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0046C - 供纸装置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纸装置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90046C CN100590046C CN200510137641A CN200510137641A CN100590046C CN 100590046 C CN100590046 C CN 100590046C CN 200510137641 A CN200510137641 A CN 200510137641A CN 200510137641 A CN200510137641 A CN 200510137641A CN 100590046 C CN100590046 C CN 10059004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latch
- rotation
- paper feed
- transfer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8—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4—Varying the phase of feed relative to the receiving machi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5—Roller assembly, particular roller arrangement
- B65H2404/152—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 B65H2404/1521—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rotating, pivoting or oscillating around an axis, e.g. parallel to the roller axi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5—Absen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65H2513/512—Starting; Stopp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12—Banknotes, bills and chequ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当在供纸盒已经复位之后输入对单张纸的打印请求信号时,已经执行完供纸辊转换之后,等待参考时间“t”过去。在压纸板已经从加载位置上升至供纸位置之后,执行供纸辊的旋转驱动,从而实现供纸操作。当输入用于第二纸张或以后纸张的打印请求信号时,压纸板已经处于供纸位置,因此,在已经执行完供纸辊12的转换之后,立即执行供纸辊的旋转驱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纸装置和成像装置,尤其是涉及对供纸操作的控制。
背景技术
在JP-A-2001-080774中公开了一种供纸装置,具有捡拾辊(传送辊)和分离机构,捡拾辊与加载到加载部分内的纸张进行接触,提供加载部分以便能垂直移动;分离机构包括供纸辊(分离辊)和分离垫(分离部件),它们两个都提供在捡拾辊关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供纸装置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操作,由于捡拾辊旋转同时与加载部分上的纸张保持接触,将纸张传递给分离机构,以便依靠由供纸辊和分离辊执行的挤压动作,将纸张分离成每次一张,并且沿输送方向将这样分离的纸张进一步输送到下游。
假如捡拾辊一直与纸张保持接触,就会出现由捡拾辊和纸张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纸尘或输送噪音的问题,或者输送负荷增加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P-A-2001-080774中公开的供纸装置在当纸张已经到达供纸辊和分离辊之间的挤压位置时的时间点上启动电磁开关,从而使捡拾辊与加载部分上的纸张分离。
在减小装置尺寸和成本的努力中,期望存在一种结构,其依靠齿轮控制来执行用于分离捡拾辊的操作,同时机械地检测捡拾辊的位置,最低限度地使用定制设计的检测传感器等。根据这种结构,依据捡拾辊的位置来上升加载部分。即,驱动加载部分来上升捡拾辊的位置,捡拾辊与加载到加载部分上的纸张进行接触。当捡拾辊的位置已经到达预定高度时,对加载部分的驱动停止。当捡拾辊由于纸张体积减小而已经降低到预定程度时,再次向上驱动加载部分。
然而,根据这种结构,当再次放置具有加载部分的容纳盒以便为加载部分补充纸张时,捡拾辊位于与纸张隔开的初始位置上,并且加载部分位于最低点。如前面所述,配置这种结构来依据捡拾辊的位置转换加载部分的上升。因此,加载部分的上升直到齿轮机构已经被驱动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开始,因此出现发生供纸故障(捡拾故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供纸装置和成像装置,即使当容纳盒复位时它们也能正常地执行供纸操作。
供纸装置包括:主体;具有加载部分的容纳盒,所述加载部分上加载纸张,并且设置成能沿垂直方向移动,所述容纳盒连接到所述主体以便能从其中拉出;传送辊,所述传送辊设置成能沿垂直方向移动,当保持与加载到所述加载部分上的纸张上表面接触时进行旋转,以便关于纸张输送方向将纸张传送到下游;提升机构,如果所述传送辊的移动位置处于预定高度或者更低,同时所述传送辊停留在供纸位置上,在所述供纸位置上,所述传送辊接触加载到所述加载部分上的纸张,则所述提升机构提升所述加载部分;位置转换机构,所述位置转换机构在初始位置和所述供纸位置之间转换,在所述初始位置上,所述传送辊与所述加载部分分离;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依据供纸开始信号使所述位置转换机构执行转换操作,以便将所述传送辊从初始位置转换到供纸位置,随后,旋转地驱动所述传送辊;确定单元,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是否已执行用于将所述容纳盒连接到所述主体的操作;以及定时控制单元,所述定时控制单元控制从转换操作开始旋转驱动的定时,以便在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已执行连接操作的情形下与在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未执行连接操作的情形下相比,所述定时更迟。
成像装置包括:容纳和供应纸张的供纸装置;以及在从所述供纸装置供应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其中所述供纸装置包括:主体;具有加载部分的容纳盒,所述加载部分上加载纸张,并且设置成能沿垂直方向移动,所述容纳盒连接到所述主体以便能从其中拉出;传送辊,所述传送辊设置成能沿垂直方向移动,当保持与加载到所述加载部分上的纸张上表面接触时进行旋转,以便关于纸张输送方向将纸张传送到下游;提升机构,如果所述传送辊的移动位置处于预定高度或者更低,同时所述传送辊停留在供纸位置上,在所述供纸位置上,所述传送辊接触加载到所述加载部分上的纸张,则所述提升机构提升所述加载部分;位置转换机构,所述位置转换机构在初始位置和所述供纸位置之间转换,在所述初始位置上,所述传送辊与所述加载部分分离;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依据供纸开始信号使所述位置转换机构执行转换操作,以便将所述传送辊从初始位置转换到供纸位置,随后,旋转地驱动所述传送辊;确定单元,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是否已执行用于将所述容纳盒连接到所述主体的操作;以及定时控制单元,所述定时控制单元控制从转换操作开始旋转驱动的定时,以便在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已执行连接操作的情形下与在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未执行连接操作的情形下相比,所述定时更迟。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表示依据本发明例证性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
图2是从前面观察时齿轮机构的透视图;
图3是在供纸辊12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从后面观察时供纸部分的正视图;
图4是在供纸辊12处于供纸位置的状态下,从后面观察时供纸部分的正视图;
图5是在低压状态下从前面观察时供纸部分的正视图;
图6是在高压状态下从前面观察时供纸部分的正视图;
图7是从右面观察时齿轮机构配置的简图;
图8是从左面观察时齿轮机构配置的简图;
图9是从右面观察时齿轮机构配置的简图;
图10是从左面观察时齿轮机构配置的简图;
图11是从右面观察时齿轮机构配置的简图;
图12是从左面观察时齿轮机构配置的简图;
图13是齿轮机构和供纸盒的右侧正视图;
图14是在原始位置时供纸部分的左侧剖视图;
图15是在供纸辊已经向下移动的状态下供纸部分的左侧剖视图;
图16是在高压状态下供纸部分的左剖视图;
图17是在供纸辊向上移动的状态下供纸部分的左剖视图;
图18是表示PE传感器和盒检测传感器的透视图;
图19是供纸盒的顶视图;
图20是当拉出供纸盒时获得的供纸部分的右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具有少量纸张的供纸盒完成连接的右剖视图;
图22是当压纸板已经升起且没有纸张时获得的供纸部分的右剖视图;
图23是当压纸板已经升起且有少量纸张时获得的供纸部分的右剖视图;
图24是从供纸盒前端观察时供纸盒的透视图;
图25A和25B是供纸盒的左侧剖视图,表示压纸板的升起和纸张指示器的操作之间的关系;
图26是表示控制电路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图1-26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例证性实施方式。
例证性实施方式的总体结构
