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2986B - 功能执行系统、功能执行装置以及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功能执行系统、功能执行装置以及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2986B
CN105322986B CN201510279268.8A CN201510279268A CN105322986B CN 105322986 B CN105322986 B CN 105322986B CN 201510279268 A CN201510279268 A CN 201510279268A CN 105322986 B CN105322986 B CN 105322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
specific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92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2986A (zh
Inventor
铃木智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22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2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2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2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4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separate channels for security data
    • G06F21/43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separate channels for security data wireless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1Access control lists [AC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功能执行系统、功能执行装置以及通信终端,在功能执行装置能执行经由第一接口的与通信终端的通信和经由第二接口的与通信终端的通信的情况下,能适当地执行特定的功能。MFP(10)的IC标签I/F利用NFC通信会话,对便携终端(PT1)发送网络信息(T16)。构筑M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双方附属于WFDNW的附属状态(T18、T20)。在构筑有附属状态的情况下,便携终端(PT1)利用WFDNW,将认证信息(U1以及P1)发送给MFP(10)(T22)。MFP(10)执行认证。MFP(10)在认证成功(T24)且能执行在执行请求中指定的功能(即,扫描功能)的情况下(T38),执行该功能。

Description

功能执行系统、功能执行装置以及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通过本说明书而公开的技术涉及包括功能执行装置和通信终端的功能执行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用于与便携终端执行通信的通信装置。例如,通信装置若经由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接口接收到NFC信息,则使用NFC信息,判断通信装置和便携终端当前是否属于同一个网络。通信装置在判断为通信装置和便携终端当前不属于同一个网络的情况下,与便携终端连接,经由无线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接口而执行数据通信处理。
发明内容
在本说明书中,提供如下技术:在功能执行装置能够执行经由第一接口的与通信终端的通信和经由与第一接口不同的第二接口的与通信终端的通信的情况下,使用能够发送作为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特定的认证信息的通信终端,能够使功能执行装置适当地执行特定的功能。
通过本说明书而公开的一个技术是,一种包括功能执行装置和通信终端的功能执行系统。功能执行装置包括:第一装置侧接口,根据第一方式,与通信终端执行无线通信;第二装置侧接口,根据与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与通信终端执行无线通信;功能执行部,执行特定的功能;以及装置侧控制部。通信终端包括:第一终端侧接口,根据第一方式,与功能执行装置执行无线通信;第二终端侧接口,根据第二方式,与功能执行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以及终端侧控制部。第一装置侧接口对通信终端发送网络信息,该网络信息在通信终端和功能执行装置的双方应附属的特定的无线网络中利用。终端侧控制部包括网络信息接收部、构筑部、认证信息发送部。网络信息接收部从功能执行装置经由第一终端侧接口而接收网络信息。构筑部在从功能执行装置接收到网络信息之后,经由第二终端侧接口,构筑功能执行装置和通信终端的双方附属于特定的无线网络的附属状态。认证信息发送部在构筑有附属状态的情况下,利用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第二终端侧接口,将特定的认证信息发送给功能执行装置。装置侧控制部包括认证信息接收部、判断部。认证信息接收部在网络信息通过第一装置侧接口而发送给通信终端之后,在构筑有附属状态的情况下,利用特定的无线网络,从通信终端经由第二装置侧接口而接收特定的认证信息。判断部在接收到特定的认证信息的情况下,执行特定的认证信息是否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特定的判断。终端侧控制部还包括:执行请求发送部,利用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第二终端侧接口,将特定的功能的执行请求发送给功能执行装置。在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特定的认证信息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情况下,执行请求是使功能执行装置执行特定的功能的请求。装置侧控制部还包括执行请求接收部、功能控制部。执行请求接收部利用特定的无线网络,从通信终端经由第二装置侧接口而接收特定的功能的执行请求。功能控制部在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特定的认证信息在列表中注册完毕、且从通信终端接收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使功能执行部执行特定的功能。
根据上述的结构,功能执行装置的第一装置侧接口对通信终端发送网络信息。通信终端从功能执行装置经由第一终端侧接口而接收网络信息,并经由第二终端侧接口而构筑附属状态。在构筑有附属状态的情况下,通信终端利用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第二终端侧接口,将特定的认证信息发送给功能执行装置。功能执行装置经由第二装置侧接口而接收特定的认证信息。功能执行装置使用特定的认证信息而执行特定的判断。功能执行装置在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特定的认证信息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情况下,使功能执行部执行特定的功能。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功能执行装置能够执行经由第一装置侧接口的与通信终端的通信和经由与第一装置侧接口不同的第二装置侧接口的与通信终端的通信的情况下,使用能够发送作为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特定的认证信息的通信终端,能够使功能执行装置适当地执行特定的功能。
通过本说明书而公开的一个技术是,一种功能执行装置。功能执行装置包括:第一接口,根据第一方式,与通信终端执行无线通信;第二接口,根据与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与通信终端执行无线通信;功能执行部,执行特定的功能;以及控制部。第一接口对通信终端发送网络信息,该网络信息在通信终端和功能执行装置的双方应附属的特定的无线网络中利用。控制部包括认证信息接收部、第一判断部、功能控制部。认证信息接收部在网络信息通过第一接口而发送给通信终端之后,在构筑有功能执行装置和通信终端的双方附属于特定的无线网络的附属状态的情况下,利用特定的无线网络,从通信终端经由第二接口而接收特定的认证信息。第一判断部在接收到特定的认证信息的情况下,执行特定的认证信息是否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特定的判断。功能控制部在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特定的认证信息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情况下,使功能执行部执行特定的功能。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功能执行装置能够执行经由第一接口的与通信终端的通信和经由与第一接口不同的第二接口的与通信终端的通信的情况下,使用能够发送作为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特定的认证信息的通信终端,能够使功能执行装置适当地执行特定的功能。
通过本说明书而公开的一个技术是,一种通信终端。通信终端包括:第一接口,根据第一方式,与功能执行装置执行无线通信;第二接口,根据与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与功能执行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以及控制部。控制部包括网络信息接收部、构筑部、认证方法发送部、执行请求发送部。网络信息接收部从功能执行装置经由第一接口而接收网络信息。网络信息是在通信终端和功能执行装置的双方应附属的特定的无线网络中利用的信息。构筑部在从功能执行装置接收到网络信息之后,经由第二接口,构筑功能执行装置和通信终端的双方附属于特定的无线网络的附属状态。认证信息发送部在构筑有附属状态的情况下,利用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第二接口,将特定的认证信息发送给功能执行装置。执行请求发送部利用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第二接口,将特定的功能的执行请求发送给功能执行装置。在功能执行装置中判断为特定的认证信息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情况下,执行请求是使功能执行装置执行特定的功能的请求。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通信终端能够执行经由第一接口的与功能执行装置的通信和经由与第一接口不同的第二接口的与功能执行装置的通信的情况下,使用能够发送作为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特定的认证信息的通信终端,能够使功能执行装置适当地执行特定的功能。
另外,用于实现上述的功能执行装置的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以及存储该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也是新且有用。此外,用于实现上述的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以及存储该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也是新且有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功能执行系统的结构。
图2表示MFP的CPU的接口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3表示MFP的CPU的功能执行处理的流程图。
图4表示便携终端的CPU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情形A1的通信的时序图。
图6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情形A2的通信的时序图。
图7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情形A3的通信的时序图。
图8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情形B的通信的时序图。
图9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情形C1的通信的时序图。
图10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情形C2的通信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功能执行系统2的结构;图1)
如图1所示,功能执行系统2包括多功能器(以下,称为“MFP(多功能外围设备(Multi-Function Peripheral)的缩写)”)10和便携终端PT1、PT2、PT3。MFP10和便携终端PT1~PT3能够执行以下通信的各个通信:作为基于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的缩写)方式的无线通信的NFC通信;以及作为基于由Wi-Fi联盟制定的Wi-Fi方式的无线通信的Wi-Fi通信。
(MFP10的结构)
MFP10是能够执行打印功能、扫描功能等的多功能的外围设备(即,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缩写)等的外围设备)。MFP10包括操作部12、显示部14、打印执行部16、扫描执行部18、IC(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的缩写)标签接口20、无线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接口22、控制部30。各部12~30连接到总线(省略标记)。以下,有时将接口记载为“I/F”。
操作部12包括多个键。用户通过对操作部12进行操作,能够将各种指示输入到MFP10。显示部14是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打印执行部16是喷墨方式、激光方式等的打印机构。扫描执行部18是CCD、CIS等的扫描机构。
IC标签I/F20是用于执行基于用于所谓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NFC(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方式的无线通信(以下,称为“NFC通信”)的I/F。NFC方式是例如基于ISO/IEC21481或者18092的国际标准规范的无线通信方式。作为用于执行NFC通信的I/F的种类,已知被称为NFC论坛设备的I/F和被称为NFC论坛标签的I/F。IC标签I/F20是NFC论坛标签,作为ISO/IEC21481或者18092的国际标准规范的IC标签发挥作用。
NFC论坛设备是能够以P2P(点对点(Peer To Peer)的缩写)模式、R/W(读出/写入(Reader/Writer)的缩写)模式以及CE(卡仿真(Card Emulation)的缩写)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来选择性地动作的I/F。例如,在第一设备的NFCI/F和第二设备的NFCI/F的双方以P2P模式来动作的情况下,第一以及第二设备能够执行信息的双向通信。此外,例如,在第一设备的NFCI/F以R/W模式中的读出(Reader)模式来动作且第二设备的NFCI/F以CE模式来动作的情况下,第一设备能够执行从第二设备的信息的读出、即从第二设备的信息的接收。此外,例如,在第一设备的NFCI/F以R/W模式中的写入(Writer)模式来动作且第二设备的NFCI/F以CE模式来动作的情况下,第一设备能够执行向第二设备的信息的写入、即向第二设备的信息的发送。
例如,IC标签I/F20等的NFC论坛标签并不是能够以上述的3个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来选择性地动作的I/F,而是只作为IC标签发挥作用的I/F。例如,在便携终端PT1的NFCI/F80以R/W模式中的Reader模式来动作的情况下,便携终端PT1能够执行从MFP10的IC标签I/F20的信息的读出、即从MFP10的信息的接收。
由于NFC论坛标签不是能够以上述的3个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来选择性地动作的I/F,所以具有比NFC论坛设备简易的结构。即,IC芯片的结构简单。一般而言,作为NFC论坛标签发挥作用的IC芯片比作为NFC论坛设备发挥作用的IC芯片便宜。另外,向IC标签I/F20的供电的方法也可以是所谓的无源(Passive)型或者有源(Active)型的任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IC标签I/F20包括接口存储器21,该接口存储器21用于将从控制部30供应的信息长期间(例如,直到从控制部30被供应其他的信息为止的期间)存储。另外,在后述的第二实施例中,作为接口存储器21,包括不能由CPU32变更存储内容的存储器,进一步,IC标签I/F20没有连接到总线。
无线LANI/F22是用于执行基于WFD(Wi-Fi直连(Wi-Fi Direct)的缩写)方式的无线通信(以下,称为“WFD通信”)的I/F。WFD方式的细节在通过Wi-Fi联盟而生成的“Wi-FiPeer-to-Peer(P2P)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ersion1.1”中描述。此外,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260683号公报中,也公开了WFD方式的细节,参照该文献而引用。
以下,将能够执行基于WFD方式的WFD通信的设备(例如,MFP10)称为“WFD对应设备”。在上述的WFD的规范书中,作为WFD对应设备的状态,定义了组管理员(Group Owner)状态(以下,称为“G/O状态”)、客户端状态(以下,称为“CL状态”)以及设备状态的3个状态。通常,WFD对应设备能够以上述的3个状态中的1个状态来选择性地动作。此外,以下,将G/O状态的WFD对应设备称为“G/O设备”,将CL状态的WFD对应设备称为“CL设备”。进一步,以下,有时将WFD网络记载为“WFDNW”。
本实施例的MFP10是WFD对应设备,但在本实施例中,不能以CL状态来动作。此外,MFP10没有搭载用于与其他的WFD对应设备执行G/O谈判的程序。即,MFP10能够以G/O状态以及设备状态的2个状态中的1个状态来选择性地动作。
这里,说明IC标签I/F20和无线LANI/F22的不同点。经由无线LANI/F22的无线通信的通信速度(例如,最大的通信速度为11~600Mbps)比经由IC标签I/F20的无线通信的通信速度(例如,最大的通信速度为100~424Kbps)快。此外,经由无线LANI/F22的无线通信中的载波的频率(例如,2.4GHz波段、5.0GHz波段)不同于经由IC标签I/F20的无线通信中的载波的频率(例如,13.56MHz波段)。此外,例如,只有在M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距离大约为10cm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30才能够经由IC标签I/F20而与便携终端PT1执行NFC通信。另一方面,在M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距离为10cm以下的情况下和10cm以上的情况下(例如,最大大约为100m),控制部30都能够经由无线LANI/F22而与便携终端PT1执行WFD通信。即,MFP10能够经由无线LANI/F22而与通信目的地的设备(例如,便携终端PT1)执行无线通信的最大的距离大于MFP10能够经由IC标签I/F20而与通信目的地的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最大的距离。
控制部30包括CPU32和存储器34。CPU32是根据在存储器34中存储的程序36来执行各种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34还存储SFL(安全锁定功能(Secure Function Lock))设定信息38和SFL表格40。SFL设定信息38是表示由用户指定的ON或者OFF的信息。在SFL设定信息38表示ON的状态下从其他的设备经由IC标签I/F20而接收认证信息(用户ID以及口令)的情况下,CPU32执行认证信息是否在SFL表格40中注册完毕的判断(即,认证)。另一方面,在SFL设定信息38表示OFF的情况下,CPU32不执行该认证。以下,有时将SFL设定信息38表示ON的状态、表示OFF的状态分别称为“SFL成为ON”、“SFL成为OFF”。
在SFL表格40中,关于包括便携终端PT1的多个便携终端的每个,包括用于辨别该便携终端的用户的用户ID(例如U1)、与该用户ID对应的口令(例如P1)、表示该用户是否能够利用打印功能的信息(OK或者NG)、表示该用户是否能够利用扫描功能的信息(OK或者NG)相关联的组合信息。此外,以下,有时将表示用户是否能够利用打印功能的信息(OK或者NG)、表示用户是否能够利用扫描功能的信息(OK或者NG)的组合称为“功能关联信息”。SFL表格40由管理MFP10的管理者预先存储在存储器34中。例如,图1的SFL表格40包括用户ID“U1”、口令“P1”、打印“NG”、扫描“OK”相关联的组合信息。
进一步,存储器34包括未图示的NW存储区域。NW存储区域存储与MFP10形成的WFDNW有关的信息。MFP10能够作为WFDNW的主站(即,上述的G/O设备)来动作,形成MFP10自身作为主站来动作的WFDNW。
即,NW存储区域存储在MFP10形成的WFD中利用的网络信息和管理列表。网络信息包括SSID(服务区标识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的缩写)、认证方式、加密方式、口令。在管理列表中,记载了WFDNW的CL设备的MAC地址。即,在管理列表中,记载了确立与作为WFDNW的主站来动作的MFP10的无线连接的设备的MAC地址。
