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3127A - 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3127A
CN112823127A CN201980066383.3A CN201980066383A CN112823127A CN 112823127 A CN112823127 A CN 112823127A CN 201980066383 A CN201980066383 A CN 201980066383A CN 112823127 A CN112823127 A CN 112823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container
main body
spout
container accord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63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23127B (zh
Inventor
三好征记
川崎实
斋藤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975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838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984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0018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757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0474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9714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70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23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3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3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3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5/00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 B65D35/02Body construction
    • B65D35/12Connections between body and closure-receiving bu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5/00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 B65D35/02Body construction
    • B65D35/04Body construction made in one piece
    • B65D35/08Body construction made in one piece from plastics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22/00Producing hollow articles
    • B29D22/003Containers for packaging, storing or transporting, e.g. bottles, jars, cans, barrels,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23/00Producing tubular articles
    • B29D23/20Flexible squeeze tubes, e.g. for cosme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5/00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 B65D35/02Body construction
    • B65D35/10Body construction made by uniting or interconnect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5/00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 B65D35/14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with linings or inserts
    • B65D35/20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with linings or inserts for retracting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5/00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 B65D35/24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with auxiliary devices
    • B65D35/36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with auxiliary devices for applying contents to surfaces
    • B65D35/38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5/00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 B65D35/24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with auxiliary devices
    • B65D35/42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with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venting loss of removable closur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5/00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 B65D35/44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0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 B65D47/08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base element provided with the spout or discharge pass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0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 B65D47/08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base element provided with the spout or discharge passage
    • B65D47/0833Hinges without elastic bias
    • B65D47/0838Hinges without elastic bias located at an edge of the base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18Arrangements of closures with protective outer cap-like covers or of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closures
    • B65D51/20Caps, lids, or covers co-operating with an inner closure arranged to be opened by piercing, cutting, or t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18Arrangements of closures with protective outer cap-like covers or of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closures
    • B65D51/20Caps, lids, or covers co-operating with an inner closure arranged to be opened by piercing, cutting, or tearing
    • B65D51/22Caps, lids, or covers co-operating with an inner closure arranged to be opened by piercing, cutting, or tearing having means for piercing, cutting, or tearing the inner clo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51/00Details relating to container closures
    • B65D2251/0003Two or more closures
    • B65D2251/0006Upper closure
    • B65D2251/0025Upper closure of the 47-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51/00Details relating to container closures
    • B65D2251/0003Two or more closures
    • B65D2251/0068Lower closure
    • B65D2251/0093Membr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ube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的残留的管容器。管容器包含:筒状的主体部,其一端封闭,能够对内容物进行收容,由含有树脂材料的薄膜材料形成;以及注出口部,其安装于主体部的另一端,能够将主体部的另一端封闭,其中,主体部的另一端在注出口部的周缘部处粘接于与主体部的一端侧相反侧的面。注出口部可以具有与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板状的封闭部,周缘部是封闭部的端缘,主体部的另一端在封闭部的周缘部处,粘接于封闭部的与主体部的一端侧相反侧的面。

Description

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能够填充包装医药品、化妆品、食品等的管容器。管容器通常包含:筒状的主体部,其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以及注出口部(也称为肩部),其通过熔接等而安装于主体部的开口另一端,形成为随着从主体部的开口离开而外径减小的锥状。在注出口部的主体部的相反侧设置有能够取出内容物的开口部,管容器的使用者将主体部压塌而能够从开口部挤出内容物。(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关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利用以树脂为材料的200μm~400μm左右厚度的弹性模量较高(韧性较强)的薄膜材料形成刚性较高的主体部。因此,在使主体部变形而将内容物挤出之后,因主体部恢复为原来的形状而产生空气向主体部的内侧流入的称为“返气”的现象。在再次挤出内容物时,对流入的气体和主体部一起进行挤压而利用流入的气体的压力将内容物从注出口部挤出。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注出口部,即,该注出口部包含凸缘部、注出筒部、将注出筒部封闭的密闭板部以及设置于密闭板部的拉环(把手),将该注出口部与以将注出筒部覆盖的方式安装的盖一起,安装于在包装容器(液体用纸容器)的顶部形成的注出口部安装孔。关于该注出口部,为了提高包装容器的气体阻隔性而在凸缘部插入形成气体阻隔性薄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992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98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存在如下问题,即,注出口部形成为锥状,因此在取出内容物时内容物的一部分会残留于注出口部的内侧,难以将所有内容物挤出。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抑制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的残留。
另外,关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为了保证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性以及气体阻隔性,有时通过插入成型等将至少能够将开口部封闭的气体阻隔薄膜安装成沿着注出口部的内表面。在该情况下,在最初的开封中,气体阻隔薄膜由设置于盖顶面的尖端部等前端尖锐的夹具刺破而形成孔,从该孔挤出内容物。然而,这种管容器存在如下问题,即,难以将气体阻隔薄膜从注出口部完全去除,由残留于注出口部的开口部内的气体阻隔薄膜阻碍内容物的顺畅的取出。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保证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性以及气体阻隔性、且抑制对开封后的顺畅的内容物的取出的阻碍。
另外,关于专利文献1公开的管容器,为了进行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有时从注出口部的外侧粘贴将开口部封闭的易剥离性的薄膜。在该情况下,在将易剥离性的薄膜剥除之后,利用安装于盖的顶板内表面的发泡苯乙烯制的衬垫进行再封时的密封。然而,存在如下问题,即,即使利用这种衬垫,开口部的端缘也在粘贴薄膜时失去平滑性,在揭下薄膜之后会在衬垫与开口部的端缘之间产生间隙,再封时的密封性存在界限。
另外,已知为了提高再封时的密封性,在盖的顶板内表面设置有能够与开口部的内周面紧贴嵌合的内环的管容器,关于这种管容器,在设置有易剥离性的薄膜的情况下,因与内环发生干扰而无法采用。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兼顾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以及再封后的密封。
关于专利文献2的注出口部,通过拉拽拉环使得密闭板部的一部分断裂并将其去除而进行开封。因此,对于注出口部主体及气体阻隔性薄膜中使用的材料,存在如下强度设定方面的限制,即,即使它们重叠也能够将它们撕裂。因此,存在各材料的选项受到限定的问题。例如,对于形成根据耐热性的高度而进行利用热水的杀菌处理(干馏杀菌、煮沸杀菌)的包装容器的注出口部的材料优选采用聚丙烯(PP)。然而,PP的撕裂性较低,因此有时不适合用作利用拉环使密闭板部断裂并将其去除的专利文献2的注出口部的材料。
另外,专利文献2的注出口部存在如下问题,即,需要预先将阻隔薄膜插入于模具内然后将主体的材料注射至模具内之类的、利用比较复杂的模具的制造工序,制造成本容易提升。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虽然具有气体阻隔性但材料选择的自由度较高、且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的注出口部以及使用该注出口部的管容器。
另外,作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的主体部的成型方法,通常已知基于挤出成型的方法、以使得沿着长度方向的端部重叠的方式使薄膜形成为筒状而对重叠的端部彼此进行粘接的方法。
在通过挤出成型对主体部进行成型的方法中,在通过印刷对主体部的表面进行装饰的情况下,需要在挤出成型工序之后利用专用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工序。因此,有时进行装饰会阻碍生产率提高、或者变为成本增加的原因。另外,存在如下问题,即,能够用于挤出成型的材料受到限定,因此难以在主体部设置具有气体阻隔性、遮光性等功能的层。
另外,在对重叠的端部彼此进行粘接的方法中,需要将利用具有粘接性的材料的层设置于薄膜的最内层及最外层,并且为了保护薄膜的端部而需要针对最内层及最外层分别使用足够量的具有粘接性的材料。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薄膜容易增厚,形成的主体部的刚性升高,其结果,难以压塌而将内容物挤出,内容物的一部分会残留于主体部内。具体而言,如果难以将主体部压塌,则如以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对图41所示的主体部进行剖切的剖视图所示,在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折痕产生间隙,有时残留于该间隙的内容物会残留于主体部内。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对薄膜进行装饰、赋予功能性,并且能够抑制薄膜的厚度增加而抑制主体部内的内容物的残留。
