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61C - 帧同步电路 - Google Patents
帧同步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261C CN1154261C CNB971938725A CN97193872A CN1154261C CN 1154261 C CN1154261 C CN 1154261C CN B971938725 A CNB971938725 A CN B971938725A CN 97193872 A CN97193872 A CN 97193872A CN 1154261 C CN1154261 C CN 115426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switching center
- frame number
- base station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4
- 101150093388 MSC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41000264877 Hippospongia commun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71 so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69799 Perca fluviati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95 anabol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71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593 degr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1491 my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79 myop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15 proofre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62—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System Synchronisation
- H04B7/2671—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System Synchronisation
- H04B7/2678—Time synchronisation
- H04B7/2681—Synchronisation of a mobile station with one base s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2—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由至少包括一个交换中心和一组基地台,和同时与所述基地台通信的一个基地台。该系统允许根据对移动台可提供的服务种类改变在交换中心与基地台之间的传输延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中,允许根据当前采用的服务种类改变传输延迟,故即使发生失步状态也能快速地恢复同步状态。为了达到该目的,存储装置(移动交换中心处理器32)存储与可提供给移动台的服务对应的传输延迟特征。而且,通信定时设置装置(分集转移中继线34),根据基于服务选择的传输延迟特征,确定基地台的通信定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帧通信系统,适用于根据在分组方式,帧中继方式和ATM(异步传输方式)的类5和类2传输中的服务类别改变传输延迟。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NO.6-106953中描述了一种分集转移通信技术,其中移动台穿过不同基地台的蜂窝场地的边界移动同时继续与基地台通信。这个申请描述一种方法,其中基地台根据从移动台接收的无线帧的状态产生可靠性信息,并将该可靠性信息附加到每个无线帧中。然后,在该通信网络中执行分集选择过程。
日本专利申请NO.6-210193公开了另一种分集转移方法。其中在移动台与上级系统之间建立通信时,使用帧识别信息,以避免由于通过不同基地台帧传输延迟的差而在帧的分集选择之中产生帧的跳越或重叠,从而保证了安全的分集转移。
然而,这些方法具有下面的问题:
(1)在日本专利申请NO.6-210193中公开的方法中,当移动台(MS)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SC)进行通信时,使用帧识别数来吸收在帧通过不同基地台时产生的延迟的差,并获得了所得帧的最大比例组合或分集选择。对于MS要吸收下行线路帧的延迟中的差,它必须有一个很大容量的缓存器。这使得很难减小责任终端的尺寸。另外,因为这个方法需要在不同无线区之间交换帧标识信息,它使得实施的通信系统将是低效率的,因为它不能有效地实现允许的无线通路的能力。
(2)在通常的帧接收系统中,没有注意根据所使用的服务类别的帧传输延迟中的差别,于是,不管当前所用的服务类别如何设置一个固定的最大传输延迟。因此,尽管引入根据服务的类别(比如,ATM的类5或类2)的允许不同传输延迟的传输方式,接收机也一定以固定的,太长的延迟来响应并不需要如此长延迟服务的帧。
(3)通常的帧接收系统将固定的最大传输延迟认为是由于帧通过节点或链路而产生的延迟,因此它不能适应由于传输状态或传输量上的可能变化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传输延迟。在这种延迟出现时将引起通信的断接。
(4)在通常的转移方法中,因为通信的质量只由通过无线链路的传输条件来确定,故可用连接到链路的无线接收机来监视。然而,在分集转移中,将获得通信的质量作为自包括在该转移中的所有分支的帧的最大比值转换或分集选择的结果,因此,不能只通过无线接收机来监测。
帧的最大比值组合是这样一种技术,借此MS从一组BS接收下行链路帧,并以这样一种方式将接收的信号组合,使得通过位置分集的效果改善通信质量。这种技术也可由单个的BS使用,它组合自通过一组TRX输入的MS的上行链路帧。
即,在包括由BS所管理的区中的一组扇形的转移中(蜂窝内,扇形区间分集转移),由该BS根据最大比值组合执行上行链路无线帧的组合。
在另一方面,在包含一组BS的分集转移中,将分集选择应用到上行链路无线帧的组合。对通过一组BS而来的上行链路帧根据它们通过的路径给出不同的可靠性数据,分集转移中继线选择具有最好可靠性信息的帧。
不将最大比值组合应用于在包括一组BS的转移中的上行链路无线帧的组合的原因,是为了避免通过连接一组BS和MSC的通路的最大比值组合所要求的巨大信息量的传输,从而消除了业务量的拥塞。与最大比值组合相比,分集选择并不需要用于组合的大量可靠性信息,尽管它只允许低增益。
(5)用通常的技术,当失步(失去同步)的状态产生时,一旦它们检测到,BSc就通过它们自己的彼此独立的控制链路将它通知给MSC处理器。在分集转移系统中,进行控制使从MS的上行链路帧的传输所需的功率对于某个BS变为最有效的。因此,对于非功率控制客体的其它BS通常可通知MSC失步状态。因此,将通过连接BS和MSC处理器的通路发送巨量的控制信号,并将过载施加到该处理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帧通信系统,它允许根据服务类别来改变传输延迟。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帧传输设备包括:一个帧同步信息加法器,用于将帧同步信息附加到用户帧上;和一个发射机,用于发送具有帧同步信息的用户帧。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帧接收设备包括:一个接收机,用于接收具有帧同步信息的用户帧;和一个帧同步器,用于参照该帧同步信息执行帧同步。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交换中心标准时钟的交换中心,所述交换中心用于具有所述交换中心和多个基站的移动通信系统,所述多个基站基于被连接到所述交换中心的每个基站所特有的基站标准时钟,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均利用帧数标识的帧在所述交换中心与每个所述基站之间发送/接收通信信号,所述交换中心包括:
一个下行链路帧加法器,用于向所述通信信号附加帧数,所述帧数是基于对应于在所述交换中心和每个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信号的最大起伏延迟的帧数、以及对应于参考所述交换中心标准时钟的发送定时的帧数而确定的;和
一个下行链路帧供给器,用于将附加了所述帧数的所述通信信号发送到每个所述基站。
本发明提供还一种移动通信系统,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基于交换中心标准时钟的交换中心和基于被连接到所述交换中心的每个基站所特有的基站标准时钟的多个基站,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均利用帧数标识的帧在所述交换中心与每个所述基站之间发送/接收通信信号,
所述交换中心包括:
一个下行链路帧加法器,用于向所述通信信号附加帧数,所述帧数是基于对应于在所述交换中心和每个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信号的最大起伏延迟的帧数、以及对应于参考所述交换中心标准时钟的发送定时的帧数而确定的;和
一个下行链路帧供给器,用于将附加了所述帧数的所述通信信号发送到每个所述基站。
每个所述基站包括:
一个下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用于提取具有根据对应于参考所述基站标准时钟的接收定时的帧数而确定的帧数的帧。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的方法,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基于交换中心标准时钟的交换中心和基于被连接到所述交换中心的每个基站所特有的基站标准时钟的多个基站,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均利用帧数标识的帧在所述交换中心与每个所述基站之间发送/接收通信信号,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在所述交换中心中,向所述通信信号附加帧数,所述帧数是基于对应于在所述交换中心和每个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信号的最大起伏延迟的帧数、以及对应于参考所述交换中心标准时钟的发送定时的帧数而确定的,并且将附加了所述帧数的所述通信信号发送到每个所述基站;和
在每个所述基站中提取具有根据对应于参考所述基站标准时钟的接收定时的帧数而确定的帧数的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系统中的移动交换中心3的重要构成部件的框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系统中的基地台2的重要构件的框图。
图4是一连接管理表。
图5是一MSC-BS延迟时间管理表。
图6是表示质量降低测量参数和失步检测参数的图表。
图7是表示通过MSC处理器32管理的业务量信息的表。
图8是表示通过可逆计数器进行质量测量所必须的操作图。
图9和10结合形成表示利用可逆计数器的质量测量操作的流程图。
图11和12结合形成表示分集转移程序的顺序图。
图13和14结合形成表示分支交换转移程序的顺序图。
图15和16结合形成一顺序图,表示用于在通信的开始和末尾通知质量降低和失步状态的通知和管理程序。
图17和18结合形成表示在两个单独节点之间通过的帧结构的图。
图19是表示用户帧的分集选择处理所必须的操作图。
图20是表示MSC间分集转移操作的图。
图21是表示上行链路传输程序的流程图。
图22表示根据控制范围的转移技术的分类。
图23是表示由转换分支控制分类的转移分支的状态的图。
*1:根据来自MS的对于DHO触发器的单个请求可能同时控制多个Brs(增加,删除或增加/删除)。
*2:当MS确定最大的可连接的Brs为3时,“删除可变为增加”。
图24是一个表,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以转移类的移动通信期间所启动的转移触发器的对应。
图25是一个表,作为另一例子,表示以转移类型的移动通信期间启动的转移触发器的对应。
图26是用于描述计算无线帧偏移数目OFS和无线帧数(framenumber)FN的操作的图。
图27和28构成表示各种设备中的程序的定时曲线。
图29和30是表示定时参数的计算程序的例子的表。
图31是表示分支交换转移操作的图。
图32是一个表示FN滑动处理必须参数的管理表的例图。
图33和34是表示上行链路FN滑动处理的操作的图。
图35和36是表示上行链路FN滑动处理的操作的图。
图37是用于描述实施例的修改的操作的图。
图38是表示MSC间转移的图。
图39是表示MSC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一个实施例的结构
下面将结合图1描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结构。
在图1中,标号1和10表示移动台(MS);标号2和4-9为基地台;标号3和11为移动交换台(MSC),它们构成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节点。
在基地台2里,标号23表示安装在BS中的MSC接口(MIF),形成与MSC3中安装的BS接口(BIF)33的通信链路和信号链路。在BS中的无线帧同步器(MFC-B)21确定在BS2中的帧同步,并对BS2中的每个部分提供操作标准时钟。
收发信机(TRX)25向移动台1发送或从移动台1接收无线帧。调制器/解调器(MDE)24调制和解调无线帧并纠正它们的差错。基地台处理器(PRC)22根据预定的控制程序控制基地台2的部件。其它基地台4-9的每个具有与基地台2的同样结构。
其次,在移动交换中心3,设有交换单元(SW)38,用于交换在移动交换中心3中帧的传输路线。帧同步器(MFC-M)31。与基地台2的帧同步器21类似,用于同步在该移动交换中心3中的帧操作,并对该移动交换中心3中的部件提供标准时钟脉冲。MSC处理器(PRC-M)32与基地台2的处理器22一样控制在移动交换中心3中的部件。
在该实施系统中,根据CDMA技术执行在移动台1,10和基地台2,4-9之间的通信。根据CDMA,移动台1和10利用无线信道的同样频带,可与一组基地台通信。因此,为了改善通信质量和减少在无线信道中的拥塞,可能进行分集最大比值组合过程和分集选择过程。
这是一种通信技术,对于下行链线无线帧,MS从一组BS同时接收无线电波,并将最大比值组合应用到它们上,而对于上行通路无线帧,分集转移中继线选择与该MS处在最好通信状态的BS的无线帧。
标号34表示分集转移中继线(DHT),它执行帧同步调整并控制跨越一组BS的转移。DHT34吸收通过一组通路的上行链路无线帧中的起伏(fluctuation),然后做分集选择。
即,DHT34等待帧达到在系统中设置的某个延迟时间,发送它们,该延迟时间的设置使得能吸收在通过单独线路的帧的传输中的延迟。
标号35表示高效话音编码器(VXC),它执行对话音用户帧的译码或其它。数据服务控制系统36执行对数据服务帧的译码或其它。中继网络接口系统37与通信中继网络,信号中继网络,同步中继网络,或这里未示出的其它网络互通各种信号。
由BS2的BS处理器22提供的对MSC3的MSC处理器32的控制信号,经BS处理器22、在BS中的MSC接口23和MSC中的BS接口33被传送。
由MSC处理器32提供的对BS处理器22的控制信号以同上述相反的顺序传输。由MS1提供的对BS处理器22的控制信号通过BS1、无线收发信机25、BS调制器/解调器24的顺序传输。由BS处理器22提供的对MS1的控制信号以同上述相反的顺序传送。
另外,由MS1提供的对MSC3的MSC处理器32的控制信号,通过无线收发信机25、BS调制器/解调器24BS的接口23、MSC的接口33和分集转移中继线34的路径传输到MSC处理器32。而且,由MSC处理器提供到MS1的信息是以同上述相反的顺序传输。
2.该实施例的操作
2.1无线帧的同步调整
在图1中所示移动通信网络的每个节点中(BS2和4-9,MSC3和11),帧同步器21或31对在对应节点中的帧执行同步调整。
在这些节点的同步调整中,为了避免无线帧的大的传输延迟,将无线帧的可允许相位差定为,小于在移动台1与基地台2之间传输的无线帧的间隔之半。例如,如果该无线帧间隔是10毫秒,则可允许的相位差为小于5毫秒。只要相位差小于可允许的极限,所有包括的节点(BS2和4-9,和MSC3和11)都能同步。
帧同步器21和31对在它们各个节点中的每个部件提供标准时钟脉冲。在该实施例中,该标准时钟脉冲的周期是0.625毫秒。将一个等于标准时钟周期16倍的期间叫做无线帧时钟单位(更具体地说,它等于0.625×16=10毫秒)。
此外,由每个无线帧时钟单位确定一个数,该数称为帧数FN,以循环的方式从0增加到63。在单个无线帧时钟单位中,由每个时钟脉冲确定一个数。该数叫做无线帧偏移数目OFS,以循环的方式从0增加到15。
在图1中,利用有线通信线路来达到不同节点之间的无线帧同步调整,因为基地台可能位于它们不能接收无线电波的位置。然而,可利用某个无线装置,比如GPS来完成无线帧同步调整。
通过与公用时钟比较中的下面描述将会了解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同步”和“相位差”。
在一天24小时的世界报时的所有时钟都具有相同的周期。然而,将具有时差的两地点上的两台时钟比较时,时钟的指示是彼此不同的。可将该时差认为是该“相位差”。