(便携终端PT1~PT3的结构)
各终端PT1~PT3是便携电话(例如,智能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的缩写)、笔记本PC、平板PC、便携式音乐再现装置、便携式动画再现装置等的可移动式的终端装置。
说明便携终端PT1的结构。便携终端PT2、PT3具有与便携终端PT1同样的结构。便携终端PT1包括操作部72、显示部74、NFCI/F80、无线LANI/F82、控制部90。各部72~90连接到总线(省略标记)。
操作部72具有多个键。用户通过对操作部72进行操作,能够将各种指示提供给便携终端PT1。显示部74是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NFCI/F80是用于执行基于NFC方式的NFC通信的I/F。NFCI/F80是上述的NFC论坛设备。在本实施例中,NFCI/F80以读出(Reader)模式来动作。因此,便携终端PT1的控制部90能够经由NFCI/F80,从MFP10的IC标签I/F20读出信息。无线LANI/F82与MFP10的无线LANI/F22相同。因此,便携终端PT1能够执行NFC通信和Wi-Fi通信的各个通信。
控制部90包括CPU92和存储器94。CPU92是根据在存储器94中存储的各程序96、98来执行各种处理的处理器。
OS(操作系统(Operation System)的缩写)程序96是用于实现便携终端PT1的基本的动作的程序。应用程序98是用于使MFP10执行打印、扫描等的各功能的程序。应用程序98是由MFP10的开发商提供的应用程序,既可以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安装到便携终端PT1,也可以从与MFP10一同出厂的媒体安装到便携终端PT1。
存储器94还存储用于辨别便携终端PT1的用户的用户ID(U1)和与该用户ID对应的口令(P1)。以下,有时将用户ID和口令合起来称为“认证信息”。便携终端PT1的用户在被安装的应用程序98的初始设定时,对操作部72进行操作,输入预先得知的用户ID(U1)以及口令(P1)。例如,用户能够通过从管理者被通知而得知如上所述那样由管理者预先存储在MFP10的存储器34中的用户ID以及口令。CPU92使存储器94存储被输入的用户ID以及口令(即,认证信息)。
同样地,便携终端PT2的存储器存储便携终端PT2的用户的用户ID(U2)以及口令(P2)。此外,便携终端PT3的存储器存储便携终端PT3的用户ID(U3)以及口令(P3)。
(MFP10的CPU32的接口控制处理;图2)
参照图2,说明MFP10的CPU32执行的接口控制处理的内容。若MFP10的电源被接通(ON),则CPU32开始图2的接口控制处理。
在S2中,CPU32使MFP10的动作状态从作为默认的状态的设备状态转移到G/O状态。由此,MFP10作为G/O设备来动作。即,形成将MFP10设为主站的WFDNW。CPU32准备在WFDNW中利用的网络信息。具体而言,CPU32生成唯一的SSID。此外,CPU32通过例如随机地选择字符串来生成口令。并且,CPU32准备预先确定的认证方式以及加密方式。CPU32使存储器34存储所准备的网络信息。
接着,在S4中,CPU32使IC标签I/F20的接口存储器21存储SFL设定信息、在S2中存储在存储器34中的网络信息、应用程序启动指示。SFL设定信息是存储在存储器34中的SFL设定信息38。SFL设定信息38在默认的状态下表示OFF。应用程序启动指示预先包含在程序36中。应用程序启动指示是用于使便携终端PT1的存储器94的应用程序98启动的指示。
接着,在S6中,监视SFL设定信息38被变更的情况。MFP10的用户能够对操作部12进行操作来切换SFL的ON、OFF。CPU32根据用户的切换指示来切换SFL设定信息38表示ON的状态和表示OFF的状态。在SFL设定信息38被变更的情况下,CPU32在S6中判断为“是”,进入S8。
在S8中,CPU32使IC标签I/F20的接口存储器21存储变更后的SFL设定信息38。
若结束S8,则CPU32再次在S6中监视SFL设定信息38被变更的情况。CPU32在MFP10的电源被接通的期间,继续S6的监视。
(MFP10的CPU32的功能执行处理;图3)
参照图3,说明MFP10的CPU32执行的功能执行处理的内容。若MFP10的电源被接通,在图2的接口处理中开始S6的监视,则CPU32开始图3的功能执行处理。
在S10中,CPU32监视经由无线LANI/F22而从便携终端(例如,便携终端PT1)接收连接请求的情况。以下,将对MFP10发送连接请求的便携终端称为“对象终端”。
对象终端的用户在期望使MFP10执行打印等的功能的情况下,将对象终端接近MFP10。在该时点,在对象终端中,既可以执行使用于MFP10的应用程序98启动的操作和指定期望的功能的操作,也可以不执行。对象终端的NFCI/F(例如,便携终端PT1的NFCI/F80)以读出模式来动作。若对象终端的NFCI/F和MFP10的IC标签I/F20之间的距离小于能够执行NFC通信的距离(例如,10cm),则在这些I/F之间确立NFC的通信会话。在该情况下,对象终端利用该通信会话,读出在IC标签I/F20的接口存储器21中存储的SFL设定信息、网络信息、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即,IC标签I/F20将在IC标签I/F20的接口存储器21中存储的SFL设定信息、网络信息、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发送给对象终端。之后,对象终端经由对象终端的无线LANI/F,将包括从IC标签I/F20读出的SSID(即,网络信息)的连接请求(具体而言,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发送给MFP10(参照后述的图4的S56)。CPU32若从对象终端经由无线LANI/F22接收到连接请求,则在S10中判断为“是”,并进入S12。
在S12中,CPU32与对象终端执行无线连接处理,确立与对象终端的无线连接。具体而言,CPU32若接收到连接请求(即,探测请求),则将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发送给对象终端。接着,CPU32从对象终端顺次接收认证请求(Authentication Request)以及联合请求(Association Request),并将认证响应(Authentication Response)以及联合响应(Association Response)顺次发送给对象终端。在这个过程中,确认在MFP10的存储器34的NW信息存储区域中存储的网络信息和对象信息发送的网络信息一致。并且,CPU32与对象终端执行四次握手(4-way handshake)。
若上述的各处理结束,则确立与对象终端的无线连接。由此,CPU32使对象终端作为子站(即,CL设备)来参加在图2的S2中形成的WFDNW。CPU32在管理列表(即,G/O设备的管理列表)中记载对象终端的MAC地址。由此,构筑WFP10和对象终端的双方附属于WFDNW的附属状态。
接着,在S14中,CPU32判断SFL是否为ON。另外,虽然图3的S13是在后述的第二实施例中执行的处理,但在本实施例中不执行。CPU32在存储器34内的SFL设定信息38表示ON的情况下,在S14中判断为“是”,进入S16。另一方面,CPU32在存储器34内的SFL设定信息38表示OFF的情况下,在S14中判断为“否”,进入S34。
在S34中,CPU32监视从对象终端接收用于请求MFP10的多个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等)中的任一个功能的执行的执行请求。在对象终端中,进行指示期望的功能的执行的操作(以下,有时称为“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对象终端经由对象终端的无线LANI/F,对MFP10发送执行请求。执行请求包括表示在对象终端中指定的功能(例如,打印)的信息。尤其,在执行请求包括表示打印功能的信息的情况下,对象终端除了执行请求之外,还将表示打印对象的图像的打印数据发送给MFP10。CPU32若利用WFDNW,从对象终端经由无线LANI/F22而接收执行请求,则在S34中判断为“是”,进入S30。
在S16中,CPU32监视从对象终端接收认证信息的情况。对象终端通过参照从IC标签I/F20取得的SFL设定信息,能够得知MFP10的SFL为ON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对象终端利用WFDNW,经由对象终端的无线LANI/F,将对象终端的存储器(例如,存储器94)存储的认证信息(即,用户ID和口令)发送给MFP10。CPU32若利用WFDNW,从对象终端经由无线LANI/F22而接收认证信息,则在S16中判断为“是”,进入S18。
在S18中,CPU32使用接收到的认证信息来执行认证,并判断认证是否成功。具体而言,在S18中,CPU32判断包括接收到的认证信息(即,用户ID和口令)的组合信息是否包含在SFL表格40中。在接收到的认证信息包含在SFL表格40中的情况下,CPU32在S18中判断为“是”(即,判断为认证成功),进入S20。另一方面,在接收到的认证信息没有包含在SFL表格40中的情况下,CPU32在S18中判断为“否”(即,判断为认证失败),进入S32。
在S20中,CPU2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表示认证成功的OK通知发送给对象终端。
接着,在S22中,CPU22监视从对象终端接收执行请求的情况。S22的处理的内容与上述S34的处理相同。CPU32若从对象终端接收到执行请求,则在S22中判断为“是”,进入S28。另一方面,CPU32在预定期间(例如,5秒)没有从对象终端接收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在S22中判断为“否”,进入S24。
在S24中,CPU22参照SFL表格40(参照图1),将与认证成功的认证信息(即,用户ID以及口令)对应的功能关联信息(即,表示该用户是否能够利用打印功能的信息(OK或者NG)和表示该用户是否能够利用扫描功能的信息(OK或者NG))发送给对象终端。
接着,在S26中,CPU22监视从对象终端接收执行请求的情况。S26的处理的内容也与上述S34的处理相同。对象终端若从MFP10接收到功能关联信息(S24),则使对象终端的显示部(例如,便携终端PT1的显示部74)显示受理画面,对用户要求进行执行指示(参照后述的图4的S68、S70)。若用户指定期望的功能而进行执行指示,则对象终端对MFP10发送执行请求。CPU22若从对象终端接收到执行请求,则在S26中判断为“是”,进入S28。
在S28中,CPU32判断由在S16中“是”的情况下接收到的用户ID表示的用户(即,判断为认证成功的用户)是否能够执行在执行请求中指定的功能。具体而言,在S28中,CPU32参照SFL表格40(参照图1),判断是否对接收完毕的用户ID关联了打印“OK”(或者,扫描“OK”)。例如,在执行请求中指定的功能为打印功能的情况下,若对接收完毕的用户ID关联了打印“OK”,则CPU32在S28中判断为“是”,进入S30。另一方面,例如,在执行请求中指定的功能为打印功能的情况下,若对接收完毕的用户ID关联了打印“NG”,则CPU32在S28中判断为“否”,进入S32。
在S30中,CPU32执行在执行请求中指定的功能。在被指定扫描功能的情况下,CPU32使扫描执行部18读取被设置的原稿而生成扫描数据,并将所生成的扫描数据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而发送给对象终端。在被指定打印功能的情况下,CPU32将与执行请求一同送出的打印数据供应给打印执行部16,使打印执行部16执行打印数据表示图像的打印。若结束S30,则CPU32从WFD的管理列表中删除对象终端的MAC地址。即,CPU32解除对象终端的附属状态。之后,CPU32结束图3的功能执行处理。
另一方面,在S32中,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NG通知发送给对象终端。若结束S32,则CPU32从WFD的管理列表中删除对象终端的MAC地址。即,CPU32解除对象终端的附属状态。之后,CPU32结束图3的功能执行处理。
(便携终端PT1的CPU92的处理;图4)
参照图4说明便携终端PT1的CPU92执行的处理的内容。另外,便携终端PT2、便携终端PT3的各自的CPU执行的处理也与图4的便携终端PT1的CPU92执行的处理相同。若便携终端PT1的电源被接通,则CPU92开始图4的处理。
在S50中,CPU92经由NFCI/F80来监视接收SFL设定信息、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的情况。在便携终端PT1的用户期望使MFP10执行期望的功能(例如,打印)的情况下,将便携终端PT1接近MFP10。在该时点,在便携终端PT1的操作部72中,既可以执行使用于MFP10的应用程序98启动的操作和执行指示,也可以不执行。便携终端PT1的NFCI/F80以读出模式来动作。若便携终端PT1和MFP10的IC标签I/F20之间的距离小于能够执行NFC通信的距离(例如,10cm),则在这些I/F之间确立NFC的通信会话。在该情况下,CPU92利用该通信会话,经由NFCI/F80,读出在MFP10的IC标签I/F20的接口存储器21中存储的SFL设定信息、网络信息、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即,CPU92接收SFL设定信息、网络信息、应用程序启动指示。CPU92若接收到SFL设定信息、网络信息、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则在S50中判断为“是”,进入S52。
在S52中,CPU92判断用于MFP10的应用程序98是否为启动完毕。在该时点,应用程序98已启动的情况下,CPU92在S52中判断为“是”,进入S56。另一方面,在该时点,应用程序98没有启动的情况下,CPU92在S52中判断为“否”,进入S54,启动应用程序98。若结束S54,则进入S56。
在S56中,CPU92经由无线LANI/F82,将连接请求(具体而言,探测请求)发送给MFP10。连接请求包括接收完毕的SSID(即,网络信息)。
接着,在S58中,CPU92与MFP10执行无线连接处理,确立与对象终端的无线连接。具体而言,CPU92若发送连接请求,则从MFP10接收探测响应。接着,CPU92将认证请求以及联合请求顺次发送给MFP10,并从MFP10顺次接收认证响应以及联合响应。在这个过程中,确认在MFP10的存储器34的NW信息存储区域中存储的网络信息和对象信息接收到的网络信息一致。并且,CPU92与MFP10执行四次握手(4-way handshake)。
若上述的各处理结束,则确立与MFP10的无线连接。由此,便携终端PT1作为子站(即,CL设备)而参加MFP10形成的WFDNW。其结果,构筑W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双方附属于WFDNW的附属状态。
接着,在S60中,判断MFP10的SFL是否为ON。另外,虽然图4的S59是在后述的第二实施例中执行的处理,但在本实施例中不执行。CPU92在接收完毕的SFL设定信息表示ON的情况下,在S60中判断为“是”,进入S62。另一方面,CPU92在接收完毕的SFL设定信息表示OFF的情况下,在S60中判断为“否”,进入S78。
在S78中,CPU9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82,将请求MFP10的多个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等)中的任一个功能的执行的执行请求发送给MFP10。在该时点,便携终端PT1的操作部72中已经由用户进行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在S78中,CPU92将包括由用户指定的功能的执行请求发送给MFP10。执行请求的详细的内容如上所述。另一方面,在该时点,还没有进行执行指示的情况下,CPU92在显示部74中显示对用户请求执行指示的受理画面。若用户指定期望的功能而进行执行指示,则CPU92将执行请求发送给MFP10。若结束S78,则CPU92结束图4的处理。在该情况下,在MFP10中执行期望的功能。
在S62中,CPU9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82,将存储器94存储的认证信息(即,用户ID“U1”以及口令“P1”)发送给MFP10。
接着,在S64中,CPU92判断是否从MFP10接收到OK通知。MFP10使用认证信息而执行认证,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将OK通知发送给便携终端PT1(参照图3的S20)。CPU92若利用WFDNW,从MFP10经由无线LANI/F82而接收到OK通知,则在S64中判断为“是”,进入S66。另一方面,在认证失败的情况下,MFP10将NG通知发送给便携终端PT1。CPU92若利用WFDNW,从MFP10经由无线LANI/F82而接收到NG通知,则在S64中判断为“否”,进入S76。
在S66中,CPU92判断是否进行了执行指示。在S66的时点,已经由用户进行了执行指示的情况下,CPU92在S66中判断为“是”,进入S72。另一方面,在S66的时点,还没有进行执行指示的情况下,CPU92在S66中判断为“否”,进入S68。
在S68中,CPU92利用WFDNW,从MFP10经由无线LANI/F82而接收功能关联信息。如上所述,在发送了OK通知之后,预定期间(例如,5秒)没有从便携终端PT1接收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MFP10对便携终端PT1发送功能关联信息(参照图3的S24)。在S68中,CPU92接收功能关联信息。
接着,在S70中,CPU92根据接收到的功能关联信息,使显示部74显示用于受理用户的执行指示的受理画面。在受理画面中,显示能够选择由功能关联信息表示能够执行的功能的意旨。例如,在功能关联信息表示打印“NG”、扫描“OK”的情况下,在受理画面中,显示用户只能够执行MFP10的扫描功能的意旨。用户能够在受理画面中,输入执行指示。若输入执行指示,则进入S72。
在S72中,CPU9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82,对MFP10发送执行请求。执行请求包括表示在执行指示中用户指定的功能的信息。此外,在用户指定的功能为打印功能的情况下,在S72中,CPU92将打印数据与执行请求一同发送给MFP10。
接着,在S74中,CPU92判断是否从MFP10在S72中发送了执行请求之后在预定期间内接收到NG通知。MFP10若接收到执行请求,则判断用户是否能够执行在执行请求中表示的功能(参照图3的S28)。MFP10若判断为用户能够执行在执行请求中表示的功能,则执行功能。在该情况下,MFP10不发送NG通知。因此,CPU92在S74中判断为“否”,结束图4的处理。另一方面,MFP10若判断为用户不能执行在执行请求中表示的功能,则将NG通知发送给便携终端PT1。在该情况下,CPU92在S74中判断为“是”,进入S76。
在S76中,CPU92在显示部74中进行错误显示。若结束S76,则图4的处理结束。
(具体的情形)
接着,参照图5~图7说明通过图2~图4的流程图而实现的具体的情形。
(情形A1;图5)
参照图5,说明在MFP10的SFL成为ON的状态下MFP10和便携终端PT1之间确立NFC连接的情况下,MFP10和便携终端PT1之间执行的通信的例。
若MFP10的电源被接通,则MFP10作为G/O设备来动作。即,形成将MFP10设为主站的WFDNW(图2的S2)。在情形A1中,MFP10的SFL成为ON(即,SFL设定信息38表示ON)。
在T10中,MFP10的CPU32使IC标签I/F20存储表示SFL为ON的SFL设定信息、网络信息、应用程序启动指示。
以下,有时将表示SFL为ON的SFL设定信息记载为“SFL设定信息(SFL=ON)”。
另一方面,若便携终端PT1的电源被接通,则NFCI/F80在启动了读出模式的状态下动作。在T12中,便携终端PT1的用户对便携终端PT1的操作部72进行操作,执行应用程序启动操作,接着,指定期望的功能而进行执行指示。
接着,便携终端PT1的用户将便携终端PT1接近MFP10。若便携终端PT1的NFCI/F80和MFP10的IC标签I/F20之间的距离成为小于能够执行NFC通信的距离(例如,10cm),则在这些I/F间确立NFC连接(即,NFC通信会话)(T14)。
在T16中,MFP10的IC标签I/F20利用被确立的NFC通信会话,将SFL设定信息(SFL=ON)、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发送给便携终端PT1。
即,在T16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利用NFC通信会话,从IC标签I/F20经由NFCI/F80而接收SFL设定信息(SFL=ON)、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图4的S50中“是”)。
在T18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经由无线LANI/F82,对MFP10发送连接请求(图4的S56)。连接请求包括便携终端PT1接收到的网络信息(具体而言,SSID)。
在T20中,MFP10的CPU32与便携终端PT1执行预定的无线连接处理,确立与便携终端PT1的无线连接(图3的S12、图4的S58)。由此,构筑M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双方附属于WFDNW的附属状态。
在T22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认证信息(即,用户ID“U1”、口令“P1”)发送给MFP10(图4的S62)。
MFP10的CPU32若接收到认证信息,则执行认证(图3的S18)。如图1所示,在SFL表格40中,包括包含用户ID“U1”以及口令“P1”的组合信息。因此,在T24中,CPU32判断为认证成功(即,在图3的S18中判断为“是”)。在接下来的T26中,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OK通知发送给便携终端PT1(图3的S20)。
便携终端PT1的CPU92接收OK通知。在用户的执行指示(T12)为打印功能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CPU9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82,将请求打印功能的执行的执行请求和打印数据发送给MFP10(T28)。以下,有时将请求打印功能的执行的执行请求记载为“执行请求(打印)”。
MFP10的CPU32若接收到执行请求(打印)以及打印数据,则判断便携终端PT1的用户是否能够执行打印(图3的S28)。如图1所示,在SFL表格40中,与用户ID“U1”以及口令“P1”对应的组合信息包括打印“NG”。因此,CPU32判断为不能执行打印(图3的S28中“否”),不执行打印(T30)。在接下来的T32中,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NG通知发送给便携终端PT1(图3的S32)。
