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9404A - 具有开闭门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开闭门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9404A
CN103809404A CN201310289857.5A CN201310289857A CN103809404A CN 103809404 A CN103809404 A CN 103809404A CN 201310289857 A CN201310289857 A CN 201310289857A CN 103809404 A CN103809404 A CN 103809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898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9404B (zh
Inventor
森正裕
山村修一
笠井康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09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9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9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9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14Manual supply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379Copy medium holder
    • G03G2215/00392Manual input tr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9Structural door desig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开闭门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包括驱动源的装置;开闭门,所述开闭门通过绕旋转轴进行旋转操作而相对于设备主体开闭;以及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处,当所述开闭门关闭时,所述弹性部件通过与所述开闭门的位于所述旋转轴那一侧的第一部分接触而弹性变形并阻塞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设备主体之间的间隙,并且当所述开闭门打开时,所述弹性部件通过接触所述开闭门的不同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而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具有开闭门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开闭门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诸如图像形成设备之类的设备中,对例如在操作过程中减少声音泄漏的技术已有提议。
日本特开2005-242168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构造,其中,为了防止在两个活动构件整体移动的情况下由于运动过程中的拍击引起的撞击声,在设置在第一活动构件处的第一联接构件及设置在第二活动构件处的第二联接构件中的任一者中形成细长孔,在另一活动构件上设置可移动地接合所述细长孔的突出部,所述细长孔构造成在不同于端部的位置具有调节部,该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突出部的运动。
日本特开2007-156036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向内与壳体壁间隔开的内部部件;以及发出操作声的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位于壳体的外部以减少操作部件的操作声的反射声。在此图像形成设备中,在所述内部部件与所述操作部件之间的壁中形成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中设置由泡沫金属制成的吸音构件。
日本特开2011-252959号公报(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构造,其中,旋转轴附近的开闭门与外部构件之间的间隙由在开闭门的旋转轴附近新设置的遮蔽构件遮蔽。
日本特开2012-13828号公报(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构造,其中,为了减少图像形成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声音泄漏,调节手动馈送托盘的堆叠面的第二旋转轴的旋转角,使得即便在门构件打开的情况下也从水平方向转向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些方面的优势在于在抑制成本的同时,抑制声音从旋转轴侧的开闭构件的间隙泄漏,并且抑制开闭构件在打开时发出冲击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包括驱动源的装置;开闭门,所述开闭门通过绕旋转轴进行旋转操作而相对于设备主体开闭;以及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处,当所述开闭门关闭时,所述弹性部件通过与所述开闭门的位于所述旋转轴那一侧的部分的第一部分接触而弹性变形并阻塞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设备主体之间的间隙,并且当所述开闭门打开时,所述弹性部件通过接触所述开闭门的不同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而弹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所述设备中,所述设备可以是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开闭门可以是容纳片材的片材托盘,所述弹性部件或打开状态下的所述片材托盘可倾斜,使得所述第二部分接触所述弹性部件的与所述第二部分平行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所述设备中,当所述片材托盘打开时,所述设备主体的粘附所述弹性部件的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部分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所述设备中,所述弹性部件可以朝所述第一部分的旋转轨迹的外侧倾斜,使得在所述开闭门的开闭操作期间所述片材托盘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部分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通过分立构件抑制声音从开闭部件的间隙泄漏并抑制操作时发出冲击声的情况相比,可抑制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使用片材托盘的情况下可获得片材托盘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即便弹性部件劣化仍可保持所述托盘被支撑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开闭所需的操作力变小。
附图说明
将根据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2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部的构造图;
图3是示出手动片材馈送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示出手动片材馈送器的使用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示出手动片材馈送器的主要部件的收纳状态的构造图;
图6是示出手动片材馈送器的主要部件的使用状态的构造图;
图7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8是示出手动片材馈送器的收纳状态的构造图;
图9是示出手动片材馈送器的使用状态的构造图;
图10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3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手动片材馈送器的收纳状态的构造图;以及
图11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3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手动片材馈送器的使用状态的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示例性实施方式1]
图1与图2示出了作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1的设备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图1示出整体图像形成设备的概略图,并且图2以放大方式示出了图像形成设备中的主要部件(图像形成装置等)。