图1是表示激光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激光打印机1具有:主体外壳2;用作“供纸装置”的供纸部分4,其容纳在主体外壳2内并且供应纸张3作为纸张;以及用于在供应的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5。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纸张”可以指定为任意记录介质;例如,用作记录介质的OHP片等。
术语“供纸装置”可以指定为可拆卸地连在成像装置(打印机、传真机、具有打印机功能和扫描仪功能的多功能机、或类似机器)主体上的装置或者不能可拆卸地连接的装置。而且,供纸装置不局限于用来将纸张供给成像装置主体的装置,也可以是配备在另一装置内来计算纸张数量的装置,例如纸币等。
术语“容纳盒”可以指定为从成像装置主体中能拆卸或不能拆卸的盒,只要装置能从成像装置主体中拉出。
术语“驱动源”可以指定为组合在供纸装置内的驱动源或者布置在供纸装置外部的驱动源;例如,组合在要给其供纸的物体内(例如成像装置的主体)。
主体外壳
用于拆卸和连接下述处理盒20的拆装口6形成在主体外壳2的一个侧壁内,并且拆装口6配备有打开和关闭拆装口6的前盖7。前盖7由插入前盖7下端部分内的盖轴(未图示)枢转地支撑。当前盖7关闭时,同时将盖轴作为中心,如图1中所示,拆装口6由前盖7关闭。当前盖7打开(倾斜)时,同时将盖轴作为支轴,打开拆装口6。处理盒20经由拆装口6能可拆卸地连接到主体外壳20。
在下面描述中,在处理盒20连到主体外壳2上时,将配备前盖7的主体外壳部分作为前侧,同时将主体外壳的其他部分作为后侧。
供纸部分
供纸部分4具有:供纸盒9,其用作“容纳盒”,并且以可拉方式连在主体部分2内的底部上;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它们提供在供纸盒9前端部分之上的位置;以及供纸辊12,其用作“输送辊”,提供在分离辊10的后面,关于纸张3的输送方向位于分离垫11的上游位置。供纸部分4也具有:纸尘去除辊8,布置在分离辊10之上和之前的位置上,即分离辊10关于纸张3输送方向的下游位置,以便与分离辊10相对;以及对向辊13,布置成与纸尘去除辊8相对。
纸张3的输送路径56从布置纸尘去除辊8的位置附近向后折叠成字母U形。由一对辊组成的对准辊14配备在处理盒20之下的位置上,而且位于折叠区域关于输送方向的下游。
用作“加纸部分”的压纸板15提供在供纸盒9内,其能以堆叠方式来加载纸张3。压纸板15的后端部分以可摆动方式支撑在加纸位置(图1中所示)和供纸位置(图14-17中所示)之间,在加纸位置上,压纸板15的前端部分向下布置并且保持与供纸盒9的底板16重合,在供纸位置上,前端部分以倾斜方式向上布置。
用于提升压纸板15前端部分的杆17提供在供纸盒9的前端部分上。这个杆17的后端部分由杆轴18可摆动地支撑在压纸板15前端部分之下的位置上。杆17可在面朝下位置(图1中所示)和倾斜位置(图11-14中所示)之间摆动,在面朝下位置上,杆17的前端部分面朝下靠着供纸盒9的底板16,在倾斜位置上,杆17的前端部分提升压纸板15。当旋转驱动力输入到杆轴18时,图中为顺时针方向,杆17旋转同时将杆轴18作为支轴,由此杆17的前端部分提升压纸板15的前端部分,从而将压纸板15移到供纸位置。
当压纸板15已经到达供纸位置时,将压纸板15上的纸张3压靠在供纸辊12上。通过供纸辊12的旋转,开始向位于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的分离位置X供应纸张。
同时,当从供纸部分4中拉出供纸盒9时,压纸板15的前端部分在它自身重力下向下移动,因此,压纸板15到达加纸位置,并且能以堆叠方式将纸张3加载在压纸板15上。分离垫11、纸尘去除辊8、压纸板15和杆17配备在供纸盒9上。供纸辊12、分离辊10、对向辊13和对准辊14配备在主体外壳2上。已经从其中拆卸了供纸盒9的供纸部分4用作“装置主体4a”。图1表示供纸盒9插入装置主体4a内,这样已经完成排列在常规容纳位置内。
当通过分离辊10的旋转而将纸张3夹在位于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的分离位置X内时,通过分离辊10的旋转而每次一张地分别供应由供纸辊12向分离位置X发送的纸张3。由此供应的纸张3沿着U形输送路径56返回。更具体地,供应的纸张3首先穿过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而向上输送。而且,当穿过纸尘去除辊8和对向辊13之间时,去除纸张3的纸尘,然后输送给对准辊14。供应纸张3的方向与作为“纸张输送方向下游”的方向一致。
在对准纸张3之后,对准辊14将纸张3输送到位于感光鼓29和转印辊32之间的转印位置,这将随后进行描述,在转印位置上,感光鼓29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3。
成像部分
成像部分5包括扫描器部分19、处理盒20和定影部分21。
扫描器部分
扫描器部分19布置在主体外壳2内较高的位置上,并且包括未图示的激光源、被旋转驱动的多角镜22、fθ透镜23、反射镜24、透镜25、反射镜26等。如点划线所示,依据图像数据已经从激光源射出的激光束由多角镜22进行偏转。激光束已经穿过fθ透镜23之后,激光束的光学路径由反射镜24返回。激光束进一步穿过透镜25之后,激光束的光学路径由反射镜26进一步向下弯曲,从而落在处理盒20的感光鼓29表面上,将随后对感光鼓29进行描述。
处理盒
处理盒20可拆卸地连在主体外壳2上,位于扫描器部分19之下的位置上。处理盒20具有作为外壳的上框架27和下框架28,下框架28与上框架27分开地形成,并且与上框架27组合。处理盒20在外壳内包括感光鼓29、电晕(scorotron)充电设备30、显影盒31、转印辊32和清洁刷33。
感光鼓29具有鼓主体34和金属鼓轴35,鼓主体34呈现圆柱形,并且它的最外层由用聚碳酸酯等制成的正充电型感光层构成,金属鼓轴35用作沿鼓主体34的轴线从其纵向延伸的轴。鼓轴35由上框架27支撑,而支撑鼓主体34以便能关于鼓轴35进行旋转,从而使感光鼓29提供在上框架27上以便能关于鼓轴35的中心进行旋转。
电晕充电设备30由上框架27支撑,并且布置在从感光鼓29向后倾斜的较高位置上,以便与感光鼓29相对,并且与其之间具有预定距离,从而不与感光鼓29进行接触。这个电晕充电设备30具有放电线37和格栅38,放电线37布置成与感光鼓29相对,并且它们之间具有预定间隔,格栅38插在放电线37和感光鼓29之间,并且控制从放电线37到感光鼓29的放电程度。电晕充电设备30将高压施加到放电线37,同时将偏压施加到格栅38,从而使放电线37实现电晕放电。因此,能以均匀的方式对感光鼓29的表面进行正充电。
显影盒31具有其后部打开的盒式容纳外壳60,并且可拆卸地连在下框架28上。调色剂存储室39、调色剂供应辊40、显影辊41和墨层厚度调整刮板42提供在显影盒31内。
调色剂存储室39形成为由隔板43分割的容纳外壳60的前内部空间。调色剂存储室39填充有正充电非磁性单组分调色剂T,用作显影剂。
由布置在调色剂存储室39中心内的旋转轴55支撑的搅拌器44配备在调色剂存储室39内。通过从未图示的电动机中输入动力来旋转地驱动这个搅拌器44。当旋转地驱动搅拌器44时,搅拌调色剂存储室39内的调色剂T,并且通过开口部分45排到调色剂供应辊40,开口部分45形成在隔板43的下部,从而形成纵向通道。
调色剂供应辊40布置在开口部分45的后部,并且由显影盒31以可旋转方式进行支撑。通过用由导电泡沫材料制成的辊覆盖金属辊轴来形成调色剂供应辊40。通过从未图示的电动机中输入动力来旋转地驱动这个调色剂供应辊40。
显影辊41位于调色剂供应辊40的后部,并且由显影盒31可旋转地支撑,同时保持与调色剂供应辊40相互挤压接触。显影辊41与感光鼓29相对并且接触,同时显影盒31保持连接在下框架28上。通过用由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辊覆盖金属辊轴41a来形成显影辊41。辊轴41a的两端在其前端部分上沿垂直于纵向的横向从显影盒31的侧面向外突起。在显影操作期间,显影偏压施加在显影辊41上。通过从未图示的电动机中输入动力,沿与调色剂供应辊40相同的方向旋转地驱动显影辊41。
墨层厚度调整刮板42具有挤压部分47,挤压部分47提供在由金属片簧材料制成的刮板主体46的末端上,由绝缘硅橡胶制成;并且呈现出半圆形横截剖面。墨层厚度调整刮板42由显影盒31支撑在显影辊41之上的位置上,通过刮板主体46的弹力将挤压部分47压在显影辊41上。
排出开口部分45的调色剂T通过调色剂供应辊40的旋转供送到显影辊41。此时,通过调色剂供应辊40和显影辊41之间的摩擦来对调色剂进行正充电。随着显影辊41的旋转,供送显影辊41之上的调色剂T进入墨层厚度调整刮板42的挤压部分47和显影辊41之间,并且以规定厚度的薄层附着在显影辊41上。
转印辊32由下框架28旋转地支撑。在上框架27和下框架28组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将转印辊32设置成沿垂直方向与感光鼓29相对和接触,从而在感光鼓29和转印辊32之间形成辊隙。通过用由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辊覆盖金属辊轴32a来形成转印辊32。在转印操作期间,转印偏压施加在转印辊32上。通过从未图示的电动机中输入动力,沿与感光鼓29相反的方向旋转地驱动转印辊32。
清洁刷33连在下框架28上。在上框架27和下框架28组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将清洁刷33设置成在其后部位置上与感光鼓29相对和接触。
随着感光鼓29的旋转,首先由电晕充电设备30对感光鼓29的表面均匀地正充电。随后,将该表面在从扫描器部分19输出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下曝光,从而形成与要形成在纸张3上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
接着,通过显影辊41的旋转,附着在显影辊41上的正充电调色剂与感光鼓29相对和接触,将调色剂供给形成在感光鼓29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即,感光鼓29的均匀正充电表面上的被曝光区域,在这里,该区域的电势在经激光束曝光之后降低。结果,显现感光鼓29的静电潜像,通过反向显影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携带在感光鼓29的表面上。
如图1中所示,在由对准辊14传送的纸张3穿过感光鼓29和转印辊32之间的转印位置的周期内,通过施加到转印辊32的转印偏压,感光鼓29表面上携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纸张3上。将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3传送给定影部分21。
定影部分
定影部分21提供在处理盒20的后部,并且包括定影框架48、加热辊49和压力辊50,加热辊49和压力辊50都提供在定影框架48内。
