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1253A - 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及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及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1253A
CN101661253A CN200910173900A CN200910173900A CN101661253A CN 101661253 A CN101661253 A CN 101661253A CN 200910173900 A CN200910173900 A CN 200910173900A CN 200910173900 A CN200910173900 A CN 200910173900A CN 101661253 A CN101661253 A CN 101661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developer
opening
delivery element
feed ro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3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1253B (zh
Inventor
角田秀树
铃木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61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1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1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1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5Stirring member in developer contain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22/00Dispensing
    • Y10S222/01Xerography

Abstract

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显影装置及处理盒,所述显影装置包括:用于承载显影剂的可转动显影辊;用于将显影剂供应至所述显影辊的可转动显影剂供应辊;布置在低于所述显影剂供应辊位置处的分隔部;搅动部,其具有用于显影剂的开口且该搅动部布置在所述显影剂供应辊和所述分隔部之间,用于通过包括使所述开口更靠近所述显影剂供应辊的运动以及使所述开口远离所述显影剂供应辊的运动在内的摆动运动来搅动所述显影剂。

Description

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及处理盒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No.200710199618.5(申请日:2007年12月11日;发明名称: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及处理盒)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及处理盒。
背景技术
此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下文中可简单地称作“成像设备”)”是指利用电子照相成像系统在记录介质(记录介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设备。“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例如复印机、打印机(激光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机、文字处理机以及能够执行两种或多种在先成像设备的功能的多功能设备等。
诸如打印机的成像设备利用电子照相成像系统(电子照相处理)并通过执行下述步骤来记录图像:首先,对其电子照相光敏元件(下文中称作“光敏元件”)均匀充电,所述电子照相光敏元件为图像承载体。然后,通过选择性地使光敏元件的均匀充电外周表面的多个位置点曝光而在光敏元件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后,利用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将形成在光敏元件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视图像,即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在下文中仅称作调色剂图像)。然后,将在光敏元件外周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记录纸、塑料片材等的记录介质片材上。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之后,通过对调色剂图像施加热量和压力将记录介质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例如上文中所述的成像设备通常需要再补充显影剂,且需要对其不同的处理装置进行维护。因此,目前已提出了不同的思路来使成像设备显影剂的补充操作变得容易,且使不同处理装置的维护变得容易。其中的一种思路是将光敏元件、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等整体性地布置在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中的盒内。这种思路已作为处理盒被适用到实践中,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利用处理盒的成像系统的使用提供了如下的可能:即其提供了一种使用性比未使用基于处理盒的成像系统的成像设备要好的成像设备。
近年来,通过使用多种色彩不同的显影剂来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成像设备已得到普遍应用。一种公知的彩色图像成像设备是所谓的顺列式(in-line type)成像设备,即采用多个光敏元件的成像设备,光敏元件的数量与所执行的单色成像操作的数量相对应,这种成像设备使用色彩不同的显影剂,其中,所述多个光敏元件在单行中并排(并列)布置,所述单行与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上的设备构件表面的移动方向相平行。在顺列式的一些彩色图像成像设备中,所述多个光敏元件在直线排上并列布置,所述直线排与竖向(重力方向)相交叉(相垂直);例如,它们在与水平方向相平行的直线排上并列布置。这种顺列式构造的优选之处在于:使用顺列式构造更易于处理成像速度增大的需要以及多功能打印机等的需要。
在顺列式成像设备中,所述多个光敏元件在与竖向相交叉的直线排中并排(并列)布置,存在这样的成像设备,其中多个光敏元件布置在调色剂图像被暂时转印到其上的中间转印元件的下面或者布置在记录介质承载体下面,所述记录介质承载体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片材,所述记录介质片材为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上的最终介质(参见美国专利No.6,907,215)。
在其中的光敏元件布置在中间转印元件下面或记录介质承载体下面的成像设备中,例如,定影装置和显影装置可被布置成使得中间转印元件或记录介质承载体处于定影装置和显影装置之间。因此,其中光敏元件处于中间转印元件或记录介质承载体下面的成像设备具有如下益处:即显影装置(或曝光装置)不会受到来自定影装置的热量的影响。
在如上所述的其中光敏元件处于中间转印元件或记录介质承载体下面的一些成像设备中,需要抵抗重力的作用将显影剂供应给显影装置。
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显影装置具有显影腔和显影剂存储腔。所述显影腔为用于向光敏元件供应显影剂的元件(显影剂承载元件)、向显影剂承载元件供应显影剂的元件(显影剂供应元件)等布置在其中的腔。显影剂存储腔为存储将被输送给显影腔的显影剂的腔。如上所述,在其中光敏元件处于中间转印元件或记录介质承载体下面的一些成像设备中,需要将显影剂从所处高度比显影腔低的显影剂存储腔供应至显影腔,即必需抵抗重力来供应显影剂。
美国专利No.6,907,215披露了一种用于将显影剂从显影剂存储腔输送至比显影剂存储腔更高位置的显影腔的装置。根据该专利,用于搅动显影剂存储腔中的显影剂的元件(搅动元件)布置有输送元件,该输送元件粘贴在搅动元件的边缘上。所述输送元件由柔性片材制成。但是,在美国专利No.6,907,215所记录的装置中,显影装置被构造成使得显影剂通过附连在搅动元件沿其径向的外边缘上的输送元件的作用而输送至显影剂存储腔,而仍由输送元件保持。因此,在上述专利中所披露的显影装置难于减小显影剂存储腔的尺寸。此外,其调色剂容纳(接收)元件低于供应辊31。因此,就需要确保显影剂不被堆积在调色剂容纳(接收)元件和供应辊31之间的间隙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和处理盒,它们具有明显简化的结构且比现有技术中的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和处理盒小,并且在被构造成需要抵抗重力来输送显影剂时能够抵抗重力的作用令人满意地输送其中的显影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和处理盒,其具有处于显影剂供应辊和位于显影剂供应辊下面的分隔壁之间的搅动部,所述搅动部能够搅动显影剂并将搅动后的显影剂输送给显影剂供应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而提供了用于成像设备的显影容器,所述显影容器包括:具有开口的显影剂容纳腔,其用于容纳将被供应至所述开口的显影剂;进给元件,其布置在所述显影剂容纳腔中且具有弹性,通过其转动来进给显影剂;变形部,该变形部布置在所述显影剂容纳腔中并可与所述进给元件相接触,以随着所述进给元件的旋转使所述进给元件抵抗弹性而变形;回复部,其使由所述变形部的作用产生变形的所述进给元件弹性地回复,从而朝所述开口抛送显影剂,其中,所述变形部和所述回复部之间的分界部处于所述开口的下端的下面。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该显影容器的显影装置以及包括这种显影装置的处理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而提供了用于成像设备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辊;布置有所述显影辊的显影腔;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腔,所述显影剂容纳腔的上部处布置有开口,以将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腔中;进给元件,该进给元件布置在所述显影剂容纳腔中且具有弹性,用于通过旋转来进给显影剂;布置在所述显影剂容纳腔中的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可与所述进给元件相接触,用于随着所述进给元件的转动使所述进给元件抵抗弹性而进行变形;以及回复部,其使由所述变形部的作用产生变形的所述进给元件弹性地回复,从而朝所述开口抛送显影剂,其中,所述变形部和所述回复部之间的分界部处于所述开口的下端的下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而提供了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光敏元件;用于承载显影剂而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光敏元件上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辊;布置有所述显影辊的显影腔;用于容纳所述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腔,所述显影剂容纳腔的上部处布置有开口,以将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腔中;进给元件,该进给元件布置在所述显影剂容纳腔中且具有弹性,用于通过旋转来进给显影剂;布置在所述显影剂容纳腔中的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可与所述进给元件相接触,用于随着所述进给元件的转动使所述进给元件抵抗弹性而进行变形;以及回复部,其使由所述变形部的作用产生变形的所述进给元件弹性地回复,从而朝所述开口抛送显影剂,其中,所述变形部和所述回复部之间的分界部处于所述开口的下端的下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而提供了用于成像设备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用于承载显影剂的可旋转显影辊;用于将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辊的可旋转的显影剂供应辊;布置在低于所述显影剂供应辊位置处的分隔部;搅动部,其具有用于显影剂的开口且该搅动部布置在所述显影剂供应辊和所述分隔部之间,用于通过包括使所述开口更靠近所述显影剂供应辊的运动以及使所述开口远离所述显影剂供应辊的运动在内的摆动运动来搅动所述显影剂。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所述显影装置的处理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而提供了处理盒,其包括电子照相光敏元件和如上所述用于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光敏元件上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
结合附图,并考虑下文中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可更加明确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截面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截面图;
图3仍显示了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截面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调色剂输送元件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调色剂输送元件的结构;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部分截面图,图中显示了调色剂在显影腔中是如何被搅动的;
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搅动装置的正视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截面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截面图,图中显示了调色剂在显影腔中是如何被输送的;
图9所示为本发明再一(第三)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截面图;
图10所示为图9中的处理盒所布置的调色剂输送元件的部分放大透视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又一(第四)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截面图;
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部分截面图;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又一(第六)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部分截面图;
图14所示为本发明第七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搅动部的侧视图;
图15所示为本发明第八优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搅动调节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16所示为图15中处理盒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其中已将搅动调节部除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和处理盒进行描述。
