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7180A -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7180A
CN1577180A CNA2004100710083A CN200410071008A CN1577180A CN 1577180 A CN1577180 A CN 1577180A CN A2004100710083 A CNA2004100710083 A CN A2004100710083A CN 200410071008 A CN200410071008 A CN 200410071008A CN 1577180 A CN1577180 A CN 1577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unit
charging
handle box
charging roller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710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0074C (zh
Inventor
前岛英树
新谷进
都筑正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577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7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00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007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7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of the cleaning unit
    • G03G21/0076Plural or sequential clean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0005Cleaning of residual toner
    • G03G2221/001Plural sequential clea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为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部件,其中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为所述充电部件提供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的充电偏压;以及充电部件摩擦部件,所述充电部件摩擦部件具有绝缘性能并且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纵向与所述充电部件接触;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在纵向延伸范围内被接触以为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并且所述充电部件摩擦部件设置在所述导电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之间超出所述范围的一端以当所述充电部件被提供充电偏压时防止电流从所述充电部件泄漏到导电部件。

Description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所使用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在使用一种电子照相成像工艺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领域中,通常使用一种处理盒系统,其中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以及用于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上的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的组合被整体设置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的盒中。这种处理盒系统的使用使得使用者在没有服务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能够自己维护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这种设备的操作效率。因此,处理盒系统已广泛地应用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领域中。
对于为处理盒中的感光鼓充电的方法,其中利用感光鼓的转动使得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转动的一种充电方法已是公知的。
在显影步骤完成后,诸如显影剂、包含在显影剂中的电荷控制剂的微量残留物残留在感光鼓上,并且利用清洁部件去除这些残留物。但是,即使在残留物去除步骤后,极微量的残留物有时也会留在感光鼓上。无论留在感光鼓上的残留物的量多么少,残留物都会被转印到充电辊的圆周表面上,逐渐对其污染。因此,充电部件的性能逐渐降低;换言之,充电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这样,为了防止充电辊的使用寿命会因上述残留物而被降低,已经提出了各种用于防止充电辊被残留物污染的方法。其中这样一种方法是使充电辊设有充电辊摩擦部件(下面可简称为“摩擦部件”)(专利文件1和2)。
另外,高电压被提供给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充电辊上。这样,为了防止流过充电辊的电流泄漏到充电辊附近的导电部件(元件)。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这样构成的,即,在充电辊和在其附近的每一个导电部件(元件)之间设有一定距离。
专利文件1: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2-272594
专利文件2: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7-199604
发明内容
近年来,另一方面,需要比以前结构更加紧凑的成像设备。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不仅必须减小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尺寸,而且必须减小占据主组件的大量内部空间的处理盒的尺寸。从这个观点出发,必须减小构成处理盒的部件的尺寸以及在空间效率方面使部件巧妙地定位。另外,需要减小在相邻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必须保持的距离。但是,如果相邻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距离被减小到小于上述距离的数值,电流可能将从被施加高电压的充电辊泄漏到在充电辊附近的任何一个电子部件上。如果在充电辊和在充电辊附近的任何一个部件之间存在电流泄漏,那么不可能产生高质量图像。因此,过去,使得充电辊和在充电辊附近的每一个导电部件(元件)的距离大于预定值。