尽管由于时钟的精确性存在某些误差,但在任何时候基本上保持这个差值。因此,可以说,具有保持的某个差值的两个时钟彼此“同步”。
2.2.通信的开始
2.2.1.呼叫发送和链路设置
当从MS1发送一个呼叫,或从网之外或之内(这里未示出)的台向MS1发送一呼叫时,在MS1,BS处理器22和MSC处理器32之间交换控制信号,并搜索和起动根据服务的类别可能需要的通信资源。
同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建立通信链路和相联系的控制链路与通信源的连接。这里的通信链路。当用于话音通信时是按顺序连接MS1,无线收发信机25,BS调制器/解调器24,BS的接口23,MSC接口系统33。分集转移中继线34,高效话音编码器35和中继接口系统37的链路。
在另一方面,当用于数据通信时的通信链路,是连接与上述相同的部件的链路。除了用数据服务控制系统36替代高效话音编码器35之外。所述相联系的控制链路是连接MS1无线收发信机25、BS调制器/解调器24、BS的接口23、MSC的BS接口33、分集转移中继线34和BS处理器32的链路。
将安装附加到该通信链路的这个相联系的控制链路用于在通信的开始或进行中设置第2呼叫,设置MS和BS之间的无线通路,并控制转移、无线传输,和迁移率。
参看图17和18,以对它们的名称和结构的注意来说明各个段的传输帧。在这个例子中,根据ATM的AAL类(如在ITU-T1.363.2草案建议中所规定的)产生在BS和MSC之间的通过有线线路的通信,但可将由该实施例建议的形式以同样的致宜应用到分组和帧中继中的通信,和ATM的其它AAT类上。
现在将举例说明,通过单独的系统如何完成上行链路处理。用户帧在分成10毫秒单位之后经过在MS中的编码和调制作为无线帧发送。由BS接收该无线帧。在解调和译码之后,给出无线帧数和可靠性信息。在图19详细示出了无线帧数FN和可靠性信息。
将在BS和MSC之间传输的传输帧称为BS-MSC帧。当根据ATM的2类进行BC和MSC之间的通信时,包括具有小用户帧长度(45个八位字节或更少)并通过低速无线通路发送的话音的无线帧,可由一个2类CPS分组来容纳,而包括具有大用户帧长度(45个八位字节以上)并通过高速无线通路发送的数据的无线帧不能由一个2类CPS分组来容纳,而要分成用于传输的一组BS-MSC帧。在一个例子中,将无线帧分为3部分,把每个作为2类CPS分组来发送。
分集转移中继线接收有线帧,执行每个BS-MSC帧的帧分集选择。并将其结果作为MSC内帧送到服务中继线,比如高效话音编码器35和数据服务控制系统36。通过服务中继线将MSC内帧复原为用户帧,根据所要的服务做适当的处理,作为适用于后面中继网络形式的中继帧发送。
2.2.2.参数设置
现在参看图2和15,详细地描述分集转移中继线34的操作。
首先,在MSC处理器32中的通信控制器32-1通知在搜索(插入链路中)分集转移中继线34中的DHT控制器34-1:质量降低参数,失步检测参数、定时校正参数,DHO分支信息,网络一方连接标识符,和业务量信息。
在图6中示出了质量降低测量参数和失步检测参数的例子。在图7中示出了业务量信息的举例内容。该质量降低测量参数包括质量降低测量的周期和当质量下降发生时应通知的阈值。另外,失步检测参数是连续的非同步信元的数目。如果这个数目计完,则可认为是失步状态。
当将ATM用于BS和MSC之间通过有线的通信时,该业务量信息载有到达信元的间隔和在给出定时上接收信元的数目。通过MSC处理器32根据各个的服务来控制这些参数和数据。
另外,该定时校正参数包括对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帧数的校正值,和对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帧偏移数的校正值。根据在存储器32-2中存储的图5中所示的MSC-BS延迟时间管理表来计算这些数目。在图5中的每个延迟时间值包括5毫秒,这是在MSC与对应的BS之间通信允许的最大相位差。此外,如果将另一MSC插在每个基地台和移动交换中心3之间,则移动交换中心的插入造成的延迟将包括在图5中的每个延迟时间值里。
下面,参看图26,来说明如何计算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无线帧数的校正值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无线帧偏移的校正值的方法。首先考虑下行链路帧。
(1)将最大起伏延迟加到由MFC-M产生的标准时钟定时之后,在MSC中的DHT分配帧数FN,并将这些帧发送到BS。由BS接收如此发送的帧;
(2)BS的MDE参考帧数FN并根据由MFC-B建立的标准时钟定时和偏移定时转换这些帧。调整它们,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无线帧数的序列送到无线通信区。
在另一方面,参考所述上行链路无线帧;
(3)由BS的TRX根据由MFC-B产生的标准时钟接收这些无线帧。并通过MDE给出由MDC-B产生的无线帧数FN,并发送到MSC;
(4)由MSC中的DHT接收所发送的帧,该DHT在将最大起伏延迟加到由MFC-M产生的标准时钟定时之后分配帧数FNS,并将其结果的帧发送到后面的系统。
下面,将举例说明计算上述参数的方法,假设当基地台2和4向移动台1发送话音帧时,移动台1执行分集转移。图5中所示的MSC-BS延迟时间管理表指出在这种情况BS 1和2(基地台2和4)分别允许延迟30毫秒和38毫秒的时间。因此,应将38毫秒选为最大传输延迟。
即,为忽略自基地台2和4到达的无线帧的起伏,将在上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34-8上的最大传输延迟设置为38毫秒。然而,如果分集转移的执行不限于所有的基地台,并且如果对于所有的基地台应忽略无线帧的起伏,则该最大传输延迟应设置在该表中的最大值40毫秒上。
38毫秒近视等于3个无线帧时钟单位(30毫秒)和13个无线帧偏移单位(8.125毫秒)。因此,因此将上行链路帧数的校正数和上行链路帧偏移数目的校正数分别设定为“3”和“13”。将下行链路帧数的校正数和下行链路帧偏移数目的校正数也分别设定为“3”和“13”。
然而,如果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线路具有不同的延迟特性,则可将对于上行和下行线路的不同值存储在图5的MSC-BS延迟时间管理表中。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这个表对于上行和下行线路可设置无线帧数和帧偏移数目的不同的校正数。
通过从时钟减去上行链路无线帧数校正值和无线帧偏移校正值,达到对于从MSC的同步器31给出的标准时钟的校正。在另一方面,对于下行链路无线帧数校正值和无线帧偏移校正值,则通过将这些校正值加到该标准时钟上来完成校正。
该DHO分支信息包括连接到该分集转移中继线34的线路的数量和连接标识符。网络一方的连接标识符指的就是连接到分集转移中继线34的网络一方上的连接标识符。将MSC处理器32管理的在图4中所示的连接管理表中描述的这些数据用于确定连接数目,并且当将上行链路帧选择或当把下行链路帧分配到基地台时用于识别帧。
2.3对MSC3中的下行链路帧的处理
当通过接口37从网络12给出适当分成符合光线帧长度的下行链路MSC内帧时,由下行链路帧接收机34-2接收这些MSC内帧。
然后,在下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34-3中,执行所接收的MSC内帧的提取。提取的定时对应于根据由DHT控制器34-1送给的下行链路无线帧偏移校正值所校正的定时。
即,根据从“16”中减去下行链路帧偏移校正值之后确定的定时,来提取该MSC内帧。例如,如果下行链路帧偏移校正值是“13”,则提取与一个无线帧时钟单位中的第3标准时钟脉冲对应的MSC内帧,因为16-13=3。
此外,根据业务量信息确定作为MSC内帧提取的信元的数量和信元的间隔。该信元间隔基本上为无线帧间隔的n倍,其中n为整数。当通过下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34-3提取MSC内帧时,下行链路FN加法器34-4将无线帧数FN加到MSC内帧上。
以下面的方式来获得无线帧数FN。将在上例中的校正下行链路帧“3”和校正无线帧偏移数“1”加到由标准时钟脉冲确定的无线帧数FN上,该标准时钟脉冲是由MSC帧同步器31提供的。然后,将该结果除以“64”,余数即是该无线帧数FN。
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下行链路帧接收机34-2根据校正的下行链路帧偏移数执行标准时钟脉冲的定时校正,而下行链路FN加法器34-4执行无线帧时钟单位的校正。
然后,BS根据由标准时钟脉冲确定的无线帧数FN来提取下行链路帧,该标准时钟脉冲是由BS无线同步器21以无线帧偏移校正值设定为“0”提供的。因此,在BS中的下行链路帧的提取是很容易完成的。
接着,下行链路帧复制器34-5根据在图4中所示的由DHT控制器34-1提供的DHO分支信息做MSC内帧的复制,便利复制的数量等于在分集转移中包含的分支的数量。附着在BS-MSC帧的复制品上的是与分支对应的连接标识符,将该连接标识符用作为用户帧的地址信息。
在图中所描绘的例子中,对通过BS2和4到MS1的传输执行分集转移,故其分支数是“2”。而且,如果将MSC内帧和有线帧包含要发送的ATM信元中,则将所有的信元复制一次,将识别BS2的连接标识符附加在原信元的序列或复制信元的序列上,而将识别BS4的连接标识符附加在其它原信元的序列或复制信元的序列上。
将适当复制的BS-MSC帧送到下行链路帧供给器(deliverer)34-6。然后,通过MSC的接口33到各个有线分支,即到BS2和4的路径,根据连接标识符发送BS-MSC帧。
2.4对BS中的下行链路帧的处理
下面,参看图27,将描述BS-MSC帧从MSC3的到BS接口33到达BS2后的处理。通过BS2的到MSC接口23接收该下行链路BS-MSC帧,然后通过下行链路接收机24-1传输到下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24-2。在该下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24-2中,根据由BS无线帧同步器21提供的标准时钟脉冲,从接收的BS-MSC帧中提取下行链路BS-MSC帧。
作为通信开始时的通信同步标准的在BS上(在上例中是BS2)的BS-MSC帧的提取,是以将标准时钟的无线帧偏移值OFS设置为“0”而产生的。如果根据上述定时不能提取BS-MSC帧,则将等待时间延长到下一个定时(在“1”个无线帧时钟周期之后),再重新开始BS-MSC帧的提取。
在另一方面,在容纳通信开始或通信期间用于分集转移加入的分支的附属BS4中执行处理。用主BS发送或接收的当与MS通信时作为同步基准的无线帧的定时,放置这里的无线信号通信的定时。
当包含的构成移动通信网络的节点使用有线路径调整同步相位时,对于给出的MS使同步时的相位差小于5毫秒,以执行最大比值组合处理,必须有足够大容量的缓存器以便忽略高达5毫秒的同步变化,因为来自参加分集转移的其它MS的无线帧具有高达5毫秒的同步变化。
然而,缓存器尺寸的增大将与MS尺寸的缩小相矛盾,因此对于附属的MS必须调整无线帧偏移值在“0”附近,使得同步误差可变得最大为“0.625毫秒”,否则最大将是5毫秒。
当MS开始分集转移时,确定在作为通信同步标准的主BS与附属BS之间的无线帧同步相位差。即,将由MS现在处理的无线帧与被新处理的来自附属BS的通知信道的无线帧比较,则可检查两个之间的相位差。
由MSC到附属BS的路径传送该检查的结果,可能根据这个测量更细地调整附属BS的无线帧偏移值。当这个细的调整超过一个无线帧时钟单位的长度时,相联系地移动同一BS的无线帧数FN。
返回到图3,将提取的BS-MSC帧提供给下帧处理器24-3,在此为避免在无线链路上传输期间误差的进入进行编码处理,并执行无线传输的调制,以建立无线帧。然后,通过收发信机25将所建立的无线帧发送到含有BS的区域中。
当MS1参加分集转移时,它从BS2和4接收无线帧。然后,对它们应用最大比值组合,并它们改装到用户帧中。
下行链路帧接收机24-1监视给予到BS-MSC帧并存储在它的缓存器中的无线帧数FN,并且,当它检测到载有与下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24-2相结合提取的无线帧数FN的BS-MSC帧的到达的足够长的延迟时,通知“帧延迟”的出现。当接收到这个通知时,BS向分集转移中继线34给出“FN校正的请求”。
当把该下行链路FN校正请求供给分集转移中继线34时,DHT控制器34-1更新下行链路帧数校正值。将该更新的下行链路帧数校正值传送给下帧FN加法器34-4,并且根据这个更新值执行无线帧数FN对随后BS-MSC帧的分配。将这称为下行链路FN滑动处理。
下面,参见图35详细地描述下行链路FN滑动处理。
一旦失去了帧的同步,按下述进行这个处理以恢复同步:当连续地检测到帧的到达在下行链路帧接收机24-1和下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24-2上的提取定时之后足够长的延迟时,则适当地改变由分集转移中继线34给予这些下行链路帧的无线帧数FN,以便恢复同步。
用这个FN滑动处理,必须防止一组BS的无线帧数FN与发送到无线链路的信息的差异。为了防止这种差异,可互相通知不同BS之间的FN滑动长度或滑动定时的调整。然而在该例中,不是通过各个BS的下行链路帧接收机24-1执行该下行链路FN滑动处理的,而是开始检测到延迟存在的BS通知给信源的分集转移中继线,使分集转移中继线的下行链路帧FN加法器34-4执行下行链路滑动处理。下面,将给出BS和分集转移中继线两者的详细描述。
2.4.1在基地台上的处理
在BS上,根据由BS-MSC帧同步器21提供的标准时钟,从缓存器中提取载有预定无线帧数FN的用户帧。当下行链路接收机24-1和下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24-2检测到提取定时之后到达的用户帧时,产生下行链路FN校正请求信息。由上行链路帧发射机24-10,经MIF23通过用户信号通路到MSC的DTH的路径。发送下行链路FN校正请求信息。另外,可以通过控制信号通路发送同样的信息。对于后3种情况,当检测到提取定时之后到达的用户帧时,通过BS的MDE到PRC-B22的路径发送下行链路FN校正请求,并将同样的请求送给PRC-M32作为控制信号。其后,传送该下行链路校正请求,从MSC中的PRC-M32到DHT中的DHT控制器34-1,最后到下行链路FN分配器,在这里执行下行链路滑动处理,以产生下行链路FN校正请求。
下面将描述当把下行链路FN校正请求作为控制信号或作为用户信号送给分集转移中继线时的优点和缺点。当把它作为控制信号发送时,它仍执行可增加延迟时间或予以控制处理器的负载。而,当把它作为用户信号发送时,存在两种可能的情况:将该下行链路FN滑动请求加到自一些无线链路接收的上行链路用户帧上,或把它作为给予用户帧的通知发送。
对于前种情况,如果将FN滑动请求加到用户帧被中断的间隔的分组序列上,则可被丢失。在用来供给用户帧作为通知的情况,尽管增加了业务量,但它保证以高速和需要的定时传送请求。将供给用户帧的通知叫做“下行链路有线失步通知用户帧”。与上行链路用户帧无关地发送该有线失步通知用户帧。另外,可将具有加到其上下行链路FN滑动量的下行链路有线失步通知用户帧发送到分集转移中继线上。
2.4.2.分集转移中继线的功能
对于无线链路,根据所有的分支都属于提供分集转移的合成增益的有线链路的前提,来执行信号传输的功率控制。因此,即使当一组分支中只有一个分支发送下行链路FN滑动请求,下行链路帧FN加法器34-4仍用它作为起动信号开始下行链路FN滑动处理。当下行链路帧FN加法器34-4提收下行链路有线失步通知用户帧或下行链路FN滑动请求时,它将下行链路帧数校正值校正某个量(或所通知的下行链路FN滑动)。将在一个处理中校正的下行链路FN滑动宽度限定为等于或小于预定的FN滑动减少值,而不管作为延迟检测的有多大宽度。另外,将通信延伸的开始和末端之间累加的总的FN滑动宽度限定为等于或小于下行链路FN滑动的预定最大宽度。
如果累加的下行链路FN滑动宽度超过最大可允许的下行链路FN滑动宽度,则DHT控制器34-1将它通知给MSC处理器32。作为一个警报通知,MSC处理器32给出一个响应,但是在MSC处理器32给出该响应之前,MSC并不执行下行链路FN滑动处理,即使是它同时收到了来自BS的下行链路滑动请求。即,在这个间隔中,忽略警告最大可允许下行链路FN滑动宽度超过的警报。
在MSC处理器32中存储的FN滑动处理参数管理表中列出了用于下行链路FN滑动处理必须的参数,安排成这样的顺序,使得滑动宽度和最大可允许宽度的选择适于给出的服务,因为这些参数的选择影响通信期间的服务质量。下行链路帧FN加法器34-4,在参考该表中的信息之后,执行下行链路FN滑动处理。例如,当考虑话音通信服务时,在对VXC35的延迟废除能力和丢失帧补偿能力的适当考虑后,可确定FN滑动宽度,而在考虑延迟对话音的影响之后可确定最大可允许滑动宽度。
当考虑数据传输服务时,只要适当地考虑OSC36的延迟废除能力并适当地检查一组帧上的误差(比如,8个帧),在适当考虑帧的周期之后,能将帧的丢失的影响减至最小。
当在一个FN滑动处理中的FN滑动宽度被确定为等于一个FN滑动宽度,并且到达接收台超过该宽度的延迟出现时,多次地执行FN滑动处理。在执行这些相继的FN滑动处理期间,不会由于通过有线通信期间帧的失步状态而中断通信。如果保持分集转移,通过在其有线通路中不存在失步状态的另一分支的通信是可能的。在图32中示出了FN滑动处理参数管理表的一例。
下面,将参考图36给出下行链路FN滑动处理所需步骤的概要。在图36中假设,通过分集转移中继线34的帧和通过BS2的帧之间的同步相位差是0。BS4处理与由分集转移中继线34处理的那些帧具有同步相位差的那些帧,因此BS4的标准时钟在BS2的对应标准时钟之后一个时钟单位(OFS)。还假设,在从分集转移中继线34到BS的通路期间可经受最大的起伏延迟帧是38毫秒[是等于23个线路帧时钟(FN)+13个时钟单元(OFS)],对于BS2和BS4是相同的。
又假设,下行链路FN滑动步宽度是“1”,最大下行链路FN滑动宽度是“5”。则,当最大起伏延迟是38毫秒时,在FN=6和OFS=0(在t2)的条件下在BS2中提取的帧相当于以FN=2和OFS=3(在t1)从分集转移中继线34发送的帧。