另外,关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例如,以重叠的方式对使得薄膜形成为筒状的主体部的开口另一端、和注出口部的开口部的相反侧的一端缘的形成有倒圆角的部分进行对位,在将主体部的开口另一端加热之后使其收缩,对它们进行熔接而进行注出口部向主体部的安装。因此,对于主体部的开口另一端和注出口部的开口部的对位要求较高的精度。特别是在薄膜中含有铝箔等难以热收缩的材料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利用热收缩的对位,因此有时更难以进行对位。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主体部向注出口部的熔接无需高精度的对位、且容易制造。
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存在如下问题,即,根据内容物的不同,如果与流入的空气接触,则因氧化等而导致品质进一步恶化。另外,在内容物的挤出时,为了利用流入的气体将内容物挤出,需要利用内容物将注出口部的开口封闭。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在使用时需要使注出口部朝向下方,使用时的管容器的姿势受到限定,便利性下降。并且,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内容物较少的情况下,产生内容物从注出口部急剧飞溅的喷出现象。
另一方面,关于利用由以弹性模量较低、且封闭保持(dead hold)性较高的铝等材料为主体的层构成的主体部的管容器不会发生返气,但为了将内容物挤出而需要利用超过将主体部设为铝等的层的较大的弯曲屈服力的力对容器进行挤捏而使其变形。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在以粘度特别高的材料为内容物的情况下难以挤出。另外,存在如下问题,即,有时因反复使用而在主体部产生微小的孔(小孔)。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能抑制气体流入内部,并且对于内容物的挤出不需要较大的力。
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存在如下问题,即,因薄膜材料的韧性的强度而在挤出内容物时导致微量的内容物在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残留于间隙。由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如图41所示,根据薄膜材料的韧性的强度的不同,即使在挤出内容物时将主体部压塌,在宽度方向的两端、即薄膜材料的弯曲部周围也产生无法完全压塌的间隙,因微量的内容物残留于该间隙而直至最后无法用尽内容物。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抑制内容物在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端部残留。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管容器,其包含:筒状的主体部,其一端封闭,能够对内容物进行收容,由含有树脂材料的薄膜材料形成;以及注出口部,其安装于主体部的另一端,能够将主体部的另一端封闭,其中,主体部的另一端在注出口部的周缘部处粘接于与主体部的一端侧相反侧的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抑制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的残留。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保证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性以及气体阻隔性,并能够抑制因气体阻隔薄膜阻碍开封后的顺畅的内容物的取出。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兼顾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和再封后的密封。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气体阻隔性且材料选择的自由度较高、并且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的注出口部以及使用该注出口部的管容器。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进行对薄膜的装饰、功能性的赋予,并且能够抑制薄膜的厚度的增加而抑制主体部内的内容物的残留。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对于主体部向注出口部的熔接无需高精度的对位,容易制造。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抑制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的残留。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抑制气体流入内部,对于内容物的挤出无需较大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注出口部的剖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要部放大后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对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取出内容物时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进行开封时的情形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管容器的要部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注出口部的剖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要部放大后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管容器的要部放大后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注出口部的分解斜视图。
图13是用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注出口部的纵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纵剖视图。
图15是用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包装容器的注出口部的纵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体部的剖视图以及局部放大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体部的剖视图以及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视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俯视图以及要部剖视图。
图29是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熔接工序进行说明的俯视图以及要部剖视图。
图30是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管容器的熔接工序进行说明的俯视图以及要部剖视图。
图31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管容器的要部剖视图。
图32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33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34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35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36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37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管容器的胶带材料的剖视图。
图38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39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40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管容器的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41是现有技术所涉及的管容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1100进行说明。管容器1100包含:主体部110,其一端封闭;以及注出口部120,其安装于主体部110的另一端。另外,作为一个例子,管容器1100还具有安装于注出口部120的铰接盖130。
图1中示出了管容器1100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图2中示出了注出口部120的俯视图以及利用B-B’线剖切的剖视图,图3中示出了安装有铰接盖130的注出口部120周围放大后的图1的基于A-A线的剖视图。此外,图1中为了方便而示出了注出口部120未安装铰接盖130的状态。
主体部110是位于一端的底部111封闭的、能够对未图示的内容物进行收容的由柔软材料形成的筒状的部件。关于主体部110,作为一个例子,能够在使得薄膜(也称为薄膜材料)形成为筒状之后,在底部111、以及沿着主体部11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分别对相对的薄膜彼此进行粘接而形成该主体部110。薄膜彼此的粘接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在薄膜设置含有聚乙烯的粘接层而对它们进行热封的方法。
注出口部120是安装于位于主体部110的另一端的顶部112,且能够将主体部110的顶部112封闭的部件。注出口部120具有与主体部1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板状的封闭部121。如图2所示,作为一个例子,封闭部121为圆板形状,但只要是平板状,则形状并不限定,也可以是椭圆、长圆、多边形等。注出口部120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可以优选采用低密度聚乙烯等树脂材料。关于封闭部121形成为平板状的注出口部120,与形成为锥状的现有技术所涉及的注出口部相比,能够减少使用的材料。
作为一个例子,封闭部121大致在中心部具有圆环状的半切部122,在半切部122的内侧具有拉环123。封闭部121具有半切部122及拉环123,从而管容器1100的使用者拉拽拉环123而沿着半切部122将封闭部121的一部分去除,由此能够在封闭部121形成用于取出内容物的开口。此外,也可以不设置半切部122及拉环123而预先在封闭部121形成用于取出内容物的开口。
如图1、图3所示,主体部110的顶部112在封闭部121的端缘(周缘部)粘接于封闭部121的与主体部110的底部111侧相反侧的面。主体部110和封闭部121的粘接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利用在薄膜的最内层设置含有聚乙烯的粘接层,且由含有聚乙烯的材料形成注出口部120并对它们进行热封的方法。
铰接盖130是安装于注出口部120,能够使形成于注出口部120的开口封闭及敞开的部件。铰接盖130具有:筒状的固定部131,其安装固定于注出口部120,具有注出用的孔131a;以及盖部132,其经由铰接部133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部131。如图3所示,固定部131的孔131a在俯视时形成为中心重叠于与在注出口部120形成的开口的中心重叠的位置。因此,利用盖部132使固定部131的孔131a封闭及敞开而能够使形成于注出口部120的开口封闭及敞开。铰接盖130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采用聚丙烯、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树脂材料。
将铰接盖130向注出口部120进行固定的构造并不特别限定,作为一个例子,如图3所示,可以在铰接盖130以及封闭部121分别设置筒状的卡合壁,使得卡合壁彼此嵌合固定。
如图3所示,优选地,在铰接盖130的固定部131设置的注出用的孔131a的内周径形成为大于半切部122的直径以及拉环123的外径。由此,在使用拉环123而在封闭部121形成开口时,能够从固定部131的孔131a的外侧容易地抓住拉环123,并且能够通过孔131a将被去除的封闭部121的一部分取出。因此,无需从注出口部120拆下铰接盖130而能够容易地在注出口部120形成开口。
另外,如图1、图3所示,可以使得在拉环123的上端设置的环状部形成为,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固定部131的孔131a更靠外侧的位置。由此,与环状部比孔131a更靠内侧的情况相比,容易抓住拉环123,因此更容易在注出口部120形成开口。
此外,用于实现在注出口部120形成的开口的封闭及敞开的方式并不限定于铰接盖130,例如,可以设为包含如下部件的方式:圆筒部,其具有设置于注出口部120的外螺纹;以及盖,其具有能够与上述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
(注出口部的功能)
图4中示出了用于对将略微残留于主体部110的内容物取出时的管容器1100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关于管容器1100,注出口部120具有与主体部1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板状的封闭部121,并且主体部110的顶部112在封闭部121的端缘粘接于封闭部121的与主体部110的底部111侧相反侧的面。因此,如图4所示,用手指等将主体部110在封闭部121的端缘处折弯,由此能够利用封闭部121的内侧的平面和主体部110的内表面夹入略微残留于主体部110的内容物而将其朝向注出口部120的开口的周围挤出。
另外,注出口部120的封闭部121为平板状,因此与如现有技术所示形成为锥状的注出口部不同,不具有能够使得内容物残留于内侧的空间。因此,能够将朝向注出口部120的开口的周围挤出的内容物以使其不残留于主体部110以及注出口部120的内部的方式从开口挤出。其结果,能够抑制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的残留。
此外,关于管容器1100,如上所述,能够一边将主体部110折弯一边挤出内容物而抑制内容物的残留。因此,优选由能够容易地将主体部110折弯的、刚性较低(韧性不强)的薄膜形成主体部110。另外,优选地,作为盖,如果设置上述铰接盖130,则与设置有与封闭部螺合、且使其旋转而打开的盖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针对打开时用手抓住的主体部110所要求的扭转的刚性,因此容易采用刚性较低的薄膜。
<第2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之间相同或相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说明。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2100包含:主体部210,其一端封闭;以及注出口部220,其安装于主体部210的另一端。图5中示出了管容器2100的主视图。
主体部210是位于一端的底部211封闭的、能够对未图示的内容物进行收容,由包含气体阻隔层214的层叠件形成的筒状的部件。关于主体部210,作为一个例子,能够在使得包含气体阻隔层214的薄膜(层叠薄膜)形成为筒状之后,在底部211、以及沿着主体部210的长度方向(图5的纸面的上下方向)的端缘分别对相对的薄膜彼此进行粘接而形成该主体部210。薄膜彼此的粘接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在薄膜设置含有聚乙烯的粘接层而对它们进行热封的方法。气体阻隔层214的材质只要是具有气体阻隔性的薄膜材料,则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含有铝箔、EVOH树脂等的树脂薄膜。
注出口部220是安装于位于主体部210的另一端的顶部212,且能够将主体部210的顶部212封闭的部件。作为一个例子,注出口部220具有与主体部2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板状的封闭部221。如图6所示,作为一个例子,封闭部221在俯视时为圆板形状,但形状并不限定,也可以是椭圆、长圆、多边形等。注出口部220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但可以优选采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树脂材料。关于封闭部221形成为平板状的注出口部220,与形成为锥状的现有技术所涉及的注出口部相比,能够减少使用的材料。此外,关于封闭部221的形状,只要能够形成后述的半切部222以及气体阻隔薄膜225,则也可以不是与主体部2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板状,可以是具有随着从主体部210的顶部212离开而外径减小的肩部的锥状。
