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65473A - 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65473A
CN107065473A CN201710071197.1A CN201710071197A CN107065473A CN 107065473 A CN107065473 A CN 107065473A CN 201710071197 A CN201710071197 A CN 201710071197A CN 107065473 A CN107065473 A CN 107065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width
image forming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11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65473B (zh
Inventor
友野宽之
三浦大祐
姉崎隆志
伊藤阳太
大垣晴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65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5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65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5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1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dr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 G03G15/022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cleaning the charging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 G03G15/0233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charging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surface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2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 G03G2215/026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ron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提供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非抵接的方式配置的充电单元、以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配置的清洁单元或显影单元、以及转印单元。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
背景技术
作为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存在已知的含有有机光导电性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有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电子照相法中,单元如充电单元、曝光单元、清洁单元和除电单元作用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充电单元可使用诸如使用放电的充电、摩擦带电和注入带电等方法,使用放电的充电方法被广泛应用,因为其充电均匀性优异。使用放电的充电方法包括其中使充电构件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的抵接充电方法,和其中在充电构件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之间确保空隙的非抵接充电方法。
在非抵接充电方法中,能够降低充电构件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磨耗量,并且能够减少包括调色剂对充电构件的污染等的不利影响。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2007-25725中,已公开了一种确保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与充电构件之间的空隙的技术。
此外,在抵接充电方法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倾向于显著地受到与充电构件抵接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附近发生的放电的影响,从而导致表面磨耗。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2005-300741中,描述了设定充电单元的端部位置和显影单元的端部位置之间的间隔在8mm之内,由此抑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局部磨耗的技术。
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H01-277269中,描述了具有小于有效充电宽度的有效转印宽度的电子照相设备,由此抑制转印单元的调色剂附着污染。
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2005-172863中,描述了以下技术。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含有通过聚合而固化的化合物,并且在存在表面层的区域内使接触充电构件和清洁构件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通过此,能够抑制与接触充电构件的端部抵接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局部磨耗。
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2005-114755中,公开了一种限定栅电极的开口宽度(被充电的区域的宽度)、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宽度、显影区域的宽度、转印区域的宽度和纸粉除去区域的宽度的技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包括:
具有圆筒状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充电单元,其以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非抵接的方式配置,并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
清洁单元,其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配置,并且构成为清洁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和
转印单元,其构成为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依次包括电荷产生层和表面层,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满足表达式(1)、表达式(2)和表达式(3):
L1<L5<L3 (1);
L1>L2 (2);和
L1>L4 (3),
其中L1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充电区域的端部的宽度(mm),
L2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转印区域的端部的宽度(mm),
L3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表面层的表面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mm),
L4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电荷产生层的电荷产生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mm),和
L5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清洁区域的端部的宽度(mm)。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包括:
具有圆筒状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充电单元,其以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非抵接的方式配置,并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
显影单元,其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配置,并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和
转印单元,其构成为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依次包括电荷产生层和表面层,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满足表达式(1)、表达式(2)和表达式(3):
L1<L5<L3 (1);
L1>L2 (2);和
L1>L4 (3),
其中L1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充电区域的端部的宽度(mm),
L2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转印区域的端部的宽度(mm),
L3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表面层的表面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mm),
L4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电荷产生层的电荷产生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mm),和
L5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显影区域的端部的宽度(mm)。
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处理盒,其构成为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所述处理盒包括:
具有圆筒状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充电单元,其以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非抵接的方式配置,并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和
清洁单元,其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配置,并且构成为清洁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依次包括电荷产生层和表面层,且具有与构成为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相对的转印区域,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满足表达式(1)、表达式(2)和表达式(3):
L1<L5<L3 (1);
L1>L2 (2);和
L1>L4 (3),
其中L1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充电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2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转印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3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表面层的表面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4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电荷产生层的电荷产生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和
L5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清洁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还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处理盒,其构成为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所述处理盒包括:
具有圆筒状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充电单元,其以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非抵接的方式配置,并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和
显影单元,其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配置,并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显影,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依次包括电荷产生层和表面层,且具有与构成为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相对的转印区域,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满足由表达式(1)、表达式(2)和表达式(3)表示的关系:
L1<L5<L3 (1);
L1>L2 (2);和
L1>L4 (3),
其中L1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充电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2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转印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3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表面层的表面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4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电荷产生层的电荷产生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和
L5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显影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参考所述附图,从下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设备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之间沿长度方向的关系的图。