<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构造>
涉及示例性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设备例如由彩色打印机构成。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多个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其形成借助构成显影剂4的色调剂显影的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装置20,其保持分别由各自的图像形成装置1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并最终将色调剂图像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被二次转印至作为记录介质的实施例的记录片材5;片材馈送器50,其容纳并传送待供应至中间转印装置20的二次转印位置的所需记录片材5;定影装置40,其将通过中间转印装置20二次转印在记录片材5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以及作为驱动源的马达,其驱动这些装置。
图像形成设备1可例如由彩色复印机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增设图像输入装置(未示出),该图像输入装置输入要在记录片材5上形成的原始图像。附图中的1a代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主体1a由支撑结构构件、外罩等形成。
图像形成装置10由四个图像形成装置10Y、10M、10C及10K构成,该四个图像形成装置专门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这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四个图像形成装置10(Y、M、C及K)被布置成在主体1a的内部空间中排成一列。
如图1或图2中所示,各图像形成装置10(Y、M、C或K)均具有旋转感光鼓11以及主要绕感光鼓11布置的以下各装置。主要装置为充电装置12、曝光装置13、显影装置14(Y、M、C或K)、一次转印装置15、鼓清洁装置16等,充电装置12以所需电势为感光鼓11的供形成图像的周面(图像保持表面)充电,曝光装置13利用基于图像信息(信号)的光照射感光鼓11的带电周面以形成具有电势差的静电潜像(针对各色),显影装置14利用对应颜色(Y、M、C或K)的显影剂4的色调剂使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装置15将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装置20,鼓清洁装置16移除并清扫粘附在感光鼓11的表面的粘附物质。
这样设置感光鼓11,即:在筒状或圆柱状的基材的周面上形成图像保持表面,该图像保持表面具有由感光材料制成的光导层(感光层)。感光鼓11被支撑,使得具有从旋转驱动单元(未示出)传递至此的动力,从而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
充电装置12由布置成与感光鼓11接触的诸如充电辊之类的接触型充电装置构成。充电装置12向所述充电辊供应充电电压。在显影装置14是执行反转显影的装置的情况下,就充电电压而言,供应极性与从显影装置14供应的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同的电压或电流。
曝光装置13包括LED列阵,在该列阵中,LED元件沿感光鼓11的轴向方向排列,并且该曝光装置13是这样的装置:利用根据输入至图像形成设备1的图像信息构造的光束照射感光鼓11的充电后的周面,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图像信息从外部图像信息传输装置PC输入至图像形成设备1的控制器C。此图像信息被转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及黑色(K)的图像信息,并且在形成潜像时经由驱动单元DL将该图像信息传输至曝光装置13。
如图2中所示,所有显影装置14(Y、M、C及K)通过布置显影辊141、诸如螺旋推运器之类的搅拌传送构件142与143、层厚调节构件(未示出)等构成。显影辊141将显影剂4保持在形成有开口部和显影剂4的存储室的壳体140内,并将显影剂传送至面对感光鼓11的显影区。搅拌传送构件142与143一边搅拌一边传送显影剂4,使得所述显影剂穿过显影辊141。所述层厚调节构件调节由显影辊141保持的显影剂的量(层厚)。在显影装置14中,显影辊141与感光鼓11之间的显影电压由电源单元E供应。此外,显影辊141或搅拌传送构件142与143具有从所述旋转驱动单元(未示出)传递至此的动力,从而在所需方向上旋转。此外,就上述四种颜色的显影剂4(Y、M、C及K)而言,使用均含有非磁性色调剂及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
一次转印装置15是接触型转印装置,其包括一次转印辊,该一次转印辊旋转接触感光鼓11的周面,并且具有供应至此的一次转印电压。就一次转印电压而言,从电源单元E供应极性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
如图2中所示,鼓清洁装置16由容器形主体160、清洁板161、旋转刷辊162、诸如螺旋推运器之类的输送构件163等构成。主体160的一部分是开放的。清洁板161布置成以所需压力接触一次转印后的感光鼓11的周面,移除并清洁诸如残余色调剂之类的粘附物质。旋转刷辊162比清洁板161更朝向感光鼓1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布置成旋转接触感光鼓11的周面。输送构件163回收由清洁板161移除的诸如色调剂之类的粘附物质,将粘附物质送出并输送至回收系统(未示出)。就清洁板161而言,使用由诸如橡胶之类的材料制成的板状构件(例如,刮板)。
如图1中所示,中间转印装置20布置成位于相应的图像形成装置10(Y、M、C及K)上方的位置处。中间转印装置20主要由作为图像保持带的中间转印带21、多个带支撑辊22至26、二次转印装置30以及带清洁装置28构成。中间转印带21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穿过感光鼓11与一次转印装置15(一次转印辊)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所述多个带支撑辊22至26从中间转印带21的内表面保持中间转印带21并旋转地将其支撑在期望状态。二次转印装置30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1的由带支撑辊24支撑的外周面(图像保持表面)侧,并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片材5。带清洁装置28移除并清洁在经过二次转印装置30后残留并粘附在中间转印带21的外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及纸屑之类的粘附物质。
就中间转印带21而言,例如使用环形带,该环形带由在诸如聚酰亚胺树脂或聚酰胺树脂之类的合成树脂中分散有诸如炭黑之类的阻抗调节剂的材料制成。此外,带支撑辊22构成为驱动辊,带支撑辊23与带支撑辊26构成为保持中间转印带21的行进位置等的从动辊,带支撑辊25构成为张力辊,带支撑辊24构成为二次转印支承辊。
如图1中所示,二次转印装置30由二次转印辊31构成,二次转印辊31在二次转印位置进行接触,该二次转印位置为中间转印带21的由中间转印装置20中的带支撑辊24支撑的外周面部。此外,向二次转印装置30的二次转印辊31或者中间转印装置20的支撑辊24供应极性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或相同的直流电压作为二次转印电压。
定影装置40通过在形成有用于记录片材5的引入口和排放口的壳体41内布置辊状加热旋转构件42、辊状加压旋转构件43等而构成。加热旋转构件42由加热单元加热,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以便使其表面温度维持在预定温度。加压旋转构件43大致沿所述加热旋转构件的轴向以预定压力接触所述加热旋转构件从而随加热旋转构件42旋转。在定影装置40中,加热旋转构件42与加压旋转构件43彼此接触的接触部成为定影处理部,该定影处理部用于执行所需的定影处理(加热及加压)。
片材馈送器50布置成位于图像形成设备10下方的位置。片材馈送器50主要由单个(或多个)片材容纳构件511至514及输送装置52构成,这些片材容纳构件511至514以堆叠状态容纳期望尺寸、类型等的记录片材5,输送装置52从片材容纳构件511至514一张一张地输送记录片材5。片材容纳构件51附接成例如能够被拉出至主体1a的正面(操作时使用者面对的侧表面)侧。
作为传送单元的片材进给传送装置59设置在片材馈送器50与二次转印装置30之间,片材进给传送装置59由多个片材传送辊对54至58及传送引导构件构成,这些片材传送辊对54至58以及传送引导构件将从片材馈送器50输送并由作为输送装置52的送出辊及分离垫一张一张地分离并输送的记录片材5输送至二次转印位置。在片材进给传送装置59中,布置在二次转印位置紧前方的位置处的片材传送辊对58构成为例如这样的辊(配准辊),所述辊用于调节记录片材5的传送正时以因此调节到达二次转印位置的记录片材5的位置。
在作为定影装置40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上侧布置有片材排出路径61以及作为传送路径的上连接路径62,记录片材5沿片材排出路径61被传送至片材排出托盘60,而以翻转方式或者说以图像记录表面翻向上的方式被排出的记录片材5沿上连接路径62被传送。在片材排出路径61与上连接路径62之间的连接部处布置有第一门63,其用于根据记录片材5的传送目的地切换传送路径。因此,在片材被排出至排出托盘60的情况下,受到定影处理的记录片材5沿片材排出路径61传送,并由片材排出辊64排出至排出托盘60。