实施例1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首先将对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进行描述。图1所示为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的示意性截面图。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是顺列式且为中间转印型全色激光打印机。成像设备100能够根据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片材(记录纸、塑料片材、织物等)上形成全色图像。图像信息从主机例如与主组件相连的图像读取装置、与主组件相连的个人电脑而被输入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从而可在主组件与电脑等装置之间交换信息。
成像设备100具有多个成像部,更具体地说,所述成像部分别为用于形成黄色图像(Y)、品红色图像(M)、青色图像(C)和黑色图像(K)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成像部SY、SM、SC和SK。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至第四成像部SY、SM、SC、SK在与竖向相交的直线排中并排(并列)布置。
顺便说一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至第四成像部在结构和操作方面实质上是相同的,尽管由它们所形成的图像的色彩不同。因此,除非需要对它们进行区分,否则将不参考代表调色剂颜色的按字母顺序的参考符号Y、M、C和K对它们一起进行描述。
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具有多个图像承载体,更具体地说是鼓(感光鼓1)形式的四个电子照相光敏元件1。所述多个图像承载体在与竖向相交的直线排中平行地并排(并列)布置。感光鼓1由图中未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力源)在由图示的箭头标记A所指示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驱动。成像设备100还布置有充电辊2和扫描单元3(曝光装置),所述充电辊2和扫描单元3处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的邻近区域中。所述充电辊2为用于对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装置。所述扫描单元3(曝光装置)为通过投射激光束并利用图像的信息对激光束进行调节而在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在感光鼓1外周表面的附近区域中还布置有显影单元4(显影装置)和清洁元件6。显影单元4为用于将静电图像显影成可视图像即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显影装置。所述清洁元件6为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完成后用于清除存留在感光鼓1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转印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成像设备100还布置有中间转印带5。所述中间转印带5为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暂时转印到其上的中间元件。所述中间转印带5布置成与四个感光鼓1相对。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来说,感光鼓1由充电辊2充电的区域、感光鼓1由扫描单元3曝光的区域、静电图像由显影单元4显影的区域、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转印的区域以及感光鼓1由清洁元件6清洁的区域按照所列举的顺序定位。
顺便说一下,在该实施例中,显影单元4所用的显影剂为无磁性单成分显影剂(调色剂)。通过将显影辊(显影剂承载元件,将在下文中描述)放置成与感光鼓1相接触,显影单元4将静电图像反过来显影。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显影单元4将极性与感光鼓1所充电的极性(该实施例中为负极性)相同的调色剂粘附到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的多个位置处,通过曝光而减少了电荷量。这样,就使感光鼓1上的静电图像变得可见;即其被显影出来。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感光鼓1、用作为对感光鼓1进行处理的处理装置的充电辊2、显影装置4和清洁装置6均整合在盒(处理盒7)中,所述盒在由盒安装装置例如主组件所布置的盒安装导引件、盒定位元件等的辅助下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中。在该实施例中,对于形成多色彩图像来说,成像设备要求所述四个处理盒7所容纳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但其形状相同。所述四个处理盒7分别容纳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K)调色剂。尽管该实施例是参考处理盒来描述的,但本发明还适用于如下成像设备,即该成像设备被构造成使得显影装置4独立于其他处理装置而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作为中间转印元件的中间转印带5为环形带。它与所有四个感光鼓1均接触,且在图中的箭头标记B所指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循环运动)。所述中间转印带5围绕多个支承元件(驱动辊51、辅助二次转印辊52、随动辊53)延伸,并由它们支承。
在由中间转印带5所形成的环的内侧上平行布置有作为一次转印装置的四个一次转印辊8,所述四个一次转印辊8平行地布置成与四个感光鼓1一对一地相对。一次转印辊8将中间转印带5保持抵靠感光鼓1,由此形成一次转印部N1(一次转印夹持部),所述一次转印部N1为中间转印带5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极性与调色剂所充电的通常极性相反的偏压从未显示的一次转印偏压电源(高压电源)施加到一次转印辊8上,所述一次转印偏压电源为施加所述一次转印偏压的装置。随着所述一次转印偏压被施加到一次转印辊8上,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
在由中间转印带5所形成的环的外侧上布置有用于二次转印的辊9(二次转印辊),辊9为用于第二次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装置,其布置成与辅助二次转印辊52相对。二次转印辊9将中间转印带5压靠到所述辅助二次转印辊52上,由此形成转印部N2(转印夹持部),所述转印部N2为中间转印带5与二次转印辊9之间的接触区域,在所述接触区域中进行调色剂图像的二次转印。极性与调色剂所充电的通常极性相反的偏压从未显示的二次转印偏压电源(高压电源)施加到二次转印辊9上,所述二次转印偏压电源为施加所述二次转印偏压的装置。随着所述二次转印偏压被施加到二次转印辊9上,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12上。分别用于一次转印和二次转印的转印辊8、9为结构相同的转印辊。
由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所执行的成像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由充电辊2对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进行均匀充电。接下来,利用扫描单元3发射的激光束对充电后的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进行扫描(曝光),同时根据图像信息对激光束进行调节。这样,依据所述图像信息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图像。然后,利用显影单元4将感光鼓1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为可视图像,即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在下文中将作为调色剂图像进行描述)。通过转印辊8的作用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
例如,当成像设备处于全色成像模式时,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成像部SY、SM、SC、SK中顺次执行上述操作而使得不同色彩的调色剂图像顺次分层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
然后,在中间转印带5运动的同时将记录介质12输送到所述二次转印部N2。通过二次转印辊9的作用将中间转印带5上的色彩不同的调色剂图像一起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12上,所述二次转印辊9保持压靠在中间转印带5上,同时记录介质12处于二次转印辊9和中间转印带5之间。
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12上之后,将记录介质12传送到作为定影器械的定影装置10。在定影装置10中,通过对记录介质12及其处于其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量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12上。
利用清洁元件6将在一次转印步骤之后存留在感光鼓1上残留调色剂除去,并将其回收至用于所除去的调色剂的腔(将在下文中描述)中。利用清洁装置11将在二次转印步骤存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残留调色剂除去,所述清洁装置11为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5的装置。
成像设备100被设计成可利用仅一个或者两个或多个(不是所有)成像部来形成单色或多色图像。
(处理盒)
接下来将对安装在成像设备100中的处理盒7的总体结构进行描述。图2所示为处理盒在与感光鼓1的纵向(旋转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示意性截面图(剖视图)。成像设备100进行成像所需的四个处理盒7所容纳的显影剂的色彩不同,但其结构和操作实际上是相同的,尽管它们所包含的显影剂的色彩不同。
处理盒7具有光敏元件单元13和显影单元4,所述光敏元件单元13具有感光鼓1等,而显影单元4具有显影辊17等。
光敏元件单元13具有清洁装置框架14,其为用于支承光敏元件单元13的不同部件的框架。感光鼓1由清洁装置框架14通过插入的未显示的轴承可旋转地支承。感光鼓1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在由图中的箭头标记A所指示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上被旋转驱动,所述驱动力来自于作为感光鼓驱动装置(驱动力源)的未显示马达。
光敏元件单元13还包括充电辊2和清洁元件6,所述充电辊2和清洁元件6附连在清洁装置框架14上而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保持接触。光敏元件单元13还布置有用于所除去的调色剂的腔14a,该腔14a用于存储由清洁元件6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上去除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用于所去除的调色剂的腔14a为清洁装置框架14的内空间的一部分。光敏元件单元13被构造成使得由清洁元件6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所去除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落入用于所去除的调色剂的腔14a中。
此外,清洁装置框架14保持充电辊轴承2,所述充电辊轴承15附连在清洁装置框架14上而使得轴承15的轴线与充电辊2和感光鼓1的转动轴线相平行。更具体地说,充电辊轴承15被布置成其可在箭头标记C所指示的方向上运动。充电辊2的转动轴2a由充电辊轴承15可转动地保持。此外,各个充电辊轴承15在作为压力产生装置的充电辊压力弹簧16的作用下被压向感光鼓1。
对于显影单元4来说,其具有显影装置框架18,该显影装置框架18是对显影单元4的不同部件进行支承的框架。显影单元4包括显影辊17,该显影辊17为显影剂承载元件且在由箭头标记D所指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上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转动接触。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显影辊17与感光鼓1之间的转动方向的关系为:显影辊17的外周表面在显影辊17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中的运动方向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在显影辊17与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中的运动方向是相同的(在该实施例中向上)。显影辊17的纵向端部(在转动轴线方向上)由显影装置框架18通过插入的横向板19(19R和19L)旋转支承,所述横向板19R、19L分别附连到显影装置框架18的右侧和左侧。顺便说一下,在该实施例中,显影辊17布置成与感光鼓1相接触。但是,本发明还适用于其中在感光鼓与显影辊之间保持预设量的微小间隙的处理盒(成像设备)。
显影单元4还包括调色剂供应辊20,其为在附图中的箭头标记E所指示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的显影剂供应辊。该调色剂供应辊20与显影辊17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在该实施例中,调色剂供应辊20与显影辊17转动而使得调色剂供应辊20的外周表面在所述两个辊之间的接触区域中的运动方向与显影辊17的外周表面在所述两个辊之间的接触区域中的运动方向相反。调色剂供应辊20向显影辊17的外周表面供应调色剂,且使残留在显影辊17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从显影辊17的外周表面上剥落,所述残留的调色剂即为显影辊17外周表面上的未用于显影的调色剂。此外,显影单元4包括显影刮刀21,其为对形成在显影辊17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层厚度进行调整的元件,所述调节是通过由调色剂供应辊将所述厚度的调色剂供应到外周表面上来进行的。显影刮刀21与显影辊17的外周表面相接触。
作为显影装置框架18内部空间一部分的调色剂存储腔18a被用作显影剂储存腔来存储无磁性单色单成分显影剂即调色剂。在调色剂存储腔18a中具有由显影装置框架18旋转支承的调色剂输送元件22。就如将在下文中描述的那样,调色剂输送元件22搅动调色剂存储腔18a中的调色剂,并将调色剂输送到其中布置有上述显影辊17和调色剂供应辊20的显影腔18b。顺便说一下,本发明的该实施例还适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中且只具有调色剂存储腔18a以及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调色剂盒(显影剂容器)。
显影单元4借助于一对连接销23(23R、23L)附连到光敏元件单元13上,所述连接销23R、23L分别穿过显影单元4的横向板19(19R、19L)的孔19a(19Ra、19La),从而使得所述两个单元可相对于彼此枢转。当成像设备100处于成像操作时,显影单元4由压缩弹簧24保持压在下述方向上,即围绕连接销23而在箭头标记F所指示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上转动,所述压缩弹簧24用作为按压所述显影单元的装置。因此,显影辊17与感光鼓1保持接触。
