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89518B - Image carrier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image using image carrier - Google Patents

Image carrier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image using image carri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89518B
TW589518B TW090128822A TW90128822A TW589518B TW 589518 B TW589518 B TW 589518B TW 090128822 A TW090128822 A TW 090128822A TW 90128822 A TW90128822 A TW 90128822A TW 589518 B TW589518 B TW 5895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articles
toner
transfer
image c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28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suyuki Tsutsumi
Shigeki Nishimura
Kazuya Yamanoi
Tadashi Kiyama
Kazuo Maruyama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89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895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73Polycondensates comprising silic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4Cover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y molecular weight or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Description

登J月之背景 發明之4i媸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間接轉移型影 接轉移型影像記錄方法,1中將:::錄裝置,及一種間 劑影像轉移至一記錄媒體或一中間轉體之調色 ;以及關於-種供使用在此種影像:“更§己錄影像 及此種影像記錄方法。本發裝置之影像載體’ 種使用電照相式記錄技術,靜電式:衣罝及 錄技術,磁場圖形記錄技術等影 卞固办。己 供使用在此種影像記錄裝置之錄方法’以及一種 法。 荪装置之衫像載體及此種影像記錄方 k相關技藝之説明 習知技術中,在此種間接轉移型影像記錄技術,不同於 喷墨印表機或類似機型是將影像直接記錄在記錄媒體上, 諸如記錄紙或類似者,調色劑影像係首先形成在影像載體 上。形成在影像載體之調色劑影像予以轉移至記錄紙或類 似者。再使轉移之調色劑影像固定,以獲得記錄之影像。 然後,在調色劑影像轉移至記錄媒體諸如記錄紙或類似者 後’在影像載體之殘留調色劑通常予以回收,並藉清潔裝 置予以消除。例如,在一種電照相影像記錄裝置,藉充電 步驟,曝光步驟,顯像步驟,轉移步驟,固定步驟,及清 潔步驟記錄影像。在充電步驟,一在表面具有一光敏層之 影像載體之表面予以均勻充電。在曝光步驟,以影像光照 射影像載體之充電表面,因而形成一靜電潛像。在顯像步
C:\2D-00DE\91-04\90128822.ptd 第5頁 五、發明說明(2) 驟,使調色劑黏附至靜 轉移步驟,將調色劑影像^至,形成一調色劑影像。在 驟,使在記錄媒體上之 乂屺錄媒體。在固定步 除在轉移步驟時在影像;定。在清潔步驟,去 中之清潔步驟,將一且 '召调色劑,在以上步驟 在影像載體之表面,二二2膠葉片或-彈性刷子Μ 色劑,並將回收之詷$ 衫像載體之表面上之殘留調 期消除。 之5周色劑積聚在-回收容器,並且予以定 在此種影像記錄裝置,必 容器之回收調色劑之數旦,°〜^測或測量積聚在回收 消除調色劑或更換回收=哭俾在回收容器充滿調色劑前, 微型化,因而無法保證S間=如果使影像記錄裝置 似筒影像载體之内部,二裝回收容器,可使用一 情形,必須根據為回收碉色节、凋色劑之空間。在此種 之時間。而且,自产^ d之數量,確定更換影像載體 回收之調色劑。炒二兄呆濩之觀點,人們已進行再使用經 題,諸如分離之之調色劑涉及很多問 方法及儲存場所之問題;‘。#使用之旎!問題,回收 ⑴第―裝裝置’作為解決此等問題之裝置。 率。如果改進\=1色劑影像轉移至記錄媒體之轉移效 體之殘留調色劑::之轉移效率,便對應減低在影像載 之數量。(2)第二_番\’也減低將行回收及清除之調色劑 使殘留調色劑回自影像載體回收殘㈣色劑’並 至』像裝置,俾再使用調色劑供顯像。如 90128822.ptd 589518 五、發明說明(3) "一" 果所有回收之調色劑均予再使用,便不必要消除調色劑。 (3 )第二裝置為解決因不清潔影像載體所殘留調色劑所導 致之缺”、、έ,因此’不必要藉清潔回收殘留調色劑,並且預 期防止產生廢調色劑。 作為改進轉移效率之第一裝置(丨),人們曾建議下列技 術0 (a )在J P A - 5 6 - 1 2 6 8 7 2號中所揭示之技術,增加形成供 轉移之電場之面積,以改進轉移效率。 (b) 在 JP-A-58-88770 號或 JP-A-5 8- 1 40769 號中所揭示之 技術’、在轉移位置形成交變電場。此交變電場施加力至在 影像載體上之調色劑,俾使調色劑振動。因此,使調色 自影像載體之分離加速。 (c) 在JP-a-52- 1 26230號中所揭示之技術,使超音波輻 射至一在轉移位置之影像載體,俾產生振動。因此,減低 調色劑粒之黏合力。 (d) 在jp-A-2-1870 號,JP-A-2-81053 號,JP-A-2- 一671 號,jp一a-2- 1 1 8672 號,或jpn1 57766 號中所 揭不之技術,將二氧化矽或類似者之可脫除顆粒包含在顯 像中。將顆粒插置在調色劑與光敏體之間。因此,減低 在凋色劑與光敏體間之黏合力,因而增強調色劑之轉移效 (e)在jp —a-1-134485號中所揭示之技術,使透明及無色 調色劑黏附至一形成在影像載體之潛像,並另外將有色調 色劑置於其上,以黏附至此潛像。然後,實施顯像。在如 589518
此所形成之調色 雖然所揭示之 效應,但在轉移 體。因 在另 之可脫 。然而 。因此 所有調 像機對 而離開 ,必要 於必要 而可能 劑之感 能降低 增加大 時,在 亂。因 而且 下大量 潔及去 勻。因 色調色 此,此等 一方面, 除顆粒至 ,實際上 不可能根 色劑均勻 其所產生 調色劑。 實現一種 增加大量 黏附至調 電特性, 顯像劑之 量可脫除 調色劑影 此,也易 ,在所揭 之透明及 除透明及 此必要使 劑。因此 劑影像,轉移約略100%之有色調色劑。 技術(a),(b)及(C)各示改進轉移效率之 後,一定程度之調色劑仍然留下在影像載 技術減低廢調色劑不令人滿意。 在所揭示之技術(d ),必要增加適當數量 顯像劑,並將調色劑均勻塗布可脫除顆粒 ,難以將所有調色劑均勻塗布可脫除顆粒 除存在不足夠塗布之調色劑。另外,即使 塗布可脫除顆粒,但可脫除顆粒由於在顯 之各種應力諸如攪拌,層厚度調節等等, 因此’為保持調色劑均勻塗布可脫除顆粒 對調色劑不產生應力之顯像機。而且,由 之可脫除顆粒,可脫除顆粒由於長期使用 色劑表面或載體表面,因而可能降低顯像 或可能使自由可脫除顆粒凝聚。因此,可 流動性’導致不均勻顯像。另外,已對其 顆粒之調色劑為富有流動性,因而在轉移 像緊靠記錄媒體時,容易使調色劑影像攪 於產生此種由於轉移使影像攪亂之現象。 不之技術(e ),在調色劑影像轉移後,留 無色調色劑。除非在形成下次影像前,清 無色調色劑,便無法使影像載體之表面均 用一清潔單元,藉以回收及消除透明及無 ’無法解決減低廢調色劑之問題。
589518 五、發明說明(5) 作為再使用回收調色劑之技術(2 ),人們曾建議下列技 術。在J P - A - 5 4 - 1 2 1 1 3 3號,藉清潔單元所回收之調色劑通 過一輪送路徑回至顯像機,俾予以再使用。在Jp_A-53一 1 2 5027號中所揭示之技術,將一清潔單元及一顯像機整合 成為一單元,並將藉清潔單元所回收之調色劑丟掉或輸送 至一儲存室,在此處容納供在顯像使用之調色劑。而且, 例如在JP-A-54- 1 09842 號,JP — A-59-1 33573 號,JP-A-59- 15 766 1號等中揭示一種在其中在影像載體之殘留調色劑藉 顯像機予以回收,而不提供清潔單元之技術。在此種裝置 在一先則調色劑影像已轉移後,於是在影像顯像時,會 =:在背景部份之調色劑轉移至一在顯像區在電場之顯& 滾茼,俾予以回收。 jJP-A-54-121133號,JP-A_53_125〇27號,Jp_A 一 = 9842 號 ’ JP-A-59_1 33573 號’及Jp + 59_i 5766i 號中所 诚Γ之上述裝£ ’無回收之調色劑積聚之情形,但在顯像 j也回收在轉移等之時間所炎帶之. 使用而變動,因而可能有損号4ΓΓ 劑之重複 处,π ★ b令相衫像饮度之穩定性。因此,可 =必要以新顯像劑更換容納在顯像機 劑。而且,在使用特殊裝置供輪 王m δ周色 構變得複雜。 &置供輸相色劑至顯像機時,結 例如在JP-Α-3-172880號中揭示在i 之上述技術(3)。通常,除非在鲑:::中不““潔步驟 發生諸如在次一影像形成牛後清潔影像載體,便 肜成步驟印出殘留調色劑之正幻像,
五、發明說明(6) '- 或殘留調色劑之光遮蔽效應所導致負幻像之問題。在Jp_ A-3-1 72880號中所揭示之上述技術,調色劑之轉移效率增 加至8 0%或更高,因而防止此種幻像產生。在另一方面, JP-A-3- 1 1 40 63號揭示使殘留調色劑之數量不大於〇. 35毫 克/平方厘米(mg/cm2),因而可避免產生幻像。而且,^ 一刊物揭示一種利用一刷子或類似機構干擾在轉移後之殘 留調色劑,俾防止殘留調色劑產生任何幻像之技術。然 而在此種裝置要滿意防止產生幻像或產生模糊,同樣必 要改進轉移效率。 因此,作為可立刻解決屬於技術(1)至(3)之問題之技術 人們建礅右干方法,供在影像載體之表面形成顆粒或高 度可釋放性塗布層如下。 JP-A-57-23975號揭示一種用於處理影像載體之表面, 俾以高度可釋放性矽塗布影像載體之技術。另外,Jp —A 一 57-8569號揭示一種用於對影像載體之表面給予含氟聚合 物處理之技術。 σ 另外J P A 7 - 2 3 4 5 9 2號揭示一種技術,其中在中間轉 移裝置之表面提供一彈性層,同時將粒子大小不大於調色 喇之顆粒大小一半之微粒子牢固固定至中間轉移裝置之 面。 而^,美國專利5,666,193號或Jp —a_9-23〇717號揭示— 種技術其中在一中間轉移構件之表面,將各具有體積加 權直徑小於約3微米之顆粒部份插置在一彈性層。 再者,JP-A-9-212010號揭示一種技術,其;使各具有
C:\2D-a)DE\91-04\90128822.ptd 第10頁 589518 五、發明說明(7) _ 直徑小於調色劑者之顆粒實際均勻黏附, 面,並將調色劑轉移至顆粒上。 、 影像載體之表 而且,JP-A - 2 000-20680 1號揭示一種 轉移器有一無機塗布層。 裡枝街’其中一中間 然而,上述習知技術具有問題如下。 -23975號或JP-A-57_8569號所揭示之T即,在JP-A-57 表面給予高度可釋放性矽之塗布處理:,對影像載體之 面給予含氟聚合物處理。在此種技術,’ ^對影像載體之表 速率超過約95% ’並且在轉移速率之改…、法改進初始轉移 一個問題是,有受到矽塗布或含氟聚合具^有限制。另外 間之經過而受到污染,@而逐漸降低二、=之表面隨時 在另-方面HA-7-234592號中3之問題。 始轉移速率為足夠可接受。然而其問斤揭技術,初 中間轉移裝置之表面之微粒子會隨時間::η 而無法長時間保持轉移速率之問題。左過而/刀開,因 而且’在美國專利5,666 19^{缺+ TD a 揭示之技術,必要在中間轉 9一230717號中所 至彈性層。然❿,實表面將顆粒確實插置 粒確實插置至彈料JS 、 在中間轉移構件之表面將顆
所揭示之技術二:方=插二與在JP-A 分開,ϋ而如# # ,方式所插置之顆粒,隨時間之經過而 :且二移速率及轉移速率之可維持性均不足。 直:二色二—"1201◦號中所揭示之技術,使各具有 == 顆粒實際均句黏附至影像載體之表面 、,00 ^移至顆粒。初始轉移速率為足夠可接受。 第11頁 C:\2D-C0DE\9l-04\90128822.ptd 589518 五、發明說明 體表面之顆粒由於機械應力而分開 持性不足夠而去除’因而轉移速率之可維 移器有-無機以層°0。::3中所揭示之技術’中間轉 _8569 號中之相 nW 57-23975 號或Jp-A-57 。因此,有在鏟狡式,初始轉移迷率無法改進超過約95% 如以上Ϊ轉移速率之改進具有限制之問題。 限度,或減低將行回收/消除之調色劑至最大 可維持性較佳二ί:消除/處置,必要使轉移效率及其 像二糊夠改進轉移效率,以防止產生諸如幻 移後未予以ίϊ者之影像缺陷,即使殘留之調色劑在轉 題因t發本發明,以解決屬於習知技術之上述問 記錄裝置以及:::為ϊ供一種影像載體,及-種影像 中在令周$ 種使用影像載體之影像記錄方法,在立 進轉移1ί影像轉移至記錄紙張或中間轉移器時可大為改 不乂要性免除或簡化清潔罩 生至最大限戶.以月s冰11 止廢調色劑之產 要解沬f ί, 另外長時間穩定保持高轉移效率。 本發明二::=載體’及影像裝置以及使用根據 色劑影像之#偾# M + i 法有一特色為供承載調 性之材’係以一種對顆粒具有高親合 H料成’其粒子大小為小於調色劑者,並且其表 90J28822.ptd 第12頁 立、發明說明(9) ,已予以處理為疏水性,及在影像 處理為疏水性之顆粒。 *提供一層經 供j潛像具體化之調色劑一般是 此=調色劑予以層遷在顆粒層之狀態形成_ =層。因 引通V調色劑藉靜電力黏附至影像载體(偶而’色劑影像 丨),但非靜電黏合力諸如van der WaaIs々,错螆性吸 在:色劑。然而,如果調色劑影像如以::似者, 層,在調色劑粒與影像載:說明形 色劑粒與影像載體間之接觸心=隙, 低非秤電黏合力諸如van der Waals 、因此,減 ^尽如果一電場在轉移之時間作用在言/色=者。如此 轉移广,電力轉移,因而可利用接近刚之高效率= 要允許此種機制長時間持續,人 粒與影像載體之間有一顆粒層。因此: = 調色劑 面確實保留顆粒層。 要在〜像载體之表 右,=丄根據本發明,影像載體之表面係以一種對顆且 有向親合性之材料所形成,種對顆粒具 並且其表面已予& _ @ i ,、々子大】、為小於調色劑者, 留-層經處理為疏水性之顆粒。 《載-之表面保 作為種對經處理為疏水性之顆粒且有高_人α ^性處理劑。有』。=:料 m έ 4在衫像載體之表面,通常容易與具有此等有$ 類、、且之耦合功能之疏水性處理劑反應,俾广… 有效 州518