在T34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接收NG通知,在显示部74中进行错误显示。之后,M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无线连接被切断。
另一方面,在用户的执行指示(T12)为扫描功能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CPU92在接收到OK通知之后,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请求扫描功能的执行的执行请求发送给MFP10(T36)。以下,有时将请求扫描功能的执行的执行请求记载为“执行请求(扫描)”。
MFP10的CPU32若接收到执行请求(扫描),则判断便携终端PT1的用户是否能够执行扫描(图3的S28)。如图1所示,在SFL表格40中,与用户ID“U1”以及口令“P1”对应的组合信息包括扫描“OK”。因此,CPU32判断为能够执行扫描(图3的S28中“是”),执行扫描(T38)。在接下来的T40中,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生成的扫描数据发送给便携终端PT1(图3的S30)。之后,M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无线连接被切断。
另一方面,也有在SFL表格40中不包括包含用户ID“U1”以及口令“P1”(T22)的组合信息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T42中,MFP10的CPU32在接收到认证信息之后,判断为认证失败(图3的S18中“否”)。在接下来的T44中,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NG通知发送给便携终端PT1(图3的S32)。
在T46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接收NG通知,在显示部74中进行错误显示。之后,M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无线连接被切断。
(情形A1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情形A1中,MFP10的IC标签I/F20利用NFC通信会话,对便携终端PT1发送SFL设定信息(SFL=ON)、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T16)。之后,构筑M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双方附属于WFDNW的附属状态(T18、T20)。在构筑有附属状态的情况下,便携终端PT1利用WFDNW,将认证信息(即,用户ID“U1”以及口令“P1”)发送给MFP10(T22)。MFP10执行认证。具体而言,MFP10判断在SFL表格40中是否包括认证信息。MFP10在认证成功(T24)、且能够执行在执行请求中指定的功能(即,扫描功能)的情况下(T38),执行该功能。MFP10在认证失败的情况下(T42),不执行功能。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发送在SFL表格40中注册完毕的认证信息的便携终端PT1的用户能够使用MFP10而执行功能。即,适当的便携终端PT1的用户能够使用MFP10而执行用户期望的功能。因此,在MFP10能够执行经由IC标签I/F20的与便携终端PT1的通信和经由无线LANI/F22的与便携终端PT1的通信的情况下,MFP10能够适当地执行用户期望的功能。
此外,在情形A1中,即使是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T24),当执行请求所指定的功能(即、打印功能)为执行不可的情况下(T30),MFP10也不执行该功能。因此,MFP10能够适当地执行功能。
此外,在T16中,MFP10的IC标签I/F20利用被确立的NFC通信会话,将SFL设定信息(SFL=ON)、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发送给便携终端PT1。IC标签I/F20能够不受CPU32控制而适当地将SFL设定信息(SFL=ON)、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发送给便携终端PT1。
(情形A2;图6)
参照图6,说明在MFP10的SFL成为ON的状态下,MFP10和便携终端PT1之间确立NFC连接的情况下,MFP10和便携终端PT1之间执行的通信的其他的例。在情形A2中,与情形A1的不同点在于,在MFP10和便携终端PT1之间确立NFC连接的时点,在便携终端PT1中不进行应用程序启动指示以及执行指示。
若MFP10的电源被接通,则MFP10作为G/O设备来动作。即,形成将MFP10设为主站的WFDNW(图2的S2)。在情形A2中,MFP10的SFL成为ON(即,SFL设定信息38表示ON)。
与情形A1相同地,若MFP10的电源被接通,则MFP10作为G/O设备来动作。即,形成将MFP10设为主站的WFDNW(图2的S2)。在T10中,MFP10的CPU32使IC标签I/F20存储SFL设定信息(SFL=ON)、网络信息和应用程序启动指示。
另一方面,便携终端PT1的用户在该时点不进行应用程序启动操作以及执行指示。便携终端PT1的用户将这个状态的便携终端PT1接近MFP10。若便携终端PT1的NFCI/F80和MFP10的IC标签I/F20之间的距离成为小于能够执行NFC通信的距离(例如,10cm),则在这些I/F间确立NFC连接(即,NFC通信会话)(T14)。
在T16中,MFP10的IC标签I/F20利用被确立的NFC通信会话,将SFL设定信息(SFL=ON)、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发送给便携终端PT1。便携终端PT1的CPU92接收SFL设定信息(SFL=ON)、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
在情形A2中,在T17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根据接收到的应用程序启动指示来启动应用程序98(参照图1)(图4的S54)。CPU92在应用程序98的启动后,经由无线LANI/F82,对MFP10发送连接请求(T18)。
关于T20、T22、T24、T26的各处理,由于与情形A1(图5)的T20、T22、T24、T26相同,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情形A2中,由于在便携终端PT1中没有进行执行指示,所以便携终端PT1的CPU92即使接收到OK通知(T26),也不将执行请求发送给MFP10。
因此,在T50中,MFP10的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与用户ID“U1”以及口令“P1”对应的功能关联信息发送给便携终端PT1(图3的S22中“否”、S24)。即,MFP10的CPU32将与用户ID“U1”以及口令“P1”对应的打印“NG”、扫描“OK”发送给便携终端PT1。
在T52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发送功能关联信息,使显示部74显示受理画面。在受理画面中,显示用户能够执行扫描的意旨,不显示能够执行打印的意旨。在T54中,用户在受理画面中进行指示扫描的执行的执行指示。在接下来的T56中,CPU9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82,发送执行请求(扫描)。
MFP10的CPU32若接收到执行请求(扫描),则判断便携终端PT1的用户是否能够执行扫描(图3的S28)。如图1所示,在SFL表格40中,与用户ID“U1”以及口令“P1”对应的组合信息包括扫描“OK”。因此,CPU32判断为能够执行扫描(图3的S28中“是”),执行扫描(T58)。在接下来的T60中,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生成的扫描数据发送给便携终端PT1(图3的S30)。之后,M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无线连接被切断。
(情形A2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情形A2中,在T17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根据接收到的应用程序启动指示来启动应用程序98(参照图1)(图4的S54)。因此,MFP10在便携终端PT1中应用程序98没有启动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使便携终端PT1启动应用程序98。此外,便携终端PT1也能够在应用程序98没有启动的情况下适当地启动应用程序98。
在T52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接收功能关联信息,使显示部74显示受理画面。在受理画面中,显示用户能够执行扫描的意旨,不显示能够执行打印的意旨。用户能够在受理画面中适当地进行执行指示。便携终端PT1能够适当地将执行请求发送给MFP10。此外,MFP10能够适当地执行用户期望的功能。
(情形A3;图7)
参照图7,说明在MFP10的SFL成为OFF的状态下,MFP10和便携终端PT1之间确立NFC连接的情况下,MFP10和便携终端PT1之间执行的通信的例。
若MFP10的电源被接通,则MFP10作为G/O设备来动作。即,形成将MFP10设为主站的WFDNW(图2的S2)。在情形A3中,MFP10的SFL为OFF(即,SFL设定信息38表示OFF)。
在情形A3中,在T70中,MFP10的CPU32使IC标签I/F20存储表示SFL为OFF的SFL设定信息、网络信息和应用程序启动指示。以下,有时将表示SFL为OFF的SFL设定信息记载为“SFL设定信息(SFL=OFF)”。
由于T12、T14的各处理的内容与情形A1(图5)的T12、T14相同,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其中,在情形A3中,T12的用户的执行指示是打印功能的执行指示。
在T76中,MFP10的IC标签I/F20利用被确立的NFC通信会话,将SFL设定信息(SFL=OFF)、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发送给便携终端PT1。便携终端PT1的CPU92接收SFL设定信息(SFL=OFF)、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
由于接下来的T18、T20的各处理的内容与情形A1(图5)的T18、T20相同,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情形A3中,MFP10的SFL为OFF。因此,便携终端PT1不对MFP10发送认证信息(图4的S60中“否”)。在T82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82,将执行请求(打印)以及打印数据发送给MFP10(图4的S78)。
在情形A3中,MFP10的SFL为OFF。因此,在T84中,MFP10的CPU32若接收到执行请求(打印)以及打印数据,则执行打印(图3的S30)。之后,M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无线连接被切断。
(情形A3的效果)
在情形A3中,与情形A1、A2不同,SFL成为OFF。在情形A3中,在构筑有附属状态的情况下,便携终端PT1不将认证信息发送给MFP10而是将执行请求发送给MFP10(T82)。此外,MFP10不执行认证而执行用户期望的功能(T84)。即,便携终端PT1根据MFP10的SFL是否成为ON,改变是否发送认证信息。此外,MFP10根据SFL是否成为ON,改变是否执行认证。因此,便携终端PT1以及MFP10能够根据SFL是否成为ON来适当地动作。
(对应关系)
MFP10、便携终端PT1分别为“功能执行装置”、“通信终端”的一例。NFC方式、WFD方式分别为“第一方式”、“第二方式”的一例。IC标签I/F20、无线LANI/F22分别为“第一装置侧接口(或者第一接口)”、“第二装置侧接口(或者第二接口)”的一例。此外,IF标签I/F20为“状态信息发送部”的一例。打印执行部16以及扫描执行部18为“功能执行部”的一例。通过执行指示而由用户所指定的功能为“特定的功能”的一例。WFDNW为“特定的无线网络”的一例。认证信息(例如,用户ID“U1”以及口令“P1”)、SFL设定信息分别为“特定的认证信息”、“设定信息”的一例。SFL表格40为“列表”的一例。在SFL表格40中,表示与用户ID以及口令相对应的该用户是否能够利用打印功能的信息(OK或者NG)和表示该用户是否能够利用扫描功能的信息(OK或者NG)为“功能关联信息”的一例。在图3的S18中执行的认证为“特定的判断”的一例。SFL设定信息(SFL=ON)为“状态信息”的一例。IC标签I/F20的接口存储器21、存储器34的存储SFL设定信息38的区域、存储器34的NW信息存储区域分别为“接口存储器”、“设定信息存储器”、“装置侧存储器”的一例。NFC通信会话为“特定的通信会话”的一例。
在图3的S16中“是”的情况为“认证信息接收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图3的S18为“第一判断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图3的S30为“功能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图2的S4、S8为“存储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在图3的S34中“是”、在S22中“是”为“执行请求接收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图3的S12为“构筑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图3的S24为“功能关联信息发送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
NFCI/F80、无线LANI/F82分别为“第一终端侧接口”、“第二终端侧接口”的一例。OK通知为“成功信息”的一例。存储器94为“终端侧存储器”的一例。由用户进行的执行指示为“预定的指示”的一例。
在图4的S50中“是”为“网络信息接收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图4的S58为“构筑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图4的S62为“认证信息发送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图4的S78、S72为“执行请求发送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在图4的S50中“是”的情况下,接收SFL设定信息(SFL=ON)为“状态信息接收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在图4的S64中“是”为“成功信息接收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图4的S70为“显示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图4的S68为“功能关联信息接收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图4的S54为“启动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
(第二实施例)
关于第二实施例,以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MFP10的IC标签I/F20包括不能由CPU32变更存储内容的接口存储器21,IC标签I/F20没有连接到总线。进一步,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CPU32不能变更在MFP10的IC标签I/F20中存储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在MFP10的IC标签I/F20的接口存储器21中,存储有包括预先确定的SSID、口令、认证方式以及加密方式的网络信息。在IC标签I/F20的接口存储器21中,除了网络信息之外,还存储有应用程序启动指示。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IC标签I/F20的接口存储器21中,没有存储SFL设定信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MFP10的CPU32执行的各处理(图2、图3)以及便携终端PT1的CPU92执行的处理(图4)的内容的一部分也与第一实施例不同。
(MFP10的CPU32的接口控制处理;图2)
在本实施例中,若MFP10的电源被接通,则CPU32也开始图2的接口控制处理。
在S2中,CPU32使MFP10的动作状态从作为默认的状态的设备状态转移到G/O状态。由此,在本实施例中,MFP10也作为G/O设备来动作。即,形成将MFP10设为主站的WFDNW。但是,在本实施例中,CPU32在S2中不生成新的SSID以及口令。在本实施例中,CPU32使用与在IC标签I/F20中存储的SSID以及口令相同的SSID以及口令,形成WFDNW。
在本实施例中,CPU32不执行S4~S8的各处理而结束图2的接口控制处理。
(MFP10的CPU32的功能执行处理;图3)
本实施例的功能执行处理(图3)的内容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执行处理相同。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在S12中,确立了与对象终端的无线连接之后,在S13中,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对对象终端发送SFL设定信息。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IC标签I/F20中没有存储SFL设定信息。因此,在构筑有MFP10和对象终端的双方附属于WFDNW的附属状态(S12)之后,在S13中,CPU32参照存储器34内的SFL设定信息38(即,ON或者OFF),将SFL设定信息发送给对象终端。由此,对象终端能够得知MFP10的SFL是否为ON。
(便携终端PT1的CPU92的处理;图4)
本实施例的CPU92的处理(图4)的内容也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在S58中,确立了与MFP10的无线连接之后,在S59中,CPU92利用WFDNW,从MFP10经由无线LANI/F22而接收SFL设定信息。与上述的功能执行处理(图3)的情况相同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IC标签I/F20中没有存储SFL设定信息,所以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例不同。
(具体的情形)
(情形B;图8)
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MFP10的SFL成为ON的状态下,MFP10和便携终端PT1之间确立NFC连接的情况下,MFP10和便携终端PT1之间执行的通信的例。
若MFP10的电源被接通,则MFP10作为G/O设备来动作。即,形成将MFP10设为主站的WFDNW(图2的S2)。在情形B中,MFP10的SFL成为ON。即,SFL设定信息38表示ON。在情形B中,不能变更IC标签I/F20的接口存储器21的内容(不进行相当于上述的情形A1(图5)的T10的处理)。在情形B中,在IC标签I/F20的接口存储器21中,存储有预先确定的网络信息和应用程序启动指示。
接下来的T112、T114的各处理与上述的情形A1(图5)的T12、T14相同。
在T116中,MFP10的IC标签I/F20利用被确立的NFC通信会话,将在存储器中存储的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发送给便携终端PT1。
即,在T116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利用NFC通信会话,从IC标签I/F20经由NFCI/F80而接收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图4的S50中“是”)。
接下来的T118、T120的各处理与上述的情形A1(图5)的T18、T20相同。
在情形B中,若构筑有附属状态,则在接下来的T121中,MFP10的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SFL设定信息(SFL=ON)发送给便携终端PT1(图3的S13、图4的S59)。
这以后的T122~T146的各处理与上述的情形A1(图5)的T22~T46相同。
(本实施例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IC标签I/F20中,存储有预先确定的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此外,不能变更IC标签I/F20的接口存储器21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若构筑有附属状态,则MFP10的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SFL设定信息(SFL=ON)发送给便携终端PT1(参照图3的S13、图4的S59)。因此,MFP10能够适当地将SFL设定信息(SFL=ON)发送给便携终端PT1。此外,便携终端PT1能够适当地得知MFP10的SFL是否为ON。
(对应关系)
图3的S13是“状态信息发送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图4的S59是“状态信息接收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
(第三实施例)
关于第三实施例,以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如图9、图10所示,在MFP10的SFL成为ON的状态下,MFP和便携终端PT1或者便携终端PT2之间确立NFC连接的情况下,MFP10和便携终端PT1之间执行的通信的内容。具体而言,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便携终端PT1或者便携终端PT2在构筑有附属状态且判断为MFP10的SFL为ON的情况下,在MFP10进行使用了认证信息的认证之前,将认证信息和执行请求发送给MFP10。以下,参照具体的情形C1、C2(图9、图10)进行说明。
