-12-19 1979-06-1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having polyurethane laminate thereon
JPS59190010A (ja) * 1983-04-13 1984-10-27 Bridgestone Corp 標識を装着し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S6212402A (ja) * 1985-07-10 1987-01-2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640219A (ja) * 1992-07-21 1994-02-1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8318715A (ja) * 1995-05-26 1996-12-03 Yoshio Sasaki 自動車等のタイヤ
JPH091694A (ja) * 1995-06-21 1997-01-0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サイドウォールのライン形成方法
DE19640834C2 (de) 1996-10-02 1998-09-10 Pirelli Reifenwerke Verfahren zum Aufdrucken von Kennzeichnungen auf einen Gummiartikel, insbesondere Reifen, sowie der durch das Verfahren hergestellte Gummiartikel
DE19708233A1 (de) * 1997-02-28 1998-09-03 Beiersdorf Ag Farbband zur Verzierung von Gummioberflächen
FR2765525B1 (fr) * 1997-07-02 1999-12-03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avec melanges de couleur
JPH11151918A (ja) * 1997-11-19 1999-06-0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004439C2 (de) * 2000-02-02 2002-08-01 Continental Ag Fahrzeugreifen
JP2002046429A (ja) * 2000-07-31 2002-02-12 Daisuke Murai 車両タイヤ側面取りつけカラーパット
JP4632567B2 (ja) * 2001-04-12 2011-02-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50224153A1 (en) * 2004-04-12 2005-10-13 Al Speyer Use of colored indicia on tires as a designator
KR100627149B1 (ko) * 2004-06-28 2006-09-25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중하중용 공기입 타이어의 식출구조
KR200406910Y1 (ko) * 2005-10-28 2006-01-24 장경렬 발광띠를 부착한 타이어
JP4769593B2 (ja) * 2006-02-13 2011-09-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表示用シー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
WO2007136091A1 (ja) * 2006-05-24 2007-11-29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80283169A1 (en) * 2007-02-22 2008-11-20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5088774B2 (ja) * 2007-03-30 2012-12-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07028192B4 (de) * 2007-06-20 2012-12-27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Verwendung einer bekannten Form-Seitenschale zum Positionieren und Vulkanisieren von gestanzten Folien auf Reifenseitenwänden
JP2009096212A (ja) * 2007-10-12 2009-05-0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07055434A1 (de) * 2007-11-21 2009-05-28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JP2010036725A (ja) * 2008-08-05 2010-02-18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2010047073A (ja) * 2008-08-20 2010-03-0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083195A (ja) * 2008-09-29 2010-04-15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20100062178A (ko) * 2008-12-01 2010-06-10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육안검사가 가능한 공기압 점검용 타이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48286A (en) * 1922-10-25 1923-03-13 Jackson D Comstock Method of decorating automobile tire casings
US3253634A (en) * 1964-02-19 1966-05-31 Goodyear Tire & Rubber Pneumatic tire
US5303758A (en) * 1992-06-15 1994-04-1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sidewall design patterns
JP2004136617A (ja) * 2002-10-21 2004-05-1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金型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70044886A1 (en) * 2005-08-31 2007-03-01 Lo Tsai J Tire information tab protection device
CN102066137A (zh) * 2008-06-17 2011-05-1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5603A (zh) * 2015-10-01 2018-05-1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025603B (zh) * 2015-10-01 2019-11-1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7984979A (zh) * 2016-10-26 2018-05-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9532344A (zh) * 2017-09-21 2019-03-2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572063A (zh) * 2019-09-30 2021-03-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3459351A (zh) * 2021-07-23 2021-10-01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模具、轮胎和轮胎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91924A1 (en) 2013-05-15
EP2792506A1 (en) 2014-10-22
US20130292024A1 (en) 2013-11-07
WO2012004947A1 (ja) 2012-01-12
EP2591924B1 (en) 2014-10-15
CN103097151B (zh) 2015-06-17
US20140216623A1 (en) 2014-08-07
EP2792506B1 (en) 2015-12-02
EP2591924A4 (en) 2014-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7151B (zh) 轮胎
US9550397B2 (en) Tire
CA2269152C (en) High impact logo structure for tire sidewall
JP5719552B2 (ja) タイヤ
WO2012042812A1 (ja) タイヤ
US20140311646A1 (en) Tire
JP5902380B2 (ja) タイヤ
US9555670B2 (en) Pneumatic tire
US20100000638A1 (en) Tire having a sidewall with enhanced indicia
JP5745242B2 (ja) タイヤ
JP201412511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493805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5189147A (zh) 轮胎和轮胎表面的印刷方法
JP5628614B2 (ja) タイヤ
JP2013141927A (ja) タイヤ
JP5902486B2 (ja) タイヤ
JP5566362B2 (ja) タイヤ
KR20190045641A (ko) 공기입 타이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