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60978B -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60978B
TW460978B TW089104604A TW89104604A TW460978B TW 460978 B TW460978 B TW 460978B TW 089104604 A TW089104604 A TW 089104604A TW 89104604 A TW89104604 A TW 89104604A TW 460978 B TW460978 B TW 4609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se
opening
semiconductor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04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kira Asai
Teruhito Oonishi
Takeshi Takagi
Tohru Saitoh
Yoshihiro Har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60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609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234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 [BJT]
    • H01L29/66242Heterojunction transistors [HB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3Poly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48Combination of bipolar and 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49Bipolar and MOS technolog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non-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 H01L27/0611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non-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s having a two-dimensional layout of components without a common active region
    • H01L27/0617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non-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s having a two-dimensional layout of components without a commo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components of the field-effect type
    • H01L27/062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non-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s having a two-dimensional layout of components without a commo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components of the field-effect type in combination with bipolar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0Bipolar devices
    • H01L29/72Transistor-type devices, i.e. able to continuously respond to applied control signals
    • H01L29/73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
    • H01L29/737Hetero-junction transistors
    • H01L29/7371Vertical transistors
    • H01L29/7378Vertical transistors comprising lattice mismatched active layers, e.g. SiGe strained layer transistors

Description

A7 4 R 0978 B7_;_ 五、發明說明(1 )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尤其有關 異質接合雙載子電晶體、包含它之Bi-CM〇S裝置及它們的 製造方法。 [習知技術] 近年來,於異質接合雙載子電晶體(HBT)之開發上有了急 速的進展。所述HBT係藉由使形成於矽基板上之雙載子電 晶體包含Si/SiGe、Si/SiC(碳化矽)等異質接合结構,以使 它具有更優良的傳導特性並實現它於高頻區域之動作者。 所述HBT係於矽基板上使SiGe層磊晶生長,從而利用該Si / SiGe異質接合结構者。於該HBT中,能够實現以前不用 GaAs (砷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基板的電晶體,就不能實現 之於高頻區域之動作。因所述HBT係由矽基板、Si Ge層 之類的,可應用通用之矽加工技術而形成之部件所構成者, 故它具有高積集度及低成本等大優點。特別是,藉由在共有 之一矽基板上形成HBT及MOS電晶體(MOSFET)並將它們 積集起來,便能構成髙性能的__Bi-CM〇S裝置》該Bi-CM〇S 裝置作爲可應用於通信方面之系統LSI很有前途。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是以,到目前爲止,作爲BiCM〇_S裝置中之雙載子電晶體, 已經設計並試製了包含Si/ Sil-xGex、Si/ Sii-yCy等異質接 合结構之HBl 尤其是,於Si/Sit-xGex型HBT中,藉由利 用Si與Ge基本上可完全混溶的性質及帶隙因所加之應變 而發生變化的性質,便能連續地調節帶隙。因爲如此,所述 Si/Sil-xGex型HBT被視爲有前途者。從而,曾經提出了很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 6 0 9 7 8 A7 B7 五、發明說明(2) 多有關在共有之矽基板上形成僅包含Si層之M OSFET及Si / Sii-xGexS HBT 之 SiGe-BiCMOS 裝置的方案。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以前,要形成SiGe-BiCMOS裝置時,一般情況爲:同時形成 其中之MOSFET及亦即,藉由同時形成之方法,來謀 求製程之簡化。舉例而言,用MOSFET之-極絶缘膜來規定 HBT之集「極開口^|3;藉由將一層多晶矽膜圖案化,以形成 MOSFET之閘極及HBT之基極。 要提高MOSFET之性能,就要在高温下進行熱處理,然而 在同時形成M〇gFET及ΗΒΤ之場合,就要抑制熱處理温度 以免HB丁之性能降低。因此,於設計尺寸相同的條件下,將 普通的CMOS裝置中之MOSFET與SiGe-BiCMOS装置中之 MOSFET的性能做一下比較,其結果爲:相較於普通的 CMOS裝置中之MOSFET, SiGe-BiCM〇S裝置中之MOSFET • » 的性能還來得差。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於是,現在認爲:要形成高性能的SiGe-BiCM〇S裝置,首先 形成熱處理温度高之MOSFET,然後,再形成HB丁之方法比 較有利。再者,由於對標準的__C Μ〇S裝置之製造線而言,G e 係一個雜質,因此,爲了避免Ge混入MOSFET中,最好將 MOSFET與HBT之製程分開來―進行。特別是,在無SiGe-BiCMOS裝置專用的製造線之埸合,一定要明確地·分開兩者 之製造過程。因而,現在一般認爲:於SiGe-BiCM〇S裝置之 製造過程中,不是同時形成MOSFET'與HBT,而是先形成 MOSFET之後,再形成HBT之順序比較有利。 圖12係按首先形成MOSFET後,再形成HBT之順序來進 -5- 本紙張尺度適用十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 6 097 8 A7 __B7_ 五、發明說明(3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行SiGe-BiCMOS裝置之製造過程而成之習知之HBT的截 面圖。如該圖所示,以(001)面爲主面的矽基板500之上部形 成丨米度爲1 μτη之反向缓變井(retro grade well) 501,它包含 藉由磊晶生長法、離子植入法等而被導入之磷等N型雜質。 矽基板500之表面附近區域之N型雜質濃度被調節爲IX 1017原子.'cm-3左右。又,作爲元件隔離,形成有填入氧化矽 之淺渠溝5 0 3與由未摻雜多晶矽膜5 0 5及包圍多晶矽膜5 0 5 之氧化矽膜506所構成之深渠溝504。渠溝5 03、 504之深 度分別爲 0 · 3 5 μιη、2 μτη左右。 此夕卜,於矽基板500内,由渠溝503所夾之區域裏形成集極 層502。於矽基板500内,還形成用來與集極接觸之Ν +集極 抽出層507。所形成之Ν+集極抽出層507與集極層502之 間存在有淺渠溝5 0 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而且,於矽基板500上,形成具有集極開口部510之、厚度 約爲30nm之第一沈積氧化膜508。矽基板500之上面當中, 露出於集極開口部510的部分上,層疊已摻雜P型雜質之厚 度約爲60nm之Sil-xGex層及_厚度約爲10nm之Si層,從而 形成 Si/Sil-xGex 層 511a。於是,Si/Sil-xGex 層 511a 的中 央部(即下述之基極開口部518的下方區域)之下部能做爲 内部基極519之用;Si/Sii-xGex層的中央部之上部能做爲 射極層之用》 在Si/Sil-xGex層511a及第一沈積氧化膜508上,形成有 厚度约爲30nm之蝕刻中止用之第二沈積氧化膜512,並在 該第二沈積氧化膜512中形成有基極接合用開口部514及 -6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A7 4 6 097 8 B7_ 五、發明說明(4 ) 基極開口部518。又,在第二沈積氧化膜512上延伸形成填 充基極接合用開口部514之、厚度約爲150nm之P+多晶矽 層515及第三沈積氧化膜517»由上述Si/Sii-xGex層511 中除了基極開口部518下方區域以外的部分及P +多晶矽層 515構成外部基fes 516» 再者,P +多晶矽層515及第三沈積氧化膜517中,位於第二 沈積氧化膜512的基極開口部518上方之部分開著口。於 P+多晶矽層515之側面,形成厚度約爲30nm之第四沈積氧 化膜5 20,並在第四沈積氧化膜520上形成由多晶矽所構成 之、厚度約爲100 am之側壁521。又,在第三沈積氧化膜517 上延伸形成填充基極開口部518之N +多晶矽層529,該N + 多晶矽層529能做爲射極抽出電極之用。靠著所述第四沈 積氧化膜520, P +多晶矽層515與N +多晶矽層529彼此電 絶缘,並同時,從P +多晶矽層515向N +多晶矽層529之雜質 之擴散也得到了阻止。此外,由第三沈積氧化膜5 1 7使P + 多晶矽層515之上面與N +多晶矽層529絶缘。N +多晶矽層 529及P +多晶矽層515之外側面係由側壁523所覆蓋住。 並且,於集極抽出層507、P +多晶矽層515及N +多晶矽層 529之表面,分別形成鈦矽化物層' 524。再者,整個基板係由 層間絶缘膜525所覆蓋住,並在N +集極抽出層507、外部基 極之一部分的P +多晶砂層515及射極抽出電極即_N +多晶 矽層5 29上,分別形成穿過層間絶缘膜5 2 5而到達各自的鈦 矽化物層524之連接孔。此外,還形成填充所述各連接孔之 鎢插塞526及與各鎢插塞526連接,在層間絶缘膜525上延 -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装--------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Η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460978 __B7___ 五、發明說明(5 ) 仲之金屬配線5 27。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另夕卜,基極開口部518之寬度W1係由後述之第二沈積氧 化膜5 1 2之濕式蝕刻量所規定者。又,内部基極5 1 9及外部 基極516當中,與集極層502形成PN接合之實質的基極部 分,則係Si/Sil-xGex層511a與集極層502接觸的部分,所 述實質的基極部分之寬度係由第一沈積氧化膜508之集極 開口部510之寬度W3所規定者。 此外,Sh-xGex®.之大部分係由硼(Β)等Ρ型雜質所摻雜者, 其濃度约爲2 X 1 0 18原子c m _3左右。S i層係藉由從N +多晶 矽層5 29中之磷(P)等N型雜質之擴散而被摻雜者,它具有 沿著基板深度方向,從1 X 102°原子.cm—3變化到1 X Γ017原 子· cm—3左右之濃度分布。此處,與SinGex層連續形成Si 層的理由係在於:藉由將上方之N +多晶矽層529的下面從 PN接合部隔離開,以便防止多存在於N+多晶矽層5 29之界 面能階及缺陷所致之載子的再結合。 經t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另一方面,活性區之寬度W2係由淺渠溝5 03彼此間之距 離所規定者。由於活性區-隔-接合部Rai(即活性區與元件 隔離之接合部)係如矽與氧化矽般之異質材料間之接合部, 所以易於産生流過界面能階之漏·電流。因此,將活性區之寬 度W2設計得較集極開口部.510之寬度W3爲大,以.使活性 區-隔離接合部Ral位於外側,藉而儘量減少漏電流的影響。 又,在第一沈積氧化膜508上形成有SiGe島511b。