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3639A - 可摇动的三轮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可摇动的三轮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3639A
CN1903639A CNA2006101019212A CN200610101921A CN1903639A CN 1903639 A CN1903639 A CN 1903639A CN A2006101019212 A CNA2006101019212 A CN A2006101019212A CN 200610101921 A CN200610101921 A CN 200610101921A CN 1903639 A CN1903639 A CN 1903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filter
vessels
parts
wheel vehicle
driving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19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2182C (zh
Inventor
八木泽胜一
五十岚和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3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3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21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218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27Motorcycles with thre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1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the engine beside or within the driven 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Abstract

一种三轮车,有效地布置并支承后车体的各个功能部件,使后车体进一步紧凑和小型化,同时又很环保。后车体(18)与前车体的后部相连,后车体被连接成使得其可相对于前车体左右自如摇晃,该后车体(18)被一整体罩壳(53)遮盖着,在该罩壳(53)内设置有发动机(76)、由该发动机(76)驱动的后轮(16、16)、发动机(76)的排气系统(52)。发动机(76)的气缸部件(93)被布置在罩壳(53)内向前倾斜。在排气系统(52)中设置了净化废气的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并将用于向发动机(76)供应燃料的燃料喷射阀(91)和节气门体(107)布置在罩壳(53)内。

Description

可摇动的三轮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可摇摆三轮车辆的改进方案,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对可摇摆三轮车辆中的后车体结构、排气系统、进气系统结构、以及空气滤清器进气道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对于普通类型的可摇摆三轮车辆而言,后车体上设置有罩壳的三轮车是公知的(例如可参见专利文件1)。
对于普通类型的排气系统而言,公知的一种型式是:催化剂盒被布置在一个与消音器独立的、并位于发动机下侧的壳体内(例如可参见专利文件2)。其上设置了消音器和催化剂的摩托车排气系统是公知的(例如参见专利文件3)。
对于普通类型的可摇摆三轮车辆上的常见型进气系统结构、以及普通空气滤清器上的普通型进气道结构而言,公知的一种型式是: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被设置在用于遮盖动力单元的罩壳的上侧,且空气滤清器被布置在基本上直立的气缸体的背部(例如可参见专利文件4)。
其中各专利文件的公开为:
[专利文件1]JP-Y 6952/1987
[专利文件2]JP-A 183019/1984
[专利文件3]JP-A 10659/1994
[专利文件4]JP-A 58632/1984
在专利文件1的图1中表示了一种可摇摆的三轮车1,在该三轮车中,其上设置有左右两后轮19的后车体3被连接到前车体2的后部上,其中的前车体2上设置有前轮4、车把5、低地板6、以及车座8,并使得后车体可在侧向摇摆。
除此之外,专利文件1的图5表示了这样的情况:在后车体上设置有罩壳20,由发动机13和变速箱14构成的动力单元12、化油器16、空气滤清器17、消音器15、以及左右两后轮19被包封在罩壳的内部,且用于隔开两后轮19与上述部件之间空间的隔断壁24,24被设置在左右两后轮19的内侧,以使得隔断壁在纵长方向上延伸,且在空气滤清器17与消音器15之间布置了隔板26,使得隔板26沿纵长方向延伸。
专利文件1的图3表示出罩壳20包括:前板21,其遮盖着发动机13的前部;中心板22,其从前板21向后延伸,且其后端向后方和斜下方弯曲;以及两侧板23(见图5),它们从中心板22的左右两侧向下延伸,并遮盖着两后轮19上方的外侧。如图4所示,这些构件都被连接到动力单元12上,且隔断壁24、24被连接到变速箱14和罩壳20的上部上。
在专利文件2的图1中,表示了一种摩托车,在该摩托车中,排气管2从发动机1的前方向后下方延伸,排气消音器4通过连接管5与排气管2相连接,且连接管5被布置在发动机1的下侧。专利文件2的图2表示了这样的情况:催化剂盒6被设置在连接管5中,且蜂窝结构的催化剂8被包封在催化剂盒6中。
在专利文件3的图1中,表示了一种摩托车,在该摩托车1中,排气管5从安装在摩托车1上的发动机3的前部下侧延伸向车体的后部,且消音器6被联接到排气管5的后端上。专利文件3的图2和图3表示了这样的结构:在排气管5的管体5b内设置了第一辅助催化剂10a,并通过利用第一隔热体14和第二隔热体15将消音器6的外管壳16的内部分隔开而形成第一膨胀室A、第二膨胀室B、以及第三膨胀室C,且将主催化剂18设置成使得第一膨胀室A与第二膨胀室B相互连通。
在专利文件4的图2、3和图5中,表示了一种进气道结构,在这种进气道结构中,上部进气道30被设置在用于遮盖动力单元12的罩壳11的上侧,下部进气道31的上端与上部进气道30相连接,下部进气道31向下延伸,连通管17、18、19被连接到下部进气道31的中段上,这些连通管17、18、19基本上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空气滤清器15的壳体16相连接。空气滤清器15在纵向上的长度大于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
如专利文件1的图3所示,由于发动机13的气缸部件被布置成基本上为直立状态,所以,罩壳20的中心22的位置高,后车体3处于高位。除此之外,近来,还希望小尺寸可摇摆三轮车辆也考虑环境的影响。
此外,罩壳20的下部部件被连接到动力单元12的前部和后部上,罩壳20的连接工作并不容易,且需要保证罩壳的刚度。另外,由于需要提高各个功能部件的性能,希望能有效地布置并连接各个功能部件。
在专利文件2中,封装着蜂窝状催化剂8的连接管5的体积很大,原因在于连接管的外径与排气消音器4的外径基本上相同,因此该连接管的布置是受到限制的,且除此之外,连接管还对摩托车的最小离地间隙造成了影响。此外,由于连接管5被敞露在外面,所以,例如在隔热体被安装在连接管5中的情况下,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隔热体的布置。
而在专利文件3中,第一辅助催化剂10a被布置在排气管5中,且主催化剂18被布置在消音器6中。
但是,由于主催化剂18被布置在消音器6中,消音器6的尺寸将加大,摩托车1后部的宽度会扩宽。也就是说,车体后部的尺寸被加大了。在这种小尺寸的车辆中,由于可用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希望消音器能进一步紧凑化。此外,通过将主催化剂18布置在消音器6的上部中,会使消音器6的重心升高,结果就是,车体的重心被升高了。
例如,在主催化剂18被封装在与消音器6的外部管壳16相独立的壳体中、并被布置在另外空间中的情况下,可有效地利用摩托车1上的空间,其中的另外空间例如是发动机3上方的空间。
除此之外,需要将排气管5延长以减弱由预定的发动机转速产生的排气噪音,且需要保证排气管的预定长度。但是,在排气管的长度只是沿纵向延伸的情况下,车体的纵向长度就要被延长。
另外,在第一辅助催化剂10a、第二辅助催化剂10b、以及主催化剂18被设置在排气管5和消音器6中排气流路上的情况下,由于依次相连的各部分催化剂会阻碍废气在排气流路上的流动,发动机的功率输出会变差,因而需要减小排气管5和消音器6中排气通道的排气阻力,例如由此来提高功率输出。
近来,对于可摇摆的三轮车,希望能设计出具有燃料经济性且对环境具有更好亲和性的车辆,并实现这样的车辆,希望使车辆各个组成部件(还包括新的组成部件)的布置更为紧凑。
如专利文件4所示,如果空气滤清器15侧面的面积很大,且空气滤清器15例如被布置在向左或向右偏离车体横向中心的位置上,则空气滤清器15的进气噪音就易于发射开去,从而需要采用特殊的隔噪结构来防止进气噪音扩散到外界。由于空气滤清器15偏向左方或右方,所以其容积就受到了限制,并难于保证性能。
经上部进气道30进入到下部进气道31中的水滴和灰尘将下降到下部进气道31的底部,但是,小水滴和微小的灰尘可能会经位于下降路途上的连通管17、18、19进入到空气滤清器15中。
另外,如专利文件4的图5所示,上部进气道30在车体横向上的宽度大于空气滤清器15在车体横向上的宽度,下部进气道13的宽度也占据了空气滤清器的差不多一半宽度,由于需要很大的空间,所以要增大车体的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进可摇摆的三轮车,并通过基于对环境条件的考虑有效地布置并支撑后车体的各个功能部件,使后车体实现进一步的紧凑化和小型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对可摇摆三轮车上的排气系统进行改进,实现对车辆上空间的有效利用、使车体小型化和紧凑化、降低车体的重心、限制排气管的纵向长度、确保排气管的长度、以及使发动机易于达到所需的输出特性。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通过对可摇摆三轮车上进气系统的结构以及空气滤清器的进气道结构进行改动,使空气滤清器的容积易于获得保证、降低进气噪音、更为有效地将水滴和灰尘从进气中清除出去、并使车体变得紧凑。
技术方案1中限定的发明是基于一种三轮车完成的,在该三轮车中,后车体被联接到前车体的后侧上,以使得后车体可相对于前车体在横向上摆动,后车体被整体式的罩壳遮盖着,罩壳包罩着发动机、由发动机驱动的后轮部件、以及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在罩壳内部,发动机的气缸部件被布置在向前倾斜的状态上。在排气系统中设置了用于净化废气的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并在罩壳的内部设置了用于将燃料输送到发动机中的燃料喷射阀和节气门体。
通过使气缸部件向前倾斜,能有效地利用发动机上方的空间。此外,燃料喷射阀和节气门体能精确地控制输送给发动机燃烧室的燃料量和空气量,另外,利用催化剂容器将废气进一步地清洁。此外,由于发动机、后轮、催化剂容器、消音室、燃料喷射阀、节气门体被布置在整体罩壳的内部,所以可有效地对上述的各个部件实施集中保护,并能改善外观。
技术方案2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散热器被设置在罩壳内部。
