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0830C - 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及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及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0830C
CN100430830C CNB2005100626603A CN200510062660A CN100430830C CN 100430830 C CN100430830 C CN 100430830C CN B2005100626603 A CNB2005100626603 A CN B2005100626603A CN 200510062660 A CN200510062660 A CN 200510062660A CN 100430830 C CN100430830 C CN 1004308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roller
transfer roller
feed rolls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26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7258A (zh
Inventor
松岛龙一
服部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055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29235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073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2415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336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5204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7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7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08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083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9Driv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7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tor rollers in the feed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65H3/5207Non-driven retainers, e.g. movable retainers being moved by the motion of the article
    • B65H3/5215Non-driven retainers, e.g. movable retainers being moved by the motion of the article the retainers positioned under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the top of the pile
    • B65H3/5223Retainers of the pad-type, e.g. friction p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40Toothed g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112D-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3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made of circular seg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 Unwinding Webs (AREA)
  • Photographic Developing Apparatuse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包括:被设置于挨着记录介质表面的传送辊,以随着传送辊的转动将记录介质往运送记录介质的方向的下游传送;发置于传送辊下游侧的分离构件;以及与分离构件相对的进给辊,和分离构件一起将传送辊递送过来的记录介质夹住,该进给辊通过转动将记录介质逐一分离并运送,其中,进给辊的直径大于传送辊。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及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介质进给装置,用以逐一分离和传送记录介质,以及配置有该进给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的纸张进给机构是由一个挨着纸张表面转动的拾取辊来进给纸张,并且被进给的纸张逐一被转动着同时将纸张夹在分离辊和摩擦垫之间的分离辊传送(参见日本专利公报013565/1996)。
发明内容
当考虑到纸张的可分离性,最好增大分离辊的直径以增加分离辊和纸张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考虑到缩小设备的体积,最好将每个辊的直径缩小。然而,根据背景技术所述的送纸机构,拾取辊和分离辊被制作成具有相同直径。尚没有考虑实现改进纸张的可分离性同时缩小设备的尺寸的目的。
本发明在上述环境的基础上完成的,并且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在提高分离性和减小设备尺寸方面获得改进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和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包括:挨着记录介质表面的传送辊,该传送辊转动以将记录介质往运送记录介质的方向的下游侧传送;设置在传送辊下游侧的分离构件;与分离构件相对的进给辊,进给辊和分离构件一起将传送辊递送过来的记录介质夹住,该进给辊通过转动将记录介质逐一分离并运送,其中,该进给辊的直径大于传送辊的直径,所述传送辊和所述进给辊都被设置成具有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的非圆形辊,该小直径部在和非圆形辊的旋转轴垂直的剖面形状上,具有比大直径部更小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挨着记录介质表面的传送辊,该传送辊转动以将记录介质往运送记录介质的方向的下游传送;设置在传送辊下游侧的分离构件;与分离构件相对的进给辊,和分离构件一起将传送辊传送过来的记录介质夹住,该进给辊通过转动将记录介质逐一分离并运送;以及在进给辊运送来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其中,进给辊的直径大于传送辊的直径,所述传送辊和所述进给辊都被设置成具有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的非圆形辊,该小直径部在和非圆形辊的旋转轴垂直的剖面形状上,具有比大直径部更小的直径。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发明目的和优势将在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进一步详细描述中变得更清楚,其中:
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基本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2是一个压纸板的提升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3A和3B是该压纸板的提升结机部的主视图;
图4A和4B是该压纸板的提升机构部的右视图(从附图1的反面观测);
图5A和5B是该压纸板的提升机构部的左视图;
图6是供纸辊的驱动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7A至7C是用来解释拾取辊的转动状态和在传纸过程中的拾取辊的放大图;以及
图8A至8C是显示供纸托盘形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1-8C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1.实施例的构型