(调色剂输送元件的结构)
接下来将对该实施例中处理盒7的显影单元4的调色剂输送元件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顺便说一下,在本说明书中,诸如“上”、“下”、“竖向”和“水平方向”的术语指的是显影单元4(显影装置)或处理盒7的结构的方向,意指整体的向上、向下、竖向和水平方向,或者是指显影单元4或处理盒7的给定元件(部件)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也就是说,显影单元(显影装置)或处理盒的正常使用状态是指当它们在正常定位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适当位置且准备进行成像时的状态。
图3所示为其中的调色剂被输送时的处理盒7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上所述,显影单元4具有显影腔18b和调色剂存储腔18a。在显影腔18b中具有显影辊17、调色剂供应辊20和显影刮刀21等。调色剂存储腔18a中容纳将被供应至显影腔18b的调色剂以及用于将调色剂供应至显影腔18b的调色剂输送元件22(片状元件)。调色剂存储腔18a处于显影腔18b的下面。因此,必需抵抗重力的作用将调色剂从调色剂存储腔18a输送到显影腔18b。
如上所述,目前很难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却能有效且令人满意地在被构造成必需抵抗重力的作用来输送调色剂的显影单元中输送调色剂的一种调色剂输送机构(装置)。不能将调色剂令人满意地输送到其中布置有显影辊17和调色剂供应辊20的显影腔18b中则会使所形成的图像具有不希望的白点(这可归因于调色剂所粘附的光敏元件的外周表面上的部位未被供应调色剂)等缺陷。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色剂(显影剂)输送机构(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的特点,且能够在被构造成必需抵抗重力来输送调色剂的显影单元中有效并令人满意地输送调色剂,以防止形成有缺陷图像,更具体地说是由于不能令人满意地输送调色剂而使图像具有不希望的白点等缺陷。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装置,该实施例中的显影单元4按如下方式构造。即,显影单元4具有作为显影装置框架18的内部空间一部分的显影腔18b和调色剂存储腔18a。显影腔18b具有显影辊17和调色剂供应辊20。调色剂存储腔18a处于显影腔18b的下面。调色剂存储腔18a存储将被供应至显影腔18b的调色剂。在显影腔18b和调色剂存储腔18a之间具有分隔壁26。分隔壁26具有作为调色剂通道的孔18c。孔18c被定位成使得其位置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顶部相匹配。在调色剂存储腔18a中具有调色剂输送元件22。该调色剂输送元件22是弹性的,用于将调色剂供应至显影腔18b。所述调色剂输送元件22被转动支承。
调色剂存储腔18a布置有导引部18a2,其为调色剂存储腔18的壁的一部分,该部分使调色剂输送元件22弹性弯曲(变形),在调色剂输送元件22转动时与所述导引部18a2相接触。所述导引部18a2位于孔18c的下面。在调色剂输送元件22转动时,其与所述导引部18a2相接触,由此接收导引部18a2的反作用力。这样,调色剂输送元件22就抵抗其弹性而弯曲(变形)。此外,当调色剂输送元件22转动而与所述导引部18a2相接触时,该调色剂输送元件22通过将调色剂保持在其依据转动方向来看的下游表面上来输送调色剂。参考附图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导引部18a2是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上直部分的一部分,该部分处于所述直部分的底端和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与所述直部分相分离的位置p之间。此外,所述调色剂存储腔18a具有调色剂输送元件回复空间(下文中可仅称作回复空间),该回复空间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的一部分18a4相对应。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旋转方向上来看,所述部分18a4位于所述导引部18a2的紧邻下游侧且在孔18c的紧邻上游侧。与所述部分18a4相对应的所述回复空间是在所述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与所述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之间不存在接触的空间。在该实施例中,与所述回复空间相对应的所述部分18a4(下文中称作回复部18a4)是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上处于上述位置p和孔18c之间的那一部分。另外,所述回复部18a4处于包含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在内的水平面之上。换句话说,显影单元4被构造成使得分界线18a3与包含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中心在内的水平面处于同一水平上,或者处于所述水平面之上。
因此,在清扫边缘移动过导引部18a2的下游端时,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清扫边缘部(紧临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的部分)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相分离。在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相分离时,其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从由于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相接触而变形的状态回复;调色剂输送元件22改变形状而回复至其正常的形状。调色剂输送元件22回复其正常形状的这种形状改变使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下游表面上的由其输送的调色剂抵抗重力的作用而朝着孔18c弹送(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方向上来看,所述孔18c位于所述回复部18a4的下游侧上)。
所述位置p与所述导引部18a2和所述回复部18a4之间的分界部18a3(分界线)相对应。此外,显影单元4被构造成使得分界线18a3处于比所述孔18c的底边缘18c1(即最低位置)更低的水平上。一旦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与所述分界线18a3分离,所述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弹性就使其转入其可与所述孔18c的边缘部相接触的区域中。这样,在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与所述分界线18a3相分离的时刻,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弹性使其撞击所述孔18c的边缘部,由此确保将调色剂弹送入所述孔18c中。
另外,显影单元4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分界线18a3处于比包含所述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中心在内的水平面更高的水平上。
因此,该实施例中的显影单元4可抵抗重力的作用有效且令人满意地输送调色剂,同时其体积小且结构简单。下面将对该实施例中的显影单元4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显影装置框架18具有分隔壁26,其将显影腔18b与调色剂存储腔18a分开。在该实施例中,分隔壁26由第一部分26a和第二部分26b组成。所述第一部分26a相对于水平面比所述第二部分26b更倾斜且位于调色剂供应辊20的横向侧(附图中的左侧)上。所述第二部分26a相对于水平面比所述第一部分26a的倾斜度小且低于所述调色剂供应辊20。使分隔壁2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提高了调色剂在显影腔18b中的输送效率。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分隔壁26由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不同的所述第一部分26a和所述第二部分26b组成,因此,面向调色剂供应辊20的表面积比现有技术中处理盒的分隔壁(26)要大。这样,该实施例中的显影腔18b在调色剂供应辊20附近区域中的调色剂量更大,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显影腔相比,可将更大量的调色剂供应至调色剂供应辊20。
分隔壁26的第一部分26a布置有孔18c,调色剂存储腔18a中的调色剂通过所述孔18a被输送入显影腔18b中,所述第一部分26a相对于所述调色剂供应辊20和显影辊17之间的接触区域来说处于调色剂供应辊20的相对侧上。在该实施例中,调色剂供应辊20转动而使得其面向所述孔18c的部分外周表面在向下的方向上运动。也就是说,调色剂供应辊20的转动使得通过孔18C被供应至显影腔18b的调色剂由调色剂供应辊20外周表面上向下沿着所述分隔壁26运动的部分所捕获。此外,显影单元4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孔18c的底边缘18c1处于比调色剂供应辊20的底端20b更高的水平上。这样,调色剂主体在显影腔18b中的顶表面的竖向位置依赖于所述孔18c的底边缘18c1的竖向位置。因此,调色剂主体在显影腔18b中的顶表面处于比调色剂供应辊20的底端的竖向位置更高的水平上。因此,与根据现有技术的显影单元相比,该实施例中的显影单元4在调色剂供应辊20的外周表面和在显影腔18b中的调色剂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其将调色剂输送至调色剂供应辊20的效率更高。
调色剂存储腔18a容纳调色剂输送元件22,所述调色剂输送元件22被旋转支承而将调色剂输送到显影腔18b中。更具体地说,调色剂输送元件22通过其纵向端部(从其转动轴线方向上来说)由显影装置框架18旋转支承在调色剂存储腔18a中,所述显影装置框架10包括所述调色剂存储腔18a。调色剂输送元件22在由图中的箭头标记G所指示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上由未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力源)旋转驱动。
所述调色剂输送元件22具有片部22a和片支承轴22b(转动轴)。所述片部22a是实际输送调色剂且为柔性的部分。片支承轴22b为所述片部22a附连到其上的部分,所述调色剂输送元件22通过所述片支承轴22b来接收旋转驱动力。片支承轴22b在与感光鼓1、显影套筒17和调色剂供应辊20的纵向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与它们的轴线相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且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纵向上来看跨过调色剂存储腔18a的整个范围。所述片部22a由单片(板状元件)树脂制物质制成,其在所述轴部22b的纵向(与所述轴部22b的轴线相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大体上跨过所述轴部22b的整个范围。所述片部22a通过其与所述轴部22b的纵向大致相平行的一个边缘(与其清扫区域的半径相垂直的一个边缘,即与其宽度方向相垂直)而附连到所述轴部22b上。
所述片部22a的优选材料为由诸如聚酯、聚苯撑硫或聚碳酸酯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柔性片(膜)。所述片部22a的厚度优选在50μm-250μm的范围内。
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中心至片部22a的清扫边缘的距离L1大于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中心至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18a1在直线上的距离L2。上述距离L1等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清扫区域半径的最大值,所述清扫区域半径为当所述片部22a处于自然状况即片部22a未处于变形(弯曲)状态时的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半径。所述距离L2为从上述转动中心至调色剂存储腔18a内表面的部分18a1在直线上的距离的最大值,所述片部22a与该部分18a1相接触。此外,距离L1大于距离L3,该距离L3为从上述转动中心至孔18c的底边缘18c1(即孔18c的最低位置)的直线距离。因此,这样可确保将调色剂输送到孔18c。从上述转动中心至导引部18a2的直线距离L4小于从上述转动中心至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部分18a1的直线距离最大值L2。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上述距离L1、L2、L3、L4满足下述关系:
L1>L2...(1)
L1>L3...(2)
L2>L4...(3)
假定上述不等式(1)即L1>L2得以满足,在调色剂输送元件22转动时,所述片部22a与调色剂存储腔18a内表面部分18a1相接触,而大体上由所述部分18a1弯曲。然后,在调色剂输送元件22进一步转动时,由所述片部22a清扫的调色剂主体通过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来输送。也就是说,由调色剂输送元件22输送的调色剂主体为在楔形区域27中的调色剂主体,所述楔形区域27为由片部22a的直部分(在曲率上未弯曲部分)表面假想延伸部、片部22a的弯曲部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部分18a1所包围的区域。
此外,在假定上述不等式(2)即L2>L4得以满足的情况下,在调色剂输送元件22进一步转动时,片部22a与导引部18a2相接触且通过导引部18a2的作用弯曲。然后,在调色剂输送元件22进一步转动时,由片部22a所清扫的调色剂主体即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方向上来说处于片部22a下游侧上的调色剂主体被输送到显影腔18b中。也就是说,被输送至显影腔18b中的调色剂主体是在区域27a中的调色剂主体,所述区域27a为由表示片部22a的直部分(未被弯曲部分)的表面的虚线(假想线)、由于其与导引部18a2相接触而产生弯曲的所述片部22a的表面以及表示片部22a的清扫边缘所在地点的虚线(假想线)所包围的楔形区域。
调色剂存储腔18a具有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部分18a4相对应的上述调色剂输送元件回复空间,在该回复空间中,片部22a的清扫边缘22a1不与所述内表面部分18a4相接触。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方向G来看,所述回复部18a4处于导引部18a2的下游侧且处于孔18c的顶端18c2的上游侧。回复部18a4为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片部22a与该部分不相接触。另外,显影单元4被构造成使得回复部18a4处于比上述分界处(位置p)更高的位置(或从转动方向G观察处于所述分界处(位置p)下游侧上)。此处,代表处于自然状态(变形之前的状态)的片部22a的清扫边缘22a1的位置的假想圆与包含所述导引部18a2在内的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之间的交叉点称作位置q。此外,该实施例中的显影单元4被构造成使得位置p处于比位置q更低的水平上(或者,从转动方向G来看处于位置q的上游侧),具体理由如下。即:通过片部22a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并利用调色剂的重量来实现片部22a的弯曲。因此,片部22a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相分离的位置从转动方向G来看处于位置q的上游侧上。此外,显影单元4被构造成使得分界处(位置p)即导引部18a2的顶端处于比孔18c的底边缘18c1更低的水平上,且在片部22a处于回复空间即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部分18a4相对应的空间中时,所述片部22a的清扫边缘22a1不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相接触。