即使行驶风很难吹到罩壳内部的发动机上,通过使行驶风吹到散热器上,也能充分地冷却发动机。
此外,由于发动机和散热器被布置在罩壳内部,所以可缩短连接发动机和散热器的散热器软管。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基于一种可摇动的三轮车完成的,在该三轮车中,后车体被联接到前车体的后侧上,以使得后车体可相对于前车体在横向上摆动。用于驱动后轮的发动机和设置在发动机上方的多个功能部件被布置在后车体中。用于遮盖发动机和多个功能部件的罩壳被利用撑杆固定到发动机上。撑杆被布置成这样:使得各个功能部件在俯视图中是被分隔开的。
在撑杆被连接到发动机上部部分上、且罩壳被固定到撑杆上部部分上的情况下,罩壳易于进行连接,且连接关系是牢固的。另外,可有效而系统性地布置各个功能部件。
技术方案4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撑杆将作为功能部件的、构成了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与作为功能部件的、构成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体分隔开。
如从上方进行观察,可见由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组成的部件组与由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体组成的部件组被隔开。可依照功能、系统性地布置催化剂容器、消音室、空气滤清器、以及节气门体,例如可将用于防止排气系统中的发热传递到进气系统中的隔热体容易地连接到撑杆上。
技术方案5和10所限定的发明是基于可摇摆三轮车中的一种排气系统完成的,在该排气系统中,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容在排气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壳体内。催化剂容器被布置在发动机的上方,消音室被布置在发动机的背部,并位于催化剂容器的下方。
催化剂容器被布置在发动机的上方,从而可有效地利用发动机上方的空间。此外,由于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容在单独的壳体内,所以,消音室的体积不会增大,且可以保证从发动机侧部延伸出的、用于将催化剂容器与消音室相互连通起来的排气管的总长度。另外,通过将消音室布置在发动机的背部、并位于催化剂容器的下方,还可保证排气管的总长度。此外,通过降低相对较重的消音室的位置,能使车体的重心降低。另外,可简化车体后部的外部形状。
技术方案6和11所限定的发明是基于可摇摆三轮车中的一种排气系统完成的,在该排气系统中,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容在排气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壳体内。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布置成这样:使得它们的纵长方向在俯视图中是垂直的,且构成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组成部件-例如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体被布置在一个空间内,消音室和催化剂容器构成了该空间的两个侧边。
将催化剂容器或消音室布置成使其纵长方向在车体的纵向上延伸,且将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中的另一者布置成使其纵长方向在车体宽度的方向上延伸,这样的方案例如可以限制排气管的纵向长度。此外,可形成四边形的空间,该空间的两个侧边是由消音室和催化剂容器构成的。诸如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体等组成部件可被有效而紧凑地布置在该四边形空间中。
技术方案7和12所限定的发明是基于可摇摆三轮车中的一种排气系统完成的,在该排气系统中,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容在排气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壳体内。设置了多条用于将从催化剂容器排出的废气引向消音室的通路。这些通路中的主通路通向一个位于消音室最上游侧的腔室中,其它的通路通向位于消音室最上游侧腔室的下游侧的腔室。
利用用于将从催化剂容器排出的废气引向消音室的多条通路扩大了各废气通道的横截面积,并减小了废气的排气阻力。
技术方案8和13所限定发明的特征在于:用于联接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的连通管被制成多腔管,并利用多腔管中的多条通道来形成多条通路。
连通管被制成多腔管的形式,且废气的多条通路被结合到一起。由于多腔管将催化剂容器与消音器联接起来,所以可确保实现连通。
技术方案9和14所限定的发明是基于可摇摆三轮车中的一种排气系统完成的,在该排气系统中,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容在排气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壳体内。催化剂容器被设置在由发动机驱动的左右一对后轮之间,并被设置在整体罩壳的内部,其中的罩壳遮盖着左右两后轮的上面。
催化剂容器被设置在左右两后轮之间,两后轮之间的空间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催化剂容器被罩壳遮盖着,从而改善了外观性能。
技术方案15和20所限定发明的特征在于:可摇摆的三轮车包括一进气系统结构,且构成进气系统结构的空气滤清器位于左右两后轮之间,且位于用于调节燃料供应系统进气流量的节气门体的背部,其中的燃料供应系统上设置有燃料喷射阀。
空间获得了有效的利用,使得燃料喷射阀可被布置在前倾气缸部件的上方。安装了用于调节设有燃料喷射阀的燃料供应系统进气流量的节气门体,以便于节省燃料,并清洁废气。
除此之外,通过将空气滤清器布置在左右两后轮之间,可增大空气滤清器的容积,且通过将空气滤清器布置在节气门体(其在车体宽度方向上大体位于发动机的中心位置处)的背部,可将空气滤清器也布置在车体宽度方向的大体中心位置处,从而,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噪音几乎不会泄漏到车体之外。
此外,在节气门体的背部,两后轮之间的空间获得了有效的利用。
技术方案16和21所限定发明的特征在于:节气门体和燃料喷射阀被布置在车体的中心线上,该中心线沿车体的纵向延伸。
由于发动机基本上被布置在车体的中心线上,且节气门体也被布置在车体的中心线上,所以可利用进气管将发动机和节气门体以基本上最短的距离连接起来,并能获得满意的进气效率。
技术方案17和22所限定发明的特征在于:空气滤清器在车体横向上的宽度被设计得大于在车体纵向上的长度,且空气滤清器被布置成与车体的中心线横交。
由于在车体横向上宽度增大的空气滤清器可被布置在左右两后轮之间,所以,即使空气滤清器在车体纵向上的长度被缩短,也能容易地确保空气滤清器的容积。
技术方案18和23所公开发明的特征在于:可摇摆三轮车包括为发动机设置的进气系统,且进气系统包括为空气滤清器设置的进气道结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上设置有:通向上方的第一导管部件,其向下延伸;与第一导管部件相连的第二导管部件,其向下延伸;以及第三导管部件,其一端上的一个开口与第二导管部件的上端连通,且该第三导管部件的另一端与空气滤清器的脏侧相连通。第三导管部件在第二导管部件的上方延伸,并通向空气滤清器的上部部分。
由于第一导管部件和第二导管部件向下延伸,且第三导管部件的开口与第二导管部件的上端连通,所以,从第一导管部件的开口吸入的外界空气从第一导管部件向下流入到第二导管部件中,从第二导管部件到第三导管部件形成了一个U形的转弯,由此使外界空气向上流动。
从而,第二导管部件中进气空气所带的水滴和灰尘将在第二导管部件中下降,并被从空气中清除出去,只有空气差不多能从第二导管部件的上端经第三导管部件流入到空气滤清器的脏侧中。
除此之外,由于第一导管部件和第二导管部件向下延伸,所以减小了第一导管部件和第二导管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占据的空间,并能增大空气滤清器的净化空间。
技术方案19和24所公开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一导管部件、第二导管部件、以及第三导管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部件被设置到空气滤清器壳体的拐角上,且横截面被制成三角形。
按照技术方案1所限定的发明,由于发动机的气缸部件在罩壳内被布置成向前倾斜的状态,排气系统中设置了用于净化废气的催化剂容器与消音室,且用于将燃料输送到发动机中的燃料喷射阀与节气门体被布置在罩壳内,所以,通过使气缸部件前倾,能有效地利用发动机上方的空间。此外,燃料喷射阀和节气门体能精确地控制输送给发动机燃烧室的燃料和空气量,此外,可利用催化剂容器对废气执行更为有效的清洁。由于发动机、后轮、催化剂容器、消音室、燃料喷射阀、以及节气门体被布置在整体式的罩壳内,所以可有效地对上述的各个部件实施集中保护,并能改善外观。
按照技术方案2所限定的发明,由于散热器被布置在罩壳内部,可利用冷却水有效地冷却位于罩壳内部的发动机,其中,通过使风吹向散热器,可利用散热器将冷却水的热量带走,由此可改善发动机的冷却性能,并实现紧凑化。此外,散热器可被制得靠近发动机,从而可缩短连接散热器与发动机的散热器软管,并降低成本。
另外,例如对于在罩壳上设置了位于散热器前方的百叶窗的情况,通过将罩壳的百叶窗布置成与车体纵向轴线成直角,使各个开孔略微向下偏离水平线,并将百叶窗板排列在垂直方向上,可有效地引入位于车体下部中的快速气流。
按照技术方案3所限定的发明,由于发动机和设置在发动机上方的多个功能部件被布置在后车体中,用于遮盖发动机和多个功能部件的罩壳被撑杆固定到发动机上,且撑杆被设置成这样:使得各个功能部件在俯视图中是被分隔开的,所以,罩壳可被牢固而容易地连接到被发动机支撑着的撑杆上,且相比于空气滤清器被直接连接到发动机上的情况,尺寸增大的功能部件-例如空气滤清器可被更为稳固地连接到撑杆上。如上所述,不仅是罩壳,各个功能部件都可被连接到撑杆上,每个功能部件都能被有效地进行布置,后车体获得了紧凑化,能有效而系统性地布置各个功能部件。
按照技术方案4所限定的发明,由于设置在排气系统中的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以及包括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体的进气系统在俯视图中是被分隔开的,所以能按照功能、系统性地布置催化剂容器、消音室、空气滤清器、以及节气门体,且用于防止排气系统的发热例如传递给进气系统的隔热体可被容易地连接到撑杆上。
按照技术方案5和10所限定的发明,由于催化剂容器被布置在发动机的上方,所以可有效地利用发动机上方的空间。
除此之外,由于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封在独立的壳体内,所以,从发动机延伸出的、用于将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相互连通起来的排气管的总长度可被延长,且易于保证排气管的长度。
另外,还通过将消音室布置在发动机的背部、并位于催化剂容器的下方来延长排气管,并能确保排气管的长度。
此外,由于消音室的位置被降低了,所以可简化车体后部的外观形状,并能减小车体后部的尺寸,另外,通过将相对较重消音室的位置降低,能降低车体的重心。