图1是显示作为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激光打印机的基本部件的侧剖面图。激光打印机1包括一个机身壳体2,一个进纸部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用来传送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3,以及一个成像部5,用来在被传送的纸张3上成像。进纸部4和成像部分5被置于机身壳体2中。
(1)机身壳体
用来连接/卸除后面将说明的处理盒20的连接/卸除孔6形成在机身壳体2的侧壁中。前盖7用来打开/闭合连接/卸除孔6。前盖7被插在前盖7下端部的盖轴(未示出)旋转地支撑着。相应的,当前盖7以盖轴为中心关闭时,连接/卸除孔6如图1所示被前盖7阻挡。当前盖7以盖轴为支点打开时(例如,前盖7被拉出),连接/卸除孔6被放开,这样处理盒20就可以通过连接/卸除孔6连接到/卸离机身壳体2。
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激光打印机1以及后面将会说明的处理盒20中,在机身壳体2上,安装使前盖7设置得在处理盒20安装在机身壳体2上状态下的一侧称为“前侧”而和前侧相对的一侧称为“后侧”。
(2)进纸部
进纸部4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到机身壳体2的底部的供纸托盘9(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记录介质存储部”);供纸辊1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一个“进给辊”)和一个分离垫1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分离构件”);位于供纸托盘9后部的拾取辊1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传送辊”);位于供纸辊10前方下侧的夹辊13,以和供纸辊10相对;位于供纸辊10前方上侧的纸屑去除辊8,以和供纸辊10相对;以及设置在供纸辊10后方上侧的校准辊14(相当于分发明中的“传送构件”)。
压纸板1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装载部”)设置在供纸托盘9内,以使纸张3层层堆放。压纸板15在其后端部分枢轴转动地支撑,以使压纸板15能旋转到装载位置和传送位置,在装载位置,其前端部分向下沿着供纸托盘9的底板16放置,在传送位置,其前端部分向上倾斜放置。
供纸托盘9的前端部装有一个杠杆17(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移动机构”,用来将压纸板15的前端部抬起。杠杆17在剖视图中基本呈“L”形状,使杠杆17从压纸板15的前侧向下延伸。杠杆17的上端部和位于供纸托盘9前端部的杠杆轴18相连。杠杆17的后端部分邻接着压纸板15的下表面。相应的,当在附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驱动力作用到杠杆轴18上时,杠杆17以杠杆轴18为支点旋转,使杠杆17的后端部抬起压纸板15的前端部从而将压纸板15置于传送位置。而用来抬升压纸板15的一个升降机构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当压纸板15位于传送位置时,压纸板15中的纸张3被拾取辊12挤压并向供纸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的一个位置(以下称为“分离位置X”且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进给辊和分离构件相互相对的位置”)传送。
另一方面,当供纸托盘9从机身壳体2上卸除时,压纸板15的前端部由于自身重量而下移使得压纸板15处于装载位置。当压纸板15处于装载位置时,纸张3可层叠于压纸板15上。
被拾取辊12向分离位置X递送的纸张3,当夹在供纸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时。肯定被逐一进给。被进给的纸张3沿着供纸辊10的圆周表面被翻转成“U”形。更具体地说,被进给的纸张3首先通过供纸辊10和夹辊13之间被向上传送。然后当被传送的纸张3经过供纸辊10和纸屑去除辊8之间从而纸屑被去除后,被传送的纸张3被传送到校准辊14处。因此,纸张3的进给方向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
校准辊14包括一对辊。纸张3对齐后,校准辊14将纸张3传送到感光鼓29和转印辊32(下面会说明)之间的一个位置,也就是说,传送到一个转印位置,在该位置上,感光鼓29上的色粉图像将被转印到纸张3上。
(3)成像部
成像部5包括扫描器部19,处理盒20以及一个定影部21。
(a)扫描器部
扫描器部19位于机身壳体2的上部。扫描器部19包含未示出的激光光源,一个受驱动旋转的多棱镜22,fθ透镜23,反射镜24,透镜25,反射镜26等等。从激光光源射出的以图像数据为依据的激光束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被多边镜22偏转。在激光束通过fθ透镜23后,光路被反射镜24折回。当激光束进一步通过透镜25之后,光路被反射镜26折向下方。通过这种方式,激光束被施加到处理盒20中的感光鼓29(以下会说明)的表面上。
(b)处理盒
处理盒20被置于扫描器部19下,并且可卸除地安装在机身壳体2上。处理盒20有作为外壳的上框架27和下框架28。下框架28和上框架27相分离并且和上框架27组合在一起。处理盒20具有作为图像载体感光鼓29,作为充电器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30,显影盒31,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32以及清洁刷33。29到33这些构件都位于外壳里。
感光鼓29具有鼓体34和鼓轴35。鼓体34形状类似圆柱体且最外层为由聚碳酸酯之类制成的可带正电的感光层。鼓轴35由金属制成并且作为轴沿着鼓体34的纵长方向在鼓体34中心部分延伸。鼓轴35被上框架27支撑。鼓体34被支撑着可在鼓轴35上旋转。通过这种方式,感光鼓29位于上框架27中以便能在鼓轴35上旋转。
栅控式电晕充电器30被上框架27支撑且倾斜地位于感光鼓29的后上方,并与感光鼓29保持一个预定距离以与感光鼓29相对且防止与感光鼓29接触。栅控式电晕充电器30包含放电金属丝37和栅极38。放电金属丝37置于感光鼓29相隔一个预定距离处以和感光鼓29相对。栅极38位于放电金属丝37和感光鼓29之间以控制放电金属丝37向感光鼓29释放的电量。在栅控式电晕充电器30中,当偏压作用于栅极38同时高压作用于放电金属丝37以使放电金属丝37进行电晕放电时,感光鼓29的表面就能被均匀地充上正电。
而一个用来清洁放电金属丝37的清洁构件36位于栅控式电晕充电器30中因而放电金属丝37被清洁构件36夹住。
显影盒31具有一个像箱子一样的在后部打开的外壳60。显影盒31可卸除地安装在下框架28上。色粉储存腔39,供粉辊40(不同于本发明中的“进给辊”),显影辊41和层厚调节片42被置于显影盒31中。
通过用分隔板43分隔外壳60,色粉储存腔39被设置在外壳60的前部,构成了一个内部空间。色粉储存腔39中充满了显影剂,如可充正电的非磁性单成分的色粉。例如,所用的色粉是聚合单体,如采用诸如悬浮聚合等方法共聚如苯乙烯的苯乙烯基单体,丙烯酸、烷基(C1-C4)丙烯酸酯、烷基(C1-C4)甲基丙烯酸酯的丙烯酸等得到的聚合色粉。聚合色粉颗粒基本为球形,有很好的流动性,因此能得到高质量的成像。
而色粉还可混合有诸如碳黑类,石蜡等着色剂。诸如二氧化硅之类的外部添加剂可以添加到色粉中以增加流动性。色粉颗粒的平均尺寸在大约6到10μm的范围内。
搅拌器44设置于色粉储存腔39内,并被位于色粉储存腔39中央的旋转轴55支撑。搅拌器44受未示出的电动机的动力驱动而旋转。当搅拌器受驱动而旋转时,色粉储存腔39内的色粉被搅拌并从开口部45向供粉辊40流出。开口部45位于分隔板43的下面以便连接前后的空间。外壳60的左右侧壁各连接着窗构件56以使窗构件被定位于和色粉储存腔39的对应的区域中。每个窗构件56由一个由搅拌器44支撑的擦拭器清洁以便和搅拌器44协作。在机身壳体2中,发光元件(未示出)位于其中一个窗口构件56的外侧而光接受元件(未示出)位于另一个窗口构件56的外侧。从发光元件射出的探测光线穿过外壳60的内部并被光接受元件探测到。根据探测光线的输出量判断出是否还有色粉剩余。
供粉辊40位于开口部45的后方并可转动地由显影盒31支撑。供粉辊40具有金属辊轴和导电泡沫制成的辊体。辊轴被辊体覆盖。供粉辊40受未示出的电机的驱动而转动。