作为附加的介质排出装置的任选排出单元65被支撑在定影装置40的上方,并且该任选排出单元65具有正面朝下托盘66及正面朝上托盘67。正面朝下托盘66布置在片材排出托盘60的上方,并且与片材排出托盘60相似,使记录片材5以图形记录表面转向下的状态堆叠于其上。正面朝上托盘67使记录片材以图像记录表面转向上的状态堆叠于其上。在任选排出单元65内设置有:作为传送路径的翻转/排出共用路径68,其连接至上连接路径62;正面朝下排出路径69,其连接至翻转/排出共用路径68并将记录片材5发送至正面朝下托盘66;以及正面朝上传送路径70,其连接至翻转/排出共用路径68并将记录片材5发送至正面朝上托盘67。在正面朝下排出路径69与正面朝上传送路径70之间的连接部处布置有第二门71,其用于根据记录片材5的传送目的地切换传送路径。因此,在片材被排出至正面朝下托盘66的情况下,受到定影处理的记录片材5沿正面朝下排出路径69传送,并由片材排出辊69a排出至正面朝下托盘66。相应地,在片材被排出至正面朝上托盘67的情况下,受到定影处理的记录片材5沿正面朝上传送路径70传送,并由片材排出辊70a排出至正面朝上托盘67。
此外,作为附加单元的翻转单元72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左部处。翻转传送路径73在翻转单元72中沿垂直方向形成,并且在翻转传送路径73处布置向下传送记录片材5的翻转辊74、75及76。翻转传送路径73的上端部经由上传送路径77连接至上连接路径62的上端部,传送辊78布置在上传送路径77与上连接路径62之间的连接位置。此外,在上传送路径77与上连接路径62之间的连接部处设置有第三门79,其根据从翻转/排出共用路径68向下传送至传送辊78的记录片材5的传送目的地切换传送路径。此外,翻转传送路径73的下端部经由下传送路径80连接至配准辊58。
翻转单元72向正面朝下排出路径69传送一个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5,并且当所述记录片材由排出辊69a排出至正面朝下托盘66时,在排出辊69a夹持记录片材5的后端的状态下,翻转单元72使排出辊69a反转,通过借助第三门79的切换改变传送辊78的传送方向而经由正面朝下排出路径69与翻转/排出共用路径68将记录片材5引至上传送路径77,并且在所述记录片材的背面与正面颠倒的情况下经由翻转传送路径73及下传送路径80将其传送至配准辊58。
此外,手动片材馈送器90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左部安装在翻转单元72的下端部的外侧。装载在手动片材馈送器90内的记录片材5由手动馈送辊91馈送,并经由手动传送路径92被传送至配准辊58。
此外,图1中附图标记84Y、84M、84C及84K代表含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及黑色(K)色调剂的色调剂盒。
<图像形成设备全体及主要部件的操作>
以下将描述利用图像形成设备1执行的基本图像形成操作。
在此,将代表性地描述在利用四个图像形成装置10(Y、M、C及K)通过组合四色(Y、M、C及K)色调剂图像而构成全色图像时的图像形成操作。
如果图像形成设备1接收到请求图像形成操作(打印)的命令信息,则启动四个图像形成装置10(Y、M、C及K)、中间转印装置20、二次转印装置30、定影装置40等。
而后,在图像形成装置10(Y、M、C及K)中,各感光鼓11首先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充电装置12分别以所需极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1中为负极性)及电势使各感光鼓11的表面带电。其后,曝光装置13利用基于图像信号发射的光照射充电后的感光鼓11的表面,从而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以所需电势差构成的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其中通过将输入至图像形成设备1的图像信息转化成各色成分(Y、M、C或K)而获得所述图像信号。
其后,各显影装置14(Y、M、C及K)从显影辊141将充有所需极性(负极性)的电的相应颜色(Y、M、C及K)的色调剂分别供应至在感光鼓11上形成的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并使调色剂静电粘附至感光鼓11,由此进行显影。在各感光鼓11上形成的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通过该显影过程分别利用相应颜色的色调剂显影而显现为四种颜色(Y、M、C及K)的色调剂图像。
其后,在各图像形成装置10(Y、M、C及K)的感光鼓11上形成的各色色调剂图像被传送至一次转印位置,一次转印装置15将各色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装置20的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带21,使得这些色调剂图像依次相互重叠。
此外,在已完成一次转印的各图像形成装置10中,鼓清洁装置16进行清洁以刮掉感光鼓11的表面上的粘附物质。由此,使各图像形成装置10进入可执行下一图像形成操作的状态。
其后,在中间转印装置20中,由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而一次转印的色调剂图像被保持,并被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另一方面,在片材馈送器50中,根据图像形成操作向片材进给传送装置59输送所需的一张记录片材5。在片材进给传送装置59中,作为配准辊的片材传送辊对58根据转印正时将记录片材5输送并供应至二次转印位置。
在二次转印位置,二次转印装置30将中间转印带21的色调剂图像一齐二次转印至记录片材5。此外,在已完成二次转印的中间转印装置20中,带清洁装置28移除并清扫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之类的粘附物质。
其后,被二次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5被从中间转印带21及二次转印辊31剥离,然后被传送至定影装置40。在定影装置40中,通过将二次转印后的记录片材5引入旋转的加热旋转构件42与加压旋转构件43之间的接触部,使所述记录片材穿过所述接触部,从而执行所需的定影处理(加热加压),使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片材5上。最后,在仅使记录片材的一面形成有图像的图像形成操作中,例如通过片材排出辊64使完成定影的记录片材5例如朝向安装在壳体1a的上部的正面朝下托盘60排出。
通过以上操作输出记录片材5,其上形成有通过组合四色色调剂图像而构成的全色图像。
<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部分的构造>
附带一提,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左表面的翻转单元72的下部安装有手动片材馈送器90。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未装配有翻转单元72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左表面装配有直接的手动片材馈送器90。如图3中所示,手动片材馈送器90包括作为开闭门的手动馈送托盘(片材托盘)94,该手动馈送托盘被可折叠地设置成以向上直立的状态收纳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翻转单元72)的左表面中。如图4中所示,手动馈送托盘94包括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及延伸托盘96,该延伸托盘附接至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从而可沿片材馈送方向移动。
供装载在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中的记录片材5的前端插入的片材插入口97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中开口,并且如图1中所示,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内部设置有作为片材馈送单元的手动馈送辊91,其在记录片材一张一张分离的状态下馈送插入片材插入口97中的记录片材5。
此外,如图4中所示,侧壁98、98在与片材馈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一体地设置在上述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两端,侧引导件99、99附接至两个侧壁98、98的内侧从而可沿与片材馈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移动,侧引导件99、99根据记录片材5的宽度引导记录片材5的两端,该记录片材5以置于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上表面上的状态布置。上述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构造成以与片材馈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中央部为基准馈送记录片材5。此外,在图5中,附图标记100代表用于引导侧引导件99、99的引导槽。