按照技术方案6和11所公开的发明,通过将催化剂容器或消音室布置成使其纵向在车辆的纵向上延伸、并将二者中另一者布置成使其纵向例如在车体宽度方向上延伸,就可限制排气系统的纵向长度,并确保了由包封在独立壳体内的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组成的排气系统的总长度。
此外,由于可形成四边形的空间,且该空间的两侧是由消音室和催化剂容器构成的,所以可扩大该四边形空间的面积,组成部件可被有效地布置在四边形空间内,并能获得紧凑化。
按照技术方案7和12所公开的发明,利用多条通路将各废气通道的横截面积扩大,其中的通路用于将从催化剂容器排出的废气引流到消音室,这样就可以减小废气的排气阻力,且能容易地获得所需的输出特性,保证了废气净化性能和噪音吸收性能。
按照技术方案8和13所公开的发明,由于连通管被制成多腔管的形式,所以可使废气的各条流路变得紧密,且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可被牢固地联接起来。
按照技术方案9和14所公开的发明,由于包容着催化剂的催化剂容器和用于吸收排气噪音的消音室被封装在独立的壳体内,且催化剂容器被设置在由发动机驱动的左右一对后轮之间,所以可有效地利用左右两车轮之间的空间。此外,由于催化剂容器被设置在整体罩壳内,而罩壳遮盖着左右两后轮的上方,所以,催化剂容器被罩壳遮盖着,外观性能得以改善。
按照技术方案15和20所公开的发明,由于发动机上设置有向前倾斜的气缸部件,构成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空气滤清器被布置在左右两后轮之间,且位于节气门体(其用于调节设置有燃料喷射阀的燃料供应系统的进气流量)的背部,所以可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得燃料喷射阀被布置在前倾气缸部件的上方,并安装了用于调节设置有燃料喷射阀的燃料供应系统的进气流量的节气门体,以便于节省燃料并清洁废气。
除此之外,通过将空气滤清器布置在左右两后轮之间,可增大空气滤清器的容积,且通过将空气滤清器布置在节气门体的背部,而节气门体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大体上处于中间位置,就可将空气滤清器布置成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大体上也位于中间位置,从而,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噪音几乎不会泄漏到车体外部。
另外,在节气门体的背部处,可有效地利用后轮之间的空间。
按照技术方案16和21所公开的发明,由于节气门体和燃料喷射阀被布置在沿车体纵向延伸的车体中心线上,所以,在发动机被布置在车体中心处的情况下,可减少连接发动机和节气门体的进气管,并能提高进气效率。
按照技术方案17和22所公开的发明,由于空气滤清器在车体横向上的宽度大于在车体纵向上的长度,且空气滤清器被布置成与车体的中心线横交,所以,在左右两后轮之间,空气滤清器在车体横向上的宽度可被增大,并能保证空气滤清器的体积。除此之外,空气滤清器在车体纵向上的长度被减小了,并使空气滤清器实现了紧凑化。
按照技术方案18和23所公开的发明,利用向下延伸的第二导管部件和与第二导管部件的上端相连通的第三导管部件,可更为有效地将水滴和灰尘从吸入的空气中去除掉。能减小包括第一导管部件、第二导管部件、以及第三导管部件的进气道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所占据的空间,使得空气滤清器实现紧凑化,并能容易地保证空气滤清器净化空间的容积。
按照技术方案19和24所公开的发明,由于第一导管部件、第二导管部件、以及第三导管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部件被设置在空气滤清器壳体的拐角上,且横截面被制成三角形,所以有效地利用了拐角处的空间,并使空气滤清器实现了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中的侧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摇摆三轮车;
图2中的侧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摇摆三轮车(第一实施方式)的后车体;
图3中的俯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摇摆三轮车(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
图4中的侧视图用于介绍根据本发明的散热器布置方案;
图5是沿图4中箭头5所指方向作出的视图;
图6中的侧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散热器和百叶窗板;
图7是沿图3中的7-7线所作的剖视图(对第一实施方式);
图8是沿图2中的8-8线所作的剖视图(对第一实施方式);
图9A和图9B表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催化剂管和消音器中废气气流的各个活动行为;
图10中的侧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摇摆三轮车(第二实施方式)的后车体;
图11中的俯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摇摆三轮车(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可摇摆三轮车(第二实施方式)的后车体的前视图;
图13A和图13B中的剖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以及
图14A和14B表示了进气气流在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中的活动行为。
附图标号的定义如下:
10……小尺寸的车辆(可摇摆车辆、可摇摆的三轮车)
14……前车体
16……后轮
18……后车体
51……进气系统
52……排气系统
53……罩壳
71……撑杆(撑杆构件)
73……散热器
76……发动机
91……燃料喷射阀
93……气缸部件
96……节气门体
98……空气滤清器
107……催化剂容器(催化剂管)
108……连通管(后排气管)
111……消音室(消音器)
130……驱动部件
140……车体中心线
143……空气滤清器壳体
146……第二导管部件(导管室)
151……第三导管部件(上导管)
151a……第一开孔
170……壳体
190……壳体
197……位于最上游侧的一个腔室(第一腔室)
199……位于最上游侧腔室的下游侧的腔室(第三腔室)
218……第一导管部件
235……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介绍。应当以附图标号的方向作为附图的阅图方向。
图1中的侧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摇摆的三轮车(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利用摇摆机构21将前车体14与后车体18联接起来,使得后车体18可在垂直方向上摆动、并使后车体可相对于前车体14在横向上滚转而制成该可摇摆三轮车10,其中的前车体14上设置有用于对一个前轮11进行转向的车把12以及便于骑车者乘坐的座位13,后车体上设置有左右一对后轮16和用于驱动两后轮16的动力单元17。
在前车体14中,在车把12的前方设置了前罩壳23,在前罩壳23的上方连接了带有刮水器24的风挡26,在车把12与座位13之间的下方部位处设置有踩踏底板27,左右一对支柱28、28(图中只表示出了位于这一侧的标号28)被制成从座位13的后侧直立起来,在风挡26与各支柱28、28之间设置了一个顶棚31,并在座位13的背部布置了货物箱32。标号35指代前挡泥板,其遮盖着前轮11的上方,标号36指代后视镜,标号37指代车前灯,38指代设置在座位13下面的燃料箱,41指代设置在燃料箱38中的燃料泵,42指代布置在前车体14一侧的车体构架与摇摆机构21之间的缓冲单元。
在后车体18中,进气系统51和排气系统52被连接到动力单元17上,且动力单元17、进气系统51、排气系统52、其它功能部件、以及两后轮16、16被整体式的罩壳53遮盖着。
摇摆机构21包括:连杆55,其一端被连接到前车体14的车体构架的下部上,以使得该连杆可在纵向上摆动;以及接合箱壳57,其前端与连杆55的另一端相连,以使得接合箱壳可被摆动,且该接合箱壳的后端利用支架56与后车体18的动力单元17相连。
接合箱壳57包括:壳体61;接合轴62,其可转动地插入到壳体61中,且其后部被连接到动力单元17一侧上;以及阻尼部件63,其被布置在壳体61与接合轴62之间。
阻尼部件63是所谓的Neidhart型阻尼器,其通过将多个圆筒形的橡胶块插置在多个挤压构件与壳体61之间、并利用挤压构件与壳体61之间的相对转动挤压橡胶块来产生阻尼作用,其中的挤压构件从接合轴62沿径向方向延伸。
图2中的侧视图(局部为剖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摇摆三轮车(第一实施方式)的后车体,该视图表示出了:支架56被用螺栓66、66连接到形成摇摆机构21的接合轴62上,动力单元17的下部被用螺栓67、67连接到支架56上,进气系统51被连接到组成动力单元17的缸盖68的上部上,排气系统52被连接到缸盖68的下部上,且用于支撑罩壳53的撑杆构件71被连接到动力单元17的上方。图2中的箭头(向前)代表车辆的前方(以下类似)。图2中的标号73指代布置在动力单元17右侧的散热器。
动力单元17包括发动机76和与发动机76连接为一体的无级变速传动装置77,曲轴81的旋转通过皮带82传递给从动轴83,并通过齿轮(图中未示出)从从动轴83传递到输出轴84,进而驱动与输出轴84相连的左右后轮16(见图1)。附图标记86指代缸盖罩,标号87指代缸体,标号88指代变速装置的壳体。
缸盖68与进气管95相连,用于将燃料注射到进气道中的燃料喷射阀91被固定到该进气管95上,用树脂制成的、且从燃料箱38(见图1)的燃料泵41(见图1)延伸出的燃料软管92被连接到燃料喷射阀91上。
上述的缸体87、缸盖68、以及缸盖罩86构成了发动机76的气缸部件93,在大体水平的方向上,气缸部件93向前倾斜。
进气系统51包括:进气管95、连接到进气管95端部上的节气门体96;连接管97,其连接到节气门体96的进口侧上;以及空气滤清器98,其被连接到连接管97上,节气门体96和空气滤清器98都位于动力单元17的上方,且空气滤清器98被撑杆构件71支撑着。标号101指代节气门拉线,其从位于车把12(见图1)侧部的节气门把手延伸出,用于开启或关闭设置在节气门体96中的节气门。
排气系统52包括:前排气管106,其一端被螺栓104,104和螺母105,105连接到缸盖68的下部上,且该排气管在缸盖68的左侧大体上向上延伸;催化剂容器107,其被连接到前排气管106的另一端上,并向后延伸,且该催化剂容器在向后延伸的过程中略微向下倾斜;后排气管108,其连接到催化剂容器107的后部上,并向后方和斜下方延伸;消音器111,其被连接到后排气管108的后端上;以及排气尾管112,其从消音器111向后下方斜向延伸。消音器111被布置在低于催化剂容器107的位置上,且消音器111被支架114连接到从变速箱88上突起的突出部88a上。
由于前排气管106从缸盖68的下部基本上向上延伸,催化剂容器107基本上水平地向后延伸,且后排气管108向后方和斜下方延伸,所以,如果将从前排气管106与缸盖68连接部分到后排气管108之间的节段看作一个排气管,则可在位于后车体18罩壳53内的有限空间内,进一步地延长该一个排气管的总长度-即排气管的长度。
撑杆构件71包括:撑杆体117,其被连接到动力单元17上,并竖立起来;构架件118,其被连接到撑杆体117的上端上;以及罩壳支撑支架121,其被连接到构架件118上。
撑杆体117包括前撑杆124、125和后撑杆127,且后撑杆127是这样的构件:其位于空气滤清器98与消音器111之间,且在其上连接了隔热体128,该隔热体用于隔绝热量的传递,从而阻止消音器111发出的热量传递给空气滤清器98和其它部件。