(情形C1;图9)
图9所示的T210~T220的各处理与上述的情形A1(图5)的T10~T20的各处理相同。
在用户的执行指示(T212)为打印功能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在T222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82,将认证信息(即,用户ID“U1”、口令“P1”)、执行请求(打印)以及打印数据发送给MFP10。
MFP10的CPU32若接收到认证信息、执行请求(打印)以及打印数据,则执行认证(参照图3的S18)。如图1所示,在SFL表格40中,包括包含用户ID“U1”以及口令“P1”的组合信息。因此,在T224中,CPU32判断为认证成功(即,在图3的S18中判断为“是”)。
在接下来的T226中,CPU32判断为便携终端PT1的用户能够执行打印(图3的S28)。如图1所示,在SFL表格40中,与用户ID“U1”以及口令“P1”对应的组合信息包括打印“NG”。因此,CPU32判断为不能执行打印,不执行打印。在接下来的T228中,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NG通知发送给便携终端PT1(图3的S32)。
在T230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接收NG通知,在显示部74中进行错误显示。之后,M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无线连接被切断。
另一方面,在用户的执行指示(T212)为扫描功能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代替T222,在T250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82,将认证信息(即,用户ID“U1”、口令“P1”)以及执行请求(扫描)发送给MFP10。
MFP10的CPU32若接收到认证信息以及执行请求(扫描),则执行认证(图3的S18)。与T224相同地,在T252中,CPU32判断为认证成功。
在接下来的T254中,CPU32判断便携终端PT1的用户是否能够执行扫描(图3的S28)。如图1所示,在SFL表格40中,与用户ID“U1”以及口令“P1”对应的组合信息包括扫描“OK”。因此,CPU32判断为能够执行扫描,执行扫描。在接下来的T256中,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生成的扫描数据发送给便携终端PT1。之后,M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无线连接被切断。
另一方面,也有在SFL表格40中不包括包含用户ID“U1”以及口令“P1”(T22)的组合信息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T240中,MFP10的CPU32判断为认证失败(图3的S18中“否”)。在接下来的T242中,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NG通知发送给便携终端PT1(图3的S32)。
在T244中,便携终端PT1的CPU92接收NG通知,在显示部74中进行错误显示。之后,MFP10和便携终端PT1的无线连接被切断。
(情形C2;图10)
与情形C1的不同点在于,图10所示的情形C2在MFP10的SFL成为ON的状态下,MFP和便携终端PT2之间确立NFC连接的情况。T270~T280的各处理与情形C1(图9)的T210~T220相同。
在用户的执行指示(T272)为打印功能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在T282中,便携终端PT2的CPU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未图示),将认证信息(即,用户ID“U2”、口令“P2”)、执行请求(打印)以及打印数据发送给MFP10。
MFP10的CPU32若接收到认证信息、执行请求(打印)以及打印数据,则执行认证(图3的S18)。如图1所示,在SFL表格40中,包括包含用户ID“U2”以及口令“P2”的组合信息。因此,在T284中,CPU32判断为认证成功(即,在图3的S18中判断为“是”)。
在接下来的T286中,CPU32判断便携终端PT2的用户是否能够执行打印(图3的S28)。如图1所示,在SFL表格40中,与用户ID“U2”以及口令“P2”对应的组合信息包括打印“OK”。因此,CPU32判断为能够执行打印,执行打印。之后,MFP10和便携终端PT2的无线连接被切断。
另一方面,在用户的执行指示(T272)为扫描功能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代替T282,在T290中,便携终端PT2的CPU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未图示),将认证信息(即,用户ID“U2”、口令“P2”)以及执行请求(扫描)发送给MFP10。
MFP10的CPU32若接收到认证信息以及执行请求(扫描),则执行认证(图3的S18)。与T284相同地,在T292中,CPU32判断为认证成功。
在接下来的T294中,CPU32判断便携终端PT2的用户是否能够执行扫描(图3的S28)。如图1所示,在SFL表格40中,与用户ID“U2”以及口令“P2”对应的组合信息包括扫描“NG”。因此,CPU32判断为不能执行扫描,不执行扫描。在接下来的T296中,CPU32利用WFDNW,经由无线LANI/F22,将NG通知发送给便携终端PT2。
在T298中,便携终端PT2的CPU接收NG通知,在显示部(未图示)中进行错误显示。之后,MFP10和便携终端PT2的无线连接被切断。
(本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便携终端PT1或者便携终端PT2在构筑有附属状态之后,将认证信息以及执行请求、或者认证信息、执行请求以及打印数据发送给MFP10。即,便携终端PT1或者便携终端PT2在MFP10进行使用了认证信息的认证之前,将执行请求发送给MFP10。进一步,在执行请求为打印的情况下,便携终端PT1或者便携终端PT2在MFP10进行使用了认证信息的认证之前,将执行请求和打印数据发送给MFP10。在认证成功且判断为该用户能够执行期望的功能的情况下,MFP10执行该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认证之前接收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或者在接收到执行请求以及打印数据的情况下,MFP10也能够适当地动作。
(对应关系)
图9的T222以及图10的T282为“对象数据发送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且为“对象数据接收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打印数据为“对象数据”的一例。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例,但这些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权利要求范围。在权利要求范围中记载的技术中包括对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的技术。以下,列举上述的实施例的变形例。
(变形例1)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说明在MFP10和对象终端(例如便携终端PT1)之间确立WFD方式的无线连接的情况(参照图5~图1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MFP10和对象终端附属于未图示的接入点(以下,称为“AP”)形成的Wi-Fi网络。即,MFP10也可以是在AP形成的Wi-Fi网络(以下,称为“Wi-FiNW”)中作为子站(具体而言,站点(Stasion))而附属的设备。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筑MFP10和对象终端的双方附属于AP形成的Wi-FiNW的附属状态。IC标签I/F20也可以利用NFC通信会话,将在AP形成的Wi-FiNW中利用的网络信息(SSID、口令等)发送给对象终端。在该变形例中,AP形成的Wi-FiNW为“特定的无线网络”的一例。此外,在AP形成的Wi-FiNW中利用的SSID、口令等为“网络信息”的一例。
(变形例2)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MFP10包括作为NFC论坛标签的IC标签I/F20。但并不限定于此,MFP10也可以代替作为NFC论坛标签的IC标签I/F20,包括作为NFC论坛设备的NFCI/F。在本变形例中,若MFP10的电源被接通,则MFP10的NFCI/F也可以以P2P模式来动作。若对象终端的电源被接通,则对象终端的NFCI/F(例如,便携终端PT1的NFCI/F80)也可以以P2P模式来动作。也可以在MFP10的NFCI/F和对象终端的NFCI/F之间确立P2P通信。在该情况下,CPU32也可以利用P2P通信的通信会话,经由NFCI/F,对对象终端发送在存储器34内存储的SFL设定信息、网络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即,在本变形例中,NFCI/F不需要预先存储SFL设定信息、网络信息。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在MFP10的NFCI/F和对象终端的NFCI/F之间代替P2P通信而确立其他形式的NFC通信会话(例如,读出模式-CE模式间的通信等)。本变形例的MFP10的NFCI/F为“第一装置侧接口(或者第一接口)”的一例。
(变形例3)在上述的第二实施例中,IC标签I/F20包括不能由CPU32变更存储内容的接口存储器21。IC标签I/F20没有连接到总线。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上述的第二实施例中,IC标签I/F20也可以包括能够由CPU32变更存储内容的接口存储器21。在该情况下,IC标签I/F20也可以连接到总线。在本变形例中,CPU32也可以执行图2的S4~S8的处理。一般而言,在控制部中具备的状态信息发送部只要利用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第二接口,将状态信息发送给通信终端即可。
(变形例4)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在图3的S24中,MFP10的CPU32参照SFL表格40(参照图1),将与认证成功的认证信息(即,用户ID以及口令)对应的功能关联信息(即,表示该用户能够利用打印功能的信息(OK或者NG)和表示该用户能够利用扫描功能的信息(OK或者NG))发送给对象终端。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图3的S24中,MFP10的CPU32在与认证成功的认证信息(即,用户ID以及口令)对应的功能关联信息中,只将表示能够执行的功能(即,“OK”的功能)的信息(以下,称为“限制信息”)发送给对象终端。对象终端的CPU(例如,便携终端PT1的CPU92)也可以若接收到限制信息,则显示只包括在限制信息中允许的信息的受理画面,并对用户要求执行指示(图4的S70)。本变形例的限制信息也为“功能关联信息”的一例。
(变形例5)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MFP10的CPU32在图3的S24中发送了功能关联信息之后,从对象终端(例如,便携终端PT1)接收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S26中“是”),在S28中,也判断是否能够执行在执行请求中指定的功能。但是,MFP10的CPU32在S24中发送了功能关联信息之后,从对象终端(例如,便携终端PT1)接收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S26中“是”),在执行请求中指定的功能为能够执行的功能的可能性高。因此,在该情况下,CPU32也可以省略S28的判断。一般而言,在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特定的认证信息在列表中注册完毕、且判断为特定的功能关联信息表示允许特定的功能的执行的情况下,功能控制部只要使功能执行部执行特定的功能即可。
(变形例6)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认证信息包括用户ID以及口令的双方。但并不限定于此,认证信息也可以只包括用户ID。在该情况下,MFP10的CPU32也可以在图3的S18中,通过判断从对象终端接收到的用户ID是否包含在SFL表格40中来进行认证。本变形例的用户ID也为“特定的认证信息”的一例。
(变形例7)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MFP10的CPU32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图3的S18中“是”),将OK信号发送给对象终端(S20)。也可以取而代之,CPU32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图3的S18中“是”),发送功能关联信息。对象终端的CPU(例如,CPU92)也可以在已经由用户进行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判断该用户是否能够执行在执行指示中被指示的功能,在判断为能够执行的情况下,将执行请求发送给MFP10。此外,在没有由用户进行执行指示的情况下,也可以与上述的各实施例相同地,对象终端的CPU显示只包括该用户能够执行的功能的受理画面。一般而言,在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特定的认证信息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情况下,功能控制部只要使功能执行部执行特定的功能即可。
(变形例8)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在MFP10的IC标签I/F20中存储有应用程序启动指示。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IC标签I/F20中没有存储应用程序启动指示。一般而言,第一装置侧接口(或者第一接口)只要对通信终端发送网络信息即可。
(变形例9-1)也可以在MFP10的存储器34中没有存储SFL表格40。也可以由以能够与MFP10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的其他的设备存储SFL表格。也可以在该情况下,MFP10的CPU32若从对象终端接收到认证信息(图3的S16中“是”),则将接收到的认证信息发送给该其他的设备。也可以是该其他的设备的CPU进行认证,并将认证结果(认证成功或者认证失败)发送给MFP10。一般而言,在从通信终端接收到特定的认证信息的情况下,第一判断部只要执行判断特定的认证信息是否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特定的判断即可。
(变形例9-2)在上述变形例9-1中,对象终端也可以能够事先登录到存储SFL表格的其他的设备。即,其他的设备也可以事先进行使用了认证信息的认证。在该情况下,MFP10的CPU32也可以若从对象终端接收到认证信息(图3的S16中“是”),则将接收到的认证信息发送给该其他的设备。该其他的设备的CPU也可以将认证结果(认证成功或者认证失败)发送给MFP10。
(变形例10)对象终端的CPU(例如,便携终端PT1的CPU92)也可以在第一实施例中不通过图4的S50的处理以及在第二实施例中不通过图4的S59的处理而从MFP10接收SFL设定信息。CPU92也可以在确立了附属状态之后,无论MFP10的SFL是否为ON,都将认证信息发送给MFP10。此外,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在第一实施例中,MFP10的IC标签I/F20也可以不对对象终端发送SFL设定信息,在第二实施例中,MFP10的CPU32也可以不对对象终端发送SFL设定信息。一般而言,在构筑有附属状态的情况下,认证信息发送部只要利用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第二终端侧接口(或者第二接口),将特定的认证信息发送给上述功能执行装置即可。
(变形例11)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对象终端的CPU(例如,便携终端PT1的CPU92)在判断为MFP10的SFL为ON的情况下(图4的S50中“是”),自动地将在对象终端的存储器(例如,便携终端PT1的存储器94)中存储的认证信息发送给MFP10(S52)。但并不限定于此,CPU92也可以在判断为MFP10的SFL为ON的情况下(图4的S50中“是”),使显示部74显示对用户要求认证信息(即,用户ID以及口令)的输入的输入画面。CPU92也可以在由用户输入认证信息的情况下,将被输入的认证信息发送给MFP10。一般而言,在构筑有附属状态的情况下,认证信息发送部利用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第二终端侧接口(或者第二接口),将特定的认证信息发送给功能执行装置即可。
(变形例12)SFL表格40也可以包括只有用户ID(例如U1)和口令(例如P1)相关联的多个组合信息。即,SFL表格40也可以不包括表示用户是否能够利用打印功能的信息(OK或者NG)、表示用户是否能够利用扫描功能的信息(OK或者NG)以及表示用户是否能够执行H/O处理的信息(OK或者NG)。在该情况下,MFP10的CPU32也可以在使用了从对象终端接收到的认证信息的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图3的S18中“是”),之后,不判断是否能够执行功能而执行被请求的功能。
(变形例13)MFP10的操作部12以及显示部14也可以作为触摸面板而一体构成。同样地,例如,便携终端PT1的操作部72以及显示部74也可以作为触摸面板而一体构成。即,MFP10的操作部12和显示部14也可以由一个硬件构成,便携终端PT1的操作部72和显示部74也可以由一个硬件构成。
(变形例14)“功能执行装置”并不限定于能够执行打印功能以及扫描功能的多功能机(即,MFP10),也可以是只能够执行打印功能以及扫描功能中的打印功能的打印机,也可以是只能够执行打印功能以及扫描功能中的扫描功能的扫描仪。此外,“功能执行装置”也可以是执行与打印功能以及扫描功能不同的功能(例如,图像的显示功能、数据的运算功能)的装置(例如,PC、服务器、便携终端(便携电话、智能手机、PDA等))。即,“功能执行装置”包括能够执行NFC方式的通信以及无线LAN通信的所有设备。此外,“通信终端”并不限定于便携终端PT1~PT3,包括能够执行近距离通信(例如,NFC通信)以及无线LAN通信的所有设备。
(变形例15)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图2~图4的各处理通过软件(即,程序)来实现,但图2~图4的各处理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通过逻辑电路等的硬件来实现。
此外,在本说明书或者附图中说明的技术要素通过单独或者各种组合而发挥技术的有用性,并不限定于申请时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组合。此外,在本说明书或者附图中例示的技术是同时达成多个目的的,通过达成其中的一个目的本身来具有技术的有用性。

Claims (26)

1.一种功能执行系统,包括功能执行装置和通信终端,
上述功能执行装置包括:
第一装置侧接口,根据第一方式,与上述通信终端执行无线通信;
第二装置侧接口,根据与上述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与上述通信终端执行无线通信;
功能执行部,执行特定的功能;
装置侧控制部;以及
设定信息存储器,存储表示是否应执行特定的认证信息是否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特定的判断的设定信息,
上述通信终端包括:
第一终端侧接口,根据上述第一方式,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无线通信;
第二终端侧接口,根据上述第二方式,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以及
终端侧控制部,
上述第一装置侧接口对上述通信终端发送网络信息,该网络信息在上述通信终端和上述功能执行装置的双方应附属的特定的无线网络中利用,
上述终端侧控制部包括:
网络信息接收部,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经由上述第一终端侧接口而接收上述网络信息;
构筑部,在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接收到上述网络信息之后,经由上述第二终端侧接口,构筑上述功能执行装置和上述通信终端的双方附属于特定的无线网络的附属状态;以及
认证信息发送部,在构筑有上述附属状态、且应由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特定的认证信息是否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判断的情况下,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上述第二终端侧接口,将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发送给上述功能执行装置,
上述装置侧控制部包括:
认证信息接收部,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且在通过上述第一装置侧接口将上述网络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之后构筑有上述附属状态的情况下,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从上述通信终端经由上述第二装置侧接口而接收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以及
判断部,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且接收到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的情况下,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
