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19C - 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719C
CN1170719C CNB011259019A CN01125901A CN1170719C CN 1170719 C CN1170719 C CN 1170719C CN B011259019 A CNB011259019 A CN B011259019A CN 01125901 A CN01125901 A CN 01125901A CN 1170719 C CN1170719 C CN 117071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body frame
air
aforementioned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259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5245A (zh
Inventor
高田康弘
一郎
佐藤彰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35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5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7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1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在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有效地降低进气系统的进气阻力,以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并降低油耗。在使发动机主体(33)的气缸筒(35)的轴线基本上水平地将发动机E装配到车身架(15)上的摩托车、降低三轮车中,在从配置在气缸盖(36)上方的空气净化器(23)至气缸该(36)的进气口(38)的进气系统的途中加装节气门本体(46)使该进气系统(47)指向下游侧以大的倾斜部下降的方式构成。

Description

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以发动机主体的气缸筒的轴线基本上水平的方式将发动机装配在车身架上的摩托车、机动三轮车(自行二、三轮车)中的发动机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使发动机主体的气缸筒的轴线基本上水平地将发动机装配于车身架上的摩托车,已知的例如有实公昭62-39993号公报所公开的摩托车。
在上述公报所公开的摩托车中,由于从配置发动机主体上方的空气净化器至发动机主体的进气口的进气系统,作为在其中途加装的化油器是采用水平式的,从而具有曲柄状的结构,这成为妨碍降低进气阻力的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一情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降低进气系统的进气阻力、可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并降低油耗的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以把发动机主体的气缸筒轴线基本上水平的方式将发动机装配到车身架上的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其第一个特征为,从配置在发动机主体上方的空气净化器至发动机主体的进气口的进气系统的中途加装节气门本体,将该进气系统制成向下游侧下降的基本上为直线形状的结构。
根据该第一个特征,由于进气系统被制成向下游侧下降的基本上为直线形状的结构,所以,在减少进气系统的进气阻力的同时,可以加强系统内加强惯性的效果,从而获得高的充气效率,可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并降低油耗。
同时,除本发明的第一个特征之外,其第二个特征为:将前述空气净化器安装在车身架上或支撑在车身架上的腿部护罩的上部。
根据该第二个特征,可使加强系统足够长,可获得强劲的加强惯性效果。
进而,本发明在第一和第二个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三个特征为,使气缸筒的轴线基本上以包含车身架的中心线的铅直面重合的方式配置发动机主体,另一方面,将前述空气净化器配置在车身架与腿部护罩的一侧的护罩伸长部之间,沿前述护罩的伸长部的宽度方向以横向长的方式形成该空气净化器的筒状净化器罩,将该净化器罩内的净化室上开口的空气排出管靠近车身架配置。
根据该第三个特征,虽然将空气净化器配置在车身架与腿部护罩一侧的伸长部之间的狭小的空间内,但仍可充分确保净化器罩的容积,且降低排气阻力和排气噪音。而且,可使包含空气净化器的排出管和发动机主体的进气口在内的进气系统具有大的倾斜度且指向下方的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进气阻力。
进而,本发明在第三个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四特征为,前述护罩伸长部中间经过前述净化器罩安装到车身架上。
根据该第四个特征,净化器罩兼作支撑前述护罩伸长部的支架,可简化腿部护罩的结构。
进而,本发明在第一个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五个特征为,以使气缸筒的轴线基本上位于包含车身架中心线的铅直面内的方式配置发动机主体,把与发动机主体进气口连通的前述空气净化器安装在车身架的自由方向的一侧上。
根据该第五个特征,由于在发动机主体正上方的车身架上没有障碍物,可将从空气净化器至进气口的进气系统基本上为直线状且足够长的形成,从而可获得更强有力的进气惯性效果。
