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2783A - 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 - Google Patents

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2783A
CN107102783A CN201610936895.9A CN201610936895A CN107102783A CN 107102783 A CN107102783 A CN 107102783A CN 201610936895 A CN201610936895 A CN 201610936895A CN 107102783 A CN107102783 A CN 107102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film
silver
film
circular arc
cross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368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2783B (zh
Inventor
栗城匡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02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2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2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2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84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02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273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aper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膜,其适于用在可视性和加热能力优异的具有透明性质的加热元件(透明加热元件)中。第一导电膜(10A)的导电部(12)包括具有多个交点(交叉部(24))的网状图案(22),所述导电部由多个第一金属细线(12a)和多个第二金属细线(12b)构成,在所述交叉部(24)之间的导电部(12)形成为具有至少一个弯曲的波浪线形状。所述第一导电膜(10A)的形状使得所述弯曲为圆弧状,两个圆弧(26)连续形成在交叉部(24)之间,其中圆弧(26)的峰谷方向彼此相反。每个圆弧(26)具有约90°的中心角。此外,所述导电部(12)具有约90°的交叉角。

Description

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
本申请是2009年5月15日提交的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9/059044,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0980117752.3,发明名称为“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用作车辆的除霜器(除霜装置)或窗玻璃的一部分、用作在电流下产生热量的加热片或者用作触摸屏、无机EL装置、有机EL装置或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的导电膜,还涉及一种含有所述导电膜的透明加热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提出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5-197234中描述的装置作为能够高亮度大面积(例如,0.25m2或更大)发光并且寿命长的电致发光装置。
同时,已知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7-026989和10-289602中描述的结构作为含有能够防止灯具的照度降低的导电膜的车辆灯具。
车辆灯具的照度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降低:
(1)前盖外周表面上附着和聚积的雪,
(2)前盖外周表面上的雨水或洗车水的附着和冻结,以及
(3)由于使用即使在低功耗(小发热量)下也具有高光强度的HID灯光源而造成(1)和(2)的发展。
通过将含有透明的电绝缘性片材和印刷在其上的导电图案的加热元件连接到使用模内法成形的透镜而获得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7-026989中描述的结构。具体来说,加热元件的导电图案由含有贵金属粉末和溶剂可溶性热塑性树脂的组合物构成。
通过将加热元件连接到车辆灯的透镜部分中而获得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10-289602中描述的结构。通过在预定条件下向加热元件施加电力加热透镜部分。该文献记载了加热元件包含ITO(氧化铟锡)等的透明导电膜。
此外,已经提出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6-190585中描述的装置作为能够减轻反射的电磁波的不利影响但没有显著降低发电效率的染料增感型太阳能电池。此外,在电磁屏蔽膜领域中,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4-221565已经披露了测定网格中的线交点的增厚率以最小化由于云纹等使PDP图像质量劣化的技术。
发明内容
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7-026989描述的加热元件中,为获得所需的电阻值(例如,约40欧姆),可以在前灯前盖等上以曲折方式设置一根导线,从而形成长导线。然而,在相邻导线部分之间可能不利地产生电位差,从而造成迁移。
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10-289602的加热元件中,使用了ITO等透明导电膜。这种膜不能利用真空溅射法以外的方法形成在成形体的曲面上。因此,加热元件在效率、成本等方面不利。
此外,由于透明导电膜由陶瓷如ITO组成,因此当其上形成透明导电膜的片材在模内法中弯曲时,膜可能会断裂。因此,这种膜很难用在具有曲面和透明加热器的车辆灯具前盖等中,尽管它可以用在具有相对较少曲面的窗玻璃中。
因此,传统的加热元件通用性差,仅能专用在车辆灯具前盖、窗玻璃等中。
在使用导电膜作为触摸屏、无机EL装置或有机EL装置的电极的情况下,由于光折射和衍射的原因,必须形成导电部,以防止背光引起的眩光等。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6-190585中描述的太阳能电池利用ITO等的透明导电膜,从而导致与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10-289602中相同的问题。此外,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4-221565中描述的电磁屏蔽膜技术仍有改进的余地。
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通过向其施加电流可以用作发热片,并能够表现出提高的发热效率,可以防止车辆灯具或户外灯引起的眩光,并且在车辆灯具前盖、窗玻璃等中可以通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用作触摸屏、无机EL装置或有机EL装置的电极以防止背光引起的眩光等的导电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以屏蔽电磁波并在不降低发电效率下降低表面电阻的导电膜。
为实现可用于车辆灯具前盖、建筑物窗玻璃、车窗玻璃等的高度通用的透明电热元件,本发明人研究了根据比较例的具有多个导电部和多个开口部的导电膜,其中多个导电部和多个开口部组合形成丝网形状。具体来说,导电部在导电膜中形成直线形状,并交叉形成丝网形状。
当在传统结构中加热线以曲折方式排列时,在相邻导线部之间产生电位差,从而不利地造成迁移。相反,当导电部形成为丝网形状时,相邻导电部固有地处于短路状态,迁移不再成为问题。
导电部可以由展性和延性优异的细金属线等构成,因此可以沿着最小曲率半径为300mm或更小的三维曲面形成。
然而,已经发现,根据比较例的导电膜,在直线导电部的端部产生的衍射光在相交部分上线性排列的衍射点处相互作用,发出强烈的干涉光。此外,在导电部上,衍射点线性排列,发出强烈的光线,虽然这种光线弱于来自相交部的干涉光。因此,当导电膜组入窗玻璃中时,由于衍射光的干涉而不利地造成显著眩光等。
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以下结构解决了该问题。
[1]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包含多个导电部和多个开口部,其中所述导电部和所述开口部的组合具有丝网形状,所述导电部形成为具有在交替方向延伸的圆弧的波浪线形状,至少一个圆弧设置在交叉部之间。
在这种结构中,导电部几乎不具有直线部分,使得衍射点不直线排列在导电部的交叉部上,并且来自交叉部的干涉光具有低强度。在导电部上产生同样的现象,并且来自导电部的干涉光具有低强度。在本发明中,丝网形状可以防止衍射光的干涉造成的眩光等。因此,导电膜适于可以组入窗玻璃(如建筑物窗玻璃或车辆窗玻璃)、车辆灯具前盖等中的透明加热元件。取决于使用导电膜的产品(如窗玻璃或车辆灯具前盖)、波浪线形状的周期或幅度等,在需要时,可以适宜地形成直线部分。
此外,当本发明的导电膜用作触摸屏、无机EL装置或有机EL装置的电极时,导电膜可以防止背光引起的眩光等,因而能够防止显示图像的可视性劣化。
此外,当所述导电膜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时,导电膜可以用作电磁屏蔽膜,并表现出低的表面电阻,从而防止发电效率降低。
[2]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位于各丝网形状的外周线上并关于丝网形状的中心点对称的一对任选的切线相互平行。
[3]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圆弧的中心角为约90°,并且各丝网形状的外周线上的圆弧数量为2n(n=1,2,3,…)。
[4]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圆弧的中心角为约90°,并且各丝网形状的外周线上的圆弧数量为4n(n=1,2,3,…)。
[5]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在连接两个任选丝网形状的中心点的线中,连接一个丝网形状的中心点和所述交叉部的第一线段的长度等于连接另一个丝网形状的中心点和所述交叉部的第二线段的长度,所述两个任选丝网形状沿所述导电部的交叉部的排列相邻布置。
[6]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在连接两个任选丝网形状的中心点的线中,连接一个丝网形状的中心点和另一个导电部的第三线段的长度等于连接另一个丝网形状的中心点和另一个导电部的第四线段的长度,所述两个任选丝网形状沿一个导电部的延伸方向相邻布置。
[7]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在连接两个任选丝网形状的中心点的线中,连接一个丝网形状的中心点和另一个导电部的第三线段的长度不同于连接另一个丝网形状的中心点和另一个导电部的第四线段的长度,所述两个任选丝网形状沿一个导电部的延伸方向相邻布置。
[8]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圆弧的排列周期沿所述导电部的延伸方向变化。
[9]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在一个交叉部与第一交叉部之间的圆弧的排列周期不同于在该交叉部与第二交叉部之间的圆弧的排列周期,所述第一交叉部在该交叉部一侧沿一个导电部的延伸方向相邻布置,所述第二交叉部相邻布置在该交叉部另一侧。
[10]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在一个交叉部与第三交叉部之间的圆弧的排列周期不同于在该交叉部与第四交叉部之间的圆弧的排列周期,所述第三交叉部在该交叉部一侧沿另一个导电部的延伸方向相邻布置,所述第四交叉部相邻布置在该交叉部另一侧。