图4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设备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之间沿长度方向的关系的图。
图5为用于说明非抵接充电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依照所述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近年来,由于打印速度提高,对电子照相设备已存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增加以及有效除去用于提升图像质量的球形或小直径调色剂的需求。此外,由于电子照相设备寿命延长,当电子照相设备长时间使用时,纸粉或调色剂可能附着至充电构件或其它构件,从而引起由于异常放电导致的图像缺陷。考虑到此,可将抵接充电方法转变为非抵接充电方法,以使能够减少充电构件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磨耗量和异物的附着。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实施研究并且结果发现,非抵接充电方法导致其它抵接构件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摩擦负荷增大,并且需要进一步减少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与抵接构件之间的抵接区域的端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局部磨耗。具体地,以下原因是可想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充电区域的端部比充电区域的中央部具有更大的放电电流,并且仅在该部分具有特别高的电流密度。因此,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被化学劣化,并且即使当充电单元以非抵接方式设置,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也容易通过与其它抵接构件的滑动接触而被磨耗。此外,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的局部磨耗可能诱导带电偏压泄漏,从而引起图像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减少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局部磨耗,从而抑制由表面磨耗引起的图像缺陷的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
根据本发明,电子照相设备包括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单元、清洁单元或显影单元、和转印单元。此外,根据本发明,处理盒构成为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并且包括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单元和清洁单元或显影单元。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包括电荷产生层和形成在电荷产生层上的表面层。此外,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具有与转印单元相对的转印区域。
根据本发明,充电单元是指构成为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带电的单元,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充电区域(或被充电的区域)称为充电区域。此外,根据本发明,清洁单元是指构成为除去转印后残留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转印残留色调剂)的单元,和通过清洁单元除去转印残留色调剂的区域称为清洁区域。此外,根据本发明,显影单元是指构成为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的单元,和其中静电潜像显影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区域称为显影区域。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转印单元是指构成为将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的单元,和其中调色剂图像可被转印的区域称为转印区域。
现在,参考图3和图4,作为实例,描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与最大供纸宽度为LTR用纸的短边宽度的电子照相设备之间的沿长度方向长度的关系。
首先,LTR用纸的宽度为约216mm。在电子照相设备中,在LTR用纸的整个宽度上形成静电潜像,由此用于图像形成的扫描器单元(曝光装置)的激光束照射宽度比LTR用纸宽度更大。即,设定"LTR用纸宽度"<"激光束照射宽度"的关系。用于形成图像的曝光光的照射宽度(区域)称为图像形成区域。其中防止由曝光单元照射图像曝光光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区域称为非图像形成区域。当该图像曝光宽度(图像形成区域)大于LTR宽度(LTR宽度为如上所述电子照相设备能够供纸的最大宽度)时,图像能够形成在整个LTR用纸上。图像曝光宽度的中心位置为图像的中心(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即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长度方向的静电潜像形成区域的中心)。为了控制图像形成条件,曝光光有时照射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形成用于图像浓度控制的显影剂图像。然而,该曝光光不用于图像形成,由此不涉及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区域的规定。
此外,本发明具有满足表达式(1)、表达式(2)和表达式(3)的特征:
L1<L5<L3 (1);
L1>L2 (2);和
L1>L4 (3),
其中L1表示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充电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2表示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转印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3表示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表面层的表面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4表示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电荷产生层的电荷产生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和
L5表示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清洁区域的端部的宽度,或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显影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在这种情况下,L1至L5每一个存在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两侧具体为电子照相设备100中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在本发明中,L1至L5定义为距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相同侧的宽度。在本发明中,当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任一者的L1至L5满足表达式(1)至表达式(3)时,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在图3和图4中,为了方便,仅示出一侧。当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两者的L1至L5均满足表达式(1)至表达式(3)时,改进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发明人认为,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充电区域的端部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表面层)的磨耗趋向的原因如下。
在非抵接充电方法中,充电单元使用放电现象以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此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充电区域的端部比充电区域的中央部具有更大的放电电流,并且在端部具有特别高的电流密度。因此,认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在充电区域的端部更早劣化,而且当通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与其它抵接构件之间的滑动接触受到大的机械应力时,可能容易磨耗充电区域端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在与充电构件相对的感光构件的表面中,充电单元的边缘部分(端部)沿感光构件的圆周方向也发生放电,由此每次感光构件旋转,感光构件表面的长放电暴露时间(discharge exposed time)被认为是一种原因。此外,随着充电区域端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磨耗进行并且变得等于或低于绝缘电阻,从充电单元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的电流集中在充电区域的端部,由此更容易出现图像缺陷。换句话说,在充电区域端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磨耗部分中耐绝缘性降低。因此,例如,可能诱导充电偏压的泄漏,从而导致由于充电不足而出现黑色横条纹。此外,较大量的显影剂被吸引到充电区域端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磨耗部分,由此可能促进电子照相设备内的污染。此时,另一抵接构件的实例包括显影构件和清洁构件。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满足表达式(1)至表达式(3)时,减少充电区域端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磨耗,并抑制由于磨耗而引起的图像缺陷或电子照相设备内的污染。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的构成具有下述特征:设置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单元、清洁单元或显影单元和转印单元以使满足项目(1)至(3)。(1)充电单元以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非接触的方式设置,和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充电区域的端部的宽度(L1)小于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清洁区域的端部的宽度(L5)或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显影区域的端部的宽度(L5)。此外,L5小于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表面层的表面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L3)。(2)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电荷产生层的电荷产生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L4)小于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充电区域的端部的宽度(L1)。(3)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转印区域的端部的宽度(L2)小于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充电区域的端部的宽度(L1)。
本发明的发明人推测通过该特征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原因如下。
在电子照相设备的图像形成操作期间,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进行充电、曝光、显影和转印各步骤。在充电步骤期间,通过电源装置施加电压,以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并且在曝光步骤中形成静电潜像。此时,在充电步骤中,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以使其表面电位变成Vd,和在曝光步骤中,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曝光以使其表面电位变成Vl。接着,在转印步骤中,将转印偏压施加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变成Vt。在下一个步骤中,要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以使其表面电位从Vt变化到Vd。在这样的方式中,由于在大电位差下放电,因而容易发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中的劣化。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中,其中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形成电荷产生层的宽度小于由充电单元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形成的充电区域的宽度。因此,与充电单元的端部相对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为不形成电荷产生层的区域,由此认为,该区域中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在曝光步骤中不变成Vl。此外,其中转印单元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宽度小于其中充电单元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宽度。因此,与充电单元的端部相对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为不与转印单元相对的区域,由此认为,该区域中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在转印步骤中不变成Vt。因此,认为,与充电单元的端部相对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表面电位保持在Vd附近,并且在下一个充电步骤中不出现大的放电,结果可以抑制与充电单元的端部相对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区域的劣化。认为,通过本发明的构成,可以抑制在电子照相设备的图像形成操作期间与充电单元的端部相对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区域的劣化,由此即使当使抵接构件如清洁单元和显影单元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滑动接触时,也能够抑制局部磨耗。