然而,在该图中所示的例子里,不是在t2,而是在稍微落后t2的t3,来检测该适合帧。在另一方面,在BS4,在正确的定时(FN=5,OFS=15)检测对应的帧。在前种情况,BS2发送下行链路用户帧有线失步通知给分集转移中继线34。在FN=10的定时(t4)由分集转移中继线34接收这个帧(一接收到即可处理该有线失步通知用户帧,而不是按照它的FN把它作为原始帧处理)。然后,执行滑动处理以确定将什么无线帧数FN指定给t4之后即刻到来的帧。即,以FN=10和OFS=3(在t5)发送的帧,将会给出FN=14,FN=15。通过这些步骤,从分集转移中继线34送到BS2的帧的连续序列恢复了同步。
下面,将参考图28和30详细描述上行链路帧处理。
2.5.在基地台的上行链路帧处理
在图3中,当以参加分集转移的BS发送MS1上行链路帧时,无线收发信机25接收该上行链路帧,并将它们送给在它的MDE中的帧接收机24-5。在BS(在上例中是BS2)的上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24-6中,将它作为通信开始时的同步标准,以设置为“0”的标准钟的无线帧偏移值提取无线帧。如果根据上述定时没有能提取的帧,则将等待时间延伸到下一个定时(在“1”个无线帧时钟周期之后),并恢复帧的提取。
在从属BS,即BS4,当对于BS4的标准时钟的定时“0”调整了与BS2的帧的同步相位差(这是由MS测量的,并由MSC广播的)对应的无线帧偏移值OFS之后,以一定时提取无线帧。如果在精细调整之后所获得的无线帧偏移值OFS延续到邻近的无线帧时钟,则分配给它的无线帧数FN相联系地移动(图28)。由这些同步差要求的调整处理与在上行链路帧中看到的一样。
返回图3,将如此提取的无线帧供给上行链路帧处理器24-7,在此为避免在无线区的传输中引入误差进行编码处理,并执行用于无线传输的调制,以建立无线帧。此外,上行链路帧处理器24-7估算无线帧的接收状态,并作为质量参数存储它。然后,上行链路帧可靠性信息指配器24-8对BS-MSC帧指配分数或质量参数。
将这些BS-MSC无线帧供给上行链路帧FN加法器24-9,在此对BS-MSC帧给出无线帧数FN。这里所给的无线帧数FN等于由BS的无线帧同步器21提供的标准时钟的FN。
然而,在从属BS,作为对于所给的无线帧的序列精细同步调整的结果移动无线帧数FN时,给出偏移的无线帧数FN。通过上行链路帧发射机24-10到BS的MSC接口23再到MSC3的路径,提供具有所附无线帧数FN的BS-MSC帧。
2.6.在MSC3中的上行链路帧处理
接着,在图2,分集转移中继线34的上行链路帧接收机34-7接收来自BS的BS-MSC帧。
上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34-8从上行链路帧接收机接收BS-MSC帧,根据由DHT控制器34-1提供的DHO分支信息(图4)从它们中提取特殊的帧,这些特殊的帧具有与活性分支对应的连接标识符,并具有根据上行链路帧数校正值校正了由MSC无线帧同步器31提供的标准时钟之后获得的无线帧数FNS,将这些特殊的帧送给上行链路帧比较器34-9。当接收的帧是下行链路有线失步通知用户帧时,将它送给DTH控制器34-1。
这里根据基于由DHT控制器34-1提供的上行链路无线帧偏移校正值所确定的定时,来完成提取。引入这个定时调整,使得进行提取时,允许在BS和MSC之间的传输中产生的起伏延迟,并且在由上行链路帧FN加法器24-9执行的处理中可引入帧偏移。
在上面的例子中,由上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34-8执行的提取的定时等于如果该上行链路帧偏移校正值为13的定时。另外,指配给被提取的BS-MSC帧的帧数FN,等于由MSC无线帧同步器31提供的标准时钟的帧数FN减去由DHT控制器34-1提供的下行链路帧数校正值[3](图30)。
MSC3监视给予BS-MSC帧的并存储在上行链路帧接收机34-7的缓存器中的无线帧数FN。一旦检测到被提取的载有无线帧数FN的BS-MSC帧到达的连续复发延迟,它即断定产生了帧延迟,向OTH控制器发送BS-MSC帧同步校正通知,并改变该上行链路帧数校正值。
通过这个过程,适当地改变了指配给随后帧的无线帧数FN。将这个处理叫做“上行链路FN滑动处理”。根据由DTH控制器34-1提供的业务量信息来确定BS-MSC帧的提取频率(当以ATM方式发送BS-MSC帧时的提取信元和信元间隔的数量)。
然后,将给出对上行链路FN滑动处理的详细说明。
这个处理是,当由上行链路帧接收机34-7和上行链路帧提取检测器检测到提取定时之后到达的帧时,恢复这些帧的同步,以便可将它们以同步的状态从MSC发送到BS。
对于无线链路,根据所有的分支属于提供分集转移的合成增益的有线区的前提,来执行信号传输的功率控制。因此,即使一组分支中只有一个分支接收到延迟的帧,也用这个延迟来触发上行链路FN滑动处理。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的分支接收到延迟的帧,则根据具有最大延迟的帧来执行上行链路FN滑动处理。
在上行链路FN滑动处理中所用的参数包括上行链路FN滑动宽度(上行链路FN滑动单位),将它给予不管检测的延迟量如何而执行的每个时间处理,还包括最大FN滑动宽度(最大可允许FN滑动宽度),它是从通信的开始到它的末尾累加的上行链路FN滑动单位。
如果累加的上行链路FN滑动单位超过最大可允许上行链路FN滑动宽度,则DHT控制器34-1向MSC处理器32给出警告最大可允许上行链路FN滑动宽度超过的警报。作为警报的通知,MSC处理器32给出响应,但在MSC处理器32给出响应之前,MSC并不执行上行链路FN滑动处理,即使它同时检测到帧传输中的延迟。即,在这个间隔中,忽略警告最大可允许上行链路FN滑动宽度超过的警报。
将FN滑动处理所需的参数列在存储在MSC处理器32中的FN滑动处理参数管理表里,根据服务进行分类。因此,上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34-8在参考这里的信息后,执行上行链路FN滑动处理。在图32中给出了排列FN滑动处理必需参数的表的一例。
在图33和34中描绘了上行链路FN滑动处理所需的步骤。在图34中,细的实线表示在从BS4到分集转移中继线34的传输中具有最大可允许极限之内延迟的帧的流动,而粗的实线表示在从BS2到分集转移中继线34的通路中延迟超过最大可允许极限的那些帧的流动。
将最大起伏延迟,与所包含的BS的帧的同步误差,和FN滑动参数设置如下。在下行链路FN滑动过程所描述的BS2中,具有其帧数FN=2的帧超过了可允许极限。因此,如果执行正常控制,FN=3的帧将在FN=6和OFS=13的定时被抽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其帧数FN=2的帧将被提取,因为FN偏移了“1”。如果保持分集转移,并且如果FN=2的帧的重复提取被避免,则一个帧的提取被漏过,重新提取可从FN=3的帧开始。通过这个处理,对于从BS2到分集转移中继线34的后面帧可恢复同步。
接着,上行链路帧比较器34-9取出从参加分集转移的BS收集的BS-MSC帧。参考附在无线帧的可靠性数据,比较它们,并执行分集选择。下面将参考图19描述其详细的程序。
图19给出了指配给与无线帧相一致的BS-MSC帧的无线帧数FN,和可靠性数据的表。该可靠性数据包括无线帧失步估价位(Sync),CRC估价位(CRC),接收的SIR值(Con),水平降低估价位(Level),和BER劣等确定位(BER)。将备用位(RES)用于扩展给出的功能。例如,可将这用于下行链路有线失步通知用户帧与通常用户帧之间的区分。
根据接收的SIR值和CRC估价位产生通过上行链路帧比较器34-9取得的分集选择。更具体地说,多个BS-MSC帧它们的CRC是可以的,则选择接收的SIR是最多的一个。当所有的候选BS-MSC帧具有鉴定是NG的CRR,则可将它们的位数据比较,以大小的顺序排列或提供给根据一定估价函数的估算,和组合。
然而,当自所有的涉及分支的有线帧的可靠性数据含有无线帧失步估算位时,则必须引入满足失步通信所必须的处理。在图21中示出了选择处理必需的基本步骤。
然后,在逐帧地选择之后,上行链路帧分析器34-10统计地估算无线帧的传输质量,当它发现所给出的帧的降质如此之低,以致达到标准的FER(帧错误率)时,它发送质量降低警报信号给MSC处理器32。当呼叫产生时,从分集转移中继线34给出质量降低估算参数(图6)。
该上行链路帧分析器34-10还监视无线帧失步-估算位,并且每当它发现无线帧失步连续发生N次(N是自然数)时,它向PRC-M发送警告失步通信的警报信号。由DHT控制器提供失步有线帧连续发生的次数。这里,参考图8-10,将给出基于使用可逆计数器的质量估算的简单方法的说明。
首先,将参考图8给出基本的工作原则。当由一个MSC从一个或多个BS接收到N个无线帧时,这些无线帧含有M个质量降低的帧,则可将帧的FER表示为M/N。
在图8,FER质量测量包括:检查接收的N个无线帧,是否它们包含CRC是NG的两个或更多的帧,通过这样做,保证无线帧的FEF是不多于1/N(FER≤1/N)。为保证对于N=6的FER≤1/6,每当它接收到CRC为NG的帧时该计数器给出5,每当它遇到CRC是OK的帧时它的数量减1。
监视部分检查在计数器中的数量不超过5,从而保证FER≤1/6。当N量可变时,FER将是在10-4之内,将N=1000引入到该计数器,可按上述的同样方式执行监视。如果将质量标准设置为高水平,则N将取很大的数目。
例如,当N=100000,帧具有10毫秒的周期,需要监视的时间将是大约16分钟(10ms×1000=大约16分钟)。即使将该监视时间设置远远大于通信的平均保持时间,这也将中断有效的监视。为对付这种不方便,将该计数器设置为N=0,并且每当它接收到CRC为NG的帧时上升1。
图9和10是流程图,表示结合上述考虑的计数操作的步骤。REPORTFER是一阈值,当计数器计数超过预定FER降低帧的数目,并发现超过的数目达到一定值时,它将情况通知给PRC-M。可将这个取作为保护步骤的尺度,当给出的信号是由频繁降低的帧组成时。为减少对PRC-M的通知所需要的。
REPORTSOOT代表连续发生的失步帧的数目。可将此作为保护步骤的尺度,因为只有当选择之后的连续失步帧的数目超过这个尺度时,才发送警告失步帧发生的通知。
尽管图8-10给出了基于使用递增计数器的质量测量,但也可将其它的方法用于质量的测量和失步帧的检测。例如,可说的窗口滑动方法,引入具有一定宽度的窗口,对通过该窗口的帧计算它们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与上述不同的方法来实施必需的质量参数计算)。
接着,上行链路帧供给器34-11将网络侧连接标识符附加到MSC内帧,并将该MSC内帧附到服务中继线。根据对帧的适当的服务将MSC内帧发送到服务中继线(比如,当帧载有话音信息时,将它们发送到高效话音编码器35,或当帧载有数据时,将它们发送到数据服务控制系统36)。
当在适当的服务中继线中处理了之后,将该MSC内帧作为中继帧,通过中继网络接口系统37到目标的线路传送到中继网络12。然而,当在不同的MS之间通信时,可将服务中继线适当旁路,以便改善质量,消除延迟,并使中继线源的消耗最少。
为了加上或除去参加分集转移的分支,MSC处理器32通知DHT控制器34-1,要加入或除去的分支的连接标识符。然后,DHT控制器34-1通知在要加入或除去的分支的连接标识符的内容中所包含的内部功能部件。通过这个动作,将在DHT中的处理更新。上行链路帧分析器34-10前在的质量计算结果清除,并重新开始质量测量。
关于下行链路帧处理,下行链路FN滑动处理、上行链路帧处理和上行链路FN滑动处理的全部上述说明中,为说明简单将作为同步标准的在BS上帧发送或接收的定时设置为“0”或“15”,无需说,可将该定时任意自由地设置,而不影响上述的帧同步控制。系统的操作员,通过将该定时设置为“0”或“15”,或随机,或根据一定规则来考虑,可将负载均匀地分配给所包含的系统,或将通路均匀地分配给所包含的台,从而取得统计的显著多路效率。
2.7.转移控制
下面,将对基于使用分集转移中继线34的移动通信中所用的转移进行描述。
对转移从三个方面分类:(a)控制范围,(b)频率,和(c)转移分支,将从这些方面描述它。
(a)根据控制范围分类
在图22中给出了根据控制范围的转移分类。
参考图22,将转移粗略地分为两类:在一个MSC中进行的转移,和在不同MSC之间进行的转移(MSC内转移)。
将前一个转移或MSC内转移再分为封闭在一个BS(或蜂窝)之中的蜂窝内转移和覆盖不同BS(在不同蜂窝之间)的蜂窝间转移。当关注的BS具有一组扇形区时,可将蜂窝内转移再分为扇区内转移和扇区间转移。
将不同MSC之间的转移或MSC间转移分类为扇区间转移。从图20中的网络结构可看出,通过延伸的用户线将外围MSC(MSC-V)连接到固定(anchor)MSC(MSC-A)。由MSC-A执行帧的分集选择。
如图38中所示,当进行MSC之间转移,并实施不同MSC之间的通信时,将传输中的延迟拉长,它很可能变为超过DHT的起伏延迟吸收能力的延迟。在这种情况,DHT执行上述的FN滑动处理,以恢复帧的同步。
(b)根据频率的转移分类
·同样的频率转移:具有相同频率的帧的转移;
·不同频率转移:具有不同频率的帧的转移;
(c)根据包含的转移分支的转移分类
·分集转移(DHO):以所述分集状态的转移(分支的加、删除和加/删除)。
·分支交换转移:断开包含的所有转移分支,并在暂短的间歇之后,用于重新转移的新的一组转移分支进入。
·重新连接型转移:自包含的所有转移分支的帧变为失步,并在暂短的通信中断之后,用于重新同步转移的新的一组分支进入。
·通过图23中给出的转移分支控制分类转移分支状态。
通过按照分类(a)-(c),取哪一个,可识别给出的转移。(比如:蜂窝内、扇区间,使用不同频率,而分支交换转移,或蜂窝间,有能力加/删除的DHO转移等等)。
所述重新连接型转移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当MS与BS之间的通信遭受失步时,该网络一边将中继线保留一定长度时间,并且移动台一边搜索可能重新建立失步的BS。因此,当移动台发现来自可能在那个时间长度内恢复失步的新BS(或它以前通信的BS)的通知信道时,将那个移动台连接到保留如此长时间的中继线上。
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可使用重叫转移。在这种方式中,移动台发送一包括关于对BS的前面通信状态的信息,根据这个信息可快速地恢复前面的通信状态。
图24和25是比较在移动通信中所唤起的转移触发器和转移类型的表。
下面,将以这个例子,说明分配给在图24和25的左列中的窄分类的大类的三类触发器。
(1)由于传输丢失测量的DHO触发器
对于下行链路帧用MS测量传输丢失。MS通过将它自己的扇区的和通过参加通信的扇区的高位(perch)信道提供的相邻扇区的输出功率,与由MS接收的信号的输入功率进行比较,来计算传输丢失。然后,它安排传输丢失上升中的扇区变换该信息为蜂窝条件报告/转移触发,并将它输送给MSC。(它根据扇区的定时差来调整通知的定时)。
正如早先所述,DHO是一种转移,这里,当MS在无线通信区上移动时,以基本转移线保持闭合,并将具有同样频带的外围转移线重新设置,来保持位置分集。通过分配用由于对传输的位置分集改善的通信质量而获得的额外能量,可增加相邻扇区的无线通信的容量。
根据对于参加通信的分支的传输损失与要加入/除去的分支的对应值之间的差而设置的阈值,可确定DHO分支的加入/删除。(该阈值包括对于DHO加入(DHO-ADD),DHO删除(DHO_DEL),和分支交换转移(BHO_INI)的阈值。)
因此,如图31中所示,根据MS与BS之间的传输丢失来确定分集转移区域。
如果MSC具有超过可允许极限的上行链路帧干扰水平,因为用于发送上行链路帧必需的功率保持不变,它可安全地执行转移。然而,如果下行链路帧干扰水平超过可允许的极限(对BS允许的最大传输功率),MSC不能执行转移。
在这种情况,MS不执行转移,进入到转移后选居位的区域,并造成在同一区域中存在的其它BS的通信的下降。为了避免频繁出现这种情况,必需限制对一定水平呼叫的接受,以便可将转移呼叫的容量保持足够。其后,MS通过分集转移区,并移动到正在通信的区域之外。当通信质量降到如此之低,使它超过对于BHD_INI的阈值时,MS将执行BHO,后面将要描述。
(2)分支交换转移触发器
分支交换转移是一种转移,其中当进入通信质量降低,或MS通过DHO区,而不藉助DHO时,它的通信质量降得如此之低,以致超过BHO_INI的阈值时,将基本转移线打开而将外围转移线重新设置。在上述的参考图24和25的触发基本转移线的描述中,质量降低的爆发和质量降低足够大超过BHO_INI的阈值二者对于转移的执行被认为是必需的,但对于转移的执行可发生两个要求中的任何一个。
对于上行链路帧通过分集转移中继线34执行质量降低测量,而对于下行链路帧通过MS来做。下面将描述通过分集转移中继线34来执行质量降低测量。
分集转移中继线34通过在分集选择后检查用户帧的CRC统计地计算NGs的发生,当它发现所测得的FEF超过阈值FER时,它向MSC处理器32发出告诉质量降低的警报信号,用该信号作为触发开始转移。
举一例,当对于同样频带分配的线路缺少容量,而对于不同频带分配的线路具有可接受(根据容量和可利用的资源可接受的)的足够容量时。引入分支交换转移,否则执行话音的静噪中断或打开线路。按照图31中所示确定分支交换转移的极限。
举另一例,当在分集区中的MS发现在它的运动方向的BS中没有空余的通信信道(TRX)时,MS不执行分集转移。当它发现所开的空白通信信道时,它快速开始分集转移,但它处理的帧超过分支转移的极限时,它执行分支交换转移。
当MS发现在它的移动方向的BS没有具有与MS处理帧的同样频率的通信信道时,它不请求分集转移,但它处理的帧超过分支交换转移的极限时,它执行分支交换转移。
此外,当MS保持在某个区域中,并发现在该区中所含的所有BS的传输线路的容量完全饱和时(下行链路帧的传输功率为最大,或上行链路帧的传输功率超过可允许的极限),则即使它处理的帧未超过分支交换转移的极限它也可执行分支交换转移。
(3)重连型转移触发或由于失步通信的检测而断开
当一个台继续以降低的质量进行通信时,质量降低继续一定的时间长度(失步状态的检测)跟着是通信断开。当台的用户坚持继续通信时,装入重连型转移。重连型转移是由交换无线链路组成的控制,同时保持同样的呼叫。
对于上行链路帧由分集转移中继线34执行失步通信的检测,而对于下行链路帧由MS1执行该检测。下面,将描述通过分集转移中继线34如何检测失步上行链路帧。
每个包含的BS,当它在它的无线通路中检测到失步无线帧时,该失步状态一超过保护步骤它即将该失步状态通知MSC3。以在用户帧的可靠性数据中所含的无线帧失步估算位的形式给出这个信息。
分集转移中继线34监视无线帧失步估算位,每当它发现无线帧失步的出现超过REPORTSOOT时,它向MSC处理器32发送警告失步通信发生的警报信号。MSC处理器32利用该警报作为触发开始重连型转移,或断开该呼叫。
