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4496A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4496A
CN1814496A CNA2006100062605A CN200610006260A CN1814496A CN 1814496 A CN1814496 A CN 1814496A CN A2006100062605 A CNA2006100062605 A CN A2006100062605A CN 200610006260 A CN200610006260 A CN 200610006260A CN 1814496 A CN1814496 A CN 1814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fairing
exhaust outlet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62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9534C (zh
Inventor
竹下拓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14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4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95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953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10Ventilation or air guiding devices forming part of fai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解决的问题:提高将经过散热器的风排放到车辆外部的效率。技术手段:一种摩托车,具有支撑在车体架20上的发动机、设在发动机前方的散热器、用于覆盖住从车体前表面到包括散热器的前部侧表面范围的前整流罩50、和排风72,其设在前整流罩位于散热器后侧的部分的侧壁上且用于将穿过散热器的气流排放到外部,其中在前整流罩前端侧壁上高于排风口的位置上设置排气通道73,该排气通道73用于从前端引导行驶气流,使行驶气流向后流动,排气通道73在其后部设置延伸部73E,其加长到排风口正上方的位置上,在延伸部后端设有吸气通道73F以向外引导从排气通道向后流动的气流。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其在发动机前方具有一散热器,并适于从设置在车前整流罩(front cowl)侧壁上的排风口将穿过散热器的风排出到车辆外侧。
【背景技术】
在多种类型的摩托车中,发动机设置在车体的纵向中心部分,一散热器位于发动机前方,一位于车体前部的前整流罩用于覆盖住车体的前表面和侧表面,以及一个排风口,其设在前整流罩的侧壁上,用于将经过散热器的风排出(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2、3)。
专利文献1 JP-UM-B-5-9995
专利文献2 JP-UM-B-4-50228
专利文献3 JP-A-62-28308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摩托车行驶时,行驶气流经过散热器进入到前整流罩前壁面中央的一个开口中并穿过散热器,一部分的风从前整流罩侧壁上的排风口排出到车辆外部,当行驶气流带动风沿前整流罩的侧表面流动时风向后流动。从排风口排出的风只由沿着前整流罩的表面流动的风带动,所以不能预期太好的排放效果。
考虑到这些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摩托车,其能够确实提高将经过散热器的风排到车体外部的排放效率。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限定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具有车体架;支撑在车体架上的发动机;设在发动机前方的散热器;前整流罩,用于覆盖住车体前表面及包括散热器的车体前部侧表面区域;以及排风口,该排风口开口于前整流罩位于散热器后侧的部分侧壁上,用于排放穿过散热器的气流;其特征在于,在前整流罩高于排风口部分的前端侧壁上设有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用于从前端引导行驶气流并使行驶气流向后流动,其中排风口设在用于经过散热器的气流的前整流罩的侧壁上。
权利要求2限定的本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排气通道设有延伸部,这些延伸部在纵向上加长到排风口正上方的位置,以排出穿过散热器的气流。
权利要求3限定的本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车体架上固定有上整流罩,排气通道的延伸部设在该上整流罩上。
权利要求4限定的本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排气通道延伸部的后端区域设有吸气通道,用于向外引导从排气通道向后流动的气流。
权利要求5限定的本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4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吸气通道向后向下倾斜。
权利要求6限定的本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上整流罩具有在车体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的凹部,该排气通道在该凹部与板式中间罩之间形成,该板式中间罩固定在该上整流罩上,从而该中间罩覆盖该上整流罩的外侧。
