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1648B -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1648B
CN101641648B CN2008800097300A CN200880009730A CN101641648B CN 101641648 B CN101641648 B CN 101641648B CN 2008800097300 A CN2008800097300 A CN 2008800097300A CN 200880009730 A CN200880009730 A CN 200880009730A CN 101641648 B CN101641648 B CN 1016416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member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epressed part
resin
same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97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1648A (zh
Inventor
北村航
平野秀敏
奥田笃
大垣晴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41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1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1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16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0Bases for charge-receiving or other layers
    • G03G5/102Bases for charge-receiving or other layers consisting of or comprising met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5Coat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32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42Polyvinylalcohol, polyallylalcohol;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vinylesters, polyvinylethers, polyvinylam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64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64Dyes
    • G03G5/0696Phthalocyan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2Inert intermediate layers
    • G03G5/144Inert intermediate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易发生摩擦记忆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以及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具有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具有表面层,该表面层具有多个彼此独立的凹陷部,其中该凹陷部的短轴直径为Rpc并且表示凹陷部的最内部与其开孔表面之间距离的深度为Rdv,该凹陷部在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具有等于或小于1.0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并且该感光层具有电离电位为4.5eV~5.3eV的电荷传输材料。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例如低价格和高生产率的优点,在支持体上设置使用有机材料作为光导电材料(电荷产生材料和电荷传输材料)的感光层(有机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所谓“有机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作为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变得越来越普遍。由于例如高灵敏性和材料设计上的多样性的优点,具有由含有电荷产生材料的电荷产生层和含有电荷传输材料的电荷传输层组成的多层感光层,所谓“多层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在有机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中居主导地位。电荷产生材料的例子包括光导电染料和光导电颜料。电荷传输材料的例子包括光导电聚合物和光导电低分子量化合物。
在它们的表面上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直接施加电气外力和/或机械外力,例如带电、曝光、显影、转印和清洁,因此要求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对于这些具有耐受性。具体地,要求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具有对于由清洁刮刀或纸张引起的表面的刮擦和磨损的耐久性、对光的摩擦记忆特性、对与邻接部件的摩擦起电的摩擦记忆特性、对由邻接部件引起的裂纹和凹陷的耐受性以及对调色剂的抗粘合性。
上述各种问题之一是“摩擦记忆”现象。该现象是一种记忆现象,其是作为经历来自分布的振动或接受来自下落的冲击时感光部件和邻接该感光部件的清洁刮刀或者带电部件彼此摩擦的结果,由在感光部件表面上产生的正电荷(正带电,plus charge)引起的。
鉴于这样的问题,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0-142813讨论了通过引入具有在粘合剂的末端上取代的氟的苯基来减少与清洁刮刀的摩擦的技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075517讨论了通过将特定结构的电荷传输材料与特定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来抑制记忆发生的技术。
另外,从降低感光部件和带电部件或刮刀之间摩擦的观点考虑,可将改变感光部件的表面轮廓看作一种方式。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066814讨论了使用设置有形状良好的凹凸部的冲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压塑的技术。
发明内容
但是,即使使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0-142813和No.2000-075517中说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时,由于与带电部件的摩擦,特别是在更苛刻的条件下,记忆仍时有发生。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另外,当使用已经稍加改进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066814中说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时,对于具有浅凹陷部的感光部件,不能降低感光部件表面和弹性带电部件或清洁刮刀之间的接触面积。结果,可能得不到抑制摩擦记忆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不易发生摩擦记忆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以及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作为深入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中具有特定的凹陷部和特定的空穴传输材料,能有效地改善上述问题,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涉及在支持体上具有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中该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在表面层的整个表面上每单位面积(100μm×100μm)具有100个或更多的彼此独立的凹陷部,其中该凹陷部的短轴直径为Rpc且表示凹陷部的最内部和其开孔表面之间距离的深度为Rdv,该凹陷部具有1.0或更小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并且该感光层包括电离电位为4.5eV~5.3eV的空穴传输材料。
本发明还涉及处理盒,其在支持体上一体地支持上述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选自带电器件、显影器件和清洁器件的至少一种器件,该处理盒可自由拆卸/安装到电子照相装置的主体。
本发明还涉及电子照相装置,其包括上述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带电器件、曝光器件、显影器件和转印器件。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可提供不易发生摩擦记忆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以及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由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说明,本发明进一步的特点将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俯视图)。
图1B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俯视图)。
图1C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俯视图)。
图1D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俯视图)。
图1E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俯视图)。
图1F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俯视图)。
图1G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俯视图)。
图2A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剖面图)。
图2B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剖面图)。
图2C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剖面图)。
图2D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剖面图)。
图2E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剖面图)。
图2F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剖面图)。
图2G为示出本发明中凹陷部形状实例的图(剖面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中掩模阵列图案实例的图(局部放大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中激光加工装置实例的示意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得到的感光部件最外表面的凹陷部阵列图案实例的图(局部放大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中使用模具的压力接触型轮廓转印加工装置实例的示意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中使用模具的压力接触型轮廓转印加工装置另一实例的图。
图8A为示出本发明中模具轮廓实例的图。
图8B为示出本发明中模具轮廓实例的图。
图9为示出设置有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装置的结构实例的示意图。
图10为示出实施例1中使用的模具轮廓的图(局部放大图)。
图11为示出由实施例1得到的感光部件最外表面的凹陷部阵列图案的图(局部放大图)。
图12为示出实施例14中使用的模具轮廓的图(局部放大图)。
图13为示出由实施例14得到的感光部件最外表面的凹陷部阵列图案的图(局部放大图)。
图14为示出实施例15中使用的模具轮廓的图(局部放大图)。
图15为示出由实施例15得到的感光部件最外表面的凹陷部阵列图案的图(局部放大图)。
图16为示出实施例56中使用的模具轮廓的图(局部放大图)。
图17为示出由实施例56得到的感光部件最外表面的凹陷部阵列图案的图(局部放大图)。
图18为示出实施例57中使用的掩模阵列图案的图(局部放大图)。
图19为示出由实施例57得到的感光部件最外表面的凹陷部阵列图案的图(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为在支持体上具有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中该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具有具有彼此独立的多个凹陷部的表面层,其中该凹陷部的短轴直径为Rpc并且表示凹陷部的最内部和其开孔表面之间距离的深度为Rdv,该凹陷部在该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具有1.0或更小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并且该感光层具有电离电位为4.5eV~5.3eV的空穴传输材料。
