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8571A - 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及冰箱及制冷/空调装置及热水装置及设备及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及冰箱及制冷/空调装置及热水装置及设备及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8571A
CN102278571A CN201110187463XA CN201110187463A CN102278571A CN 102278571 A CN102278571 A CN 102278571A CN 201110187463X A CN201110187463X A CN 201110187463XA CN 201110187463 A CN201110187463 A CN 201110187463A CN 102278571 A CN102278571 A CN 102278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organic fiber
vacuum heat
insulation material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74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村京子
岩田修一
中岛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78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85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6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 F16L59/065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using vacu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 F25D2201/14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using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98Combined manufacture including applying or shaping of fluent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52Polymer or resin containing [i.e., natural or synthetic]
    • Y10T428/1362Textile, fabric, cloth, or pile containing [e.g., web, net, woven, knitted, mesh, nonwoven, matted, etc.]
    • Y10T428/1366Textile, fabric, cloth, or pile i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distinct layers of material unlike the textile, fabric, cloth, or pile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52Polymer or resin containing [i.e., natural or synthetic]
    • Y10T428/1372Randomly noninterengaged or randomly contacting fibers, filaments, particles, or flak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52Polymer or resin containing [i.e., natural or synthetic]
    • Y10T428/1379Contains vapor or gas barrier, polymer derived from vinyl chloride or vinylidene chloride, or polymer containing a vinyl alcohol uni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3Sheet including cover or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3Sheet including cover or casing
    • Y10T428/231Filled with gas other than air; or under vacu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Details Of Fluid Heaters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加工性、操作性和隔热性能良好的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了该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具有:芯材(5),其由将有机纤维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端面被剪切而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层叠构造构成,并且具有被剪切而设置了通孔或切口等的芯材开口部;气体阻隔性的外包装材料(4),其将芯材(5)收纳在内部,并具有对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周围及芯材开口部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通过对密封部进行密封而将内部以大致真空状态密封;通孔或切口等的外包装材料开口部,其被设置在被在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周围及芯材开口部的周围设置的密封部密封的状态下的外包装材料(4)上,与芯材开口部相比小了密封的量,在有机纤维中使用与片的长度相同或以上的长纤维。

Description

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及冰箱及制冷/空调装置及热水装置及设备及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7月2日、于2011年6月2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申请号为200980148266.8的发明专利申请“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及冰箱及制冷/空调装置及热水装置及设备及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了该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尤其是关于适用于冷热设备的真空隔热材料及隔热箱、冰箱、设备、住宅(壁面等)等。本发明的设备包括自动售货机、保冷箱、冰箱、温水器、家庭用或业务用的热水装置(热水机)、家庭用或业务用的制冷/空调装置、陈列柜、热水壶(jar pot)等能够使用真空隔热材料的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例如冰箱等隔热箱所使用的隔热材料,使用聚氨酯泡沫。近年,对于节能和省空间大容量化的市场要求,采用将隔热性能比聚氨酯泡沫好的真空隔热材料埋设在聚氨酯泡沫中并用的方式。所述真空隔热材料也被用于冰箱等。 
真空隔热材料是向由在气体阻隔层中使用了铝箔的塑料层压膜等制成的外包装材料中作为芯材插入粉末、发泡体、纤维体等而构成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内部保持在数Pa(帕斯卡)以下的真空度。 
另外,为抑制成为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的降低因素的真空度劣化,将吸附气体和水分的吸附剂配置在外包装材料中。作为真空隔热材料的芯材使用二氧化硅等的粉末、聚氨酯等的发泡体、纤维体等。 现状是,隔热性能良好的玻璃纤维成为真空隔热材料的芯材的主流。 
作为纤维的原材料有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等无机纤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8)。 
另外,还有聚丙烯纤维、聚乳酸纤维、芳纶纤维、LCP(液晶聚合物)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纤维素纤维等有机纤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7)。 
纤维体的形状有棉状、层叠了片的形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纤维取向交替地层叠了片的形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及专利文献6)。 
关于真空隔热材料的加工有设置了开口部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9)、设置芯材的凹部并进行弯曲加工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0287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887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4483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30792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01715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公平7-10395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6-28381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5-344870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6-161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平10-2532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这样,在现在的真空隔热材料中,主要将玻璃纤维作为芯材使用。但是,由于玻璃纤维硬且脆,所以在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时,粉尘飞 散,附着在作业者的皮肤、粘膜等时,会受到刺激,其操作性、作业性成为课题。 
另外,从循环利用的观点出发,在例如冰箱中,在循环利用工厂得粉碎每个产品。此时,玻璃纤维混杂在聚氨酯屑等中而供给热循环利用。玻璃纤维使燃烧效率下降并成为残渣等,存在循环利用性不良的课题。 
另一方面,将聚酯纤维作为芯材使用时,操作性、循环利用性良好。但是,将聚酯纤维作为芯材使用时,表示隔热性能的指标即热传导率为0.0030[W/mK](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的程度。将聚酯纤维作为芯材使用时,与将玻璃纤维作为芯材使用的一般的真空隔热材料(热传导率0.0020[W/mK]的程度)相比,存在隔热性能劣化的难点。 
由此,使有机纤维的层变薄,纤维的取向垂直于传热方向,能够提高隔热性能。但是,这样层叠张数成为数百张以上,生产性差。另外,在进行穿孔加工或切口加工等的情况下,层叠张数多,从而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层叠体的穿孔加工或切口加工不容易。另外,弯曲加工也因层叠张数多而难以弯曲,操作性、生产性差。 
另外,对于芯材使用有机纤维集合体的情况下,若每张片的厚度(由单位面积重量表示)薄,则因真空成形时的真空压产生的压缩力或温度,纤维变形。若纤维变形后,则厚度大幅度变小,层叠张数会大幅度增加。 
另外,将玻璃纤维用于芯材的真空隔热材料,其隔热性能良好。但是,在进行穿孔加工或切口加工等的情况下,在孔加工或切口加工部分的周围,玻璃纤维的加工粉飞散,即使进行孔加工周边的外包装材料的密封、熔接密封,玻璃纤维的加工粉也会进入密封部分,密封变得不充分,真空度变差。 
另外,在将有机纤维作为芯材的情况下,若使用纤维长度短的短纤维,则对芯材进行穿孔加工或切口加工等时,在孔加工和切口加工部分的周围,纤维的加工粉也会溢出、飞散。该溢出的纤维粉进入到 在孔或切口加工部分的内侧进行了外包装材料的密封、熔接密封的密封部分,密封变得不充分,真空度变差,隔热性能降低。另外,同样地,纤维的加工粉从芯材的端面的加工部分(切断部分)向周围溢出、飞散,进入到进行了外包装材料的密封、熔接密封的密封部分,密封变得不充分,真空度变差,隔热性能降低。 
这里,专利文献9记载的真空隔热材料使用由芯材的大小为200mm×200mm且芯材中的纤维长度为10~150mm、优选20~80mm这样的短纤维的有机纤维构成的片状的纤维集合体。而且,在片的中央部分切掉100mm×100mm的大小来设置通孔。但是,由于使用纤维长度短的短纤维,所以通过通孔的切掉,纤维被切断。此时,在片这一侧残留的残存纤维的纤维长度会变得极短。残存纤维的纤维长度短的情况下,不能够与存在于片的已有纤维缠绕,残存纤维从通孔周围溢出、飞散,并进入通孔周边的外包装材料的密封部分,会引起密封不良。 
例如,假定初期纤维长度为80mm。在通过切断而切掉100mm×100mm的通孔的情况下,初期纤维长度80mm中的75mm因通孔的切断而被切掉,在此情况下,残留在片上的残存纤维成为5mm。残存纤维为5mm这样短的情况下,不能与片的已有纤维缠绕而保持在片上,会从通孔周边向片外溢出、抽丝。同样地,在芯材中使用短纤维的情况下,为使芯材成为规定大小的片,在切断了芯材或纤维集合体的端面的情况下,残留在片上的残存纤维会从芯材的端面溢出、抽丝,在插入外包装材料进行密封的情况下,会夹在密封部分中而发生密封不良。由此,需要使密封长度变长,导致成本增加。 
另外,将玻璃纤维用于芯材的真空隔热材料的情况下,玻璃纤维的隔热性能良好。但是,由于玻璃纤维硬且脆,所以抽真空后进行弯曲加工是困难的。 
另外,将玻璃纤维用于芯材的真空隔热材料的情况下,玻璃纤维的隔热性能良好。但是,由于玻璃纤维硬且脆,所以即使要将冷凝管等配管夹在真空隔热材料和真空隔热材料之间进行隔热,也不能变形 成配管形状,在真空隔热材料间存在与管的直径相当的量的间隙。由此,从真空隔热材料间的间隙发生热泄漏,隔热性能大幅度恶化。 
另外,将有机纤维用于芯材的情况下,将多张片层叠而作成芯材时,真空隔热材料的层叠张数越多则越硬。由此,存在如下课题,抽真空后进行弯曲加工的情况下,在需要弯曲的部分难以弯曲,以至变形到不想要弯曲的部分。 
这里,专利文献10记载的真空隔热材料是芯材中使用二氧化硅、珠光体等的微粉末及玻璃纤维(glass fibre)或连续气泡的发泡聚氨酯隔热材料。而且,记载了在真空隔热材料的芯材中形成凹槽,从该凹槽弯曲。但是,该情况下,由于芯材中使用二氧化硅、珠光体等的微粉末、玻璃纤维等,所以如上所述地操作性差,另外,在循环利用时等方面存在问题。 
另外,由于没有凹槽的制造方法的记载,所以在芯材中使用二氧化硅、珠光体等的微粉末及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的情况下,怎么做才能在芯材中设置所期望的凹槽是不明确的。尤其在使用玻璃纤维的情况下,凹槽的制造本身是困难的。 
另外,在使用发泡聚氨酯的情况下,制造非常困难,制造成本变高,而且存在隔热性能劣化的课题。另外,必须根据弯曲的大小,变更凹部尺寸,但在使用发泡聚氨酯的情况下,需要模具变更等,制造时间、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 
本发明为解上决述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至少具有以下所示的特性的任一个的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了该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及使用了该隔热箱的自动售货机、保冷箱、冰箱、热水机、制冷/空调装置等设备。 
(1)隔热性能良好,而且操作性和循环利用性良好。 
(2)隔热性能良好,生产性也良好。 
(3)芯材使用有机纤维集合体的情况下,生产性良好,另外,真空成形时的压缩力或温度导致的芯材的变形少。 
(4)孔加工、切口加工或弯曲加工容易,密封性也良好,成本低, 隔热性能良好,操作容易。 
(5)能够与弯曲加工的弯曲的大小一致地变更凹槽的形状,制造容易。 
(6)具有沿配管形状的凹部。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 
芯材,其由将有机纤维以片状形成并以规定长度剪切端面而形成了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层叠构造构成,或层叠将有机纤维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后、以规定长度剪切端面而构成,并具有剪切设置有通孔或切口等的芯材开口部; 
气体阻隔性的外包装材料,其将芯材收纳在内部,具有对由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层叠构造构成的芯材的周围及芯材开口部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通过对密封部进行密封而将内部以大致真空状态进行密封;和 
通孔或切口等的外包装材料开口部,其被设置在被设置于片状的芯材的周围及芯材开口部的周围的密封部密封的状态下的外包装材料上,比芯材开口部小了与密封相当的量, 
在有机纤维中使用与芯材的长度相同或以上的长度的长纤维。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 
芯材,其由将有机纤维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层叠构造构成,并且具有以成为规定长度的方式剪切了端面的剪切部;和 
气体阻隔性的外包装材料,其将芯材收纳在内部,并且在与芯材的剪切部相比大了密封长度的量的范围内,具有对剪切部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 
通过对外包装材料的密封部进行密封,将外包装材料的内部以大致真空状态密封,
在有机纤维中使用与芯材的长度相同或以上的长度的长纤维。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厚度在以大致真空状态被收容在气体阻隔性外包装材料的内部时,为有机纤 维的直径的3倍以上18倍以下。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有机纤维集合体是加热熔接连续的有机纤维而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加热熔接部的面积为片的面积的20%以下。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有机纤维集合体是加热熔接连续的有机纤维而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有机纤维集合体即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70g/m2以下,或140g/m2以上198g/m2以下,加热熔接部从有机纤维集合体的表面向里面(裏面:背面)进行贯穿。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有机纤维集合体是加热熔接连续的有机纤维而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有机纤维集合体即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100g/m2以下,加热熔接部不从有机纤维集合体的表面向里面贯穿。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有机纤维集合体即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85g/m2以上198g/m2以下,减小真空成形时的压缩力导致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变形。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加热熔接部沿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厚度方向设置有与加热熔接部的大小相比更小的、能够维持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加热熔接的程度的通孔或凹部。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 
芯材,其由将有机纤维以片状形成并实施了加热熔接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层叠构造构成,并具有以成为规定长度的方式剪切了端面的剪切部;和 
气体阻隔性的外包装材料,其将芯材收纳在内部,并且在与芯材的剪切部相比大了密封长度的量的范围内,具有对剪切部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 
通过对外包装材料的密封部进行密封而将外包装材料的内部以大致真空状态密封,
有机维纤维集合体的厚度为有机纤维的平均纤维径的3倍以上18 倍以下,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70g/m2以下,在有机纤维集合体设置加热熔接部的范围为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体的面积的20%以下。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构成有机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状或C形形状等异形截面形状。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芯材是组合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不同的多种芯材层叠而成的。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芯材由折叠并层叠的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和折叠并层叠的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形成, 
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和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相互交叉地折叠。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有机纤维沿有机纤维集合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连续。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有机纤维集合体的有机纤维是聚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乳酸、芳纶及液晶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隔热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外箱、和配置在外箱内部的内箱, 
在外箱和内箱之间的间隙,或在外箱和内箱之间的间隙的外箱表面,或在外箱和内箱之间的间隙的内箱表面,配置技术方案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 
本发明的隔热箱,其特征在于,在外箱和真空隔热材料之间配置有间隔片。 
本发明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储藏室的门或在收容压缩机的机械室与收容用于生成冷气的冷却器的冷却器室之间的隔热壁,配置上述真空隔热材料。 
本发明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真空隔热材料上设置通孔或切口等的开口部,将开口部配置在连接压缩机和冷却器的配管位置,配管贯穿真空隔热材料。 
本发明的制冷/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室外机,该室外机具 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框体;将框体内分隔成收容风扇的风扇室和收容压缩机的机械室的分隔壁;和配置在机械室的内部或外部的至少一部分上的上述真空隔热材料。 
本发明的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大致长方体状或大致圆筒形状的框体;和收纳在框体内并存储水或热水的大致圆筒形的储水罐,在框体内面壁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配置有上述真空隔热材料。 
本发明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压缩机或储罐等的大致圆筒形的容器,将芯材使用了与芯材的长度相同或以上的有机纤维的长纤维而成的上述真空隔热材料配置在容器的周围。 
本发明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冰箱或制冷/空调装置等的设备主体的背面、侧面、电源盒等中示出了设备的剖视图、展开图、立体图、透视图等整体图、局部图,在整体图、局部图中还示出了上述真空隔热材料的配置位置。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从沿横向一列排列的多个喷嘴以连续的状态挤出被加热熔融的树脂并作为多个有机纤维捕获到输送机上的捕获工序;使输送机以规定速度输送,利用辊加压多个有机纤维的同时进行加热熔接来制造卷取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卷取工序;裁断通过卷取工序制造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端面而加工成规定大小的芯材的芯材加工工序;从插入口将芯材插入外包装材料内并将内部以大致真空状态减压的减压工序;和对通过减压工序将内部减压到大致真空状态的状态下的外包装材料的插入口进行密封的外包装材料密封工序。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捕获工序具有:从以规定宽度沿横向一列排列的多个喷嘴连续挤出加热熔融的树脂的挤出工序;将通过挤出工序从喷嘴连续挤出的树脂利用空气等冷却后,利用压缩空气等延伸并纤维化的纤维化工序,或者从喷嘴的挤出孔附近向从喷嘴挤出的树脂吹出与树脂的熔融温度大致相同的高温空气而纤维化的纤维化工序;和将通过纤维化工序被纤维化的多个有机纤维捕获到输送机上的纤维捕获工序。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芯材加工工序是将有机纤维集合体多个层叠后裁断端面而加工成规定大小的芯材。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得实施加热熔接的范围为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整体的面积的20%以下的范围。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26g/m2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由于芯材使用了长纤维的有机纤维集合体,所以能够抑制在无纺布片的剪切部(例如,片的端面的剪切部、孔加工的剪切部或切口加工部的剪切部等)通过剪切产生的残存纤维溢出,不会像在芯材中使用短纤维的情况那样发生通过剪切产生的残存纤维从剪切部溢出等。因此,将芯材插入外包装材料并密封时,不会因溢出的残存纤维损害密封性。 