此外,如图4中所示,延伸托盘96安装在上述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下表面上,从而可借助设置在侧壁98、98的外表面中的引导槽98a、98a移动。在由手动馈送器90馈送大尺寸非标准记录片材5的情况下,诸如馈送略大于标准A3尺寸的加长A3片材,可从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拉出延伸托盘96,以便保持非标准大尺寸记录片材5等。上述延伸托盘96形成为板状,并在侧壁101、101在与片材馈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从该延伸托盘的两端直立的状态下一体地设置。
如图5中所示,上述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具有附接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基端部95a,从而能绕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旋转轴102开闭,并适于能在收纳状态与使用状态之间开闭,所述收纳状态是所述手动馈送托盘主体直立而大致平行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侧表面的状态,所述使用状态是所述手动馈送托盘主体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侧表面大致水平地被打开而以大约90度与该侧表面相交。
设备主体1a的端部103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1a处设置成以间隙G面对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旋转轴侧端部95a。在设备主体1a的端部103中在面对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所述端部的位置处形成有朝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外侧倾斜的倾斜表面104,弹性构件105通过使用双面胶带106粘合等的方式附接至倾斜表面104,该弹性构件105为具有矩形截面的弹性部件,由诸如聚氨酯泡沫或硅橡胶之类的软弹性体制成。弹性构件105在垂直于附图的方向上设置在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整个宽度上。尽管上述倾斜表面104以朝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外侧倾斜的状态形成,但是在手动馈送托盘94被收纳的状态下,所述倾斜表面被向下移动的延伸托盘96的作为第一部分的下端部96a覆盖。
此外,在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中,在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侧的倾斜表面104相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倾斜表面107,其位于端部95a处,该端部95a作为在收纳状态下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旋转轴侧的与所述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在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被打开的状态下,倾斜表面107大致平行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侧的倾斜表面104,从而形成弹性构件105被倾斜表面107与倾斜表面104挤压的状态。
<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部分的操作>
在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如下文所述,能利用单个构件抑制声音从开闭构件的间隙泄漏,并抑制操作时产生冲击声。
即,如图3中所示,在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在手动片材馈送器90在不被使用时,手动馈送托盘94以沿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侧表面直立而关闭的状态被收纳。在此状态下,如图5中所示,手动片材馈送器90的延伸托盘96由于其自身重量而呈向下移动的状态,并且延伸托盘96的下端部96a接触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侧的弹性构件105,从而阻塞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与图像形成设备1之间形成的间隙G。
因此,当手动片材馈送器90不被使用时,手动片材馈送器90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之间形成的间隙G被已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105阻塞,这会防止或阻止图像形成设备1的操作声音从手动片材馈送器90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之间形成的间隙G泄漏至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6中所示,当使用手动片材馈送器90时,手动馈送托盘94被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侧表面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约90度,从而使手动馈送托盘94呈打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的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形成在旋转轴侧的倾斜表面107呈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端部103处的弹性构件105压接触的状态。因此,当打开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以供使用时,可抑制并防止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倾斜表面107接触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端部103处的倾斜表面104而产生冲击声的情形。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中所示,弹性构件105附接至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侧的端部处设置的倾斜表面104。因此,即便在所述弹性构件接受到由延伸托盘96的下端部96a施加的挤压力的情况下,由延伸托盘96引起的挤压力也会作为根据倾斜表面104的角度的分力充当对着倾斜表面104挤压弹性构件105的力,弹性构件105不容易脱离,从而提高耐久性。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6中所示,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倾斜表面107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端部103处的倾斜表面104在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被打开的状态下彼此大致平行地相互面对。因此,弹性构件105基本上接受来自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倾斜表面107的所有挤压力。因此,可预期得到高缓冲效果。
[示例性实施方式2]
图7示出了涉及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概略图,与示例性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和描述。涉及示例性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设备1例如构造为打印机,并且是基于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息形成图像并最终在作为记录材料的记录片材5上形成图像的设备。
