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0833A -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0833A
CN102540833A CN2011104339088A CN201110433908A CN102540833A CN 102540833 A CN102540833 A CN 102540833A CN 2011104339088 A CN2011104339088 A CN 2011104339088A CN 201110433908 A CN201110433908 A CN 201110433908A CN 102540833 A CN102540833 A CN 102540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art
fixing member
support component
recording medium
photographic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39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0833B (zh
Inventor
吉川政昭
德田哲生
池渊丰
濑下卓弥
吉永洋
后藤创
山口嘉纪
下川俊彦
石井贤治
今田高广
岩谷直毅
荒井裕司
吉浦有信
高木启正
藤本一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40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0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0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0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名称是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压力部件;夹持部形成部件;加强部件;加热部件和凸缘部件,凸缘部件包括圆筒和凸缘,该圆筒在定影部件沿其轴向的边缘插入定影部件的内周边中,该凸缘固定在定影装置的框架上,其中凸缘部件的圆筒在周边的一部分上包括放置夹持部形成部件的槽口,在对应于定影部件被加热部件加热的区域的区域具有圆弧形状的外周边截面,该圆弧形状的外周边截面具有等于定影部件的半径的预定半径,并且该圆弧相对于夹持部形成部件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中心线具有位于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中心。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热和压力将墨粉固定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和包括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和静电记录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或具有若干这些功能的多功能机。
背景技术
常规地,各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被设计为并称作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和打印机。成像过程包括在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用诸如墨粉的显影剂将静电潜像显影,使其作为墨粉图像可见,用转印装置将墨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通常为纸)上,以及利用压力和热用定影装置将记录介质上的墨粉图像定影在记录纸上。
在该定影装置中,由相对的辊、带或其组合形成的定影部件和压力部件彼此接触,形成夹持部(nip)。记录纸被塞进(tuck)夹持部中并且用压力和热将墨粉图像定影在其上。
日本公开的未审查申请11-2982公开了利用通过多个辊部件拉紧的定影带作为定影部件。利用定影带的定影装置包括定影带(环形带)204、拉紧定影带204的多个辊202和203、包括在辊202和203之一中的加热器201、压力辊(部件)205等(图21)。加热器加热通过辊部件的定影带。送进在定影带和压力辊之间形成的夹持部中的记录介质上的墨粉图像在该夹持部中用热和压力被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带定影法)。
该定影装置可以包括摩擦接触旋转定影部件内表面的定影部件。日本公开未审查申请4-44075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其中耐热膜(定影膜)213被夹在作为加热元件的陶瓷加热器211和作为压力部件212的压力辊212之间以形成定影夹持部N,并且其上形成未定影墨粉图像的记录介质被引导到定影夹持部N中并且用膜213输送,以在夹持部N处通过膜213对记录介质给予陶瓷加热器211的热以及压力,用于用热和压力将未定影的墨粉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图22)。利用膜加热法的定影装置能够利用用于陶瓷加热器和膜的低热容部件形成按需型设备。而且,可以仅仅在形成图像时对陶瓷加热器供能,以进行加热而具有预定的定影温度,并且从通电到成像设备的可成像状态的等待时间很短(快速起动),以及等待所耗功率很小(节能)。
日本公开未审查申请8-262930和10-213984公开了利用压力带法的定影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弹性变形表面的可旋转的热定影辊;在接触热定影辊的同时可运行的环形带(压力带);非旋转地设置在环形带的内侧上的带夹持部,由于压力使环形带接触热定影辊,并且使记录纸在它们之间通过;以及压力垫使热定影辊的表面弹性变形。这种定影方法利用带作为在下面的压力部件,并且扩大纸和辊的接触面积,以大大地提高热传导效率,这使得其能够减少能耗并减小定影装置的尺寸。
然而,虽然在日本公开未审查申请11-2982中公开的定影装置比利用定影辊的设备更适合于高速打印,但是它在缩短升温时间(设备达到可打印温度所需的时间)和第一次打印时间(从接收打印请求通过打印准备和打印操作到纸排出的时间)方面具有局限性。
另一方面,在日本公开未审查申请4-44075中公开的具有低热容量的定影装置能够缩短升温时间和第一次打印时间,并且同时能够减小设备尺寸。但是,这种定影装置存在耐用性和带温度稳定性的问题。即,带的内表面对作为热源的陶瓷加热器的耐磨性不足,并且该表面在长时间运行之后变粗糙,并且其摩擦阻力增加,导致带的旋转不稳定,定影装置的驱动转矩增加并且记录介质滑动,导致图像位移,或者驱动齿轮上的应力增加,导致损坏齿轮(问题1)。
利用膜加热法的定影装置仅仅在夹持部处局部地加热定影带,并且当旋转的带返回到夹持部处时,带具有最低的温度,导致不良定影(特别是在带快速旋转时)(问题2)。
日本公开未审查申请8-262903公开了利用用PTFE浸渍的玻璃纤维薄片(PTFE浸渍的玻璃布)作为用于压力垫的表面层的低摩擦薄片,以改善定影带的内表面和定影部件之间的摩擦的方法。但是,公开在日本公开未审查申请8-262903和10-213984中的利用压力带法的定影装置具有大热容量并且加热缓慢,导致升温时间长(问题3)。
为了解决问题1至3,日本公开未审查申请2007-334205公开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设置在环形带内表面上的几乎为管形的相对部件(包括金属导热材料、加热部件和支撑部件)和设置在该相对的部件的内表面上的诸如陶瓷加热器的电阻加热部件,以加热该相对的部件,这使得它能够加热整个定影带,缩短升温时间和第一次打印时间,并且当带快速旋转时消除热缺点。
但是,日本公开未审查申请2007-334205中公开的定影装置朝着定影带压紧作为压力部件的压力辊以形成夹持部,该定影带用金属导热材料支撑。因此,夹持部宽度和夹持部处的压力是不稳定的。
日本公开未审查申请2010-96782公开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诸如接触部件和定影部件的夹持部形成部件,和加强部件——以保持并稳定定影带和压力辊之间的夹持部以及管形支撑部件的状态、形状和位置。
优选该支撑部件具有预定的截面形状以完成预定的功能,即,紧密地接触定影部件以加热定影部件并确保记录介质的可分离性。但是,难以精确地保持支撑部件的外部尺寸,因为它是用薄金属片制造的。支撑部件不一致的外部尺寸引起不一致的性能,例如,定影部件和支撑部件在夹持部的下游侧彼此不接触,并且定影部件不稳定地运行导致记录介质的可分离性不良。
而且,甚至在日本公开未审查申请号4-44075中公开的仅仅旋转定影膜(带)而不利用支撑部件的定影装置在夹持部的出口具有不稳定形式的定影膜(带)的问题,导致记录介质的可分离性不良。
由于这些原因,对能够提供改进的记录介质可分离性的定影装置存在需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记录介质可分离性的定影装置,和利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或者单个地或者共同地,通过本发明的改进的定影装置得到满足,该定影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环形带定影部件;
设置在该定影部件的外周边侧的压力部件,该压力部件构造成由于压力与该定影部件接触;
设置在该定影部件的内周边侧的夹持部形成部件,该夹持部形成部件构造成通过该定影部件接触该压力部件,以形成夹持部;
固定在该定影部件的孔中的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构造成从夹持部的相对侧支撑该夹持部形成部件;
加热部件,该加热部件构造成在夹持部的上游侧直接或间接加热该定影部件的预定区域;以及
凸缘部件,该凸缘部件包括圆筒和凸缘,该圆筒在该定影部件轴向的一端插入内周边中并且构造成通过外周边表面可旋转地直接或间接保持(hold)该定影部件端部附近,该凸缘固定在该定影装置的框架上,
其中该凸缘部件的圆筒在周边的一部分上包括放置该夹持部形成部件的槽口,
在对应于该定影部件被加热部件加热的区域的区域具有圆弧形状的外周边截面,该外周边截面具有等于该定影部件的半径的预定半径,并且
相对于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夹持部形成部件的中心线,该圆弧具有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中心。
当结合附图考虑到下面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本发明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定影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中心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定影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的支撑部件、外保持部件和内保持部件的中心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定影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定影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的尺寸的示意正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定影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卸的夹持部形成部件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定影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夹持部形成部件背侧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定影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强部件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定影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凸缘部件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由片加热部件构成的加热器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当利用图5的支撑部件和具有30mm直径的定影带时周长差、摩擦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定影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凸缘部件和底板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凸缘部件被插入保持部件中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一对凸缘的外观结构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定影装置中使用的凸缘部件的细节的透视图;
图16是示出图15凸缘部件的圆筒的形状和尺寸的正视图;
图17是示出保持部件安装在凸缘部件中的正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定影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夹持部形成部件的详细结构的剖视图;
