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6985B - Rockable three-wheeled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Rockable three-wheeled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6985B
TWI296985B TW095125995A TW95125995A TWI296985B TW I296985 B TWI296985 B TW I296985B TW 095125995 A TW095125995 A TW 095125995A TW 95125995 A TW95125995 A TW 95125995A TW I296985 B TWI296985 B TW I2969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catalyst
chamber
air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25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18601A (en
Inventor
Yagisawa Katsuichi
Igarashi Kazunori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718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18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6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69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27Motorcycles with thre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1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the engine beside or within the driven 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Description

1296985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m的搖動三輪車,且更特別 關於-搖動三輪車中之後車體之結構、排氣系統、進气 1 統結構、及空氣濾清器之進氣導管結構的改良。卡’、 【先前技術】 於習知型式㈣三輪料,已知外蓋係提供至後 (例如荼照專利文件1)之搖動三輪車。 於習知型式排氣系統中,已知觸媒外殼係安排在一引擎 I側上之與消音器分開之外殼中(例如參照專利文件2)。 一摩托車的排氣系統,已知其中係提供消音器及觸媒劑 (例如參照專利文件3 )。 於4知型式搖動二輪車之習知型式進氣系統結構及習 知型式空氣濾清器的習知型式進氣導管結構中,已知空氣 濾清器的進氣口係提供在用以覆蓋一動力單元之外蓋上 側上,且空氣濾清器係安排在實質上直立汽缸之背側處 (例如參照專利文件4)。 [專利文件 1] JP-γ No. 6952/1987 [專利文件 2] JP-A No. 183019/1 984 [專利文件 3] JP-A No. 10659/1994 [專利文件 4] JP-A No. 58632/1984 在專利文件1的圖1中,顯示搖動三輪車1,其中設有 一對右與左後輪19之後車體3係裝附至設有前輪4、把 手5、低踏板6及座椅8的前車體2後侧,使後車體可橫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6 1296985 向地搖動。 此外’專利文件1的圖5顯示一外蓋20係提供至後車 體’一由引擎13與變速器外殼丨4所形成的動力單元12、 :化油器16、空氣濾清器17、消音器15、及右與左後輪19、 • 19係容納在外蓋20内側,隔板24、24用以分隔在每一 後輪19、19之間的空間,且這些隔板係安排在每一右與 左後輪19、19之内侧,使得隔板係縱向地延伸,及一分 _隔板26係安排在空氣濾清器17與消音器15之間,使得 分隔板係縱向地延伸。 專利文件1的圖3顯示外蓋20包含:一覆蓋引擎13前 方之别板21 ;自前板21向後延伸且其之後端係向後彎折 並對角地向下的中央板22 ;及自中央板22的右側及左側 向下延伸且覆蓋後輪19、19上側上之外侧的侧板23、 23(示於圖5)。每一這些構件係裝附至動力單元丄2,且如 丁於圖4,隔板24、24係裝附至變速器外殼14及外蓋2〇 _的上部部件。 在專利文件2的圖”,顯示一摩托車,其中排氣管路 2自引擎1前方向下且向後地延伸,排氣消音器4係經由 連接管路5連接至排氣管路2,且連接管路5係安排在引 擎1下侧上。專利文件2的圖2顯示觸媒外殼6係提供在 2接管路5中且—蜂巢式觸媒劑8係容納在觸媒外殼6 中。 总^專利文件3的圖1中,顯示一摩托車卜其中一排氣 吕5自裝配在摩托車i中之引擎3前方的下侧延伸朝向 326\胃^^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7 1296985 方’且—消音器6被聯結至排氣管路5之後端。專 管路5的管路5b中,經二第輔助/媒1〇a係▲供在排氣 緣哭K八n 由以苐—熱絶緣器14與第二熱絶 =5刀隔消音器6的外部外殼16之内侧以形成第 脹至A、第二膨脹室b及筮二和a 18 ^ , 弟—知脹至C,且一主要觸媒劑 ^供使膨脹室A與第二膨脹室B互相連通。 2利文件4的圖2、3與5中,顯示-進氣導管結構, ^部入口導管3G係提供在用以覆蓋動力單元12之外芸 口二則3上0,'部入口導管31的上部末端係連接至上部入 口 =’下部入口導管31係向下延伸,連通管…… 9句係連接至下部人σ導管31之途中,這些連通管 二係,上水平地延伸且係連接至空氣滤清器Μ :卜:二空氣據清器15之縱向方向長度係大於橫向方向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二之圖3所示,由於引擎13之汽缸 = 安排,外蓋別之中心22的位置係高的且後 車體3係位於一高位置。此外,近來,考慮到環境亦希望 一縮小尺寸搖動三輪車。 W 1 =步的’外蓋2。之下部部件係裝附至動力單元以的 刖方”後方’外蓋20之裝附係不容易,且需要確姜 ,剛性。進一步的,由於需要強化每-功能部件之性能: 母一功能部件需要有效地安排與裝附。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8 1296985 、、在f利文件2中’因為連接管路具有實質上如同於排氣 f音器4之相同外側直徑,所以容納蜂巢式觸媒8的連接 管路5必須為大體積,限制了其之配置,此外,連接管路 具有在摩托車之最小道路餘隙上之效應。進一步的,由於 連接管路5曝露至㈣,例如在減緣、安裝在連接管 路5中的十月況巾,熱、絶緣器之配置必須在設計上考慮。 f’在專利文件3中,第—輔助觸媒劑IGa係“在 排氣e路5中,且主要觸媒劑i 8係安排在消音器6中。 但、,’由於主要觸媒劑18係安排在消音$ 6巾,消音器 6係增大尺寸且摩托車丨後部之寬度係伸展。即為,車體 =後部係增大尺寸。在該縮小尺寸車輛中,可使用空間係 有限’需要更多地小型化消音器。此外,消音器6之重心' =安排主要觸媒劑18在消音器6的上部部件中,消音 -之重心係製成為高的,其結果,車體之重心為高的。 私例如’在主要觸媒劑18係容納在自消音器6的外部外 二16分開之外殼中且安排在例如為弓丨擎3上侧上之空間 另一空間的情況’可有效地使用摩托車1之空間。 生==1管路5需要延伸以減少由預以I擎速度所產 氣势跋:::’且需要確保排氣管路之預定長度。但在排 伸:僅縱向地伸長的情況,車體的縱向長度亦被 1甲展。 、、六動,敬由於k後之觸媒劑在排氣通路上阻礙廢氣之 婵 之輸出在第-輔助觸媒劑10a、第二輔助觸 媒劑1 Ob及主要觸媒南|】β & /、d 18均&供在排氣管路5與消音器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40\95125995 9 1296985 6中之排氣路徑上的情況中係劣 與消音器6中之職路㈣阻、=在排氣管路5 出。 刀而要減少,以使加強輸 近來,就一搖動三輪車而言,需 一步對環境平财狀車輛及實本且進 化罟夕击▲ 、見此車輛,亦期望更小型 化配置之車輛組成部件包含新的組成部件。 i 係中’當空氣遽清器15之側邊的面積 中的中〜而向右或左偏斜之位置中 進氣=易於放射出,且也許需要特殊噪音 防進❹音沒漏至外側。由於空氣遽清器U係偏左 侧或右側,空氣滤清器15的容量有限且難以確保容左 經由上部入口導管30進入下部入口 埃掉落在下部入口導管31的底邱〆/,31的水滴或塵 产4占#、 守g 的底口ρ處,但小水滴與小塵埃 掉洛途中也許會經由連通管17 生 丨器15。 u進入工軋濾清 進一步的,如示於專利文件4之圖5中,上部入其 3〇的,體之横向方向中之寬度係大於空氣滤清器15的^ = 度導管31之寬度亦佔據 工軋濾 盜貫貝上一半的寬度,且因為需要大空間 係增大尺寸。 體 本發明之目的係改良一搖動三輪車,且考慮環境,經由 有效地配置及支承後車體的每一功能部件以更小型化及 縮小後車體尺寸。
S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 1 G\95125995 1296985 另一目的係可有效地使用車輛之 3 ::體::車雜重心降低,抑制排氣管路= π長度,確保排氣管路之長度,且經 〈縱 之排氣系統可輕易地個別獲 L :*車中 本發明之再另-目的係可輕之輸^寺徵。 量、減少進氣噪音、可更有效地自之容 結構與進氣導管結構可進一步二::清器的進氣系統 (解決問題之手段) - 三::在:m圍二二項中之本發明係根據-搖動 前車體橫向地搖動,後車體係以-整::ί 引排:ί包覆一引擎、由引擎驅動的後輪之部件、及 二統。引!的一汽_牛係以向前傾斜狀態: 提供在排氣系統令,及用以供應燃料進入;;擎係 射閥與—節流本體係安排在外蓋内側。 、… 經由向前傾斜之汽虹部件,可有效地使用在引擎上侧上 =空間。此外’燃料嘴射闕與節流本體可精確地控制被供 :觸:ΐ的燃燒室之燃料與空氣的數量,且此外,廢氣可 由觸媒容器更淨化。進-步的,因為引擎、後卜::! 器、消音室、燃料嘴射闕、及節流本體均二=二 侧;每一前述部件可有效地整體保護且加強外觀 揭示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中的本發明之特一 现專利說明書(補件)\95_胸5125995 11 1296985 散熱器係安排在外蓋内侧。 即使如果運轉風很難衝擊在外蓋内侧之引擎,經由衝擊 運轉風在散熱器上,引擎亦可充份地冷卻。 此外,因為引擎與散熱器係安排在外蓋内侧,連接引擎 與政熱裔之散熱器軟管係縮短的。 一揭不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中的本發明係根據一搖動 三輪車,其中一後車體係聯結至一前車體的後側,因此後 車體可相關於前車體橫向地搖動。一用以驅動後輪的引擎 及稷數個提供在引擎上侧上的功能部件係安排在後車體 中二一用以覆蓋引擎及複數個功能部件的外蓋係由一撐桿 固疋至引擎。當自頂部觀看時,撐桿係安排使得功能 係分隔開。 