权利要求7限定的本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6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中间罩沿纵向延伸,从而将排放流经散热器的风的排风口垂直分隔开,排风口设置在中间罩之上,包括设在中间罩上方用于排放流经散热器上部的气流的上排风口,和设在中间罩下方用于排放流经散热器下部的气流的下排风口。
权利要求8限定的本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7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设有底罩,该底罩固定在车体架上并适于罩住发动机下部和侧部,该中间罩固定在上整流罩和底罩之间,在中间罩上部的排风口用作上排风口,位于中间罩下部的排风口用作下排风口。
权利要求9限定的本发明是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车体罩的前部设有头灯,气流通道设置在该头灯和散热器之间。
【发明的优点】
根据权利要求1限定的本发明,经过散热器的热气流从设置在前整流罩侧壁上的排放口向外排出。在车辆行驶期间,行驶气流从排气通道从前向后流出,其中该排气通道设置在排风口上方。由于气流中产生的压力差,穿过散热器的带有热空气的气流可确实从该上排风口向外排出。因此,可以有效地将前整流罩的热量排到外部。
根据权利要求2限定的本发明,由于排气通道延伸至排放散热器气流的排风口的正上方,所以穿过散热器的气流可以向后流动。这使得前整流罩的热量可以更有效地向外排出。
根据权利要求3限定的本发明,上整流罩固定在车体架上,且排气通道的延伸部设置在上整流罩上,从而可以更容易地设置排气通道。
根据权利要求4限定的本发明,由于排气通道在延伸部的后端上设置吸气通道,以吸入排气通道中向后流动的气流,所以散热器的热空气不会碰到驾驶员的腿部。
根据权利要求5限定的本发明,在排气通道内流动的气流可以向后向下流动,从而散热器排出的热空气不会撞到驾驶员腿部。
根据权利要求6限定的本发明,该板式中间罩从外侧与上整流罩结合在一起,从而上整流罩上形成的凹部可以被中间罩覆盖,从而在这些罩之间形成排气通道。这使得可以更方便地设置排气通道。
根据权利要求7限定的本发明,设置了用来排放流经散热器的气流的两个排风口,即上排风口和下排风口。因此,即便在车辆停止时,只通过散热器风扇来进行冷却操作时,也可以顺利地排放出热空气。
根据权利要求8限定的本发明,该上整流罩可以既用作排气通道又用作上排风口的上边缘。
根据权利要求9限定的本发明,排气通道可以设置在避开头灯和散热器的位置上。因而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左侧视图,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摩托车的整体结构。
【图2】是一示出了相同摩托车整体结构的右侧视图。
【图3】示出了相同摩托车上部的正视图。
【图4】是相同摩托车从斜前侧看去的视图。
【图5】是相同摩托车的重要部件从其斜后方看去的视图。
【图6】是相同摩托车前整流罩的前视图。
【图7】是相同摩托车前整流罩的侧视图。
【图8】是相同摩托车前整流罩上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9】是图8中线IX-IX处的半剖面图。
【图10】是相同摩托车单独构成前整流罩下部的底罩的正视图。
【图11】是相同底罩的侧视图。
【图12】是构成相同前整流罩下部的上整流罩的侧视图。
【图13】是构成相同前整流罩的中间整流罩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3      发动机
4      散热器
20     车体架
50     前整流罩
54     头灯
62     上整流罩
62d    凹部
63     中间整流罩(板式元件)
71     下排风口
72     上排风口
73     排气通道
73E    延伸部
73F    吸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图1是一左侧视图,示出了一实施方式中摩托车的整体结构,图2是一示出了相同结构的右侧视图,图3是相同摩托车上部的前视图,图4是相同摩托车从斜前侧看去的视图,图5是相同摩托车的重要部件从其斜后方看去的视图,图6是前整流罩的前视图,图7是相同整流罩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了相同前整流罩上部的放大侧视图,图9是图8中线IX-IX处的半剖面图,图10是单独构成前整流罩下部的下整流罩的正视图,图11是其侧视图,图12是构成前整流罩下部的上整流罩的侧视图,图13是构成前整流罩下部的中间整流罩的侧视图。
如图1和2所示,该摩托车由车体架20、前轮2、后轮2、发动机3、散热器4、前叉5、车把6、油箱7、空气滤清器8、燃油喷射系统9、枢轴10、后架11、摆臂12、动力传动装置13、车座14、后悬架15、排气管16、消音器17、前整流罩50等组成。
车体架20具有从头管21前端沿斜下后方伸出的左右主架。后车架11连接在主架22后部的上侧,摆臂12连接在主架后部的下侧,从而使摆臂可以绕枢轴10垂直转动。在摆臂12的后端上,支撑有一后轮2,并且在摆臂12和后车架11之间设有后悬架15。
在车体架前端20的头管21上,转动支撑有车把6,并且由车把6操纵的前叉5连接在车把6的下部,前轮1悬挂在前叉5的下端上。
发动机3设置在纵向中央的位置上,并悬挂在一发动机悬架23上,该悬架23设置在车体架20的主架22的下部并与之整体成型。该发动机是一直列四缸发动机,并且以一种横向布置状态来安装,位于曲轴箱上方的一个气缸3A略微倾斜。由于发动机3是这样安装的,所以发动机3的位置是在左右主车架之间的位置之下的。四个排气管16与气缸3A的车体前侧排气口相连,从而排气管穿过发动机3的下面,同时相同的管在延伸途中会重复交汇,排气管最终连接到消音器17上。
散热器4设置在与设置在发动机前方的气缸3A等高的位置上,并且其通风面朝向前方。风扇4A设置在散热器4的后侧。空气滤清器8和燃油喷射系统9设置在发动机3上方,且在其后侧,油箱7设置在主架22之上。在油箱7的后侧,驾驶员所坐的车座14位于后车架11上。在后车架11低于车座14的部分上,设置有电子设备例如一个电池18A、继电器18B和ECU(发动机控制单元)18C。动力传动系统13设置在车体后部的左侧,消音器17设置在车体后部的右侧。