在纸张3穿过加热辊49和压力辊50之间的过程期间,由定影部分21对在转印位置转印到纸张3上的调色剂进行热固定。将具有熔合在其上的调色剂的纸张3传送给纸张输出路径51,纸张输出路径51朝向主体外壳2的上表面垂直延伸。通过布置在纸张输出路径51上方位置的纸张输出辊52,将传送给纸张输出路径51的纸张3输出到纸张输出盘53,纸张输出盘53形成在主体外壳2的上表面内。
供纸辊的结构和分离辊的结构
图2是从前面观察时齿轮机构的透视图。在这个图中,图纸的右下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前端,而图纸的左上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后端。
如图2中所示,支承部件70以可旋转方式接收供纸辊12和分离辊10,其中旋转轴体71,72沿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方向并排布置。旋转轴体71,72由树脂制成,并且用于防止出现缩痕(sink mark)的凹坑形成在各个旋转轴体71,72的外围表面内。分离辊10的旋转轴体72的端部之一穿透支承部件70的侧壁部分之一(在图2的图纸内为左端),分离辊齿轮73整体地提供在该端部的末端。作为分离辊齿轮73从下述齿轮机构80接收驱动力的结果,旋转轴体72旋转。随着旋转轴体72的旋转,分离辊10整体地枢转。
支承部件70位于部分供纸辊12上的区域围绕分离辊10的旋转轴体72摆动(图1中用框线箭头来指示)。通过杆轴18的枢转运动来提升和驱动压纸板15。结果,位于加载在压纸板15上的纸堆顶部的纸张3表面从下面与供纸辊12进行接触,因此,供纸辊12向上摆动。
与各个旋转轴体71,72整体旋转的齿轮(在这些齿轮中,只图示了与旋转轴体72整体旋转的齿轮75)设置成与供纸辊12和分离辊10同轴。通过与齿轮75啮合的耦合齿轮76,辊10,12同步旋转;即,作为分离辊10的枢转运动的结果,供纸辊12旋转以便跟随辊10的枢转运动。
供纸辊的转换机构
如图2中所示,臂部件77提供在旋转轴体72的后部(在图纸的左上方),臂部件77与旋转轴体72平行,并且其大致中心位置77a以可旋转方式被支撑。臂部件77的一端77b与供纸辊12的轴支承部件70的摆动端进行接合。臂部件77的另一端77c与齿轮机构80接合。由弹簧部件74向上偏压臂部件77。由另一端77c和弹簧部件74向上推动臂部件77。
图3是在供纸辊12处于分离位置,即“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从后面观察时供纸部分4的正视图;而图4是在供纸辊12处于接触位置,即“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从后面观察时供纸部分4的正视图;在下文中将把“供给位置”称为“供纸位置”。在这些图中,面向观察者的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后端,而远离观察者的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前端。
如图3中所示,依靠这样的结构,齿轮机构80降低臂部件77的另一端77c,以便供纸辊12移到与加载到压纸板15上的纸堆分开的初始位置。相反,如图4中所示,当取消由齿轮机构80施加的降低力时,供纸辊12在它的重力下垂直向下移动,从而进入供纸位置,在供纸位置时,供纸辊12接触加载到压纸板15上的纸堆。
用于改变存在于分离垫和分离辊之间的压力的机构
如图1中所示,分离垫11放在矩形布置板11a上。由于布置板11a的前端由支撑轴11b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布置板11a的后端变成可摆动的。弹簧部件78(例如螺旋弹簧)从下向上压靠布置板11a的下表面。通过弹簧部件78的推力使分离垫11压靠在分离辊10上。
如图2中所示,臂部件79提供在旋转轴体72之下的位置上,臂部件79与旋转轴体72平行,并且以可旋转方式来支撑它的中心位置79a。臂部件79的一端79b与弹簧部件78的下端进行接触,并且另一端79c与齿轮机构80接合,这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
图5是在低压状态下从前面观察时供纸部分的正视图,而图6是在高压状态下从前面观察时供纸部分的正视图。在这些图中,面向观察者的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前端,而远离观察者的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后端。
如图5中所示,依靠这样的结构,当臂部件79的另一端79c位于上升位置时,一端79b位于下降位置。弹簧部件78压缩变形(这个状态在下文中将称为“低压状态”)达到相当于一端79b与布置板11a背面分开的距离的量。相反,如图6中所示,当臂部件79的另一端79c向下移动时,一端79b向上移动,从而推动弹簧部件78的下端部分。弹簧部件78进一步压缩变形。因此,分离垫11施加在分离辊10上的压力可以大于在低压状态下获取的压力(这个状态在下文中将称为“高压状态”)。
如图5和6中所示,突起部分79d以直立方式形成在臂部件79的一端79b。这个突起部分79d插入弹簧部件78的下端内。因此,可以调节在一端79b和弹簧部件78之间出现位置偏移。
齿轮机构
现在将描述齿轮机构80。齿轮机构80具有多个齿轮,这些齿轮从配备在部分主体外壳2上的驱动电动机M(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源”,参见图2)中接收到驱动力后就旋转。这个齿轮机构80主要控制下列操作。
(a)用于通过旋转轴体72的旋转来旋转分离辊10和供纸辊12的操作控制(下文中称为“辊驱动操作”,相当于本发明的“传送辊旋转驱动”)。
(b)用于通过臂部件77的一端77c的垂直运动来上升或降低供纸辊12的操作控制(下文中称为“供纸辊转换操作”)。
(c)用于通过臂部件79的一端79c的垂直运动来改变出现在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的压力的操作控制(下文中称为“减压操作”)。
(d)加载部分提升机构的操作控制(下文中称为“压纸板提升操作”),加载部分提升机构旋转杆17直到供纸辊12达到预定高度,从而提升压纸板15,在上述预定高度上,用位于供纸位置上的供纸辊12能供应纸张;当供纸辊12已经达到预定高度时,加载部分提升机构停止杆17的旋转运动。这里,术语“预定高度”是某一高度,在该高度上,供纸辊12以适当的压力与压纸板15上的顶部纸张3上表面进行接触,并且能适当地供应纸张。
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齿轮机构80包括分离辊齿轮73、输入齿轮81、电磁开关82、电磁杆83、扇形齿轮84、提升杆85、分离杆86等。
电磁开关和电磁杆
图7、9和11是从与图1相同的方向观察时齿轮机构的简图(从激光打印机1的右侧)。在这些图中,图纸的右侧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前端,而图纸的左侧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后端。图8、10和12是从与图1相反的方向观察时齿轮机构的简图(从激光打印机1的左侧)。在这些图中,图纸的左侧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前端,而图纸的右侧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后端。
图1内的附图标记61指定为示意图示的控制电路。接收到用作“供纸开始信号”的打印请求信号之后,打印请求信号是基于由用户执行的打印请求(执行成像)操作,或者通过连接到激光打印机的外部通讯终端接收到打印命令信号之后,控制电路控制启动或停止电磁开关82。
从控制电路61接收到控制信号之后,电磁开关82用作启动/停止转换机构。这里,电磁开关82是保持型电磁开关,保持型电磁开关具有永久磁铁,即使当在启动状态下通电中断时,也保持启动状态,除非与启动操作期间流动的电流反向的电流施加到电磁开关上。
如图2、7和8中所示,电磁杆83包括用作“第一和第二闩锁臂”的第一电磁臂111和第二电磁臂112,它们由平行于扇形齿轮84的旋转轴87的轴110a,110b以可摆动方式进行支撑。
第一电磁臂111和第二电磁臂112可以整体形成或者可以分开形成。
在电磁臂中,第一电磁臂111整体地配备有闩锁爪111a,闩锁爪111a配备在沿后上倾斜方向凸出的臂末端上,并且能与伸出扇形齿轮84的第一闩锁突起84a啮合。向激光打印机1前面凸出的闩锁啮合突起部分111b整体地形成在臂的底端上。第一电磁臂111可在闩锁状态(参见图7和11)和收回状态(参见图9)之间摆动,在闩锁状态下,电磁臂能闩锁第一闩锁突起84a,而在收回状态下,电磁臂已经从可以闩锁的位置收回。在包括旋转轴87和轴110a,110b的平面(在图7中用虚线N表示,并且用作“包括旋转轴和轴的平面”)之上的位置内,第一电磁臂111闩锁第一闩锁突起84a。
第二电磁臂112布置在关于第一电磁臂111向左偏移的位置上(图7的图纸中远离观察者的方向)。第二电磁臂112整体地配备有啮合爪112a,啮合爪112a配备在沿后下倾斜方向凸出的臂末端上,并且能与伸出扇形齿轮84的第二闩锁突起84b啮合。闩锁缺口112b整体地形成在臂的底端上,第一电磁臂111的啮合突起111b进入闩锁缺口112b,沿电磁杆83的摆动方向留有余量C。通过电磁开关82的启动或停止来垂直驱动第二电磁臂112的底端。具体地,当电磁开关82启动时,第二电磁臂112进入闩锁状态(参见图9),在闩锁状态下,电磁臂能闩锁第二闩锁突起84b,但当电磁开关82停止时,进入收回状态(参见图7和11),在收回状态下,电磁臂已经从可能闩锁的位置收回。在平面N之下的位置上,第二电磁臂112闩锁第二闩锁突起84b。
如图7中所示,依靠这样的结构,当电磁开关82停止时,第二电磁臂112停留在收回状态下。相反,由于闩锁缺口112b的下内壁向上推动啮合突起111b,因此第一电磁臂111进入闩锁状态。如图9中所示,当电磁开关82启动时,第二电磁臂112进入闩锁状态。相反,在延迟定时中,闩锁缺口112b的上内壁向下推动啮合突起111b相当于啮合突起111b和闩锁缺口112b之间余量C的量,因此第一电磁臂111进入收回状态。具体地,当第二电磁臂112进入闩锁状态时,第一电磁臂111的闩锁动作终止,以便第二电磁臂112能执行闩锁操作而不发生故障。
扇形齿轮
扇形齿轮84包括第一凸轮88、第一局部有齿齿轮89、第二局部有齿齿轮90、第二凸轮91和第三凸轮92,它们全都关于单个旋转轴87整体旋转。
第一局部有齿齿轮
如图7中所示,第一局部有齿齿轮89的整个圆周约1/3连续无齿。作为与分离辊齿轮73啮合的结果,第一局部有齿齿轮89起到旋转驱动分离辊10的作用。在图7和9中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局部有齿齿轮89还没有与分离辊齿轮73啮合,因此,分离辊10保持能空转。具体地,分离辊保持为不能执行上述辊驱动操作。
第一凸轮和第一闩锁突起