图19是设置图18夹持部形成部件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定影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中心纵向剖视图;
图21是示出利用常规带定影法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22是示出利用常规膜加热法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记录介质的可分离性的定影装置。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其包括:
为可旋转的环形带的定影部件;
设置在该定影部件的外周边侧的压力部件,该压力部件构造成由于压力与该定影部件接触;
设置在该定影部件的内周边侧的夹持部形成部件,该夹持部形成部件构造成通过该定影部件接触该压力部件,以形成夹持部;
固定在该定影部件的孔中的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构造成从夹持部的相对侧支撑该夹持部形成部件;
加热部件,该加热部件构造成在夹持部的上游侧直接或间接加热该定影部件的预定区域;以及
凸缘部件,该凸缘部件包括圆筒和凸缘,该圆筒在该定影部件轴向的一端插入内周边中并且构造成通过外周边表面可旋转地直接或间接保持该定影部件端部附近,该凸缘固定在该定影装置的框架上,
其中该凸缘部件的圆筒在周边的一部分上包括放置该夹持部形成部件的槽口,
在对应于该定影部件被加热部件加热的区域的区域具有圆弧形状的外周边截面,该外周边截面具有等于该定影部件的半径的预定半径,并且
相对于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夹持部形成部件的中心线,该圆弧具有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中心。
图1是示出包括本发明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成像设备1是串联式彩色打印机。用于每种颜色(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四个墨粉瓶102Y、102M、102C和102K可拆卸地设置在位于成像设备1上方的瓶台101中。因此,四个墨粉瓶102Y、102M、102C和102K可由用户更换。
中间转印单元85设置在瓶台101的下面。每种颜色(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成像单元4Y、4M、4C和4K沿直线设置,面向中间转印单元85的中间转印带78。
成像单元4Y、4M、4C和4K分别包括感光鼓5Y、5M、5C和5K。围绕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设置充电器75、图像显影器76、清洁器77和示出的放电器。在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上进行成像过程,即充电过程、照射过程、显影过程、转印过程和清洁过程,以在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上形成每种彩色图像。
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由未示出的驱动电机在图1中顺时针旋转地驱动。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的表面在充电器75的位置被均匀地充电(充电过程)。然后,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的表面到达从照射器3发射的激光光束的照射位置,在此通过照射扫描(照射过程)形成每种颜色的静电潜像。
然后,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的表面到达面向图像显影器76的位置,在这里静电潜像被显影以形成每种颜色的墨粉图像(显影过程)。然后,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的表面到达面向中间转印带78和第一转印偏压辊79Y、79M、79C和79K的位置,在这里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上的墨粉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8上(第一转印过程)。这时,未转印的墨粉少量地保留在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上。
然后,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的表面到达面向清洁器77的位置,在这里,在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上剩余的未转印的墨粉被清洁器77的清洁刀片机械地收集(清洁过程)。
最后,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的表面到达面向未示出放电器的位置,在这里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上的残留电势被除去。因此在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上进行一系列的成像过程完成。
形成在每个感光鼓上的每种墨粉图像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8上。因此,在其上形成彩色图像。中间转印单元85包括中间转印带78;四个第一转印偏压辊79Y、79M、79C和79K;第二转印加压辊82;清洁加压辊83;张紧辊84;中间转印清洁器80等。中间转印带78由三个辊82至84拉紧并支撑并且通过辊82的旋转驱动沿着图1箭头方向不停地转印。
四个第一转印偏压辊79Y、79M、79C和79K的每个与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将中间转印带78夹在中间,形成第一转印夹持部。具有与墨粉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施加于每个第一转印偏压辊79Y、79M、79C和79K。中间转印带78沿着箭头方向前进并且通过每个第一转印偏压辊79Y、79M、79C和79K的第一转印夹持部。因此,每个感光鼓5Y、5M、5C和5K上的每个彩色墨粉图像重叠地首先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8上。
然后,每个彩色墨粉图像重叠地转印在其上的中间转印带78到达面向第二转印辊89的位置,在这里,第二转印加压辊82与第二转印辊89将中间转印带78夹在中间,形成第二转印夹持部。形成在中间转印带78上的四色墨粉图像被转印在送进第二转印夹持部的记录介质P上。于是,没有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墨粉留在中间转印带78上。中间转印带78到达中间转印清洁器80的位置,在这里中间转印带78上未转印的墨粉被收集。因此,完成在中间转印带78上进行的一系列的转印过程。
记录介质P从位于设备1的底部的给纸盒12通过送纸辊97和套准辊98送到第二转印夹持部。诸如转印纸的众多转印介质P重叠地存放在给纸盒12中。当送纸棍97在图1中被反时针旋转地驱动时,最上面的记录介质P被输送在一对套准辊98之间。
由一对套准辊98输送的记录介质P在其已经停止旋转驱动的辊夹持部处停止。与中间转印带78上的彩色图像同步旋转地驱动这对套准辊98,以将记录介质P输送到第二转印夹持部。因此,所需的彩色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在第二转印夹持部处彩色图像被转印在其上的记录介质P被输送到定影装置20,在这里,彩色图像被定影套筒21和压力辊31用热和压力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然后,记录介质P在一对排纸辊99之间被排出设备。由一对排纸辊99排出设备的记录介质P被顺序地堆叠在堆叠架100上,作为输出的图像。于是在成像设备1中完成了一系列的成像过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定影装置20。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20包括:可旋转的且柔性的环形定影带21;设置在定影带21径向的外侧并且在其径向向内压紧的压力部件31;设置在定影带21径向的内侧并且通过定影带21与压力部件31彼此压紧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6;将承载墨粉图像T的记录介质P夹在定影带21和压力辊31之间的夹持部27;设置在定影带21的内周边内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定影带21的管形(几乎圆筒形或管形)的支撑(加热)部件60;加热支撑部件60以将热传输给定影带21的加热器25;使成像设备1支撑支撑部件60的加强部件23;设置在定影装置20纵向的两端的凸缘部件28;以及在图12中支撑每个凸缘部件28的底板42。
定影带21包括内径为30mm和厚度为30到50μm的圆筒形铁基底21a,形成在该基底外表面的剥离层21b,以及形成在其内表面上的涂布膜21c。由厚度为100到300μm的硅橡胶形成的弹性层形成在基底21a和剥离层21b之间。
形成基底21a的材料不限于铁,并且可以使用诸如钴、镍、不锈钢或其合金的导热金属材料或者诸如聚酰亚胺树脂的合成树脂。
形成剥离层21b以增强从记录介质P上的墨粉图像T的可剥离性。剥离层21b用厚度为10到50μm的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树脂)形成。形成剥离层21b的材料不限于PFA,并且可以使用PTFE(聚四氟乙烯树脂)、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PES(聚醚硫化物)等。形成剥离层21b以确保从墨粉图像T的可剥离性。
形成涂布膜21c以减少与支撑部件60的摩擦阻力。涂布膜21c用TEFLON(注册商标)形成。形成涂布膜21c的材料不限于TEFLON,并且可以使用表面涂层,诸如镀层、DLC(类金刚石碳)和玻璃涂层。
如图3至图5所示,支撑部件60是金属的,例如厚度为0.1至1mm并且近似C形截面的铁管。支撑部件60包括缩进夹持部形成部件26以形成夹持部27的一部分的夹持凹腔61;沿定影带21的旋转方向在夹持凹腔61的上游侧连续地设置的引进区62;紧靠引进区62连续地设置的受热区63;沿定影带21的旋转方向形成在夹持凹腔61的下游侧形成的分离区64;紧靠分离区64连续地设置的平坦脱离区65;以及沿定影带21的旋转方向在平坦脱离区65的下游侧连续地设置且紧靠受热区63连续设置的中间区66。支撑部件60通过压模形成。
受热区63具有半径为14.5mm的圆弧形状,其沿定影带21的旋转方向从夹持凹腔61连续地设置,并且由加热器25加热。受热区63的圆弧中心63a朝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上游与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图2中的白箭头)的中心线26c分开3.4mm。因此,定影带21被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向下游拉紧,并且难以与受热区63分开。支撑部件60,特别是受热区63,具有黑色涂布的内表面。因此,加热器25改善其辐射热的辐射系数(radiationfactor)。
形成引进区62以使离其圆弧中心63a的距离小于受热区63的半径即14.5mm。也就是,引进区62具有有小曲率的平坦形状,并且将夹持凹腔61连续地连接于受热区63。这防止定影带21从夹持部27附近的支撑部件60浮起。
分离区64具有圆弧形的截面,半径为13mm,其小于受热区63的半径即14.5mm,在这里,定影带21与已经通过夹持部27的记录介质P快速分离。分离区64的圆弧中心64a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与受热区63的圆弧中心63a分开2.7mm并且朝着夹持部27分开2mm。通过受热区63的圆弧中心63a和分离区64的圆弧中心64a的最大外径18是支撑部件60的最大外径,其为30.86mm长并且比定影带21的内径(30mm)长。因此,定影带21在受热区63和分离区64之间被拉紧并且难以与受热区63分开。而且,当L1是包括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支撑部件60的外周长而L2是定影带21的内周长时L2-L1是0.7mm。
中间区66具有圆弧形的截面,该圆弧形截面具有与受热区63相同的半径和相同的中心63a。因此,受热区63和中间区66可以以相同的曲率形成,并且支撑部件60能够容易修改。
脱离区65是平坦表面,与在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下游的分离区64的中心64a分开11.5mm,并且形成在中间区66和分离区64之间。因此,在脱离区65支撑部件60不接触定影带21,并且摩擦阻力减小。
如图2所示,支撑部件60具有施加涂布膜60a的外表面。形成涂布膜60a以减小与定影带21的摩擦阻力。涂布膜60a用TEFLON形成。形成涂布膜21c的材料不限于TEFLON,可以使用诸如镀层、DLC(类金刚石碳)和玻璃涂层的表面涂层。而且,将油脂涂布在支撑部件60和定影带21之间,这减小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