罩壳支撑支架121包括:左右一对前支架131、131(图中只表示出了位于图示一侧的标号131),它们被设置在前方;以及左右一对后支架132、132(图中只表示出了位于图示一侧的标号132),它们被设置在后方,整体式的罩壳53被螺栓133隔着橡胶连接到支架上。
罩壳53是这样一个构件:其前部上设置有前方开孔136,缸盖86的侧面被制成通过该开孔136与车体的前部相对,且该构件的上部上设置有通风孔137,其具有迷宫结构,用于对罩壳53进行通风,且构件的后部上设置有后方开孔138。
进气系统51的组成部件、排气系统52的组成部件、以及燃料喷射阀91都是功能部件,且这些功能部件和动力单元(即发动机76和无级变速传动装置77)形成了用于驱动后轮16的驱动部件130。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基于三轮车10而完成的,在该三轮车中,被连接到前车体14后侧上的后车体18与前车体14的连接方式使得后车体可在横向上摇摆,且后车体18被整体罩壳53遮盖着,后车体中设置有发动机76、由发动机76驱动的后轮16、16、以及位于罩壳53内部的发动机76的排气系统52,该三轮车的特征在于:在罩壳53的内部,发动机76的气缸部件93被布置成向前倾斜的状态,用于净化废气的、作为催化剂容器的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以及用于向发动机76输送燃料的燃料喷射阀91和节气门体96都被布置在罩壳53中,其中,由于在排气系统52中设置了消音室而形成了消音器111。
从而,通过使气缸部件93向前倾斜,可有效地利用发动机76上方的空间。燃料喷射阀91和节气门体96能精确地控制输送到发动机76燃烧室中的燃料量和空气量,此外,可利用催化剂管107进一步地净化废气。由于发动机76、后轮16、16、催化剂管107、消音器111、燃料喷射阀91、以及节气门体96被布置在整体罩壳53中,所以可有效地对上述各个组成部件实施集中保护,并改善了外观。
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是基于作为小型车辆的可摇摆三轮车的排气系统52完成的,在该排气系统中,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被单独地包容在相互独立的壳体170和190中,其中的催化剂管中封装着用于对从发动机76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的催化剂,消音器111则用于吸收排气噪音,该发明的特征在于:催化剂管107被布置在发动机76的上方,且消音器111被布置在发动机76的背部,并低于催化剂管107。
由于催化剂管107被布置在发动机76的上方,所以可有效地利用发动机76上方的空间155。
除此之外,由于催化剂管107的壳体170与消音器111的壳体190是分开的,所以可进一步增大从发动机76延伸出的、用于将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相互连通的排气管的总长度,并易于保证排气管的长度。
另外,将消音器111布置在发动机76的背部,并使其低于催化剂管107,这样可延长排气管,并保证排气管的长度。
此外,由于消音器111的位置被降低了,所以可简化车体后部的形状,并能使车体后部实现小型化,另外,通过降低相对较重的消音器111的位置,能降低车体的重心。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催化剂管107被设置在用于遮盖左右两后轮16、16上部的整体罩壳53中。
催化剂管107被罩壳53遮盖着,从而可改善后车体16的外观性能。
图3中的俯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摇摆三轮车辆(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该附图表示出了这样的情况:通过将动力单元17设置在左右两后轮16、16之间、将构成进气系统51的节气门体96布置在沿车体纵向延伸的车体中心线140上、将空气滤清器98布置在节气门体96的背部、使构成排气系统52的催化剂管107沿车体纵向延伸、并使消音器111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就可将催化剂管107的纵向与消音器111的纵向布置成相互垂直。附图标号141A、141B指代两后轮16、16的轮轴,且这两根轮轴通过差速机构(图中未示出)彼此联接起来。
节气门体96被连接到从缸盖68向后延伸的进气管95的后端上。
在三个位置处,空气滤清器98被用螺栓142连接到梁形构架件118的后部上,四边形的空气滤清器壳体143构成了空气滤清器98,如果从上方进行观察,可见该壳体143在车体纵向上的尺寸较短,而在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较长,在俯视图中,空气滤清器壳体被隔壁144分隔成一个三角形的导管腔室146和一个净化腔室147,在导管腔室146的上部的上壁上设置了三角形的进气148,并在空气滤清器壳体143的上壁上设置了用于将导管腔室146与净化腔室147相互连通的上导管151。图3中的S1代表空气滤清器98在车体横向上的宽度,S2代表空气滤清器98在车体纵向上的长度,且S1>S2。附图标号152代表与连接管97一体的延长部分,且该延长部分是被布置在净化腔室147中的部分。
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构成了四边形空间155的两个侧边。
由于空间155是四边形的,所以在两后轮16、16之间可获得更大的面积,节气门体96、空气滤清器98、以及其它许多功能部件(例如燃料喷射阀91、电气单元、以及图中未示出的电池)可被系统性地、紧密地布置在该空间155中,从而能实现紧凑化,且空间155可获得有效的利用。
构架件118包括:前构架161,其在车体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与催化剂管107前端的上部相交叉;后构架162,其被布置在前构架161的背部,并与前构架161平行;左构架163,在车体内部,其联接到前构架161的左端上,从而与前构架161和后构架162垂直;以及右构架164,其位于左构架163的右侧,并联接着前构架161和后构架162,且与左构架163平行。空气滤清器98被连接到左构架163和右构架164上。
后构架162是这样一个构件:其被大体上为V形的后撑杆127支撑着。
散热器73通过一箱罩(图中未示出)连接到缸体87和变速箱88的右前部上,并在右后轮16的前方从缸体87的侧面突伸出。附图标号73a指代散热器盖。
罩壳53由用长划线和两短线交替组成的点划线表示,其遮盖着动力单元17、进气系统51、排气系统52、后轮16、16、撑杆构件71、以及散热器73的上方,且其上设置有用于将行驶风引入到罩壳53内的百叶窗166,尤其是使行驶风从散热器73的前方吹到散热器73上。
燃料软管92是这样一个构件:其从燃料泵41越过燃料箱38向右方和斜后方延伸,再向后延伸,并在燃料箱38的下方进一步延伸向车体的前方,在经过一个U形转弯和后向延伸段之后接近于摇摆机构21(见图1)的侧面,并沿摇摆机构21向后延伸,再与设置在进气管95上的燃料喷射阀91相连接。由于燃料软管是用树脂制成的小直径管,并可弹性变形,所以改善了将其组装到可摇摆三轮车上的性能,且燃料软管能跟随车体的起伏波动。数字标号168指代燃料箱38的加油口盖。
如参照图1和图3所描述的那样,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散热器73被布置在罩壳53的内部。
由于散热器73被布置在罩壳53的内部,所以,通过将风吹到散热器73上,能利用冷却水有效地冷却位于罩壳53内部的发动机76,其中,冷却水的热量被散热器73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可提高发动机76的冷却性能。并使后车体18变得紧凑。除此之外,由于散热器73可被布置到发动机76的附近,所以可缩短将散热器73与发动机76相互连接起来的散热器软管203(见图4)的长度,并降低成本。
另外,例如在罩壳53上设置有位于散热器73前方的百叶窗166的情况下,通过将罩壳53的百叶窗166布置成与车体的纵向轴向成直角,并使各个开孔略微向下偏离水平方向,且使百叶窗板在垂直方向上对齐,就能有效地将车体下部的快速气流引入。
除此之外,本发明是基于可摇摆的三轮车10完成的,在该三轮车中,被连接到前车体14后侧上的后车体18被联接成可相对于前车体14在横向上摇摆。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用于驱动后轮16、16的发动机76和设置在发动机76上方的多个功能部件被布置在后车体18中,用于遮盖发动机76和多个功能部件的罩壳53被撑杆构件71固定到了发动机76上,由于设置了撑杆和撑杆构件71,使得各个功能部件(也即是指节气门体96、空气滤清器98、催化剂管107、以及消音器111)在从上方看时被分隔开。
罩壳53可被牢固而容易地连接到被发动机76支撑着的撑杆构件71上,而且,例如相比于空气滤清器被直接连接到发动机76上的情况,作为大尺寸部件的空气滤清器98可被更为稳固地连接到撑杆构件71上。如上所述,不仅是罩壳53,各个功能部件也可被连接到撑杆构件71上,可有效地布置各个功能部件,并能使后车体18实现紧凑化,从而能有效而系统性地布置各个功能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作为构成发动机76的排气系统52的功能部件的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与作为构成发动机76的进气系统51的功能部件的空气滤清器98和节气门体96被撑杆构件71分隔开。
在从上方看时,撑杆构件71将设置在排气系统52中的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与包括空气滤清器98和节气门体96的进气系统51分隔开。催化剂管107、消音器111、空气滤清器98、以及节气门体96可被按照功能系统性地进行布置,且隔热体128(见图2)可被容易地连接到撑杆构件71上,该隔热体用于防止排气系统52中(例如消音器111中)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进气系统5L
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被布置成使得它们的纵向方向在俯视图中相互垂直,且构成了发动机76的进气系统51的、并包括空气滤清器98和节气门体96的组成部件被布置在空间155中,该空间的两侧是由消音器111和催化剂管107构成的。
例如通过将催化剂管107或消音器111布置成使其纵向沿车辆的纵向延伸,并将催化剂管和消音器中另一者布置成使其纵向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可限制排气系统52的纵向长度,并利用分别由独立的壳体170、190形成的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而确保了排气系统52的总长度。
除此之外,由于可利用消音器111和催化剂管107来形成四边形空间的两个侧边,所以可扩大该四边形空间的面积,能将组成部件有效地布置在四边形空间内,并能实现紧凑化。
另外,本发明是基于可摇摆三轮车的排气系统52完成的,在该排气系统中,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被封装在独立的壳体170、190中,其中的催化剂管包容着用于对从发动机76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的催化剂,消音器用于吸收排气噪音,该发明的特征在于:催化剂管107被布置在由发动机76驱动的左右一对后轮16、16之间。
由于催化剂管107被布置在由发动机76驱动的左右一对后轮16之间,所以有效地利用了左右两后轮16、16之间的空间155。