封闭部221具有:大致处于中心部的圆环状的半切部222;把手部223,其从半切部222的内侧朝向主体部210的与底部211相反侧伸出;筒状的周壁224,其在比半切部222更靠外侧的位置处朝向主体部210的与底部211相反侧伸出;以及气体阻隔薄膜225。
作为一个例子,把手部223是包含如下部件的拉环:支撑部223a,其从封闭部221伸出;以及环状部223b,其设置于支撑部223a的与注出口部220相反侧的端部,形成为能够供使用者将手指伸入。封闭部221具有半切部222以及把手部223,从而管容器2100的使用者通过以规定的力拉拽把手部223而能够沿着半切部222将作为封闭部221的一部分的开口预定部221a(由半切部222包围的区域)和气体阻隔薄膜225一起去除,由此,能够在封闭部221形成用于取出内容物的开口。这样,关于管容器2100,能够利用注出口部220将主体部210的另一端封闭,在最初的开封时,能够将封闭部221的一部分去除而在注出口部220形成开口,因此能够保证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性。此外,可以在气体阻隔薄膜225形成与半切部222的形状对应的弱化线而容易将开口预定部221a去除。
此外,只要使用者能够拉拽而将封闭部221的一部分去除,则把手部22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拉环,例如也可以是从封闭部221伸出的板状的夹持余量部。
为了安装将形成于注出口部220的开口封闭的盖(未图示)而设置周壁224。可以在周壁224设置用于将盖固定的螺纹牙、卡合爪。
气体阻隔薄膜225是为了对注出口部220的规定区域赋予气体阻隔性而在注出口部220的成为管容器2100的内侧的面设置的薄膜。气体阻隔薄膜225的材质具有气体阻隔性,如后所述,只要是能够与封闭部221的一部分一起沿着半切部222进行去除的薄膜材料,则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铝箔、EVOH树脂等。关于将气体阻隔薄膜225设置于注出口部220的方法,例如,可以在成型后的注出口部220对气体阻隔薄膜225进行热封,也可以在注出口部220对气体阻隔薄膜225进行一体成型(插入成型)。气体阻隔薄膜225的端缘(端面)可以露出,如图5所示,也可以由封闭部221覆盖。利用封闭部221将气体阻隔薄膜225的端缘覆盖,由此能够抑制从露出的气体阻隔薄膜225的端缘产生层间剥离(分层)。
如图5、图6所示,主体部210的顶部212附近的内周面在封闭部221的开口预定部221a周围的端缘即周缘部221b遍及整周地粘接于封闭部221的与主体部210的底部211侧相反一侧的面。主体部210和封闭部221的粘接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即,在薄膜的最内层设置含有聚乙烯的粘接层,且由含有聚乙烯的材料形成注出口部220并对它们进行热封。
此时,如果将周缘部221b的与顶部212附近的内周面粘接的区域设为第1区域、将注出口部220的成为管容器2100内侧的面的设置有气体阻隔薄膜225的区域设为第2区域、且将注出口部220的周缘部221b的整周的区域设为第3区域,则主体部210以满足下面的条件的方式粘接于注出口部220的封闭部21。即,主体部210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以使得在第3区域中从第3区域内的各位置的法线方向观察而气体阻隔层214和气体阻隔薄膜225彼此重叠的方式,粘接安装于注出口部220。具体而言,在管容器2100的情况下,封闭部221为与主体部2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板状,因此如图5所示,主体部210在俯视时以气体阻隔层214和气体阻隔薄膜225彼此重叠的方式,粘接安装于注出口部220的封闭部221。
由此,关于主体部210安装于注出口部220的管容器2100,从封闭部221的周缘部的各位置的法线方向观察,气体阻隔层214和气体阻隔薄膜225彼此重叠,因此不会产生不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区域,能够实现较高的气体阻隔性。因此,利用主体部210及注出口部220能够保证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直至在注出口部220形成开口为止)的密封性以及气体阻隔性。
图6中示出了沿着半切部222将注出口部220的封闭部221的一部分去除而在封闭部221形成了开口时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利用规定的力拉拽把手部223,由此能够沿着半切部222将封闭部221的一部分即开口预定部221a和气体阻隔薄膜225一起去除而在封闭部221形成开口。由此,能够防止气体阻隔薄膜225残留于开口内,因此能够抑制由气体阻隔薄膜225阻碍内容物的顺畅的取出。
(变形例)
图7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管容器2101的主视图。管容器2101与管容器2100的不同点在于,管容器2101不具有把手部223以及周壁224。管容器2101不具有把手部223,因此例如将开口预定部221a朝向主体部210的内部压入而能够形成开口。
关于将开口预定部221a朝向内部压入的作业,可以利用手指等进行,也可以利用前端尖锐的夹具等进行,还可以利用吸管等管状的部件进行而能够经由管状的部件将内容物取出。另外,例如,可以使管容器101直立而收纳于能够载置的坚硬的容器,利用泵分配器等吸引装置将开口预定部221a朝向内部压入而能够吸引内容物。
关于管容器2101,也以气体阻隔层214和气体阻隔薄膜225彼此重叠的方式粘接有主体部210,因此能够保证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性以及气体阻隔性。另外,能够沿着半切部222将封闭部221的一部分去除,因此能够防止气体阻隔薄膜225残留于开口,能够抑制由气体阻隔薄膜225阻碍内容物的顺畅的取出。
<第3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3100包含:主体部310,其一端封闭;注出口部320,其安装于主体部310的另一端;以及盖330,其安装于注出口部320。图8中示出了管容器3100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图9中示出了注出口部320的俯视图以及利用D-D’线剖切的剖视图,图10中示出了将安装有盖330的注出口部320周围放大后的利用图8中的C-C线剖切的剖视图。此外,图8中为了方便而示出了盖330未安装于注出口部320的状态。
主体部310是位于一端的底部311封闭的、能够对未图示的内容物进行收容的、由柔软材料形成的筒状的部件。关于主体部310,作为一个例子,能够在使得薄膜形成为筒状之后,在底部311、以及沿着主体部310的长度方向(图8的纸面中的上下方向)的端缘分别对相对的薄膜彼此进行粘接而形成该主体部310。薄膜彼此的粘接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即,在薄膜设置含有聚乙烯的粘接层而对它们进行热封。
注出口部320是安装于位于主体部310的另一端的顶部312,且能够将主体部310的顶部312封闭的部件。作为一个例子,注出口部320具有与主体部3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板状的封闭部321。如图9所示,作为一个例子,封闭部321在俯视时为圆板形状,但形状并未受到限定,也可以是椭圆、长圆、多边形等。注出口部320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可以优选采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树脂材料。关于封闭部321形成为平板状的注出口部320,与形成为锥状的现有技术所涉及的注出口部相比,能够减少使用的材料。此外,只要能够形成后述的半切部322、把手部323以及周壁324,则封闭部321的形状也可以不是与主体部3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板状,可以是具有随着从主体部310的顶部312离开而外径减小的肩部的锥状。
封闭部321具有:大致处于中心部的圆环状的半切部322;把手部323,其从半切部322的内侧朝向主体部310的与底部311相反侧伸出;以及筒状的周壁324,其在比半切部322更靠外侧的位置朝向主体部310的底部311的相反侧伸出。
作为一个例子,把手部323是包含如下部件的拉环:支撑部323a,其从封闭部321伸出;以及环状部323b,其设置于支撑部323a的与注出口部320相反侧的端部,形成为能够供使用者将手指伸入。封闭部321具有半切部322及把手部323,从而管容器3100的使用者通过以规定的力拉拽把手部323而能够沿着半切部322将封闭部321的一部分去除,由此,能够在封闭部321形成用于取出内容物的开口。这样,关于管容器3100,利用注出口部320将主体部310的另一端封闭,在最初的开封时,能够将封闭部321的一部分去除而在注出口部320形成开口,因此能够进行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
此外,只要使用者拉拽而能够将封闭部321的一部分去除,则把手部32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拉环,例如可以是从封闭部321伸出的板状的夹持余量部。
如图8、图10所示,主体部310的顶部312在封闭部321的端缘(周缘部)粘接于封闭部321的与主体部310的底部311相反侧的面。主体部310和封闭部321的粘接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即,在薄膜的最内层设置含有聚乙烯的粘接层,且由含有聚乙烯的材料形成注出口部320并对它们进行热封。
盖330是安装于注出口部320,且能够使形成于注出口部320的开口封闭及敞开的部件。作为一个例子,盖330是具有如下部件的铰接盖:筒状的固定部331,其能够安装固定于注出口部320;以及盖部332,其经由铰接部333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部331。盖330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可以采用聚丙烯、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树脂材料。作为一个例子,固定部331、盖部332以及铰接部333能够一体成型。
固定部331包含:顶板331a;孔331b,其为了取出内容物而设置于顶板331a;筒状的第1内环331c,其设置为在顶板331a的与注出口部320相对一侧的面将孔331b包围;接触环331d,其从第1内环331c的外周侧的顶板331a以环状凸出;以及第2内环331e,其设置为在顶板331a的与盖部332相对一侧的面将孔331b包围。从注出口部320的开口取出的内容物能够经由孔331b而向管容器3100的外部取出。此外,接触环331d以及第2内环331e并非必不可少。
如图10所示,第1内环331c在安装于注出口部320的状态下以能够与周壁324的内周面紧贴嵌合的方式形成为筒状。另外,接触环331d设置为在安装于注出口部320的状态下抵接于周壁324的与主体部310的底部311相反侧的端缘。并且,第2内环331e形成为在后述的盖部332将孔331b封闭的状态下能够使得盖部332的内环332c与外周面紧贴嵌合。第1内环331c、接触环331d以及第2内环331e形成为中心轴彼此重叠。此外,第2内环331e也可以形成为能够使得盖部332的内环332c与内周面紧贴嵌合。
关于管容器3100,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0所示,固定部331的第1内环331c及第2内环331e的中心轴重叠、且外周径以及内周径形成为相同,但只要形成为中心轴重叠,则第1内环331c和第2内环331e的外周径以及内周径也可以互不相同。具体而言,第2内环331e的外周径以及内周径可以形成为均大于第1内环331c的外周径以及内周径。
如图10所示,固定部331的孔331b形成于俯视时中心与形成于注出口部320的开口的中心重叠的位置。由此,如后所述,由盖部332使固定部331的孔331b封闭及敞开,由此能够使形成于注出口部320的开口封闭及敞开。
将固定部331向注出口部320固定的构造并不特别限定,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0所示,在周壁324的前端设置有向外侧凸出的卡合爪,并且在盖330设置有在前端具有向内侧凸出的卡合爪的筒状的卡合壁331f,使卡合壁331f与周壁324嵌合而能够使周壁324以及卡合壁331f的卡合爪彼此嵌合固定。
如图10所示,盖部332是能够经由铰接部333而摆动,由此将固定部331的孔331b覆盖而实现封闭的部件。盖部332构成为包含周壁332a、顶板332b以及筒状的内环332c。如图10所示,内环332c以在盖部332将孔331b封闭的状态下能够与固定部331的第2内环331e的外周面紧贴嵌合的方式,设置于顶板332b的内周侧的面。
这样,关于管容器3100,在盖330设置有能够与注出口部320的周壁324的内周面紧贴嵌合的第1内环331c,因此在注出口部320形成开口之后也能够通过将盖330安装于注出口部320而利用周壁324及第1内环331c对注出口部320的开口进行密封,实现再封。即,关于管容器3100,进行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的注出口部320的封闭部321、以及进行再封后的密封的周壁324和第1内环331c的紧贴部设置于不同的位置,由此能够避免它们相互干扰,因此能够兼顾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及再封后的密封。
另外,关于管容器3100,通过设置在安装于注出口部320的状态下能够抵接于周壁324的与主体部10的底部311相反侧的端缘的接触环331d,在再封时,能够利用周壁324及接触环331d更可靠地将注出口部320的开口密封。
另外,关于管容器3100,通过设置在盖部332将孔331b封闭的状态下能够彼此紧贴嵌合的第2内环331e以及盖部332的内环332c,在再封时,能够利用第2内环331e及内环332c更可靠地将注出口部320的开口密封。
另外,关于管容器3100,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而内容物不会进入由周壁324包围的区域,因此无需对周壁324赋予气体阻隔性,并且能够减少内容物向形成周壁324的树脂的吸附量。
如图10所示,优选地,在盖330的固定部331设置的注出用的孔331b的内周径形成为大于半切部322的直径以及把手部323的环状部323b的外径。由此,在使用把手部323而在封闭部321形成开口时,能够从固定部331的孔331b的外侧容易地夹持环状部323b,并且能够通过孔331b而将所去除的封闭部321的一部分取出。因此,无需从注出口部320拆下盖330而能够容易地在注出口部320形成开口。
另外,如图8、图10所示,把手部323可以形成为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固定部331的顶板331a更靠外侧的位置。由此,与环状部比孔331b更靠内侧的情况相比,容易夹持把手部323,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在注出口部320形成开口。
(变形例)
只要具有能够在安装于注出口部320的状态下与周壁324的内周面紧贴嵌合的内环,则盖的方式并不限定于铰接盖。例如,如图11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3101的盖330’所示,可以是能够螺合安装于周壁324的螺旋盖。盖330’可以设为包含如下部件的方式:内螺纹330b,其能够螺合安装于在周壁324的外周面设置的外螺纹324a;内环330c,其能够在安装于注出口部320的状态下与周壁324的内周面紧贴嵌合,从顶板330a垂直设置;以及接触环330d,其设置为与周壁324的主体部310相反侧的端缘抵接。
关于管容器3101,通过以规定的力拉拽把手部323,也能够沿着半切部322将封闭部321的一部分去除而形成开口,并且如图11所示,使内螺纹330b与外螺纹324a螺合而将盖330’安装于注出口部320,由此能够使内环330c与周壁324的内周面紧贴嵌合。由此,在再封后也能够可靠地进行密封,因此能够兼顾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及再封后的密封。
<第4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装容器4100是包含相当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的容器主体420、以及注出口部410的管容器。注出口部410包含注出筒部411、凸缘部412以及盖密封件413。图12是注出口部410的分解斜视图,图13是注出口部410的纵剖视图。如后所述,注出口部410安装于容器主体420而使用。
注出筒部411是在将收容于容器主体的内容物取出时成为注出口的筒状的部件。关于注出筒部411,如后所述,可以安装用于在将盖密封件413去除而使得注出口部410开封之后进行再封的盖(未图示)。作为一个例子,注出筒部411在外周面具有能够通过螺合而安装盖的螺纹牙411a。安装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螺合,例如也可以是嵌合等。另外,在未预定再封的情况下,注出筒部411也可以不安装盖。
为了通过熔接将注出口部410安装于容器主体而设置凸缘部412。凸缘部412形成为从注出筒部411的一端向外侧伸出。作为一个例子,凸缘部412在凸缘部412的表面具有在利用超声波熔接的情况下能够使超声波振动集中而进行稳定的熔接的称为导能器的凸起部412a。此外,作为一个例子,凸缘部412为圆板状。然而,只要从注出筒部411的一端向外侧伸出,则注出筒部411的形状也可以是在注出筒部411的轴向上随着朝向从另一端离开的方向而外形扩大的锥状。
注出筒部411以及凸缘部412通过将薄膜状的第1层叠体414用作材料的真空成型、真空压空成型、吹塑成型等而一体地形成。第1层叠体414包含:第1密封剂层414a,其成为注出筒部411的外层;以及第1气体阻隔层414b,其具有气体阻隔性。例如利用共同挤出法、热层压法而形成第1层叠体414。