如图3所示,夹持部凹腔61包括平行地向支撑部件60的内侧延伸的一对侧壁67、连接侧壁67的端部的底壁68,和形成在底壁68上的开口69。夹持部凹腔61在外部即在支撑部件60的内侧装有近似U形的外保持部件70和在内部即在支撑部件60的外侧装有近似U形的内保持部件71。外保持部件70和内保持部件71可螺纹地安装,将支撑部件60中的夹持部凹腔61的侧壁67和底壁68夹在中间。外保持部件70和内保持部件71保持夹持凹腔61的形状。外保持部件70在沿纵向的两端具有连接部分70a。连接部分70a用凸缘部件28固定在支撑部件60上。
如图2、6和7所示,夹持部形成部件26设置在内保持部件71的内侧。夹持部形成部件26用诸如LCP(液晶聚合物)、聚酰亚胺树脂和PAI(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的耐热树脂形成,并且在支撑部件60的纵向近似为方形杆。夹持部形成部件26包括面向压力部件31的主体26a、接触加强部件23以便被支撑在主体26a的背面的支撑伸出部分26b以及在主体26a的周边上的膜部件29。
当主体26a被压力部件31压紧时,由加强部件23接触并支撑的支撑伸出部分26b防止主体26a被压力部件31压入。
夹持部形成部件26朝着压力部件31具有平坦的表面并且可以具有沿着压力部件31表面的凹形。
膜部件29用PTFE纤维的织物形成并且减少与定影带21的摩擦阻力。膜部件29绕主体26a缠绕并且当被夹在靠近支撑伸出部分26b可螺纹地安装的止动部件19和主体26a之间时被固定。夹持部形成部件26用凸缘部件28固定在支撑部件60上。
如图2和8所示,加强部件23是金属的并且沿着支撑部件60的纵向近似为方形杆,并且包括具有高刚性的主体23a、接触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支撑伸出部分26b的接纳伸出部分23b和面向加热器25的反射板22。接纳伸出部分23b接触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支撑伸出部分26b并且从后面支撑由压力部件31压紧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6。反射板22反射米自加热器25的辐射热并且减少逸散到加强部件23的主体23a的热量。加强部件23用凸缘部件28固定在支撑部件60上。
加热器25是沿着支撑部件60的纵向设置在其中的线性加热部件,并且在本发明中是卤素加热器。加热器25设置在受热区63的内侧。因此,受热区63是来自加热器25的热辐射到其上而不干扰加强部件23的受辐射区。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受热区63的适当位置以检测定影带21的温度。
如图9所示,凸缘部件28插入支撑部件60在其轴向两端的孔中;凸缘部件28包括保持支撑部件60的端部附近形状的圆筒28a和固定在定影装置20的底板42上的凸缘28b;并且凸缘部件28保持和固定夹持部形成部件26、外保持部件70、加强部件23和加热器25。此外,凸缘部件28用边缘28c调节定影带21沿着其轴向的运动。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支撑部件60具有预定的截面形状,以获得预定功能,例如在受热区63紧密地接触定影带21以有效地加热定影带,以及在分离区64与记录介质P的可分离性,但是由于与定影带21的摩擦往往具有不均匀的处理形状或变形并且因为薄金属管而失去初始的功能。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的外周边保持靠近支撑部件60的端部附近的形状,以稳定地获得初始功能(详细情况在下面提及)。因此,圆筒28a的外周边表面和支撑部件60端部的内周边表面之间的间隙不大于0.15mm。
压力部件31是外径为30mm的压力辊,并且包括金属管形状的中心轴32、围绕该轴的用耐热硅橡胶形成的弹性层33以及用PFA形成在表面上的剥离层34。弹性层33具有2到4mm的厚度。剥离层34是具有一定厚度的PFA管。必要时中心轴32可以包括诸如卤素加热器的加热部件。
压力部件31可以用未示出的加压器通过定影带21朝着夹持部形成部件26压紧。当压力部件31通过定影带21被压紧在夹持部形成部件26时形成夹持部27。压力部件31通过未示出的驱动器旋转(沿着图2的箭头方向),同时压紧定影带21。随着该旋转,定影带21旋转并且在夹持部27处被压紧时记录介质被输送。
下面说明操作。
用户通过操作操作板或计算机请求打印。
当成像设备通过这种打印请求接收输出信号时,压力部件31通过驱动器旋转并且定影带与其一起旋转。
受热区63的圆弧中心63a相对于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中心线位于在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上游,并且定影带21在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被向下游拉紧,即,朝着受热区63的相对侧。因此,支撑部件60在受热区63处更紧密地接触定影带21,并且定影带21难以离开支撑部件60。受热区63具有其半径为14.5mm的圆弧形状作为截面形状,圆弧与半径为15mm的定影带21具有几乎相同的形状。因此,支撑部件60更紧密接触定影带21,在受热区63对定影带21几乎不施加变形力。而且,受热区63和分离区64之间的30.86mm的最大外径18大于定影带21的30mm的内径,并且定影带21在受热区63和分离区64之间被拉紧。因此,支撑部件60在受热区63更紧密接触定影带21,并且定影带21难以从支撑部件60离开。这是为什么定影带21在支撑部件60的受热区63紧密地滑动的原因。
同时,当与压力部件31旋转同步施加电流时加热器25产生热。加热器25的热辐射到受热区63以快速加热该受热区。压力部件31的旋转与加热器25的加热不必同时开始,并且可以具有时间差。温度传感器检测定影带21的温度,夹持部27被加热以具有定影所需要的温度,并且在保温的同时记录介质P开始旋转。已经通过夹持部27的记录介质P上的墨粉图像由于在夹持部27的热和压力被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中,支撑部件60在受热区更紧密地接触定影带21,并且定影带21难以从支撑部件60离开。因此,从支撑部件60到定影带21的热导率增加,以防止支撑部件60过热和涂布膜60a和21c变差。而且支撑部件60更紧密地接触定影带21,缩短了升温时间和第一次打印时间,并且提高了能效。
在本发明中,分离区64具有圆弧形状作为截面形状,该圆弧的半径小于受热区的半径,并且定影带21与记录介质P快速分离。因此在通过夹持部27之后记录介质P的可分离性提高。
在本发明中,当包括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支撑部件60具有外周长L1而定影带21具有内周长L2时,L2-L1为0.5mm到0.9mm(图11)。当大于0.9mm时,定影带21松散地缠绕支撑部件60,使其局部过热,导致涂布膜的耐用性变差。当小于0.5mm时,定影带21紧紧地缠绕支撑部件60,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变得太大以至于定影带21难以转动。此外,压力部件31和记录介质P变得容易在定影带21上滑动。因此当L2-L1为0.5mm到0.9mm时,定影带21不在支撑部件60上自由浮动,这防止支撑部件60过热。而且,定影带21不紧紧地缠绕支撑部件60,这防止记录介质P滑动。
在本发明中,定影带21在受热区63和分离区64之间被拉紧,并且甚至在定影带停止时支撑部件60在受热区63也更紧密地接触定影带。因此,当定影带21仍然被加热时,它被有效地加热而不使支撑部件60过热。
而且,在本发明中,加热器25是沿着其中支撑部件60内部地设置在其中的线性加热部件,并且定影装置20能够被简化,因为线性加热部件具有简单的安装结构。支撑部件60的内表面是涂黑的,这提高了其中的辐射系数,从而缩短了升温时间和第一次打印时间,并且提高了能效。
在本发明中,在受热区63和夹持部形成部件26之间,引进区62作为截面形状设置在离受热区63的圆弧中心63a小于14.5mm——其为受热区63的半径——的距离,这防止定影带21浮动出支撑部件60的外表面并防止支撑部件60过热.
在本发明中,中间区66具有圆弧形状,作为截面形状,该圆弧具有与受热区63相同的半径和相同的中心63a,并且受热区63和中间区66能够以相同的曲率形成。因此,支撑部件60能够容易加工,这减少生产成本。
而且,在本发明中,平坦脱离区65设置在中间区66和分离区64之间,并且支撑部件60和定影带21在平坦脱离区65彼此不接触。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到比定影带21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摩擦阻力更小,这防止记录介质P在定影带21上滑动。此外用于形成支撑部件60的材料可以变短,这减少材料成本。
在本发明中,定影带21的内表面和支撑部件60的外表面分别涂布有涂布膜21c和60a,并且油脂施加在其间。在其间滑动部分处的摩擦阻力减小到比定影带21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摩擦阻力更小,这防止记录介质P在定影带21上滑动。
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中,当包括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支撑部件60具有外周长L1而定影带21具有内周长L2时,L2-L1为0.7mm,但是不限于此。
也就是,当大于0.9mm时,定影带21松散地缠绕支撑部件60,以至于局部过热,导致涂布膜的耐用性变差。当小于0.5mm时,定影带21紧紧地缠绕支撑部件60,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变得太大以至于定影带21难以转动。此外,压力部件31和记录介质P变得容易在定影带21上滑动。
因此,L2-L1优选是0.5mm到0.9mm,更优选为0.6到0.8mm,并且最优选为0.7mm,这防止支撑部件60过热并且防止记录介质P滑动。但是,L2-L1不限于0.5mm到0.9mm,并且可以根据涂布膜21c和60a或油脂是否涂布或者组件的形状和尺寸而适当地确定。
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中,定影装置20的支撑部件60的中间区66具有圆弧形状,作为截面形状,该圆弧具有与受热区63相同的半径和相同的中心63a。但是,中间区66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具有到受热区63的中心63a的距离小于其半径,除非干扰了加强部件23。在中间区66,支撑部件60和定影带21彼此不接触。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比定影带21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摩擦阻力更小,这防止记录介质P在定影带21上滑动。此外,用于形成支撑部件60的材料可以变短,这减少材料成本。
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中,定影装置20的定影带21具有30mm的直径。但是该直径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是15到120mm,并且优选为25mm。
此外,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中,定影装置20的加热器25是诸如卤素加热器的线性加热部件。但是该加热器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是沿着支撑部件60纵向的片加热部件,其接触支撑部件60的内表面,如图2中虚线所示。
例如如图10所示,该片加热部件包括柔性加热片52s,根据定影带21的轴向和圆周方向其具有预定的宽度和长度。加热片52s包括隔热底层52a、电阻加热层52b——其中导电颗粒材料分散在耐热树脂中,以及电极层52c——其向电阻加热层52b提供电能。设置隔热层52d,其隔离电阻加热层52b和相邻的电极层52c之间的界面以及柔性加热片52s和外部之间的界面。该片加热部件在加热片52s的端部连接于电极层52c并且具有提供从电源线向电极层52c输送的电能的电极端子。该片加热部件不限于具有这种结构,并且可以具有任何其他结构。
当用片加热部件代替线性加热部件时,受热区63是接触区,来自由该片加热部件构成的加热器25的热传导给该接触区。片加热部件能够有效地加热支撑部件60以缩短升温时间和第一次打印时间,并且提高能效。
可选地,加热器25可以是设置在支撑部件60外面或里面的感应线圈,以感应加热支撑部件60。在这种情况下,受热区63是面对加热器25被感应加热的面对区。除了支撑部件60之外感应加热不直接加热诸如加强部件23的其他部件,并且能够有效地加热支撑部件60。
实施例
在上面提到的相同情况下,利用具有图5的尺寸和形状的支撑部件60,对包括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支撑部件60的外周长L1和定影带21的内周长L2之间的不同周长差L2-L1,进行各种测量。对周长差和支撑部件60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周长差与支撑部件60和定影带21的摩擦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
结果示于图11。如图11所示,当周长差大于0.9mm时,支撑部件60的表面温度超过预定的限度值。认为这是由于定影带21松散地缠绕支撑部件60并且浮动以及支撑部件60局部过热。因此,已证明当支撑部件60过热时涂布膜60a的耐用性可能降低。
当周长差小于0.5mm时,支撑部件60和定影带21之间的摩擦力超过预定的限度值。即,认为这是由于定影带21紧紧地缠绕支撑部件60并且它们之间摩擦力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压力部件31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滑动值超过限度。已证明定影带21难以旋转并且压力部件31和记录介质P变得容易在定影带21上滑动。