<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构造>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外部形状为大致立方体盒形的主体1a,在主体1a的内部空间中主要布置有由驱动源驱动的以下装置。即,在主体1a的内部空间中布置有多个图像形成装置10、带式中间转印装置20、片材馈送器50、定影装置40等。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输入的图像信息形成由作为显影剂的色调剂(经受着色等的粉末)构成的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装置20保持分别由各自的图像形成装置1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并最终将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片材5。片材馈送器50容纳并传送待供应至中间转印装置20的二次转印位置的所需记录片材5。定影装置40使通过中间转印装置20二次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5从其穿过并对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就图像形成装置10、中间转印装置20、片材馈送器50及定影装置40而言,片材馈送器50布置在主体1a的内部空间的最下部,而其余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间转印装置20及定影装置40具有在片材馈送器50上方以依次叠放的状态布置在该主体1a的内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主体1a是使用各种形状的支撑构件及外罩形成的结构,所述支撑构件构成图像形成设备1的框架部,所述外罩最终从外部覆盖所述框架部等。主体1a的上表面部形成有排出容纳部60,该排出容纳部60排出并容纳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5。排出容纳部60具有倾斜表面部60a及水平表面部60b,水平表面部60b从倾斜表面部60a的上端部连续,图像形成后的记录片材5被容纳成顺序地堆叠在倾斜表面部60a与水平表面部60b上。此外,在主体1a的从排出容纳部60的倾斜表面部60a的下端部向上立起的壁表面部中形成有片材排出口64a,形成图像后的记录片材5被排出至该片材排出口64a。
图像形成装置10由四个图像形成装置(10Y、10M、10C及10K)构成,该四个图像形成装置专门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这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四个图像形成装置10(Y、M、C及K)包括如下所示的基本共同的部件,并且被布置成在中间转印装置20与片材馈送器50之间串联地排成一列。
各图像形成装置10(Y、M、C或K)均具有旋转感光鼓11以及绕感光鼓11布置的以下各装置。主要装置为充电装置12、曝光装置13、显影装置14、一次转印装置15以及鼓清洁装置16,充电装置12以所需电势为感光鼓11的图像保持表面(保持色调剂图像的表面部)充电,曝光装置13利用基于图像信息(信号)的光照射感光鼓11的带电图像保持表面以形成具有电势差的静电潜像(针对各色),显影装置14利用对应颜色(Y、M、C或K)的显影剂4的色调剂使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作为可视图像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装置15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装置20(其中间转印带21),鼓清洁装置16刮除并清扫在转印之后粘附在感光鼓11的图像保持表面的诸如色调剂之类的粘附物质。
这样设置感光鼓11,即:在筒状或圆柱状的基材的周面上形成图像保持表面,该图像保持表面具有由感光材料制成的光导层(感光层),并且感光鼓11被主体1a的支撑构件支撑,从而从旋转驱动单元(未示出)接收动力而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对于充电装置12,采用接触型充电装置,其包括布置成与感光鼓11接触的诸如充电辊之类的接触构件,并具有供应至此的充电电压。在显影装置14是执行反转显影的装置的情况下,就充电电压而言,供应极性与从显影装置14供应的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同的电压。
曝光装置13构造成相对于四个图像形成装置10(Y、M、C及K)被集成在一个壳体中,并且分别发射与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感光鼓11相应的光成分,并且曝光装置13布置在显影装置14的下方。就曝光装置13而言,使用激光束扫描型曝光装置。
显影装置14具有储存上述四种颜色(Y、M、C及K)中任一颜色的显影剂(例如,包含非磁性色调剂与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剂储存部件,并具有显影辊141及搅拌传送构件142与143,显影辊141保持所述显影剂储存部件中储存的显影剂,同时一边使将显影剂旋转一边将其传送至面对感光鼓11的显影区,并且搅拌传送构件142与143在搅拌所述显影剂的同时使储存的显影剂旋转,并将所述显影剂传送至显影辊141。此外,在显影装置14中,向显影辊141施加包括叠加有交流分量的直流分量的显影电压,显影辊141及搅拌传送构件142与143在所需的方向上旋转。显影剂的色调剂在所述显影剂储存部件内由搅拌传送构件142与143搅拌,并由此通过摩擦载体而以摩擦充电方式带有所需极性(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负极性)的电。此外,根据显影剂的消耗量从显影剂盒84(Y、M、C或K)为显影装置14补充所需颜色的显影剂(仅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及包含色调剂与载体的显影剂)。
就一次转印装置15而言,使用包括一次转印辊的接触型转印装置,该一次转印辊经由中间转印带21与感光鼓11的图像保持表面接触地旋转,并且被供应有一次转印电压。在一次转印装置15中,直流分量的电压(极性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作为一次转印电压施加至所述一次转印辊。附带一提,一次转印装置15的所述一次转印辊在中间转印装置20的支撑构件侧被支撑。
中间转印装置20主要由环形中间转印带21、多个带支撑辊22至24、二次转印辊31以及带清洁装置28构成。中间转印带21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穿过感光鼓11与一次转印装置15(一次转印辊)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所述多个带支撑辊22至24从中间转印带21的内表面可旋转地支撑中间转印带21。二次转印辊31以预定压力与中间转印带21的由支撑辊24支撑的外周面接触地旋转。带清洁装置28移除在经过二次转印辊31后残留并粘附在中间转印带21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等。
就中间转印带21而言,例如,使用由所需厚度的环形带形成的中间转印带,所述环形带使用在诸如聚酰亚胺树脂或聚酰胺树脂之类的合成树脂中分散有诸如炭黑之类的导电性赋予剂的材料。支撑辊22构成为驱动辊,支撑辊23构成为张力辊,并且支撑辊24构成为二次转印部的对向辊。在这些辊之中,包括极性与色调剂的充电极性相同的直流分量的二次转印电压以所需正时被施加至支撑辊24。就二次转印电压而言,可向二次转印辊31施加极性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直流分量。
对于片材馈送器,使用以下将描述的容纳型片材馈送器50和手动型片材馈送器90。任意选择和使用这两种片材馈送器50和90。
容纳型片材馈送器50以如下状态布置:所述片材馈送器在主体1a的内部空间的下部中位于曝光装置13的下方。片材馈送器50主要由盒型片材容纳构件51(片材盒)及输送装置52构成,该片材容纳构件51被附接成能够从主体1a的正面的侧表面部拉出并且以堆叠状态容纳期望尺寸、类型等的记录片材5,输送装置52从最上片材开始一张一张地输送容纳在片材容纳构件51中的记录片材5。主体1a的正面是设定成当图像形成设备1被安装起来时转向使用者的侧表面,并且在示例性实施方式2中与图7中所示的左侧表面相对应。此外,上述输送装置52由送出上记录片材5的送出辊以及仅分离送出片材5中的最上一张片材的分离垫构成。片材容纳构件51包括在记录片材5置于其上时上下移动的堆叠板51a。
在主体1a的内部空间中,在片材馈送器50的输送装置52与中间转印装置20的二次转印位置(中间转印带21与二次转印辊31彼此接触的位置)之间的部分中设置有馈送片材用片材传送路径,其用于将从片材馈送器50输送的记录片材5传送至所述二次转印位置。馈送片材用片材传送路径由片材馈送辊对58、传送引导构件等构成。这之中,片材馈送辊对58由送入调节辊对构成,所述送入调节辊对例如具有调节记录片材5的传送正时或传送态势的功能。
定影装置40以布置在中间转印装置20中的二次转印位置上方的状态布置。定影装置40通过在壳体41内部布置加热辊42及加压旋转构件43构成。加热辊42由加热单元加热并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从而使其表面温度维持在预定温度。加压旋转构件43为辊式、带式等,大致沿加热辊的轴向以预定压力接触加热辊42而随加热辊42旋转。未示出的传送引导构件布置在定影装置40与中间转印装置20的二次转印部之间,从所述二次转印部排出的记录片材由传送引导构件引导而被引入定影装置40中。此外,在定影装置40与排出容纳部60(片材排出口64a)之间设置有排出用片材传送路径,其用于向排出容纳部60传送并排出从定影装置40排出的定影后的记录片材5。该排出用片材传送路径由片材传送辊对64、传送引导构件等构成。
<图像形成相关操作>
图像形成设备1执行的基本图像形成如下。
首先,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可选择并执行例如如下操作形式:形成全色图像的操作形式(全色模式),所述全色图像通过组合利用全部四个图像形成装置10(Y、M、C及K)形成的四种颜色(Y、M、C及K)的色调剂图像而构成;形成单色图像的操作形式(单色模式),所述单色图像由使用四个图像形成装置10(Y、M、C及K)中的一个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一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构成。在示例性实施方式2中的单色模式设定为黑白模式,在该黑白模式中,形成由黑色(K)色调剂图像构成的黑白图像。