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其中从其充电部件到每一个导电部件的距离比在现有技术所涉及的处理盒中的从充电部件到每一个导电部件的相应距离短,还提供一种与这样一个处理盒兼容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盒,其中当充电偏压被施加在其充电部件上时,电流不会从充电部件泄漏到其任何一个导电部件,还提供一种与这样一个处理盒兼容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现有技术所涉及的处理盒小的处理盒,还提供一种与这样一个处理盒兼容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盒,其中在其充电部件的长度方向上,使得充电部件摩擦部件比在充电部件和电子照相感光鼓之间的接触区域长,另外,摩擦部件不仅具有摩擦充电部件的圆周表面的功能,还具有防止电流从充电部件泄漏到任何一个导电部件的功能,还提供一种与这样一个处理盒兼容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盒,其中即使当处理盒用于如果充电部件摩擦部件没有被放置在充电辊和导电部件之间很可能发生电流泄漏的恶劣环境下(例如,高湿度环境)时电流泄漏将不会发生,还提供一种与这样一个处理盒兼容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在考虑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提出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方面,一种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部件,当所述充电部件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通过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为所述充电部件提供充电偏压而使得充电部件为感光鼓充电;以及充电部件摩擦介电部件,所述充电部件摩擦介电部件平行于所述充电部件并且与充电部件接触以去除粘附在充电部件的圆周表面上的外来物质,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在充电部件和任何一个导电部件之间的漏电发生,通过使充电部件摩擦部件在其充电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其中充电部件为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延伸到充电辊和感光鼓之间的充电区域(接触区域)的两端以外而使得充电部件摩擦部件位于充电部件和导电部件之间。并且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特征在于,使其与这样一种处理盒兼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方面,能够减少在处理盒中的在充电部件和任何一个导电部件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处理盒的尺寸。另外,尽管处理盒的尺寸被减小,但电流不会从充电部件泄漏到任何一个导电部件。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全色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示出了其基本结构。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全色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示出了其基本结构。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示出了其基本结构。
图4是部分拆开的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5是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其中一个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其中一个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其中一个主要部分的分解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其中一个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其中详细示出了其结构。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整个处理盒的平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其中一个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其中详细示出了其结构。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整个处理盒的平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其中一个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处理盒和使用处理盒的成像设备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彩色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
首先,参见图1-3,对一种典型的彩色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进行描述。图1和图2是表示作为彩色成像设备的一个示例的全色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而图3是表示全色激光打印机所使用的处理盒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参见图1,彩色激光打印机具有四个处理盒7(每一个处理盒对应于一种颜色: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和中间转印部件5。每一个处理盒7具有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中间转印部件5支承由处理盒7显影并且被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5上的多颜色调色剂图像,并且中间转印部件5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记录介质供给部分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驱动装置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地驱动电子照相感光鼓1(1a、1b、1c和1d)。每一个盒7还包括:用于为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辊2(2a、2b、2c和2d);通过投射激光束同时利用图像信息对其进行调制而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扫描器单元3(3a、3b、3c和3d);以及通过使显影剂附着在静电潜像上来使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设备4(4a、4b、4c和4d)(图3)。充电辊2、扫描器单元3和显影设备4以围绕感光鼓的形式设置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附近。盒7还包括感光鼓单元6(图3),感光鼓单元6具有能够在第一转印区T1使感光鼓1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5上后去除留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鼓清洁设备,感光鼓单元6也设置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附近。在被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5上后,显影剂图像在第二转印区T2被第二转印辊13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接着,记录介质P被输送到定影区8,彩色图像在定影区8中被固定在记录介质P上。接着,利用多对排出辊25使记录介质P被排出到输送托盘26中。