在显影辊41和供粉辊40在供粉辊40的后部相互接触以相互施压的情况下,显影辊41可转动地受显影盒31支撑。在显影盒31连接到下框架28的情况下,显影辊41与感光鼓29相接触以与感光鼓29相对。显影辊41具有金属制成的辊轴41a和由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辊体。辊轴41a由辊体覆盖。在显影盒31的前端部,辊轴41a的相反端部从显影盒31的侧面沿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向外伸出。显影辊的辊体41具有由含细微碳颗粒的可导电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制成的辊身,以及由含氟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制成的镀层。辊身被镀层所覆盖。显影时,显影偏压被施加给显影辊41。显影辊41受一个未示出的电机驱动,按供粉辊40相同的旋转方向旋转。
层厚调节片42具有由弹性金属片制成的片体46,和由绝缘硅橡胶制成的加压部47。加压部47位于片体46的前端部,在剖面图中约呈半圆形。层厚调节片42在显影辊41上,受显影盒31的支撑。加压部47通过片体46的弹性力和显影辊41压力接触。
从开口部45流出来的色粉随着供粉辊40的转动被供给到显影辊上。在这种情况下,色粉由于供粉辊40和显影辊41的摩擦而带正电。供给到显影辊41上的色粉随着显影辊41的转动通过层厚调节片42的加压部47和显影辊41之间,从而色粉按一个预定的厚度在显影辊41上形成一个薄层。
转印辊32受下框架28的支撑而可旋转。在上框架27和下框架28结合在一起时,转印辊32被置于垂直接触感光鼓29的位置从而在转印辊和感光鼓之间形成一个夹钳。转印辊32具有金属制的辊轴32a,和导电橡胶制的辊体。辊轴32a由辊体覆盖。在转印时,转印偏压被施加到转印辊32上。转印辊32受一个未示出的电机驱动以与感光鼓29旋转相反的方向旋转。
清洁刷33连接到下框架28上。在上框架27和下框架28结合的情况下,清洁刷33位于感光鼓29的后方,与感光鼓29相互接触并且相对。
随着感光鼓29的转动,首先,感光鼓29的表面被栅控式电晕充电器30均匀地充上正电。接着,通过激光束的高速扫描,感光鼓29的表面被由扫描器部19射出的激光束曝光。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和纸张3上要形成的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接着,当显影辊41上所携带的带正电的色粉随着显影辊41的转动而与感光鼓29相互接触,以与感光鼓29相对时,色粉被提供给感光鼓29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也就是说,作为被均匀充上正电且被激光束曝光的感光鼓29表面的一部分,曝光部分的电势被降低了。这样,感光鼓29上的静电潜像被显现出来,因而一个根据反向显影的色粉图像被携带在感光鼓29的表面。
如图1所示,当对准辊14传送的纸张3通过感光鼓29和转印辊32之间的转印位置时,受施加在转印辊32上的转印偏压的作用,感光鼓29表面上携带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张3上。被转印上色粉图像的纸张3被传送到定影位置21。
接着,转印后感光鼓29上残留的剩余色粉被显影辊41收集。此外,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29上来自纸张3的纸屑被清洁刷33收集。
(c)定影部
定影部21位于处理盒20的后侧。定影部21具有固定框架48,加热辊49和加压辊50。加热辊49和加压辊50位于固定框架48中。
加热辊49具有金属管和一个用来给色粉加热的卤素灯。金属管具有镀有氟树脂的表面。卤素灯设置于金属管内。加热辊49受一个未示出的电机驱动而转动。另一方面,加压辊50位于加热辊49的下方且与加热辊49相对以向加热辊49加压。加压辊具有金属制成的辊轴和橡胶制成的辊体。辊轴被辊体所覆盖。加压辊50随加热辊49的转动而转动。
在定影部中,当纸张3通过加热辊49和加压辊50之间时,在转印位置转印到纸张3上的色粉被热定影。色粉定影后的纸张3被传送到垂直延伸向机身壳体2上表面的排纸通道51。传送到排纸通道51的纸张3通过一个位于排纸通道51上方的排纸辊52被排放到形成在机身壳体2上表面的排纸托盘53上。
2.拾取辊和供纸辊的构型
在本实施例中,供纸辊10被设置成剖面为非圆形。更具体地说,和旋转轴61垂直的供纸辊10的剖面图是那么不圆,以至于如图1中所显示,大约三分之一剖面形状的圆弧部分直径持续地小于剩余三分之二剖面形状的圆弧部分。以下将含有减小直径的部分称为“小直径部10a”,而将所含的直径大于小直径部的那部分称为“大直径部10b”。
如图2(该图中,纸张3的进给部朝着右上方)所示,一对各自状似一个圆形平板的套环构件(collar members)62和6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分隔构件(parting member)”或“盘状构件(disc member)”)位于供纸辊10的相对端,以便能在旋转轴61上旋转。相应地,供纸辊10随旋转轴61整体性地旋转和停止,然而那对套环构件62和62与旋转轴相独立地空转。每个套环构件62的直径大于供纸辊10的小直径部10a的直径且小于大直径部10b的直径。
另一方面,和供纸辊10一样,拾取辊12的剖面也设置成一个非圆形辊,除了拾取辊12在形状方面是供纸辊10直径的一半。以下将拾取辊12含有减小直径的部分称为“小直径部12a”,而将所含的直径大于小直径部的那部分称为“大直径部12b”。
一对各自状似一个圆形平板的套环构件63和6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分隔构件”或“盘状构件”)位于拾取辊12上,以便能在旋转轴64上旋转。相应地,拾取辊12随旋转轴64整体性地旋转和停止,然而那对套环构件63和63与旋转轴相独立地空转。每个套环构件63的直径大于拾取辊12的小直径部12a的直径且小于大直径部12b的直径。
拾取辊12和供纸辊10可旋转地受承载构件70支撑,该承载构件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连接构件”。如附图2所示,分别和旋转轴61和64整体性旋转的齿轮71和72分别和拾取辊12以及供纸辊10同轴设置。这两个辊10和12通过和齿轮71及72啮合的连接齿轮73连锁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正如下面会说明的,每个齿轮的齿数和直径被调整得使在来自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作用下,当供纸辊10转一圈时拾取辊12转两圈。
承载构件70被设置成能使拾取辊12以供纸辊10的旋转轴61为支点侧向旋转(按附图1中白色箭头的方向)。正如下面会说明的,当压纸板15被驱动上移时,堆叠在压纸板15上的纸张3的最上面一张的表面开始从下方接触拾取辊12因而拾取辊12也上移。
3.压纸板的上移机制(移动机制)
(1)压纸板的上移机制的构型
如上所述,压纸板15被杠杆17抬起至传送位置,在该位置上堆叠在压纸板15上的纸张3的最上面那张纸的表面挨着拾取辊12。当供给预定数量的纸张3(例如本实施例中的10张纸)时,压纸板15被再次进一步抬升至传送位置使剩余纸张3中的最上面那张的表面挨着拾取辊1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个相对简单的结构,在没有提供用来探测拾取辊12位置的探测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了这种构型。接下来,图3A和3B是供纸辊10的正视图(显示从图1的右面观看激光打印机1的前部)。图4A和4B是供纸辊10的右视图(显示从图1的后方观看激光打印机的右侧)。图5A和5B是供纸辊10的左视图(显示从图1的前方观看激光打印机1的左侧)。
如图3A和3B所示,承载构件70固定在臂构件74的一个端部,该臂构件具有可旋转地支撑着的中心位置74a。当承载构件70的拾取辊12侧上移时,臂构件74的另一端下移。当承载构件70的拾取辊12侧下移时,臂构件74的另一端上移。
如图2所示,一对止动杆76和77被可旋转地设置于臂构件74的另一端,以使它们在平行于旋转轴61等的旋转轴75上相互交叉。臂构件74的另一端被夹在两个止动杆76和77的底端部之间。两个止动杆76和77的大部分底端部通过一个弹簧构件78(推进机构)相互连接。如图4A和4B所示,止动杆76的前端部作为止动部76a而另一个止动杆77的前端部作为止动部77a。
接下来,一个用来开/关一个差动齿轮85(下面会说明)的驱动的转换齿轮80设置在止动杆76和77的后方(图4A和4B的右面)。如图2和图5A及5B所示,转换齿轮80受弹簧79推动而逆时针(在图4A和4B中是顺时针)转动。如图5A和5B所示,在转换齿轮80周长的约三分之一部分没有齿。转换齿轮80和输入齿轮81啮合,该输入齿轮受驱动电机(未示出)驱动力作用以与转换齿轮80相邻,且包括在激光打印机中,以便转换齿轮80旋转。相反,当无齿部80a面向输入齿轮81时,没有驱动力从输入齿轮81向转换齿轮80传送。
如图4A和4B所示,一个被止动杆76和77止动的受制部82从转换齿轮80的右侧表面突出。如图4A所示,当拾取辊12不高于一个预定水平时,止动杆76的止动部76a嵌入受制部82从而使转换齿轮80顶住弹簧79的推进力。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A所示,转换齿轮80被放置使得无齿部80a面对着输入齿轮81。