对于按照上述在各种情况下建立适当的转移,BS和MS具有以下的功能。
BS不断地监视上行链路帧的干扰水平和传输消耗的总功率,并把它们的值与它们同对应阈值的比较一起插入到广播信息中。BS对于转移和信号的接收/发送分别设立阈值,因为它关系转移多于呼叫的起始和终了。最好将呼叫的起始和终了的阈值设置到比对转移给出的更严格的水平。
对MS设有在等待或通信期间监视输入广播信息的功能,并且由它本身可确定现在是否能够执行呼叫的起始和终了或转移。MS从具有与通信中所用同样频带的相邻高位信道接收信号。然后,关于对上行链路的干扰水平,它根据通过从广播信息得来的高位信道的传输功率和该高位信道的接收场水平来计算传输损耗。然后,MS与给出最少传输损耗的BS通信。而且,MS将传输损耗与对同邻近BS通信中的上行链路帧的干扰水平进行比较,并确定它移动的区域。
在图11和12中示出了对于分集转移控制处理所必需的步骤序列,在图13和14中示出了对于分支交换转移控制处理所必需的步骤序列。首先,将描述对于分集转移控制处理所必需的步骤序列。这是为确保转移的执行,使得即使从由BS2(BS1)控制的区域移动到由BS4(BS2)控制的区域通信也保持不中断。
<分支的加入>
(1)当MS检测具有低传输损耗的一分支(或一些分支)时,它测量由通信中的标准分支或MS接收的无线帧与由要加入的分支接收的无线帧之间的同步相位差,并向MSC3发送分支加入请求。
(2)MSC3确定后选分支的一个适当输出,并询问控制加入分支的BS4(BS2)是否该分支具有足够的资源,比如无线通路和其它,并接收确认回答。可用步骤(4)积聚成这一步骤。
(3)MSC处理器32通知分支加入请求给分集转移中继线34。并设立分集转移中继线以响应该请求。
(4)MSC3命令BS4(BS2)在MSC3和BS4之间建立适当的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
(5)BS4建立适当的有线链路,通过下行链路开始传输,并接收上行链路帧,并返回一回答给MSC3。然而,在这一步骤,由BS4处理的帧与由MS处理的帧不总具有同步关系(当由MS的传输上行链路帧的功率控制指向BS而不是BS4时这是非常实际的)。
(6)MSC3命令MS加入新的分支。
(7)MS给MSC3返回一个对新分支加入命令的回答。
(8)MS按最大比值组合基准加入所述的分支,并进入分支转移。可将步骤(7)和(8)在顺序上交换。
<分支的删除>
(9)当MS检测到没有提供最大比值组合的一分支(或一些分支)时,它向MSC3发送一删除该分支的请求。
(10)MSC3命令MS删除该分支。
(11)MS执行该分支的删除。
(12)MSC3命令BS2(BS1)删除前面无线和有线通路。
(13)BS2打开无线和有线通路,并将它通知给MSC。
(14)MSC3向分集转移中继线34通知分支删除的顺序。
下面,将给出对于分支交换转移必需的步骤序列的描述(图13和14)。
这是为保证具有中断的转移的执行,当从BS2控制的区域移动到BS4控制的区域时,在该移动中因某种原因它不求助于转移,因此经受了通信质量降低,或降低的通信质量超过BHO阈值。
(1)当BS检测具有低传输损耗的分支,或可将通信转换到的分支(或一些分支)时,它测量该分支的损耗与对应的一个参考分支的同步相位差,并将该结果作为蜂窝状态的报告周期性地或在状态变化的间隔上通知给MSC3。MSC3存储该报告。
(2)当BS或分集转移中继线34检测质量降低的通信时,根据在MSC3的存储器中存储的MS的蜂窝状态来确定转移目的分支。
(3)MSC3询问控制要转换的分支的BS4,该分支是否具有足够的资源,比如无线链路及其它,并接收确认回答。可将这个步骤与步骤(5)联合。
(4)MSC处理器32将分支状态的请求通知分集转移中继线34,并且响应该请求设置分集转移中继线34。
(5)MSC3命令BS4在MSC3与BS4之间设置适当的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
(6)BS4适当地设置有线链路,通过无线链路开始发送上行链路帧,并向MSC3返回一回答。
(7)MSC3命令MS执行分支的交换。
(8)MS断开与前分支的通信,并开始与新分支的通信。
(9)BS4检查,在MS与新分支之间建立通信,并通知MSC3,在MS与新分支之间的通信中建立了同步状态。
(10)当MSC3从BS4接收在新的通信中已经建立同步状态的报告时,它命令BS2释放前面的无线和有线链路。
(11)BS2释放所述的前面的无线和有线链路,并通知给MSC3。
(12)MSC3向分集转移中继线34通知分支删除的顺序。
在图11-14所描绘的步骤序列中,在MSC处理器32与分集转移中继线34之间可交换分支加入和删除的命令。在图15和16中示出了,在通信的开始/结束和通知通信质量降低/失步状态的爆发的报告的接收/发送期间,在两个部件之间交换信息。
下面将首先描述在通信开始时的信息流。MSC处理器32,当它接收呼叫时,(1)识别服务的类型,(2)确定连接标识符,(3)计算定时校正参数,(4)确定质量降低测量参数,(5)确定失步状态检测参数,(6)分析业务量信息,并将在步骤(2)-(6)中获得的参数与DHT设置命令一起通知给DHT。
分集转移中继线34根据供给它的命令和参数设置各种内部状态,并开始分集转移操作。
接着,描述在转移开始时的信息流。
MSC32,在有线分支的加入或删除中,(7)确定要加入或删除分支的DHO连接标识符,并将该结果与指示分支加入或删除的命令一起传达给分集转移中继线34。
分集转移中继线34根据它接收的命令和参数更新在系统中的状态,并以加入的新分支开始重新的分集转移。
为断开给出的呼叫,MSC处理器32发送一个用于打开所含通路的指令给分集转移中继线34。
当降低质量通信或失步状态发生时,分集转移中继线34发送一个警报信号给MSC处理器32,它根据该信号提供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
3.实施例的优点
根据上面详述的特征,该实施例将带来下面的优点。
(1)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MSs,BSs和MSCs之间的通信中确保了共同的同步定时。只在BS与MSC之间交换帧识别信息,且由包含的MSC和BS消除了从一个BS到另一个帧传输延迟的不同。而且,MS在同步定时可从不同的BS接收无线帧,它用小容量的缓存器控制通信。因为只在MSC与BS之间交换帧识别信息,不通过无线链路交换,确保了无线传输容量的有效利用。
(2)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通信的开始时,通信控制器向帧接收系统通知正确测量的传输延迟,帧提取控制器根据包含的服务种类提取帧。因此它能以根据服务种类适当设置的传输延迟进行通信。
(3) 在这个实施例中,当帧提取器检测到接收帧的失步状态时,它根据帧的时间适当地偏移提取帧的定时,通过这样做,恢复了后面帧的同步状态。因此,它能够不间断地继续通信。
(4)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选择过程之后进行质量降低的估价,因此能够利用质量降低作为触发起动转移。这有助于改善通信质量。
(5) 在这个实施例中,每个BS通过通信链路向分集转移中继线通知失步状态,使分集转移中继线估价该失步状态,然后将其结果发送给所含的处理器。因此,如在通常系统,那样将失步通知直接发送给处理器于是对处理器加载时可减少所需的信号量。
4.变化或修改
可以多种形式实施本发明而不偏离本发明固有的精神或基本特征。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在任何方面只是说明,而不能做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只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决不能由说明书中所含任何描述来限制。而且与任何权利要求等效的变化和修改自然都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假定各个节点的时钟误差和传输延迟中的起伏是已知的。然而,可将本发明应用到不同的情况:发射机和接收的时钟不同步的情况,由于信号通过发射机和接收机产生的传输延迟中的起伏保持未知的情况等等。
下面将描述按照上述情况的操作。在图37中,收发信机100具有时钟电路101,以产生时钟脉冲CL1,而接收机120具有时钟电路102,以产生时钟脉冲CL2。时钟脉冲CL1和CL2不同步。同时假设由于在发射机100和接收机120之间信号的传输起伏的最大延迟是未知的。现在将描述该技术。其中接收机120同步由发射机100发射的帧。
首先,发射机100在它发送那些帧之前将时钟脉冲CL1的相位作为无线帧数FN附加到帧上。接收机120接收那些帧,读出附加在这些帧上的帧数FN,计算给出帧数与对应时钟信号CL2的相位差。对于由前面发射机发射的帧重复这种计算一或多次,获得了最大偏差,并将安全因子加到其中以给出校正值,然后存储在存储器中。之后从输入的帧中,接收机根据时钟脉冲CL2和校正值提取适当的帧。根据通信的当前经历,如果需要,任何时候都可改变这个校正值。
下面将描述上述修改的操作。
发射机100将发送,比如,当时钟信号CL1具有“55”的相位N的帧,并将“55”的该无线帧数FN附加到该帧上。如果接收机120发现,对应的CL2是在该时钟信号的“60”上,则差值是5(60-55=5)。以同样的方式,如果当发送帧时时钟信号CL1的相位FN是“62”,而当接收该帧时的时钟信号CL2是在“5”,则差值为7(64+5-62=7),因为无线帧数FN以周期的方式在“0”到“63”改变。
如果安全因子假设是“2”,则将两个测量的最大的差“7”与“2”相加,获得了校正值“9”。在后面的处理中,接收机120根据该校正值提取帧。对于第三个实例,当在时钟信号CL2的“6”上接收机120接收了感兴趣的一个帧时,该差值是61(6-9+64=61)。因此,提取具有FN=61的帧。对于第四个实例,在时钟信号CL2的“7”上接收机120接收了感兴趣的帧,则提取具FN=62的帧。以这种方法,可以保持发射机100与接收机120之间帧的同步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9中所示将各个中继线放在一起并分配给单一的MSC(情况1)。还可将本发明应用到情况2,在同一图中将MSC分配给几个块,并将中继线分别分配给这些块。在图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MSC是由MSC-1和MSC-2组成的。而且,在这种情况,MSC-1的数目和位置不受任何具体要求的限制:它们可位于接近BS的位置,并可将一组MSC-1连接到单一的MSC-2。
Claims (12)
1.一种基于交换中心标准时钟的交换中心,所述交换中心用于具有所述交换中心和多个基站的移动通信系统,所述多个基站基于被连接到所述交换中心的每个基站所特有的基站标准时钟,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均利用帧数标识的帧在所述交换中心与每个所述基站之间发送/接收通信信号,所述交换中心包括:
一个下行链路帧加法器(34-4),用于向所述通信信号附加帧数,所述帧数是基于对应于在所述交换中心和每个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信号的最大起伏延迟的帧数、以及对应于参考所述交换中心标准时钟的发送定时的帧数而确定的;和
一个下行链路帧供给器(34-6),用于将附加了所述帧数的所述通信信号发送到每个所述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交换中心,还包括:
一个上行链路帧接收机(34-7),用于缓存从每个基站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和
一个上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34-8),用于从所述上行链路帧接收机(34-7)中提取具有帧数的帧,所述帧数等于根据对应于参考所述交换中心标准时钟的接收定时的帧数、以及对应于所述最大起伏延迟的帧数而确定的帧数。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交换中心,其中在相对所述交换中心标准时钟被偏移了所述最大起伏延迟的发送定时上,所述下行链路帧供给器(34-6)向每个所述基站发送附加了所述帧数的所述通信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的交换中心,其中所述下行链路帧加法器(34-4)根据由所述基站通知的校正请求信息来调整应被附加到所述通信信号的所述帧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的交换中心,其中所述帧数是基于服务类别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2的交换中心,其中当从所述基站接收的通信信号在正确提取时被延迟时,所述上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34-8)调整用于提取该帧的帧数。
7.一种移动通信系统,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基于交换中心标准时钟的交换中心和基于被连接到所述交换中心的每个基站所特有的基站标准时钟的多个基站,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均利用帧数标识的帧在所述交换中心与每个所述基站之间发送/接收通信信号,
所述交换中心包括:
一个下行链路帧加法器(34-4),用于向所述通信信号附加帧数,所述帧数是基于对应于在所述交换中心和每个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信号的最大起伏延迟的帧数、以及对应于参考所述交换中心标准时钟的发送定时的帧数而确定的;和
一个下行链路帧供给器(34-6),用于将附加了所述帧数的所述通信信号发送到每个所述基站,
每个所述基站包括:
一个下行链路帧提取控制器(24-2),用于提取具有根据对应于参考所述基站标准时钟的接收定时的帧数而确定的帧数的帧。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交换中心根据由所述基站通知的校正请求信息来调整应被附加到所述通信信号上的所述帧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帧数是根据服务类别来确定的。
10.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的方法,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基于交换中心标准时钟的交换中心和基于被连接到所述交换中心的每个基站所特有的基站标准时钟的多个基站,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均利用帧数标识的帧在所述交换中心与每个所述基站之间发送/接收通信信号,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在所述交换中心中,向所述通信信号附加帧数,所述帧数是基于对应于在所述交换中心和每个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信号的最大起伏延迟的帧数、以及对应于参考所述交换中心标准时钟的发送定时的帧数而确定的,并且将附加了所述帧数的所述通信信号发送到每个所述基站;和
在每个所述基站中提取具有根据对应于参考所述基站标准时钟的接收定时的帧数而确定的帧数的帧。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交换中心根据由所述基站通知的校正请求信息来调整应被附加到所述通信信号的所述帧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方法,其中所述帧数是基于服务类别来确定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48900/96 | 1996-12-26 | ||
JP34890096 | 1996-12-26 | ||
JP348900/1996 | 1996-12-26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69031A Division CN1309187C (zh) | 1996-12-26 | 1997-12-25 | 用于执行基于帧的信号通信的帧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16648A CN1216648A (zh) | 1999-05-12 |
CN1154261C true CN1154261C (zh) | 2004-06-16 |
Family
ID=1840014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69031A Expired - Lifetime CN1309187C (zh) | 1996-12-26 | 1997-12-25 | 用于执行基于帧的信号通信的帧通信系统 |
CNB971938601A Expired - Lifetime CN1135010C (zh) | 1996-12-26 | 1997-12-25 | 转移的方法 |
CNB031478948A Expired - Lifetime CN1269371C (zh) | 1996-12-26 | 1997-12-25 | 转移的方法 |
CNB971938725A Expired - Lifetime CN1154261C (zh) | 1996-12-26 | 1997-12-25 | 帧同步电路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69031A Expired - Lifetime CN1309187C (zh) | 1996-12-26 | 1997-12-25 | 用于执行基于帧的信号通信的帧通信系统 |
CNB971938601A Expired - Lifetime CN1135010C (zh) | 1996-12-26 | 1997-12-25 | 转移的方法 |