面形成疏水性類組。在另_ 為疏水性,因而在顆粒之表 有南親合性之疏水性類組由 而彼此吸引。因此,吾人想 之表面。 方面,顆粒之表面也予以處理 面也有疏水性類組。因此,具 於van der Waais力或類似者 像顆粒可確實保留在影像載體 =此種親合性之另一形式,★一可溶性參數 之=,’簡稱sp)值。具有⑺值彼此接近 <材料經證明對彼此呈右古 水劑之SP值愈影像載體合性。另外,如果在顆粒疏 m m m ^ /、〜像戟材科之SP值間之差異不大於1 · 1, 密‘觸;立及提供在影像載體之材料經證明彼此成緊 ,因而其轉移速率及可維持性優越。 種對=有二見/性… ^ ^ ^ C或較低之溫度沸騰,或其在i 5〇 t或較 水解:使用此種材料,可在1〇〇。或較低之低溫 材14 ί二i Ϊ衫Ϊ載體給予表面處理。因此,可防止橡踢 nc處理步驟之加熱,具有多層結構之構件之 熱變形”匕介面剝落係由多層構件之組成材 係數之差異所導致。因此,可對構成影像 載:或中間轉移器之任何材料給予處理。
值6“ 5足,此:寺性之。材料’其實例可包括六曱基二矽氮烷(SP 57 °C ),田^1-26 C_),三甲基甲氧基矽烷(sp值6. 7,沸點 其一 土二甲氧基石夕烷(SP值7. 3,沸點102。〇,三乙 土乳石夕烧(SP值7.8 ’鴻點145。〇,三甲基漠石夕 ’ · 8,沸點 8 0 °C )等。 589518 五 發明說明(π) 之=處為實例,將說明關於利用六甲基…烧 處】形:5 2矽粉(粒)〶先以☆甲基二矽氮烷予以表面 均粒子具有(CH3)3Si類組,並具有15〇毫微米之平 至以重量^100^重4計一份之二氧化石夕粉予以混合及授摔 六甲美伤之六甲基二石夕氣烧溶劑。二氧化石夕粉及 ^ ΐί 一鼠院溶劑共同具有(CH3)3Si類組。因此,二氣 其i ί i ΐ甲基二石夕氮炫溶劑對彼此具有高相容性’因而 i工作ϋ:因此’不產生沉澱物,並且溶液準備及施加 使用滾筒塗布器,藉以將此溶液施加至一作為中門Μ 2另外在乾燥爐在1〇〇。〇熱處理i小時。在此空氣】2 熱處理時,作為滚南丨夕丄田贫 ^ 牡此工孔乾知及 應,俾予以水解,;二;中之水分反 石==反應,俾在表面層形成(CH3)3Si_類二=有 夕叔中間轉移1§表面即使在固體層 J層也具有共同化學物質…可形成具有高 雖然以上說明為在使用六曱基二 劑之情形,但供…處理劑及溶石夕粉之二 物質。例如,即使使用—種在其中將上述矽 才一同 作成各種不同=作為塗層,也可獲得相似效應。可 第〗5頁 C:\2D-C»DE\91-04\90128822.ptd 589518 、發明說明(12) 而士,作為另一形式,不必須稍後在影像載體表面形成 上述南親合性材料。亦即,可作成配置致使形成影像載體 之表面之材料對高親合性材料具有低親合性,並將高親合 性材料分散至影像載體之表面材料。利用此種配置,發生 一種所谓之流出現象,因而在影像載體之表面,高親合性 材料逐漸滲出。因此,可獲得與在高親合性材料施加至影 像載體表面之情形者相似之效應。 士,於此貝例將另外說明。例如,在一使用丙烯樹脂及矽 树月曰之此。物作為表面層材料之中間轉移筒,預先將別土 n
Etsu chemical Co·,Ltd·所製作製作之ΚΡΝ35〇44 KBM3103及另外KBM7103加至表面層材料。藉一種滾筒塗布 方法或類似方法施加此種溶液,俾形成一表面層。上述添 加劑在塗布膜形成步驟(熱處理步驟)移位至表面層之表面 二為添加劑為低分子量組份。在以六甲基二矽氮烷表面 m夕粉在其中分散至六甲基二矽氮烷之上述溶液施加 至添加劑在其中已移位至中間轉移筒的表面時,預先增加 :::劑與六甲基二矽氮烷反應,俾形成一較牢固之表面 chemical co- KPN3504為一種氰基矽烷混合物,KBM31 〇3同 及咖03同樣為r_巯基丙基三甲氧二甲 丨員便一提,將行轉移至顆粒之所有調色 :附至其之影像載體,不必全然轉移至黏附至 顆粒。如果大部份調色劑粒轉移至顆粒,仍然可能獲得一 第16頁 C:\2D-C0DE\91-04\90128822.ptd 589518 五、發明說明(13) '—'—' " -----— ^與在所有m劑粒轉移至顆粒之情形者 效^ ’即使只有調色劑粒之一部份直接轉移像^移 另外,在影像記錄裝置為一在其中一 a像載體。 體以影像光予以照射,俾形成潛像之裝置時,:J影像載 錄方法為以影像光照射一有光敏層或^影像記 像時’顆粒可由-種光透射材料構成俾:成潛 載體之表面形成一均勻顆粒層後,‘體f衫像 確之潛像。因此,藉調色劑之黏附所且u形成準 5。在此情形’光透射特性涉及相對;成清 波長之光之有效透射特性。亦即,果i y +光使用之 大於供影像曝光之光波長1/2,顆 員粒之粒子大小不 即使顆粒由於其材料結構為不透明。此等顆不/二障礙, 明中所提及之光透射顆粒。 b荨顆拉包括在本發 在影像記錄裝置使用前,在 均勾轉移,或在影像記錄裝粒可予以預先 藉顆粒供給裝置供給至影像載體 ::階段,顆粒可 高親合性之材料。 +处理為疏水性之顆粒具有 另外,顆粒供給裝置較佳 像載體轉移至記錄媒體等者:顆粒° 3色劑適當補充自影 ,顆粒實際均勻黏附至 ,朴,而每當形成影像時 載體之裝置,可採用各種乂象;體糾乍為供轉移顆粒至影像 機相同組態’並容納粉顆粒 °卞I採用具有與顯像 另巴凋色劑之裝置,或容 C:\2D-OODE\9I-O4\90128822.ptd 麵 589518 五、發明說明(14) 納一種顯像劑 置及顯像機之 置,在形成潛 勻轉移粉。或 劑同時轉移至 在另'一方面, 氣化方法,具 裝置,有一種 場之力黏附至 並使顆粒黏附 用機械振動, 其中使顆粒黏 刷,並使有顆 可藉一迴轉刷 之磁性刷,或 刷,或類似者 種機械方法。 包括調色劑及 裝置。作用如 像及轉移調色 則’裝置可將 潛像載體,俾 作為一種供使 有與顯像機相 方法,其中顆 影像載體之表 至影像載體表 空氣,超音波 附至一主體, 粒之主體旋轉 ,或一在其中 以一可撓曲彈 予以機械式摩 粉,並且也作 顆粒供給裝置 劑前,可無潛 包括在顯像劑 形成或保持一 顆粒黏附至影 同組態之上述 粒予以分散如 面。作為供分 面之裝置,例 ’或交變電場 如滾筒,刷, ’振動或移動 藉磁性將顆粒 性體形成之滾 擦。可連同上 用如顆粒供給裝 及顯像機之此裝 像形成之狀態均 之顆粒連同調色 均勻層之顆粒。 像载體表面之電 I置以外之其他 雲團,並使藉電 散顆粒如雲團, 如有一種方法使 ’或一種方法, 網片,或油漆 。要不然,顆粒 連接為穗狀排列 筒’毛氈,油漆 述電方法使用此 給裝置與顆粒整平裝置是分開準備的 置供給至影像載體之顆粒不全然均勻。另外自=
時間之經過而積聚之傾向。在此種情形,顆: 有效、。可採用各種形式作為顆粒整平裝置。可, 可r:旋轉滾冑’循環皮帶’或類似者為較佳。特別Ά 二疋轉刷’可旋轉滾筒或循環皮帶較 電阻率在至㈣Qcm之範圍,並且將在乂、=
五、發明說明(15) + ι,οοον之範圍之偏壓電塵施加至可 ;循環皮帶,同時可旋轉刷,可旋轉滚筒或二皮帶在速 度上與影像載體具有差異。利用 循衣皮,在速 影像載體之顆粒之凝聚稍後解開而予以;平:::供= 影像載體上之顆初八二丄在此部份會使在 像= 1,當顆粒供給至該部份,並且在影 且有顆粒:! 合性之材料優先吸引顆粒。因此, 百顆粒層谷易修理之效應。 w… 何=顆ί J ^ J;裝J::顆粒整平裝置’而不提供任 裝置或步驟,有供:清潔用==整平裝置之 等等之裝i。在每一情形,:::接觸充電’接觸轉移 同之定時,使用# W ^ ^ >、原始步驟同時或在與其不 上說明二ΪΠ1為顆粒整平器。在此等場合,自以 月硕而易見,與影像載體之速 有效。而且,如果在影像盤 共隹母It形均為 中間轉移器或類似者之間::心差η -光敏體與-方式作用如顆粒整平器。使用、也:顆,影像載體以相同 構件,在裝置組態之簡化具粒整平裝置之另-作為顆粒整平裝置之另一 σ 21之優點。 述顆粒單獨供給研磨顆υ::方法,其中自上 粒相同方式使用在大小為小於粒’可以與上述顆 粒整平或其表面不平滑。也可使用上述顆 粒具=ί:ίΓ!Γ磨顆粒之裝置。然而,研磨顆 ^门怎十成力,而致佶名 便在迗過量供給研磨顆粒時,損 ptd C:\2D.〇〇DH\9l.〇4\9〇128822^ - .1. ι· 五、發明說明(16) 二袁:像形成裝置之表面。因此較佳 — 供給研磨顆粒之方法,可提:猶供立二磨顆粒。作為用^ =相同方式,在顯像劑可含有研磨顆:置戍以與上 …〇8 Qcm至! X 10h Qcm之範圍電阻Π f以設定為在 顆粒,即使在影像載體與顆粒間之條:狀況之 數量。因此,改進顆抑“ 媒體或類似者之顆粒之 異轉移特'f生。何以可獲得此 獲得優 門之盔ϋ 4插置在调色劑與影像載體之間’俾減低在農 =合力。因此,顆粒具有-種改進轉移效 影像轉移後,大部份顆粒本身保留在影像y。 2 J調色劑影像轉移時,一部份顆粒連;; 率之間且有一箱相s i附至影像載體之顆粒之體積電阻 積電阻率高之顆位易於ί即,在調色劑影像轉移時,在體 積電阻率低之調色劑一起轉移。反之,在體 感電特性:如==留在影像載體。此係由於顆粒之 率高,顆粒容县ΐ = 載體之表面之顆粒之體積電阻 # m ^ " 在衫像載體充電之步驟充電。例如,在影 像載體之感電極性為負情 _. ,. . ^^ ^ ,顆粒之電荷所導致夕顆粒被充電為負。在此時間 ,因為若千為低於影像載體之電位。然而 二 積電阻率,其達到影像載體之電位百分之幾 刀之幾十。在以此種方式充電至與影像載體之感電極 第20頁 C:\2D-CODE\9l-04\90i28822.ptd 589518 五、發明說明(17) " ' ' 性相同極性之顆粒,在轉移步驟經歷逆向極性之轉移電場 時,顆粒之一部份連同調色劑藉靜電力(庫倫力)一起轉移 。因此,如果顆粒之體積電阻率低,亦即,如果體積電阻 率低於約1 X 1 Ο14 Ω · cm,便防止不必要之充電,因而在轉 移之時間,防止顆粒藉庫倫力自影像載體之表面轉移。因 此,在影像載體可保留顆粒層。反之,如果顆粒之體積電 阻率低於約1 X 1 G8 Ω · cm ’在影像載體通過顆粒發生電荷 轉移、因此’如果景> 像載體為光敏體,便發生靜電潛像變 成不清楚(影像模糊不清)之缺陷。 ,ifί載體之顆粒,其厚度較佳為不大於3微米,並形 成顆粒層約1至5層。如果厚声掷^ ^ ^ ^ ^ : $禾与度增加,顆粒層易於不均勻而 導致轉移雄度不均勻。即使可 綠较φ β二憎形成均勻層,顆粒層也減弱 轉移電%而導致轉移速率之降低。 1 相反於研磨顆粒者,可採用玻 % si ^ ^ ^ L〆 用衣形或平滑表面凸面形狀作 ,亦即,名旦彡饴获姊狀可谷易作成均勻顆粒層 亦即,在衫像載體與顆粒間之接㈢ 在所形成之顆粒層與調色劑間之 2 4成句勻並且 使轉移速率變成均勻。 妾觸也谷易變成均勻,致 供顆粒層改進轉移速率, 調色劑顆粒大小。然而,更任何調色劑形狀及任何 在調色劑黏合力低並且均勻,:4形調色劑。球形調色劑 可省略清潔器。 致轉移速率很高。因此, 作為供使本發明在使用時更有效 之表面係以一種對處理為疏水性 另一形式,影像載體 <顆粒具有高親合性之材
Prfl 90128822.ptd 第21頁 589518 五、發明說明(18)
料所形成,並且有顆粒經虛理A ,其接觸角相對於純水予==之影像載體之表面 不大於90。。在一種習於1〇°。,較佳為 ,為使可省略:主初置一 ”、,,列如在JP一A-8-1 52786號 馮使了名略冻早兀,必要使 小於9〇。。大接觸角導致表面能::表:之接觸角不 變成難以黏m。ra +又衣面月匕里之減低。因此,調色劑 在另一方面,根據發明人 手口手邏輯。 不小於1〇〇。,初始轉移m 證明如果接觸角 ^. H 轉移速率的確優異,但其可维持性並 角不大於100。,如私絲原因。反之,經證明如果接觸 、 、 初始轉移速率及其可维持性灿介彳反s 估計在影像載體有接觸 ^成特別優異。據 ,可使用一在苴中在与I= ί根據本發明之影像載體 之顆粒,並且在表面有顆粒之參處理為疏水性 inn。 〜像載體之接觸角士於 100 ,較佳為不大於90。。 伐碉角不大於 作為使本發明在使用時更有 顆粒具有親合性之材料之=载文;另=右尚未塗布對 異。在此情形,參後詩夕=f速辜之可維持性變成更優 :仏衫像載體之基板在JISA硬度可嗖定大 效率改進,^ 士 載之黏附改進。因此,轉移 # #丨自& #僅在調色劑轉移至影像載體時,而且也在碉 色劑自影像載體艟孩办丨上+ & 阳丘也在. 豕戰體轉移w例如在調色劑自一作為中間轉移 第22頁 C:\2D-00DE\91-04\90128822.ptd 589518 五、發明說明(19) --- 器之光敏體轉移時)。另外,在影像載體之基板之顯微硬 度為在自2 0。至6 0。之範圍時,可獲得相似效果。 曰在此,構成一用於測量顯微硬度之顯微硬度計,以供測 $不可藉習知ASKER-C橡膠硬度計或類似者測量之小,薄 及柔軟橡膠部份之硬度。與習知硬度測量值比較,顯微硬 度計之測量值有硬度資訊在顯微測量部份之表面附近。作 · 為此型之此種顯微硬度計,有一 KEIKi c〇., L T D ·所y作之”顯微硬度計(μ j) _ 1型)"。在本發明使用μ d 一 1 硬度計作為顯微硬度計。 毯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以下將參照附圖說明關於本發明之實施例。 _ 實施例1 圖1示一根據本發明實施例1之影像記錄裝置。 此!!像έ己錄裝置有一光敏筒101,一充電器102,一顆粒 供、、°單元1 0 3 ’ 一影像寫入單元1 0 4,一顯像單元1 〇 5,一 轉移充電器106,一分開之充電器1〇7,一輸送皮帶11〇, =·除静電曝光單元1〇8。光敏筒1〇1為一影像載體,其在 =勻充電後以影像光予以照射,因而在表面形成一靜電潛 像。、充電器102予以配置在光敏筒ι〇1之外周邊。充電器 2為充電裝置’用於使光敏筒之表面充電至預定電 _ 2。顆粒供給單元丨〇 3均勻供給光透射顆粒至光敏筒丨〇 i之 ς面。影像寫入單元丨〇4依據影像資料以影像光照射光敏 =之表面,俾形成一靜電潛像。顯像單元105將調色劑 擇性轉移至靜電潛像,俾使靜電潛像具體化。轉移充電