随着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片部22a的清扫边缘22a1在转动方向G中移动过与导引部18a2相对应的范围。一旦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不受使其变形(弯曲)的作用力的作用,由于片部22a不受使其变形(弯曲)的作用力的作用,该片部22a就在其弹性的作用下突然返回其自然形状。这样,所述片部22a上的调色剂就在由附图3中的箭头标记H所指示的方向上即朝着分隔壁26的孔18c弹送出去。
另外,在满足上述不等式(2)即L1>L3的情况下,片部22a相对于孔18c的运动如下。即在所述片部22a不受使其变形(弯曲)的作用力的作用后,即在所述片部22a回复其自然形状后,片部22a到达孔18c。在片部22a到达孔18c时,片部22a的清扫边缘22a1处于比孔18c的底边缘18c1高的水平上。因此,可确保在片部22a不受使其变形(弯曲)的作用力的作用时,集聚在片部22a清扫边缘部上的调色剂主体被输送到显影腔18b。因此,调色剂供应辊20被供应了令人满意量的调色剂,这样就可防止有缺陷图像的形成,更具体地说,防止图像由于调色剂供应不足而产生不希望的白点等。但是,满足上述不等式(2)即L1>L3只是将调色剂有效输送到显影腔18b中的一种措施,在该实施例中,在将显影单元4构造成通过片部22a的弹性所产生的作用力将调色剂弹送的情况下,上述措施并不是必需的。
此外,满足上述不等式(3)即L2>L4增大了当片部22a移动通过与导引部18a2相应的范围时其产生的弹性变形(弯曲)的程度。因此,这样可使片部22a更好地弹送调色剂。
附图4为从附图3中的箭头标记V所指示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结构。优选的情况为:长度M即片部22a的长度大于长度N即孔18c的长度。
顺便说一下,在该实施例中,显影单元4被构造成当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清扫边缘部与分界部18a3相接触时,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方向上来看,在下游方向上,所述清扫边缘的法线(图3中的箭头标记J所指示)的延伸部相对于孔18c处于包含所述清扫边缘的竖向平面的相对侧上。采用这种结构配置可在弹送调色剂之前迅速增大保持在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上的调色剂的量。因此,这种结构配置的采用可将调色剂更有效地输送至孔18c。
实际上,如上所述,该实施例中的调色剂输送元件22仅由片部22a和片部支承轴22b制成。也就是说,其结构非常简单。因此,其成本比用于向上输送调色剂的常规装置例如螺旋要便宜。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片部22a由弹性片材制成。因此,可通过由所述片部22a的弹性所产生的作用力来弹送调色剂。这样,该实施例中的调色剂存储腔18a明显小于现有技术中所用的盒,现有技术中的盒被构造成通过搅动元件等将调色剂输送到显影腔18b同时由搅动元件保持。顺便说一下,调色剂存储腔18a越小,也可将显影装置4、处理盒7和成像设备100制作得越小。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抵抗重力的作用满意地输送调色剂。换句话说,该实施例可实现如下构造的成像设备,即使得处理盒7处于中间转印带5的正下方。因此,该实施例可将例如扫描单元3远离定影装置10布置以防止来自定影装置10的热量对扫描单元3造成影响,或者消除或减小为降低来自定影装置10的热量对扫描单元3造成的影响所需的空间。因此,该实施例可减小成像设备100的尺寸(例如,高度)。另外,该实施例可将定影装置布置在显影装置4和处理盒7之上且远离所述显影装置4和处理盒7,且使中间转印带5处于定影装置10和显影装置4之间,并处于定影装置10和处理盒7之间。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减小来自定影装置10的热量对显影装置4和处理盒7的影响,或者消除或减小为降低来自定影装置10的热量对显影装置4和处理盒7的影响所需的空间。因此,该实施例能够减小成像设备100的尺寸(例如,高度)。
(用于搅动显影腔中的调色剂的机构的结构)
下面将对用于搅动显影腔18b中的调色剂的机构的结构进行描述。附图5(a)-5(d)显示了显影腔18b的截面图,更具体地说,显示了显影腔18b中的调色剂搅动元件及其附近部分,图中显示了用于搅动显影腔18b中的调色剂所用机构的结构。
针对调色剂在显影腔18b中的流动和循环,显影单元4在显影辊17和显影剂供应辊20的附近布置有显影剂搅动元件,所述显影剂供应辊20将调色剂供应至显影辊17。在显影腔18b的上述区域中布置搅动元件防止了所谓“调色剂堆积”现象即调色剂被压实到不必要高密度的现象的发生。因此,不仅通过调色剂供应辊20向显影辊17持续供应适当量的调色剂,而且将显影辊17上的调色剂层保持在稳定的厚度范围内。
通过向显影辊17可靠地提供适当量的调色剂,并防止调色剂被压实,且通过改善调色剂在显影辊17外周表面和调色剂供应辊20附近处的循环,可改进成像设备的图像质量。另一方面,如果至显影辊17的调色剂供应变得不稳定,所述成像设备有时就形成有缺陷的图像,更具体地说,图像具有不均匀性等。
这样,本实施例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改进显影辊17等附近区域中进行调色剂循环的处理盒7,以防止成像设备形成不能令人满意的图像,更具体地说,使得图像由于不适当的调色剂输送而造成该图像的不均匀性。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下面将对所构造的显影单元4进行描述。即,在该实施例中,显影单元4布置有处于显影腔18b中的搅动元件25。搅动元件25具有搅动部25a和搅动部支承轴25b(轴)。搅动部支承轴25b可转动地由显影腔18b的壁支承。搅动部25a可转动地由搅动部支承轴25b支承且制成在搅动部支承轴25b的旋转作用下进行摆动。从调色剂供应辊20的旋转方向上来看,搅动部支承轴25b位于搅动部25a的下游侧。从调色剂供应辊20的旋转方向上来看,这种结构配置使得搅动部25a的下游部的移动大于搅动部25a的上游部的移动。搅动部25a处于调色剂供应辊20和分隔壁26之间。搅动部25a布置有作为调色剂通道的通孔25c。所述搅动部25a被制成以交替地重复孔25c朝着调色剂供应辊20运动的行程以及孔25c远离所述调色剂供应辊20的行程的方式进行摆动。在孔25c朝着调色剂供应辊20运动的行程中,搅动部25a邻近孔25c的部分使调色剂朝着调色剂供应辊20移动,而在孔25c远离调色剂供应辊20的行程中,处于孔25c下面的调色剂主体通过孔25c朝着调色剂供应辊20移动。换句话说,在具有孔25c的搅动部25a摆动时,其不仅可令人满意地搅动调色剂,而且可令人满意地将疏松的调色剂供应给调色剂供应辊20。此外,所述搅动部25a还在与调色剂供应辊20的外周表面的切线相平行的方向上前后运动。也就是说,搅动部25a在与显影剂供应辊20的径向相垂直的直线相平行的方向上摆动。换句话说,搅动部25a还在与显影剂供应辊20的转动方向(与转动轴线相交的方向)相平行的方向上摆动。搅动部25a在该方向上的摆动提高了搅动部25a的搅动作用。
在将调色剂输送入显影腔18b中之后,调色剂存储在第一区域e和第二区域f中。所述第一区域e处于调色剂供应辊20和分隔壁26的第一部分26a之间,而所述第二区域f由调色剂供应辊20、分隔壁26的第二部分26b和显影刮刀21所包围。也就是说,显影腔18b的第一区域e是显影腔18b中处于调色剂供应辊20和分隔壁26处于孔18c下面且处于调色剂供应辊20横向侧(附图中的左侧)之间的部分。而显影腔18b的第二区域f是显影腔18b中由调色剂供应辊20、分隔壁26处于调色剂供应辊20下面的部分以及显影刮刀21所包围的部分。调色剂供应辊20将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域e和所述第二区域f中的调色剂供给显影辊17。
上述搅动部25a处于第二区域f中。搅动部25a为一片捎带有角度的板,其截面大致为L形,即从与显影辊17和调色剂供应辊20的纵向相平行的方向上观察。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搅动部25a具有第一平坦部25g(第一表面)、第二平坦部25h(第二表面)和弯曲部25f。第一平坦部25f(第一表面)与调色剂供应辊20的转动轴线平行延伸。所述第二平坦部25f(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平坦部25g保持预定的角度且也与调色剂供应辊20的转动轴线平行延伸。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平坦部25g和第二平坦部25f彼此交叉。弯曲部25f为处于所述第一平坦部25g和第二平坦部25f之间的部分;其为第一平坦部25g和第二平坦部25f之间的接合部(交叉部)。在该实施例中,搅动部25a被弯曲成使得其弯曲部25f从调色剂供应辊20的径向上来看指向显影腔18b的外部。也就是说,由所述第一平坦部25g和所述第二平坦部25f所形成的凹部面向调色剂供应辊20。搅动部25a由树脂材料制成。
曲轴形式的上述搅动部支承轴25b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区域f中。此外,搅动部25a可转动地由曲轴25b(即搅动部支承轴25b)支承。曲轴25b或多或少地与显影辊17和调色剂供应辊20的纵向相平行,且从显影腔18b的一纵向端延伸至另一纵向端。曲轴25b在其纵向端部(在与其转动轴线相平行方向上的端部)处由显影腔18b所属的显影装置框架18可转动地支承。
顺便说一下,在该实施例中,搅动部25a由树脂材料制成。但是,搅动部25a可由金属材料制成。
搅动部25a可转动性地通过其连接部25a1连接到曲轴25b上,所述连接部25a1在所述搅动部25a的宽度方向上与搅动部25a的一个边缘相对应。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搅动元件25的搅动部支承轴25b为曲轴的形式,搅动部25a可转动地连接到搅动部支承轴25b的部分上,搅动部支承轴25b的所述部分等效于曲轴的曲柄销部,由此,所述搅动部25a可转动地由等效于曲柄销部的所述部分支承,所述部分与曲轴25b的轴线相偏离。参考附图5(a)-5(d),在曲轴25b由未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力源)旋转驱动时,搅动部25a的自由边缘部25a2,即搅动部25a上不与曲轴25b相结合的边缘部在由箭头I所指示的方向上往返。也就是说,搅动部25a在与调色剂供应辊20的外周表面的切线相平行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针对于搅动部25a的自由边缘部25a2的位置来说,搅动元件25被布置成当搅动部25a按照上述方式往复运动时,其自由边缘部25a2进入第一区域e,且在第一区域e中与调色剂主体相接触。在该实施例中,分隔壁26由第一部分26a和第二部分26b构成,搅动部25a在由调色剂供应辊20以及如上所述的分隔壁26的第一部分26a和第二部分26b所包围的空间中往复运动。因此,在调色剂被供给到显影腔18b中之后就不会出现下述现象,即调色剂由于在第一区域e中被压实而变得流动性不足。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处理盒相比,这样可将调色剂更有效地供应至第二区域f和调色剂供应辊20。
顺便说一下,在该实施例中,处理盒7被构造成使得搅动部25a进入第一区域e。但是,本实施例不倾向于将本发明限定于上述处理盒结构。也就是说,只要将处理盒7构造成可通过使搅动部25a的自由边缘部25a2往复运动而改进调色剂在显影腔18b中的循环,从而防止调色剂被压实以及保持被压实状态的问题,则本发明的应用不强制要求使搅动部25a的自由边缘部25a2进入第一区域e中。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搅动部25a不仅在上述方向中往复运动,而且还在与调色剂供应辊20的径向相平行的方向中摆动,即其交替重复进行孔25c朝着调色剂供应辊20的行程和孔25c远离调色剂供应辊20的行程。这样,搅动部25a不仅通过搅动调色剂而防止调色剂在第二区域f中被压实,而且将调色剂朝着调色剂供应辊20推动(将调色剂推压到调色剂供应辊20上)。接下来将参考附图5对搅动部25a的运动进行描述。当搅动部25a处于附图5(a)所示的状态时,所述自由边缘部25a2(第一推压部)的顶部将调色剂推压到调色剂供应辊20上。当搅动部25a处于附图5(b)所示的状态时,搅动部25a的连接边缘部25a1(第二推压部)将调色剂推压到调色剂供应辊20上。此外,当搅动部25a处于附图5(d)所示的状态时,自由边缘部25a2的顶部(第一推压部)再次将调色剂推压到调色剂供应辊20上。也就是说,通过搅动部25a的不同区域(从调色剂供应辊20的转动方向上来说)将调色剂推压到调色剂供应辊20上。换句话说,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搅动部25a的上述摆动来提高向调色剂供应辊20供应调色剂的效率。
不管曲轴25b的转动方向如何均可实现防止如上所述在第一区域e中使调色剂变得太紧密的问题以及实现如上所述改进处理盒7中向调色剂供应辊20供应调色剂的效率。在该实施例中,曲轴25b由未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力源)的作用下在箭头标记J所指示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上转动以使搅动部25a摆动(往复运动)。
图6为搅动元件25的正视图。该实施例中成片状板形式的搅动部25a布置有多个孔25c(通孔),所述多个孔25c面向调色剂供应辊20。此外,搅动部25a进行摆动运动,其交替重复进行孔25c朝向调色剂供应辊20运动的行程以及孔25c远离调色剂供应辊20运动的行程。这样,通过布置孔25c,则允许通过孔25c泄出调色剂,这样搅动部25a的摆动运动就不会在搅动部25a下方压实调色剂。因此,可确保调色剂保持流动而可向调色剂供应辊20有效供应调色剂。此处,从调色剂供应辊20的转动方向上来看,在下游排中的各个孔25c将被称作第一孔25c1,在上游排中的各个孔25c将被称作第二孔25c2。从搅动部25a大体宽度方向上来看,所述第一孔25c1和所述第二孔25c2之间的位置关系被布置成如果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25c1、25c2投影到调色剂供应辊20的转动轴线上,则它们将部分相互重叠。这种结构布置显著减小了在调色剂供应辊20的纵向上进行的调色剂搅动的不均匀性。参考附图6,由文字数字参考标记25c3所指示的是孔25c之一,所指示的孔25c之一与所述第二孔25c2属于同一排且与孔25a2相邻。参考字母R指示的是第二孔25c2和第三孔25c3之间的区域。如果区域R和第一孔25c1投影到调色剂供应辊20的转动轴线上,则所述区域R与第一孔25c1部分重叠。因此,这样就可在与区域R相对应的区域上形成不均匀的图像。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25c1属于第一部分25g,而第二和第三孔25c2、25c3属于第二部分25h。但是,处理盒7可被设计成使得这些孔属于与它们在该实施例中所属的部分不同的搅动部25a部分。也就是说,处理盒7可被设计成使得第二部分25h具有第一孔25c1,而第一部分25g具有第二和第三孔25c2、25c3。
根据该实施例,搅动部25a往复运动而使得搅动部25a的自由边缘部进入第一区域e且在第一区域e中往复运动。因此,第一区域e中的调色剂由自由边缘部25a搅动,并由此防止变得紧密。因此,这样就不会发生调色剂在区域e中的流动性降低的问题。另外,根据该实施例,这样可提高处理盒7中将调色剂供应至第二区域f和调色剂供应辊20的效率。因此,可确保从调色剂供应辊20向显影辊17可靠地供应适当量的调色剂以防止形成不能令人满意的图像,即由于向调色剂供应辊20不适当地输送调色剂而造成的不均匀图像。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在调色剂输送元件22移动过调色剂存储腔18a上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导引部18a2相对应的区域之后,弹性的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相分离。更具体地说,只要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相分离,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上的调色剂就被输送(弹送)到处于调色剂存储腔18a正上方的显影腔18b中。此外,根据该实施例,处理盒7被构造成向上输送调色剂。因此,这样可实现具有如下构造的成像设备,即,例如处理盒7可安装在中间转印带5的正下方。通过将处理盒7布置在中间转印带5的正下方,这样就可将定影装置10远离扫描单元3、显影装置和/或处理盒7放置,就如在前面描述的那样,这样就可防止它们(扫描单元3、显影装置4和/或处理盒7)受到来自定影装置10的热量的影响,或者可消除或减小为降低来自定影装置10的热量对扫描单元3、显影装置4和/或处理盒7的影响所需的空间。因此,这样可减小成像设备100的尺寸,例如可减小成像设备100的高度。
