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6080B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86080B CN103186080B CN201210558763.9A CN201210558763A CN103186080B CN 103186080 B CN103186080 B CN 103186080B CN 201210558763 A CN201210558763 A CN 201210558763A CN 103186080 B CN103186080 B CN 1031860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band
- clamping
- parts
- fixing device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支持部件的强度,并防止夹持形成部件的弯曲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可以转动的环状的定影带(21)、被配设在定影带(21)的内侧里的夹持形成部件(24)、通过借助于定影带(21)与夹持形成部件(24)抵接后在和定影带(21)之间形成夹持部(N)的对向转动体(22)、对定影带(21)进行加热的加热源(23)、支持夹持形成部件(24)的支持部件(25)。支持部件(25)包括与夹持形成部件(24)接触的底座部(25a),和从底座部(25a)向推压方向里竖立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竖立部(25b)。两个竖立部(25)被分别间隔地配置。两个竖立部(25)位于夹持部(N)的端部或外侧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图像定影到记录媒介里的定影装置,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近年来,关于节能、高速化的市场要求正在提高。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是采用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磁记录等的图像形成工序,通过图像转印方式或直接方式在记录媒介片材、印刷纸、感光纸、静电记录纸等的记录媒介里形成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作为用于对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广泛采用的是热辊方式、膜材加热方式、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等的接触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
作为这种定影装置的一例,公知的有带(belt)方式的定影装置(参照如专利文献1)或采用陶瓷加热管的SURF定影(膜材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参照如专利文献2)。
在带方式的定影装置中,近年来,进一步要求预热时间(在开启电源等时,从常温状态到可以印刷的规定温度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或首次打印时间(接到印刷要求后,经过印刷准备和印字动作后至完成排纸为止的时间)的短缩化(课题1)。另外,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高速化,由于单位时间里通过纸张数量增加,并且所需热量增大,尤其是在连续印刷的开始时会产生热量不足,即温度下落的问题(课题2)。
另一方面,在采用陶瓷加热管的SURF定影方式中,因为与带方式的定影装置相比具有较低的热容量,并可以小型化,所以就可以解决前述的课题1的问题。但是,SURF定影方式因为是仅对夹持部进行局部加热,而其他部分得不到加热,所以在夹持的用纸等进口处的带处于最冷的状态里,从而导致容易发生定影不良的问题。尤其是,在高速机中,由于带的转动速度快,带在夹持部以外的放热增多,就导致了更容易发生定影不良的问题(课题3)。
为了解决以上1-3的课题,提案有一种在采用环状带的构成中,即使搭载在高产量的图像形成装置里,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定影性的定影装置(参照专利文献3)。
该定影装置如图8所示地,包括有环状带100、配设在环状带100的内部里的管状的金属导热体200、配设在金属导热体200内的热源300,以及借助于环状带100与金属导热体200抵接后形成夹持部N的加压辊400。环状带100通过加压辊400的转动被带动转动,这时,金属导热体200引导环状带100的移动。另外,通过金属导热体200内的热源300借助于金属导热体200来加热环状带100,就可以对环状带100全体进行加热。由此就可以缩短从加热待机时开始的首次打印时间,并且可以解决高速转动时的热量不足的问题。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节能性及首次打印时间,就需要进一步提高热效率。于是提案有一种不是借助于金属导热体来间接地加热环状带,而是直接加热(不借助金属导热体)环状带的构成(参照专利文献4)。
在该构成中,如图9所示地,是从环状带100的内侧去除了管状的金属导热体,取而代之的是在与加压辊400相对的位置里设置了板状的夹持形成部件500。采用该构成时,因为在配设有夹持形成部件500的部位以外处能够通过热源300来直接加热环状带100,所以就大幅提高了传热效率并降低消耗电力。由此,就可以进一步缩短从加热待机时开始的首次打印时间。另外,还可以获得不设置金属导热体的成本降低效果。另外,在该定影装置中,通过不锈钢等的支持部件600支持夹持形成部件500,来提高夹持形成部件500对加压辊400的加压力的强度。这时,支持部件600形成为具有与夹持形成部件500接触的水平状的底座部600a和被垂直地设置在该底座部600a的中央里的竖立部600b的T字形。
另外,在专利文献5里公开了支持部件的其他的构成。
如图10所示,在该定影装置里设置了2个支持部件600,各支持部件600分别包括了与夹持形成部件500接触的水平状的底座部600a,和在各底座部600a的相互邻接的端部里被设置在大致垂直方向里的竖立部600b,以及从竖立部600b的上端部水平状地突出的照射调整部600c。另外,在照射调整部600c里,在环状带100的宽度方向里形成有多个的切口部,由此,来将对环状带100的辐射光的照射时间在带的宽度方向里进行变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6中,如图11所示地公开了具有形成夹持部N的水平部分和从该水平部分的两端在垂直方向里竖起的垂直部分的夹持形成部件500。
在上述图9所示的定影装置中,为了提高热效率而在环状带100里采用了直径为30mm左右的小口径的带。然而,在采用小口径的带的时候,因为配设在环状带100内的支持部件600的尺寸也变小,所以就难以获得足够的夹持形成部件500的强度。其结果是,当因为加压辊400的加压力而在夹持形成部件500里产生弯曲时,就在夹持部N的面压分布或夹持宽度里产生偏差,从而就有可能发生定影不良。另外,这时候,在构成支持部件600的底座部600a的用纸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端部Z1、Z2中,因为没有设置竖立部600b,所以就会因为加压辊400的加压力而产生弯曲。
另外,同样地,即使在图10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在底座部600a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端部Z1、Z2中,也存在着产生弯曲的问题。
还有,在图11所示的专利文献6中,并没有特别公开对于防止支持部件的弯曲是采用怎样的对策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869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793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33420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3301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7883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941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支持部件的强度,并能够防止夹持形成部件的弯曲的定影装置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可以转动的环状的定影带、被配设在所述定影带的内侧里的夹持形成部件、通过借助于所述定影带与所述夹持形成部件抵接后在和定影带之间形成夹持部的对向转动体、对所述定影带进行加热的加热源、支持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的支持部件,并对载置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媒介进行搬送后将未定影图像定影到该记录媒介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部件包括与所述夹持形成部件接触的底座部,和从所述底座部向推压方向里竖立的两个竖立部,并且,所述两个竖立部被分别间隔地配置,所述两个竖立部位于夹持部的端部或外侧里。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竖立部被分别间隔地配置后,因为其中两个竖立部位于夹持部的端部或外侧里,所以就能够提高底座部对对向转动体的推压力的强度。由此,因为能够防止对向转动体的抵接而导致的夹持形成部件的弯曲,所以就能够使得夹持宽度在整个对向转动体的轴方向里均匀地形成,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搭载在前述图像形成装置里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3(a)、图3(b)所示是对反射面的说明图。
图4所示是定影带的端部的构成图,(a)是立体图,(b)是平面图,(c)是从定影带的转动轴方向看到的侧视图。