[11]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圆弧的中心角为75°~105°,优选约90°。
[12]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在所述交叉部中,所述导电部的交叉角为约90°。
[13]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在所述交叉部中,所述导电部的交叉角为约0°。
[14]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所述波浪线形状具有恒定周期。
[15]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所述波浪线形状具有恒定幅度。
[16]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导电膜的总透光率为70%或更大但小于99%。
[17]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所述波浪线形状的线宽度为5~50μm。
[18]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相邻波浪线形状的间距为150~2000μm。
[19]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其中所述导电部具有通过对布置在透明支持体上的银盐感光层进行曝光和显影而形成的金属银部。
[20]一种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透明加热元件,其包含根据第一方面的导电膜。
如上所述,当本发明的导电膜或透明加热元件用作通过施加电流而发热的发热片时,其能够表现出提高的发热效率,可以防止车辆灯具或户外灯引起的眩光,并且在车辆灯具前盖、窗玻璃等中可以通用。
当本发明的导电膜用作触摸屏、无机EL装置或有机EL装置的电极时,可以防止背光引起的眩光等。
当本发明的导电膜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时,其可以用作电磁屏蔽膜,并可以表现出低电阻以避免发电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部分地显示第一导电膜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3是显示使用第一导电膜的第一透明加热元件的示例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示意性显示第一导电膜的网状图案的说明图;
图5是部分地显示第二导电膜的平面图;
图6是显示使用第二导电膜的第二透明加热元件的示例结构的平面图;
图7是示意性显示第三导电膜的网状图案的说明图;
图8是显示使用第三导电膜的产品(导电片)的主视图;
图9是显示导电片的后视图;
图10是显示导电片的俯视图;
图11是显示导电片的仰视图;
图12是显示导电片的左侧视图;
图13是显示导电片的右侧视图;
图14是显示导电片的立体图;
图15是显示导电片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16是示意性显示第四导电膜的网状图案的说明图;
图17是示意性显示第五导电膜的网状图案的说明图;
图18是示意性显示第六导电膜的网状图案的说明图;
图19是示意性显示第七导电膜的网状图案的说明图;
图20是示意性显示第八导电膜的网状图案的说明图;
图21A~21E是显示制造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导电膜的第一制造方法的过程图;
图22A和22B是显示形成实施方案的导电膜的第二制造方法的过程图;
图23A和23B是显示形成实施方案的导电膜的第三制造方法的过程图;
图24是显示形成实施方案的导电膜的第四制造方法的过程图;和
图25A是实施例1的观察照片,图25B是实施例5的观察照片,图25C是比较例1的观察照片,图25D是比较例2的观察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5D说明本发明的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的几个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导电膜(下面称作第一导电膜10A)含有多个导电部12和多个开口部14,导电部12和开口部14的组合形成丝网形状M。每个丝网形状M是一个开口部14和包围开口部14的四个导电部12的组合形状。
第一导电膜10A可以用作车辆的除霜器(除霜装置)或窗玻璃的一部分。第一导电膜10A也可以用在通过施加电流能够发热的透明加热元件中。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膜10A具有透明膜基材16,导电部12和开口部14形成在其上。如图3所示,当第一导电膜10A用在第一透明加热元件18A中时,第一电极20a和第二电极20b设置在第一导电膜10A的相对两端(例如,图3的右端和左端),电流从第一电极20a流向第二电极20b。因此,第一透明加热元件18A发热,从而与第一透明加热元件18A接触或配备有第一透明加热元件18A的加热对象(如建筑物窗玻璃、车辆窗玻璃或车辆灯具前盖)被加热。因此,加热对象附着的雪等被去除。
如图1所示,第一导电膜10A中的导电部12具有网状图案22,网状图案22通过交叉在一个方向(图1的x方向)以第一间距L1排列的多个第一细金属线12a和在另一个方向(图1的y方向)以第二间距L2排列的多个第二细金属线12b形成。第一间距L1和第二间距L2可以选择为150μm~6000μm(6.0mm)。第一和第二细金属线的线宽度d可以选择为5μm~200μm(0.2mm)。可以理解的是,线宽度d可以选择为5~50μm,以提高透明度。
术语"第一间距L1"适于以固定距离排列的第一细金属线12a。然而,第一间距L1在一些第一细金属线12a之间可以变化,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术语"相邻第一细金属线12a之间的距离"更为恰当使用。此外,第二细金属线12b也可以按这种方式排列。因此,相邻第一细金属线12a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第二细金属线12b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50~6000μm,更优选300~1000μm。
导电部12具有含有由第一细金属线12a和第二细金属线12b形成的大量格子交点(交叉部24)的网状图案22。在交叉部24之间以具有至少一个弯曲的波浪线形状形成各导电部12。
具体来说,在第一导电膜10A中,波浪线形状含有圆弧26,在交叉部24之间连续形成在交替的峰谷方向延伸的两个圆弧26。各圆弧26的中心角为75°~105°,优选约90°。导电部12的交叉角为约90°。尽管从制造偏差来看,优选的中心角和优选的交叉角由术语"约90°"表示,但希望的是中心角和交叉角理想情况为90°。
导电部12的波浪线形状具有恒定周期。该周期是圆弧的排列周期。因此,连续形成在交替的峰谷方向延伸的两个圆弧26的长度被认为是一个周期。在图1的实施例中,各交叉部24相距一个周期的距离。一个周期优选为50~2000μm。交叉部24沿导电部12的排列间距可以由波浪线形状的周期表示。在图1中,交叉部24沿导电部12的排列间距相应于波浪线形状的一个周期。因此,在制造导电膜时,交叉部24的排列间距可以控制在波浪线形状的n个周期(n是实数)。尽管在本实施方案中导电部12具有恒定周期的波浪线形状,但是网状图案22中的相邻平行的导电部12可以形成为不同周期的不同波浪线形状。
导电部12的波浪线形状具有恒定幅度h。当假想线28连接两个相邻交叉部24并且垂直于假想线28的线从波浪线形状的峰延伸时,幅度h是从峰到垂直线和假想线28交点的距离。幅度h优选为10~500μm。尽管在本实施方案中导电部12具有恒定幅度h的波浪线形状,但是交叉部24之间的相邻两个圆弧26可以具有不同幅度,并且相邻平行的导电部12可以形成为不同圆弧幅度的不同波浪线形状。
如示意图图4所示,在第一导电膜10A中,在连接沿交叉部24的排列相邻布置的两个任选丝网形状M1和M2的中心点C1和C2的线中,连接一个丝网形状M1的中心点C1和交叉部24的第一线段的长度La等于连接另一个丝网形状M2的中心点C2和交叉部24的第二线段的长度Lb。
此外,如图4所示,在连接沿第二细金属线12b的延伸方向相邻布置的两个任选丝网形状M3和M4的中心点C3和C4的线中,连接一个丝网形状M3的中心点C3和第一细金属线12a的第三线段的长度Lc等于连接另一个丝网形状M4的中心点C4和第一细金属线12a的第四线段的长度Ld。
此外,如图4所示,位于各丝网形状M的外周线上并关于丝网形状M的中心点C对称的一对任选的切线相互平行。具体来说,在图4中,例如,一对第一切线(1)(1)、一对第二切线(2)(2)和一对第三切线(3)(3)分别相互平行,并且具有不同的切线方向。通常,光在切线方向上高度折射和衍射。在第一导电膜10A中,光可以在大量不同切线方向上折射和衍射,从而减少了眩光。
此外,在第一导电膜10A中,开口部14具有大约恒定的开口面积,从而可以在全部表面上防止衍射光的干涉造成的眩光等,并且没有局部地造成眩光等。
第一导电膜10A的总透光率为70%或更大但小于99%,可以提高到80%或更大或85%或更大。
因此,第一导电膜10A中的导电部12几乎不具有直线部分,使得衍射点没有直线排列在导电部12的交叉部24上,并且来自交叉部24的干涉光具有低强度。在导电部12上产生同样的现象,并且来自导电部12的干涉光具有低强度。因此,丝网形状可以防止衍射光的干涉造成的眩光等。因此,第一导电膜10A适于可以组入窗玻璃(如建筑物窗玻璃或车辆窗玻璃)、车辆灯具前盖等中的第一透明加热元件18A。取决于产品(如窗玻璃或车辆灯具前盖)、波浪线形状的周期或幅度等,在需要时,波浪线形状可以适宜地形成直线部。波浪线形状可以是正弦波曲线形状。
下面结合图5和图6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导电膜(下面称作第二导电膜10B)。
如图5所示,第二导电膜10B的结构与上面的第一导电膜10A大致相同,但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
在第二导电膜10B中,一个圆弧26形成在交叉部24之间。各圆弧26的中心角为约90°。导电部12的交叉角为约0°。尽管从制造偏差来看,中心角和交叉角分别由术语"约90°"和"约0°"表示,但希望的是中心角和交叉角分别理想的是90°和0°。
导电部12的波浪线形状具有恒定周期。在图5的实施例中,各交叉部24相距0.5个周期的距离。换句话说,交叉部24沿导电部12的排列间距相应于波浪线形状的0.5个周期。一个周期优选为100~4000μm。
布置相邻平行的第一细金属线12a,使得一个波浪线形状的峰面对另一个波浪线形状的谷。相似地,布置相邻平行的第二细金属线12b,使得一个波浪线形状的峰面对另一个波浪线形状的谷。因此,如图6所示,在第二导电膜10B的网状图案22中,以矩阵形状排列大量相同尺寸的圆。
如图6所示,当第二导电膜10B用在第二透明加热元件18B中时,第一电极20a和第二电极20b设置在第二导电膜10B的相对两端(例如,图6的右端和左端),电流从第一电极20a流向第二电极20b,从而使第二透明加热元件18B发热。
导电部12的波浪线形状具有恒定幅度h。幅度h优选为20~1000μm。
与第一导电膜10A不同,第二导电膜10B具有小开口面积的第一开口部14a和大开口面积的第二开口部14b。此外,第一开口部14a和第二开口部14b沿x和y方向以规则方式交替地排列,从而可以在全部表面上防止衍射光的干涉造成的眩光等,并且没有局部地造成眩光等。
因此,在第二导电膜10B中,丝网形状可以防止衍射光的干涉造成的眩光等。因此,第二导电膜10B适于可以组入窗玻璃(如建筑物窗玻璃或车辆窗玻璃)、车辆灯具前盖等中的第二透明加热元件18B。
下面结合图7说明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导电膜(下面称作第三导电膜10C)。
如示意图图7所示,第三导电膜10C的结构与上面的第一导电膜10A大致相同。
因此,与第一导电膜10A同样,在第三导电膜10C中,第一线段的长度La等于第二线段的长度Lb。此外,位于各丝网形状M的外周线上并关于丝网形状M的中心点C对称的一对任选的切线相互平行。
然而,与第一导电膜10A不同的是,在连接沿第二细金属线12b的延伸方向相邻布置的两个任选丝网形状M3和M4的中心点C3和C4的线中,连接一个丝网形状M3的中心点C3和第一细金属线12a的第三线段的长度Lc不同于连接另一个丝网形状M4的中心点C4和第一细金属线12a的第四线段的长度Ld。在图7的实施例中,长度Lc大于长度Ld。应注意的是,在该实例中交叉部24相距0.5个周期的距离。
与第一导电膜10A同样,在第三导电膜10C中,光可以在大量不同切线方向上折射和衍射,从而减少了眩光。此外,开口部14具有大约恒定的开口面积,从而可以在全部表面上防止衍射光的干涉造成的眩光等,并且没有局部地造成眩光等。