另外,由于将有机纤维的无纺布片用于芯材,所以能够提供加工性、操作性、隔热性能和生产性良好的真空隔热材料、及具有该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自动售货机、保冷箱、冰箱、热水机、制冷/空调装置、陈列柜等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真空隔热材料7的示意图,是层叠多张无纺布片而成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真空隔热材料7的示意图,是表示1张无纺布片中的纤维的取向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真空隔热材料7的示意图,是表示芯材5具有厚度的情况下的纤维的取向情况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示意地表示形成真空隔热材料7 的芯材5的层叠要领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示意地表示形成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的层叠要领的透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用于说明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性能的相关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放大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所使用的芯材5的纵截面结构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测定结果被图表化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真空隔热材料7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无纺布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热传导率的相互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热传导率的相互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真空隔热材料7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无纺布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热传导率的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压缩应变的关系的相关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层叠张数(真空隔热材料的厚度为规定厚度,例如抽真空后的厚度为规定厚度时的层叠张数)的关系的线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具有开口部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主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芯材5中使用了短纤维的情况下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的开口部的情况的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在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的开口部外周周边设置有压花加工部110等的热熔接部的例子的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用于说明隔热箱的图,是示意地表示适用于冰箱100的例子的主视的侧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冰箱100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图22所示的冰箱100的隔热壁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冰箱100的隔热壁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冰箱100的隔热壁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01的芯材5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压缩机600、热水机的储水罐等的隔热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01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至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图1是真空隔热材料7的示意图,是层叠多张无纺布片而成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的透视图,图2是真空隔热材料7的示意图,是表示1张无纺布片中的纤维的取向的侧视图,图3是真空隔热材料7的示意图,是表示芯材5具有厚度的情况下的纤维的取向情况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层叠构造) 
在图1中,芯材5具有层叠片状有机纤维集合体(以下,称为“有机纤维集合体1”)而成的层叠构造。 
在图2中,有机纤维集合体1由以下部分形成: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的多条有机纤维2x;以及在与有机纤维2x大致正交的方向上, 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的多条有机纤维2y。 
此时,有机纤维2x和有机纤维2y大致点接触。在有机纤维2y间,形成有隔热空间即空气层3。 
作为有机纤维2x和有机纤维2y的总称,采用有机纤维2。 
这里,如图3所示,一张片(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变厚时,纤维变得容易以朝向传热方向即厚度方向的方式被取向。尤其有机纤维2(也有简单称为纤维的情况)是纤维长度短的短纤维(纤维长度为例如5~150mm的程度)的情况下,短纤维变得容易以朝向传热方向即厚度方向的方式被取向。热通过该短纤维从片的表侧向里侧传递(如图3的箭头所示),隔热性能恶化。 
因此,较薄地层叠有机纤维集合体1而做成厚度薄的片状,由此能够抑制纤维朝向传热方向(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纤维的层叠方向,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方向)被取向。由此,能够抑制热通过朝向传热方向被取向的纤维传递而导致隔热性能降低。由此,能够减小芯材5的热传导率,使隔热性能提高。 
在图2中,实线箭头和虚线箭头表示热传导的方向。由于有机纤维2x和有机纤维2y大致正交,所以有机纤维2x和有机纤维2y的接触部分成为点接触,热阻增加,隔热性能提高。 
此外,以上示出了有机纤维2x和有机纤维2y相互大致正交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有机纤维2x和有机纤维2y也可以相互以不是直角的角度相交。有机纤维2x和有机纤维2y只要不平行配置即可。只要即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热通过朝向传热方向被取向的纤维传递而导致隔热性能降低,就能够使隔热性能提高。 
在图4中,真空隔热材料7具有:具有空气阻断性的气体阻隔性容器(以下,称为“外包装材料4”);和封入外包装材料4的内部的芯材5及吸附剂6(例如气体吸附剂、水分吸附剂(CaO)等)。而且,外包装材料4的内部被减压到规定的真空度(数Pa(帕斯卡)~数百Pa的程度)。 
(有机纤维) 
作为形成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的有机纤维2所使用的材料,可以使用聚酯,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乳酸、芳纶、LCP(液晶聚合物)、PPS、聚苯乙烯等。另外,在要提高芯材5的耐热性的情况下,有机纤维2使用LCP(液晶聚合物)或PPS等具有耐热性的树脂即可。另外,在要使压缩蠕变特性提高的情况下,使用纤维径大的即可。另外,若混合使用上述树脂,则能够得到压缩蠕变特性良好、耐热性高且隔热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聚苯乙烯能够期待固体热传导率小且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的提高,而且价格低廉地制造。 
由于聚丙烯的吸湿性低,所以能够缩短干燥时间和抽真空时间而实现生产性的提高。另外,由于聚丙烯的固体热传导小,所以能够期待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性能的提高。 
另外,由于聚乳酸具有生物分解性,所以产品使用后,解体分开的芯材也能够进行掩埋处理。 
另外,由于芳纶和LCP的刚性高,所以被进行真空包装且受到大气压时的形状保持性良好,具有能够提高空隙率并能够期待隔热性能的提高等的优点。 
对于芯材5,在例如将塑料层压膜用于外包装材料4的真空隔热材料7中,起到支承大气压而确保真空隔热材料7内的空间的作用,并承担细分空间而降低气体的热传导等的作用。此外,从气体的热传导抑制的观点出发,优选使该空间的距离变得比该真空度下的空气分子的自由行程距离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使用有机纤维2,所以与以往那样将硬且脆的玻璃纤维作为芯材使用的情况相比,在真空隔热材料7的制造时,也不存在粉尘飞散而附着在作业者的皮肤、粘膜等上以至于带来刺激的情况,操作性、作业性提高。 
(纤维集合体) 
形成芯材5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与有机纤维集合体、片状集合体相同)是使加热熔融的聚酯树脂或聚苯乙烯树脂等的树脂从相对于要制造的宽度沿横向一列排列(对齐)的几个喷嘴自由落下到输送机 上,在以任意速度使输送机运动的同时利用辊加压并卷绕而制造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堆积密度根据熔融树脂的排出量和输送机的速度进行调整,能够得到厚度不同的纤维集合体。 
另外,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长纤维无纺布是将由挤出机熔融并从纺丝口挤出的连续纤维捕获到输送机上,并使输送机以任意速度输送而得到的能够卷取的长纤维无纺布。 
另外,对于纺丝能够使用如下方法:在喷嘴正下方利用冷风等冷却树脂后利用压缩空气等进行延伸而纤维化的方法;或者从喷嘴孔旁利用与树脂的熔融温度相同的高温空气吹气而纤维化的方法。 
此外,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存在因有机纤维2彼此松散而导致真空隔热材料7的制造时的操作性差的情况。因此,加压时,也可以将有机纤维2彼此加热熔接。此时,过度的加压、加热熔接使有机纤维2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导致传热的增加,发生来自熔接部的热传导而引起隔热性能的降低。由此,最好使有机纤维2间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地少。有机纤维2间的接触面积期望被抑制到全面积(片面积)的20%以下,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 
加热熔接所占的百分比超过全面积(片面积)的20%时,能够确认热传导率变大,隔热性能变差,因此,加热熔接所占的百分比优选为全面积(片面积)的20%以下。这里,若加热熔接相对于全面积(片面积)所占的百分比小,则隔热性能显著地提高,从而优选使加热熔接所占的百分比为全面积(片面积)的15%,更优选为全面积(片面积)的8%以下。 
加热熔接是利用热辊等进行带有例如点状的熔接部的压花加工部110的加工,由此得到确保操作强度的同时能够卷取且隔热性能良好的长纤维无纺布(有机纤维集合体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辊的温度为约195℃。 
其次,为使得到的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成为例如规定的大小即A4尺寸(宽度210mm×长度297mm),剪切(裁断)端面1a。将它们多层(例如25层)层叠而形成端面5a被剪切的规定大小和厚度 的芯材5(芯材5也可以在多个层叠了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后剪切端面5a而形成规定大小)。此外,层叠的张数也可以以得到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和要制造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厚度为基础任意地设定。 
(纤维径) 
在本实施方式1中,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纤维径根据形成它的喷嘴直径进行调整,采用约15μm。在隔热性能上,纤维径采用更细的较好。理论上,纤维径由于真空隔热材料7的内部真空度和被纤维细分化的空间距离、气体分子的自由行程距离的关系的原因而优选较小的。纤维径优选15μm以下,更优选10μm以下,使用9μm程度的平均纤维径即可。 
平均纤维径的测定是使用显微镜在几处~几十处(例如十处)进行测定,采用平均值即可。另外,单位面积重量(每1m2的纤维的重量(g))是对1张片的面积和重量进行测定并作为1张片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求出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使纤维的取向方向与大致垂直于隔热方向即厚度方向的方向一致并重叠多个有机纤维集合体1而成的多层构造。 
另外,有机纤维集合体1使用短纤维无纺布时,由于纤维的长度短,所以有机纤维2x和有机纤维2y变得容易朝向隔热方向(片的厚度方向)被取向。为抑制热通过朝向隔热方向被取向的纤维传递而导致隔热性能降低,采用了使用长纤维的长纤维无纺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纤维的长度使用与片的长度大致相同以上的长度,所以在片的中途切断纤维,纤维的一部分(中途)或端部难以朝向隔热方向被取向,隔热性能不会降低。 
(纤维集合体的层叠) 
图5、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形成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的层叠要领的透视图,图6是示意地表示形成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的层叠要领的透视图。 
在图5中,示出了芯材5是不裁断有机纤维集合体1而以连续的片状折叠的同时层叠地形成的情况。 
在图6中,使用不裁断而连续的片状的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1x、和不裁断而连续的片状的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1y(有将两者统称为“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情况),两者相交地(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1x和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1y的弯折方向大致正交地)交替配置。各自的折痕所夹的范围以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1x和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1y每一折就交替地重叠的方式连续地层叠而形成。 
即,通过一边弯折有机纤维集合体1一边连续地层叠,省去了裁断的麻烦,能够以短时间有效地制造低成本的芯材5,进而能够制造低成本的真空隔热材料7。 
这里使用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是通过上述制造方法作成的,因此有机纤维2沿长尺寸方向(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被取向,隔热性能良好。而且,如上所述,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彼此(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1x和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1y)以交替地相交的方式层叠时,片与片之间也接近于点接触,隔热性能进一步提高。 
(外包装材料) 
对于真空隔热材料7的外包装材料4(图4),使用了厚度5μm以上100μm以下的层压膜。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例如尼龙(6μm)、蒸镀铝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μm)、铝箔(6μm)、高密度聚乙烯(50μm)构成的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塑料层压膜。 
对于真空隔热材料7的外包装材料4,除了上述的以外,使用聚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等构成的不含有铝箔的层压膜时,能够抑制热桥导致的隔热性能的降低。此外,外包装材料4的四边中的三边通过密封包装机被热封。剩余的一边插入芯材5后被热封。 
(真空隔热材料7的制造方法) 
真空隔热材料7的制造是首先将规定大小和厚度的芯材5插入袋即外包装材料4,剩余的一边的口(开口部)4a不封闭地进行固定,并利用恒温槽在约105℃的温度下干燥半天(约12小时)。然后,将 用于吸附真空包装后的残存气体、经时地放出的来自芯材5的外气、和通过外包装材料4的密封层进入的透过气体的吸附剂6(气体吸附剂或水分吸附剂等)插入薄膜袋(外包装材料4)内,并利用柏木式真空包装机(NPC社制;KT-650)进行抽真空。抽真空进行到腔室内真空度成为1~10Pa的程度,并在该状态下在腔室内对薄膜袋的开口部4a进行热封而得到板状的真空隔热材料7。 
(隔热性能1) 
(纤维集合体的厚度) 
这里,关于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对隔热性能的影响,将使用了层叠本实施方式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而成的芯材5的真空隔热材料7作为实施例1~4,与比较例1(棉状芯材)进行比较。对该比较结果进行说明。 
比较例1是,将与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实施例1~4的纤维径(约15μm)大致相同的直径的棉状聚酯用于芯材,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并以与实施例1~4同样的方法制造了真空隔热材料7。 
制作的实施例1~4及比较例1(都是真空隔热材料7)使用热传导率计“Auto∧HC-073(英弘精机(株)制)来测定上温度37.7℃、下温度10.0℃的温度差下的热传导率。此外,测定是,实施抽真空工序,然后用吸附剂6吸附外包装材料内的气体、水分,放置一天左右直到真空隔热材料(外包装材料内)的热传导率稳定,再进行测定。 
这里,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一张的厚度是,从真空隔热材料7的厚度减去外包装材料4的厚度的2倍之后,除以层叠张数得到的值。 
另外,平均纤维径是使用显微镜测定的100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抽真空后的一张的厚度除以平均纤维径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张的厚度/平均纤维径
  实施例1   4
  实施例2   8
  实施例3   14
  实施例4   18
  比较例1   369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用于说明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性能的相关图。图7的横轴是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除以平均纤维径得到的数值,纵轴是隔热性能比。此外,隔热性能比是比较例1的热传导率分别除以实施例1~4的热传导率得到的数值(与实施例1~4的热传导率除以比较例的热传导率得到的值的倒数相同)。即,该隔热性能比表示数值越大隔热性能越好。
根据图7可知,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成为不足平均纤维径的18倍(图中的[隔热性能比]与大致1[纤维集合体的厚度/平均纤维径]相当)时,与将棉状纤维用于芯材的比较例1的情况相比,隔热性能提高。这是因为,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越小,纤维越容易沿与隔热方向(片状纤维集合体的厚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即面方向(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取向,即朝向隔热方向的真空隔热材料7内的固体传热的路径能够变长,从而隔热性能提高。 
另外,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越接近平均纤维径的1倍,隔热性能越好。由此可知,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最好为平均纤维径的1~18倍。 
此外,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成为纤维径的8倍以下时,隔热性能急剧(极端)提高。由此,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更优选为平均纤维径的1~8倍。在此可知,相对于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平均纤维径越小,隔热性能越提高,由于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为平均纤维径的1倍时制造变得困难,所以平均纤维径优选为有机纤维集 合体1的厚度的3倍以上。 
这里,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不足平均纤维径的3倍时,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生产性变差,制造时的线速度必须极端地缓慢,生产效率极端地降低,从而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优选为平均纤维径的3倍以上。 
综上所述,若将以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成为平均纤维径的1倍以上18倍以下的方式制造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用于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则与将棉状纤维用于芯材的情况相比,隔热性能提高。 
尤其,若将以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成为平均纤维径的1倍以上8倍以下的方式制造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用于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则隔热性能进一步提高。 
另外,若将以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成为平均纤维径的3倍以上18倍以下(优选为平均纤维径的3倍以上8倍以下)的方式制造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用于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则在上述隔热性能提高的效果的基础上,生产性也提高,生产成本低廉,能够以低成本得到高性能且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 
(隔热性能2) 
(纤维直径和纤维间距离) 
以下,对有机纤维2的直径和纤维间距离对隔热性能的影响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放大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所使用的芯材5的纵截面结构的概略图。基于图8详细说明芯材5的结构。如图8所示,芯材5是如下构成的:使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各层成为纤维以不朝向片状无纺布的厚度方向重叠的方式沿一方向取向的状态,上下层叠的各层以纤维大致正交的方式重叠。 
具体地,芯材5,是将纺丝后的纤维以纤维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沿一方向取向排列地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以纤维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交替地层叠形成的。这里,平均纤维径为d,平均纤维间隔(平均纤维间距离、纤维与纤维之间的间隔)为P。 
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各层也可以是使薄膜延伸而使分子取向后拆分地制造。若使用这样的方法,则在拆分薄膜时,能够不完全地分离纤维,部分地残留纤维间的连结部。能够将拆分后的片沿与纤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进行拉伸,使纤维与纤维之间具有间隔P地制造有机纤维集合体1。由此,芯材5的操作性提高。此外,对于构成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纤维的材质,可以使用例如聚酯等。 
然后,将得到的芯材5插入塑料层压膜的外包装材料4。之后,将插入有芯材5的外包装材料4在温度100℃下干燥5小时左右。然后,将装入无纺布袋内的5(g)左右的CaO(吸附剂6)配置在外包装材料4内,然后将收容有芯材5及吸附剂6的外包装材料4设置在真空腔室内。而且,在真空腔室中,抽真空直到3Pa的程度,在该状态下在真空腔室内对开口部进行热封而完成作为真空隔热板的真空隔热材料7。 
图9、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图9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的测定结果的图,图10是图9所示的测定结果被图表化的图。基于图9及图10说明对由上述方法得到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性能进行评估的热传导率的测定结果。 
图9及图10示出了各层内的平均纤维间隔(P)/真空隔热材料7的平均纤维径(d)与热传导率[W/mK]的关系。此外,在图9中,作为比较例相应地示出了将棉状纤维(例如,聚酯纤维)用于芯材5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另外,在图10中,横轴是平均纤维间隔/平均纤维径(P/d),纵轴是热传导率[W/mK]。 
从图9及图10所示的测定结果可知,在平均纤维间隔(P)为平均纤维径(d)的2.5倍至8.5倍的范围(P/d为2.5倍以上8.5倍以下的范围)内,与作为比较例的使用了棉状芯材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0.0030[W/mK]相比,该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小。即,可以获悉该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性能良好。 
这是因为,在比较例的将棉状纤维用于芯材5的真空隔热材料7 中,由于纤维的排列不规则,所以存在纤维朝向传热方向(隔热方向)即厚度方向之处。热从该纤维朝向厚度方向的部分传递并泄漏,隔热性能恶化。而该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材料7是在传热方向即厚度方向上,只通过与其他纤维的接点以点接触传热,从而得到接触热阻的效果。 
该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材料7,其传热方向即厚度方向的热泄漏少,能够降低随之在芯材5中传递的固体传热。由此,该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材料7能够降低热传导率,即隔热性能提高。 