此外,如参照图1和图3所描述的那样,本发明是基于可摇摆三轮车10的进气系统结构完成的,在该三轮车中,发动机76和被发动机76驱动的左右一对后轮16、16与前车体14一体地摇摆。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发动机76上设置向前倾斜的气缸部件93,且构成发动机76进气系统的空气滤清器98被布置在左右两后轮16、16之间,并位于节气门体96的背部,节气门体用于对设置有燃料喷射阀91的燃料供应系统的进气流量进行调节。
可有效地利用空间,例如燃料喷射阀91可被布置在前倾气缸部件93的上方,并安装了用于对设置有燃料喷射阀91的燃料供应系统的进气流量进行调节的节气门体96,以节省燃料,并清洁废气。
除此之外,通过将空气滤清器98布置在左右两后轮16、16之间,可增大空气滤清器98的容积,且通过将空气滤清器98布置在节气门体96的背部,可使空气滤清器98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基本上位于中心位置,且空气滤清器98的进气噪音很难扩散到车体的外部,其中,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节气门体96基本上位于发动机76的中心处。
另外,在节气门体96的背部,两后轮16、16之间的空间获得了有效的利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节气门体96和燃料喷射阀91被布置在沿车体纵向延伸的车体中心线140上。
由于节气门体96被布置在车体的中心线140上,所以,在发动机76被布置在车体中心的情况下,用于将发动机76与节气门体96相互连接起来的进气管95的长度得以减小,并能提高进气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空气滤清器98在车体横向上的宽度S1大于在车体纵向上的长度S2,且空气滤清器98被布置成与车体中心线140横交。
从而,在左右两后轮16、16之间,空气滤清器98在车体横向上的宽度S1可被增大,从而易于保证空气滤清器98的容积。除此之外,空气滤清器98在车体纵向上的长度S2被减小了,使得空气滤清器98在后车体18中变得紧凑。
图4中的侧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散热器布置方案,其表示了发动机76的右侧。
散热器73包括:上液槽195;下液槽196;以及处于上液槽195与下液槽196之间的散热器芯体197,上液槽195和下液槽196被连接到箱罩198上,箱罩198是这样一个构件:其被连接成与缸体87的右侧和变速箱88的右侧横交。数字标号201指代设置在上液槽195上的冷却水入流管,标号202指代设置在下液槽196上的冷却水出流管,标号203指代将发动机76的水套侧与入流管201连接起来的散热器软管。
图5是沿图4中的箭头5所作的视图,其表示了这样的情形:在散热器73的上液槽195的右侧和左侧以及下液槽196的下方设置了安装部件205,且这些安装部件205被用螺栓206连接到箱罩198上。附图标号198a指代用于将箱罩198连接到缸体87(参见图4)和变速箱88(参见图4)上的装配平面,标号198b指代用于将箱罩198连接到缸体87和变速箱88上的螺栓插入孔。
图6中的侧视图(局部为剖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散热器和百叶窗,该视图表示出了:作为与罩壳53独立的构件,百叶窗166被设置在罩壳53的前壁53a上,并位于散热器73的前方。
至于百叶窗166而言,多个百叶窗板被以基本上相等的间隔、沿着前壁53a排列在前壁53b上所设置的开孔53b中,每个百叶窗板的前端166a都从水平线210略向下倾斜了一个角度θ,且百叶窗板的各个长边都沿车体宽度的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通过使各个百叶窗板166的指向从水平线略微向下偏移,并将各个百叶窗板排列在垂直方向上,就能如箭头所示那样,将车体下部中的快速气流有效地引入。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空气滤清器98与消音器111之间设置了隔热体128,但是,在图3中,隔热体被连接到构架构件118的构架163上,且隔热体还可被设置在空气滤清器98与催化剂管107之间。
图7是沿图3中的7-7线所作的剖视图,其表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并表示出催化剂管107包括:内筒体171,其与前排气管106相连接;外筒体173,其隔着空间172遮套着内筒体171的环周;以及端部联接构件174、176,它们用于将内筒体171的端部与外筒体173的端部联接起来。上述的外筒体173和端部联接构件174、176是用于形成管壳170的构件。
内筒体171包括:催化剂支撑部分177,该部分的内部具有蜂窝状结构(在图7中用交叉网纹线表示出的部分),通过使催化剂粘附到蜂窝结构的表面上来支撑着催化剂;连接到催化剂支撑部分177两侧上的前管体178和后管体181。
前管体178与前排气管106相连接,后管体181与后排气管108相连接。后管体181上设置有一个小直径的筒体部分181a,并在小直径筒体部分181a的表面上制有多个通气孔181b。
端部联接构件176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176a。
后排气管108是由双腔管构成的,该双腔管包括一内管183和一外管184,内管183与催化剂管107的后管体181相连,外管184则与端部联接构件176的环边相连接。数字标号186指代设置在外管184上的端部管,标号187指代形成于内管183与外管184之间的废气排气通道。
图8是沿图2中的8-8线作出的剖视图,其表示了第一实施方式。图8表示了这样的情况:通过将端帽192和193连接到由双腔管构成的筒体部件191的两端处,并利用隔壁194、596将由筒体部分191、端帽192和193包围着的空间分隔开,就在消音器111的中间处形成了一个第一腔室597,并在第一腔室597的两端形成了第二腔室598和第三腔室199。图8表示出:第二连通管204的一端被布置在第二腔室598中,且第二连通管204的另一端被布置在第三腔室199中,通过如下的设计就可实现上述的结构:将L型管502的一端连接到后排气管108的内管183上,其中的后排气管被连接到端帽193上;使L型管502穿入到隔壁596中;将L型管502的另一端布置在第一腔室597中;将L型管连接到隔壁596上,以使得第一连通管503的一个端部被封闭;使第一连通管503穿过隔壁194;将第一连通管503的另一端布置到第二腔室198中;以及使第二连通管204穿过两隔壁194、596。图8还表示出了这样的结构:通过将排气尾管112穿过端帽193,使第三腔室199与外界连通;图8还表示出:后排气管108外管184的端部被布置到第三腔室199中。筒体部分191和两端帽192、193是构成管壳190的构件。
筒体部分191包括:内筒体506,隔壁194、596被连接到该内筒体506上;端管207,其被连接到内筒体206的一端上,以连接端帽192;外筒体208,其被连接到端管207和内筒体506的另一端部上;以及支架114,其被连接到外筒体208的侧面上。通过将内筒体506制成为其表面上开有多个孔洞的穿孔板,并在由内筒体506、端部管207、以及外筒体208之间围成的虚空层210中填充玻璃棉,就可利用所述的虚空层210来提高吸收噪音的效果,且几乎隔绝了消音器111中热量向外筒体208的传递。
第一连通管503是这样的构件:其上制有多个通气孔203a,废气流经每个通气孔203a。
下文将介绍废气在上述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中的流动状况。
图9A和图9B表示了废气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管和消音器中的流动行为。
对于图9A所示的催化剂管107,沿图中箭头A所指方向从发动机一侧流来的、在前排气管106中流动的废气从催化剂支撑部分177(见箭头B)经小直径筒体部分181a流向内管183(见箭头C和D),并从小直径筒体部分181a经通气孔181b(见箭头E)、空间172、以及通气孔176a(见箭头F)流向排气通道187(见箭头G)。
对于图9B所示的消音器111,沿箭头H从催化剂管一侧流来的、在后排气管108的内管183中流动的废气从L型管502(见箭头J)出发,依次流经第一腔室597(见箭头K)、通气孔203a(见箭头M)、第一连通管503(见箭头N)、第二腔室598(见箭头P)、第二连通管204(见箭头Q)、第三腔室199(见箭头R)、以及排气尾管112(见箭头S)而流到消音器111的外部。如箭头T所示,从催化剂管一侧流来的、在后排气管108的排气通道187中流动的废气也从第三腔室199流向排气尾管112(见箭头U)。
后排气管108中的内管183起到了废气第一通路(主通路)的作用,排气通道187起到了废气第二通路(其它通路)的作用。
图10中的侧视图(局部为剖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摇摆三轮车(第二实施方式)的后车体,图11中的俯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摇摆三轮车(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可摇摆三轮车(第二实施方式)的后车体的前视图。与图1到图9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将用相同的数字标号指代,并略去对这些构造的详细描述。
可摇摆三轮车220的特征在于:如图10所示,排气系统221被连接到缸盖68的下侧上,并在进气系统51的空气滤清器98与排气系统221之间设置了二次空气输送系统222,其用于向排气系统221输送二次空气,以对排气系统221中的CO和HC进行氧化。
排气系统221包括:前排气管225,其一端被用螺栓104、104和螺母105、105连接到缸盖68的下方,且该排气管沿着缸盖68的左侧基本上向上延伸;第一催化剂管226,其被连接到前排气管225的另一端上,并大体上向上延伸;中间排气管227,其连接到第一催化剂管226的上部部分上,并大体上向上再向后延伸;第二催化剂管228,其连接到中间排气管227的后端上,并向后延伸;后排气管229,其连接到第二催化剂管228的后部上,并向后延伸,然后再向斜下后方延伸;消音器111,其与后排气管229的后端相连;以及排气尾管112。
第一催化剂管226中包容着还原催化剂,其利用还原催化剂对NOX进行还原。第二催化剂管228中包容着氧化催化剂,其利用氧化催化剂加速对CO和HC的氧化。
图11表示出:第一催化剂管226、中间排气管227、第二催化剂管228、以及后排气管229被成一线地布置在车辆的纵向上,第一催化剂管226被布置在缸盖68的左侧,第二催化剂管228被布置在节气门体96的左侧。
二次空气输送系统222包括:第一软管232,其一端被连接到空气滤清器98的净化腔室147上;电磁阀233,其与第一软管232的另一端相连;第二软管234,其一端与电磁阀233相连;作为逆止阀的簧片阀236,其被连接到第二软管234的另一端上;以及金属管237,其一端被连接到簧片阀236上,另一端被连接到中间排气管227上。
如果电磁阀233按照发动机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的信号而开启,在中间排气管237的内部被排气脉冲转变为负压时,簧片阀236也开启,由于空气被抽吸向负压位置,空气滤清器98的净化腔室147中的空气经二次空气输送系统222输送到排气系统221中。
图12表示出:前排气管225基本上成U形地从缸盖68的下方延伸到位于缸盖68侧旁的第一催化剂管226,在发动机76横向上延伸的第二软管234的端部与基本上位于前排气管225侧旁的簧片阀236相连,且金属管237被从簧片阀236连接到中间排气管227的内侧表面上,从而使得金属管在经过中间排气管227的下方时形成了一个U形转弯。