CNB031478948A Expired - Lifetime CN1269371C (zh) | 1996-12-26 | 1997-12-25 | 转移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6470188B1 (zh) |
EP (5) | EP0896442B1 (zh) |
JP (5) | JP3496721B2 (zh) |
KR (2) | KR100276519B1 (zh) |
CN (4) | CN1309187C (zh) |
CA (2) | CA2247357C (zh) |
DE (4) | DE69739757D1 (zh) |
WO (2) | WO199802997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739757D1 (de) * | 1996-12-26 | 2010-03-25 |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 Weiterreichenverfahren zur verringerung der phasendifferenz zur synchronisation einer mobilstation |
US6493338B1 (en) | 1997-05-19 | 2002-12-10 | Airbiquity Inc. | Multichannel in-band signaling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over digital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US6690681B1 (en) | 1997-05-19 | 2004-02-10 | Airbiquity Inc. | In-band signaling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over digital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6771629B1 (en) | 1999-01-15 | 2004-08-03 | Airbiquity Inc. | In-band signaling for synchronization in a voic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EP1571858B1 (en) * | 1997-06-04 | 2013-01-02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versity hand-over branch |
GB2342008A (en) * | 1998-07-28 | 2000-03-29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Inter-network call handover |
CN1112775C (zh) | 1998-08-05 | 2003-06-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公共信道上分集组合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
US6539004B1 (en) * | 1998-09-17 | 2003-03-2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Time synchronization of packetized radio signals to base stations |
FI106494B (fi) * | 1998-11-05 | 2001-02-15 | Nokia Networks Oy | Kehystahdistusmekanismi |
JP3022530B1 (ja) | 1998-12-07 | 2000-03-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Cdma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方式 |
US6801772B1 (en) * | 1998-12-08 | 2004-10-05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 Cellular mobile telephone network operation |
US6504828B1 (en) * | 1999-03-11 | 2003-01-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aptive handoff algorithms for mobiles operating in CDMA systems |
DE69930569T2 (de) * | 1999-04-26 | 2006-08-31 | Hitachi, Ltd. | Bearbeitungsgerät zum Diversity-Handover sowie Netzsteuerungssystem, welches dieses Gerät verwendet |
KR100609128B1 (ko) * | 1999-07-12 | 2006-08-04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통화 품질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
US7149193B2 (en) * | 1999-12-15 | 2006-12-12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Dynamic, dual-mode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with a split layer 2 protocol |
CA2330988A1 (en) * | 2000-02-22 | 2001-08-2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inter-site forward traffic capacity for a soft hand-off |
CA2331110A1 (en) * | 2000-02-22 | 2001-08-2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inter-site reverse traffic capacity for a soft hand-off |
US7016310B2 (en) * | 2000-04-05 | 2006-03-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eriving control parameters for telecommunications in-and-out-of-synchronization detection |
SE0101169D0 (sv) * | 2000-10-17 | 2001-03-30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hod and system of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
US6819930B1 (en) | 2000-11-03 | 2004-11-16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allocating a channel resource in wireless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JP2002176666A (ja) * | 2000-12-05 | 2002-06-21 | Sony Corp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WO2002091778A1 (en) * | 2001-05-04 | 2002-11-14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providing parameters during a change of acc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element |
EP1261149A1 (de) * | 2001-05-23 | 2002-11-2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Mobil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Referenzsignalgeber |
DE50203894D1 (de) * | 2001-05-23 | 2005-09-15 | Siemens Ag | Mobil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referenzsignalgeber und verfahren zur basisstationssynchronisierung |
EP1395075A1 (en) * | 2001-06-06 | 2004-03-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Cellular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cellular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
US7283567B2 (en) | 2001-06-22 | 2007-10-16 | Airbiquity Inc. | Network delay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7079512B1 (en) * | 2001-07-13 | 2006-07-1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Quality indicator and method for frame sel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
US7277721B2 (en) | 2001-07-24 | 2007-10-02 | Ntt Docomo, Inc. |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US6996393B2 (en) * | 2001-08-31 | 2006-02-07 | Nokia Corporation | Mobile content delivery system |
US7215965B2 (en) | 2001-11-01 | 2007-05-08 | Airbiquity Inc. | Facility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location data in a voice channel of a digital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20030152110A1 (en) * | 2002-02-08 | 2003-08-14 | Johan Rune | Synchronization of remote network nodes |
JP3959288B2 (ja) * | 2002-03-13 | 2007-08-1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パケット送信システム、パケット送信方法、パケット送信装置、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移動端末、及びアクセスルータ |
TWM240733U (en) | 2002-08-07 | 2004-08-11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for 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s channel switching |
KR100495331B1 (ko) * | 2002-12-10 | 2005-06-1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고속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단말 종단 장치 및 기지국,고속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슬롯 할당 및 시작 슬롯 검색방법 |
US20040116138A1 (en) * | 2002-12-11 | 2004-06-17 | Greenspan Steven Lloy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recovery following service interruptions |
JP2004229117A (ja) * | 2003-01-24 | 2004-08-12 | Ntt Docomo Inc | 通信システム、マルチキャスト交換装置、通信方法 |
JP4102692B2 (ja) * | 2003-03-25 | 2008-06-1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制御装置 |
US7310519B2 (en) * | 2003-04-22 | 2007-12-18 |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oftware upgrading method |
JP2006525589A (ja) * | 2003-05-07 | 2006-11-09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イベント検出システム |
AU2003271605A1 (en) * | 2003-09-12 | 2005-04-06 | Docomo 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Europe Gmbh | Selection of a target network for a seamless handover from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networks |
GB2408422B (en) * | 2003-11-21 | 2005-11-02 | Motorola Inc | A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link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5055471A1 (en) * | 2003-11-24 | 2005-06-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rame synchronisation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FR2864389B1 (fr) * | 2003-12-23 | 2006-03-03 | Eads Telecom | Procede de synchronisation sur la voie montante d'un reseau simulcast |
TR200504827T2 (tr) * | 2004-01-20 | 2007-0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şzamanlı yayın/çoğa gönderim iletişimi. |
US20050163064A1 (en) * | 2004-01-27 | 2005-07-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nchron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roadcasting a service stream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05236752A (ja) * | 2004-02-20 | 2005-09-02 |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US20050226185A1 (en) | 2004-04-07 | 2005-10-13 | Tell Daniel F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via a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
WO2005117151A1 (en) * | 2004-05-26 | 2005-12-08 | Showa Denko K.K. | Positive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gallium nitride-based compoun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
