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2705A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2705A
CN101062705A CNA2007100976432A CN200710097643A CN101062705A CN 101062705 A CN101062705 A CN 101062705A CN A2007100976432 A CNA2007100976432 A CN A2007100976432A CN 200710097643 A CN200710097643 A CN 200710097643A CN 101062705 A CN101062705 A CN 101062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bike
extraneous air
breather pipe
air inlet
inle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76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2705B (zh
Inventor
松泽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0951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31416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2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2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62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2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其构造简单,并能够防止灰尘等侵入带室。在该摩托车(100)中,壁(60)设置于车座(30)下方,以限制车座(30)和后轮胎(40),通风管(10)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布置于车座(30)和壁(60)之间形成的空间中。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更具体而言,涉及设有通风管的摩托车,通过所述通风管将风导引到带室(belt chamber)。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摩托车中的变速器,一种结构简单的变速器使用便宜的V型带。因为这样的V型带当灰尘和污泥粘到其上时会打滑,所以需要将其容纳在带室中使得灰尘等不粘到其上。另一方面,担心V型带由于在行驶时与驱动带轮发生摩擦产生热量并且该热量减小V型带的耐用性。但是当V型带容纳在带室中时,热量起作用,使得V型带的温度越来越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提出冷却装置,以将外部空气引入到带室中降低带室中的温度。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了这样的冷却装置。
专利文献1提供这样的结构:在布置于带室前方的下部脚踏基板下方形成洁净室,并且在洁净室中形成进气管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
另外,专利文献2提供这样的结构:其包括承受V型带缠绕机构的变速箱以及布置于变速箱上以净化外部空气的空气滤清器,并且其中用于冷却变速箱的外部空气从空气滤清器引入。
[专利文献1]JP-A-10-218062
[专利文献2]JP-A-2000-7989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情况下,因为进气管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形成于车身的下部位置并且布置于前轮的附近,所以必须使得洁净室的内部复杂,以防止前轮飞溅的灰尘侵入。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构造情况下,因为空气滤清器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刚好布置于后轮上方,所以混合有后轮飞溅的灰尘的外部空气将会被吸入,使得必须经常进行空气滤清器的维护。
如此,在现有技术中必须使得进气管的周边构造复杂,以防止前后轮飞溅的灰尘和污泥进入带室,或者不顾经常进行清洁的麻烦而通过空气滤清器吸入外部空气。
本发明已经考虑到这些情况,并且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并能够防止灰尘等侵入带室的摩托车。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其包括:车座;后轮胎,布置于所述车座下方;带室,其中容纳有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后轮胎的带;以及通风管,通过其将外部空气引入到所述带室中;并且其中在所述车座下方设置壁,以限制所述车座和所述后轮胎;并且在所述车座和所述壁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布置所述通风管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车座下方布置侧盖;并且所述外部空气进气端口一侧由所述侧盖所覆盖。
在优选实施例中,用于驱动所述后轮胎的发动机安装于所述车轮和所述壁之间形成的所述空间的外部。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车座下方布置沿车辆纵向延伸的车身框架;并且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外部空气进气端口由所述车身框架所隔开。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部空气进气端口向下开口。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车座下方布置燃料箱;并且所述外部空气进气端口朝向所述燃料箱开口。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外部空气进气端口上方形成盖填料;并且所述盖填料覆盖所述燃料箱一侧。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的开口部分呈沿车辆纵向较长的椭圆形式。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通风管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波纹管,并且所述波纹管的开口部分呈沿车辆纵向较长的椭圆形式。