上述终端侧控制部还包括:
执行请求发送部,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上述第二终端侧接口,将上述特定的功能的执行请求发送给上述功能执行装置,其中,在应由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判断、且在上述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上述列表中注册完毕的情况下,上述执行请求是使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的请求,
在不应由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判断的情况下,上述执行请求是不执行上述通信终端所进行的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的发送和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所进行的上述判断、而使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的请求,
上述装置侧控制部还包括:
执行请求接收部,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从上述通信终端经由上述第二装置侧接口而接收上述特定的功能的执行请求;以及
功能控制部,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并且在上述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上述列表中注册完毕、且从上述通信终端接收到上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使上述功能执行部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
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不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且从上述通信终端接收到上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上述功能控制部不执行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的接收和上述特定的判断,而使上述功能执行部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
2.一种功能执行装置,包括:
第一接口,根据第一方式,与通信终端执行无线通信;
第二接口,根据与上述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与上述通信终端执行无线通信;
功能执行部,执行特定的功能;
控制部;以及
设定信息存储器,存储表示是否应执行特定的认证信息是否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特定的判断的设定信息,
上述第一接口对上述通信终端发送网络信息,该网络信息在上述通信终端和上述功能执行装置的双方应附属的特定的无线网络中利用,
上述控制部包括:
认证信息接收部,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且在通过上述第一接口将上述网络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之后构筑有上述功能执行装置和上述通信终端的双方附属于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的附属状态的情况下,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从上述通信终端经由上述第二接口而接收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
第一判断部,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且接收到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的情况下,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
执行请求接收部,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从上述通信终端经由上述第二接口而接收上述特定的功能的执行请求;以及
功能控制部,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并且在上述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上述列表中注册完毕、且从上述通信终端接收到上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使上述功能执行部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
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不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且从上述通信终端接收到上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上述功能控制部不执行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的接收和上述特定的判断,而使上述功能执行部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执行装置,其中,
上述功能执行装置还包括状态信息发送部,该状态信息发送部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的情况下,将表示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的状态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不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的情况下,不将上述状态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
在上述状态信息被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的情况下,上述认证信息接收部从上述通信终端接收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能执行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接口包括接口存储器,
上述控制部还包括:存储控制部,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的情况下,使上述接口存储器存储上述状态信息,
作为上述第一接口的上述状态信息发送部将在上述接口存储器中存储的上述状态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能执行装置,其中,
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从表示不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的状态变化为表示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的状态的情况下,上述存储控制部使上述接口存储器存储上述状态信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能执行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所具备的上述状态信息发送部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上述第二接口,将上述状态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能执行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还包括:执行请求接收部,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从上述通信终端经由上述第二接口而接收上述特定的功能的执行请求,
在上述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上述列表中注册完毕、且从上述通信终端接收到上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上述功能控制部使上述功能执行部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
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不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且从上述通信终端接收到上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上述功能控制部使上述功能执行部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执行装置,其中,
上述功能执行装置还包括:装置侧存储器,存储上述网络信息,
上述控制部还包括:构筑部,在通过上述第一接口将上述网络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之后,在上述装置侧存储器存储的上述网络信息和由上述通信终端接收到的上述网络信息一致的情况下,经由上述第二接口而构筑上述附属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能执行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接口包括:接口存储器,存储在上述装置侧存储器中存储的上述网络信息,
上述第一接口将在上述接口存储器中存储的上述网络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执行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还包括:对象数据接收部,在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之前,利用上述特定的网络,经由上述第二接口,从上述通信终端接收在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时利用的对象数据,
在上述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上述列表中注册完毕的情况下,上述功能控制部利用上述对象数据,使上述功能执行部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执行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接口利用特定的通信会话,将上述网络信息和应用程序启动指示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
上述应用程序启动指示是使安装到上述通信终端的应用程序启动的指示,上述应用程序使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执行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方式是基于近场通信规范的通信方式即近场通信方式。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执行装置,其中,
上述功能执行部执行包括上述特定的功能的多个功能,
在上述列表中,关于多个认证信息的每个认证信息,使该认证信息和功能关联信息相对应,
上述功能关联信息关于上述多个功能的每个功能表示是否允许该功能的执行,
上述控制部还包括:第二判断部,在上述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上述列表中注册完毕的情况下,判断与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相对应的特定的功能关联信息是否表示允许上述特定的功能的执行,
在上述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上述列表中注册完毕、且判断为上述特定的功能关联信息表示允许上述特定的功能的执行的情况下,上述功能控制部使上述功能执行部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执行装置,其中,
上述功能执行部执行包括上述特定的功能的多个功能,
在上述列表中,关于多个认证信息的每个认证信息,使该认证信息和功能关联信息相对应,
上述功能关联信息关于上述多个功能的每个功能表示是否允许该功能的执行,
上述控制部还包括:
功能关联信息发送部,在上述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上述列表中注册完毕的情况下,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上述第二接口,将与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对应的特定的功能关联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以及
执行请求接收部,在上述特定的功能关联信息被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之后,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从上述通信终端经由上述第二接口而接收上述特定的功能的执行请求,
在上述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上述列表中注册完毕、且从上述通信终端接收到上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上述功能控制部使上述功能执行部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执行装置,其中,
上述功能执行部包括执行打印的打印执行部,
在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上述列表中注册完毕的情况下,上述功能控制部通过利用从上述通信终端接收的打印数据,使上述打印执行部执行作为上述特定的功能的打印功能,从而将打印对象的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
16.一种通信终端,包括:
第一接口,根据第一方式,与功能执行装置执行无线通信;
第二接口,根据与上述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以及
控制部,
上述控制部包括:
网络信息接收部,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经由上述第一接口而接收网络信息,其中,上述网络信息是在上述通信终端和上述功能执行装置的双方应附属的特定的无线网络中利用的信息;
构筑部,在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接收到上述网络信息之后,经由上述第二接口,构筑上述功能执行装置和上述通信终端的双方附属于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的附属状态;
认证信息发送部,在构筑有上述附属状态、且应由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特定的认证信息是否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判断的情况下,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上述第二接口,将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发送给上述功能执行装置;以及
执行请求发送部,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上述第二接口,将特定的功能的执行请求发送给上述功能执行装置,其中,在应由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判断、且在上述功能执行装置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情况下,上述执行请求是使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的请求,
在不应由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判断的情况下,上述执行请求是不执行上述通信终端所进行的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的发送和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所进行的上述判断、而使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的请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上述通信终端还包括:状态信息接收部,在应由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是否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判断的情况下,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接收表示应执行上述判断的状态信息,
在接收到上述状态信息的情况下,上述认证信息发送部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上述第二接口,将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发送给上述功能执行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上述状态信息接收部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经由上述第一接口而接收上述状态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上述状态信息接收部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经由上述第二接口而接收上述状态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上述控制部还包括:成功信息接收部,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经由上述第二接口而接收成功信息,其中,上述成功信息是表示在上述功能执行装置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上述列表中注册完毕的信息,
在接收到上述成功信息的情况下,上述执行请求发送部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上述第二接口,将上述执行请求发送给上述功能执行装置。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上述控制部还包括:对象数据发送部,在由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是否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判断之前,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上述第二接口,将使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时利用的对象数据发送给上述功能执行装置。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上述通信终端还包括:终端侧存储器,存储使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的应用程序,
上述网络信息接收部利用特定的通信会话,经由上述第一接口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接收上述网络信息和应用程序启动指示,
上述控制部还包括:启动部,在没有启动上述应用程序的状态下接收到上述应用程序启动指示的情况下,使上述应用程序启动。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在从用户提供有使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的预定的指示之后接收到上述网络信息的情况下,上述执行请求发送部将上述执行请求发送给上述功能执行装置,
上述控制部还包括:显示控制部,在从上述用户提供上述预定的指示之前接收到上述网络信息的情况下,使显示部显示受理由上述用户进行的上述预定的指示的输入的受理画面,
根据上述受理画面,在从上述用户提供有上述预定的指示的情况下,上述执行请求发送部将上述执行请求发送给上述功能执行装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上述功能执行装置能够执行包括上述特定的功能的多个功能,
在上述列表中,关于多个认证信息的每个认证信息,使该认证信息和功能关联信息相对应,
上述功能关联信息关于上述多个功能的每个功能表示是否允许该功能的执行,
上述控制部还包括:功能关联信息接收部,在上述功能执行装置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上述列表中注册完毕之后,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经由上述第二接口而接收与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相对应的特定的功能关联信息,
在上述特定的功能关联信息表示允许上述特定的功能的执行的情况下,上述显示控制部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受理画面,上述受理画面使上述用户从上述多个功能中选择上述特定的功能。
