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91C -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91C
CN1123691C CN 00128669 CN00128669A CN1123691C CN 1123691 C CN1123691 C CN 1123691C CN 00128669 CN00128669 CN 00128669 CN 00128669 A CN00128669 A CN 00128669A CN 1123691 C CN1123691 C CN 11236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locellus
filter element
filter housing
purifi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286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9893A (zh
Inventor
霜出正文
南和孝
杉内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89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9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在以过滤元件(43)将空气滤清器壳体内区分为污染侧与清洁侧的发动机用空气滤清器装置(25)中,将空气滤清器壳体(42)的清洁侧的空间隔出一部分形成分室(48),在该分室上连接着使发动机(16)的曲轴箱(35)来的漏气回流的漏气管(34)的出口(55)与向发动机(16)的排气系统输送二次空气的空气供给管(32)的入口(54)。这样,可减小空气滤清器壳体尺寸、容易成形,造价降低,减低吸气噪声。比之于分室(48)外单设备用油箱与空气室,可减小空气滤清器尺寸。

Description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特别是涉及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小型化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装置,比如,①可降低吸气噪声的空气滤清器装置、②日专利实公昭60-32373号公报“内燃机用空气滤清器”已为公知。
下面通过附图7对上述①的技术加以说明。
图7是现有空气滤清器装置的侧视图,空气滤清器装置100由空气滤清器壳体101、连结管102、共鸣器103所构成。其中,连结管102无图示从空气滤清器壳体101连通到化油器;共鸣器103用于衰减当向空气滤清器壳体101内吸气空气时所产生的吸气噪声,并安装于连结管102的外周面上。共鸣器103,通过在连通连结管102的封闭空间内使空气共鸣来达到消音效果。
在上述技术②所公开的空气滤清器中,如该公报的图1所示,在空气滤清器壳体11内收容滤清元件21,通过该滤清元件21将空气滤清器壳体11内区分为未清洁空气室A1与清洁空气室B1,将连通化油器的吸气通道41连到清洁空气室B1
为了降低上述技术②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噪声,考虑在上述技术②的吸气通道41中安装上述技术①中的共鸣器103。
但是,含有技术②的吸气通道41与共鸣器103的空气滤清器尺寸要加大,比如,在零件安装空间较小的两轮车上安装上述空气滤清器的情况下,由于共鸣器103为消音须有规定的体积和形状,滤清器壳体11部分的形状受到限制,所以不能发挥足够的清洁能力。
另外,由于是在吸气通道41中单独追加共鸣器,所以零件数与组装工时增加,导致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尺寸小、可降低制造成本与吸气噪声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1是由过滤元件将空气滤清器壳体内区分为污染侧与清洁侧的、机动两轮车发动机用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前述空气滤清器壳体的清洁侧空间的一部分隔出来形成分室,在该分室上连接着使从发动机曲轴箱来的漏气回流的漏气管出口与向发动机的排气系统输送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供给管入口。
由过滤元件将空气滤清器壳体内区分为污染侧与清洁侧,将该清洁侧空间的一部分隔出来形成分室,通过漏气管使漏气从发动机的曲轴箱向分室回流,由二次空气供给管从分室向发动机的排气系统输送二次空气。
结果,可以通过分室起到共鸣器的作用,并使形成分室的空气滤清器壳体尺寸减小,从而空气滤清器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搭载于机动两轮车上。
另外,与现有技术中在从空气滤清器壳体连通到化油器的连结管上单独设置共鸣器相比,当用树脂制造空气滤清器壳体时,可以很容易地用模具一次成形该空气滤清器壳体,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从而,在减小空气滤清器装置尺寸、降低其制造成本的同时,减小吸气噪声。
尤其是,发挥共鸣器功能的分室可兼作将漏气中含有的油分分离的备用油箱、与用于供给二次空气的空气室,比之于分室之外单独设置备用油箱与空气室,可减小空气滤清器装置尺寸。