图5所示是对支撑的说明图。
图6所示是支撑的变形例。
图7所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8所示是以往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9所示是其他的以往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10所示是别的以往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11所示是另一个以往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有,在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各图中,对于具有同一功能或形状的部件或构成部品的构成要素,在可以判别的范围内通过赋予同一符号并经一次说明后将省略其再次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及动作。
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彩色激光打印机,在该装置本体的中央里设置了四个造像部4Y、4M、4C、4K。各造像部4Y、4M、4C、4K除了收容对应于彩色图像的颜色分解成分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Bk)等不同颜色的调色剂以外,其他的构成都相同。
具体来说是,各造像部4Y、4M、4C、4K包括有,作为潜像载置体的鼓状的感光体5,和对感光体5的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装置6,和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体5表面里的显影装置7,和对感光体5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8等。还有,在图1中,仅对黑色的造像部4K所有的感光体5K、带电装置6K、显影装置7K、清洁刮板8K赋予了符号,在其他的造像部4Y、4M、4C中省略了符号的表示。
在各造像部4Y、4M、4C、4K的下方里配设了对感光体5的表面进行曝光的曝光机构的曝光装置9。曝光装置9具有光源、多面镜、f-θ透镜、反射镜等,并根据图像数据来将激光照射到各感光体5的表面里。
在各造像部4Y、4M、4C、4K的上方里配设了转印装置3。转印装置3包括有作为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30、作为一次转印手段的四个一次转印辊31、作为二次转印手段的二次转印辊36、二次转印支持辊32、清洁支持辊33、张紧辊34、带清洁装置35等。
中间转印带30是环状的带,被张紧架设在二次转印支持辊32、清洁支持辊33及张紧辊34里。这里,通过二次转印支持辊32的转动驱动,中间转印带30就在图中箭头所示方向里做环绕移动(转动)了。
四个一次转印辊31分别在和各感光体5之间夹入中间转印带30后形成了一次转印夹持。另外,在各一次转印辊31里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并且规定的直流电压(DC)以及/或交流电压(AC)被施加在各一次转印辊31里。
二次转印辊36是在和二次转印支持辊32之间夹入中间转印带30后形成了二次转印夹持。另外,和一次转印辊31同样地,在二次转印辊36里也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并且规定的直流电压(DC)以及/或交流电压(AC)被施加在二次转印辊36里。
轮带清洁装置35具有与中间转印带30抵接地被配设的清洁刷和清洁刮板。从该轮带清洁装置30延伸的未图示的废调色剂移送管被连接到未图示的废调色剂收容器的进口部里。
在打印机本体的上部里设置有罐收容部2,并在罐收容部2里可以装卸地安装了对补给用的调色剂进行收容的四个调色剂罐2Y、2M、2C、2K。在各调色剂罐2Y、2M、2C、2K和上述的各显影装置7之间设置了未图示的补给路径,并借助于该补给路径来将调色剂从各调色剂罐2Y、2M、2C、2K补给到各显影装置7里。
另一方面,在打印机本体的下部里,设置了收容有作为记录媒介的用纸P的供纸盘10,和从供纸盘10将用纸P搬出的供纸辊11等。这里,在记录媒介里,除了普通纸以外,还包括有厚纸、明信片、信封、薄纸、铜版纸(涂层纸或美术纸等)、描图纸、OHP片材等。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以设置手动供纸机构。
在打印机本体内,配设了用于将用纸P从供纸盘10经过二次转印夹持排出到装置外的搬送路径R。在搬送路径R中的比二次转印辊36的位置更靠用纸搬送方向上游侧里,配设了作为将用纸P向二次转印夹持搬送的搬送手段的一对对位辊对12。
另外,在比二次转印辊36的位置更靠用纸搬送方向下游侧里,配设了用于对转印到用纸P里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20。更进一步地,在比定影装置20更靠搬送路径R的用纸搬送方向的下游侧里,设置了用于将用纸排出到装置外的一对排纸辊13。还有,在打印机本体的上面部里,设置了用于堆放被排出到装置外的用纸的排纸盘14。
接着,参照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基本动作。
当造像动作开始时,各造像部4Y、4M、4C、4K中的感光体5就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图的顺时针转动方向里被转动驱动,并且,各感光体5的表面通过带电装置6被均匀带电为规定的极性。当来自于曝光装置9的激光分别照射到被带电的各感光体5的表面里后,就在各感光体5的表面里形成了静电潜像。这时,在各感光体5里曝光的图像情报是将所希望的全彩色图像分解成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等的颜色情报后的单色的图像情报。在这样形成的各感光体5上的静电潜像里,通过各显影装置7供给的调色剂,静电潜像就作为调色剂图像被显像化(可视像化)了。
另外,当造像动作开始后,二次转印支持辊32在图的反时针转动方向里转动驱动,并使得中间转印带30在图的箭头方向里作环绕移动。然后,在各一次转印辊31里,被施加了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经稳定电压或稳定电流控制的电压。由此,就在各一次转印辊31和各感光体5之间的一次转印夹持中形成了转印电场。
然后,随着各感光体5的转动,当感光体5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一次转印夹持时,通过在上述一次转印夹持中形成的转印电场,各感光体5上的调色剂图像就被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这样,就在中间转印带30的表面里载置了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了。另外,没有被全部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里的各感光体5上的调色剂,通过清洁装置8来被除去。之后,各感光体5的表面通过未图示的除电装置被除电后,表面电位就得到初始化。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部中,当供纸辊11开始转动驱动时,用纸P就从供纸盘10被送出到搬送路径R里。被送出到搬送路径R里的用纸P通过对位辊对12来对准时机后,被送到二次转印辊36和二次转印支持辊32之间的二次转印夹持里。在该二次转印辊36里被施加有与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压,由此,就在二次转印夹持里形成了转印电场。
然后,随着中间转印带30的环绕移动,当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里时,通过形成在上述二次转印夹持里的转印电场,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就被一起转印到用纸P上了。另外,这时没有被全部转印到用纸P里的中间转印带30上的残留调色剂通过带清洁装置35被除去,并且,被除去的调色剂被搬送回收到未图示的废调色剂收容器里。
之后,用纸P被搬送到定影装置20里,并通过定影装置20来将用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该用纸P里。然后,用纸P通过排纸辊13被排出到装置外,并堆放在排纸盘14上。
以上的说明虽然是在用纸里形成全彩色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动作,但也可以使用四个造像部4Y、4M、4C、4K中的某一个来形成单色图像,或使用两个或三个造像部来形成双色或三色的图像。
接着,根据图2来说明上述定影装置20的构成。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20包括有作为可以转动的定影转动体的定影带21,和作为与定影带21相向而对地被设置为可以转动的对向转动体的加压辊22,和作为对定影带21进行加热的加热源的卤素发热管23,和被配设在定影带21的内侧里的夹持形成部件24,和作为支持夹持形成部件24的支持部件的支撑25,和将卤素发热管23放射的光向定影带21反射的反射部件26,和作为检测定影带21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的温度传感器27,和将用纸从定影带21分离的分离部件28,以及将加压辊22向定影带21加压的未图示的加压机构等。
上述定影带21由具有可挠性的薄的环状带部件(包括膜材)来构成。详细来说是,定影带21包括由镍、SUS等金属材料或聚酰亚胺(PI)等树脂材料形成的内周侧的底材,和由PFA(可溶性聚四氟乙烯)或PTFE(聚四氟乙烯)等形成的外周侧的脱模层。另外,也可以在底材和脱模层之间介在由硅酮橡胶、发泡性硅酮橡胶或氟素橡胶等橡胶材料形成的弹性层。
