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6063A - 一种感光元件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光元件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6063A
CN101916063A CN2010102349451A CN201010234945A CN101916063A CN 101916063 A CN101916063 A CN 101916063A CN 2010102349451 A CN2010102349451 A CN 2010102349451A CN 201010234945 A CN201010234945 A CN 201010234945A CN 101916063 A CN101916063 A CN 101916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photosensitive element
photo
sensitive cell
develop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49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6063B (zh
Inventor
陈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sida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23494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160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16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6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6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6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光元件盒。包括感光元件、转印辊和与显影装置可拆卸连接的盒体,所述盒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可拆卸地安装于下部分中,盒体上设置有电晕丝,下部分由独立的显影装置容纳框架构成,上部分由感光元件框架和充电元件容纳框架组合而成,电晕丝设置在充电元件容纳框架上。电晕丝会随着感光元件的移动而移动,电晕丝与感光元件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解决了现有感光元件盒中因感光元件的左右移动导致电晕丝无法给感光元件的表面充上均匀的电荷而影响后续静电潜像的形成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感光元件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光元件盒
背景技术
如图15所示,感光元件盒包括盒体主体部分500和感光元件53,还包括容纳感光元件的框架600和弹性元件463。
感光元件盒的盒体主体部分500划分为充电元件容纳框架500a和显影装置容纳框架500b,充电元件容纳框架500a与显影装置容纳框架500b一体形成盒体的主体部分500,充电元件容纳框架的电晕丝210在成像过程中为感光元件53的表面充上均匀的电荷。
感光元件53固定安装在感光元件框架600内,感光元件框架600安装到盒体的主体部分500内,并可在盒体的主体部分500内相对主体部分500左右移动,因此,固定在感光元件框架600上的感光元件53可相对主体部分500左右移动,当显影装置装入感光元件盒内时,弹性元件463受挤压,并为感光元件框架600提供弹性力,从而调节感光元件53与显影元件55之间的距离。
由于感光元件框架600相对于盒体主体部分500是可以左右移动的,也就是在图像形成的过程中,感光元件53相对于固定在盒体主体部分上的电晕丝210是可以左右移动的,如此,感光元件53与电晕丝210的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感光元件53的左右移动而变化,导致电晕丝210无法给感光元件53的表面充上均匀的电荷,影响后续静电潜像的形成,从而引起打印品质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光元件盒,以解决现有感光元件盒中因感光元件的左右移动导致电晕丝无法给感光元件的表面充上均匀的电荷而影响后续静电潜像的形成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感光元件盒,包括感光元件、转印辊和与显影装置可拆卸连接的盒体,所述盒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可拆卸地安装于下部分中,盒体上设置有电晕丝,其特征是,所述下部分由独立的显影装置容纳框架构成,上部分由感光元件框架和充电元件容纳框架组合而成,所述电晕丝设置在所述充电元件容纳框架上。
所述电晕丝一端与充电元件容纳框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电晕弹簧与充电元件容纳框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晕弹簧为电晕拉簧,所述电晕拉簧的产生的拉力方向与所述电晕丝的方向基本一致。
所述电晕丝与所述电晕拉簧之间通过扣环部分相连接,所述充电元件容纳框架上设置有一圆柱状凸台,所述弹簧通过绕成圆圈状的部分与所述圆柱状凸台套接,弹簧的另一端可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电极电连接。
所述充电元件容纳框架上还设置有栅网。
所述显影装置容纳框架与感光元件框架之间设置有迫推弹簧。
所述显影装置容纳框架上设置有为转印辊导电的电极。
所述感光元件框架上设置有感光元件和转印辊。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下部分由独立的显影装置容纳框架构成,上部分由感光元件框架和充电元件容纳框架组合而成,电晕丝设置在充电元件容纳框架上。感光元件框架和充电元件容纳框架组合组合成一体后,电晕丝会随着感光元件的移动而移动,电晕丝与感光元件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解决了现有感光元件盒中因感光元件的左右移动导致电晕丝无法给感光元件的表面充上均匀的电荷而影响后续静电潜像的形成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感光元件盒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感光元件盒拆分成上下两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感光元件盒的显影装置容纳框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转印辊电极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感光元件盒的上部分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感光元件盒上部分中感光元件框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感光元件盒的清洁刷安装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感光元件盒清洁刷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感光元件盒上部分中充电元件容纳框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感光元件盒电晕丝的安装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感光元件盒各框架安装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感光元件盒底面导引示意图;
图13是显影装置底面导引面示意图;
图14是显影装置安装到感光元件盒中的示意图;