另一方面,当压纸板15变得高于一个预定水平时,拾取辊12随着压纸板15的高度的提升而上移,因而臂构件74的另一端下移。结果,止动杆76的止动部76a上移了。相应地,转换齿轮80的定位被取消,因而转换齿轮80受弹簧79的推进力被迫旋转到与输入齿轮81啮合的位置。当转换齿轮80受来自输入齿轮81的驱动再次旋转时,止动杆77的止动部77a嵌入受制部82从而将转换齿轮80置于该位置(参见图4B和5B)。
离合杆部84设置于转换齿轮80的后面(图4A和4B的右面)以便能在一个和旋转轴61等平行的旋转轴上旋转。该离合杆部84具有与转换齿轮80的凸轮部83相邻接的邻接部84a,以及可与下面会说明的差动齿轮85的离合齿轮85b啮合的啮合部84b。
该差动齿轮85设置于离合杆部84的后面。差动齿轮85包含被设置成共轴的输入齿轮(未示出),输出齿轮85a和离合齿轮85b。设置在激光打印机1设备主体侧的驱动电机(未示出)向输入齿轮提供驱动力。
如图4A所示,当离合杆部84的邻接部84a处于转换齿轮80的小直径部时,啮合部84b与离合齿轮85b啮合,使得作用于差速齿轮85的输入齿轮上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齿轮85a上。相应地,一个通过曲轴18绕杠杆17整体转动的后分段齿轮87被连接在输出齿轮85a上的蜗轮88和其他齿轮86驱动,从而使压纸板15被杠杆17提升。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当转换齿轮80旋转使得离合杆部84的邻接部84a在转换齿轮80的大直径部上运动时,啮合部84b从离合齿轮85b上脱离,防止输入齿轮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齿轮85a上。结果,杠杆17的转动被停止,使得压纸板15停在这一位置。
因此,前述构型形成了本发明的“移动机构”,“齿轮机构”和“转换构件”。(2)用来提升压纸板的机构的运转
在图4A中,差动齿轮85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杠杆17上来提升压纸板15。在此情况下,输入齿轮81的驱动力并未被传递到转换齿轮80上(参见图5A)。当叠在压纸板15上的纸张3中最上面一张的表面挨着拾取辊12并从这个状态进一步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臂结构74的其它端部向下倾斜(参见图3A)来取消由于止动杆76造成的中断,以把输入齿轮81的驱动力传递到转换齿轮80上来转动该齿轮。相应地,如图4B所示,啮合部84b从离合齿轮85b上脱离来防止差动齿轮85的输入齿轮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齿轮85上。结果,杠杆17停止转动,以使压纸板15停在这一位置。在此情况下,转换齿轮80又一次被制动杆77所停止,阻止了输入齿轮81的驱动力传递到转换齿轮80上。(参见图5B)。
因此,由于成像操作的进行,纸张3被逐一供给。因此,拾取辊12下移(参见图3B)。在纸张3被进一步供给使得纸张数量达到一个预定数量(例如,本实施例设为10)的情况下,当臂结构74的其他端部上移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制动杆77造成的转换齿轮80的中断被取消,并且转换齿轮80被止动杆76所停止。转换齿轮80被驱动而转动,使得离合杆84的啮合部84b又与离合齿轮85b啮合。结果,差动齿轮85的驱动力传递到杠杆17上,让压纸板15重新开始提升。
4.用于旋转拾取辊和供纸辊的旋转机构
(1)旋转机构的构型
如图2所示,驱动齿轮90依然设置于供纸辊10的旋转轴61的另一端部。驱动齿轮90可与一个输出齿轮(附图中未显示)啮合,该输出齿轮的驱动力来自于机身侧的驱动马达(附图中未显示)。驱动齿轮90具有一个缺齿部并在一个弹簧91的作用下逆时针移动。
如图6所示,驱动齿轮90具有突出部90a和缺齿部90b(参见图2)。通过止动构件92,突出部90a被弹簧91的推进力所停止。当突出部90a被止动构件92所停止时,驱动齿轮90的缺齿部90b处于对着输出齿轮的位置。止动构件92被作为驱动装置的电磁开关93与驱动齿轮90分割开。当接收到指示成像操作开始的信号时,电磁开关打开。
根据此构型,当指示成像操作开始的信号被传递至电磁开关93时,由于止动构件92所产生的突出部90a的停顿被暂时消除。结果,在弹簧91的推进力作用下,驱动齿轮90旋转到与输出齿轮啮合的位置,因此供纸辊10实际上作了一次旋转。当缺齿部90b再次移到正对输出齿轮的位置时,突出部90a被止动构件92所停止,防止驱动力传递到供纸辊10上。
(2)旋转机构的运转
首先,在启动成像操作之前的初始状态,如附图7A所示,拾取辊12的小直径部12a面向叠在压纸板15上的纸张3中最上面一张的表面,因此只有套环部63邻接在纸张3的最上面。另一方面,供纸辊10的小直径部10面对分离垫11,所以只有套环部62邻接于分离垫11。
当成像操作启动时,电磁开关93打开,所以由于止动构件92造成的突出部90a的停顿被消除。结果,在弹簧91的推进力作用下,驱动齿轮90旋转到啮合位置与输出齿轮啮合,所以在输出齿轮驱动力的作用下,供纸辊10开始在图7A中的逆时针旋转。拾取辊12在供纸辊10旋转的驱动下开始旋转。结果,拾取辊12的大直径部12a邻接于叠在压纸板15上的纸张3中最上面一张,并把纸张3递送到供纸辊10和分离垫11间的分离位置X。
另一方面,供纸辊10的大直径部10a与分离垫11接触,启动纸张的逐一分离和进给操作,如图7B所示。被进给的纸张3沿U形运送通道被运送,同时与供纸辊10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
然后,如图7C所示,进給纸张3的前端部移至U形运送通道的出口。纸张3的前端部被校准辊14夹住并传送。此时,驱动齿轮90的缺齿部90b面向输出齿轮,因此缺齿部90a被止动构件92停止,防止驱动力传递到供纸辊10。拾取辊12返回到拾取辊12的小直径部12a面向叠在压纸板15上的纸张3中最上面一张的表面的状态,因此只有套环部63挨着最上面的纸张3。另一方面,供纸辊10也回到供纸辊10的小直径10a面对分离垫11的状态,因此只有套环部62邻接于分离垫11。相应地,只有套环部62和63与进给纸张3接触,因此拾取辊12和供纸辊10空转。
5.供纸托盘
图8A到8C显示了供纸托盘9的形状。图8A是供纸托盘9的后视图。图8B是供纸托盘9的左视图。图8C是供纸托盘9在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剖开的剖面视图。尽管用于承载拾取辊12和供纸辊10的承载构件70,臂构件74等在附图8A至8C中显示,它们在供纸托盘9从激光打印机1移开后被至于装置机身侧。
供纸托盘9的整体形状像一个上表面打开的盒子。压纸板15被当作供纸托盘9的底面设置。分离盘11,夹送辊13,杠杆17,末级齿轮87和与之啮合的齿轮85被放置在供纸托盘9的前侧(参见图8B和8C)。
如图8A所示,凹部9a,作为凹口,形成于供纸托盘9的后端壁的上中心。当供纸托盘9贴在装置机身上时,拾取辊12由于自身重量而下垂到装置机身中的、供纸托盘被插入的一个空间(相当于本发明的“安装/卸除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凹部9a被置于供纸托盘9中,因此可以在纵向减小激光打印机的尺寸并防止供纸托盘9妨碍拾取辊12。
6.实施例优点
(1)根据本实施例,供纸辊10的直径被设置成大于拾取辊12的直径。因此,可以整体减小激光打印机1的尺寸,并且供纸辊10和分离板11的接触面积可以足够大来保持较高的可分离性。具体而言,随着拾取辊12的尺寸缩小,运送通道能够向下倾斜(或校准辊14的位置可以下移),激光打印机1的高度可以减小。
(2)拾取辊12被设置成可以被供纸辊10驱动而旋转。因此,两个辊可以被相同驱动力驱动而旋转,从而简化设置。此外,与辊10和12被独立的驱动力驱动旋转的构型相比,可以轻易地实现辊10和12旋转的同步操作。
(3)通过设置,从纸张3的前端到达校准辊14(参见图7C)的夹取位置的状态至纸张3的后端从分离位置X出来的状态这一期间,供纸辊10和拾取辊12不接触纸张3但只有套环构件62和63与纸张3接触使辊10和12空转。因此,与供纸辊10和拾取辊12总是在传送过程中与纸张3接触的构型相比较,校准辊14的传送可以更顺利。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供纸辊10和拾取辊12连锁旋转的构型中,可以避免下一个纸张3在传送时机未到时被拾取辊12递送的情况。
(4)通过设置,在开始传送一个纸张3和结束传送操作时,供纸辊12和拾取辊12个小直径位置10a和12a的位置相同(参见图7A和7C)。因此,通过供纸辊10和拾取辊12的连锁,纸张3可以被顺利传送。
(5)供纸辊10的直径被设置为拾取辊直径的2倍。也就是说,当供纸辊10完成一次旋转时,拾取辊12旋转了两次。因此,很容易同步旋转辊10和12的操作。
(6)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了可分离性和后拉力,因此拾取辊12通过自身重力而开始与纸张3接触而供纸辊10通过比拾取辊12更大的力与纸张3和分离板11接触。
(7)通过设置,拾取辊12递送的纸张3像一个U形,沿着供纸辊10的外圆周表面折回,同时与之接触。因此,供纸辊10可以作为辊被设置于纸张3的内侧,用来折回并传送纸张3。
(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使压纸板15靠近拾取辊12侧的提升机构的操作以根据纸张3载入量而转移的拾取辊12的移动位置为基础而开合。因此,压纸板15的移动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构型来控制,而无需提供任何探测拾取辊12位置的探测传感器。