根据该实施例,调色剂输送元件22是弹性的。因此,通过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弹性(弹力)所产生的作用力进行弹送。这样,与使用搅动元件等的处理盒的调色剂存储腔18a(所述处理盒被构造成在将调色剂输送至显影腔18b的同时由搅动元件等保持调色剂)相比,调色剂输送元件22在该实施例中的使用减小了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尺寸。此外,从实践上来说,只需要弹性的调色剂输送元件来输送调色剂。因此,这样可实现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调色剂输送机构。
这样,即使成像设备(处理盒)需要被构造成抵抗重力的作用来输送调色剂,也可提供结构简单、成本低、尺寸小且不形成令人不满意图像的成像设备,更具体地说,所述令人不满意图像是由于调色剂的不适当输送所产生的图像上的不希望的白点等。
另外,在显影腔18b中的调色剂供应辊20与将显影腔18b与调色剂存储腔18a分开的分隔壁26之间布置有摆动的搅动部25a。因此,在将调色剂输送至显影腔18b之后,可确保将调色剂搅动而将其有效地输送至调色剂供应辊20。这样,可确保将适当量的调色剂可靠地从调色剂供应辊20供应至显影辊17。因此,这样可防止形成不令人满意的图像,具体地说,由于调色剂的不适当输送造成不均匀缺陷的图像。
实施例2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另一个(第二)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该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相同。因此,本实施例成像设备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相对应部件等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参考符号,此处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导引部18a2被成形为使得导引部18a2的一部分从与处理盒7的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观察突伸到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部。
图7所示为该实施例中处理盒7的截面图。在该实施例中,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导引部18a2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旋转方向G上来看处于分隔壁26的孔18c的上游侧。此处,作为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壁的一部分的导引部18a2用作为使片部22a随着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而抵抗其自身的弹性产生变形的部分。导引部18a2的形状被设置成当调色剂输送元件22在由箭头G所指示的方向上转动时,使得导引部18a2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此外,调色剂存储腔18a布置有回复空间,该回复空间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壁的回复部18a4相对应,片部22a的自由边缘部的清扫边缘22a1不与所述回复部18a4相接触。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方向G上来看,回复部18a4处于导引部18a2的下游侧上且处于孔18c的上游侧上。更具体地说,回复部18a4是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壁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另外,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旋转方向G上来看,回复部18a4处于导引部18a2的下游端(在下文中将其称作“分界线”)的下游侧上。此外,所述回复部18a4是通过使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内表面壁成形而在导引部18a2和回复部18a4之间布置台阶形部18a5所形成的。另外,所述回复部18a4成形为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方向上来看,使得回复部18a4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此处,所述台阶形部18a5是倾斜的,而使得其角度大于调色剂的静止角,这样,当调色剂与台阶形部18a5相接触时会向下滑动。另外,当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片部22a位于上述回复空间中时,片部22a的自由端部的清扫边缘22a1不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壁的内表面相接触。
在调色剂输送元件22转动而使得片部22a的自由端部的清扫边缘22a1移动过分界线18a3(分界部)之后,在片部22a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壁的内表面(回复部18a4)之间不存在接触。这样,一旦所述清扫边缘22a1移动过分界线18a3,则允许片部22a回复至其自然形状。由于所述片部22a由弹性材料(高弹性材料)制成,因此,一旦允许其回复至自然形状,其立即回复至其自然形状,也就是变形之前的形状。这样,片部22a上的调色剂(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上的调色剂)就在由片部22a的弹性所产生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朝着孔18c(附图7中的箭头标记H所指示的方向)弹送。顺便说一下,在该实施例中,分界线18a3也处于比孔18c的底边缘18c1低的水平上。
接下来将对当分界线18a3与和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相一致的水平线相一致时的调色剂行为以及当分界线18a3处于上述水平线之上时的调色剂行为进行描述。附图8为处理盒7的截面图,图中显示了分界线18a3位置的改变所导致的调色剂输送方式的改变。
附图8(a)对应于下述情况:分界线18a3(片部22a的清扫边缘22a1离开导引部18a2的位置,也就是片部22a脱离导引部18a2的位置)和所述水平线相一致,而所述水平线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滑离片部22a的调色剂量较小。因此,集聚在片部22a的自由端部上的调色剂量较大。另一方面,从分界线18a3至孔18c的距离更大。这样,就需要调节以满意地将调色剂输送(弹送)到显影腔18b中。例如,假定不改变片部22a的材料,可通过增加所述片部22a的厚度来增大当片部22a脱离导引部18a2(片变形部)时由片部22a的弹性所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从而可令人满意地将调色剂输送至显影腔18b中。如果优选改变片部22a的材料,则可通过使用硬度较高的材料作为片部22a的材料将调色剂输送到显影腔18b中,正如上述通过改变片部22a的厚度来满意地输送调色剂那样。
附图8(b)和8(c)对应于下述情况,即分界线18a3处于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相一致的水平线上方。与附图8(b)中所示的情况相比,在附图8(c)所示的结构配置的情况下,分界线18a3处于水平线上方更远的位置。也就是说,与附图8(a)所示的结构配置相比,在附图8(b)和8(c)所示的结构配置情况下,分界线18a3更靠近分隔壁26的孔18c。在这些情况下,在片部22a上向下滑动的调色剂量更大,因此,在片部22a的自由端部上所聚集的调色剂量比图8(a)所示的情况要小。因此,在这些情况下,需要进行调整以令人满意地输送(弹送)调色剂至显影腔18b中。例如,假定不改变片部22a的材料,则可通过减小片部22a的厚度而使所述片部22a弯曲更多,从而使更大量的调色剂集聚在片部22a的自由端部上,这样就可将调色剂满意地输送至显影腔18b中。如果优选改变片部22a的材料,则可通过将硬度较低的物质用作制作片部22a的材料,从而可增大片部22a的自由端部上所聚集的调色剂的量。如果将硬度较低的物质用作为制作片部22a的材料,则片部22a的弹性更小。但是,从分界线18a3至分隔壁26的孔18c的距离也变短。这样就可将调色剂输送至显影腔18b,正如上述内容中改变片部22a的厚度而满意地输送那样。
针对上述目的,申请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而做出如下揭示内容。也就是说,为以适当的量将调色剂输送至显影腔18b中来防止产生令人不满意图像的问题,即由于调色剂的不适当输送所产生的图像产生不希望的白点或类似问题,则需要将导引部18a2按照如下方式设置。
也就是说,需要将分界线18a3的位置设置在与包含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在内的水平面相同的水平上,或者设置在该水平面之上。
为进行详细描述,就需要由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相一致的水平线和将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与分界线18a3相连的直线所形成的角度θ1在如下范围内:
0°≤θ1≤70°...(4)
此外,需要由与分界线18a3相一致的竖向直线与导引部18a2的表面(切线)所形成的角度在如下范围内:
15°≤θ2≤60°...(5)
另外,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壁被成形为使得片部22a回复至其自然形状之后,片部22a的自由端部的清扫边缘22a1不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壁的内表面相接触。另外,还需要由所述表面(与片部22a的弯曲部相切)的假想延伸部与和台阶形部18a5相一致的直线所形成的角度θ3在如下范围内,其中所述台阶形部18a5处于导引部18a2与回复部18a4之间:
0°≤θ3≤90°...(6)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针对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距离L1、L2、L3、L4之间的关系。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可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处理盒7被构造成使得导引部18a2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在分界线18a3处最小,另外,还使得导引部18a2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随着调色剂输送元件22在箭头标记G所指示的方向上的转动而逐渐减小。也就是说,距离分界线18a3越近,导引部18a2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越小。因此,随着片部22a移动通过与导引部18a2相对应的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区域,片部22a的变形逐渐增大。然后,一旦片部22移动过分界线18a3,则允许其立即回复至其自然形状。因此,本实施例向显影腔18b所供应的调色剂量要大于第一实施例。
顺便说一下,在该实施例中,到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清扫边缘与分界线18a3相分离时,调色剂输送元件22已经转动到其清扫边缘部在其弹力(弹性力)的作用下与孔18c附近区域相接触的位置中。
另外,还是在该实施例中,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清扫区域的半径的最大值大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与孔18c的底边缘18c1之间的距离。因此,这样可确保将调色剂存储腔18a中适当量的调色剂通过孔18c可靠地输送至显影腔18b。
此外,还是在该实施例中,处理盒7被构造成当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清扫边缘部与分界线18a3相接触时,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清扫边缘的上述位置在所述清扫边缘处的法线与孔18c处于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清扫边缘向上延伸的竖向线的相对侧上,所述法线在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方向上向下游延伸。因此,恰在弹送调色剂之前保持在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上的调色剂量显著大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因此,这样可更有效地通过孔18c向显影腔18b输送调色剂。
实施例3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另一个(第三)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该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相同。因此,本实施例成像设备中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相对应部件等采用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参考符号,此处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布置在调色剂存储腔18a中的调色剂输送元件28在结构上与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调色剂输送元件22不同。
附图9所示为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截面图。附图10为该实施例中调色剂输送元件28的部分放大透视图。
在该实施例中,调色剂输送元件28具有(a)转动轴28a;(b)固定翼28b;(c)转动翼28c。固定翼28b是转动轴28a的一体式部分。转动翼28c相对于固定翼只在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8的转动方向G相反的反向上可转动。在该实施例中,调色剂输送元件28还布置有(d)弹性元件28d。弹性元件28d围绕转动翼28c的一部分安装,该部分将固定翼28b与转动翼28c连接在一起。所述弹性元件被卷绕而使得在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8的转动方向G相同的方向上保持推压转动翼28c。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8d为扭转螺旋弹簧28d(该弹簧围绕轴28c1安装,轴28c1是转动翼28c的一体式部分)。轴28c1安装在固定翼28b的连接部28b1的孔中,并由此可转动地由固定翼28b支承。