在樓桿係裝附至引擎的上部部件且外蓋固定至樓桿 ^部部件之情況中’外蓋可輕易裝附且確保其之裝附。進 一步的,每一功能部件可有效地且對稱地安排。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中的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 接i刀隔開做為功能部件之個別地形成引擎 的觸媒容器與消音室及做為功处部 a糸、、先 … 為功此部件之個別地形成引聲 的進氣糸統的空氣濾清器與節流本體。 、主:自:頁部觀看時,一組觸媒容器與消音室及一組空 >月态與節流本體係易隔開。觸媒容器、消立 办r虱乂、 器及節流本體可功能性地且對稱地安排,I '項據清 防產生在排氣系統中之熱被傳送至進1 ^用=預 可被輕易裝附至撐桿。 凡的熟絶緣器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12 1296985 -搖動與10項中的本發明均根據在 2,輪車中的排氣系統,其中觸媒容器與消音室係容 T在排氣糸統中的分開之室。觸媒容器係安排在引擎上側 j’。且消音室係安排在引擎之背側處及在觸媒容器的下侧 ==排在引擎的上側上,且在引擎上側上之空 二、=!此外’因為觸媒容器與消音室係容納在 相連通觸:一不會增加消音室之體積’且可確保用以互 子目連通觸媒谷态與消音 整體長度。進一牛的4 引擎側延伸的排氣管路之 觸媒容器下側上排消音室在引擎背侧處及在 經由下降相當重Λ Γ㈣氣管路之整體長度。此外, 低。進一步的可置可將車體重心製成較 措-乂 減少車體後方之外部形狀。 揭不在申請專利範圍第6與n 一搖動三輪車中的排氣系統:其中觸媒一:::根據在 丨納在排氣系統中的分開之室。觸媒容”室係容 得當自頂部觀看時,I ,、沩曰室係安排使 物I擎之進丄;其之縱向方向係垂直的,且諸如 件係安排二:^的//清淨室與節流本體之⑽^ 器。 間中’該空間的二側形成消音室與觸媒容 例如文排觸媒容器或消音室 伸在車體的縱向方向中,且 使仵其之縱向方向延 伸在車體的寬声方^另一使得其之縱向方向延 外,可形成二室:觸:,氣管路之縱向長度。此 s至與觸媒容器形成二側之四邊形空間。 3轉利說明書(_95-_5125995 i3 c s 1296985 ΐίί氣料器與節流本體之組成部件可有效且緊密地 文排在四邊形空間中。 專利範圍第7與12項中的本發明均根據在 輪車中的排氣系統,其中觸媒容器與消音室係容 糸統中的分開之室。提供用以引導被排放之廢氣 路徑係開啟至消音室最上游側的一室,0/^主要 至省立—曰L a 的至且另一路徑係開啟 4曰至取上游側上的一室之下游侧的室。 在廢氣的每一诵政中夕拉^丨=t 容器排放的廢氣至消音室==路積係用以引導自觸媒 廢氣之排氣阻力。複數個路控所擴展,且可減少 於用以ί 弟8與13項中的本發明之特徵在 、用以κ觸媒容器與消音室 數管路,且複數個路徑係由在多㈣攸/路絲成為多 形成。 、在夕數e路中的複數個通路所 /結管路係形成為多數管路且廢氣之路徑係緊烫。因為 :官:::觸'容器與消音室,可確保聯結。 -搖::圍第9與14項中的本發明係根據在 二 ==氣系統’其中觸媒容器與消音室均係 所㈣之-對右與左後供在由引擎 上侧之整合外蓋内侧。@ 供在覆蓋右與左後輪 觸媒容器係提供在右與左後輪之 輪之間的空間。觸媒L 且可有效地利用後 觸媒各益係以外蓋覆蓋且強化外觀品質。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ι〇\95ι25995 χ ς 1296985 dr利範圍第15與20項中的本發明之特徵在 的咖ς輪車包含—進氣系統結構,且形成進氣系統結構 有=係位於右與左後輪之間,及在用以調整一設 射閱的燃料供應系、統之進氣空氣流的節流本體 :空間可有效地利用使得燃料噴射閥可安排在向前傾 ^缸,件上方。用以調整設有燃料噴射閥的燃料供應系 鲁二之進軋空氣流的節流本體係安裝使得節省燃料成本及 淨化廢氣。 * =外,經由安排空氣濾清器在右與左後輪之間,可增加 空氣濾清器的容量,且經由安排空氣濾清器在位於引^之 本體的寬度之方向中的實質中心處之節流本體後侧,空氣 $清器亦可被安排在車體之寬度的方向的實質中心處,且 空氣濾清器之進氣噪音很難洩漏至車體外側。 進ν的,可有效地利用在郎流本體後侧的後輪之間的 馨空間。 揭示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6與21項中的本發明之特徵在 於節流本體與燃料喷射閥係安排在以車體之縱向方向中 所延伸的車體中線上。 因為引擎實質上係安排在車體之中線上,且節流本體亦 安排在車體中線上,引擎與節流本體可由進氣管路以實質 上之最短距離連接,且進氣效率令人滿意。 揭示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 7與22項中的本發明之特徵在 於二氣/慮清為的本體之橫向方向中的寬度係大於在本體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15 1296985 之縱向方向中的長度,且空氣濾清器係安排橫越車體之中 線。 口為具有在車體之橫向方向中增加寬度的空氣濾清器 可安排在右與左後輪之間,即使減少在空氣濾清器之本體 縱向方向中之長度,可輕易地確保空氣濾清器之容量。 、揭示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8與23項中的本發明之特徵在 輪車包含一供引擎用之進氣系統,且進氣系統包 3 -空氣濾、清器的進氣導管結構。空氣濾清器的進氣口設 ”啟至上侧且向下延伸之第一導管部件、連接至第一; s二件且向下延伸之第二導管部件、及第三導管部件,盆 ^末端處的開π係與第二導管部件的上部末端連通1 二導空氣遽清器的髒污側。第三導管部件係自第 —ίΐί 延伸且開啟至^青器的上部部件。 因為弟—導管部件與第二導管部件均向 W部件的開口係連通第二導管部件 :一:: 部件的開口取入之外側空氣自第一導自官 二導管部件,由第二導管部件與第三 。机入弟 轉,且外側空氣向上流動。 hP件形成^回 於此,在第二導管部件取入空 於第二導管部件中係自空氣移除斤=洛之水滴與塵埃 三導管部件自第-導总 〃成乎僅有空氣經由第 縣污側。 ^部件的上部端“空氣遽清器的 此外,因為第一導管部件與二# 可減少第-導管部件與第二導管件均向下延伸’ 水平方向中所佔 3*2 6\專#(/說明書(補件)\95·】〇\95】25995 16 ,产 !296985 據的空間’且可辦^^办户上 了 a加工氧濾清器之淨化空間。 “ T申明專利I巳圍第2 9與2 弟一導管部件、第二導管^以狀特试在於 份係提供至G㈣部件之至少—部 形。 孔4…卜殼之隅角,其之橫剖面為三角 (發明效果) 依據揭不在申請衷音丨|psq # 之㈣件以向二 ==口本發明’因為引擎 系絲的、、*立~ 蚪狀心、女排在外盍内侧,提供至排氣 料谁、二至與用以淨化廢氣之觸媒容器及用以供絲 t燃料喷射閥與節流本體係安排在外二 ”「此:缸部件的向前傾斜,可有效使用引擎上側上之 擎之燃燒室之燃料與空氣 :、f至引 哭# w儿m』 且此外,廢軋可由觸媒容 二,化。因為引擎、後輪、觸媒容器、消音室、 1間及節流本體均位於整合外蓋内側,每-前述料可有 效地整體保護且加強外觀。 有 ,揭7Γ在:明專利範圍第2項中的本發明,因為散熱 1^女#在外盘内側,安排在外蓋内側之引擎可以冷卻水 效地冷卻其之熱經由鼓風朝向散熱器而被散敎哭移 除’可強化、小型化引擎之冷卻性能。此外,散熱器;使 付接近引擎,連接散熱器與引擎之散熱器軟管可縮短,且 可減少成本。 進步的,例如在透氣口係提供至散熱器前方之外蓋的 情況卜在車體之下部部件中的快速空氣流經由安排外蓋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 〇\95125995 17 1296985 之透氣口與車體之縱向軸線成直角而導向 平線些微地向下並垂直祕t ]自水 ^ ^ 對齊百葉板來有效地引導。 依據揭示在申請專利節圊笛 及姑接徂m敬 項中的本發明,因為引擎 及被k仏在引擎上部側上的遂*々你j丄 車體中,用以敬 力能部件係安排在後 定至引擎’且當自頂部觀看時,撐桿係安排』; 均被分隔開,外蓋可固著地且輕易地裝㈣ 接广大尺且:?與空氣滤清器直接裝附Μ ^ 較,增大尺寸功能部件之空氣滤清器可更穩定 桿。如前所述,不只外蓋而且包含每一功能部件可裝^ 撑桿,每-功能部件可有效地安排,後車體小型化、且每 一功能部件可有效地及對稱地安排。 依據揭示於申請專利範圍帛4項巾的本發曰月,因為當自 頂部觀看時’提供至排氣系統的觸媒容器與消音室及二含 空氣濾清器與節流本體之進氣系統係分隔開,觸媒容器、 消音室、空氣濾清器及節流本體可功能性地及對稱地安 排,且例如用以預防產生在排氣系統中之熱被傳送至進氣 系統的熱絶緣器可被輕易地裝附至撐桿。 依據揭示在申請專利範圍第5與1 〇項的本發明,因為 觸媒谷為被女排在引擎上侧上,可有效使用引擎上側上: 空間。 此外,因為觸媒容器與消音室係容納在分開之室中,可 展延用以互相連通觸媒容器與消音室之自引擎延伸的排 氣管路之整體長度,且可輕易確保排氣管路之長度。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18 1296985 下音室在引擎背側處及在觸媒容器 此外,因為m可;^氣管路之長度。 形狀,車體後部可縮小尺寸,且進一:二車=狀外部 重之消音室的相罢 步的,經由下降相當 _ 、 ’可將車體重心製成較低。 如;圍第6與11項中的本發明,例 伸在車體的寬度方向二:以= ==之外殼中的觸媒容器與消音室,確保排氣系 二形成由消音室與觸媒容器形成二側之四邊 排在四邊形空間中面積’組成部件可㈣ 依據揭示於申請專利範圍第7與12項中的本發明 廢乳的每一通路中之橫剖面面積係由用以引導自觸媒六 ==氣:消音室之複數個路徑所擴展,可減少廢: 化二獲取所需之輸出特徵、確保排氣淨 、依據揭示於申請專利範圍第8肖13項中的本發明 為聯結管路係形成為多數管路,廢氣路徑可小型二 確保聯結觸媒容器與消音室。 。 、依據揭*於申請專利範圍第9肖14項巾的本發明,因 為容納觸媒劑的觸媒容器及用以吸收排氣噪音之消音室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〇\95125995 19 1296985 :容納在分開之外殼中’且觸媒容器係提供在由引擎所驅 與左後輪之間,可有效利用右與左後輪之間的 二間。此外’因為_容難提供在覆蓋每ϋ左 上侧的整合外蓋内側’觸媒容器被外蓋覆蓋且可強化; 觀0 依據揭示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5與20項令的本發明,因 為设有向前傾斜汽缸部件的引擎及形成引擎之進 的空氣濾清器係位於右與左後輪之間及用以調整一設 燃料喷射閥的燃料供應系統之進氣空氣流的節流本二 有效的利用使得燃料噴射闕可安排在向 刚傾斜mp件上方’用以調整設有燃料喷射閥的㈣供 =二進氣空氣流的節流本體係安裝以節省燃料成: 及淨化廢氣。 此外,經由安排空氣滤清器在右與左後輪之間,可辦加 空氣滤清器之容量,且經由安排空氣遽清器在位於引^之 _本體的寬度方向中的實質中心卢 ,主哭”、…^ Γ 即本體後側,空氣濾 可被讀在車體之寬度方向的實質中心處,且空氣 濾清斋之進氣噪音很難洩漏至車體外側。 進一步的’可有效地利用在節流本體後側的後輪之間的 空間。 