下面结合图8~15说明使用第三导电膜10C的产品(如导电片100)的实例。图8是显示导电片100的主视图,图9是显示导电片100的后视图,图10是显示导电片100的俯视图,图11是显示导电片100的仰视图,图12是显示导电片100的左侧视图,图13是显示导电片100的右侧视图。图14是显示导电片100的立体图,图15是显示导电片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导电片100包含透明膜基材16和在其上形成的波浪形导电图案12(导电部)。导电片的设计在主视图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连续形成。在导电片100中,透明膜基材16是无色透明的,导电图案12(导电部)是黑色的。
导电片100可以用作车辆等的除霜器(除霜装置)或窗玻璃的一部分。导电片100也可以用作通过施加电流能够发热的发热片。此外,导电片100可以用作触摸屏、无机EL装置、有机EL装置或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例如,电极设置在导电片100的相对两端(例如,图15的右端和左端),电流在电极间流动,从而加热导电图案12。因此,与导电片100接触或其配备的加热对象(如被雪覆盖的车辆前灯)被加热(以从前灯除去融化的雪)。导电图案12的圆弧排列周期(图8的尺寸D1,D2)可以选择为0.1~6.0mm(更优选0.3~6.0mm)。在该实例中,尺寸D1,D2是约5.8mm的相同值。在该实施例中导电图案12的线宽度(图8的尺寸d)为约0.1mm,尽管可以选择为0.01~0.2mm。在该实施例中透明膜基材16的厚度(图11的尺寸t2)为约0.6mm,尽管可以选择为0.01~2.0mm。在该实施例中导电图案12的厚度(图11的尺寸t1)为约0.1mm,尽管可以选择为0.001~0.2mm。
下面结合图16说明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导电膜(下面称作第四导电膜10D)。
如示意图图16所示,第四导电膜10D的结构与上面的第三导电膜10C大致相同。
因此,长度La等于长度Lb,长度Lc不同于长度Ld,位于丝网形状M的外周线上并关于丝网形状M的中心点C对称的一对任选的切线相互平行。
第四导电膜10D不同于第三导电膜10C之处在于,在交叉部24之间排列有1.5个周期的圆弧。
此外,在第四导电膜10D中,光可以在大量不同方向折射和衍射,从而显著降低眩光。此外,开口部14具有大约恒定的开口面积,从而可以在全部表面上防止衍射光的干涉造成的眩光等,并且没有局部地造成眩光等。
下面结合图17说明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导电膜(下面称作第五导电膜10E)。
如示意图图17所示,第五导电膜10E的结构与上面的第三导电膜10C大致相同。
因此,长度La等于长度Lb,长度Lc不同于长度Ld,位于各丝网形状M的外周线上并关于丝网形状M的中心点C对称的一对任选的切线相互平行。
第五导电膜10E不同于第三导电膜10C之处在于,在一个交叉部24与在该交叉部24一侧沿第一细金属线12a的延伸方向相邻布置的第一交叉部24a之间的圆弧排列周期不同于在该交叉部24与在该交叉部24另一侧相邻布置的第二交叉部24b之间的圆弧排列周期。在图17的实施例中,在圆弧排列中,一个交叉部24和第一交叉部24a相距0.5个周期的距离,该交叉部24和第二交叉部24b相距1.5个周期的距离。
此外,在一个交叉部24与在该交叉部24一侧沿第二细金属线12b的延伸方向相邻布置的第三交叉部24c之间的圆弧排列周期不同于在该交叉部24与在该交叉部24另一侧相邻布置的第四交叉部24d之间的圆弧排列周期。在图17的实施例中,在圆弧排列中,一个交叉部24和第三交叉部24c相距1.5个周期的距离,该交叉部24和第四交叉部24d相距0.5个周期的距离。
此外,在第五导电膜10E中,光可以在大量不同方向折射和衍射,从而显著降低眩光。
在上述第一至第五导电膜10A~10E中,一个丝网形状M的外周线上的圆弧26的数量为4k(k=1,2,3,…)。因此,这种导电膜能够表现出总体的低表面电阻,提高透明加热元件的发热效率,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
下面结合图18说明根据第六实施方案的导电膜(下面称作第六导电膜10F)。
如示意图图18所示,第六导电膜10F的结构与上面的第一导电膜10A大致相同,但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
因此,相邻平行的第一细金属线12a(一个第一细金属线12a1和另一个第一细金属线12a2)具有不同的圆弧排列周期。一个第一细金属线12a1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圆弧的1个周期,另一个第一细金属线12a2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圆弧的2个周期。此外,关于第二细金属线12b,一个第二细金属线12b1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圆弧的1个周期,另一个第二细金属线12b2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圆弧的2个周期。
应理解的是,当一个第一细金属线12a1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圆弧的i个周期,另一个第一细金属线12a2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圆弧的j个周期,一个第二细金属线12b1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圆弧的p个周期,另一个第二细金属线12b2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圆弧的q个周期时,各周期可以满足以下关系之一。
(1)i≠j,i=p,j=q
(2)i≠j,i≠p,j=q,p≠q
(3)i≠j,i=p,j≠q,p≠q
(4)i≠j,i≠p,j≠q,p≠q
此外,在第六导电膜中,导电部12几乎不具有直线部分,使得衍射点没有直线排列在导电部12的交叉部24上。此外,相邻平行的细金属线形成为不同周期的不同波浪线形状,从而各衍射点离散分布,以进一步减少衍射光的干涉造成的眩光等。此外,开口部14具有大约恒定的开口面积,从而可以在全部表面上防止衍射光的干涉造成的眩光等,并且没有局部地造成眩光等。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丝网形状M的外周线上的圆弧26数量为4k(k=1,2,3,…),从而总体表面电阻可以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下面结合图19说明根据第七实施方案的导电膜(下面称作第七导电膜10G)。
如示意图图19所示,第七导电膜10G的结构与上面的第六导电膜10F大致相同,但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
因此,例如,在第一细金属线12a中,将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最小数量的圆弧(圆弧排列周期的最大长度)的第一细金属线12a(1)称作1号第一细金属线12a(1),在交叉部24之间的圆弧数量从1号第一细金属线12a(1)到在一个方向排列的另一个第一细金属线12a逐步增加(圆弧排列周期的长度逐步减少)。在图19的实施例中,1号第一细金属线12a(1)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圆弧的1个周期,与1号第一细金属线12a(1)在一个方向相邻的2号第一细金属线12a(2)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圆弧的2个周期,与2号第一细金属线12a(2)在一个方向相邻的3号第一细金属线12a(3)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圆弧的3个周期。1号至3号第一细金属线的组合排列在一个方向上。与1号第一细金属线12a(1)在相反方向相邻的第一细金属线12a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圆弧的3个周期。因此,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最大数量圆弧的第一细金属线12a与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最小数量圆弧的第一细金属线12a相邻。第二细金属线12b按相同方式排列。
此外,在第七导电膜10G中,导电部12几乎不具有直线部分,使得衍射点没有直线排列在导电部12的交叉部24上。此外,相邻平行的细金属线12形成为不同周期的不同波浪线形状,从而各衍射点离散分布,以进一步减少衍射光的干涉造成的眩光等。
在本实施方案中,一个丝网形状M的外周线上的圆弧26的数量为2k(k=1,2,3,…)。因此,尽管第七导电膜10G的表面电阻降低效果低于具有数量4k的第一至第六导电膜10A~10F的表面电阻降低效果,但是第七导电膜10G能够提高透明加热元件的发热效率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
下面结合图20说明根据第八实施方案的导电膜(下面称作第八导电膜10H)。
如示意图图20所示,第八导电膜10H的结构与上面的第七导电膜10G大致相同,但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
因此,例如,在第一细金属线12a中,第一细金属线12a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最小数量的圆弧(圆弧排列周期的最大长度),相邻两个第一细金属线12a具有相同数量的圆弧。此外,另一个第一细金属线12a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最大数量的圆弧(圆弧排列周期的最小长度),相邻两个第一细金属线12a具有相同数量的圆弧。第二细金属线12b按相同方式形成。
此外,在第八导电膜10H中,导电部12几乎不具有直线部分,使得衍射点没有直线排列在导电部12的交叉部24上。此外,相邻平行的细金属线12形成为不同周期的不同波浪线形状,从而各衍射点离散分布,以进一步减少衍射光的干涉造成的眩光等。
在第八导电膜10H中,一个丝网形状M的外周线上的圆弧26的数量为4k(k=1,2,3,…)。因此,第八导电膜10H能够提高透明加热元件的发热效率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
接下来,结合图21A~24说明制造第一至第八导电膜10A~10H(以下统称为导电膜10)的几种方法。
在第一制造方法中,在透明膜基材16上形成银盐感光层,曝光,显影,并定影,从而形成金属银部。金属银部和其上的导电金属用于形成网状图案22。
具体来说,如图21A所示,用含有明胶33和卤化银31(例如,溴化银颗粒、氯溴化银颗粒或碘溴化银颗粒)的混合物的银盐感光层34涂布透明膜基材16。尽管为便于理解在图21A~21C中卤化银31用点夸大显示,但是各点不代表卤化银31的大小、浓度等。
然后,如图21B所示,对银盐感光层34进行曝光处理以形成网状图案22。当光学能量施加到卤化银31时,产生微小银核,从而形成不可见的潜像。
如图21C所示,对银盐感光层34进行显影处理,从而将潜像转换成肉眼可见的图像。具体来说,使用显影剂(碱性溶液或酸性溶液,通常是碱性溶液)使具有潜像的银盐感光层34显影。在显影处理中,使用潜像银核作为催化剂核,使用显影剂中的还原剂(显影剂)将来自卤化银颗粒或显影剂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因此,潜像银核生长,从而形成可见的银图像(显影银35)。
显影处理后的感光卤化银31残留在银盐感光层34中。如图21D所示,使用定影剂通过定影处理除去卤化银31,定影剂是酸性或碱性溶液,通常是酸性溶液。
在定影处理后,在曝光区中形成金属银部36,在未曝光区中形成仅含有明胶33的透光部38。因此,在透明膜基材16上形成金属银部36和透光部38的组合。
在溴化银用作卤化银31并且在定影处理中使用硫代硫酸盐的情况下,在处理中发生由下式代表的反应。
AgBr(固体)+2S2O3离子→Ag(S2O3)2(易溶于水的络合物)
两个硫代硫酸根S2O3离子和明胶33中的一个银离子(来自AgBr)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银络合物。硫代硫酸银络合物具有具有高水溶性,从而从明胶33中溶出。因此,显影的银35被定影并作为金属银部36残留。