随着调色剂输送元件28在箭头标记G所指示的方向上转动,转动翼28c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壁的内表面部分18a1相接触,并在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8的转动方向G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在转动翼28c与调色剂存储腔18a的所述部分18a1相接触时,该转动翼28c在由所述部分18a1保持在其已移入的位置的同时输送调色剂。当调色剂输送元件28进一步转动时,转动翼28c的自由边缘部的清扫边缘移动过分界线18a3。一旦所述清扫边缘移动过分界线18a3,转动翼28c就在由扭转螺旋弹簧28d的弹性所产生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而在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8的转动方向G相同的方向上转动。这样,固定翼28b的旋转止动面28b2与旋转止动面28c2相接触,所述旋转止动面28b2是固定翼28b在转动翼侧的表面,而所述旋转止动面28c2是转动翼28c在固定翼侧的表面。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调色剂输送元件28具有第一部分28b和第二部分28c。第二部分28c与所述第一部分28b可转动地相连。与第一部分28b相比,所述第二部分28c距调色剂输送元件28的转动轴线更远。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调色剂输送元件28布置有弹性元件28d,该弹性元件28d压紧第二部分28c而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8c在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8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转动。另外,随着调色剂输送元件28的转动,其形状改变。更具体地说,随着调色剂输送元件28的转动,其第二部分28c在导引部18a2的作用下抵抗由弹性元件28d的弹性所产生的作用力而进行转动。
如上所述,当转动翼28c在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8的转动方向G相同的方向上转动时,由转动翼28c所输送的调色剂就由所述转动翼28c弹送。换句话说,该实施例中的调色剂输送元件28起到与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调色剂输送元件22相同的作用。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距离L1、L2、L3、L4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本实施例。顺便说一下,在该实施例中,当固定翼28b的旋转止动面28b2与转动翼28c的旋转止动面28c2相接触时,所述距离L1等于调色剂输送元件28的清扫区域的半径(最大值)。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与针对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角度θ1、θ2、θ3相同的范围。
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当旋转止动面28b2、28c2相互接触时,调色剂输送元件28的清扫区域的半径需要大于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8的转动轴线至孔18c的底边缘18c1的距离,就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需要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清扫区域的半径大于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至孔18c的底边缘18c1的距离那样。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就如在第二实施例中那样,需要将导引部18a2的位置设置成使得角度θ1在由公式0°≤θ1≤70°所表示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可提供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但是,在该实施例中,向上输送调色剂的作用力是由扭转螺旋弹簧28d的弹性产生的,因此,不管调色剂存储腔18a中的调色剂量如何,都可将适当量的调色剂更可靠地输送至显影腔18b中。
实施例4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另一个(第四)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该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相同。因此,本实施例成像设备中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相对应部件等采用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参考符号,此处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孔18c相对于调色剂供应辊20的位置。
附图11所示为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截面图。在该实施例中,处于调色剂存储腔18a和显影腔18b之间的分隔壁26所具有的孔18c的底边缘处于包含调色剂供应辊20的顶部c(最高位置)在内的水平面之上。
顺便说一下,为简化对本实施例进行描述的目的,在图11中未显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位于显影腔18b中的搅动元件25。但是,在该实施例中,在显影腔18b中布置有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搅动元件25相类似的搅动元件。
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就如在第二实施例中那样,需要将导引部18a2的位置设置成使得角度θ1在由公式0°≤θ1≤70°所表示的范围内。
在该实施例中,可通过调整导引部18a2的位置和/或片部22a的厚度来调节调色剂的弹送方向。因此,即使将处理盒7构造成使得孔18c处于包含调色剂供应辊20的最高位置点c在内的水平面之上,也可进行下述调整以将调色剂令人满意地输送到显影腔18b中。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对输送的调色剂量进行调整所进行的全部需要是进行如下调整,即将导引部18a2定位在与调色剂输送元件22的转动轴线相一致的水平面之上,并增加片部22a的厚度。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也可提供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但是,在该实施例中,调色剂供应辊20的全部外周表面由被调色剂输送元件22输送入显影腔18b中的调色剂所覆盖。因此,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比,更容易将调色剂从调色剂供应辊20供给到显影辊17。
实施例5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另一个(第五)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该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相同。因此,本实施例成像设备中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相对应部件等采用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参考符号,此处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显影腔18b与调色剂存储腔18a分开的分隔壁26的结构。
附图12所示为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截面图。在该实施例中,处理盒7被构造成使得将显影腔18b与调色剂存储腔18a分开的分隔壁26为单片平坦壁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就如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分隔壁26那样,该实施例中的分隔壁26也布置有调色剂从其中穿过而从调色剂存储腔18a输送至显影腔18b的孔18c。孔18c的底边缘18c1处于与调色剂供应辊20的最低位置b相一致的水平面之上。此外,搅动元件25布置在由调色剂供应辊20、分隔壁26和显影刮刀21所包围的显影腔18b的第二区域f中。为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所述第二区域f是由调色剂供应辊20、分隔壁26处于调色剂供应辊20之下的部分以及显影刮刀21所包围的区域。
针对搅动部25a的自由边缘部25a2的位置来说,搅动元件25布置成使得当搅动部25a往复运动时,搅动部25a的自由边缘部25a2进入显影腔18b的第一区域e中并与其中的调色剂相接触。所述第一区域e为处于调色剂供应辊20与分隔壁26位于和孔18c的底边缘相一致的水平面之下的部分之间且位于调色剂供应辊20的横向侧(附图中的左侧)的区域。因此,这样就能防止在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腔18b时其在所述第一区域e及其相邻区域中变紧密而降低流动性的问题。这样就可更有效地将调色剂供应到第二区域f和调色剂供应辊20。
实施例6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另一个(第六)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该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相同。因此,本实施例成像设备中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相对应部件等采用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参考符号,此处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显影腔18b与调色剂存储腔18a分开的分隔壁26的结构。
附图13所示为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截面图。在该实施例中,将显影腔18b与调色剂存储腔18a分开的分隔壁26具有弯曲部26c,该弯曲部26c的曲率被设置成使得弯曲部26c与调色剂供应辊20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分隔壁26的一部分被弯曲成与调色剂供应辊20的外周表面的曲率相符合。换句话说,在该实施例中,分隔壁26上与处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分隔壁26的第一部分26a和第二部分26b之间的倾斜连接部相对应的部分是弯曲的。
将调色剂从调色剂存储腔18a输送至显影腔18b所用的孔18c布置成高于分隔壁26的弯曲部26c。此外,孔18c的底边缘18c1布置成高于调色剂供应辊20的最低位置b。另外,在由调色剂供应辊20、分隔壁26和显影刮刀21所围绕的显影腔18b的第二区域f中布置有搅动元件25。为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所述第二区域f是由调色剂供应辊20、分隔壁26位于调色剂供应辊20下面的部分及显影刮刀21所围绕的区域。
针对搅动部25a的自由边缘部25a2的位置来说,搅动元件25布置成使得当搅动部25a往复运动时,所述清扫边缘25a2进入显影腔18b的第一区域e中并与其中的调色剂相接触。所述第一区域e为处于调色剂供应辊20与分隔壁26的弯曲部分26c之间的区域,所述弯曲部分26c位于和孔18c的底边缘相一致的水平面之下。因此,这样就能防止在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腔18b时其在所述第一区域e及其相邻区域中变紧密而降低流动性的问题。这样就可更有效地将调色剂供应到第二区域f和调色剂供应辊20。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结构配置也可象针对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有效地搅动显影腔18b中的调色剂。
实施例7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另一个(第七)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该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相同。因此,本实施例成像设备中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相对应部件等采用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参考符号,此处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显影腔18b中搅动元件25的结构。
附图14为该实施例中的搅动元件25的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搅动部25a布置有多个肋25d(突起),所述肋从处于显影腔18b的底部中的搅动部25a表面(面向下表面)凸伸出。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搅动部25a的面向下表面布置有多个肋25d。更具体地说,为了确保在显影腔18b的纵向上跨整个显影腔18b而对显影腔18b中的调色剂进行搅动,从显影腔18b的纵向上来看,搅动部25a的面向下表面布置有沿整个显影腔18b延伸的多个肋25d,或者布置有在搅动部25a的纵向上延伸且成多排布置的多个短肋25d,所述多排与搅动部25a的纵向相平行(与曲轴25b的轴线平行),从而使它们在搅动部25a的宽度方向上相重叠。
因此,即使例如显影腔18b的第二区域f中的调色剂在搅动部25a面向下表面侧上变得紧密,搅动部25a的往复运动也可使所述肋25d令人满意地疏松紧密的调色剂。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结构配置也可象针对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有效地搅动显影腔18b中的调色剂。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在搅动部25a面向下的表面上布置所述肋25d可更令人满意地疏松显影腔18b中的调色剂。因此,该实施例能够更好地防止由于调色剂变紧密而使流动性降低的问题,且因此可更有效地将调色剂供应至调色剂供应辊20。因此,该实施例可更有效地稳定从调色剂供应辊20输送至显影辊17的调色剂量,从而可更有效地防止形成难以令人满意的图像,更具体地说是由于调色剂的不适当输送所造成的图像的不均匀性。
实施例8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另一个(第八)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该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相同。因此,本实施例成像设备中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相对应部件等采用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参考符号,此处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显影腔18b中搅动元件25的结构。
附图15、16所示为该实施例中处理盒7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中显示了该实施例中用于控制搅动部25a的竖向运动的结构配置。
搅动部25a与曲轴25b相连,曲轴25b的端部位于显影装置框架18的槽18d中。这样,曲轴25d的纵向端部由显影装置框架18支承。一曲轴衬套30被用作为将曲轴25b向下压的元件。也就是说,通过从所述槽18d的顶侧(附图中)将曲轴25b的各个纵向端部移入相应槽18d的底部中,而将曲轴25b连接到显影装置框架18上。曲轴衬套30的压轴部30b防止曲轴25b的纵向端部朝着槽18d的顶侧运动。
曲轴衬套30布置有对搅动部25a进行调整的部分30a。该搅动元件调整部30a调整搅动部25a的部分25e(将被调整部分)的竖向运动。在该实施例中,从搅动部25a的纵向上来说,所述部分25e从搅动部25a(其为板形元件)的纵向端突伸出来。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处理盒7被构造成使得曲轴衬套30被用作为调整搅动部25a的位置的装置(元件),以防止搅动部25a向上运动。