例如,利用聚乙烯(PE)、具有热封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状聚烯烃、EVOH密封剂等而形成第1密封剂层414a。另外,例如,利用在PET、尼龙(NY)等塑料的延伸或未延伸的薄膜蒸镀有铝等金属、氧化铝、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的薄膜的透明蒸镀加工薄膜、或者铝箔、EVOH等而形成第1气体阻隔层14b。
根据所需的功能,在注出口部410,除了第1密封剂层414a以及第1气体阻隔层414b以外,第1层叠体414还可以具有将聚丙烯(PP)、环烯烃聚合物(COP)、环状烯烃共聚物(COC)等用作材料的层。
盖密封件413是熔接于注出筒部411的另一端侧,将注出筒部411的另一端侧的开口封闭的薄膜材料。
将薄膜状的第2层叠体415裁断为与注出筒部11的另一端对应的规定形状而形成盖密封件413。第2层叠体415包含:第2密封剂层415a,其能够熔接于第1密封剂层414a;以及第2气体阻隔层415b,其具有气体阻隔性。第2密封剂层415a熔接于第1密封剂层414a,由此使得盖密封件413固定于注出筒部411的另一端侧。例如可以利用共同挤出法、热层压法而形成第2层叠体415。
第2密封剂层415a能够熔接于第1密封剂层414a,因此典型地利用与第1密封剂层414a相同的材料而形成。然而,关于第2密封剂层415a,只要能够熔接于第1密封剂层414a,则也可以利用与第1密封剂层414a不同的材料而形成,例如,利用PE、具有热封性的PET、环状聚烯烃、EVOH密封剂等而形成。另外,例如,利用在PET、NY等塑料的延伸或未延伸的薄膜蒸镀有铝等金属、氧化铝、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的薄膜的透明蒸镀加工薄膜、或者铝箔、EVOH等而形成第2气体阻隔层415b。
根据所需的功能,在注出口部410,除了第2密封剂层415a以及第1气体阻隔层414b以外,第2层叠体415也可以还具有将PP、COP、COC等用作材料的层。
关于注出口部410的开封,可以从注出筒部411使盖密封件413的一部分或全部剥离而进行,也可以将盖密封件413刺破等在局部形成孔而进行。
如以上说明,利用具有第1气体阻隔层414b的第1层叠体414以及具有第2气体阻隔层415b的第2层叠体415形成的注出口部410具有较高的气体阻隔性。另外,对于第1层叠体414以及第2层叠体415不存在能够将其撕裂的强度设定方面的限制,因此能够用于注出口部410的制造的材料的选择自由度较高。因此,例如对于第1层叠体414以及第2层叠体415的制造能够利用耐热性较高的PP而制造能够适当地用于进行利用热水的杀菌处理(干馏杀菌、煮沸杀菌)的包装容器的注出口部410。
另外,可以利用共同挤出法、热层压法等制造第1层叠体414以及第2层叠体415,可以利用真空成型、真空压空成型、吹塑成型等制造注出筒部411以及凸缘部412。因此,关于注出口部410,无需专利文献2的用于制造的复杂的模具、工序,因此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并且,关于注出口部410,利用再封用的盖进行覆盖的情况下的注出口部410与盖之间的空间,与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具有对拉环进行收容的空间的注出口部相比更小。因此,即使进行利用热水的杀菌处理,也能够抑制残留于该空间的空气的膨胀·收缩的程度。因此,能够抑制注出筒部411变形、或者用于处理的水经由盖与注出口部410之间的间隙而浸入该空间。
接下来,对具有注出口部410的包装容器4100进行说明。包装容器4100包含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出口部410、以及容器主体420。图14是包装容器4100的纵剖视图。
作为一个例子,利用薄膜状的第3层叠体423而形成容器主体420。容器主体420是包含顶部421以及底部422在内的、一端封闭的筒状的部件。第3层叠体423包含:第3密封剂层423a,其能够熔接于第1密封剂层414a;以及第3气体阻隔层423b,其具有气体阻隔性。
使第3密封剂层423a熔接于第1密封剂层414a而将注出口部410安装于顶部421。通过对相对的第3密封剂层423a彼此进行熔接而形成底部422。如图14所示,关于包装容器4100,容器主体420的顶部421将在注出口部410的外层设置的第1密封剂层414a覆盖,对第3层叠体423的内层的第3密封剂层423a和第1密封剂层414a在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熔接。此外,只要能够使得注出口部410及容器主体420具有的各密封剂层相互接触,则各层结构、安装方并未受到限定。
第3密封剂层423a也与第2密封剂层415a相同地,可以利用与第1密封剂层414a相同的材料而形成,例如,可以利用PE、具有热封性的PET、环状聚烯烃、EVOH密封剂等而形成。另外,例如,可以利用在PET、NY等塑料的延伸或未延伸的薄膜蒸镀有铝等金属、氧化铝、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的薄膜的透明蒸镀加工薄膜、或者铝箔、EVOH等而形成第3气体阻隔层23b。
如以上说明,形成包装容器4100的注出口部410以及容器主体420均具有气体阻隔层,该气体阻隔层具有气体阻隔性。因此,包装容器4100的容器整体可以具有较高的气体阻隔性。
(变形例)
下面,对用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包装容器的注出口部410a进行说明。注出口部410a与注出口部410的不同点在于,注出口部410a的凸缘部412具有保护部416、注出筒部411具有保护部417、以及第1密封剂层414a设置于注出筒部411以及凸缘部412的最内层与最外层这两者。注出口部410a与注出口部410相同地安装于容器主体420而使用。图15是与制造过程的一部分一起示出了注出口部410a的纵剖视图。具体而言,图15的上图是表示保护部416、417的形成方法的图,下图是表示完成的注出口部410a的图。此外,为了方便,图15示出了未安装盖密封件413的状态。
为了将第1层叠体414的剖面覆盖并对其加以保护而设置保护部416、417。更具体而言,为了抑制内容物从第1层叠体414的剖面将各层的界面浸透而设置保护部416、417。
图15是表示保护部416、417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5的上图所示,使包含第1层叠体414的剖面在内的规定宽度的区域折返而形成保护部416、417。在折返之后,可以如黑色箭头所示那样对剖面进行加压及加热。由此,对最内层侧的第1密封剂层414a和最外层的第1密封剂层414a进行熔融接合。其结果,如图15的下图所示,第1层叠体414的剖面由第1密封剂层414a覆盖保护。
此外,以上利用具有保护部416、417这两者的注出口部410a进行了说明,但注出口部410a也可以仅具有保护部416、417的任一者。另外,只要第1密封剂层414a能够适当地将剖面覆盖,则可以不在最内层以及最外层这两者设置密封剂层,保护部416、417的形成方法并不限定。
与注出口部410相同地,通过将第3密封剂层423a熔接于最外层的第1密封剂层414a而将注出口部410a安装于上述容器主体420的顶部421。
制造了实施例所涉及的注出口部以及参考例所涉及的注出口部并对气体阻隔性进行了测定。
(实施例)
作为实施例所涉及的注出口部,制造了图12、13所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出口部410。第1层叠体414的层结构以及各层的厚度从外侧按顺序设为第1密封剂层414a:0.1~2.0mm、第1气体阻隔层414b:0.001~0.2mm。另外,第2层叠体415的层结构以及各层的厚度从外侧按顺序设为第2密封剂层415a:0.01~0.2mm、第2气体阻隔层415b:0.001~0.2mm。另外,注出口部410的各部分的尺寸以如下方式设定,即,注出筒部411的外周径为3~50mm,高度为3~50mm,凸缘部412的外周径为8~65mm,盖密封件413的外周径为3~50mm。此外,关于上述尺寸,准备了分别包含上述范围内的最小值及最大值的多种结构,通过所有组合而制作了多个注出口部410。
(参考例)
针对实施例所涉及的各注出口部,仅对第1层叠体414以及第2层叠体415不包含阻隔层这一点进行变更而制造了变形例所涉及的注出口部。
关于各注出口部,以25℃、65%RH的条件对氧透过度进行了测定。测定方法利用了MOCON测定法。
(测定结果)
实施例所涉及的注出口部的氧透过度小于或等于3cc/m2/day/atm。与此相对,参考例所涉及的注出口部的氧透过度为2,000cc/m2/day/atm。根据以上测定结果能够确认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出口部具有气体阻隔性
<第5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5100进行说明。管容器5100包含:主体部510,其一端封闭;以及注出口部520,其安装于主体部510的另一端。另外,作为一个例子,管容器5100还具有安装于注出口部520的盖530。
图16中示出了管容器5100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图17中示出了利用E-E’线对主体部510进行剖切的剖视图以及要部的放大图。此外,图16中为了方便而示出了注出口部520未安装盖530的状态。
(主体部)
主体部510是位于一端的底部511封闭的、能够对未图示的内容物进行收容的筒状的部件。关于主体部510,可以在使得在最内层具有含有具有粘接性的材料的粘接层514a的矩形的层叠薄膜514形成为筒状之后,在底部511、以及沿着主体部51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分别对相对的层叠薄膜514的粘接层514a彼此进行粘接而形成该主体部510。如图16、图17所示,使沿着主体部51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的粘接层514a彼此相对且进行粘接而形成的贴合部513,呈在主体部510的筒状部的表面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
如图16、图17所示,关于管容器5100,贴合部513形成为从主体部510的筒状部表面朝向外侧伸出,可以将其粘贴固定于筒状部的表面。具体而言,如图18的剖视图所示,在与主体部510的筒状部接触的位置将贴合部513以沿着主体部510的表面的方式折弯,能够粘接于主体部510的表面。由此,在抓住管容器5100而使用等时,能够抑制从主体部510的表面伸出的贴合部513与手等接触而妨碍使用。
此外,将贴合部513粘接于主体部510的表面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得聚乙烯、热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具有粘接性的材料层叠且热封熔接于贴合部513以及主体部510的表面的一部分、使得热熔胶、热风清漆层叠粘接于贴合部513以及主体部510的至少任一表面的一部分等。
关于层叠薄膜514,只要在最内层具有粘接层514a,则层结构并不限定,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从粘接层514a侧对聚乙烯层(50μm)/铝箔层(15μm)/墨水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2μm)进行层叠而形成。这样,在最外层设置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从而与在主体部510的最外层设置聚乙烯层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得最外层不易受伤,并且能够赋予光泽,因此构成优选方式。可以在层叠薄膜514的最外层设置纸层。由此,能够提高主体部510的触感,能够减少树脂量。另外,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所需的功能而对管容器5100适当地追加具有功能性的层。
层叠薄膜514的粘接层514a的材料以及粘接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但利用聚乙烯、聚丙烯的基于热封的粘接方法简单,因此构成为优选。
(注出口部)
注出口部520是安装于位于主体部510的另一端的顶部512、且能够将主体部510的顶部512封闭的部件。作为一个例子,注出口部520安装于主体部510的顶部512,构成为具有:锥状部521,其随着从主体部510离开而外径减小;以及圆筒部522,其与锥状部521连接。能够在圆筒部522的外周面形成外螺纹522a,通过对盖530进行螺合安装而能够将圆筒部522的开口封闭。注出口部520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可以优选采用低密度聚乙烯等树脂材料。
如图16所示,主体部510的顶部512在锥状部521的端缘(周缘部)粘接于主体部510的一端侧的相反侧的面。主体部10和注出口部20的粘接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热封。
(盖)
盖530是安装于注出口部520,能够使得圆筒部522的开口封闭及敞开的部件。作为一个例子,盖530包含:圆筒状的侧壁531;以及顶板532,其将侧壁531的一端覆盖。在侧壁531的内周面形成有能够与圆筒部522的外螺纹522a卡合的内螺纹531a。盖530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可以采用聚丙烯、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树脂材料。
此外,注出口部520以及盖530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可以设为包含如下部件的铰接盖:固定部,其能够将盖530安装于注出口部520;以及盖部,其经由铰接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部。
这样,关于管容器5100,不在最外层设置粘接层,而设置使得层叠薄膜514的端部的最内层即粘接层514a彼此相对的贴合部513,由此使得主体部510形成为筒状。因此,能够抑制层叠薄膜514的厚度增加。因此,能够抑制利用层叠薄膜514形成的主体部510的刚性升高,容易将主体部510压塌而挤出内容物,其结果,能够抑制主体部510内的内容物的残留。
另外,层叠薄膜514无需在最外层设置具有粘接性的层,因此对层结构的限制较小,能够根据要求的装饰性、功能性而以较高的自由度选择材质。
另外,通过抑制主体部510的刚性升高,不易产生内容物向在将压塌主体部510的载荷解除时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的主体部510的内部倒流的“返气现象”。因此,无需通过对管容器5100进行倒立保存等使得内容物汇集于注出口部520周围而容易将内容物挤出,无论内容物的位置如何都能够容易地将内容物挤出。
另外,关于管容器5100,通过设置贴合部513而使得主体部510形成为筒状,因此无需使用层压管专用的成型装置,能够利用枕式包装袋、棒状包装袋等的包装袋制造装置进行制造。
(变形例1)
图19中示出了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管容器5200的局部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管容器5200在管容器5100具有拉片515。
如图19所示,管容器5200的贴合部513具有从贴合的层叠薄膜514的各端部伸出的拉片515。不对拉片515彼此进行粘接,作为一个例子,拉片515设置为1组。
抓住拉片515,对贴合部513在扩大粘接部分的方向(图19中由黑色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施力,由此能够使贴合部513剥离。因此,在随着管容器5200的使用而内容物的剩余量变得微少从而难以将内容物挤出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拉片515使贴合部513剥离而将主体部510打开。由此,能够将附着于主体部510的内表面的内容物取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主体部510内的内容物的残留。
此外,如上所述,具有拉片515的贴合部513也可以与拉片515一起粘接于主体部510。
(变形例2)
图20中示出了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管容器5300的局部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管容器5300在管容器5100形成有凹口516。
如图20所示,管容器5300的贴合部513在贴合后的层叠薄膜514的各端部具有凹口516。作为一个例子,贴合部513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具有2个凹口516。此外,凹口516如图20所示形成为切口状,也可以是切缝。另外,只要后述的层叠薄膜514能够断裂,则凹口516的个数并不限定。
抓住贴合部513而在主体部510的周向上施力,由此能够以凹口516为起点而使得形成主体部510的层叠薄膜514断裂。由此,在随着管容器5300的使用而内容物的剩余量变得微少从而难以将内容物挤出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凹口516将主体部510撕裂而将附着于主体部510的内表面的内容物取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主体部510内的内容物的残留。
此外,如上所述,具有凹口516的贴合部513也可以粘接于主体部510。
(变形例3)
参照附图以与管容器5100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管容器5400进行说明。管容器5400包含:主体部510,其一端封闭;以及注出口部520a,其安装于主体部510的另一端。另外,与管容器5100相同地,管容器5400还具有安装于注出口部520a的盖530。图21中示出了管容器5400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图22中示出了注出口部520a的侧视图。