本发明中的“彼此独立的凹陷部”是指将每一个凹陷部从其他凹陷部清楚地限定的状态。当由俯视图来观察感光部件时,本发明中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上形成的凹陷部可以为例如,包括直线的形状、包括曲线的形状以及包括直线和曲线的形状。感光部件表面的凹陷部的例子示于图1A~1G中。由直线构成的形状的例子包括三角形(图1E)、四边形(图1C和1D)、五边形(图1F)和六边形(图1G)。由曲线构成的形状的例子包括圆形(图1A)和椭圆形(图1B)。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形状的例子包括具有圆角的四边形、具有圆角的六边形和扇形。另外,当从剖面来观察感光部件时,本发明中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上形成的凹陷部可以是例如由直线组成的形状、由曲线组成的形状以及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形状。由直线组成的形状的例子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的例子包括部分圆形和部分椭圆形。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形状的例子包括具有圆角的四边形和扇形。本发明中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的凹陷部的具体例子包括图1A~1G(凹陷部形状的实例(俯视图))和图2A~2G(凹陷部形状的实例(剖面))中所示的凹陷部。从摩擦记忆特性的观点出发,希望本发明中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的凹陷部的剖面轮廓具有当从感光部件来看时在表面开孔处最大并且在内部较小的面积,例如针状、四角锥形、三角锥形和半圆形。本发明中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凹陷部可以各自具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深度。这些凹陷部也可以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大小和深度。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还可以为将各自具有不同形状、大小和深度的凹陷部与具有相同形状、大小和深度的凹陷部组合的表面。
至少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形成上述凹陷部。感光部件表面的凹陷部区域可以在表面层的整个表面或者凹陷部可以在该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但是,从摩擦记忆特性的观点出发,希望在整个表面形成该凹陷部。
本发明中“短轴直径”是指,基于包围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中凹陷部的开孔的表面,横跨凹陷部的最小长度,如图1A~1G中用箭头表示的长度(L)和图2A~2G中的短轴直径(Rpc)所示。例如,当凹陷部具有圆形开孔形状时,短轴直径是指直径(图1A);当凹陷部具有椭圆形开孔形状时,是指短轴(图1B);当凹陷部具有矩形开孔形状时,是指短边(图1D)。
本发明中的“深度”是指每个凹陷部的最内部与其开孔表面之间的距离。具体地说,如图2A~2G中深度Rdv所示,其是指基于包围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中凹陷部的开孔的表面(基准表面(S)),每个凹陷部的最内部与其开孔表面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在其表面上具有上述凹陷部,其中该凹陷部具有1.0或更小的深度(Rdv)与短轴直径(Rpc)之比(Rdv/Rpc)。这表明它是其表面具有深度小于短轴直径的凹陷部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通过使用例如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在其表面上具有深度小于短轴直径的凹陷部,摩擦记忆不易发生并且因此由摩擦记忆导致的图像缺陷得到抑制。尽管其原因不明,但认为这是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具有深度小于短轴直径的凹陷部以及具有电离电位为5.3eV或更小的空穴传输材料,由此能高效地降低与带电部件或清洁刮刀摩擦产生的正电荷的结果。由于本发明的凹陷部具有小于短轴直径的深度,尽管降低与弹性带电部件或清洁刮刀的接触压力,但仍能基本上使这些部件保持与邻接部件接触。如果在此状态下部件彼此擦过,则使在具有凹陷部的部分正电荷的产生减少。但是,在与接触部件接触的整个感光部件表面产生正电荷。作为具有每个彼此独立的凹陷部的结果,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具有大于典型感光部件的表面积,以致在更宽广的区域产生正电荷。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使用电离电位为5.3eV或更小的空穴传输材料,能有效降低具有大表面积的感光部件的表面上产生的正电荷,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从摩擦记忆特性的观点出发,希望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的凹陷部的深度Rdv与短轴直径Rpc之比(Rdv/Rpc)为1.0或更小。从摩擦记忆特性的观点出发,更希望地,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的凹陷部的深度Rdv与短轴直径Rpc之比(Rdv/Rpc)为0.10~0.40。如果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的凹陷部的深度Rdv与短轴直径Rpc之比(Rdv/Rpc)大于1.0,与弹性带电部件或清洁刮刀的接触面积降低,并且使与接触部件的摩擦而在其上产生正电荷的表面积减小。结果,变得更难以由本发明的凹陷部和空穴传输材料的组合得到正电荷减少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希望每100μm正方形,具体地每单位面积(100μm×100μm)具有100个或更多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为1.0或更小的上述凹陷部。通过每单位面积具有大量的特定的凹陷部,由于与电离电位为5.3eV或更小的空穴传输材料的协同效应,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具有良好的摩擦记忆特性。另外,希望每100μm正方形,具体地每单位面积(100μm×100μm)具有250个或更多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为1.0或更小的凹陷部,更希望为250~1,000,000个。此外,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单位面积中也可以含有不具有上述1.0或更小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的凹陷部。
另外,尽管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凹陷部的深度可以在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为1.0或更小的范围内自由设定,但从良好的摩擦记忆特性的观点出发,希望将凹陷部的深度Rdv设定为0.01μm~3.00μm。此外,从良好的摩擦记忆特性的观点出发,更希望将凹陷部的深度Rdv设定为0.05μm~1.20μm。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中具有1.0或更小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的凹陷部可以为任意排列。具体地,具有1.0或更小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的凹陷部可以无规排列或者可以规则性排列。为了提高对于摩擦记忆特性的表面均匀性,希望规则性地排列凹陷部。
在本发明中,例如在市售的激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或原子力显微镜上可以观察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的凹陷部。
作为激光显微镜,可以使用以下设备,例如:超深度轮廓测定显微镜VK-8550、超深度轮廓测定显微镜VK-9000和超深度轮廓测定显微镜VK-9500(全部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轮廓测定系统Surface Explorer SX-520DR型仪器(由Ryoka Systems Inc.制造),扫描共焦激光显微镜OLS3000(由Olympus Corporation制造)和真实颜色共焦显微镜OPTELICS C130(由Lasertec Corporation制造)。
作为光学显微镜,可以使用以下设备,例如:数字显微镜VHX-500和数字显微镜VHX-200(均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和3D数字显微镜VC-7700(由Omron Corporation制造)。
作为电子显微镜,可以使用以下设备,例如:3D真实表面观察显微镜VE-9800和3D真实表面观察显微镜VE-8800(均由KeyenceCorporation制造)、扫描电子显微镜Conventional/VariablePressure SEM(由SII Nano Technology Inc.制造)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uper Scan SS-550(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
作为原子力显微镜,可以使用以下设备,例如:纳米级混合显微镜VN-80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扫描探针显微镜NanoNaviStation(由SII Nano Technology Inc.制造)以及扫描探针显微镜SPM-9600(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
使用上述显微镜在一定放大率下可以测定在测定视野内凹陷部的短轴直径和深度。另外,通过计算可以求出每单位面积的凹陷部的开孔面积率。
现在对测定实例进行说明,其中通过Surface Explorer SX-520DR型仪器利用分析程序进行该测定。将测定目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放置在工作台上。调整斜面以使台座水平,并以波型输入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外围表面的三维轮廓数据。此处,在观察中在100μm×100μm(10,000μm2)的视野中可将目镜设定在50倍的放大率。
其次,通过使用数据分析软件中的颗粒分析程序来显示出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的等高线数据。
凹陷部的孔分析参数,例如凹陷部的轮廓、短轴直径、深度和开孔面积均可以根据形成的凹陷部进行优化。例如,在观察和测定短轴直径约10μm的凹陷部时,可以将短轴直径上限设定在15μm,将短轴直径下限设定在1μm,将深度下限设定在0.1μm并且将体积下限设定在1μm3或更大。计算分析屏上作为凹陷部可区分的凹陷部的数目,并将得到的值视作凹陷部的数目。
在与上述同样的视野和分析条件下,由通过使用上述颗粒分析程序求出的各个凹陷部的开孔面积的总和,可以计算凹陷部的总开孔面积。由下式能计算凹陷部的开孔面积率(下文简称的“面积率”是指此开孔面积率)。
[凹陷部的总开孔面积/(凹陷部的总开孔面积+非凹陷部的总面积)]×100(%)
从良好的摩擦记忆特性的观点出发,希望其具有16%或更大的凹陷部的凹陷部开孔面积率,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中这些凹陷部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为1.0或更小。从良好的摩擦记忆特性的观点出发,甚至更希望具有20%~50%的凹陷部的凹陷部开孔面积率,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中这些凹陷部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为1.0或更小。
另外,关于具有约1μm或更小的短轴直径的凹陷部,可以用激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测定这样的部分。但是,如果测定精度需要更大,希望将使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和测定结合。
其次,说明如何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对形成表面轮廓的方法不作特别限定,只要该方法能满足上述有关凹陷部的要求。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的方法的例子包括:通过具有脉冲宽度100ns(纳秒)或更小的输出特性的激光器辐射来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通过使具有一定轮廓的模具与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压力接触以由此转印该轮廓从而形成该表面;和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层时通过在其表面上产生结露(condensation)来形成该表面。
对通过具有脉冲宽度100ns(纳秒)或更小的输出特性的激光器辐射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的方法加以说明。此方法中使用的激光器的具体例子包括使用气体例如ArF、KrF、XeF或XeCl作为激光器介质的准分子激光器,和使用钛蓝宝石作为激光器介质的飞秒激光器。另外上述激光器辐射中激光可具有1,000nm或更小的波长。
上述准分子激光器为通过以下步骤发光的激光器。首先,通过例如释放电子束和X射线来向稀有气体例如Ar、Kr和Xe与卤素气体例如F和Cl的混合气体赋能以激发并结合上述元素。接着,能量返回到基态以产生解离,其间发射准分子激光。用于准分子激光器中的气体的例子包括ArF、KrF、XeCl和XeF,它们中的任一种可以用于准分子激光器中。特别地,优选KrF或ArF。