感光鼓1(1a-1d)、充电辊2(2a-2d)、显影设备4(4a-4d)和鼓清洁设备被集成放置在一个盒中,构成处理盒7(7a、7b、7c和7d),处理盒7(7a、7b、7c和7d)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100的盒隔室80(80a、80b、80c和80d)中的一个中。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100具有带铰链的盖29,中间转印部件5与带铰链的盖29相连。在带铰链的盖29如图2中所示的处于打开状态时,处理盒7从与感光鼓1相对的一侧被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100中或者从其中取出。换言之,处理盒7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100中。
下面参见图1和图3,下面将以逻辑次序对上述成像设备的各个部分、元件等进行详细描述。
[感光鼓1]
首先对电子照相感光鼓1进行详细描述。
感光鼓1包括直径约为20-50毫米的铝筒和涂覆在铝筒的圆周表面上的一层有机光电导物质(OPC感光部件)。其纵向端部被一对支撑部件转动支撑。驱动感光鼓1的作用力从马达(未示出)传送到感光鼓1的其中一个纵向端部,沿着逆时针方向(图3)驱动感光鼓1。
[充电部件]
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2(2a-2d)用于接触型充电方法。它是一种导电辊。当充电偏压被供给到该辊2上,充电辊2的圆周表面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保持接触,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被均匀充电。特别是,当处理盒7在设备主组件100中时,利用设备主组件100的电源E为充电部件(下面可被称为“充电辊”)提供充电偏压,为感光鼓1均匀充电。在该实施例中,充电偏压在1000-1500(V)的范围内。
[曝光装置]
作为曝光装置的扫描器单元3具有激光二极管(未示出)。当视频信号被送至激光二极管时,激光二极管朝向多面棱镜9(9a、9b、9c和9d)发射激光束,同时利用视频信号对其进行调制,利用扫描器马达使得多面棱镜9(9a、9b、9c和9d)高速转动。利用多面棱镜9使得激光束偏转(反射),并且通过聚焦透镜选择性地使转动的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的多个点曝光。从而,使得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1上。
[显影设备]
显影设备4使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因此,显影设备4具有显影剂储放部分41(用于储放黄色、品红、青色或黑色显影剂)。利用输送装置21将显影剂储放部分41中的显影剂输送到显影剂供给辊43,从而,当显影辊40转动(沿着图3中的箭头Y所示的方向)时,显影剂在被充电的同时通过转动(在图3中沿着逆时针方向)的显影剂供给辊43被附着在显影辊40的圆周表面上,并且使显影剂刮刀44保持压在显影辊40的圆周表面上。
显影偏压从上述电源E被提供给到与承载潜像的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平行设置并且与其接触或者实际上与其接触的显影辊40上。因此,潜像被显影。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偏压在300-800(V)的范围内。
[中间转印部件]
中间转印部件5是使感光鼓1上的显影剂图像被分层转印到其上的部件。因此,它以与每一个感光鼓1相同的圆周速度沿着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显影剂图像在一次转印区T1中被分层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5上,在一次转印区T1中,电压被施加在其上的一次转印辊12(12a、12b、12c和12d)被设置在中间转印部件5的与感光鼓1相对的一侧并且与中间转印部件5接触,中间转印部件5被夹在感光鼓1和一次转印辊12之间。在显影剂图像被分层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5上后,中间转印部件5中支承显影剂图像的部分被输送通过上述二次转印区T2,在二次转印区T2中,电压被施加在其上的二次转印辊13被设置在中间转印部件5的环的外侧并且与中间转印部件5接触,并且在二次转印区T2中记录介质P在保持被中间转印部件5和二次转印辊13夹紧的同时被输送。因此,在中间转印部件5上的颜色不同的显影剂图像同时被分层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在该实施例中,中间转印部件5(中间转印带)围绕三个轴,即,驱动器辊14、二次转印反向辊15和张力辊16,被拉伸。
[记录介质供给部分]
记录介质供给部分用于将记录介质P供给到感光鼓1。它包括能够储放预定数量的记录介质P的匣17、记录介质供给辊18、记录介质分离垫19、记录介质引导件20和一对配准辊21。在成像操作中,供给辊18以与成像操作的前进同步的方式转动,并且从匣17将记录介质P送出,并且将其供给到设备的主组件100中,同时被一个接着一个地分离。在被送至设备的主组件100中后,每一个记录介质P被进一步输送,到达配准辊对21,同时被引导件20引导。配准辊对21或者根据预定的顺序执行非转动操作,即,使记录介质P待命的操作,以及执行转动操作,即,使记录介质P朝向中间转印部件5被输送的操作。换言之,配准辊对21释放记录介质P以使记录介质P在后面的步骤,即,图像转印步骤中与中间转印部件5上的图像配准。
[二次转印区]
二次转印区具有可转动的二次转印辊13,二次转印辊13还可在两个位置之间垂直移动:使其远离中间转印部件5的位置和使其保持压靠在反向辊15上的位置,并且中间转印部件5被夹在转印辊13和反向辊15之间。转印辊15是可转动的。在成像过程中,利用凸轮(未示出)使其以预定定时向上移动以与中间转印部件5接触,产生预定量的接触压力,并且记录介质P保持夹在中间转印部件5和转印辊13之间,以使全色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在转印辊13开始与中间转印部件5接触的同时,偏压开始被施加在转印辊13上,并且保持偏压被施加在其上直至转印辊13移离中间转印部件5。因此,中间转印部件5上的颜色不同的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接着,记录介质P被输送带22输送到定影装置8,在定影装置8中执行后面的处理。
[定影区]
定影装置8用于使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它包括:装有用于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的陶瓷加热器的薄膜引导单元23和用于使记录介质P被压靠在薄膜引导单元23上的压力辊24。
在上述彩色激光打印机中,对应于黄色分量的潜像、对应于品红色分量的潜像、对应于青色分量的潜像和对应于黑色分量的潜像按照所列顺序形成。每一个潜像被显影成一种可视图像(由显影剂形成的图像)。接着,可视图像或者显影剂图像在相应的一次转印区T1中被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5上。因此,在中间转印部件5的表面上,一个全色图像是由四种单色显影剂图像形成的,即,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显影剂图像。该全色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接着,全色图像被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产生所需图像的全色复制品。