本发明方案2的特征是,在分室一角形成迷宫构造,通过该迷宫构造将漏气送向分室中央。
通过在分室一角形成的迷宫构造将流入分室的漏气送向分室中央。
结果,漏气中的液态油分不能通过迷宫构造,从而可防止油分进入分室中央。
本发明方案3的特征是,将过滤元件做成有底圆筒形过滤元件,使该过滤元件底部向污染侧突出。
使用现有的有底圆筒形过滤元件,并使空气滤清器壳体内的过滤元件安装部形状做成与现有的相同的形状,故不必新设计过滤元件即可完成,从而可限制制造成本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装置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连接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装置与发动机的各路径的路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4-4剖视图。
图5是图3的5-5剖视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分室作用的作用图。
图7是现有空气滤清器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边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且,图面按符号指向。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装置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机动两轮车10由头管11、前轮13、把手14、车身构件15、动力部件18、后轮21、后缓冲部件22、燃料箱23、车座24、空气滤清器装置25所构成。其中,前轮13安装于前叉12下端,而前叉12可自由操向地安装于头管11上;把手14一体安装于前叉12的上部;车身构架15向头管11的后方延伸;动力部件18由安装于该车身构架15下的发动机16与动力传动机构17所构成;后轮21由该动力部件18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链条来驱动;后缓冲部件22从车身构架15后部跨过后轮21的一侧;燃料箱23安装于车身构架15的上方;车座24配置于该燃料箱23的后方;空气滤清器装置25安装于该车座24的前部下方并在车身构架15的侧方。
27是前灯,28是化油器,29是空气滤清器装置25与化油器28的连结管,31是连结化油器28与发动机16的吸气管,32是向发动机16的排气系统送入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供给管,33是设于二次空气供给管32中间的流量调节阀,34是使来自发动机16的曲轴箱35内的漏气回流的漏气软管,36是覆盖于空气滤清器装置25侧方的侧罩,37是侧支架,38是尾灯。
图2是连接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装置与发动机的各路径的路径图。
空气滤清器装置25是这样一种装置:将空气滤清器壳体42内部通过过滤元件43区分为前室44与后室45,其中前室44作为污染一侧过滤元件;后室45作为清洁一侧过滤元件。而该过滤元件后室45的空间又被隔壁46分隔形成设于过滤元件43内的过滤元件内室47与分室48;由开口43a将过滤元件内室47与分室48连通;分室48内又通过第一凸壁49与第二凸壁51构成的迷宫构造52划分为第一分室48a与第二分室48b;通过迷宫构造52将第一分室48a与第二分室48b连通。
所谓污染一侧(过滤元件前室44)是指含有尘埃等的外部空气流入的空间;所谓清洁侧(过滤元件后室45),是指污染侧的外部空气经过过滤元件43、滤除尘埃等的空气存在的空间。
这里,53是空气滤清器壳体42的吸气口;54是作为二次空气供给管32的入口的吸气口;55是作为漏气管34的出口的排气口;56是连接发动机16的排气管;57是安装于排气管56端部的消音器;58是连接于消音器57后端的尾管;61是连接于排气管56的二次空气供给管32的排气口;62是连接于发动机16的曲轴箱35上的漏气管34的吸气口。
图3是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装置的侧视图,表示去掉空气滤清器装置25的盖的状态。
空气滤清器装置25是这样的装置: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2的后部安装吸气口53;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2内收容过滤元件43;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2的前部设置侧面看成长圆形状的分室48。且,64是覆盖分室48侧方的室盖;65、65是用于将室盖64安装于空气滤清器壳体42上的小螺钉。
图4是图3的4-4剖视图。空气滤清器装置25由空气滤清器壳体42、过滤元件43、将过滤元件后室45通过隔壁46隔出一部分形成的分室48,覆盖分室48侧方的室盖64、与覆盖空气滤清器壳体42侧方的盖66所构成。
过滤元件43是作成有底圆筒状的圆环形过滤元件,圆筒开口端安装于分室48的隔壁46上,同时,使过滤元件43内部与分室48内部连通。
分室48连通安装于分室壳体46前部的连结管29。