按照第二实施方式,利用相对较为便宜的催化剂,获得了设置有紧凑而有效的废气排放控制装置的小尺寸车辆,在其中的排放控制装置中,催化剂容器的体积被减小了。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是基于可摇摆的三轮车52完成的,在该三轮车中,包容着用于对发动机76废气进行净化的催化剂的催化剂管107、以及具有多个用于吸收排气噪音的腔室的消音器111被封装在独立的壳体170、190中,该发明的特征在于:设置了多条用于将从催化剂管107排出的废气引入到消音器111中的通路,且这些通路中的主通路(即内管183中的排气通道)通向消音器111中位于最上游侧的第一腔室197,其它通路(即排气通道187)通向位于消音器111最上游侧第一腔室197的下游侧的第三腔室199。
利用用于将从催化剂管107排出的废气引入到消音器111中的多条通路,扩大了废气通道的横截面积,并能减小废气的流动阻力,且易于实现所需的输出特性,确保了净化废气的性能和吸收噪音的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作为用于联接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的联接管的后排气管108被制成了多腔管,且多腔管中的多个通道形成了多条通路。
由于后排气管108被制成多腔管,所以可将废气的多条通路集合起来,并能牢固地联接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
在本发明中,催化剂容器被布置在发动机的上方,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催化剂容器还可被布置在前排气管106的位置上,如图2所示,前排气管106从缸盖68的下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催化剂容器还可被布置在发动机76的侧旁,更详细而言,是位于缸盖68的侧旁。从而,催化剂容器被布置成靠近缸盖68,这样能提高催化剂的温度,从而可加速催化剂的反应。
图13A和图13B中的剖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图13A是第一剖视图,其表示出了第一导管部件和导管腔室(第二导管部件),而图13B是第二剖视图(表示出了主要部分),其表示了导管腔室和第三导管部件。
如图13A所示,空气滤清器98包括滤清器壳体601、设置在滤清器壳体601中的空气滤清元件602、以及放泄软管603,其中的放泄软管603被连接在空气滤清器壳体601的下部上。
空气滤清器壳体601包括壳主体605和遮盖着壳主体605的空气滤清器壳盖606,通过将空气滤清元件602装配到壳主体605与空气滤清器壳盖606进行装配的部分处,就完成了壳体601的组装。
壳主体605包括:洁净侧608,其形成了净化腔室147;垂直纵长导管腔室的腔体211,其形成了导管腔室146;放泄管212,其被设置在导管腔室腔体211的下端;以及凸缘213,其被设置在上端的环周上,洁净侧608和导管腔室的腔体211被隔壁144分隔开,放泄软管603被用软管卡箍215连接到放泄管212,且凸缘213被连接到构架件118(见图3)。附图标号213a指代螺栓插入孔,其用于插入将空气滤清器98连接到构架件118上的螺栓142(见图3)。
空气滤清器壳盖606上设置有:第一导管部件218,其被制成在上壁217和导管腔室腔体211的上方垂直延伸;以及脏侧621,其形成了净化腔室147。如上所述,通过利用上壁217将导管腔室腔体211的上端封闭,就能形成导管腔室146,外界空气经第一导管部件218被吸入到导管腔室146中。
导管腔室146位于从第一导管部件218吸入的空气的下游侧。导管腔室146起到了第二导管部件的作用。数字标号218a指代上部开口部分,其开口在第一导管部件218的上部,标号218b指代下部开口部分,其通向第一导管部件218的导管腔室146。
空气滤清元件602包括:构架224,其被固定到空气滤清器壳体601上;以及过滤器625(等同于用交叉线表示的部分),其被连接到构架224上,其将净化腔室147分隔成脏侧621和清洁侧608。
如图13B所示,通过如下的设计来连接空气滤清器壳盖606:在与导管腔室146相对应的上壁217部分上开有第一通孔627;在与脏侧621相对应的上壁217部分上开有第二通孔628;以及将上导管151装配到第一通孔627和第二通孔628中。导管腔室146和脏侧621通过上导管151相互连通。标号231a指代上导管151的第一开孔部分,其开口向导管腔室146,标号231b指代上导管151的第二开孔部分,其通向脏侧621。
图13A和13B所示的第一导管部件218、导管腔室146、以及上导管151都是空气滤清器98进气口235的组成部件。
如图13A和13B所示,本发明是基于空气滤清器98的进气道结构完成的,该空气滤清器98构成了发动机76的进气系统51,其中的发动机被设置在作为小型车辆的可摇摆三轮车10(见图1)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一导管部件218通向上方,并向下延伸,作为第二导管部件的导管腔室146与第一导管部件218相连接,并向下延伸,作为第三导管部件的上导管151一端上的第一开口151a通向导管腔室146的上端,其另一端与空气滤清器98的脏侧621连通,这些导管部件被设置到空气滤清器98的进气口235处,上导管151在导管腔室146的上方延伸,并通向空气滤清器98的上部。
利用向下延伸的导管腔室146和与导管腔室146的上端连通的上导管151,灰尘(或水滴)240(见图14A)可被更为有效地从吸入的空气中去除掉。可减小进气道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占据的空间,从而能使空气滤清器98变得紧凑,并易于保证空气滤清器98的净化空间-即净化腔室147的容积,其中的进气道是由第一导管部件218、导管腔室146、以及上导管151形成的。
如图3、13A和13B所示,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一导管部件218、导管腔室146、以及上导管151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是第一导管部件218和导管腔室146)被设置在空气滤清器壳体601的拐角处,且其横截面被制成三角形。
由于如上述那样将横截面制成三角形,所以可有效地利用拐角的空间,并使空气滤清器98变得紧凑。
下面将对进气在上述空气滤清器98中的流动进行描述。
图14A和14B表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中进气的流动行为。
如图14A所示,外界空气被从第一导管部件218的上开孔部分218a沿箭头A向下吸入到导管腔室146中。此时,外界空气中所含的灰尘(或水滴)240降落到导管腔室146的底部,并从放泄软管603、经放泄管212沿箭头B排出到外部。在放泄软管603的下端203a处,制有一个缝隙。该缝隙在通常情况下是关闭的,其起到了逆止阀的作用,以防止外界的空气流入到内部,如空气滤清器98的内部是正压,灰尘(或水滴)被排出。
如图14B所示,进气在导管腔室146中向上流动,灰尘(或水滴)240(见图14A)被进一步地去除,如箭头C所示,进气流入到上导管151中,并沿箭头D方向从上导管151到达脏侧621,如箭头E所示,进气随后流经空气滤清元件602的过滤器625,且进气到达洁净侧608。
洁净侧608的空气沿图14A中箭头所指方向从延长部分152流过连接管97,并经节气门体到达发动机的燃烧室。
如图14A和14B所示,可利用如下的设计将进气中所含的灰尘(或湿气)240有效地去除:垂直地布置第一导管部件218和作为第二导管部件的导管腔室146;将外界空气从第一导管部件218向下吸入到导管腔室146;将上导管151的第一开孔231a开口在导管腔室146的上端;以及利用第一导管部件218、导管腔室146、以及上导管151使进气的流动从向下流动转为向上流动。
在本发明中,第一导管部件、第二导管部件、以及第三导管部件中至少之一的横截面被制成三角形,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横截面还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它们的组合形状。
本发明可被应用于小型车辆、摩托车、可摇摆车辆、以及可摇摆三轮车。

Claims (24)

1.一种可摇摆的三轮车,在该三轮车中,后车体被联接到前车体的后侧上,以使得后车体可相对于前车体在横向上摆动,后车体被整体式的罩壳遮盖着,罩壳包罩着发动机、由发动机驱动的后轮部件、以及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其中:
在罩壳内部,发动机的气缸部件被布置成向前倾斜;
在排气系统中设置了用于净化废气的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
在罩壳的内部设置了用于将燃料输送到发动机中的燃料喷射阀和节气门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散热器被布置在罩壳内部。
3.一种可摇摆的三轮车,在该三轮车中,后车体被联接到前车体的后侧上,以使得后车体可相对于前车体在横向上摆动,其中:
用于驱动后轮的发动机和设置在发动机上方的多个功能部件被布置在后车体中;
用于遮盖发动机和所述多个功能部件的罩壳被撑杆固定到发动机上;
从俯视方向观察,各个功能部件被撑杆分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功能部件包括构成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构成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体,其中,催化剂容器、消音室、空气滤清器、以及节气门体被撑杆分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容在排气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壳体内,催化剂容器被布置在发动机的上方,消音室被布置在发动机的背部,并位于催化剂容器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容在排气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壳体内,其中,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布置成这样:使得它们的纵长方向在俯视图中是垂直的,且如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体那样的、构成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组成部件被布置在一个空间内,消音室和催化剂容器构成了该空间的两个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容在排气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壳体内,设置了多条用于将从催化剂容器排出的废气引向消音室的通路,这些通路中的主通路通向一个位于消音室最上游侧的腔室中,其它的通路通向位于消音室最上游侧腔室的下游侧的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用于联接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的连通管被制成多腔管,利用多腔管中的多条通道来形成所述多条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容在排气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壳体内,其中,催化剂容器被设置在由发动机驱动的左右一对后轮之间,且被设置在整体罩壳的内部,其中的罩壳遮盖着左右两后轮的上面。