小于第一局部有齿齿轮89的第一盘体114提供在第一局部有齿齿轮89的右侧上(沿图2中的左下方和图7中面向观察者的方向),并且第一凸轮88进一步提供在第一盘体114的右侧上。第一闩锁突起84a整体和凸出地提供在第一盘体114外围表面上的位置处,第一闩锁突起84a相当于第一局部有齿齿轮89的无齿部分的大致中心。
第一凸轮88的形状是具有大直径部分88a,大直径部分88a沿一个径向凸起以便具有大直径。扇形弹簧95布置在第一凸轮88的后部,扇形弹簧95在压缩状态下接触大直径部分88a,并且沿图7图纸中的顺时针方向推动扇形齿轮84,这个方向相当于“旋转方向”。这个扇形弹簧95起到沿其旋转方向推动扇形齿轮84的作用:从如图7中所示第一电磁臂111与第一闩锁突起84a啮合的定位向前位置(下文中称为“第一闩锁状态”),到从如图9中所示第二电磁臂112与第二闩锁突起84b啮合的位置(下文中称为“第二闩锁状态”);再到扇形弹簧95被解除第二闩锁状态和第二局部有齿齿轮90与输入齿轮81啮合的位置。
第二局部有齿齿轮
如图2和8中所示,直径基本等于第一局部有齿齿轮89的第二盘体116,布置在第一局部有齿齿轮89的左侧上(沿图2图纸中的左上方和图8图纸中面向观察者的方向)。第二局部有齿齿轮90进一步布置在第二盘体116的左侧上。关于扇形齿轮84的旋转方向从第一闩锁突起84a向前,第二闩锁突起84b以凸出方式整体地提供在第二盘体116的外围表面上。
第二局部有齿齿轮90的整个圆周约1/6无齿。当已经从驱动电动机M接收到驱动力输入时,第二局部有齿齿轮90与输入齿轮81啮合,从而被旋转地驱动。在扇形齿轮84从第一闩锁状态(图7和8)过渡到第二闩锁状态(图9和10)的周期期间,第二局部有齿齿轮90调节成与输入齿轮81相对。具体地,从输入齿轮81产生的驱动力此时不传递给扇形齿轮84。
第二凸轮
第二凸轮91布置在第二局部有齿齿轮90的左侧上。第二局部有齿齿轮90的整个圆周约1/4连续地形成在小直径部分91a内。分离杆86提供在第二凸轮91的附近,以便按照可旋转方式支撑分离杆的大致中心。分离杆86的前端从上面接触臂部件79的端部79c,臂部件79的端部79c用于改变由弹簧部件78提供的推力。相反,分离杆86的后端保持与第二凸轮91的外围表面接触。依靠这样的结构,分离杆86的后端从第二凸轮91的小直径部分91a中越过大直径部分91b,从而分离杆86倾斜使得其后端下降。因此,弹簧部件78压缩变形,使得出现在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的压力变得更大。具体地,能执行用于减小上述压力的操作。
第三凸轮
第三凸轮92布置在第二凸轮91的左边。整个第三凸轮92的1/4呈现圆形。提升杆85提供在第三凸轮92的附近,提升杆85呈现大致弓形的几何形状,并且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它的中心85a。接触部分85b与提升杆85整体地提供在一起,接触部分85b从底端向右凸出,并且具有三角杆的形状。当接触部分85b保持与第三凸轮92的圆弧部分92a接触时,接触部分85b的末端从上到下推动臂部件77的端部77c,臂部件77的端部77c用于上升和下降供纸辊12。具体地,此时,供纸辊12位于初始位置。相反,当第三凸轮92旋转以便从提升杆85的接触部分85b中释放圆弧部分92a时,通过弹簧部件74的推力来释放由提升杆85闩锁的供纸辊12以便移到供纸位置。具体地,能执行上述供纸辊转换操作。输入齿轮81耦合到未图示的齿轮,用于旋转地驱动上述对向辊13。
加载部分提升机构
图13是齿轮机构80和供纸盒9的右侧正视图。在这些图中,图纸中向右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前端,而图纸中向左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后端。
如图13中所示,用于连接/断开驱动以便提升压纸板的可变倾斜部件100布置在臂部件77端部77c的后部。由平行于各个齿轮的旋转轴87的旋转轴或类似物以可倾斜方式来轴向地支撑这个可变倾斜部件100的中心。前端部分100a位于臂部件77的端部77c之上的位置内,并且闩锁爪整体地提供在后端部分100b的末端上。
由提升杆85向下推动臂部件77的端部77c。在供纸辊12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由未图示的推动部件来降低可变倾斜部件100的前端部分100a,并且提升可变倾斜部件100的后端部分100b。由提升杆85施加的压力终止,由此臂部件77的端部77c向上移动。当供纸辊12已经进入供纸位置时,随着供纸辊12的移动动作,可变倾斜部件100的前端部分100a上升,从而降低后端部分100b。此时,后端部分100b的闩锁爪变得能与一组旋转杆17的控制齿轮94的驱动转换齿轮94a啮合。结果,从输入齿轮81中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这组控制齿轮94,以便用于提升压纸板15的操作变得可能。
激光打印机的基本操作
图14-17是供纸部分的左剖视图。在这些图中,图中向左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前端,而图中向右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后端。
原始位置
这里,术语“原始位置”指定为图7和8中所示的第一闩锁状态。例如,原始位置指定为等待状态,在该等待状态下,齿轮机构80在已经正常完成供纸操作(输送操作)之后返回到第一闩锁状态,并且从控制电路61中等待用于下一纸张3的控制信号(用于启动电磁开关82的信号,这将在下文中称为“ON信号”)。
当激光打印机1的电源接通时,驱动电动机M得到驱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输入齿轮81。随着驱动力的传递,旋转地驱动对向辊13。此时,齿轮机构80处于图7和8中所示的状态。具体地,在本发明中,由第一电磁臂111将扇形齿轮84闩锁在“第一旋转位置”,其中从输入齿轮81中不传递驱动力。接触到第三凸轮92的圆弧部分92a之后,提升杆85闩锁在这种状态下,其中臂部件77的端部77c保持被向下推动。如图14中所示,供纸辊12处于初始位置,与加载到压纸板15上的一组纸隔开(也参见图3)。
此时,将可变倾斜部件100限制在后端部分100b的闩锁爪内,闩锁爪与这组驱动齿轮94的驱动转换齿轮94a啮合,由此用于提升压纸板的驱动保持断开。
如图7中所示,分离杆86保持与第二凸轮91的小直径部分91a接触,从而允许臂部件79的端部79c向上移动。具体地,臂部件79的端部79c向下倾斜,并且弹簧部件78进入低压状态(也参见图5),在低压状态下,弹簧部件78压缩变形成一定长度(图11中所示的长度L1),所述长度相当于端部79b和布置板11a相互间隔的距离。
供纸辊的转换期间
当发送打印请求并且用于第一纸张3的ON信号传递给电磁开关82时,电磁开关82启动。然后,第二电磁臂112进入闩锁状态,很小延迟之后,第一电磁臂111解除闩锁状态。在扇形弹簧95的推力下,扇形齿轮84旋转到从第一局部有齿齿轮86和输入齿轮81相互啮合的定位向前的位置,所述位置相当于“第二旋转位置”,从而进入图9和10中所示的第二闩锁状态。
通过第三凸轮92的旋转使提升杆85解除闩锁状态,从而允许提升杆85移到臂部件77的端部77c之上的位置。如图15中所示,提升杆85下降到供纸位置,在供纸位置上,供纸辊12到达加载到压纸板15上的纸堆(也参见图4)。
此时,可变倾斜部件100执行压纸板提升操作,其中后端部分100b的闩锁爪能与这组控制齿轮94的驱动转换齿轮94a啮合。具体地,当位于供纸位置的供纸辊12定位在小于能供应纸张3的预定高度的高度上时,后端部分100b的闩锁爪与这组控制齿轮94的驱动转换齿轮94a啮合,从而使驱动力从输入齿轮81传递到这组控制齿轮94,从而提升压纸板15。当压纸板15已经到达预定高度时,后端部分100b的闩锁爪脱离驱动转换齿轮94a,从而终止驱动力从输入齿轮81到这组控制齿轮94的传递。结果,压纸板15在该高度上停下来。因此,对应从第一闩锁状态过渡到第二闩锁状态的扇形齿轮84的旋转范围相当于“转换旋转范围”。
供纸操作的开始
随后,当从控制电路61中已经接收到OFF信号时,电磁开关82停止。如图11和12中所示,在扇形弹簧95的推力下,释放由第二电磁臂112闩锁的扇形齿轮84以便旋转到第一局部有齿齿轮86和输入齿轮81相互啮合的位置,从而开始扇形齿轮84的旋转驱动(即,驱动力从输入齿轮81到扇形齿轮84的传递)。
依靠第二凸轮91的旋转,分离杆86的后端部越过大直径部分91b,从而向下推动臂部件79的端部79c。结果,如图16中所示,臂部件79的端部79b向上倾斜,并且弹簧部件78更进一步地压缩变形[图16中的长度L2(<L1)],从而分离垫11和分离辊10进入高压状态(也参见图6)。
随后,第二局部有齿齿轮90和分离辊齿轮73相互啮合,并且开始分离辊10的旋转驱动(即,驱动力从输入齿轮81到分离辊10的传递)。也旋转地驱动供纸辊12以便跟随旋转驱动动作,从而开始用于供应纸张3的操作。
如上所述,供纸辊12接触纸堆,从而沿输送方向将纸张传递到下游。在与长度L2对应的相对较高的推力作用下,在位于彼此压靠的分离垫11和分离辊10之间的分离位置X上,分离纸张3最顶上的一张纸。
供纸辊的上升和分离垫的压力减小
随后,当由分离垫11和分离辊10分离的纸张3的前端已经到达位于纸尘去除辊8和对向辊13之间的辊隙位置时,第三凸轮92的突起端92a开始接触锥形面85c,锥形面85c形成在提升杆85底端的末端部分内。当由锥形面85c引导时,将提升杆85逐渐引导到这个位置,其中提升杆85再次向下推动臂部件77的端部77c。如图17中所示,供纸辊12移到初始位置,与加载到压纸板15上的纸堆隔开(供纸辊上升操作)。
接着,分离杆86的后端部分从第二凸轮91的大直径部分91b进入小直径部分91a。结果,允许臂部件79的端部79c向上移动。如图14中所示,弹簧部件78返回到长度L1并且进入低压状态,在低压状态下,比供纸操作开始时获得的推力弱的推力施加在分离垫11和分离辊10上(压力减小操作)。
这里,供纸辊12已经处于初始位置,因此,与供纸辊12接触而产生的输送阻力不能出现。因此,即使当分离垫11和分离辊10之间的压力减小时,能显示出足够的分离性能。此时,没有来自供纸辊12的输送阻力,并且由分离垫11和分离辊10产生的输送阻力减小。因此,由纸尘去除辊8、对向辊13和对准辊14执行的纸张3的输送变得平稳。
随后,当第一局部有齿齿轮89的无齿部分与输入齿轮81相对时,通过第一电磁臂111使扇形齿轮84再次进入第一闩锁状态,并且返回到扇形齿轮84处于原始位置时获得的状态。结果,分离辊10变成空转。因此,从扇形齿轮解除第二闩锁状态时到扇形齿轮转变成原始位置时,获得的扇形齿轮84的旋转范围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旋转范围”。
在随后的处理中,每次将用于第二和后面纸张3的打印请求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61时,齿轮机构80重复执行上述系列操作。
纸存在/不存在传感器和供纸操作