因此,在显影处理中潜像与还原剂反应而析出显影银35,在定影处理中未转化成显影银35的残余卤化银31溶出到水中。这些处理详细记载在T.H.James,"The Theory ofthe Photographic Process,4th ed.",Macmillian Publishing Co.,Inc.,NY,Chapter15,pp.438-442,1977中。
通常使用碱性溶液进行显影处理。因此,显影处理中使用的碱性溶液可混入定影剂(通常是酸性溶液)中,这样在定影处理中定影剂的活性可能会不利地改变。此外,在从显影槽取出膜后,显影剂可能会残留在膜上,这样不希望的显影反应可能被显影剂加速。因此,优选的是,在显影处理后和定影处理前,用诸如醋酸溶液等停止液中和或酸化银盐感光层34。
如图21E所示,可以通过镀覆处理(如非电解镀处理、电镀处理或其组合)等将导电金属层40仅沉积在金属银部36上。在这种情况下,网状图案22由透明膜基材16上的金属银部36和金属银部36上的导电金属层40形成。
下面说明上述使用银盐感光层34的方法(银盐照相技术)和使用光致抗蚀剂(抗蚀剂技术)的方法之间的差异。
在抗蚀剂技术中,在曝光处理中光聚合引发剂吸收光以引发反应,光致抗蚀剂膜(树脂)本身发生聚合反应,以增加或减少在显影剂中的溶解性,并在显影处理中除去曝光或未曝光区中的树脂。抗蚀剂技术中所采用的显影剂可以是没有还原剂的碱性溶液,未反应的树脂成分可以溶解在其中。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银盐照相技术中,从银离子与曝光处理中被曝光的卤化银31产生的光电子形成微小银核,所谓的潜像。使用显影剂的显影处理中潜像银核生长,形成可见的银图像,显影剂必须含有还原剂(显影剂)。因此,抗蚀剂技术和银盐照相技术在曝光和显影处理中的反应方面有很大不同。
在抗蚀剂技术的显影处理中,除去曝光或未曝光区中的未聚合的树脂部分。另一方面,在银盐照相技术的显影处理中,使用潜像作为催化剂核,通过显影剂中包含的还原剂(显影剂)进行还原反应,显影银35成长为可见的大小。未曝光区中的明胶33未被除去。因此,抗蚀剂技术和银盐照相技术在显影处理的反应方面有很大不同。
在未曝光区中明胶33中包含的卤化银31在后面的定影处理中溶出,明胶33未被除去。
在银盐照相技术中主要反应成分(主要感光成分)是卤化银,而在抗蚀剂技术中是聚合引发剂。此外,在显影处理中,在银盐照相技术中粘结剂(明胶33)残留,而在抗蚀剂技术中被除去。抗蚀剂技术和银盐照相技术在这些点上有很大不同。
在银盐感光层34的曝光处理中,可以使用具有相应于导电部12的网状图案22的掩模图案的掩模,即在交叉部24之间包含至少一个弯曲的波浪线形状。
在另一种方法(第二制造方法)中,例如,如图22A所示,在置于透明膜基材16上的铜箔42上形成光致抗蚀剂膜44,使光致抗蚀剂膜44曝光和显影,形成抗蚀剂图案46。如图22B所示,蚀刻从抗蚀剂图案46露出的铜箔42,形成网状图案22。在该方法中,在光致抗蚀剂膜44的曝光处理中可以使用具有相应于网状图案22的掩模图案的掩模。
在第三制造方法中,如图23A所示,在透明膜基材16上印刷含有微金属颗粒的膏剂48。如图23B所示,可以用金属镀覆的印刷膏剂48,从而可以沉积镀覆的金属层50以形成网状图案22。在第四制造方法中,如图24所示,可以使用丝网印刷版或凹版印版在透明膜基材16上印刷网状图案22。
下面主要说明本实施方案的使用导电膜10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形成导电金属薄膜的特别优选的方法。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案的导电膜10可以按下述方法制造。对具有透明膜基材16和其上的含有感光卤化银的乳剂层的感光材料进行曝光和显影,这样分别在曝光区和未曝光区形成金属银部36和透光部38。可以对金属银部36进行物理显影处理和/或镀覆处理,以在其上形成导电金属层40。
取决于感光材料和显影处理,形成本实施方案的导电膜10的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法。
(1)包括对不含物理显影核的感光黑白卤化银材料进行化学或热显影而在感光材料上形成金属银部36的方法。
(2)包括对具有含有物理显影核的卤化银乳剂层中的感光黑白卤化银材料进行溶液物理显影而在感光材料上形成金属银部36的方法。
(3)包括不含物理显影核的感光黑白卤化银材料和具有含有物理显影核的非感光层的图像接收片的叠合体进行扩散转移显影而在非感光图像接收片上形成金属银部36的方法。
在方法(1)中,使用一体型黑白显影过程,从而在感光材料上形成透光性导电膜,如透光电磁屏蔽膜或透光导电膜。由此产生的银是含有高比表面积长丝的化学或热显影的银,并在以后的镀覆或物理显影处理中显示出高活性。
在方法(2)中,在曝光区中,卤化银颗粒在物理显影核周围溶解并沉积在核上,从而在感光材料上形成透光性导电膜,如透光电磁屏蔽膜或透光导电膜。此外,在该方法中,使用一体型黑白显影过程。尽管由于在显影中卤化银沉积在物理显影核上而可以实现高活性,但是显影银具有小比表面积的球形状。
在方法(3)中,卤化银颗粒在未曝光区溶解,并在图像接收片的显影核上扩散和沉积,从而在片上形成透光性导电膜,如透光电磁屏蔽膜或透光导电膜。在该方法中,使用所谓的独立型过程,并从感光材料剥离图像接收片。
在这些方法中可以使用负型或反转型显影处理。在扩散转移显影中,可以使用自动正型感光材料进行负型显影处理。
化学显影、热显影、溶液物理显影和扩散转移显影具有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含义,并在照相化学一般教科书中有解释,如Shin-ichi Kikuchi,"Shashin Kagaku(Photographic Chemistry)",Kyoritsu Shuppan Co.,Ltd.,1955和C.E.K.Mees,"TheTheory of Photographic Processes,4th ed.",Mcmillan,1977。本发明中一般使用液体处理,也可以使用热显影处理。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4-184693、2004-334077和2005-010752以及日本专利申请No.2004-244080和2004-085655中记载的技术也可以用在本发明中。
(感光材料)
[透明支持体]
本实施方案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感光材料的透明膜基材16可以是塑料膜等。
在本实施方案中,从透光性、耐热性、处理性和成本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塑料膜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或三乙酰基纤维素(TAC)膜。
在窗玻璃的透明加热元件中使用导电膜10的情况下,透明膜基材16优选是具有高透光率。在这种情况下,塑料膜的总可见光透过率优选为70%~100%,更优选85%~100%,特别优选90%~100%。塑料膜可以被着色,只要它不妨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保护层]
在感光材料中,保护层可以形成在后述的乳剂层上。在本实施方案中使用的保护层含有诸如明胶或高分子聚合物等粘结剂,并形成在感光乳剂层上,以改善防擦伤性或机械性能。
[乳剂层]
在本实施方案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感光材料优选具有透明膜基材16和其上的含有银盐作为光传感剂(含银盐层)的乳剂层。除了银盐之外,在必要时,根据该实施方案的乳剂层还可以含有染料、粘结剂、溶剂等。
从诸如辐照防止效果等效果和由于过度添加使感度降低的观点来看,乳剂层中染料与总固形物的质量比优选为0.01%~10质量%,更优选0.1%~5质量%。
<银盐>
在本实施方案中使用的银盐优选是无机银盐,如卤化银。特别优选的是,银盐以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用的颗粒形式使用。卤化银具有优异的光传感性。
下面说明优选用在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的照相乳剂中的卤化银。在本实施方案中,卤化银优选用作光传感剂。在本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照相银盐膜、照相纸、印刷雕刻膜、光掩模的乳剂掩模等用的卤化银技术。
卤化银可以含有氯、溴、碘或氟等卤元素,可以含有这些元素的组合。例如,卤化银优选含有AgCl、AgBr或AgI,更优选含有AgBr或AgCl,作为主要成分。此外,氯溴化银、碘氯溴化银或碘溴化银优选用作卤化银。卤化银更优选是氯溴化银、溴化银、碘氯溴化银或碘溴化银,最优选氯化银含量为50mol%或更大的氯溴化银或碘氯溴化银。
术语"含有AgBr(溴化银)作为主要成分的卤化银"是指在卤化银组成中溴离子的摩尔比为50%或更大。除了溴离子之外,含有AgBr作为主要成分的卤化银颗粒还可以含有碘离子或氯离子。
用作本发明的乳剂层用涂布液的卤化银乳剂可以通过以下文献中记载的方法制备:P.Glafkides,"Chimie et Physique Photographique",Paul Montel,1967,G.F.Dufin,"Photographic Emulsion Chemistry",The Forcal Press,1966,V.L.Zelikmant等人,"Making and Coating Photographic Emulsion",The ForcalPress,1964等。
<粘结剂>
粘结剂可以用在乳剂层中,以均匀分散银盐颗粒并帮助乳剂层附着到支持体。在本发明中,粘结剂可以含有水不溶性或水溶性聚合物,优选含有水溶性聚合物。
粘结剂的实例包括明胶、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诸如淀粉等多糖、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乙烯氧化物、多糖、聚乙烯胺、壳聚糖、多熔素、聚丙烯酸、聚褐藻酸、聚透明质酸和羧基纤维素。取决于官能团的离子性,粘结剂显示出中性、阴离子性或阳离子性。
<溶剂>
用于形成乳剂层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水、有机溶剂(例如醇类,如甲醇,酮类,如丙酮等,酰胺类,如甲酰胺,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酯类,如乙酸乙酯,醚类)、离子液体及其混合物。在本发明中,溶剂与乳剂层中的银盐、粘结剂等的总质量之比为30%~90质量%,优选50%~80质量%。
下面说明形成导电膜的各步骤。
[曝光]
在本实施方案中,尽管通过印刷过程形成网状图案22,但在未使用印刷过程的情况下,通过曝光和显影处理等形成。对具有透明膜基材16和其上形成的含银盐层的感光材料或用光刻用感光聚合物涂布的感光材料进行曝光处理。可以使用电磁波对感光材料进行曝光。例如,电磁波可以是光线,如可见光或紫外光,或如X射线等辐射线等。可以使用具有波长分布或特定波长的光源进行曝光。
[显影处理]
在本实施方案中,在曝光后对乳剂层进行显影处理。照相银盐膜、照相纸、印刷雕刻膜、光掩模用乳剂掩模等用的常用显影处理技术可以用在本发明中。显影处理用的显影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PQ显影剂、MQ显影剂、MAA显影剂等。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市售显影剂的实例包括来自FUJIFILM Corporation的CN-16、CR-56、CP45X、FD-3和PAPITOL,来自Eastman Kodak Company的C-41、E-6、RA-4、D-19和D-72,及其试剂盒中包含的显影剂。显影剂可以是光刻显影剂。
在本发明中,显影处理可以包括用于除去未曝光区中的银盐以稳定材料的定影处理。照相银盐膜、照相纸、印刷雕刻膜、光掩模用乳剂掩模等用的常用定影处理技术可以用在本发明中。
在定影处理中,定影温度优选为约20℃~50℃,更优选25℃~45℃。定影时间优选为5秒至1分钟,更优选7~50秒。按每1m2的待处理感光材料计,定影剂的量优选为600ml/m2或更小,更优选500ml/m2或更小,特别优选300ml/m2或更小。
对显影和定影的感光材料优选进行水洗处理或稳定化处理。按1m2的感光材料计,水洗处理或稳定化处理中使用的水量通常为20L或更小,可以为3L或更小。感光材料可以用储存水洗涤,因此水量可以为0。
显影后曝光区所含的金属银与曝光前该区域中所含的银的质量比优选为50质量%或更大,更优选80质量%或更大。当质量比为50质量%或更大时,可以实现高导电性。
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显影获得的色调(灰阶)优选大于4.0,尽管没有特别限制。当显影后的色调大于4.0时,导电金属部的导电性可以增大,同时保持透光部的高透光性。例如,通过用铱或铑离子掺杂可以达到4.0或更大的色调。
[物理显影和镀覆处理]