另一方面,平均纤维间隔(P)比平均纤维径(d)的2.5倍小的情况(P/d不足2.5倍的情况)下,其越小,与作为比较例的将棉状纤维用于芯材5的情况相比,该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急剧地变大,即隔热性能急剧地恶化。 
这是因为,与作为比较例的将棉状纤维用于芯材5的情况相比,该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纤维变密,传热的路径变短,另外,真空隔热材料7中的固体的体积分数变高。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使平均纤维间隔(P)变宽即为平均纤维径(d)的2.5倍以上(P/d为2.5倍以上)时,能够减小真空隔热材料7中的固体的体积分数,另外,能够增长传热距离,从而热传导率逐渐变小。 
另外,在平均纤维间隔(P)为平均纤维径(d)的4倍至7倍的范围(P/d为4倍以上7倍以下)时,热传导率为0.0020[W/mK]的程度,几乎不变。热传导率成为与将玻璃纤维用于芯材5的以往的一般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即0.0020[W/mK]的程度相同,能够发挥良好的隔热性能。平均纤维间隔(P)从平均纤维径(d)超过了7倍时(P/d变得比7倍大时)开始,热传导率急剧变大。即,可知该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传热性能急剧恶化。这是因为,随着平均纤维间隔(P)变大,以纤维彼此的接点为支点的纤维的应变变大,纤维会朝向厚度方向,跨过各层之间,发生了纤维彼此的接触。 
综上所述,该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材料7,在平均纤维间隔(P)为平均纤维径(d)的2.5倍至8.5倍的范围(P/d为2.5倍以上8.5倍以下的范围)时,热传导率变得比以往的使用棉状芯材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0.0030[W/mK]小,即隔热性能良好。 
另外,该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材料7,若在平均纤维间隔(P)为平均纤维径(d)的4倍至7倍的范围(P/d为4倍以上7倍以下)时被使用,则热传导率与将玻璃纤维用于芯材5的以往的一般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即0.0020[W/mK]大致相同,能够发挥良好的隔热性能。 
因此,若平均纤维间隔(P)设定为平均纤维径(d)的2.5倍以上8.5倍以下,则能够得到隔热性能良好的真空隔热材料7。优选的是,若平均纤维间隔(P)设定为平均纤维径(d)的4倍以上且不足7倍,则能够预期隔热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隔热性能3) 
(加热熔接的影响) 
以下,对于在芯材5中使用有机纤维集合体1,有机纤维集合体1为实施了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后的无纺布的情况下对单位面积重量的隔热性能的影响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长纤维无纺布,是将由挤出机熔融并从纺丝口挤出的连续纤维捕获到输送机上,并使输送机以任意速度输送,利用热辊进行带有例如点状的热熔接部的压花加工部110的加工,由此,构成片的纤维难以散开或剥离,从而无纺布片的操作性提高,得到了确保操作强度的同时能够卷取的长纤维无纺布。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真空隔热材料7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无纺布的剖视图。在图11中,在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上适当地设置压花加工部110并进行了热熔接。在该图中,压花加工部110是从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表面贯穿到里面(沿片的厚度方向贯穿)而设置的。 
在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工序中,以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 部从表面向里面也就是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方式,调整捕获输送机的速度等的制造条件,通过改变单位面积重量(单位面积的纤维的重量),能够制造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长纤维无纺布。这里,关于压花加工部110,为在片上可靠地进行热熔接,其大小(在大致圆形的情况下是直径,在多边形的情况下是一边的长度)需要为0.3mm的程度以上。另外,为不在压花加工部110传递而发生热传导导致隔热性能降低,压花加工部110的大小优选为5mm的程度以下。 
例如,压花加工部110可以设定成,在为圆形的情况下,直径为0.3mm以上5mm的程度以下,在为多边形的情况下,一边为0.3mm以上5mm的程度以下,优选为0.5mm以上1.5m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大致圆形且成为直径0.5~1mm的程度地设定压花加工部110,隔热性能提高,成为能够可靠地实施热熔接的规格。在片中压花加工部110所占的百分比为隔热性能降低的少的8%的程度。另外,平均纤维径的测定是使用显微镜测定几处~几百处(例如十处),使用平均值即可。另外,单位面积重量(每1m2的纤维的重量(g))是对1张片的面积和重量进行测定,并作为1张片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求出即可。 
然后,将得到的无纺布例如分别层叠300张而作为芯材5,并插入铝箔层压膜的外包装材料4,在约100℃下,干燥约5小时。干燥后,在装入有芯材5的包装材料4内,配置装入了通气性袋的水分吸附剂(CaO)5g和气体吸附剂等吸附剂6,并设置在腔室式的真空包装机内,进行抽真空。抽真空实施直到腔室内成为3Pa,在真空腔室内对开口部进行热封而作为真空隔热板制造了真空隔热材料7。 
得到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测定结果如图12、图13的图表所示。图12、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图12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热传导率的相互关系的图,图13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热传导率的相互关系的图。 
在图12和图13中,纵轴是热传导率[W/mK],横轴是单位面积重量[g/m2]。通常,单位面积重量由表示每1m2的纤维的重量(g) 的单位面积重量[g/m2]表示。另外,为使纤维的材质能够与比重不同的其他材质进行比较,由表示每1m2的纤维所占的体积(cc)的单位面积体积[cc/m2]表示。这里,用单位面积体积[cc/m2]表示的情况下,纤维的体积是对重量进行测定并通过比重(例如是PET的情况下,比重为1.34)换算等求出即可。 
图12示出了表2所示的将实施例5~8的有机纤维作为芯材5使用的情况下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热传导率的关系。 
[表2] 
    纤维长度   平均纤维径(μm)   单位面积重量(g/m2)
  实施例5   长纤维   13   13
  实施例6   ↑   ↑   26
  实施例7   ↑   ↑   51
  实施例8   ↑   ↑   98
根据图12可知,在70[g/m2]以下的单位面积重量下,使用了以往的棉状的芯材5的情况下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0.003[W/mK]、与将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无纺布作为芯材5的情况下的热传导率变得相同。因此,若单位面积重量为70[g/m2]以下,则与使用了以往的棉状的芯材5的情况下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0.003[W/mK]相比,能够减小本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即隔热性能提高。
这是因为,通过降低单位面积重量,纤维所占的百分比变少,无纺布的厚度变薄,无纺布中的纤维变得容易朝向与隔热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即面方向(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因此,由于纤维难以朝向厚度方向(隔热方向),所以向纤维的厚度方向的热传导被抑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棉状芯材情况下的热传导率0.003[W/mK]小的范围内,考虑了制造偏差等,使单位面积重量的上限为70[g/m2](以下)。由此,不会损害隔热性能,能够得到制造容易且循环利用性 良好的真空隔热材料7。 
可以认为,在超过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下,纤维的取向方向容易朝向隔热方向即厚度方向,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部成为朝向厚度方向的传热路径,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部的影响增加,隔热性能降低。 
这里,根据图12可知,单位面积重量比26[g/m2]高时,热传导率急剧地变得比0.002[W/mK]的程度大,从而单位面积重量优选在26[g/m2]以下。若单位面积重量为26[g/m2]以下,则热传导率能够成为与将玻璃纤维用于芯材5的以往的一般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即0.002[W/mK]的程度相同或以下,得到隔热性能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 
此外,单位面积重量越小,无纺布中的纤维越容易朝向面方向(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另外,热熔接部的影响也越小。但是,单位面积重量过低时,变得难以制造,另外,无纺布的均匀性降低等因素使强度变弱,在单位面积重量比4.7[g/m2]低的单位面积重量下,不能作为无纺布卷取,会发生纤维在中途断裂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真空隔热材料7,在实施了压花加工部110的情况下,若使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成为无纺布的可卷取界限即4.7[g/m2]以上70[g/m2]以下,则芯材5的操作性良好,得到隔热性能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优选的是,若单位面积重量成为4.7[g/m2]以上26[g/m2]以下,则能够预期隔热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使用了本实施方式所说明那样的热传导率小且隔热性能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箱或隔热壁,能够使箱或壁的厚度变薄与隔热性能改善相当的量。因此,与外形相同的以往的隔热箱相比,能够使内容积变大,从而能够提供大容量的冰箱等设备。另外,若使内容积与以往相同,则能够减小外形,从而得到小型且紧凑的冰箱等设备。 
这里,图13示出了表3所示的将实施例5~实施例9的有机纤维2用于芯材5的情况下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热传导率的相互关系。 
[表3] 
    纤维长度   平均纤维径(μm)   单位面积重量(g/m2)
  实施例5   长纤维   13   13
  实施例6   ↑   ↑   26
  实施例7   ↑   ↑   51
  实施例8   ↑   ↑   98
  实施例9   ↑   ↑   198
  比较例2   短纤维   ↑   203
在图13中,横轴表示单位面积重量,纵轴表示热传导率。根据图13可知,在单位面积重量为70[g/m2]以下及140[g/m2]以上时,热传导率比以往的棉状芯材的热传导率即0.0030[W/mK]小,隔热性能提高。 
这里,若单位面积重量为规定值即140[g/m2]以上,其越高,则热传导率越小,隔热性能提高,这是因为在纤维中使用了连续的长纤维,制造时,使得纤维容易朝向垂直于传热方向的方向(片的卷取方向、片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取向。 
另外,单位面积重量变高时,每张片的厚度变厚,带着片变厚的量进行层叠时,片变得难以弯折,纤维容易朝向垂直于传热方向的方向(片的卷取方向、片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取向。由此,可以想到传热方向的热传导率变小,隔热性能提高。 
相反,可以想到,随着单位面积重量成为规定值即70[g/m2]以下,隔热性能提高是因为,每张片的厚度变小,纤维难以朝向传热方向(厚度方向)取向,而变得容易朝向垂直于传热方向的方向(片的卷取方向、片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取向,传热方向的热传导率变小,隔热性能提高的效果变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真空隔热材料7,实施了压花加工部110的情况下,若使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无纺布的可卷取界限以上即4.7[g/m2]以上70[g/m2]以下,则能够得到芯材的操作性 良好且隔热性能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优选的是,若单位面积重量成为4.7[g/m2]以上26[g/m2]以下,则能够预期隔热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另外,若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成为140[g/m2]以上198[g/m2]以下,则得到芯材5的操作性良好、隔热性能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采用单位面积重量198[g/m2]以下是因为,根据表3的实施例9的测定结果,至此通过测定,能够确认隔热性能比以往的棉状芯材良好。 
因此,使用了本实施方式所说明那样的热传导率小且隔热性能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箱或隔热壁,能够使箱或壁的厚度变薄与隔热性能改善相当的量。由此,与外形相同的以往的隔热箱相比,能够增大内容积,从而能够提供大容量的冰箱等设备。另外,若使内容积与以往相同,则能够使外形变小,从而得到小型且紧凑的冰箱等设备。 
(隔热性能4) 
(长纤维、短纤维) 
这里,由于使用了连续的长纤维,所以为证实单位面积重量为140[g/m2]以上时隔热性能变好,作成比较例2这样规格的将短纤维作为芯材5而成的真空隔热材料7进行比较。这里,比较例2的芯材5所使用的有机纤维2使用了如下的短纤维,即纤维长度比1张片的厚度长且与层叠后的片的厚度(5mm~10mm的程度)为相同程度以下即5~7mm的程度的短的纤维长度的短纤维。 
根据表3可知,单位面积重量相同的长纤维的实施例9与短纤维的比较例2比较的结果是,与将短纤维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用于芯材5的情况下的比较例2的热传导率(0.0045[W/mK])相比,将连续的长纤维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用于芯材5的情况下的实施例9的热传导率(0.0025[W/mK])这一情况的隔热性能要好约1.8倍。因此,使用连续的长纤维时,单位面积重量为140[g/m2]时,热传导率提高。该情况下,由于单位面积重量高,所以容易制造,能够使生产线的速度快,生产效率上升。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长纤维使用了在片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等上以片的最短长度以上的连续的纤维长度的纤维,与使用了 在片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等上比片的最短长度短的短纤维的情况相比,隔热性能提高。另外,作为纤维长度优选连续的长纤维。考虑到在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制造过程中,纤维在中途会断裂。另外,考虑到混入有在片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等上不以片的最短长度以上连续的纤维长度短的纤维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含有连续的纤维长度的长纤维在片内所占的百分比为50%以上,则隔热性能提高。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在片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等上以片的最短长度以上连续的长纤维在片中所占的百分比为50%以上(优选70%以上)的长纤维构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 
在比较例2那样的使用了短纤维的情况下,纤维长度短,纤维容易倾斜,从而随着成为高单位面积重量(片的厚度变厚),纤维变得容易朝向传热方向取向,隔热性能变差。 
相反,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纤维长度长时,纤维变得容易朝向与隔热方向(厚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即面方向(卷取方向、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取向。即朝向隔热方向(厚度方向)的真空隔热材料7内的固体传热的路径能够变长,从而隔热性能提高。而且,通过使单位面积重量高,由于片厚,所以层叠时,片变得难以弯折,纤维变得容易朝向垂直于传热方向的方向(片的卷取方向、片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取向。由此,传热方向的热传导率变小,隔热性能提高。因此,将不是由短纤维而是由长度方向上连续的有机纤维2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用于芯材5的真空隔热材料7与将短纤维用于芯材5的情况相比,隔热性能更好。 
(隔热性能5) 
(加热熔接贯穿、非贯穿) 
以下,对压花加工部110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情况与不贯穿的情况下的隔热性能进行比较,对其结果进行说明。在上述真空隔热材料7中,压花加工部110贯穿的情况下,成为低单位面积重量(可以是70[g/m2]以下,优选26[g/m2]以下),能够提高隔热性能,对此进行说明。这里,利用压花加工部110沿一张片的厚度方向贯穿的情况、 和沿片的厚度方向不贯穿的情况(只在片的表里面上设置压花加工部的情况),进行隔热性能是否变化的确认。 
因此,为使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部沿厚度方向不贯穿,调整热辊的温度、热辊间的空隙,改变单位面积重量,来制造无纺布(有机纤维集合体1)。这里,热辊的温度设定为180℃,热辊间的空隙设定为实施热熔接前的无纺布的厚度的1/2。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是真空隔热材料7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无纺布的剖视图。在图14中,在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上,适当地以压花加工部110沿厚度方向不贯穿的方式只在表面(表面和里面)设置并进行热熔接。此外,“表面(表面和里面)”是指“表面和里面的至少一个面”。 
得到的无纺布(有机纤维集合体1)是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被制造成真空隔热材料7。而且,在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部沿厚度方向不贯穿(沿厚度方向不连续地设置)的情况和贯穿(沿厚度方向连续地设置)的情况(比较例)之间,对隔热性能进行比较。 
这里,无纺布是实施了压花加工部110的无纺布,并且以压花加工部110的大小和以相同面积设置的压花加工部110的个数相同的方式制造。 
得到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性能的评估结果如图15的图表所示。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热传导率的关系的图。在图15中,也与前述的图12同样地,纵轴是热传导率[W/mK],横轴是单位面积重量[g/m2]。在图15中,实线所示的是表示压花加工部110贯穿的情况(图12的实线所示)。另外,虚线所示的是表示压花加工部110沿1张片的厚度方向没有贯穿的情况(只在表面)。 
这里,在图15中,使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部沿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方向贯穿的情况下,当单位面积重量超过约26[g/m2]时,热传导率就急剧地上升,隔热性能开始恶化。单位面积重量超过约70[g/m2]时,超过以往的棉状芯材的热传导率即0.003[W/mK],隔热 性能极端地恶化。但是,如虚线所示,使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部成为沿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不贯穿的构造的情况下,热传导率为0.002[W/mK]的程度,大致恒定,直到单位面积重量为50[g/m2]的程度,隔热性能良好。虚线所示的使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部沿无纺布1的厚度方向不贯穿的构造的情况下,单位面积重量超过50[g/m2]的程度时,热传导率开始急剧地上升,但直到单位面积重量达到约100[g/m2](热传导率约0.0028[W/mK])的程度,不会超过棉状的纤维芯材的热传导率0.003[W/mK],从而能够得到与以往的棉状纤维相比隔热性能更好的真空隔热材料7。 
综上所述,在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部沿片状的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不贯穿的情况下,若单位面积重量为约4.7[g/m2]以上约100[g/m2]以下,则能够使热传导率为以往的棉状芯材的热传导率0.003[W/mK]以下。由此,能够得到能够确保必要的隔热性能且制造容易、循环利用性良好的无纺布、真空隔热材料7、隔热箱和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7的冰箱、热水机、热水壶等设备。此外,若单位面积重量为约4.7[g/m2]以上约50[g/m2]以下,则热传导率能够成为与将玻璃纤维用于芯材5的以往的一般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即0.002[W/mK]相同程度。因此,能够得到隔热性能良好、高效率、制造容易、循环利用性良好的无纺布、真空隔热材料7、隔热箱和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7的冰箱、热水机、热水壶等设备。 
另外,在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部沿片状的无纺布的厚度方向贯穿的情况下,若单位面积重量为约4.7[g/m2]以上约70[g/m2]以下,则能够使热传导率成为以往的棉状芯材的热传导率0.003[W/mK]以下。因此,能够得到能够确保必要的隔热性能且制造容易、循环利用性良好的无纺布、真空隔热材料7、隔热箱和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7的冰箱、热水机、热水壶等设备。此外,若单位面积重量为约4.7[g/m2]以上约26[g/m2]以下,则热传导率能够成为与将玻璃纤维用于芯材的以往的一般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即0.002[W/mK]相同程度,从而能够得到隔热性能更好、高效率、制造容易、 循环利用性良好的无纺布、真空隔热材料、隔热箱和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7的冰箱、热水机、热水壶等设备。 
另外,在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部沿片状的无纺布的厚度方向贯穿的情况和不贯穿的情况下,在上述单位面积重量的范围内,通过使单位面积重量变大,能够使每张无纺布片的厚度变厚。由此,能够降低为了得到所期望的厚度(必要的规定厚度)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无纺布的层叠张数,从而生产性提高。 
此外,在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26[g/m2]以下的范围内,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部沿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方向贯穿的情况和不贯穿的情况下,热传导率的差异小。因此,若生产性方面没有障碍,则使用低单位面积重量的无纺布,由此,不论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部沿片状的无纺布的厚度方向贯穿还是不贯穿,隔热性能几乎没有差异地变得良好。因此,若生产性方面没有障碍,如果单位面积重量设定在尽可能小的4.7[g/m2]以上26[g/m2]以下的范围,则压花加工部110的自由度增大,隔热性能也变得良好。 
此外,考虑生产性的情况下,单位面积重量最好尽可能地大。该情况下,使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部沿片状的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不贯穿,考虑到制造偏差等,作为比棉状的芯材的热传导率约0.003[W/mK]小的范围,使单位面积重量的范围为约47[g/m2]以上100[g/m2]以下即可。 
另外,这样地使用了热传导率小且隔热性能高的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箱或隔热壁能够使箱或壁的厚度变薄与隔热性能改善相当的量。因此,与外形相同的以往的隔热箱相比,能够使内容积增大,从而能够提供大容量的冰箱等设备。另外,若使内容积与以往相同,能够使外形变小,从而能够得到小型且紧凑的冰箱等设备。 
这里,在芯材5的压花加工等的热熔接部,通过激光加工等实施沿片的厚度方向贯穿的孔加工(例如通孔)时,加热熔接部的实质的大小(传热面积)减小了相当于孔加工的量,从而能够减少通过加热熔接部的热传导,从而提高隔热性能。通过实施与在片上实施了的加 热熔接部的大小相比小的通孔,与在加热熔接部上不实施孔加工的情况相比,隔热性能提高。例如,加热熔接部的大小为直径约2mm的大致圆形的情况下,通孔的大小为直径约1mm即可。由于与加热熔接部的大小相比通孔小,即使开有通孔,构成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有机纤维2也能够维持被熔接的状态,从而片的操作性保持良好。 
即,如果在沿片的厚度方向实施的压花加工等的加热熔接部,实施了能够维持构成有机纤维集合体即片的有机纤维2彼此被熔接的状态的程度(能够维持加热熔接的程度)的这样小的通孔,则片的操作性和生产性保持良好,而且能够得到隔热性能能够提高的真空隔热材料。不论压花加工等的热熔接部沿片的厚度方向贯穿还是不贯穿,通过在加热熔接部实施孔加工,都能提高隔热性能。另外,作为孔加工,即使不是通孔而是凹部加工,也能得到隔热性能提高的效果。因此,若在加热熔接部沿有机纤维集合体即片的厚度方向设置与加热熔接部的大小相比小的、能够维持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加热熔接的程度的这样小的通孔或凹部,则能够得到片的操作性和生产性保持良好且隔热性能提高的真空隔热材料。 