例证性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1具有纸存在/不存在传感器(下文中称之为“PE传感器”120)和盒检测传感器121,纸存在/不存在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纸板15上的纸张3的耗尽;盒检测传感器121用于输出与确定供纸盒9是否安装到装置主体4a内的结果(即,图1中所示的连接状态)对应的检测信号。图18是表示PE传感器120和盒检测传感器121的透视图(图中的右下方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前端)。图19是供纸盒9的顶视图(图纸中的向右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前端)。从图2到图6省略了PE传感器120和盒检测传感器121。
PE传感器
如图18中所示,PE传感器120包括摆动部件122和所谓发射型光电传感器123,摆动部件122以可摆动方式配备在旋转轴体72上,在光电传感器123中,布置泛光照明部分123a和光接收部分123b以便它们彼此相对。环形部分122a大致形成在可摆动部件122的中心,旋转轴体72插入环形部分122a内。接触压纸板15上的纸张3的接触部分122b整体地形成在可摆动部件122的一个下凸端上。穿过光电传感器123的泛光照明部分123a和光接收部分123b之间的光屏蔽部分122c整体地形成在可摆动部件122的另一上凸端上。
可摆动部件122处于这种状态下,其中接触部分122b在它本身的重力下通常下垂。此时,光屏蔽部分122c位于非光屏蔽位置上(参见图18),与泛光照明部分123a和光接收部分123b之间的间隔分开。如图19中所示,与可摆动部件122的接触部分122b相对应,在供纸盒9的压纸板15上的一个位置处形成进入孔15a,接触部分122b能进入进入孔15a内。
盒检测传感器
盒检测传感器121包括枢转部件124和所谓发射型光电传感器125,枢转部件124以可枢转方式配备在旋转轴体72上,在光电传感器125中,布置泛光照明部分125a和光接收部分125b以便它们彼此相对。环形部分124a大致形成在枢转部件124的中心,旋转轴体72插入环形部分124a内。接触部分124b整体地形成在环形部分124a内,接触部分124b向前凸出并且接触供纸盒9。光屏蔽部分124c整体地形成在枢转部件124内,光屏蔽部分124c向上凸出,并且穿过上凸光电传感器125的泛光照明部分125a和光接收部分125b之间。
从与接触部分124b相对的环形部分124a上的位置向后,整体地形成弹簧闩锁部分124d,弹簧闩锁部分124d闩锁用作推动部件的压缩弹簧126的一端。依靠压缩弹簧126的推力,枢转部件124保持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形,其中接触部分124b沿前下倾斜方向凸出。此时,光屏蔽部分124c位于泛光照明部分125a和光接收部分125b之外的非光屏蔽位置上。图18表示光屏蔽部分124c位于泛光照明部分125a和光接收部分125b之间的光屏蔽位置上。
PE传感器的操作和盒检测传感器的操作
图20是当拉出供纸盒9时获得的供纸部分4的右剖视图(图中的向右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前端),而图21是供纸盒9已经完成连接时获得的供纸部分4的右剖视图。
如图所示,沿后下方向倾斜的锥形面9a形成在供纸盒9的前盖部分9a的上端。缺口9c在前盖部分9a的上端内打开。如图20中所示,当从装置主体4a中拉出供纸盒9时,在压缩弹簧126的恢复力下,枢转部件124进入这种状态,其中接触部分124b沿下前倾斜方向凸出,因此,光屏蔽部分124c进入光电传感器125的非光屏蔽位置。
例如,当将纸张3放置在供纸盒9内并且供纸盒9又连接到装置主体4a时,由供纸盒9的锥形面9b来引导接触部分124b,枢转部件124克服压缩弹簧126的推力沿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4中所示,接触部分124b进入缺口部分9c,将枢转部件124闩锁在这个枢转位置。此时,光屏蔽部分124c进入光电传感器125的光屏蔽位置,并且将从光电传感器125输出的检测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61。具体地,将供纸盒9的连接传递给控制电路61。
图22是当压纸板15升起且没有纸张3时获得的供纸部分的右剖视图(图纸中的向右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前端)。图23是当压纸板15升起且有纸张3时获得的供纸部分的右剖视图。
如图22中所示,当纸张3不在压纸板15上时,接触部分122b进入进入孔15a,并且枢转部件122保持在这种状态下,其中光屏蔽部分122c进入光电传感器123的非光屏蔽位置。相反,如图23中所示,当将纸张3提供在压纸板15上时,接触部分122b与顶部纸张3进行接触,并且纸张上升。随着纸张3的上升,可摆动部件122摆动,光屏蔽部分122c进入光电传感器123的光屏蔽位置。光电传感器123将表示纸张存在的检测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61。
PE传感器120检测纸张3存在/不存在的检测位置(接触部分122c的摆动位置)相当于这种位置,其中压纸板15上的顶部纸张3已经与供纸辊12进行接触,并且变得能由供纸辊12进行供应。具体地,供纸辊12已经由压纸板15上的顶部纸张3抬起,当供纸辊12已经到达预定高度时,光电传感器123由光屏蔽部分122c进行屏蔽,从而输出检测信号。
纸张指示器
在例证性实施方式,供纸盒9配备纸张指示器130,纸张指示器130显示压纸板15上剩余的纸张3的量。图24是从供纸盒9前端观察时供纸盒9的透视图。图25A和25B是供纸盒的左侧剖视图,表示压纸板15的升起和纸张指示器13的操作之间的关系(图中的向左方向相当于激光打印机1的前端)。
如图24中所示,狭缝状观察孔131形成在供纸盒9的前盖部分9a的一端内。如图25A和25B中所示,倾斜部件133沿远离观察孔131的方向提供在某一位置上,倾斜部件133被设置成能关于平行于旋转轴体72等的旋转轴132的中心倾斜。整个倾斜部件133呈现出弯成曲柄的形状。与压纸板15的枢转端啮合的啮合部分134提供在倾斜部件133的后端上。沿观察孔131的纵向垂直移动的指示器部分135提供在倾斜部件133的前端上,指示器部分135与前盖部分9a的内表面相对。
如图25A中所示,当供纸盒9内剩余纸张3的量很大并且压纸板15位于靠近加载位置的位置时(图中省略了纸张3),指示器部分135升至某一位置,其中通过观察孔131基本上能观察到整个指示器部分。如图25B中所示,当供纸盒9内剩余的纸张3的量变得更小并且压纸板15上升时,指示器部分135下降至观察孔131之下,因此只能观察到部分指示器部分。因此,根据指示器部分135在观察孔131内的位置,能确定压纸板15上剩余的纸张3的量。
控制电路的控制操作
图26是表示控制电路61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当已经接收到打印请求信号的输入时,在S1中,控制电路61确定在上一打印操作之后和接收到打印请求信号之前,是否已经从盒检测传感器121中接收到检测信号(是否未检测信号已经转换成检测信号)。如果没有接收到检测信号时,还没有执行用于重新连接供纸盒9的操作(用于从装置主体4a中临时拉出供纸盒9并且重新放置这样拉出的供纸盒9的操作)。
如图14中所示,这意味着压纸板15位于供纸位置;顶部纸张3位于供纸辊12的附近;并且当已经接收到打印请求信号时能立即执行供纸操作。因此,控制电路61将ON信号传递给电磁开关81,从而启动电磁开关81(S2)。随后,控制电路61在已经等待极短周期的第一参考时间t1之后发出OFF信号,从而停止电磁开关81(S3,S4)。因此,供纸辊12解除位于原始位置的第一闩锁状态(参见图7和8),并且执行供纸辊12的转换。在压纸板15已经进入这种状态之后,其中压纸板15能上升(图9和10),供纸辊12立即解除第二闩锁状态,并且执行用于旋转驱动供纸辊12的供纸操作(图11和12)。
在这期间,当已经接收到检测信号时,供纸盒9被重新连接。例如,如图21中所示,这意味着压纸板15处于加载位置,并且不能适当执行供纸操作,除非压纸板15上升至供纸位置。因此,控制电路61将ON信号发送给电磁开关82,从而启动电磁开关82(S5)。已经等待直到第二参考时间t2(>时间t1)过去之后,控制电路61将OFF信号发送给电磁开关82,从而停止电磁开关82(S6,S4)。因此,供纸辊12解除位于原始位置的第一闩锁状态(图7和8),并且执行供纸辊12的转换,从而使压纸板15进入这种状态,其中压纸板15能上升(图9和10)。在压纸板15已经上升至供纸位置之后,供纸辊12解除第二闩锁状态,从而执行用于旋转驱动供纸辊12的供纸操作(图11和12)。第一参考时间t2可以适当变化。而且,在第一参考时间t1期间,可以立即发送OFF信号而无需使控制电路等待。
上述第二参考时间t2设定成压纸板15从加载位置上升至供纸位置所需要的最大上升时间。具体地,第二参考时间设定成压纸板15从加载位置上升至供纸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在例证性实施方式为3秒),其中少量纸张3(例如一张)加载到压纸板15上。这个第二参考时间t2可以适当变化。
例证性实施方式的优点
根据例证性实施方式,当已经装上供纸盒9之后输入用于第一纸张3的打印请求信号时,执行供纸辊12的转换,并且只等待参考时间“t”过去。在压纸板15已经从加载位置上升至供纸位置之后,旋转地驱动供纸辊12,从而适当地执行供纸操作。当输入用于第二或以后纸张3的打印请求信号时,压纸板15已经处于供纸位置。因此,在已经执行完供纸辊12的转换之后,立即旋转地驱动供纸辊12,从而立即执行供纸操作,而没有占用无用的等待时间。
由于通过旋转来执行转换操作的第一凸轮88布置成与扇形齿轮84同轴,通过对扇形齿轮84和第一凸轮88沿旋转方向的位置调节,能容易地设定转换定时。而且,通过整体地形成第一凸轮88和扇形齿轮84能减少部件数量。
扇形齿轮84由位于平面N上侧和下侧的电磁臂111,112进行闩锁,平面N包括扇形齿轮84的旋转轴87和各个电磁臂111,112的轴110a,110b。因此,当与电磁臂关于平面N闩锁在单侧上的情形相比时,电磁臂111,112能闩锁且留有余量。
在沿水平方向偏移的位置上执行第一电磁臂111的闩锁和第二电磁臂112的闩锁。因此,能平滑地执行闩锁和解除操作而没有干扰。
由于电磁开关82是保持型电磁开关,即使当在第二闩锁状态(即,电磁开关82的启动状态)下由于例如电源故障而已经中断通电时,保持型电磁开关82也保持启动状态,在第二闩锁状态下,第二电磁臂112闩锁第二闩锁突起84b。因此,在电源再次接通期间,能按照现状执行供纸操作。此外,通过纸张指示器130也能精确地否决剩余纸张量。
其他配置
本发明不局限于由上面描述和附图已经解释的例证性实施方式。例如,下列例证性实施方式将落入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且,虽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改变,但按照不同于下列例证性实施方式的方式也能实现本发明。