使用掩模进行形成凹陷部的方法,其中如图3中所示适当地配置激光屏蔽面积a和激光透射面积b。利用透镜仅仅会聚通过掩模的激光,并利用该激光辐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这使得具有所需形状和排列的凹陷部可以形成。在上述通过激光器辐射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的方法中,无论凹陷部的形状或面积如何,能瞬时且同时加工固定面积内的大量凹陷部。因此,能在短时间内进行表面形成步骤。作为使用这样的掩模的激光器辐射的结果,在每次辐射几mm2到几cm2的区域中加工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如图4中所示,在激光器加工中,首先通过工作旋转电机d旋转电子照相感光部件f。在旋转电子照相感光部件f的同时,通过工作移动装置e将激光器辐射位置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轴向上移动。这使得通过辐射来自准分子激光辐射器c的准分子激光可以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整个表面高效地形成凹陷部。
上述通过激光器辐射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的方法能制备具有带有彼此独立的多个凹陷部的表面层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中该凹陷部的短轴直径为Rpc且表示凹陷部的最内部与其开孔表面之间距离的深度为Rdv,该凹陷部具有1.0或更小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该凹陷部可具有上述范围内的任意深度。如果通过激光器辐射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可以通过调节制备条件例如激光器辐射持续时间和次数来控制凹陷部的深度。从制造精度和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如果通过激光器辐射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由一次辐射形成的凹陷部的深度可以为0.01μm~2.0μm,优选为0.01μm~1.2μm。使用通过激光器辐射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的方法能够实现以高精度并且以高自由度进行高水平控制凹陷部的大小、形状和排列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加工。
在通过激光器辐射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的方法中,通过使用相同的掩模图案可以将表面形成方法应用于多个部分或者在整个感光部件表面。这种形成方式使得能够在整个感光部件表面形成具有高度均一性的凹陷部。结果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带电部件或清洁刮刀之间的邻接部分上摩擦记忆的降低效果能够均一。另外,如图5中所示,甚至通过以阵列形成掩模图案更能阻止局部摩擦记忆,该阵列中凹陷部h和非凹陷部g均出现在感光部件圆周方向的任意线上(图5的点划箭头)。
为了使摩擦记忆的降低效果更均一,可以在形成凹陷部后进行加热步骤。优选将加热温度设定在不低于100℃。从摩擦记忆的观点出发,对加热温度的上限不作特别限制。但是,从电子照相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加热温度不高于150℃。
其次,说明通过将具有一定轮廓的模具与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压力接触以由此转印该轮廓而形成表面的方法。
图6是示出本发明中使用模具的压力接触型轮廓转印加工装置的实例的示意图。将一定的模具B安装到加压单元A,该加压单元能反复进行加压和释放,此后在一定压力下使其与感光部件C接触以转印轮廓。然后,首先释放压力并使感光部件C旋转。然后再次施加压力以进行转印轮廓的步骤。重复此步骤能在整个感光部件的周围形成一定的凹陷部。
或者,如图7中所示,例如,可以将长度大约对应于感光部件C的表面的整个周长的具有一定表面轮廓的模具B安装于加压单元A,然后使其在一定压力下与感光部件C接触,在此期间使感光部件旋转并移动以在整个感光部件的周围形成一定的凹陷部。
另外,在辊状加压单元和感光部件之间可以保持有片状模具,以致在供给模具片材的同时加工感光部件的表面。
为了高效地转印表面轮廓,可以加热模具和感光部件。尽管可以将模具和感光部件的加热温度任意设定在能形成根据本发明的感光部件的表面轮廓的范围内,但优选进行加热使得轮廓转印时模具的温度(℃)高于支持体上感光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另外,除了加热模具外,可以控制轮廓转印时支持体的温度(℃)以使其低于感光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了稳定地形成转印到感光部件表面的凹陷部希望这样。
如果本发明的感光部件是具有电荷传输层的感光部件,优选加热该模具以致其在轮廓转印时的温度(℃)高于基体上的电荷传输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另外,除了加热模具外,可以控制轮廓转印时支持体的温度(℃)以使其低于电荷传输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了稳定地形成转印到感光部件表面的凹陷部希望这样。
另外,在本发明中,为了使摩擦记忆的降低效果更均匀,优选轮廓转移时模具的加热温度为100℃或更高。
可以适当地选择模具自身的材料、尺寸和表面轮廓。材料的例子包括已使用抗蚀剂将它们的表面图案化的表面微细加工的金属和硅片,以及分散有细颗粒的树脂膜和涂敷有金属的具有一定微细表面轮廓的树脂膜。模具表面轮廓的例子示于图8A和8B中。在图8A和8B中,(1)是由上看的模具轮廓图,(2)是由侧面看的模具轮廓图。
另外,可在模具和用于提供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以压力均匀性的加压单元之间设置弹性部件。
上述通过将具有一定轮廓的模具与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压力接触以由此转印该轮廓而形成表面的方法能够制备具有带有彼此独立的多个凹陷部的表面层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中该凹陷部的短轴直径为Rpc并且表示凹陷部的最内部与其开孔表面之间距离的深度为Rdv,该凹陷部具有1.0或更小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该凹陷部可以具有以上范围内的任意深度。如果通过使具有一定轮廓的模具与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压力接触以由此转印该轮廓而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优选该凹陷部的深度为0.01μm~3.00μm。使用通过使具有一定轮廓的模具与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压力接触以由此转印该轮廓而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的方法,能够实现以高精度并且以高自由度进行高水平控制凹陷部的大小、形状和排列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加工。
其次,说明在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层时通过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引起结露发生而形成表面的方法。“在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层时通过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引起结露发生而形成表面的方法”使指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方法,包括:制备和施涂含有粘结剂树脂和特定的芳族有机溶剂的表面层涂敷溶液的涂敷步骤,该芳族有机溶剂的含量为基于表面层涂敷溶液中溶剂的总质量的50质量%~80质量%;接着为结露步骤,其中保持用该涂敷溶液施涂的支持体并且在用该涂敷溶液施涂的支持体的表面上引起结露发生;然后是随后的干燥步骤,其用于加热和干燥支持体以产生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具有彼此独立的凹陷部的表面层。
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和不饱和树脂。特别地,优选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和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更优选为聚碳酸酯树脂或聚芳酯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两种或更多种的共聚物或混合物的形式使用这些树脂。
上述特定的芳族有机溶剂包括具有低亲水性的溶剂。具体例子包括1,2-二甲基苯、1,3-二甲基苯、1,4-二甲基苯、1,3,5-三甲基苯和氯苯中之一。
重要的是上述表面层涂敷溶液含有芳族有机溶剂。为了稳定地产生凹陷部,该表面层涂敷溶液还可以含有具有高亲水性的有机溶剂或水。具有高亲水性的有机溶剂的优选例子包括(甲基亚硫酰基)甲烷(通用名:二甲亚砜)、thiolan-1,1-二酮(通用名:环丁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和1-甲基-吡咯烷-2-酮中之一。可以单独或以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形式含有这些有机溶剂。
上述“在支持体的表面上引起结露发生的结露步骤”是指在大气中将施涂有表面层涂敷溶液的支持体保持固定时间的步骤,其中结露发生在该支持体的表面上。此表面形成方法中的结露表示通过水的作用在施涂有表面层涂敷溶液的支持体上已形成液滴。在支持体的表面上发生结露的条件受其中保持支持体的大气的相对湿度和涂敷溶液溶剂的蒸发条件(例如汽化热)影响。但是,表面层涂敷溶液含有基于表面层涂敷溶液中溶剂总质量的50质量%或更多的芳族有机溶剂。因此,在支持体的表面上发生结露的条件受涂敷溶液溶剂的蒸发条件影响较小,并且主要决定于其中保持支持体的大气的相对湿度。在支持体的表面上引起结露发生的相对湿度为40%~100%。更优选地相对湿度为70%或更大。结露步骤的时间可以是由结露形成液滴所需的时间。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优选地该时间为1~300秒,更优选地为约10~180秒。相对湿度对于结露步骤重要,并且优选地大气具有20℃~80℃的温度。
上述进行加热和干燥的干燥步骤的结果,能够形成通过结露步骤在表面上产生的液滴作为感光部件表面的凹陷部。为了形成具有高度均一性的凹陷部,迅速干燥是重要的,因此进行加热干燥。干燥步骤中干燥温度可为100℃~150℃。进行加热和干燥的干燥步骤的时间可以为能将施涂在支持体上的涂敷溶液中的溶剂和通过结露步骤形成的液滴除去的时间。干燥步骤的时间可为20~120分钟,更优选为40~100分钟。
通过上述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层时在其表面上引起结露发生而形成表面的方法,在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形成彼此独立的凹陷部。通过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层时在其表面上引起结露发生而形成表面的方法是使用具有低亲水性溶剂和粘结剂树脂的方法,其中通过水的作用形成的液滴形成凹陷部。由水的内聚力形成由该制备方法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凹陷部的每一形状,因此凹陷部具有高度均一性。该制备方法经历除去液滴的步骤或者从液滴已充分生长的状态除去它们的步骤。因此,以液滴状或蜂窝状(六边形)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上的凹陷部。液滴状的凹陷部为从俯视图观察感光部件时看上去为例如圆形或椭圆形的凹陷部以及从截面观察感光部件时看上去为例如部分圆形或部分椭圆形的凹陷部。另外,蜂窝状(六角形)的凹陷部为例如作为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上液滴的最紧密堆积的结果形成的凹陷部。具体地,当从俯视图观察感光部件时该凹陷部看上去为例如圆形、六边形或具有圆角的六边形,并且从截面观察感光部件时看上去为例如部分圆形或类似正方柱。
形成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表面层时通过在其表面上引起结露发生而形成表面的方法能制备具有带有多个彼此独立的凹陷部的表面层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中该凹陷部的短轴直径为Rpc并且表示凹陷部的最内部与其开孔表面之间距离的深度为Rdv,该凹陷部具有1.0或更小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尽管该凹陷部的深度可以在上述范围内任意设定,但优选设定制备条件以使各个凹陷部具有0.01μm~3.00μm的深度。
可通过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指出的范围内调节制备条件来控制上述凹陷部。可通过选择例如本说明书中规定的表面层涂敷溶液中溶剂的类型、溶剂的含量、结露步骤中的相对湿度、结露步骤中的支持体保持时间以及加热和干燥温度来控制凹陷部。
其次,对本发明中的空穴传输材料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具有电离电位为4.5eV~5.3eV的空穴传输材料。作为具有低电离电位的空穴传输材料和特定的凹陷部形状的协同效应的结果,能有效地降低正电荷并且能抑制摩擦记忆。具体地,从摩擦记忆的观点出发,优选5.3eV或更小的电离电位。另外,从摩擦记忆的观点出发,更优选5.2eV或更小的电离电位。尽管对电离电位下限不作特别限制,从摩擦记忆的观点出发,一般如果电离电位小于4.5eV,则该化合物更容易被氧化。因此,从电子照相特性的观点出发,不优选这样的电离电位。
通过空气中光电子能谱(“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 AC-2”,由Riken Keiki Co.,Ltd,制造)能够测定空穴传输材料的电离电位。
现在示出能用于本发明中的电离电位为4.5eV~5.3eV的空穴传输材料的具体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
式1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161
式2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162
式3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163
式4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164
式5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165
式6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166
在式(1-6)中,n表示平均聚合度。