此非 故意形成者.,而是,如下所述,在用 UHV-CVD(超高真空化學 氣相沈積法)形成Si/Sil-xGex層5Ua的過程中,附著於第 -8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A7 d 6 097 8 __B7__ 五、發明說明(6 ) 一沈積氧化膜508之Si、 Ge原子發生凝聚而形成者。 以下,兹就圖12所示之HB丁之製造過程,佐以圖13 (a)〜 圖16説明之。圖13 (a)〜圖16係顯示習知之HBT之製造 方法的截面圖。 首先,於圖13 (a)所示之製程中,在以(001)面爲主面的矽 基板500上,一邊摻雜N型雜質,一邊使單晶矽層磊晶生長, 或者,磊晶生長後,以高能量進行離子植入,藉此形成深度約 爲Ιμτα之N型反向缓變井50U但是,不進行磊晶生長而對 矽基板500之一部分植入離子,也可以形成反向缓變井50U 此時,由於矽基板500之表面附近區域將成爲ΗΒΤ之集極 層,所以要把Ν型雜質濃度調節爲1Χ1017原子.cm-3左右。 其次,作爲元件隔離,形成填入氧化矽而成之淺渠溝503 與由未摻雜多晶矽膜505及包圍多晶矽膜505之氧化矽膜 5 0 6所構成之深渠溝5 0 4。分別作渠溝5 0 3、5 0 4之深度爲 0.3 5 μχη、2 μια左右》於5夕基板500内,由兩個淺渠溝503所 夾之區域將成爲集極層502。又,於矽基板500内,形成用來 與集極接觸之Ν+集極抽出層__5 07。所形成之Ν+集極抽出層 5 0 7與集極層5 0 2之間存在有淺渠溝5 0 3。此時,淺渠溝5 0 3 彼此間之距離則係活性區之寬度/ W2。 然後,依普通的製造方法,形成CMOS裝置之各MOSFET 之基本結構,亦即閘極絶缘膜、閘極、源/汲區域等(圖中未 示)。 接著,於圖13 (b)所示之製程中,在680°C之處理温度下, 用四乙氧基矽烷(TEOS)及氧氣進行化學氣相沈積法(CVD),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装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 097 8 A7 __B7___ 五、發明說明(7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而在晶圆上形成厚度约爲30nm之第一沈積氧化膜508〇之 後,藉由使用氟酸等之濕式蝕亥lj ,於第一沈積氧化膜5 0 8中 形成寬度W3較活性區之寬度W2爲小的集極開口部510。 使集極開口部510之寬度W3小於活性區之寬度W2的理由 係如已説明的一般。其次,將矽基板500中,露出於集極開 口部510的部分,用氨水與過氧化氫溶液之混合液進行處理, .藉此,於該部分形成厚度爲lnm左右之保護氧化膜,再將此 狀態之晶圓放人UHV-CVD裝置之反應室内。緊接著,於氫 環境中,進行熱處理以去除保護氧化膜。之後,一邊加熱到 5 5 0 X:,—邊將在乙矽烷(Si2H<3)及鍺烷(GeH〇中添加摻雜用 之乙·硼烷(B2HO而成之氣體導入反應室内,藉而在露出於 集極開口部510的矽基板500之表面上,使厚度約爲60 ηπα 之Sil-xGex層磊晶生長。在形成Sil-xGex層後,繼而將供到 反應室内之氣體轉換爲乙矽烷,藉此,在.Sil-xGex層上使厚 度約爲10 nm之Si層磊晶生長。由該Sii-xGex層及Si層形 成_Si/ Sii-xGex層511a。此處,Sii-xGex層係被導入砸(B)而 成爲P型,砸濃度爲2X1018原_子· cm—3。此時,不對Si層進 行摻雜。另夕卜,在形成Sii-xGex層的過程中,乙矽烷、鍺烷及 乙砸烷也沈積在第一沈積氧化膜' 508上。但不形成结晶, 而Si、 Ge原子聚集成SiGe島5 1 1 b。 接著,於圖14 (a)所示之製程中,在晶圓上形成能用做蝕 刻中止層之膜厚爲30 nm之第二沈積氧化膜512之後,對第 二沈積氧化膜512進行乾式蝕刻以使它圖案化,藉此形成基 極接合用開口部514»其結果,Si/Sil-xGex層511a之中央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0978 A7 __B7_ 五、發明說明(8 ) 部係由第二沈積氧化膜512所蓋住,Si/ Sn-xGex層511a之 周遴部及第一沈積氧化膜5 08之一部分則露出於基極接合 用開口部5 1 4。_再者,因在第一沈積氧化膜508上形成SiGe 島511b,故第二沈積氧化膜51 2上也發生大凹凸。 其次,於圖14 (b)所示之製程中,藉由CVD,在晶圓上沈積 尚濃度接雜(即1X102D原子.cm-3以上)之、厚度約爲150nm 之P +多晶矽層515,緊接著沈積厚度約爲100 n m之第三沈積 氧化膜517。然後,藉由乾式蝕亥將第三沈積氧化膜517及 P +多晶矽層515圖案化,以在第三沈積氧化膜517及P +多晶 矽層515之中央部,形成可到達第二沈積氧化膜51 2之基極 開口部518。該基極開口部518較第二沈積氧化膜512之 中央部爲小,因此,基極開口部518不會跨越基極接合用開 口部514。藉由該製程,可形成由P +多晶矽層515及Si/ Sil-xGex層511a中除了其中央部以外的部分所構成之外部 基極516。通常,此時也對第三沈積氧化膜517及P+多晶矽 層515之兩端部進行蝕刻而加以去除。此處,要將該圖中, 位於左側之P+多晶矽層515保_留得較位於·右側之P+多晶矽 層515爲寬,因爲在後續製程中,要在所述左側之P +多晶矽 層515中形成基極接點》 再其次,於圖1 5 (a)所示之製程中,藉由CVD,在晶圓的全 面上沈積厚度約爲30 nm之第四沈積氧化膜520及厚度約 爲150nm之多晶矽膜。然後,藉由非等向性乾式蝕刻,對多 晶矽膜進行回蝕,而在P+多晶矽層515及第三沈積氧化膜 517之側面上,形成其間夾有第四沈積氧化膜520之、由多 -1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線1) . ,,,c .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60978 A7 ___B7_ 五、發明說明(9 ) 晶矽所槠成之側壁5 2 1。接著,用氟酸等進行濕式鈾亥lj ,以去 除第二沈積氧化膜512及第四沈積氧化膜5 2 0中所露出之 部分。其結果,Si/Sii-xGex層511的上部之Si層暴露於基 極開口部5 1 8。再者,因濕式蝕刻爲等向性蝕刻,故第二沈積 氧化膜512及第四沈積氧化膜5 20在横方向也得到了蝕刻。 因此,基極 '開口部518之尺寸加大。亦即,由此時之濕式蝕 刻量決定基極開口之寬度W 1。另外,於該濕式蝕刻的過程 中,第一沈積氧化膜508中没附著SiGe島511b的部分也同 時被蝕刻,因此矽基板500中,N +集極抽出層507等之表面 會_露出< 再再其次,於圖15(b)所示之製程中,沈積厚度約爲250nm 之N +多晶矽層529之後,藉由乾式蝕刻將N+多旧矽層529 圖案化,以形成射極抽出電極。此時,於P +多晶矽層515之 側方也殘留多晶矽膜作爲側壁。並且,由於在圖15 (a)所示 之製程中露出之N +集極抽出層507等之表面會因N +多晶 矽層529之過度蝕刻而被蝕刻,因此,於矽基板500之表面形 成凹凸。 接著,於圖 16所示之製程中,在晶圓上形成厚度約爲 120nm之沈積氧化膜之後,進行乾式蝕刻,以在N+多晶矽層 529及P +多晶矽層515之側面形成側壁523»藉由此時之 乾式蝕亥U,使N +多晶矽層529、P +多晶矽層515及N +集極 抽出層5 07之表面露出。 並且,爲了獲得圖12所示之結構,還要進行以下之處理。 首先,错由滕鑛法,在晶圓的全面上沈積厚度約爲 40nm之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460978 _____B7____ 五、發明說明(1Q) 鈦膜後,於(5 7 5 ’C之温度下進行3 0秒箍之RTA (快速熱處理), 藉此,於N +多晶矽層529、 P +多晶矽層515及N +集極抽出 層507之露出表面形成鈦政化物層524。然後,僅將鈦膜中 未反應之部分選擇性地加以去除,再爲改變鈦矽化物層524 之结晶構造而進行回火處理。 其次,在晶圓的全面上形成層間絶缘膜5 2 5,並在N+多晶 矽層529、P +多晶矽層515及 N +集極抽出層5 07上,分別形 成穿過層間絶缘膜5 2 5而到達各自的鈦矽化物層524之連 接孔。繼而,將鎢膜填入各連接孔内而形成鎢插塞526。然 後,在晶圓的全面上沈積鋁合金膜之後,將其圖案化,以形成 與各鎢插塞526連接並在層間絶缘膜525上延伸之金屬配 線 5 27。 藉由以上之製程,可形成具有圖12所示之结構的HBT,即 包含N型Si集極層、P +型極層及N +型Si射極 層之Η B T。此處,需要説明的是,髙濃度N型雜質(磷等)從 Ν +多晶矽層529中擴散至511a内之Si層中, 結果該Si層成爲N+型Si層。__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於上述習知之HBT或者SiGe-BiCMOS中,存在了以 下之問題。 第一,爲了防止産生於淺渠溝503端之應力的影響,將活 性區之寬度W2形成得較集極開口部510之寬度W3爲大》 但是,由於集極開口部510之寬度W3規定能做爲外部基極 516之用的P +多晶矽層515與Si/Sil-xGex層511a之連接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線' ..C 一 . C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460978 __B7_ 五、發明說明(11 ) 區域的面積,所以,在減Vj、該寬度W3上有局限。再者,因活 性區-隔離接合部Rai係異質材料間之連接部分,故該部分 上加有大應力。因此,如果活性區-隔離接合部Rai靠近外 部基極516,起因於應力之漏電流等有可能對HBT之電特性 造成不好影響。 第二,於圖13 (b)所示之製程中,在第一沈積氧化膜508上 層疊511a時,在第一沈積氧化膜508上形成 SiGe島5Ub。因此,於後續的製程,第二沈積氧化膜512的 平坦性會惡化,於N +集極抽出層507等之表面會産生凹凸 等,在製程之控制上發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此處,使用圖17 〇)〜(c)之截面圖,將SiGe島的形成過程 加以説明。. 首先,如圖17 (a)所示,在矽基板500上形成具有集極開口 部510的第一沈積氧化膜 508之狀態下,藉由 CVD開始 Sii-xGex層的選擇性生長,在所規定之星力、組成、流量之 氣體及生長温度下.,在一定的時間(incubation time:培育時 間)内,僅在矽基板500的集極_開口部510上選擇性地生長 Sii-xGex層,而在第一沈積氧化膜508上不會附著Si原子及 G e原子。 然而,培育時間一结束,如圖1 7 (b)所示,在第一沈積氧化 膜508上開始附著Si、Ge原子,從而SiGe島511b形成了 ^ 然後,在Sil-xGex層上使Si層磊晶生長,以形成Si/Sii-xGex 層511a»结果,SiGe島511b依然殘留著。 值得一提的是,依CVD時之條件.如何,如圖17 (c)所示, -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東--------訂·----------線' /(V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0978 A7 __E7___ 五、發明說明(12)
SiGe島5Ub會生長而成爲多晶SiGe層511c。 ' 亦即,如果在培育時間结束之前,完成S π -x G e X層之選擇 性生長,便能在第一沈積氧化膜 5 0 8上免得産生 SiGe島 511b的情況下,形成Si/Sil-xGex層511a»可是,一般而言, 培育時間與氣體的塱力及流量、生長温度等條件之關係很 密切,所以,要僅在矽基板5 00上選擇性地使SinGex層生長 至所規定之厚度時所必需之條件極其嚴格。要想實現該條 '件,就要對製程進行精密的控制。因此,實際上,穗定地進行 所述Sil-xGex層之選擇性生長,係一個困難的事。 第三,附隨的問題係:於上述習知之HBT之製造過程,於圖 14 (b)所示之製程中,將外部基'極516之一部分即P+多晶矽 層515圖案化之後,於圖15 (b)所示之製程中,將能用作射極 抽出電極之N +多晶矽層529圖案化。此時,於階梯部分會 殘留N+多晶矽作爲側壁,而且,因所進行之過度蝕刻而會對 N +集極抽出層507造成損傷。如此之現象不僅會使製程之 控制性下降,也會成爲漏電流之原因。尤其係,於BiCMOS 裝置之製造過程中,因在基板;混載有CM OS裝置,故CMOS 部分也會遭受損傷》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電晶體之面積小,漏電流 少且製程易控制之、能用作HBT及SiGe-BiCMOS裝置等 之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係一形成於半導體基板之活性區内, 能做爲雙載子電晶體之用的半導體裝置,其中具備:元件隔 -1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装---- 訂丨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0978 A7 __B7__ 五、發明說明(13) 離區,其形成於所述半導體基板之一部分並包圍话性區;第 1導電型集極層,其形成於所述半導體基板内,由所述元件 隔離區所夾之區域裏;絶缘層,其形成於所述半導體基板上, 具有跨越所述集極層與元件隔離區之一部分的集極開口 部;第2導電型基極層,其形成於所述集極開口部内的所述 半導體基板上及所述絶缘層上,包含内部基極與包圍該内 部基極之外部基極;以及形成於所述内部基極上之第1導 電型射極層。 藉此,柄形成之活性區較集極開口部爲小,结果,電晶體之 占有面積得到了降低。 上述半導體裝置可進一步具備:形成於所述半導體基板 内,位於所述外部基極之正下方且與所述元件隔離區鄰接 之區域裏,導入有第2導電型雜質之接合麁漏防止層。如此 一來,由於PN接合部會進一步從活性區與元件隔離區之接 合部離開,因此,可抑制流過起因於活性區與元件隔離區之 接合部的應力之界面能階及晶格缺陷的漏電流産生。 本發明之第一半導體裝置g製造方法,係形成於半導體 基板之活性區内,能做爲具有射極層、基極層及集極層的雙 載子電晶體之用,其中包含如下製程:於所述半導體基板之 —部分,形成包圍活性區的元件隔離區之製程(a);所述製程 (a) 之前或所述製程(a)之後,於所述半導體基板内,由所述 元件隔離區所夾之區域裏,形成第1導電型集極層之製程 (b) ;所述製程(a)與(b)之後,於所述半導體基板上沈積第一 絶缘層後,於所述第一絶缘層中形成跨越所述集極層與元 -1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訂--------^線 \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0978 A7 ___B7____ 五、發明說明(14) 件隔離區之一部分的集極開口部之製程(C);以及在露出於 所述集極開口部的所述半導體基板上,形成至少用以構成 内部基極與包圍該内部基極之外部基極的第2導電型半導 體層之製程(d)。 