[处理盒的结构]
接着,参见图3、4和5,将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图3是储放显影剂的盒7的截面图,以及图4和图5是盒7的透视图。分别储放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显影剂的四个处理盒7a、7b、7c、7d的结构相同。
参见图3,每一个处理盒7可被分为感光鼓单元6和显影单元4(显影设备)。鼓单元6包括感光鼓1、充电辊2和鼓清洁刮刀60。显影单元4包括用于使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40。
鼓单元6包括感光鼓1和清洁装置框架61,通过插入一对轴承31使得感光鼓1转动地与清洁装置框架61相连。从图3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感光鼓1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作为用于使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部件的充电辊2和作为用于去除附着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鼓清洁部件的鼓清洁刮刀60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接触。换言之,清洁刮刀60是一个用于去除粘附在感光鼓1的残留物(显影剂、纸灰尘等)的部件。
在利用清洁刮刀60将显影剂、纸灰尘等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去除后,它们被显影剂输送机构62送至位于清洁装置框架61后部(从设备主组件的前侧看过去)中的用于去除的显影剂的腔63中。
显影单元4包括与感光鼓1接触转动(沿着图中的箭头Y表示的方向)的显影辊40、储放显影剂的显影剂储放部分41和显影剂容器45。通过插入一对显影剂轴轴承47和48使得显影辊40被显影剂容器45转动地支撑(图4)。显影单元4还包括:与显影辊40接触转动的显影剂供给辊43;以及与显影辊40接触的显影刮刀44(图3)。另外,显影单元4包括显影剂输送装置42,显影剂输送装置42位于显影剂储放部分41中以将显影剂储放部分41中的显影剂输送到上述显影剂供给辊43同时搅拌显影剂。
下面参见图4,利用安装在位于显影单元4的一个纵向端处的轴承47的孔49中和位于显影单元4的另一个纵向端处的轴承48的孔49中的一对支撑轴49a使显影单元4被鼓单元6支撑,以使整个显影单元4相对于鼓单元6枢轴转动。
利用一对弹簧64(图3)使显影单元4被压向鼓单元6,从而当盒7不在设备主组件100中时,利用由弹簧对64沿着使显影单元4围绕支撑轴对49a转动的方向产生的扭矩使显影辊40与感光鼓1接触。
显影工艺如下。当利用转动(沿着图中由箭头Z表示的方向)的显影剂输送装置42输送显影剂,当支承显影剂的显影剂供给辊34的圆周表面摩擦显影辊40的圆周表面时,显影剂供给辊34的圆周表面上的显影剂被转印到显影辊40的圆周表面上。因此,显影剂被支承在显影辊40的圆周表面上。利用显影辊40的转动使得被支承在显影辊40的圆周表面上的显影剂被输送到显影刮刀44。接着,当利用显影辊40的转动使得显影辊40上的显影剂移动通过显影刮刀44时,利用显影刮刀44使得显影辊40上的显影剂形成预定厚度的薄层,同时使得显影剂被提供电荷。接着,当显影辊40进一步转动时,调色剂薄层被输送到显影区,在显影区中,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与显影辊40相互接触并且利用从电源将偏压(DC电压)施加到其上的显影辊40使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随着显影辊40进一步转动,在潜像显影后残留在显影辊40的圆周表面上的显影剂返回到显影剂容器45。特别是,利用显影剂供给辊43使其被摩擦离开显影辊40的圆周表面,并且落入显影剂容器45中。
显影剂供给辊43是一种包括金属芯和一层泡沫物质,诸如海绵等的弹性辊。
[用于使鼓清洁刮刀60与清洁装置框架61固定连接的方法]
下面将参见图6、7和8,描述使鼓清洁刮刀60与清洁装置框架61固定连接的方法。图6和图7是从图4中由箭头A所示的方向看过去的感光鼓单元6的透视图。图6是图7中的鼓单元6的部分B的一个放大分解透视图,其中示出了在分离状态下其主要部件。
清洁刮刀60包括作为支撑部分的金属基座60a(导电部件)和利用粘接剂、模制方法等被固定连接在基座60a上的橡胶刮刀60b。换言之,利用基座60a使得清洁刮刀60与清洁装置框架61相连,并且刮刀60b被固定连接到清洁装置框架61上的基座60a支撑。基座60a的每一个纵向端设有用于使基座60a相对于框架61精确定位的凹口60c、用于使基座60a相对于框架61精确定位的孔60d和能够使作为用于将基座60a(刮刀60)紧固在清洁装置框架61上的部件的小螺钉59穿过的孔60e。在该实施例中,基座60a的凹口60c是沿着平行于感光鼓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矩形空隙。因此,基座60a和清洁装置框架61在平行于感光鼓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的尺寸误差可被凹口60c中沿着平行于感光鼓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部分吸收。对于清洁装置框架61,它设有刮刀座,所述刮刀座具有表面61a和用于使刮刀60相对于框架61精确定位的凸台61b和61c。另外,清洁装置框架61的刮刀座设有小螺丝孔61d,小螺丝孔61d处于表面61a中以将刮刀60紧固在清洁装置框架61上。另外,清洁刮刀60中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接触的刮刀本体60b用于去除附着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残留物。
参见图6,刮刀60相对于清洁装置框架61在Y方向上的定位是通过将清洁刮刀座表面61a上的筋条61c安装在刮刀60的凹口60c中来实现的,而刮刀60相对于清洁装置框架61在X方向(容器的纵向)上的定位是通过将上述凸台61b放置在孔60d中来实现的。孔60d沿着Y方向延伸,并且能够吸收框架61的测量中的误差等。关于刮刀60相对于清洁装置框架61在Z方向上的定位,这通过刮刀座(表面61a)与清洁装置框架61的底壁之间的高度实现的。如上所述在刮刀60相对于框架61精确定位的同时,利用一对紧固件59(例如螺钉)使得刮刀60被固定在框架61上,从而调节刮刀60的橡胶刮刀的边缘侵入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中的外表量。因此,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被可靠地清洁。另外,尽管图6仅示出了处理盒7在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方向上的一端,但处理盒7的另一端实际上与上述端部是相同的;它设有相当于上述凹口60c的凹口、相当于小螺丝孔60e的孔、相当于具有表面61a的刮刀座的刮刀座、相当于凸台61c的凸台和相当于小螺丝孔60e的孔。这样,刮刀60被牢固和精确地固定在框架61上。换言之,通过使小螺丝对59穿过基座60a的一对孔60e,并且分别将它们拧在框架61的孔61d中使得刮刀60被固定在框架61上。
[充电辊与清洁装置框架的连接]
下面,将参照图6和图10,对用于使充电辊2与清洁装置框架61相连的方法进行描述。
图10是图7中的部分B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如图10中所示,充电辊2包括金属轴2s和安装在金属轴2s周围的导电橡胶辊部分2r。在该实施例中,轴2s的外径在4毫米-6毫米的范围内,并且橡胶辊部分2r的外径在8毫米-12毫米的范围内。例如橡胶辊部分2r的材料是介电橡胶。橡胶辊部分2r的长度在225毫米-235毫米的范围内。该橡胶辊部分2r的圆周表面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接触。