此外,可在转印步骤和充电步骤之间设置除电步骤。该除电步骤优选通过曝光单元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在与充电单元相对的端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保持在Vd附近,并且因此表面电位没有通过电荷除去而降低。因此,减少了放电的影响,本发明的效果变得更显著。
此外,L1、L2和L4优选满足由表达式(4)或表达式(5)表示的关系。
L1>L4>L2 (4)
L1>L2>L4 (5)
当满足表达式(4)或表达式(5)的关系时,其中形成电荷产生层的宽度不同于其中转印单元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宽度。优选该状态,因为能够降低从转印单元端部的放电的影响,并且能够更加减少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的磨耗。
进一步优选L1与L2和L4中较长者间隔2mm以上。此外,优选L2与L4之间的差为1mm以上。
现在,参考图1和图2描述本发明。除非明确指明,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设置。
(电子照相设备实例的全体构成)
描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设备的全体构成。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设备100的示意性截面图。
电子照相设备100包括分别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图像的第一图像形成部SY、第二图像形成部SM、第三图像形成部SC和第四图像形成部SK作为多个图像形成部。在图1中,第一至第四图像形成部S(SY、SM、SC和SK)沿与垂直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成一行。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设备中,除图像形成部形成不同颜色的图像以外,第一至第四图像形成部各自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和进行基本相同的操作。因此,在下面,除非需要具体区分开,省略Y、M、C和K,以一起描述组件。
电子照相设备100包括沿与垂直方向交叉的方向并排地设置的四个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9Y、9M、9C和9K)。每个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构成为沿图1中箭头G方向旋转。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周围设置充电辊10(10Y、10M、10C和10K)和扫描器单元11。
在这种情况下,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为构成为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构件。各充电辊10为构成为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充电单元。此外,扫描器单元(曝光装置)11为构成为照射基于图像信息发射的激光以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此外,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周围,设置显影单元12(12Y、12M、12C和12K)和清洁刮板14(14Y、14M、14C和14K)。
在这种情况下,各显影单元12为构成为使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的的显影单元。作为显影单元,可取决于使用的显影方法选择适当的显影单元。本发明使用的显影方法的实例包括仅使用调色剂来显影的单组分显影方法、使用与载体混合的调色剂来显影的双组分显影方法、其中使感光构件与调色剂抵接的抵接显影方法,和其中不使感光构件与调色剂抵接的非抵接显影方法。施加至显影辊22的电压的实例包括仅直流电压,和通过将交流电压叠加在直流电压上得到的电压。此外,各清洁刮板14为构成为除去转印后残留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转印残留色调剂)的清洁单元。此外,将构成为将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1上的、用作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28,以与四个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相对的方式配置。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设备中,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充电辊10、显影单元12和清洁刮板14一体化为盒,以形成各处理盒8(8Y、8M、8C和8K)。将各处理盒8构成为通过形成于电子照相设备100的主体上的安装单元(未示出)例如安装引导件(mounting guide)或定位构件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100。
在图1中,用于各颜色的处理盒8各自具有相同的形状,分别含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调色剂。使中间传送带28与上述四个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抵接,并构成为沿图1中箭头H方向旋转。
中间转印带28围绕多个支承构件(驱动辊51、二次转印相对辊52和从动辊53)成环形。在中间转印带28的内周面侧上,并排地设置用作一次转印单元的四个一次转印辊13(13Y、13M、13C和13K),以使其与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相对。此外,在中间转印带28的外周面侧上,在与二次转印相对辊52相对的位置处设置用作二次转印单元的二次转印辊32。
在图像形成时,通过充电辊10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的表面均匀地带电。然后,使如此带电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的表面使用基于由扫描器单元11发出的图像信息而发射的激光束进行扫描曝光,以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上形成基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接着,通过显影单元12,将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使用一次转印辊13,将保持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8上。在本发明中,将一次转印辊13的宽度设定为随后描述的长度。
在全色图像形成期间,在第一至第四图像形成部SY、SM、SC和SK每一个中,顺次进行上述过程,如此以叠加方式将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顺次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8上。然后,与中间转印带28的移动同步,将转印材料1输送至二次转印部。然后,由于介由转印材料1与中间转印带28抵接的二次转印辊32的作用,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8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一起二次转印至转印材料1上。
将具有转印至其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1输送至用作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15。在定影装置15中,将转印材料1加热并加压,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材料1上。此外,通过清洁刮板14除去一次转印步骤后残留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上的一次转印残留色调剂,以收集在除去调色剂室14c(14cY、14cM、14cC和14cK)中。此外,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38,除去二次转印步骤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8上的二次转印残留色调剂。
在仅使用期望的单个或几个(不是全部)图像形成部的情况下,电子照相设备100也能够形成单色或多色图像。
作为中间转印带28,优选使用由具有1×104Ω·cm2至1×1012Ω·cm2的体积电阻率的半导电性树脂带形成的中间转印带。具体地,例如,可使用通过在树脂如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偏氟二乙烯或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或橡胶如乙丙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或聚氨酯橡胶中分散导电性填料如碳或加入离子性导电性材料而得到的带。
一次转印辊13包括由金属制成的芯棒(其也用作施加转印偏压的给电电极),和设置在芯棒外周面上的弹性构件。例如,橡胶如聚氨酯橡胶、硅橡胶、乙丙橡胶(EPM)、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橡胶(EPDM)或异戊二烯橡胶(IR)可用作弹性构件的材料。分散在橡胶中的导电性材料例如为碳、氧化锌或氧化锡。然后,通过发泡或模具内成形,将其中已分散有导电性材料的橡胶在由金属如SUS或铝制成的芯棒上形成期望的壁厚。此外,根据需要,通过研磨等,将橡胶成形为期望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使用利用非抵接充电方法的充电单元。在图1和图2中,示出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的充电辊10,但是将充电辊10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使它们之间确保约10μm至约200μm的适当空隙设置。用于本发明中的充电构件可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充电构件具有能够适当地控制充电构件表面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之间空隙的机构即可。例如,可设置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充电构件,以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轴和充电构件的旋转轴机械地固定,从而确保适当的空隙。优选充电构件表面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之间的空隙即适当的空隙为200μm以下。例如,为了获得适当的空隙,存在在充电辊的非图像形成部的两端设置空隙形成构件,并仅使这些部分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抵接,由此以非抵接方式设置图像形成区域的方法。
在图5中示出其中将空隙形成构件203设置在充电构件(为充电辊202)侧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201和充电辊202的非抵接充电机构的实例。
尽管在许多情况下充电辊具有其中导电性弹性层、电阻控制层和表面层围绕导电性芯棒依次层压的结构,但充电辊仅需要至少包括芯棒和弹性体。作为用于弹性构件的材料,例如,给出树脂和橡胶,如聚氨酯、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S)、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O)、EPDM、EPM、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IR、丁二烯橡胶(BR)、硅橡胶和表氯醇橡胶。例如,为了控制用于弹性构件的材料的电阻值的目的,导电性赋予材料,如炭黑、碳纤维、金属氧化物、金属粉末、固体电解质例如高氯酸盐、或表面活性剂,可添加到弹性体。用于电阻控制层的材料例如是树脂或橡胶类,如聚酰胺、聚氨酯、氟、聚乙烯醇、硅酮、NBR、EPDM、CR、IR、BR或醇橡胶(hydrinrubber),与导电性填料、绝缘性填料、添加剂等混合的树脂或橡胶也是允许的。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使用非抵接充电方法的充电单元,可使用电晕充电装置,其包括在开口部的栅电极,以便放出电晕离子以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的表面和充电辊10的表面之间形成电晕放电。在电晕充电装置中,栅电极(开口部)的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旋转轴方向的宽度与要充电的区域的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旋转轴方向的宽度一致。
如下制备的辊可用作显影辊22:使用用作弹性层的层覆盖在由良好导电体如金属形成的芯轴的外周上,所述层通过将如EPDM、硅橡胶或聚氨酯橡胶等弹性橡胶或它们发泡体与用于赋予导电性的导电材料如炭黑共混而得到。此外,可使用如下制备的辊:为了控制显影剂附着至显影辊表面的量,用与导电材料或树脂颗粒共混的涂膜覆盖在弹性层的外周上。
<处理盒>
接着,参考图2,描述安装至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设备100的处理盒8的全体构成。图2为在其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和显影辊22彼此抵接的状态下的处理盒8的示意性截面图。
在这种情况下,处理盒8或形成盒的构件的长度方向是指旋转轴方向或与其平行的方向。在图3和图4中,示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形成区域、电荷产生层形成区域、充电区域和转印构件抵接区域之间的关系。
处理盒8包括包含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和其它构件的清洁框架构件5,和包含显影辊22和其它构件的显影单元12。清洁框架构件5包括用作构成为支承清洁框架构件5内部的各种元件的框架构件的第一框架构件。在清洁框架构件5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以介由轴承(未示出)沿图2的箭头G方向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从设置在电子照相设备100中的扫描器单元发出的激光L照射到清洁框架构件5中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
此外,在清洁框架构件5中,将充电辊10和清洁刮板14设置为抵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的圆周表面。将通过清洁刮板14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表面除去的转印残留色调剂落入除去调色剂室14c中。此外,在清洁框架构件5中,沿穿过充电辊10的旋转中心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的旋转中心的线安装充电辊轴承33。
在这种情况下,以沿图2的箭头I方向可移动地方式安装充电辊轴承33。将充电辊10的旋转轴10a可旋转地安装至充电辊轴承33。此外,使充电辊轴承33通过用作施力单元的充电辊加压弹簧34向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施力。
同时,显影单元12包括构成为支承显影单元12中的各种元件的显影框架构件18。在显影单元12中,将显影辊22作为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抵接以沿图2的箭头D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显影剂承载构件而设置。显影辊22在沿显影辊22的长度方向(旋转轴方向)的两个端部通过显影轴承(未示出)由显影框架构件18可旋转地支承。在这种情况下,将显影轴承安装至显影框架构件18的两侧部。