若依該方法,能容易地製造占有面積小的雙載子電晶體。 所述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可進一步包含:所述製程(d) 之後,於基板上形成第二絶缘層之後,藉由使用屏蔽部件之 蝕刻,保留該第二絶缘層中,位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中央部上 方的部分,而將從位於所述半導體層之端部上方的部分至 位於上述元件隔離區之内側端部上方的部分之區域加以去 除,以形成基極接合用開口部之製程(e);及藉由使用所'述屏 蔽部件之離子植入,於所述半導體基板内,位於所述基極接 合用開口部下方的區域裏,植入第2導電型雜質而形成接 合洩漏防止層之製程(f)。如此一來,可製成加到活性區與元 件隔離區之接合部的應力所引起的漏電流之産生量少的半 導體裝置。 又,所述半導體裝置之製造__方法可進一步包含:所述製程 (d)之後,於基板上形成第二絶缘層之後,藉由使用屏蔽部件 之蝕刻,保留該第二絶缘層中,,位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中央部 上方的部分,而將位於所述半導體層之端部上方的部分加 以去除,以形成基極接合用開口部之製程(e);·於基板上層疊 第一導體層與第三絶缘層之後,於所述第一導體層與第三 絶缘層中開一個到達殘留於内部基極上方之所述第二絶缘 層的基極開口部之製程(〇;形成能覆蓋露出於所述基極開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60978 A7 __B7_;__ 五、發明說明(15) 口部之所述第一導體層側面的第四绝缘層之製程(g);藉由 蝕刻,將殘留於所述半導體層之内部基極上方的所述第二 絶缘層當中.,露出於所述基極開口部的部分加以去除,以使 所述半導體層之一部分露出於所述基極開口部的底部之製 程(h);所述製程(h)之後,形成填充所述基極開口部的第二 導體層之製程(i);以及所述製程(i)之後,藉由蝕刻,將所述 第一導體層及第三絶缘層之端部加以去除,以使所述半導 體基板中,將成爲集極抽出層的部分露出之製程(丨)。若如此, 在形成第二導體層時,該第二導體層之構成材料不會殘留 於第一導體層之端部而成爲側壁。因此,能够製成無所述側 壁引起的漏電流産生之半導體裝置。 本發明之第二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係於半導體基板 上具備:至少包含射極層、基極層及集極層的雙載子電晶 體;及至少包含閘極絶緣膜、閘極及源/汲區域的 MISFET, 其包含如下製程:於雙載子電晶體形成區域中,形成所述雙 載子電晶體之集極層,並同時於MISFE 丁形成區域中,形成 所述MISFET之閘極絶缘膜、閘極及源/汲區域之製程(a); 於基板上層疊第一絶緣層與還原膜之後,將所述第一絶緣 層與還原膜中,位於所述雙載子電晶體形成區域内的所述 集極層之上方的部分加以去除,以形成集極開口部之製程 (b);以及於所述集極開口部内的所述半導體基板上及所述 還原膜上,使至少用以構成内部基極與包圍該内部基極之 外部基極的第2導電型半導體層磊晶生長之製程(c)。 若依該方法,不管採用選擇性磊晶條件還是非選擇性磊 -1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項再填寫本頁) ,装----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6 097 8 A7 __B7_^_.: 五、發明說明(16) 晶條件來做半導體層之磊晶生長條件,半導體層均可在第 —绝缘層上之還原膜上大致均匀地生長。因此,起因於半導 體島的形成之各種問題能得到了解除。 若於所述製程(c)中,使上述半導體層至少包含Sil-xGex (0 — ^)' Sil-x-yGexCy (〇S x + yS 1)及 Sil-yCy (〇S yS 1) 中之一,便能製成特別是在高頻特性等方面良好的、能與矽 裝置共有製程的異質接合雙載子電晶體》 於上述製程(b)中,所形成之上述還原膜最好包含從多晶_ 矽、非晶矽及氮化矽中所選擇之任一種材料。 上述第二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可進一步包含:上述製 程(C)之後,於基板上形成第二絶缘層之後,保留該第二絶缘 層中,位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中央部上方的部分,而將位於所 述半導體層之端部上方的部分加以去除,以形成基極接合 用開口部之製程(d);於基板上層疊第一導體層與第三絶缘 層之後,於所述第一導體層與第三絶缘層中開一個到達殘 留於内部基極上方之所述第二絶缘層的基極開口部之製程 (e>;形成能覆蓋露出於所述基_極開口部之所述第一導體層 側面的電極間絶缘層之製程(〇;藉由蝕刻,將殘留於所述半 導體層之内部基極上方的所述第二絶缘層當中,露出於所 述基極開口部的部分加以去除,以使所述半導體層之一部 分露出於所述基極開口部的底部之製程(g);所述製程(g)之 後,形成填充所述基極開口部的、將做爲射極抽出電極之用 的第二導體層之製程(h);將所述雙載子電晶體形成區域裏 之所述第三絶緣層、第一導體層、半導體層及還原膜之一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〆----------^i------訂---------線 ^/[\.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0978 A7 B7_;_ 五、發明說明(17) 部分與所述MISFET形成區域衷之所述第三絶缘層、第一 導體層、半導體層及還原膜之全部加以去除之製程(i);所述 製程(〇之後,於基板上沈積絶缘膜並對該絶缘膜進行回蝕, 藉而於所述雙載子電晶體形成區域裏之Λ所述第一導體層、 半導體層及還原膜之側面與上述閘極之側面形成側壁之製 程(丨);以及'將所述第一絶缘層加以去除,以使所述半導體基 板中,雙載子電晶體形成區域裏之將成爲集極抽出層的部 分與所述MIS FET形成區域裏之源/汲區域露出之製程(1〇。 如此一來,可確實地防止由鍺等所造成之MISFET區域等之 污染。 同時進行所述製程(j)與所述製程(k)爲宜。 如杲至少上述各絶缘層中之一係於 7 0 0°C以下之温度下 形成的氧化矽膜,可抑制半導體裝置之各部分的雜質濃度 分布之惡化。 於上述製程(c)中,依序層疊 Sil-xGex(O^xSl)、 S i 1 -X -y GexCy (OS x + y$ 1)及 Sil-yCy (OS yS 1)中之一與 Si 層,以形 成上述半導體層。上述第二製_造方法進一步包含:上述製程 (c)之後,於基板上形成第二絶缘層之後,保留該第二絶缘層 中,位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中央部上方的部分,而將位於所述 半導體層之端部上方的部分加以去除,以形成基極接合用 開口部之製程(d);於基板上層疊第一導體層與第三絶缘層 之後,於所述第一導體層與第三絶緣層中開一個到達殘留 於内部基極上方之所述第二絶缘層的基極開口部之製程 (eh形成能覆蓋露出於所述基極開口部之所述第一導體層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滅---- 訂---------線· 4 b uy 7 8 A7 _B7__ 五、發明說明(18) 側面的電極間絶缘層之製程(f);藉由蝕亥u,將殘留於所述半 導體層之内部基極上方的所述第二絶缘層當中,露出於所 述基極開口部的部分加以去除,以使所述半導體層之一部 分露出於所述基極開口部的底部之製程(g);所述製程(g)之 後,形成填充所述基極開口部的、將做爲射極抽出電極之用 的、包含第1導電型雜質的第二導體層之製程(h);以及使 第1導電型雜質從所述第二導體層中擴散至所述Si層之一 部分中,以在所述Si層内形成射極層之製程(0。若依該方 法,可確實地形成包含高濃度第1導電型雜質之射極層。 [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圖1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截面圖, 係按首先形成 MIS FET後,再形成 HBT之順序來進行 SiGe-BiCMOS裝置的製造過程而成之HBT的截面.圖。 如該圖所示,以(001)面爲主面的矽基板100之上部形成 深度爲Ιμπχ之反向缓變井101,它包含藉由磊晶生長法、離 子植入法等而被導入之磷等y型雜質。矽基板100之表面 附近區域之Ν型雜質濃度被調節爲1X1 原子.cm-1左右。 又,作爲元件隔離,形成有填入氧化矽之淺渠溝103與由未 摻雜多晶矽膜105及包圍多晶矽膜105之氧化矽膜106所 構成之深渠溝104。渠溝103、104之深度分別爲0.35μιη、 2 μιη左右。 . 此夕卜,於矽基板100内,由渠溝103所夾之區域裏形成集極 層102。於矽基板100内還形成用來與集極接觸之Ν +集極 -2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l·--'-----------装·------—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0978 A7 __B7_ 五、發明說明(19) 抽出層107。所形成之N+集極抽出層107與集極層102之 間存在有淺渠溝103。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而且,於矽基板100上,形成具有集極開口部110之、厚度 約爲30nm之第一沈積氧化膜108。砂基板100之上面當中, 露出於集極開口部110的部分上,層疊已摻雜P型錐質之厚 度約爲60άπι之Sil-xGex層及厚度约爲l〇am之Si層,從而 形成51/5丨1-=^£3£層111。該Si/Sii-xGex層111係藉由選 擇性生長而僅在矽基板100當中露出於集極開口部110的 部分上所形成者。於是,Si/Sil-xGex層111的中央部(即下 述之基極開口部118的下方區域)之下部能做爲内部基極 119之用。又,Si/Sii-xGex層的中央部之上部能做爲'射極 層之用。再者,Sil-xGex層之大部分係由砸(B)等P型雜質所 摻雜者,其濃度約在2X1018原子.cm-3左右》Si層係藉由從 N+多晶矽層1 29中之磷(P)等N型雜質之擴散而被摻雜者, 它具有沿著基板深度方向,從IX l〇u原子· cm—3變化到IX 1017原子.cm—3左右之濃度分布。此處,與Sil-xGex層連續 形成Si層的理由係在於:藉由_將上方之N+多晶矽層129的 下面從PN接合部隔離開,以便防止多存在於N+多晶矽層 129中之界面能階及缺陷所致之載子的再结合^ 於本實施形態中,基極開口部1 1 8之寬度W1也係由後述 之第二沈積氧化膜1 1 2之濕式蝕刻量所規定者。再者,内部 基極119及外部基極116當中,與集極層102形成PN接合 之實質的基極部分,則係Si/ Si l-xGex層11 1與集極層102 接觸的部分,所述實質的基極部分之寬度係由第一沈積氧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0978 A7 _^_B7__ 五、發明說明(2Q) 化膜108的集極開口部110之寬度W3所規定者。 本實施形態之特徴在於:相較於集極開口部110之端面, 配置淺渠溝103之端面更往内側,因此,活性區之寬度W2小 於集.ί®開口部之寬度W3。如此,因淺渠溝103被配置於内 側,故Η Β Τ之總面積得以減小。另外,因活性區-隔離接合部 Rai進人ΗΒ 丁之載子遷移區域中,故會有應力導致缺陷産生 等不良影響之虞。但,於本實施形態中,爲了释免此現象,於 活性區-隔離接合部Rai之附近,植入P,型雜質離子,藉而形 成能與集極開口部110自行對隼之P型接合洩漏防止層 113。該P型接合洩漏防止層113於基板表面附近之雜質濃 度最好爲3X1017原子.cm-3左右。 , 在Si/Sil-xGex層111及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上,形成有 厚度约爲30nm之蝕刻中止用之第二沈積氧化膜112,並在 該第二沈積氧化膜112中形成有基極接合用開口部114及 基極開口部118。又,在第二沈積氧化膜112上延伸形成填 充基極接合用開口部114之、厚度約爲150am之P+多晶矽 層115及第三沈積氧化膜11由上述Si/Sil-xGex層111 中除了基極開口部118下方區域以外的部分及P +多晶矽層 115構成外部基te 116。 再者,P +多晶矽層115及第三沈積氧化膜117中,位於第二 沈積氧化膜U2的基極開口部118上方的部分開著口。於 P +多晶矽層115之側面,形成厚度約爲30nm之第四沈積氧 化膜120,並在第四沈積氧化膜120上形成由多晶矽所構成 之、厚度約爲100nm之側壁121。'又,在第三沈積氧化膜117 -2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心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6 09 7 8 A7 ____B7__ 五、發明說明(21) 上延伸形成填充基極開口部1 1 8之N +多晶矽層1 2 9 ,該N + 多晶矽層129能起射極抽出電極之作用。靠著所述第四沈 積氧化膜120, P +多晶矽層115與N +多晶矽層129彼此電 絶缘,並同時,從P +多晶矽層115向N +多晶矽層129之雜質 擴散也得到了阻止。此外,由第三沈積氧化膜1.1 7使P +多晶 矽層115之上面'與N +多晶矽層129絶缘。並且,N+多晶矽 層129及P +多晶矽層115之外側面係由側壁123所覆蓋住。 並且,於集極抽出層107、P +多晶矽層115及N +多晶矽層 129之表面,分別形成鈦矽化物層124。特別是,P+多晶矽層 115之外側面的结構與圖12所示之習知之HBT的結構不同。 此乃,如下所述,因爲P +多晶矽層1 1 5及N +多晶矽層ί 2 9之 圖案形成順序不同的缘故。如下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中,能 够有效地防止Ν +集極抽出層107等之損傷發生。 再者,整個基板係由層間絶缘膜125所覆蓋住,並在Ν+集 極抽出層107、外部基極之一部分的Ρ+多晶矽層115及射 極抽出電極即Ν+多晶矽層1 29上,分別形成穿過層間絶緣 膜125而到達各自的鈦矽化物_層124之連接孔。此外,還形 成填充所述各連接孔之鎢插塞126及與各鎢插塞126連接, 在層間絶缘膜125上延伸之金屬1Β線127。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層之厚度係一個典型的值,可以按 ΗΒΤ的種類及用途,適當地設定厚度。 