(9)用于避免与拾取辊12在安装/卸除时接触的凹部9a形成于供纸托盘9上。因此,在安装/卸除供纸托盘9的时候,供纸托盘9可以被安装在装置机身上而不损伤拾取辊12。
(10)在本实施例中,拾取辊12(通过接受驱动力而旋转来传送纸张3)的传送操作在可存放在供纸托盘9(能够被激光打印机1打印)上的最小尺寸的纸张3的后端部通过拾取辊12之前完成。因此,当一张纸张3被传送时,可避免下一张纸张3被递送。也就是说,拾取辊12的驱动和供纸辊10的驱动相互连接,因此拾取辊12比供纸辊10多旋转一圈。根据本实施例,可能解决前一张纸张3被传送时,下一个纸张3也同时被传送的问题。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说明书和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可以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除了以下说明,在不背离本发明要点的基础上可以有多种变化。
(1)尽管本实施例已经描述了盘状套环构件62和63被用作分隔构件的情况,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被固定于比小直径部12a和10a更接近于纸张3并且比大直径部12b和10b更远离纸张3的位置的构件,只要是由对于纸张3的输速阻力小于拾取辊12和供纸辊10的材料制成并且可以使拾取辊12和供纸辊10的小直径部12a和10a与纸张3分离,其也可以用作分隔构件。
(2)尽管本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拾取辊12被供纸辊10驱动而旋转的情况,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通过设置,供纸辊10和拾取辊12可以被独立驱动。因此。根据前述实施例的设置,其具有可以更容易同步辊10和辊12旋转的好处。
关于实施例的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个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包括传送辊,其挨着记录介质的一个表面,在根据传送辊的旋转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把记录介质递送到下游侧;设置于传送辊下游侧的分离构件;设置于分离构件对面的与分离构件一起夹住由传送辊递送来的记录介质的进给辊,该进给辊通过旋转来逐一地分离和传送记录介质,其中进给辊的直径大于传送辊的直径。
本发明中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可以连接到或/拆卸于成像设备(如打印机,传真机或具有打印和扫描功能的一体机)的机身上,或者不能连接到或/拆卸于成像设备。
“记录介质”可以是OHP纸而不是纸张。
“传送构件”可以被安装在记录介质进给装置上或者作为记录介质的传送目的地被安装到该设备(如上述的成像设备)的机身侧。
实施例中提到的“传送辊和进给辊被驱动力驱动而旋转”的构型包括传送辊和进给辊通过驱动力的作用独立旋转的构型,以及驱动力施加于一个辊从而使得另一个辊通过连接齿轮跟随旋转的构型。
实施例中提到的“驱动力”可以是安装在记录介质进给装置中的驱动电机提供的驱动力,或者是作为记录介质的传送目的设备(如上述的成像设备)的机身侧的电机提供的驱动力。
当考虑记录介质的可分离性时,进给辊与记录介质的接触面积最好大一些。另一方面,当考虑缩小设备尺寸时,最好是传送辊尽可能的小。在本设置中,进给辊的直径被设置成大于传送辊的直径,从而在减小设备尺寸的同时又保持了高分离性。
根据这些实施例,传送辊和进给辊其中之一被驱动而旋转,因而另一个跟随旋转。相应地,两个辊可以被相同驱动力驱动旋转。从而使构型简单化。
根据这些实施例,从记录介质到达可被位于进给辊下游侧的传送构件沿传送方向传送的位置的状态至记录介质从进给辊和分隔构件面对面的位置(如分离位置)出来的状态这一期间,非圆形辊被分隔构件与记录介质分离,该分隔构件对于记录介质的运送阻力小于非圆形辊。因此,与传送辊和进给辊一直与记录介质保持接触的构型相比,记录介质可以顺利地被传送构件传送。特别是在段落(2)的构型中,与记录介质接触的进给辊在传送构件的传送作用下旋转,因此传送辊随着进给辊的旋转而旋转。下一张记录介质在传送时机未到时被传送辊递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然而,根据这种设置,这种可能性被避免。
根据这些实施例,分隔构件可以通过基于盘状构件的相对简单的构型来实现。
根据这些实施例,传送辊和进给辊的小直径部绕着旋转轴的圆周位置在启动传送一张记录介质的操作时与传送操作结束时相同。因此,通过传送辊和进给辊的连锁,记录介质可以顺利被传送。
根据这些实施例,传送辊被设置成使得传送操作(用于驱动传送辊受驱动力的作用而旋转,从而传送记录介质)在能够被记录介质进给装置(能够成像)进给的最小尺寸的记录介质的后端通过拾取辊之前完成。因此可以防止在前一记录介质被传送时,下一记录介质被递送。即,传送辊和进给辊的驱动相关联,因此传送辊比进给辊旋转得多。根据这种构型,可以解决当前一记录介质被传送时,下一记录介质也被递送的问题。
当大直径部和分离部件相对的状态在记录介质前端到达进给辊和分离构件相对的位置之前开始时,记录介质的前端很难进入大直径部和分离构件之间。记录介质的前端可能会被弯曲。如果大直径部和分离部件相对的状态在记录介质到达进给辊和分离构件相对的位置之后开始,很多记录介质进入大直径部和分离构件中间。这就会造成两个或多个记录介质进给重叠。因为这个原因,进给辊最好是在本构型所描述的时间旋转。
根据这些实施例,进给辊的直径是传送辊直径的整数倍(2倍或以上)。即,当进给辊旋转一周时,传送辊的转数为进给辊的整数倍。因此,很容易同步两个辊的旋转操作。
当考虑到可分离性和反张力(记录介质传送的装载阻力),使进给辊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力最好大于使传送辊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力。
根据这些实施例,被传送辊所递送的记录介质沿着进给辊的圆周表面像U形折回,同时与进给辊的圆周表面接触。因此,一个供纸辊可以设置在记录介质内侧,以便折回和传送记录介质。与安装多个辊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介质的顺利传送并减小设备的整体尺寸和成本。
与直线通道相比,U形通道可以在传送记录介质时加载更多。特别是,在传送所谓坚固的记录介质时可以加载更多。因此,通过设置,传送辊和进给辊被驱动旋转直到记录介质到达U形路径的出口。
根据这些实施例,基于通过与记录介质邻接而造成位移的传送辊的移动位置,将承载部强制接触传送辊测的移动操作被开合。因此,承载部的移动可以被一个相对简单的构型而控制,而无需提供任何探测传感器来探测传送辊的位置。
根据这些实施例,基于各自构型的优点可以在成像设备中实现。
根据这些实施例,凹部设置于记录介质的储存部来避免在记录介质储存部连接到/拆卸于设备机身时与传送辊接触。因此,记录介质储存部可以被连接在设备机身上而不损伤传送辊。此外,还可以减小成像设备的体积。
前面关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描述仅为解释和说明目的。该描述并非为了穷尽或把本发明限于公开的精确形式。根据上述教导或通过实施本发明,可对描述作出修改。选择和说明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主旨和实用性,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各种实施例利用本发明或为了适应具体的使用而作出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设置成挨着记录介质表面的传送辊,该传送辊转动以将记录介质向运送记录介质的方向的下游传送;
相对于该传送辊设置在下游侧的分离构件;以及
与该分离构件相对设置的进给辊,和分离构件一起将传送辊传送的记录介质夹在中间,该进给辊转动将记录介质逐一分离并运送,
其中,该进给辊的直径大于该传送辊的直径,
所述传送辊和所述进给辊都被设置成具有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的非圆形辊,该小直径部在和非圆形辊的旋转轴垂直的剖面形状上,具有比大直径部更小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连接所述传送辊和所述进给辊的连接齿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记录介质进给装置进一步包括对记录介质的运送阻力小于非圆形辊的分隔构件,当小直径部面对记录介质时,该分隔构件将小直径部与记录介质分开,并且