在此,将描述选择全色模式时的图像形成操作。
在此情况下,首先,在四个图像形成装置10(Y、M、C及K)中,各感光鼓11沿箭头方向旋转,并且各充电装置12以所需极性(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2中为负极性)及电势分别为各感光鼓11的图像保持表面充电。此外,曝光装置13基于分解成各色成分(Y、M、C及K)的图像信号在充电后的感光鼓11上进行曝光(激光束LB的扫描曝光),从而分别形成以预定电势差构造的各色成分(Y、M、C及K)的静电潜像。此外,各显影装置14使用显影辊141向在感光鼓11上形成的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供应带有所需极性(负极性)的电的各色(Y、M、C及K)色调剂并致使所述色调剂被静电粘附至感光鼓,由此可视化(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接着,在各图像形成装置10(Y、M、C及K)中,在各感光鼓11与中间转印装置20的中间转印带21彼此接触的一次转印位置处,在感光鼓11上形成的各色色调剂图像借助由一次转印装置15形成的转印电场而顺序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1,并彼此重叠。其后,在中间转印装置20中,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1的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借助由二次转印辊31形成的转印电场而二次转印至从片材馈送器50经由馈送片材用片材传送路径传送的记录片材5。
完成二次转印的记录片材5从中间转印带21剥离,而后朝定影装置40移动并被引入定影装置40中。在定影装置40中,通过使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5穿过加热辊42与加压旋转构件43之间的接触部并对所述接触部加热加压而使所述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熔化并定影在片材5上。完成定影后,在对一个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记录片材5经由排出用片材传送路径从片材排出口64a排出至主体1a的外部,并容纳在排出容纳部60中。
如上所述,在一张记录片材5上形成通过组合四色调色剂图像而构成的全色图像。
<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部分的构造>
附带一提,在示例性实施方式2中,图像形成设备1a的左表面包括手动片材馈送器90。
如图7中所示,手动片材馈送器90由作为开闭门的板状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输送装置91及手动馈送片材用片材传送路径110构成,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由手装载所需数量的记录片材5,输送装置91从上片材开始一张一张地馈送装载在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中的记录片材5,手动片材馈送用片材传送路径110将由输送装置91输送的记录片材5置于馈送器50的堆叠板51a上,并向输送装置52的近侧传送所述记录片材。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以托盘的下端部作为支撑点而可旋转地附接至主体1a的正面的侧表面部1b,并且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在从正面的侧表面部1b朝外侧倾斜下落的状态下被使用。输送装置91由输送辊91a及分离片材的分离辊91b构成。片材传送路径110由第一片材传送辊对111、第二片材传送辊对112以及形成传送路径空间的传送引导辊对113形成,第一片材传送辊对111布置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第二片材传送辊对112在片材传送路径中布置在下游侧。
在执行并选择从手动片材馈送器90馈送片材的情况下,以如下所述进行片材馈送。即,在手动片材馈送器90中,置于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上的多张记录片材5中的上片材借助输送装置的输送辊91a被一张一张地输送至手动馈送片材用片材传送路径110。在片材传送路径110中,输送的记录片材5借助于第一片材传送辊对111与第二片材传送辊对112的传送力而传送经过传送引导辊对113的传送路径空间,于是片材5的前端被置于片材馈送器50的(或者所容纳的记录片材5的上表面)堆叠板51a上。此后,记录片材5通过由片材馈送器50的输送装置52输送而经过片材馈送用片材传送路径被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
如图8中所示,上述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附接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使得其基端部95a绕沿水平方向配置的旋转轴102旋转而可开闭。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基端部95a形成为其外表面朝旋转轴102倾斜的形状,并且旋转轴102的外周部95b形成为朝旋转轴102的下端部的位置屈曲或弯曲的形状。
设备主体的端部103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1a处,使得设备主体经由间隙G面对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旋转轴侧基端部95a。在端部103中在面对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基端部95a的位置处形成朝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内侧倾斜的倾斜表面104,并且弹性构件105通过使用双面胶带106粘合等方式附接至倾斜表面104,该弹性构件105具有矩形截面,由诸如聚氨酯泡沫或硅橡胶之类的软弹性体制成。上述倾斜表面104形成为朝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内侧倾斜的状态并在收纳状态中由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覆盖,从而弹性构件105被构造成从外部难以观察到。
<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部分的操作>
在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如下文所述,能利用单个构件抑制声音从开闭构件的间隙泄漏,并抑制操作时产生冲击声。
即,在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如图8中所示,在手动片材馈送器90不被使用时,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以沿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侧表面直立的状态被收纳。在此状态中,手动片材馈送器90的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位于旋转轴102侧的端部95a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侧的弹性构件105接触,从而阻塞在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与图像形成设备1之间形成的间隙G。
因此,当手动片材馈送器90不被使用时,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之间形成的间隙G被弹性构件105阻塞,这会防止或阻止图像形成设备1的操作声音从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之间形成的间隙G泄漏至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9中所示,当使用手动片材馈送器90时,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被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侧表面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约90度,从而使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呈打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旋转轴侧端部95a呈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端部103处的弹性构件105压接触的状态。因此,当打开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以供使用时,可抑制并防止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端部95a抵靠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端部103处的倾斜表面104而产生冲击声的情形。
[示例性实施方式3]