如图21、图22所示,管容器5100和管容器5400的不同点在于注出口部520a的形状。具体而言,注出口部520a可以取代注出口部520的锥状部521而具有与主体部5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板状的封闭部521a。而且,主体部510的另一端在封闭部521a的端缘粘接于封闭部521a的主体部510的一端侧的相反侧的面。
图23中示出了用于对将略微残留于主体部510的内容物取出时的管容器5400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关于管容器5400,注出口部520a具有与主体部5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板状的封闭部521a,并且主体部510的顶部512在封闭部521a的端缘粘接于封闭部521a的主体部510的底部511侧的相反侧的面。因此,如图23所示,利用手指等在封闭部521a的端缘将主体部510a折弯,从而利用封闭部521a的内侧的平面和主体部510的内表面夹入略微残留于主体部510的内容物,将其朝向注出口部520a的开口的周围挤出。
另外,注出口部520a的封闭部521a为平板状,因此与形成为锥状的注出口部不同,不具有能够使得内容物残留于内侧的空间。因此,不会使朝向注出口部520a的开口的周围挤出的内容物残留于主体部510以及注出口部520a的内部而能够将其从开口挤出。其结果,能够抑制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的残留。
因此,根据在具有贴合部513而抑制了内容物的残留的主体部510安装有注出口部520a的管容器5400,能够进一步抑制内容物的残留。
此外,管容器5400的主体部510也可以具有拉片515或凹口516。
(变形例4)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管容器5500以相对于管容器510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管容器5500包含:主体部510b,其一端封闭;以及注出口部520,其安装于主体部510b的另一端。另外,与管容器5100相同地,管容器5500还可以具有安装于注出口部520的盖530。图24中示出了管容器5500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图25中示出了利用F-F’线对主体部510a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如图24、图25所示,管容器5100与管容器5500的不同点在于主体部510a具有2个贴合部513。详细而言,主体部510a通过使2个层叠薄膜514的端部的最内层彼此相对且对它们进行粘接而形成,设置有2个贴合部513。
只要形成主体部510a的2个层叠薄膜514在最内层具有粘接层514a,则可以是彼此相同的层结构,也可以是不同的层结构。形成主体部510a的2个层叠薄膜514为互不相同的层结构,从而管容器5500能够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下面,对层叠薄膜514的层结构的具体例、以及利用该层结构的层叠薄膜514而获得的功能进行说明。此外,下面说明的层结构是示例,只要能够获得各具体例的效果,则2个层叠薄膜514的层结构并不限定,可以适当地进行层的追加。
(具体例1)
关于具体例1所涉及的管容器5500,形成主体部510a的2个层叠薄膜514的一者将主体部510a的一部分挤坏,从而具有使得内容物的挤出变得容易的程度的较低的刚性,另一者具有即使在内容物的剩余量减少的状态下也能够保持主体部510a的形状的刚性。由此,关于管容器5500,内容物的挤出变得容易,但即使内容物的剩余量减少也能保持主体部510a的形状。
关于用于具体例1所涉及的管容器5500的2个层叠薄膜514的层结构,例如,一者可以从主体部510a的外侧按顺序设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2μm)/尼龙(NY)(15μm)/聚乙烯(PE)(100μm),另一者可以设为PET(24μm)/NY(25μm)/PE(100μm)。另外,除此以外,一者可以从主体部510a的外侧按顺序设为PET(12μm)/NY(15μm)/PE(100μm),另一者可以设为PE(20μm)/纸(200g/m2)/PE(100μm)。
(具体例2)
关于具体例2所涉及的管容器5500,形成主体部510a的2个层叠薄膜514的另一者在表面具有微小的凹凸。由此,管容器5500在主体部510a表面的一部分(层叠薄膜514的一者和另一者)能够改变肌肤触感,因此具有趣味性,能够基于触觉而与其他容器区分开,在主体部510a表面的一部分具有使得表面的外观发生变化的较高的外观美观性。
关于用于具体例2所涉及的管容器5500的2个层叠薄膜514的层结构,例如,一者可以从主体部510a的外侧按顺序设为PET(12μm)/NY(15μm)/PE(100μm),另一者可以设为在外侧形成有压花的PET(12μm)/NY(15μm)/PE(100μm)。另外,除此以外,一者可以从主体部510a的外侧按顺序设为PET(12μm)/NY(15μm)/PE(100μm),另一者可以设为纺织品(织物·布料)或者无纺布/气体阻隔层/PE(100μm)。此外,可以不具有气体阻隔层。
(具体例3)
关于具体例3所涉及的管容器5500,对形成主体部510a的2个层叠薄膜514的一者实施印刷,对另一者实施铝蒸镀。由此,管容器5500因金属光泽而具有能凸显出印刷的较高的外观美观性。
关于用于具体例3所涉及的管容器5500的2个层叠薄膜514的层结构,例如,一者可以从主体部510a的外侧按顺序设为PET(12μm)/NY(15μm)/PE(100μm),另一者可以设为蒸镀有铝的PET(VM-PET)(12μm)/NY(15μm)/PE(100μm),可以对一者的层叠薄膜514实施印刷。
(具体例4)
关于具体例4所涉及的管容器5500,形成主体部510a的2个层叠薄膜514的另一者具有通气性。由此,管容器5500能够抑制内部的气压升高而大于或等于规定程度。另外,关于管容器5500,在填充内容物之后,可以从管容器5500的外侧对内容物实施气体杀菌。
关于用于具体例4所涉及的管容器5500的2个层叠薄膜514的层结构,例如,一者可以从主体部510a的外侧按顺序设为PET(12μm)/NY(15μm)/PE(100μm),另一者可以设为具有通气性的密封材料(160μm)。作为具有通气性的密封材料,例如可以使用“タイベック”(注册商标)。
关于管容器5500,作为一个例子,2个贴合部513在主体部510a的周向上设置于彼此相对的位置。将2个贴合部513在主体部510a的周向上设置于彼此相对的位置,从而与贴合部513为1个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大地看到管容器5500的外观,能够提高外观美观性。
如图26所示,2个贴合部513在主体部510a的周向上可以设置于不彼此相对的位置。另外,主体部510a具有的贴合部513的数量并不限定于2个,可以大于或等于3个。在该情况下,使大于或等于3个的层叠薄膜514的端部的最内层彼此相对并进行粘接,而形成主体部510a。各层叠薄膜514可以是彼此相同的层结构,也可以是不同的层结构。另外,贴合部513可以粘贴固定于主体部510a的表面。
此外,以上利用在主体部510a的另一端安装有注出口部520的管容器5500进行了说明,但管容器5500也可以取代注出口部520而具有变形例3中使用的注出口部520a。另外,主体部510a可以具有拉片515或凹口516。另外,用于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5100~5500的主体部510、510a还可以安装于第1~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注出口部而使用。
制作了实施例以及参考例所涉及的管容器,并进行了对残留的内容物的量进行比较的评价。
(实施例)
作为实施例所涉及的管容器,制作了管容器5100。使用的层叠薄膜的层结构从最内层侧起设为聚乙烯层(50μ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2μm)。
(参考例)
作为参考例所涉及的管容器,制作了相对于实施例而仅改变了层叠薄膜的层结构的管容器。层叠薄膜的层结构可以从最内层侧起设为聚乙烯层(100μm)/EVOH层(20μm)/聚乙烯层(100μm)。
在将芥末填充于所制作的各管容器之后,利用同样的载荷将内容物挤出,对残留于主体部的内容物的量进行了测定。
其结果,关于参考例所涉及的管容器,在位于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层叠薄膜的折痕处产生间隙,内容物残留于该间隙。与此相对,关于实施例所涉及的管容器,在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几乎未产生间隙,因此略微残留有内容物。另外,关于实施例所涉及的管容器,将主体部的一部分装入至注出口部的锥状部中,由此能够挤出至残留于锥状部的内部的内容物为止,但在参考例所涉及的管容器中主体部的刚性较高,因此无法挤出至残留于锥状部的内部的内容物为止。
其结果,能够确认实施例所涉及的管容器的残留量为参考例所涉及的管容器的残留量的一半,能够抑制实施例所涉及的管容器中的主体部内的内容物的残留。
<第6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6100进行说明。管容器6100包含:主体部610,其一端的底部611封闭;以及注出口部620,其通过熔接而安装于主体部610的另一端的顶部612。典型地,可以将未图示的盖安装于注出口部620而使用管容器6100。
图27中示出了管容器6100的主视图,图28中示出了管容器6100的俯视图(图28(a))以及利用G-G’线剖切的要部剖视图(图28(b))。
主体部610是底部611封闭的、能够对未图示的内容物进行收容的由柔软材料形成的筒状的部件。另外,通过熔接将注出口部620安装于主体部610的顶部612,因此主体部610形成为至少含有能够熔接于顶部612的内周面的材料。
例如能够利用薄膜而形成主体部610。更详细而言,可以在使得薄膜形成为筒状之后,通过在底部611、以及沿着主体部61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分别对薄膜彼此进行粘接而形成。薄膜彼此的粘接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热封、基于胶带的贴合等方法。另外,在沿着主体部61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对薄膜进行粘接时,可以对薄膜的最内层彼此以相对的方式进行粘接(重合粘贴),也可以对薄膜的最内层和最外层以相对的方式进行粘接(信封式粘贴),还可以使薄膜的端部彼此对齐粘接。作为一个例子,主体部610具有使薄膜的最内层彼此相对并对它们进行粘接而成的贴合部613。
注出口部620是安装于顶部612,能够将主体部610的顶部612封闭的部件。注出口部620包含:注出部621,其用于将收容于主体部610的内容物注出;以及周缘部622,其形成于注出部621的周围。如图27所示,作为一个例子,注出部621是圆筒状的部件,只要能够将内容物注出,则形状并不限定,可以仅是开口。另外,作为一个例子,周缘部622为圆板形状,只要能够将注出口部620安装于顶部612,则形状并不限定,可以是椭圆、长圆、多边形等,也可以是随着从顶部612离开而外径减小的锥状。注出口部620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优选为能够熔接于在主体部610的内周面设置的能够熔接的材料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低密度聚乙烯等树脂材料。
作为一个例子,注出口部620在注出部621的内部还具有:间隔壁623,其形成有圆环状的半切部;以及拉环624,其安装于间隔壁623。由此,管容器6100的使用者拉拽拉环624并沿着半切部将间隔壁623的一部分去除,由此能够在间隔壁623形成用于取出内容物的开口。
如图28(b)所示,注出口部620的周缘部622在成为管容器6100的外侧的面的遍及整周的区域即第1区域熔接有折叠后的主体部610的顶部612附近的内周面。另外,关于管容器6100,作为一个例子,顶部612具有以使得主体部610的内周面彼此接触的方式折返的多个褶皱部612a。
褶皱部612a的数量可以根据周缘部622的形状、形成主体部610的薄膜的厚度等而适当地调整。关于管容器6100,作为一个例子,设置有16个褶皱部612a。根据用于形成褶皱部612a的加工装置的强度、外观美观性的观点等,褶皱部612a的数量优选为大于或等于3个且小于或等于60个,特别优选为大于或等于3个且小于或等于36个。
周缘部622的褶皱部612a的间隔可以根据周缘部622的形状、形成主体部610的薄膜的厚度等而适当地调整。在周缘部622的形状为椭圆等的曲率半径遍及主体部610的整个周向地变化的形状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例子,可以配置为减小曲率半径较小的部分的褶皱部612a的间隔、并增大曲率半径较大的部分的褶皱部612a的间隔。管容器6100的周缘部622为圆形,因此作为一个例子而褶皱部612a遍及主体部610的整个周向地以等间隔设置。使褶皱部612a的间隔随着周缘部622的曲率半径而变化,由此能够沿着周缘部22的端缘对顶部612进行折叠,因此构成优选方式。此外,对顶部612进行折叠的部位可以不沿着所有周缘部622的端缘,为了提高主体部610和注出口部620的接合强度,优选从主体部610的长度方向观察而周缘部622的端缘与对顶部612进行折叠的部位内切。
下面,参照图29对将顶部612向周缘部622熔接的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29中示出了对管容器6100的主体部610和周缘部622的熔接工序进行说明的俯视图以及要部剖视图。
首先,将注出口部620插入于未将底部611封闭的、处于筒状的状态的主体部610的顶部612附近。然后,利用具有与褶皱部612a的数量对应的爪的加工装置,将顶部612朝向周缘部622的上方进行折叠。图29(a)中示出了处于朝向周缘部622的上方对顶部612进行了折叠的状态的、管容器6100的俯视图以及顶部612附近的剖视图。
如图29(a)所示,折叠后的顶部612在主体部610的整个周向上交替地具有:接触部612b,其与周缘部622接触;以及非接触部612c,其不与周缘部622接触而朝向管容器6100的外侧凸出。关于管容器6100,以使得接触部612b的主体部610的周向上的宽度大于非接触部612c的宽度的方式对顶部612进行折叠。
接着,利用环状的加热压接单元630从顶部612的上方对顶部612的整体进行加热以及加压。图29(b)中示出处于利用加热压接单元630对顶部612进行了加热及加压的状态下的管容器6100的俯视图以及顶部612附近的剖视图。由此,接触部612b熔接于周缘部622。另外,利用加热压接单元630将非接触部612c压塌,由此使得至少一部分以主体部610的内周面彼此接触的方式折返,形成为内周面彼此熔接的2个褶皱部612a。此外,非接触部612c中主体部610的内周面未彼此接触的部位(即,未变为褶皱部612a的部位)也可以熔接于周缘部622。此外,作为基于加热压接单元630的熔接的具体方法,可以使用热板冲压、超声波密封、高频密封、脉冲密封等方法。
(变形例1)
只要具有接触部612b及非接触部612c,则将顶部612向周缘部622熔接时的顶部612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例如,可以以使得非接触部612c的主体部610的周向的宽度大于接触部612b的宽度的方式进行折叠。图30中示出了对非接触部612c的主体部610的周向上的宽度大于接触部612b的宽度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管容器6200的主体部610和周缘部622的熔接工序进行说明的俯视图以及要部剖视图。图30(a)表示朝向周缘部622的上方对顶部612进行了折叠的状态,图30(b)表示利用加热压接单元630对顶部612进行了加热及加压的状态。
如图30(b)所示,管容器6200也与管容器6100相同地,利用加热压接单元630使得接触部612b熔接于周缘部622。另外,非接触部612c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变为2个褶皱部612a,未变为褶皱部612a的部位可以熔接于周缘部622。
这样,关于管容器6100、6200,通过对在第1区域折叠的主体部610的顶部612附近的内周面进行熔接而将主体部610及注出口部620安装于周缘部622。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以更大的面积进行熔接,对于主体部610向注出口部620的熔接无需高精度的对位而容易制造。
另外,关于管容器6100、6200,在主体部610和注出口部620的熔接时不需要热收缩,因此能够利用铝箔等难以热收缩的材料,能够实现材料的选择范围扩大,自由度较高的设计。
另外,使得在第1区域折叠后的主体部610的顶部612附近的内周面熔接于周缘部622,因此与利用热收缩而重叠熔接于倒圆角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周缘部622与主体部610所成的角设定为较大。因此,与具有锥状的注出口部相比,能够减少残留于注出口部620的内部的内容物的量。另外,注出口部620不具有锥状,因此容易压塌至使主体部610向注出口部620的注出部621紧贴为止而将内容物挤出,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内容物的残留量。
以上以周缘部622的表面平坦地形成的注出口部620为例进行了说明,例如可以预先在设置褶皱部612a的预定位置设置与褶皱部612a的形状对应的凸部。由此,能够沿着凸部而形成接触部612b及非接触部612c,因此容易对顶部612进行折叠。
另外,可以预先在成为顶部612的部分设置与褶皱部612a对应的切口。由此,容易基于加热及加压而形成褶皱部612a。
(变形例2)
图31中示出了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管容器6300的要部剖视图。管容器6300与管容器6100的不同点在于,设置于主体部610的气体阻隔层614以及设置于注出口部620的阻隔薄膜625的有无。