式7
式8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172
式9
在本发明中,可以单独使用或者通过混合两种或更多种电荷传输材料来使用电离电位为4.5eV~5.3eV的空穴传输材料。另外,还可以在能有效降低电荷且能抑制摩擦记忆的效果不受影响的范围内在其中混合电离电位大于5.3eV的空穴传输材料。
其次,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具有支持体和设置在该支持体上的有机感光层(下文有时简称为“感光层”)。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通常可以为广泛使用的圆柱形有机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中在圆柱形支持体上形成感光层,但其也可以具有带状或片状。
感光层可为多层型(功能分离型)感光层,将其分离成含有电荷产生材料的电荷产生层和含有空穴传输材料的电荷传输层。另外,多层型感光层可为常规层型感光层,其中从支持体侧依次叠置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可以以多层结构形成电荷产生层,并且还可以以多层结构形成电荷传输层。为了例如改善耐久性能还可以在感光层上设置保护层。
支持体可具有导电性(为导电性支持体)。例如,可以使用金属例如铝、铝合金或者不锈钢制成的支持体。在铝或铝合金的情况下,可使用ED管、EI管以及通过对这些管子进行切割、电解复合抛光(使用具有电解作用的电极和电解液进行的电解以及使用具有抛光作用的磨石进行的抛光)或者进行湿法磨光或干法磨光所得到的那些。还可以使用上述金属支持体或者由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酚醛树脂、聚丙烯或聚苯乙烯树脂)制成并具有由铝、铝合金或者氧化铟-氧化锡合金的真空沉积形成的层的支持体。还可使用由用导电性颗粒例如炭黑、氧化锡颗粒、氧化钛颗粒或者银颗粒浸渍的纸或树脂形成的支持体,以及由含有导电性粘结剂树脂的塑料制成的支持体。
为了防止由激光等的散射引起的干涉条纹,可以对支持体的表面进行切割、表面粗糙化或铝阳极化。
在支持体的表面是为了赋予导电性而设置的层时,优选地支持体具有1×1010Ω·cm或更小的该层的体积电阻率,特别优选为1×106Ω·cm或更小。
在支持体和下述中间层或感光层(电荷产生层或电荷传输层)之间可以设置用于防止由激光等的散射引起的干涉条纹或者用于覆盖支持体表面擦痕的导电层。这是通过用由在合适的粘结剂树脂中分散导电性粉末制备的涂敷溶液涂敷支持体而形成的层。
这样的导电性粉末的例子包括:炭黑、乙炔黑、例如铝、镍、铁、镍铬合金、铜、锌和银的金属粉末和金属氧化物粉末例如导电性氧化锡和I TO。
同时使用的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或光固化性树脂,例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酯、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聚偏氯乙烯、聚芳酯树脂、苯氧基树脂、聚碳酸酯、醋酸纤维素树脂、乙基纤维素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基甲苯、聚N-乙烯基咔唑、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蜜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和醇酸树脂。
通过涂敷由将上述导电性粉末和粘结剂树脂分散或溶解在醚类溶剂例如四氢呋喃或乙二醇二甲醚、醇类溶剂例如甲醇、酮类溶剂例如甲乙酮或芳族烃溶剂例如甲苯中制备的涂敷溶液可以形成导电层。优选该导电层可以具有0.2μm~40μm的平均层厚,更优选为1μm~35μm,进一步优选为5μm~30μm。
在支持体或导电层和感光层(电荷产生层或电荷传输层)之间还可以设置具有阻隔功能和粘合功能的中间层。为了例如改善感光层的粘附性、改善涂敷性能、改善电荷从支持体的注入和保护感光层不受电破坏而形成中间层。
可通过涂敷固化性树脂,然后将该树脂固化以形成树脂层;或者通过在导电层上涂敷含有粘结剂树脂的中间层涂敷溶液并干燥得到的涂层,可以形成中间层。
中间层的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水溶性树脂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基甲基醚、聚丙烯酸、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谷氨酸和酪蛋白;和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酸树脂、蜜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以及聚谷氨酸酯树脂。为了有效地带来电阻隔性,并且也从涂敷性能、粘附性、耐溶剂性和电阻的观点出发,优选中间层的粘结剂树脂为热塑性树脂。具体地,优选热塑性聚酰胺树脂。作为聚酰胺树脂,优选能够以溶液状态施涂的低结晶或非结晶共聚物尼龙。优选地中间层具有0.05μm~7μm的平均层厚,更优选为0.1μm~2μm。
为了确保电荷(载流子)流不会停滞在中间层中,在中间层中可以分散半导体颗粒或者可以包括电子传输材料(接受电子的材料例如受体)。
其次,说明本发明中的感光层。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中使用的电荷产生材料的例子包括:偶氮颜料例如单偶氮、重氮和叠氮;酞菁颜料例如金属酞菁和不含金属的酞菁;靛蓝颜料例如靛蓝和硫靛;苝颜料如苝酸酐和苝酸酰亚胺;多环醌颜料例如蒽醌和芘醌;squarilium染料、吡喃鎓盐和噻喃鎓盐、三苯基甲烷染料;无机材料例如硒、硒-碲和非晶硅;喹吖啶酮颜料、奠鎓盐颜料、花青染料、呫吨染料、醌亚胺染料和苯乙烯基染料。可以单独使用或彼此组合使用电荷产生材料。其中,特别优选为金属酞菁例如羟基钛酞菁、羟基镓酞菁和氯镓酞菁,因为它们具有高灵敏度。
如果感光层为多层型感光层,用于形成电荷产生层的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芳酯树脂、丁醛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醋酸乙烯酯树脂、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聚砜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脲树脂和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特别地,优选为丁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或共聚物的形式使用这些。
通过涂敷由在粘结剂树脂和溶剂中分散电荷产生材料得到的电荷产生层涂敷溶液,并且干燥得到的涂层可以形成电荷产生层。电荷产生层也可以为电荷产生材料的真空沉积膜。可用于分散的方法的例子包括使用均化器、超声波、球磨机、砂磨机、磨碎机或辊磨机的那些方法。优选电荷产生材料与粘结剂树脂的比例为10∶1~1∶10(质量比),更优选为3∶1~1∶1(质量比)。
可以考虑使用的粘结剂树脂和电荷产生材料的溶解性或分散稳定性来选择用于电荷产生层涂敷溶液的溶剂。有机溶剂的例子包括醇类溶剂、亚砜类溶剂、酮类溶剂、醚类溶剂、酯类溶剂和芳族烃溶剂。
优选地,电荷产生层具有5μm或更小的平均层厚,更优选为0.1μm~2μm。
电荷产生层可以任选地含有各种增感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增塑剂。为了确保电荷(载流子)流不停滞在电荷产生层中,也可以在电荷产生层中包括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接受材料例如受体)。
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中的空穴传输材料具有4.5eV~5.3eV的电离电位。其例子包括三芳基胺化合物、腙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茋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噁唑化合物、三唑化合物和三芳基甲烷化合物。可以使用这些空穴传输材料的单独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
通过涂敷由在溶剂中溶解空穴传输材料而制备的电荷传输层涂敷溶液并且干燥得到的涂层,可以形成电荷传输层。另外,在上述空穴传输材料中,可以单独使用本身具有成膜性的空穴传输材料以形成电荷传输层而不使用任何粘结剂树脂。
如果感光层为多层型感光层,用于形成电荷传输层的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和不饱和树脂。特别地,优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和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或共聚物形式使用这些。
通过涂敷由在溶剂中溶解空穴传输材料和粘结剂树脂而得到的电荷传输层涂敷溶液并且干燥得到的涂层,可以形成电荷传输层。优选电荷传输材料与粘结剂树脂的比例为2∶1~1∶2(质量比)。
用于电荷传输层涂敷溶液的溶剂的例子包括以下:酮类溶剂例如丙酮和甲乙酮;酯类溶剂例如乙酸甲酯和乙酸乙酯;醚类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二氧戊环、二甲氧基甲烷和二甲氧基乙烷;和芳族烃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和氯苯。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的形式使用。这些溶剂中,从树脂溶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醚类溶剂或芳族烃溶剂。
优选地,电荷传输层具有5μm~50μm的平均层厚,更优选为10μm~35μm。
还可以任选地向电荷传输层添加例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增塑剂。
可以向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各层添加各种添加剂。这样的添加剂的例子包括防劣化剂例如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以及润滑剂例如含氟原子的树脂等。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具有特定的凹陷部。当应用于具有特定的空穴传输材料的感光部件时,本发明中的凹陷部有效地发挥作用。
其次,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图9为示出设置有具有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装置的结构实例的示意图。
在图9中,将圆柱形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以一定的圆周速度沿着箭头方向绕轴2旋转驱动。
通过带电器件(初级带电器件,例如带电辊)3使旋转驱动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的表面均匀地静电带电达到正或负的给定电位。然后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暴露于从用于狭缝曝光、激光束扫描曝光等的曝光器件(未示出)中发出的曝光光(图像曝光光)4。以此方式,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的表面上相继形成对应于目的图像的静电潜像。
用包含在显影器件5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将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利用来自转印器件(例如转印辊)6的转印偏压将形成并保持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相继转印到从转印材料供给器件(未示出)向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和转印器件6之间的部分(邻接部位)供给的转印材料(例如纸张)P上。与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的旋转同步地供给该转印材料。
已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其上的转印材料P从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的表面分离并引导到将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器件8,然后作为形成了图像的材料(打印品或复印品)从装置中打印出。
用清洁器件(例如清洁刮刀)7从已将调色剂图像从其转印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的表面除去转印后残留的显影剂(调色剂),从而将该表面清洁。通过来自预曝光器件(未示出)发出的预曝光光(未示出),进一步对该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的表面进行电荷消除,然后再次将其用于图像形成。要指出的是,如果如图9中所示,带电器件3为利用例如带电辊的接触带电器件,不必需要预曝光。
从这些构件例如上述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带电器件3、显影器件5和清洁器件7中,可将一体地连接在容器中的多个部件的组合作为处理盒而构成该设备。也可以构成该处理盒以使得可自由拆卸/安装到电子照相装置例如复印机或激光束打印机的主体。在图9中,一体地支持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和带电器件3、显影器件5和清洁器件7以形成处理盒,以形成通过电子照相装置的主体中的引导器件10例如导轨可自由拆卸/安装到电子照相装置的主体的处理盒9。
(实施例)
现在通过给出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术语“份”表示“质量份”。
(实施例1)
将已经进行了表面切割加工的直径30mm且长度260.5mm的铝圆筒用作支持体(圆柱形支持体)。
其次,用球磨机将含有以下组分的溶液分散约20小时以制备导电层涂敷溶液。
含有具有氧化锡涂层的硫酸钡颗粒的粉末(商品名:“PastranPC1”,由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Ltd.制造)      60份
氧化钛(商品名:“Titanix JR”;由Tayca Corporation制造)
                                                  15份
甲阶酚醛树脂(商品名:“Phenolite J-325”;由DIC CorporationCo.,Ltd.制造;固含量:70%)                          43份