基于这些结果,表明定影带21的内周长和支撑部件60的外周长之间的周长差优选为0.5到0.9mm,更优选为0.6到0.8mm,并且最优选为0.7mm。这证明防止了记录介质P滑动同时防止了支撑部件60过热。
同时,凸缘部件28插入并固定在支撑部件60在其轴向两端的孔中;并且保持夹持部形成部件26、外保持部件70、加强部件23和加热器25。而且,定影带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部件60的外周边上。包括这些部件的组件可以从定影装置20的底板42上拆卸,并且称为定影带单元。
定影带单元构造如下(参考图13)
(S11)首先,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插入支撑部件60端部(图13的右端)的装有外保持部件70和内保持部件的孔中,直到圆筒28a的边缘28c接触支撑部件60的端部。
(S12)其次,定影带21安装在支撑部件60的外周边上,并且夹持部形成部件26插入支撑部件60的夹持部凹腔61中,直到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端部接触凸缘28b的预定位置。加强部件23和加热器25插入支撑部件60的孔中,直到它们的端部接触凸缘28b的预定位置(图13中省略)。
(S13)最后,另一个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插入支撑部件60的另一端(图13的左端)的孔中,直到圆筒28a的边缘28c接触支撑部件60的端部,从而完成定影带单元。
用于定影装置20中的凸缘部件28具有图14所示的相同的大小和镜像(对称)形状。
然后,在定影带单元两端的凸缘部件28的凸缘28b分别被固定在一对底板42的预定位置,以便安装定影带单元。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支撑部件60具有预定的截面形状,用于获得预定的功能,例如在受热区63中紧密地接触定影带21,以有效地加热定影带21,并且确保在分离区64中与记录介质P的可分离性。支撑部件60通过压制诸如具有0.1mm厚度的不锈钢的金属薄板制造,并且外部尺寸难以精确保持。支撑部件60不均匀尺寸引起其不均匀的性能。具体地,当图5中的30.86mm的最大外径18变短一定水平时,定影带21和支撑部件60在夹持部的下游侧彼此不接触,并且定影带21不稳定地运动,导致记录介质P的可分离性变差和定影带21的局部浮动。而且,当定影带21旋转时,支撑部件60的位置由于定影带21的旋转产生的摩擦而位移。
本发明人深入地研究,使得当定影带被驱动时,保持支撑部件60两端的凸缘部件28应当稳定其形状、其运动和定影带21的形状,以得到本发明。
在下文中,将说明本发明的主要结构。
图15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的定影装置20中的凸缘部件28结构的透视图。
如图15所示,凸缘部件28包括插入支撑部件60两端孔中并保持支撑部件60端部附近的形状的圆筒28a、固定在定影装置20的底板42上的凸缘28b以及安装时其为支撑部件60端部在轴向的远端以及当设备被驱动时其为定影带21的支点(rest point)的边缘28c。
圆筒28a具有用于放置夹持部形成部件26和支撑部件的夹持部凹腔61在其周边一部分上的凹槽28a1。保持夹持部形成部件26和夹持部凹腔61的形状的外保持部件70的连接部分70a由凸缘28b把持。
圆筒28a具有形状保持表面28a2,其在区域A保持支撑部件沿其轴向端部附近的期望截面形状,区域A至少靠近外周边上凹槽28a1的夹持部入口附近。区域A是对应支撑部件60的受热区63的区域(后面提到的63′)。因此,形状保持表面28a2是精确地保持在支撑部件沿其轴向端部附近的受热区63的上述预定形状的外周边表面。
圆筒28a在其轴向的端部被做成斜面,使得容易插入到支撑部件60其轴向的端部的孔中。
圆筒28a具有导向部28d,导向部28d沿圆筒28a轴向设置在其周边一部分上并且在其外周边上,并且由斜面形成,当导向部28d头朝圆筒28a的端部时,其向圆筒的中心倾斜。导向部28d使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能够容易插入支撑部件60在其轴向端部的孔中。
除了在圆筒28a的周边上的形状保持表面28a2之外导向部28d优选设置在区域B中。也就是,区域B至少是对应于支撑部件60的脱离区65的区域,并且可以包括分离区64和中间区66每个的一部分。在圆筒28a的周边上导向部28d设置在沿定影带21的旋转方向的夹持部的下游侧,并且在穿过图2中的加强部件23与加热器25相对的区域中。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本发明包括近似圆筒的支撑部件60,其由在定影带21的内周边侧的加热器25加热,并且其外周边表面与定影带21的内周边表面摩擦接触,以加热定影带,并且支撑其旋转。凸缘部件28将圆筒28a插入支撑部件60在其轴向端部的内周边中,以由圆筒28a的外周边表面保持支撑部件60在轴向端部附近的形状。
圆筒28a优选具有与支撑部件60的受热区63的内周边几乎相同形状的外周边形状(外周边表面的截面形状),其对应于被加热器25加热的定影带21的区域,并且优选具有支撑部件60的内周边几乎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以便保持图5中的上述期望形状和尺寸。
也就是说,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具有其外周边表面的截面形状,具有圆弧形状和对应于定影带21的半径的预定半径,其为区域A和对应于被加热器25加热的定影带21的区域对应的受热区63′。在本发明中,该圆弧具有与支撑部件60的内周边几乎相同的半径。该圆弧的中心相对于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中心线26c位于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作为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的外周边表面的截面形状,相对于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中心线,优选地,夹持部进入区(对应的受热区63′)比夹持部离开区(对应的分离区64′)更多伸出到圆筒直径外方向。
而且,作为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的外周边表面的截面形状,优选地,平坦的对应脱离区65′相对于夹持部离开区(对应的分离区64′)位于定影带21旋转方向的下游侧。
图16是示出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的具体外周边表面的正视图。
如图16所示,圆筒28a包括对应于夹持部凹腔61并包含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凹槽28a1、连续地设置在定影带21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对应引进区62′、与对应引进区62′连续地设置的对应受热区63′、设置在定影带21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对应分离区64′、与对应分离区64′连续地设置的平坦的对应脱离区65′、以及在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与对应脱离区65′和对应受热区63′连续地设置的对应中间区66′。
对应受热区63′具有半径为R1的截面圆弧形状,其沿着其旋转方向从凹槽28a1的上游侧连续地设置,并且对应于支撑部件60的由加热器25加热的区域。对应受热区63′的圆弧中心63a′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与凹槽28a1的中心线26c′,即,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中心线26c,分开距离d1。因此,对应受热区63′在支撑部件60的沿其轴向的端部附近适当地支撑受热区63。
半径R1是例如14.3mm,而距离d1是例如2.7mm。
对应引进区62′形成为具有到圆弧中心63a′的距离小于半径R1的截面形状。即,对应引进区62′具有小曲率的平坦形状并且在支撑部件60的沿其轴向的端部附近支撑引进区62。
对应分离区64′具有圆弧形状作为截面形状,其半径R2小于半径R1,并且支撑支撑部件60的分离区64。而且,对应分离区64′支撑支撑部件60的夹持部离开部分,以便不接触压力辊31而不使夹持部离开部分变形。对应分离区64′的圆弧中心64a′在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对应受热区63′的圆弧中心63a′分开距离d2,在凹槽28a1(夹持部27)的一侧分开距离d3。因此,从对应受热区63′的圆弧中心63a′通过对应分离区64′的圆弧中心64a′的最大外径18′是圆筒28a的最大外径,并且最大外径18′(D18′)支撑支撑部件60使得其最大外径18大于定影带21的30mm的内径。而且支撑部件60在其轴向的端部附近,圆筒28a支撑支撑部件60使得当L1是包括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支撑部件60的外周长,L2是定影带21的内周长时,周长差L2-L1为0.7mm。
半径R2是例如12.8mm,距离d2和d3分别是例如2.7mm和2mm,D18′是例如30.46mm。
对应中间区66’具有圆弧形状作为截面形状,具有与对应受热区63’的半径相同的半径和相同的中心63a’。
平坦的对应脱离区65′是在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对应分离区64′的圆弧中心64a′分开距离d4的平坦表面,并且位于对应中间区66′和对应分离区64′之间。因此,该平坦的对应脱离区65′在支撑部件60的轴向端部附近的脱离区65支撑支撑部件60,使得支撑部件60和定影带21彼此不接触。
距离d4是例如11.3mm。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20中,具有预定的外周边表面形状的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通过支撑部件60保持定影带21其轴向两端附近的适当形状,如图17,并且能够改善记录介质的可分离性,特别是宽记录介质。凸缘28不损害支撑部件60的截面形状的精确性,并且能够稳定支撑部件60的形状和当被驱动时稳定其运动。
凸缘部件28插入支撑部件60在其轴向的两端中,以稳定其截面形状,虽然它不稳定其中心形状。但是当仅仅端部形状被稳定时也可以预期下面三种效果。
(效果1)改善通过轴向两端附近的宽记录介质P的可分离性
当支撑部件60的最大外径18(30.86mm)变成小于超过规定的范围时,定影带21不紧紧地缠绕并且在夹持部的下游侧变松,并且具有较大的曲率,导致记录介质P的较差可分离性。因此,优选保持支撑部件60期望的形状。在记录介质P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出现墨粉不附着、成为无图像形成区并且容易与定影带21分离的区域。凸缘部件28保持支撑部件60沿其轴向两端附近期望的形状,使得记录介质P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更容易分离,以改善可分离性。这对于宽记录介质P将其宽度方向的端部通过支撑部件60沿其轴向的两端附近更有效。
(效果2)当定影带被驱动时调节支撑部件60的运动
定影带21在夹持部27处由压力辊31驱动,并且在从夹持部27的上游是紧的而在其下游侧是松的。支撑部件60在其紧的一侧通过摩擦移动的定影带21而被恒定地施加压力,并且其形状和位置不稳定。
在本发明中,在定影带目测紧的情况下(夹持部的上游侧),支撑部件60的形状和位置能够通过凸缘部件28来稳定。
(效果3)在支撑部件60沿其轴向的端部浮动调节定影带21
定影带21沿轴向在两端比中心更有可能浮动。这是因为支撑部件60用薄金属片形成,在整个支撑部件60具有一致温度之前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也就是,支撑部件60在其轴向具有热膨胀差异,直到整个支撑部件60具有一致温度。支撑部件60通过凸缘部件28在其轴向端部进行位置调整,并且其中心最大地向外膨胀并翘曲。翘曲在支撑部件60沿其轴向的中心、在受热区63一侧发生,这最大地膨胀并且紧密地接触定影带21。同时,通过凸缘部件28调整的支撑部件60在其轴向的端部没有翘曲,并且由其中心膨胀的支撑部件60推压的定影带21可能在端部浮动。
在本发明中,支撑部件60沿其轴向的端部的形状通过凸缘部件28保持并稳定以防止定影带21浮动。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20中,夹持部形成部件26包括平坦表面26f,和在压力辊31一侧的表面从沿着记录介质P输送方向上游侧伸出的伸出部分26t,如图18所示。
平坦表面26f形成在夹持部27的上游侧,并且承载墨粉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输送到夹持部27而不弯曲。
在本发明中,平坦表面26f在其上游端部具有0.5mm的斜切部分26d。这防止定影带的耐用性由于当已经旋转并且与支撑部件60摩擦接触的定影带21内表面开始摩擦接触夹持部形成部件26上游端时平坦表面26f的上游端的大弯曲而变差。
当在平坦表面26f的上游端不形成斜切部分26d时,定影带21可能旋转,由于在支撑部件60下游端的外周边表面和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上游端的表面之间存在微观的水平差异,在其下游端附近在定影带21和支撑部件60之间具有间隙。因此,定影带21在夹持部27处没有被充分加热并且旋转,导致加热效率变差。
当在平坦表面26f的上游端形成斜切部分26d时,定影带21摩擦地接触位于夹持部形成部件26上游侧的支撑部件60的下游端附近(引进区62),并且夹持部27可以被有效地加热。