接下來,兹就用以實現圖1所示之結構之製造過程,佐以 圖2 (a)〜圖5(b)説明之《圖2(a)〜圖5(b)係顯不第一實 施形態之 SiGe-BiCMOS装置之製造方法的截面圖,它們僅 -24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線 ' J '/」 . .. -C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0978 A7 ___B7 __ 五、發明說明(22) 顯示HBT部分。 首先,於圖2 (a)所示之製程中,在以(〇〇〇面爲主面的矽基 板100上,一邊摻雜N型雜質,一邊使單晶矽層磊晶生長,或 者,磊晶生長後,以高能量進行離子植入,藉此形成深度約爲 1 μιη之N型反向缓變井1 0 1。但是,不進行磊晶生長而對矽 基板100之一部分植人離子,也可以形成反向缓變井101 。 此時,由於矽基披100之表面附近區域將成爲ΗΒΤ之集極 層,所以要把Ν型雜質之濃度調節爲1X1 〇17原子.cm-3左右。 其次,作爲元件隔離,形成填入氧化矽而成之淺渠溝103 與由未摻雜多晶矽膜105及包圍多晶矽膜105之氧化矽膜 106所構成之深渠溝104。分別作渠溝103、104之深度爲 0·35μιη、2μιη左右。於矽基板100内,由兩個淺渠溝103所 夾之區域將成爲集極層102。又,在矽基板100内形成用來 與集極接觸之Ν +集極抽出層107。所形成之Ν +集極抽出層 1 0 7與集極層1 0 2之間存在有淺渠溝1 〇 3。此時,淺渠溝1 0 3 彼此間之距離則係活性區之寬度W2。於本實施形態中,將 該淺渠溝1 0 3之間距即活性區之寬度W 2設爲小於習知之 ΗΒΤ。 然後,按普通的製造方法,形成 CMOS裝置之各 MISFET 之基本結構,即閘極絶缘膜、閘極、源/汲區域等(圖中未示)。 接著,於圖2 (b)所示之製程中,在6 80°C之處理温度下,用 四乙氧基矽烷(TEOS)及氧氣進行化學氣相沈積法(CVD), 而在晶圓上形成厚度約爲30nm之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之 後,藉由使用氟酸等之濕式蝕亥U,於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中 -2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460978 B7 _ 五、發明說明(23) 形成寬度W3較活性區之寬度W2篇大的集極開口部U0。 亦即,藉由形成將活性區-隔離接合部 Rai包括在内的集極 開口部110,集極開口部之寬度W3形成得較活性區之寬度 W2爲大。所述活性區-隔離接合部Rai係淺渠溝103與矽 基板100於基板表面部之邊界。雖然,集極開口部110本身 之寬度基本上與習知之HB丁相等,但是淺渠.溝103彼此之 間距較習知之Η B T爲小。结果,集極開口部1 1 0之寬度W 3 較活性區之寬.度W2爲大。但是,在此狀態下,於渠溝端之異 質材料間之接合所致的應力會引起界面能階及晶格缺陷, 因而流過所述界面能階及晶格缺陷之基極-集極間之漏電 流有可能增加。因此,如下所述,必須形成接合洩漏防止層 1 1 3〇
其次,將矽基板100中,露出於集極開口部110的部分,用 氨水與過氧化氫溶液之混合液進行處理,藉此,於該部分形 成厚度爲1 nm左右之保護氧化膜,再將此狀態之晶圓放入 UHV-CVD裝置之反應室内。緊接著,於氫環境中進行熱處 理以去除保護氧化膜。而後,一;邊加熱到5 50°C ,—邊將在乙 矽烷(Si2H〇及鍺烷(GeH〇中添加摻雜用之乙砸烷(Β2Ηό)而 成之氣體導入反應室内,藉而在露出於集極開口部110的矽 基板100之表面上,使厚度约爲60nm之Sil-xGex層聶晶生 長。在形成Sh-xGex層後,繼而將供到反應室内之氣體轉換 爲乙矽烷,藉此,在Sil-xGex層上使厚度約爲lOnm之Si層聶 晶生長。由該Sil-xGex層及Si層形成Si/Sil-xGex層111。 此處,Sil-xGex層係被導人硼(B)而成爲 P型,硼濃度爲2X -26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一--..-----------?裝--------訂---------線"- C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6 0 9 7 8 A7 ___B7_五、發明說明(24) 10IH原子.cm·3。此時,不對Si層進行摻雜。另夕卜,於本實施 形態中,也有在形成Sii-xGex層的過程中,於第一沈積氧化 膜108上,聚集Si原子及Ge原子而形成SiGe島之可能性。 但是,爲使選擇性生長而進行嚴袼的控制,免得SiGe島之形 成。 接著,於圖3 (a)所示之製程中,在晶圓上形成能做鮏刻中 止層之用的膜厚爲30nm之第二沈積氧化膜112。然後,在 第二沈積氧化膜112上設置光阻罩膜Re 1而對第二沈積氧 化膜1 1 2進行乾式銼刻以使它圖案化,藉此形成基極接合用 開口部ll^U 其结果,Si/Sii-xGex層111之中央部係由第 二沈積氧化膜112所蓋住,Si/ Sil-xGex層111之周邊部及 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之一部分則露出於基極接合用開口部 114。接著,爲了抑制産生於活性區-隔離接合部Rd之應力 的影響,使用形成基極接合用開口部114時所用之光阻罩膜 Rel進行砸(B)等.P型雜質之離子植人。藉此,形成表面附近 的濃度約爲3X1017原子·<:ιη_3之接合洩漏防止層113。 其次,於圖3 (b)所示之製—中,藉由 CVD,在晶圓上沈積 高濃度摻雜(即1 X 102°原子.cm—3以上)之、厚度約爲150nm 之P +多晶矽層115,緊接著沈積厚'度約爲100am之第三沈積 氧化膜117。然後,藉由乾式蝕刻,將第三沈積氧化膜117及 P +多晶矽層1 1 5圖案化,以在第三沈積氧化膜1 1 7及P +多晶 矽層115之中央部,形成可到達第二沈積氧化膜112之基極 開口部118。該基極開口部118較第二沈積氧化膜112之 中央部爲小,因此,基極開口部118不會跨越基極接合用開 -27-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裘
. I II I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_) 4 6 097 8 A7 ___B7__;_ 五、發明說明(25) 口部114。藉由該製程,可形成由P +多晶矽層115及Si/ Sii-xGex層 111中除了其中央部以外的部分所構成之外部 基極116。不同於圖14(b)所示之習知之HBT的製造邊程, 此時,於本實施形態中,尚未對第三沈積氧化膜117及P +多 晶矽層115之兩端部進行蝕刻而保留著。如此一來,可儘量 抑制在蝕刻後被露出之側面附著殘留物》 再其次,於圖4 (a)所示之製程中,藉由CVD,在晶圓的全面 上沈積厚度约爲30ηπι之第四沈積氧化膜120及厚度约爲 150nm之多晶矽膜。然後,藉由f等向性乾式蝕刻,對第四沈 積氧化膜1 2 0及多晶矽膜進行回蝕,而在P +多晶矽層1 1 5 及第三沈積氧化膜117之側面上,形成其間夾有第四沈積氧 化膜120之、由多晶矽所構成之側壁121。接著,用氟酸等 進行濕式蝕刻,以去除第二沈積氧化膜1 1 2及第四沈積氧化 膜120中所露出之部分。其結果,111的上 部之Si層暴露於基極開口部118»再者,因濕式姓刻爲等向 性蝕刻,故第二沈積氧化膜112及第四沈積氧化膜120在横 方向也得到了蝕刻。因此,基雙開口部1 1 8之尺寸加大。亦 即,由此時之濕式蝕刻量決定基極開口之寬度W 1。在進行 該濕式蝕刻時,即使在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上附著了 SiGe 島,由於矽基板100中之N +集極抽出層107等依然被P +多 晶矽層115等所蓋住,故矽基板100之表面不會露出。 再再其次,於圖4 (b)所示之製程中,沈積厚度約爲25〇nm 之N+多晶矽層129之後,藉由乾式蝕刻將N +多晶矽層129 圖案化,以形成射_極抽出電極》此時,因1? +多晶砂層115之 -2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4 6 097 8 _._B7_ 五、發明說明(26)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外側未被圖案化,故在側方不會形成由多晶矽所構成之側 壁。再者,由於N +集極抽出層107等之表面不會因N +多晶 矽層129之過度蝕刻而被蝕刻,因此,矽基板1〇〇之表面也不 會形成凹凸。 其次,於圖5 (a)所示之製程中,藉由乾式蝕亥!J,將第三沈積 氧化膜1 17、P+多晶矽層1 15及第二沈積氧化膜1 12圖案 化,以決定外部基極1 1 6的形狀。 接著,於圖5 (b)所示之製程中,在晶圓上形成厚度約爲 120nm之沈積氧化膜之後,進行乾式姓刻,以在N +多晶矽層 129及P +多晶矽層115之側面形成側壁123。藉由此時之 .乾式蝕刻(過度蝕刻),將第一沈積氧化膜1 0 8之露出部分加 以去除,以使N +多晶矽層1 2 9、 P +多晶矽層1 1 5及N +集極 抽出層107之表面露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並且,爲了獲得圖1所示之結構,還要進行以下之處理。 首先,藉由濺鍍法,在晶圓的全面上沈積厚度約爲40nm之 鈦膜後,於(5 7 5 °C之温度下進行30秒鐘之RTA(快速熱處理 藉此,於N +多晶矽層129、晶矽層115及N +集極抽出 層107之露出表面形成鈦矽化物層12“ 然後,僅將鈦膜中 未反應之部分選擇性地加以去除',再爲改變鈦矽化物層124 之结晶構造而進行回火處理。 其次,在晶圓的全面上形成層間絶缘膜125,並在N+多晶 矽層129、P +多晶矽層115及N +集極抽出層107上,分別形 成穿過層間絶缘膜125而到達各自的鈦矽化物層124之連 接孔。緊接著,於各連接孔内填人鎢膜而形成鎢插塞126。 -2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0978 A7 __;_B7_;_ 五、發明說明(27) 然後,在晶圆的全面上沈積鋁合金膜之後,將其圖案化,以形 成與各鎢插塞1 2 6連接並在層間絶缘膜1 2 5上延伸之金屬 配線1 2 7。 藉由以上之製程,可形成具有圖1所示之结構的HBT,即 包含N型Si集極層、P+型Sii-xGex基極層及N +型Si射極 層之HBT»·此處,需要説明的是,高濃度N型雜質(磷等)從 N+多晶矽層129中擴散至Si/Sil-xGex層111之Si層中, 結果該Si層成爲N +型Si層。 若依上述一系列的製程,不僅可減小H.BT的面積,亦可防 止産生於活性區-隔離接合部Rai之應力所引起的漏電流及 因乾式蝕刻而殘留於P +多晶矽層1 1 5之外側面的多晶矽側 壁所引起的漏電流。 (第二實施形態) 圖6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截面圖, 係按首先形成 MISFET後,再形成 HBT之順序來進行 SiGe-BiCMOS裝置的製造過程而成之SiGe-BiCMOS裝置之 截面圖。於本實施形態的各圖_中,不僅顯示HBT區域,也顯 示CMOS裝置區域裏之一個MISFE丁的結構。 如圖6所示,形成於本實施形態之ΗΒΤ形成區域Rbp之 HBT的結構基本上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HBT的結構相 同,只是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上的结構不同。以下,不再説 明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的结構,僅説明與第一實施形態不 同之點β 於本實施形態中,在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上形成有多晶矽 -3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 (CNS)A4規^格(2^χ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6 09 7 8 A7 ___B7__ 五、發明說明(28) 層109,111從露出於集極開口部110的整 個矽基板1 0 0表面延伸至多晶矽層1 0 9上β此一點係本實 施形態之最重要的特徴》Si/Sii-xGex層111中央之下部能 做爲内部基極119之用,Si/Sil-xGex層111中除了中央部 以外的部分及P+多晶矽層1 1 5能做爲外部基極1 1 6之用。 由於在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上,形成了多晶矽層109作爲 Si/Sii-xGex層111之底層,因此,如下所述,在用.UHV-CVD 法等形成Si/Sil-xGex層111的過程中,免得在第一沈積氧 化膜108上形成具有無規分布的SiGe島。另夕卜,亦可形成 氮化矽膜,來代替多晶矽層109。 於本實施形態.中,Sh-xGex層之大部分也係由砸(B)等P型 雜質所摻雜者,其濃度約在2X1018原子· cm—3左右。Si層係 藉由從N +多晶矽層129中之磷(P)等N型雜質之擴散而被 摻雜者,它具有沿著基板深度方向,從1X1 原子.cm—3變 化到1 X 1 0 17原子.c m -3左右之濃度分布。此處,與S i 1 -X G e X 層連續形成Si層的理由係在於:藉由將上方之N+多晶矽層 129的下面從PN接合部隔離,,以便防止多存在於N+多晶 矽層129中之界面能階及缺陷所致之載子的再结合。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於HBT形成區域Rbp,相較於集極開 口部110之端面,淺渠溝103之端面係配置於更往内側,因此, 活性區之寬度W2較集極開口之寬度W3爲小。此一點係與 第一實施形態相同》藉此,因淺渠溝1 03可被配置於内側, 故HBT之總面積得以減小。又,於活性區-隔離接合部Rai 之附近,藉由植入P型雑質離子,形成能與集極開口部110 -3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項再填寫本頁) 衮 訂--------線: 460978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29) 自行對犁之P型接合洩漏防止層11 3。該P型接合洩漏防 止層113於基板表面附近之雜質濃度最好爲3X1017原子. cm·3左右。 另一方面,於MISFET形成區域Rms,形成有MISFET。它 具備:藉由高能量的離子植入而形成之反向缓變井151;形 成於矽基板100的反向缓變井151上之由氧化矽膜或者氧 氮化矽膜所構成之閘極絶缘膜1 5 2 ;形成於.聞極絶缘膜1 5 2 上之由多晶矽所構成之閘極153;形成於閘極153之側面上 之由氧化矽膜所構成之側壁154;殘留於側壁154上之L字 形的第一沈積氧化膜108及側壁123;以及形成於矽基板 100内,位於閘極153之兩側方區域之源/汲區域155。