如上所述,在通过过滤元件43将空气滤清器壳体42内部区分为污染侧与清洁侧的发动机用空气滤清器装置25中,由于将空气滤清器壳体42的清洁侧的空间隔出一部分形成能起到衰减吸气噪声的共鸣器(レ,ゾネ-タ)作用的分室48,故可以减小形成分室48的空气滤清器壳体42的尺寸,使空气滤清器装置25便于搭载在机动两轮车10上(参照图1)。
另外,与现有技术中将共鸣器单独设置于从空气滤清器壳体连通到化油器的连结管上相比,由树脂制造空气滤清器壳体42时,可以很容易地用模具一次成形该空气滤清器壳体,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从而,一方面可以减小空气滤清器装置25的尺寸和制造成本;同时还可降低吸气噪声。
另外,在空气滤清器装置25中,由于将过滤元件43做成有底圆筒形元件,并将该过滤元件43的底部向污染侧、即元件前室44内突出,故采用现有的有底圆筒形元件,并且使作为空气滤清器壳体42内的元件安装部的隔壁46做成与现有的相同的形状,从而不用新设计过滤元件即可完成,能够限制成本提高。
图5是图3的5-5剖视图,空气滤清器壳体42具有设于分室48下部的第一凸壁49、设于第一凸壁49上方的吸气管67、和设于第一凸壁49下方的排气管68。
吸气管67连接于二次空气供给管32的吸气口54;排气管68连接于漏气管34(参照图3)的排气口55(参照图3)。
室盖64具有延伸至与分室48内第一凸壁49邻接并在分室48一角形成迷宫构造52的第二凸壁51。
如上所述,由于将构成迷宫构造52的第二凸壁51设于室盖64上,故可以很容易地分别形成第一凸壁49与第二凸壁51。
另外,将室盖64向空气滤清器壳体42的安装可以通过小螺钉65、65很容易地进行;还有,由于只将室盖64安装于空气滤清器壳体42上,故可以很容易地形成迷宫构造52。
下边来说明上述空气滤清器装置的作用。
首先来说明在图2中连系空气滤清器装置25与发动机16的各路径中的空气、漏气、与排气的流向。
首先,外部空气(空白箭头表示)从空气滤清器装置25的吸气口53流入空气滤清器壳体42的元件前室44中,通过过滤元件43滤除外部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等,流入元件内室47。
元件内室47中的空气,经过开口43a流入分室48,从该分室48,主要流经连结管29至化油器28,再通过吸气管31,与燃料一起流入发动机的无图示的燃烧室中。
而后,上述空气与燃料一起燃烧,再通过排气管56、消音器57、尾管58排至外部。
分室48中空气的一部分,从分室48的第二分室48b上方的吸气口54流入二次空气供给管32,经流量调节阀33进行流量调节,从二次空气供给管32的排气口61流入排气管56。结果,排气管56内的排气气体中所含的HC、NO等成分为空气所氧化,通过消音器57、尾管58排至外部。
在发动机16的运转中,从燃烧室流入曲轴箱35内的燃气的一部分,与曲轴箱35内的雾状油气相混合,形成漏气。
这种漏气,借助曲轴箱35内的压力,如箭头(虚点线)所示,通过漏气管34内从排气口55流入分室48的第一分室48a内。
第一分室48a内的漏气通过迷宫构造52流入第二分室48b内;再经连结管29、化油器28、吸气管31流入发动机16的燃烧室中;燃烧之后从尾管58作为排出气体排出。
如上所说明,空气滤清器装置25,在分室48上连接着漏气管34的排气口55、与二次空气供给管32的吸气口54,因此起到共鸣器作用的分室48,可兼作分离漏气中的油分的备用油箱与用于供给二次空气的空气室;比之于将备用油箱和空气室与分室分开设置,可减小空气滤清器装置25的尺寸。
其次来说明空气滤清器装置25的分室的作用。
图6(a)~(c)是说明本发明的分室作用的作用图。
在图6(a)中,若分室48的第一分室48a内流入漏气,漏气中的气体部分与变成雾状的油分,即通入迷宫构造52内,也就是通过第一凸壁49与第二凸壁51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二分室48b内。
而漏气中所含液状油分F,则为迷宫构造所阻,而滞于第一分室48a的底部。
在图6(b)中,滞留于第一分室48a中的油分F,从设于空气滤清器壳体42下部的排气管68流向排气口55,回到发动机的曲轴箱内。
这时,排气管68的内面下部与第一分室48a的下面光滑连接,而且设置成其前端仅向下侧倾斜α角,因此能使油分F很容易地从第一分室48a排气,可以不在第一分室上特设泄放孔。
在图6(c)中,比如在发动机停止运转,为使机动两轮车停车而使用侧支架的情况下,由于在机动两轮车的侧支架侧设有室盖64,空气滤清器壳体42仅倾斜β角,油分F即滞留于靠空气滤清器壳体42的室盖64一侧设置的排气管的排气口68a。其结果,可以更确保油分F回到发动机。
如上说明,由于在分室48的一角形成迷宫构造52,所以从排气管68喷出的漏气中的液态油分不通过迷宫构造52,从而可防止液态油分进入分室48的中央,即第二分室48b内。
从而,可以从二次空气供给管32的吸气口54吸气不含液态油分的空气,可以提高净化排气管56内的排气气体的净化能力。
另外,由于将漏气管34(参照图1)的排气口55(参照图2)连接于分室48的下部,将二次空气供给管32的吸气口54连接于分室48的上部,所以可将漏气从位于分室48的大致中央的连结管29的吸气口吸气,使其不流入二次空气供给管32,向二次空气供给管32流入通过过滤元件43(参照图4)的不含尘埃等的空气。
在本发明中,如图4所示,将过滤元件43做成有底圆筒形元件,但也不限于此,也可以做成平板形元件。这时,相当于前述元件内室47的空间,即是配置于平板形元件侧方的元件侧室,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2内沿空气流向依次并列着元件前室、平板元件、元件侧室、分室48。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可产生如下效果。