依據揭示於申請專利範圍第i 6與2 i項中的本發明 為節流本體與燃料噴射閥均係安排在以車體之縱向 延伸的車體之中線上,在引擎係安排在車體之中心㈣二 中’可縮短連接引擎與節流本體之進氣管路,i強化^氣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 1296985 為:::在申請專利範園第17與22項令的本發明,泛 向器的本體之橫向方向的寬度係大於本體之絲 度,且空㈣清器係安排橫越車體之中線^ 心寬度且可左二輪器之本體的橫向方向 r之本體的縱向方向中之長度,且空氣遽清器可: =據揭示在巾請專圍第18與23項 2下延伸之第二導管部件及與第二 端月; 二三:管:件可更有效地自取入空氣移除水=2 埃。可減少包含第-導管部件、第二導管部件商;塵 進瞻結構在水平方向中所佔據之空間,:= ^可小型化,且可輕易確保空氣滤清器之淨化空;:: 丨依據揭示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9與24 弟-導管部件、第二導管部件及第三導^月’因為 ^系提供至空氣滤清器外殼且橫剖面為三㈣m—部 有效使用隅角處之”且空輯清器馬角’可 【實施方式】 b ° 芩照所附圖式,於下將說明本發明 應依元件符號之方向觀看。 又土/、體例。圖式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二1:::Γ广依據本發明之搖動三輪車(μ 肩)’且搖動三輪車1〇係-經由聯結設C: 21 1296985 前輪11之把手12及供騎乘者坐的椅座13之前車體14, 及设有一對右與左後輪16、16及一經由搖動機構2丨驅動 這些後輪16、16的動力單元17之後車體18所獲致之車 --輛,因此,後車體18可相關於前車體14垂直地擺動且可 〜 橫向地滾動。 在$車體14中,剞外盍23係提供在把手12的前方, 一設有雨刷24的擋風板26係裝附至前外蓋23之上側, 籲一腳踏底板27係提供在把手12與椅座13之間的下侧, 一對右與左車柱28、28(僅顯示一側之車柱28)係製成自 椅座13的後側立起,一車頂31係建於檔風板託與每一 車柱28、28之間,及—置物室32係安排在椅座13的後 侧。兀件符號35代表覆蓋前輪u上側的前播泥板,% 代表-後視鏡’ 37代表-頭燈’ 38代表—提供在椅座ι3 下方的燃料箱’ 41代表-提供在燃料箱38中之燃料果, 代表女排在4車體14之侧邊上的車體構架與搖動 馨機構21之間的緩衝器單元。 在後車體18中,一 i隹齑会Miri t 進乳糸、、先51與一排氣系統52係連 接至動力單元n,且動力單元17、進氣系統51、排氣系 統,、其他功能部件與後輪16、16係一整合外蓋心斤 搖動機構21包含:一遠捏 連彳干55,其之一末端係裝附至前 車體14之車體構架的下邱立 卜口Ρ #伤,使連桿可縱向地擺動,· 及一接合箱5 7,並之箭合山在壯 ,、之月j鸲係I附至連桿55的另一末端, 使得接合箱5 7可擺動,η f # 且/、之後端係經由托架56裝附至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〇\95125995 22 1296985 後車體18的動力單元17。 接合相5 7包含:一 γ辦〇 截入箱體61内,且1之目德=一接合轴62,其係旋轉地 上;及1尼部件& ¥係裝附在動力單元17之侧邊 阻尼部件㈣所^==體61與ϊ合轴62之間。 數個圓筒形橡膠在複數個1二"且尼益’其經由間置稷 ㈣構件與箱體6 i之間,S軸6 2以徑向方向延伸的 fal ^ tf Γ7 ## t r 且經由在壓擠構件與箱體61之 間的相對回轉來麼擠橡膠而產生阻尼作用。 圖2係一側視圖(一部 搖動三輪車圖二=本發明之 检66、66裝附至形成搖^構車托架56以螺 - 17 aa 击勒械構21之接合軸62,動力單 ,Π的下部部份係以螺栓67、67裝附至托架^ = 系統51係裝附至形成動力單元Π的汽紅蓋68之上部; ,,排氣系統52係裝附幻狂蓋68的下部 = 支承外蓋53之撐桿構件71係裝附至動力單Α Η:: :。圖2中的箭頭⑽NT)顯示車輛的前 均 .圖Η的元件符號73代表安排在動力3 = 上之散熱器。 干兀W右侧 ^單元17包含一引擎76及一整合 的連績可變變速箱77,曲柄軸81的回轉經由一 ^ 傳輸至一驅動軸83,自驅動軸83經由一未示 傳輸至輸出軸84,且驅動被裝附至輸出轴8 輪 輪16、16(示於圖Π。元件符號86代表汽缸:工後 代表Η缸體’且8 8代表變速箱外殼。 87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 〇\95125995 23 1296985 、#固!一用以喷射燃料進入進氣通路的燃料喷射闕91之 進氣管路9 5係裝附$D。 寸/_L缸盍68,且由樹脂製成並自燃料 目^F於圖1)的燃料泵41(示於圖⑽伸的燃料軟管 92係連接至燃料喷射閥91。 個別地於前描述之汽缸體87、汽红蓋68及汽紅蓋外蓋 6形成引擎76的汽紅部件93,且汽缸部件93實質上在 水平方向中向前傾斜。 進氣系統51包含進氣管路95、連接至進氣管路95之 末端=節流本體96、連接至節流本體96的入口之侧邊之 連接g 97、及連接至連接管97的空氣濾清器98,節流本 體96與空氣濾清器98二者均位於動力單元I?的上侧 上,且空氣濾清器98由撐桿構件71所支承。元件符號 01化表自把手12 (示於圖1)之側邊上的節流柄所延伸之 節流纜線,用以開啟或關閉提供在節流本體96中的節流 閥0 φ 排氣系統52包含:一前排氣管路1 〇6,其之一末端係 以螺彳王104、104與螺帽1〇5、1〇5裝附至汽缸蓋μ的下 部部份’且其實質上在汽缸蓋68之左側上向上延伸;一 連接至前排氣管路1〇6且向後延伸之觸媒容器1〇7,且觸 媒谷恭10 7向後時係些微地向下傾斜;一後排氣管路 1 〇 8,其連接至觸媒容器1 〇 7之後部且向後延伸並對角地 向下;一消音器111,其連接至後排氣管路108的後端; 及一尾部管路112,其自消音器111向後延伸且對角地向 下。消音器111係安排在此觸媒容器107更下部位置,且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〇\95125995 24 1296985 消音器111係經由一托架114裝附至自變速器外殼88所 突出之突起88a。 由於前排氣管路106實質上自汽缸蓋68的下部部份向 上延伸,觸媒容器1〇7實質上水平地向後延伸,且當一裝 附至前排氣管路106的汽缸蓋68之部份與後排氣管路1〇8 之間的區段被當作一排氣管時,後排氣管路1〇8向後延伸 且對角地向下,一排氣管之整體長度即為排氣管的長度可 在後車體18中的外蓋53内侧之有限空間中進一步延伸。 撐桿構件71包含裝附至動力單元17且升起之撐桿本體 117,一車架構件U8裝附至撐桿本體117的上部末端, 及一裝附至車架構件118的外蓋支承托架121。 撐桿本體117包含前撐桿124、125及後撐桿127,且 後撐桿127係位於空氣濾清器98與消音器U1之間的構 件,且於其上裝附用以隔離追踪熱使在消音器lu中所產 生之熱不會被傳輸至空氣濾清器98及其他構件的熱絶緣 器 128。 外蓋支承托架121包含一對提供至前方的右與左前托 架131、131(僅顯示一側之前托架ι31)及一對提供至後方 的右與左後托架132、132(僅顯示一側之後托架I〗?),且 整合外蓋53係以螺栓133經由橡膠來裝附。 外蓋53係設有在前方之前開口 136之構件,汽缸蓋外 蓋86之侧邊經由該開口相對於車體之前方;設有一=氣 孔137,其具有至上部部份的曲折結構以通氣^蓋53^及 設有在後方之後開口 138。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25 1296985 燃^的組成部件、排氣系統52的組成部件、及 ,Γ' 係為功能部件,且這些功能部件與動力單 •即為,引$76與連續可變變速箱77)形成用以驅動 设輪16、16的驅動部件13〇。 所述,本發日㈣根據三輪車1(),其中聯結至前車 一 #之後側的後車體18係裝附至前車體14,因此後車 並彳/、向地搖動,且後車體18係以整合外蓋53所覆蓋且 鲁八叹有引擎76、由引擎76所驅動之後輪16、16、及外蓋 53内侧之引擎76的排氣系統52,且其之特徵在於引擎 76的^^缸部件93係以向前傾斜狀態安排在外蓋μ内側, ,媒官路107用以純化排氣氣體以做為觸媒容器及消音 器m,因為觸媒容器係提供至排氣系統52,及用以供應 燃^至引擎76的燃料噴射閥91與節流本體96係安排在 外蓋5 3内側。 於此,引擎76的上側上之空間可由汽缸部件⑽的向前 鲁傾斜來有效地使用。燃料喷射閥91與節流本體⑽可精確 地t制被供應至引擎7 6的燃燒室之燃料與空氣的量,且 此外,排氣氣體可由觸媒管路1〇7更清淨。因為引擎76、 後輪16、16、觸媒管路107、消音器lu、燃料喷射閥91 及節流本體96係位於整合外蓋53内側,每一前述組合部 - 件可總集地有效保護且可強化外觀。 而且,如前所述,本發明係根據做為一縮小尺寸車輛的 搖動二輪車之排氣系統52,其中容納一用以純化自引擎 76所排放之排氣氣體的觸媒之觸媒管路1〇7及用以吸收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26 1296985 排氣噪音之消音11 111係被分別地容納在-夕化170與自 外殼170分開之外殼190中,且盆 τ 丑兵之特徵在於觸媒管路 1〇7係安排在引擎76的上侧且消音器lu係安排在引擎 ’ 76之背側並低於觸媒管路107。 .因為觸媒管路m係安排在引擎76的上侧,可有效地 利用引擎76上側上之空間155。 士此外,因為觸媒管路107之外殼170與消音器⑴之外 參殼190係分開的,用以互相連通觸媒管路1〇7與消音器 111的自引擎76所延伸之排氣管路的整體長度可進一步 擴展,且可輕易地獲得排氣管路之長度。 ,一步的,安排消音器1U在引擎76之背部且低於觸 媒管路107,其可延伸排氣管路且可獲得排氣管路之長度。 此外,因為消音器1Π之位置下降,車體後部之形狀可 壓縮,車體後部可縮小尺寸,進一步的,經由下降相當重 之消音器111的位置,可降低車體之重心。 • 此外,本發明之特徵在於觸媒管路107係提供在用以覆 盍右與左後輪16、16的上側之整合外蓋53内側。 觸媒管路107係以外蓋53所覆蓋,且後車體18之外觀 品質可強化。 圖3係一平面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搖動三輪車(第一 具體例)的主要部份,且顯示經由下述之安排,觸媒管路 107之縱向方向與消音器丨u的縱向方向係垂直地配置: 安排動力單元17在右與左後輪16、16之間;安排形成進 氣系統51之節流本體96在以車體的縱向方向所延伸之車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〇\95125995 27 1296985 體的中線140上;安排空氣濾清器98在節流本體96之背 側;在車體之縱向方向中延伸形成排氣系統52的觸媒管 路107 ;及以車體之寬度方向中延伸消音器m。元件符 號141A、141B代表後輪16、16的每一軸,且這些軸“ΙΑ、 141B係經由差速機構(未示於圖)互相聯結。 節流本體96係連接至自汽缸蓋68向後延伸之進氣管路 95的後端。 空氣濾清器98係以螺栓142在三位置處裝附至樑型車 架構件118的後方,一形成空氣濾清器98的四邊形空氣 濾清器外殼143(當自空氣濾清器外殼之頂部觀看時,在 車體之縱向方向中較短且在車體之寬度方向中較長)係由 一隔板144分開為在頂部觀看之三角形導管室146及淨化 室147,一三角形進氣口 148係提供至導管室146之上側 上之上部壁,及用以互相連通導管室與淨化室Η?的 上部導管151係提供至空氣濾清器外殼143的上部壁。在 圖3中之S1顯示在車體之橫向方向中之空氣濾清器98的 寬度,S2顯示在車體之縱向方向中之空氣濾清器98的長 度,且S1>S2。元件符號152代表與連接管97整合之延 伸部件152,且延伸部件152係安排在淨化室147中的 件。 ° 觸媒官路107與消音器111形成四邊形空間丨55的二 側。 — 因為空間155為四邊形,在後輪16、16之間可取得更 多區域,節流本體96、空氣濾清器98及其他許多功能部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〇\95125995 28 1296985 =如地且燃:Λ㈣91、電勤單元及電池(未示於圖)) J對%地且緊猎地安排在此一 且空間⑸可被有效利用。間155中,使成小型化, 产:二:件118包含·-前車架16卜其延伸在車體之寬 度方向中,橫,某管路107前端之上侧;一後車架 -女排於刖車架161❸背側且與前車_ 161平行; ^^架163,其自前車架161的左端聯結車體内側,使 ^左車架係垂直於前車架161與後車架162,•及—右車架 加4 '、聯、‘至左車条163之右側上之前車架161與後車 :62使;^右車木平仃於左車架i 63。空氣濾清器⑽係 衣附至左車架163與右車架164。 後車架162係由實質上為v型後撐桿127所支承之 件。 政熱裔73係經由一未顯示之外殼外蓋裝附至變速器外 殼88的右前方及汽缸體87,且自汽缸體87之侧突出於 馨右後輪16前方。元件符號73a代表一散熱器蓋。 由一交替之長與二短虛線所示之外蓋53覆蓋每一動力 單元17、進氣系統51、排氣系統52、後輪16、16、撐桿 構件71及散熱器73的上側,且設有透氣孔丨66用以取得 外蓋53内侧的流動風,特別是在散熱器73前方中撞擊在 散熱器73上的流動風。 燃料軟管9 2係自燃料泵41向右且對角地向後延伸通過 燃料箱38,向背後延伸,進一步的在燃料箱38下延伸朝 向車體前方,在一 U型回轉且向後延伸之後接近搖動機構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〇\95125995 29 1296985 21(曰不於圖υ之侧邊,沿著搖動機構2i向後延伸且連接 至提2於進氣管路95的燃料喷射閥91。由於燃料軟管係 一乍直L树月曰製成且彈性地變形,可強化組件進入搖動 -車之性此,且燃料軟管可跟隨車體的起伏。元件符號 168代表燃料箱38的加油口蓋。 &
★,相關於圖1與3所描述,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散熱器 73係安排在外蓋53内側。 W 因為政熱器73係安排在外蓋53内侧,安排在外蓋53 内側的引擎76可以冷卻水有效地冷卻經由鼓風至散熱器 73上之引擎76的熱可由散熱器73輻射進入空氣中,且 可強化引擎76的冷卻性能,小型化後車體18。此外,由 於散熱器73可安排接近於引擎76 ,可縮短互相連接散埶 器73與引擎76的散熱器軟管2〇3(示於圖4),且可減^ 成本。 進:步的,例如在透氣孔i66係提供至散熱器73前方 的外蓋53之情況中,經由安排外蓋53的透氣孔166與車 體之縱向軸線成為直角,導引每一開口自水平線些微向下 且垂直地對準百葉板,可有效地導向在車體下部部件中的 快速空氣流動。 此外,本發明係根據搖動三輪車1〇,其中聯結至前車 體14的後侧之後車體18係裝附使得後車體可相關於前車 體14檢向地搖動。本發明之特徵在於用以驅動後輪16、 16之引擎76及提供在引擎76上側上的複數個功能部件 係安排在後車體18中,用以覆蓋引擎76及複數個功能部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30 1296985 件的外蓋53係由撐桿構件 桿及撐捍構件71尨口疋主W擎76,因為一撐 部件(即為„ 使得當他們自頂部觀看時,功能 及消立哭η:巩本體96、空氣濾清器98、觸媒管路107 久峭曰态111)被隔開。 桿構卜::可=地且輕易,附至由引擎7 6所支承之撐 7 歹’如肖空氣κ*器係直接地裝附至引擎 、情,可更穩定地裝附空氣滤清器⑽至撐桿構 不只外二f 98係:_為增大尺寸之組件。如前所述, 71 — 而且包括每一功能部件可裝附至撐桿構件 =母-功能部件可有效地安排,後車體18可小型化, 母一功能部件可被有效且對稱地安排。 52=步的,本發明之特徵在於形成引擎76的排氣系統 之個別為功能部件的觸媒管路1〇7與消音器iu,及形 9成8 1擎Λ6的進氣系統51之個別為功能部件的空氣遽清器 8 即>,,L本體96係由撐桿構件71所隔開。 /當自頂部觀看時,撐桿構件71隔開個別地提供至排氣 糸統52的觸媒管路107與消音器lu及包含空哭 98與節流本體96之進氣系統51。觸媒管路1〇7、 111、空氣濾清器98及節流本體96可功能性地且對稱地 安排,且用以預防例如在消音器lu中的排氣系統52中 所產生之熱被傳送至例如為空氣濾清器98的進氣系統Η 之熱絶緣器128(示於圖2)可輕易地裝附至撐桿構件。 而且,如前所述,本發明之特徵在於當自頂部觀看時, 觸媒管路107與消音器111係安排使得觸媒管路1〇7與消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〇\95125995 31 1296985 二:U的每一縱向方向係垂直的,且形成引擎76之進 管路⑽所形工成 之二側由消音器U1與觸媒 經由例如安排觸媒管路107或消音器111之一使得1 = 方向係延伸在車輛之縱向方向中,且安排另一之縱向 二糸延伸在車體的寬度方向中’可抑制排氣系統52的 縱向長度,排氣系統52的整體長度係由分開之外殼17〇、 190個別形成_媒管路1()7與消音器⑴所取得。 此外,四邊形空間具有形成二侧之消音器111與觸媒管 = 107’四邊形空間之面積可擴展,可有效地安排組成部 件於四邊形空間中,且可小型化。 進v的,本發明係根據搖動三輪車之排氣系統5 2, 其:容納心淨化自引擎76所排放之廢氣的觸媒劑之觸 媒官路107 ’及用以吸收畴音的消音器⑴係容納在個別 之外/^ 170、190中,且其之特徵在於觸媒管路1 〇7係提 供在由引擎76所驅動的該對右與左後輪丨6、〗6之間。 因為觸媒管路107被提供在由引擎76驅動的該對右與 左後輪16、16之間,可有效地利用在右與左後輪16、16 之間的空間155。 而且,如相關於圖丨與3之說明,本發明係根據搖動三 輪車10之進氣系統結構,其中引擎76與由引擎76所驅 動的一對右與左後輪16、16係與前車體14整合地搖動。 本發明之特徵在於向前傾斜汽缸部件93係提供至引擎 326\胃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32 1296985 γ 0 , 乂 ^形成引擎76的進氣系統之空氣濾清器98係位於右與 輪16、16之間及節流本體96的背後處,用以調整設 燃料嘴射閥91之燃料供應系統的進氣空氣流。 ^ ι間可有效地利用,諸如燃料喷射閥91可安排在向 2斜缸部件93上方,可安裝用以調整設有燃料嘴射 伐1之燃料供應系統的進氣空氣流之節流本體96, 省燃料成本且清淨廢氣。 13
^外,經由安排空氣濾清器98在右與左後輪16、16之 ,可牦加空氣濾清器98之容量,經由安排空氣濾哭 :位於引擎76之本體的寬度方向中之實質中心的節流本 體96之背後處,空氣濾清器98亦可安排在車體之寬产方 :中的實質中心處,且空氣濾清器98的進氣,音不: 漏至車體外侧σ ^ ^ 進-步的,可有效地利用在節流本體96之背後處的後 輪16、16之間的空間。 本發明之特徵亦在於節流本體96與燃料噴射閥Μ係安 排在延伸於車體之縱向方向中之車體的中線上。” 因為節流本體96係安排在車體的中線14〇上,在 76係女排在車體之中心的情況中,可縮短用以互 引擎76與節流本體96的進氣管路9 氣效率。 十飞…5之長度,且強化進 進一步的,本發明之特徵在於空氣濾清器98的 植向方向中的寬度S1係製成大於本體之縱向方向的 度S2 ’且係安排橫越車體之中線14〇。 、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33 1296985 於此,在右與左後輪16、16之間的空氣滤清器98的本 體之橫向方向的寬度S1可被增加,且蘇 、主。„ QQ >〜e t 且輕易地獲取空氣濾 π 98之谷1。此外,可縮短空氣濾清器98的本體之縱 向方向的長度S2且线滤清器98在後車體18中可小型 化0 圖4係一側視圖,用以說明依據本發明之散熱器的配 置,且顯示引擎76之右側。 散熱器73包含上部箱195、下部箱196、及在自上部箱 195至下部箱196之範圍的散熱器核心197,上部箱^ 與下部箱196係裝附至外殼外蓋198,且外殼外蓋198係 為裝附橫越汽缸體8 7之右側及變速器外殼8 8的右側之構 件。το件符號201代表提供至上部箱195之冷卻水入口管 路,202代表被提供至下部箱196的冷卻水出口管路及 203代表連接引擎76的水套側與入口管路2〇ι之散埶哭 軟管。 … 圖5係自示於圖4之箭頭5所觀看的圖式,且顯示裝配 部件205係提供至散熱器73之上部箱195的右侧與左侧 上以及下部箱196之下侧上,這些裝配部件2〇5係以螺栓 206裝附至外殼外蓋198。元件符號198a代表用以裝附外 设外盖198至汽缸體87(示於圖4)及變速器外殼88(示於 圖4)之配接平面,且198b代表用以裝附外殼外蓋198至 >飞缸體87及變速器外殼88的螺栓嵌入孔。 圖6係一侧視圖(部份是剖視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散 熱器與透氣孔,且顯示係一自外蓋53之一分開構件的透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祕125995 1296985 1孔166係提供至散熱11 73之前方中之外蓋53的前壁 前mri66’複數個百葉板沿著前壁糾提供至 端了 66 535中以實質上相等間距來校準,每-前 一“… 十綠些微向下之角度θ傾斜,且每 一較^侧係延伸在車體之寬度方向中。 由導向每—百葉板166自水平線些微地向 w k地技準母—百葉板,在車體之下部部件中的快速 二飛W瓜動可由如箭頭所示有效地導引。 具體射,如示於圖2,熱絶緣II 128係提供在 ::=Γ與消音器111之間,但在圖3中,熱絶緣 至車架構#118之左車架163,且亦可提供在空 虱濾/月态98與觸媒管路107之間。 圖7係〜圖3中之線7-7所取得的剖面圖且顯示第一且 =例’及觸媒管路1Q7包含—連接至前排氣管路⑽的;; 飞缸f1、、經由一空間172來覆蓋内部汽虹171的周邊 之=部况缸173、及用以聯結内部汽缸m與外部汽缸1了3 的母一末端之末端聯結構件174、176。前述外部汽缸 及末,聯結構件174、176係用以形成外殼17G之構件。 P 缸171包含具有蜂巢結構於内侧(一部份在圖7 中以父叉線顯示)且經由使觸媒劑黏附至蜂巢表面而支承 觸媒劑的觸媒支承部件177,裝附至觸媒支承部件177的 二侧之前管路178與後管路181。 刖官路178係連接至前排氣管路1〇6且後管路181係連 现專利說明書(補件)\95-1〇\95125995 35 1296985 接至後排氣管路108。後管路181設有小直徑汽虹部件 181a及製成在小直徑汽缸部件i81a之表面上之 氣孔181b。 末端聯結構件176設有複數個通氣孔176a。 後排氣管路108係由内部管路183與外部管路184所構 成的^管路所形成,内部管路183係連接至觸媒管路1〇7 的後g路181,且外部管路184係連接至末端聯結構件I” 之周邊。元件符號186代表提供至外部管路184的末端管 路,且187代表形成在内部管路183與外部管路184之間