现在参考附图6至13详细描述前整流罩50。
前整流罩50设置在从车把6前面的仪表板到能罩住发动机3和排气管16的左右侧的范围上。前整流罩50由一前整流罩上部51和一前整流罩下部52组合成,这两个部件都是由加强塑料制成的。
前整流罩上部51足够大以至于可以覆盖住车辆在车把前方部分附近的部件,前整流罩下部52足够大以至于覆盖住从前整流罩上部51的下边缘部分到发动机3侧部之间的部分。如图6所示,该前整流罩50在其前壁面中央部分上设置有一个中央开口66,行驶气流可以通过该中央孔66被吸入到散热器4中,散热器4位于中央开口66的后面。
左右头灯54装在前整流罩上部51上,与其整体形成一流线形,用于将空气吸入空气滤清器8的进气口55设置在左右头灯54之间。透明树脂材料的风挡56沿斜向上向后方向延伸,以从前方覆盖住仪表板,该风挡装在前整流罩的上中央部分上。在前整流罩上部的低于头灯54而高于散热器4所装位置的部分的两侧上,沿着这两侧表面的纵向曲线设置有从前向后延伸的凹部57。
在正视图中前整流罩下部52具有中心开口66,且包括一底罩61(参见图10和图11),其大小足以覆盖散热器4和排气管16的两侧,一钩形状的上整流罩62(参考图12)相对于底罩61隔开设置,沿着主架22延伸,并且前端与前整流罩上部51连成一体,一刀形板式中间罩63(参考图13)设置在底罩61与上整流罩62之间。底罩61与上整流罩62之间除去中间罩63后所剩的空间被设成其大小足以打开发动机3侧表面的主要部分以及散热器4各侧表面的一部分。
中间罩63的尺寸的大小不足以覆盖底罩61和上整流罩62之间整个开口部分。中间罩63沿纵向延伸以将排放流经散热器的风的排风口垂直分隔开。在中间罩和底罩61之间,设置了一个下排风口71,用于排放流经散热器4的气流,并且在中间罩与上整流罩62之间设置了一个上排风口72,用于排放流经散热器4的气流。该上排风口72是一个主要用于排放流经散热器4上部4U的气流的排风口,下排风口71是一个主要用于排放流经散热器4下部4D的气流的排风口。
如图12所示,从侧面图看被弯成了一个钩形的上整流罩62的横截面是一山形,其最高脊部62a和内倾斜表面62b是由一个从侧视图看被弯成钩形的通路形成。因此,带有隆起部分62a顶点的倾斜面62b的弯曲部分构成了一个谷形端壁62c。当端壁62c装到车体上时,其是位于后端侧的一部分,该位置是在一个低于坐在车座上的驾驶员足部的位置的前方(参考图5)。由于该内倾斜面62b是由一钩形部分构成的,上整流罩62的内部构成了一个凹陷部分62d,其在车体宽度方向上向内凹陷。
如图5所示,上整流罩62的剖面是山形的,其向内倾斜的面62b与中间罩63相对,与其上边缘平行,从而使上排风口72从侧视图看去时其开口程度也远大于从斜上方看去的开口程度。因此,经散热流出的气流斜向上流过上排风口72。
如图4和5所示,上整流罩62的倾斜面62b和凹部62d在前整流罩上部51的两侧面上与凹部57相接。因此,形成了一个位于上排风口72上方、并从前向后穿过行驶气流的排气通路72。该排气通路73由凹部57形成前端侧部,由延伸部73E构成后端侧部,延车辆纵方向加长到高于上部排风口72的位置上。该延伸部73E通过将板式中间罩63与上整流罩62的倾斜面62b及凹部62d外部结合构成,并在两罩之间保持一个间隙。在延伸部73E的后端,朝外设有用于吸入从排气通道73后方流过的气流的吸气通道73F。
该吸气通道73F通过各子整流罩62的向下倾斜的斜面62b和脊部62a构成,且在水平截面上向后分叉延伸,同时吸气通道在车辆侧方向上的宽度不断加大。由于行驶气流被迫进入凹部57,所以行驶气流沿着排气通道73从前向后直线流动。因此,随着行驶气流被吸入到由子整流罩62的倾斜面62b构成的吸气通道73F中,行驶气流必然会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扩散并向后流动。
由于侧盖63的上边缘以一种突出的方式装在凹部57的上部,所以排气通道73相应部分的横截面的形状接近于一个大致C形。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将行驶气流吸入,且吸入地行驶气流可以方便地到达后部而不外流。该中间罩63通过螺钉固定到底罩6上。由于排气通道73可以只通过将中间罩63以覆盖住上整流罩62下部的方式与上整流罩62从外侧相结合而构成,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形成排气通道73。
如图1、图2、图7所示,外部空气吸入管80设置在底罩61和中间罩63的内侧,从而其前端口朝着一个可以引入行驶气流的位置开口,后端口朝着一个由主车架22、发动机3和油箱7围成的空间开口。在此空间后方固定有排风通道(图示省略),用于朝着后侧进一步吹动吸入该空间内部的风。这些排风通道固定在连在车体架20后端的后车架11和连在车体架后端一位置上的摆臂12之间,该位置低于后车架11所连的位置,摆臂12通过枢轴10连接从而使摆臂12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自由摆动。
前整流罩52的底罩61设在其侧壁上,同时进风口67与外部空气吸入管80的前端相连通。行驶气流进气口67设在低于散热器4下端的位置上,并且在前整流罩下部52的侧壁上位于该行驶气流进气口67上方,固定有用来排出经过散热器的风的下部排风口71。
现在描述该摩托车的工作过程。
在该车辆行驶期间一部分穿过散热器4的风从设置在前整流罩50侧壁上的上排风口72向上向后流出。如图1至5中箭头F所示的行驶气流的流向,该行驶气流F以高速在排气通道73中从其前方向后径直流动,该通道位于上排风口72的上方。由于高速气流中产生的压力差,穿过散热器的带有热空气的气流可确实从该上排风口72向外排出。因此,可以有效地将前整流罩50的热量排到外部。
此外,由于排气通道73在车辆纵方向上延伸至一个高于上排风口72的位置上,所以穿过散热器4的热空气可以顺畅地向后流动。由于在排气通道73延伸部73E的后端上设置吸气通道73F,以吸入排气通道73中向外向后流动的气流,所以散热器4的热空气可以在驾驶员腿前方的位置处被引向外侧,从而可以防止热空气碰到驾驶员的腿部。因此,由于热空气碰到驾驶员腿部而引起的不适感可以被消除,特别是在夏天。