(1)在例证性实施方式,供纸辊12的旋转驱动定时是依据检测信号看供纸盒9是否重新放置而变化,所述检测信号来自用作检测设备的盒检测传感器121。供纸辊12的旋转驱动定时也依据指示纸张损耗的检测信号而变化,所述检测信号来PE传感器120。具体地,控制电路61接收到检测信号之后能确定供纸盒9已经被拉出用于补充纸张并且被复位。因此,当在这个检测信号之后已经接收到用于第一纸张3的打印请求信号时,自从供纸辊解除第一闩锁状态以来,过去参考时间“t”之后,供纸辊解除第二闩锁状态,从而执行供纸操作。
(2)上述例证性实施方式已经描述了所谓的双辊型系统,其中分离辊10和供纸辊12由单独的辊构成。然而,也可以采用一种系统,其中使得单个辊体用作分离辊和供纸辊。
(3)压纸板15可以上升,同时保持水平状态。
(4)在例证性实施方式,使第一电磁臂111和第二电磁臂112相互分开。然而,电磁臂的结构不局限于这个例证性实施方式。这两个电磁臂可以形成为单臂和摆动,以便实现第一闩锁状态和第二闩锁状态。
(5)尽管使第一电磁臂111和第二电磁臂112配置成能围绕分开的轴110a,110b摆动,但臂可以配置成能围绕单个轴摆动。
如上面详细地描述,激光打印机1配置成这样,当容纳盒没有连接到装置主体并且用于供应下一纸张的操作继续时,加载部分已经位于预定高度(通过传送辊能适当地传送纸张的高度)。因此,当已经接收到用于开始供应下一纸张的信号时,即使当立即旋转传送辊时,也能适当地执行供纸操作。
相反,当曾经拉出容纳盒并且重新连接用于例如补充纸张时,加载部分已经位于最低点。因此,在加载部分已经上升至预定高度之后,需要旋转传送辊。
因为这些原因,当确定要执行(或者已经执行)用于连接容纳盒的操作时,与确定不要执行连接操作的情况相比,安排当前的配置来从转换操作中产生更迟的定时,在所述定时开始传送辊的旋转驱动(即,当提升机构由于传送辊已经转换到供纸位置而变得可驱动时)。
根据提供有盒检测传感器的配置,通过使用盒检测传感器,能确定是否已经执行完连接操作。因此,能减少传感器数量的增加。
根据提供有纸张检测传感器的配置,通过使用纸张检测传感器,能确定是否已经执行完连接操作。因此,能减少传感器数量的增加。
激光打印机1配置成这样,在接收到供纸开始信号之前,驱动齿轮位于第一旋转位置,同时传送辊位于初始位置。当接收到供纸开始信号时,通过推动部件的推力,驱动齿轮解除位于第一旋转位置的闩锁状态并且进入转换旋转范围。结果,传送辊转换到供纸位置,并且加载部分变成能依靠提升机构来上升。通过推动部件的推力,驱动齿轮进一步旋转,并且闩锁在位于驱动旋转范围之前的第二旋转位置上。随后,在由定时控制单元的控制所确定的定时,驱动齿轮解除位于第二旋转位置的闩锁状态。结果,从驱动源接收到驱动力之后,驱动齿轮旋转,并且传送辊枢转,从而开始用于供纸的操作。如上所述,通过比较简单的配置,也就是,改变要闩锁驱动齿轮的定时,即可实施本发明。
激光打印机1配置成这样,依靠旋转执行转换操作的凸轮配置成与驱动齿轮同轴排列。因此,通过沿它们的旋转方向来调节驱动齿轮的位置和凸轮的位置,能容易地设定转换操作的定时。此外,只要凸轮和驱动齿轮整体地形成,就能减少部件数量。
激光打印机1配置成这样,通过由第一和第二闩锁臂构成的这对闩锁臂,驱动齿轮闩锁在第一和第二旋转位置的每一个中。由于一个闩锁臂配置成摆动以便跟随另一闩锁臂,依靠一个闩锁臂在闩锁状态和收回状态之间的摆动,另一闩锁臂也能在闩锁状态和收回状态之间摆动。而且,与一对闩锁臂独立地摆动的配置相比,这样的配置有利于调节用于闩锁/解除两个闩锁臂的定时。
激光打印机1配置成这样,第二闩锁臂通过变更部件快速地摆动,从而改变它的状态。相反,第一闩锁臂在相当于余量的延迟之后进行摆动,从而改变状态。具体地,当变更部件操作时,同时驱动齿轮由第一闩锁臂闩锁在第一旋转位置上,第二闩锁臂转变成这种闩锁状态,其中第二闩锁臂能将驱动齿轮闩锁在第二旋转位置上。随后,第一闩锁臂解除位于第一旋转位置的闩锁状态。因此,第二闩锁臂能在第二旋转位置内执行闩锁动作而不出现故障。
激光打印机1配置成这样,关于包括驱动齿轮旋转轴和闩锁臂旋转轴的平面,各个闩锁臂将驱动齿轮闩锁在各个侧面上。因此,当与闩锁臂闩锁在同一侧面上的情形相比时,在两个闩锁臂在同一侧面上执行闩锁动作的情形下,能执行留有余量的闩锁操作。
激光打印机1配置成这样,第一和第二闩锁突起位于沿驱动齿轮旋转轴的方向偏移的位置上,第一和第二闩锁臂位于与第一和第二闩锁突起相应且关于它们偏移的位置上。根据所述配置,能平滑地执行第一闩锁突起和第一闩锁臂的闩锁和解除动作以及第二闩锁突起和第二闩锁臂的闩锁和解除动作,而不造成干扰。
激光打印机1配置成这样,变更部件是保持型电磁开关,保持型电磁开关在接通时使第一闩锁臂进入收回状态和使第二闩锁臂进入可闩锁状态。根据所述配置,即使当由于例如电源故障而中断加电时,由于第二闩锁臂闩锁第二闩锁突起,保持型电磁开关保存它自己的状态。因此,当再次执行加电时能执行供纸操作。
激光打印机1配置成提供有纸张指示器,纸张指示器依据加载部分的上升位置来指示加载部分上剩余的纸张量。根据所述配置,即使当提供纸张指示器时,能精确地指示剩余纸张的量。
为了例证和描述的目的已经对例证性实施方式进行了以上描述。而这并不是旨在要进行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制成公开的精确形式,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修改和改变,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获得这些修改和改变。选择和描述例证性实施方式是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它的实际应用程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各种例证性实施方式来利用本发明,而且当适用于具体预期用途时进行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应由其附属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物来定义。
Claims (14)
1、一种供纸装置,包括:
主体;
具有加载部分的容纳盒,在所述加载部分上加载有纸张,且所述加载部分被设置成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所述容纳盒以可从其中拉出的方式连接到所述主体上;
传送辊,所述传送辊设置成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且在旋转的同时与加载到所述加载部分上的纸张上表面保持接触,以便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将纸张传送到下游;
提升机构,如果所述传送辊的移动位置处于预定高度或者更低,同时所述传送辊处在所述传送辊接触加载到所述加载部分上的纸张的供纸位置上,则所述提升机构提升所述加载部分;
位置转换机构,所述位置转换机构在初始位置和所述供纸位置之间转换,在所述初始位置上,所述传送辊与所述加载部分分离;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根据供纸开始信号使所述位置转换机构执行转换操作,以便将所述传送辊从所述初始位置转换到所述供纸位置,且在随后旋转地驱动所述传送辊;
确定单元,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是否已执行将所述容纳盒连接到所述主体的操作;以及
定时控制单元,所述定时控制单元控制从转换操作开始旋转驱动的定时,使得在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已执行连接操作的情形下与在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未执行连接操作的情形下相比,所述定时较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还包括检测所述容纳盒是否被重新连接的盒检测传感器,
其中当所述盒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容纳盒被重新连接时,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已执行连接所述容纳盒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还包括检测所述加载部分上是否存在纸张的纸张检测传感器,
其中当所述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没有纸张时,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已执行连接所述容纳盒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被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具有转换旋转范围和驱动旋转范围,在所述转换旋转范围内,使所述位置转换机构在接收到供纸开始信号之前从第一旋转位置顺序地执行转换操作,在所述驱动旋转范围内,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传送辊在从驱动源接收到驱动力之后执行旋转驱动;
推动部件,所述推动部件沿旋转方向将所述驱动齿轮从至少第一旋转位置推到所述驱动旋转范围;以及
闩锁部件,所述闩锁部件将所述驱动齿轮闩锁在第一旋转位置,直到所述闩锁部件接收到供纸开始信号为止,当接收到供纸开始信号时,从闩锁在第一旋转位置的闩锁状态下释放驱动齿轮,在所述驱动旋转范围之前,将驱动齿轮闩锁在第二旋转位置,且在随后从闩锁在第二旋转位置的闩锁状态中释放驱动齿轮,
其中所述定时控制单元以这样的方式控制所述闩锁部件的闩锁操作,即根据由所述确定单元产生的确定结果,来改变在已经从闩锁在第一旋转位置的闩锁状态中被释放之后,所述闩锁部件从闩锁在第二旋转位置的闩锁状态中被释放的定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位置转换机构包括:
凸轮,所述凸轮随着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而枢转运动;以及
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与所述凸轮接触,并且随着所述凸轮的枢转运动而在初始位置和供纸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传送辊,