25.一种由功能执行装置执行的方法,
上述功能执行装置包括:
第一接口,根据第一方式,与通信终端执行无线通信;
第二接口,根据与上述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与上述通信终端执行无线通信;
功能执行部,执行特定的功能;以及
设定信息存储器,存储表示是否应执行特定的认证信息是否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特定的判断的设定信息,
上述第一接口对上述通信终端发送网络信息,该网络信息在上述通信终端和上述功能执行装置的双方应附属的特定的无线网络中利用,
由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以下的各处理,即:
认证信息接收处理,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且在通过上述第一接口将上述网络信息发送给上述通信终端之后构筑有上述功能执行装置和上述通信终端的双方附属于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的附属状态的情况下,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从上述通信终端经由上述第二接口而接收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
第一判断处理,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且接收到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的情况下,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
执行请求接收处理,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从上述通信终端经由上述第二接口而接收上述特定的功能的执行请求;以及
功能控制处理,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并且在上述特定的判断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上述列表中注册完毕、且从上述通信终端接收到上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使上述功能执行部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
在上述设定信息存储器内的上述设定信息表示不应执行上述特定的判断、且从上述通信终端接收到上述执行请求的情况下,不执行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的接收和上述特定的判断,而使上述功能执行部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
26.一种由通信终端执行的方法,
上述通信终端包括:
第一接口,根据第一方式,与功能执行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以及
第二接口,根据与上述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无线通信,
由上述通信终端执行以下的各处理,即:
网络信息接收处理,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经由上述第一接口而接收网络信息,其中,上述网络信息是在上述通信终端和上述功能执行装置的双方应附属的特定的无线网络中利用的信息;
构筑处理,在从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接收到上述网络信息之后,经由上述第二接口,构筑上述功能执行装置和上述通信终端的双方附属于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的附属状态;
认证信息发送处理,在构筑有上述附属状态、且应由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特定的认证信息是否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判断的情况下,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上述第二接口,将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发送给上述功能执行装置;以及
执行请求发送处理,利用上述特定的无线网络,经由上述第二接口,将特定的功能的执行请求发送给上述功能执行装置,其中,在应由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判断、且在上述功能执行装置中判断为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在列表中注册完毕的情况下,上述执行请求是使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的请求,
在不应由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判断的情况下,上述执行请求是不执行上述通信终端所进行的上述特定的认证信息的发送和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所进行的上述判断、而使上述功能执行装置执行上述特定的功能的请求。
CN201510279268.8A 2014-05-30 2015-05-27 功能执行系统、功能执行装置以及通信终端 Active CN1053229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3107A JP6402494B2 (ja) 2014-05-30 2014-05-30 機能実行システム、機能実行装置、及び、通信端末
JP2014-113107 2014-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2986A CN105322986A (zh) 2016-02-10
CN105322986B true CN105322986B (zh) 2021-02-02

Family

ID=53284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9268.8A Active CN105322986B (zh) 2014-05-30 2015-05-27 功能执行系统、功能执行装置以及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6) US10278045B2 (zh)
EP (1) EP2950560B1 (zh)
JP (1) JP6402494B2 (zh)
CN (1) CN1053229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9676B2 (ja) 2012-03-30 2016-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6019675B2 (ja) 2012-03-30 2016-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機能実行装置
JP5867319B2 (ja) 2012-07-03 2016-0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958161B2 (ja) 2012-08-03 2016-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900226B2 (ja) 2012-08-03 2016-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900228B2 (ja) 2012-08-06 2016-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6123416B2 (ja) 2013-03-28 2017-05-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6264815B2 (ja) 2013-09-30 2018-0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6402494B2 (ja) 2014-05-30 2018-10-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機能実行システム、機能実行装置、及び、通信端末
CN106797237B (zh) * 2015-03-02 2020-07-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166746B2 (ja) * 2015-04-10 2017-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99696B2 (ja) * 2015-07-22 2018-03-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携帯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00590B2 (ja) * 2016-03-03 2020-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765827B2 (ja) * 2016-03-11 2020-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73871A (ja) * 2016-03-18 2017-09-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623872B2 (ja) * 2016-03-18 2019-12-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658221B2 (ja) * 2016-03-31 2020-03-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6779680B2 (ja) * 2016-07-05 202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211159B (zh) * 2016-07-29 2019-12-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的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
JP6743634B2 (ja) * 2016-09-30 2020-08-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6948870B2 (ja) * 2016-11-14 2021-10-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電子機器および携帯通信端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制御方法
JP6784155B2 (ja) * 2016-11-28 2020-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866700B2 (ja) 2017-03-10 2021-04-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と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951878B2 (ja) * 2017-06-21 2021-10-20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619775B2 (ja) 2017-06-28 2019-12-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85230B2 (ja) * 2017-07-05 2021-06-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6932309B2 (ja) * 2017-10-16 2021-09-08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995568B2 (ja) 2017-11-06 2022-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32068B1 (ja) * 2019-02-26 2020-07-2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277409B2 (en) * 2019-09-30 2022-03-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Solutions U.S.A., Inc. Authentication server, system, and method that allow client device to log into client device and/or target service
US20230297662A1 (en) * 2022-03-17 2023-09-21 Xerox Corporation Non-networked multi-tenant multi-function device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637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1251B2 (ja) 1997-11-21 2004-11-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701491B2 (ja) 1999-02-05 2005-09-28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lanシステム
US6925167B2 (en) 2001-02-01 2005-08-02 Estech Systems, Inc. Service observing in a voice over IP telephone system
WO2003061205A1 (fr) 2002-01-10 2003-07-24 Fujitsu Limited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sur courte distance utilisant un terminal mobile et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pour un tel systeme
US7177637B2 (en) * 2002-03-01 2007-02-13 Intel Corporation Connectivity to public domain services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JP4261916B2 (ja) 2002-06-19 2009-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印刷処理方法
JP3951298B2 (ja) 2002-12-17 2007-08-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023308B2 (ja) 2002-12-17 2007-1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04215225A (ja) 2002-12-17 2004-07-29 Sony Corp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データ処理装置
US20040123113A1 (en) * 2002-12-18 2004-06-24 Svein Mathiassen Portable or embedded access and input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giving access to access limited devices, apparatuses, appliances, systems or networks
US7595903B2 (en) 2003-01-23 2009-09-29 Ricoh Company, Ltd. Collab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software program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JP2004336538A (ja) 2003-05-09 2004-11-25 Ricoh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端末及び赤外線通信装置
JPWO2005017738A1 (ja) 2003-08-13 2006-10-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方法、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5339136A (ja) * 2004-05-26 2005-12-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認証課金方法
JP2006035631A (ja) 2004-07-27 2006-02-0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489902B2 (en) 2004-10-06 2009-02-10 Zih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 over multiple wired and wireless networks
JP4027360B2 (ja) * 2004-11-08 2007-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認証方法及びシステムならびに情報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US20080084578A1 (en) 2004-12-07 2008-04-10 Airprint Networks, Inc. Quality of servic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bile printing
JP4182946B2 (ja) * 2004-12-09 2008-11-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管理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の管理方法
US8570544B2 (en) * 2004-12-15 2013-10-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function peripheral (MFP) and a method for restricting use thereof
JP4432787B2 (ja) 2005-01-31 2010-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7457417B1 (en) * 2005-01-31 2008-11-25 Ricoh Company, Ltd. Approach for configuring wireless devices
JP4367349B2 (ja) 2005-01-31 2009-1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248634A (zh) 2005-08-25 2008-08-20 Nx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计算通信会话中的超时参数的方法和电路
US20090103124A1 (en) 2005-08-31 2009-04-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bile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3977392B2 (ja) * 2005-09-09 2007-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070047A (ja) 2005-09-07 2007-03-22 Fujifilm Corp 搬送物品管理システム
JP2007079636A (ja) 2005-09-09 2007-03-2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79684A (ja) * 2005-09-12 2007-03-29 Murata Mach Ltd 処理装置
JP2009515250A (ja) 2005-11-07 2009-04-09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近距離通信ホストコントローラインターフェイス
JP4702944B2 (ja) 2005-12-16 2011-06-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1379464B (zh) 2005-12-21 2015-05-06 数字标记公司 规则驱动型个域网id元数据路由系统和网络
US8498237B2 (en) 2006-01-11 2013-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device capability and/or setup information
JP4561645B2 (ja) 2006-01-30 2010-10-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データ処理装置、近接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718554B2 (en) 2006-02-15 2014-05-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ans for provisioning and managing mobile device configuration over a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link