因此,即使调色剂在搅动部25a面向下的表面上变得紧密,搅动部25a也不会被紧密的调色剂主体抬起,而由此防止在紧密的调色剂主体顶部上往复滑动。因此,这样可确保搅动部25a进入紧密的调色剂主体。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结构配置也可象针对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有效地搅动显影腔18b中的调色剂。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布置用于调节搅动部25a的竖向运动的搅动部调整部30a。因此,这样可进一步确保将显影腔18b中的调色剂有效搅动以防止出现调色剂由于变得紧密而使流动性降低的问题。因此,该实施例可更有效地向调色剂供应辊20供应调色剂以确保将适当量的调色剂从调色剂供应辊20持续地向显影辊17输送。因此,该实施例可更有效地防止形成难以令人满意的图像,更具体地说是由于调色剂的不适当输送所造成的图像的不均匀性。
在上面的内容中参考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在应用上不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前面的实施例是参考显影装置(显影单元)来描述的,所述显影装置是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中的处理盒的一部分。但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例如前述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也就是说,本发明还适用于作为成像设备不可拆除部件的显影装置或者其中只布置显影装置的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另外,前面的实施例是参考中间转印型的成像设备即使用中间转印元件的成像设备进行描述的。但是,前述实施例不限制本发明的应用。就如成像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存在将环形转印带用作记录介质保持和输送元件的成像设备。在这些成像设备中,在光敏元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之后,通过记录介质保持元件将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在使用输送带来取代中间转印带(例如前面实施例中所述)的上述直接转印型的一些成像设备中,其中可拆卸地安装有处理盒的成像部布置在输送带的下面。在这样一些成像设备中,需要在显影装置中抵抗重力的作用来输送调色剂。在这些成像设备中,本发明可得到非常有效的适用。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但能令人满意地抵抗重力的作用来输送显影剂的显影剂输送机构。此外,还可在显影剂供应辊与位于显影剂供应辊下面的分隔壁之间的区域中搅动显影剂,然后将搅动后的显影剂供应给显影剂供应辊。
顺便说一下,可选择将上述两个或多个实施例组合在一起,所述组合也可得到与前述实施例所实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尽管已参考此处所描述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处所给定的细节,本申请倾向于涵盖出于改进的目的或在下述权利要求范围内所作的变更或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显影装置,包括:
用于承载显影剂的可转动显影辊;
用于将显影剂供应至所述显影辊的可转动显影剂供应辊;
布置在低于所述显影剂供应辊位置处的分隔部;
搅动部,其具有用于显影剂的开口且该搅动部布置在所述显影剂供应辊和所述分隔部之间,用于通过包括使所述开口更靠近所述显影剂供应辊的运动以及使所述开口远离所述显影剂供应辊的运动在内的摆动运动来搅动所述显影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部在所述显影剂供应辊的转动方向中进行摆动和上述使所述开口更靠近所述显影剂供应辊以及使所述开口远离所述显影剂供应辊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转动部,所述搅动部的摆动与所述转动部的转动相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关于所述显影剂供应辊的转动方向布置在所述搅动部的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从沿着所述显影剂供应辊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观察,所述第一开口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一部分相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相对于与所述转动轴线相平行的方向并置的第三开口,其中,从所述转动轴线观察,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的区域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一部分相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部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交叉而形成与所述显影剂供应辊相对的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部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交叉而形成与所述显影剂供应辊相对的凹部,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布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中,而所述第二开口布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部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交叉而形成与所述显影剂供应辊相对的凹部,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布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中,而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布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中。
10.一种处理盒,其包括电子照相光敏元件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用于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光敏元件上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
CN2009101739005A 2006-12-11 2007-12-11 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及处理盒 Active CN1016612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33897 2006-12-11
JP2006333897 2006-12-11
JP2006-333897 2006-12-11
JP2007278173A JP4841000B2 (ja) 2006-12-11 2007-10-25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278173 2007-10-25
JP2007-278173 2007-10-2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96185A Division CN101236380B (zh) 2006-12-11 2007-12-11 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及处理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1253A true CN101661253A (zh) 2010-03-03
CN101661253B CN101661253B (zh) 2012-12-12

Family

ID=396990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96185A Active CN101236380B (zh) 2006-12-11 2007-12-11 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及处理盒
CN2009101739005A Active CN101661253B (zh) 2006-12-11 2007-12-11 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及处理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96185A Active CN101236380B (zh) 2006-12-11 2007-12-11 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及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7860437B2 (zh)
JP (3) JP4841000B2 (zh)
KR (1) KR100914799B1 (zh)
CN (2) CN1012363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6063A (zh) * 2010-07-22 2010-12-15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2087B2 (ja) 2007-03-01 2012-08-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27984B2 (ja) * 2009-02-16 2014-06-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804553B2 (ja) * 2009-02-27 2011-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4804552B2 (ja) * 2009-02-27 2011-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926197B2 (ja) * 2009-04-08 2012-05-0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4730B2 (ja) * 2009-07-16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678889B2 (ja) 2009-08-27 2011-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465B2 (ja) * 2010-04-28 2014-11-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装置
JP5590978B2 (ja) * 2010-06-10 2014-09-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36911B1 (ko) 2010-08-23 2013-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5610968B2 (ja) * 2010-10-15 2014-10-2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36912B1 (ko) 2010-12-09 2013-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5888139B2 (ja) * 2011-07-08 2016-03-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31698B (zh) * 2011-08-02 2014-02-1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显影剂盒及其显影剂输送装置
JP5884343B2 (ja) 2011-08-31 2016-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114078A (ja) 2011-11-29 2013-06-10 Brother Ind Ltd 現像装置
JP5942475B2 (ja) 2012-02-29 2016-06-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5929423B2 (ja) 2012-03-30 2016-06-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
JP6024157B2 (ja) 2012-03-30 2016-1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
JP6019711B2 (ja) 2012-04-25 2016-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5984502B2 (ja) 2012-05-15 2016-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3042B2 (ja) * 2012-05-30 2016-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5888186B2 (ja) 2012-08-27 2016-03-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器および現像装置
JP5915461B2 (ja) 2012-08-27 2016-05-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器および現像装置
JP6128785B2 (ja) * 2012-09-20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9696684B2 (en) 2012-12-14 2017-07-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42201B2 (ja) 2012-12-14 2017-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27918B2 (ja) * 2013-10-31 2017-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525556B2 (ja) 2014-01-29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395617B2 (ja) * 2014-03-14 2018-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60043863A (ko) * 2014-10-14 2016-04-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US9977369B2 (en) * 2014-12-24 2018-05-22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Developer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apparatus
JP6562656B2 (ja) * 2015-02-27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32246B2 (ja) * 2015-02-27 2019-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装置本体