图10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3。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和描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开闭构件开闭的旋转轴布置在所述开闭构件与图形形成设备主体侧的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上方,并且构造成形成设置在所述端部处的倾斜表面朝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内侧倾斜的状态。
<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部分的构造>
即,在示例性实施方式3中,如图10中所示,以可开闭的方式支撑作为所述开闭构件的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旋转轴102经由支撑构件114布置在高于位于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与端部103之间的间隙G的位置处。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侧在端部103的面向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上端部形成倾斜表面104,其朝图像形成设备1的内侧倾斜,并且弹性构件105通过使用双面胶带106粘合等方式设置在倾斜表面104处,该弹性构件105阻塞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端部103之间形成的间隙G。此外,倾斜表面104形成为朝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内侧倾斜的状态,从而设置在倾斜表面104处的弹性构件105被构造成从外部难以观察到。
此外,在上述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下端部处形成有倾斜表面107,其面对端部103的倾斜表面104,呈朝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内侧倾斜的状态。弹性构件105的表面设定成从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旋转轨迹朝外侧倾斜。原因如下。即,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在打开方向上旋转时绕旋转轴102以圆弧形移动,使得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倾斜表面107的外端部与弹性构件105压接触。因此,弹性构件105不进入所述旋转轨迹,从而倾斜表面107的外端部与弹性构件105之间的接触部减小。因此,防止由于弹性构件105的压力而使操作变得沉重。此外,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内侧间隔可设定成宽于其外侧间隔。于是,可避免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倾斜表面107的外端部经由弹性构件105与端部103的倾斜表面104压接触的情形,从而使得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可顺畅旋转。
此外,在图10中,附图标记120代表传送从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馈送的记录片材5的板状传送构件。
<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部分的操作>
在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3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如下文所述,能利用单个构件抑制声音从开闭构件的间隙泄漏,并抑制操作时产生冲击声。
即,在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3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如图10中所示,在手动片材馈送器90不被使用时,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以沿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未示出)的侧表面直立的状态被收纳。在此状态中,手动片材馈送器90的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位于旋转轴102侧的端部95a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侧的弹性构件105接触,从而阻塞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之间形成的间隙G。
因此,当手动片材馈送器90不被使用时,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之间形成的间隙G被弹性构件105阻塞,这会防止或阻止图像形成设备1的操作声音从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之间形成的间隙G泄漏至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11中所示,当使用手动片材馈送器90时,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被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未示出)的侧表面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呈打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旋转轴侧端部95a呈倾斜表面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端部103处的弹性构件105压接触的状态。因此,当打开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以供使用时,可抑制并防止手动馈送托盘主体95的端部95a抵靠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端部103处的倾斜表面104而产生冲击声的情形。
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开闭门应用于手动馈送托盘94的情形。然而,开闭构件不限于所述手动馈送托盘,自然地,所述开闭构件也可类似地应用于设置成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开闭的片材排出托盘,或者应用于例如在清除卡纸时打开的盖等。
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作为具有驱动源的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然而,所述设备不限于图像形成设备,自然地,也可采用其它设备,只要所述设备是具有驱动源并包括能通过绕旋转轴旋转操作而相对于各设备的主体开闭的开闭门的设备即可。
为说明和描述之目的提供了对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并不旨在穷举本发明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于确切的公开内容。显然,多个变型和变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所选择和描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及各种适用于所构想的特殊用途的修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理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4)

1.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包括驱动源的装置;
开闭门,所述开闭门通过绕旋转轴进行旋转操作而相对于设备主体开闭;以及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处,当所述开闭门关闭时,所述弹性部件通过与所述开闭门的位于所述旋转轴那一侧的部分的第一部分接触而弹性变形并阻塞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设备主体之间的间隙,并且当所述开闭门打开时,所述弹性部件通过接触所述开闭门的不同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而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设备,其中,
所述设备是图像形成设备,
所述开闭门是容纳片材的片材托盘,并且
所述弹性部件或打开状态的所述片材托盘倾斜,使得所述第二部分接触所述弹性部件的与所述第二部分平行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设备,其中,