附图简介
图1是表示装配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向视放大图。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沿图3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5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2的7-7线的向视图。
图8是前罩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一个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图1为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为沿图1的2-2线的向视放大图,图3为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3的4-4线的放大剖视图,图5为沿图3的5-5线的剖视图。图6为沿图5的6-6线的剖视图,图7为沿图2的7-7线的向视图,图8为前罩的透视图。
首先,在图1中,在摩托车的车身架15的前端所备有的车头管16上,可进行自由转向地枢转支撑有轴支承前轮WF的前叉17。转向手柄18连接到竖直设立在该前叉17上端的转向杆上,覆盖前轮WF上方的前挡泥板19支撑在车身架15的中间部,在车身架15的中间部上,枢轴支承着轴支后轮WR的后叉20,在车身架15的后部和后叉20之间设置后部缓冲垫21。
由水冷式四冲程发动机E和变速机M构成的动力装置P支撑在车身架15的中间部,前述变速机M的输出经由链条22传递到后轮WR上。
在支撑在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33和车身架15上方的散热器24配置在前述发动机E的上方的同时,空气净化器23也配置在发动机E的上方,配置在变速机M上方的燃料箱25及作为可容纳电器部件配置在该燃料箱25上方的容纳箱26支撑在车身架15上。
引导从发动机E来的排放气体的排气管27连接到配置在动力装置P和后轮WR之间的排气消音器28上。
前述车身架15的前部,发动机E空气净化器23和散热器24由安装到车身架15上的合成树脂制的腿部护罩29从上方加以覆盖。同时,车身架15的后部,燃料箱25及容纳箱26用安装到车身架15上的合成树脂制的后罩30覆盖,覆盖后轮WR的后部上方的后挡泥板31连接设置在该后罩30上。在后罩30上,设置可开闭容纳箱26上端开口部的车座32,驾驶员乘坐在该车座32上。
如图1~图4和图7所示,前述发动机主体33配备有其头部指向车辆前方的基本上水平配置的气缸体35和结合到该气缸体35前端的气缸盖36,该发动机主体33由突出设置在车身架15上的多个发动机吊架37支撑。在气缸盖36上,形成与气缸体35的气缸筒35a同轴连接的燃烧室36a,以及在该燃烧室36a上开口的进气口38和排气口39,这些进气和排气口38、39由通向燃烧室36a的各开口端部处的进气和排气阀40、41进行开闭。容纳作为这些进气及排气阀40、41进行开闭动作的公知气门机构的正时传送装置42的正时传动室43以气缸筒35a的方式设置在气缸体35的一个侧壁上。
如图2所清楚地表示的那样,这种发动机E以使气缸筒35a及燃烧室36a的轴线基本上与包含通过车头管16的中心的车身架15的中心线的铅直面V基本上相互重合的方式配置。同时,进气口38以沿着燃烧室36a周缘的切线T、且与前述铅直面V横切地向下游侧下降的大的倾斜度的大致为直线状的形式配置。与此相应地,进气口38向燃烧室36a的开口端部靠近前面所述的铅直面V的一侧,且配置在燃烧室36a的中心的上方。另一方面,排气口39通向燃烧室36a的开口端部,靠近前述铅直面V的另一侧。且配置在燃烧室36a的中心的下方。同时,在连接开关口38、39通向燃烧室36a的开口端部中心之间的径向线L的两侧,使电极面对燃烧室36a的一对火花塞44、44′用螺栓固定在气缸盖36上。这些火花塞44、44′被同时加载。
基本上沿进气口38的轴线的延长线向斜上方延伸的进气管45连接到进气口38的上游端,依次地,在该进气管45的上游端部连接有节气门本体,在它的上游侧连接有空气净化器23。节气门本体46具有众所周知的连接到空气净化器23及进气管45上的进气管路以及将其开闭的节气阀。
而进气口38,进气管45,节气门本体46及空气净化器23构成发动机E的进气系统47,该进气系统47构成与前述铅直面V横切的同时、向下游侧下降的大的倾斜度的基本上的直线状。
进气管45将在其下游侧端部所具有的连接凸缘45a用螺栓45′结合到气缸盖36上,在与该连接凸缘45a整体形成的安装筒部49上安装有燃料喷射阀50。这时,燃料喷射阀50配置在比进气管45更靠近车身内侧的位置处(参见图2),防止进气管45与从外侧靠近的其它东西接触。
与气缸筒35a的一侧邻接并设置在气缸体35中的前述正时传动室43,与前述铅直面V相对、配置在与进气孔38通向燃烧室36a的开口端部相同的一侧。
如图3及图5所示,在配置于前述铅直面V的一侧的空气净化器23的净化器罩70的上部及下部上,形成支撑片51、51′,通过用螺栓52、52将它们固定在车头管16附近的车身架15上,将空气净化器23支撑在车头管16附近的车身架15上。
另一方面,前述散热器24,配置在空气净化器23的对向侧,与空气净化器一起中间夹持前述铅直面V,并安装在车身架15的另一个侧面上。该散热器24由上部槽24a,下部槽24b及连接它们的散热管24c构成,通过用螺栓56将上部槽24a的支撑片53和车身架15的支撑片54在它们中间夹持弹性构件55相互结合在一起,把散热器24安装到车身架15上。下部槽24b的内部被隔成靠近车身外侧的第一室B1和靠近车身内侧的第二室B2,中间经由散热管(コア)24c将两个室B1、B2与上部槽24a连通。
在气缸盖36上,在与散热器24同一侧的端部配置水泵57,由下部槽24b的第一室B1延伸出来的第一软管58a连接到该水泵57的吸入管59上,从水泵57的排出管60延伸出来的第二软管58b连接到气缸体35的水冷套入口管(图中未示出)上,从气缸盖36的水冷套出口管61延伸测量的第三软管58c连接到下部槽24b的第二室B2上。从而,从第三软管58c流入第二室B2的冷却水,在散热器24c的一侧半部上升流入上部槽24a,从上部槽24a沿散热器24c的另外一半下降,到达第一室B1。借此,可缩短第一及第三软管58a、58c的长度,可中间经过这些软管58a、58c与上部的前述弹性构件55将散热器24弹性地支撑在车身架15及发动机E上。