此處, 若所形成之MISFET爲N通道型,則於反向缓變井151中導 入有P型雜質(砸等);於源/汲區域155中導入有高濃度N 型雜質(砷、磷等)。再者,於閘極153及源/汲區域155之表 面上形成有鈦矽化物層124,並在源/汲區域155及閘極153 上,分別形成穿過層間絶緣膜125而到達各自的鈦矽化物層 124之連接孔。此外,還形成笔充各連接孔之鎢插塞126及 與各鎢插塞126連接,在層間絶缘膜125上延伸之金屬配線 127。 ' 若依本實施形態,除了和上述第一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以外,還能得到以下之效果:由於在HBT形成區域Rbp中, 於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之上形成厚度大致均匀的Si/ Sii-X Gex層111而不形成 SiGe島,因此,可解除習知之 SiGe-BiC M OS装置中會産生之起因於SiGe島之各種各樣的問題》 -3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袭-------^訂---------線’一 ../(V . ./(V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4 6 0 9 7 8 B7 _ 五、發明說明(3())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接下來,兹就用以0:現圖6所示之结構之製造過程,佐以 圖7 (a)〜圖1 1 (b)説明之。圖7 (a)〜圖11 (b)係顯示第二 實施形態之SiGe-BiCM〇S裝置之製造方法的截面圖。 首先,於圖7(a)所示之製程中,在以(001)面爲主面的矽基 板100上,一邊摻雜N型雜質,一邊使單晶矽層磊晶生長,或 者,磊晶生 '長後,以高能量進行離子植入,藉此,於 HB丁形成 區域Rbp,形成深度约爲Ιμπι之N型反向缓變井101。但是, 不進行磊晶生長而對矽基板100之一部分植入離子,也可以 形成反向缓變井101。此時,由於ΗΒ 丁形成區域Rbp裏之矽 基板100之表面附近區域將成爲HBT之集極層,所以要把N 型雜質之濃度調節爲1X10”原子.cm·3左右。另一方面, 於MISFET形成區域,藉由離子植入形成反向缓變井151。 在要形成NMISFET之區域中,該反向缓變井1 51爲Ρ型井; 在要形成P MISFET之區域中,該反向緩變井151爲Ν型井》 其次,作爲元件隔離,形成填入氧化矽而成之淺渠溝103 與由未摻雜多晶矽膜105及包圍多晶矽膜105之氧化矽膜 106所構成之深渠溝104。分_別作渠溝103、 104之深度爲 0.3 5 μιη、 2 μιη左右。在砂基板100内,由淺渠溝103所夾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區域將成爲集極層102。又,在砂'基板100内形成用來與集 極接觸之Ν +集極抽出層107。所形成之Ν +集極抽出層107 與集極層102之間存在有淺渠溝103。此時,淺渠溝103彼 此間之距離則係活性區之寬度W2。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該 淺渠溝1 03彼此之間距即活性區之寬度W2設爲較習知之. ΗΒΤ爲小。此時,又在MISFET形成區域Rms中,形成深度 -33- 本紙張尺度適用ΐ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0978 A7 _B7_ 五、發明說明(31 ) 相等的淺渠溝103» 其次,於圖7 (b)所示之製程中,按普通的製造方法,於 MISFET形成區域Rms,形成CMOS裝置之各MISFET之閘 極絶缘膜1 5 2、閘極1 5 3、氧化膜側壁1 5 4、源/汲區域1 5 5 等。 接著,於 '圖8 (a)所示之製程中,在68(TC之處理温度下,用 四乙氧基矽烷(TEOS)及氧氣進行化學氣相沈積法(CVD), 而在晶圓上形成厚度約爲30nm之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之 後,形成厚度約爲50nm之多晶矽層109。然後,藉由乾式蝕 刻等方法,將多晶矽層109圖案化之後,藉由使用氟酸等之 濕式蝕亥1J,將第一沈積氧化膜1 0 8加以去除,以在HBT形成 區域Rbp之第一沈積氧化膜108及多晶矽層109中形成寬 度W3較活性區之寬度W2爲大的集極開口部110。亦即, 藉由形成將活性區-隔離接合部Rai包括在内的集極開口部 110,集極開口部之寬度W3形成得較活性區之寬度W2爲大。 所述活性區-隔離接合部Rai係淺渠.溝103與矽基板100於 基板表面部之邊界。雖然,集g開口部+110本身之寬度基本 上與習知之HBT相等,但是淺渠溝103彼此之間距則小於 習知之ΗΒΤ»结果,集極開口部110之寬度W3較活性區之 寬度W2爲大。但是,在此狀態下,於渠溝端之異質材料間之 接合所致之應力有可能使基極-集極間之漏電流增加。因此, 如下所述,必須形成接合洩漏防止層1 1 3 ^ 此時,又在MISFET形成區域Rms中,沿著矽基板1 00與 側壁1 5 4及閘極1 5 3,形成第一沈積氧化膜108及多晶矽層 -3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褒--------訂----------線' C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4 6 097 8 B7 _._ 五、發明說明(32) 109。但是,未將MISFET形成區域Rms中之第一沈積氧化 膜1 0 8及多晶矽層1 0 9圖案化,而僅保留著。 其次,於圖8 (b)所示之製程中,將露出於集極開口部1 1〇 的矽基板1 0 0之表面,用氨水與過氧化氫溶液之混合液進行 處理,藉此於該部分形成厚度爲lnm左右之保護氧化膜,再 將此狀態之晶圓放人UHV-CVD裝置之反應室内。緊接著, 於氫環境中進行熱處理以去除保護氧化膜。之後,一邊加熱 到5 5 0 °C 邊將在乙矽烷(Si2H6)及鍺烷(GeH〇中添加摻雑 用之乙硼烷(Β2Ηό)而成之氣體導人反應室内,藉而在從露 出於集極開口部110的矽基板100之表面至多晶矽層109 的範圍内,使厚度約爲.60nm之Sil-xGex層晶晶生長。在形 成Sii-xGex層後,接著將供到反應室内之氣體轉換爲乙矽烷, 藉而,在Sil-xGex層上使厚度約爲l〇nm之Si層嘉晶生長。 由該Sil-xGex層及Si層形成Si/Sil-xGex層111。 此時,於 MISFET形成區域Rms,也形成S i / S i l-x G e x層U 1。此處, Sil-xGex層係被導入砸(B)而成爲P型,砸濃度爲2X1018原 子.cm-3。此時,不對Si層進行摻雜。 此處,藉由UHV-CVD沈積Sil-xGex層時,若依習知之製造 技術,供到第一沈積氧化膜508上之Si原子及Ge原子不能 形成均匀的膜,而形成SiGe島51 lb (參照圖13 (b)及圖17
(b))»不過,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在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上 形成有多晶矽層109,因此,即使不能滿'足選擇性生長所要 求之嚴格條件,也不會形成SiGe島。亦即,在露出於集極開 口部110的矽基板100之上會形成單晶Sil-xGex層;在HBT -3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線 ΐ ,,/ίν - :,..ί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0978 A7 __B7 _ 五、發明說明(33) 形成區域Rbp及MISFET形成區域Rms之多晶矽層109上, 會形成均匀的多晶此相同,在集極開口部11〇 之S.ii-xGex層上,會形成單晶Si層;在HBT形'成區域Rbp及 MISFE 丁形成區域Rms之多晶矽層109之上方,會形成多晶 Si層。 其次,於圖9 (a)所示之製程中,在晶圓上形成能做蝕刻中 止層之用的膜厚爲30nm之第二沈積氧化膜112。然後,在 第二沈積氧化膜112上設置光阻罩膜Re2而對HBT形成區 域Rbp中之第二沈積氧化膜1 1 2進行乾式蝕刻以使它圖案 化,藉此形成基極接合用開口部1 14。其結果,Si/ Sii-xGex 層111之中央部係由第二沈積氧化膜112所覆蓋住,_ Si/ Sil-xGex層111之一部分則露出於基極接合用開口部114^ 接著,爲了抑制産生於活性區-隔離接合部Rai之應力的影 響,使用形成基極接合用開口部114時所用之光阻罩膜Re2, 於HBT形成區域Rbp,進行硼(B)等P型雜質之離子植入。 藉此,形成表面附近之濃度約爲3X10”原子.cm-3之接合洩 漏防止層1 1 3。 _ 其次,於圖9 (b)所示之製程中,藉由 CVD,在晶圓上沈積 高濃度摻雜(即1 X 原子· cm—5以上)之、厚度約爲150nm 之P +多晶矽層115,繼而沈積厚度约爲lOOnm之第三沈積氧 化膜117。然後,藉由乾式蝕刻,將HBT形成區域Rbp中之 第三沈積氧化膜117及P +多晶矽層115圖案化,以在第三沈 積氧化膜117及P +多晶矽層115之中央部,形成可到達第二 沈積氧化膜112之基極開口部118。該基極開口部,118較 -3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I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線_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 Ο 9 7 8 Α7 ___ Β7 __ 五、發明說明(34)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第二沈積氧化膜112之中央部爲小,因此,基極開口部118 不會跨越基極接合用開口部114。藉由該製程,可形成由Ρ + 多晶矽層115及Si/Sil-xGex層111中除了其中央部以外 的部分所構成之外部基極1 1 6。此時,和第一實施形態一樣, 本實施形態也不同於圖14(b)所示之習知之HB 丁的製造過 程,尚未對·ΗΒΤ形成區域Rbp中之第三沈積氧化膜117、P + 多晶矽層U5、 Si/Sil-xGex層111及多晶矽層109之兩端 部進行蝕刻而保留著。如此一來,和第一實施形態一樣,於 後續製程中,N+多晶矽層之一部分會殘留於側面上等不良 現象得以防止。此外,可確實地抑制在側面露出包含G e之 Sii-xGex層時,由Ge所造成之MISFET形成區域等之污染。 另夕卜,不對MISFET形成區域Rms中之第三沈積氧化膜117 _及P +多晶矽層1 1 5進行蝕刻,全部保留。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再其次,於圖10 (a)所示之製程中,藉由CVD,在晶圓的全 面上沈積厚度約爲30nm之第四沈積氧化膜120及厚度約 爲150nm之多晶矽膜。然後,藉由非等向性乾式蝕刻,對多 晶矽膜進行回蝕,而在HBT形成區域Rbp中之P +多晶矽層 115及第三沈積氧化膜117之側面上,形成其間夾有第四沈 積氧化膜120之、由多晶矽所構成之側壁121。此時,MISFET 形成區域Rms中之第四沈積氧化膜120及多晶矽膜全部都 被去除。接著,用氟酸等進行濕式蝕刻,以去除第二沈積氧 化膜112及第四沈積氧化膜120中所露出之部分》其結果, Si/Sii-xGex層111的上部之Si層暴露於基極開口部118。 再者,因濕式蝕刻爲等向性蝕刻,故第二沈積氧化膜1 1 2及 -3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60978 A7 ____B7_ 五、發明說明(35) 第四沈積氧化膜1 2 0在横方向也得到了蝕刻。因此,基極開 口部1 1 8之尺寸加大。換言之,由此時之濕式蝕刻量決定基 極開口之寬度W1。但是,ΗΒ 丁形成區域Rbp之矽基板1〇〇 中之N +集極抽出層107等依然被P +多晶矽層115等所蓋住, 因此矽基板100之表面不會露出。 再再其次,於圖10 (b)所不之製程中,在晶圓上沈積厚度 約爲250nm之N +多晶矽層129之後,藉由乾式蝕刻將N +多 晶矽層129及第三沈積氧化膜117圖案化,而僅在HBT形 成區域Rbp中形成射極抽出電極;將MISFET形成區域Rms 中之N'+多晶矽層129及第三沈積氧化膜117全部去除。此 時,因在HBT形成區域Rbp中,P +多晶砂層115之外側也未 被圖案化,故在側方不會形成由多晶矽所構成之側壁。再者, 由於N +集極抽出層107等之表面不會因N +多晶矽層129 之過度蝕刻而被蝕刻,因此,矽基板100之表面也不會形成 凹凸。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其次,於圖11 (a)所示之製程中,藉由乾式蝕亥!],將p +多晶 矽層115、第二沈積氧化膜1_1 2、Si/ Si l.-xG ex層111及多 晶砂層 109圖案_化,以決定外部基極 11(5的形狀。此 時,MISFET形成區域Rms中之P'+多晶矽層115、第二沈積 氧化膜112、Si/Sil-xGex層U1及多晶矽層109也全部都 被去除。 接著,於圖11 (b)所示之製程中,在晶圓上形成厚度約爲 120nm之沈積氧化膜之後,進行乾式蝕刻,以在HBT形成區 域Rbp中之N+多晶矽層129及P+多晶矽層115之側面形 -3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 6 0 9 7 8 A7 __B7_ 五、發明說明(36) 成側壁123。此時,於MISFE丁形成區域,在閘極153側面之 側壁154上,形成L字形的第一沈積氧化膜108及側壁123。 藉由此時之乾式蝕刻(過度蝕刻),將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之 露出部分加以去除》结果,HBT區域Rbp中之N +多晶矽層 129、P +多晶矽層115及N +集極抽出層107之表面及MISFET 形成區域Rms中之閘極153及源/汲區域155之表面露出。 並且,爲了獲得圖6所示之结構,還要進行以下之處理。 首先,藉由濺鍍法,在晶圓的全面上沈積厚度約爲40nm之 鈦膜後,在6 7 5 °C之温度下進行3 0秒鐘之RTA (快速熱處理), 藉此,在HBT區域Rbp中之N+多晶矽層129、P+多晶矽層 115及N +集極抽出層107之露出表面及MISFET形成區域 Rms中之閘極153及源/汲區域155之露出表面上,形成鈦 矽化物層124。然後,僅將鈦膜中未反應之部分選擇性地加 以去除,再爲改變鈦矽化物層124之結晶構造而進行回火處 理。 其次,在晶圓的全面上形成層間絶缘膜125,並在HBT形 成區域Rbp之N +多晶矽層lg9、P +多晶矽層115及 N +集 極抽出層107以及MISFET形成區域Rms之閘極153及源/ 汲區域155之上,分別形成穿過層^間絶缘膜125而到達各自 的鈦矽化物層124之連接孔。