如图31所示,管容器6300的注出口部620具有在管容器6300的成为内侧的面设置有作为阻隔薄膜625的区域的第2区域。另外,形成主体部610的薄膜包含气体阻隔层614。而且,主体部610的上述第1区域和第2区域以使得在注出口部620的周缘部622的遍及整周的第3区域中从第3区域内的各位置的法线方向观察而气体阻隔层614和阻隔薄膜625彼此重叠的方式,熔接安装于注出口部620。
由此,关于主体部610安装于注出口部620的管容器6300,从周缘部622的各位置的法线方向观察,未产生不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区域,因此能够实现较高的气体阻隔性。
此外,用于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6100~6300的主体部610还可以安装于第1~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的注出口部而使用。
<第7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容器7100包含:主体部710,其一端封闭;以及注出口部720,其安装于主体部710的另一端。图32是管容器7100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图33、图34是利用K-K’线对主体部710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主体部710是位于一端的底部711封闭的筒状的部件,具有能够对未图示的内容物进行收容的收容部713。利用薄膜而形成主体部710,将收容部713包围的最薄的部分的厚度T1大于或等于40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最厚的部分的厚度T2小于或等于厚度T1的2倍。
作为一个例子,主体部710具有对薄膜的端缘彼此进行粘贴而形成的贴合部714。如图33所示,使薄膜的端缘的内层和外层相对并进行贴合而形成贴合部714。另外,贴合部714形成为沿着主体部710的长度方向而延伸。关于主体部710,厚度T1为薄膜的厚度,厚度T2为贴合部714的厚度。
关于贴合部714,例如可以在薄膜的表面和背面设置含有聚乙烯的密封剂层、且对它们进行热封而形成该贴合部714。另外,可以在通过热封进行贴合之后进一步对贴合部714加热且加压。由此,熔融的密封剂层从薄膜的端面溢出而在薄膜的端面形成保护层715。关于这样形成的保护层715,在对于薄膜使用层叠薄膜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层叠薄膜从端面剥离。图34是具有保护层715的主体部710的剖视图。
用于形成主体部710的薄膜的层结构可以是单层薄膜,也可以是通过层压、挤出而成型的多层薄膜。薄膜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NY)、直链状(线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树脂材料而形成。另外,根据对主体部10要求的功能,薄膜材料可以包含周知的功能性薄膜,例如,为了赋予气体阻隔性可以对含有铝箔、EVOH树脂等的薄膜进行层叠。
注出口部720是安装于位于主体部710的另一端的顶部712,能够将主体部710的顶部712封闭的部件。注出口部720与用于管容器1100的注出口部12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32所示,在封闭部721的端缘以沿着封闭部721的主体部710的底部711侧的相反侧的面的方式,对主体部710的顶部712进行折弯贴合。关于主体部710和封闭部721,例如由在最内层具有含有聚乙烯的密封剂层的薄膜形成主体部710,由含有聚乙烯的材料形成注出口部720,由此通过热封对它们进行贴合。
通过使厚度T1处于大于或等于40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的范围,能够兼顾主体部10的恒定强度的确保、以及对刚性变得过高的抑制。另外,通过使厚度T2小于或等于厚度T1的2倍,能够使贴合部714比其他部分更厚,能够抑制在顶部712产生厚度不均。由此,能够沿着封闭部21的与底部711侧相反侧的面容易地将顶部712折弯,并且能够抑制因厚度不均匀使得顶部712和封闭部21的贴合在局部剥离的贴合不良的产生。另外,能够抑制贴合部714在封闭部21上大幅地隆起、外观美观性变差的情况。
(变形例1)
下面,对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管容器7101进行说明。管容器7101包含:主体部710a,其一端封闭;以及注出口部720,其安装于主体部710a的另一端。图35是管容器7101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图36是利用L-L’线对主体部710a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管容器7101与管容器7100的不同点在于,对形成主体部10a的薄膜的端缘进行粘贴的方法。具体而言,如图36所示,主体部710a的薄膜的端缘在端部彼此对齐的状态下由胶带材料714a覆盖。主体部710a设置为,在主体部710a的内部将薄膜的端缘覆盖,并且沿着主体部710a的长度方向延伸。关于主体部710a,厚度T1为薄膜的厚度,厚度T2为胶带材料714a将薄膜覆盖的区域的厚度、即薄膜与胶带材料714a的合计厚度。
胶带材料714a的材质可以是与薄膜相同的材质,也可以是不同的材质。可以根据所需功能利用对气体阻隔薄膜等功能性薄膜进行层叠后的层叠薄膜而形成胶带材料714a。
优选地,为了抑制厚度T2加厚而使得胶带材料714a的厚度减薄。然而,如果厚度T1、T2处于上述范围,则胶带材料714a的厚度可以比薄膜的厚度厚。胶带材料714a并不特别限定,可以利用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材料而形成。
胶带材料714a可以具有将端部覆盖而进行保护的端部保护形状716。图37(a)、(b)均是以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对胶带材料714a进行剖切的剖视图。作为一个例子,图37(a)所示的胶带材料714a具有使端部折返而形成的端部保护形状716。另外,作为一个例子,图37(b)所示的胶带材料714a具有利用密封剂将端部覆盖的端部保护形状716。任何胶带材料714a的端部都由端部保护形状716覆盖,因此在由层叠薄膜形成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层叠的薄膜从端面剥离。此外,胶带材料714a可以从主体部710a的外部将薄膜的端缘覆盖,也可以从主体部710a的外部以及内部的两侧将薄膜的端缘覆盖。
利用管容器7101也能够抑制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的残留。另外,主体部710a的厚度T1大于或等于40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厚度T2小于或等于厚度T1的2倍,由此抑制贴合不良的产生以及外观美观性的恶化。
(变形例2)
如果厚度T1、T2处于上述范围,则主体部710a的薄膜可以在端部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图38是变形例2所涉及的主体部710a的剖视图。变形例2所涉及的主体部710a在端部之间具有间隙。因此,例如,胶带材料714a具有通气性,由此能够抑制主体部710a的内压提高至大于或等于规定的压力。另外,例如对于胶带材料714a利用透明薄膜而能够通过胶带材料714a目视到主体部710a的内容量。
(变形例3)
下面,对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管容器7102进行说明。管容器7102包含:主体部710b,其一端封闭;以及注出口部720,其安装于主体部710b的另一端。图39是管容器7101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图40是以M-M’线对主体部710b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管容器7102与管容器7100的不同点在于,对形成主体部710b的薄膜的端缘进行粘贴的方法。具体而言,如图40所示,使相对于处于平坦状态的薄膜具有斜度地形成的端部彼此相对,以使得主体部710b的周向的厚度大致恒定的方式对主体部710b的薄膜的端缘进行贴合。对端部彼此进行贴合而成的贴合部714b形成为沿着主体部710b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通过熔接、粘接等对贴合部714b的端部进行贴合。关于主体部710,厚度T1为薄膜的厚度,厚度T2为贴合部714的厚度。如上所述,主体部710b的厚度在周向上大致恒定,因此如图40所示,厚度T1和厚度T2大致相等。
利用管容器7102也能够抑制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的残留。另外,主体部710b的厚度T1大于或等于40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厚度T2小于或等于厚度T1的2倍,由此抑制贴合不良的产生以及外观美观性的恶化。
只要能够在上述范围形成主体部710的厚度T1、T2,则主体部710的形成方法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熔断、挤出成型、吹塑成型等方法。
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在主体部10的宽度方向上,用于主体部的薄膜材料的环长为60mm的环刚度值可以小于或等于600mN。
这里,环刚度值是指利用切割为规定尺寸的短条状的薄膜材料形成环,在径向上以规定量将该环压塌的状态下测定出的环的反作用力,是表示薄膜的刚性的指标。环刚度值越大,薄膜的刚性越高。利用“東洋精機社”制的环刚度测试机,以如下次序以及条件对环刚度值进行了测定。首先,将用于主体部的薄膜材料切割为宽度为25mm、长度为120mm的短条状,以使得短条状薄膜的长度方向与测定对象的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而形成环。此时,环长设为60mm。然后,将装置的抵接板按压于所形成的环而将环压塌,对环的反作用力进行了测定。压塌距离设为20mm,压缩速度设为3.5mm/s。
对于薄膜材料而采用环刚度值较小且弹性较低的材料,由此能够降低所形成的主体部的刚性。因此,在使利用环刚度值小于或等于600mN的薄膜材料所形成的主体部发生变形而将内容物挤出之后,能够防止主体部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由此,能够抑制气体向主体部的内部流入的返气的产生。其结果,能够抑制由流入的气体导致内容物的品质劣化,能够不使注出口部朝向下方而将内容物挤出,内容物的急剧的喷出现象的产生得到抑制。
另外,薄膜材料的材料中含有树脂,因此与由以铝等封闭保持性较高的材料为主体的层构成的主体部相比,能够以较小的力发生变形,即使在将粘度较高的材料设为内容物的情况下,也容易挤出。并且,还能够抑制因反复使用而导致薄膜材料产生微小的孔的情况。
另外,薄膜材料的环刚度值抑制为小于或等于600mN,因此薄膜材料的形成时使用的材料可以减少而薄膜材料的层结构变得简单,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另外,薄膜材料的弹性较低,因此无需使用比较高价的制管机,能够利用能制造袋状的包装容器的制袋机来制造主体部,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另外,在该情况下,可以在注出口部设置如下阀,即,使得来自主体部的内容物能够流出,并且在内容物不流出的期间限制空气向主体部流入。由此,主体部的环刚度值小于或等于600mN,能够防止主体部恢复为原来的形状,在此基础上,通过阀关闭而能够更可靠地限制空气向主体部的内部流入,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返气的发生。特别是,在利用止回效果受到限定的简单构造的阀的情况下,对于管容器整体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返气的发生。因此,还能够抑制管容器的制造成本。
另外,薄膜材料的厚度可以设为大于或等于30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并且在主体部10的宽度方向上环长为60mm的环刚度值可以设为小于或等于600mN。由此,在挤出内容物时直至端部为止将主体部10均匀地挤坏,减小主体部10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曲率半径而能够抑制内容物的残留。此外,在该情况下,也以上述次序及条件对环刚度值进行测定。
另外,薄膜材料的厚度可以设为大于或等于30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并且主体部10可以在底部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任一者与另一端之间,具有沿主体部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格线。由此,能够在挤出内容物时将薄膜材料沿着格线进行折弯。因此,能够防止在主体部10的宽度方向端部产生未完全挤坏的间隙,能够抑制内容物残留于该间隙。例如,可以以小于或等于构成薄膜材料的材料的熔点的温度对主体部10进行加热冲压而形成格线。
并且,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所涉及的管容器容易实现循环,因此可以由单种材料(单一材料)形成注出口部、主体部、以及盖等各部件。作为能够使用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作为一个例子,能举出含有双轴延伸聚丙烯(OPP)、无延伸聚丙烯(CPP)在内的PP等。作为用于主体部的制造的薄膜材料的层结构,作为一个例子,能举出赋予了气体阻隔性的OPP(20μm)/CPP(80μm)、OPP(20μm)/赋予了气体阻隔性的OPP(20μm)/CPP(80μm)、OPP(30μm)/CPP(80μm)。此外,各层的厚度可以根据主体部的容量而适当地变更。另外,对于注出口部的制造可以利用单一的PP、对具有气体阻隔性的树脂进行混炼而成的PP。
另外,作为使用其他材料的例子,能举出按顺序包含具有基材层/第1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含有Si或Al的薄膜层/第2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气体阻隔层叠体、和在该气体阻隔层叠体的表面上设置的密封剂层在内的具有气体阻隔性的薄膜材料。
在该情况下,第2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可以含有硅烷化合物。根据维持相对于含有Si或Al的薄膜层的紧贴性以及气体阻隔性的观点,硅烷化合的质量比可以设为0.005~0.80。
含有Si或Al的薄膜层可以含有氧化硅以及氧化铝中的至少1种。根据透明性以及阻隔性的观点,含有Si或Al的薄膜层可以设为氧化硅以及氧化铝,根据提高加工时的拉伸延伸性的观点,可以设为氧化硅。利用含有Si或Al的薄膜层,能够抑制厚度且获得较高的阻隔性。
含有Si或Al的薄膜层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5nm且小于或等于80nm。如果层厚大于或等于5nm,则能够获得充分的气体阻隔性。另外,如果层厚小于或等于80nm,则能够抑制因基于薄膜的内部应力的变形而产生裂纹的情况,能够抑制气体阻隔性降低。此外,如果层厚超过80nm,则成本容易因材料使用量的增加、以及膜形成时间的长时间化等而增加,根据经济性的观点也并非优选。
第1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可以大于或等于0.1g/m2且小于或等于10g/m2。如果该质量大于或等于0.1g/m2,则即使基材层的表面的平滑性不充分也能够充分平滑地形成第1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表面,能够在表面形成气体阻隔性优异的含有Si或Al的薄膜层。另一方面,根据管容器的单种材料的实现以及材料成本的降低的观点,该质量小于或等于10g/m2较为有利。
第1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与含有Si或Al的薄膜层接触一侧的表面粗糙度Sa可以小于或等于0.2μm。由此,能够在表面形成气体阻隔性优异的含有Si或Al的薄膜层。表面粗糙度Sa的值意味着使用VertScan(“株式会社菱化システム”制)测定出的值。
关于第1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与含有Si或Al的薄膜层接触一侧的表面,根据达成优异的氧阻隔性的观点,利用刚体摆型物性测试仪测定出的100℃时的对数衰减率可以小于或等于0.20、且125℃时的对数衰减率可以小于或等于0.30。可以通过刚体摆法(“エー·アンド·ディー社”制刚体摆型物性测试仪RPT-3000W)对该对数衰减率进行测定。作为管边缘而使用RBP-020,以30℃至130℃的10℃/分的升温速度加热而进行测定。以该条件进行3个部位的测定,分别计算出100℃以及125℃时的对数衰减率的平均值。对数衰减率较小意味着,即使构成测定对象的表面的树脂的分子受热也难以移动。
基材层可以含有从聚烯烃、聚酯以及聚酰胺构成的组选择的至少1种。
可以是气体阻隔层叠体的基材层由聚烯烃系树脂构成,密封剂层由聚烯烃系树脂构成,以主体部的总质量为基准,聚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大于或等于90质量%。另外,也可以是气体阻隔层叠体的基材层由聚酯系树脂构成,密封剂层由聚酯系树脂构成,以主体部的总质量为基准,聚酯系树脂的含有率大于或等于90质量%。由此,能够实现主体部的单种材料。
基材层可以是丙烯的单聚体层。作为基材层,在使用丙烯的单聚体薄膜(单聚体层)的情况下,丙烯的单聚体薄膜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相反,具有其表面容易形成为叶脉状的缺点。因此,即使在其表面直接形成含有Si或Al的薄膜层,也无法达成充分的阻隔性。因此,聚乙烯醇类树脂层介于丙烯的单聚体薄膜与含有Si或Al的薄膜层之间,从而能够达成优异的气体阻隔性。同时使用作为基材层的丙烯的单聚体薄膜、以及作为密封剂层的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从而能够形成单一材料的主体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能够填充医药品、化妆品、食品等的包装容器。