充电辊2的纵向端部分别装有一对轴承75和76(图7),使充电辊2自由转动。轴承75是由导电树脂模制形成的,并且设有用于支撑能够在充电辊2上施加压力的弹簧77的凸台75a。轴承75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分别设有一对引导沟槽75b,清洁装置框架61的筋条(后面将对其进行描述)分别安装在引导沟槽75b中。类似地,轴承76(未示出)设有用于支撑弹簧的凸台和一对引导沟槽。
对于框架61,它设有一对用于弹簧对77的座61e和一对引导筋条61f,引导筋条61f作为能够使框架61与轴承75和76接合的部分。
用于将充电辊2连接到感光鼓单元6上的步骤如下。首先,其中一个弹簧77与轴承75相连。接着,弹簧77和轴承75的组合与框架61的相应弹簧座61e相连,同时将框架61的引导筋条61f安装在沟槽75b中。接着,充电辊2被安装在轴承75中,完成将充电辊2的一个纵向端连接到框架61上的步骤。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但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步骤将装有轴承76的充电辊2的另一个纵向端连接到框架61上。
还参见图10,作为电极的一块板78位于在轴承75所处一侧上的弹簧座61e的附近。电极78从框架61的内侧延伸到位于框架61的外侧上的电触点(未示出)。所述触点是充电辊2从设备主组件100接收偏压的导电路径的一部分。利用这种布置,充电偏压从位于主组件100一侧的电源E通过作为电触点的板块78、弹簧77和轴承75(导电)被供给充电辊2。参见图7,轴承75不仅支撑上述轴2s,而且用作使偏压被供给到充电辊2的导电路径的一部分。
[用于摩擦充电辊的部件]
下面,参见图7、8和9,将对用于摩擦充电辊2的圆周表面的充电部件摩擦部件70进行描述。利用充电部件摩擦部件70(下面简称为摩擦部件)去除附着在充电辊2的圆周表面上的外来物质(例如,显影剂、纸灰尘等)。图8是图3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参见图9,摩擦部件70包括薄弹性片71(例如,25微米-100微米厚的聚酰胺或者聚酰胺-酰亚胺薄膜的片)和基底部件72(支撑部分)。利用双面胶带(未示出)等使片71与基底72相连。它用于去除附着在充电辊2的橡胶辊部分2r的圆周表面的外来物质。它是介电片,并且从橡胶辊部分2r的一个纵向端延伸到另一纵向端,与橡胶辊部分2r的圆周表面接触。利用双面胶带(未示出)等将基底72固定在刮刀60的基座60a上。
由于下列原因,很重要的是,片71在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向的方向上不是波纹状的(片71与充电辊2接触的边缘不形成峰和谷)(图9)。即,如果片71是波纹状的,那么当充电辊2安装在轴承75和76中以使摩擦部件70的自由边缘从充电辊2的一个纵向端到另一个纵向端接触充电辊2的圆周表面时,片71的边缘的一些部分不能接触到充电辊2的圆周表面。换言之,存在充电辊2不能被完全清洁的可能性。在该实施例中,片71的在固定片71后可挠曲的部分在垂直于充电辊2的轴向的方向上的尺寸L0在6毫米-10毫米的范围内;片71与充电辊2接触的长度L在4毫米-8毫米的范围内;以及片71侵入到充电辊2中的外表量Δ在2毫米-4毫米的范围内。当片71的波纹的幅值δ超过1毫米时,有时在片71和充电辊2之间实际上是不接触的。对于防止这样一种情况出现的方法,通过预先为基底72提供曲率以为片71提供一定量的张力。
对于摩擦部件70相对于框架61在X方向上(框架的纵向)的定位,摩擦部件70被固定在刮刀60的基部60a上,同时使摩擦部件70相对于刮刀60的基部60a精确定位以确保充电辊2和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2t被片71完全覆盖(图11和图12)。摩擦部件70与刮刀60相连是非强制性的;它可直接连接到清洁装置框架61上。另外,接触区域2t指的是当充电辊2与感光鼓1接触以对感光鼓1充电时产生的在充电辊2的辊部分2r的圆周表面和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
充电辊2被提供高电压(1000(V)-1500(V))。这样,为了防止流过充电辊2的电流泄漏到在充电辊2附近的电子器件,在充电辊2和这些电子器件中的每一个之间提供预定的距离。另一方面,近年来,需要结构如此紧凑的成像设备。因此,不仅需要减小盒7的部件的尺寸,而且需要在空间效率方面使这些部件巧妙地定位。在该实施例中,处理盒7被设计成使充电辊2和位于充电辊2附近的每一个导电部件(导电部件)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的形式。另外,介电物质(介电强度在3-20kV/mm的范围内)用作片71的材料,片71作为充电部件摩擦部件70。另外,如图11和12中所示,在充电辊2的纵向上,使得与充电辊2弹性接触的片71比在充电辊2和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长,即,将其作得足够长以从接触区域2t(辊部分2r)的每一个纵向端2t1延伸预定长度,感光鼓1通过接触区域2t被充电辊2充电。
另外,使片71足够长并且被这样设置,即,使其位于充电辊2的辊部分2r和小螺丝59的头部59a(导电部件)之间。换言之,为了将片71设置在小螺丝59和充电辊2之间,将片71作得足够长以延伸到接触区域2t的每一个纵向端2t1以外,感光鼓1通过接触区域2t被充电辊2充电;将片71作得足够长以覆盖小螺丝59的头部59a的整个区域。
换言之,片71不仅在其纵向上穿过橡胶辊2r的整个范围与充电辊2的橡胶辊部分2r弹性接触,而且将片71作得足够长以使片71的每一个纵向端部在橡胶辊部分2r和头部59a之间延伸。
因此,即使普通小螺丝用作紧固件,也可减小充电辊2和每一个紧固件之间的距离。换言之,备用部件可用作紧固件,能够节省成本。
另外,提供本发明所涉及的片71不仅能够清洁充电辊2(橡胶辊部分2r)的圆周表面,而且能够防止电流在充电辊2和小螺丝59之间泄漏。换言之,片71的提供节省了用于连接特别用于防止电流泄漏的部件的劳动,从而提高了盒组装的效率。
另外,片71(充电部件摩擦部件70)与充电辊2的实际辊部分2r的圆周表面2f接触,并且当充电辊2转动时摩擦圆周表面2f。特别是,在充电辊2的转动方向(图8中的箭头X方向)上,换言之,在平行于片71的较短边缘的方向上,片71通过其较长边缘内部的区域与充电辊2的圆周表面2f接触(在日本术语中,所谓的腹部接触)。应该理解的是,当与充电辊2的圆周表面2f(在圆周表面2f上的大量显影剂微粒)接触的片71摩擦圆周表面2f时,它将附着在充电辊2的圆周表面2f上的显影剂微粒均匀地散布在整个圆周表面2f上。另外,当片71摩擦充电辊2的圆周表面上的大量显影剂微粒时,它为显影剂摩擦充电。因此,作用在使显影剂附着在圆周表面2f上的方向上的作用力的大小被减小,允许(使)显影剂从辊部分2r返回到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换言之,充电辊2的圆周表面2f被片71清洁。因此,如果不提供片7而可能发生的一个问题可被防止,特别是,在辊部分2r上形成在辊部分2r的转动方向上延伸的显影剂的不希望的条纹可被防止。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辊部分2r的长度被设定为约280毫米,而片71的长度被设定为约320毫米。通过这种布置,片71延伸到辊部分2r的两个纵向端以外。片71延伸到辊部分2r的每一个纵向端以外的长度为约20毫米。
同样对于这种结构布置,即使小螺钉59和充电辊2(辊部分2r)之间的距离短于现有技术所涉及的距离,也能够防止在小螺钉59和充电辊2之间出现电流泄漏;换言之,能够防止被供给到充电辊2的电流泄漏到小螺钉59上。特别是,对于现有技术所涉及的处理盒,上述距离必须在1.0-1.5毫米的范围内。但是,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处理盒7,即使当该距离减小到不大于1.0毫米的数值时,只要使用处理盒7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用于正常环境下就不会出现上述电流泄漏。
换言之,即使在如果不提供片71可能发生泄漏的恶劣环境(例如,高湿度环境)下也不会发生电流泄漏。