緊接著,於各連接孔内填入鎢 膜而形成鎢插塞126。然後,在晶圓的全面上沈.積鋁合金膜 之後,將其圖案化,以形成與各鎢插塞126連接並在層間絶 缘膜125上延伸之金屬配線127。 藉由以上之製程,可形成具有圖6所示之結構的HBT及 -3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衮-II 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460978 B7 _ 五、發明說明(37) MISFET,即包含N型Si集極層.、P +型Sh-xGex基極層及N + 型Si射極層之HBT及包含閘極絶缘膜、多晶矽閘極及源/ 汲區域之MISFET。此處,需要説明的是,於HBT區域Rbp 中,高濃度N型雜質(磷等)從N+多晶矽層129中擴散至Si 111之Si層中,结果該Si層成爲N +型Si層。 若依本實施形態,除了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效果以外,還 能得到以下之效果。 在習知之SiGe-BiCM〇S的製造方法中,在HBT形成區域 之露出於集極開口部110的基板表面上,使Sil-xGex層選擇 性地磊晶生長。可是,由於該選擇性生長所要求之條件難以 滿足,所以,於實際的製程中,經常在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上 出現SiGe島,從而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相對於此,在本實 施形態的製造方法中,預先在第一沈積氧化膜10 8上形成多 晶矽層 109,再在露出於集極開口部 110的基板面上使 Sii-xGex層磊晶生長。換言之,因爲存在有多晶矽層109,故 不管在選擇性磊晶生長條件下還是在偏離選擇性磊晶條件 的情況下,都可在多晶矽層10_9上,確實地沈積厚度大致均 匀的多晶Sil-xGex層。因此,無SiGe島形成之虞,可確實地 抑制基板表面之凹凸及第二沈積氧化膜112之凹凸産生。 (其他實施形態)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亦可不使用 Sil-xGex層.而使用 Sii-x-yGexCy 層(〇S x + y$ 1)或 Sil-yCy 層(0$ yS 1)等由包含 Si且不同於 Si之材料所構成之膜。此外,亦可使用由 Sii-xGex層、Sil-x-yGexCy層、Sil-yCy層等中之兩層以上而 -4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装---- 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4 6 097 8 ___B7_ 五、發明說明(38) 成之層®膜。 另外,上述各寅施形態之雙載子電晶體並不僅限於異質 接合雙載子電晶體。此乃因爲於將同質晶晶生長之Si層用 做基極的雙載子電晶體中,也要減小電晶體之面積及接合 漏電流,並且,由於S i層之選擇性磊晶條件亦不穩定,所以會 産生島之缘故。 本發明之雙載子電晶體的製造方法之製程並不僅限於上 述各實施形態中所介绍之具體方法。舉例而言,形成Si射 極層之另一方法爲:不連續地形成Si/Sil-xGex層,而預先 僅形成Sil-xGex層,然後在露出於基極開口部的Sil-xGex層 上,使S i層磊晶生長。再者,依照於各實施形態中所介绍之 方法以外的方法,也可以形成第四絶缘膜’120及側壁121。 致於形成其他部件之具體方法,不言而喻,只要能形成具有 與要形成的部件同樣作用的部件,就可使用其他周知之方 法。 再者,於第二實施形態中,在第一沈積氧化膜108上形成 多晶矽層1 0 9。但是,代替此$晶矽層1 0 9 ,可以形成由能讓 Sil-xGex層、Sil-x-yGexCy層或者Sil-yCy層選擇生長之其他 材料所構成之膜。因爲.選擇生長'膜係在具有原料氣體之還 原功能之底層上優先地形成者,故,例如非晶矽膜、氮化矽 膜等具有還原功能之膜皆能取代多晶矽層。 此外^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所有的氧化膜宜爲在700°C 以下之温度下所形成之氧化矽膜。如此一來,可抑制半導體 裝置之各部分的雜質濃度分布之惡化。 4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46Ό9 7 8 B7 _ 五、發明說明(39) [發明之效果]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綜上所述,依照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不僅 可抑制起因於活性區-隔離接合部的應力之漏電流及於乾 式蝕刻端面之漏電流,也可在不受選擇性磊晶生長之條件 约束的情況下,實現單元面積較習知之HBT爲小的HBT。 又,於本'發明中,預先在具有集極開口部的沈積氧化膜上 形成多晶矽膜等還原膜,然後在露出於集極開口部的基板 面上,使半導體層磊晶生長。因此,可確實地防止半導體島 之産生,能够製成在基板面及絶缘層上無凹凸之、能用作 BiCMOS裝置之半導體裝置。 [圖式之簡單説明]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中,雙 載子電晶體之结構的截面圖。 圖2 (a)、 (b)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 過程中,於集極開口部形成Si/Sil-xGex層的製程之截面圖。 圖3'‘(a)、 (b)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 過程中,於P +多晶矽層中形成基極開口部的製程之截面圖。 圖 4(a)、 (b)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過程中,於基極開口部形成N +多晶矽層的製程之截面圖。 圖5 (a)、 (b)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 過程中,將:P +多晶矽層之端部圖案化的製程之截面圖。 圖 6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即 SiGe-BiCMOS裝置之結構截面圖。 圖 7 (a)、 (b)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 :-4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 6 0 9 7 8 at _ B7 _ 五、發明說明(, 過程中,形成MISFET之閘極等的製程之截面圖。 圖8 (a)、 (b)係顯示第二寅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過程中,形成第一沈積絶緣膜、多晶矽層及Si/ Sil-xGex層 的製程之截面圖。 圖9 (a)、 (b)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 過程中,於’P +多晶矽層中形成基極開口部的製程之截面圖。 圖10 (a)、 (b)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 過程中,於基極開口部形成N +多晶矽層的製程之截面圖》 圖11 (a)、 (b)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 過程中,將P +多晶矽層之端部圖案化的製程之截面圖。 圖1 2係習知之雙載子電晶體之結構截面圖。 圖13 (a)、 (b)係顯示習知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過程中, 於集極開口部形成Si/ Sil-xGex層的製程之截面圖。 圖14 (〇、 (b)係顯示習知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過程中> 於P+多晶矽層中形成基極開口部的製程之截面圖。. 圖15 (a)、 (b)係顯示習知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過程中, 將P +多晶矽層圖案化,並於基_極開口部形成N +多晶矽層的 製程之截面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圖16係顯示習知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過程中,於各多晶 矽層之端部形成側壁的製程之截面圖。. 圖17 (a)〜(c)係用以説明習知之雙載子電晶體之製造過 程中,SiGe島的産生之截面圖。 [符號之説明] 1 00 (00 1 )矽基板 -43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 097 8 A7 B7 五、發明說明(41) 101 反 向 缓 變 井 1 02 集 極 層 1 03 淺 渠 溝 1 04 深 渠 溝 10 5 未 摻 雜 多 晶 矽 膜 106 氧 化 矽 膜 107 N + .集 極 抽 出 層 108 第 — 沈 積 氧 化 膜 1 1 0 集 極 開 □ 部 111 Si/ : Sii -X G e : s層 112 第 二 沈 積 氧 化 膜 113 接 合 洩 漏 防 止 層 114 基 極 接 合 用 開 口部 115 P + 多 晶 矽 層 116 外 部 基 極 117 第 三 沈 積 氧 化 膜 118 基 極 開 □ 部 119 内 部 基 極 120 第 四 沈 積 氧 化 膜 121 側 壁 123 側 壁 124 鈦 矽 化 物 層 125 層 間 絶 缘 膜 126 鎢 插 塞 -44-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 6 097 8 A7 B7 42,
五、發明說明( 127 金厫配線 129 N +多晶矽層 1 5 1 反向缓變井 152 閘極絶缘膜 153 閘極 154 側壁' 1 55 源/汲區域
Rai 活性區-隔離接合部 W1基極開口之寬度 W2活性區之寬度 W3 集極開口之寬度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Claims (1)

  1. 8 8 8 8 ABCD 4 6 097 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半導體裝置,係形成於半導體基板之活性區内, 能做爲雙載子電晶體之用,其特徴在於具備: 元件隔離區,其形成於所述半導體基板之一部分並包圍 活性區; 第1導電型集極層,其形成於所述半導體基板内,由所述 元件隔離區所夾之區域裏; 絶缘層,其形成於所述半導體基板上,具有跨越所述集極 層與元件隔離區之一部分的集極開口部; 第2導電型基極層,其形成於所述集極開口部内的所述 半導體基板上及所述絶缘層上,包含内部基極與包圍該内 部基極之外部基極;以及 形成於所述内部基極上之第1導電型射極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特徴在於進 —步具備: 接合洩漏防止層,其形成於所述半導體基板内,位於所述 外部基極之正下方且與所述元件隔離區鄰接之區域裏,其 中導人有第2導電型雜質。一 3. —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徴在於:係形成於半 導體基板之活性區内,能做爲具有射極層、基極層及集極層 的雙載子電晶體之用,包含如下製程: 於所述半導體基板之一部分,形成包圍活性區的元件隔 離區之製程“); 所述製程(a)之前或所述製程(a)之後,於所述半導體基板 内,由所述元件隔離區所夾之區域裏,形成第1導電型集極 -4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0978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層之製程(b);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所述製程(a)與(b)之後,於所述半導體基板上沈積第一絶 缘層後,於所述第一絶缘層中形成跨越所述集極層與元件 隔離區之一部分的集極開口部之製程(c);以及 在露出於所述集極開口部的所述半導體基板上,形成至 少用以構成内部基極與包圍該内部基極之外部基極的第 2 導電型半導體層之製程(d)。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 特徴在於進一步包含: 所述製程(d)之後,於基板上形成第二絶缘層之後,藉由使 用屏蔽部件之蝕刻,保留該第二絶缘層中,位於上述半導體 層之中央部上方的部分,而將從位於所述半導體層之端部 上方的部分至位於上述元件隔離區之内側端部上方的部分. 之區域加以去除,以形成基極接合用開口部之製程(e);及 藉由使用所述屏蔽部件之離子植入,於所述半導體基板 内,位於所述基極接合用開口部下方的區域裏,植入第2導 電型雜質而形成接合洩漏防也層之製程(f)。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特徴在於進一步包含: 1 所述製程(d)之後,於基板上形成第二絶缘層之後,藉由使 用屏蔽部件之蝕刻,保留該第二絶缘層中,位於上述半導體 層之中央部上方的部分,而將位於所述半導體層之端部上 方的部分加以去除,以形成基極接合用開口部之製程(e); 於基板上層疊第一導體層與第三絶緣層之後,於所述第 -47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60978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導體層與第三絶缘層中開一個到達·殘留於内部基極上方 之所述第二絶缘層的基極開口部之製程(f); 形成能覆蓋露出於所述基極開口部之所述第一導體層側 面的第四絶緣層之製程(g); 藉由蝕刻,將殘留於所述半導體層之内部基極上方的所 述第二絶 '缘層當中,露出於所述基極開口部的部分加以去 除,以使所述半導體層之一部分露出於所述基極開口部的 底部之製程(h); 所述製程(h)之後,形成填充所述基極開口部的第二導體 層之製程(i);及 所述製程(i)之後,藉由蝕刻,將所述第一導體層及第三絶 缘層之端部加以去除,以使所述半導體基板中,將成爲集極 抽出層的部分露出之製程(丨)。 6. —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徴在於:係於半導體 基板上具備:至少包含射極層、基極層及集極層的雙載子電 晶體;及至少包含閘.