的廢氣之排氣通路。 B 圖8係沿不於圖2之線8-8所取得的剖面圖且顯示第一 具體例。圖8顯示在消音器ln巾,第一室597形成在中 :、個別地形成在第一室597的二端處之第二室598與第 三室199係經由裝附蓋192及蓋193至由雙管所形成的汽 缸部件191之二端且以隔板194、596分隔由汽缸部件ΐ9ι 與蓋192、193環繞的空間所形成。目8顯示經由下述方 式,第二連通管路204的一端係安排在第二室598中且第 二連通管路204之另一端係安排在第三室199中:連接一 L型官路502的-末端至裝附至蓋193的後排氣管路⑽ 之内部管路183;將L型管路5〇2穿透進入隔板_内; 安排L型管路502的另一端在第一室抓中;裝附L型管 路至隔板596使得封閉第一連通管路5〇3的一末端;將第 -連通料503穿透進入隔板194 β ;安排第一連通管路 503的另-末端在第二室598中;及將第二連通管路2〇4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1296985 :透進入二隔板194、596内。圖8進一步顯示經由穿透 一尾部管路112進入蓋193内第三室199係與外侧連通, 一颍示後排氣官路丨〇8的外部管路工84之末端係安排在第 二室199中。汽缸部件191與蓋192、193係形成外殼19〇 之構件。 立=缸部件191包含:每一隔板194、596所裝附至之内 β汽缸506,一末端管路207裝附至内部汽缸5〇6的一端 以裝附蓋192 ; —外部汽缸2〇8被裝附至末端管路2〇7及 内部汽缸506的另一末端;及一托架114裝附至外部汽缸 2〇8之側邊。經由下述空氣層51〇可加強噪音吸收效應, 將内部汽缸506形成為開啟複數個孔於表面上的穿^板 而形成空氣層510,並在形成於内部汽缸5〇6、末端管路 207與外部汽缸208之間的空氣層51〇中填入玻璃棉,且 可幾乎預防在消音器1U内側之熱傳送至外部汽缸2〇8。 —第一連通管路503係形成複數個通氣孔2〇3a的構件, 鲁每一通氣孔2〇3a係為供廢氣通過。 將於下描述前述之在個別觸媒管路1〇7與消音器lu中 的廢氣流動。 圖9A與9B顯示在依據本發明第一具體例的觸媒管路與 消音器中之廢氣流動的每一動作。 如示於圖9A中之觸媒管路107 ’如箭頭a所示之自引 擎侧流動在前排氣管路106中的廢氣’自觸媒支承部件 177(示於箭頭B)經由小直徑汽缸部件181a流動至内部管 路183(示於箭頭C與D),且亦自小直徑汽缸部件181&通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37 < s > 1296985 過通氣孔181b(示於箭頭E)、空間172及通氣孔176a(示 於箭頭F)流動至排氣通路187(示於箭頭G)。 至於示於圖9 B中的消音器111,如箭頭η所示之自觸 •媒管路之側邊流動在後排氣管路1 〇8的内部管路183中之 - 廢氣’自L型管路502(示於箭頭J)依序地通過第一室 597(示於箭頭Κ)、通氣孔203a(示於箭頭Μ)、第一連通 管路503(示於箭頭N)、第二室598(示於箭頭p)、第二連 籲通管路204(示於箭頭Q)、第三室199(示於箭頭R)及尾部 管路112(示於箭頭S)流動至消音器ill外側。如箭頭τ 所示之自觸媒管路之側邊流動在後排氣管路1〇8的排氣 通路187中之廢氣亦自第三室199流動至尾部管路112(示 於箭頭U)。 在後排氣管路108中之内部管路183作用為廢氣的第一 路徑(主要路徑),且排氣通路187作用為廢氣的第二路徑 (另一路徑)。 圖10係一側視圖(部份係剖面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 動二輪車(第二具體例)的後車體,圖11係一平面圖, 示依據本發明之搖動三輪車(第二具體例)的主要部件, 圖12係一前視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搖動三輪車(第二 體例)的後車體。於示於圖丨至9的第一具體例之相= 件符號係使用於相同組態中,且省略其之詳細說明。° 如示於圖10,搖動三輪車220之特徵在於一排 ⑵係裝附在汽▲蓋68的下侧上,且用以供應用q 排乳糸統221中之c〇肖HC的二次空氣至排氣系統如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解卿5125995 38 1296985 二次空氣供應系統222係提供在進氣系統51的空 裔98與排氣系統221之間。 〃思β 排氣系統221包含:一前排氣管路225,其之一末 以螺栓1G4、1G4與螺帽1〇5、1Q5裝附至汽紅蓋68的^ 側,且其實質上沿著汽缸蓋68之左側向上延伸;一第一 ^媒管路226,其連接至前排氣管路225的另一末端且實 質上向上延伸;一中間排氣管路227,其連接至第一觸= 管路226的上部部件且實質上向上然後向後地延伸;—第 二觸媒管路228,其連接至中間排氣管路227的後端且向 後延伸;一後排氣管路229,其連接至第二觸媒管路22\ 的後方且向後然後向後並對角地向下方延伸,·一消音器 111,其連接至後排氣管路229的後端;及一尾部管路112。 第一觸媒管路226容納還原觸媒劑,且由還原觸媒劑減 少NOx。第二觸媒管路228容納氧化觸媒劑,且由氧化觸 媒劑加速C0與HC之氧化。 φ 圖11顯示第一觸媒管路226、中間排氣管路227、第二 觸媒管路228及後排氣管路229係線性地安排在車輛之縱 向方向中,第一觸媒管路226係安排在汽缸蓋68的左側 上,且第二觸媒管路228係安排在節流本體96的左侧上。 二次空氣供應系統222包含:一第一軟管232,其之一 末端係連接至空氣濾清器98的淨化室147 電磁闕 233,其連接至第一軟管232的另一末端;一第二軟^ 234’其之一末端係連接至電磁闊233; 一做為止回閥I 簧片閥236,其係連接至第二軟管234的另一末端;及一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39 1296985 端237 ’其之二末端係連接至菁片間236且另一末 連接至中間排氣管路227。 信Γ依據來自—引擎控制單元(未示於圖)的 側由二日守’貝片闕236同時亦在中間排氣管路227的内 」之!:r:衝之負堡下轉動時被開啟,且在空氣滤清器 供鹿二二147中的空氣通過二次空氣供應系統222係 塵二排乳糸、统221内,淨化室147中之空氣係被抽向負
I 6Λ=顯示前排氣管路225實質上以u型形狀自汽缸蓋 226,伸至位於^缸蓋68鄰侧之第一觸媒管路 係連接5 擎76之橫向方向中的第二軟管234之末端 '、接至貫貝上位於前排氣管路225鄰側之箬片閥236, =?7係自菁片閥236連接至中間排=-=之因下::金屬管一型回轉通過中間排氣 !依據第二具體例’縮小尺寸車輛設有小型且有效 發射控制裝置,其中取得減少^ 成本相當低。 ⑮之觸媒…使觸媒劑 如示於圖7與8,本發明係根據搖動三輪車,其 用以淨化引擎76之廢氣的觸媒之觸媒管4 iQ7及具 以吸收排氣噪音之多數室的消音ϋ⑴係容納在^開之 m19〇中’且其之特徵在於提供用 ; 路107所排出之廢氣至消音器⑴的複數個路徑 徑之主要路徑(即為,在内部管路183中之排氣通路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40 1296985 啟至消音器lu最上游側上 為,職料__啟㈣ό⑴ϋ他路經(即 一室^之下游侧上的第三室^ 111丨上游側上之第 廢氣通路之橫剖面面積可 排放之廢氣至喷立”11αα 料自觸媒官路107所 氣之阻力:、且可二复數個路徑所擴展,可減少廢 ,r ^ 了車工易獲取所需之輸出特性,並獲取用以、, 化廢氣之性能及噪音吸收性能。 彳 本發明之特徵亦在於用以聯結觸媒管路m盥消 吉管路的後排氣…〇8係形成為多;管 夕數官路中的複數個通路形成複數個路徑。 ^後排氣管路⑽係形成為多數管路,廢氣之路徑可 小1化,且可穩固地聯結觸媒管路1〇7盥消立哭^ 1 本發日种,觸媒容器被安排在引擎的上二但本發明 *缸L於此’且觸媒容器亦可如示於圖2的係安排在自 >飞缸盍68之下侧向上延伸之前排氣管路⑽纟為, =容器亦可安排在引擎76鄰侧,更詳細言之,在^ 二、w8郴侧^由此,觸媒容器係安排接近汽缸蓋68,觸媒 背J溫度較高,且可加速觸媒反應。 圖13A與13B係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空氣滤清器的剖面 圖。圖/3A係顯示第—導管部件與導管部件(第二導管部 件)的第σ彳面圖,而圖13B係顯示導管部件與第三導管 部件之第二剖面圖(顯示主要部件)。 4 f i氣濾、清n 98包含_空氣濾清器外殼 6(Η、-提供在空氣遽清器外殼6G1中之空氣濾、清器元件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_10\95125995 41 1296985 602、及裝附至空氣濾清器外殼601之下部部份的排水軟 管 603。 空氣濾清器外殼601包含外殼本體605及覆蓋外殼本體 _ · 6 0 5之空氣滤清器外蓋6 0 6,且經由配接空氣淚清哭元件 .602至一配接外殼本體605與空氣濾清器外蓋二部件 而被固定。 外殼本體605包含一形成淨化室147的清淨側6〇8,形 成導管室146之垂直地長導管室的本體211,提供至導管 馨室之本體211的下部末端之排水管路212及一提供至上部 末·的周邊之凸緣213,清淨侧608與導管室之本體211 係由隔板144分開,排水軟管603係以軟管帶215裝附至 排水管路212,且凸緣213係裝附至車架構件118(示於圖 3)。元件符號213a代表用以嵌入螺栓142(示於圖3)以裝 附空氣濾清器98至車架構件118的螺栓嵌入孔。 空氣濾清器外蓋606係設有形成使得第一導管部件係 φ垂直地延伸在上部壁217之上側及導管室的本體2ιι之第 -導管部件218,且-髒污侧621形成淨化室147。姐由 如前述地以上部壁217封閉導管室之本體211的上部末端 來形成導管室丨46,且外側空氣經由第一導管部件218取 入導管室146内。 導官至146係位於自第一導管部件218取入空氣的下游 側上。導管室U6作用為第二導管部件。元件符號⑽ 代表被開啟至第一導管部件218 <上側的上部開口部 件,且το件符號218b代表被開啟至第一導管部件218之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 〇\95125995 42 1296985 導管室1 4 6的下部開口部件。 空氣濾清裔元件602包含固定至空氣濾清器外殼6〇1之 車架224,且一過濾器625(相等於由交又線顯示之部份) 衮附至車架224 ’且分隔淨化室ι47成為髒污侧621與清 淨側608。 如示於圖13B,空氣濾清器外蓋6〇6係由如下地裝附: 開啟一第一通孔627在一相對應於上部壁217的導管室 146之部件中;開啟一第二通孔628在相對應於上部壁217 之髒污侧621的部件中;且配接上部導管151進入第一通 孔627與第二通孔628内。導管室j46與辦污侧621係通 過上部導管151而互相連通。元件符號2仏代表開啟至 上部導管151的導管室146之第—開口部件,且元件符號 231b代表開啟至上部導管151的髒污側621之第二開口 部件。 個別地示於圖13A與13β中之第一導管部件218 室146與上部導管151係為形成空氣器 235的部件。 心遇乱c ㈣,本發明係根據形成提供 :尺寸車輛之搖動三輪車10(示於圖D的引擎 二空氣攄清器98之進氣導管結構’且 在 :弟-導管部件218開啟至上側且向下延伸 = 及做為第三導管部件之上二:的::導:部物 326\胃利說明書(補件)\95-1 〇\95125995 43 1296985 一末端係與空氣濾清器98的髒污侧621連通,兮一山 係提供至空氣濾清器98之進氣口 235,上部導管"^】= 伸在導管室146上方且被開啟至空氣啸、、主 ^ 、 王工巩履硐态98之上部部 連、;::=::伸二導Β至146及與導管室146上部末端 連通之上部㈣151 #出的空氣,可更有效地移除塵埃 (或水滴则示於圖UA)。