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后轮胎的上方设置用于阻止泥浆飞溅的后挡板;并且所述后挡板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并形成限制所述车座和所述后轮胎的所述壁。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后轮胎由安装到车身框架上的摆动臂支撑;用于保持与所述摆动臂的摆动一致运动的互锁构件延伸穿过所述后挡板;并且所述后挡板包括通孔,所述互锁构件延伸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通孔设置有密封构件。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互锁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通风管上的波纹管;并且所述密封构件覆盖所述波纹管的末端并封闭所述通孔。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构件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所述互锁机构包括插入所述摆动臂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的后缓冲装置。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所述车座下方设置限制所述车座和后轮胎的壁,并且将外部空气引入带室中所经过的通风管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布置于所述车座和所述壁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所以可以防止后轮胎飞溅的灰尘和污泥被吸入外部空气进气端口。因此,可以防止灰尘等侵入带室,结果可以维持带的稳定操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00的构造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2是图示通风管10附近主要构件的放大图,其图示了侧盖70的内部,侧盖70的一部分沿局部断开图的边界线和部件边界线切去。
图3示意性示出沿图2的线III-III所取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2和图3中所示的通风管10附近构造的俯视图,其中添加了电气设备等。
图5(a)-5(c)是示出通风管10和通风管10附近主要部件的放大视图,其中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侧视图,图5(c)是沿图5(b)的线Vc-Vc所取的剖视图。
图6(a)是沿图2中线VI-VI所取的带室20的剖视图,而图6(b)是示出带室20内部的平面图。
图7(a)-7(b)是示出摩托车100中使用的后挡板62的外观的视图,其中图7(a)是俯视图,图7(b)是侧视图。
图8是示出从车身的左侧观察时,通风管10的波纹管14延伸穿过通孔65a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从车身后侧观察时,后缓冲装置64延伸穿过通孔65b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a)-10(c)示出密封构件94a的示例,其中图10(a)是示出外观的俯视图,图10(b)是示出外观的侧视图,图10(c)是示出外观的仰视图。
图11(a)-11(c)示出密封构件94b的示例,其中图11(a)是示出外观的侧视图,图11(b)是沿图11(a)中线XIb-XIb所取的剖视图,图11(c)是示出外观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对基本相同的功能仅提供较短但清楚的解释。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下面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100。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00构造的外观的侧视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00包括车座30、把手32、前轮胎42、后轮胎40以及发动机50。
骑手坐于其上的车座30布置于沿车身纵向的中部,并且把手32布置于车座30的前方。前叉38在把手32的前下方延伸,前叉38支撑安装到车身最前部的前轮胎42。
坐于车座30上的骑手操作把手32,并且其操作力经由前叉38传递到前轮胎42。摩托车100的行进方向通过改变前轮胎42的方向确定。
另一方面,发动机50布置于车座30的下方,而后轮胎40安装于发动机50的后方。带(未示出)插入到发动机50和后轮胎40之间,由发动机50产生的动力经由带传递到后轮胎40,以驱动后轮胎40。
本实施例中的带是作为无级变速器使用的V型带,并且容纳在带室20中以保护其免受尘埃和污泥影响。另外,通风管10形成于带室20的上方,以将外部空气引到带室20中。
接着,参考图2描述本实施例中通风管10的构造。图2是示出通风管10附近主要部件的放大图,其图示了侧盖70的内部,为了便于理解通风管10附近的构造,侧盖70的一部分沿局部断开图的边界线以及部件边界线切去。即,放大的主要部件视图主要图示了通风管10、侧盖70、带室20以及后挡板62的位置关系。
在摩托车10的情况下,车座30布置于图2中所示的最上面位置,后轮胎40设置于车座30下方。后轮胎40由布置于车座30下方的发动机50(见图1)驱动,并且沿车身的纵向延伸的基本矩形形状的带室20形成于发动机50的后方。带室20的后方连接到后轮胎40,以支撑后轮胎40。
带容纳在带室20中,以将发动机50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胎40。本实施例中的带是用作无级变速器的V型带,V型带根据发动机50的旋转改变减速比以将动力传递到后轮胎40的车轮。
管状构件10从带室20的前上表面向上突出。构件10是倒置J形状的通风管10,其将外部空气引入带室20中。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在倒置J形状的末端开口,以允许吸入到通风管10的外部空气和从进气端口12吸入的外部空气穿过通风管10引入到带室20的内部。
另外,限制车座30和后轮胎40的壁60设置于车座30下方,并且通风管10的进气端口12布置于车座30和壁60之间形成的空间35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风通过通风管10引入到带室20中,位于通风管10末端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与后轮胎40被壁60隔开,使得可以阻止后轮胎40飞溅的灰尘和污泥被通过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吸入。因此,可以阻止灰尘等进入带室20,得到如下结果:避免了由于灰尘等的粘着引起带滑动,并可以保持带的稳定操作状态。