上述加压辊22包括芯棒22a,和由设置在芯棒22a的表面里的发泡性硅酮橡胶、硅酮橡胶或氟素橡胶等形成的弹性层22b,和由设置在弹性层22b的表面里的PFA或PTFE等构成的脱模层22c。加压辊22通过未图示的加压机构被朝向定影带21侧加压后,借助于定影带21抵接到夹持形成部件24里。在该加压辊22和定影带21的压接的部位中,通过加压辊22的弹性层22b被按压变形,就形成了规定的宽度的夹持部N。另外,加压辊22被构成为通过设置在打印机本体里的未图示的马达等的驱动源来转动驱动。当加压辊22转动驱动时,其驱动力在夹持部N处被传递到定影带21里,从而使得定影带21作从动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加压辊22是实心的辊,但也可以是中空的辊。这时,也可以在加热辊22的内部里配设卤素发热管等的加热源。另外,在没有弹性层时,虽然热容量减小而使得定影性提高,但在将未定影调色剂压碎后定影时,带表面的微小凹凸被转印到图像里后,就有可能在图像的底图(beta)部里产生光泽不均。为了防止这一点,以设置厚度在100μm以上的弹性层为好。通过设置厚度在100μm以上的弹性层,由于弹性层的弹性变形能够吸收微小的凹凸,所以就能够避免光泽不均的发生。弹性层22b既可以是实心橡胶,也可以在加压辊22的内部里没有加热源时采用海绵橡胶。海绵橡胶因为绝热性好,定影带21的热量不容易被传递,所以更为优选。
上述卤素发热管23的两端部被分别固定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未图示)里。卤素发热管23被构成为通过设置在打印机本体里的电源部的输出控制来发热,该输出控制是根据上述温度传感器27对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的检测结果来进行的。通过这种发热管23的输出控制,就能够将定影带21的温度(定影温度)设定在所需的温度里。另外,作为加热定影带21的加热源,除了卤素发热管以外,也可以采用IH、阻抗发热体或炭加热管等。
上述夹持形成部件24包括底座垫241,和设置在底座垫241的表面里的滑动片材(低摩擦片材)240。底座垫241在定影带21的轴方向或加压辊22的轴方向里被配设为长边状,并受到加压辊22的加压力后来决定夹持部N的形状。还有,底座垫241通过支撑25来被固定支持。由此,就可以防止因加压辊22的压力而在夹持形成部件24里产生弯曲,并在加压辊22的轴方向里获得均一的夹持宽度。另外,支撑25为了满足夹持形成部件24的弯曲防止功能,以不锈钢或铁等的高机械强度的金属材料来形成为好。另外,底座垫241为了确保强度,也以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来形成为好。作为底座垫241的材料,可以适用液晶聚合物(LCP)等的树脂、金属或陶瓷等。
另外,底座垫241由耐热温度在200℃以上的耐热性部件构成。由此,就在调色剂定影温度领域处防止夹持形成部件24的热变形,并确保稳定的夹持部N的状态后,获得输出图像的稳定化。底座垫241可以采用PES(polyether sulfone)、PPS(polyphenylenesulfide)、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PEN(polyether nitrile)、PAI(polyamideimide)、PEEK(polyether ether ketone)等的一般的耐热性树脂。
滑动片材240只要被配设在底座垫241的至少与定影带21相对的表面里即可。由此,当定影带21转动时,通过定影带21对该低摩擦片材的滑动,发生在定影带21里的驱动转矩就得到降低,对定影带21的摩擦力而导致的负荷也得到减轻。另外,也可以采用没有滑动片材的构成。
上述反射部件26被配设在支撑25和卤素发热管2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反射部件26固定在支撑25里的。另外,反射部件26因为通过卤素发热管23被直接加热,所以以高熔点的金属材料等来形成为好。例如,作为反射部件26的材料可以列举有铝或不锈钢等。通过这样地配设反射部件26,从卤素发热管23放射到支撑25侧里的光就被反射到定影带21里。由此,就能够增多照射到定影带21里的光量,从而能够有效地加热定影带21。另外,因为还可以抑制卤素发热管23的辐射热被传递到支撑25等里,所以还可以实现节能化。
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反射部件26,而是对支撑25的卤素发热管23侧的面进行研磨或涂敷等的镜面处理并形成反射面。另外,上述反射部件26或支撑25的反射面的反射率在90%以上为好。
不过,为了确保强度一般是不能够自由地选择支撑25的形状或材质的,但是像本实施方式那样来另外设置反射部件26时,就可以放宽形状或材质的选择的自由度,并能够使得反射部件26和支撑25强化各自的功能。另外,通过将反射部件26设置在卤素发热管23和支撑25之间,反射部件26相对于卤素发热管23的位置变近,就可以有效地加热定影带21。
另外,为了通过光的反射而进一步提高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需要注意反射部件26或支撑25的反射面的朝向。例如,如图3(a)所示地,在将反射面70配设为以卤素发热管23为中心的同心圆状里时,因为光会朝着卤素发热管23里反射,加热效率就会因此而降低。对此,如图3(b)所示地,在将反射面70的一部分或全部配设为以卤素发热管23以外的方向来将光反射到定影带侧里的朝向时,因为向卤素发热管23的方向反射的光量变少,所以就能够提高反射光的加热效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20为了提高节能性及首次打印时间等,还进行了各种构成上的考虑。
具体来说是,能够通过卤素发热管23在夹持部N以外的部位中对定影带21直接加热(直接加热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卤素发热管23和定影带21在图2左侧的部分中,两者之间什么也没有介在,所以在该部分中,是将卤素发热管23的辐射热直接施加到定影带21里的。
另外,为了实现定影带21的低热容量化,是将定影带21做薄且小直径化的。具体来说是,将构成定影带21的底材、弹性层、脱模层的厚度分别设定在20-50μm、100-300μm、10-50μm的范围里,并将全体的厚度设定在1mm以下。另外,定影带21的直径设定在20-40mm里。为了实现进一步的低热容量化,以将定影带21全体的厚度设定在0.2mm以下为好,而更为优选的是设定在0.16mm以下为好。另外,定影带21的直径以在30mm以下为好。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加压辊22的直径设定在20-40mm里,来使得定影带21的直径和加压辊22的直径相同。但是,并不局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使得定影带21的直径小于加压辊22的直径。这时候,由于夹持部N中的定影带21的曲率要小于加压辊22的曲率,从夹持部N排出的记录媒介就会容易从定影带21分离。
图4所示是定影带的端部的构成图,图4(a)所示是立体图,图4(b)所示是平面图,图4(c)所示是从定影带的转动轴方向看到的侧视图。还有,在图4(a)-图4(c)中,虽然仅图示了一侧的端部的构成,但因为反对侧的端部具有同样的构成,所以,以下通过图4仅对一侧的端部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4(a)或图4(b)所示,在定影带21的端部里插入有带保持部件40,通过该带保持部件40,定影带21的端部就被保持为可以转动。如图4(c)所示地,带保持部件40在夹持部的位置(配设夹持形成部件24的位置)处形成为开口的C字形。另外,所述支撑25的端部被固定在该带保持部件40里并被确定位置。
另外,如图4(a)或图4(b)所示,在定影带21的端面和与其相向而对的带保持部件40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作为保护定影带21的端部的保护部件的滑动环41。由此,当定影带21里发生轴方向的偏靠时,就能够防止定影带21的端部直接抵接到带保持部件40里,从而能够防止端部的磨耗或破损。另外,滑动环41相对于带保持部件40的外周是带有余量地被嵌入的。由此,当定影带21的端部接触到滑动环41里时,虽然滑动环41可以随着定影带21做从动转动,但是,滑动环41也可以不做从动转动而是静止的。作为滑动环41的材料,可以是耐热性良好的超级工程塑料,例如以适用PEEK、PPS、PAI、PTFE等为好。
还有,省略了图示的是,在定影带21的轴方向两端部里的定影带21和卤素发热管23之间,配设了对卤素发热管23的热进行遮蔽的遮蔽部件。由此,就能够抑制尤其是在连续通过纸张时的定影带的非通过纸张领域中的过度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防止因定影带的热而导致的劣化或损伤。
以下,参照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基本动作。
当打印机本体的电源开关被启动时,电力在被供给到卤素发热管23里的同时,加压辊22开始在图2中的顺时针转动方向里转动驱动。由此,定影带21通过其与加压辊22的摩擦力,就在图2中的反时针转动方向里从动转动。
之后,经过上述图像形成工序的载置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用纸P在被未图示的导向板引导的同时,在图2的箭头A1方向里得到搬送后,就被送入处于压接状态的定影带21及加压辊22的夹持部N里。然后,通过由卤素发热管23加热的定影带21的热和定影带21及加压辊22之间的加压力,调色剂图像T就被定影到用纸P的表面里了。
定影有调色剂图像T的用纸P从夹持部N在图2中的箭头A2方向里被搬出。这时,通过用纸P的先端和分离部件28的先端的接触,用纸P就从定影带21分离了。之后,被分离的用纸P如上所述地,通过排纸辊被排出到机外,并被堆垛到排纸盘里。
以下,对于上述支撑的构成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支撑25包括有和夹持形成部件24接触并在用纸搬送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里延伸的底座部25a,和从该底座部25a的用纸搬送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各端部朝着加压辊22的推压方向(图2的左侧)延伸的一对竖立部25b。一对竖立部25b相互在用纸搬送方向里被间隔地配置,并分别被配设在比夹持部N的用纸搬送方向的两端部(图中虚线位置)更靠外侧里。换句话说就是,一对竖立部25b中的用纸搬送方向上游侧(图中下方)的竖立部52b被配设在比夹持部N的上游侧端部的更靠上游侧里,用纸搬送方向下游侧(图中上方)的竖立部52b被配设在比夹持部N的下游侧端部的更靠下游侧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在加压辊22的推压方向里延伸的一对竖立部25b,支撑25就具有在加压辊22的加压方向里延伸的横长的截面,截面系数变大后,就可以提高支撑25的机械强度。详细来说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不是将一对竖立部25b如图10所示的以往例子那样地相互接触地配设,而是相互间隔地配设后来提高两个竖立部25b之间的底座部25a的强度更进一步地,通过将一对竖立部25b配设在比夹持部N的两端部更靠外侧里,就构成为在比加压辊22的推压力的发生范围更靠外侧中来支持底座部25a了。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竖立部25b被设置在底座部25a的两端里,所以就提高了底座部25a的两端部中的强度。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底座部25a受到来自于加压辊22的推压力,也不会如图9或图10的以往例子所示地在底座部25a的两端里发生弯曲。另外,由于两个竖立部25b之间的底座部25a的强度也得到提高,所以作为支撑25全体的强度就提高了。其结果是,通过支撑25能够对夹持形成部件24进行牢固的支持,从而可以防止夹持形成部件24的弯曲。