在该摩托车中,设置了两个垂直隔开的用于排出经过散热器的气流的孔(下排风口71和上排风口72)。因此,即使只通过散热器风扇14A来进行冷却操作时,也可以顺利地排放出热空气。
由于上述排气通道73设在了避开头灯54和散热器4的位置上,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

Claims (9)

1.一种摩托车,具有车体架;支撑在车体架上的发动机;设在发动机前方的散热器;前整流罩,用于覆盖住车体前表面及包括散热器的车体前部侧表面区域;以及排风口,该排风口开口于前整流罩位于散热器后侧的部分侧壁上,用于排放穿过散热器的气流;
其特征在于,在前整流罩高于排风口部分的前端侧壁上设有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用于从前端引导行驶气流并使行驶气流向后流动,其中排风口设在用于经过散热器的气流的前整流罩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排气通道设有延伸部,这些延伸部在纵向上加长到排风口正上方的位置,以排出穿过散热器的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车体架上固定有上整流罩,排气通道的延伸部设在该上整流罩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排气通道延伸部的后端区域设有吸气通道,用于向外引导从排气通道向后流动的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吸气通道向后向下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上整流罩具有在车体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的凹部,该排气通道在该凹部与板式中间罩之间形成,该板式中间罩固定在该上整流罩上,从而该中间罩覆盖该上整流罩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中间罩沿纵向延伸,从而将排放流经散热器的风的排风口垂直分隔开,排风口设置在中间罩之上,包括设在中间罩上方用于排放流经散热器上部的气流的上排风口,和设在中间罩下方用于排放流经散热器下部的气流的下排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设有底罩,该底罩固定在车体架上并适于罩住发动机下部和侧部,该中间罩固定在上整流罩和底罩之间,在中间罩上部的排风口用作上排风口,位于中间罩下部的排风口用作下排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车体罩的前部设有头灯,气流通道设置在该头灯和散热器之间。
CNB2006100062605A 2005-02-04 2006-01-25 摩托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95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29816A JP2006213249A (ja) 2005-02-04 2005-02-04 自動二輪車
JP2005029816 2005-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4496A true CN1814496A (zh) 2006-08-09
CN100509534C CN100509534C (zh) 2009-07-08

Family

ID=36384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626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9534C (zh) 2005-02-04 2006-01-25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99029B2 (zh)
EP (1) EP1688342B1 (zh)
JP (1) JP2006213249A (zh)
CN (1) CN100509534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0259A (zh) * 2009-03-10 2010-09-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整流罩构造
CN101423085B (zh) * 2007-10-31 2011-01-1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罩与摩托车
CN102310899A (zh) * 2010-06-28 2012-01-11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
CN102431616A (zh) * 2010-09-29 2012-05-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整流罩结构
CN101462571B (zh) * 2007-12-19 2012-08-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构造
CN105291819A (zh) * 2014-06-10 2016-02-0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引擎的散热结构