其中,该非圆形辊在小直径部面对记录介质的位置上被停止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构件包括与非圆形辊共轴设置的盘状构件,以能独立于非圆形辊旋转,该盘状构件被设置成其直径大于非圆形辊小直径部的直径且小于非圆形辊大直径部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和所述进给辊都被设置成由连接齿轮相互连接的非圆形辊,使得当所述传送辊和所述进给辊中的一个转动时,另一个通过连接齿轮也随之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小直径部的围绕着所述传送辊和所述进给辊旋转轴的圆周位置在开始运送一张记录介质的操作时与完成该运送操作时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能被所述记录介质进给装置进给的最小尺寸的记录介质的后端通过所述传送辊之前,所述传送辊完成传送操作。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辊被设置成非圆形辊,并且
其中,所述进给辊旋转使得当由所述传送辊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前端到达所述进给辊面对所述分离构件的位置时,大直径部与所述分离构件面对的状态开始出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辊的直径等于所述传送辊直径的整数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连接所述传送辊和所述进给辊的连接齿轮,
其中,所述进给辊接触所述记录介质的力大于所述传送辊接触所述记录介质的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所述传送辊传送的记录介质被如此运送以致沿着所述进给辊的圆周面成U形折回。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构件相互面对的位置延伸至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位置的运送通道具有折回成像U字的U形通道,使得所述传送辊和所述进给辊在运送一张记录介质的操作中受驱动力而旋转直到记录介质的前端到达该U形通道的出口。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连接所述传送辊的旋转轴和所述进给辊的旋转轴的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被设置成使传送辊连接其上的一侧绕这进给辊连接其上的一侧移动;
位于所述传送辊下方并被设置成可在其上堆放多张记录介质的装载部;
将该装载部向设有所述传送辊的一侧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
向该移动机制传送驱动力的齿轮机构,
其中,该齿轮机构包含转换构件,该转换构件根据传送辊挨着堆放于该装载部上的记录介质的移动位置来连通和切断传送到移动机构的驱动力。
13.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设置成挨着记录介质表面的传送辊,该传送辊转动以将记录介质往运送记录介质的方向的下游侧传送;
相对于该传送辊设置在下游侧的分离构件;
与该分离构件相对设置的进给辊,和分离构件一起将该传送辊传送的记录介质夹在中间,该进给辊转动将记录介质逐一分离并运送;以及
在被该进给辊运送来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
其中,该进给辊的直径大于该传送辊的直径,
所述传送辊和所述进给辊都被设置成具有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的非圆形辊,该小直径部在和非圆形辊的旋转轴垂直的剖面形状上,具有比大直径部更小的直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设备机身;以及
可卸除地连接到设备机身并在其中储存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储存部,
其中,所述传送辊被设置成向设备机身中的记录介质储存部的安装/卸除空间伸出,并且
其中,在该记录介质储存部中形成有凹部,以避免当该记录介质储存部连接到/卸除于设备机身的时候接触到传送辊。
CNB2005100626603A 2004-03-31 2005-03-31 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及成像设备 Active CN1004308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05504 2004-03-31
JP2004105504A JP2005292356A (ja) 2004-03-31 2004-03-3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7321 2004-03-31
JP2004105504 2004-03-31
JP2004107321 2004-03-31
JP2004107321A JP4124153B2 (ja) 2004-03-31 2004-03-31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33684 2004-08-10
JP2004233684A JP2006052041A (ja) 2004-08-10 2004-08-10 被記録媒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33684 2004-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7258A CN1677258A (zh) 2005-10-05
CN100430830C true CN100430830C (zh) 2008-11-05

Family

ID=34890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26603A Active CN100430830C (zh) 2004-03-31 2005-03-31 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及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15865B2 (zh)
EP (1) EP1582369B1 (zh)
CN (1) CN100430830C (zh)
AT (1) ATE507084T1 (zh)
DE (1) DE602005027634D1 (zh)
HK (1) HK10776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35955B2 (en) 2005-12-05 2010-06-15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Method of assembling printhead capping mechanism
US7681876B2 (en) * 2005-12-05 2010-03-23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Printer having disengageably gear driven media pick-up roller
US7758038B2 (en) * 2005-12-05 2010-07-20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Printer having compact media pick-up device
TWI315633B (en) * 2006-02-17 2009-10-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Scanning module of image scanner
JP4420071B2 (ja) * 2007-06-28 2010-0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0885A (ja) * 2008-02-18 2009-08-27 Brother Ind Ltd シート送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806A (ja) * 2009-09-15 2011-03-31 Fuji Xerox Co Ltd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6879B2 (ja) * 2010-03-23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48210B2 (ja) * 2011-08-31 2013-1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47841B2 (ja) * 2012-02-27 2015-07-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04805A (ja) 2013-06-20 2015-0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4415B2 (ja) 2015-01-26 2018-09-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48702A (ja) * 2017-09-11 2019-03-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4134A (en) * 1992-11-11 1994-09-06 Ricoh Company, Ltd.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377970A (en) * 1990-04-20 1995-0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with reduced vibration separator