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容在排气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壳体内,催化剂容器被布置在发动机的上方,消音室被布置在发动机的背部,并位于催化剂容器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容在排气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壳体内,其中,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布置成这样:使得它们的纵长方向在俯视图中是垂直的,且如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体那样的、构成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组成部件被布置在一个空间内,消音室和催化剂容器构成了该空间的两个侧边。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容在排气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壳体内,设置了多条用于将从催化剂容器排出的废气引向消音室的通路,这些通路中的主通路通向一个位于消音室最上游侧的腔室中,其它的通路通向位于消音室最上游侧腔室的下游侧的腔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用于联接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的连通管被制成多腔管,并利用多腔管中的多条通道来形成所述多条通路。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容器和消音室被包容在排气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壳体内,其中,催化剂容器被设置在由发动机驱动的左右一对后轮之间,且被设置在整体罩壳的内部,其中的罩壳遮盖着左右两后轮的上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该三轮车包括为发动机设置的进气系统结构,其中,构成进气系统结构的空气滤清器位于左右两后轮之间,且位于用于调节燃料供应系统进气流量的节气门体的背部,其中的燃料供应系统中设置有燃料喷射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节气门体和燃料喷射阀被布置在沿车体纵向延伸的车体中心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空气滤清器在车体横向上的宽度被设计得大于在车体纵向上的长度,且空气滤清器被布置成与车体的中心线横交。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该三轮车包括为发动机设置的进气系统,且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的进气道结构,其中,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上设置有:通向上方的第一导管部件,其向下延伸;与第一导管部件相连的第二导管部件,其向下延伸;以及第三导管部件,其一端上的开口与第二导管部件的上端连通,且该第三导管部件的另一端与空气滤清器的壳体相联接,其中,第三导管部件从第二导管部件向上延伸,并通向空气滤清器的上部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管部件、第二导管部件、以及第三导管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部件被设置到空气滤清器壳体的拐角上,且横截面被制成三角形。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该三轮车包括为发动机设置的进气系统结构,其中,构成进气系统结构的空气滤清器位于左右两后轮之间,且位于用于调节燃料供应系统进气流量的节气门体的背部,其中的燃料供应系统中设置有燃料喷射阀。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节气门体和燃料喷射阀被布置在沿车体纵向延伸的车体中心线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空气滤清器在车体横向上的宽度被设计得大于在车体纵向上的长度,且空气滤清器被布置成与车体的中心线横交。
2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三轮车包括为发动机设置的进气系统,且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的进气道结构,其中,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上设置有:通向上方的第一导管部件,其向下延伸;与第一导管部件相连的第二导管部件,其向下延伸;以及第三导管部件,其一端上的开口与第二导管部件的上端连通,且该第三导管部件的另一端与空气滤清器的壳体相联接,其中,第三导管部件从第二导管部件向上延伸,并通向空气滤清器的上部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可摇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管部件、第二导管部件、以及第三导管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部件被设置到空气滤清器壳体的拐角处,且横截面被制成三角形。
CNB2006101019212A 2005-07-29 2006-07-11 可摇动的三轮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21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2055A JP4648790B2 (ja) 2005-07-29 2005-07-29 小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JP2005222079 2005-07-29
JP2005222110A JP4550684B2 (ja) 2005-07-29 2005-07-29 揺動三輪車の吸気系構造
JP2005222079A JP4546352B2 (ja) 2005-07-29 2005-07-29 揺動三輪車
JP2005222110 2005-07-29
JP2005222055 2005-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3639A true CN1903639A (zh) 2007-01-31
CN100572182C CN100572182C (zh) 2009-12-23

Family

ID=3808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192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2182C (zh) 2005-07-29 2006-07-11 可摇动的三轮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3) JP4546352B2 (zh)
KR (1) KR100811368B1 (zh)
CN (1) CN100572182C (zh)
IT (1) ITTO20060450A1 (zh)
TW (1) TWI29698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3659A (zh) * 2011-06-09 2012-01-04 苏中先 带摇摆机构的车辆
US9752494B2 (en) 2013-03-15 2017-09-05 Kohler Co.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s
US9797412B2 (en) 2013-03-15 2017-10-24 Kohler Co.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
US10196947B2 (en) 2016-02-02 2019-02-05 Kohler Co. Muffl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5461A2 (en) 2007-03-16 2008-09-25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EP2531704B1 (en) * 2010-02-02 2018-05-2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uffler with integrated catalytic converter and polymeric muffler body
JP5568351B2 (ja) * 2010-03-26 2014-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5703074B2 (ja) * 2011-03-14 2015-04-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722089B2 (ja) * 2011-03-14 2015-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595310B2 (ja) * 2011-03-14 2014-09-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US8998253B2 (en) * 2012-03-30 2015-04-07 Polaris Industries Inc. Folding cab frame
US9592782B2 (en) 2012-09-20 2017-03-14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US9440671B2 (en) 2012-09-20 2016-09-13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US9623912B2 (en) 2012-09-20 2017-04-18 Polaris Industries Inc. Utility vehicle
US9884647B2 (en) 2015-12-10 2018-02-0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Utility vehicle
US10793181B2 (en) 2018-02-13 2020-10-0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ll-terrain vehicle
JP6982033B2 (ja) * 2019-09-12 2021-1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0142Y2 (zh) * 1975-11-07 1981-11-24
JPS5411210U (zh) * 1977-06-28 1979-01-24
JPS5431140A (en) * 1977-08-10 1979-03-07 Yamaha Motor Co Ltd Autobicycle with exhaust purifier
JPS5660727A (en) * 1979-10-22 1981-05-25 Honda Motor Co Ltd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driving unit