还有,各竖立部25b只要被配设在至少对应于夹持部N的两端部的位置,或比其更靠外侧里即可。也就是说,通过将竖立部25b配设在从加压辊22受到推压力的范围的两端部或比其更靠外侧里,就能够通过底座部25a对推压力的强度。另外,也可以将竖立部25b设置在3个以上。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25的强度,是将竖立部25b的先端尽可能地配设为接近于定影带21的内周面的。然而,在转动中,因为在定影带21多少会发生一些摆动(移动的紊乱),将竖立部25b的先端过于接近定影带21的内周面里时,就有可能导致定影带21与竖立部25b的先端的接触。尤其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在采用薄的定影带21的构成中,因为定影带21的摆动幅度较大,所以就有必要注意竖立部25b的先端的位置设定。
具体来说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地,以将竖立部25b的先端和定影带21的内周面在加压辊22的抵接方向上的距离d设定为至少是2.0mm,尤其是在3.0mm以上为好。另一方面,当定影带21具有一定厚度而基本上没有摆动时,可以将上述距离d设定为0.02mm。还有,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当竖立部25b的先端里安装有反射部件26时,需要设定上述距离d来使得反射部件26不接触到定影带21里。
如此,通过将竖立部25b的先端尽可能地配设为接近于定影带21的内周面,就能够将竖立部25b在加压辊22的抵接方向里较长地配设。由此,即使是采用小口径的定影带21的构成,也可以提高支撑25的机械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定影带21内能够尽量大地配设支撑25,反过来是将夹持形成部件24形成为集约化。具体来说是,将底座垫241的用纸搬送方向的宽度形成为小于支撑25的用纸搬送方向的宽度。更进一步地,在图5中,在将底座垫241的用纸搬送方向上游侧端部24a及下游侧端部24b中的各自相对于夹持部N或其假想延长线E的高度作为h1及h2,将上游侧端部24a及下游侧端部24b以外的底座垫241的部分中相对于夹持部N或其假想延长线E的最大高度作为h3时,就构成为h1≤h3、h2≤h3。通过这种构成,因为底座垫241的上游侧端部24a及下游侧端部24b不介在于支撑25的用纸搬送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各弯曲部和定影带21之间,就能够将各弯曲部配设为接近于定影带21的内周面。由此,就能够在定影带21内的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大地配设支撑25,从而就能够确保支撑25的强度。
还有,如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在定影带21和支撑25之间没有设置夹持形成部件24以外的导向部件的构成中(只是在带端部中存在有作为导向部件的带保持部件40),能够将支撑25配设为更接近到定影带21里,并实现进一步提高支撑的强度。
另外,如图5所示地,卤素发热管23被配设在两竖立部25b之间,或比两竖立部25b的内面延长线L更靠内侧里。通过这样来配设卤素发热管23,就能够将卤素发热管23和支撑25集约化地收容到定影带21内。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卤素发热管23配设为对应于夹持部N的用纸搬送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里。
如本实施方式所述,通过将卤素发热管23的一部(或全部)收容到支撑25的内侧里,就能够将卤素发热管23对定影带21的光的照射范围集中在规定的范围里。一般地,在定影带21的外周方向中,接近于卤素发热管23的部分的加热温度会升高,相反地,在远离卤素发热管23的部分中的加热温度会降低。因此,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地,将卤素发热管23收容到支撑25的内侧里后,通过将对定影带21的光的照射范围集中在距离的偏差比较小的范围里,就能够抑制加热温度的偏差,从而可以提高图像品质。
图6所示是支撑的一个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的支撑25的两竖立部25b相对于底座部25a被配设为大致正交,而如图6所示地,也可以将两竖立部25b相对于底座部25a为倾斜地来配设。另外,也可以将支撑25形成为其他的形状。
图7所示是适用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构成图。
图7所示的定影装置20设置了3根作为加热源的卤素发热管23。这时,通过各卤素发热管来改变发热领域,就可以在对应于各种宽度的用纸宽度的范围里来加热定影带21。另外,这时候,设置了板金250来围住夹持形成部件24,并且夹持形成部件24借助于该板金250被支持在支撑25里。除此以外的构成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构成基本相同。
还有,在图7中,h1、h2、h3和上述同样地是底座垫241中的各个高度,即使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在定影带21内尽可能大地配设支撑25,也采用了h1≤h3、h2≤h3的构成。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将2个竖立部25b分别间隔地配置,并使其位于夹持部N的端或外侧里,就能够提高底座部25a相对于加压辊22的推压力的强度,并能够防止因加压辊22的抵接而导致的夹持形成部件24的弯曲。由此,就能够在整个加压辊22的轴方向里均匀地形成夹持宽度,从而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
尤其是,在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地将定影带21小直径化的构成中,虽然难以确保被配设在定影带21内的支撑25的强度,但通过适用本发明的构成,就能够提高支撑25的强度,并期待更大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通过将竖立部25b的先端配设为尽可能接近于定影带21的内周面,就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25的机械强度。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因为夹持形成部件24被形成为集约化,更进一步的是在定影带21和支撑25之间不设置另外的导向部件,所以就能够确保定影带21内的较大的支撑25的配设空间。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支撑25形成为足够的大小,并可以切实地防止因加压辊22而导致的夹持形成部件24的弯曲。
还有,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了前述各实施方式所示之外,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1年12月28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289277,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9)
1.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可以转动的环状的定影带、被配设在所述定影带的内侧里的夹持形成部件、通过借助于所述定影带与所述夹持形成部件抵接后在和定影带之间形成夹持部的对向转动体、对所述定影带进行加热的加热源、支持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的支持部件,并对载置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媒介进行搬送后将未定影图像定影到该记录媒介里,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件包括与所述夹持形成部件接触并在记录媒介搬送方向里延伸的底座部,和从所述底座部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各端部朝着对向转动体的推压方向延伸的两个竖立部,并且,所述两个竖立部在记录媒介搬送方向里被分别间隔地配置,所述两个竖立部位于夹持部的端部或外侧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源位于所述两个竖立部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带通过将其端部保持为可以转动的带保持部件来保持,并在其端部以外的部分中,仅通过所述夹持形成部件来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源位于所述夹持部的大致中央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形成部件具有决定所述夹持部的形状的底座垫,并且所述底座垫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的宽度形成为小于所述支持部件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持部件里设置有对加热源放射来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面的反射率在9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反射面的一部分或全部配设为以加热源以外的方向来将光反射到定影带侧的朝向里。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89277 | 2011-12-28 | ||