其次,参考图18和19,更详细地说明伸出部分26t、圆弧形状部分26e和平坦表面26f的形状。
伸出部分26t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在夹持部27的下游侧在与夹持部27的具有宽度N的下游端分开预定长度L2′的位置具有尖峰。该伸出部分的尖峰位于与圆弧形状部分26e具有相同中心的圆弧上,并且该圆弧半径比圆弧形状部分26e的半径小L1′。
L1′和L2′如下确定。
首先,如果L2′小于1mm,则伸出部分26t接触压力辊31。当伸出部分26t接触压力辊31时,夹持部形成部件26(具体地,圆弧形状部分26e)和压力辊31彼此不接触的部分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在伸出部分26t的上游侧形成。这部分具有的夹持压力小于夹持部形成部件26和压力辊31彼此接触的部分的压力。因此,定影带21和记录介质P上的墨粉图像T之间的接触压力小,导致诸如粗糙图像的可能的异常墨粉图形定影在其上。
如果L2′大于2mm并且L1′大于0.2mm,则已经通过夹持部27的记录介质由于伸出部分26t而朝着压力辊31弯曲并且可能卷绕压力辊31。具体地,在双面打印中,当墨粉图像T定影在记录介质P的一面时,墨粉图像T被加热并且当记录介质P被再一次输送到夹持部27以将墨粉图像定影T’在另一面时具有较高粘性。具有较高粘性的墨粉图像T被定影在面向压力辊31的记录介质P上,记录介质P和压力辊31之间的可分离性变差,导致更高的记录介质P缠绕压力辊31的可能性。
如果L1′小于0.1mm,则伸出部分26t不能完全从定影带21分离记录介质P,导致更高的记录介质P缠绕定影带21的可能性。
因此,伸出部分26t优选具有0.1到0.2mm的L1′和1到2mm的L2′。
圆弧形状部分26e从夹持部27的任何位置延伸存在L2′,并且具有圆弧形的形状,其沿着压力辊31的外周边表面的曲率半径R为25到60mm。在本发明中,曲率半径R为60mm。
在本发明中,圆弧形部分26e的上游端沿着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位于夹持部27的中心(中心线26c)的下游侧。即,在夹持部27中,由平坦表面26f和压力辊31形成的夹持部宽度大于由圆弧形部分26e和压力辊31形成的夹持部宽度。但是,圆弧形部分26e的上游端可以位于夹持部27的中心或在其上游侧。
伸出部分26t由圆弧形成,该圆弧具有预定曲率半径,接触L1′的圆弧和通过圆弧形部分26e下游端的直线二者,并且其垂直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
在定影装置20中,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和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伸出部分26t的形状的可分离性改善效果能够从定影带21可靠地分离已经通过夹持部27的记录介质P。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20是示出本发明定影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如图20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图2)比较,该实施方式的不同在于直接将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插入到定影带21沿其轴向的两端的孔中,以支撑其附近,而不利用支撑部件60,并且在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定影带21由设置在该孔中的加热器25直接加热。
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不通过支撑部件60直接支撑定影带21沿其轴向两端的附近,如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保持至少定影带21沿其轴向两端附近的合适形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加热器25加热的定影带21的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优选近似地具有在支撑部件60的受热区63处的圆筒形内周边部分的相同形状,并且圆筒28a的外周边形状(外周边表面的截面形状)优选近似地具有支撑部件60的内周边侧的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以保持定影带21的期望形状和尺寸(图5)。
也就是,作为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的外周边表面的截面形状,对应于加热器25加热的定影带21的区域(区域A和对应的受热区63′)的一区域具有圆弧形状,该圆弧具有对应于定影带21的半径的预定半径(在该实施方式中,圆弧形状近似地具有与定影带21的内周边侧的半径相同的半径),并且该圆弧在沿着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具有位于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中心线26c的上游侧的中心。
此外,作为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的外周边表面的截面形状,夹持部进入区(对应的受热区63′)优选沿着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相对于夹持部形成部件26的中心线26c伸出到圆筒直径方向外多于夹持部离开区(对应的分离区64′)。
而且,作为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的外周边表面的截面形状,平坦的对应脱离区65′优选沿着定影带21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夹持部部离开区(对应的分离区64′)设置在下游侧。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优选具有图14中的形状和如下的尺寸:
半径R1:14.5mm
半径R2:13mm
距离d1;3.4mm
距离d2;2.7mm
距离d3;2mm
距离d4;11.5mm
外径D18′:30.86mm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20中,具有预定形状的外周边表面的凸缘部件28的圆筒28a直接保持定影带21沿其轴向两端附近的合适形状,并且能够改善记录介质的可分离性,特别是宽记录介质。
该实施方式不用支撑部件60,并且仅仅能够获得其中第一实施方式的三个效果中的效果1。
该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20即便对于A3尺寸的记录介质P也产生本发明的效果,并且对于A4尺寸的记录介质P产生更多的效果,因为凸缘部件28对其轴向的中心产生保持定影带21形状的效果。
根据上面的教导,本发明另外的改进和变化是可能的。因此应当理解,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不同于这里具体描述而实现本发明。

Claims (6)

1.定影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环形带定影部件;
设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边侧的压力部件,其构造成压紧在所述定影部件上;
设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边侧的夹持部形成部件,其构造成通过所述定影部件接触所述压力部件,以形成夹持部;
固定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孔中的加强部件,其构造成从所述夹持部的相对侧支撑所述夹持部形成部件;
加热部件,其构造成在所述夹持部的上游侧直接或间接加热所述定影部件的预定区域;以及
凸缘部件,其包括圆筒和凸缘,所述圆筒沿所述定影部件的轴向在所述定影部件的边缘插入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边中并且构造成利用所述圆筒的外周边表面直接或间接地可旋转地保持所述定影部件的边缘附近,所述凸缘固定在所述定影装置的框架上,
其中所述凸缘部件的圆筒在周边上包括构造成容纳所述夹持部形成部件的槽口,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定影部件被所述加热部件加热的区域的区域还包括圆弧形状的外周边截面,该圆弧形状的外周边截面具有等于所述定影部件的半径的预定半径,并且,
所述圆弧形状的外周边截面相对于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所述夹持部形成部件的中心线具有位于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相对于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所述夹持部形成部件的中心线,所述夹持部的进入区比所述夹持部的离开区更向圆筒直径外方向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沿着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夹持部的离开区设置在下游侧的平坦的对应脱离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基本圆筒形支撑部件,其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边侧由所述加热部件加热,并且其外周边表面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边表面摩擦接触,以加热所述定影部件,并支撑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
其中所述凸缘部件在所述支撑部件沿其轴向的边缘插入圆筒至所述支撑部件的内周边,以利用所述圆筒的外周边表面保持所述支撑部件沿其轴向的边缘附近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
受热区,其沿着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所述夹持部的上游侧并且由所述加热部件加热;
分离区,其沿着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并且在分离区记录介质与定影部件分离;以及
中间区,其沿着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连续地设置在所述分离区的下游侧并且紧靠所述受热区连续地设置,
其中:
所述受热区具有圆弧形状的截面,该圆弧具有与所述定影部件基本相同的半径,并且该圆弧的中心相对于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所述夹持部形成部件的中心线位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所述分离区具有圆弧形状的截面,该圆弧的中心相对于所述受热区的圆弧中心位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和靠所述夹持部的一侧;
所述受热区和所述分离区之间的最大外径是所述支撑部件的最大外径,并且大于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径;并且
作为所述凸缘部件的所述圆筒的外周边表面的截面形状,所述圆筒的外周边表面的对应于所述定影部件被加热部件加热的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具有与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受热区的圆筒形内周边部分基本相同的形状。
6.成像设备,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110433908.8A 2010-12-17 2011-12-16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Active CN102540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2123 2010-12-17
JP2010282123 2010-12-17
JP2010282692A JP5589820B2 (ja) 2010-12-17 2010-12-20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82692 2010-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0833A true CN102540833A (zh) 2012-07-04
CN102540833B CN102540833B (zh) 2014-10-08

Family

ID=45217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3908.8A Active CN102540833B (zh) 2010-12-17 2011-12-16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76104B2 (zh)
EP (1) EP2466392B1 (zh)
JP (1) JP5589820B2 (zh)