(隔热性能6) 
(无加热熔接) 
这里,从芯材5的操作性的问题出发,形成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片之后,利用热辊等对有机纤维2x、有机纤维2y彼此实施加热熔融(压花加工部110)的情况较多。实施压花加工部110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地对低单位面积重量且隔热性能良好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低单位面积重量的无纺布中,每张片的厚度变薄,为得到规定厚度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层叠张数变多。由此,无纺布生产线的速度不足,层叠工序的时间变长等,生产性降低。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这里对不实施压花加工部110等的加热熔接的情况下的隔热性能进行说明。在不实施压花加工部110等的加热熔接的情况下,由于传热路径缩短,所以隔热性能提高。 
这里,在有机纤维集合体1上不通过压花加工部110等进行加热 熔接的情况下,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长纤维无纺布是,将由挤出机熔融并从纺丝口挤出的连续纤维捕获到输送机上,并使输送机以任意的速度输送的同时进行卷取地制造即可。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纤维密度能够通过熔融树脂的排出量和输送机的速度进行调整,制造厚度不同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 
而且,将得到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裁断成例如A4尺寸,形成芯材5。层叠的张数是以得到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和要制造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厚度为基准任意地设定。从隔热性能考虑,有机纤维2最好是纤维径更细的。理论上,纤维径优选是10μm以下。此外,根据所要求的芯材5的厚度,也可以不层叠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无纺布片,也可以是1张。 
以下,说明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热熔接的有无对隔热性能的影响。此外,所使用的有机纤维2是直径约10μm~13μm的聚酯。另外,通过与上述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工序制造了真空隔热材料7。 
此时,在制造无热熔接的无纺布的情况下,在制造工序中,不实施热熔接地制造由沿长尺寸方向连续的有机纤维2形成的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构成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两个样品a、样品b。作为比较例制作带有热熔接的无纺布,该情况下,在制造工序中,实施热熔接处理地制造由沿长尺寸方向连续的有机纤维2形成的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构成的真空隔热材料7。此外,芯材5是不裁断有机纤维集合体1地以沿长尺寸方向连续的片状的状态形成。 
而且,制作的样品a、样品b及比较例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是使用热传导率计“Auto∧HC-073(英弘精机(株)制)”,测定了上温度37.7℃、下温度10.0℃的温度差下的热传导率。此外,测定是,实施抽真空工序,然后利用吸附剂6吸附外包装材料4内的气体和水分并放置1天左右时间直到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稳定来进行测定。这里,平均纤维径是使用显微镜测定的10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 
这里,压花加工部110的加热熔接的有无对隔热性能的影响通过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即单位面积重量[g/m2]进行比较。 
关于没有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的情况下的真空隔热材料7,利用单位面积重量不同的两个样品进行了确认。使用了长纤维的压花加工部110不存在的情况下的样品的单位面积重量是,样品a为约70[g/m2],样品b为约924[g/m2]。样品a、样品b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热传导率都是0.0019~0.0020[W/mK]。样品a、样品b与作为比较例的使用长纤维的压花加工部110存在的情况(参照表3的实施例5~9、图13)相比,隔热性能提高。由此可知,没有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的情况与有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的情况相比,隔热性能更好。 
可以考虑其理由是,由于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有机纤维2彼此的热熔接不存在,热的路径缩短了与其相当的量。这里,在将长纤维的有机纤维2用于芯材5的真空隔热材料7中,单位面积重量为924[g/m2]时,即使极高,热传导率也小,隔热性能也提高。因此,增加单位面积重量使片状无纺布的每张的厚度变厚,由此,能够减少芯材5的层叠张数,能够提高生产速度,另外,生产性也提高。 
综上所述,在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中,不实施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利用将以片的长度以上连续的长纤维用于芯材5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来制造真空隔热材料7的情况,其隔热性能变得良好。当然,在实施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的情况下,利用以片的长度以上连续的长纤维来制造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情况与将短纤维用于芯材5的情况相比,隔热性能也变得良好。 
(隔热性能7) 
(纤维的截面形状) 
以下,对有机纤维2的截面形状与隔热性能的关系进行说明。上述有机纤维2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但对构成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有机纤维2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以外的异形截面即三角形截面的情况进行说明。使用异形截面的有机纤维2来制造有机纤维集合体1,层叠300张而得到芯材5,通过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法制造真空隔热材料7,以该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适用了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性能评估,进行热传导率的测定,上述有机纤维集合体1使用了异形截面例如三角形截面的有机纤维2。作为比较例,也测定了将具有大致相同的截面积的大致圆形截面的有机纤维2用于芯材5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在使用了具有大致三角形截面的有机纤维2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被适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中,热传导率为0.0017[W/mK]。与此相对,使用了具有大致圆形截面的有机纤维2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被适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为0.0020[W/mK]。由此可知,与使用大致圆形截面的有机纤维2相比,具有与大致圆形截面的纤维相同的截面积的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截面的有机纤维2情况,其隔热性能能够提高。 
由于真空隔热材料7的内部处于大致真空状态,所以构成芯材5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通过外包装材料4受到大气压。以接触的有机纤维2彼此的任意的接点为基准观察时,有机纤维2也与其他的纤维接触,从而以与其他的纤维间的接点为支点受到压力而挠曲,与更多的其他的纤维接触,从而热传导率变大,隔热性恶化。 
因此,做成异形截面能提高传热性能可以认为是因为,通过使有机纤维2的截面形状成为具有与大致圆形截面的纤维大致相同的截面积的大致三角形形状,与具有大致相同的截面积的大致圆形截面的纤维相比,刚性提高,受到大气压时的纤维的挠曲减少。 
由此,有机纤维2的截面形状不为大致圆形而是异形截面(例如大致三角形形状)的情况,其隔热性能提高。另外,如果采用以与大致圆形截面的纤维大致相等的截面积且能够使截面惯性矩变大的异形的截面形状(例如大致三角形或多边形形状等)的有机纤维2,则能够减小真空隔热材料7中受到大气压时的变形,能够降低真空隔热材料7中的固体的体积分数,从而能够得到隔热性能提高了的真空隔热材料7。 
另外,使抽真空前的有机纤维2的截面形状为大致C形形状,在抽真空后,如果使用通过压力变形粉碎而封闭了C形的开口部的中空 的管形状(C形的开口部封闭的状态下的直径与大致圆形的外径大致相等)的有机纤维2,则与使用大致圆形截面的纤维相比,由于截面为管形状(中心部为中空的大致圆形形状),所以热传导变差,隔热性能提高。 
该情况下,对于初期的纤维使用中空的管状的纤维时,中空部的空气即使实施抽真空也难以抽出,抽真空费时。另外,还产生中空部的真空度不降低这样的课题,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抽真空前的有机纤维2的截面形状为具有开口部的大致C形形状,抽真空后,由于使用通过压力变形粉碎而封闭了C形的开口部的中空的管形状(C形的开口部封闭的状态下的直径与大致圆形的外径大致相等)的有机纤维2,所以能够减少抽真空时间,得到规定的真空程度,而且能够得到隔热性良好的真空隔热材料7。 
这里,在使用C形截面的有机纤维2的情况下,抽真空后,成为通过压力变形粉碎而封闭了C形的开口部的中空的管形状(C形的开口部封闭的状态下的直径与大致圆形的外径大致相等)。在该粉碎而封闭了C形的开口部的中空的管形状中,在C形的开口部封闭的状态下,外径相对于内径的比率(表示该比率为0%的情况下内径为0,内部没有开口或中空部的实心的圆形截面)在30%~70%的范围内,热传导率成为0.0016~0.0019(W/mK)这么小,隔热性能提高。外径相对于内径的比率为20%以下的情况和80%以上的情况下都进行了确认,但与30%~70%的情况相比,热传导率大,隔热性能变差。 
(隔热性能8) 
(通孔、切口等开口部) 
以下,为了对真空隔热材料7的制造工序中的蠕变产生的应变的大小或变形等进行比较,通过上述方法作成真空隔热材料7后,测定了真空隔热材料7的厚度。而且,放入约60℃的恒温槽后,进行约11小时温度加热后取出,再次测定真空隔热材料7的厚度。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压缩应变的关系的相关图。压缩应变σ能够例如如下所述地求 出。 
压缩应变σ=(tB-tA)/tA
这里, 
tA:加热前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厚度 
tB:60℃、11小时加热后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厚度 
根据图16可知,关于压缩应变[%],单位面积重量从13[g/m2]至85[g/m2]的程度,随着单位面积重量增加,压缩应变急剧减少。另外,从单位面积重量为85[g/m2]的程度以上开始,随着单位面积重量增加,压缩应变的减少变得缓慢。单位面积重量为110[g/m2]以上,压缩应变大致恒定,几乎没有变化。即,单位面积重量为85[g/m2]的程度,压缩应变的减少程度变化,存在拐点。 
可以认为这是因为,由于单位面积重量小的情况为薄的片的层叠,所以,若单位面积重量越小则越软,相对于压缩的刚性变小,难以确保刚性,变得容易变形,从而应变变大。 
相反,认为若单位面积重量大于85[g/m2]的程度(或110[g/m2]的程度),则一张片的厚度也急剧变厚,得到相对于压缩的刚性,难以变形,也难以发生应变。 
因此,若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85g/m2以上198g/m2以下,一张片的厚度变厚,难以发生应变,从而得到相对于压缩的刚性,在真空成形时,难以变形。由此,不会发生变形导致的形状不良等,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的单位面积重量与层叠张数(真空隔热材料的厚度为规定厚度,例如抽真空后的厚度为规定厚度时的层叠张数)的关系的线图。单位面积重量越高,层叠张数越少。也就是说,如果单位面积重量高,则层叠张数少,生产性良好,从而优选图17中的线的斜率变小(缓)这样的单位面积重量即98[g/m2]以上。 
这里,单位面积重量的上限值没有特别记载,但优选为层叠张数一张的单位面积重量。若层叠张数少,则越少,生产过程中越省略层 叠工序,从而生产性良好,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重量并减少层叠张数的情况能够提高生产性。 
综上所述,从生产性的观点出发可知,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98[g/m2]以上。另一方面,从隔热性能提高的观点出发,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70[g/m2]以下,或单位面积重量为140[g/m2]以上且层叠张数为一张的单位面积重量以下即可。另外,从考虑了压缩应变的蠕变特性的观点出发,单位面积重量为85[g/m2]以上即可,优选为110[g/m2]以上且为层叠张数为一张的单位面积重量以下。 
另外,若使用长纤维使单位面积重量为98[g/m2]以上198[g/m2]以下,则在维持隔热性能的状态下,能够将压缩应变抑制得小,从而能够得到变形少的高可靠性的真空隔热材料7。 
另外,若组合单位面积重量或单位面积体积高的第1芯材、和单位面积重量或单位面积体积低的第2芯材而进行层叠(例如,第1芯材和第2芯材交替地组合),与层叠了相同厚度的芯材的情况相比,若层叠后的厚度为相同厚度,则作为芯材5整体也能使应变变小,而且与层叠相同张数的单位面积重量高的芯材的情况相比,厚度变薄。因此,能够得到隔热性能良好、层叠厚度薄、应变导致的变形少的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 
而且,与层叠相同张数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的芯材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必要的隔热性能,并且得到规定的刚性,从而能够得到隔热性能良好、变形少的高性能的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这里,对第1芯材和第2芯材组合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即使组合单位面积重量不同的多个片状的芯材5进行层叠,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例如,如图6所示,对于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1x使用单位面积重量高(例如,压缩应变小的范围即单位面积重量为110[g/m2]以上198[g/m2]以下)、压缩应变小的片,对于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1y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低(例如,隔热性能比为4.7[g/m2]以上70[g/m2]以下)、压缩应变稍大的片,并交替地重叠构成一张芯材5。这样,通过单位面积重量高的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1x抑制压缩应变,通过单位 面积重量低的隔热性能良好的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1y使芯材5的合计的厚度变薄,而且变得容易弯曲。因此,若使每张片的厚度不同的多种片混合而层叠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厚度与层叠每张片的厚度相同的片而成的真空隔热材料7厚度相同,则由于隔热性能良好的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1y被层叠,所以芯材5的隔热性能提高,刚性也变小,从而弯曲加工等也变得容易进行。另外,由于压缩应变小的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1x被层叠,所以压缩应变变小,刚性变高,从而得到使用性良好的隔热性能良好的真空隔热材料7。 
综上所述,在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中,不实施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以片的长度以上连续的长纤维制造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情况,其隔热性能变得良好。当然,在实施压花加工部110的热熔接的情况下,以片的长度以上连续的长纤维制造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情况,隔热性能当然也变得良好。 
(隔热性能9) 
(通孔、切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真空隔热材料7上设置通孔或切口等贯穿的开口部70。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具有开口部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主视图,图19是表示对芯材5使用了以往的短纤维的情况下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的开口部的情况的图,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在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的开口部外周周边设置有压花加工部110等的热熔接部的例子的图。 
在图18至图20中,在以规定大小(例如A4尺寸)剪切了端面1a、5a的芯材5上预先设置与芯材5的大小相比小且必要大小以上的、规定大小的通孔或切口等贯穿芯材5的芯材开口部51。 
这里,如图18所示,所使用的芯材5和有机纤维2等使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述芯材5和有机纤维2等,从而隔热性能良好。 
将芯材5插入外包装材料4并进行干燥、抽真空,再通过热熔接等密封外包装材料4的插入口的密封部分45。然后,抽真空并对通孔或切口等芯材开口部51的内侧部分(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密封部分 78)进行热熔接而密封,以与芯材开口部51大致相似形状并以比芯材开口部51小的大小剪切必要的规定密封长度即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密封余量75的量,设置通孔即外包装材料开口部41。由此,最终在真空隔热材料7上设置了通孔或切口等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 
这里也可以是,在向外包装材料4插入芯材5时,在与芯材5的芯材开口部51大致相当位置设置与芯材开口部51的大小相比小了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密封余量75这部分的量的外包装材料开口部41,将芯材5插入外包装材料4并对外包装材料4和芯材5之间的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密封部分78(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密封余量75的长度量)进行热熔接之后,进行干燥、抽真空,再密封外包装材料4的插入口的密封部分45(插入部)。 
这里,如图19所示,如以往那样,对于用于芯材5的纤维2使用比规定大小的片的长度或宽度短的短纤维(例如5~150mm的程度的纤维长的纤维)时,在芯材5上设置通孔或切口等芯材开口部51的情况下,通孔或切口等的芯材开口部51通过剪切(切下)而从有机纤维集合体1(片)被去除时,跨过芯材开口部51的(跨过被剪切并去除的部分和未去除而留在片上的部分的)有机纤维2通过剪切被分离成残存纤维2a和切断纤维2b,残存纤维2a残留在片上,切断纤维2b从片上被去除。 
在被切断的切断纤维2b以外(去除的部分以外),残留在片侧的残存纤维2a被剪切(切断),从而成为比初期的纤维长度X(为短纤维,例如5~150mm的程度)短的长度Y。 
尤其在初期的纤维长度X短的情况下,残留在片部分上的残存纤维2a的纤维长度Y会变得极短。该情况下,残存纤维2a因纤维长度Y短而不能与片部分的已有纤维缠绕,存在通孔或切口等芯材开口部51的内侧周边绽开而抽丝的可能性。于是,在通过热熔接等密封芯材开口部51周边的外包装材料4的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密封余量75的情况下,该绽开而抽丝的残存纤维2a在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密封余量75中发生密封不良,存在隔热性能显著降低的可能性。 
例如,使用初期的纤维长度X为55mm的短纤维,芯材开口部51即通孔的直径为大致50mm的情况下,能够假定初期的纤维长度X的55mm中的50mm被通孔切断而去除的情况。该情况下,在通孔以外,残留在芯材5即有机纤维集合体1(片)上的部分的残存纤维2a的纤维长度Y(长度)成为约5mm。纤维长为5mm时,不能与片内部的已有纤维缠绕,存在芯材开口部51即通孔周边绽开而抽丝的可能性。通过热熔接等密封通孔51周边的外包装材料4的情况下,绽开而在芯材开口部51即通孔部分抽丝的纤维在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密封余量75中抽丝而夹着,发生密封不良,隔热性能显著地降低。另外,在抽真空工序中,被切断而纤维长变短的残存纤维2a(纤维长度成为Y的残存纤维2a)通过抽真空而容易抽丝,被真空泵吸入,真空泵也会发生故障。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于有机纤维集合体1(无纺布片)使用连续的有机纤维2的长纤维,所以芯材5在以规定大小(例如A4尺寸)被剪切(切断)的状态下,初期的纤维长度X变成无纺布片的长度(例如A4尺寸的长边或短边的长度)以上。由此,即使剪切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宽度(例如短边的长度)以下的通孔或切口等的芯材开口部51,由于纤维长度长(连续),所以即使在芯材开口部51被剪切(切下),也能够长地确保切下而被去除的部分的切断纤维2b以外的残留在片侧的残存纤维2a的纤维长度Y,从而残存纤维2a与有机纤维集合体1内部的已有纤维缠绕而不能从芯材开口部51抽丝。 
即,在使用长纤维(例如连续的纤维或具有与片的长度相同或以上的长度的纤维)的情况下,即使通过剪切来设置通孔或切口等芯材开口部51,也能够长地确保通孔或切口等芯材开口部51的剪切部分的残存纤维2a的纤维长度Y。因此,通过在通孔或切口等芯材开口部51的剪切部分的内侧周边进行剪切,残留在片上的部分的残存纤维2a的纤维屑不会排出,从而不会发生密封不良,得到隔热性能不随时间的经过而降低的真空隔热材料7和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箱、设备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初期的纤维长度X使用与有机纤维集合体1(无纺布片)的长度(或宽度)相同以上的长纤维,所以即使在真空隔热材料7上设置通孔或切口等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也不会发生密封不良等,能够得到隔热性能难以劣化的真空隔热材料7。 
这里,使用了纤维长度与有机纤维集合体1(无纺布片)的长度(或宽度)相同以上的长度的纤维,但作为长纤维的纤维长度,在真空隔热材料7上设置了通孔或切口等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的情况下,残存纤维2a的纤维长度Y为难以因绽开等在通孔或切口等芯材开口部51的内侧(外部)等抽丝的纤维长度即可。与通孔或切口等芯材开口部51相比充分长的纤维长度(纤维长度比通孔的直径或切口的大小越长越好,例如,若残存纤维2a的纤维长度Y为比芯材开口部51即通孔的直径或切口的大小长10mm的程度以上(优选15mm以上)的纤维长度),则即使设置通孔或切口等芯材开口部51,在芯材开口部51被去除的情况下,在芯材开口部51以外,残留在芯材5上的部分的残存纤维2a的长度Y至少成为10mm以上(优选15mm以上),通孔周边绽开而抽丝的可能性减少,从而密封性变得难以恶化,也能够抑制密封不良导致的隔热性能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剪切(切断)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开口部5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仅适用于芯材开口部51,若适用于密封的部分的芯材5的片端面(例如以规定大小剪切了端面5a(或1a)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至少一个端面)等,则当然也不会发生密封不良,也能够抑制隔热性能的降低。 
例如,将端面被剪切而成为规定大小(例如A4尺寸)的芯材5插入外包装材料4并对外包装材料的插入口4a密封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于与外包装材料4的插入口4a对应的芯材5或有机纤维集合体1(无纺布片)的剪切面(切截面)即端面1a、5a。供外包装材料4的芯材5插入的插入口4a在插入芯材5后通过热熔接等使得密封部分45被密封。由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用与长纤维(例如,端面5a(或1a,或芯材开口部51)被剪切了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无纺布片) 的长度或宽度相等以上的初期纤维长度的纤维,优选使用切断端面5a(或1a,或芯材开口部51)后残留在片上的残存纤维2a的纤维长度Y为10mm以上(优选15mm以上,更优选20mm以上)的初期纤维长的纤维),从而即使剪切芯材5来制造规定长度的芯材5或有机纤维集合体1,残存纤维2a的纤维长度Y也能够确保规定的长度(例如,切断后残留在片上的残存纤维2a的纤维长度为10mm以上(优选15mm以上,更优选20mm以上)。因此,残存纤维2a不会从芯材5或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切截面溢出,不会发生密封不良等,得到隔热性能长期都不容易劣化的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 
这里,长有机纤维的纤维长度成为例如剪切(切断)后残留在片上的残存纤维2a的纤维长度Y为10mm以上(优选15mm以上,更优选20mm以上)的初期纤维即可。优选的是,与无纺布片的长度(或宽度)相等或以上的长纤维,更优选的是,从片的长度(或宽度)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的长纤维。 
因此,由于有机纤维2使用端面被剪切且具有规定大小和宽度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连续的长纤维,所以能够较长地确保在有机纤维集合体1(无纺布片)的剪切部(例如,芯材5或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片端面的剪切部即端面1a、5a或孔加工的剪切部51或切口加工的剪切部51等)上通过剪切产生的残存纤维2a的长度,从而能够抑制芯材5如以往那样使用短纤维的情况下发生的因剪切产生的残存纤维从剪切部即端面1a、5a、51溢出等,因此,不需要考虑如以往的使用短纤维的情况那样地残存纤维的溢出而使密封部分45或开口部密封部分78的密封长度变长,因此,能够使外包装材料4的密封部45、78的密封长度变短,从而能够得到紧凑且低成本的真空隔热材料。另外,若外包装材料4的大小相同,则与以往的使用短纤维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芯材5的大小(片的长度或宽度)增大残存纤维2a的溢出的量的长度(例如1mm~10mm的程度),由于有效隔热的面积大,所以隔热性能提高。 