当所述片材托盘打开时,所述设备主体的粘附所述弹性部件的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设备,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朝所述第一部分的旋转轨迹的外侧倾斜,使得在所述开闭门的开闭操作期间所述片材托盘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部分减小。
CN201310289857.5A 2012-11-09 2013-07-11 具有开闭门的设备 Active CN1038094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7429A JP2014095813A (ja) 2012-11-09 2012-11-09 装置
JP2012-247429 2012-1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9404A true CN103809404A (zh) 2014-05-21
CN103809404B CN103809404B (zh) 2017-10-24

Family

ID=50681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89857.5A Active CN103809404B (zh) 2012-11-09 2013-07-11 具有开闭门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31462B2 (zh)
JP (1) JP2014095813A (zh)
CN (1) CN1038094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2742A (zh) * 2016-02-26 2017-09-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3524B2 (ja) * 2015-02-03 2019-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208277B2 (en) * 2017-09-14 2021-12-2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0708A (ja) * 1991-08-28 1993-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タカバー
US20050201794A1 (en) * 2004-03-15 2005-09-15 Shiroh Suzuki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discharge tray
JP2006201335A (ja) * 2005-01-19 2006-08-03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39367A (zh) * 2006-03-15 2007-09-19 夏普株式会社 盖子支撑机构和包含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7963B2 (ja) * 1997-11-21 2005-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04319A (ja) * 1998-06-15 2000-01-07 Brother Ind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0318909A (ja) * 1999-05-12 2000-11-21 Canon Inc シート積載トレイ
JP4455099B2 (ja) 2004-02-27 2010-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382998B2 (en) * 2005-08-25 2008-06-0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Robust door panel breakaway mechanism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845493B2 (ja) 2005-12-02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11517B2 (ja) 2010-05-31 2014-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02517B2 (ja) 2010-06-30 2014-10-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817698B1 (ko) * 2011-07-05 2018-01-16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커버개폐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0708A (ja) * 1991-08-28 1993-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タカバー
US20050201794A1 (en) * 2004-03-15 2005-09-15 Shiroh Suzuki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discharge tray
JP2006201335A (ja) * 2005-01-19 2006-08-03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39367A (zh) * 2006-03-15 2007-09-19 夏普株式会社 盖子支撑机构和包含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2742A (zh) * 2016-02-26 2017-09-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95813A (ja) 2014-05-22
US9031462B2 (en) 2015-05-12
US20140133885A1 (en) 2014-05-15
CN103809404B (zh)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920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08357B (zh) 成像设备
CN101211146B (zh) 显影剂存储容器、显影剂存储容器的装配方法及再生方法
CN1987685A (zh) 调色剂回收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EP2317399A2 (en) Developer unit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398B (zh) 调色剂分散部件以及包括其的调色剂分散机构
JP2007183340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00718A (zh) 粉末储存容器、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MX2013003838A (es) Recipiente de revelador, dispositivo de revelado, cartucho de proceso, dispositivo de formacion de imagenes, y metodo de rellenado de revelador.
US109629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ountable unit for discharging developer
US8843019B2 (en) Develop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11257692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CN101943873B (zh) 墨粉盒和使用该墨粉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3809404A (zh) 具有开闭门的设备
JP20042874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0549851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71442B (zh) 调色剂供应装置及使用该调色剂供应装置的显影单元
CN102193418A (zh) 显影单元和使用该显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63858B (zh) 调色剂盒
CN103365156A (zh) 充电装置、图像形成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5502557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29192B (zh)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202003146U (zh) 电摄影打印设备处理盒的改良结构
JP3030562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889768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