其中所述凸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同轴设置,并且随着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而整体地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凸轮和驱动齿轮被整体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驱动齿轮按照其旋转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闩锁突起和第二闩锁突起,
其中所述闩锁部件包括:
第一闩锁臂,所述第一闩锁臂设置成可在闩锁状态和收回状态之间摆动,在所述闩锁状态下,所述闩锁部件可与所述第一闩锁突起进行闩锁,在所述收回状态下,所述闩锁部件不能与所述第一闩锁突起进行闩锁;
第二闩锁臂,所述第二闩锁臂设置成可在闩锁状态和收回状态之间摆动,在所述闩锁状态下,所述第二闩锁臂可与所述第二闩锁突起进行闩锁,在所述收回状态下,所述第二闩锁臂不能与所述第二闩锁突起进行闩锁;
变更部件,所述变更部件依据所述供纸开始信号和所述定时控制单元的控制,对第一闩锁臂和第二闩锁臂中的任何一个在闩锁状态和收回状态之间进行改变,并且
其中当第一闩锁臂和第二闩锁臂中的任何一个处于收回状态时,第一闩锁臂和第二闩锁臂中的其余一个处于闩锁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当第二闩锁臂处于收回状态时,第一闩锁臂处于闩锁状态,
其中第一闩锁臂与第二闩锁臂分开地形成,并且
其中第一闩锁臂相对于第二闩锁臂的摆动动作具有余量,并且可摆动以便跟随第二闩锁臂的摆动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闩锁突起位于沿驱动齿轮旋转轴的方向偏移的位置上,
其中第一和第二闩锁臂位于与第一和第二闩锁突起对应且相对于第一和第二闩锁突起偏移的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闩锁臂设置成可绕平行于驱动齿轮旋转轴的轴进行摆动,
其中在包括所述旋转轴和轴的平面的一侧上,第一闩锁臂与第一闩锁突起闩锁,
其中在所述平面的另一侧,第二闩锁臂与第二闩锁突起闩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闩锁突起位于沿驱动齿轮旋转轴的方向偏移的位置上,
其中第一和第二闩锁臂位于与第一和第二闩锁突起对应且相对于第一和第二闩锁突起偏移的位置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变更部件是保持型电磁开关,所述保持型电磁开关在接通时使第一闩锁臂进入收回状态且使第二闩锁臂进入可闩锁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纸装置,还包括纸张指示器,所述纸张指示器依据加载部分的上升位置来指示加载部分上剩余的纸张数量。
14、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容纳和供应纸张的供纸装置;和
在从所述供纸装置供应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
其中所述供纸装置包括:
主体;
具有加载部分的容纳盒,在所述加载部分上加载有纸张,且所述加载部分被设置成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所述容纳盒以可从其中拉出的方式连接到所述主体上;
传送辊,所述传送辊设置成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且在旋转的同时与加载到所述加载部分上的纸张上表面保持接触,以便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将纸张传送到下游;
提升机构,如果所述传送辊的移动位置处于预定高度或者更低,同时所述传送辊处在所述传送辊接触加载到所述加载部分上的纸张的供纸位置上,则所述提升机构提升所述加载部分;
位置转换机构,所述位置转换机构在初始位置和所述供纸位置之间转换,在所述初始位置上,所述传送辊与所述加载部分分离;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根据供纸开始信号使所述位置转换机构执行转换操作,以便将所述传送辊从所述初始位置转换到所述供纸位置,且在随后旋转地驱动所述传送辊;
确定单元,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是否已执行将所述容纳盒连接到所述主体的操作;以及
定时控制单元,所述定时控制单元控制从转换操作开始旋转驱动的定时,使得在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已执行连接操作的情形下与在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未执行连接操作的情形下相比,所述定时较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377685 | 2004-12-27 | ||
JP2004377685A JP3992039B2 (ja) | 2004-12-27 | 2004-12-27 | シート材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99970A CN1799970A (zh) | 2006-07-12 |
CN100590046C true CN100590046C (zh) | 2010-02-17 |
Family
ID=36683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137641A Active CN100590046C (zh) | 2004-12-27 | 2005-12-26 | 供纸装置和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58571B2 (zh) |
JP (1) | JP3992039B2 (zh) |
CN (1) | CN100590046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54827B1 (ko) * | 2005-04-04 | 2006-12-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급지장치 |
DE602006012136D1 (de) * | 2005-05-25 | 2010-03-25 | Canon Kk | Bogenzuführvorrichtung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mit einer solchen darin |
JP4420071B2 (ja) * | 2007-06-28 | 2010-02-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153253B2 (ja) * | 2007-08-10 | 2013-02-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給紙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JP2009062158A (ja) * | 2007-09-07 | 2009-03-26 | Canon Inc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8583024B2 (en) * | 2010-03-15 | 2013-11-12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fting an elevator plate of a media tray in an image production device |
JP5747841B2 (ja) * | 2012-02-27 | 2015-07-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979389B2 (ja) * | 2014-03-20 | 2016-08-2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366369B2 (ja) * | 2014-06-03 | 2018-08-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65313B2 (ja) * | 2015-05-13 | 2019-08-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7393123A (zh) * | 2017-06-09 | 2017-11-24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纸币检测模块及自动交易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81497A (en) * | 1975-06-23 | 1976-09-2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utomatic document align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cument feed equipment |
JPS5477959A (en) | 1978-10-30 | 1979-06-21 | Canon Kk | Feeder |
JPS61226424A (ja) | 1985-03-29 | 1986-10-08 | Canon Inc | 給送装置 |
EP0314167B1 (en) * | 1987-10-30 | 1993-09-0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Paper feeder |
JPH0226040A (ja) | 1988-07-14 | 1990-01-29 | Fujitsu Ltd | 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 |
JP2544188B2 (ja) | 1988-08-29 | 1996-10-16 | ジエーピーイー株式会社 | 往復動装置 |
JP2518904B2 (ja) | 1988-10-07 | 1996-07-31 | 株式会社テック | 給紙方法 |
JPH02123040A (ja) | 1988-10-31 | 1990-05-10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3158326A (ja) | 1989-11-17 | 1991-07-08 | Ricoh Co Ltd | 給紙装置 |
JP3227258B2 (ja) * | 1993-03-16 | 2001-11-12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の給紙装置 |