因此,能够减小盒7的尺寸。另外,在平行于充电辊2的纵向的方向上,使得摩擦部件70比在充电辊2和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2t长。因此,摩擦部件70不仅具有清洁充电辊2的圆周表面的功能,而且还具有防止电流从充电辊2泄漏到小螺丝59(导电部件)上的功能。
实施例2
下面将参见图13、14和15,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13是充电辊2的一个纵向端部及其相邻部件的放大图,其中详细示出了其结构,以及图14是表示充电辊2和片71之间在它们的纵向上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充电辊2和片71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双面胶带(未示出)代替小螺丝对使鼓清洁部件60与框架61相连。
同样,在该实施例中,片71延伸到接触区域2t的两个纵向端部2t1以外,到达从辊部分2r露出的部分金属轴2s的范围。因此,防止电流从充电辊2泄漏到作为清洁刮刀支撑部分并且采用平金属板块的形式的基座60a(导电部件)上。使用这种结构布置,即使基座60a和充电辊2之间的距离被减小到远小于现有技术所涉及的距离的数值,被供给到充电辊2的电流也不会泄漏到基座上。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以下原因,不使片71在它们的纵向上穿过其整个范围覆盖基座60a。即,只要片71延伸到图13和14中所示的位置,基底60a中没有被片71覆盖的部分和充电辊2的辊部分2r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以防止电流泄漏发生。在轴2s和基底60a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以防止泄漏发生,这是由于轴2s的直径远小于辊部分2r的直径。
[其它]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处理盒是使作为处理装置的充电部件和电子照相感光鼓集成设置在其中的盒,并且处理盒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但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这样一个处理盒。例如,处理盒除了充电部件以外还可包括作为处理装置的显影部件和/或清洁部件。
在第一实施例中,片71延伸到充电辊2和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区域的两个纵向端以外,片71位于小螺丝59和充电辊2之间。这是由于小螺丝59位于刮刀60的两个纵向端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片71仅需要延伸到上述接触区域的其中一个纵向端以外;例如,对于小螺丝59位于刮刀60的仅一个纵向端处的处理盒,在一个纵向端处的在小螺丝59和充电辊2之间的距离足够长以防止泄漏发生的处理盒或者类似的处理盒。
另外,在每一个上述实施例中,片17是弹性的和介电的(介电强度在3-20kV/mm的范围内)。利用在JIS C2110:1994限定的方法测量其介电强度。如果片71的介电强度不大于3kV/mm,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将发生泄漏。另一方面,利用介电强度不小于20kV/mm的介电片作为片71的材料可以防止泄漏的发生,但这样的片在商业上是难以获得的。通过比较,介电强度不大于20kV/mm的介电片在商业上比较容易获得。因此,使用介电强度不大于20kV/mm的片不会导致费用增大。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导电部件是用于将鼓清洁部件60固定在清洁装置框架61上小金属螺丝59,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它是用于支撑鼓清洁部件60的刮刀60b的鼓清洁部件60的采用平金属板块的形式的基座60a。但是,如上所述可被电屏蔽的在充电辊2附近的导电部件(轴、辊部分等)不限于上述两种;利用上述方法等可使充电辊2附近的任何导电部件被电屏蔽。
同样在上述实施例中,充电部件是充电辊2,即,采用辊形式的充电辊。这不意味着本发明的应用限于采用辊形式的充电部件。换言之,本发明可应用于与电子照相感光鼓接触以通过从设备主组件被提供充电偏压为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任何充电部件。例如,本发明可用于充电辊采用与感光鼓接触循环转动的环形带(充电带)的形式以为感光鼓充电的结构布置,并且这样一种应用产生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对于现有技术所涉及的处理盒,由于下列原因,当为充电辊2提供大约1000V的充电偏压时,关于充电辊2和任何一个导电部件(部件)之间的距离的标准是该距离不小于1.0毫米。即,如果该距离不大于1.0毫米,当圆周表面7用于恶劣环境下,例如高湿度环境时,可能发生电流泄漏。
通过比较,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处理盒7,即使在充电辊2和在充电辊2附近的任何一个导电部件之间的距离被减小到小至0.7毫米的数值,在充电辊2和在充电辊2附近的任何一个导电部件之间也不可能发生电流泄漏。
换言之,当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用于比较恶劣的环境中时消除了电流泄漏发生的可能性。这样,根据上述实施例,在充电辊2和在充电辊2附近的任何一个导电部件之间的距离可被减小到小至0.7毫米的数值。
尽管已经参照所披露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不限于上述的具体结构,本申请打算覆盖这样的落入改进目的或者后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变形和改变。

Claims (8)

1.一种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
用于为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部件,其中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所述主组件时,为所述充电部件提供从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所述主组件接收的充电偏压;以及
充电部件摩擦部件,具有绝缘性能并且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纵向与所述充电部件接触;
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在纵向延伸范围内被接触以为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并且其中所述充电部件摩擦部件设置在所述导电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之间超出所述范围的一端,以当所述充电部件被提供充电偏压时防止电流从所述充电部件泄漏到所述导电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去除沉积的物质的鼓清洁部件,其中,所述导电部件是用于将所述鼓清洁部件固定在盒框架上的金属螺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去除沉积的物质的鼓清洁部件,其中,所述导电部件是用于支撑构成所述鼓清洁部件的刮刀并且采用金属板形式的支撑部分,并且利用固定在盒框架上的所述金属板使得所述鼓清洁部件被安装在盒框架上。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件摩擦部件被设置在所述导电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之间并且超过所述范围的每一个纵向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件摩擦部件在纵向上覆盖所述导电部件的整个区域。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件摩擦部件具有3-20kV/mm的耐电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件摩擦部件采用弹性片的形式,所述弹性片沿着所述充电辊的辊部分的纵向与所述辊部分弹性接触,并且所述片的一端被设置在辊部分和构成所述导电部件的螺丝的头部之间。