在本实施方案中,为增加通过曝光和显影形成的金属银部的导电性,可以通过物理显影处理和/或镀覆处理在其上沉积导电金属颗粒。在本发明中,导电金属颗粒可以仅通过物理显影和镀覆处理中的一种或这两种处理的组合沉积在金属银部上。按此方式进行物理显影和/或镀覆处理的金属银部被称作导电金属部。
在本实施方案中,物理显影是这样的过程,金属离子如银离子被还原剂还原,从而金属颗粒沉积在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核上。已经用在即时黑白膜、即时反转膜、印版制作等领域中的物理显影和技术可以用在本发明中。
物理显影可以与上述曝光后的显影处理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显影处理后单独进行。
在本实施方案中,镀覆处理可以包括非电解镀(如化学还原镀覆或置换镀覆)、电解镀覆或其组合。印制电路板等中已知的非电解镀技术可以用在在本实施方案中。非电解镀优选为非电解铜镀。
[氧化处理]
在本实施方案中,对通过显影形成的金属银部或通过物理显影处理和/或镀覆处理形成的导电金属部优选进行氧化处理。例如,通过氧化处理,可以除去透光部上沉积的少量金属,使得透光部的透过率可以提高到约100%。
[导电金属部]
在本实施方案中,导电金属部的线宽度可以选择为5μm~200μm(0.2mm)。在用于透明加热元件的导电金属部的情况下,线宽度优选为5~50μm,更优选5~30μm,最优选10~25μm。线距离优选为50~500μm,更优选200~400μm,最优选250~350μm。出于地面连接等目的,导电金属部可以具有线宽度大于20μm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案中,从可见光透过率的观点来看,导电金属部的开口率优选为85%或更大,更优选90%或更大,最优选95%或更大。开口率是网状图案22中除金属部之外的透光部与整体的比例。例如,线宽度15μm和间距300μm的正方形格子网眼的开口率为90%。
[透光部]
在本实施方案中,透光部是导电膜10中除导电金属部以外的具有透光性的部分。透光部的透过率,即380~780nm波长区的最小透过率值,不包括透明膜基材16的光吸收和反射,为90%或更优选95%或更大,更优选97%或更大,再优选98%或更大,最优选99%或更大。
在本实施方案中,从维持导电膜10的高生产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网状图案22具有长度为3m或更大的连续结构。随着网状图案22的连续结构的长度增大,生产性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透明加热元件的生产损失。通过用均匀光经图案化掩模照射卷辊的表面曝光方法或在输送同时用激光束照射卷辊的扫描曝光方法,可以对含有在交叉部24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曲线的波浪线形状中形成的导电部12的网状图案22的长卷辊进行印刷曝光。
网状图案22的长度优选为2000m或更小。当连续印刷过多的丝网形状M时,形成长度大于2000m的网状图案22,网状图案22的卷辊不利的是具有大直径、大重量,并且高压施加到卷辊中心,会造成粘连或变形等。长度优选为3m或更大,更优选100~1000m,再优选200~800m,最优选300~500m。
透明膜基材16的厚度可以选择为0.01~2.0mm。从上述对卷辊造成的重量增加、粘连、变形等观点来看,透明膜基材16的厚度优选为200μm或更小,更优选20~180μm,最优选50~120μm。
在本实施方案中,例如,在图1所示的第一导电膜10A中,优选的是,连接第一细金属线12a的交叉部24的假想线在±2°的误差内平行于相邻假想线。
优选使用在基本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的线上排列的光源或使用旋转多棱镜进行利用光束的扫描。在这种情况下,光束必须经过二元或更大强度的调制,并且点连续形成线图案。因为每条细线包括连续点,因此细1点线具有台阶形状。每条细线的宽度是最窄部分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案中,网状图案22相对于输送方向优选倾斜30°~60°,更优选倾斜40°~50°,最优选倾斜43°~47°。通常,很难制作用于形成相对于框架倾斜约45°的网状图案的掩模,并且这很可能导致不均匀图案或增加成本。相反,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中,在约45°的倾斜角下减少了图案不均匀。因此,与使用掩模曝光光刻或丝网印刷的图案化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更有效。
[导电膜]
在本实施方案的导电膜10中,如上所述,透明膜基材16的厚度可以选择为0.01~2.0mm。厚度优选为5~350μm,更优选30~150μm。当厚度为5~350μm时,可以得到所需的可见光透过率,并且可以容易地处理膜。
在物理显影处理和/或镀覆处理之前在支持体上形成的金属银部36的厚度可以通过控制涂布在透明膜基材16上的用于含银盐层涂布液的厚度适当选择。金属银部36的厚度可以选择为0.001~0.2mm,优选30μm或更小,更优选20μm或更小,再优选0.01~9μm,最优选0.05~5μm。金属银部36优选形成为图案化形状。金属银部36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包含两层或更多层的多层结构。在金属银部36具有包含两层或更多层的图案化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各层可以具有不同的波长颜色敏感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不同波长的光曝光可以形成不同的图案。
在透明加热元件中使用导电膜10的情况下,导电金属部优选具有较小的厚度。随着厚度减少,使用该元件的视角增大,加热效率提高。因此,导电金属部上的导电金属层40的厚度优选小于9μm,更优选0.1μm以上或更大但小于5μm,再优选0.1μm或更大但小于3μm。
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改变含银盐层的涂布厚度可以控制金属银部36的厚度,并且可以在物理显影和/或镀覆处理中控制导电金属颗粒层的厚度,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制造厚度小于5μm(优选小于3μm)的导电膜10。
在传统的蚀刻方法中,必须通过蚀刻除去大部分金属薄膜并丢弃。相反,在本实施方案中,可以在透明膜基材16上形成仅含有最小量导电金属的图案。因此,仅需要最小量的金属,从而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和金属废物量。
<粘合层>
实施方案的导电膜10可以利用粘合层与窗玻璃等粘合。优选的是,减小透明基材如塑料膜与粘合层中使用的粘合剂之间的折射率差,以防止可见光透过率降低。因此,粘合剂的折射率优选为1.40~1.70,以防止可见光透过率降低。
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程序等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适当更改。因此下面的具体实例应视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卤化银感光材料)
制备含有水介质、明胶和碘溴氯化银颗粒的乳剂。碘溴氯化银颗粒的碘含量为0.2mol%,溴含量为40mol%,平均球当量直径为0.1μm,明胶量为10.0g/60g Ag。
将K3Rh2Br9和K2IrCl6加到乳剂中,浓度为10-7mol/mol银,从而用Rh和Ir离子掺杂溴化银颗粒。进一步将Na2PdCl4加到乳剂中,使用氯金酸和硫代硫酸钠对产生的乳剂进行金硫增感。将乳剂和明胶硬化剂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使得银的涂布量为1g/m2。Ag/明胶体积比为1/2。
PET支持体的宽度为30cm,其上乳剂涂布至宽度25cm和长度20m。切下PET支持体的宽度3cm的两端,得到宽度24cm的卷状卤化银感光材料。
(曝光)
使用连续曝光设备对卤化银感光材料进行曝光。在该设备中,使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4-001244中描述的DMD(数字镜装置)的曝光头排列成宽度25cm。曝光头和曝光台弯曲布置,以将激光集中到感光材料的感光层上。此外,在该设备中,设置感光材料的送入机构和卷取机构,并形成缓冲弯曲,使得曝光部的速度不受曝光面张力以及送出和卷取速度的影响。曝光用的光的波长为400nm,光束形状大致为12-μm的正方形,激光光源的输出为100μJ。
以表1所示的图案对感光材料连续曝光,宽度24cm,长度10m。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曝光,从而印刷网状图案22。
通过组合使用两个曝光头的曝光方法在感光层上形成网状图案22。
通过使用第一曝光头,用恒定激光束照射感光层,同时在垂直于感光层输送方向的方向往复运动激光束,从而在感光层上绘制曝光图案(用于形成第一细金属线12a)。因此,根据感光层输送速度和垂直方向的曝光头往复运动速度的比例以45°倾斜角由激光束绘制图案。在激光束到达感光层的端部后,取决于曝光头的往复运动以反转角绘制图案。
通过以与第一曝光头相同方式使用第二曝光头,用恒定激光束照射感光层,同时在垂直于感光层输送方向的方向往复运动激光束,从而在感光层上绘制曝光图案(用于形成第二细金属线12b)。第二曝光头的移动开始点与第一曝光头的移动开始点相差180度或180度的倍数。因此,当第一曝光头从感光层的一端倾斜移动时,第二曝光头从相反方向的另一端倾斜移动,从而形成网状图案22。
具体来说,在实施例1~4中,绘制形成图1所示的第一细金属线12a的曝光图案。在实施例5~8中,绘制形成图5所示的第一细金属线12a的曝光图案。线的波浪线形状具有中心角为90°的圆弧26。
为了比较,在比较例1中,使用Bazier曲线(使用Adobe Illustrator作图)形成周期和幅度与实施例1相等的波浪线形状。在比较例2中,形成线宽和间距与实施例1相等的直线。
在实施例1~8以及比较例1和2中,网状图案22中波浪线形状的1个周期的长度、第一间距L1(第一细金属线12a的间距)、第二间距L2(第二细金属线12b的间距)和导电部12的线宽度h示于表1。
(显影处理)
1L显影剂的配方
1L定影剂的配方
使用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的自动处理器FG-710PTS,在以下条件下用上述处理剂处理曝光的感光材料。显影处理在35℃下进行30秒,定影处理在34℃下进行23秒,然后水洗处理以5L/min的水流量进行20秒。
运行条件使得感光材料的处理量为100m2/天,显影剂的补给量为500ml/m2,定影剂的补给量为640ml/m2,处理周期为3天。经确认,电镀处理后,铜图案的线宽度为12μm,间距为300μm。
使用非电解铜镀液在45℃下对材料进行非电解铜镀处理,非电解铜镀液的pH为12.5,含有0.06mol/L的硫酸铜、0.22mol/L的甲醛、0.12mol/L的三乙醇胺、100ppm的聚乙二醇、50ppm的黄血盐和20ppm的α,α'-联吡啶。使用含有10ppm的Fe(III)离子的水溶液对材料进行氧化处理,从而制得各导电膜样品。
[评价]
(表面电阻测量)
在各导电膜10中,利用在线四探针法(ASP),通过Dia Instruments Co.,Ltd.制造的LORESTA GP(型号No.MCP-T610)测量任选10个区域的表面电阻值,求得测量值的平均值,从而评价表面电阻率均匀性。
(眩光评价)
支撑各导电膜10的透明板由代表窗玻璃的厚度5mm的玻璃形成。将导电膜贴到透明板上并置于暗室中。从距离透明板3m的白炽灯(40瓦灯泡)发出光。目视观察通过透明板传输的光线,从而评价衍射光的干涉造成的眩光。在距离透明板表面(贴附导电膜10的表面)1m的位置处进行眩光观察。当没有观察到眩光时,样品被评为优秀。当略微观察到眩光但可以接受时,样品被评为中等。当明显观察到眩光,样品被评为很差。
(评价结果)
结果示于表1中。作为典型实例,实施例1的观察照片示于图25A,实施例5的观察照片示于图25B。此外,比较例1和2的观察照片分别示于图25C和图25D。
从表1以及图25A和图25B清楚可见,在实施例1~4和实施例5~8中,各样品没有明显眩光,在透明加热元件中的低表面电阻率足够实际使用,并且透光率优异。相反,在比较例1中,如表1和图25C所示,略微观察到眩光。在比较例2中,如表1和图25D所示,明显观察到眩光。
此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方式制造导电膜,除了分别使用图7和图16所示的网状图案。此外,各导电膜没有明显眩光,在透明加热元件中的低表面电阻率足够实际使用,并且透光率优异。