極絶缘膜、閘極及源/汲區域的MISFET, 包含如下製程: _ 於雙載子電晶體形成區域中,形成所述雙載子電晶體之 集極層,並同時於MISFET形成盧域中,形成所述MISFET之 閘極絶缘膜、閘極及源/汲區域之製程(a); 於基板上層疊第一絶缘層與還原膜之後,將所述第一絶 缘層與還原膜中,位於所述雙載子電晶體形成區域内的所 述集極層之上方的部分加以去除,以形成集極開口部之製 程(b );及 -48-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脅合作社印製 4 6 097 8 as C8 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 申請專利範圍 1 1 於 所 述 集 極 開口部 内的所述半導體基板上 及 所 述 還 原 膜 1 上 ,使 至 用 以 構成内部基極與包圍該内部 基 極 之 外 部 基 1 1 „ 極 的 第 2 導 電 型半導 體層晶晶生長之製程 ^—V 請 7 . 如 串 請 專 利範圍 第6項之半導體裝置 的 製 造 方法, 其 閱 讀 1 ! .特 徴 在 於 背 面 1 之 1 於 上 述 .製 程 (C)中, 所形成之上述半導體 層 至 少 要 包 含 注 意 I 事 Si 1 -X Ge X (0 ^ X ^ 1)> Sil-x-y GexCy (0^x + y^ 1)及 Si W Cy (〇 . 項 矣 1 1)Φ 之 — 0 4 % 本 C 8. 如 串 請 專 利範圍 第6或7項之半導體裝 置 的 製 造 方 去, 頁 1 I 其 特 徴 在 於 1 | 於 上 述 製 程 (b)中,所形成之上述還原膜要 包 含 從 多 晶 矽、 1 1 非 晶 矽 及 氮 化 矽中所 選擇之任一種材料。 1 訂 9 · 如 串 m 專 利範圍 第6或7項之半導體裝 置 的 製 造 方 去, I 其 特 徴 在 於 進 —步包 含: 1 1 上 述 製 程 (C: 之後,於基板上形成第二絶缘 層 之 後 ,保 留 該 1 ! 第 二 维 ι»Ό 缘 層 中 ,位於』 1述半導體層之中央部 上 方 的 部 分, 而 1 將 位 於 所 述 半 導體層 之端部方的部分加 以 去 除 以 形 成 C,' 基 極 接 合 用 開 口部之 製程(d); 1 1 於 基 板 上 層 疊第一 導體層與第三絶缘層 之 後 ,於 所 述 第 I 一 導 體 層 與 第 三絶缘 層中開一個到達殘留於1* 基 極 上 方 1 1 1 之 所 述 第 二 絶 緣層的 基極開口部之製程(eh 1 1 形 成 能 覆 蓋 露出於 所述基極開口部之所述第一 -導 體 層 側 面 的 电 極 間 缘層之 製程⑴; 1 I 藉 由 蝕 刻 ,將殘留於所述半導體層之内部 基 極 上 方 的 所 1 I -49-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60978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述第二絶缘層當中,露出於所述基極開口部的部分加以去 除,以使所述半導體層之一部分露出於所述基極開口部的 底部之製程(gh 所述製程(g)之後,形成填充所述基極開口部的、將做爲 射極抽出電極之用的第二導體層之製程(h); 將所述雙載子電晶體形成區域裏之所述第三絶缘層、第 —導體層、半導體層及還原膜之一部分與所述MISFET形 成區域裏之所述第三絶緣層、第一導體層、半導體層及還 原膜之全部加以去除之製程⑴; 所述製程(i)之後,於基板上沈積絶缘膜並對該絶缘膜進 行回蝕,藉而於所述雙載子電晶體形成區域裏之所述第一 導體層、半導體層及還原膜.之側面與上述閘極之側面形成 側壁之'製程(jh及 將所述第一絶缘層加以去除,以使所述半導體基板中,雙 載子電晶體形成區域裏之將成爲集極抽出層的部分與所述 MISFE 丁形成區域裏之源/汲區域露出之製程(k)。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_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 特徴在於: 經齊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同時進行所述製程(j)與所述嫉程(k)。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 法,其特徴在於: 至少上述各絶缘層中之一係於70(TC以下之温度下形成 的氧化矽膜。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 -50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6 097 8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特徴在於: 於上述·製程(C)中,依序層疊 Sii-xGex (0^ 1), Sil-x-yGexCy (〇Sx + ySl)及 Sil-yCy (〇SySl)中之 ~1 與 Si 層,以形成上述半導體層,該製造方法進一步包含: 上述製程(c)之後,於基板上形成第二絶缘層之後,保留該 第二絶缘層中,位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中央部上方的部分,而 將位於所述半導體層之端部上方的部分加以去除,以形成 基極接合用開口部之製程(d); .於基板上層叠第一導體層與第三絶缘層之後,於所述第 一導體層與第三絶缘層中開一個到達殘留於内部基極上方 之所述第二絶緣層的基極開口部之製程(e); 形成能覆蓋露出於所述基極開口部之所述第一導體層側 面的電極間絶缘層之製程(f); 藉由蝕刻,將殘留於所述半導體層之内部基極上方的所 .述第二絶缘層當中,露出於所述基極開口部的部分加以去 除,以使所述半導體層之一部分露出於所述基極開口部的 底部之製程(g); 一 所述製程(g)之後,形成填充所述基極開口部的、將做爲 射極抽出電極之用的、包含第1導電型雜質的第二導體層 之製程(h);及 使第1導電型雜質從所述第二導體層中擴散至所述Si層 之一部分中,以在所述Si層内形成射極層之製程(〇»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其特徴在於進一步包含: -51 - 本紙張又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v------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097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將所述雙載子電晶體形成區域裏之所述第三絶缘層、第 —導體層、半導體層及還原膜之一部分與所述MIS FE丁形 成區域裏之所述第三絶缘層、第一導體層、半導體層及還 原膜之全部加以去除之製程(jh 然後,於基板上沈積絶缘膜並對該絶缘膜進行回蝕,藉而 於所述雙載子電晶體形成區域裏之所述第一導體層、半導 體層及還原膜之側面與上述閘極之側面形成側壁之製程 (k);及 將所述第一絶缘層加以去除,以使所述半導JI基板中,雙 載子電晶體形成區域裏之將成爲集極抽出層的部分與所述 MISFET形成區域裏之源/汲區域露出之製程⑴。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其特徴在於: 同時進行所述製程(k)與所述製程(1)。 -5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TW089104604A 1999-03-15 2000-03-14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TW46097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814799 1999-03-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60978B true TW460978B (en) 2001-10-21

Family

ID=13365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04604A TW460978B (en) 1999-03-15 2000-03-14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6455364B1 (zh)
EP (2) EP1037284A3 (zh)
KR (1) KR100630110B1 (zh)
CN (1) CN1215569C (zh)
DE (1) DE60040812D1 (zh)
TW (1) TW4609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20900B1 (en) * 1999-01-14 2009-08-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DE60040812D1 (de) * 1999-03-15 2008-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en Bipolar-Transistor und ein MISFET Halbleiter Bauelement
JP3528756B2 (ja) * 2000-05-12 2004-05-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2002252233A (ja) * 2001-02-22 2002-09-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822292B1 (fr) * 2001-03-14 2003-07-18 St Microelectronics Sa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ransistor bipolaire de type double polysilicium a base a heterojonction et transistor correspondant
JP3501284B2 (ja) * 2001-03-30 2004-03-02 富士通カンタム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660607B2 (en) * 2001-03-30 2003-12-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s
SE0103036D0 (sv) * 2001-05-04 2001-09-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emiconductor process and integrated circuit
ATE535010T1 (de) 2001-07-12 2011-12-15 Univ Mississippi State Verfahren zur herstllung selbstausgerichteten transistortopologien in siliziumkarbid durch verwendung selektiver epitaxie
DE10134089A1 (de) * 2001-07-13 2003-01-3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ipolartransistors mit Polysiliziumemitter
JP4402953B2 (ja) 2001-09-18 2010-01-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FR2835652B1 (fr) 2002-02-04 2005-04-15 St Microelectronics Sa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circuit integre comportant des transistors bipolaires, en particulier a heterojonction si/sige, et des transistors a effet de champ a grilles isolees, et circuit integre correspondant
US7521733B2 (en) * 2002-05-14 2009-04-2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a bipolar transistor and a hetero bipolar transistor
TW573372B (en) * 2002-11-06 2004-01-21 Super Nova Optoelectronics Cor GaN-based III-V group compoun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6699765B1 (en) * 2002-08-29 2004-03-02 Micrel, Inc.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bipolar transistor using selective epitaxially grown SiGe base layer
JP4122197B2 (ja) * 2002-08-30 2008-07-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040038511A (ko) * 2002-11-01 2004-05-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자기정렬형 이종접합 쌍극자 트랜지스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DE10318422B4 (de) * 2003-04-23 2006-08-1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Hochfrequenz-Bipolartransistor mit Silizidregio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US6982433B2 (en) 2003-06-12 2006-01-03 Intel Corporation Gate-induced strain for MO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US6974733B2 (en) * 2003-06-16 2005-12-13 Intel Corporation Double-gate transistor with enhanced carrier mobility