CN (1) CN10254083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6318A (zh) * 2012-01-30 2013-07-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015066A (zh) * 2019-05-31 2020-12-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3151B2 (ja) 2011-08-17 2015-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79859B2 (ja) * 2011-09-20 2016-03-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069828B2 (ja) 2011-12-05 2017-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629B2 (ja) 2011-12-26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1B2 (ja)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0B2 (ja)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4325B2 (ja) 2011-12-28 2016-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86087B (zh) 2011-12-28 2016-08-03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成像装置和分离构件
JP5796711B2 (ja) 2011-12-28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8783B2 (ja) 2012-01-11 2016-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714B2 (ja) 2012-01-13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520B2 (ja) 2012-01-13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1524B2 (ja) 2012-01-13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70828B2 (ja) 2012-01-19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離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3511B6 (ja) 2012-01-23 2023-1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7468B2 (ja) 2012-01-24 2016-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3231B2 (ja) 2012-01-26 2016-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5668B2 (ja) 2012-01-27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2598B2 (ja) 2012-01-30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1428B2 (ja) 2012-01-31 2015-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1741B2 (ja) 2012-01-31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3105B2 (ja) 2012-02-02 2016-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2525B2 (ja) 2012-02-09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48923B2 (ja) 2012-02-09 2016-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50326B2 (ja) 2012-02-09 2016-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9311B2 (ja) 2012-02-09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132B2 (ja) 2012-02-09 2016-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96281B2 (ja) 2012-02-09 2016-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01312B2 (ja) 2012-02-09 2017-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779B2 (ja) 2012-02-09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03679B2 (ja) 2012-02-09 2017-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619B2 (ja) 2012-02-09 2016-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051B2 (ja) 2012-02-09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23994B2 (ja) 2012-02-09 2018-1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785B2 (ja) 2012-02-09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26024B2 (en) 2012-02-09 2015-05-05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capable of minimizing damage of endless rotary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13164463A (ja) 2012-02-09 2013-08-2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50152B2 (ja) 2012-03-22 2016-07-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857A (ja) 2012-03-22 2013-09-3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13377A (ja) * 2012-06-06 2014-01-2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35632B2 (ja) * 2012-09-26 2016-06-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14186303A (ja) 2013-02-25 2014-10-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76620B2 (ja) * 2013-08-26 2019-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52681A (ja) 2013-09-06 2015-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75525A (ja) 2013-10-07 2015-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29422B2 (ja) 2013-10-10 2017-1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13528B2 (ja) 2014-03-17 2018-10-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639042B2 (en) 2015-03-16 2017-05-02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83716B2 (ja) 2015-07-07 2019-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1625B2 (ja) * 2015-10-07 2018-07-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295937B2 (en) 2016-09-01 2019-05-2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040263B2 (ja) * 2018-04-26 2022-03-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90142635A (ko) 2018-06-18 2019-12-27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회전부재와 와셔에 의하여 지지되는 정착기의 무단 벨트
JP7456890B2 (ja) 2020-08-27 2024-03-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3666A (zh) * 2002-04-25 2003-11-0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CN101261481A (zh) * 2007-03-06 2008-09-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加热在可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JP2010008710A (ja) * 2008-06-26 2010-01-14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0244A (ja) * 2008-07-14 2010-01-28 Panasonic Corp 定着装置
US20100092221A1 (en) * 2008-10-14 2010-04-15 Akira Shinshi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eating member heated uniformly in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4714B2 (ja) 1990-06-11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H07219367A (ja) * 1994-02-04 1995-08-18 Konica Corp 定着装置
JP3298354B2 (ja) 1995-03-24 2002-07-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定着装置
JPH10213984A (ja) 1997-01-30 1998-08-1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定着装置
JP3592485B2 (ja) 1997-06-12 2004-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