JP2011289277A JP5904325B2 (ja) | 2011-12-28 | 2011-12-28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86080A CN103186080A (zh) | 2013-07-03 |
CN103186080B true CN103186080B (zh) | 2016-08-17 |
Family
ID=47678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58763.9A Active CN103186080B (zh) | 2011-12-28 | 2012-12-20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71779B2 (zh) |
EP (1) | EP2610688B1 (zh) |
JP (1) | JP5904325B2 (zh) |
CN (1) | CN10318608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043666A (ja) * | 2009-08-21 | 2011-03-03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136221B2 (ja) * | 2011-12-27 | 2017-05-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051741B2 (ja) * | 2012-01-31 | 2016-12-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236815B2 (ja) | 2013-03-15 | 2017-11-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226230B2 (ja) * | 2013-08-23 | 2017-11-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075525A (ja) | 2013-10-07 | 2015-04-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361269B2 (ja) | 2014-03-17 | 2018-07-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047805B2 (ja) * | 2014-03-20 | 2016-12-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 |
JP6134288B2 (ja) * | 2014-03-31 | 2017-05-2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89350B2 (ja) | 2014-07-10 | 2019-10-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347163B2 (ja) | 2014-07-10 | 2018-06-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365039B2 (ja) | 2014-07-10 | 2018-08-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372313B2 (ja) | 2014-10-31 | 2018-08-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3032342A1 (en) * | 2014-12-12 | 2016-06-15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160170348A1 (en) * | 2014-12-12 | 2016-06-16 | Fumihiro HIROSE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9618886B2 (en) | 2014-12-26 | 2017-04-11 | Ricoh Company, Ltd. | NIP formation assembly,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9618887B2 (en) | 2015-01-30 | 2017-04-11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464782B2 (ja) | 2015-02-04 | 2019-02-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829840B2 (en) | 2015-02-09 | 2017-11-28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9778606B2 (en) | 2015-02-12 | 2017-10-03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9678460B2 (en) | 2015-03-19 | 2017-06-13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method |
US9874839B2 (en) | 2015-06-23 | 2018-01-23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677929B2 (ja) * | 2015-06-23 | 2020-04-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10152006B2 (en) | 2015-06-26 | 2018-12-11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583716B2 (ja) | 2015-07-07 | 2019-10-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97148B2 (ja) | 2015-10-08 | 2019-10-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摺動部材 |
JP2017083520A (ja) | 2015-10-23 | 2017-05-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657814B2 (ja) | 2015-11-09 | 2020-03-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869952B2 (en) | 2015-11-11 | 2018-01-16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friction reducer including a lubricant |
US9933730B2 (en) * | 2015-12-25 | 2018-04-03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9851667B2 (en) * | 2015-12-25 | 2017-12-26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874247B2 (ja) | 2016-01-14 | 2021-05-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904220B2 (en) | 2016-02-25 | 2018-02-27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701563B2 (ja) | 2016-03-18 | 2020-05-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8054895A (ja) * | 2016-09-29 | 2018-04-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891643B2 (ja) * | 2017-06-05 | 2021-06-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6886638B2 (ja) | 2017-06-26 | 2021-06-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3660595B1 (en) * | 2018-11-27 | 2021-02-24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JP7533016B2 (ja) * | 2020-08-25 | 2024-08-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2139858A (ja) * | 2021-03-12 | 2022-09-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ニップ形成部材、加熱装置、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3008286A (ja) | 2021-07-05 | 2023-01-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接離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3008288A (ja) | 2021-07-05 | 2023-01-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12013652B2 (en) | 2022-03-17 | 2024-06-18 | Ricoh Company, Ltd. |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rotator holder and reflector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04955B2 (ja) * | 1993-02-24 | 1998-01-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フラッシュランプ定着器 |