此外,下面参考图3和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通风管10附近的构造。图3示意性示出沿图2的线III-III所取的剖视图。
首先,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通风管10安装的位置。通风管10沿行进方向安装于车座30的左下方,车身框架72的一部分72a布置于通风管10内侧,沿车身的纵向延伸。车身框架72的部分72a从车身后方朝车身前方倾斜向下延伸,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通风管10通过螺母74固定到车身框架72a的外侧。
用于燃料存储的燃料箱80布置于车身框架72a的内侧,一对左右侧盖70以一起覆盖燃料箱80、车身框架72a以及通风管10的方式安装于车座30的下方。侧盖70是用于保护布置于车座30下方的电气设备等的构件,并且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弯曲突出的形状。除了布置于车座30的正下方外,侧盖70也可以布置于沿车辆宽度方向从车座30正下方偏离的位置。侧盖70覆盖形成于通风管10末端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的侧面。
另外,后挡板62安装于侧盖70的后下方,后挡板62布置于后轮胎40的后上方,用于防止后轮胎40飞溅的灰尘和污泥散开。
根据本实施例的后挡板62不仅布置于后轮胎40的后上方,而且形成为以基本覆盖侧盖70的整个下表面的方式延伸到车身的前方,以限制壁60,壁60限制车座30和后轮胎40。通风管10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形成于后挡板62和侧盖70所围绕的空间35中。
接着,参考图4描述通风管10沿车身纵向的安装位置。图4是示出图2和图3中所示的通风管10附近构造的俯视图,其中添加了布置于车座30下方的电气设备等,但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适当省略了车座30和其它构件。
车座30是沿车身的纵向较长的构件,作为摩托车100的动力源的发动机50安装到车座30的前下方。另一方面,燃料箱80布置于车座30的后下方。消声器(未示出)布置于燃料箱80的侧向右方,并且盖填料82a插入消声器和燃料箱80之间。盖填料82a是基本上矩形形状的构件,并且设置成沿燃料箱80的右侧延伸并突出到燃料箱80的上表面上方。盖填料82a用于即使在存储于燃料箱80中的燃料泄漏的情况下阻止燃料朝消声器流动。
根据本实施例的盖填料82不仅设置于燃料箱80的侧向右方,而且设置于其侧向左方。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将盖填料82b设置成沿燃料箱80的左侧延伸并突出到燃料箱80的上表面上方(见图3)。根据本实施例的通风管10安装到盖填料82b的左侧。
车身框架72a沿车身纵向插入燃料箱80和通风管10之间,车身框架72a在车身的前下方和发动机50的侧向延伸。车身框架72a将发动机50和通风管10彼此隔开。
另外,虽然车身框架72a插入发动机50和通风管10之间,以将它们彼此隔开,但是也可以以限制此两者的方式布置车身框架72a。在发动机50和通风管10彼此隔开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空间可以进一步分离。
接着,参考图5(a)-5(c)描述通风管10的构造。图5(a)-5(c)是示出通风管10和通风管10附近主要部件的放大视图,其中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侧视图,图5(c)是沿图5(b)的线Vc-Vc所取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通风管10是突出到带室20上表面上方并且是倒置J形状的构件。倒置J形状构造由波纹管14和倒置U形状构件16的组合构成。波纹管14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软管状构件,并且其开口部分为沿车身的纵向较长的椭圆形式,如图5(c)中所示。波纹管14的下端14a安装到带室20的上表面的前侧,而其上端14b连接到倒置U形状构件16的一端。
倒置U形状构件16是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构件,并且在其与连接到波纹管14一端相反的一端设置有通风管10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如图5(b)中所示,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以倒置U形方式弯曲,朝车身下方开口。
另外,如图5(a)中所示,倒置U形构件16的末端部分向车身内侧扭曲(twist),以插入车身框架72a的下方,使得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朝燃料箱80开口。
从进气端口12吸入的外部空气被吸收到倒置U形构件16内,穿过椭圆形波纹管14后被引到带室20中。
此外,参考图6(a)-6(b)描述引入到带室20的外部空气流。图6(a)是沿图2中线VI-VI所取的带室20的剖视图,而图6(b)是示出带室20内部的平面图。
当摩托车100行驶时,驱动布置于带室20中的风扇24,以使风扇24周围的吸气部分26处于负压,使得前壳体21a附近的外部空气22a被吸入前壳体21a中。吸入到前壳体21a的外部空气22b陆续穿过过滤器25a和过滤器25b,以经过灰尘收集由此被净化。接着,经过净化的外部空气22b在中间壳体21b的壳体构件中上升一次,然后被向下引导以被反向吸入到外部空气流动端口27中。
吸入到外部空气流动端口27的外部空气22c穿过外部空气引入通道28,被吸入到风扇24的吸气部分26。然后,外部空气22c被风扇24的叶片赋予流动速度,以穿过外部空气流动通道29,被朝向外部空气排出端口23引导。此时,V型带21被经过外部空气流动通道29的外部空气22d空冷。穿过外部空气排出端口23并被排出带室20外部的外部空气22e被引到后壳体21c,以从带室20的后下部分排放到外部。
另外,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带室20在其中容纳包括V型带的动力系统,并可旋转地在带室20的后部内侧以轴颈方式支撑后轮胎40。另一方面,带室20的前端通过框架枢轴部分73以枢轴方式支撑在车身框架72设置于带室20前方的部分72b,以能够垂直摆动,带室20自身用作后轮胎40的摆动臂。
另外,后缓冲装置64从带室20的后上侧向上突出,并且后缓冲装置64的上端通过螺母固定到车身框架的布置于后轮胎40上方的部分72a,并且悬挂并支撑带室20(摆动臂)。
本实施例中的后缓冲装置64包括螺旋弹簧和减震器,并且在行进时施加于后轮胎40上的震动被后缓冲装置64的伸缩运动和带室20的垂直起伏所吸收。
此外,参考图7(a)-7(b)和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00的特征。
图7(a)-7(b)是示出摩托车100中使用的后挡板62的外观的视图,其中图7(a)是俯视图,图7(b)是侧视图。