图15是现有感光元件盒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感光元件盒主要包括感光元件11,感光元件11的旋转钢轴11a,走纸辊12,转印辊(未示出)以及盒体。盒体包括下壁和两侧壁,如图2所示,感光元件盒的盒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分由独立的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构成,上部分由感光元件框架120a和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组合而成,形成上部分120,后续将进行详细的描述。上部分120可拆卸地安装于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中。图2中所示,感光元件11,感光元件11的动力接收件即齿轮11b,转印辊(未示出)安装在上部分120中,转印辊包括旋转钢轴15a和和包裹在钢轴15a外表面的发泡层,当上部分120置于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中时,转印辊的钢轴15a的末端与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盒体外壁上安装的电极13接触导电,该电极13的另一端与图像形成设备内的电极接触,以此为转印辊导电。此外,上部分120的后端还安装有起迫推作用的弹簧14a和14b,弹簧14b的弹力比弹簧14a大,这是由于弹簧14b处于感光元件11的动力接收端,当齿轮11b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设备提供的动力时,会产生较大扭矩,为了使感光元件11迫推受力平稳,弹簧14b的弹力设置成大于弹簧14a的弹力。
如图3所示,为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的示意图,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盒体分为下壁和两侧壁,主要包括对应于上部分120的迫推弹簧14a和14b的安装突起14d和14e,图3中A处是为转印辊导电的电极13,A处电极13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极13由可导电钢片制成,电极13一端与转印辊末端15a接触,另一端与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极接触导电。为了使感光元件盒的盒体结构简单和便于成型,感光元件盒盒体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的其中一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台阶面,电极13固定安装于该侧壁的其中一个台阶面上,并用螺钉13a锁紧固定,或挤压进盒体两突起13b和13c之间卡接安装固定,如此,由于电极13安装固定在感光元件盒的盒体外壁上,不仅安装方式方便,当电极发生老化或折断需要更换时,拆卸维修起来也方便易行。此外,为保证电极13与转印辊末端15a接触良好,在转印辊的另一末端安装一弹簧,迫使整个转印辊朝电极13端移动,以此保持电极13与转印辊末端15a接触良好。
如图5所示,为从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中拆卸下来的上部分120的示意图。上部分120中主要容纳有感光元件11,转印辊15,迫推弹簧14a和14b,电晕丝(未示出)及清洁刷(未示出)。如前所述,上部分120可进一步拆分成感光元件框架120a和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下面对感光元件框架120a和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6和图7所示,为感光元件框架120a的结构示意图,感光元件11,转印辊15,迫推弹簧14a和14b,及清洁刷191安装于其上。转印辊15包括旋转钢轴15a和包裹在钢轴15a外表面的发泡层,清洁刷191包括钢架19和刷毛21,感光元件框架120a的侧壁外壁上设置有导引槽26a和锁紧突起27a,分别用以引导和锁紧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安装到感光元件框架120a中,锁紧突起27a中间设置有通孔27c,用以穿过感光元件11的钢轴11a,以此将上部分120固定安装于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中,后续将进行详细描述。
钢架上与安装有刷毛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突起相匹配的折弯
图7为图6中B处清洁刷191的安装结构示意图,清洁刷191包括刷毛部分21和钢架部分19,刷毛21安装固定于钢架19的一个外表面上,并与感光元件11表面接触,以此清洁感光元件11表面的纸屑等杂质。如图7和图8所示,清洁刷191的钢架部分19上与安装有刷毛相对的一侧设置成折弯状态,成一定的圆弧弯曲形状,该折弯为U型槽,与此钢架19对应的感光元件盒的盒体处,设置有一长条状的突起20,以支撑和固定钢架19,该突起20的厚度与钢架19的弯曲处圆弧宽度相近,以此,钢架19可以夹紧于突起20上。钢架19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孔19a,卡孔19a在感光元件11轴向方向上呈均匀对称排布,与此卡孔19a相对应的突起20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卡紧突起卡扣20a,以此,当钢架19置于突起20上时,卡扣20a扣入卡孔19a内,以此将钢架19扣紧于盒体上。从钢架的刚性考虑,也为了方便折弯钢架19,将钢架19钢片的厚度设置在0.3-1.0mm之间,且在钢架19的长度方向上,折痕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间断排列的开口19b,钢架19的端部设置有为清洁刷191供电,与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极接触导电的电极19c。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的结构示意图。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包括为感光元件表面充上均匀电荷的电晕丝23,为电晕丝23提供张紧力的弹簧22及栅网(未示出),电晕丝23包括丝状部分23a和扣环部分23b,电晕丝23的其中一端固定在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的盒体一侧,另一端扣环23b与提供张紧力的弹簧22的一端部22a勾紧,弹簧22的端部22a为弯钩状以勾住电晕丝的扣环23b并提供张紧力。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的盒体上有一圆柱状凸台24,弹簧22通过绕成圆圈状的部分22b,安装固定在凸台24上。弹簧22的另一端22c固定于盒体上,当感光元件盒置于图像形成设备中时,弹簧22的另一端22c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电极接触导电,以此弹簧22不仅为电晕丝23提供张紧力,还起到了电极的作用,为电晕丝23接触导电。如图10所示,弹簧22定位了电晕丝23在轴向和轴向垂直方向上的长度,弹簧22的中心线L与绷紧的电晕丝23在轴向长度方向上平行。