US7138668B2 (en) * 2003-07-30 2006-11-21 Nissan Motor Co., Ltd. Heterojunction diode with reduced leakage current
US7910448B2 (en) * 2004-01-23 2011-03-22 Nxp B.V.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mono-crystalline emitter
DE102004017166B4 (de) * 2004-04-01 2007-10-11 Atmel Germany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Bipolar-Transistoren
DE102004053394B4 (de) 2004-11-05 2010-08-19 Atmel Automotive Gmbh Halbleiter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Halbleiteranordnung
JP2006186235A (ja) * 2004-12-28 2006-07-13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314799B2 (en) * 2005-12-05 2008-01-01 Semisouth Laboratories, Inc. Self-aligned trench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regrown gates and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 with regrown base contact regio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CN101326621B (zh) * 2005-12-13 2010-06-16 Nxp股份有限公司 在结处具有绝缘层的场效应晶体管结构
US8026146B2 (en) * 2006-08-31 2011-09-27 Nxp B.V.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ipolar transistor
US7892910B2 (en) 2007-02-28 2011-02-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ipolar transistor with raised extrinsic self-aligned base using selective epitaxial growth for BiCMOS integration
US7598539B2 (en) * 2007-06-01 2009-10-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SG183740A1 (en) 2009-02-20 2012-09-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8129234B2 (en) * 2009-09-09 2012-03-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bipolar transistor integrated with metal gate CMOS devices
EP2315238B1 (en) * 2009-10-26 2012-06-20 Nxp B.V. 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
CN102117749B (zh) * 2009-12-31 2012-07-11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双极晶体管的集电区和集电区埋层的制造工艺方法
CN102402125A (zh) * 2010-09-16 2012-04-04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锗硅碳器件中的光刻标记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US20120313146A1 (en) * 2011-06-08 2012-12-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transistor so as to have reduced base resistance
KR101682320B1 (ko) * 2012-10-31 2016-12-05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표시 패널,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표시 장치
CN104425244B (zh) * 2013-08-20 2017-02-15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锗硅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制造方法
CN108054096B (zh) * 2017-12-21 2020-08-28 南京溧水高新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双极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JP2020120080A (ja) * 2019-01-28 2020-08-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半導体素子
CN111933796B (zh) * 2020-09-29 2020-12-18 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阻变式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2172B2 (ja) * 1994-07-29 2002-05-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BiMOS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4252582A (en) * 1980-01-25 1981-02-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f aligned method for making bipolar transistor having minimum base to emitter contact spacing
JPS63304657A (ja) 1987-06-04 1988-12-12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S63318160A (ja) * 1987-06-19 1988-12-27 Fujitsu Ltd バイポ−ラ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KR890003827B1 (ko) * 1987-07-25 1989-10-05 재단법인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소 고속 고집적 반도체소자(Bicmos)의 제조방법
JP2746289B2 (ja) * 1989-09-09 1998-05-06 忠弘 大見 素子の作製方法並びに半導体素子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740087B2 (ja) * 1992-08-15 1998-04-15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DE4301333C2 (de) * 1993-01-20 2003-05-15 Daimler Chrysl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ilizium-Germanium-Heterobipolartransistoren
US5451798A (en) * 1993-03-18 1995-09-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JP2655052B2 (ja) * 1993-10-07 1997-09-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756103B1 (fr) * 1996-11-19 1999-05-14 Sgs 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Fabrication de circuits integres bipolaires/cmos et d'un condensateur
US6121102A (en) * 1997-03-18 2000-09-19 Tel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through an isolation trench to form trench-isolated bipolar devices
KR100275962B1 (ko) * 1998-12-30 2001-02-01 김영환 반도체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_
DE60040812D1 (de) * 1999-03-15 2008-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en Bipolar-Transistor und ein MISFET Halbleiter Bauelement
JP3317942B2 (ja) * 1999-11-08 2002-08-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37284A3 (en) 2002-10-30
CN1215569C (zh) 2005-08-17
CN1267916A (zh) 2000-09-27
US6713790B2 (en) 2004-03-30
US6455364B1 (en) 2002-09-24
US20020197809A1 (en) 2002-12-26
EP1710842A1 (en) 2006-10-11
DE60040812D1 (de) 2008-12-24
EP1710842B1 (en) 2008-11-12
KR20000076855A (ko) 2000-12-26
KR100630110B1 (ko) 2006-09-27
EP1037284A2 (en) 2000-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60978B (en)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KR100586737B1 (ko) SOI 기판 위에 구현된 NMOS 소자, PMOS 소자및 SiGe BiCMOS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5171702A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thick base oxide in a BiCMOS process
JP3494638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01004960A1 (fr) Dispositif semi-conducteur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orrespondant
KR20020019560A (ko) 바이폴라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4064063A (ja) 高電圧縦型dmos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329941B2 (en) Creating increased mobility in a bipolar device
JP2010010456A (ja) 半導体装置
JP4138806B2 (ja) バイポーラトランジスタの形成方法
JP2001035858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38780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68500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90517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02011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409041B1 (en) A method for forming a thick base oxide in a BiCMOS process
JP2004040131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268376B2 (en) Bipolar transistor for increasing signal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270332B1 (ko) 실리콘게르마늄 쌍극자 트랜지스터 제조방법
JP3953033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52784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307771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77555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2016160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1065015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