CN110979530A (zh) * 2018-09-28 2020-04-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CN113184090A (zh) * 2021-06-08 2021-07-30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43176A (ja) * 2004-10-20 2006-06-08 Yamaha Motor Co Ltd フロントカウ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JP4584781B2 (ja) * 2005-06-15 2010-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カウリング構造
JP4684826B2 (ja) * 2005-09-26 2011-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JP2007308131A (ja) * 2006-04-20 2007-11-29 Denso Corp 自動二輪車用熱交換器
JP2009046018A (ja) * 2007-08-20 2009-03-05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2009107568A (ja) * 2007-10-31 2009-05-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カウル及び自動二輪車
JP5129672B2 (ja) * 2008-07-07 2013-0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US8936123B2 (en) * 2008-08-08 2015-01-2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US8539929B2 (en) * 2009-11-18 2013-09-24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Cylinder head cooling system
JP5378250B2 (ja) * 2010-01-27 2013-12-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力ウリング構造
JP5566708B2 (ja) * 2010-01-27 2014-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カウリング構造
JP5597147B2 (ja) * 2011-03-07 2014-10-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771100B2 (ja) 2011-09-06 2015-08-2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921125B2 (ja) * 2011-10-04 2016-05-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導風構造
JP5894898B2 (ja) * 2012-09-28 2016-03-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EP3072791B1 (en) * 2013-11-15 2020-01-08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vehicle
JP2015227102A (ja) * 2014-05-30 2015-12-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050296B2 (ja) * 2014-09-30 2016-12-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バー構造
JP6129884B2 (ja) * 2015-01-23 2017-05-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サイドカバー構造
JP6225401B2 (ja) * 2015-08-31 2017-1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346631B2 (ja) * 2016-03-24 2018-06-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6270895B2 (ja) * 2016-03-24 2018-01-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6828158B2 (ja) * 2017-06-29 2021-0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6663451B2 (ja) 2018-04-26 2020-03-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7122227B2 (ja) 2018-11-02 2022-08-19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7496385B2 (ja) 2022-06-15 2024-06-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JP2024110036A (ja) * 2023-02-02 2024-08-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カウリング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088A (ja) 1983-07-06 1985-01-26 Fujitsu Ltd Crt表示画像の検査装置
JPS6055526U (ja) * 1983-09-26 1985-04-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S624672A (ja) 1985-06-28 1987-01-10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式パ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トルク検出機構