589518 五、發明說明(20) 為1 0 6將在光敏氣1 01之表面之调色劑影像轉移至自紙導承 1 0 9所供給作為記錄媒體之紙。分開之充電器1 〇 7使已對其 轉移調色劑影像之紙自光敏筒1 0 1之表面分開。輸送皮帶 110將分開之紙輸送至一未不固定單元。除靜電曝光單元 108使紙已自其分開之光敏筒ιοί之表面除靜電。 光敏筒1 01配置為予以驅動,以預定速度,在未示之驅 動裝置之箭頭方向旋轉。可使用有各種不同光敏層之筒作 為光敏筒101。例如使用以一種有機光電導體(〇rganic Photo-conductor,簡稱〇pC)所形成之光敏層之筒。 光敏筒1 0 1之表面係以一種對顆粒粒子具有高親合性之 材料所形纟,其大小為小於調色劑,並且其表面已予以處 理為疏水性。因此’如圖3A細中所示,經處理為疏水性 之一層顆粒均勻形成在光敏筒丨〇 i之表面。 例如使用一種疏水性處理劑 粒具有高親合性之材料。希^一:;=為疏水性之顆 ,j: y- 1 c n °r -V 布皇種材料作為疏水性處理劑 ,其在150 C或較低溫度沸騰, 虼^州 解。使用此種材料,_以可/ 在150 C或較低溫度水 包括室加,針藉 不兩於1〇()t之較低溫度, 材料由於在表面處理步 處理。因1"匕’可防止橡膠 此種介面剝落係由構〃夕=,介面剝落等而熱變形。 脹係數之差異4:成2層光敏層之諸層”,在熱膨 移器之任何材料給予處理。可對構成影像載體或中間轉 滿足此專特性之姑斗 ^ (SP值6.5,彿點12 1、::可包括六甲基二石夕氮烧 } 一曱基甲氧基矽烷(SP值6.7,
589518 五、發明說明(21) 沸點57°C),甲基三甲氧基矽烷(^值73,沸點1〇2。〇, 三乙基氯矽烷(SP值7.8,沸點145。〇,三曱基溴石夕炫 (SP 值7· 8,沸點80 °c )等。 、 例如,將一種疏水性處理劑之溶液施加至光敏筒ι〇ι之 2 :位:Ϊ二ί Ϊ筒】01之表面係以一種對處理為疏水性 ΐ = 材料所形成。通常,在光敏筒101 之表面存在有效類組諸如_c=0,—, 容易與此等有效類組具有耦A t 。有效類組 俾在光敏筒101之表面形A 啟水性處理劑反應, 衣曲形成疏水性類組。 在另一方面,經處理為
Si〇2,以02等。疏水性二氧化j顆之4顆粒」其貫例可包括 使用一種揮發性矽化合物 立之貫例可包括以一種 ,在汽相藉燃燒水解所# ° U切或㈣者作為原料 炫諸如甲基二氯石夕院煙2氧化石夕,以有機氯石夕 基石夕氧烷或類似者予以處^者园^^機石夕氧炫諸如聚二甲 封離之方式,藉以所產 =而在表面之矽烷醇類組被 自一電弧爐所蒸發之一 =f水性二氧化矽顆粒,·燃燒 顆粒,·以一種以六甲- 猎以所獲得之電弧二氧化矽 燒醇類組封離之方式了氮,處理,藉以將在表面之石夕 供使氧化鈦顆粒之表之馭水性二氧化矽顆粒等等。 石夕炫,欽酸鹽,紹,之處理劑之種類,諸如 似可予以變化,』 j輕合劑;石夕油;或類 另外,除上述顆粒外,=:5周整處理劑之上料。 ,磷酸鈣,氧化鈽等等,二:氧化鋁’碳酸鈣,碳酸鎂 ___ 面處理,作為經處理 90128822.ptd 第25頁 589518 五、發明說明(22) 為疏水性之顆粒。 形成光敏筒1 〇 1之表面之材料對處理為疏水性之顆粒是 否具有高親合性,例如藉評值予以判斷。具有Sp值彼此接 近之材料經證明彼此具有高親合性。 在供顆粒之疏水性處理劑與提供在光敏筒〗〇〗之表面之 材料之間’在SP值之差異不大於1.1時,光敏筒101之表面 之顆粒彼此優異緊密接觸。因此,容稍後將予以說明,轉 移速率及其可維持性變成優異。 、例如’在製造光敏筒1〇1時,在光敏筒1〇1之表面均勻形 成一層經處理為疏水性之顆粒。然而,以上說明無任何限 制,可在影像形成步驟前,在光敏筒101之表面均勻形成 層經處理為疏水性之顆粒。 其次,將說明關於表層顆粒作為實例,在製造光敏筒 _日、使用/、甲基二石夕氮烧作為疏水性處理劑,藉以均 勻形成一層經處理為疏水性之顆粒之情形。 9 一 處ί形:f (顆粒)預先以六甲基二石夕氮烧予以表面 均位子:有(CH3)3Si類組,並具有U。毫微米之平 大小,將以重量計一份之二氧化矽粉混合及 以重1計100份之六甲基二矽氮烷溶二 甲其-2:办备J 一乳化石夕粉及六 二f 一 溶劑共同具有(CH3)3Si類組。因此,二急化 粉及六甲基二矽氮烷溶劑對彼此 容易分散。因此,不產生沉殿物,;;;=’因而其 工作容易。 五且,合液準備及施加之 藉一滚筒塗布器將此溶液施加至光.敏筒ι〇ι,在溫㈣ 第26頁 C:\2D.〇〇DE\91-04\90128822.ptd 589518 五、發明說明(23) ' ---- °C及濕度55%空氣乾燥5小時,並另外在一乾燥爐在1〇()t 熱處理1小時。在此空氣乾燥及熱處理時,作為溶劑之上 甲基二矽氮烷與空氣中之水分反應俾予以水解,及與在光 敏筒101在表面層材料所含有之有效類組反應,俾在表面 層形成(CH3 )3S1 -類組。因此,矽粉及光敏筒i 〇 i之表面在
固體層狀態以及在溶液狀態具有共同化學物質。因此可形 成一高黏性薄層。 V 如此所設置用於使光敏筒1〇1之表面均勻充電之充電器 102,施加高壓至一電極電線,俾在電極電線與光敏筒ι〇ι 之間產生電暈放電。因此,光敏筒1〇1之表面均勻充電。 順便一提,可使用一種接觸型充電器,諸如充電滾筒,充 電葉片,充電膜等作為充電器1〇2。 ,影像寫入單元104有大量發光裝置(LED),排列在一將行 形成之影像之寬度方向。此等發光裝置依據影像信號而接 通及斷開’俾進行影像曝光至被驅動旋轉之光敏筒丨〇 1。 即使不說,作為影像寫入單元丨〇 4,在掃描光敏筒丨〇 j時, 可依據影像信號使一雷射束接通及斷開,俾在其上進行影 像曝光。 如圖2中所示,顯像單元1〇5在一顯像單元外殼138有一 圓柱形顯像滾筒1 3 1及一顯像劑調節構件丨3 2。顯像滚筒 1 3 1予以配置為接近光敏筒丨〇 },並與其相對。顯像劑調節 構件1 3 2調節在顯像滾筒〗31之顯像劑數量。顯像滾筒丨31 係由一磁鐵滚筒1 4 〇及一非磁性中空圓柱形顯像套管丨3 9所 構成。磁鐵滾筒140在周圍方向有許多磁極。顯像套管139
589518 五、發明說明(24) = 支承於磁鐵滾筒】40周圍。由裁體及調色劑 可在顯像套管139之外周邊予以磁性吸 像= 筒131後面提供一葉片133,用於供給顯 拌室136/Λ 及另外在葉片133後面形成-第-攪 設有—第rt㈣室137 °帛—及第二授拌室136及137 分2推送器134及一第二旋螺推送器"5,用於 :使ί = 之抽向輸送顯像劑,同時攪拌顯像劑 ^ w便用之顯像劑。另外,可 劑。^便-提,宜於使用實際球形之劑^力:至^ 顆粒供給單元〗03具有與顯像單元H作為调色劑。 顆粒供給單元1 03之内部容納一顆粒二^。然而,在 其為磁性載體及光透射一種' 入α ν彳乂替顯像劑, 筒101之表面未形成一層 種/合物。在最初在光敏 P “又使用顆粒供給單元103均勻供 ::,早』 面,俾形成一層顆粒。反之,在 /至先敏涛101之表 已形成-層顆粒時,使用顆粒供故;:敏筒101之表面 成步驟自光敏筒ι〇1之表面所分開m103#充在影像形 作為顆粒供給單元丨03所供給粒。 在最初使用與在光敏筒101之表如以上所說明, 之顆粒。亦即,例如使用球形 ^成一層顆粒時者相似 先以六曱基二矽氮烷予以表 矽粉作為顆粒,其預 (CH3)3Si-類組,並且其#1 ^里’俾在表面具有 $ Μ水之平均粒子大小。
C:\2D-C0DE\91-04\90128822.ptd 第28頁 589518
在使用光敏筒1 〇丨作為影像載體時,上述顆粒在光敏筒 101之表面均勻形成5 — & ws 成至一層。顆粒因此必要具有足夠良好 一=以藉影像曝光形成一靜電潛像。在顆粒係以 透:材料形成時’即使在下列方式也可形成一準確 ^曰像。亦即,在光敏筒101之表面形成一均句層之顆粒 後,光敏筒101之表面均句充電,並以來自該層顆粒上面 mi照射。因此’ 一藉調色劑之黏附所具體化之影像 ,吏成&楚。在此情形,光透射特性涉及相對於 使用之波長之光之有效透射特性。亦即,如果顆粒::子
大小不大於供影像曝光之光波長1/2,顆粒對曝光不導致 障礙’即使顆粒由於其材料結構為不透明。此等顆粒包括 在本發明中所提及之光透射顆粒。 在以上所說明之組態,在根據此實施例之影像記錄裝置 丄以下列方式,在調色劑影像轉移至記錄紙張或中間轉移 器…俾減低將行回收/消除之調色劑時,可大為改進轉移 效率;或另外,可使能免除或簡化清潔單元;可防止廢調 色劑之產生至最大限度;以及另外可長時間穩定保持高轉 移效率。
亦即,如圖1中所示,在根據此實施例之影像記錄裝置 ,驅動光敏筒101以預定速度(例如16〇毫米/秒之周邊速度 )在箭頭方向旋轉。藉充電器102使光敏筒101之表面均勻 充電為具有預定極性及預定電位(例如—550V)。在充電後 或在其則,藉顆粒供給單元1 0 3將顆粒均勻供給至光敏筒 1 0 1之表面。在一屬於顆粒供給單元丨〇 3之顆粒進給劑容留
滾筒之表面 形二氧化發 性刷緊靠光 如圖3 A中所 層。在此時 電之電荷量 然而,光 粒具有面親 疏水性,因 彼此具有高 力或類似者 1 0 1之表面 ,藉磁鐵滾筒之磁力形士1 粉或類似者形成夕K ^載體之磁性刷。以球 破H之表面,俾對表面摩擦 曼磁 不,在光敏Mini夕主^ ^ „ ,门1之表面形成一實際均勻顆叙 二丨、;立之粒子大小為小至致使顆粒所利用充 也小。因此,靜電力不顯著作用。厅利用充 =筒1 01之表面係以一種對處理為疏水性 合性之材料所形成,同時顆粒予以表面處理顆為 而在顆粒之表面也存在有疏水性類組。因此了 親合性之此等疏水性類組由Mvan der Waais 而彼此吸引。從而,顆粒確實保留在光敏筒 其次,如圖3B中所示,以來自顆粒層上面之影像光昭射 相反於影像寫入單元1〇4之位置。所使用之顆粒透射光, 致使光敏筒1 〇 1之光敏層之電荷被曝光所減低。因此,根 據在靜電電位之差異形成一潛像。此潛像移動至相反於顯 像單元105之位置。如圖3C中所示,自顯像滾筒131轉移之 調色劑11 3被置於顆粒層,俾黏附至此顆粒層。因此,使 潛像具體化。如圖3D中所示,如此所形成之調色劑影像, 藉轉移單元1 06轉移至記錄紙114。由於調色劑113通過顆 粒層111黏附至光敏筒1 〇 1,在調色劑與光敏筒1 〇 1間之非 靜電黏合力諸如van der Waals力等減弱。因此,容易藉 轉移單元1 0 6所產生之電場使調色劑11 3分開,俾予以轉移 至記錄紙11 4。
發明說明(27) 在調色劑影像已以此種方式轉移 ⑴保留在光敏筒1〇1。在此影像記錄;=二層 。當顆粒層111保持在光敏筒101時 :”:冷單元 ::自顆粒供給單轉移二始工 心像轉移時,轉移至記錄紙之顆粒。 H在调色 凋色劑轉移速率為〗00%,便無殘 如果 量之調色劑保留在光敏二=產一 及若;:f :種殘留調色劑由顆粒供給單元103所回收, 同時保持在光敏筒1〇卜並連同次-影像轉 提:ϊ; 2、:i 士”置,在轉移充電器106之順流侧可 要=& +寺,月,糸早兀或一清潔單元。然而,在此情形,如 ίίί光敏筒之所有顆粒’便產生大量回收之顆粒。因 t必i補充新顆粒。因此,作為清潔單元,必要採用一 :二* :保持顆粒層時,藉其僅可回收調色劑,例如,-收周色劑之“,一供藉弱力利用刷等僅回 # -二I二,用一可旋轉滾筒或一循環皮帶作為暫時清潔單 =$ π潔單元。可旋轉滾筒或循環皮帶為導電,具有體積 '阻率在—1〇6 Qcm至1013 Qcm之範圍。施加一在―1,οοον至 +,000V範圍之偏壓電壓至可旋轉刷或循環皮帶。可旋轉 ^或循環皮帶設計為與光敏筒i 〇 i在速度上具 f例1