8.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主组件电压源;
安装部分;以及
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安装部分上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
用于为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部件,其中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为所述充电部件提供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的充电偏压;以及
充电部件摩擦部件,具有绝缘性能并且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纵向与所述充电部件接触;
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在纵向延伸范围内被接触以为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并且所述充电部件摩擦部件设置在所述导电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之间超出所述范围的一端以当所述充电部件被提供充电偏压时防止电流从所述充电部件泄漏到所述导电部件。
CNB2004100710083A 2003-07-25 2004-07-26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007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0121/2003 2003-07-25
JP2003280121 2003-07-25
JP152969/2004 2004-05-24
JP2004152969 2004-05-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7180A true CN1577180A (zh) 2005-02-09
CN100440074C CN100440074C (zh) 2008-12-03

Family

ID=3413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100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0074C (zh) 2003-07-25 2004-07-26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088939B2 (zh)
CN (1) CN100440074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6063A (zh) * 2010-07-22 2010-12-15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盒
CN108710273A (zh) * 2011-12-09 2018-10-26 佳能株式会社
CN110083032A (zh) * 2012-12-14 2019-08-02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US11314201B2 (en) 2012-12-14 2022-04-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5341B2 (ja) * 2005-02-04 2012-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84732B2 (ja) * 2005-04-27 2011-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280753B2 (ja) * 2005-04-27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280770B2 (ja)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856192B2 (en) * 2006-12-28 2010-1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280772B2 (ja) 2006-12-28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084257B2 (ja) * 2006-12-28 2012-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95649B1 (ja) 2006-12-28 2008-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移動部材
JP5094186B2 (ja) * 2007-04-10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378B2 (ja)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377B2 (ja)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39736B2 (ja) * 2008-02-29 2010-09-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デム型感光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61846B2 (ja) * 2008-02-29 2010-10-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6447A (ja) * 2010-02-15 2011-09-22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106656B2 (ja) 2010-06-22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4717B2 (ja) 2012-04-16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10025266B2 (en) 2012-12-14 2018-07-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ing a coupling member and a sheet that contacts the coupling member
JP2014119534A (ja) 2012-12-14 2014-06-30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84311B2 (ja) 2012-12-14 2017-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7524B2 (ja) 1989-04-14 1999-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
JPH07199604A (ja) 1993-12-27 1995-08-04 Fuji Xerox Co Ltd 帯電ローラの清掃装置