可減少由第—導管部件心 導管室H6與上部導管151开》成之進氣導管結構在水平方 向中所佔據的㈣,空氣遽清器98可小型化,且可 獲取空氣濾清器98之淨化空間,即為淨化室147之容旦 如示於圖3、m與13B’本發明之特徵在於第一導里 部件218、導管室146及上部導管151之至少—部份(於 此具體例中係第-導管部件218與導管室146)係提供至 空氣遽清器外殼601的隅角,且其之橫剖面為三角形。 如前述’由於橫剖面被形成為三角形,可有效地使用隅 角之空間,且空氣濾清器98可小型化。 接下來,將說明前述之在空氣滤清Β 98中的進氣 之流動。 ' 圖14Α與14Β顯示在依據本發明之空氣渡清器中的進氣 空氣的流動之動作。 如示於圖14Α,如示於箭頭Α ’外部空氣自第一導管部 件218的上部開口部件218a向下地取入導管室⑷中。 =此時,包含在外側空氣令之塵埃U水滴卿掉落在導 吕至146之底邛處,且如箭頭β所示,通過排水管路Μ?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44 1296985 自排水軟管603排出外側。在排水軟管603的下部末端 ,處形成一開縫。開縫通常為關閉的,作用為二止: 閱以預防外側流動至内侧,且當空氣濾清器98内 壓時,塵埃(或水滴)係被排出。 1 ”、、正 ,示於圖14B’進氣空氣在導ftl46中向上流動塵 =(或水滴)240(示於圖14A)係進一步移除,進氣空氣如 箭頭c所示地流入上部導管151,進氣空氣如箭頭二 地從上部導f 151抵達髒污侧62卜進氣空氣如箭頭 不地通過空氣濾清器元件6〇2之過濾器625,且 ★友 抵達清淨侧608。 乳工氣 在清淨側608中的空氣如圖14"之箭頭 I52通過連接管9…由節流本體 如示於圖14A與14B,妳由ΠΓ、+、π各 .^ 絰由下述可有效地移除包含在進 乳王氣中之塵埃(或渴煢)?4η· 進 91β u a — 巩)240 ·垂直地安排第一導管部件 218及做為第二導管部件導 91δ ^ 之V 5至146 ;自第一導管部件 218向下取入外侧空氣在導 牛
,^ ^ ^ B至146中;開啟在導管室14R 邛末端處的上部導管151帛一 ^ ^ ^ ^ 開口 231 a ;及經由笙 一導官部件218、導管室芬u * 汉、、工由弟 之-部導管151將進氣空氣 之μ動自向下流動轉變為向上流動。 在本發明中,第一導管部件、 ^ 部件的至少一邻份t 一 ¥官部件及第三導管 ㈣幻彳伤之仏剖面係製 並不偶限於此,且該橫剖面 巧—角开』,但本發明 些之形狀。 ‘、、、0形、四邊形、或組合這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45 1296985 (工業應用性) 本發明可應用至一縮小 搖動三輪車。 了早輛、摩托車、搖動車輛及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依據本發明的搖動 圖2係顯示依據本發 輪車之側視圖。 後車體的側視圖。 搖動三輪車(第—具體例)之 圖3係顯示依據本發明 主要部件的平面圖。 勒-輪車U-具體例)之 圖4係用以說明依據本 圖5係自圖4所干之;“月之政熱器的配置之平面圖。 /曰α 4所不之前頭5觀看的。 圖6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口 F1 7在、几固〇山 政…、為與百葉板的侧視圖〇 圖7係沿圖3中之線7_ 回 圖8係沿圖2中之線"觀:二:圖第-具體例)。 ® QA^ QR,S - . 8蜆看的剖面圖(第一具體例)。 S 9A,、9B顯不在依據本發 ^ ^ ^ ^ ψ ^ ^ ^ ^ 月之第一具體例的觸媒管路 興消曰杰中之廢氣流動的每一動作。 後==顯/圖依據本發明的搖動三輪車(第二具體例)之 主=2=依圖據本發明之料三輪車(第二具想例)的 後= 之:顯二依據本發明之搖動三輪車(第二具體例)的 後旱體之如視圖。 圖13A與13B係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空氣滤清器的剖面 圖0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 〇\95125995 46 1296985 圖14A與14B顯示在依據本發明之空氣濾清器中之進氣 空氣流動的每一動作。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搖動三輪車 11 前輪 12 把手 13 椅座 14 前車體 16 後輪 17 動力單元 18 後車體 21 搖動機構 23 前外蓋 24 雨刷 26 擔風板 27 腳踏底板 28 車柱 31 車頂 32 置物室 35 前播泥板 36 後視鏡 37 頭燈 38 燃料箱 41 燃料泵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47 1296985 42 緩衝器單元 51 進氣系統 52 排氣系統 53 整合外蓋 53a 前壁 53b 開口 55 聯桿 56 托架 57 接合箱 61 箱體 62 接合軸 63 阻尼部件 66 螺栓 67 螺栓 68 汽缸蓋 71 撐桿構件 73 散熱器 73a 散熱器蓋 76 引擎 77 連續可變變速器 81 曲柄軸 82 皮帶 83 驅動軸 84 輸出轴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1296985 86 汽缸蓋外蓋 87 汽缸體 88 變速器外殼 88a 突起 91 燃料喷射閥 92 燃料軟管 93 汽缸部件 95 進氣管路 鲁96 節流本體 97 連接管 98 空氣濾清器 101 節流纜線 104 螺栓 105 螺帽 106 前排氣管路 _ 107 觸媒容器 108 後排氣管路 111 消音器 112 尾部管路 114 托架 117 撐桿本體 118 車架構件 121 外蓋支承托架 124 前撐桿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49 1296985 125 前撐桿 127 後撐桿 128 熱絶緣器 130 驅動部件 131 前托架 132 後托架 133 螺栓 136 前開口 137 通氣孔 138 後開口 140 中線 141A 軸 141B 轴 142 螺栓 143 空氣濾清器外殼 144 隔板 146 導管室 147 淨化室 148 進氣口 151 上部導管 151a 第一開口 151b 第二開口 152 延伸部件 155 空間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50 1296985 161 前車架 162 後車架 163 左車架 164 右車架 166 透氣孔 166a 前端 168 加油口蓋 170 外殼 171 内部汽缸 172 空間 173 外部汽缸 174 末端聯結構件 176 末端聯結構件 176a 通氣孔 177 觸媒支承部件 178 前管路 181 後管路 181a 小直徑汽缸部件 181b 通氣孔 183 内部管路 184 外部管路 186 末端管路 187 排氣通路 190 外殼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51 1296985 191 汽缸部件 192 蓋 193 蓋 194 隔板 195 上部箱 196 下部箱 197 散熱器核心 198 外殼外蓋 198a 配接平面 198b 螺栓嵌入孔 199 第三室 201 冷卻水入口管路 202 冷卻水出口管路 203 散熱器軟管 203a 通氣孔 204 第二連通管路 205 裝配部件 206 螺栓 207 末端管路 208 外部汽缸 210 水平線 211 本體 212 排水管路 213 凸緣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52 1296985 213a 螺栓嵌入孔 215 軟管帶 217 上部壁 218 第一導管部件 218a 上部開口部件 218b 下部開口部件 220 搖動三輪車 221 排氣系統 222 二次空氣供應系統 224 車架 225 前排氣管路 226 第一觸媒管路 227 中間排氣管路 228 第二觸媒管路 229 後排氣管路 231a 第一開口部件 231b 第二開口部件 232 第一軟管 233 電磁閥 234 第二軟管 235 進氣口 236 簧片閥 237 金屬管路 240 灰塵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1296985
502 L型管路 503 第一連通管路 506 内部汽缸 510 空氣層 596 隔板 597 第一室 598 第二室 601 空氣濾清器外殼 602 空氣濾清器元件 603 排水軟管 605 外殼本體 606 空氣濾清器外蓋 608 清淨側 621 髒污側 625 過濾器 627 第一通孔 628 第二通孔 A 箭頭 B 箭頭 C 箭頭 D 前頭 E 箭頭 F 前頭 G 箭頭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1296985 Η 箭頭 J 箭頭 K 箭頭 Μ 前頭 Ν 箭頭 Ρ 箭頭 Q 箭頭 R 箭頭 S 箭頭 S1 空氣濾清器寬度 S2 空氣濾清器長度 Τ 箭頭 U 箭頭 θ 角度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Claims (1)

1296985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搖動二輪車,其特徵在於一後車體被聯結至一前 車體的後侧,因此後車體可相關於前車體橫向地搖動且被 一整合外蓋所覆蓋,外蓋包覆一引擎、被引擎所驅動的後 輪之部件、及引擎的一排氣系統,其中·· 引擎的一汽缸部件係安排在外蓋内側,且汽缸部件係向 前傾斜; 用以淨化廢氣的一觸媒容器與一消音室均係提供在排 氣糸統中;及 用以供應燃料進入引擎的一燃料喷射閥與一節流本體 均係安排在外蓋内側。 ^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一用以冷 卻引擎之散熱器係安排在外蓋内側。 3· —種搖動二輪車,其特徵在於一後車體係聯結至一前 =體的後侧’因此後車體可相關於前車體橫向地搖動,其 一用以驅動後輪的引擎及複數個提供在引擎上侧上的 功此部件均係安排在後車體中; 一用以覆蓋引擎與複數個功能部件的外蓋係由一 來固定至引擎;及 當自頂部觀看時,功能部件均由撐桿分隔開。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功能部件 包含個別地形成引擎之排氣系統的觸媒容器與消音室,個 別地开7成引擎之進氣彡統的空氣料器與節流本體,且其 遍專利說明書(補件)\95·1〇\95125995 56 !296985 中觸媒容器 隔開。 、消音室、空氣濾清器及節流本體係由撐桿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觸媒容器 ,消音室係容納在排氣系統中的分開之外殼中,其中觸媒 d容器係安排在引擎上側上,且其中消音室係安排^引擎之 背侧處及在觸媒容器的下侧上。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觸媒容器 聲2 4曰至係容納在排氣系統中的分開之外殼中,其中觸媒 容器與消音室係安排使得當自頂部觀看時,每一觸媒容器 〃消S至的縱向方向係垂直的,且其中諸如形成引擎之進 =系統的空氣濾清器與節流本體之組成部件係安排在一 二間中,该空間的二侧形成消音室與觸媒容器。 