589518 五、發明說明(28) 其次,意在作為試驗,發明 影像記錄裝置。然後,實施者人寺裝成一如圖1中所示之 像轉移速率之初始轉二/ =驗以調查作為初始調色劑影 移殘留密度。吾人* 遠山度’及在轉移一萬次後之轉 米二氧化石夕顆粒“在^ 體,在其中將0.15微 加至一OPC光敏體。一翻4vr g /、τ暴一矽氮烷溶液予以施 形顆粒。使用具有不明確形日之ϋ為g· 5微米,並使用球 驗。 之一乳化矽顆粒實施相似實 因此,在使用球形顆粒時,經 色劑影像轉移速率,及在轉移一萬: 純,並令人滿意分別為及。萬0:後=移= 劑影像轉移速率,及在㈣ 3 度不初始調色 特別是在初始性能然而,球形顆粒經證明為更佳’ f 施 叶Γ:本發明-之實施例2。在實施例2,顆粒供給裝置設 β ”、、不同於在貫施例1者。在實施例2,如圖4中所示, 9用nf有一刷可旋轉與一影像載體1 0 1接觸之顆粒供i單, ’代替在圖1中所示提供在影像記錄裝置之顆粒供仏 = 。在此顆粒供給單元2〇3,一迴轉刷231提供在一^平 ::顆粒之外殼234之開口部份,及一用於供給顆粒至4迴 ㈣㈣231~M °驅動迴轉刷 Z d i灰轉,因而硬毛末端在迴轉刷2 3 1緊靠影像载體1 〇 1之 第32頁 90128822.ptd 589518 五、發明說明(29) 部份,在與影像載體HU之表面相同方向 刷231之速度,致使硬毛末端以一略微高 j疋迴轉 周邊速度之速度移動。與在圖!中所示裝置;使用;101之 之顆粒,亦即,經表面處理為疏水性之 同 顆粒供給單元2〇3。必須注意的是,雕,丨以容納在 影像記錄裝置之其他構形,亦即在此影f予以混曰。此 之影像載體1〇1’一充電器102,—影像所使用 顯像早兀105,一轉移充電器1〇6,一分開之充 一紙導承109及一輸送皮帶110,為與在圖】 。你 記錄裝置者相同。 中所不之衫像 在此種影像記錄裝置,容納在顆粒供給 234之顆粒藉葉片232喷灑在迴轉刷231之 之外殼 附至此等硬毛末端。然後,顆粒緊靠一鳊,俾黏 231平行之似桿構件233,因而將修過量之顆粒=轉刷 之後,顆粒隨影像載體1 0 1輸送至一接觸部柃、1 。在其 份,迴轉刷231之硬毛末端對影像載體1〇1° " °在接觸部 而使顆粒附著至此表面。在此時間,大,面摩擦,因 載體101之間不作用,但粒子大小為小, ^員粒與影像 強烈作用在顆粒。因此,顆粒黏附至影像載體之寺黏$力 ,俾形成-顆粒層。在其之後,以來自此顆 '面101 像光照射影像載體101之表面,因而形成一 面之影 並以與在圖i中所示影像記錄裳置 影像, ,可獲得高轉移速率。 』方式轉移。因此 實例2 吻518 五、發明說明(30) 思、在作為試驗,本幸於明人笠 度,及在韓蔣M 〜像轉移速率之初始轉移殘留密 在轉移一萬次後之轉移 影像載體,在其中將 ;^ 。人曰使用一種 :曱基-矽氮烷溶液予以施加 =、中之 為顆粒供給單元,吾人曾使 :c先敏:。另外’作 理之二氧化妙顆粒(直徑50毫微2經歷油處 之表面。 U木)稭其供給至光敏筒101 因此,經證明初始轉移殘留 _、 迷率,並且在轉移一萬次後調色劑影像轉移 人滿意分別為〇· 03及〇 05。 菱遠饴度為很低,並令 ZM3 · 而且,意在作為試驗,本幸 敦置,其使用圖1之顯像單元、Λ及人/製成一種影像記錄 ::單元,而不提供任何特殊顆粗供 1用單圖』之;Ϊ作顆粒 密度,及在轉移一萬次後之轉^殘率之初始轉移殘留 種影像载體’在其中將。.15微米度。吾人曾使用一 之:甲基二石夕氮烧溶液予以施加石夕顆粒分散在其令 理之氧化鈦顆粒及二氧化:】:顯像劑,其表面受到油處 顆拉,粒子大小為50毫微米,及;處理之二氧化石夕 〜巴刎之混合重量比為 589518 五、發明說明(3〗) ______ 0.5重量百分(wt心至於氧錢顆粒 米,及對調色劑之混合重量比為o.35wt%。為 因此,示初始調色劍旦彡#姑# I + 為0.05,及在轉移一萬速率之初始轉移殘留密度 因此,經證明分散在顯像ί之轉”留密度較低為〇.“。 面油處理之-負# 〇 ·早兀之顯像劑之氧化鈦顆粒及表 予以逐漸供給,因而隨時間之經 實例4 再者’意在作為試驗,本案 影像記錄裝置。影像t 專I成圖1中所示之 供給裝置,而且也ϊ有ΞΛ置/僅設有圖4中所示之顆粒 顆粒供給裝置,亦;有ΓΛ所7F,在其中不容納顆粒之 施實驗以調查作為初始調色劑影 2置。…、'後,只 -種影像載體,在其ί將。二=f殘留密度。吾人曾使用 τ將0 · 1 5微米二氧化々 ί六I夕氮燒溶液予以施加至-〇pC光敏體Λ ’吾人曾使用—種在圓4中 pc先敏體。另外 粒供給裝置,亦即,1 ,在,、中不容納顆粒之顆 受到油處理之二八==如顆粒整平裂置。供給其表面 光敏體上之顆粒 夕;粒(直徑50毫微米),作為靡 顆粒正平裝置之刷具有雷阻1 ηι〇 η 使刷以與0PC光敏體者i 5 j /、有電阻—Ωμ。 便一提,也使用且古j 间之迷度(周邊速度)旋轉。順 10“ Qcm之刷作為顆粒 ,1〇 Qcm,及 因此,在使用1t + 貫施實驗。 在使用具有電阻1〇1。化之刷作為顆粒整平裝置 C:\2D-00DE\91-04\90128822.ptd 麵 第35頁 589518 五、發明說明(32) 一_ 之刷呀,初始轉移殘留密度示初始調色劑影像 Λ及在轉移一萬次後之轉移殘留密度為低,分別為〇 , 〇. 03。因此,經證明隨時間之經過也可獲得優越轉 具有電阻106°cm及㈣。"1之刷作為顆粒整 2置之刷時,初始轉移殘留密度*初始調色劑影 、率,及在轉移一萬次後之轉移殘留密度為低,分 0.01及0· 03。因此,經證明隨時間之經 二 J特性。然而,在使用具有電…cm及二 明該等刷為不適合。 此經證 實例5 ^而且,意在作為試驗,本案發明人等製成圖1中 ?錄裝置。影像記錄裝置使用一如圖4中所示之顆粗:仏 :::但使用一彈性滾筒代替刷。然後,實施實驗以:周。杳 ”-萬次後之轉移殘留密度。吾人曾使用“二象= 在其中將0. 1 5微米二氧化矽顆粒分散在其中之丄 矽氮烷溶液予以施加至一〇PC光敏體。另外,吾人一 :=在其中供給其表面受到油處理之二氧化矽顆粒: 二:微米)至光敏筒101之表面。另外,彈性滾筒之表面: 枓2依據碳分散之聚偏二氟乙烯(pvDF),及表面材料之 阻為101G Qcm 〇使彈性滾筒以與QPC光敏體者I】倍 度(周邊速度)旋轉。順便—提,也使 j =、 I及_cm之滾筒, 第36頁 C:\2D-C0DE\91-04\90128822.ptd 立、發明說明(33) I置之滾筒實施實驗。 元:i箇ί使用具有電阻’ Qcm之滾筒作為顆粒供給單 逮率^μ初始轉移殘留密度表示初始調色劑影像轉移 二t及ΛΓΓ μ後之轉移殘留密度為低,分別為 移特性而且Λ,經證明隨時間之經過也可獲得優越轉 作為顆粒供给單元使之用//Λ阻106 Ω cm及1013 Ω cm之滾筒 色劑影像轉移速率,及nm:殘2密度示初始調 低,分別為"2ί〇 5 後之轉移殘留密度為 獲得優越轉移牲i 經證明隨時間之經過也可 ⑹之在使用具有電…— 陷。因此,經證明等之,衰筒時,在最初有影像缺 ^也明4 4滾筒為不適合。 裝ί者該案發明人等製成-種影像記錄 ,但使用-Hi:r:圖4中:示之顆粒供給裝置 磨顆粒者。然後 所不顯像早凡之顯像劑含有研 移速率之初始韓銘^=驗以調查作為初始調色劑影像轉 留密度。吾人涵邊捃度,及在轉移一萬次後之轉移殘 氧化石夕顆粒分;:::種!像載體,在其中將°.15微米二 一〇pc光敏體。另外、之,、甲基二矽氮烷溶液予以施加至 小0.65微米之氧化I竹\人曾使用一種在其中含有粒子大 wtM顯像劑另:作土研磨顆粒(對調色劑之重量比0.5 顆粒(粒子大小50毫微H =面經歷油處理之二氧化石夕 υ耄铽未),作為在OPC光敏體之顆粒。而 五、發明說明(34) 且,吾人曾使用調色劑,苴 粒(粒子大小5〇毫微米)在^ !歷油處理之二氧化矽顆 調色劑,及氧化鈦顆粒(粒 5樣以重量比〇· 5wt%混合至 〇· 35wt%混合至調色劑。 小40毫微米)同樣以重量比 因此,初始轉移殘留宓声一、 及在轉移一萬次後之轉^ 色劑影像轉移速率, 〇· 02。因此,經證明隨時 ς二很低,分別為〇· 01及 。 Ί之緃過也可獲得優越轉移特性 實施例3 圖5示本發明之眚妳你丨q + 之調色劑影像不直接轉移至吃=3,=在影像載體 形成在影像载體之不同彩色;=主轉移係在順序 = 實施。在主要轉移後,實施次要轉移,因 ί = 移器之調色劑影像集總轉移至記錄媒體。 忠μ η/ 、裝置形成一全彩色影像。影像記錄裝置有一 ?敏以01,-充電器402,一影像寫入單元4〇4,四顯像 早ΤΟ405Υ,405M,40 5C及40 5Κ,一如同循環皮帶之中間轉 移皮帶411,-轉移滾筒4〇6,一第二轉移滾筒415,及一 輸送皮=410。光敏筒40 !在表面有一光敏層。充電器4〇2 使光敏筒401均勻充電。影像寫入單元4〇4以影像光均勻照 射充電之光敏筒401,俾在光敏筒4〇1之表面形成一靜電潛 像。顯像單元405Y,405M,405C及405K分別容納黃色,洋 紅’青色及黑色顯像劑。中間轉移皮帶4 11予以置為能繞 過許多滾柱412,413,414及415,而同時使與光敏筒401
589518 五、發明說明(35) 接觸。轉移滾筒406將一形成在光敏筒4〇1之表面之調色劑 影像轉移至中間轉移皮帶4 11。第二轉移滾筒4〗5將在中間 轉移皮帶41 1之調色劑影像轉移至沿一紙導承4〇9輪送之記 錄紙。輸送皮帶41 0輸送已轉移調色劑影像至其之記錄紙 四顯像單元405Y,40SM,405C及405K藉一驅動旋轉之基 座部份40 5&予以支承。顯像單元4〇5¥,4〇5^1,4〇5(:及4〇51^ 順序接近光敏筒401,並與其相反,因而將調色劑轉移至 對應於各別彩色之潛像,俾形成可看見影像(調色劑影像 。在顯像單元使用下列顯像劑。載體為與在圖丨中所示與 ,記錄裝置使用者相同。調色劑具有相同黏合劑及相同。 均粒子大但使用不同色素分別供調色劑。另外,使 粒50宅微米之二氧化矽細•,作為一種外部添加劑 ,並且予以混合,因而塗布速率在調色劑達到50% ^ 中間轉移皮帶411為一135微米厚循環皮帶,在其中已 ϋΛ散至聚碳酸酿樹脂。中間轉移皮帶411之電阻值為 :別=速度160毫米/秒在圖中箭頭所示之方向予以驅 動此專構件不設有任何清潔單元。 色ΐΓΐ記錄Γ使用光敏筒401之初始循環,作為供黃 二之ί擬;式’並且其後在光敏筒401順序形成 於中間轉移ΐ帶二1 影像及。鞋然•’將調色劑影像上下重疊置 w 轉移至此皮帶。影像記錄裝置择 作如下。驅動光敏筒4〇1旋轉,並藉充電器402均句裝充置電細
589518
在其之後,光敏筒401移動至相反於黃色顯像單元4〇5γ之 位置,而不經歷影像曝光。在此,實際均勻轉移二氧化矽 細粉。二氧化矽細粉之表面已以與在實施例丨者之相同方 式處理為疏水性。在其之後,以來自此顆粒層上面之影像 光照射光敏筒401,因而形成一潛像。藉黃色顯像單元 40 5Y使此潛像具體化,並藉轉移滾筒4〇6將調色劑影像轉 移至中間轉移皮帶411。在此時間,由於調色劑影像形成 在顆粒層,調色劑影像以效率接近】〇〇%轉移。 光敏筒401另外經歷藉充電器4〇2充電,以影像光昭射, 形成調色劑影像,及轉移調色劑影像至中間轉移皮帶4ιι ,供青色,洋紅及黑色之各別彩色之各別步驟。因此, 中間轉移皮帶4 1 1形成一全彩色影像,在其中四彩色之調 色劑?像已置為上下重4。此全彩色調色劑影像藉第二轉 移滾筒4 1 5集總轉移至記錄紙。因此,獲得一全 影像L在此種影像記錄裝置,可形成優異之全彩色影像' ,不提供任何清潔單元,並且不回收在光敏筒4 〇 ^之殘留 順便一提,在此裝置,自顯像單元4〇5γ,4 皮帶411,俾在中間轉移皮帶411形成一顆粒層。因此,也 =1:轉移皮帶411至記錄紙之轉移效率。然而,如 果改進之轉移效率不令人滿意、,可提供一顆粒供給單元, 用於供給顆粒至中間轉移皮帶4丨丨之表面。順便一提, 此情形’中間轉移皮帶41 i之表面應該以一種對處理為疏
589518 五、發明說明(37) 水性之顆粒具有高親合性之材料形成。 實例7 其次,意在作為試驗,本案發明人等製成一如圖5中所 示之影像記錄裝置。然後,實施實驗以調查作為初始調色 劑影像轉移速率之初始轉移殘留密度,及在轉移一萬次後 之轉移殘留密度。在使用之影像記錄裝置具有下列特性。 光敏體:OPC( 084毫米) 影像寫入單元:雷射ROS( 6 0 0dpi )
過程速率:1 6 0毫米/秒 潛像電位:背景部份-5 5 0V 影像部份-150V 顯像滾筒:固定磁鐵及迴轉套管系統 磁鐵磁通量密度:500 G(在套管) 5毫米 0. 5毫米
套管直徑:025毫米 套管旋轉速度:300毫米/秒 光敏體與顯像滾筒間之距離(DRS) : 0 顯像劑調節構件與顯像滾筒間之距離 顯像偏壓· D C組份-5 0 0 V AC 組份 1. 5kVp_p(8kHz) 調色劑:5wt%碳黑色分散在聚酯中 調色劑顆粒大小7. 5微米 摩擦學25 // C/g
中間轉移皮帶:1 35微米厚碳黑色分散在聚醯亞胺中 主要轉移電壓:400V
90128822.ptd 第41頁 589518
_ 五、發明說明(39) 示之影像記錄裝置。妙每 度與調色劑影像轉移特性門=^貫驗以調查在顆粒層之厚 將粒子大小〇· 1 5微米之二急2係。 二矽氮烷溶液,並將 二 矽顆粒分散至一種六甲基 布之中間轉移皮帶411乾炉“至中間轉移皮帶411。使塗 備為在顆粒層之厚声 *。在,、之後,將各種測試件準 微米。 又5 ,因而顆粒層之最大厚度達到1 〇 至於估計轉移特性之 6mg/cm2實施顯像,並 ’ ^在紙上之固體影像,在約 及所轉移之30%半多纲史^估计在該時間之轉移速率,以 留在中間轉移皮帶41°;:;影像品質。為簡化起見,保 調色劑密度作為轉^ ^移至-帶,並測量 圖6示上述實驗之結果 掉m)。 如自圖6明白,《 大於在設計之目卢枯^ 2為抑制轉移殘留調色劑密度為不 米。 值〇.°6 ’顆粒層之厚度宜為不大於3微 實施 示本發明之實施 形成在彩色不同之網A ^ 在貝鉍例4,提供許多在其上 體之許多彩色調色^ = H之影像栽體。形成在影像載 形成在影像載體之=巧直接轉移至記錄媒體。在順序 個影像載體之不同彩2 f色調色劑影像當中,將形成在二 轉移器置為上下重丄凋色劑影像,而在一第一主要中間 時,將形成在其他豐:而在該狀態實施主要轉移。同 ^載體之不同彩色調色劑影像,而 第43頁 五、發明說明(40) ΐ:ί f主要中間轉移器置為上下重最,®而/兮壯能-施主要轉移。在其之後,將> 2 \因而在该狀y 置為上下重疊之主要轉移之調及:-主f :: 移器置為上下重疊,因而在該狀:: f:在一二次中間轉 將在二次中間轉移器置為 :::_人要轉移。而且’ 像集總第三次轉移至一記㈣重-之次要轉移之調色劑影 (Μ),青色⑹及黑色⑴之 ’分^別供黃色⑺,洋紅 成;分別供主要充電盘光敏筒% ^早70 1,2,3及4所構 滾筒(接觸型充電單元)21,2 】,13及14接觸之,電 光單元)供照射雷射束31,32, I24,-未—示之酬曝 紅⑷’青色(C)及黑色(κ)之各 ,以供買色⑺,年 ,咖,供利用黃色(Y),=)色 之各別彩色之調色劑,使带& 月色(C)及…色(Κ) 靜電潛像顯像;=一==2筒11,12,13及14之 與四光敏筒η,12,13及二:間:移器筒(中間轉移器)51 二主要中間轉移筒(中間轉移;5ΓΓ及12接觸;一第 主間轉移筒(中間轉移器)53與第-及第二 ##)6〇Υ Λρ^52#^: 構件)60與二次中間轉移筒53接觸。 丘;敏筒11 ’12 ’13及14予以配置在預定間隔,俾具有一 ? 5切面Μ。另外’第一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1及“予 以配置為致使其旋轉軸線平行於光敏筒η,12,13及14之 90128822.ptd 589518 五、發明說明(41) 軸線,並且相對於一預定對稱平面具有一種平面對稱之關 係而且,一-人中間轉移筒5 3予以配置為致使其旋轉軸線 平行於光敏筒1 1,1 2,1 3及1 4之旋轉軸線。 響應影像資訊供所有彩色之信號,藉一未示之影像處理 單元予以光柵化,並供給至一未示之雷射光學單元。在此 :射光學單元,青色⑹,#紅⑷,黃色⑺及黑色⑴之 ί!彩色之雷射束31,32,33及34,依據供所有彩色之影 予以調變’並且彩色光敏筒u,12,13幻4對應以 铒射束31 ,32,33,及34予以照射。 之:^ 1上’ 1 2,1 3及14 ’執行一依據已知電照相系統 = 程供所有彩色。首先,例如使用-使用直徑 丄1 = Λ敏體之光敏筒作為每-光敏筒11,12,13 面速声q^;::勒猶後〃將予說明之迴轉體之驅動單元,以表 及U f棘^ Γ isii t ^轉速度驅動此等光敏筒11,12,13 及1 4方疋轉。如圖7中戶斤+ 收 作為接觸型充電單元之充電將二84,DC電壓 敏筒11,12,13及14之表=H,22,32及42,致使光 提,作為接觸型充電單例如約-3_。順便一 型者等等,但任何類型之充=括;;子型者,膜型者,:; ,採用在最近幾年通常在^厂均可使用。在此實施例 另外,雖,然在此實施例採用1、置所使用之充電滾筒。 使光敏筒11,12,13及14之矣僅用於施加DC之充電系統 施加AC及DC之充電系統。 面充電,但可使用一種用於 在其之後,光敏筒U,12,13及14之表面藉未示之雷射