如上所述,将本实施例中的后挡板62形成为以覆盖侧盖70的下侧的方式延伸到车身框架的前方,并形成限制车座30和后轮胎40的壁60。
另外,如图7(a)中所示,沿行进方向在后挡板62的左侧形成两个通孔65a和65b。通孔65a呈沿车身的纵向较长的椭圆形式,而通孔65b是圆孔。当带室20(摆动臂)垂直摆动时分别互锁的构件66延伸穿过通过65。例如,从带室20的上前表面向上突出的通风管10的波纹管14在本实施例中延伸穿过通孔65a,而从带室20的后上侧向上突出的后缓冲装置64延伸穿过通孔65b。因为需要互锁构件66以延伸穿过通孔65的状态移动,所以通孔65的内径大于互锁构件66的外径。
图8和图9以这样的状态示出通孔65周围的构造,其中互锁构件66延伸穿过各个通孔65。图8是示出从车身的左侧观察时,通风管10的波纹管14延伸穿过通孔65a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从车身后侧观察时,后缓冲装置64延伸穿过通孔65b的状态的剖视图。
密封构件94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通孔65中,并且在图8中示出的示例中,从带室20的上表面突出的波纹管14的上端15插入穿过圆筒形密封构件94a,并且其周边被密封构件94a覆盖。
另外,将密封构件94a的下开口剖面形成为大于通孔65a的开口形状,并且密封构件94a的下端沿限定通孔65a的外边缘固定到后挡板62。因此,密封构件94a可以填充波纹管14和后挡板62之间的间隙。
图10(a)-10(c)示出实现此构造的密封构件94a的示例。图10(a)是示出外观的俯视图,图10(b)是示出外观的侧视图,图10(c)是示出外观的仰视图。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密封构件94由弹性材料制造,并且密封构件94a的上端的开口部分基本与波纹管14的开口剖面形状相同,并且其下端的开口部分与通孔65a的开口形状基本相同。
另一方面,在图9中所示的示例中,设置在通孔65b中的密封构件94b为倒置杯子(倒置、有底的形状)的形式,并且其下端沿限定通孔65b的外边缘固定到后挡板62。孔96形成在倒置杯子形状的上侧。后缓冲装置64的上端延伸穿过通孔65b,并插入到倒置杯子形状的密封构件94b中,以穿过孔96固定到侧盖70中的车身框架72a。孔96中的过剩间隙由车身框架72a和燃料箱80(图9中未示出)填充,由此,密封构件94b填满后缓冲装置64和后挡板62之间的间隙。
图11(a)-11(c)示出实现此结构的密封构件94b的示例。图11(a)是示出外观的侧视图,图11(b)是沿图11(a)中线XIb-XIb所取的剖视图,图11(c)是示出外观的仰视图。此示例中所示的密封构件94b由弹性材料构成,并且密封构件94b的下端的开口部分基本与通孔65b的开口形状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因为位于通风管10末端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布置于延伸到车身前方的后挡板62和车座30之间形成的空间,所以可以阻止后轮胎40飞溅的灰尘和污泥通过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被吸入。此外,因为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形成于车身的较高位置,所以可以从灰尘等较少的空间进气。
此外,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的侧面被侧盖70覆盖,由此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可以布置于由侧盖70和后挡板62所包围的高度密闭空间中,因此使得能够进一步确保防止灰尘等的侵入。此外,因为可以从体积大且气流小的空间进气,所以可以进一步加强抑制吸入灰尘等的效果。
如此,非常简单的通风管构造可以实现阻止灰尘等侵入带室20,结果可以实现下述情况:避免了带由于灰尘等的粘着而打滑,并可以保持带的稳定操作状态。另外,因为可以吸入清洁外部空气,所以不需要经常清洗设置于带室20中的过滤器25b,并且由此可以减少维护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因为形成于车座30和后轮胎40之间的壁60与后挡板62一体形成,所以不需要准备用于形成壁60的单独构件,由此具有可以通过减少部件数量而减少成本的优点。
另外,因为本实施例中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可以布置于将车身框架72a插入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与发动机50之间所隔开的空间中,所以可以在进气中排除被发动机50加热的外部空气,结果可以加强由通风管10产生的冷却效果。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No.57-5836公开了一种冷却装置,其中外部空气吸气端口向车身盖和车座所包围的空间开口,但与本实施例中的摩托车100不同之处在于:外部空气吸气端口不布置于车座以及形成于车座和后轮胎之间的壁之间的空间中。另外,因为外部空气吸气端口形成于比较靠近发动机的位置,所以冷却效果较低,该公开在此方面亦不同于摩托车100。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在车身的下方开口。因此,即使在阴雨天气中雨水进入侧盖70的情况下,亦可以避免进入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中。
此外,因为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朝燃料箱80(在车身中需要被保持低温)开口,所以可以吸入燃料箱80周围的冷空气,由此可以加强通风管10所产生的冷却效果。
此外,因为盖填料82b安装于通风管10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和燃料箱80之间,所以即使在燃料从燃料箱80中泄漏的情况下,也可以阻止燃料被吸入通风管10中。
另外,因为本实施例的通风管10的一部分上设有波纹管14,所以可以在确保通气通道的同时容许摆动时的带室移动,由此通风管10的顶端可以固定到车身框架72a。通过将通风管10的末端固定到车身框架72a,可以从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稳定地吸入外部空气,使得可以具有提高外部空气吸气品质的优点。
另外,因为波纹管14的开口部分为沿车身的纵向较长的椭圆的形式,所以可以平稳地跟随带室20的摆动并通过减小车身宽度方向尺寸而使车身变细。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波纹管14的开口部分为沿车身的纵向较长的椭圆的形式,但是只要开口部分沿车身纵向的尺寸大于其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就可以平稳地跟随上述摆动并减小车身宽度方向尺寸,所以波纹管14的开口部分不限于几何学的椭圆形状。例如,波纹管14的开口部分可以为椭圆或变形的椭圆。