如图2及图3所示,前述腿部护罩29由合成树脂制成,由从上方覆盖车身架15的前部的护罩中央部29s,以及从该护罩中央29s向自由伸出、从前方覆盖驾驶员的左右腿部的一对护罩伸出部29a、29b构成,左右护罩伸出部29a、29b,同时也以从左右外侧覆盖空气净化器23及散热器24的方式向斜前方伸出。同时,作为散热器24侧的左方(从乘坐在车座32上的驾驶员所看到的方向)的护罩伸出部29a,中间经过支架62支撑在车身架15上。即,支架62的两个端部借助螺栓63、63固定在车身架15与左右护罩的伸出部29a上。作为空气净化器23侧的右方护罩伸出部29b中间经过空气净化器23支撑在车身架15上。即,净化器罩70如前面所述固定在车身架15上,右方护罩伸出部29b借助螺栓65固定在该净化器70的支撑片64上。从而,净化器罩70兼作支撑右方护罩伸出部29b用的支架。从而可简化腿部护罩29的支撑结构。
如图5及图8所示,前罩66结合到腿部护罩29的前面。该前罩66也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由从前方覆盖车头管16的罩的中央部66s以及覆盖从该罩的中央部66s的左右两端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伸出部29a、29b的前面的一对罩的侧部66a、66b构成,这些罩的侧部66a、66b由多个小螺栓67、67...固定在左右护罩的伸出部29a、29b的侧缘上。这时,在右方护罩伸出部29b与罩的侧部66b之间划分成容纳空气净化器23的辅助室68。
如图8所示,用多个螺栓79,79...将把移动的风导入散热器24内用的散热器护栅78的两端固定在左右罩侧部66a、66b上,借以将两个罩的侧部66a、66b相互增强。
同时,如图5及图6所示,空气净化器23由下面敞开的筒状清洁器罩70,可卸下地接合到该清洁器罩70的敞开面上的盖体71,以及容纳清洁器罩70内、支撑圆筒状的清洁器单元72构成。清洁器罩70,其横截面沿右方护罩伸出部29b的宽度方向宽度长,且其横截面的前后宽度为靠近车身的内侧的一半宽,另一半窄。同时,在该清洁器罩70的前壁上设置阶梯部70a以避开与转动的前叉17的相互干扰。同时,在清洁器罩70内的前后宽度比较宽的部分内配置圆筒状的清洁器单元72。
在清洁器罩70内,清洁器单元72的外侧构成未净化室73,内侧构成净化室74,在未净化室73的前后宽度窄的部分处开口的空气入口管75和在未净化室73的中心部开口的空气出口管76设置在盖体71上,该空气出口管76用带子77连接到前述节气门本体46的上游端部上。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发动机E运转过程中,在进气阀40打开时的进气行程中,在空气净化器23的空气入口管75流入到未净化室73内的外部气体,在借助净化器单元72过滤移动到净化室74内,依次通过空气出口管76,节气门本体46的吸气通路,进气管45及进气口38,被吸入到燃烧室36a及气缸筒35a内。在此期间,燃料喷射阀50向进气口38的下游侧喷射规定量的燃料,一面生成该燃料和上述空气的混合气一面被吸入燃烧室36a及气缸筒35a内。
而由于从空气净化器23至进气口38的进气系统47沿燃烧室36a周缘的切线方向T延伸的同时,与包含车身架15的中心线的铅直面V横切形成向下游侧大的倾斜度的基本上直线的形状,所以,在减少进气系统47的进气阻力的同时,充分确保进气系统47的长度而且不会和车身架15以及安装于其上的车身系统部件相互干扰。从而,可有效地利用进气系统47内的进气惯性,并使混合气流沿燃烧室36a及气缸筒35a的内周面产生强有力的涡流(参照图4的箭头A),可获得高的充气效率,因此,在点火时可进行稀空燃比燃烧,在降低油耗的同时,可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而且,在进气系统47内不必专门设置旋流器,可以降低成本。
同时,由于设在气缸体35上的正时传动室43,相对于前述铅直面V配置在进气口38向燃烧室36a的开口端部的同一侧,从而,即使是在四冲程发动机E中,可确保沿燃烧室36a周缘的切线方向T延伸的进气系统47的长度,而不与正时传动室43发生干扰。而且,通过使发动机E的冷却方式为水冷式,随着稀空燃比的燃烧可抑制爆燃。
进而,由于进气系统47上游侧的空气净化器23和发动机E的水泵57及与其连通的散热器24配置在前述铅直面V的两侧,从而可将讨厌灰尘的空气净化器23与利用通风进行冷却的散热器24很好的平衡的配置在车身架15的两侧,而且还可以缩短连接在散热器24与水泵57将气缸盖36各自之间的第一和第三软管58a、58c。
同时,空气净化器23配置在车身架15与右侧护罩输出部29b之间的狭小空间内,该净化器罩70沿该护罩伸出部29b宽度方向形成横向长的形状,所以,可充分确保净化器罩70的容积并且可以减少进气阻力及降低进气噪音。在这种情况下,将空气净化器23的空气出口管76配置在横向长的净化器罩70内的靠近车身的位置处,尽可能使之位于配置前述铅直面V上的气缸盖36的正上方,使进气系统47向下急剧倾斜,有效地降低进气阻力。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设计上的改变。例如,如果在燃烧室36a及气缸筒35a内充分进行混合气的搅拌的话,进气口38不一定必须沿燃烧室36a的切线方向T配置。同时,也可以使空气净化器23的空气入口管75、将其一个端部连接到通向大气的中空车身架15内,将车身架15内的干净空气导入到空气净化器23中。同时,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上述实施例的摩托车,也适用于机动三轮车。