另外,如图20所示,若与芯材5的被切断的通孔或切口等芯材开 口部51的未切断的部分(例如,被切断的部分是芯材开口部51,若芯材开口部51的内侧部分通过切断被去除,则是芯材开口部51的外周)的周边相连续,或者设置规定的间隔地设置压花加工部110等的热熔接部,则能够抑制残存纤维的溢出。另外,在被切断的部分为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端面的情况下,与不是被切断的部分而是未切断地残留的片部分(形成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部分)的端面的切端面附近相连续地设置压花加工部110等的热熔接部,或者设置规定的间隔地设置压花加工部110等的热熔接部,则通过压花加工部110等的热熔接,切断部分附近紧贴,纤维2彼此变得难以分散,从而能够抑制残存纤维的溢出。通过这样设置压花加工部110等,能够进一步减少密封不良,隔热性能的抑制效果进一步提高。这里,压花加工部110等的热熔接部也可以只设置在切断部附近,但不需要集中地设置在切断部附近,在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整体上隔开规定间隔设置多个,也能够得到效果。另外,压花加工部110等的热熔接部贯穿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地设置的情况,效果更好,热熔接部的尺寸大的情况,效果更好,但即使不贯穿,也可通过实验等,就热熔接部的厚度方向的长度而言,根据热熔接部的大小在不发生密封不良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片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等以片(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最短长度以上连续的纤维长度的长纤维的情况,与使用片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等比片的最短长度短的短纤维的情况相比,隔热性能提高,另外,对优选使用连续的长纤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制造过程中,考虑到纤维在中途被切断的情况,会混入片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等不以片的最短长度以上连续的纤维。在本实施方式中,若片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等以片的最短长度以上连续的纤维所占形成片的全纤维的百分比为50%以上,则隔热性能提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片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等以片的最短长度以上连续的长纤维的所占片的百分比为50%以上(优选70%以上)的长纤维构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 
(隔热箱)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适用于冰箱的一实施例。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用于说明隔热箱的图,是示意地表示适用于冰箱的例子的主视的侧剖视图。这里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芯材5和有机纤维集合体1等使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述真空隔热材料7、芯材5和有机纤维集合体1等,从而隔热性能良好。 
在图21中,冰箱100具有:外箱9;配置在外箱9的内部的内箱10;配置在外箱9和内箱10之间的间隙中的真空隔热材料7及聚氨酯泡沫等的发泡隔热材料11;具有向内箱10内供给冷热的压缩机等的冷冻单元(未图示)。此外,在由外箱9及内箱10形成的隔热箱体中,前表面形成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设置有开闭门(都未图示)。 
这里,对于真空隔热材料7的外包装材料4,使用包含铝箔的外包装材料4时,由于包含铝箔,所以通过该铝箔产生热迂回的热桥,隔热性能降低。由此,为抑制该热桥的影响,真空隔热材料7使用树脂成形品即间隔片8,从外箱9的涂装钢板分离地设置。此外,间隔片8适当设置用于不妨碍流动的孔,以便在后工序中被注入隔热壁内的聚氨酯泡沫中不残留空洞。 
即,冰箱100具有由真空隔热材料7、间隔片8及发泡隔热材料11形成的隔热壁12。此外,包含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壁12所配置的范围没有限定,可以是外箱9和内箱10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全范围,也可以是一部分,另外,也可以配置在所述开闭门的内部。 
冰箱100在已使用完的情况下,根据家电循环利用法,在各地的循环利用中心被解体/循环利用。此时,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00具有由有机纤维集合体1(由有机纤维2形成的)构成的芯材5形成的真空隔热材料7。由此,在热循环利用时,燃烧效率不会下降,没有残渣,循环利用性良好,从而能够不拆下真空隔热材料7地进行粉碎处理。 
另外,在隔热箱配置了真空隔热材料7的冰箱100中,在该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为无机粉末的真空隔热板的情况下,由于粉末飞散,所以不能在箱体的状态下进行粉碎处理,非常麻烦,必须从冰箱 箱体拆下真空隔热材料7。 
另外,在芯材5为玻璃纤维的真空隔热板的情况下,不能在箱体的状态下进行粉碎处理,但粉碎后的玻璃纤维混入聚氨酯泡沫的粉碎物,供给到热循环利用。此时,燃烧效率降低,成为燃烧后的残渣等,在循环利用性方面存在难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芯材5不含有玻璃纤维等的无机纤维,所以即使粉碎,也不会产生玻璃等的粉末。由此,能够抑制玻璃粉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而且不需要麻烦地从冰箱箱体拆下真空隔热材料7即可,解体时间能够大幅度缩短,循环利用性也良好,循环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此外,以上作为隔热箱例示了冰箱100,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适用于保温箱、车辆空调机、热水器、储水罐等的冷热设备或温热设备,也能够得到上述效果。而且,也可以代替具有规定形状的箱体,采用具有自由变形的外袋及内袋的隔热袋(隔热容器)。 
(冰箱) 
图22至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图22是冰箱100的剖视图,图23是表示图22所示的冰箱100的隔热壁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的示意图,图24是表示冰箱100的隔热壁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示意图。 
这里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00、芯材5和有机纤维集合体2等使用了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述真空隔热材料7、700、芯材5和有机纤维集合体1等,从而隔热性能优良。 
在图中,冰箱100的食品储藏室包括如下部件:最上部具有开闭门即冷藏室门160地配置的冷藏室150;切换室200,在冷藏室150的下方具有能够从冷冻温度带(-18℃)切换成冷藏、蔬菜、冰鲜、软冷冻(-7℃)等的温度带的拉门式的切换室门210;制冰室500,与切换室200并列地具有拉门式的制冰室门510;冷冻室300,具有配置在最下部的拉门式的冷冻室门310;蔬菜室400,其在冷冻室300与切换室200以及制冰室500之间具有拉门式的蔬菜室门410;等等。在冰 箱100的冷藏室门160的前面侧表面设置有:对各室的温度和设定进行调节的操作开关;和对此时的各室的温度进行显示的由液晶等构成的操作板180。 
在冰箱100的背面侧设置有:下部配置有构成冷冻循环的压缩机600的机械室601及冷却器650;及配置有用于将被冷却器650冷却的冷气向冷藏室150或切换室200送风的风扇660等的冷却器室640。 
从该冷却器室640开始设置有:用于将被冷却器650冷却的冷气向冷藏室150内导入的冷却风路680和用于将被冷却器650冷却的冷气向冷冻室300内导入的风路690等。 
另外,在冰箱100的上部,在冷藏室150的背面的隔热壁背面上,在控制基板收纳室910中收纳有控制基板900。在该控制基板900上,设置有与对压缩机600和冷却风路进行开闭的缓冲器等连接的、用于对压缩机600和冷却风路进行开闭控制并对冷藏室150和冷冻室300等储藏室内进行温度控制的控制用的引线和电源线等。 
此外,在切换室200中设置有收纳盒201,在冷冻室300中设置有收纳盒301,在蔬菜室400中设置有收纳盒401,能够在这些盒内收纳食品。 
这里,在冰箱100下部的机械室601和冷却器室640之间的隔热壁中,设置有真空隔热材料700。该真空隔热材料700可以是单独的,或者也可以是埋入发泡隔热材料11中配置的结构。 
即,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00具有:多个储藏室,其包括具有开闭式的冷藏室门160的冷藏室150、和具有拉门式的切换室门210、冷冻室门310、蔬菜室门410、制冰室门510的切换室200、冷冻室300、蔬菜室400、制冰室500等;冷却器650,隔着分隔壁被配置储藏室的背面侧,并生成向储藏室送风的冷气;箱内风扇660,将由冷却器650及冷却器650生成的冷气向各储藏室送风;冷却器室640,隔着分隔壁被配置在储藏室的背面侧,收容冷却器和箱内风扇;机械室601,被设置在冰箱主体100的下部或上部,收容着构成冷冻循环的压缩机600;第1隔热壁,被设置在机械室601和冷却器室640之间;第2 隔热壁,被设置在机械室和储藏室之间;真空隔热材料7、700,被设置在储藏室的门或第1隔热壁或第2隔热壁,并由有机纤维2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层叠构造构成,并将具有端面被剪切的剪切部的芯材5插入外包装材料4内并对片周围的外包装材料的密封部进行密封,由此以大致真空状态密封地形成内部。对于有机纤维2,使用与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长度相等或以上的长纤维。 
该机械室601和冷却器室640之间的隔热壁上设置的真空隔热材料700,如图22所示,呈两处弯折的Z字状的复杂构造。真空隔热材料700是,在外包装材料4内由长纤维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层叠而成的芯材5以端面被剪切(切断)的规定大小的片状态被插入,在干燥、抽真空后,外包装材料4的插入部分通过热熔接等被密封而完成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芯材5使用有机纤维集合体1,至少在要弯折一侧的面通过激光加工等设置多个未贯穿程度的能得到隔热性能程度的浅的小孔加工或连续的槽加工等的弯曲加工部55、56(例如通过熔融进行的孔加工或槽加工等)。因此,真空隔热材料700完成后,能够更容易地通过芯材5的弯曲加工部55、56以所需的规定角度进行弯折。 
此时,弯曲加工部55、56的大小、槽宽度、深度等基于弯折的角度和弯折量等通过实验等适当决定。 
另外,在弯折部的两面,在不贯穿的范围内设置弯曲加工部55、56时,由于变得容易弯折,所以能够以大的角度进行弯曲加工,而且,由于弯曲加工部55、56不贯穿芯材5,所以能够维持隔热性能。另外,由于芯材5使用比规定大小的片的长度(片的长边或短边长度)长的长纤维,所以隔热性能良好。另外,由于芯材5使用有机纤维,所以与将玻璃纤维用于芯材的情况相比,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循环利用性也良好。 
如果使用激光加工,即使是复杂形状的孔加工,也能够容易地加工,另外,由于也能够抑制熔融时的温度上升,所以能够只在所需的 部分实施必要的大小、宽度和深度的孔加工或连续槽加工。若将该激光加工适用于压花加工,就不需要另外准备热辊,能够降低设备投资,得到低成本的真空隔热材料7、冰箱100。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冰箱的适用事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适用于冰箱以外的热水机或制冷/空调装置等设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两处弯折的“Z”状的复杂构造的真空隔热材料700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一处弯折的“L”状,另外,也能够容易地适用于两处弯折的“コ”状或多处弯折的“C”状、“J”状、“W”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能够适用于因至今弯曲加工或孔加工等困难而真空隔热材料的搭载困难的复杂形状的位置(存在“Z”状、“コ”状、“C”状、“J”状或“W”状等的位置或突起、配管等的位置),能够搭载在所有的设备上。搭载了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冰箱等设备,其循环利用性良好,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能够预期隔热性能的提高。 
这里,机械室601和冷却器室640之间的隔热壁存在被连接压缩机600和冷却器650的配管贯穿的情况。该情况下,如图25所示,在真空隔热材料700上设置通孔72(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即可。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冰箱100的隔热壁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00的示意图。该情况下,在芯材5设置芯材开口部51,在外包装材料4与芯材开口部51相比只设置密封所必须的密封余量的量的小的外包装材料开口部41,由此得到具有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的真空隔热材料7。此时,真空隔热材料700的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即通孔72是孔径与不贯穿隔热壁的吸入配管或排出配管等配管或控制用、电源用的引线等的不贯穿的大小相比大的通孔,也可以是切口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700中,示出了弯折加工部55、56和作为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的通孔72设置于不同位置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弯折加工部55、56设置供配管等贯穿的通孔72。该情况下,若在芯材5的弯曲加工部55、56的部分设置作为芯材开口部51的芯材通孔52,则能够容易地得到具有通孔的真空隔热材料7。 
即,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00具有:多个储藏室150、200、300、400、500,其包含具有开闭式或拉门式的门160、210、310、410、510的冷藏室150和冷冻室300等;冷却器650,其隔着分隔壁被配置在储藏室的背面侧,向储藏室生成冷气;箱内风扇660,其将由冷却器650及冷却器650生成的冷气向各储藏室送风;冷却器室640,其隔着分隔壁被配置在储藏室的背面侧,收容冷却器和箱内风扇;机械室601,其被设置在冰箱主体100的下部或上部,收容着构成冷冻循环的压缩机600;隔热壁,其被设置在机械室601和冷却器室640之间;真空隔热材料7、700,其被设置在储藏室的门或隔热壁,由将有机纤维2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层叠构造构成,将具有端面被剪切的剪切部的芯材5插入外包装材料4内并对片周围的外包装材料4的密封部进行密封,由此以大致真空状态密封地形成内部。对于有机纤维2使用与片1的长度相等或以上的长纤维。因此,真空隔热材料7、700的隔热性能良好,循环利用性良好,不发生密封不良等,可靠性高,从而适用了该真空隔热材料的冰箱等设备也能够长期地保持高性能,循环利用性良好。 
这里,示出了将真空隔热材料700设置在机械室601和冷却器室640之间的隔热壁上的例子,但也可以将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适用于冷却风路,该情况下,在具有冷却风路的区分壁、分隔壁或隔热壁使用真空隔热材料700即可。另外,也可以设置于构成冷却器室640的隔热壁。 
另外,也可以在冰箱背面或侧面的隔热壁内配置真空隔热材料700,通过热熔接或激光加工等设置能够收纳冷凝管等配管的凹槽(具有冷凝管等配管的直径程度的宽度和深度的连续的凹槽),在该凹槽内配置冷凝管等配管来进行冷凝管等隔热。 
尤其设置了具有冷凝管的直径程度(也可以是直径以下)的宽度和直径的大致一半程度(也可以是直径以下)的深度的连续的凹槽的真空隔热材料700至少使用两个,这两个真空隔热材料7的凹槽间夹着冷凝管等配管地固定,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凝管等配管的隔热性能, 能够减少冷凝管等配管的散热或吸热对储藏室内的温度上升的影响,得到节能的冰箱100。 
在具有接受从机械室601和冷却器室640之间的隔热壁等冷却器650落下的除霜水并将除霜水向冰箱100的外部或机械室601排出的排水口的排水盘功能的情况下,由于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01具有开口部71,所以开口部71的位置与排水口之一大致一致地配置真空隔热材料700即可。 
这里,一般在将发泡树脂填充到外箱9和内箱10之间的情况下,为进行发泡树脂的充填,需要排气孔,但以往将真空隔热板配置在外箱和内箱之间等的隔热壁上时,外箱的排气孔必须避开真空隔热板的配置区域设置,发泡树脂在隔热箱体内不能顺畅地流通,发生制造不良。因此,即使考虑在内箱中也设置排气孔,还是不充分,从而也考虑将真空隔热材料贴附在内箱,但在具有凹凸的内箱内表面贴附真空隔热材料是困难的。因此,由于需要在真空隔热材料7、700和外箱之间确保排气孔,所以考虑以不堵塞排气孔的方式设置用于使真空隔热材料从外箱浮起的间隔片,该情况下,需要间隔片,成本也提高,而且组装性变差。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因为容易设置真空隔热材料7、700的通孔或切口等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将该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配置在与外箱的排气孔大致相同位置即可,从而即使在外箱上设置间隔片等,也不会堵塞排气孔,由此能够将真空隔热材料7、700贴附在外箱和内箱的间隙的外箱表面上。另外,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能够以复杂形状弯折,从而在具有凹凸的外箱和内箱的间隙的内箱内表面也能够容易地贴附。因此,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在外箱9和真空隔热材料7、700之间,在内箱10和真空隔热材料7、700之间,都不设置间隔片等,能够直接贴附真空隔热材料7、700,能够以低成本得到具有隔热性能良好的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冰箱。 
这里,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也可以设置成冷藏室门160、切换室门210、冷冻室门310、蔬菜室门410、制冰室门510等储藏室 门的隔热材料。该情况下,对设置在储藏室门上的把手等的手握持部进行固定的螺钉等贯穿隔热材料的情况下,在与把手固定用的螺纹部的位置大致相同位置配置真空隔热材料700的开口部71即可。另外,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由于隔热性能良好,因而能够薄地制造,也能够适用于冰箱100的顶板的隔热。 
这里,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是如下形成的:芯材开口部51的周围的外包装材料4被密封部(密封余量75)密封,然后,剪掉外包装材料4的密封部(密封余量75)的内侧的没有芯材5的不需要部分,其结果,在真空隔热材料7、700上形成通孔72。此时,真空隔热材料7、700也可以是不剪掉外包装材料4的密封部(密封余量75)的内侧的没有芯材5的不需要部分而直接留下来作为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该情况下,在真空隔热材料7、700上,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不存在通孔72,但外包装材料4的密封部(密封余量75)的内侧的没有芯材5的不需要部分相当于真空隔热材料开口71。 
因此,将具有芯材开口部51而没有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2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不设置通孔72地直接用于隔热箱或冰箱等设备,在装入隔热箱或冰箱等设备的状态下,由于装入对密封部75的密封性没有影响的范围后能够进行孔加工或螺钉固定等,所以不需要外包装材料4的通孔加工,得到低成本的真空隔热材料和隔热箱、冰箱等设备。 
因此,将本实施方式的芯材中具有芯材开口部51而作为真空隔热材料没有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2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作为住宅的壁面的隔热材料使用的情况下,通常,空调的制冷剂配管、排水配管用的通孔是在住宅完成后安装空调时与空调的安装位置配合地进行孔加工的情况较多,但由于空调的安装位置、制冷剂配管、排水配管的取出位置能够预先以某种程度假定,所以如果在预先假定的制冷剂配管、排水配管的取出位置附近,配置芯材中具有芯材开口部51而作为真空隔热材料没有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2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的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2,则为了形成制冷剂配管、排水配管的取出用 的孔,在住宅完成后,在真空隔热材料7、700的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2的部分进行孔加工即可。这样,即便此处不安装空调,由于在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2中存在包装材料4,所以不会贯穿住宅的内外,不会显著地损害隔热性能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700中,能够同时将弯折加工部55、56和芯材开口部71即通孔72设置在一张真空隔热材料中,从而即使冰箱100的机械室601和冷却器室640之间的隔热壁或分隔壁等为复杂形状的壁面形状,也能够容易地加工,另外,即使存在贯穿隔热壁地设置的配管、引线和排水口等通孔部和手握持部固定用的螺纹部等,也能够容易地适用。该情况下,若在芯材5上设置弯曲加工部55、56和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51这两方,则能够容易地得到具有开口部的弯折加工容易的真空隔热材料7,因此,能够得到隔热效率良好、冷却效率良好且操作和加工性也良好的节能且低成本的冰箱、设备。 
图26、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图26是表示真空隔热材料701的芯材5的示意图,图27是表示压缩机600或热水机的储水罐等的隔热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01的示意图。 
这里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01、芯材5和有机纤维集合体1等使用了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述真空隔热材料7、700、芯材5和有机纤维集合体1等,从而隔热性能良好。 
在图中,用于真空隔热材料701的芯材5由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无纺布片的层叠构造构成。在芯材5中,通过压花加工部110等的设有热熔接部的热辊或激光加工等以不贯穿的程度得到的隔热性能的程度实施的浅的小的孔加工(或连续的槽加工)等弯曲加工部55(例如通过熔融等实施的孔加工或槽加工等),以规定间隔或必要的间隔设置多个。由此,真空隔热材料701在完成后通过芯材5的弯曲加工部55能够容易地以必要的规定角度弯折,从而能够在要弯曲的部分可靠地弯曲,能够抑制不需弯曲的部分弯曲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芯材5中沿宽度方向以某种程度密的间隔(具有能够弯折的间隔和深度)设有多个孔加工(或连续的槽加工)的弯 曲加工部55,沿芯材5的长度方向以具有规定间隔或必要的长度的间隔设置多个。通过从该弯曲加工部55弯折,得到大致圆筒形的真空隔热材料701。该真空隔热材料701被用于围绕冰箱100或制冷/空调装置等的压缩机600的密闭容器外周部实施的隔热或围绕热水机的储水罐的外周部实施的隔热等的大致圆筒形的容器的隔热等。 
此时,弯曲加工部55的大小、槽宽度、深度等基于弯折的角度和弯折量等通过实验等适当决定。另外,在不贯穿要弯折的位置的芯材5的两面的范围内设置弯曲加工部55时,变得容易弯折,从而能够进行大角度的弯曲加工。而且,由于弯曲加工部55不贯穿芯材5,所以还能够维持隔热性能。如果使用激光加工,即便是复杂形状的曲面加工或孔加工,也变得容易,另外,由于还能够抑制熔融时的温度上升,所以能够只在必要的部分实施必要大小、宽度、深度的孔加工或连续槽加工。若将该激光加工也适用于压花加工部110,则不需要另外准备热辊,能够减少设备投资,得到低成本的真空隔热材料701、冰箱100、冷冻空调装置、热水装置等设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701中,示出了设置在芯材5中的弯折加工部55和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即通孔72分别设置在不同位置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弯折加工部55、56设置供配管等贯穿的通孔72。该情况下,若在芯材5的弯曲加工部55、56的部分设置芯材开口部51即芯材通孔52,则能够容易地得到具有通孔的真空隔热材料701。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700也可以不设置在压缩机600和冷却器650之间的隔热壁中,而设置在收容有控制基板900等的控制基板收纳室910和冷藏室150等储藏室之间的隔热壁中。该情况下,由于能够使用加工性容易、配置的自由度大、高隔热性能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所以不用暴露在控制基板收纳室910内,得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冰箱100。另外,即使配置在需要隔热性能的储藏室间或冷却器室640与储藏室之间的隔热壁或分隔壁中,也能够得到效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由于其隔热性能良好,所以 能够较薄地设置且弯曲加工的开口部的加工容易,从而也能够适用于冰箱100的顶板、分隔板或风路。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至图27所示,在芯材5中设置了芯材开口部51即芯材通孔52和切口53,在真空隔热材料701中设置了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即通孔72和切口73。该情况下,在芯材5中设置芯材通孔52或切口53,在外包装材料4中设置与芯材通孔52或切口53相比小了与密封所需的密封余量相当的量的外包装材料开口部41即通孔72或切口73,由此得到具有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的真空隔热材料通孔或真空隔热材料切口的真空隔热材料701。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芯材5使用由长纤维的有机纤维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层叠构造,并剪切端面,成为规定大小的片,从而端面的剪切产生的残存纤维2a的溢出或抽丝等难以发生,不会引起在外包装材料4的密封部因残存纤维2a抽丝而被夹着导致密封不良,能够缩短包装材料4的密封余量75,以低成本得到不会发生密封不良的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另外,同样地,由于也能够缩短通孔52、72或切口73的密封余量75,所以在装入隔热箱、冰箱等设备的情况下,能够较大地使用通孔52、72,从而得到使用性良好的真空隔热材料。另外,相反地,由于能够缩小外包装材料4的密封余量75,所以能够减小芯材开口部51即通孔52、72的孔径或切口53、73的开口宽度(长度),从而即便是具有通孔52、72或切口53、73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也能够较大地取得芯材5,得到隔热性能高的真空隔热材料。 