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觸媒容器 一消音室係容納在排氣系統中的分開之外殼中其中提供 用以引導被排放之廢氣自觸媒容器至消音室的複數個路 |徑,其中這些路徑中的一主要路徑係開啟至消音室最上游 側上的-室,且其中另一路徑係開啟至消音室最上游側上 的一室之下游側的室。 專利 固矛〖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用以聯矣 觸媒容器與消音室的—聯結管路係形成為複數個管路,』 其中複數個通路係由在多數管路中的複數個通路所形成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觸媒容, 與消音㈣容納在排氣“巾的㈣之外財 容器係提供在由引擎㈣動之—對右與 間^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10\95125995 1296985 :觸媒容盗係提供在覆蓋該右與左後輪之上侧的整 盍之内側。 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觸媒容 日室係容納在排氣系統中的分開之外 =器:_引擎上側上,且其中消音室係安排在引擎 之月側處及在觸媒容器的下侧上。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搖動 :與消音室係容納在排氣系統中的分開之外殼中,:中: 媒各益與消音室係安排使得當自頂部 Μ消音室的縱向方向係垂直的,且其中諸如形成弓:擎某: =系統的空氣m與節流本體之組成部件係安排在 二間中’該空間的二側形成消音室與觸媒容器。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觸媒容 益與消音室係容納在排氣系統中的分開之外殼中,其中提 ::以二導被排放之廢氣自觸媒容器至消音室的複數個 游二上:一:些路徑中的一主要路徑係開啟至消音室最上 'A i ’且其中另一路徑係開啟至消音室最上游側 上的一室之下游侧的室。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 :觸媒奋裔與消音室的一聯結管路係形成為複數個管 ^成且其中複數個通路係由在多數f路中的複數個通路所 。乂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觸媒容 m室係容納在排氣系統巾的分狀外殼中,其中觸 32<Λ專利說明書(補件)\95·卿5125995 c〇 1296985 媒容器係提供在由引擎所驅動之一對右與左後輪之間,且 其中觸媒容器係提供在覆蓋該右與左後輪之上側的整合 外蓋之内側。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車包含 一供引擎用之進氣系統結構,其中形成進氣系統結構的空 氣濾清器係位於右與左後輪之間,及在用以調整一設有燃 料喷射閥的燃料供應系統之進氣空氣流的節流本體背側 處。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節流本 體與燃料噴射闊係安排在以車體之縱向方向中延 體中線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 空乳濾清器的本體之橫向方向中的寬度係大於在本體之 縱向方向中的長度,且其中空氣濾清器係安排橫越車體中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車心 進: = 進氣系統’且進氣系統包含一空氣濾清器€ / 、、、°構,其中空氣濾清器的進氣口係設有開啟至 下以由夕货第#件、連接至第一導管部件且# :延伸^二導管部件、及第三導管部件,該第三導b 其之另-末端_4、/二 卩末端連通』 豆中第:心慮清器的空㈣清器外殼,』 八中第—導官部件係自第二 空氣濾mm” W上且開啟名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脈卿512测 59 !296985 牛苐二導管部件及第三導管部件之至 仏至一空氣遽清器外殼之隅角,且1 知係k 角形。 /、中杈剖面被製成為三 -:引如專利则3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車包含 氣滹、生M r之錢系統結構,其中形成進氣系統結構的* 位於右與左後輪之間,及在用以調 = 處閥的燃料供應系統之進氣Μ流的節流本體ί側 體L1 ·組如/請專利範圍第2 〇項之搖動三輪車,盆中節-太 體申線上。 平瓶<縱向方向中延伸的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或21項 工巩濾清器的本體之烀*士a占l勒一铷旱,其中 縱向方向中的!声:α β中的寬度係大於在本體之 線。的長度’且其中空氣濾清器係安排橫越車體中 23·如申凊專利範圍第3項之搖二 —供引擎用之進氣系統,且進氣jj車’纟中車包含 進氣導管社構,並由办且進軋糸統包含一空氣濾清器的 側且向下延伸之第;?慮清器的進氣口係設有開啟至上 其之另-末端係聯結至部末端連通且 其中第三導管部件係自第?導;;的件空:=外殼’且 守S。丨仵向上延伸且開啟在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 60 !296985 ι氣滤清器的一上部部件中。 μ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Μ項之搖動三輪車,其中第一導 管部件、第二導管部件及第三導管部件之至少 供至-空氣濾清器外殼之隅角,且。Η係提 角形。 、°面被製成為二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5·ι〇\95125995 61
TW095125995A 2005-07-29 2006-07-17 Rockable three-wheeled vehicle TWI29698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2055A JP4648790B2 (ja) 2005-07-29 2005-07-29 小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JP2005222110A JP4550684B2 (ja) 2005-07-29 2005-07-29 揺動三輪車の吸気系構造
JP2005222079A JP4546352B2 (ja) 2005-07-29 2005-07-29 揺動三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8601A TW200718601A (en) 2007-05-16
TWI296985B true TWI296985B (en) 2008-05-21

Family

ID=3808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25995A TWI296985B (en) 2005-07-29 2006-07-17 Rockable three-wheeled vehicl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3) JP4546352B2 (zh)
KR (1) KR100811368B1 (zh)
CN (1) CN100572182C (zh)
IT (1) ITTO20060450A1 (zh)
TW (1) TWI2969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5461A2 (en) 2007-03-16 2008-09-25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EP2531704B1 (en) * 2010-02-02 2018-05-2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uffler with integrated catalytic converter and polymeric muffler body
JP5568351B2 (ja) * 2010-03-26 2014-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5703074B2 (ja) * 2011-03-14 2015-04-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722089B2 (ja) * 2011-03-14 2015-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595310B2 (ja) * 2011-03-14 2014-09-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N102303659A (zh) * 2011-06-09 2012-01-04 苏中先 带摇摆机构的车辆
US8998253B2 (en) * 2012-03-30 2015-04-07 Polaris Industries Inc. Folding cab frame
US9592782B2 (en) 2012-09-20 2017-03-14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US9440671B2 (en) 2012-09-20 2016-09-13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US9623912B2 (en) 2012-09-20 2017-04-18 Polaris Industries Inc. Utility vehicle
US9752494B2 (en) 2013-03-15 2017-09-05 Kohler Co.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s
US9388731B2 (en) * 2013-03-15 2016-07-12 Kohler Co.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
US9884647B2 (en) 2015-12-10 2018-02-0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Utility vehicle
US10196947B2 (en) 2016-02-02 2019-02-05 Kohler Co. Muffler
US10793181B2 (en) 2018-02-13 2020-10-0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ll-terrain vehicle
JP6982033B2 (ja) * 2019-09-12 2021-1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0142Y2 (zh) * 1975-11-07 1981-11-24
JPS5411210U (zh) * 1977-06-28 1979-01-24