根据如上面所述的本发明的第一个特征,在使发动机主体的气缸筒轴线基本上水平地、将发动机装配到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由于在从配置在发动机主体上方的空气净化器至发动机主体的进气口的进气系统的途中加装节气门本体,使进气系统向下游侧大致构成为直线形状,所以,在减少进气系统的进气阻力的同时,可强化进气系统内的进气惯性效果,从而可获得高的充气效率,可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并降低油耗。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特征,由于将前述情况净化器安装在车身架上或支撑于车身架上的腿部护罩的上部,从而可使进气系统具有足够的长度,获得更强的进气惯性。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特征,以使气缸筒的轴线与包含车身架中心轴线的铅直面大致重合的方式配置发动机主体,另一方面,将前述空气净化器配置在车身架与腿部护罩的一侧的护罩伸出部之间,将该空气净化器的筒状净化器罩沿前述护罩伸出部的宽度方向形成横向长的形状,把在该净化器罩内的净化室处开口的空气出口管靠近车身架配置,所以,尽管将空气净化器配置在车身架与腿部护罩的一侧的伸出部之间的狭小空间内,也能充分确保空气净化器的容积,可以降低进气阻力和进气噪音。而且,可使包括空气净化器出口管及发动机主体进气口的进气系统具有很大的倾斜度以指向下方的方式构成,进一步降低进气阻力。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特征,由于将前述护罩的伸出部中间经过前述净化器护罩安装在车身架上,净化器罩兼作支撑前述护罩伸出部的支架,可简化腿部护罩的结构。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特征,以使气缸筒轴线大致与包含车身架中心线的铅直面重合的方式配置发动机主体,将连通发动机主体的进气口的前述空气净化器安装在发动机主体正上方的车身架上,没有任何障碍,将从空气净化器至进气口的进气系统形成基本上直线的形状且使之足够长,从而可获得更强的进气惯性效果。

Claims (5)

1、一种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其中:发动机主体(33)的气缸筒(35a)的轴线基本上水平地将发动机(E)装配到车身架(15)上,其特征为,
在从配置于发动机主体(33)的上方的空气净化器(23)至发动机主体(33)的进气口(38)的进气系统(47)的途中加装节气门本体(46),使该节气系统(47)指向下游侧基本成直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的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为,
将前述空气净化器安装在车身架(15)上或支撑车身架(15)的腿部护罩(29)的上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的进气装置,其特征为,
以使气缸筒(35a)与包含车身架(15)的中心线的铅直面(V)基本重合的方式配置发动机主体(33),另一方面,将前述空气净化器(23)配置在车身架(15)以及腿部护罩(29)的一侧的护罩伸出部(29b)之间,使该空气净化器(23)的筒状净化器罩(70)沿前述护罩伸出部(29b)的宽度方向形成横向长的形状,将在该净化器罩(70)内的净化室(74)上开口的空气出口管(76)靠近车身架(15)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的进气装置,其特征为,
将前述护罩伸出部(29b)通过前述净化器罩(70)安装到车身架(1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的进气装置,其特征为,
将气缸筒(35a)的轴线与包含车身架(15)的中心线基本重合的方式配置发动机主体(33),把与该发动机主体(33)的进气口(38)连通的前述空气净化器(23)安装在车身架(15)的左右方向的一侧上。
CNB011259019A 2000-07-21 2001-07-20 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071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26231A JP4371548B2 (ja) 2000-07-21 2000-07-21 自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226231/2000 2000-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5245A CN1335245A (zh) 2002-02-13
CN1170719C true CN1170719C (zh) 2004-10-13

Family

ID=18719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590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0719C (zh) 2000-07-21 2001-07-20 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71548B2 (zh)
CN (1) CN117071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1586B2 (ja) * 2002-05-20 2007-07-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JP4250141B2 (ja) * 2002-10-25 2009-04-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138466B2 (ja) * 2002-11-29 2008-08-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3971693B2 (ja) * 2002-12-02 2007-09-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