显影单元12包括显影剂贮存室(以下简称调色剂贮存室)18a和其中设置有显影辊22的显影室18b。在用于分离调色剂贮存室18a和显影室18b的隔壁中形成开口18c。当运送处理盒8时,设置用于防止调色剂贮存室18a内的调色剂飞散到处理盒8的外部的显影剂密封构件36,以从显影室18b侧覆盖开口18c。
在将处理盒8安装到电子照相设备100后,通过处理盒8的传动系统(drive train)(未示出),沿长度方向拉动显影剂密封构件36。如此,将开口18c开封。在显影室18b中,设置调色剂供给辊23和显影刮板24。调色剂供给辊23用作与显影辊22抵接以沿箭头E方向旋转的显影剂供给构件。显影刮板24用作构成为调节显影辊22的调色剂层的显影剂调节构件。此外,在显影框架构件18的调色剂贮存室18a中,设置用于搅拌贮存的调色剂和将调色剂输送至调色剂供给辊23的搅拌构件26。
此外,将显影单元12与清洁框架构件5联接,以使其可围绕嵌合于在轴承构件19R和19L中形成的孔19Ra和19La的嵌合轴25(25R和25L)旋转。此外,通过加压弹簧37向显影单元12施力。因此,在处理盒8的图像形成期间,显影单元12围绕嵌合轴25沿箭头F方向旋转,以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和显影辊22彼此抵接。
用于本发明中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具有电荷产生层和形成在电荷产生层上的表面层。电荷产生层形成在支承体上。感光层为通过将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制成单层得到的单层型感光层,和通过将含有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与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层压得到的层压型感光层。在本发明中,优选层压型感光层。此外,根据需要,在支承体和感光层之间可设置底涂层。
[支承体]
具有导电性的支承体(导电性支承体)优选作为支承体。例如,可使用由金属或合金如铝、铝合金或不锈钢形成的金属支承体。当使用铝或铝合金时,可使用通过包括挤出步骤和拉拔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铝管,或通过包括挤出步骤和挤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铝管。此外,支承体优选是圆筒状。
[导电层]
为了覆盖在支承体形成时出现在支承体表面上的支承体的缺陷如凸状突起(毛刺(burr))或凹陷,可在支承体与底涂层或感光层之间形成导电层。导电层通过以下获得:在支承体上形成通过将导电性颗粒分散在粘结剂树脂中获得的导电层用涂布液的涂膜;和干燥涂膜。导电性颗粒的实例包括:炭黑;乙炔黑;铝、镍、铁、镍铬合金、铜、锌和银的金属颗粒;和导电性氧化锡和氧化铟锡(ITO)的金属氧化物颗粒。
此外,粘结剂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和醇酸树脂。
作为用于导电层用涂布液的溶剂,给出例如,醚系溶剂、醇系溶剂、酮系溶剂和芳族烃溶剂。导电层的厚度优选是0.2μm以上且40μm以下,更优选1μm以上且35μm以下,还更优选5μm以上且30μm以下。
[底涂层]
在导电层和感光层之间可设置用于抑制电荷从导电层注入感光层中的具有电阻隔性的底涂层。
底涂层可通过以下来形成:将含有树脂(粘结剂树脂)的底涂层用涂布液涂布到导电层上以形成涂膜;和干燥涂膜。
用于底涂层中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基甲基醚、聚丙烯酸、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谷氨酸、酪蛋白、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酰胺酸、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和聚谷氨酸酯。这些之中,优选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之中,优选聚酰胺。作为聚酰胺,优选共聚合的尼龙。
底涂层的厚度优选是0.1μm以上且2μm以下。此外,可将电子输送物质(电子接受性物质,如受体)引入底涂层中。
[感光层]
在导电层或底涂层上设置感光层。
用于感光层中的电荷产生层的电荷产生物质的实例包括偶氮颜料、酞菁颜料、靛蓝颜料、苝颜料、多环醌颜料、方酸菁着色物质、吡喃鎓盐、硫代吡喃鎓盐、三苯甲烷着色物质、喹吖啶酮颜料、薁鎓(azulenium)盐颜料、花青染料、氧杂蒽着色物质、醌亚胺着色物质和苯乙烯基着色物质。这些之中,优选金属酞菁如氧钛酞菁、羟基镓酞菁和氯镓酞菁。
当感光层为层压型感光层时,电荷产生层可通过以下来形成:涂布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以形成涂膜,所述涂布液通过将电荷产生物质与粘结剂树脂一起分散在溶剂中获得;和干燥所得到的涂膜。用于分散的方法为,例如,包括使用均化器、超声波、球磨机、砂磨机、磨碎机、辊磨机等的方法。
用于电荷产生层中的粘结剂树脂的实例包括聚碳酸酯、聚酯、聚芳酯、丁缩醛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醋酸乙烯酯树脂、酚醛树脂、硅酮树脂、聚砜、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醇酸树脂、环氧树脂、尿素树脂和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这些树脂的一种可单独使用,或它们的两种以上可作为混合物或共聚物使用。
电荷产生物质与粘结剂树脂之间的质量比(电荷产生物质:粘结剂树脂)优选落入10:1至1:10的范围内,和更优选落入5:1至1:1的范围内。
用于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中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醇、亚砜、酮、醚、酯、脂肪族卤代烃和芳族化合物。
电荷产生层的厚度优选是5μm以下,更优选0.1μm以上且2μm以下。
此外,根据需要,可将各种敏化剂、抗氧化剂、UV吸收剂和增塑剂各自添加至电荷产生层。此外,为了可以防止电荷流在电荷产生层中停滞,可将电子输送物质(电子接受性物质,如受体)引入电荷产生层中。例如,电子输送物质为与上述用于底涂层中的电子输送物质相同的物质。
电荷产生层通过以下来形成:将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涂布到支承体、导电层或底涂层上以形成涂膜;和干燥涂膜。具体地,通过将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涂布至支承体的中央部(除支承体的轴向上的两个端部之外的区域)形成涂膜,以使可在支承体的轴向上两个端部每一个中设置露出外部的区域,所述区域中不形成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的涂膜。可选地,形成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的涂膜,并用溶剂和擦拭构件如刷子、海绵或刮板擦掉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的涂膜的轴向上的两个端部,以使可设置涂膜轴向上两个端部均露出外部的区域。然后,干燥所得物。如此,形成层。
用于感光层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电荷输送物质的实例包括三芳基胺化合物、腙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茋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噁唑化合物、噻唑化合物和三芳基甲烷化合物。
当感光层为层压型感光层时,电荷输送层可通过以下来形成:涂布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以形成涂膜,所述涂布液通过将电荷输送物质和粘结剂树脂与溶剂混合而获得;和干燥所得到的涂膜。
用于电荷输送层中的粘结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树脂、聚酯、聚碳酸酯、聚芳酯、聚砜、聚苯醚、环氧树脂、聚氨酯和醇酸树脂。这些树脂的一种可单独使用,或它们的两种以上可作为混合物或共聚物使用。这些之中,优选使用热塑性树脂,更优选使用聚碳酸酯和聚芳酯。
电荷输送物质与粘结剂树脂之间的质量比(电荷输送物质:粘结剂树脂)优选落入2:1至1:2的范围内。
用于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中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酮溶剂、酯溶剂、醚溶剂、芳族烃溶剂和用卤素原子取代的烃溶剂。
电荷输送层的厚度优选是3μm以上且40μm以下,更优选4μm以上且30μm以下。
此外,根据需要,可将抗氧化剂、UV吸收剂和增塑剂各自添加至电荷输送层。
此外,为了保护感光层,可在感光层上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可通过以下来形成:涂布含有树脂(粘结剂树脂)的保护层用涂布液以形成涂膜;和干燥和/或固化所得到的涂膜。在本发明中,表面层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最外表面侧的层。当存在保护层时,表面层为保护层,和当不存在保护层时,表面层为电荷输送层。作为表面层的保护层优选形成在电荷输送层上。
保护层的厚度优选是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1μm以上且8μm以下。
当涂布各层用的涂布液时,可使用浸渍涂布法(浸涂法)、喷涂法、旋涂法、辊涂法、迈耶棒涂布法、刮涂法等。
现在,通过具体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术语"份"是指"质量份"。
[实施例1]
将长度260.5mm、直径24mm和壁厚1.0mm的铝圆筒(JIS-A3003,铝合金)用作支承体(圆筒状导电性支承体),所述圆筒通过包括挤出步骤和拉拔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备。
接着,将214份用缺氧型氧化锡(SnO2)覆盖的氧化钛(TiO2)、132份酚醛树脂(商品名:PLYOPHEN J-325,DIC Corporation(以前的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制造,树脂固成分:60质量%)和98份用作溶剂的1-甲氧基-2-丙醇装入使用450份各自具有0.8mm直径的玻璃珠的砂磨机中,并在2,000rpm的转数、4.5小时分散处理时间和18℃的冷却水预设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分散处理,以提供分散液。使用筛(开口:150μm),将玻璃珠从分散液除去。
将硅酮树脂颗粒(商品名:TOSPEARL 12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Inc.制造,平均粒径:2μm)添加至除去玻璃珠后的分散液,以使它们的含量相对于分散液中的氧化钛颗粒和酚醛树脂的总质量变成10质量%。此外,将硅油(商品名:SH28PA,Dow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添加至分散液,以使其含量相对于分散液中的氧化钛颗粒和酚醛树脂的总质量变成0.01质量%,然后搅拌。如此,制备导电层用涂布液。通过浸渍将导电层用涂布液涂布到支承体上,并将所得到的涂膜在150℃下干燥和热固化30分钟,从而形成厚度为30μm的导电层。
接着,通过将4.5份N-甲氧基甲基化尼龙(商品名:TORESIN EF-30T,TeikokuKagaku Sangyo K.K.制造)和1.5份共聚合的尼龙树脂(商品名:AMILAN CM8000,TorayIndustries,Inc.制造)在含有65份甲醇和30份正丁醇的混合溶剂中溶解来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通过浸渍将底涂层用涂布液涂布到导电层上,并在70℃下干燥所得到的涂膜6分钟,从而形成厚度为0.85μm的底涂层。
接着,准备在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的布拉格角(2θ±0.2°)为7.5°、9.9°、16.3°、18.6°、25.1°和28.3°处具有峰的晶形的羟基镓酞菁晶体(电荷产生物质)。将10份羟基镓酞菁晶体、5份聚乙烯醇缩丁醛(商品名:S-LEC BX-1,Sekisui Chemical Co.,Ltd.制造)和250份环己酮装入使用各自具有1mm直径的玻璃珠的砂磨机中,并在3小时分散处理时间的条件下进行分散处理。在分散后,除去玻璃珠,然后通过添加250份醋酸乙酯到剩余物来制备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通过浸渍将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涂布到底涂层上,并用其上附着有甲基乙基酮(MEK)的镜片清洁纸擦拭该涂膜,以使L4变成115.0mm。然后,在100℃下干燥所得到的涂膜10分钟,以形成厚度为0.12μm的电荷产生层。
接着,通过将9份由下式(CT-1)表示的胺化合物(空穴输送物质)和10份具有比例为5/5的由下式(B1)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下式(B2)表示的结构单元且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0的聚芳酯树脂溶解在含有30份二甲氧基甲烷和70份氯苯的混合溶剂中来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通过浸渍将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涂布到电荷产生层上,并用其上附着有MEK的镜片清洁纸擦拭该涂膜,以使L3变成125.0mm。在120℃下干燥所得到的涂膜40分钟,以形成厚度为15μm的电荷输送层。如此,制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接着描述评价方法。改造激光束打印机(Hewlett-Packard Company制造,ColorLaserJet CP3525dn,抵接单组分显影方法)以用作用于评价的设备。改造激光束打印机,以将由聚甲醛(POM)材料制成的宽度为3mm的圆筒状可旋转的空隙形成构件安装至充电辊的端部,由此确保100μm的充电辊表面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之间的空隙。此外,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充电区域设定为L1=120.0mm,并且将充电辊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圆周速度差设定为100%。将通过将交流电压叠加到直流电压上获得的电压施加至充电辊,并将交流偏压设定为2.0kHz和2.0kVpp。此外,进行设定以使在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后,显影位置的图像中心处的感光构件表面电位为-600V。将其中一次转印辊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宽度设定为L2=110.0mm。此外,使清洁刮板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以获得L5=124.0mm。
使用上述设备评价重复的图像形成。在温度为23℃和湿度为50%RH的环境下,以2张间歇的模式对30,000张信纸(各自具有215.9mm的纸张尺寸宽度)评价1%打印率的图像形成。观察进行了重复图像形成评价的图像,以观察黑色横条纹的发生。此外,在进行重复图像形成前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厚度,并将充电区域的端部(两端侧)附近的最大磨耗部分的磨耗量设为D(μm)。在实施例1中,将L1至L5设定为,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分别与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另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相同。