JPS5431140A (en) * 1977-08-10 1979-03-07 Yamaha Motor Co Ltd Autobicycle with exhaust purifier
JPS5660727A (en) * 1979-10-22 1981-05-25 Honda Motor Co Ltd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driving unit
JPS57354A (en) * 1980-06-02 1982-01-05 Yamaha Motor Co Ltd Air cleaner device
JPS57114790U (zh) * 1981-01-12 1982-07-16
JPS5839393U (ja) * 1981-09-10 1983-03-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カバ−装置
GB2116497B (en) * 1982-03-17 1986-01-22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 tricycles
JPS5940124U (ja) * 1982-09-09 1984-03-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三輪車
JPS5958632U (ja) * 1982-10-13 1984-04-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三輪車の吸気装置
JPS59176169A (ja) * 1983-03-26 1984-10-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前フレ−ム揺動型三輪車
JPS59156819U (ja) * 1983-04-08 1984-10-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輌用パワ−ユニツト
JPS6047778A (ja) * 1983-08-26 1985-03-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リ−ン型自動3輪車
JPS60179525U (ja) * 1984-05-09 1985-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
JPS6274788A (ja) * 1985-09-27 1987-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輌のパワ−ユニツト配設構造
JP2598390B2 (ja) * 1986-02-21 1997-04-09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
JP2549519B2 (ja) * 1987-06-17 1996-10-3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リヤフエンダ
JP2529833Y2 (ja) * 1989-10-26 1997-03-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ルーフ付き自動二、三輪車
JP3068172B2 (ja) * 1990-10-24 2000-07-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排気浄化装置
JPH05330470A (ja) * 1992-05-29 1993-12-14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ラジエータ配置構造
JP3306097B2 (ja) * 1992-06-30 2002-07-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等の触媒付内燃機関用排気装置
JPH0680031A (ja) * 1992-09-01 1994-03-22 Mazda Motor Corp 後輪駆動車両
JPH085699Y2 (ja) * 1993-03-02 1996-02-21 オカモト株式会社 携帯用ビデ
JP3358876B2 (ja) * 1994-07-12 2002-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3350250B2 (ja) * 1994-09-24 2002-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排気浄化装置
JP3618844B2 (ja) * 1995-02-27 2005-02-09 ヤマハマリン株式会社 水上走行船
JP2001012236A (ja) * 1999-06-25 2001-01-16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器
JP2001193437A (ja) * 1999-10-29 2001-07-17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マフラ構造
JP3391379B2 (ja) * 2000-02-07 2003-03-3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及びその空気取り入れ口構造
JP2003176762A (ja) 2001-09-27 2003-06-27 Yamaha Motor Co Ltd 燃料噴射エンジンの燃料ホース取付構造
JP4132986B2 (ja) * 2002-05-30 2008-08-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揺動式車両
EP1378428B1 (en) * 2002-07-05 2008-02-2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tricycle with oscillation mechanism
JP2004122870A (ja) * 2002-09-30 2004-04-22 Honda Motor Co Ltd 揺動機構付き3輪車
JP3971693B2 (ja) * 2002-12-02 2007-09-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
JP4180944B2 (ja) * 2003-03-19 2008-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車両
JP4110023B2 (ja) * 2003-03-31 2008-07-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のエンジンマウント構造
JP2005104379A (ja) * 2003-09-30 2005-04-21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2005133673A (ja) * 2003-10-31 2005-05-26 Keihin Corp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供給装置
JP3958284B2 (ja) * 2003-12-16 2007-08-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46352B2 (ja) 2010-09-15
TW200718601A (en) 2007-05-16
ITTO20060450A1 (it) 2007-01-30
CN100572182C (zh) 2009-12-23
JP2007038705A (ja) 2007-02-15
JP4648790B2 (ja) 2011-03-09
KR100811368B1 (ko) 2008-03-07
CN1903639A (zh) 2007-01-31
JP4550684B2 (ja) 2010-09-22
JP2007038709A (ja) 2007-02-15
KR20070015022A (ko) 2007-02-01
JP2007038708A (ja) 200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6985B (en) Rockable three-wheeled vehicle
US10787943B2 (en) Exhaust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363448B2 (ja) 排気系熱交換器の車体搭載構造
CN1922392B (zh) 用于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TW201636500A (zh) 跨坐型車輛
JP2010196639A (ja) 自動二輪車の消音管
CN102205863B (zh) 车辆
CN101639006B (zh) 鞍乘型车辆
CN208010446U (zh) 一种容积式消声器及消声排气系统
JP2004299422A (ja) 雪上車
TW200804672A (en) Exhaust device 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exhaust device
JP323140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2次空気供給装置
JPS60163725A (ja) 自動二輪車等のエアクリ−ナ装置
JP4133229B2 (ja) エアクリーナ
CN110735702B (zh)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发动机排气系统及摩托车
JP3159813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330204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浄化装置
JP3276117B2 (ja) 排気消音器
JP577894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排気浄化装置
JP3834893B2 (ja) 小型自動二輪車
JP3582497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JP2013019383A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WO2022202908A1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4345642A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JP3283060B2 (ja) 車両の排気浄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