方案1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由于将空气滤清器壳体的清洁侧空间隔出一部分形成分室,通过分室可起到共鸣器的作用,可减小形成分室的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尺寸;能够方便地将空气滤清器装置搭载于机动两轮车上。
另外,与现有技术中将共鸣器单独设于从空气滤清器壳体连通到化油器的连结管上相比,以树脂制造空气滤清器壳体时,可以用模具很容易地一次成形该空气滤清器壳体,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因此,一方面可减小空气滤清器装置的尺寸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还可降低其吸气噪声。
由于将漏气管出口与二次空气供给管入口连接到分室上,所以起到共鸣器作用的分室兼有分离漏气中的油分的备用油箱与用于供给二次空气的空气室的作用,比之于将备用油箱与空气室和分室分开设置,可减小空气滤清器装置的尺寸。
方案2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由于在分室的一角形成迷宫构造,使得漏气中的液态油分不能通过迷宫构造,可以防止油分进入分室的中央。
方案3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由于将过滤元件做成有底圆筒形元件,使该元件的底部向污染侧突出,所以采用现有的有底圆筒形元件,并使空气滤清器壳体内的过滤元件安装部的形状与现有的形状相同,则不用新设计过滤元件即可完成,从而可以限制成本提高。

Claims (4)

1.一种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该装置用于发动机,其空气滤清器壳体内通过过滤元件被划分为污染侧与清洁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清洁侧的空间被隔出一部分形成分室,该分室上连接着使漏气从发动机的曲轴箱内回流的漏气管的出口、以及用于将二次空气送至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二次空气供给管的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室的一角形成迷宫构造,将前述漏气通过上述迷宫构造送至分室的中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元件是有底圆筒形过滤元件,并使该过滤元件的底部向污染侧突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室是由安装过滤元件的隔壁(46)将空气滤清器壳体内部分隔形成的,同时,安装了覆盖分室的侧方的室盖;通过在分室的下部于空气滤清器壳体上设置的第一凸壁、和与其上下重叠地延伸设置在室盖上的第二凸壁形成所述迷宫构造。
CN 00128669 1999-09-24 2000-09-20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36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132199A JP4240431B2 (ja) 1999-09-24 1999-09-24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JP271321/1999 1999-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9893A CN1289893A (zh) 2001-04-04
CN1123691C true CN1123691C (zh) 2003-10-08

Family

ID=17498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2866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3691C (zh) 1999-09-24 2000-09-20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240431B2 (zh)
CN (1) CN1123691C (zh)
ID (1) ID27334A (zh)
TW (1) TW4482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3987B (zh) * 2007-06-28 2011-12-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2234C (zh) * 2001-06-06 2008-06-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滤清器
JP4121392B2 (ja) * 2003-02-17 2008-07-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CN100406339C (zh) * 2003-05-20 2008-07-3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具有引擎进气构造的机动二轮车