作为用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各层厚度的装置,使用Fischer InstrumentsK.K.制造的FISCHERSCOPE MMS。
实施例1中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实施例2至9]
除将L2和L4从实施例1中的那些改变以外,通过类似的方法制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并使用类似的评价机器进行评价。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实施例10]
在如下所述改变评价机器的同时,评价实施例1中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改造激光束打印机(Color LaserJet CP3525dn,抵接单组分显影方法)以用作评价机器。电晕充电装置用作充电装置,并进行设定以使得在将电线总电流量充电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后,显影位置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处的感光构件表面电位为-600V。此外,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充电区域设定为L1=120.0mm。将其中一次转印辊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宽度设定为L2=110.0mm。此外,使清洁刮板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以获得L5=124.0mm。
使用上述装置评价重复的图像形成。在温度为23℃和湿度为50%RH的环境下,以2张间歇的模式对30,000张信纸(各自具有215.9mm的纸张尺寸宽度)评价1%打印率的图像形成。此外,在进行重复图像形成前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厚度,并将充电辊的端部(两端侧)附近的最大磨耗部分的磨耗量设为D(μm)。在实施例10中,将L1至L5设定为,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分别与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另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相同。
作为用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各层厚度的装置,使用Fischer InstrumentsK.K.制造的FISCHERSCOPE MMS。
[实施例11]
在如下所述改变评价机器和评价方法的同时,评价实施例1中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作为评价机器,改造激光束打印机(Color LaserJet CP3525dn,抵接单组分显影方法),以将由POM材料制成的宽度为2mm的圆筒状可旋转的空隙形成构件安装至充电辊的端部,由此确保100μm的充电辊表面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之间的空隙。此外,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充电区域设定为L1=120.0mm,充电辊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圆周速度差设定为100%。将通过将交流电压叠加到直流电压上获得的电压施加至充电辊,并将交流偏压设定为2.0kHz和2.0kVpp。此外,进行设定以使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后,显影位置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处的感光构件表面电位为-600V。将其中一次转印辊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宽度设定为L2=110.0mm。此外,去掉清洁构件。将其中显影辊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的宽度设定为L5=124.0mm,并将显影辊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圆周速度差设定为150%。此外,显影辊施加两倍的抵接压力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使用上述装置评价重复的图像形成。在温度为23℃和湿度为50%RH的环境下,以2张间歇的模式对30,000张信纸(各自具有215.9mm的纸张尺寸宽度)评价1%打印率的图像形成。此外,每5,000张,除去附着至构件的调色剂。观察进行了重复图像形成评价的图像,以观察黑色横条纹的发生。此外,在进行重复图像形成前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厚度,并将充电辊的端部(两端侧)附近的最大磨耗部分的磨耗量设为D(μm)。在实施例11中,将L1至L5设定为,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分别与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另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相同。
作为用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各层厚度的装置,使用Fischer InstrumentsK.K.制造的FISCHERSCOPE MMS。
[实施例12]
除如下所述改变评价机器以外,类似地评价实施例1中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改造激光束打印机(Color LaserJet CP3525dn,抵接单组分显影方法)以用作评价机器。将电晕充电装置用作充电装置,并进行设定,以使在将电线总电流量充电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后,显影位置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处的感光构件表面电位为-600V。此外,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充电区域设定为L1=120.0mm。将其中一次转印辊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宽度设定为L2=110.0mm。此外,去掉清洁构件。将其中显影辊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的宽度设定为L5=124.0mm,并将显影辊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圆周速度差设定为150%。此外,显影辊施加两倍的抵接压力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使用上述装置评价重复的图像形成。在温度为23℃和湿度为50%RH的环境下,以2张间歇的模式对30,000张信纸(各自具有215.9mm的纸张尺寸宽度)评价1%打印率的图像形成。此外,每5,000张,除去附着至构件的调色剂。观察进行了重复图像形成评价的图像,以观察黑色横条纹的发生。此外,在进行重复图像形成前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厚度,并将充电区域的端部(两端侧)附近的最大磨耗部分的磨耗量设为D(μm)。在实施例12中,将L1至L5设定为,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分别与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另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相同。
作为用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各层厚度的装置,使用Fischer InstrumentsK.K.制造的FISCHERSCOPE MMS。
[实施例13]
除如下所述改变实施例1中的圆筒状导电性支承构件L1、L2和L4以及评价机器以外,类似地制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将长度260.5mm、直径30mm和壁厚1.0mm的铝圆筒(JIS-A3003,铝合金)用作支承体(圆筒状导电性支承体),所述圆筒通过包括挤出步骤和拉拔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备。
改造激光束打印机(商品名:HP LaserJet Enterprise 600M603,非抵接单组分显影方法)以用作评价机器。改造激光束打印机,以将由POM材料制成的宽度为2mm的圆筒状可旋转的空隙形成构件安装至充电辊的端部,由此确保100μm的充电辊表面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之间的空隙。此外,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充电区域设定为L1=110.0mm,并将充电辊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圆周速度差设定为100%。将通过将交流电压叠加到直流电压上获得的电压施加至充电辊,并将交流偏压设定为2.0kHz和2.0kVpp。此外,进行设定以使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后,显影位置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处的感光构件表面电位为-600V。将其中一次转印辊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宽度设定为L2=100.0mm。此外,使清洁刮板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以获得L5=124.0mm。
使用上述装置评价重复的图像形成。在温度为23℃和湿度为50%RH的环境下,以2张间歇的模式对30,000张信纸(各自具有215.9mm的纸张尺寸宽度)评价1%打印率的重复图像形成。观察进行了重复图像形成评价的图像,以观察黑色横条纹的发生。此外,在进行重复图像形成前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厚度,并将充电区域的端部附近(在从两端侧以1mm和5mm的间隔沿圆周方向的8个点处测量)的最大磨耗部分的磨耗量设为D(μm)。在实施例13中,将L1至L5设定为,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分别与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另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相同。
[实施例14]
除如下所述改变实施例13中的L1和评价机器以外,类似地制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改造激光束打印机(商品名:HP LaserJet Enterprise 600M603,非抵接单组分显影方法)以用作评价机器。将电晕充电装置用作充电装置,并进行设定,以使在将电线总电流量充电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后,显影位置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处的感光构件表面电位为-600V。此外,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充电区域设定为L1=110.0mm。将其中一次转印辊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宽度设定为L2=100.0mm。此外,使清洁刮板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以获得L5=124.0mm。
使用上述装置评价重复的图像形成。在温度为23℃和湿度为50%RH的环境下,以2张间歇的模式,对30,000张信纸(各自具有215.9mm的纸张尺寸宽度)评价1%打印率的重复图像形成。观察进行了重复图像形成评价的图像,以观察黑色横条纹的发生。此外,在进行重复图像形成前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厚度,并将充电装置的端部附近(在从两端侧以1mm和5mm的间隔沿圆周方向的8个点处测量)的最大磨耗部分的磨耗量设为D(μm)。在实施例14中,将L1至L5设定为,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分别与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另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相同。
[实施例15]
将通过包括挤出步骤和拉拔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长度370.0mm和直径84mm的铝圆筒(JIS-A8403,铝合金)进行切削加工,并将所得物用作支承体(圆筒状导电性支承体)。
接着,将214份用缺氧型氧化锡(SnO2)覆盖的氧化钛(TiO2)颗粒、132份酚醛树脂(商品名:PLYOPHEN J-325,DIC Corporation(以前的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制造,树脂固成分:60质量%)和98份用作溶剂的1-甲氧基-2-丙醇装入使用450份各自具有0.8mm直径的玻璃珠的砂磨机中,并在2,000rpm的转数、4.5小时分散处理时间和18℃的冷却水预设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分散处理,以提供分散液。
使用筛(开口:150μm),将玻璃珠从分散液除去。
将硅酮树脂颗粒(商品名:TOSPEARL 12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Inc.制造,平均粒径:2μm)添加至除去玻璃珠后的分散液,以使它们的含量相对于分散液中的氧化钛颗粒和酚醛树脂的总质量变成2质量%。此外,将硅油(商品名:SH28PA,Dow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添加至分散液,以使其含量相对于分散液中的氧化钛颗粒和酚醛树脂的总质量变成0.01质量%,然后搅拌。如此,制备导电层用涂布液。通过浸渍将导电层用涂布液涂布到支承体上,干燥所得到的涂膜,并在150℃下热固化30分钟,从而形成厚度为18μm的导电层。
接着,通过将40份N-甲氧基甲基化尼龙(商品名:TORESIN EF-30T,TeikokuKagaku Sangyo K.K.制造)在含有400份甲醇和200份正丁醇的混合溶剂中溶解来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通过浸渍将底涂层用涂布液涂布到导电层上,并在100℃下干燥所得到的涂膜30分钟,从而形成厚度为0.40μm的底涂层。
接着,制备在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的布拉格角(2θ±0.2°)为7.5°、9.9°、16.3°、18.6°、25.1°和28.3°处具有峰的晶形的羟基镓酞菁晶体(电荷产生物质)。
将20份羟基镓酞菁晶体、0.2份由下式(A)表示的化合物、10份聚乙烯醇缩丁醛(商品名:S-LEC BX-1,Sekisui Chemical Co.,Ltd.制造)和800份环己酮装入使用各自具有1mm直径的玻璃珠的砂磨机中,并在4小时分散处理时间的条件下进行分散处理。在分散后,除去玻璃珠,然后通过添加700份醋酸乙酯到剩余物来制备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通过浸渍将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涂布到底涂层上,并用其上附着有MEK的镜片清洁纸擦拭该涂膜,以使L4变成159.0mm。在100℃下干燥所得到的涂膜10分钟,以形成厚度为0.18μm的电荷产生层。