589518 五、發明說明(42) 光學單元作為曝光單元,以對應於青色((:),洋紅(M),黃 色(Y)及黑色(K)之各別彩色之雷射束31,32,33及34予Z 照射。因此,對應於各別彩色之輸入影像資訊,而形成靜 電潛像。靜電潛像藉雷射光學單元寫入在光敏筒丨丨,丨2 ^ 13及14時,將光敏筒u,12,13及14之影像曝光部份之表 面電位除靜電至例如約— 60V或較少。 又 另外,對應於青色(C),洋紅(μ ),黃色(γ)及黑色(κ)之 各別彩色,形成在光敏筒!〗,12,13及14之表面之靜電潛 像,分別藉對應彩色顯像單元41,42,43及44予以顯像。 因此,靜電潛像被具體化如在各別光敏筒丨〗,12,13及14 像CV糊)’黃色(γ)及黑色⑴之各別彩色之調 43及44,但本發明之應用範圍不限 ϊ=ί:!、统广吏不說’本發明也可令人滿意應用於 ”Π 一種非接觸型顯像系統等。 =像早元41 ’42,43及44予以分別填滿由青色(c),洋 紅(M),只色(Y)及黑色(κ)之不同 構成之顯像劑。如果自_未示厂色^以及載斤 劑至顯像單元41,42,43d2供給單元供給調色 # ^ H40d ^ ^ H ^ ^ # , # ^ 滚筒40a内’固定配置一在其中成預配置磁 之磁鐵滾筒(未示)。藉—用於於、其甜角度配置迕^磁極 之葉片40b輸送至顯像穿二5顯像劑至顯像滚筒40a 物頁像滚请術之表面附近
589518 五、發明說明(43) 顯像劑數量調節構件40c,在將行輸送至顯像部份之數量 予以調節。在此實施例,顯像劑之數量係在3〇g/m2至5〇g/ m2之範圍。另外,在此時間存在於顯像滾筒4〇a之調色劑 之充電量’約略在-20/zC/g至35/zC/g之範圍。 供給至顯像滾筒40a之調色劑,藉磁鐵滾筒之磁力形成 為一由載體及調色劑所構成之磁性刷。此磁性刷緊靠光敏 甸11,12,13或14。將一AC及DC顯像偏壓電壓施加至顯像 滾筒40a,因而在顯像滾筒4Qa之調色劑在形成在光敏筒^ ^12 ^ U ^14^# t 〇 0,b , 。在此貫鈿例,顯像偏壓電壓之AC具有4kHz&i讣 及其DC約為-230V。 :員便-提,此實施例設計為具有顆粒供給裝£,用於供 t2小為小:調色劑之顆粒至影像载體之表面。然 而,顆粒仏給裝置設計為由顧i ”、 時供給顆粒。 巧田員像A置構成,用於與顯像同 亦即’在此實施例,一層其表 „; J ^ , ^ t „ ,tj, ^ 一光敏筒11,12, 13及14,望一这够^ 小成在母 及52,以及- "+ „ _ 第一及弟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1 影像之步ίΓ人=移筒53之表面。“,轉移調色劑 2 ί ί; ϊ:φ為保留在每-光敏筒11,12,13 轉移汽53之if 間轉移筒51及52,以及二次中間 間轉移筒或記錄紙,俾予以;^調色劑影像轉移至另-中 因此’顆粒藉顯像單元4二;:43及44,予以輔助供給
^9518 五、發明說明(44) 至顆粒之一部份p A 、叫 表面。為此目::之光敏筒η’12,13及“等之 單元41,42,43刀^疋在Γ之顆粒以及調色劑容納在顯像 驟’顆粒自顯像,。顯像步驟前,在供給顆粒之步 敏筒η,1213及別ΐ至顆粒之一部份已自其分開之】 粒層。另外,此每。之表面。因此,可長時間保持均勻顆 句整平在:子十為提供顆粒整平裝置,用:Ϊ 之表面之顆粒。‘、'、’、、°周色劑,並且已供給至影像载體 顆粒整平裝置例如係萨一 例如為一導電刷 、 疋轉刷所構成。此可旋轉刷 ,⑽之二利具/體積電阻率在_ 壓電壓供給,並且i’ 〇ον至+1,00 0V之範圍之偏 要不然,顆ΐί;ίΐΐ;!像載體具有差異。 代替可旋轉刷槿占 s可》疋轉滚筒或—循環皮帶 ④j奴轉刷構成。可旋轉滾筒或 =衣皮帶 或一導電循環皮帶刷,JL咬,A且士 ^皮帶為一導電滾筒 CM至lO^CM之範圍,利用LH、有體積電阻率在1〇6Ω 之偏壓電壓供給,並且在速企ooov至+ 1’0〇〇v之範圍 *此實施例,作ί;:ί;ί =用载體具有差異。 暫時清潔單元,用於暫時清潔光名為更新器之 一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及52,由3及】4,第 之表面。此暫時清潔單元俜# _ 汉—二人中間轉移筒53 光敏筒u,12,心等::之;成’其刮除在 除殘留調色劑。此可旋轉刷例如。周色劑,俾去 導電刷,其設計為具 90128822.ptd 第48頁 589518 五、發明說明(45) 有體積電阻率在1 Ο6 Ω CM至1 Ο13 Ω CM之範圍,較佳為在j 〇7 〇〇^*至1〇8〇(^之範圍,利用一在一1,〇〇(^至+ 1,〇〇(^之範 圍’較佳為在+ 100V至+ 400V之範圍之偏壓電壓供給,並予 以驅動旋轉,在速度上與光敏筒丨丨,,13及14 具有差異。
,另外,顆粒整平裝置可藉一充電滾筒構成,其為一接觸 型充電器,並且其在速度上與影像載體具有差異。要不然 ,顆粒整平裝置可藉充電/清潔裝置構成,供緊靠影像載 表=,俾使影像載體之表面充電清潔,同時清潔影像 :體之表面及整平顆粒。在此情形,充電/清潔裝置在速 /又暫上昧與^像載體具有差&。而且,顆粒整平裝置可藉充電 暫夺Ύ裝置構成’供緊靠影像載體之表面,俾使影像 &。^ t充電,同時暫時清潔影像載體之表面及整平顆 差異。☆、形,充電/清潔裝置在速度上與影像載體具有 移ί ί占顆Ϊ整平裝置可藉彼此緊靠之影像載體或中間轉 ,在影像載體與中間轉移器之間,在速度上具有 左·共。在此情#,a丨,, 35 ^ ^ 例如在彼此緊靠之影像載體與中間轉移
ίΓ定—約為1%之速度差異。 置槿忐整平裂置可藉一最後轉移滾筒60作為轉移裝 影=體==載體之表面或中間轉移器,俾將形成 體。在此情形=之表面之調色劑影像轉移至記錄媒 間轉移器具有差;後轉移滾筒6°在速度上與影像載體或中
589518 五、發明說明(46) 另外,在此實施例,在顯像單元41,42,43及44,在顯 像劑中含有研磨顆粒。主要使用無機金屬氧化物作為研磨 ,粒。此等無機金屬氧化物之實例包括碳化矽,氧化鈦, 氧化鋁,碳酸鈣,碳酸鎂,磷酸鎂,氧化鈽等。 其次,形成在光敏筒11,12,13及24之青色(c),洋紅 (Μ ) Η色(Υ )及黑色(Κ )之各別彩色之調色劑影像,予以 f電式主要轉移至第一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1及52。形 成在光敏筒11及12之青色(C)及洋紅(M)之彩色之調色劑影 ,予=轉移至第-主要中間轉移筒51。形成在光敏筒13及 一之汽色(Y )及黑色(κ)之彩色之調色劑影像予以轉移至第 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2。因此’一自光敏筒n或12轉移之單 色$像,及一在其中自光敏筒丨】*。轉移之二彩色調色劑 之,像已置為上下重疊之二色影像形成在第一主要中間轉 ΪΓ]。在另一方面,來自光敏筒13及14之單色影像及二 色衫像同樣形成在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 2。 ,光敏筒11,1 2,1 3及1 4靜電式轉移調色劑影像至第一 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1及52所需要之表面電位約略在 + $ 5 Ο V至+ 5 Ο Ο V之範圍。此表面電位根據調色劑之充電狀 態、,大氣溫度,或濕度,予以設定至一最佳值。大氣溫度 或濕度可容易藉檢測一有電阻值根據大氣溫度 · 化之特性之構件之電阻值而獲知。如以上所說明::調=-劑之充電1為在— 20^/C/g至35/zC/g之範圍時,以及在室 溫及正常濕溫之環境下,第一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及 52之表面電位,各希望約為+ 380V。 第50頁 C:\2D-00DE\91-04\90128822.ptd 589518 、發明說明(47) 例如Y使用在此實施例之第一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 1 及5 2,$成為具有4 2毫米之外徑,及電阻值確定約為1 〇8 ^ 及第一主要中間轉移筒51及52各為一圓柱形迴轉 體^其係藉一單層或許多層所構成,並且其表面具有撓性 或=性。通常,如圖8中所示,導電矽橡膠等所表示,具 有厚f、約0· 1至1〇毫米之低電阻彈性橡膠層51b及52b
(1^一1〇二至1〇3〇),分別提供在金屬管51&及52&,作為由?。 丄A1等所構成之金屬核心。而且,在第一及第二中間轉移 同^及52之最外表面,含氟樹脂顆粒已分散在其中之含氟 橡膠厂、般&形成如高可釋放層51<::及52。(1^1〇5至1〇9〇)3至 微米厚’並藉矽烷耦合劑之接合劑51d及52d(底劑)接 在此 電阻值及表面可釋放性具有重要性。只要高可 釋放層之材料具有約R = 105至ΙΟ9 Ω之電阻值,及高可釋放 性,在材料並無特別限制。 =此,方式,形成在第一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1及52 之^ f或二色調色劑影像予以靜電式二次轉移至二次中間 轉移筒。因此,在二次中間轉移筒53形成最後調色劑影 像’自單色影像至青色(c),洋紅(M),黃色⑺及黑色⑴ 之一種四色影像。 y自第一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1及52靜電式轉移調色劑 影像至至二次中間轉移筒53所需要之表面電位約略在 Ο Ο V至1 ’ 2 Ο Ο V之範圍。此表面電位根據調色劑之充電狀 悲,大乳溫度,或濕度,以一種如在調色劑影像自光敏筒 11,12,13及14轉移至第一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1及52
90128822.ptd 第51頁
589518
五、發明說明(48) 時之相同方式設定至一最佳值。由於在第一及第二主要中 間轉移筒51及52與二次中間轉移筒53之間需要一在電位之 差異以供轉移,故必要設定二次中間轉移筒5 3之表面電位 ,以根據第一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1及52之表面電位取 一值。如以上所說明,在調色劑之充電量為在_2〇 # C/g至 3 5 //C/g之範圍時,在室溫及正常濕度之環境下,以及在 第一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1及52之表面電位約為+ 38〇v 時,二次中間轉移筒53之表面電位宜予設定約為+ 88〇v, 亦即,在第一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 1及5 2與二次中間轉 移筒5 3之間,在電位之差異予以設定約為+ 5 〇 〇 v。 例如’在此實施例所使用之二次中間轉移筒53形成為具 有大如每一第一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1及52者之42毫米 外徑’並確定電阻值為約1 〇ιι Ω。另外,二次中間轉移筒' 53為一圓柱形迴轉體,其係藉一單層或許多層,以與第一 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1及52相同方式所構成,並且其表 面具有撓性或彈性。通常,導電矽橡膠等所表示,厚度約 0.1至10¾米之低電阻彈性橡膠層至1〇3 Q)提供在金 屬管’作為由F e ’ A1等所構成之金屬核心。而且,在二次 中間轉移筒5 3之最外表面,含氟樹脂顆粒已分散在其中之 含氟橡膠一般形形成如高可釋放層3至1〇〇微米厚,^藉 烷耦合劑之接合劑(底劑)接合。在此,二次中間轉移 之電阻值必須設定為高於每一第一及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 51及52者。如果不如此,二次中間轉移筒53將會使 : 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1及52充電,而致難以控制第一及第