US5624109A (en) * 1993-12-09 1997-04-29 Murata Kikai Kabushin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with rotary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EP1201576A2 (en) * 2000-10-31 2002-05-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3684A (en) 1978-05-24 1979-12-04 Hitachi Ltd Pressure transducer
JPH0616194B2 (ja) 1982-09-08 1994-03-02 コニカ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S59173638A (ja) 1983-03-23 1984-10-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暖房器用安全装置
US4635922A (en) * 1984-10-29 1987-01-13 Pitney Bowes Inc. Envelope feeding apparatus
JPH0647418B2 (ja) 1986-07-31 1994-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ト給送装置
JP2604727B2 (ja) 1986-07-31 1997-04-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S6337042A (ja) * 1986-07-31 1988-02-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シ−ト給送装置
JPH0813565B2 (ja) 1988-08-11 1996-0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給紙機構
JP2951712B2 (ja) 1990-10-19 1999-09-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
JP2938555B2 (ja) 1990-11-07 1999-08-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原稿自動給送装置
JPH04329557A (ja) 1991-04-30 1992-11-1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333435A (ja) * 1991-05-10 1992-11-2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給紙装置
JPH054397A (ja) 1991-06-28 1993-01-14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前記シート給送装置を有する記録装置
JPH05297649A (ja) 1992-04-16 1993-11-1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475A (ja) * 1992-04-22 1994-01-11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給紙装置
JPH0651574A (ja) * 1992-08-03 1994-02-25 Star Micronics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H06106819A (ja) 1992-09-25 1994-04-19 Star Micronics Co Ltd 電子装置
JPH06308793A (ja) 1993-04-23 1994-11-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印字装置
JPH06321367A (ja) 1993-05-14 1994-11-22 Nec Corp 給紙装置
JPH0730240A (ja) 1993-07-13 1995-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76430A (ja) 1993-09-07 1995-03-20 Omron Corp 紙葉類繰出し装置
JPH07215497A (ja) 1994-01-31 1995-08-1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給紙装置
JPH07244410A (ja) 1994-03-04 1995-09-19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開閉部材の開閉制御機構
JP3087569B2 (ja) 1994-05-10 2000-09-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JPH0813565A (ja) 1994-06-28 1996-01-16 Ando Corp 排水配管ユニットとその支持台
JPH0830180A (ja) 1994-07-13 1996-02-0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69575A (ja) 1994-12-16 1996-07-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給紙装置
JPH09185201A (ja) 1995-12-27 1997-07-15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85202A (ja) 1996-01-08 1997-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読取り等複合装置
KR100209517B1 (ko) * 1996-05-25 1999-07-15 윤종용 급지용량을 가변시킬 수 있는 레이져빔 프린터
JP3521683B2 (ja) 1996-08-23 2004-04-1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機
JP3780059B2 (ja) 1997-03-10 2006-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73655B2 (ja) 1997-10-22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33716B2 (ja) 1997-11-20 2006-01-1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82075A (ja) 1998-03-31 1999-10-15 Minolta Co Ltd 表示装置
US6311026B1 (en) * 1998-11-13 2001-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mounting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main body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er cartridge including positioning portion