表1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可以在没有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本发明可以适当地组合以下专利出版物中记载的技术: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4-221564、2004-221565、2007-200922和2006-352073;国际专利申请公布No.2006/001461;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7-129205、2007-235115、2007-207987、2006-012935、2006-010795、2006-228469、2006-332459、2007-207987和2007-226215;国际专利申请公布No.2006/088059;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6-261315、2007-072171、2007-102200、2006-228473、2006-269795和2006-267635;国际专利申请公布No.2006/098333;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6-324203、2006-228478和2006-228836;国际专利申请公布No.2006/098336和2006/098338;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7-009326、2006-336090、2006-336099、2006-348351、2007-270321和2007-270322;国际专利申请公布No.2006/098335;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7-201378和2007-335729;国际专利申请公布No.2006/098334;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7-134439、2007-149760、2007-208133、2007-178915、2007-334325、2007-310091、2007-116137、2007-088219、2007-207883和2007-013130;国际专利申请公布No.2007/001008;和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5-302508、2008-218784、2008-227350、2008-227351、2008-244067、2008-267814、2008-270405、2008-277675、2008-277676、2008-282840、2008-283029、2008-288305、2008-288419、2008-300720、2008-300721、2009-4213、2009-10001、2009-16526、2009-21334、2009-26933、2008-147507、2008-159770、2008-159771、2008-171568、2008-198388、2008-218096、2008-218264、2008-224916、2008-235224、2008-235467、2008-241987、2008-251274、2008-251275、2008-252046、2008-277428和2009-21153。

Claims (1)

1.导电膜,其包含多个导电部(12)和多个开口部(14),其中
所述导电部(12)和所述开口部(14)的组合具有丝网形状(M),并且
所述导电部(12)形成为具有在交替方向延伸的圆弧(26)的波浪线形状,在交叉部(24)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圆弧(26),
其中所述圆弧(26)的排列周期沿所述导电部(12)的延伸方向变化。
CN201610936895.9A 2008-05-16 2009-05-15 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 Active CN107102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29251 2008-05-16
JP2008-129251 2008-05-16
JP2008326369A JP5430921B2 (ja) 2008-05-16 2008-12-22 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透明発熱体
JP2008-326369 2008-12-22
CN200980117752.3A CN102027801B (zh) 2008-05-16 2009-05-15 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7752.3A Division CN102027801B (zh) 2008-05-16 2009-05-15 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2783A true CN107102783A (zh) 2017-08-29
CN107102783B CN107102783B (zh) 2020-03-17

Family

ID=4131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7752.3A Active CN102027801B (zh) 2008-05-16 2009-05-15 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
CN201610936895.9A Active CN107102783B (zh) 2008-05-16 2009-05-15 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7752.3A Active CN102027801B (zh) 2008-05-16 2009-05-15 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95010B2 (zh)
EP (1) EP2278850B1 (zh)
JP (1) JP5430921B2 (zh)
CN (2) CN102027801B (zh)
CA (1) CA2724223C (zh)
WO (1) WO20091394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7695B (zh) * 2022-09-01 2023-10-0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具有鏤空圖案之電極結構及其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1800B (zh) * 2009-12-29 2014-09-01 Lg Chemical Ltd 加熱元件以及製造彼之方法
WO2011087235A2 (ko) * 2010-01-12 2011-07-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발열유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1175890A (ja) * 2010-02-25 2011-09-08 Toray Ind Inc 導電性フィルム
JP5462684B2 (ja) * 2010-03-29 2014-04-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透明発熱体
KR20110109817A (ko) * 2010-03-29 2011-10-06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성 필름, 투명 발열체, 패턴 생성 방법 및 패턴 생성 프로그램
JP5385192B2 (ja) * 2010-03-29 2014-01-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生成方法及びパターン生成プログラム
JP5548051B2 (ja) * 2010-06-30 2014-07-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発熱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5725818B2 (ja) * 2010-12-01 2015-05-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透明導電シート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736928B2 (en) 2011-02-02 2017-08-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atterned substrates with darkened conductor traces
US8933906B2 (en) 2011-02-02 2015-01-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atterned substrates with non-linear conductor traces
JP5808966B2 (ja) * 2011-07-11 2015-11-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積層体、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5968507B2 (ja) * 2011-10-05 2016-08-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JP5809117B2 (ja) * 2011-10-05 2015-11-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EP2787512A4 (en) * 2011-11-29 2015-11-11 Toray Industries LADDER STACK BODY AND SHAPED DISPLAY BODY
US10299377B2 (en) 2011-12-22 2019-05-21 Fujifilm Corporation Conductive sheet and touch panel
JP2013149232A (ja) * 2011-12-22 2013-08-01 Fujifilm Corp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9302452B2 (en) * 2012-03-02 2016-04-05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Transparent laminates comprising inkjet printed conductive lin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CN104160368B (zh) 2012-03-06 2017-03-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KR101443509B1 (ko) * 2012-03-21 2014-09-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발열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4513845A (ja) * 2012-04-19 2014-06-05 深▲セン▼欧菲光科技股▲フン▼有限公司 導電性構成要素およびその準備方法
CN103377748B (zh) * 2012-04-19 2016-11-09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EP2662758A3 (en) 2012-05-09 2015-03-04 LG Innotek Co., Ltd. Electrode member and touch window including the same
JP5158279B1 (ja) * 2012-06-13 2013-03-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金属板の製造方法、金属発熱体
TR201807964T4 (tr) * 2012-06-28 2018-06-21 Polyic Gmbh & Co Kg Çok katmanlı gövde.