589518 五、發明說明(49) 二主要中間轉移筒51及5 2 ” ^^ 件,在材料便無特別限制。面電位如果材料滿足此條 其次,自單色影像至一 — 影像之最後調色劑影像,^ ^ 一久間轉移筒53之四色 過紙輸送路徑P之紙'後轉移滾筒60三、級轉移至通 過一紙輸送滾筒9 0,俾進^過一未—不之紙進給步驟,通 後轉移滾筒60間之輥隙部:至::::中間轉移筒53與最 成在紙之最後調色劑Μ在此最後轉移步驟後,一形 ,完成—連串之固定單元7。予以固定。因此 例如’最後轉移滾筒6〇形 阻值確定為約108Ω。 鲑成為八有外徑2〇毫米,並且電 屬_提供-由氨醋橡最膠麦等轉;二筒:右成為致使在-金 所示,根據必要性在复_;==之塗布層62,並如圖中 之電壓之最佳值,根據:口。:力;至f後轉移滚筒 阻值或類似者)等而變化。^皿度度,紙之種類(電 + 5,000V之範圍。在此實方$佳,通吊約略在+ l,2〇〇V至 在室溫及正常渴度之砑/ 私用一固定電流系統,並 獲得實際正確轉移電’施加一約為+ 6uA之電流,俾 順便-提,設定一電位描·,〇〇〇V)。 中間轉移筒53等上之殘留匕’,藉以在清潔步驟將在二次 欽德,挪a在 戈召5周色劑收集在最後轉移滾筒6 0。 80'等:Λ :殘留調色劑藉-清潔單^ ^ 後轉移滾筒6〇之表面磨力接觸而予以去除。 其-人,意在作為試驗,本案發明人等製成一如圖7中所 90128822.ptd 第53頁 589518 五、發明說明(50) 示之影像記錄裝置。然後,實施實驗以調查作為初始 劑影像轉移速率之初始轉移殘留密度,及在轉移一萬: 1之轉移殘留密度。吾人曾使用一種影像載體,在1中^ 0予石夕顆粒分散 a : σ 〇PC光敏體。一顆粒層之厚度為0· 5微米,並 ¥使用球形顆粒。另外,如圖8中所示,吾人曾使 間轉移筒,Μ板係以3毫米厚之石夕橡膠(JISA硬度3〇。中 ::2在I間轉移筒,提供一含氟樹脂層(20微米厚)作 -、义曰。中間轉移筒之顯微硬度為45。。順便一接, 2 硬度使用k〇bunshi KEIKI c〇.,LT 作 / 度計(型MD-1)”予以測量。 吓衣邗之顯极硬 =此,經證明初始轉移殘留密度示初始 =人= 移一萬次後之轉移殘留密度為报 很7人滿意為〇· (Π及0· 02。 刀〜 實例1 0 干後意在作為試驗,本案發明人等製成一如圖7中所 #J m M ^ ^ .、复只施貫驗以調查作為初始調色 剜办像轉移迷率之初始轉移 之轉移殘留密度。吾人曾使用一種::”:萬次後 毫微米氧化欽顆粒分散在ί;之載其中將4。 施加至一0PC朵Μ _五'、甲之,、甲基一矽氮烷溶液予以 C先敏體。吾人曾使用其 2 =。氧化欽顆粒層之厚度為0.5微 二用二具有電阻謂。Qc…。8^,1〇14〇曰 1 υ Ω c m之氧化鈦顆粒。 iiTri 90128822.ptd 第54頁 589518 五、發明說明(51) _ 因此,在氧化鈦顆粒層之厚度為〇 〇^時,經證明初始轉移 =及電阻值為 轉移速率,及在轉移色劑影像 分別令人滿意為〇.。2及。.。5。另外多為报低’並 層為0.5微米,及電阻值為1〇8^或1〇 =或=化鈦顆粒 明初始轉移殘留密声千如 " Ω cm時,經證 蔣M m f 始調色劑影像轉移速# m击 :多-萬次後之轉移殘留密度 ::5在轉 及0. 06。 刀別7人滿意為〇· 02 證明為不正確 值低為107 Qcm 區移出。因此 實例Π •'及而在氧化欽顆粒層之厚度為0 5料半η 低為107DCm時,在影像。 ^ . 5铽未,及電阻值為 陷。因此’此設定為 在顆粒層形成靜電潛像時 ^ 在影像品質產生缺陷。 電何自衫像 一而且,意在作為試驗,本案發 不之影像記錄裝置。鈇 — 等製成一如7圖中所 劑影像轉移之初;=驗以言周查作為初始調色 之轉移殘留密度,同時改料H =度★,及在轉移一萬次後 ,吾人曾使用一彈性声^ =轉移筒之特性。在該時間 材料者作為中間轉^ 、中形成在一有J ISA硬度40。之 7〇。,及表面樹2::厚;筒之表面之顯微硬度為 因此,在-彈心分別為25微米。 料者作為中間轉移筒、^形成在一有JISA硬度40。之材 始轉移殘留密度的確為^不初始調色劑影像轉移速率之初 ”、、在可接受範圍之〇· 〇2,但在與一彈 c:\2D.OODE\91·04\90128822.
Ptd 第55頁 五、發明說明(52) _ 性層在苴中郴+丄 中間轉移筒時有JISA硬度3°。或較少之材料者作為 -萬次後之】ΐί:則略微惡化…卜’在前者,在轉移 明⑽硬度=留密度為令人滿意為。,。“然而,經證 度為70。者作為=於3〇。。另外’在使用表面顯微硬 率之初始轉移殘2 = ^時’示初始調色劑影像轉移速 與一彈性層在確”可接受範圍之〇,,但在 在轉移-萬ί = 貝」略微惡化:另外,在前者, 姑月表面之顯微硬度較佳為不大於60。。而H : 使:表面樹脂層之厚度為25微米者作為中間轉以其中 初始調色劑影像轉移速率之初始轉移殘留』=時’示 接受範圍之0. 03,作I /甘+得移殘省在度的確為在可 2◦微米或較少者作為以二=面;;脂層之厚度為 外,在前者,在轉移::=请時比較,則略微惡化。另 0.06。然而,經證明表之轉移殘留密度令人滿意為 米。 w月表面樹脂層之厚度較佳為不大於20微 實施例5 載。在實施例5 ’ ι-用於在影像 置,影像載體在表面;=水像記錄裝 顆粒之影像載體之接觸角ϋ " 在表面有 大於90。。 陶角°“十為不大於1。〇。’較佳為不 亦即,在實施例5,影像載體之表面係以一種對其粒子 第56頁 C:\2D-G0DE\91-04\90128822.ptd
、發明說明(53) 大小為小於調色劑,卄 有高親合性之材料所形八面已處理為疏水性之顆粗具 處理為疏水性之顆粒。 的層經 接觸角設計為不大於1() 表面有顆粒之影像載體之 根據發明人4:在 之關係之深刻調杳:=接觸角與轉移移特性間 始轉移速率的確優異、角不小於刚。,初 知、原因。反之,經證明如j 八°不太 轉移速率及可維持性均=接f。。’初始 大於9。。,其特別優異上別是如果接觸角不 謂。日寺,顆粒至影像載體之黏在合= 載足體^接觸角不小 分開。 舶口刀為足夠弱,而容易 實例1 2 因此,本案發明人等製成影像記 體之表面相對於純水之接觸角::J置’在-中影像載 間有何關係。 要觸角與轉移殘留調色劑密度之 因此’如圖1 〇中所示,經淨 角不大於1 0 0。,轉移殘留,色% _影像載體表面之接觸 〇.〇 6或較少,及另外如V/像色載^度低,並且優異為 不〜1豕戰體表面之接觸自不夬於 90 ,轉移殘留調色劑密度很低/之接觸角不大於 較少 低低並彳艮令人滿意為0 · 0 5或 〇 如以上所已說明,根據本發明
.g s ,^ # π m ^發月在影像載體之表面形成 顆粒層’但在一種使用中間棘孩 1得移裔之影像記錄裝置,筹I
粒層可形成在中間轉移器。因此, 在調色劑影像自Φ 間轉移器時,可改進^率多益轉移至一記錄紙張或另一中 另外,根據本發明 >,换二壯班 、 ,可提供一種影像3餘壯裟置用於改進轉移效率。因此 可獲得優異記錄:影:衣置及-種影像記錄方法,在其中 性而具有很簡單之=:切w而無任何清潔單元,或根據必要 錄裝置或方法,可二二=70。在不具有清潔單元之影像記 載體之殘留調色劑。第一=裝置1供在轉移後管理在影像 劑。由於根據此裳w拉=置為藉顯像單元回收殘留調色 止產生影像缺^諸^ϋ元去除殘留調色劑,故可防 而減低所回收調色劑,、、。另外,改進轉移效率,因 電量之影響。第二i = L並減低調色劑在顯像單元對充 裝置或顆粒整平裝置,:長1,與顯像單元分開之顆粒供給 置回收殘留調色^。因而藉顆粒供給裝置或顆粒整平裝 裝置或顆粒整平I w夕„ 採用一在影像載體與顆粒供給 用-刷或類似者對影心:K場俾回收調色劑者;-利 ,作為顆粒供給# w 1 *而回收殘留調色劑者等等 可有效防止影像缺陷,諸 置。根據此裝置’不僅 如紙塵埃等進入顯像單元 ^寺,而且也可防止異物諸 次一影像,而不回收殘=喟;;裝置為在殘留調色劑形成 新影像轉移至記錄紙張;;2较並將殘留調色劑連同此 藉用於改進轉移效率之轉多器。在此裝置或方法, 生影像缺m,諸如幻像:二:’效率足夠高而不產 很據此裝置,無虞異物諸如紙 589518 五、發明說明(55) 塵埃等進入顯像單元,及其可能根除產生將行予以回收及 消除之調色劑。 元件編號之說明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40a 40b 40c 40d 41 42 43 44 51 光敏筒(影像載體) 光敏筒(影像載體) 光敏筒(影像載體) 光敏筒(影像載體) 充電滾筒(接觸型充電單元) 充電滾筒(接觸型充電單元) 充電滾筒(接觸型充電單元) 充電滾筒(接觸型充電單元) 雷射束 雷射束 雷射束 雷射束 顯像滾筒 葉片 # 顯像劑數量調節構件 旋螺推送器 顯像單元 顯像單元 顯像單元 顯像單元 第一主要中間轉移筒
90128822.ptd 第59頁 589518 五、發明說明(56) 51a 金屬管 51b 低電阻彈性橡膠層 51c 高可釋放層 51 d 接合劑 52 第二主要中間轉移筒 52a 金屬管 52b 低電阻彈性橡膠層 5 2c 南可釋放層 52d 接合劑 53 二次中間轉移筒 60 最後轉移滾筒 61 金屬軸 62 塗布層 70 固定單元 8 0 清潔單元 90 紙輸送滾筒 101 光敏筒 102 充電器 103 顆粒供給單元 104 影像寫入單元 105 顯像單元 106 轉移充電器 107 分開之充電器 108 除靜電曝光單元
90128822.ptd 第60頁 589518 £、發明說明 (57) 109 消費者位 110 輸送皮帶 111 顆粒層 113 調色劑 114 記錄紙 131 圓柱形顯像滾筒 132 顯像劑調節構件 133 葉片 134 第一旋螺推送器 135 第二旋螺推送器 136 第一攪拌室 137 第二攪拌室 138 顯像單元外殼 139 非磁性中空圓柱形顯像套管 140 磁鐵滾筒 231 迴轉刷 232 葉片 233 似桿構件 234 外殼 401 光敏筒 402 充電器 404 影像寫入單元 40 5a 基座部份 40 5B 顯像單元
90128822.ptd 第61頁 589518 五、發明說明 (58) 405C 顯像單元 405M 顯像單元 40 5Y 顯像單元 409 紙導承 410 輸送皮帶 411 中間轉移皮帶 412 滾柱 413 滾柱 414 滾柱 415 滾柱 801 清潔葉片
C:\2D-C0DE\91-04\90128822.ptd 第62頁 589518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示意圖,示一根據本發明實施例1之影像記錄裝置 〇 圖2為示意圖,示一根據本發明實施例1之影像記錄裝置 之顯像單元。 圖3A至3D為解釋圖,示一根據本發明實施例2之影像記 錄裝置之影像記錄過程。 圖4為示意圖,示一根據本發明實施例2之影像記錄裝置 之顆粒供給單元。 圖5為示意圖,示一根據本發明實施例3之影像記錄裝置 圖6為曲線圖,示在顆粒層之厚度與轉移殘留調色劑密 度間之關係。 圖7為示意圖,示一根據本發明實施例4之影像記錄裝置 ,:
〇 P 圖8為示意剖面圖,示一中間轉移筒。 圖9為示意剖面圖,示一最後轉移滾筒。 圖10為曲線圖,示在一影像載體之表面之接觸角與轉移 殘留調色劑密度間之關係。
C:\2D-C0DE\91-04\90128822.ptd 第63頁

Claims (1)

  1. 丨修替換頁 、 s Π^-te. α.j善#9 90128822 曰 修正 92. 12. 18 替 1 · 一種影像載體 體之一表面係以一 粒具有南親合性之 :::載調色劑影像,其中該影像载 ^ 粒子大小為小於調色劑者之顆 具有以種材;面其中該顆粒 2. —種影像記錄裝置,包含:μ之录由 一影像載體具有一表面,田 影像載體之該表面係以一第=载調色劑影像,其十該 顆粒在該影像載體上作工一 m料所形成; 小為小於調色劑者,纟中顆:」、中3亥顆粒具有粒子大 材料處理, 八 "一表面係以一第二疏水性 藉以在該影像載體之該表 林k卜4从把曰 於顆粒具有一高親合性,Μ ”亥第-疏水性材料具有對 記影像載體之該表面上形成-調色劑影像,藉以 3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影像記錄裝置,其中對 2疏水性之顆粒具有高親合性之材料 於150。。,或係以一種在溫度不高於15〇 ;:;. 理劑所形成。 h胛《馭水性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影像記錄裝置,其中對經户 理為疏水性之顆粒具有高親合性之材料係以一種盥該 粒利用其予以表面處理為疏水性之一種疏水性處理齊1者相 同之材料,或一種與該疏水性處理劑在”(可溶性數 有1 · 1或較少差異之材料所形成。 "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影像記錄裝置,其中對經處 \\八326\總槽\9〇\9〇128822\90128822(替換)-i.ptc 第64頁 589518
    _案號901288乃 六、申請專利範圍 理為^水性之該等顆粒具有高親合性之材料係以一 ίϊϊ體之表面層具有低親合性’並分散在該影像載體: 表面層之材料所形成。 Χ篮之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影像記錄裝置,i 像載體係藉-光敏體構成時,該等顆粒具有光透射特^ 二Π:專利範圍第2項之影像記錄裝置,其中提供顆 粒i、=破置,俾以在粒子大小為小於調色劑之 影像載體之表面。 只t供、、、σ 口亥 二Π?ί利範圍第7項之影像記錄裝置,其中該顆粒 仏々哀置係由用於在與顯像同時供給該等顆粒之顯像裝 所構成。 t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影像記錄裝置,其中該裝置 包括顆粒整平裝置,用於整平在粒子大小為小於調色劑, 並且已供給至該影像載體表面之該等顆粒。 1J如中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影像記錄裝置,其中該顆粒 整平咸置係由一可旋轉刷所構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影像記錄裝置,其中該顆 粒整平裝置係由一可旋轉滾筒或一循環皮帶所構成。 >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〇項之影像記錄裝置,其中含有 該等顆粒以外之其他研磨顆粒。 其中係在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2項之影像記錄裝置 一種顯像劑含有該等研磨顆粒。 其中該顆粒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影像記錄裝置, 層之厚度為不大於3微米。