JPS62283082A (ja) 1986-05-30 1987-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S63101185A (ja) * 1986-10-17 1988-05-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527188B2 (ja) * 1987-06-19 1996-08-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風防装置
JP3549162B2 (ja) * 1990-06-18 2004-08-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用フェアリング
JP2006240315A (ja) * 2003-05-20 2006-09-14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3085B (zh) * 2007-10-31 2011-01-1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罩与摩托车
CN101462571B (zh) * 2007-12-19 2012-08-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构造
CN101830259A (zh) * 2009-03-10 2010-09-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整流罩构造
CN102310899A (zh) * 2010-06-28 2012-01-11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
US8746774B2 (en) 2010-06-28 2014-06-10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position lamp arrangement
CN102310899B (zh) * 2010-06-28 2015-04-08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
CN102431616A (zh) * 2010-09-29 2012-05-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整流罩结构
CN105291819A (zh) * 2014-06-10 2016-02-0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引擎的散热结构
CN105291819B (zh) * 2014-06-10 2018-01-1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引擎的散热结构
CN110979530A (zh) * 2018-09-28 2020-04-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CN113184090A (zh) * 2021-06-08 2021-07-30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88342B1 (en) 2013-04-10
EP1688342A3 (en) 2009-11-25
JP2006213249A (ja) 2006-08-17
EP1688342A2 (en) 2006-08-09
CN100509534C (zh) 2009-07-08
US20070024089A1 (en) 2007-02-01
US7399029B2 (en) 2008-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4496A (zh) 摩托车
CN1220604C (zh)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车体前部的导风结构
CN1743219A (zh) 车辆
CN1721263A (zh) 摩托车
CN1780756A (zh) 车辆
CN1283514C (zh) 车辆的后部构造
CN1663871A (zh) 具有后部安装散热器的摩托车
CN1603588A (zh)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控制装置
CN100336678C (zh) 燃料电池车辆上的氢填充口配置结构
CN1214208C (zh) 前照灯的除雾结构
CN101061006A (zh) 燃料电池车辆的冷却装置
CN105579695A (zh) 车辆散热器总成
CN1736760A (zh) 燃料电池驱动的车辆中的吸气和排气系统部件的配置结构
CN1692220A (zh) 踏板型自动二轮车的吸气装置
CN101058330A (zh) 摩托车
CN1335245A (zh) 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01062705A (zh) 摩托车
CN1304750C (zh)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
CN106379428A (zh) 一种同时降低升力、降低阻力并增程的电动汽车
CN1880154A (zh) 机动二轮车
CN1895949A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CN1945001A (zh) 燃料供给装置和安装有该燃料供给装置的摩托车
CN1749093A (zh) 二轮机动车
CN1754757A (zh) 二轮机动车
CN1756691A (zh) 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