CN102193437A (zh) * | 2010-03-10 | 2011-09-21 | 株式会社理光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207552A (zh) * | 2012-01-13 | 2013-07-17 | 株式会社理光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91561A (ja) * | 1993-12-24 | 1995-07-28 | Canon Inc | 定着装置 |
JP2002214953A (ja) * | 2001-01-23 | 2002-07-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定着装置 |
JP2004062053A (ja) | 2002-07-31 | 2004-02-26 | Canon Inc |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094146A (ja) | 2002-09-04 | 2004-03-25 | Canon Inc | 定着装置 |
JP2004258484A (ja) * | 2003-02-27 | 2004-09-16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281286A (ja) * | 2003-03-18 | 2004-10-07 | Canon Inc | 加熱装置 |
JP2004286922A (ja) | 2003-03-20 | 2004-10-14 | Minolta Co Ltd | ベルト定着装置 |
JP4320234B2 (ja) | 2003-09-19 | 2009-08-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
US7609988B2 (en) | 2003-12-08 | 2009-10-27 | Ricoh Company, Ltd. | Heater,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ower supplied from chargeable auxiliary power supplying unit varied per unit time |
JP4333949B2 (ja) | 2004-03-09 | 2009-09-16 |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 P型火災報知設備における火災受信機 |
US7925177B2 (en) | 2004-07-21 | 2011-04-12 | Ricoh Co, Ltd. | Image fixing apparatus stably controlling a fixing tempera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JP5092239B2 (ja) | 2005-12-26 | 2012-12-0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875385B2 (ja) | 2006-02-28 | 2012-02-15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 |
JP4498369B2 (ja) * | 2006-02-14 | 2010-07-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像加熱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可撓性スリーブ |
JP2007279669A (ja) | 2006-03-13 | 2007-10-25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定着ニップ形成方法 |
JP2007310353A (ja) | 2006-04-17 | 2007-11-29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322975A (ja) | 2006-06-05 | 2007-12-13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818826B2 (ja) | 2006-06-19 | 2011-11-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890991B2 (ja) | 2006-07-31 | 2012-03-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982000B2 (ja) | 2006-07-31 | 2012-07-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EP1927902B1 (en) | 2006-11-28 | 2015-10-14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Fixing Device |
JP2008158482A (ja) | 2006-11-28 | 2008-07-10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145903A (ja) | 2006-12-13 | 2008-06-26 | Kyocera Mita Corp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216825A (ja) | 2007-03-07 | 2008-09-18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163931B2 (ja) | 2007-03-08 | 2013-03-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177348B2 (ja) | 2007-03-12 | 2013-04-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233790A (ja) | 2007-03-23 | 2008-10-02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121406B2 (ja) | 2007-11-13 | 2013-01-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154896B1 (ko) | 2007-08-06 | 2012-06-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정착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JP5065871B2 (ja) | 2007-12-11 | 2012-11-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286869B2 (ja) | 2008-03-25 | 2013-09-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5552732B2 (ja) | 2008-03-31 | 2014-07-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48263B2 (ja) | 2008-05-30 | 2015-01-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066347A (ja) | 2008-09-09 | 2010-03-25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177412B2 (ja) | 2008-09-19 | 2013-04-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078839A (ja) | 2008-09-25 | 2010-04-08 | Kyocera Mita Corp |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387884B2 (ja) | 2008-10-14 | 2014-01-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170842B2 (ja) | 2008-10-14 | 2013-03-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460137B1 (ko) * | 2008-12-24 | 2014-11-1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정착장치와 이를 가지는 화상형성장치 |
JP2010181492A (ja) * | 2009-02-03 | 2010-08-19 | Fuji Xerox Co Ltd | 無端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201478B2 (ja) | 2009-02-09 | 2013-06-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201357B2 (ja) | 2009-03-13 | 2013-06-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003703B2 (ja) * | 2009-03-16 | 2012-08-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 |