JP3795770B2 (ja) 2000-06-30 2006-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57968B2 (ja) 2000-11-24 2007-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880424B2 (ja) 2001-03-29 2007-0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72885A (ja) 2001-06-18 2002-12-26 Ricoh Co Ltd 液体塗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76189A (ja) 2001-06-22 2003-03-1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341058B1 (en) 2002-03-01 2006-07-19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with a peel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3691026B2 (ja) 2002-04-12 2005-08-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99098B2 (ja) 2002-05-31 2008-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3954919B2 (ja) 2002-07-26 2007-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06079A (ja) 2002-12-13 2004-07-2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CN100349073C (zh) 2003-03-05 2007-11-1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US7054570B2 (en) 2003-03-27 2006-05-3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7212759B2 (en) 2003-03-27 2007-05-01 Ricoh Company, Ltd.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51462B2 (ja) 2003-04-01 2009-10-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30555B2 (en) 2003-04-01 2006-10-3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unit having a plurality of heater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temperature detecting position of temperature sensor
US7151907B2 (en) 2003-07-30 2006-12-19 Ricoh Company Limite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439885B2 (ja) 2003-11-25 2010-03-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4577A (ja) 2003-12-08 2005-06-30 Ricoh Co Ltd 加熱装置、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609988B2 (en) 2003-12-08 2009-10-27 Ricoh Company, Ltd. Heater,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ower supplied from chargeable auxiliary power supplying unit varied per unit time
JP2005189461A (ja) 2003-12-25 2005-07-14 Ricoh Co Ltd ベルト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トナー
JP2005219273A (ja) 2004-02-04 2005-08-18 Ricoh Co Ltd 蓄電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1753A (ja) 2004-02-05 2005-08-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1562085B1 (en) 2004-02-05 2011-12-2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564604B1 (en) 2004-02-16 2013-06-19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with clean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fixing device
JP2005316080A (ja) 2004-04-28 2005-11-10 Ricoh Co Ltd ローラ及びそのローラを用いる定着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US7925177B2 (en) 2004-07-21 2011-04-12 Ricoh Co, Ltd. Image fixing apparatus stably controlling a fixing tempera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578179B2 (ja) 2004-08-23 2010-1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78178B2 (ja) 2004-08-23 2010-1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343113B2 (en) 2004-09-08 2008-03-1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fixing device, and fixing method
JP4530771B2 (ja) 2004-09-08 2010-08-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30770B2 (ja) 2004-09-08 2010-08-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14058B2 (ja) 2004-09-09 2011-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の電力供給制御方法、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333743B2 (en) 2004-09-09 2008-02-19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fixing device, and fixing method
JP4679857B2 (ja) 2004-09-09 2011-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64410B2 (ja) 2004-11-30 2009-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54487A (ja) 2004-11-30 2006-06-1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US7546049B2 (en) 2005-01-21 2009-06-09 Ricoh,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a control means to correct the fixing control temperature
JP2006201564A (ja) 2005-01-21 2006-08-0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83914B2 (ja) 2005-01-24 2012-0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068A (ja) * 2005-03-08 2006-09-21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
JP2006251069A (ja) * 2005-03-08 2006-09-21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
US20060257183A1 (en) 2005-05-12 2006-11-16 Masanao Ehar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41179B2 (ja) 2005-06-17 2011-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28059B2 (ja) 2005-07-15 2011-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5606A (ja) 2005-07-29 2007-02-08 Ricoh Co Ltd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8826B2 (ja) 2006-06-19 2011-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65264A (ja) 2006-09-11 2008-03-2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24834B2 (en) 2006-09-15 2010-11-02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toner
JP2008216825A (ja) 2007-03-07 2008-09-18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177348B2 (ja) 2007-03-12 2013-04-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33790A (ja) 2007-03-23 2008-10-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1953A (ja) 2007-04-10 2008-10-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042069B2 (ja) * 2007-05-22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21406B2 (ja) 2007-11-13 2013-0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244168B2 (en) 2007-06-25 2012-08-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transfer device
JP5015675B2 (ja) 2007-06-27 2012-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69397A (ja) 2007-09-12 2009-04-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2073B2 (ja) 2007-11-13 2013-08-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45417A (ja) 2007-12-11 2009-07-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075645B1 (en) 2007-12-26 2014-11-0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warming-up tim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52732B2 (ja) 2008-03-31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6415A (ja) * 2008-07-24 2010-02-04 Panasonic Corp 定着装置
JP5177412B2 (ja) 2008-09-19 2013-04-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170842B2 (ja) 2008-10-14 2013-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01478B2 (ja) 2009-02-09 2013-06-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7205A (ja) * 2009-03-13 2010-09-30 Panasonic Corp 定着装置
JP2010217206A (ja) * 2009-03-13 2010-09-30 Panasonic Corp 定着装置
JP2010217210A (ja) * 2009-03-13 2010-09-30 Panasonic Corp 定着装置
JP2010217209A (ja) * 2009-03-13 2010-09-30 Panasonic Corp 定着装置