US7668509B2 (en) * | 2004-09-24 | 2010-02-23 | Sensor And Antenna Systems, Lansdale, Inc. | Frequency selective leveling loop for multi-signal phased array transmitters |
US7508810B2 (en) | 2005-01-31 | 2009-03-24 | Airbiquity Inc. | Voice channel control of wireless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s |
CN100442684C (zh) * | 2005-04-05 | 2008-1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提高系统全网同步性能的方法 |
US7110766B1 (en) | 2005-05-31 | 2006-09-19 | Motorola, Inc. | Method of generating a handoff candidate list |
JP4655870B2 (ja) * | 2005-10-18 | 2011-03-2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パケット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経過時間測定方法 |
CN101005348B (zh) * | 2006-01-20 | 2011-07-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长线传输帧头的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
KR100818555B1 (ko) * | 2006-02-03 | 2008-04-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티시피아이피 통신에서 지연 관리장치및 방법 |
US7924934B2 (en) | 2006-04-07 | 2011-04-12 | Airbiquity, Inc. | Time diversity voice channel data communications |
JP2007318241A (ja) * | 2006-05-23 | 2007-12-06 | Nec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携帯端末、交換局、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981494B2 (ja) * | 2006-05-30 | 2012-07-18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張り出し局装置 |
JP4809148B2 (ja) * | 2006-07-10 | 2011-11-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及び移動端末のハンドオーバー方法 |
US8064401B2 (en) * | 2006-07-14 | 2011-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xpedited handoff |
JP4750646B2 (ja) | 2006-08-14 | 2011-08-1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路設定方法 |
US8014327B2 (en) * | 2006-09-05 | 2011-09-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Optimizing requested downlink data by adjusting frame number by measuring actual transmission delay |
US8023446B2 (en) | 2006-09-28 | 2011-09-20 | Hang Zhang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intra-cell-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
DE102007037079A1 (de) * | 2006-10-25 | 2008-04-30 |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 Silberhaltige wässrige Formulierung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elektrisch leitenden oder spiegelnden Beschichtungen |
CN101170343B (zh) * | 2006-10-26 | 2011-11-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中继站稳态的方法及传输系统和传输设备 |
US7899028B2 (en) * | 2006-10-27 | 2011-03-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data transmissions in IP-based networks |
EP1931158B1 (en) * | 2006-12-08 | 2013-04-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frame structure in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060076B2 (en) * | 2007-01-04 | 2011-11-15 | Harris Stratex Networks, Inc. | Real-time RSL monitoring in a web-based application |
BRPI0720893A2 (pt) * | 2007-01-09 | 2014-04-01 | Ntt Docomo Inc | Aparelho de estação de base e método de controle de comunicação |
USRE47721E1 (en) | 2007-02-05 | 2019-11-05 | Nec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ts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nchroniz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timer control program therefor |
JP4601637B2 (ja) * | 2007-03-20 | 2010-12-2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8737350B2 (en) | 2007-03-21 | 2014-05-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F handoff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
US8750248B2 (en) | 2007-03-21 | 2014-06-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F handoff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
US8457064B2 (en) | 2007-03-21 | 2013-06-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F handoff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
US8737353B2 (en) | 2007-03-21 | 2014-05-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F handoff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
US8948757B2 (en) * | 2007-03-21 | 2015-0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F handoff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
TWI391005B (zh) * | 2007-03-21 | 2013-03-21 | Qualcomm Inc | 於多重頻率網路中用於射頻交遞之方法及裝置 |
US8565799B2 (en) | 2007-04-04 | 2013-10-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ow data acquisition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
US8571006B2 (en) * | 2007-04-24 | 2013-10-29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base station |
JP5031434B2 (ja) * | 2007-04-26 | 2012-09-1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 |
WO2008155764A2 (en) * | 2007-06-18 | 2008-12-24 | Duolink Ltd. |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utilization |
US20090047962A1 (en) * | 2007-08-14 | 2009-02-19 | Rao Anil M | Transfer-of uplink power control parameters during handovers |
US8126463B2 (en) * | 2007-09-12 | 2012-02-2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control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andover |
WO2009044458A1 (ja) * | 2007-10-02 | 2009-04-09 | Fujitsu Limited |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装置、移動局、基地局、ハンドオーバ制御サーバ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
US7979095B2 (en) | 2007-10-20 | 2011-07-12 | Airbiquity, Inc. | Wireless in-band signaling with in-vehicle systems |
US8208498B2 (en) * | 2007-10-30 | 2012-06-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FN handling at inter-base station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CN101436898B (zh) * | 2007-11-14 | 2013-03-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时分复用系统中进行时间同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EP2076068A1 (en) * | 2007-12-26 | 2009-07-01 | Alcatel Lucent |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8570939B2 (en) | 2008-03-07 | 2013-10-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hoosing cyclic delays in multiple antenna OFDM systems |
JP5314017B2 (ja) * | 2008-06-19 | 2013-10-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
GB0812089D0 (en) * | 2008-07-02 | 2008-08-06 | Nec Corp | Mobile roa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 of operation |
US8594138B2 (en) | 2008-09-15 | 2013-11-26 | Airbiquity Inc. | Methods for in-band signaling through enhanced variable-rate codecs |
US7983310B2 (en) | 2008-09-15 | 2011-07-19 | Airbiquity Inc. | Methods for in-band signaling through enhanced variable-rate codecs |
US9100135B2 (en) * | 2008-10-24 | 2015-08-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acket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
CN102301776A (zh) * | 2009-01-30 | 2011-12-28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报知方法以及访问控制装置、无线装置 |
US8036600B2 (en) | 2009-04-27 | 2011-10-11 | Airbiquity, Inc. | Using a bluetooth capable mobile phone to access a remote network |
JP2011004099A (ja) * | 2009-06-18 | 2011-01-06 | Fujitsu Ltd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移動局、送信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送信タイミング調整方法 |
US8418039B2 (en) | 2009-08-03 | 2013-04-09 | Airbiquity Inc. | Efficient error correction scheme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in-band signaling system |
US8750335B2 (en) * | 2009-11-20 | 2014-06-10 | Anue Systems, Inc. |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easuring a communication from a first device to a second device |
US8249865B2 (en) | 2009-11-23 | 2012-08-21 | Airbiquity Inc. | Adaptive data transmission for a digital in-band modem operating over a voice channel |
EP2545744B1 (en) * | 2010-03-12 | 2016-05-11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Relay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882947B (zh) * | 2010-04-22 | 2013-05-2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一种无时差限制跳频同步方法 |
US8456996B2 (en) * | 2010-07-30 | 2013-06-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MBMS capacity and link management through robust and performance optimal soft combining |
US8848825B2 (en) | 2011-09-22 | 2014-09-30 | Airbiquity Inc. | Echo cancellation in wireless inband signaling modem |
US8831613B2 (en) | 2011-09-26 | 2014-09-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and methods therein |