JP5844002B2 (ja) 2013-03-07 2016-0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TWI629914B (zh) * 2013-11-29 2018-07-11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加熱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車輛用窗
WO2015095800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Condensation inhibiting layer, method of forming the layer, and condensation inhibiting device
GB201404084D0 (en) 2014-03-07 2014-04-23 Pilkington Group Ltd Glazing
KR101632346B1 (ko) * 2014-03-28 2016-06-21 금호전기주식회사 메시 형태의 도전성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606338B1 (ko) * 2014-04-22 2016-03-24 인트리 주식회사 나노구조의 패턴을 구비한 광투과성 도전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포토마스크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912155B2 (en) 2014-11-17 2021-02-02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Heating plate, conductive pattern sheet,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eating plate
EP3954666A1 (en) * 2014-11-17 2022-02-16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Heating plate, conductive pattern sheet,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eating plate
JP2016102055A (ja) * 2014-11-17 2016-06-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パターンシート及び合わ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TWI515629B (zh) * 2014-12-04 2016-01-01 介面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感測電極
WO2016119950A1 (de) * 2015-01-26 2016-08-04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Beheizbare laminierte seitenscheibe
JP6814398B2 (ja) * 2015-01-29 2021-01-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発熱板、導電性パターンシートおよび発熱板を備えた乗り物
JP6550804B2 (ja) * 2015-03-12 2019-07-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体用カバー、表示体用ヒータ、信号機
JP6377007B2 (ja) * 2015-04-20 2018-08-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配線、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CN105228273B (zh) * 2015-10-21 2018-05-15 李永君 用于制备半导体电热膜的前驱体溶液、电热膜及制备方法
EP3955704A3 (en) * 2015-11-17 2022-05-0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Heating electrode device, electrical heating glass, heat-generating plate, vehicle, window for building, sheet with conductor, conductive pattern sheet, conductive heat-generating body, laminated glas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onductive heat-generating body
KR101739000B1 (ko) * 2015-11-23 2017-05-23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JP6911341B2 (ja) * 2015-12-21 2021-07-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導電性発熱体、合わせ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7126212A1 (ja) * 2016-01-22 2018-11-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CN105730197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吕兴卫 一种通用仿生遮阳布
KR102069936B1 (ko) * 2016-04-29 2020-01-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발열체
JP2017212139A (ja) * 2016-05-26 2017-11-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発熱用導電体、導電体付きシート、発熱板及び乗り物
CN106293208B (zh) * 2016-07-29 2023-07-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6832658B2 (ja) * 2016-09-23 2021-02-24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光透過基板、表示装置、信号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6941291B2 (ja) * 2016-09-30 2021-09-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発熱用導電体、導電体付きシート、発熱板および乗り物
CN108319384A (zh) * 2017-01-18 2018-07-24 上海大我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网格触摸传感器及其应用的导电膜
JP1592377S (zh) * 2017-01-31 2017-12-04
US10499017B2 (en) 2017-05-17 2019-12-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ar camera with defroster and embedded proximity switch
EP3639124A4 (en) * 2017-06-15 2020-12-0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UBSTRATE,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PROCESS
JP6423058B1 (ja) 2017-08-25 2018-11-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材
US10296213B1 (en) * 2017-11-08 2019-05-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eatable vehicle keypad assembly and keypad heating method
JP1617872S (zh) * 2018-01-12 2018-11-12
JP1617873S (zh) * 2018-01-12 2018-11-12
CN108509101A (zh) * 2018-05-31 2018-09-0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膜及一种触控感应器
CN110767825B (zh) * 2018-08-06 2022-06-2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TWI678497B (zh) * 2018-10-16 2019-12-01 堤維西交通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能發熱融冰的燈殼裝置
JP2020167047A (ja) * 2019-03-29 2020-10-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ヒータ
US11236884B2 (en) * 2019-09-05 2022-02-01 Aptiv Limited Technologies Vehicle lighting assembly with lens heating device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assembly for same
JP7410506B2 (ja) * 2019-11-13 2024-01-10 株式会社コイネックス フィルムヒータおよびフィルムヒータシステム
CN113514906A (zh) * 2020-03-25 2021-10-19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及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KR20220170000A (ko) * 2021-06-22 2022-12-29 한국전기연구원 면상발열체 및 면상발열체 제조방법
CN117847926A (zh) * 2022-09-30 2024-04-09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氧气处理装置的阴极以及氧气处理装置和冰箱
KR102687894B1 (ko) * 2023-03-03 2024-07-25 전유재 복합소재 기반의 전자파 차폐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4185544A1 (ja) * 2023-03-07 2024-09-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4770A (ja) * 1998-09-30 2000-04-21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電磁波遮蔽透明体
EP1054470A2 (en) * 1999-05-21 2000-11-22 Italtel s.p.a. Antenna with low visual impact
CN1535396A (zh) * 2001-03-07 2004-10-06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可变光学和/或能量特性的电可控装置
CN1870881A (zh) * 2006-05-25 2006-11-29 七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波屏蔽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36201A (zh) * 2004-10-08 2007-09-12 东丽株式会社 导电性薄膜
WO2008020141A1 (fr) * 2006-08-16 2008-02-21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Électrode transparente
JP2008060557A (ja) * 2006-07-31 2008-03-13 Fujifilm Corp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及び光学フィルタ
CN101180764A (zh) * 2005-04-01 2008-05-1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车辆用透明天线以及带天线的车辆用玻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29616A (en) * 1971-07-26 1973-04-24 Gen Electric Electrically heated window
US3947837A (en) 1974-08-07 1976-03-30 Ppg Industries, Inc. Security glazing and alarm system
IL86113A (en) * 1987-04-28 1992-02-16 Ppg Industries Inc Electroforming of electromagnetic pulse shielding elements
US4772760A (en) 1987-04-28 1988-09-20 Ppg Industries, Inc. Nonorthogonal EMP shielding elements
US4932755A (en) 1988-10-12 1990-06-12 Swedlow, Inc. Optical transparency having an electromagnetic pulse shield
JPH10289602A (ja) 1997-04-11 1998-10-27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両用ランプのヒータ装置
JP2000114773A (ja) * 1998-10-08 2000-04-21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電磁波遮蔽用フィルタと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前面板
FR2821349A1 (fr) 2000-04-26 2002-08-30 Saint Gobain Vitrage Substrat transparent comportant des elements metalliques et utilisation d'un tel substrat
JP4731787B2 (ja) 2002-04-10 2011-07-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露光ヘッド及び露光装置
JP2004085655A (ja) 2002-08-23 2004-03-18 Asahi Kasei Aimii Kk 耐汚染性の含水ソフト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JP4084645B2 (ja) 2002-12-03 2008-04-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現像感光材料
JP4807934B2 (ja) 2002-12-27 2011-11-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41719B2 (ja) 2002-12-27 2011-03-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の製造方法及び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
JP2004244080A (ja) 2003-02-17 2004-09-02 Maruha Corp 冷凍ころも付きえび用収納トレー
JP4322549B2 (ja) 2003-05-12 2009-09-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現像感光材料
JP2005010752A (ja) 2003-05-22 2005-01-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熱現像感光材料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204781C (zh) * 2003-09-22 2005-06-01 江阴市华顺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电子秤用通电发热玻璃面板及其生产工艺
JP2005197234A (ja) 2003-12-08 2005-07-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5302508A (ja) 2004-04-12 2005-10-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透明導電性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6001461A (ja) 2004-06-18 2006-01-05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の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2006010795A (ja) 2004-06-23 2006-01-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感光性ハロゲン化銀乳剤、これを用いた導電性銀薄膜、導電性銀材料
JP2006012935A (ja) 2004-06-23 2006-01-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
JP4737961B2 (ja) 2004-09-24 2011-08-03 キヤノン化成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用ローラの浸漬塗工方法
JP4468129B2 (ja) 2004-09-30 2010-05-26 株式会社東芝 濃度測定装置
JP2006098334A (ja) 2004-09-30 2006-04-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098336A (ja) 2004-09-30 2006-04-13 Juki Corp 分注機
JP4505637B2 (ja) 2004-09-30 2010-07-21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4150794B2 (ja) 2004-09-30 2008-09-17 学校法人早稲田大学 半導体センシング用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半導体センシングデバイス
GB0427749D0 (en) * 2004-12-18 2005-01-19 Pilkington Plc Electrically heated window
JP2006190585A (ja) 2005-01-07 2006-07-20 Sekisui Jushi Co Ltd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JP2006228478A (ja) 2005-02-15 2006-08-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電性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導電性膜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ター
JP2006228836A (ja) 2005-02-15 2006-08-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透光性導電性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透光性導電性膜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ター
JP2006228469A (ja) 2005-02-15 2006-08-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導電性膜形成用感光材料、導電性膜、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6228473A (ja) 2005-02-15 2006-08-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透光性導電性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透光性導電性膜の製造に用いられる現像液
JP4500715B2 (ja) 2005-03-16 2010-07-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光性導電性膜の製造方法、透光性導電性膜、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ター
JP2006269795A (ja) 2005-03-24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透光性導電性膜形成用現像液並びに透光性導電性膜、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6267635A (ja) 2005-03-24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透光性導電性膜形成用定着液並びに透光性導電性膜、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6324203A (ja) 2005-05-20 2006-11-30 Fujifilm Holdings Corp 透光性導電性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光学フィルター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ーパネル
JP2006352073A (ja) 2005-05-20 2006-12-28 Fujifilm Holdings Corp 導電性パターン材料、透光性導電性膜、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光学フィルター、透明導電性シート、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平面光源システム
JP2006332459A (ja) 2005-05-27 2006-12-07 Fujifilm Holdings Corp 導電性金属膜形成用感光材料、導電性金属膜の製造方法、導電性金属膜、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
JP2007013130A (ja) 2005-05-31 2007-01-18 Fujifilm Holdings Corp ディスプレーパネル用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ター、それら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ーパネル