硅油(商品名:“SH28PA”;由Toray-Dow Corning Silicone Co.,Ltd.制造)                                             0.015份
有机硅树脂(商品名:“Tospearl 120”;由Toshiba SiliconeCo.,Ltd.制造)                                        3.6份
2-甲氧基-1-丙醇                                   50份
甲醇                                              50份
通过浸涂将这样制备的导电层涂敷溶液施涂在上述支持体上,然后在加热到140℃的烘箱中热固化1小时以形成在距支持体上端170mm的位置具有15μm平均层厚的导电层。
其次,通过浸涂将通过在400份甲醇和200份正丁醇的混合溶液中溶解下列组分而制备的中间层涂敷溶液施涂在导电层上。然后在加热到100℃的烘箱中进行热干燥30分钟以形成在距支持体上端170mm的位置具有0.45μm平均层厚的中间层。
共聚物尼龙树脂(商品名:“Amilan CM8000”;由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                                                   10份
甲氧基甲基化尼龙6树脂(商品名:“Toresin EF-30T”;由NagaseChemteX Corporation制造)                                    30份
其次,通过使用直径1mm的玻璃珠的砂磨机将以下组分分散4小时,然后添加700份乙酸乙酯以制备电荷产生层涂敷溶液。
羟基镓酞菁(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在7.5°、9.9°、16.3°、18.6°、25.1°和28.3°(布拉格角2θ±0.2°)有强峰) 20份
以下结构式(2)表示的杯芳烃化合物               0.2份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241
聚乙烯醇缩丁醛(商品名:“S-LEC BX-1”,由Sekisui ChemicalCo.,Ltd.制造)                                         10份
环己酮                                             600份
通过浸涂将上述电荷产生层涂敷溶液施涂在中间层上。然后在加热到80℃的烘箱中进行热干燥15分钟以形成在距支持体上端170mm的位置具有0.17μm平均层厚的电荷产生层。
其次,将下列组分溶解在600份氯苯和200份甲缩醛的混合溶剂中以制备电荷传输层涂敷溶液。使用该溶液,通过浸涂将电荷传输层施涂在电荷产生层上。然后在加热到110℃的烘箱中进行热干燥30分钟以形成在距支持体上端170mm的位置具有20μm平均层厚的电荷传输层。
以下结构式(1-5)表示的空穴传输材料                50份
聚碳酸酯树脂(商品名:“Iupilon Z400”;由Mitsubishi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制造)                100份
将以上述方式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固定在图7中所示的装置中并使用图10中所示的用于表面轮廓转印的模具进行表面加工。将表面加工时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模具的温度控制在110℃,并且在施加50kg/cm2的压力的同时使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在其圆周方向上旋转以进行表面轮廓转印。在图10中,(1)为由上看的模具轮廓图,(2)为由侧面看的模具轮廓图。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轮廓的测定>
利用超深度轮廓测定显微镜VK-95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观察以上述方式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将测定目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放置在以被加工以致能将圆柱形支持体固定的载台上,在距其上端170mm的位置观察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此处,在观察中在100μm×100μm视野中将目镜设定在50倍放大率。使用分析程序分析测定视野中观察的凹陷部。
对测定视野中凹陷部的表面部分的形状、短轴直径(Rpc)和表示凹陷部最内部与其开孔表面之间距离的深度(Rdv)进行测定。确认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形成了图11中所示的锥形凹陷部。计算每100μm正方形,具体地,每单位面积(100μm×100μm)的具有1.0或更小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的凹陷部的数目为2,500。另外,凹陷部的表面部的短轴直径Rpc为1.0μm。另外,彼此最接近的凹陷部之间的平均距离(下文称为“凹陷部间距(I)”)为1.0μm。凹陷部的深度Rdv为0.4μm。还计算了面积率为20%。将结果示出于表1。(表1中,“数目”表示每100μm正方形,具体地,每单位面积(100μm×100μm)具有1.0或更小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的凹陷部的数目。“Rpc”表示每100μm正方形,具体地,每单位面积(100μm×100μm)凹陷部的平均短轴直径。“Rdv”表示每100μm正方形,具体地,每单位面积(100μm×100μm)凹陷部的平均深度。“Rdv/Rpc”表示每100μm正方形,具体地,每单位面积(100μm×100μm)凹陷部的平均深度与平均短轴直径之比)。
<空穴传输材料的电离电位测定>
测定以上述方式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电离电位。利用空气中光电子能谱(“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 AC-2”,由RikenKeiki Co.,Ltd.制造)进行测定。在测定中,将辐射能量范围设定在4.2eV~6.2eV,由标准化光量子率的基线和起始线(线性近似)的交点计算电离电位。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摩擦记忆特性>
将以上述方式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放置在具有经改进的处理盒的Hewlett-Packard LaserJet 4250激光束打印机上,然后根据以下振动试验进行评价。该改进使带电部件的弹簧压力增加1.5倍。
根据物理测试标准(JIS Z0230)在15℃下在10%RH环境下进行振动试验。将处理盒固定在振动试验装置(EMIC Corp.Model 905-FN)中,以10~100Hz的频率、1G的加速度、扫描方向Lin Sweep、5分钟往复扫描时间、试验时间1小时,在x、y和z各方向进行振动试验。静置2小时后,使用上述打印机输出半色调图像并进行评价。进行视觉图像评价。没有记忆发生的产品评价为“A”,发生轻微记忆的产品评价为“B”,记忆发生的产品评价为“C”,清楚地发生记忆的产品评价为“D”。将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正电荷衰减特性的评价>
将以上述方式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放置在具有经改进的处理盒的上述Hewlett-Packard LaserJet 4250激光束打印机上,然后以下述方式进行评价。在15℃下在10%RH环境下进行评价。安装该盒的带电辊使得能用转鼓驱动它,并且将该盒安装在打印机中。在没有进行带电和曝光的状态下,旋转驱动感光部件直到它达到带电+50V,然后停止旋转驱动。静置1分钟后测定正电荷衰减以测定正电荷衰减率。使用下式计算正电荷衰减率。但是,对于甚至旋转驱动5分钟后也没有达到50V的产品,5分钟后停止旋转驱动,并测定随后的正电荷衰减率。将结果示于表1中。
正电荷衰减率=正衰减量/正电荷量×100%
(实施例2)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0.5μm,将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0.5μm,并且将图10中F表示的高度从0.8μm变为0.4μm。通过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5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3)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0.2μm,将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0.2μm,并且将图10中F表示的高度从0.8μm变为0.16μm。通过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2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4)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0.1μm,将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0.1μm,并且将图10中F表示的高度从0.8μm变为0.08μm。通过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1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5)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0.05μm,将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0.05μm,并且将图10中F表示的高度从0.8μm变为0.04μm。通过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05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6)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2.0μm,将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2.0μm,并且将图10中F表示的高度从0.8μm变为1.6μm。通过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2.0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7)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3.0μm,将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3.0μm,并且将图10中F表示的高度从0.8μm变为2.4μm。通过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3.0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8)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3.0μm,将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3.0μm,并且将图10中F表示的高度从0.8μm变为6.0μm。通过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3.0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9)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0.5μm并且将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0.5μm。通过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5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0)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0.5μm,将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0.5μm并且将图10中F表示的高度从0.8μm变为0.2μm。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5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1)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0.5μm,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0.5μm并且将图10中F表示的高度从0.8μm变为0.1μm。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5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2)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0.5μm,将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0.6μm,并且将图10中F表示的高度从0.8μm变为0.4μm。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6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16%。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3)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0.5μm,将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0.3μm,并且将图10中F表示的高度从0.8μm变为0.4μm。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3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31%。