US20130148588A1 (en) * | 2011-12-12 | 2013-06-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Scheduler and scheduling method for carrier aggregated communications |
US20160044623A1 (en) * | 2014-08-07 | 2016-02-11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ase station |
WO2016061793A1 (zh) * | 2014-10-23 | 2016-04-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相位同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6416391B (zh) * | 2015-05-19 | 2020-03-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寻呼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核心网设备 |
JP2018026662A (ja) * | 2016-08-09 | 2018-02-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1381487B (zh) * | 2018-12-29 | 2022-01-11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多传感器同步授时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1757457B (zh) | 2019-03-29 | 2022-03-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上行定时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JP7527910B2 (ja) * | 2020-09-16 | 2024-08-05 |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デバイス及び通信方法 |
US11776507B1 (en) | 2022-07-20 | 2023-10-03 | Ivan Sviri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display latenc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70899A (en) * | 1985-05-31 | 1987-06-02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Load balancing for cellular radiotelephone system |
JPS6338334A (ja) * | 1986-08-01 | 1988-02-18 | Nec Corp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US4811380A (en) * | 1988-01-29 | 1989-03-07 | Motorola, Inc. | Cellular radiotelephone system with dropped call protection |
US5258980A (en) * | 1989-08-25 | 1993-11-02 |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 Radio channel switching control method |
IL95920A0 (en) * | 1989-10-24 | 1991-07-18 | Motorola Inc | Distributed synchronization method for a wireless fast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5101501A (en) | 1989-11-07 | 1992-03-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soft handoff in communications in a cdma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
AU647062B2 (en) * | 1989-12-27 | 1994-03-17 | Nec Corporation | Fram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mong multiple radio base stations for TDMA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JPH03226071A (ja) | 1990-01-30 | 1991-10-07 | Ricoh Co Ltd | 画像編集記録装置 |
US5228029A (en) * | 1990-02-27 | 1993-07-13 | Motorola, Inc. | Cellular tdm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offset frame synchronization |
JPH0414915A (ja) * | 1990-05-09 | 1992-01-2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GB9012044D0 (en) * | 1990-05-30 | 1990-07-18 | British Telecomm | Cellular radio |
US5081679A (en) | 1990-07-20 | 1992-01-14 |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Holding Inc. | Resynchronization of encryption systems upon handoff |
JP2874101B2 (ja) | 1991-04-22 | 1999-03-24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瞬断チャネル切り替え方式 |
US5195090A (en) * | 1991-07-09 | 1993-03-16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Wireless access telephone-to-telephone network interface architecture |
US5145811A (en) | 1991-07-10 | 1992-09-08 | The Carborundum Company | Inorganic ceramic papers |
US5426633A (en) * | 1992-06-02 | 1995-06-20 | Nec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process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with phase synchroniz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H0568013A (ja) | 1991-09-05 | 1993-03-19 | Toshiba Corp | デジタル信号多重通信システム |
US5267261A (en) * | 1992-03-05 | 1993-11-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bile station assisted soft handoff in a CDM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
JPH05328428A (ja) | 1992-05-19 | 1993-12-10 | Fujitsu Ltd |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H06303750A (ja) | 1992-08-12 | 1994-10-28 | Seiko Epson Corp |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およびその回転駆動方法 |
JPH06118355A (ja) | 1992-08-18 | 1994-04-28 | Seiko Epson Corp | ソフトコンタクトレンズ用溶液及びソフト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の洗浄殺菌方法 |
JPH0678359A (ja) * | 1992-08-25 | 1994-03-18 | Fujitsu Ltd | 無線回線制御方法 |
JP3239464B2 (ja) | 1992-09-24 | 2001-12-1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3012414B2 (ja) * | 1992-10-23 | 2000-02-21 |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制御チャネル干渉検出方式 |
JP3113420B2 (ja) | 1992-10-30 | 2000-11-27 | 旭化成マイク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Gm−Cフィルタ |
JPH06164565A (ja) * | 1992-11-24 | 1994-06-10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伝送遅延測定方式 |
US5590160A (en) * | 1992-12-30 | 1996-12-31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Symbol and frame synchronization in both a TDMA system and a CDMA |
JPH06210193A (ja) | 1993-01-20 | 1994-08-02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高炉水砕スラグ微粉化における粒鉄の回収方法と装置 |
GB9303994D0 (en) * | 1993-02-26 | 1993-04-14 | Shaye Communications Ltd |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duplex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EP0626769B1 (en) | 1993-05-26 | 2000-02-02 | Nec Corporation |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for cellular TDMA communication using signals from mobile stations in neighboring cells |
JPH06338847A (ja) | 1993-05-26 | 1994-12-06 | Nec Corp | 基地局間同期方式 |
CA2141445C (en) * | 1993-06-14 | 2003-11-18 | Paul Teder | Time alignment of transmission in a down-link of a cdma system |
US5430724A (en) * | 1993-07-02 | 1995-07-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 TDMA o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PCM link |
JPH0787558A (ja) * | 1993-07-21 | 1995-03-31 | Nec Corp | ディジタルコードレス電話システム |
US5473668A (en) | 1993-07-21 | 1995-12-05 | Nec Corporation | Digital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readily capable of setting up |
ATE266930T1 (de) * | 1993-09-24 | 2004-05-15 | Nokia Corp | Weiterreichsteuerungsverfahren in einem zellularen kommunkationssystem |
US5722074A (en) * | 1993-09-24 | 1998-02-24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Soft handoff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6088590A (en) * | 1993-11-01 | 2000-07-11 | Omnipoin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controlled handoff and link maintenance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
AU681621B2 (en) * | 1994-01-27 | 1997-09-04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Semi-hard handoff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JP3399623B2 (ja) * | 1994-03-16 | 2003-04-2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局位置捕捉装置 |
JP2970989B2 (ja) * | 1994-04-07 | 1999-11-02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の無線フレーム同期方法及び基地局 |
JPH07298347A (ja) | 1994-04-25 | 1995-11-10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基地局従属同期方法及び集中制御局 |
JPH09508773A (ja) * | 1994-05-20 | 1997-09-02 |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 信頼性のあるハンドオーバ方式を持つ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JPH07327032A (ja) | 1994-05-31 | 1995-12-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送信装置と受信装置 |
KR100383685B1 (ko) | 1994-06-28 | 2003-07-12 |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 시분할다중접속디지털전송시스템및그시스템용스테이션 |
JP2606590B2 (ja) * | 1994-06-30 | 1997-05-0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局間同期方法 |
JP3111812B2 (ja) | 1994-07-04 | 2000-11-2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データ通信装置 |
WO1996005709A1 (en) * | 1994-08-09 | 1996-02-22 | Pacific Communication Scienc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handoffs by mobile communication entities |
JP2943617B2 (ja) * | 1994-08-11 | 1999-08-3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直接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装置 |
JPH0865201A (ja) | 1994-08-18 | 1996-03-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移動通信装置 |
US5586119A (en) * | 1994-08-31 | 1996-12-17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align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5539744A (en) * | 1994-10-17 | 1996-07-23 | At&T Corp. | Hand-off management for cellular telephony |