标号的说明
110 主体部
111 底部
112 顶部
120 注出口部
121 封闭部
122 半切部
123 拉环
130 铰接盖
131 固定部
131a 孔
132 盖部
133 铰接部
1100 管容器
210 主体部
211 底部
212 顶部
220 注出口部
221 封闭部
221a 开口预定部
221b 周缘部
222 半切部
223 把手部
224 周壁
2100、101 管容器
310 主体部
311 底部
312 顶部
320、320’ 注出口部
321 封闭部
322 半切部
323 把手部
324 周壁
330、330’ 盖
330a 顶板
330b 内螺纹
330c 内环
330d 接触环
331 固定部
331a 顶板
331b 孔
331c 第1内环
331d 接触环
331e 第2内环
331f 卡合壁
332 盖部
333 铰接部
3100、3101 管容器
410 注出口部
411 注出筒部
411a 螺纹牙
412 凸缘部
412a 凸起部
413 盖密封件
414 第1层叠体
414a 第1密封剂层
414b 第1气体阻隔层
415 第2层叠体
415a 第2密封剂层
415b 第2气体阻隔层
416 保护部(凸缘部)
417 保护部(注出筒部)
420 容器主体
421 顶部
422 底部
423 第3层叠体
423a 密封剂层
423b 气体阻隔层
4100 包装容器
510、510a 主体部
511 底部
512 顶部
513 贴合部
514 层叠薄膜
514a 粘接层
515 拉片
516 凹口
520、520a 注出口部
521 锥状部
521a 封闭部
522 圆筒部
530 盖
531 侧壁
532 顶板
533 铰接部
5100、5200、5300、5400、5500 管容器
610 主体部
611 底部
612 顶部
613 贴合部
614 气体阻隔层
620 注出口部
621 注出部
622 周缘部
623 间隔壁
624 拉环
625 气体阻隔薄膜
630 加热压接单元
6100、200、300 管容器
710、710a、710b 主体部
711 底部
712 顶部
713 收容部
714、714b 贴合部
714a 胶带材料
715 保护层
716 端部保护形状
720 注出口部
721 封闭部
722 半切部
723 拉环
7100、7101、7102 管容器

Claims (33)

1.一种管容器,其包含:
筒状的主体部,其一端封闭,能够对内容物进行收容,由含有树脂材料的薄膜材料形成;以及
注出口部,其安装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能够将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封闭,其中,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注出口部的周缘部处粘接于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端侧相反侧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注出口部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板状的封闭部,
所述周缘部是所述封闭部的端缘,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封闭部的所述周缘部处,粘接于所述封闭部的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端侧相反侧的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注出口部的所述封闭部具有:第1半切部;以及第1拉环,其设置于所述第1半切部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注出口部还具有安装于所述注出口部的第1铰接盖,设置于所述第1铰接盖的注出用的孔的内周径大于所述第1半切部的直径以及所述第1拉环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注出口部具有:
开口预定部;
第1区域,其是在所述开口预定部的端缘即所述周缘部的成为所述管容器外侧的面遍及整周地与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粘接的区域;
第2区域,其是在成为所述管容器内侧的面设置有气体阻隔薄膜的区域;以及
环状的第2半切部,其形成于所述开口预定部与所述周缘部之间,
所述薄膜材料包含气体阻隔层,
所述第1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以使得在所述注出口部的所述周缘部的遍及整周的第3区域中,从所述第3区域内的各位置的法线方向观察而所述气体阻隔层和所述气体阻隔薄膜彼此重叠的方式,粘接安装于所述注出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注出口部具有从所述第2半切部的内侧伸出的第2把手部,
通过以规定的力拉拽所述第2把手部,能够沿着所述第2半切部将所述注出口部的所述开口预定部去除,在所述注出口部形成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气体阻隔薄膜的端缘由所述注出口部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第2把手部是拉环,该拉环具有能够将手指伸入所述注出口部的相反侧的环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还具有安装于所述注出口部的盖,
所述注出口部具有:
第3半切部,其形成为环状;
第3把手部,其从所述第3半切部的内侧伸出;以及
筒状的周壁,其在比所述第3半切部更靠外侧的位置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相反侧伸出,
所述盖具有在安装于所述注出口部的状态下与所述周壁的内周面紧贴嵌合的内环,
通过以规定的力拉拽所述第3把手部,能够沿着所述第3半切部将所述注出口部的一部分去除,在所述注出口部形成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盖是包含如下部件的铰接盖:固定部,其能够安装于所述注出口部;以及盖部,其经由铰接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部,
在所述固定部设置有所述内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盖是能够螺合安装于所述周壁的螺旋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盖设置有在安装于所述注出口部的状态下抵接于所述周壁的与所述主体部相反侧的端缘的接触环。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第3把手部是拉环,该拉环具有能够将手指伸入所述注出口部的相反侧的环状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注出口部包含:
筒状的注出筒部;
凸缘部,其从所述注出筒部的一端向外侧伸出;以及
盖密封件,其熔接于所述注出筒部的另一端侧,将所述注出筒部的另一端侧的开口封闭,
所述注出筒部以及所述凸缘部由包含第1密封剂层、以及具有气体阻隔性的第1气体阻隔层在内的第1层叠体形成,
所述盖密封件由包含能够熔接于所述第1密封剂层的第2密封剂层、以及具有气体阻隔性的第2气体阻隔层在内的第2层叠体形成,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周缘部处熔接于所述第1密封剂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注出筒部在外周面具有能够通过螺合而对盖进行安装的螺纹牙。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第1层叠体的包含剖面在内的规定宽度的区域折返。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第1层叠体的剖面由所述第1密封剂层覆盖。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薄膜材料为层叠薄膜,
所述主体部设置为使得贴合部沿着长度方向而延伸,所述贴合部是对所述薄膜材料的端部进行粘接而形成、且使得对所述薄膜材料的端部的最内层彼此相对并进行粘接而形成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薄膜材料在最外层层叠有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贴合部具有从贴合后的所述薄膜材料的各端部伸出的拉片。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贴合部在贴合后的所述薄膜材料的端部形成有凹口。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主体部是使大于或等于2个的所述薄膜材料的端部的最内层彼此相对并进行粘接而形成的,
所述贴合部设置有多个。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另一端具有大于或等于3个且小于或等于60个的褶皱部,该褶皱部是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彼此接触地折返而得到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注出口部的所述周缘部的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观察的形状为圆形,
所述褶皱部沿所述周缘部的周向以等间隔进行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关于所述主体部,
最薄部分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0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
最厚部分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厚度的2倍。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对所述薄膜材料的端缘彼此进行贴合得到的贴合部,
所述贴合部是通过使所述薄膜材料的内层和外层相对并进行贴合,以沿着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薄膜材料的端缘由胶带材料覆盖,
所述胶带材料设置为沿着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关于所述薄膜材料,
所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环刚度值小于或等于600mN,其中,该环刚度值是环长为60mm时的环刚度值。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注出口部具有阀。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所述阀能够使得来自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内容物流出,并且在所述内容物未流出的期间限制空气向所述主体部流入。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关于所述薄膜材料,
厚度大于或等于30μm且小于或等于200μm。
32.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容器,其中,
关于所述薄膜材料,
厚度大于或等于30μm且小于或等于250μm,
关于所述主体部,
在所述一端具有将所述主体部的整个宽度方向上的区域粘接封闭的底部,
在所述底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与所述另一端之间具有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格线。
33.一种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32所述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包含如下步骤,即,在小于或等于形成所述主体部的薄膜材料的熔点的温度对主体部进行加热冲压,由此在所述主体部形成格线。
CN201980066383.3A 2018-10-19 2019-10-18 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823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97140.1A CN116177023A (zh) 2018-10-19 2019-10-18 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7537 2018-10-19
JP2018197537A JP7383877B2 (ja) 2018-10-19 2018-10-19 チューブ容器
JP2018198499A JP7400185B2 (ja) 2018-10-22 2018-10-22 チューブ容器
JP2018-198497 2018-10-22
JP2018198497 2018-10-22
JP2018-198499 2018-10-22
JP2019-175723 2019-09-26
JP2019175723A JP7404740B2 (ja) 2019-09-26 2019-09-26 注出口栓および包装容器
JP2019-177560 2019-09-27
JP2019177560 2019-09-27
PCT/JP2019/041022 WO2020080507A1 (ja) 2018-10-19 2019-10-18 チューブ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97140.1A Division CN116177023A (zh) 2018-10-19 2019-10-18 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3127A true CN112823127A (zh) 2021-05-18
CN112823127B CN112823127B (zh) 2023-03-28

Family

ID=702839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97140.1A Pending CN116177023A (zh) 2018-10-19 2019-10-18 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980066383.3A Active CN112823127B (zh) 2018-10-19 2019-10-18 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97140.1A Pending CN116177023A (zh) 2018-10-19 2019-10-18 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780648B2 (zh)
EP (1) EP3854720A4 (zh)
KR (1) KR20210077685A (zh)
CN (2) CN116177023A (zh)
WO (1) WO20200805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132803A (ko) * 2021-01-13 2023-09-18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용기, 및 가열용 포장백
TW202327893A (zh) 2021-11-01 2023-07-16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包裝材料用樹脂積層體
TW202327892A (zh) 2021-11-12 2023-07-16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包裝材料用樹脂積層體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5754U (zh) * 1980-09-13 1982-04-01
JPH0234434U (zh) * 1988-08-29 1990-03-05
JP2002019814A (ja) * 2000-07-12 2002-01-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注出口栓
CN1355755A (zh) * 1999-05-10 2002-06-26 萩原忠 流体容器的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流体容器
JP2009154927A (ja) * 2007-12-27 2009-07-16 Mikasa Sangyo Kk 冷却水吸い込み防止キャップ
JP2012162283A (ja) * 2011-02-04 2012-08-30 Lion Corp チューブ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82484A (ja) * 2011-10-11 2013-05-09 Takeuchi Press Ind Co Ltd チューブ容器