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4)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将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变为图12中所示的山形模具。在图12中,(1)为从模具轮廓的顶部看的图,(2)为从模具轮廓的侧面看的图。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图13中所示的山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5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间距(I),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5)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将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变为图14中所示的四角锥形模具。在图14中,(1)为从模具形状的顶部看的图,(2)为从模具形状的侧面看的图。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图15中所示的四角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5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间距(I),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5%。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6)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的空穴传输材料变为式(1-9)的空穴传输材料。其次,使用实施例3中使用的模具,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3中同样的加工。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针状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5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7)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的空穴传输材料变为式(1-2)的空穴传输材料。其次,使用实施例3中使用的模具,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3中同样的加工。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针状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5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8)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3.0μm,将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7.0μm,并且将图10中F表示的高度从0.8μm变为2.4μm。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7.0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4%。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9)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在支持体上形成导电层、中间层和电荷产生层。
其次,将下述组分溶解在600份氯苯和200份甲缩醛的混合溶剂中以制备电荷传输层涂敷溶液。使用此溶液,通过浸涂在电荷产生层上施涂电荷传输层。然后在加热到110℃的烘箱中进行热干燥30分钟以形成在距支持体上端170mm位置具有平均层厚20μm的电荷传输层。
由上述式(1-5)表示的空穴传输材料        50份
由以下结构式(3)表示的聚芳酯树脂        100份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331
此聚芳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130,000。
在本发明中,通过常规方法以下述方式测定树脂的重均分子量。
具体地,将测定目标树脂放入四氢呋喃中,静置几个小时。然后,边摇动边将测定目标树脂与四氢呋喃充分混合(混合到测定目标树脂的凝结物质消失)。将得到的溶液再静置等于或超过12小时。
然后,使溶液通过样品处理过滤器: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的Maishoridisk H-25-5,并且使用得到的产物作为GPC(凝胶渗透色谱)的样品。
其次,在40℃热室中稳定柱。使四氢呋喃以1mL/min的流速在此温度下流过该柱,并且注入10μL的GPC用样品以测定测定目标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作为柱,使用了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的TSKgelSuperHM-M。
在对测定目标树脂的重均分子量测定中,由使用几种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样品制备的校正曲线的对数值和计数之间的关系计算测定目标树脂的分子量分布。作为制备该校正曲线用标准聚苯乙烯样品,使用了由Sigma-Aldrich Corporation制造的分子量3,500、12,000、40,000、75,000、98,000、120,000、240,000、500,000、800,000和1,800,000的10种单分散聚苯乙烯样品。使用RI(折射率)检测器作为检测器。
对这样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加工。通过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1.0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20~36)
用与实施例19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以与实施例2~18中同样的方式对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加工。另外,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37)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在支持体上形成导电层、中间层和电荷产生层。
其次,将下述组分溶解在600份氯苯和200份甲缩醛的混合溶剂中以制备电荷传输层涂敷溶液。使用此溶液,通过浸涂在电荷产生层上施涂电荷传输层。然后在加热到110℃的烘箱中进行热干燥30分钟以形成在距支持体上端170mm的位置具有平均层厚20μm的电荷传输层。
由上述式(1-5)表示的空穴传输材料                   50份
由以下结构式(4)表示的共聚物型聚芳酯树脂           100份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341
(式中,m和n表示此树脂中重复单元的比例(共聚比)。此树脂中,m∶n为7∶3。)
另外,此聚芳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120,000。
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模具,对这样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加工。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5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此外,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38)
用与实施例37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使用实施例3中使用的模具,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加工。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2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此外,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39)
用与实施例37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使用实施例4中使用的模具,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加工。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0.1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此外,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40)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在支持体上形成导电层、中间层和电荷产生层。
其次,将下述组分溶解在600份氯苯和200份甲缩醛的混合溶剂中以制备电荷传输层涂敷溶液。使用此溶液,通过浸涂在电荷产生层上施涂电荷传输层。然后在加热到110℃的烘箱中进行热干燥30分钟以形成在距支持体上端170mm的位置具有平均层厚20μm的电荷传输层。
由上述式(1-7)表示的空穴传输材料          50份
由上述结构式(3)表示的聚芳酯树脂          100份
此聚芳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130,000。
对这样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加工。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1.0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此外,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41~54)
用与实施例40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用与实施例2~15中同样的方式对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加工。另外,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55)
用与实施例40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用与实施例18中同样的方式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加工。此外,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1)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的空穴传输材料变为以下结构式(5)。并且未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进行表面加工。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式14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361
(比较例2)
用与比较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用与实施例18中同样的方式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进行表面加工。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3)
用与比较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用与实施例2中同样的方式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进行表面加工。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4)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在支持体上形成导电层、中间层和电荷产生层。
其次,将下述组分溶解在600份四氢呋喃中并将得到的溶液混合以制备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
具有0.1μm初级粒径的二氧化硅颗粒                 50份
聚碳酸酯树脂(“Iupilon Z400”,由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制造)                            50份
使用高压分散机(“Microfluidizer M-110”;Mizuho IndustrialCo.,Ltd.制造)分散此液体。在50MPa的分散压力下进行三次分散。
使用上述分散液,制备电荷传输层涂敷溶液以具有以下组分。使用此溶液,通过浸涂将电荷传输层施涂在电荷产生层上。然后在加热到110℃的烘箱中进行热干燥30分钟以形成在距支持体上端170mm的位置具有平均层厚20μm的电荷传输层。
由上述结构式(1-7)表示的空穴传输材料             50份
聚碳酸酯树脂(“Iupilon Z400”;由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制造)                          100份
具有0.1μm初级粒径的二氧化硅颗粒               20份
氯苯                                           400份
