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4759C - 合模装置及模厚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合模装置及模厚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4759C
CN100534759C CNB2005800088238A CN200580008823A CN100534759C CN 100534759 C CN100534759 C CN 100534759C CN B2005800088238 A CNB2005800088238 A CN B2005800088238A CN 200580008823 A CN200580008823 A CN 200580008823A CN 100534759 C CN100534759 C CN 10053475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movable member
mold closing
mold
clos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088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3957A (zh
Inventor
德井洋介
守谷幸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3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3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47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475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6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51Adjustment means allowing the use of moulds of different thickn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2045/178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9C2045/1792Machine parts driven by an electric motor, e.g. electric servomotor
    • B29C2045/1793Machine parts driven by an electric motor, e.g. electric servomotor by an electric linear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2045/645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using magnetic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在调节模厚时需要移动的部件、提高模厚的调节精度的合模装置(10)。该合模装置(10)具有:安装有固定金属模(15)的第1固定部件;与第1固定部件对置配设且安装有可动金属模(16)的第1可动部件;和随着第1可动部件的进退而进退的第2可动部件。而且通过改变第1、第2可动部件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模厚的调节。在此情况下,由于通过改变第1、第2可动部件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模厚的调节,所以能够减少在调节模厚时需要移动的部件,能够提高模厚的调节精度。

Description

合模装置及模厚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模装置及模厚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成形机、例如注射成形机具备注射装置、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将树脂从注射装置的注射嘴射出并填充到金属模装置的腔体空间中,使其固化便可以得到成形品。而且上述金属模装置具备固定金属模及可动金属模,通过使上述合模装置动作、使可动金属模相对于固定金属模进退,能够进行闭模、合模及开模。
上述合模装置具备安装有上述固定金属模的固定台板、安装有上述可动金属模的可动台板、电动式马达、连结在该马达的输出轴上的滚珠螺杆轴、以及与该滚珠螺杆轴螺合的滚珠螺母构成的滚珠螺杆、与上述滚珠螺母连结的十字结联轴节(crosshead)、配设在该十字结联轴节和可动台板之间的肘节机构等,通过驱动上述马达使十字结联轴节前进,使上述肘节机构伸展而进行闭模及合模。
但是,在上述结构的合模装置中,为了产生合模力而使用肘节机构,所以弯曲力矩作用在可动台板上,从而在可动台板的金属模安装面上发生应变。
此外,由于通过使肘节机构伸展来进行合模,所以难以控制合模力。
于是,人们提供了一种合模装置(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其具备电动式马达及电磁铁,在闭模及开模的动作中利用马达的转矩,在合模的动作中利用电磁铁的吸引力。
在该合模装置中,与该固定台板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设有后台板,可动台板沿着架设在上述固定台板与后台板之间的连接杆进退自如地配设。而且在上述后台板的后端面上固定有电磁铁,在上述后台板的后方进退自如地配设有吸引板,并且连杆机构以贯通上述后台板及电磁铁的方式配设在吸引板与可动台板之间,通过马达能够使该连杆机构伸缩。
因此,在通过驱动该马达使连杆机构伸展而进行闭模后,通过驱动上述电磁铁而吸引吸引板,便能够进行合模。在此情况下,为了产生合模力而使用电磁铁,所以没有弯曲力矩作用在可动台板上,在上述金属模安装面上不会发生应变。此外,能够容易地控制合模力。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合模装置中,在调节模厚时,不仅需要使可动台板及吸引板、还需要使后台板移动,所以需要移动的部件变多,模厚的调节精度变低。
特许文献1:特许第31906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上述以往的合模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在调节模厚时需要移动的部件、能够提高模厚的调节精度的合模装置及模厚调节方法。
为此,在本发明的合模装置中,具有:第1固定部件,安装有固定金属模;第1可动部件,与该第1固定部件相对置而配设,安装有可动金属模;第2可动部件,随着该第1可动部件的进退而进退。
而且通过改变上述第1、第2可动部件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模厚的调节。
在本发明的其它合模装置中,还在上述第2可动部件上配设有模厚调节用的驱动部。