    589518 -------90128822__年月日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影像記錄裝置,其中該顆 粒層之體積電阻率為在1 Ο8 Ω cm至1 Ο14 Ω cm之範圍。 >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影像記錄裝置,其令使與該 等顆粒相同種類之顆粒黏附至該調色劑之一表面。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影像記錄裝置,其中在其上 有顆粒之該影像載體表面之接觸角為不大於100。,較佳 為不大於9 0。。 具中該調色 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影像記錄裝置 W係由球形調色劑所構成。
    1 9.厂種影像記錄方法,用於在影像載體之表面形成調 色劑影像,藉以記錄影像,包含下列步驟·· 在該影像載體形成一潛像,該影像載體係以一種對 疏水性’實際均句黏附之顆粒具有高親合性之 = 劑;等顆粒在粒子大小為小於使黏附至該影像 將該調色劑選擇性轉移至一声每 體之兮辇猸私μ〜 層只際均勻黏附至該影像栽 體之忒專顆粒,俾形成一調色劑影像;以及 取 將該調色劑影像轉移至記錄
    間轉移器之表面係以—種對處理為疏性之八中古,^中 合性之材料所形成,及其中使星 之顆粒具有向親 者之該等顆粒黏附至該中間轉^ ^ :大小為小於調色劑 面。
TW090128822A 2000-11-24 2001-11-21 Image carrier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image using image carrier TW58951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358286A JP2002162767A (ja) 2000-11-24 2000-11-24 像担持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記録装置、並びに画像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89518B true TW589518B (en) 2004-06-01

Family

ID=18830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28822A TW589518B (en) 2000-11-24 2001-11-21 Image carrier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image using image carrie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589700B2 (zh)
JP (1) JP2002162767A (zh)
KR (1) KR100695276B1 (zh)
CN (1) CN100368937C (zh)
TW (1) TW5895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2761A (ja) * 2001-11-01 2003-07-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に着脱可能な中間転写ユニット
EP1533658B1 (en) * 2002-06-28 2013-09-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 bod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04145100A (ja) * 2002-10-25 2004-05-20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543711B2 (ja) * 2004-03-16 2010-09-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69436B2 (ja) * 2004-07-29 2011-09-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070037086A1 (en) * 2005-08-11 2007-02-15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
EP2357157B1 (en) * 2008-10-01 2020-03-11 Nippon Aerosil Co., Ltd. Hydrophobic silica fine particle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composition
JP5610367B2 (ja) 2010-01-20 2014-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JP5578417B2 (ja) * 2010-05-25 2014-08-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JP5578416B2 (ja) 2010-05-25 2014-08-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609505B2 (ja) 2010-10-01 2014-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18785B2 (ja) * 2010-11-26 2014-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2012163815A (ja) 2011-02-08 2012-08-30 Ricoh Co Ltd 中間転写ベル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5725409B2 (ja) * 2011-03-18 2015-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24960A (ja) * 2013-01-10 2014-1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70046381A (ko) 2015-10-21 2017-05-02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토너
US9983518B2 (en) 2016-03-17 2018-05-29 Ricoh Company, Ltd.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862962B2 (ja) 2017-03-17 2021-04-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10006B2 (ja) 2018-01-11 2022-0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3518048B1 (en) 2018-01-24 2022-03-16 Ricoh Company, Ltd.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diu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474444B2 (en) 2021-01-08 2022-10-18 Ricoh Company, Ltd.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26230A (en) 1976-04-14 1977-10-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Toner image transfer
JPS53125027A (en) 1977-04-08 1978-11-01 Ricoh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method
JPS54109842A (en) 1978-02-17 1979-08-28 Hitachi Ltd Information recorder
JPS54121133A (en) 1978-03-10 1979-09-20 Minolta Camera Co Ltd Residual toner recycle device of electrophotographic copier
JPS56126872A (en) 1980-03-12 1981-10-05 Toshiba Corp Transfer roller equipment
JPS578569A (en) 1980-06-18 1982-01-16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Formation of image
JPS5723975A (en) 1980-07-18 1982-02-08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Intermediate copying body
JPS5888770A (ja) 1981-11-24 1983-05-26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複写装置
JPS58140769A (ja) 1982-02-16 1983-08-20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トナ−像転写方法
JPH0619602B2 (ja) 1983-02-28 1994-03-16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77166B2 (ja) 1983-01-20 1994-09-28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US4647521A (en) * 1983-09-08 1987-03-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holding member having top layer of hydrophobic silica
JP2637104B2 (ja) 1987-07-16 1997-08-06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S6456449A (en) * 1987-08-27 1989-03-03 Toshiba Corp Electrophotographic sensitive body
JPS6456448A (en) * 1987-08-27 1989-03-03 Toshiba Corp Electrophotographic sensitive body
JPH01134485A (ja) 1987-11-20 1989-05-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像形成方法
JPH021870A (ja) 1988-06-10 1990-01-08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方法
JPH02118671A (ja) 1988-10-28 1990-05-02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方法
JPH02118672A (ja) 1988-10-28 1990-05-02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方法
JPH0281053A (ja) 1988-09-19 1990-03-22 Casio Comput Co Ltd 静電潜像用現像剤と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
JPH02118667A (ja) * 1988-10-28 1990-05-02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
JP2637481B2 (ja) 1988-07-01 1997-08-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H03114063A (ja) 1989-09-28 1991-05-15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JP2565562B2 (ja) * 1989-03-18 1996-12-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写真感光体とその製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法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H03172880A (ja) 1989-12-01 1991-07-26 Fujitsu Ltd 像形成方法
JPH0467045A (ja) * 1990-07-05 1992-03-03 Canon Inc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定着方法