四氢呋喃                                       400份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这样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参考例1)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次,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进行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实施例1的模具中,将图10中D表示的短轴直径从1.0μm变为3.0μm,将图10中E表示的间距从1.0μm变为3.0μm,并且将图10中F表示的高度从0.8μm变为8.0μm。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圆锥形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以3.0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将面积率计算为20%。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391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401
Figure G2008800097300D00411
通过比较本发明的实施例1~55和比较例1~4,上述结果证实能改善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具有1.0或更小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的凹陷部以及电离电位小于等于5.3eV的空穴传输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摩擦记忆。从具有本发明的凹陷部和电离电位小于等于5.3eV的空穴传输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正电荷衰减率的结果,可知对于具有本发明的凹陷部和电离电位小于等于5.3eV的空穴传输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有效降低了正电荷。
比较实施例8和参考例1,可知参考例1具有小于实施例8的作为本发明特征的正电荷衰减率,以致不能得到本发明的效果。据认为是由于参考例1的凹陷部深,与带电部件的接触面积减少,以致感光部件上产生的正电荷区域较小的事实。
(实施例56)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使用利用如图4中所示的KrF准分子激光器(波长入=248nm)的凹陷部形成方法在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形成凹陷部。此处,使用了由石英玻璃制成的掩模,该掩模具有如图16中所示的直径10μm的圆形激光透射区域如该图中所示以5.0μm间距排列的图案。将辐射能量设定在0.9J/cm3。另外,每次辐射2mm正方形的面积,并且每2mm正方形辐射部分进行1次激光辐射。利用如图4中所示的方法制备同样的凹陷部,该方法中使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旋转并沿着其轴向移动辐射位置使得在感光部件表面上形成凹陷部。另外,在加热到120℃的烘箱中热处理制备的感光部件30分钟。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图17中所示的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2中。另外,以1.4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面积率为41%。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2中。
(实施例57)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用与实施例56中同样的方式进行表面轮廓的形成,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由石英玻璃制成的掩模,该掩模具有如图18中所示的直径5.0μm的圆形激光透射区域如该图中所示以2.0μm间距排列的图案。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图19中所示的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2中。另外,以0.6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面积率为44%。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2中。
(实施例58)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在支持体上形成导电层、中间层和电荷产生层。
其次,通过浸涂将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表面层涂敷溶液施涂在电荷产生层上以用表面层涂敷溶液涂敷支持体。在相对湿度45%和气氛温度25℃的条件下进行利用表面层涂敷溶液的涂敷步骤。涂敷步骤完成后经过180秒,将用表面层涂敷溶液施涂的支持体在结露步骤装置中保持30秒钟。已经预先将该装置的内部设定为70%的相对湿度和45℃的气氛温度。结露步骤完成后经过60秒钟,将支持体放入其内部已预加热到120℃的鼓气干燥机中,以进行60分钟的干燥步骤。这样制备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具有电荷传输层作为其表面层。在距支持体上端170mm的位置的平均层厚为20μm。
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2中。另外,以0.6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面积率为46%。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2中。
(实施例59)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在支持体上形成导电层、中间层和电荷产生层。
其次,通过浸涂将与实施例19中相同的表面层涂敷溶液施涂在电荷产生层上以用表面层涂敷溶液涂敷支持体。在相对湿度45%和气氛温度25℃的条件下进行利用表面层涂敷溶液的涂敷步骤。涂敷步骤完成后经过180秒,将用表面层涂敷溶液施涂的支持体在结露步骤装置中保持30秒钟。已经预先将该装置的内部设定为70%的相对湿度和45℃的气氛温度。结露步骤完成后60秒钟后,将支持体放入其内部已预加热到120℃的鼓气干燥机中,以进行60分钟的干燥步骤。这样制备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具有电荷传输层作为其表面层。在距支持体上端170mm的位置的平均层厚为20μm。
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2中。另外,以0.6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面积率为45%。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2中。
(实施例60)
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在支持体上形成导电层、中间层和电荷产生层。
其次,通过浸涂将与实施例40中相同的表面层涂敷溶液施涂在电荷产生层上以用表面层涂敷溶液涂敷支持体。在相对湿度45%和气氛温度25℃的条件下进行利用表面层涂敷溶液的涂敷步骤。涂敷步骤完成后经过180秒后,将用表面层涂敷溶液施涂的支持体在结露步骤装置中保持30秒钟。已经预先将该装置的内部设定为70%的相对湿度和45℃的气氛温度。结露步骤完成后60秒钟后,将支持体放入其内部已预加热到120℃的鼓气干燥机中,以进行60分钟的干燥步骤。
这样制备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具有电荷传输层作为其表面层。在距支持体上端170mm的位置的平均层厚为20μm。
通过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测定表面轮廓,确认形成了凹陷部。将测定结果示于表2中。另外,以0.6μm的间距形成凹陷部,并且面积率为45%。用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评价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特性。将结果示于表2中。
(表2)
  Rpc   Rdv   Rdv/Rpc   CTM   电离电位   数目   面积率   摩擦记忆   正电荷(V)   正电荷衰减率(%)
  实施例56   2.9   1   0.34   1-5   5.1   625   41   A   50   30
  实施例57   1.4   1.1   0.79   ↑   ↑   2890   44   A   46   28
  实施例58   1.5   0.6   0.4   ↑   ↑   2600   46   A   50   34
  实施例59   1.5   0.5   0.33   ↑   ↑   2600   45   A   50   34
  实施例60   1.5   0.5   0.33   1-7   5.0   2600   45   A   50   36
从实施例56~60的结果,可以看到通过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具有小于等于1.0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以及电离电位小于等于5.3eV的空穴传输材料,能够改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摩擦记忆。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3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中请No.2007-080967的权益,在此将其全文引为参考。

Claims (8)

1.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包括支持体上的感光层,其中
该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在表面层的整个表面每单位面积即100μm×100μm具有250~1,000,000个彼此独立的凹陷部;
其中该凹陷部的短轴直径为Rpc并且表示凹陷部的最内部与其开孔表面之间距离的深度为Rdv,该凹陷部具有等于或小于1.0的深度与短轴直径之比(Rdv/Rpc);并且
该感光层包含电离电位为4.5eV~5.3eV的空穴传输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中该凹陷部的平均深度Rdv与短轴直径Rpc之比(Rdv/Rpc)为0.10~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中该凹陷部的深度Rdv为0.01μm~3.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中该凹陷部的深度Rdv为0.05μm~1.2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中该凹陷部的开孔面积率等于或大于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中该凹陷部的开孔面积率为20%~50%。
7.处理盒,其在支持体上一体地支持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选自带电器件、显影器件和清洁器件中的至少一种器件,该处理盒可自由拆卸/安装到电子照相装置的主体。
8.电子照相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带电器件、曝光器件、显影器件和转印器件。
CN2008800097300A 2007-03-27 2008-03-18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1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80967 2007-03-27
JP080967/2007 2007-03-27
PCT/JP2008/055611 WO2008117806A1 (ja) 2007-03-27 2008-03-18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1648A CN101641648A (zh) 2010-02-03
CN101641648B true CN101641648B (zh) 2012-05-30

Family

ID=39788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97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1648B (zh) 2007-03-27 2008-03-18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55370B2 (zh)
EP (1) EP2144120B1 (zh)
JP (1) JP4739450B2 (zh)
KR (2) KR101167370B1 (zh)
CN (1) CN101641648B (zh)
WO (1) WO20081178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40465B1 (en) * 2008-09-26 2015-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8227166B2 (en) * 2009-07-20 2012-07-24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s of making an improved photoreceptor outer layer