JP3946748B1 (ja) 2006-02-20 2007-07-1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情報同期システム
JP2007272354A (ja) 2006-03-30 2007-10-18 Canon Inc 電子装置及びそのネットワーク設定方法、並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
TWI314688B (en) 2006-06-09 2009-09-11 Asustek Comp Inc Computer and main circuit board thereof
US8102797B2 (en) 2006-08-17 2012-01-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Web forma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4321566B2 (ja) 2006-08-22 2009-08-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携帯端末、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554827B2 (en) 2006-09-29 2013-10-08 Qurio Holdings, Inc. Virtual peer for a content sharing system
US8335493B2 (en) 2006-11-10 2012-12-1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ice selection in a portable device
JP5121212B2 (ja) 2006-11-17 2013-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管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当該制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522019B2 (en) 2007-02-23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reate trust domains based on proximity
EP1968295B1 (en) 2007-03-05 2019-01-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670694B2 (en) 2007-04-12 2017-06-06 Utc Fire & Security Americas Corporation, Inc. Restricted range lockbox, access device and methods
US20090023476A1 (en) 2007-07-16 2009-01-22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of devices
JP4810694B2 (ja) * 2007-07-18 2011-11-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セキュリティ段階の設定方法
JP2009026091A (ja) 2007-07-20 2009-02-05 Fujitsu Ltd 接続管理プログラム、接続管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9135865A (ja) 2007-07-30 2009-06-18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経路探索装置、家電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2026615B1 (en) 2007-07-30 2014-10-29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program product
US8274669B2 (en) 2007-07-31 2012-09-2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37566A (ja) * 2007-08-03 2009-02-19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携帯端末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8159706B2 (en) 2007-09-12 2012-04-17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089644B2 (en) 2007-09-18 2012-01-03 Fuji Xerox Co., Ltd. Image-processing device,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WO2009063947A1 (ja) 2007-11-16 2009-05-22 Fujitsu Ten Limited 認証方法、認証システム、車載装置および認証装置
US20090192935A1 (en) 2008-01-30 2009-07-30 Kent Griffin One step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transactions
US7880591B2 (en) 2008-02-01 2011-02-01 Apple Inc. Consumer abuse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ES2386164T3 (es) 2008-03-27 2012-08-10 Motorola Mobility, Inc. Método y aparato para la selección automática de una aplicación de comunicación de campo cercano en un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US8392924B2 (en) * 2008-04-03 2013-03-05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Custom scheduling and control of a multifunction printer
US7882244B2 (en) 2008-04-23 2011-02-0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group organization using mobile devices
US8401468B2 (en) 2008-05-28 2013-03-1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scheduling using a mobile device
JP5049900B2 (ja) 2008-06-30 2012-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設定装置、画像出力装置、そ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413172B2 (en) 2008-08-20 2013-04-0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cket API call emulation
US8279471B2 (en) 2008-08-28 2012-10-0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Virtual USB over NFC printing method and system
JP5446519B2 (ja) 2008-09-17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347403B2 (ja) 2008-09-22 2013-11-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20100078471A1 (en) 2008-09-30 2010-04-01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peer-to-peer financial transactions
US8526885B2 (en) 2008-09-30 2013-09-03 Apple Inc Peer-to-peer host station
US20100082485A1 (en) 2008-09-30 2010-04-01 Apple Inc. Portable point of purchase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100078472A1 (en) 2008-09-30 2010-04-01 Apple Inc. Group peer-to-peer financial transactions
US8650301B2 (en) 2008-10-02 2014-02-11 Ray-V Technologies, Ltd. Adaptive data rate streaming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delivering video content
JP5424614B2 (ja) 2008-11-07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Webサーバ、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720899B2 (ja) 2008-11-27 2011-07-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EP2197167B1 (en) 2008-12-12 2017-07-12 Vodafone Holding GmbH Device and method for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US8510540B2 (en) * 2009-01-21 2013-08-13 Ricoh Compan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tting security configuration to a device
EP2211481B1 (en) 2009-01-26 2014-09-10 Motorola Mobility LL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providing at least one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ervice
JP4981826B2 (ja) 2009-01-28 2012-07-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KR101002530B1 (ko) 2009-02-18 2010-12-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알에프아이디 통신 장치
US8131214B2 (en) 2009-03-02 2012-03-06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content for transfer or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devices
JP5240170B2 (ja) 2009-03-18 2013-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5365688B2 (ja) * 2009-03-26 2013-12-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増幅器及び光受信装置
EP2239924A1 (fr) 2009-04-08 2010-10-13 Gemalto SA Procédé de présélection d'au moins une application dans un dispositif mobile de communication comportant un système NFC
JP2010283485A (ja) 2009-06-03 2010-12-16 Casio Computer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332606B2 (en) 2009-06-15 2012-12-11 Boldyrev Serge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persistent computing platform
KR101562565B1 (ko) 2009-06-25 2015-10-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기장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4746690B2 (ja) * 2009-07-02 2011-08-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ユーザ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US8373882B2 (en) 2009-07-02 2013-02-12 Dialogic Corporation Mobile document imaging and transmission
US20110028091A1 (en) 2009-08-03 2011-02-0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near-field wireless device pairing
JP5486237B2 (ja) 2009-08-07 201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725666B2 (ja) * 2009-08-17 2011-07-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情報機器およびその運用支援方法
IT1395175B1 (it) 2009-08-18 2012-09-05 Nfc Alias S R L Metodo e sistema per applicativo universale per procedure transazionali con tecnologia nfc
JP2011044092A (ja) 2009-08-24 2011-03-03 Ricoh Co Ltd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914469B2 (ja) 2009-08-27 2012-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認証システム、複合機、及び認証サーバ
EP2296292B1 (en) 2009-09-14 2019-01-16 Nxp B.V.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144015B2 (en) 2009-09-23 2012-03-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Power efficient object detection with selective polling
JP5560639B2 (ja) 2009-09-30 2014-07-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が実行する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WO2011048658A1 (ja) 2009-10-19 2011-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複数の通信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を有する情報処理装置、該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458796B2 (ja) 2009-10-19 2014-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KR101590034B1 (ko) 2009-11-18 2016-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 제어 단말장치, 화상형성장치, 화상형성시스템, 및 화상형성방법
JP5293618B2 (ja) 2010-01-15 2013-09-18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US20110177780A1 (en) 2010-01-15 2011-07-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1790183A (zh) 2010-01-25 2010-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模式选择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JP2011182110A (ja) 2010-02-26 2011-09-15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342415B2 (en) 2010-03-17 2013-01-01 Inside Secure Method of conducting a transaction using an NFC device
US8477350B2 (en) 2010-03-16 2013-07-02 Google Inc. Cloud-based print service
CN102195961B (zh) * 2010-03-16 2014-03-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471700B2 (ja) 2010-03-26 2014-04-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DE102010013203A1 (de) 2010-03-29 2011-09-29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Anwesenheitserkennung eines zweiten tragbaren Datenträgers durch einen ersten tragbaren Datenträger
JP2011217063A (ja) 2010-03-31 2011-10-2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音声通話機器
US10445723B2 (en) 2010-04-09 2019-10-15 Paypal, Inc. NFC-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11233031A (ja) * 2010-04-28 2011-11-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224246B2 (en) 2010-05-10 2012-07-17 Nokia Corporation Device to device connection setup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CN102484661A (zh) 2010-07-12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5491331B2 (ja) 2010-09-13 2014-05-1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通信モード設定装置
US8358596B2 (en) 2010-09-20 2013-01-2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viding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pplication module associations for respec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mats and related methods
US8462734B2 (en) 2010-10-20 2013-06-11 Nokia Corporation Wireless docking with out-of-band initiation
US20120100803A1 (en) 2010-10-20 2012-04-26 Nokia Corporation Delayed and conditional transport switch
US8850181B2 (en) 2010-11-16 2014-09-30 Ncr Corporation Accessing a secure terminal
US9402278B2 (en) 2010-11-26 2016-07-26 Wireless Dynamics, Inc.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 mobile phone
CN103282927B (zh) 2011-01-04 2018-11-23 Aq株式会社 广告信息提供系统