US5517294A (en) * 1994-09-21 1996-05-14 Mita Industrial Co., Ltd Image-form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cleaning means
JPH0943937A (ja) * 1995-07-27 1997-02-14 Fujitsu Ltd 導電性ブラシ帯電装置
JP3382465B2 (ja) * 1996-07-04 2003-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584138B2 (ja) * 1997-02-20 2004-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515890B2 (ja) * 1997-11-26 2004-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帯電装置
JP3413173B2 (ja) 2000-01-05 2003-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20707B2 (ja) 2000-01-19 2005-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37519A (ja) * 2000-05-25 2001-12-07 Sharp Corp 導電性ブラシ帯電装置
JP3432218B2 (ja) * 2000-10-31 2003-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負荷発生部材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566697B2 (ja) 2001-02-09 2004-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離隔機構
JP3634807B2 (ja) 2002-02-20 2005-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11930B2 (ja) 2002-02-20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58372B2 (ja) 2002-02-22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用の離間保持部材
JP2005148665A (ja) * 2003-11-20 2005-06-09 Ricoh Co Ltd 帯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6063A (zh) * 2010-07-22 2010-12-15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盒
CN101916063B (zh) * 2010-07-22 2013-03-20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盒
CN108710273A (zh) * 2011-12-09 2018-10-26 佳能株式会社
CN110083032A (zh) * 2012-12-14 2019-08-02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US11314201B2 (en) 2012-12-14 2022-04-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320782B2 (en) 2012-12-14 2022-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687029B2 (en) 2012-12-14 2023-06-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088939B2 (en) 2006-08-08
CN100440074C (zh) 2008-12-03
US20050036803A1 (en) 2005-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77180A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US642151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bearing member charger that reduces the amount of toner electric charge
CN1208698C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JP42728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862412A (zh) 显影剂容器、处理盒、成像设备和显影剂容器的制造方法
US2008003801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for effectively charging an image carrier
JP2000075764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499300A (zh) 显影剂承载体及显影装置
JP2009047911A (ja) 帯電装置、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7619C (zh) 充电辊、处理卡盒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US6839529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7668481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a seal member
CN1573611A (zh) 清洁方法及其装置,处理组件,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577177A (zh) 处理盒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JP3862408B2 (ja) 帯電ローラ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768700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173084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23390A (ja) 除電装置及びその除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機
JP44551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718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4094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616485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前記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着脱可能な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73081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977361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609598B2 (ja) 滑剤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