另外,因为穿过后挡板62的通孔65延伸的互锁构件66(例如,波纹管14和后缓冲装置64)和后挡板62之间的间隙被密封构件94(例如,密封构件94a、94b)所封闭,所以由侧盖70和后挡板62所包围的框架35的封闭性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得可以确保阻止灰尘等进入有外部空气进气端口12布置于其中的空间35。此外,因为密封构件94由弹性材料制成,所以可以保证互锁构件66的平稳移动。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仅以踏板摩托车为示例来解释,但是本发明说明书中的“摩托车”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说明书中的“摩托车”可以指摩托车,包括具有原动力(prime mover)的自行车,具体而言是指可以通过转动把手而转向的车辆。因此,“摩托车”中可以包括这样的车辆:其中前轮和后轮中至少一项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车轮并且在轮胎数量方面,该车辆可以为三轮车、四轮车(或有四个或更多个车轮的车辆)。
虽然本发明通过优选实施例描述,但是这样的描述并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做出不同的修改。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摩托车,其构造简单,并且能够阻止灰尘等侵入带室。

Claims (13)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座;
后轮胎,布置于所述车座下方;
带室,其中容纳有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后轮胎的带;以及
通风管,通过其将外部空气引入到所述带室中;并且其中
在所述车座下方设置壁,以限制所述车座和所述后轮胎;并且
在所述车座和所述壁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布置所述通风管的外部空气进气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在所述车座下方布置侧盖;并且
所述外部空气进气端口一侧由所述侧盖所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用于驱动所述后轮胎的发动机安装于所述车轮和所述壁之间形成的所述空间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在所述车座下方布置沿车辆纵向延伸的车身框架;并且
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外部空气进气端口由所述车身框架所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外部空气进气端口向下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在所述车座下方布置燃料箱;并且
所述外部空气进气端口朝向所述燃料箱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在所述外部空气进气端口上方形成盖填料;并且
所述盖填料覆盖所述燃料箱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通风管的开口部分呈沿车辆纵向较长的椭圆形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在所述通风管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波纹管,并且所述波纹管的开口部分呈沿车辆纵向较长的椭圆形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在所述后轮胎的上方设置用于阻止泥浆飞溅的后挡板;并且
所述后挡板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并形成限制所述车座和所述后轮胎的所述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后轮胎由安装到车身框架上的摆动臂支撑;
用于保持与所述摆动臂的摆动一致运动的互锁构件延伸穿过所述后挡板;并且
所述后挡板包括通孔,所述互锁构件延伸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通孔设置有密封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互锁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通风管上的波纹管;并且
所述密封构件覆盖所述波纹管的末端并封闭所述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密封构件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
所述互锁机构包括插入所述摆动臂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的后缓冲装置。
CN2007100976432A 2006-04-28 2007-04-27 摩托车 Active CN1010627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25796 2006-04-28
JP2006125796 2006-04-28
JP2006-125796 2006-04-28
JP2007-095127 2007-03-30
JP2007095127 2007-03-30
JP2007095127A JP2007314165A (ja) 2006-04-28 2007-03-30 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2705A true CN101062705A (zh) 2007-10-31
CN101062705B CN101062705B (zh) 2011-06-08

Family

ID=38964041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4842XA Active CN101628600B (zh) 2006-04-28 2007-04-27 摩托车
CN2007100976432A Active CN101062705B (zh) 2006-04-28 2007-04-27 摩托车
CN2007100976396A Active CN101062704B (zh) 2006-04-28 2007-04-27 摩托车
CNA2007100977327A Pending CN101062699A (zh) 2006-04-28 2007-04-28 摩托车