JP5348561B2 (ja) 2009-05-15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0686B2 (ja) 2009-05-27 2013-1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4411B2 (ja) 2009-07-29 201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43666A (ja) 2009-08-21 2011-03-0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21776B2 (ja) 2009-08-24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8068B2 (ja) 2009-08-26 2014-0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1905B2 (ja) 2009-09-01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343B2 (ja) 2009-09-03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2455B2 (ja) 2009-09-03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886B2 (ja) 2009-09-08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6005B2 (ja) 2009-09-10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9160B2 (ja) 2009-09-10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1608B2 (ja) 2009-09-10 2014-07-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690B2 (ja) 2009-09-10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5469B2 (ja) 2009-09-14 2013-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81338A (ja) 2009-09-14 2011-04-2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5326958B2 (ja) 2009-09-15 2013-10-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1634B2 (ja) 2009-09-15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726A (ja) 2009-09-15 2011-03-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767A (ja) 2009-09-15 2011-03-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922B2 (ja) 2009-09-28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2605B2 (ja) 2009-10-09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777B2 (ja) 2009-11-17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977B2 (ja) 2009-11-30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33194B2 (ja) 2009-12-22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3264B2 (ja) 2010-01-13 2014-0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746B2 (ja) 2010-01-26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00276B2 (en) 2010-01-27 2013-12-03 Ricoh Company, Limited Heat conduction uni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45188B2 (ja) 2010-02-07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5189B2 (ja) 2010-02-0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776B2 (ja) 2010-02-12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9997A (ja) 2010-02-17 2011-09-0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4981B2 (ja) 2010-02-25 2014-08-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236B2 (ja) 2010-02-26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531676B2 (ja) 2010-03-03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09936B2 (ja) 2010-03-03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8913B2 (ja) 2010-03-04 2014-0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0970B2 (ja) 2010-03-08 2014-10-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3386B2 (ja) 2010-03-10 2014-1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278B2 (ja) 2010-03-10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1634B2 (ja) 2010-03-11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8553B2 (ja) 2010-03-12 2014-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1637B2 (ja) 2010-03-12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0040B2 (ja) 2010-03-15 2014-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591A (ja) 2010-03-16 2011-09-2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406B2 (ja) 2010-03-1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607A (ja) 2010-03-16 2011-09-2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7183A (ja) 2010-03-18 2011-10-0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7045B2 (ja) 2010-03-1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5906B2 (ja) 2010-03-18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526B2 (ja) 2010-03-18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721B2 (ja) 2010-05-07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058B2 (ja) 2010-05-19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860B2 (ja) * 2010-12-14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3666A (zh) * 2002-04-25 2003-11-0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CN101261481A (zh) * 2007-03-06 2008-09-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加热在可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JP2010008710A (ja) * 2008-06-26 2010-01-14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0244A (ja) * 2008-07-14 2010-01-28 Panasonic Corp 定着装置
US20100092221A1 (en) * 2008-10-14 2010-04-15 Akira Shinshi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eating member heated uniformly in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6318A (zh) * 2012-01-30 2013-07-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226318B (zh) * 2012-01-30 2015-07-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015066A (zh) * 2019-05-31 2020-12-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66392B1 (en) 2020-05-27
US8676104B2 (en) 2014-03-18
EP2466392A3 (en) 2017-01-11
JP2012141328A (ja) 2012-07-26
CN102540833B (zh) 2014-10-08
EP2466392A2 (en) 2012-06-20
US20120155935A1 (en) 2012-06-21
JP5589820B2 (ja) 2014-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0833B (zh)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2566379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23544B (zh) 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US9501011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9599940B2 (en) Fixing device with nip forming member having a high thermal-conductive layer with a low thermal conductive portion
CN105137733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046121A1 (en) Fixing device capable of enhancing durability of endless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3186080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56498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5210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03186086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70657A (zh) 定影设备和成像设备
JP565553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977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116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8881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008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8533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24725A (ja) 定着回転体、該定着回転体を用いた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994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43130A (ja) 加熱装置
JP2011053413A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444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37496A (ja) 定着装置
JP2005055499A (ja) 定着ロー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