JPS57354A (en) * 1980-06-02 1982-01-05 Yamaha Motor Co Ltd Air cleaner device
JPS57114790U (zh) * 1981-01-12 1982-07-16
JPS5839393U (ja) * 1981-09-10 1983-03-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カバ−装置
GB2116497B (en) * 1982-03-17 1986-01-22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 tricycles
JPS5940124U (ja) * 1982-09-09 1984-03-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三輪車
JPS5958632U (ja) * 1982-10-13 1984-04-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三輪車の吸気装置
JPS59176169A (ja) * 1983-03-26 1984-10-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前フレ−ム揺動型三輪車
JPS59156819U (ja) * 1983-04-08 1984-10-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輌用パワ−ユニツト
JPS6047778A (ja) * 1983-08-26 1985-03-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リ−ン型自動3輪車
JPS60179525U (ja) * 1984-05-09 1985-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
JPS6274788A (ja) * 1985-09-27 1987-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輌のパワ−ユニツト配設構造
JP2598390B2 (ja) * 1986-02-21 1997-04-09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
JP2549519B2 (ja) * 1987-06-17 1996-10-3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リヤフエンダ
JP2529833Y2 (ja) * 1989-10-26 1997-03-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ルーフ付き自動二、三輪車
JP3068172B2 (ja) * 1990-10-24 2000-07-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排気浄化装置
JPH05330470A (ja) * 1992-05-29 1993-12-14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ラジエータ配置構造
JP3306097B2 (ja) * 1992-06-30 2002-07-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等の触媒付内燃機関用排気装置
JPH0680031A (ja) * 1992-09-01 1994-03-22 Mazda Motor Corp 後輪駆動車両
JPH085699Y2 (ja) * 1993-03-02 1996-02-21 オカモト株式会社 携帯用ビデ
JP3358876B2 (ja) * 1994-07-12 2002-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3350250B2 (ja) * 1994-09-24 2002-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排気浄化装置
JP3618844B2 (ja) * 1995-02-27 2005-02-09 ヤマハマリン株式会社 水上走行船
JP2001012236A (ja) * 1999-06-25 2001-01-16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器
JP2001193437A (ja) * 1999-10-29 2001-07-17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マフラ構造
JP3391379B2 (ja) * 2000-02-07 2003-03-3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及びその空気取り入れ口構造
JP2003176762A (ja) 2001-09-27 2003-06-27 Yamaha Motor Co Ltd 燃料噴射エンジンの燃料ホース取付構造
JP4132986B2 (ja) * 2002-05-30 2008-08-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揺動式車両
EP1378428B1 (en) * 2002-07-05 2008-02-2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tricycle with oscillation mechanism
JP2004122870A (ja) * 2002-09-30 2004-04-22 Honda Motor Co Ltd 揺動機構付き3輪車
JP3971693B2 (ja) * 2002-12-02 2007-09-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
JP4180944B2 (ja) * 2003-03-19 2008-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車両
JP4110023B2 (ja) * 2003-03-31 2008-07-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のエンジンマウント構造
JP2005104379A (ja) * 2003-09-30 2005-04-21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2005133673A (ja) * 2003-10-31 2005-05-26 Keihin Corp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供給装置
JP3958284B2 (ja) * 2003-12-16 2007-08-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3659A (zh) * 2011-06-09 2012-01-04 苏中先 带摇摆机构的车辆
US9752494B2 (en) 2013-03-15 2017-09-05 Kohler Co.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s
US9797412B2 (en) 2013-03-15 2017-10-24 Kohler Co.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
US10077707B2 (en) 2013-03-15 2018-09-18 Kohler Co.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s
CN104047724B (zh) * 2013-03-15 2018-09-18 科勒公司 噪声抑制系统
US10557402B2 (en) 2013-03-15 2020-02-11 Kohler Co.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s
US10196947B2 (en) 2016-02-02 2019-02-05 Kohler Co. Muff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46352B2 (ja) 2010-09-15
TW200718601A (en) 2007-05-16
ITTO20060450A1 (it) 2007-01-30
CN100572182C (zh) 2009-12-23
JP2007038705A (ja) 2007-02-15
JP4648790B2 (ja) 2011-03-09
KR100811368B1 (ko) 2008-03-07
JP4550684B2 (ja) 2010-09-22
JP2007038709A (ja) 2007-02-15
KR20070015022A (ko) 2007-02-01
TWI296985B (en) 2008-05-21
JP2007038708A (ja) 200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3639A (zh) 可摇动的三轮车辆
CN1313717C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CN1259214C (zh)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发动机装载结构
CN1259202C (zh)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
JP5798491B2 (ja) 過給機付き自動二輪車
CN1814496A (zh) 摩托车
CN1590728A (zh) 摩托车的排气控制系统
CN1651756A (zh) 用于鞍骑型四轮车辆的燃料喷射系统
CN1496917A (zh)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1751956A (zh) 鞍乘型车辆
CN1497162A (zh) 低层车的空气清洁器和进气结构
US20090050386A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EP2028361A2 (en) Air cleaner
CN1229572C (zh) 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燃料软管的安装结构
ZA200804461B (en) Motorcycle including a rider saddle and a fuel tank
CN1590724A (zh) 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
CN1170719C (zh) 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KR100455352B1 (ko) 스쿠터형 차량
CN103182929A (zh) 骑乘型车辆
CN101062705A (zh) 摩托车
CN103129662B (zh) 踏板车型摩托车
CN101058330A (zh) 摩托车
CN1757535A (zh) 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配置构造
CN101042196A (zh) 截止阀
CN1532113A (zh) 低底板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7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