JP6584197B2 (ja) 2015-07-31 2019-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191410B2 (en) 2015-10-30 2019-0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927737B2 (en) * 2016-03-30 2018-03-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EP3239782B1 (en) * 2016-04-27 2019-08-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56337B2 (ja) * 2016-10-31 2019-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69950B1 (en) 2017-02-15 2018-01-1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agitator assembly
JP6672235B2 (ja) 2017-09-29 2020-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7106303B2 (ja) 2018-03-09 2022-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10345736B1 (en) 2018-07-20 2019-07-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level detection measuring a radius of a rotatable magnet
US10451997B1 (en) 2018-07-20 2019-10-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level detection measuring an orientation of a rotatable magnet having a varying orientation relative to a pivot axis
US10451998B1 (en) 2018-07-20 2019-10-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level detection measuring an orientation of a rotatable magnet having a varying radius
JP2020042094A (ja) * 2018-09-07 2020-03-19 エイチピー プリンティング コリ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006557B2 (ja) 2018-09-28 2022-0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372348B2 (en) 2019-09-17 2022-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53885B2 (ja) 2019-09-17 202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7427396B2 (ja) * 2019-09-17 2024-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06891B2 (ja) * 2019-09-17 2023-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43003B2 (ja) * 2019-09-17 2024-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63190B2 (ja) * 2020-05-29 2024-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11422486B2 (en) 2020-09-07 2022-08-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06114A (ja) 2021-01-06 2022-07-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3189852B (zh) * 2021-04-27 2022-06-07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单元及显影单元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40002578B1 (ko) 1989-06-08 1994-03-25 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콤팩트 디스크 덱크(Compact Disk-Deck)의 트라이(Tray) 이송장치
JPH0421879A (ja) 1990-05-17 1992-01-24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H04271376A (ja) * 1991-02-27 1992-09-28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H05313491A (ja) * 1992-05-14 1993-11-26 Konica Corp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3116583B2 (ja) * 1992-07-17 2000-12-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供給装置
EP0636950B1 (en) * 1993-07-27 2000-05-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rotatable developer supply member for developer carrying member
JPH0836302A (ja) 1994-07-22 1996-02-06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現像装置
JPH0844206A (ja) 1994-07-26 1996-02-16 Toshiba Corp 現像装置
JP3111885B2 (ja) 1996-03-14 2000-11-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現像装置
KR0174688B1 (ko) * 1996-06-26 1999-04-01 김광호 현상기 토너 공급장치
JPH1010854A (ja) * 1996-06-27 1998-01-16 Tec Corp 現像装置
JP3525647B2 (ja) * 1996-10-14 2004-05-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DE69825505T8 (de) * 1997-01-31 2005-05-04 Seiko Epson Corp. Entwicklereinheit
JP3971000B2 (ja) * 1997-12-03 2007-09-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現像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11895A (ja) * 1998-04-30 1999-11-09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34399B2 (ja) 2000-01-07 2010-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装置
JP4467152B2 (ja) * 2000-06-30 2010-05-26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用現像装置
JP2002040769A (ja) * 2000-07-27 2002-02-06 Canon Chemicals Inc 現像剤撹拌機構、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24568B2 (ja) 2001-12-07 2005-1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ATE370445T1 (de) 2001-12-07 2007-09-15 Seiko Epson Corp Entwicklungsgerät und dieses beinhaltender bildformungsapparat
JP2003255806A (ja) * 2002-02-28 2003-09-10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71880B2 (ja) * 2002-08-12 2006-04-2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トナー回収装置
SG107610A1 (en) * 2002-08-16 2004-12-29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and burn-in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2004219718A (ja) 2003-01-15 2004-08-05 Minolta Co Ltd 現像装置、イメージング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等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971330B2 (ja) 2003-03-19 2007-09-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残量検知装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92122B1 (ko) * 2003-07-02 2005-06-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의 현상장치
JP3919779B2 (ja) * 2003-08-29 2007-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47149B1 (ko) 2003-10-20 2006-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의 토너 카트리지
JP4337095B2 (ja) * 2004-03-22 2009-09-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そのトナー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JP2006276615A (ja) * 2005-03-30 2006-10-12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供給装置
WO2006115298A1 (en) 2005-04-26 2006-11-02 Ricoh Company, Limited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24005B2 (ja) * 2006-12-18 2012-04-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現像装置、可視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19462B2 (ja) * 2007-01-31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6063A (zh) * 2010-07-22 2010-12-15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盒
CN101916063B (zh) * 2010-07-22 2013-03-20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41000B2 (ja) 2011-12-21
US20080247784A1 (en) 2008-10-09
KR100914799B1 (ko) 2009-09-02
CN101236380B (zh) 2010-10-06
JP2011253203A (ja) 2011-12-15
JP4836293B2 (ja) 2011-12-14
US20110076062A1 (en) 2011-03-31
US8185023B2 (en) 2012-05-22
JP2011039554A (ja) 2011-02-24
CN101236380A (zh) 2008-08-06
JP5025816B2 (ja) 2012-09-12
KR20080053903A (ko) 2008-06-16
US8532544B2 (en) 2013-09-10
JP2008170951A (ja) 2008-07-24
CN101661253B (zh) 2012-12-12
US20120170955A1 (en) 2012-07-05
US7860437B2 (en) 2010-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6380B (zh) 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及处理盒
CN100392524C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筒
US9207579B2 (en) Developer unit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430535B1 (ko) 토너 보급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9753401B2 (en)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943873B (zh) 墨粉盒和使用该墨粉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US20110103845A1 (en) Developer unit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42186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977168B2 (en) Develop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809404A (zh) 具有开闭门的设备
US10527971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2018124537A (ja)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25241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7370856B2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73074A (zh) 显影装置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设备和色粉供应控制方法
JP473943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5427442U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H04134470A (ja) 電子写真装置の現像器
JP20011005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3432A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182082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46278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95490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