JP2013103766A (ja) * 2011-11-10 2013-05-30 Lotte Wedel Sp Zoo パッケージ及び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88034A (en) * 1949-12-15 1953-02-25 Harry Milman Bickle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protective covers or sleeves for collapsible tubes for holding pastes and other extrudable materials
US3160327A (en) * 1961-01-23 1964-12-08 Polymold Plastics Inc Dispensing spout with rupturable breathing diaphragm and closure therefor
US3307738A (en) 1964-05-22 1967-03-07 American Can Co Laminated collapsible tube
US3260411A (en) * 1964-07-13 1966-07-12 American Can Co Collapsible container structure
JPS4872243U (zh) 1971-12-15 1973-09-10
FR2380956A1 (fr) * 1977-02-18 1978-09-15 Rical Sa Perfectionnements aux opercules verseurs ou distributeurs en particulier pour bouteilles ou autres recipients
US4205765A (en) * 1978-02-23 1980-06-03 May Karen M Pastry bag
JPS54167165U (zh) * 1978-05-15 1979-11-24
JPS5824739U (ja) 1981-08-08 1983-02-16 武内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押出容器
JPS59121346U (ja) * 1983-02-03 1984-08-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押出チユ−ブ容器
FR2551030B1 (fr) * 1983-07-15 1989-08-18 Yoshida Industry Co Recipient-tube destine a contenir de la matiere semi-fluide
DE3328953A1 (de) * 1983-08-11 1985-02-21 Jacob Berg Kg, 6501 Budenheim Behaelterverschluss zum be- oder entlueften eines behaelters
JPS61186519U (zh) * 1985-05-14 1986-11-20
DE3528815A1 (de) * 1985-08-10 1987-02-12 Berg Jacob Gmbh Co Kg Geschweisster kunststoffverschluss fuer kunststoffbehaelte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JPH0547061Y2 (zh) * 1987-09-24 1993-12-10
US4815618A (en) * 1988-04-25 1989-03-28 Sunbeam Plastics Corporation Tamper indicating dispenser closure
FR2647088B1 (fr) * 1989-05-17 1991-11-22 Rical Sa Ensemble verseur et capsule de bouchage avec charniere a ressort
CA2031276A1 (en) * 1989-12-02 1991-06-03 Wilhelm Reil Pouring device for a flowing medium pack and a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pouring device
US5133486A (en) * 1991-01-18 1992-07-28 Phoenix Closures, Inc. Tamper evident pull ring pour spout
JP3756200B2 (ja) * 1993-07-28 2006-03-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容器胴部
JPH0985145A (ja) 1995-07-17 1997-03-31 Noguchi Kosan Kk 建築用樹脂ガン及びチューブ
JPH09142499A (ja) 1995-11-24 1997-06-03 Yoshida Kogyo Kk <Ykk> チューブ容器
US5755360A (en) * 1996-07-11 1998-05-26 Aptargroup, Inc. Multi-material, multi-shot, injection molded dispensing closure having a removable seal
EP0987193A1 (de) 1998-09-15 2000-03-22 H. Obrist &amp; Co. AG Tube, Verwendung eines Kunststoffbeutels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Tube
GB9904036D0 (en) * 1999-02-22 1999-04-14 Unilever Plc Package for a fluid cosmetic composition
JP2000248130A (ja) 1999-03-04 2000-09-12 Kuraray Co Ltd 注ぎ口が装着されている包装容器
JP4350195B2 (ja) 1999-03-08 2009-10-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用キャップ
JP2001055238A (ja) 1999-06-08 2001-02-27 Tsutsumi Yotaro 胴部と接合部を介して一体化される容器用プラスチックノズル、ノズル付き押出容器及びその製法
US6805261B1 (en) * 1999-10-08 2004-10-19 Profile Packaging, Inc. Flexible tub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01114274A (ja) 1999-10-15 2001-04-24 Shiseido Co Ltd 分与器が取付け可能な薄肉容器
DE10056399A1 (de) * 2000-11-14 2002-05-23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Öffnungsvorrichtung für Verpackungsbehälter
KR100822925B1 (ko) * 2000-12-21 2008-04-16 가부시키가이샤 요시노 고교쇼 합성수지제 주출캡
FR2828679B1 (fr) * 2001-08-17 2003-10-24 Cebal Tube souple a tete distributrice sans retour d'air
DE10257145A1 (de) * 2002-12-06 2004-06-24 Huhtamaki Ronsberg, Zweigniederlassung Der Huhtamaki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Schlauchförmiger, insbesondere dosenförmiger, Behälter zur Aufnahme von Fluiden,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CN1816480B (zh) * 2003-05-27 2010-06-16 美国博得来包装集团公司 用于容器的防盗用封盖
GB2409855A (en) * 2003-12-22 2005-07-13 Portola Packaging Ltd Closure assembly with an inclined membrane
JP4238156B2 (ja) 2004-02-26 2009-03-11 武内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材料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チューブ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06021816A (ja) 2004-07-09 2006-01-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発泡表面を有するチューブ容器とその製法
JP4521267B2 (ja) * 2004-09-27 2010-08-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007197083A (ja) 2006-01-24 2007-08-09 Kenji Yamamoto 容器の本体下部に切り込みを設けた歯磨きチューブ。
JP2007331781A (ja) 2006-06-14 2007-12-2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易開封性滅菌用包装袋
JP2008001372A (ja) * 2006-06-20 2008-01-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易開封性包装袋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包装体
JP5034700B2 (ja) 2007-06-14 2012-09-2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容器の注出口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03394B2 (ja) * 2008-09-30 2014-01-2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アルミラミネートチューブ容器
JP3158229U (ja) * 2009-10-27 2010-03-25 道子 加瀬 チューブ容器
ES2576127T3 (es) * 2010-04-12 2016-07-05 Hoffmann Neopac Ag Tubo con válvula unidireccional para la regulación de la descarga en tubos y procedimiento para fabricar dicha válvula unidireccional
JP2012025471A (ja) 2010-07-27 2012-02-0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液体用紙容器
US20120205404A1 (en) * 2011-02-16 2012-08-16 Alcan Packaging Beauty Services Tube head provided with an air non-return valve
JP5846477B2 (ja) 2011-07-25 2016-01-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バリア性積層フィルム
US20130277392A1 (en) * 2012-04-24 2013-10-24 Charles Edward Dominguez Food dispensing bag
US20150028056A1 (en) * 2013-07-29 2015-01-29 Shafic Massis Dispensing Bag with Longitudinal Split
JP6413231B2 (ja) 2013-11-15 2018-10-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容器
US9598209B1 (en) * 2014-07-22 2017-03-21 Daisy Brand, LLC Cap and spout assembly with positive orientation features
JP6976032B2 (ja) 2015-04-08 2021-12-01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容器
MX2017012757A (es) * 2015-04-08 2018-01-30 Fujimori Kogyo Co Contenedor tubular.
JP6638211B2 (ja) 2015-04-20 2020-01-2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逆流防止弁付き口栓、及び、その口栓を有する容器
US10407219B2 (en) * 2015-07-23 2019-09-10 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Barrier tube shoulders
JP6639332B2 (ja) 2016-05-31 2020-02-05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容器用積層体
JP6932429B2 (ja) 2017-03-24 2021-09-0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ラミネートチューブ容器
CN111315664B (zh) 2017-09-22 2022-06-17 毛瑟工厂有限责任公司 内衬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5754U (zh) * 1980-09-13 1982-04-01
JPH0234434U (zh) * 1988-08-29 1990-03-05
CN1355755A (zh) * 1999-05-10 2002-06-26 萩原忠 流体容器的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流体容器
JP2002019814A (ja) * 2000-07-12 2002-01-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注出口栓
JP2009154927A (ja) * 2007-12-27 2009-07-16 Mikasa Sangyo Kk 冷却水吸い込み防止キャップ
JP2012162283A (ja) * 2011-02-04 2012-08-30 Lion Corp チューブ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82484A (ja) * 2011-10-11 2013-05-09 Takeuchi Press Ind Co Ltd チューブ容器
JP2013103766A (ja) * 2011-11-10 2013-05-30 Lotte Wedel Sp Zoo パッケージ及び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77685A (ko) 2021-06-25
US11780648B2 (en) 2023-10-10
US20210292049A1 (en) 2021-09-23
CN112823127B (zh) 2023-03-28
EP3854720A1 (en) 2021-07-28
CN116177023A (zh) 2023-05-30
EP3854720A4 (en) 2022-05-04
WO2020080507A1 (ja) 2020-04-23
US20230382600A1 (en) 2023-11-30
TW202023907A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23127B (zh) 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EP3543161B1 (en) Self-standing ba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5002908B2 (ja) 包装体
JP7293830B2 (ja) チューブ容器
CN110753663B (zh) 带嘴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装有内容物的带嘴包装袋
US20230020804A1 (en) Tube container
JP2009029514A (ja) パウチ容器
EP3744655B1 (en) Tube container having shutoff function on shoulder and ne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840425B (zh) 管容器及其製造方法
JP2021079977A (ja) 袋状容器の注出口ユニット
JP4427855B2 (ja) 注出口付包装袋
JP7229320B2 (ja) 自立袋
JP7404740B2 (ja) 注出口栓および包装容器
JP7439670B2 (ja) チューブ容器
JP4238613B2 (ja) 紙製液体容器のスパウト及びそれに冠着する紙製キャップ
WO2015159593A1 (ja) 容器
JP5463090B2 (ja) 容器
JP2022128848A (ja) チューブ状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132880A (ja) チューブ容器
JP2020075768A (ja) チューブ容器
JP2021142995A (ja) チューブ容器
JP2004250039A (ja) 複合容器
JP2020200061A (ja) チューブ容器
JP2020097423A (ja) チューブ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