接着,通过将72份由式(CT-1)表示的胺化合物、8份由下式(CT-2)表示的胺化合物(空穴输送物质)和100份具有比例为7/3的由下式(B3)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下式(B4)表示的结构单元且重均分子量(Mw)为130,000的聚芳酯树脂溶解在含有300份二甲氧基甲烷和600份氯苯的混合溶剂中,来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通过浸渍将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涂布到电荷产生层上,并用其上附着有MEK的镜片清洁纸擦拭该涂膜,以使L3变成175.0mm。在120℃下干燥所得到的涂膜40分钟,以形成厚度为15μm的电荷输送层。
改造Canon Inc.制造的复印机(商品名:imagePRESS C1+,双组分显影方法)以用作评价机器。改造复印机,以将由POM材料制成的宽度为4mm的圆筒状可旋转的空隙形成构件安装至充电辊的端部,由此确保200μm的充电辊表面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之间的空隙。此外,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充电区域设定为L1=167.0mm,充电辊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圆周速度差设定为100%。将通过将交流电压叠加到直流电压上获得的电压施加至充电辊,并将交流偏压设定为2.0kHz和2.0kVpp。此外,进行设定以使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后,显影位置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处的感光构件表面电位为-700V。将其中一次转印辊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宽度设定为L2=161.0mm。此外,使清洁刮板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以获得L5=178.0mm。
使用上述装置评价重复的图像形成。在温度为23℃和湿度为50%RH的环境下,以2张间歇的模式对80,000张信纸(各自具有279.4mm的纸张尺寸宽度)评价1%打印率的重复图像形成。观察进行了重复图像形成评价的图像,以观察黑色横条纹的发生。此外,在进行重复图像形成前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厚度,并将充电辊的端部附近(在从两端侧以1mm和5mm的间隔沿圆周方向的8个点处测量)的最大磨耗部分的磨耗量设为D(μm)。在实施例15中,将L1至L5设定为,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分别与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另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相同。
[实施例16]
除如下所述改变实施例15中的评价机器以外,类似地制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改造Canon Inc.制造的复印机(商品名:imagePRESS C1+,双组分显影方法)以用作评价机器。
将电晕充电装置用作充电装置,并进行设定,以使在将电线总电流量充电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后,显影位置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处的感光构件表面电位为-700V。此外,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充电区域设定为L1=167.0mm。将其中一次转印辊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宽度设定为L2=161.0mm。此外,使清洁刮板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以获得L5=178.0mm。
使用上述装置评价重复的图像形成。在温度为23℃和湿度为50%RH的环境下,以2张间歇的模式对80,000张信纸(各自具有279.4mm的纸张尺寸宽度)评价1%打印率的重复图像形成。观察进行了重复图像形成评价的图像,以观察黑色横条纹的发生。此外,在进行重复图像形成前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厚度,并将充电辊的端部附近(在从两端侧以1mm和5mm的间隔沿圆周方向的8个点处测量)的最大磨耗部分的磨耗量设为D(μm)。在实施例16中,将L1至L5设定为,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分别与从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另一端侧的L1至L5的长度相同。
[比较例1和2]
除将L2和L4从实施例1中的那些改变以外,通过类似的方法制备感光构件,并使用类似的评价机器进行评价。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比较例3]
除将L4从实施例10中的那些改变以外,通过类似的方法制备感光构件,并使用类似的评价机器进行评价。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比较例4]
除将L4从实施例11中的那些改变以外,通过类似的方法制备感光构件,并使用类似的评价机器进行评价。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比较例5]
除将L4从实施例12中的那些改变以外,通过类似的方法制备感光构件,并使用类似的评价机器进行评价。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比较例6]
除将L4从实施例13中的那些改变以外,通过类似的方法制备感光构件,并使用类似的评价机器进行评价。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比较例7]
除将L4从实施例14中的那些改变以外,通过类似的方法制备感光构件,并使用类似的评价机器进行评价。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比较例8]
除将L4从实施例15中的那些改变以外,通过类似的方法制备感光构件,并使用类似的评价机器进行评价。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比较例9]
除将L4从实施例16中的那些改变以外,通过类似的方法制备感光构件,并使用类似的评价机器进行评价。此时的L1至L5的值、磨耗量D和图像评价结果示出在表1中。
表1
L1(mm) L2(mm) L3(mm) L4(mm) L5(mm) D(μm) 图像
实施例1 120.0 110.0 125.0 115.0 124.0 10.2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2 120.0 110.0 125.0 117.0 124.0 10.8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3 120.0 110.0 125.0 113.0 124.0 11.2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4 120.0 110.0 125.0 111.0 124.0 11.3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5 120.0 115.0 125.0 115.0 124.0 12.9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6 120.0 113.0 125.0 111.0 124.0 11.5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7 120.0 115.0 125.0 111.0 124.0 11.7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8 120.0 118.0 125.0 111.0 124.0 11.6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9 120.0 110.0 125.0 118.0 124.0 12.3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10 120.0 110.0 125.0 115.0 124.0 13.0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11 120.0 110.0 125.0 115.0 124.0 10.5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12 120.0 110.0 125.0 115.0 124.0 13.0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13 110.0 100.0 125.0 105.0 124.0 10.0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14 110.0 100.0 125.0 105.0 124.0 13.0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15 167.0 161.0 180.0 164.0 178.0 10.0 没有黑色横条纹
实施例16 167.0 161.0 180.0 164.0 178.0 12.5 没有黑色横条纹
比较例1 120.0 110.0 125.0 125.0 124.0 15.0 具有黑色横条纹
比较例2 120.0 123.0 125.0 125.0 124.0 15.0 具有黑色横条纹
比较例3 120.0 110.0 125.0 125.0 124.0 15.0 具有黑色横条纹
比较例4 120.0 110.0 125.0 125.0 124.0 15.0 具有黑色横条纹
比较例5 120.0 110.0 125.0 125.0 124.0 15.0 具有黑色横条纹
比较例6 110.0 100.0 125.0 125.0 124.0 15.0 具有黑色横条纹
比较例7 110.0 100.0 125.0 125.0 124.0 15.0 具有黑色横条纹
比较例8 167.0 161.0 180.0 180.0 178.0 14.0 具有黑色横条纹
比较例9 167.0 161.0 180.0 180.0 178.0 14.0 具有黑色横条纹
由上述结果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抑制了充电区域端部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局部磨耗,并且抑制了由于该表面磨耗引起的图像缺陷。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的解释,以包括所有此类修改和等同构成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具有圆筒状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充电单元,其以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非抵接的方式配置,并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
清洁单元,其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配置,并且构成为清洁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和
转印单元,其构成为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依次包含电荷产生层和表面层,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满足表达式(1)、表达式(2)和表达式(3):
L1<L5<L3 (1);
L1>L2 (2);和
L1>L4 (3),
其中L1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充电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2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转印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3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所述表面层的表面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4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所述电荷产生层的电荷产生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和
L5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清洁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设备,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进一步满足表达式(4):
L1>L4>L2 (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设备,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进一步满足表达式(5):
L1>L2>L4 (5)。
4.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具有圆筒状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充电单元,其以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非抵接的方式配置,并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
显影单元,其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配置,并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和
转印单元,其构成为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依次包含电荷产生层和表面层,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满足表达式(1)、表达式(2)和表达式(3):
L1<L5<L3 (1);
L1>L2 (2);和
L1>L4 (3),
其中L1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充电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2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转印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3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所述表面层的表面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4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所述电荷产生层的电荷产生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和
L5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显影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照相设备,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进一步满足表达式(4):