图10所示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还包括有起导引和定位作用的侧壁26b,侧壁26b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通孔27b,导引侧壁26b沿图7所示的感光元件框架120a侧壁的导引槽26a滑入,同时通孔27b扣入锁紧突起27a中,如此,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与感光元件框架120a锁紧,从而形成一整体即上部分120。后续将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1所示,为整个感光元件盒的盒体装配过程示意图,以盒体各框架的其中一侧安装方式为例进行说明。自上而下的安装顺序,如前面所述,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在起导引作用的侧壁26b引导下,滑入感光元件框架120a的导引槽26a中,同时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的通孔27b与感光元件框架120a的锁紧突起27a锁紧,如此,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和感光元件框架120a形成一个整体,即如图2和图5所示的上部分120。将起迫推作用的弹簧14b的一端安装固定于上部分120的感光元件框架120a上,接着将整个上部分120安装到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内,安装到位后,此时将弹簧14b的另一端安装到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的固定突起14c中。接着安装感光元件11的旋转钢轴11a,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的盒体侧壁设置有长形状的钢轴孔27d,钢轴11a穿过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的该长形轴孔27d,接着穿过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的通孔27b,穿过感光元件框架120a的侧壁上的通孔27c,穿过感光元件11的空心腔体,同样地,钢轴11a分别依次穿过了三个框架的另一对应侧壁上的通孔,如此,钢轴11a将三个框架牢牢固定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感光元件盒盒体整体,限制了三者在上下方向上的窜动,此外,钢轴11a的两端尾部用卡簧卡紧,以防钢轴11a从各孔中在长度方向上脱落。由于盒体各框架另一侧壁上的安装固定方式和结构与该例侧壁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2和图13所示,此时感光元件盒盒体的上部分120置于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感光元件盒盒体,由于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的感光元件钢轴孔27d为长形状的通孔,因此上部分120在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内并不是完全固定定位的,在上下方向上固定,而上部分120相对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可以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移动。当图13所示的显影装置安装进图12所示的感光元件盒内时,置于上部分120与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之间的迫推弹簧14a和弹簧14b,推动上部分120在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内前后移动,同时上部分120内的感光元件11也随着前后移动,以此使得上部分120内的感光元件11与显影装置内的显影辊51之间保持适当的压力和接触间隙,从而使显影辊51上的碳粉能够顺利转移到感光元件11的表面上。如图12所示,在上部分120中充电元件容纳框架120b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引槽40,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的侧壁设置有导引支撑壁31b,当上部分120相对于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前后移动时,导引槽40由导引壁31b支撑,并可相对导引壁31b前后自由移动,以使上部分120的运动平滑稳定,与此同时,钢轴11a亦在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的长形刚轴孔27d内前后移动。
如图12所示,感光元件盒盒体下壁的上表面靠近所述盒体两侧壁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引平面35a和35b,如图13所示,显影装置的底面在与此导引平面35a和35b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定位平面52a和52b,在显影装置装入感光元件盒的过程中,感光元件盒的导引平面35a和35b通过引导显影装置底面定位平面52a和52b,从而使显影装置平稳地滑入感光元件盒内,如图14所示即为显影装置置于感光元件盒内时的状态示意图,此时导引平面35a和35b限定了显影装置在感光元件盒内上下方向中往下的位置。
如图14所示,为了使显影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运动平稳而不发生窜动现象,以得到最佳的打印品质效果,需将显影装置锁紧固定在感光元件盒内。图12已经详细说明了感光元件盒的导引平面35a和35b导引并定位了显影装置的底面,图14中所示感光元件盒盒体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的侧壁还设置了限位突起31a和31b,显影装置的显影辊轴端部30自显影装置侧壁伸出,当显影装置置于感光元件盒内时,感光元件盒的限位突起31a和31b将显影辊轴端30卡紧,以此限定了显影辊轴端30在上下方向中往上的位置。感光元件盒的盒体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侧壁同时设置有使显影装置的显影辊轴端在当显影装置装入时可自由活动的U型凹槽开口32a和32b,当感光元件盒和显影装置置于图像形成设备中时,该U型凹槽开口32a和32b允许图像形成设备发出的检测显影装置内剩余碳粉量的激光通过,同时U型凹槽开口32a和32b并不支撑显影辊轴端30,两者在上下方向上有一定间距。
如图12和图14所示的感光元件盒盒体的显影装置容纳框架110盒体下壁的延伸尾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弹性突起33a和33b,该弹性突起33a和33b与感光元件盒盒体一体成型,形状为勾状,且可弹性变形,当显影装置置于感光元件盒内时,该弹性突起33a和33b与显影装置的尾部34咬合,以使显影装置锁紧固定于感光元件盒内,限制显影装置上下窜动。当需要从感光元件盒内取出显影装置时,向下按住把手41,则弹性突起33a和33b由于弹性变形,朝箭头D所示方向变形移动,从而松开显影装置尾部34,即可从感光元件盒中取出显影装置,当松开把手41时,弹性突起33a和33b由于弹性变形,又恢复到与显影装置咬合状态的位置处。
从上所述,感光元件盒盒体的下壁上表面的导引平面35a和35b限定了显影装置往下的位置,盒体侧壁上的限位突起31a和31b限定了显影装置往上的位置,盒体下壁延伸尾部的弹性突起33a和33b限定了显影装置上下方向的位置,同时,这三个位置的限位点配合作用,防止了显影装置在感光元件盒内旋转窜动。

Claims (7)

1.一种感光元件盒,包括感光元件、转印辊和与显影装置可拆卸连接的盒体,所述盒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可拆卸地安装于下部分中,盒体上设置有电晕丝,其特征是,所述下部分由独立的显影装置容纳框架构成,上部分由感光元件框架和充电元件容纳框架组合而成,所述电晕丝设置在所述充电元件容纳框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元件盒,其特征是,所述电晕丝一端与充电元件容纳框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电晕弹簧与充电元件容纳框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晕弹簧为电晕拉簧,所述电晕拉簧的产生的拉力方向与所述电晕丝的方向基本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元件盒,其特征是,所述电晕丝与所述电晕拉簧之间通过扣环部分相连接,所述充电元件容纳框架上设置有一圆柱状凸台,所述弹簧通过绕成圆圈状的部分与所述圆柱状凸台套接,弹簧的另一端可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电极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元件盒,其特征是,所述充电元件容纳框架上还设置有栅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元件盒,其特征是,所述显影装置容纳框架与感光元件框架之间设置有迫推弹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元件盒,其特征是,所述显影装置容纳框架上设置有为转印辊导电的电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元件盒,其特征是,所述感光元件框架上设置有感光元件和转印辊。