BRPI0520871B1 (pt) 2004-03-30 2021-04-2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ículo a motor do tipo com selim
JP3941803B2 (ja) * 2004-07-20 2007-07-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JP4359542B2 (ja) * 2004-08-23 2009-11-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JP4293955B2 (ja) * 2004-08-23 2009-07-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JP4472466B2 (ja) * 2004-08-27 2010-06-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吸気装置
JP2006069404A (ja) 2004-09-03 2006-03-16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
JP2006076512A (ja) * 2004-09-13 2006-03-23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
US7395790B2 (en) 2004-11-18 2008-07-08 S&S Cycle, Inc. Reed valve breather for evolution engine
JP4444868B2 (ja) * 2005-03-31 2010-03-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吸気ダクト構造
JP4821634B2 (ja) * 2007-01-29 2011-11-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FR2932154B1 (fr) * 2008-06-04 2010-10-29 Dominique Claude Georges Mariaulle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 carburateur sur un moteur de moto a cylindres en v
JP6308969B2 (ja) * 2015-03-30 2018-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の燃料噴射装置配置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037165A (ja) 2002-02-06
CN1335245A (zh) 2002-02-13
JP4371548B2 (ja)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719C (zh) 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123692C (zh)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TWI232814B (en) Engine mounting structure of low floor type vehicle
CN1272540C (zh) 机动两轮车
CN1139513C (zh) 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
CN1220604C (zh)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车体前部的导风结构
CN1229572C (zh) 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燃料软管的安装结构
CN1086350C (zh) 小型摩托车的吸入空气的吸入结构
CN1692220A (zh) 踏板型自动二轮车的吸气装置
CN1289893A (zh)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CN1053486C (zh) 轻便两轮摩托车的吸气装置
CN101062705B (zh) 摩托车
CN1076439C (zh) 下弯架型摩托车发动机的吸气机构
CN1080222C (zh) 小型摩托车的吸气装置
CN1135179C (zh) 小型车辆中的吸气构造
CN1523219A (zh) 机动二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CN1162297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CN1251901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冷却水配管配置构造
CN1262753C (zh) 机动二、三轮车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CN1213221C (zh) 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CN1200843C (zh) 带内燃机自行车
JPH04292279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CN1281854C (zh) 轻便摩托车的二次空气供给系统
CN1743218A (zh) 小型二轮机动车
JPH02296588A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013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