L1>L4>L2 (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照相设备,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进一步满足表达式(5):
L1>L2>L4 (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子照相设备,其中用于所述充电单元的充电构件的表面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之间具有确保200μm以下的空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子照相设备,其中所述充电单元为包括栅电极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的电晕充电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子照相设备,其中所述表面层为电荷输送层。
10.一种处理盒,其构成为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包含:
具有圆筒状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充电单元,其以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非抵接的方式配置,并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和
清洁单元,其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配置,并且构成为清洁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依次包含电荷产生层和表面层,且具有与构成为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相对的转印区域,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满足表达式(1)、表达式(2)和表达式(3):
L1<L5<L3 (1);
L1>L2 (2);和
L1>L4 (3),
其中L1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充电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2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所述转印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3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所述表面层的表面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4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所述电荷产生层的电荷产生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和
L5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清洁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11.一种处理盒,其构成为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包含:
具有圆筒状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充电单元,其以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非抵接的方式配置,并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和
显影单元,其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抵接配置,并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显影,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依次包含电荷产生层和表面层,且具有与构成为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相对的转印区域,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满足表达式(1)、表达式(2)和表达式(3):
L1<L5<L3 (1);
L1>L2 (2);和
L1>L4 (3),
其中L1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充电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2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所述转印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3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所述表面层的表面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L4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形成所述电荷产生层的电荷产生层形成区域的端部的宽度,和
L5表示从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至显影区域的端部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充电单元构成为将通过在直流电压上叠加交流电压而得到的电压施加至充电构件,并且在所述充电构件的表面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之间形成电晕放电,由此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充电单元为包括栅电极且构成为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的电晕充电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表面层为电荷输送层。
CN201710071197.1A 2016-02-10 2017-02-09 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 Active CN1070654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3765A JP6639256B2 (ja) 2016-02-10 2016-02-10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6-023765 2016-0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5473A true CN107065473A (zh) 2017-08-18
CN107065473B CN107065473B (zh) 2019-07-23

Family

ID=59496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1197.1A Active CN107065473B (zh) 2016-02-10 2017-02-09 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51646B2 (zh)
JP (1) JP6639256B2 (zh)
KR (1) KR20170094493A (zh)
CN (1) CN1070654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6581B2 (en) 2016-08-26 2019-09-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10203617B2 (en) 2017-02-28 2019-0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10162278B2 (en) 2017-02-28 2018-12-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6850205B2 (ja) 2017-06-06 2021-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57104B2 (ja) 2017-11-24 2022-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7187270B2 (ja) 2017-11-24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46571B2 (ja) 2017-11-24 202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10747130B2 (en) 2018-05-31 2020-08-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7054366B2 (ja) 2018-05-31 2022-04-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59111B2 (ja) 2018-05-31 2022-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85991A (ja) 2018-11-19 2020-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20086308A (ja) 2018-11-29 2020-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7301613B2 (ja) 2019-06-14 202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11320754B2 (en) 2019-07-25 2022-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11573499B2 (en) 2019-07-25 2023-0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7401256B2 (ja) 2019-10-18 2023-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
JP7330851B2 (ja) 2019-10-18 2023-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
JP7483477B2 (ja) 2020-04-21 2024-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7444691B2 (ja) 2020-04-21 2024-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7506A (ja) * 1999-03-16 2000-09-2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とそれに用いるベルト状感光体
JP2005114755A (ja) * 2003-10-02 2005-04-28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2863A (ja) * 2003-12-05 2005-06-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49571A (zh) * 2006-09-20 2008-03-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制造方法、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US20100124436A1 (en) * 2008-11-19 2010-05-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cleaner-less system
CN105388714A (zh) * 2014-08-25 2016-03-09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7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8342A (en) * 1979-09-04 1981-07-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Xerographic charging
JP2597540B2 (ja) 1988-04-28 1997-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11464A (ja) * 1991-07-08 1993-01-22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519500A (ja) * 1991-07-12 1993-01-29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296536B2 (ja) * 1996-05-31 2002-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5864355A (en) * 1997-03-20 1999-01-2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laser calibration during ramp-up period of an optical device
US6470161B2 (en) * 2000-04-07 2002-10-22 Ricoh Company, Lt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toner contamination on an image formation member
JP3795763B2 (ja) * 2000-04-07 2006-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像担持体ユニット
US6374073B2 (en) * 2000-06-28 2002-04-1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machine
JP2007025725A (ja) 2001-03-16 2007-02-01 Ricoh Co Ltd フル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EP1357436B1 (en) 2002-04-26 2008-10-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4174391B2 (ja) 2002-08-30 2008-10-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3913148B2 (ja) 2002-08-30 2007-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7001699B2 (en) 2002-08-30 2006-0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05300741A (ja) 2004-04-08 2005-10-27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