CN 201010234945 2010-07-22 2010-07-22 一种感光元件盒 Active CN1019160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34945 CN101916063B (zh) 2010-07-22 2010-07-22 一种感光元件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34945 CN101916063B (zh) 2010-07-22 2010-07-22 一种感光元件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6063A true CN101916063A (zh) 2010-12-15
CN101916063B CN101916063B (zh) 2013-03-20

Family

ID=43323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34945 Active CN101916063B (zh) 2010-07-22 2010-07-22 一种感光元件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1606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3172A (zh) * 2012-05-17 2012-09-19 厦门伊普斯电子有限公司 热敏打印机打印头改进结构
US9323216B2 (en) 2014-03-31 2016-04-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body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electrode for supplying power to cleaning roller
US9335729B2 (en) 2014-03-31 2016-05-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body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member that contacts bearing of photosensitive body
JP2017032760A (ja) * 2015-07-31 2017-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527088A (zh) * 2016-09-06 2017-03-22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盒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95A (zh) * 1990-11-06 1992-07-15 佳能公司 程序处理盒及配用的成象装置
JPH06110262A (ja) * 1992-09-28 1994-04-22 Fujitsu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155106A (zh) * 1992-09-04 1997-07-23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暗盒,装配处理暗盒的方法和成象设备
CN1161473A (zh) * 1995-04-28 1997-10-08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卡盒,处理卡盒组装方法和成像设备
CN1165324A (zh) * 1995-07-11 1997-11-19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卡盒,其装配方法和电摄影图像成型设备
CN1180181A (zh) * 1995-07-31 1998-04-29 佳能株式会社 连接件、处理卡盒、电子照相成象设备和装配方法
CN1195793A (zh) * 1997-03-18 1998-10-14 佳能株式会社 连接件、处理卡盒和处理卡盒的装配方法
CN1278078A (zh) * 1999-05-20 2000-12-27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369751A (zh) * 2000-12-20 2002-09-18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JP2002341728A (ja) * 2001-05-21 2002-11-29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384405A (zh) * 2001-04-27 2002-12-11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电照相成像装置和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
CN1577180A (zh) * 2003-07-25 2005-02-09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JP2005043538A (ja) * 2003-07-25 2005-02-1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36387A (zh) * 2007-01-31 2008-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盒及包括该显影盒的成像设备
CN101266453A (zh) * 2007-03-15 2008-09-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盒,具有该显影盒的成像装置及显影盒的维护方法
CN101592908A (zh) * 2008-05-27 2009-12-02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及其组装、拆卸和再制造方法
CN101661253A (zh) * 2006-12-11 2010-03-03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及处理盒
CN201749307U (zh) * 2010-07-22 2011-02-16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盒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95A (zh) * 1990-11-06 1992-07-15 佳能公司 程序处理盒及配用的成象装置
CN1155106A (zh) * 1992-09-04 1997-07-23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暗盒,装配处理暗盒的方法和成象设备
JPH06110262A (ja) * 1992-09-28 1994-04-22 Fujitsu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161473A (zh) * 1995-04-28 1997-10-08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卡盒,处理卡盒组装方法和成像设备
CN1165324A (zh) * 1995-07-11 1997-11-19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卡盒,其装配方法和电摄影图像成型设备
CN1180181A (zh) * 1995-07-31 1998-04-29 佳能株式会社 连接件、处理卡盒、电子照相成象设备和装配方法
CN1195793A (zh) * 1997-03-18 1998-10-14 佳能株式会社 连接件、处理卡盒和处理卡盒的装配方法