该真空隔热材料701被用于围绕冰箱100或制冷/空调装置等的压缩机600的密闭容器外周部实施的隔热或围绕热水机的储水罐的外周部实施的隔热等的大致圆筒形的容器的隔热等(以覆盖大致圆筒形的容器周围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此时,真空隔热材料701的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即通孔72或切口73也可以是与不贯穿真空隔热材料701的吸入配管、排出配管等配管、控制用引线或电源用引线等、不贯穿的配管或引线等的大小相比更大的孔 径的通孔或切口形状。 
另外,在一种热泵式热水装置中,其具有:大致长方体状或大致圆筒形状的框体;收纳在框体内且存储水或热水的大致圆筒形的储水罐;具有对所述储水罐的水进行加热的冷冻循环(例如,压缩机、第1热交换器(水加热用热交换器)、节流装置、第2热交换器(蒸发器)以环状连接成的冷冻循环)的热源机,其中,在储水罐的周围直接包覆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地配置即可,在框体内面壁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配置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并覆盖框体内壁,由此,框体内的隔热效果提高,能够将储水罐内的热水的温度长期维持在规定温度,得到节能的热水装置(热水机)。另外,能够减少噪音,另外,循环利用性也变得良好。 
另外,制冷剂使用R410A、二氧化碳(CO2)、可燃性制冷剂(HC制冷剂等)或微燃性即低GWP制冷剂(R32或HFO制冷剂等)等,依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装置)、减压装置、蒸发器而构成的制冷/空调装置、热水装置等室外机或热源机等是设置有对于在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框体内收容风扇的风扇室、和收容压缩机的机械室进行分隔的分隔壁的构造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机械室内表面贴附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与框体一体形成。该情况下,最好将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贴附在框体的内表面前面,但也可以贴附在除了底面之外的5个面(前面、两侧面(包含分隔壁)、背面、上表面),也可以贴附在至少框体的1个面,也可以适用于1个面中的一部分。此时,压缩机的吸入配管或排出配管、与室内机或储水罐连接的制冷剂配管或热水配管、实施压缩机的控制或热水温度的控制等的控制用引线等的配管或引线等,从以往的真空隔热材料中取出是困难的,但在本发明中,从真空隔热材料700、701的开口部71向框体的外部取出变得容易。由此,得到压缩机的隔热性能的提高和防止噪音的效果。 
另外,在使用作为微燃性的低GWP制冷剂(R32或HFO制冷剂等地球变暖系数小的制冷剂)的情况下,若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 料的外包装材料4使用难以着火的阻燃性材料,则即便发生制冷剂泄漏,真空隔热材料也难以着火,能够抑制向装置着火等,得到安全的热水机或制冷/空调装置等设备。 
另外,设置对在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框体内收容风扇的风扇室、和收容压缩机的机械室进行分隔的分隔壁,并利用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覆盖机械室内部(或外部)的至少一部分,或包覆大致圆筒形的压缩机周围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从而能够提高温水温度和制暖能力,能够提供能率良好的冰箱、制冷/空调装置、设备。 
另外,关于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压缩机的冰箱、自动售货机、保冷箱、热水机或制冷/空调装置等设备,利用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覆盖大致圆筒形的压缩机周围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由此,隔热效果提高,而且能够降低噪音,另外,循环利用性也变得良好。 
另外,在具有冷冻循环的热泵式热水装置的热源机中,如上所述,设置对在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框体内收容风扇的风扇室、和收容压缩机的机械室进行分隔的分隔壁,在框体内部的例如风扇室或机械室的下部或侧部配置有气体冷却装置的构造的情况下,在机械室内部的整个内表面或机械室内部(或外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进行覆盖,或者覆盖大致圆筒形的压缩机周围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由此,由压缩机压缩的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能够无热损失地送入气体冷却装置或冷凝器,能够提高温水温度或制暖能力,能够提供能率良好的热泵式热水机和温水器。另外,在框体内部设置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由此,还具有能够降低风扇或压缩机的噪音的效果。 
另外,将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作为热水壶等大致圆筒形的容器的隔热材料使用,隔热性能也能提高,从而能够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得到能率良好的热水壶等设备。 
这里,若真空隔热材料700、701的外包装材料4使用绝缘性的塑料层压膜,则作为控制用引线或电源用引线附近的隔热材料使用的情况或在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供控制用引线或电源用引线等贯穿地 作为隔热材料使用的情况下,也作为绝缘材料发挥功能,从而得到安全且隔热性能好的真空隔热材料700、701、及具有该真空隔热材料700、701的隔热箱、压缩机600、自动售货机、保冷箱、冰箱100、热水机、制冷/空调装置等设备。尤其是,若用于电源连接部附近或控制基板附近等配置有电子部件的部分的附近的隔热材料,具有能够得到更安全的设备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00、热水机或制冷/空调装置等设备中,以配置有真空隔热材料的部位在分解时或循环利用时通过肉眼观察能够简单地理解的方式在设备主体的背面、侧面(若是冰箱100,则在冰箱主体的里面或侧面,若是热水机,则在热源机侧面、里面或储水罐的周面,若是电气温水器,则在储罐周面等)或电源盒等示出了设备整体的剖视图、展开图、立体图、透视图等整体图或局部图,在该整体图或局部图中,示出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配置位置、吸气剂的配置位置和吸附剂的配置位置等,表示了对分解时或循环利用时有用的信息,通过肉眼观察马上能够理解。 
另外,若表示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大小或厚度、真空隔热材料的芯材的种类或单位面积重量等,则在循环利用时能够再利用的芯材的量或种类能够容易地把握。 
另外,也可以表示设备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的材料名或使用量,还表示了芯材5不是玻璃纤维而是有机纤维的主旨。例如,进行“在本产品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的芯材中,没有使用玻璃纤维。芯材使用了有机纤维(例如PET),从而分解时或循环利用解体时不会产生玻璃纤维的粉碎粉。”等的表示,由此,得到容易进行分解或解体的冰箱100、热水机或设备。因此,在循环利用时,即使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有机纤维)混入聚氨酯屑等并供给到热循环利用中,也不会降低燃烧效率,还能够抑制残渣的发生,从而得到循环利用性良好的冰箱100、热水机、电气温水器或制冷/空调装置等设备。另外,在分解时或解体时也不会产生玻璃纤维的粉碎粉导致的粉尘,从而不会被吸入或刺入皮肤,能够抑制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芯材5中使用了连续的长纤维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所以在无纺布片的剪切部(例如,片端面的剪切部或孔加工的剪切部或切口加工的剪切部等)能够较长地确保通过剪切产生的残存纤维的长度。由此,能够抑制残存纤维从剪切部端面溢出,不会像在芯材中使用了短纤维的情况那样发生通过剪切产生的残存纤维从剪切部溢出等。因此,不会在将芯材5插入外包装材料4并进行密封时因溢出的残存纤维损害密封性。另外,由于将有机纤维2的无纺布片用于芯材5,所以能够提供加工性、操作性、隔热性能、生产性良好的真空隔热材料7、及具有该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箱、自动售货机、保冷箱、冰箱100、热水机、制冷/空调装置等设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中使用了有机纤维2,所以与以往那样将硬且脆的玻璃纤维作为芯材5使用的情况相比,不会在真空隔热材料7的制造时发生粉尘飞散而附着在作业者的皮肤/粘膜等产生刺激,操作性、作业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无纺布片多张层叠地用于芯材5的情况下,即使层叠张数多而变硬,抽真空后,难以弯曲,也能在需弯曲的部分设置弯曲加工部55、56而容易地弯曲。由此,能够只在要弯曲的部分弯曲,不需弯曲的部分不会变形。因此,得到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及具有该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箱、自动售货机、保冷箱、冰箱100、热水机、制冷/空调装置等设备。 
另外,由于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使用了有机纤维2,所以与以往那样将硬且脆的玻璃纤维用于芯材的情况相比,不会在真空隔热材料7的制造时发生粉尘飞散而附着在作业者的皮肤/粘膜等上带来刺激,操作性、作业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使用了长纤维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无纺布片多个层叠地用于芯材5,所以即使在真空隔热材料7上设置孔加工或切口加工,纤维屑也不会侵入或进入密封部分。因此,在芯材5中进行孔加工或切口加工容易,能够提供密封性良好且操作容易的真空隔热材料7、及具有该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箱、自动售货 机、保冷箱、冰箱100、热水机、制冷/空调装置等设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真空隔热材料7的芯材5中通过热辊或激光加工等设置与配管形状大致相似形状的凹槽(截面大致半圆形状的凹槽),在该凹槽中配置配管,从而能够得到来自配管的热泄漏少的真空隔热材料7、具有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箱、自动售货机、保冷箱、冰箱100、热水机、制冷/空调装置等设备。 
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也可以设置住宅或商铺等的壁面、顶棚和地面等。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由于芯材5中不使用玻璃纤维,所以不会在住宅的建设时或解体时发生玻璃纤维的粉尘飞散而附着在作业者的皮肤/粘膜等带来刺激,操作性、作业性、安全性、循环利用性提高。另外,由于能够设置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所以在空调等的制冷/空调装置用的制冷剂配管、控制用引线的取出部、换气用的孔部、或电源线、给水配管、排水配管的取出用孔部、或电话、互联网用的配线的取出用孔部等,也能够容易地配置/设置。另外,弯折加工也变得容易,从而向曲面或弯折的部位设置也变得容易。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芯材5(例如,将有机纤维2以片状形成,以规定长度剪切端面1a而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层叠构造构成的芯材5,或由将有机纤维2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层叠之后,以规定长度(或宽度)剪切端面5a而构成的芯材5等),由将有机纤维2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层叠构造构成、且具有为得到规定长度而端面被剪切的剪切部(例如端面5a);气体阻隔性的外包装材料4,将芯材5收纳在内部,并在与芯材5的剪切部(例如端面5a)相比大了密封长度的量的范围内,具有对剪切部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45;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通过对外包装材料4的密封部45进行密封,外包装材料4的内部以大致真空状态被密封。由于有机纤维2使用与端面被剪切的芯材5(或端面被剪切的片)的长度(或宽度)相同或以上的长度(或宽度)的长纤维,所以残存纤维2a不会从与密封部45相对的芯材5的片端面的剪切面(端面5a)溢出,不会发生密封不良等,得到循环利用性良好且隔热性能 难以劣化的高性能且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 
另外,具有:芯材5,由有机纤维2以片状形成,且由以规定长度剪切端面1a而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层叠构造构成,或由有机纤维2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层叠后以规定长度(或宽度)剪切端面5a而构成,且具有剪切通孔52或切口53等开口部而设置的芯材开口部51;气体阻隔性的外包装材料4,将芯材5收纳在内部,具有对芯材5(或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端面1a、5a的周围及芯材开口部51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45、78,通过对密封部78进行密封而将内部以大致真空状态密封;通孔或切口等的外包装材料开口部41,设置在由在芯材5(或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端面1a、5a的周围及芯材开口部51的周围设置的密封部45、78密封的状态下的外包装材料4上,与芯材开口部51相比开口部的孔径(例如直径)或长度(或宽度)小了密封余量75的长度的量。由于有机纤维2使用与端面1a、5a被剪切了的芯材5的片的长度(或宽度)相同或以上的长度的长纤维,所以使用了长纤维(例如连续的纤维、或具有与片的长度相同或以上的长度的纤维),从而即使将通孔或切口等的芯材开口部51通过剪切(切断)进行设置,在通孔或切口等的芯材开口部51的剪切部分的内侧周边通过剪切被切断的切断纤维2b或残留在片上的部分的残存纤维2a的纤维屑也不会抽丝,不会发生密封不良,得到循环利用性良好且隔热性能不降低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的隔热箱、设备等。 
另外,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在以大致真空状态(减压状态)被收容在气体阻隔性容器(外包装材料4)的内部时,为有机纤维2的纤维直径的3倍以上18倍以下,从而与将棉状纤维用于芯材5的情况相比,隔热性能提高。另外,生产性也提高,从而以低成本得到高性能且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 
另外,有机纤维集合体1是加热熔接连续的有机纤维2而以片状形成的,加热熔接部的面积为片的面积的20%以下,优选为15%以下,从而确保操作强度的同时,得到能够卷取的隔热性能良好的长纤维无 纺布及真空隔热材料7。 
另外,有机纤维集合体1是加热熔接连续的有机纤维2而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70g/m2以下,或140g/m2以上198g/m2以下,加热熔接部从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表面向里面沿片的厚度方向贯穿,从而能够确保必要的隔热性能,而且制造容易,得到循环利用性良好的无纺布、真空隔热材料7、隔热箱、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7的冰箱100、热水机或热水壶等设备。另外,得到芯材5的操作性良好且隔热性能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 
另外,有机纤维集合体1是加热熔接连续的有机纤维2而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100g/m2,加热熔接部从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表面向里面沿片的厚度方向不贯穿,能够确保必要的隔热性能,而且制造容易,得到循环利用性良好的无纺布、真空隔热材料7、隔热箱、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7的冰箱100、热水机、热水壶等设备。另外,得到芯材5的操作性良好且隔热性能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 
另外,有机纤维集合体1即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85g/m2以上198g/m2以下,真空成形时的温度或压缩力导致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变形变小,从而每张片的厚度变厚而难以发生应变,得到相对于压缩的刚性,在真空成形时难以变形,从而不会发生变形导致的形状不良等,得到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 
另外,重视隔热性能的情况(热传导率与以往的将玻璃纤维用于芯材的情况相同地为0.002[W/mK]以下的情况)下,无纺布片(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单位面积重量成为4.7[g/m2]以上26[g/m2]以下即可,能够预期隔热性能的提高。另外,要抑制无纺布片的变形(压缩应变)的情况下,使无纺布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10[g/m2]以上,采用层叠张数为一张的单位面积重量以下(例如198[g/m2]以下)即可,得到变形小且操作性良好的真空隔热材料。另外,抑制无纺布片的变形(压缩应变)还要使隔热性能以某程度提高的情况(热传导 率与以往的将棉状纤维用于芯材的情况相同地为0.003[W/mK]以下的情况)下,无纺布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40[g/m2]以上198[g/m2]以下,则得到变形(压缩应变)少且芯材的操作性良好的隔热性能高的真空隔热材料。 
另外,若具有:芯材5,由将有机纤维以片状形成并实施了加热熔接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层叠构造构成,且具有以成为规定长度的方式剪切了端面5a的剪切部;气体阻隔性的外包装材料4,将芯材5收纳在内部,在与芯材5的剪切部相比大了密封长度(密封余量75)的量的范围内,具有对剪切部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78;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通过对外包装材料4的密封部45、78进行密封,外包装材料4的内部以大致真空状态被密封,纤维集合体(无纺布片)1的厚度为平均纤维径的3倍以上18倍以下,纤维集合体(无纺布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70g/m2以下,在纤维集合体(无纺布片)上设置加热熔接部的范围为片面积的20%以下(优选8%以下),则得到热传导率小且高隔热性能的、生产性良好且制造容易的、片的操作性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良好的无纺布、真空隔热材料、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冰箱、热水机、热水壶、制冷/空调装置、陈列柜等设备。另外,由于将有机纤维2彼此加热熔接,所以有机纤维集合体1不容易松散,操作性提高,而且实施适度的加压、加热熔接,从而能够抑制有机纤维2间的接触面积的增大,并能够抑制因传热的增加导致的从加热熔接部的热传导,并能够抑制隔热性能的降低。另外,在隔热性能提高的效果的基础上,生产性提高,生产成本低廉,以低成本得到高性能且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冰箱、热水机、热水壶、制冷/空调装置、陈列柜等设备。 
另外,若有机纤维集合体1(无纺布片)的厚度为平均纤维径的3倍以上18倍以下,有机纤维集合体1(无纺布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为98[g/m2]以上(优选140[g/m2]以上)198[g/m2]以下,在纤维集合体(无纺布片)上设置加热熔接部的范围为片面积的20%以下(优选8%以下),则得到规定的隔热性能,而且得到变形少、生产性良好、 制造容易、片的操作性良好、可靠性高、循环利用性良好的无纺布、真空隔热材料、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冰箱、热水机、热水壶、制冷/空调装置、陈列柜等设备。另外,由此将有机纤维2彼此加热熔接,所以有机纤维集合体1不容易松散,操作性提高,而且实施适度的加压、加热熔接,从而能够抑制有机纤维2间的接触面积的增大,并能够抑制因传热的增加导致的从加热熔接部的热传导,并能够抑制隔热性能的降低。另外,在隔热性能提高的效果的基础上,生产性提高,生产成本低廉,能够以低成本得到高性能、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冰箱、热水机、热水壶、制冷/空调装置、陈列柜等设备。 
另外,由于构成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纤维的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状或C形形状等异形截面形状,所以有机纤维2的截面形状成为具有与大致圆形截面的纤维大致同等的截面积的大致三角形形状,与具有大致同等的截面积的大致圆形截面的纤维相比,截面惯性矩大,刚性提高,受到大气压时的纤维的挠曲减少,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性能提高。 
另外,有机纤维2的截面为C形截面的情况下,因成形时的压力而粉碎时的截面形状成为管形状(中心部为中空的大致圆形形状),从而与使用大致圆形截面的纤维相比,由于截面为管形状,所以热传导变差,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的隔热性能提高。 
另外,由于芯材5是由有机纤维集合体1折叠并层叠而成,所以折叠的部分不需要裁断(剪切),需要裁断的端面位置少,从而省去裁断的作业,能够以短时间高效率制造低成本的芯材5。进而,能够制造低成本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 
另外,由于芯材5是组合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不同的多种芯材5层叠而成,所以与层叠相同厚度的材料的情况相比,若层叠后的厚度相同,则作为芯材5整体,应变也变小,而且与将单位面积重量高的材料以相同厚度层叠的情况相比,隔热性能良好,得到应变导致的变形小的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而且,与将单位面积重量低的材料 以相同厚度层叠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必要的隔热性能,并得到规定的刚性,从而隔热性能良好,得到变形小的高性能的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 
另外,由于芯材5是由折叠并层叠的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1x、和折叠并层叠的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1y形成,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1x和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1y相互交叉地折叠,所以片与片之间也接近点接触,隔热性能进一步提高。另外,若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1x和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1y采用不同单位面积重量的材料,则与将相同厚度的材料层叠的情况相比,若厚度相同,则作为芯材5整体,应变也变小,而且与将单位面积重量高的材料以相同张数层叠的情况相比,厚度变薄,从而隔热性能良好,层叠厚度变薄,得到应变导致的变形小的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而且,与将单位面积重量低的材料以相同张数层叠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必要的隔热性能的同时,还能得到规定的刚性,从而隔热性能良好,得到变形小的高性能的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 
另外,由于有机纤维2沿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连续,所以在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无纺布片的剪切部(例如,片端面的剪切部即端面1a、5a、孔加工的剪切部52或切口加工的剪切部53等)通过剪切产生的残存纤维2a的长度能够长地被确保。由此,能够抑制残存纤维2a从剪切部端面溢出,不会在芯材5中使用短纤维的情况发生因剪切产生的残存纤维2a从剪切部溢出等。因此,将芯材5插入外包装材料4进行密封时,不会因溢出的残存纤维2a损害密封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有机纤维2使用了沿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连续的长纤维,所以在有机纤维集合体1(无纺布片)的剪切部(例如,芯材5或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片端面的剪切部1a、5a或孔加工的剪切部52、切口加工的剪切部53等)上通过剪切产生的残存纤维2a的长度能够长地被确保,从而能够在抑制芯材使用了短纤维的情况下发生的因剪切产生的残存纤维从剪切部溢出等, 由此不需要像以往的使用短纤维的情况那样考虑残存纤维的溢出而使密封长度变长,因此,由于能够缩短外包装材料4的密封部的密封长度,所以能够得到紧凑且低成本的真空隔热材料。另外,若外包装材料4的大小相同,则与以往的使用短纤维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芯材5的大小(片的长度或宽度)增大残存纤维的溢出的长度的量(例如1mm~10mm的程度),由于大地取得能够隔热的面积,从而隔热性能提高。 