CN100507726C (zh) 2004-09-10 2009-07-01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2006113511A (ja) * 2004-09-17 2006-04-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194631B2 (ja) 2006-01-31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ならびに該画像形成方法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JP4101278B2 (ja) 2006-01-31 2008-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059518B2 (ja) 2006-01-31 2008-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4101279B2 (ja) 2006-01-31 2008-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183267B2 (ja) 2006-01-31 2008-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8076657A (ja) * 2006-09-20 2008-04-03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317016B1 (ko) 2006-10-31 2013-10-11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자 사진 감광체, 전자 사진 감광체의 제조 방법, 공정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장치
CN101535901B (zh) 2006-10-31 2012-11-21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4018741B1 (ja) 2007-01-26 2007-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面に凹形状を有する固形物の製造方法
JP4041921B1 (ja) 2007-01-26 2008-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製造方法
CN101641648B (zh) 2007-03-27 2012-05-30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01646979B (zh) 2007-03-28 2012-07-18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设备
JP4235673B2 (ja) 2007-07-17 2009-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WO2010008094A1 (ja) 2008-07-18 2010-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663819B1 (ja) 2009-08-31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5629588B2 (ja) 2010-01-15 2014-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1145506A (ja) * 2010-01-15 2011-07-28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WO2012035944A1 (en) 2010-09-14 2012-03-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JP4948670B2 (ja) 2010-10-14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036901B1 (ja) 2010-10-29 2012-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4959022B2 (ja) 2010-10-29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975185B1 (ja) 2010-11-26 2012-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円筒状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表面層の表面に凸凹形状を形成する方法、および、表面層の表面に凸凹形状が形成された円筒状電子写真感光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JP4959024B1 (ja) 2010-12-02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089816B2 (ja) 2011-04-12 201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089815B2 (ja) 2011-04-12 201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6049417B2 (ja) 2011-12-22 2016-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層を有する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有機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071509B2 (ja) 2011-12-22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6040018B2 (ja) 2011-12-22 2016-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有機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荷輸送層用乳化液
JP6105974B2 (ja) 2012-03-15 2017-03-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荷輸送層用乳化液
JP6105973B2 (ja) 2012-03-22 2017-03-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電荷輸送層用乳化液
KR101599579B1 (ko) 2012-06-29 2016-03-03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자 사진 감광체,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장치
US9069267B2 (en) 2012-06-29 2015-06-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9029054B2 (en) 2012-06-29 2015-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6061761B2 (ja) 2012-08-30 2017-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218502B2 (ja) 2012-08-30 2017-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074295B2 (ja) 2012-08-30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ならびに、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911459B2 (ja) 2012-09-28 2016-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4130329A (ja) 2012-11-30 2014-07-10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198571B2 (ja) 2012-11-30 2017-09-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161297B2 (ja) 2013-01-18 2017-07-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4160239A (ja) 2013-01-28 2014-09-04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4160238A (ja) 2013-01-28 2014-09-04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14235297A (ja) * 2013-05-31 2014-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61425B2 (ja) 2013-06-19 2017-07-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6353285B2 (ja) 2013-06-19 2018-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6463104B2 (ja) 2013-12-26 2019-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5143822A (ja) 2013-12-26 2015-08-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456126B2 (ja) 2013-12-26 2019-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6423697B2 (ja) 2013-12-26 2018-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5143831A (ja) 2013-12-26 2015-08-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429636B2 (ja) 2014-02-24 2018-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427024B2 (ja) 2014-03-26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427026B2 (ja) 2014-03-26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9274442B2 (en) 2014-03-27 2016-03-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harge transport layer with matrix-domain structure and charging member having concavity and protrusion
JP6588731B2 (ja) 2015-05-07 2019-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7010009A (ja) 2015-06-24 2017-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7506A (ja) * 1999-03-16 2000-09-2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とそれに用いるベルト状感光体
JP2005114755A (ja) * 2003-10-02 2005-04-28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2863A (ja) * 2003-12-05 2005-06-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49571A (zh) * 2006-09-20 2008-03-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制造方法、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US20100124436A1 (en) * 2008-11-19 2010-05-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cleaner-less system
CN105388714A (zh) * 2014-08-25 2016-03-09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42369A (ja) 2017-08-17
US20170227858A1 (en) 2017-08-10
CN107065473B (zh) 2019-07-23
KR20170094493A (ko) 2017-08-18
JP6639256B2 (ja) 2020-02-05
US9851646B2 (en)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5473B (zh) 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
CN101765812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设备
CN103913962A (zh) 带正电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058789A (ja)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6400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09399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JP381455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6110129A (ja) 電子写真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15572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191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96696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包括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88714B (zh) 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
CN102540785B (zh) 层压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WO2019017160A1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7022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1053406A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72616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327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4594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7783384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
JP73631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071832B2 (ja) 帯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724555B2 (ja) 正帯電用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866447B2 (ja) 帯電用部材
JP20072795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