JP2006336090A (ja) 2005-06-03 2006-12-14 Fujifilm Holdings Corp 導電性膜形成用めっき液、導電性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ーパネル
JP2007009326A (ja) 2005-06-03 2007-01-18 Fujifilm Corp めっき処理方法、導電性膜、及び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
JP4719512B2 (ja) 2005-06-06 2011-07-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めっき処理方法、透光性導電性膜、及び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
JP2006348351A (ja) 2005-06-16 2006-12-28 Fujifilm Holdings Corp めっき被膜付き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及び方法
JP4574476B2 (ja) * 2005-07-20 2010-11-04 Sabicイノベーティブプラスチッ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車両用ランプ成形品
JP4224479B2 (ja) 2005-09-07 2009-02-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露光方法及び装置
JP4861778B2 (ja) 2005-09-08 2012-01-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露光方法及び装置
JP2007088219A (ja) 2005-09-22 2007-04-05 Fujifilm Corp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フィルム、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光学フィルター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951299B2 (ja) 2005-09-22 2012-06-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とその製造方法、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フィルム、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光学フィルター、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7749686B2 (en) 2005-09-30 2010-07-06 Fujifil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conductive film and light-sensitive material for conductive film production
JP2007134439A (ja) 2005-11-09 2007-05-31 Fujifilm Corp ロール状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49760A (ja) 2005-11-24 2007-06-14 Fujifilm Corp ロール状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55070B2 (ja) 2005-12-28 2012-01-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金属微粒子分散物及び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ター
CN101005719A (zh) * 2006-01-17 2007-07-25 宁波市塞纳电热电器有限公司 金属基板印刷电路加热体及其制备技术
US20070187383A1 (en) * 2006-01-19 2007-08-16 Wipfler Richard T Patterned conductive elements for resistively heated glazing
JP2007200922A (ja) 2006-01-23 2007-08-09 Fujifilm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の光学フィルター用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ター
JP4832322B2 (ja) 2006-01-27 2011-12-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金属膜、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導電性金属膜の製造方法
JP2007201378A (ja) 2006-01-30 2007-08-09 Fujifilm Corp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7207883A (ja) 2006-01-31 2007-08-16 Fujifilm Corp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961220B2 (ja) 2006-01-31 2012-06-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膜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7207987A (ja) 2006-02-01 2007-08-16 Fujifilm Corp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7208133A (ja) 2006-02-03 2007-08-16 Fujifilm Corp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性積層体、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841996B2 (ja) 2006-03-31 2011-12-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洗浄装置、めっき被膜付き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洗浄方法及びめっき被膜付き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786393B2 (ja) 2006-03-31 2011-10-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洗浄装置及びめっき被膜付き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JP2007310091A (ja) 2006-05-17 2007-11-29 Fujifilm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7334325A (ja) 2006-05-18 2007-12-27 Fujifilm Corp 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35729A (ja) 2006-06-16 2007-12-27 Fujifilm Corp 導電性金属膜および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
JP5096771B2 (ja) 2007-03-23 2012-12-12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導電性発現方法
JP2007001008A (ja) 2006-08-11 2007-01-11 Yoshikazu Nakayama ナノチューブ基板及びナノチューブ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77879A (ja) 2006-09-19 2008-04-03 Fujifilm Corp 透明フレキシブルフィルムヒータ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84948B2 (ja) 2006-12-12 2012-02-29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電磁波シールド材ロール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ディスプレイ用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
JP5058583B2 (ja) 2006-12-22 2012-10-24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周波数選択遮蔽型の電磁波シールド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46558B2 (ja) 2006-12-22 2011-12-28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周波数選択透過型の電磁波シールド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44074B2 (ja) 2007-01-05 2013-02-13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導電性基材の作製方法
JP2008198388A (ja) 2007-02-08 2008-08-28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導電性材料前駆体の製造方法
JP4909123B2 (ja) 2007-03-01 2012-04-04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導電性材料前駆体
JP2008218784A (ja) 2007-03-06 2008-09-1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電磁波遮蔽材料用感光材料及び電磁波遮蔽材料の製造方法
JP5144092B2 (ja) 2007-03-06 2013-02-13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導電性材料の製造方法
JP4616852B2 (ja) 2007-03-12 2011-01-19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ハロゲン化銀感光材料
JP2008227350A (ja) 2007-03-15 2008-09-2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電磁波遮蔽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磁波遮蔽フィルム
JP2008227351A (ja) 2007-03-15 2008-09-2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電磁波遮蔽材料、該電磁波遮蔽材料を用いたパネル材料の製造方法
JP4866277B2 (ja) 2007-03-19 2012-02-01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導電性材料前駆体
JP2008244067A (ja) 2007-03-27 2008-10-0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透明導電膜形成用感光材料、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磁波遮蔽材料
JP2008241987A (ja) 2007-03-27 2008-10-09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連続露光装置
JP2008251275A (ja) 2007-03-29 2008-10-16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導電性材料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JP4890318B2 (ja) 2007-03-29 2012-03-07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導電性材料前駆体
JP5079369B2 (ja) 2007-03-30 2012-11-21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周波数選択遮蔽型の電磁波シールド積層体
JP2008267814A (ja) 2007-04-16 2008-11-0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透光性導電性薄膜、そ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JP2008270405A (ja) 2007-04-18 2008-11-0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透明電磁波遮断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8277428A (ja) 2007-04-26 2008-11-13 Fujimori Kogyo Co Ltd 電磁波シールド材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8277676A (ja) 2007-05-07 2008-11-13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透明電磁波遮断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957364B2 (ja) 2007-05-07 2012-06-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透光性導電パターン材料、電磁波遮蔽フィルター及び周波数選択性電磁波遮蔽フィルム
JP2008282840A (ja) 2007-05-08 2008-11-2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透光性導電性薄膜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透光性導電性薄膜
JP2008283029A (ja) 2007-05-11 2008-11-2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電磁波遮蔽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磁波遮蔽フィルム
JP2008288305A (ja) 2007-05-16 2008-11-2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57376B2 (ja) 2007-05-18 2012-06-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透明性導電膜形成用感光材料、それを用いた透明性導電膜、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磁波遮蔽材料
JP2008300720A (ja) 2007-06-01 2008-12-1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透光性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電磁波遮蔽フィルター
JP2008300721A (ja) 2007-06-01 2008-12-1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ディスプレイ用電磁波シールド材ロール体
JP2009004213A (ja) 2007-06-21 2009-01-0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光透過性導電膜の製造方法、光透過性導電膜及び光透過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
JP2009010001A (ja) 2007-06-26 2009-01-1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電磁波遮蔽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磁波遮蔽フィルム
JP2009016526A (ja) 2007-07-04 2009-01-2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透明電磁波遮蔽フィルム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09021334A (ja) 2007-07-11 2009-01-2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透明電磁波遮蔽フィルム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09021153A (ja) 2007-07-13 2009-01-29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導電性発現方法および導電性部材
JP2009026933A (ja) 2007-07-19 2009-02-0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電磁波遮蔽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磁波遮蔽フィルム
JP4782097B2 (ja) * 2007-12-06 2011-09-2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乗用移動体用窓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4770A (ja) * 1998-09-30 2000-04-21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電磁波遮蔽透明体
EP1054470A2 (en) * 1999-05-21 2000-11-22 Italtel s.p.a. Antenna with low visual impact
CN1535396A (zh) * 2001-03-07 2004-10-06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可变光学和/或能量特性的电可控装置
CN101036201A (zh) * 2004-10-08 2007-09-12 东丽株式会社 导电性薄膜
CN101180764A (zh) * 2005-04-01 2008-05-1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车辆用透明天线以及带天线的车辆用玻璃
CN1870881A (zh) * 2006-05-25 2006-11-29 七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波屏蔽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08060557A (ja) * 2006-07-31 2008-03-13 Fujifilm Corp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及び光学フィルタ
WO2008020141A1 (fr) * 2006-08-16 2008-02-21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Électrode transparent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7695B (zh) * 2022-09-01 2023-10-0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具有鏤空圖案之電極結構及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95010B2 (en) 2015-07-28
CN107102783B (zh) 2020-03-17
CA2724223A1 (en) 2009-11-19
EP2278850A1 (en) 2011-01-26
EP2278850A4 (en) 2016-03-02
CN102027801B (zh) 2016-10-26
WO2009139458A1 (ja) 2009-11-19
US20110062146A1 (en) 2011-03-17
JP5430921B2 (ja) 2014-03-05
JP2009302035A (ja) 2009-12-24
EP2278850B1 (en) 2017-11-29
CN102027801A (zh) 2011-04-20
CA2724223C (en) 2016-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7801B (zh) 导电膜和透明加热元件
EP2286992B1 (en) Conductive film and transparent heating element
KR101020144B1 (ko) 투광성 전자파 실드막 및 도전성 은박막의 제조방법
CN103984461B (zh) 导电片以及触摸面板
CN102314960B (zh) 用于制造导电片的方法和用于制造触控面板的方法
KR101601746B1 (ko) 도전성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도전성 필름 및 기록 매체
JP2010205432A (ja) 透明導電体及び透明発熱体
JP5548051B2 (ja) 透明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発熱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04395864B (zh) 触摸面板用电极
US8816256B2 (en) Heat generating body
JP2010251230A (ja) 電熱窓ガラス
US8258444B2 (en) Front cover for vehicle lighting fixtur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front cover, and electric heating structure
JP2008288102A (ja) 透明導電性フイルム、透明導電性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透明電極フイルム、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電子ペーパー
KR101758678B1 (ko) 투명 도전막의 제조 방법, 도전성 필름, 투명 발열체 및 기록 매체
JP2011216379A (ja) 透明導電膜
TWI463385B (zh) 觸控面板與導電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