JP5504656B2 (ja) | 2009-03-18 | 2014-05-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48561B2 (ja) | 2009-05-15 | 2013-11-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60686B2 (ja) | 2009-05-27 | 2013-12-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022430A (ja) | 2009-07-17 | 2011-02-03 | Kyocera Mita Corp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299847B2 (ja) | 2009-07-27 | 2013-09-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64411B2 (ja) | 2009-07-29 | 2014-04-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043666A (ja) | 2009-08-21 | 2011-03-03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21776B2 (ja) | 2009-08-24 | 2014-06-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18068B2 (ja) | 2009-08-26 | 2014-02-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21905B2 (ja) | 2009-09-01 | 2013-10-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56343B2 (ja) | 2009-09-03 | 2014-07-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82455B2 (ja) | 2009-09-03 | 2014-09-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10886B2 (ja) | 2009-09-08 | 2014-06-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41608B2 (ja) | 2009-09-10 | 2014-07-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299690B2 (ja) | 2009-09-10 | 2013-09-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66005B2 (ja) | 2009-09-10 | 2013-12-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49160B2 (ja) | 2009-09-10 | 2014-07-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75469B2 (ja) | 2009-09-14 | 2013-12-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081338A (ja) | 2009-09-14 | 2011-04-21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 |
JP2011064726A (ja) | 2009-09-15 | 2011-03-31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81634B2 (ja) | 2009-09-15 | 2014-09-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064767A (ja) | 2009-09-15 | 2011-03-31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40922B2 (ja) | 2009-09-28 | 2014-03-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72605B2 (ja) | 2009-10-09 | 2014-04-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40777B2 (ja) | 2009-11-17 | 2014-03-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32977B2 (ja) | 2009-11-30 | 2014-06-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42165B2 (ja) | 2009-12-01 | 2011-08-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 |
JP5333194B2 (ja) | 2009-12-22 | 2013-11-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03264B2 (ja) | 2010-01-13 | 2014-01-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04881B2 (ja) | 2010-01-15 | 2014-10-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81746B2 (ja) | 2010-01-26 | 2014-01-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8600276B2 (en) | 2010-01-27 | 2013-12-03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Heat conduction uni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445189B2 (ja) | 2010-02-08 | 2014-03-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81776B2 (ja) | 2010-02-12 | 2014-01-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69997A (ja) | 2010-02-17 | 2011-09-01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64981B2 (ja) | 2010-02-25 | 2014-08-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56236B2 (ja) | 2010-02-26 | 2014-07-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5509936B2 (ja) | 2010-03-03 | 2014-06-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31676B2 (ja) | 2010-03-03 | 2014-06-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18913B2 (ja) | 2010-03-04 | 2014-02-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00970B2 (ja) | 2010-03-08 | 2014-10-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33386B2 (ja) | 2010-03-10 | 2014-12-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71634B2 (ja) | 2010-03-11 | 2014-04-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8488981B2 (en) | 2010-03-11 | 2013-07-16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JP5408553B2 (ja) | 2010-03-12 | 2014-02-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30040B2 (ja) | 2010-03-15 | 2014-11-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25406B2 (ja) | 2010-03-16 | 2014-11-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91591A (ja) | 2010-03-16 | 2011-09-29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91607A (ja) | 2010-03-16 | 2011-09-29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99800B2 (ja) * | 2010-03-17 | 2014-05-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97154A (ja) | 2010-03-17 | 2011-10-06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定着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5515898B2 (ja) | 2010-03-17 | 2014-06-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89526B2 (ja) | 2010-03-18 | 2014-09-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97183A (ja) | 2010-03-18 | 2011-10-06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47045B2 (ja) | 2010-03-18 | 2014-03-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15906B2 (ja) | 2010-03-18 | 2014-06-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10721B2 (ja) | 2010-05-07 | 2014-06-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10058B2 (ja) | 2010-05-19 | 2014-06-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510727B2 (ja) | 2010-06-21 | 2014-06-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737419B1 (ko) * | 2010-07-09 | 2017-05-18 |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JP5617431B2 (ja) | 2010-08-19 | 2014-11-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93973B2 (ja) | 2010-08-30 | 2014-09-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99999B2 (ja) | 2010-08-31 | 2014-05-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610148B2 (ja) | 2010-10-18 | 2014-10-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088491A (ja) | 2010-10-19 | 2012-05-10 | Ricoh Co Ltd | 定着ローラ、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07867B2 (ja) | 2010-11-01 | 2015-04-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36889B2 (ja) | 2010-11-09 | 2014-12-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118481A (ja) | 2010-11-10 | 2012-06-21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
EP2453316B1 (en) | 2010-11-12 | 2021-03-24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
JP5625779B2 (ja) | 2010-11-12 | 2014-11-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47502B2 (ja) | 2010-11-12 | 2015-07-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25860B2 (ja) | 2010-12-14 | 2014-11-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25865B2 (ja) | 2010-12-16 | 2014-11-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89820B2 (ja) | 2010-12-17 | 2014-09-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40750B2 (ja) | 2011-01-07 | 2014-12-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制御方法 |
JP5625924B2 (ja) | 2011-01-11 | 2014-11-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磁誘導加熱方式定着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
JP5825545B2 (ja) | 2011-01-11 | 2015-12-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69010B2 (ja) | 2011-01-11 | 2015-02-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672540B2 (ja) | 2011-01-11 | 2015-02-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定着装置の使用方法 |
JP5796303B2 (ja) | 2011-02-16 | 2015-10-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60505B2 (ja) | 2011-02-25 | 2015-08-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185295A (ja) | 2011-03-04 | 2012-09-27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68507B2 (ja) | 2011-03-17 | 2015-08-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11
- 2011-12-28 JP JP2011289277A patent/JP5904325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11-30 US US13/690,882 patent/US8971779B2/en active Active
- 2012-12-20 CN CN201210558763.9A patent/CN103186080B/zh active Active
- 2012-12-21 EP EP12198941.2A patent/EP2610688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04955B2 (ja) * | 1993-02-24 | 1998-01-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フラッシュランプ定着器 |
CN102193437A (zh) * | 2010-03-10 | 2011-09-21 | 株式会社理光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207552A (zh) * | 2012-01-13 | 2013-07-17 | 株式会社理光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971779B2 (en) | 2015-03-03 |
JP5904325B2 (ja) | 2016-04-13 |
US20130170879A1 (en) | 2013-07-04 |
JP2013137470A (ja) | 2013-07-11 |
CN103186080A (zh) | 2013-07-03 |
EP2610688A1 (en) | 2013-07-03 |
EP2610688B1 (en) | 2019-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86080B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3186079B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11353812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3207552B (zh)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6361269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EP1923752B1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EP2309337B1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fixing device | |
US9158248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3817482B2 (ja) |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896306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049504A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4216261A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4258484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127580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52376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