JP5703791B2 (ja) 2011-01-31 2015-04-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KR101807286B1 (ko) 2011-02-11 2017-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통신을 이용한 휴대 단말기의 기능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JP5935235B2 (ja) 2011-02-18 2016-06-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KR101064192B1 (ko) 2011-03-25 2011-09-14 에이큐 주식회사 단말간 광고 제공 시스템
US9268545B2 (en) 2011-03-31 2016-02-23 Intel Corporation Connecting mobile devices, internet-connected hosts, and cloud services
US20120300245A1 (en) 2011-05-25 2012-11-29 Manjirnath Chatierjee Inductive charging and data transfer based upon mutual device capabilities
US8958745B2 (en) 2011-06-21 2015-02-17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120330784A1 (en) 2011-06-22 2012-12-27 Broadcom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for Transaction Payment Delegation
JP5860631B2 (ja) 2011-08-12 2016-02-16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55463A (ja) 2011-09-02 2013-03-21 Canon Inc 無線設定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840725B1 (ko) 2011-09-02 2018-03-21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P2p 연결을 지원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것의 p2p 연결 제어 방법
EP2568407B1 (en) 2011-09-09 2017-10-25 Assa Abloy Ab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nd programming a secure element
US9007613B2 (en) 2011-09-23 2015-04-14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ecure mobile printing method and system
US9524499B2 (en) 2011-09-28 2016-12-20 Paypal,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providing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uring transactions
JP5874279B2 (ja) 2011-09-30 2016-03-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US8189225B1 (en) 2011-10-04 2012-05-29 Google Inc. Printing to a cloud printer via NFC
US20140368859A1 (en) 2011-10-17 2014-12-18 Google Inc. Virtual print queue for roving printing in a cloud-based print service
US10389692B2 (en) * 2011-11-05 2019-08-20 Jianping He Peer-to-peer device management, monitor and control
JP2013110679A (ja) * 2011-11-24 2013-06-06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145108B2 (ja) 2011-12-01 2017-06-0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他の無線デバイスへの最適な無線直接リンクを確立するように無線デバイスのユーザをガイドする方法、無線デバイス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995431B2 (ja) * 2011-12-02 2016-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50083405A (ko) 2014-01-09 2015-07-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바일 단말기를 화상형성장치에 사용 등록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모바일 단말기의 사용 등록을 요청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모바일 단말기
KR20150114765A (ko) 2014-04-02 2015-10-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nfc) 기능을 지원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nfc 동작 모드를 설정하는 방법
EP2605607B1 (en) 2011-12-12 2018-11-07 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upporting peer-to-peer connection and method of managing channel thereof
JP5661603B2 (ja) 2011-12-27 2015-01-28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カセッテホルダ及び医療用ベッド
US20130166969A1 (en) 2011-12-27 2013-06-27 Pitney Bow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ed help instructions
US9370040B2 (en) 2011-12-27 2016-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NFC LLCP partitioning
JP5640971B2 (ja) * 2011-12-28 2014-12-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情報移動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情報移動方法、および、情報移動プログラム
US8688038B2 (en) 2012-01-27 2014-04-01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providing enhance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mode switching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JP5939819B2 (ja) 2012-01-31 2016-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US8781906B2 (en) * 2012-02-06 2014-07-15 Walter Cruttend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consumer transaction-based investments
US8792824B2 (en) 2012-02-08 2014-07-29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provid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low power operating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EP2817708B1 (en) 2012-02-21 2020-08-26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with a printer
JP5969775B2 (ja) 2012-03-05 2016-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924983B2 (ja) 2012-03-05 2016-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06508B2 (ja) 2012-03-05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930777B2 (ja) 2012-03-05 2016-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携帯端末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印刷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012203B2 (ja) 2012-03-05 2016-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8909150B2 (en) 2012-03-14 2014-12-0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6019675B2 (ja) 2012-03-30 2016-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機能実行装置
JP6019676B2 (ja) 2012-03-30 2016-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9516452B2 (en) 2012-06-28 2016-12-06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data transfer with improved transport mechanism selection
JP5900226B2 (ja) 2012-08-03 2016-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958161B2 (ja) 2012-08-03 2016-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900228B2 (ja) 2012-08-06 2016-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20140047038A1 (en) 2012-08-07 2014-02-13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ding scanned documents to mobile device using operator's network
JP6031899B2 (ja) 2012-09-03 2016-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258712B2 (en) 2012-09-04 2016-02-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haring wireless network configurations
US9681302B2 (en) 2012-09-10 2017-06-13 Assa Abloy Ab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d using a trusted tag
JP6089540B2 (ja) 2012-09-27 2017-03-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機能実行装置
JP6142495B2 (ja) 2012-10-11 2017-06-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EP2731280B8 (en) 2012-11-07 2019-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oopback-based built-in-self-test
JP6066750B2 (ja) * 2013-01-31 2017-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9276958B2 (en) * 2013-02-04 2016-03-01 Ricoh Company, Ltd. Customizing security role in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14124300A1 (en) 2013-02-07 2014-08-14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nfc peer-to-peer authentication and secure data transfer
US10152706B2 (en) 2013-03-11 2018-12-11 Cellco Partnership Secure NFC data authentication
US9047027B2 (en) * 2013-03-11 2015-06-02 Xerox International Partners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non-cloud ready networked printer and a cloud-based service through a virtual printer interface device
JP6123416B2 (ja) 2013-03-28 2017-05-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853981B2 (ja) 2013-03-29 2016-02-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機能実行装置
US9672575B2 (en) * 2013-04-03 2017-06-06 Salesforce.Com, Inc. Captur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an interaction to a database
JP6242241B2 (ja) 2013-04-26 2017-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40359312A1 (en) * 2013-06-03 2014-12-04 Moishe Halibard Power on with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KR102077823B1 (ko) * 2013-06-03 2020-02-14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엔에프씨를 이용한 모바일 프린팅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801351B2 (ja) 2013-06-25 2015-10-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連携システム、情報提供装置、携帯電子機器、及び携帯電子機器用プログラム
JP6465542B2 (ja) * 2013-09-02 2019-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64815B2 (ja) 2013-09-30 2018-0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9001370B1 (en) * 2013-11-15 2015-04-07 Ricoh Company, Ltd. Card authentication for OAuth supported cloud services on a multi-function device
JP6261337B2 (ja) * 2013-12-27 2018-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US9277067B2 (en) * 2014-01-24 2016-03-01 Ricoh Company, Ltd.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scan functionality
US20150280786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Raveeshkumar Bhat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based data transfer
JP6402494B2 (ja) 2014-05-30 2018-10-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機能実行システム、機能実行装置、及び、通信端末
JP6467789B2 (ja) 2014-06-06 2019-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16010117A (ja) 2014-06-26 2016-01-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637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78045B2 (en) 2019-04-30
EP2950560B1 (en) 2017-07-12
US20200128380A1 (en) 2020-04-23
US11140535B2 (en) 2021-10-05
US11671813B2 (en) 2023-06-06
US10542403B2 (en) 2020-01-21
US20180192272A1 (en) 2018-07-05
US20210409926A1 (en) 2021-12-30
CN105322986A (zh) 2016-02-10
US20150350905A1 (en) 2015-12-03
US11641573B2 (en) 2023-05-02
US20230300585A1 (en) 2023-09-21
EP2950560A1 (en) 2015-12-02
US11956705B2 (en) 2024-04-09
JP2015228111A (ja) 2015-12-17
JP6402494B2 (ja) 2018-10-10
US20220159439A1 (en) 2022-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2986B (zh) 功能执行系统、功能执行装置以及通信终端
US11012149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EP3226584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6152767B2 (ja) 機能実行機器と可搬型デバイス
JP2017017601A (ja) 通信機器
US9430632B2 (en) Function perform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7069720A (ja) 通信機器
EP2713672B1 (en) Wireless slave devices configu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rewith
US20180098217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KR20170058307A (ko) 인쇄 장치 및 인쇄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JP2019176420A (ja) 通信装置及び端末装置のため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JP6361785B2 (ja) 機能実行機器と可搬型デバイス
US20230363022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9146273A (ja) 通信機器
CN117135722A (zh)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6264693A (zh)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和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135599A (zh)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7135766A (zh)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7135770A (zh)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591533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