JP2507194B2 (ja) * 1991-04-08 1996-06-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4336542A (ja) * 1991-05-14 1992-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519570A (ja) * 1991-07-16 1993-0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5224451A (ja) * 1992-02-14 1993-09-03 Fuji Xerox Co Ltd 感光体表面被覆用粒子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7128892A (ja) * 1993-11-05 1995-05-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正帯電型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3326952B2 (ja) 1994-02-22 2002-09-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09893A (ja) * 1994-01-19 1995-08-1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JP3633643B2 (ja) * 1994-03-22 2005-03-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積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308741B2 (ja) * 1994-12-06 2002-07-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86407A (ja) * 1995-04-18 1996-11-0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JPH08314175A (ja) * 1995-05-17 1996-11-2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JPH08334909A (ja) * 1995-06-05 1996-12-17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JP3480203B2 (ja) 1995-11-27 2003-12-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3467665B2 (ja) * 1996-01-09 2003-11-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666193A (en) 1996-02-09 1997-09-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termediate transfer of small toner particles
JP3416444B2 (ja) * 1996-02-20 2003-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非磁性トナー
JP3671537B2 (ja) * 1996-08-20 2005-07-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像担持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像担持体を用いた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3012537B2 (ja) * 1996-11-19 2000-02-21 新潟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35434B2 (ja) * 1997-03-05 2003-08-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265342B2 (ja) * 1997-06-09 2002-03-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輸送層形成用塗料及び該塗料の製造方法
JPH11109664A (ja) * 1997-10-01 1999-04-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11133645A (ja) * 1997-10-31 1999-05-21 Kyocer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02526A (ja) * 1998-01-09 1999-07-30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33237B2 (ja) * 1998-04-02 2006-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11875A (ja) * 1998-04-30 1999-11-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用感光体
JPH11327316A (ja) * 1998-05-13 1999-11-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52755A (ja) * 1998-06-09 1999-12-24 Canon Inc 帯電用磁性粒子の再生方法、再生された帯電用磁性粒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装置
JP3869945B2 (ja) * 1998-07-31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00081767A (ja) * 1998-09-04 2000-03-21 Canon Inc 帯電部材、帯電方法、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292155B2 (ja) * 1998-09-04 2002-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812214B2 (ja) * 1998-09-17 2006-08-23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ロール
JP3302326B2 (ja) * 1998-09-22 2002-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566599B2 (ja) * 1998-10-09 2004-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131865A (ja) * 1998-10-23 2000-05-12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62859A (ja) * 1998-11-27 2000-06-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72053A (ja) * 1998-12-08 2000-06-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
JP3943742B2 (ja) 1999-01-11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ベルト
JP3879294B2 (ja) * 1999-01-13 2007-02-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装置ユニット
JP2000258943A (ja) * 1999-03-05 2000-09-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58977A (ja) * 1999-03-10 2000-09-22 Canon Inc 帯電方法、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67315A (ja) * 1999-03-17 2000-09-29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構成要素と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67482A (ja) * 1999-03-18 2000-09-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用トナー
JP2000267326A (ja) * 1999-03-19 2000-09-29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及び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183857A (ja) * 1999-12-22 2001-07-06 Minolta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6601A (zh) 2002-07-03
KR20020040616A (ko) 2002-05-30
US20020064720A1 (en) 2002-05-30
CN100368937C (zh) 2008-02-13
JP2002162767A (ja) 2002-06-07
US6589700B2 (en) 2003-07-08
KR100695276B1 (ko) 2007-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89518B (en) Image carrier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image using image carrier
JP20090693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496676B1 (en) Liquid developer system employing a pretransfer station
KR20010005966A (ko) 액체 전자사진용 중간 전사 소자
WO1990004810A1 (en)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715580B2 (ja) 中間転写体および組成物
JP2013182126A (ja) 潤滑剤供給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32966A (ja) 潤滑剤供給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223133B (en) Charger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charger
JP434536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用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33576B2 (ja) 潤滑剤供給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0894A (ja) 潤滑剤供給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39604A (ja) 潤滑剤供給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504977B2 (ja) トナ−担持体
JP32687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00106B2 (ja)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71602A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9276482A (ja) 潤滑剤供給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396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07789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19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08262785A (ja) 現像剤
JP20020066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02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233510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