CN1278078A (zh) * 1999-05-20 2000-12-27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369751A (zh) * 2000-12-20 2002-09-18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384405A (zh) * 2001-04-27 2002-12-11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电照相成像装置和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
JP2002341728A (ja) * 2001-05-21 2002-11-29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577180A (zh) * 2003-07-25 2005-02-09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JP2005043538A (ja) * 2003-07-25 2005-02-1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61253A (zh) * 2006-12-11 2010-03-03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容器、显影装置及处理盒
CN101236387A (zh) * 2007-01-31 2008-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盒及包括该显影盒的成像设备
CN101266453A (zh) * 2007-03-15 2008-09-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盒,具有该显影盒的成像装置及显影盒的维护方法
CN101592908A (zh) * 2008-05-27 2009-12-02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及其组装、拆卸和再制造方法
CN201749307U (zh) * 2010-07-22 2011-02-16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盒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3172A (zh) * 2012-05-17 2012-09-19 厦门伊普斯电子有限公司 热敏打印机打印头改进结构
CN102673172B (zh) * 2012-05-17 2014-10-22 厦门易普斯立林电子有限公司 热敏打印机打印头改进结构
US9323216B2 (en) 2014-03-31 2016-04-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body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electrode for supplying power to cleaning roller
US9335729B2 (en) 2014-03-31 2016-05-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body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member that contacts bearing of photosensitive body
JP2017032760A (ja) * 2015-07-31 2017-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527088A (zh) * 2016-09-06 2017-03-22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盒
CN106527088B (zh) * 2016-09-06 2023-09-08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6063B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6063B (zh) 一种感光元件盒
CN107918266B (zh) 带有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US900854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hotosensitive unit including an electrical contact configuration
US7486922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eparating mechanism pivotable about plural axes
CN102073251B (zh) 供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8200122B2 (en) Bearing device, drum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092594A (zh) 片材构件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201749307U (zh) 一种感光元件盒
EP309866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voltage supply method
CN203882097U (zh) 一种处理盒
US86662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essing member that presses a belt unit for positioning in a main body
CN201749306U (zh) 一种感光元件盒
EP2450751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763017B (zh) 一种处理盒
CN202049333U (zh) 一种感光元件盒
CN201820088U (zh) 一种感光元件盒、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CN102209171A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包括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1828775U (zh) 一种感光元件盒
JP54449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153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28518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1965418U (zh) 一种感光元件盒
CN102749820B (zh) 一种感光元件驱动机构
CN201302652Y (zh) 一种显影剂盒
CN201628845U (zh) 一种显影剂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1

Address after: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75 Xiangzhou, Zhuhai, Pearl Road, North District, No. 63, No.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eine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75, Guangdong District, Xiangzhou, Zhuhai Avenue, No. 01, building 3883, 2 floor, 7 floor, B District, 02, 03, 04, 1, 2, 3, 4, 5, 05, Zhuhai

Patentee after: Nasida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