JP3679635B2 (ja) 1998-11-13 2005-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347472A (ja) 1999-06-07 2000-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42586A (ja) 1999-07-27 2001-02-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00493A (ja) 1999-09-29 2001-04-1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6385414B1 (en) * 1999-08-23 2002-05-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aminant preventing structur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3578012B2 (ja) 1999-09-30 2004-10-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75123A (ja) 1999-12-20 2001-06-29 Brother Ind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11469B2 (ja) * 2000-02-24 2005-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給紙方法
JP4190160B2 (ja) 2000-06-05 2008-1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807481B2 (ja) * 2000-08-31 2006-08-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用紙排出装置
JP3650010B2 (ja) 2000-09-13 2005-05-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JP3850652B2 (ja) 2000-09-29 2006-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6674982B2 (en) * 2000-09-26 2004-01-0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mponents mounted and/or dismounted in selected order
JP2002162865A (ja) 2000-11-29 2002-06-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782721B2 (ja) * 2000-12-28 2006-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651974B2 (en) * 2001-02-23 2003-1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heet feed apparatus
JP3546024B2 (ja) * 2001-03-27 2004-07-21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JP2003076249A (ja) 2001-09-05 2003-03-1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596535B2 (ja) 2002-03-15 2004-1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627718B2 (ja) 2002-03-29 2005-03-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928252B2 (en) * 2002-03-29 2005-08-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structure to remove foreign matter
JP3782760B2 (ja) * 2002-07-12 2006-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7970A (en) * 1990-04-20 1995-0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with reduced vibration separator
US5344134A (en) * 1992-11-11 1994-09-06 Ricoh Company, Ltd.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624109A (en) * 1993-12-09 1997-04-29 Murata Kikai Kabushin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with rotary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EP1201576A2 (en) * 2000-10-31 2002-05-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82369B1 (en) 2011-04-27
US20050220517A1 (en) 2005-10-06
CN1677258A (zh) 2005-10-05
EP1582369A3 (en) 2006-06-14
DE602005027634D1 (de) 2011-06-09
HK1077644A1 (zh) 2006-02-17
EP1582369A2 (en) 2005-10-05
US7515865B2 (en) 2009-04-07
ATE507084T1 (de) 2011-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0830C (zh) 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及成像设备
CN2784984Y (zh) 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及成像设备
CN100569605C (zh) 成像设备
US6527267B1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368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77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16588A (zh) 薄片体提供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H03106754A (ja) 電解写真プリント機
CN103569728B (zh) 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14994B (zh) 供纸结构件和装有供纸结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59411C (zh) 能平稳送纸的成像装置
JP2018070358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CN10219889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3327575B2 (ja) 電子写真印刷機、給紙装置及び給紙入出力装置
CN10132952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09404A (zh) 具有开闭门的设备
JP2000335777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159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3178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ed with an open and close unit
JP45858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8037594U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20200165090A1 (en)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conveyance apparatus
JP40269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450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内蔵型排紙装置
JP201613015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76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776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