JP4663819B1 (ja) * 2009-08-31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5629588B2 (ja) * 2010-01-15 2014-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509987B2 (ja) * 2010-03-26 2014-06-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53789B2 (en) 2010-09-14 2014-06-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JP4948670B2 (ja) 2010-10-14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036901B1 (ja) 2010-10-29 2012-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4959022B2 (ja) 2010-10-29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975185B1 (ja) * 2010-11-26 2012-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円筒状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表面層の表面に凸凹形状を形成する方法、および、表面層の表面に凸凹形状が形成された円筒状電子写真感光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JP4959024B1 (ja) 2010-12-02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884438B2 (ja) * 2011-11-24 2016-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9029054B2 (en) 2012-06-29 2015-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EP2680075B1 (en) 2012-06-29 2015-12-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9063505B2 (en) 2012-06-29 2015-06-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16038577A (ja) 2014-08-06 2016-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EP3201691B1 (en) 2014-09-30 2019-04-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9684277B2 (en) 2014-11-19 2017-06-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JP6588731B2 (ja) 2015-05-07 2019-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9811012B2 (en) 2015-09-24 2017-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JP6704739B2 (ja) 2016-01-28 2020-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639256B2 (ja) 2016-02-10 2020-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9983490B2 (en) 2016-03-31 2018-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7060921B2 (ja) 2017-04-18 2022-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10241429B2 (en) 2017-04-27 2019-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6918663B2 (ja) 2017-09-26 2021-08-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34655B2 (ja) 2017-10-03 202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240124B2 (ja) * 2017-10-16 2023-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57104B2 (ja) 2017-11-24 2022-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7046571B2 (ja) 2017-11-24 202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187270B2 (ja) 2017-11-24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34769B2 (ja) 2018-02-28 202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9152699A (ja) 2018-02-28 2019-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34768B2 (ja) 2018-02-28 202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747130B2 (en) 2018-05-31 2020-08-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7059111B2 (ja) 2018-05-31 2022-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7150485B2 (ja) 2018-05-31 2022-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59112B2 (ja) 2018-05-31 2022-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7129225B2 (ja) 2018-05-31 2022-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7054366B2 (ja) 2018-05-31 2022-04-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75288B2 (ja) 2018-06-05 2022-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413054B2 (ja) 2019-02-14 202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11320754B2 (en) 2019-07-25 2022-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11573499B2 (en) 2019-07-25 2023-0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7337649B2 (ja) 2019-10-18 202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337652B2 (ja) 2019-10-18 202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87784A (ja) * 1989-01-17 1990-07-23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感光体の表面処理方法と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その感光体
JP2990788B2 (ja) * 1990-11-08 1999-12-13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表面が微細に粗面化された有機系感光体
JP3190113B2 (ja) * 1992-05-25 2001-07-2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積層型有機感光体
JPH0990650A (ja) * 1995-09-25 1997-04-04 Fujitsu Ltd 画像形成方法
US5712360A (en) * 1995-11-06 1998-01-27 Dow Corning Asia,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hydrolyzed polysiloxane charge transporting material
JP3402970B2 (ja) 1996-11-06 2003-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H11249333A (ja) * 1998-03-05 1999-09-17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75517A (ja) 1998-08-28 2000-03-14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DE69927567T2 (de) * 1998-11-13 2006-06-14 Canon Kk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lichtempfindliches Element, Verfahrenskassette und elektrophotographischer Apparat
JP2001066814A (ja) * 1999-08-30 2001-03-16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005411A (ja) * 2001-06-21 2003-01-08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118187A (ja) 2001-10-16 2003-04-23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
JP2003228187A (ja) * 2002-02-01 2003-08-15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この感光体を備えた電子写真装置
JP4325197B2 (ja) * 2003-01-15 2009-09-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7276318B2 (en) * 2003-11-26 2007-10-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which make use of the same
WO2005093519A1 (ja) * 2004-03-26 2005-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KR100828250B1 (ko) * 2004-03-26 2008-05-07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자 사진 감광체, 전자 사진 감광체의 제조 방법,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장치
JP4566867B2 (ja) * 2005-09-08 2010-10-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7871747B2 (en) * 2005-09-13 2011-01-18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having charge blocking and moire preventing layers
JP4600230B2 (ja) * 2005-09-21 2010-12-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77507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Junichiro Otsubo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304864A1 (en) 2008-12-11
JP4739450B2 (ja) 2011-08-03
WO2008117806A1 (ja) 2008-10-02
EP2144120A1 (en) 2010-01-13
KR101167370B1 (ko) 2012-07-19
EP2144120B1 (en) 2015-02-25
EP2144120A4 (en) 2013-04-03
JPWO2008117806A1 (ja) 2010-07-15
KR20090125182A (ko) 2009-12-03
CN101641648A (zh) 2010-02-03
US7655370B2 (en) 2010-02-02
KR20120031314A (ko) 2012-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1648B (zh)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KR101027899B1 (ko) 전자 사진 감광체,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장치
KR101333979B1 (ko) 전자 사진 장치
JP410127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2483592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2165375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4603692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5755162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CN102640059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1379438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RU2416813C2 (ru)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светочувствительный элемент, рабочий картридж и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2010008898A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503946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0903141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903157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8304699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