另外,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有机纤维2是聚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乳酸、芳纶及液晶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从而加工性、操作性、隔热性能、生产性良好。 
另外,具有外箱9和配置在外箱9内部的内箱10,在外箱9和内箱10之间的间隙中配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7,从而得到具有加工性、操作性、隔热性能、生产性良好、隔热性能良好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隔热箱、具有隔热箱的冰箱100。 
另外,由于在外箱9和真空隔热材料7之间配置了间隔片8,所以来自外部的热的进入通过间隔片8被真空隔热材料7隔热,从而隔热效率提高。另外,由于热向内箱10的进入也经由聚氨酯等,所以被真空隔热材料7隔热后,能够再被聚氨酯等隔热,从而能够降低侵入箱内的热量,隔热效率提高。另外,能够通过外箱9、内箱10、发泡隔热材料11(聚氨酯)、间隔片8也确保箱体的强度。 
另外,在收容压缩机600的机械室601和收容用于生成冷气的冷却器650的冷却器室640之间的隔热壁是两处弯折的Z字状,或三处以上弯折的复杂形状(例如W形状或曲面形状等),而在芯材5中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从而即便是冰箱100的隔热壁等弯折的形状,也能够以低成本且循环利用性良好地容易地配置高隔热性能的真空隔热材料。 
另外,能够将真空隔热材料700在完成后通过芯材5的弯曲加工部55、56容易地以必要的规定角度弯折,能够加工容易地配置、隔热性能良好的真空隔热材料700,所以能够以低成本提供高隔热性能的冰箱100。 
另外,在为得到规定长度(或宽度)而剪切了端面5a的片状的芯材5中使用与端面被剪切的状态下的芯材片的长度(或宽度)相同或以上的长度的有机纤维2的长纤维,在真空隔热材料7、700中设置通孔72或切口73等的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在真空隔热材料7、700的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以连接压缩机600和冷却器650的配管穿过真空隔热材料7、700的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1的方式配置真空隔热材料7、700,从而即便在吸入配管、排出配管等配管、或控制用、电源用的引线等成为配置真空隔热材料7、700的障碍,也能够以低成本配置通孔72或切口73等开口部的加工容易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从而能够以低成本提供配置自由度高的具有高隔热性能的冰箱10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和机等的制冷/空调装置具有:室内机,被安装在室内,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框体;室外机,具有将框体内分隔成收纳风扇的风扇室和收纳压缩机的机械室的分隔壁。由于在由框体和分隔壁构成的机械室的内部(机械室内的分隔壁或框体,或在压缩机周围等)或外部(构成机械室的框体或分隔壁的外壁等)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了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7、700、701,所以能够进行机械室或压缩机的隔热,从而能够提高制暖能力,并能够提供能率良好的制冷/空调装置或设备。 
另外,由于具有压缩机600或储罐等大致圆筒形的容器,在大致圆筒形的容器周围配置了与作为芯材5使用了端面被剪切的芯材片(或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长度相同或以上的有机纤维2的长纤维的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所以得到隔热性能良好的设备。 
另外,即便吸入配管、排出配管、热水配管等的配管或控制用、电源用的引线等成为配置真空隔热材料的障碍,也能够以低成本配置通孔72或切口73等开口部的加工容易的真空隔热材料,从而能够提供低成本且配设自由度高的循环利用性良好的具有高隔热性能的设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具有:从以规定宽度沿横向一列排列(对齐)而成的多个喷嘴以连续的状态挤出 被加热熔融的聚酯或聚苯乙烯等有机质的树脂而作为多个有机纤维(纤维直径为3μm以上15μm以下的程度的纤维)捕获到输送机上的捕获工序;使输送机以规定速度输送,利用辊加压多个有机纤维的同时进行加热熔接(例如压花加工),来制造卷取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卷取工序;将卷取工序中制造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端面裁断而加工成规定大小的芯材5的芯材加工工序;从插入口4a将芯材5插入外包装材料4内并将内部以大致真空状态减压的减压工序;对通过减压工序将内部减压至大致真空状态了的状态下的外包装材料4的插入口4a的密封部分45进行密封的外包装材料密封工序。由此,有机纤维的连续成形能够容易地进行,也能够容易地成形由有机纤维连续的长纤维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另外,通过调整熔融树脂的挤出量(排出量)和输送机的速度,能够容易地制造厚度不同的纤维集合体1或单位面积重量不同的纤维集合体1。另外,通过变更喷嘴的孔直径,能够容易地变更有机纤维的纤维直径。另外,由于在芯材5或有机纤维集合体1中使用了长纤维的有机纤维,所以即使裁断端面,残存纤维2a也不会从端面向外包装材料4的密封部分45溢出、抽丝,能够得到不容易发生密封不良的真空度长期不容易降低的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料。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具有:从以规定宽度沿横向一列排列的多个喷嘴连续地挤出被加热熔融的聚酯或聚苯乙烯等有机质的树脂的挤出工序;将通过挤出工序从喷嘴连续挤出的树脂利用冷却空气等冷却后,利用压缩空气等延伸而纤维化的纤维化工序,或者从喷嘴的孔附近(例如喷嘴的挤出孔的旁边)将与树脂的熔融温度大致相同的高温空气向从喷嘴挤出的树脂吹出,由此使树脂纤维化的纤维化工序;将通过纤维化工序被纤维化的多个有机纤维(纤维直径为3μm以上15μm以下的程度的纤维)捕获到输送机上的纤维捕获工序。由此,能够以简单结构将熔融树脂制造成连续的有机纤维的长纤维。另外,通过调整熔融树脂的挤出量(排出量)和输送机的速度,能够容易地制造厚度不同的纤维集合体1或单位面积重 量不同的纤维集合体1。另外,通过变更喷嘴的孔直径,能够容易地变更有机纤维的纤维直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芯材加工工序是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多个层叠后裁断端面而加工成规定大小的芯材5,从而只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多个层叠就能简单地制造使用了规定大小的连续的有机纤维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芯材加工工序是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利用大致圆筒形的辊卷取而成的筒状的状态下直接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以片状成形后,裁断端面而加工成规定大小的芯材,从而在制造芯材5的情况下,只切断筒状的开口端面即可,因切断位置少,所以能够以低成本得到改善了作业性的真空隔热材料。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由于实施了加热熔接的面积范围为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全面积的20%以下(优选15%以下,更优选8%以下)的范围,所以将有机纤维2彼此加热熔接,有机纤维集合体1不容易变得松散,操作性和操作强度提高,而且,由于实施了适度的加压、加热熔接,所以能够抑制有机纤维2间的接触面积的增大,并能够抑制传热的增加导致的从加热熔接部的热传导,并能够抑制隔热性能的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由于以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26g/m2以下的方式制造芯材,所以能够容易地制造连续的有机纤维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 
另外,由于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所以即使利用辊卷取有机纤维2,也不会切断有机纤维2地得到可靠性高的连续的有机纤维的长纤维。另外,由于单位面积重量为26g/m2以下,所以能够使热传导率为与将玻璃纤维用于芯材5的以往的一般的真空隔热材料7的热传导率即0.002[W/mK]的程度相同或以下,所以得到隔热性能高的真空隔热材料7。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有机纤维集合体,1a端面,1x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1y第2 有机纤维集合体,2有机纤维,2a残存纤维,2b切断纤维,2x有机纤维,2y有机纤维,3空气层,4外包装材料,5芯材,5a端面,6吸附剂,7真空隔热材料,8间隔片,9外箱,10内箱,11发泡隔热材料,12隔热壁,41外包装材料开口部,45密封部分,51芯材开口部,52通孔,53切口,55弯曲加工部,56弯曲加工部,71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72通孔,73切口,75真空隔热材料开口部密封余量,100冰箱,110压花加工,150冷藏室,160冷藏室门,200切换室,201收纳盒,210切换室门,300冷冻室,301收纳盒,310冷冻室门,400蔬菜室,401收纳盒,410蔬菜室门,500制冰室,510制冰室门,600压缩机,601机械室,640冷却器室,650冷却器,660风扇,680冷却风路,690风路,700真空隔热材料,701真空隔热材料,900控制基板,910控制基板收纳室。 

Claims (27)

1.一种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
芯材,其由将有机纤维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层叠构造构成,并且具有以成为规定长度的方式剪切了端面的剪切部;和
气体阻隔性的外包装材料,其将所述芯材收纳在内部,并且在与所述芯材的剪切部相比大了密封长度的量的范围内,具有对所述剪切部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
通过对所述外包装材料的所述密封部进行密封,将所述外包装材料的内部以大致真空状态密封,
在所述有机纤维中使用与所述芯材的长度相同或以上的长度的长纤维。
2.一种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
芯材,其由将有机纤维以片状形成并以规定长度剪切端面而形成了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层叠构造构成,或层叠将有机纤维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后、以规定长度剪切端面而构成,并且该芯材具有通过剪切而设置了通孔或切口等的芯材开口部;
气体阻隔性的外包装材料,其将所述芯材收纳在内部,并且具有对由片状的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层叠构造构成的所述芯材的周围及所述芯材开口部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通过对所述密封部进行密封而将内部以大致真空状态进行密封;和
通孔或切口等的外包装材料开口部,其被设置在处于如下的状态下的所述外包装材料上,上述状态是指被在所述片状的芯材的周围及所述芯材开口部的周围设置的所述密封部密封的状态,并且该通孔或切口等的外包装材料开口部比所述芯材开口部小了与所述密封相当的量,
在所述有机纤维中使用与所述芯材的长度相同或以上的长度的长纤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厚度在以大致真空状态被收容在所述气体阻隔性的外包装材料的内部时,为所述有机纤维的直径的3倍以上18倍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是加热熔接连续的所述有机纤维而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所述加热熔接部的面积为所述片的面积的20%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是加热熔接连续的所述有机纤维而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作为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70g/m2以下,或140g/m2以上198g/m2以下,所述加热熔接部从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表面向里面进行贯穿。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是加热熔接连续的所述有机纤维而以片状形成的有机纤维集合体,作为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100g/m2以下,所述加热熔接部不从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表面向里面贯穿。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85g/m2以上198g/m2以下,减小真空成形时的压缩力导致的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变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熔接部沿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厚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加热熔接部的大小相比更小的、能够维持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加热熔接的程度的通孔或凹部。
9.一种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
芯材,其由将有机纤维以片状形成并实施了加热熔接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层叠构造构成,并具有以成为规定长度的方式剪切了端面的剪切部;和
气体阻隔性的外包装材料,其将所述芯材收纳在内部,并且在与所述芯材的剪切部相比大了密封长度的量的范围内,具有对所述剪切部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
通过对所述外包装材料的所述密封部进行密封而将所述外包装材料的内部以大致真空状态进行密封,
使得所述有机维纤维集合体的厚度为所述有机纤维的平均纤维径的3倍以上18倍以下,使得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70g/m2以下,使得在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设置加热熔接部的范围为片状的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体的面积的20%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状或C形形状等异形截面形状。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是组合层叠单位面积重量不同的多种芯材而成的。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由折叠并层叠的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和折叠并层叠的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形成,
所述第1有机纤维集合体和所述第2有机纤维集合体相互交叉地折叠。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纤维沿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连续。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有机纤维是聚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乳酸、芳纶及液晶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15.一种隔热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外箱、和配置在所述外箱内部的内箱,
在所述外箱和内箱之间的间隙,或在所述外箱和内箱之间的间隙的外箱表面,或在所述外箱和内箱之间的间隙的内箱表面,配置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隔热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箱和所述真空隔热材料之间配置有间隔片。
17.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在储藏室的门或在收容压缩机的机械室与收容用于生成冷气的冷却器的冷却器室之间的隔热壁,配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真空隔热材料上设置通孔或切口等的开口部,将所述开口部配置在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器的配管位置,所述配管贯穿所述真空隔热材料。
19.一种制冷/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室外机,该室外机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框体;将所述框体内分隔成收容风扇的风扇室和收容压缩机的机械室的分隔壁;和配置在所述机械室的内部或外部的至少一部分上的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
20.一种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大致长方体状或大致圆筒形状的框体;和收纳在所述框体内并存储水或热水的大致圆筒形的储水罐,在所述框体内面壁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配置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
21.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压缩机或储罐等的大致圆筒形的容器,将芯材使用了与所述芯材的长度相同或以上的有机纤维的长纤维的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配置在所述容器的周围。
22.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冰箱或制冷/空调装置等的设备主体的背面、侧面、电源盒等中示出所述设备的剖视图、展开图、立体图、透视图等整体图、局部图,在所述整体图、局部图中还示出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的配置位置。
23.一种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从沿横向一列排列的多个喷嘴以连续的状态挤出被加热熔融的树脂并作为多个有机纤维捕获到输送机上的捕获工序;使所述输送机以规定速度输送,利用辊加压所述多个有机纤维的同时进行加热熔接来制造卷取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卷取工序;裁断通过所述卷取工序制造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端面而加工成规定大小的芯材的芯材加工工序;从插入口将所述芯材插入外包装材料内并将内部以大致真空状态减压的减压工序;和对通过所述减压工序将内部减压到大致真空状态的状态下的外包装材料的插入口进行密封的外包装材料密封工序。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工序具有:从以规定宽度沿横向一列排列的多个喷嘴连续挤出被加热熔融的树脂的挤出工序;将通过所述挤出工序从所述喷嘴连续挤出的所述树脂利用空气等冷却后,利用压缩空气等进行延伸并纤维化的纤维化工序,或者从所述喷嘴的挤出孔附近向从所述喷嘴挤出的所述树脂吹出与所述树脂的熔融温度大致相同的高温空气而纤维化的纤维化工序;和将通过所述纤维化工序被纤维化的多个有机纤维捕获到输送机上的纤维捕获工序。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加工工序是将有机纤维集合体多个层叠后裁断端面,加工成规定大小的芯材。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得实施所述加热熔接的范围为片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整体的面积的20%以下的范围。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7g/m2以上26g/m2以下。
CN201110187463XA 2008-12-26 2009-07-02 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及冰箱及制冷/空调装置及热水装置及设备及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22785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32904 2008-12-26
JP2008332904 2008-12-26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82668A Division CN102239358B (zh) 2008-12-26 2009-07-02 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及冰箱及制冷/空调装置及热水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8571A true CN102278571A (zh) 2011-12-14

Family

ID=422873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826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9358B (zh) 2008-12-26 2009-07-02 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及冰箱及制冷/空调装置及热水装置及设备
CN201110187463XA Pending CN102278571A (zh) 2008-12-26 2009-07-02 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及冰箱及制冷/空调装置及热水装置及设备及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826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9358B (zh) 2008-12-26 2009-07-02 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及冰箱及制冷/空调装置及热水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9074716B2 (zh)
EP (4) EP2538124B1 (zh)
JP (3) JP4745462B2 (zh)
CN (2) CN102239358B (zh)
WO (1) WO201007376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4229A (zh) * 2012-07-27 2014-02-1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材料、冰箱、使用了真空绝热材料的设备
CN105579760A (zh) * 2013-09-26 2016-05-11 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真空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76478A (zh) * 2018-10-18 2020-04-28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冰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38124B1 (en) * 2008-12-26 2014-03-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heat insulating box using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refrigerator, refrigerating/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ater heater, equipment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KR20110015326A (ko) * 2009-08-07 2011-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재의 코어 제조방법, 진공단열재의 코어 및 이를 구비한 진공단열재
JP2011074934A (ja) * 2009-09-29 2011-04-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この真空断熱材を備えた断熱箱
JP2011089420A (ja) * 2009-10-20 2011-05-06 Nakagawa Sangyo Kk 車両排気管用保温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48937B2 (ja) * 2010-03-03 2014-03-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この真空断熱材を備えた断熱箱
JP5664297B2 (ja) * 2011-02-04 2015-0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断熱箱
JP5931355B2 (ja) * 2011-06-09 2016-06-08 株式会社東芝 断熱箱
JP5945708B2 (ja) * 2011-08-31 2016-07-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DE102011084825A1 (de) * 2011-10-19 2013-04-25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ältegerät
JP5879097B2 (ja) * 2011-10-31 2016-03-0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給湯機
NL2008225C2 (nl) * 2012-02-03 2013-08-06 Intergas Heating Assets B V Verwarmingsinrichting.