US5346199A (en) * | 1993-11-01 | 1994-09-13 | Xerox Corporation | Adjustable nudger roll normal force using multiple springs |
JPH07172624A (ja) | 1993-12-17 | 1995-07-11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検知装置 |
JPH09110185A (ja) | 1995-10-13 | 1997-04-28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の給紙部制御装置 |
US5842694A (en) * | 1996-01-11 | 1998-12-01 | Xerox Corporation | Stack height control with height sensing feedhead |
JPH10236676A (ja) | 1997-02-27 | 1998-09-08 |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332608B1 (en) * | 1999-01-06 | 2001-12-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
JP2001031257A (ja) | 1999-07-16 | 2001-02-06 | Ricoh Co Ltd | 給紙装置 |
JP2001080774A (ja) | 1999-09-08 | 2001-03-27 | Canon Inc |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シート材処理装置 |
US6425578B1 (en) * | 1999-09-14 | 2002-07-30 | Fujifilm Electronic Imaging Limited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6547236B1 (en) * | 2000-01-05 | 2003-04-15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Pick-up mechanism and a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pick-up cycle in a reproduction machine |
JP2001196223A (ja) | 2000-01-07 | 2001-07-19 | Fuji Xerox Co Ltd | 電磁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給送装置 |
TW477748B (en) * | 2000-02-18 | 2002-03-01 | Acer Peripherals Inc | Feeding paper system having taking paper and distributing paper mechanism |
JP2002003013A (ja) | 2000-06-16 | 2002-01-09 | Murata Mach Ltd | 給紙装置 |
JP3998429B2 (ja) | 2001-03-27 | 2007-10-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6547234B1 (en) * | 2001-09-24 | 2003-04-15 | Xerox Corporation | Quadruple capacity feeder cassette |
JP3762301B2 (ja) | 2001-12-28 | 2006-04-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クラッチ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237986A (ja) | 2002-02-14 | 2003-08-27 | Ricoh Co Ltd |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6823791B1 (en) * | 2003-08-26 | 2004-11-30 | Agfa Corporation | Plate inverter for plat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JP4305250B2 (ja) * | 2004-03-31 | 2009-07-2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135105B2 (ja) * | 2004-09-28 | 2008-08-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材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40972B2 (ja) * | 2004-11-30 | 2009-10-0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材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176321A (ja) * | 2004-12-24 | 2006-07-06 | Brother Ind Ltd | シート材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123444B2 (ja) * | 2005-05-11 | 2008-07-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4
- 2004-12-27 JP JP2004377685A patent/JP399203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12-23 US US11/315,183 patent/US7458571B2/en active Active
- 2005-12-26 CN CN200510137641A patent/CN100590046C/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992039B2 (ja) | 2007-10-17 |
US20060157915A1 (en) | 2006-07-20 |
JP2006182503A (ja) | 2006-07-13 |
US7458571B2 (en) | 2008-12-02 |
CN1799970A (zh) | 2006-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90046C (zh) | 供纸装置和成像装置 | |
CN200940049Y (zh) | 供纸装置和成像设备 | |
CN100383027C (zh) | 供纸设备和成像装置 | |
JP5168647B2 (ja) | 引き込み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7725051B2 (en) |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nd dismounting the cartridge in and from a main body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1955074B (zh) | 引入装置、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992957B (zh) | 引入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0359411C (zh) | 能平稳送纸的成像装置 | |
US20060291874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uplex printing capability and paper discharging method thereof | |
JP2000177855A (ja) | シ―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02346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 |
US20060125172A1 (en) | Paper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732067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4323125A (ja) | 給紙装置 | |
EP2106920B1 (en) | Image forming system | |
JPH049598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50583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584852B2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 | |
JPH0415747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1172132A (ja) | 開閉可能な搬送手段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85325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該装置に使用する排紙トレイ | |
JP2021155187A (ja) |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3074866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3426814B2 (ja) | 用紙給送装置 | |
JPH0416695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09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909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