US5652903A (en) | 1994-11-01 | 1997-07-29 | Motorola, Inc. | DSP co-processor for use on an integrated circuit that performs multiple communication tasks |
US5473612A (en) * | 1994-11-28 | 1995-12-05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false detection of packet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receiver |
JPH08154271A (ja) | 1994-11-29 | 1996-06-11 | Sharp Corp | ディジタルコードレス電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間同期装置 |
JPH08163632A (ja) | 1994-12-07 | 1996-06-21 | Canon Inc | 無線電話装置 |
FR2728422A1 (fr) * | 1994-12-14 | 1996-06-21 | Trt Telecom Radio Electr | Systeme de radio-communication permettant de gerer des retards de transmission variables |
JP3334393B2 (ja) | 1995-01-12 | 2002-10-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電話通信モード切替え方法 |
JP2663907B2 (ja) | 1995-04-05 | 1997-10-1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無線通信方式およびゾーン切替方法 |
US5943376A (en) * | 1995-04-06 | 1999-08-24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ime aligning a fram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301734B (en) | 1995-05-31 | 1999-10-20 | Motorola Ltd |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DE19523489A1 (de) * | 1995-06-28 | 1997-01-02 | Sel Alcatel Ag | Verfahren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Synchronisation von Impulsrahmen in multizellularen Telekommunikationsanlagen |
US5790939A (en) * | 1995-06-29 | 1998-08-04 |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of frame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TDMA based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5684791A (en) * | 1995-11-07 | 1997-11-04 | Nec Usa, Inc. |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ols for wireless ATM access channels |
JP3274337B2 (ja) * | 1995-12-27 | 2002-04-15 | 株式会社東芝 | Cdmaセルラ無線システム |
JP3000911B2 (ja) * | 1996-01-10 | 2000-01-1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体ファクシミリ通信における自動再送プロトコルの再送待ちフレーム数最適値自動設定方式 |
US5691981A (en) * | 1996-01-11 | 1997-11-25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oaming instructions to data communication receivers |
US5663958A (en) * | 1996-02-22 | 1997-09-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selecting the length of mobile station burst communications on the reverse digital control channel |
US5774812A (en) * | 1996-02-23 | 1998-06-30 | Motorola, Inc. | Method of voting multiple digital frames simultaneously |
US5940381A (en) * | 1996-03-14 | 1999-08-17 | Motorola, Inc. |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handoff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US5901354A (en) * | 1996-04-03 | 1999-05-04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oft-handof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SG74018A1 (en) * | 1996-07-18 | 2000-07-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
US5872820A (en) * | 1996-09-30 | 1999-02-16 | Intel Corporation | Synchronization in TDMA systems in a non-realtime fashion |
JPH10145835A (ja) * | 1996-11-15 | 1998-05-29 | Hitachi Ltd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
EP0845877A3 (en) * | 1996-11-28 | 2002-03-27 |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ccomplishing handover with phase difference of frame sync signals corrected |
US5883888A (en) * | 1996-12-03 | 1999-03-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Seamless soft handoff in a CDM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
DE69739757D1 (de) * | 1996-12-26 | 2010-03-25 |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 Weiterreichenverfahren zur verringerung der phasendifferenz zur synchronisation einer mobilstation |
US6307840B1 (en) * | 1997-09-19 | 2001-10-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bile station assisted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1997
- 1997-12-25 DE DE69739757T patent/DE69739757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CN CNB2004100369031A patent/CN130918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EP EP19970950400 patent/EP089644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EP EP19970949238 patent/EP090259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CN CNB971938601A patent/CN113501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EP EP20060021426 patent/EP173986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DE DE1997638253 patent/DE69738253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US US09/125,924 patent/US647018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JP JP51452898A patent/JP349672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DE DE69739788T patent/DE69739788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CN CNB031478948A patent/CN126937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JP JP51452998A patent/JP339314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CA CA 2247357 patent/CA2247357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DE DE69739589T patent/DE69739589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KR KR1019980706696A patent/KR10027651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12-25 EP EP20060012730 patent/EP1755350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7-12-25 WO PCT/JP1997/004834 patent/WO1998029970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7-12-25 CN CNB971938725A patent/CN115426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KR KR1019980706695A patent/KR10029882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12-25 US US09/125,958 patent/US697790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CA CA 2247313 patent/CA2247313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WO PCT/JP1997/004835 patent/WO1998030052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7-12-25 EP EP20060025441 patent/EP175841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
- 2001-12-03 JP JP2001369190A patent/JP2002252586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
- 2002-06-05 US US10/164,247 patent/US659110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7-15 JP JP2002205906A patent/JP396189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09-08 US US11/223,450 patent/US736271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6-05 JP JP2006156653A patent/JP2006254503A/ja active Pending
-
2007
- 2007-07-03 US US11/825,002 patent/US740348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4261C (zh) | 帧同步电路 | |
CN1162023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相关的移动站、基站、基站发送功率控制系统和其通信控制方法 | |
CN1137562C (zh) | 分组通信网 | |
CN1208988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同步发送方案越区切换的方法 | |
CN1192664C (zh) | 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网络的方法和系统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 |
CN100341379C (zh) | 无线电信系统中移动站重选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 |
CN1225094C (zh) |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 | |
CN1455538A (zh) | 码分多址系统中用于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软切换方法 | |
CN1499856A (zh) |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及分组通信方法 | |
CN1613210A (zh) | 适用于发送无线移动通讯系统中的mbms数据的控制信号的方法 | |
CN1423915A (zh) | 系统间基站切换 | |
CN1143587C (zh) | 小区重选的方法和网络部件及用户终端 | |
CN1961543A (zh) | 分布式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延迟的基站再定位 | |
CN1878046A (zh) | 频谱扩展通信装置和频谱扩展通信方法 | |
CN1465203A (zh) | 蜂窝无线传输装置和峰窝无线传输方法 | |
CN1363158A (zh) | 单载波/ds-cdma分组传送方法与多载波/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分组传送方法及多载波/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下行信道结构 | |
CN1430363A (zh) | 控制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的设备和方法 | |
CN1241380C (zh) | 传输装置和传输控制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控制方法 | |
CN1582054A (zh) | 多无线接入技术蜂窝电话网络中公共无线资源管理方法 | |
CN1722904A (zh) | 通信系统、用户设备、控制装置、通信系统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方法 | |
CN1374811A (zh) | 在移动无线系统内管理处理资源的方法 | |
CN1889785A (zh) | 分组切换过程中对切换失败进行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525784A (zh) | 无线电数据通信方法、服务器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 |
CN1248830A (zh) | 扩展频谱通信系统及其中的越区切换方法 | |
CN1128603A (zh) | 数字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由传输测量产生的电话信令的处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