CN102588709A (zh) * 2012-03-30 2012-07-18 周介明 一种可透气锚固的真空绝热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4329A (zh) * 2012-03-30 2012-08-22 周介明 一种封边开孔的建筑保温真空绝热板及其制备方法
US9221210B2 (en) 2012-04-11 2015-12-29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to create vacuum insulated cabinets for refrigerators
US9182158B2 (en) 2013-03-15 2015-11-10 Whirlpool Corporation Dual cooling systems to minimize off-cycle migration loss in refrigerators with a vacuum insulated structure
US9038403B2 (en) 2012-04-02 2015-05-26 Whirlpool Corporation Vacuum insulated do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the creation thereof
CN102620115A (zh) * 2012-04-17 2012-08-01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真空隔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JP5779555B2 (ja) * 2012-07-27 2015-09-1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冷蔵庫
CN103575038A (zh) 2012-08-02 2014-02-12 开利公司 框架以及冷藏装置
KR101552018B1 (ko) * 2012-11-07 2015-09-09 오씨아이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재 심재의 성형 장치 및 이를 통해 제조된 진공단열재
WO2014097630A1 (ja) * 2012-12-20 2014-06-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それを備える断熱箱体、及び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KR101774078B1 (ko) 2013-04-08 2017-09-01 (주)엘지하우시스 유기합성섬유를 포함하는 진공단열재용 심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진공단열재
US11731826B2 (en) 2021-10-22 2023-08-22 Packaging Technology Group, Llc Recyclable, thermally insulated shipping container with packed, loose-fill organic insulation
US11953262B2 (en) 2013-05-10 2024-04-09 Packaging Technology Group, Llc Recyclable, thermally insulated shipping container with packed, loose-fill organic insulation and PCM bladder insert
CN104565681A (zh) * 2013-10-22 2015-04-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绝热材料和绝热管道及其制备方法
US9546481B2 (en) 2013-12-06 2017-0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acuum insulation material
US10052819B2 (en) 2014-02-24 2018-08-21 Whirlpool Corporation Vacuum packaged 3D vacuum insulated door structure and method therefor using a tooling fixture
US9689604B2 (en) 2014-02-24 2017-06-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Multi-section core vacuum insulation panels with hybrid barrier film envelope
US9599392B2 (en) 2014-02-24 2017-03-21 Whirlpool Corporation Folding approach to create a 3D vacuum insulated door from 2D flat vacuum insulation panels
KR101566747B1 (ko) * 2014-04-14 2015-11-13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JP6655277B2 (ja) * 2014-06-02 2020-02-26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4129572B (zh) * 2014-08-18 2016-07-20 太仓派欧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保冷节能立式贮存盒
CN104129573B (zh) * 2014-08-18 2016-08-24 太仓派欧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保冷卧式疫苗贮存箱
US9476633B2 (en) 2015-03-02 2016-10-25 Whirlpool Corporation 3D vacuum panel and a folding approach to create the 3D vacuum panel from a 2D vacuum panel of non-uniform thickness
US10161669B2 (en) 2015-03-05 2018-12-25 Whirlpool Corporation Attachment arrangement for vacuum insulated door
US9897370B2 (en) 2015-03-11 2018-02-20 Whirlpool Corporation Self-contained pantry box system for insertion into an appliance
US9981797B2 (en) 2015-04-20 2018-05-29 Pratt Corrugated Holdings, Inc. Nested insulated packaging
US10266332B2 (en) 2015-05-04 2019-04-23 Pratt Corrugated Holdings, Inc. Adjustable insulation packaging
US9441779B1 (en) 2015-07-01 2016-09-13 Whirlpool Corporation Split hybrid insulation structure for an appliance
KR102466469B1 (ko) 2015-08-03 2022-11-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525551B1 (ko) 2015-08-03 2023-04-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502160B1 (ko) * 2015-08-03 2023-0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CN112722591A (zh) 2015-11-25 2021-04-30 野醍冷却器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真空绝热面板的绝热容器和方法
US10429125B2 (en) 2015-12-08 2019-10-01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sulation structure for an appliance having a uniformly mixed multi-component insulation material, and a method for even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 combinations therein
US11052579B2 (en) 2015-12-08 2021-07-06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densified insulation material for use in appliance insulated structure
US10222116B2 (en) 2015-12-08 2019-03-05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vacuum insulated structure for an appliance having a pressing mechanism incorporated within an insulation delivery system
US10422573B2 (en) 2015-12-08 2019-09-24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sulation structure for an appliance having a uniformly mixed multi-component insulation material, and a method for even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 combinations therein
US10041724B2 (en) 2015-12-08 2018-08-07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dispensing and compacting insulation materials into a vacuum sealed structure
US10422569B2 (en) 2015-12-21 2019-09-24 Whirlpool Corporation Vacuum insulated door construction
US9840042B2 (en) 2015-12-22 2017-12-12 Whirlpool Corporation Adhesively secured vacuum insulated panels for refrigerators
US9752818B2 (en) 2015-12-22 2017-09-05 Whirlpool Corporation Umbilical for pass through in vacuum insulated refrigerator structures
US10018406B2 (en) 2015-12-28 2018-07-10 Whirlpool Corporation Multi-layer gas barrier materials for vacuum insulated structure
US10610985B2 (en) 2015-12-28 2020-04-07 Whirlpool Corporation Multilayer barrier materials with PVD or plasma coating for vacuum insulated structure
US10030905B2 (en) 2015-12-29 2018-07-24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vacuum insulated appliance structure
US10807298B2 (en) 2015-12-29 2020-10-20 Whirlpool Corporation Molded gas barrier parts for vacuum insulated structure
US11247369B2 (en) 2015-12-30 2022-02-15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of fabricating 3D vacuum insulated refrigerator structure having core material
EP3443284B1 (en) 2016-04-15 2020-11-18 Whirlpool Corporation Vacuum insulated refrigerator structure with three 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EP3443285B1 (en) 2016-04-15 2021-03-10 Whirlpool Corporation Vacuum insulated refrigerator cabinet
WO2018022007A1 (en) 2016-07-26 2018-02-01 Whirlpool Corporation Vacuum insulated structure trim breaker
US11391506B2 (en) 2016-08-18 2022-07-19 Whirlpool Corporation Machine compartment for a vacuum insulated structure
JP2018040421A (ja) * 2016-09-07 2018-03-15 株式会社東芝 真空断熱パネルのコア材、真空断熱パネルおよび冷蔵庫
JP6091692B1 (ja) * 2016-09-20 2017-03-08 サン−ゴバン イゾベール 無機繊維積層体、それを用いた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515131A (zh) * 2016-11-04 2017-03-22 靳宏洲 柔性高效隔热保温材料
EP3354994B1 (en) * 2016-11-29 2019-07-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same
EP3548813B1 (en) 2016-12-02 2023-05-31 Whirlpool Corporation Hinge support assembly
USD821824S1 (en) 2017-05-16 2018-07-03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KR102427466B1 (ko) 2017-08-01 2022-08-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 차량용 냉장고, 및 차량용 냉장고의 제어방법
KR102449175B1 (ko) 2017-08-01 2022-09-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459784B1 (ko) * 2017-08-01 2022-10-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449177B1 (ko) 2017-08-01 2022-09-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529116B1 (ko) 2017-08-01 2023-05-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진공단열체의 제작방법, 및 그 진공단열체로 단열하는 냉온장고
KR102459786B1 (ko) 2017-08-16 2022-10-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JP2019083852A (ja) * 2017-11-01 2019-06-06 株式会社オカムラ パネル体及びパネル体の製造方法
KR102466446B1 (ko) 2017-12-13 2022-11-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568737B1 (ko) 2017-12-13 2023-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511095B1 (ko) 2017-12-13 2023-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530909B1 (ko) * 2017-12-13 2023-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US10807761B2 (en) 2018-03-01 2020-10-20 Pratt Corrugated Holdings, Inc. Fastener-free packaging
USD874268S1 (en) 2018-05-04 2020-02-04 Pratt Corrugated Holdings, Inc. Mechanically secured box
US10907888B2 (en) 2018-06-25 2021-02-02 Whirlpool Corporation Hybrid pigmented hot stitched color liner system
CN109250188A (zh) * 2018-09-20 2019-01-22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pu垫块的加工方法
US10746343B2 (en) 2018-09-28 2020-08-18 Whirlpool Corporation Channel system for a vacuum insulated structure
JP7261459B2 (ja) * 2019-03-05 2023-04-20 アクア株式会社 冷蔵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287177B2 (en) * 2019-10-11 2022-03-29 Whirlpool Corporation Vacuum insulated structure
WO2022130470A1 (ja) * 2020-12-14 2022-06-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全熱交換素子および全熱交換換気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3686A (ja) * 1995-04-28 1996-11-22 Mitsubishi Chem Corp 真空断熱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93256A (ja) * 2002-03-29 2003-10-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真空断熱材用コア材の製造方法
CN101023291A (zh) * 2004-07-20 2007-08-22 仓敷纺绩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材料
JP2008223922A (ja) * 2007-03-14 2008-09-25 Sharp Corp 真空断熱材
JP2008232372A (ja) * 2007-03-23 2008-10-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真空断熱材とこの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断熱構造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7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41288A (en) 1926-03-25 1927-09-06 Samuel A Neidich Braid hank-winding mechanism
US3016160A (en) * 1959-03-25 1962-01-09 M S A Res Corp Thermal insulating block
US3368934A (en) 1964-05-13 1968-02-13 Du Pont Nonwoven fabric of crimped continuous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bers
US3537226A (en) 1967-10-27 1970-11-03 Du Pont Process of packaging batts of fibers
US3755062A (en) 1971-07-21 1973-08-28 Grace W R & Co Fabric formed by heat sealing, shrinking and foaming backing
US3979245A (en) 1973-12-03 1976-09-07 Metal Buildings Insulation, Inc. Insulation blanket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US4055268A (en) 1975-11-18 1977-10-25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Cryogenic storage container
JPH07103955B2 (ja) 1984-04-02 1995-11-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真空断熱材
JPS6245136U (zh) 1985-09-10 1987-03-18
JPS62141189U (zh) 1986-02-28 1987-09-05
CN2035451U (zh) * 1988-08-04 1989-04-05 李华 台车炉真空室式隔热装置
CN2033487U (zh) * 1988-08-04 1989-03-01 李芧华 电冰箱真空室式隔热装置
JPH0253243A (ja) 1988-08-18 1990-02-22 Canon Inc 光学的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H0791594A (ja) 1993-09-22 1995-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真空断熱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28776A (ja) 1994-07-19 1996-02-02 Nippon Muki Co Ltd 真空断熱材用芯材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真空断熱材
TW300260B (zh) 1994-09-26 1997-03-11 Eastman Chem Co
US5791551A (en) 1996-07-24 1998-08-11 Owens Corning Fiberglas Technology, Inc. Vacuum insulation vesse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JP3408101B2 (ja) 1997-03-17 2003-05-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3137946B2 (ja) 1998-09-22 2001-02-26 明星工業株式会社 断熱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49290A (ja) 1999-02-26 2000-09-12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真空断熱体
JP4191308B2 (ja) * 1999-03-16 2008-12-03 株式会社クラレ 積層断熱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GB9918376D0 (en) 1999-08-05 1999-10-06 Slack Philip T Filament production method
US7210308B2 (en) 2000-04-21 2007-05-01 Matsushita Refrigeration Company Refrigerator
TW470837B (en) 2000-04-21 2002-01-01 Matsushita Refrigeration Vacuum heat insulator
JP3478780B2 (ja) 2000-05-25 2003-12-15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冷蔵庫
US6855425B2 (en) 2000-07-10 2005-02-15 Invista North America S.A.R.L. Polymer filaments having profiled cross-section
JP3656028B2 (ja) 2000-12-21 2005-06-02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真空断熱体、真空断熱材または真空断熱体の再資源化処理方法
TW593919B (en) 2002-05-31 2004-06-21 Matsushita Refrigeration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refrigerator using the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JP3528846B1 (ja) 2003-02-12 2004-05-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冷凍機器及び冷温機器
US20040180176A1 (en) 2003-03-14 2004-09-16 Rusek Stanley J. Vaccum insulation article
JP2004308691A (ja) 2003-04-02 2004-11-04 Nisshinbo Ind Inc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40197A (ja) 2003-05-14 2004-12-02 Inoac Corp 貫通孔を有する真空断熱材
JP4703134B2 (ja) 2003-07-28 2011-06-15 旭ファイバーグラス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用芯材の製造方法
JP4124146B2 (ja) * 2004-03-15 2008-07-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冷凍空調装置の断熱材取り付け方法
JP2005344832A (ja) 2004-06-03 2005-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真空断熱材
JP2005344870A (ja) 2004-06-04 2005-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真空断熱材、及び真空断熱材を具備する冷蔵庫
JP2006017151A (ja) 2004-06-30 2006-01-19 Fuji Electric Retail Systems Co Ltd 真空断熱材
JP2006029456A (ja) 2004-07-16 2006-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真空断熱材、真空断熱材を具備する保温保冷機器、および冷蔵庫
JP2006283817A (ja) 2005-03-31 2006-10-19 Kurabo Ind Ltd 真空断熱材
KR20090017645A (ko) * 2004-07-20 2009-02-18 구라시키 보세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진공 단열재
JP2006161939A (ja) 2004-12-07 2006-06-22 Kurabo Ind Ltd 真空断熱材
JP2006183810A (ja) 2004-12-28 2006-07-13 Kurabo Ind Ltd 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JP4012903B2 (ja) * 2004-11-30 2007-11-28 倉敷紡績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
JP4609007B2 (ja) 2004-09-07 2011-01-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と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真空断熱材を使用した防寒具
JP2006125631A (ja) 2004-10-01 2006-05-18 Asahi Fiber Glass Co Ltd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76197B2 (ja) 2004-10-12 2010-11-0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冷蔵庫
JP4239948B2 (ja) 2004-10-22 2009-03-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06170303A (ja) 2004-12-15 2006-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真空断熱材
JP2006307921A (ja) 2005-04-27 2006-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真空断熱材
JP4580844B2 (ja) 2005-08-24 2010-11-1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JP4580843B2 (ja) 2005-08-24 2010-11-1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JP2007071247A (ja) * 2005-09-05 2007-03-22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真空断熱材、断熱パネル及び断熱箱
JP2007092776A (ja) 2005-09-27 2007-04-12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断熱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55065A (ja) 2005-12-07 2007-06-21 Nisshinbo Ind Inc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72094B2 (ja) 2005-12-08 2009-1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熱源機
JP2006162076A (ja) * 2005-12-15 2006-06-22 Kurabo Ind Ltd 真空断熱材
JP4415392B2 (ja) 2006-05-22 2010-02-17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JP2007321925A (ja) 2006-06-02 2007-12-13 Asahi Fiber Glass Co Ltd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86315A (zh) 2006-06-06 2007-12-12 泰州乐金电子冷机有限公司 真空隔热材料以及采用该材料的冰箱壳体隔热结构
JP4218771B2 (ja) 2006-07-26 2009-02-0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08157516A (ja) 2006-12-22 2008-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給湯装置
JP4897473B2 (ja) 2006-12-26 2012-03-14 倉敷紡績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
JP4745269B2 (ja) * 2007-02-28 2011-08-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貯湯式給湯機の貯湯タンクユニット
TWM330196U (en) 2007-05-08 2008-04-11 Tsc Auto Id Technology Co Ltd Carbon ribbon for tab printer and paper winding reel
JP4789886B2 (ja) 2007-08-06 2011-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断熱箱
JP2009121671A (ja) 2007-10-23 2009-06-04 Panasonic Corp 真空断熱材
JP5033595B2 (ja) * 2007-11-21 2012-09-26 倉敷紡績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
JP4695663B2 (ja) 2008-03-19 2011-06-0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EP2538124B1 (en) * 2008-12-26 2014-03-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heat insulating box using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refrigerator, refrigerating/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ater heater, equipment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JP5236550B2 (ja) 2009-03-30 2013-07-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真空断熱材を備えた断熱箱
EP2472164A4 (en) 2009-10-19 2014-01-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VACUUM INSULATION MATERIAL, THERMAL INSULATION BOX, REFRIGERATOR, FREEZING /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HOT WATER SUPPLY DEVI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ACUUM ISOLATION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3686A (ja) * 1995-04-28 1996-11-22 Mitsubishi Chem Corp 真空断熱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93256A (ja) * 2002-03-29 2003-10-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真空断熱材用コア材の製造方法
CN101023291A (zh) * 2004-07-20 2007-08-22 仓敷纺绩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材料
JP2008223922A (ja) * 2007-03-14 2008-09-25 Sharp Corp 真空断熱材
JP2008232372A (ja) * 2007-03-23 2008-10-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真空断熱材とこの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断熱構造体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4229A (zh) * 2012-07-27 2014-02-1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材料、冰箱、使用了真空绝热材料的设备
CN103574229B (zh) * 2012-07-27 2016-09-28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材料、冰箱、使用了真空绝热材料的设备
CN105579760A (zh) * 2013-09-26 2016-05-11 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真空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76478A (zh) * 2018-10-18 2020-04-28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00617A1 (en) 2012-09-19
US9074716B2 (en) 2015-07-07
EP2372218B1 (en) 2015-08-26
JP5372029B2 (ja) 2013-12-18
JP5349528B2 (ja) 2013-11-20
EP2538125A3 (en) 2013-02-20
EP2538124B1 (en) 2014-03-19
EP2538124A3 (en) 2013-02-20
EP2372218A4 (en) 2012-02-29
EP2538125A2 (en) 2012-12-26
JP2011153715A (ja) 2011-08-11
EP2372218A1 (en) 2011-10-05
US20110241514A1 (en) 2011-10-06
EP2538124A2 (en) 2012-12-26
US20110241513A1 (en) 2011-10-06
JP4745462B2 (ja) 2011-08-10
JPWO2010073762A1 (ja) 2012-06-14
US20120273111A1 (en) 2012-11-01
WO2010073762A1 (ja) 2010-07-01
US9074717B2 (en) 2015-07-07
JP2011094807A (ja) 2011-05-12
CN102239358A (zh) 2011-11-09
CN102239358B (zh)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9358B (zh) 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了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箱及冰箱及制冷/空调装置及热水装置及设备
CN102301175B (zh) 真空绝热材料以及具备该真空绝热材料的绝热箱
CN102686929B (zh) 真空绝热材料和具有真空绝热材料的设备
CN102971571B (zh) 真空绝热材料以及使用了该真空绝热材料的冰箱
EP2554759A2 (en) High-performance vacuum insulation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1787277U (zh) 超真空绝热板
CN102564027A (zh) 真空隔热面板及冰箱
CN104870881B (zh) 真空隔热件、具备其的隔热箱体以及真空隔热件的制造方法
US20180339490A1 (en) Vacuum insulation material, vacuum insulation materia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refrigerator including vacuum insulation material
EP2795213B1 (e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2186839B1 (ko) 진공 단열재, 단열 케이스체 및 냉장고
CN108332002A (zh) 真空绝热材料、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冰箱
CN107869878A (zh) 真空隔热部件及冰箱
CN106949701A (zh) 冰箱的箱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US9599392B2 (en) Folding approach to create a 3D vacuum insulated door from 2D flat vacuum insulation panels
CN211233464U (zh) 一种冷凝装置、制冷系统和保鲜设备
CN204062331U (zh) 真空绝热件以及具有该真空绝热件的绝热箱
CN208938222U (zh) 一种壁挂式制冷售货机
KR20210006702A (ko)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205476B1 (ko) 진공단열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JP2004116785A (ja) 断熱箱体の製造装置
JP2008051402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