CN200710097729A Active CN100575173C (zh) 2006-04-28 2007-04-28 摩托车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4842XA Active CN101628600B (zh) 2006-04-28 2007-04-27 摩托车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76396A Active CN101062704B (zh) 2006-04-28 2007-04-27 摩托车
CNA2007100977327A Pending CN101062699A (zh) 2006-04-28 2007-04-28 摩托车
CN200710097729A Active CN100575173C (zh) 2006-04-28 2007-04-28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5) CN1016286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1295B2 (ja) * 2009-01-16 2013-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尾灯装置
JP5419741B2 (ja) * 2010-02-17 2014-0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灯火装置取付構造
CN101962051A (zh) * 2010-10-18 2011-02-02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踏板摩托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
CN104554530B (zh) * 2013-10-22 2017-07-2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CN107878619B (zh) * 2016-09-30 2020-08-1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CN113525575A (zh) * 2021-08-24 2021-10-22 重庆高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式摩托车整体焊接车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1928A (en) * 1981-12-23 1985-07-3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elt transmission having air cooling function
JPH03128789A (ja) * 1989-07-13 1991-05-31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式車両
JP3877824B2 (ja) * 1997-02-13 2007-02-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4144222B2 (ja) * 2002-01-11 2008-09-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JP4104344B2 (ja) * 2002-02-20 2008-06-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リヤ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ランプ取付け構造
JP4160342B2 (ja) * 2002-09-10 2008-10-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5173C (zh) 2009-12-30
CN101062704B (zh) 2011-01-19
CN101062701A (zh) 2007-10-31
CN101062699A (zh) 2007-10-31
CN101628600B (zh) 2012-02-01
CN101062704A (zh) 2007-10-31
CN101062705B (zh) 2011-06-08
CN101628600A (zh) 2010-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0600B2 (en) Motorcycle with intake duct for belt chamber arranged between seat and rear fender
CN101062705A (zh) 摩托车
CN1313717C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CN1814496A (zh) 摩托车
CN1743219A (zh) 车辆
CN1751957A (zh) 鞍乘型车辆
CN1823216A (zh) 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
CN1270032C (zh) 作业车
CN1736787A (zh) 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
CN1862005A (zh) 摩托车用发动机装置
CN1603588A (zh)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控制装置
CN1534186A (zh) 小型车辆中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
CN1170719C (zh) 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123691C (zh)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CN116757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导风罩构造
CN1313725C (zh) 大气中污染物质处理构造
CN1304750C (zh)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
CN101058330A (zh) 摩托车
CN1083934C (zh) 小型摩托车用空气滤清器
CN1831305A (zh)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CN1506263A (zh) 踏板型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配置结构
CN1903646A (zh)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N1158943A (zh) 下弯架型摩托车发动机的吸气机构
CN1326871A (zh) 燃料配管连接构造
CN1749093A (zh) 二轮机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