JP4608421B2 (ja) * 2005-11-29 2011-0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換気装置
JP4977485B2 (ja) * 2007-01-31 2012-07-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5547598B2 (ja) * 2010-09-30 2014-07-16 株式会社Roki 吸気装置
JP5820121B2 (ja) * 2011-01-31 2015-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JP5830260B2 (ja) * 2011-03-24 2015-1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5854855B2 (ja) * 2012-01-18 2016-0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SE536415C2 (sv) * 2012-03-01 2013-10-15 Scania Cv Ab Filterhus och filterenhet
JP5862491B2 (ja) * 2012-07-05 2016-0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用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JP6241743B2 (ja) * 2014-03-26 2017-1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装置
JP6422320B2 (ja) * 2014-12-04 2018-11-14 株式会社Roki エアクリーナ
US10661215B2 (en) * 2016-08-03 2020-05-26 K&N Engineering, Inc. Cone air filter
JP6458069B2 (ja) * 2017-03-13 2019-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エアクリー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3987B (zh) * 2007-06-28 2011-12-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1090623A (ja) 2001-04-03
TW448267B (en) 2001-08-01
CN1289893A (zh) 2001-04-04
ID27334A (id) 2001-03-29
JP4240431B2 (ja) 2009-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691C (zh)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CN1123692C (zh)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CN1721263A (zh) 摩托车
CN1736787A (zh) 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
CN1229572C (zh) 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燃料软管的安装结构
CN1769663A (zh) 整体式燃料箱和汽化物密封系统
CN1227448C (zh) 车辆用空气滤清器的结构
CN1702315A (zh) 车辆的燃料供给构造
CN1098420C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
CN1335245A (zh) 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304750C (zh)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
KR101063066B1 (ko) 벨트식 무단 변속기의 냉각 구조
CN1721686A (zh) 发动机
CN101062705A (zh) 摩托车
CN1206446C (zh) 发动机的排气净化用二次空气供应装置
CN1796736A (zh) 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
CN1506263A (zh) 踏板型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配置结构
CN1135179C (zh) 小型车辆中的吸气构造
CN1523219A (zh) 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CN101042196A (zh) 截止阀
CN1162297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CN100460661C (zh) 内燃机的漏气回流装置
CN1213218C (zh) 机动二轮车的漏出气体处理装置
CN1137327C (zh) 车辆用四冲程发动机
CN1311158C (zh) 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