在本发明的其它合模装置中,上述第1、第2可动部件还由合模力传递部件进行连结。而且经由该合模力传递部件进行模厚的调节。
在本发明的其它合模装置中,上述合模装置还具备模开闭用的驱动部。而且该模开闭用的驱动部是线性马达。
在本发明的其它合模装置中,还在上述第1可动部件的后端面,在合模力传递部件的周围配设有多个顶出装置(ejector device)。
在本发明的其它合模装置中,上述合模力传递部件还在上述第1可动部件的后端面上、在顶出装置的周围配设有多个。
在本发明的其它合模装置中,还在上述第1可动部件上配设有模厚调节用的驱动部。
在本发明的其它合模装置中,还具有经由上述第1可动部件与第1固定部件对置地配设的第2固定部件。
而且在该第2固定部件上配设有模厚调节用的驱动部。
在本发明的其它合模装置中,上述模开闭用的驱动部还配设在第1、第2可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框架之间。
在本发明的其它合模装置中,还在上述模开闭用的驱动部与第1、第2可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配设有推进力传递部。
本发明的模厚调节方法可应用在合模装置中,该合模装置包括安装有固定金属模的第1固定部件、与该第1固定部件相对置地配设且安装有可动金属模的第1可动部件、以及随着该第1可动部件的进退而进退的第2可动部件。
而且通过改变上述第1、第2可动部件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模厚的调节。
根据本发明,在合模装置中,具有:第1固定部件,安装有固定金属模;第1可动部件,与该第1固定部件相对置而配设,安装有可动金属模;第2可动部件,随着该第1可动部件的进退而进退。
而且通过改变上述第1、第2可动部件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模厚的调节。
在此情况下,通过改变上述第1、第2可动部件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模厚的调节,所以能够减少在调节模厚时需要移动的部件,能够提高模厚的调节精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
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开模时的状态。
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
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
图8是图7的X-X剖视图。
图9是图7的Y-Y剖视图。
图10是图7的Z-Z剖视图。
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
图12是图11的A-A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B-B剖视图。
图14是图11的C-C剖视图。
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
符号说明:
10合模装置
11固定台板
12可动台板
13后台板
22吸引板
28、128线性马达
39、139、239杆
56、256模厚调节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合模装置,以进行闭模时的可动台板的移动方向为前方、以进行开模时的可动台板的移动方向为后方,对于注射装置,以进行注射时的螺杆的移动方向为前方、以进行计量时的螺杆的移动方向为后方,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开模时的状态。
在图中,10是合模装置,Fr是注射成形机的框架,Gd是铺设在该框架Fr上而构成导轨、作为支撑并导引合模装置10的第1导引部件的2根导引部(在图中,只表示了2根导引部Gd中的1根),11是载置在该导引部Gd上、作为相对于上述框架Fr及导引部Gd固定的第1固定部件的固定台板,与该固定台板11隔开规定的间隔、并且与固定台板11对置而配设有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后台板13,在上述固定台板11与后台板13之间架设有4根作为连结部件的连接杆14(在图中,只表示了4根连接杆14中的2根)。另外,上述后台板13载置在上述导引部Gd上,使其能够随着连接杆14伸缩而相对于导引部Gd稍稍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固定台板11相对于框架Fr及导引部Gd进行固定,后台板13能够相对于导引部Gd稍稍移动,但可以将后台板13相对于框架Fr及导引部Gd固定,使固定台板11能够相对于导引部Gd稍稍移动。
而且沿着上述连接杆14,与固定台板11相对置而沿模开闭方向进退自如地配设有作为第1可动部件的可动台板12。为此,在上述可动台板12的与连接杆14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用来使连接杆14贯通的未图示的导引孔。
在上述连接杆14的前端部上形成有未图示的第1螺纹部,上述连接杆14通过使上述第1螺纹部与螺母n1螺合而固定在固定台板11上。此外,在上述各连接杆14的后方的规定部分上,比连接杆14外径小的作为第2导引部件的导引柱21从后台板13的后端面朝向后方突出,并且与连接杆14一体地形成。而且在后台板13的后端面附近形成有未图示的第2螺纹部,上述固定台板11与后台板13是通过使上述第2螺纹部与螺母n2螺合而连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导引柱21与连接杆14一体地形成,但也可以将导引柱21与连接杆14分体地形成。
此外,分别在上述固定台板11上固定有作为第1金属模的固定金属模15、在上述可动台板12上固定有作为第2金属模的可动金属模16,随着上述可动台板12的进退,固定金属模15与可动金属模16接触或分离,进行闭模、合模及开模。另外,随着合模的进行,在固定金属模15与可动金属模16之间形成多个未图示的腔体空间,将从注射装置17的注射嘴18注射出的作为成形材料的未图示的树脂填充到上述各腔体空间中。此外,通过固定金属模15及可动金属模16构成金属模装置19。
而且与上述可动台板12平行地配设的作为第2可动部件的吸引板22在比后台板13靠后方且沿着上述导引柱21进退自如地配设,受导引柱21导引。另外,在上述吸引板22上,在与各导引柱21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用来贯通导引柱21的导引孔23。该导引孔23包括:大径部24,其在前端面上开口,且收纳着螺母n2;以及小径部25,其在吸引板22的后端面开口,具有允许导引柱21滑动的滑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板22受导引柱21导引,但也可以不仅由导引柱21、还由导引部Gd导引吸引板22。
为了使上述可动台板12进退,将作为第1驱动部的、且作为模开闭用驱动部的线性马达28配设在可动台板12与框架Fr之间。上述线性马达28具备作为第1驱动元件的定子29、及作为第2驱动元件的可动子31,上述定子29在上述框架Fr上、与上述导引部Gd平行且对应于可动台板12的移动范围而形成,上述可动子31在可动台板12的下端、与上述定子29对置且遍及规定的范围而形成。
在设上述定子29的长度为Lp、设可动子31的长度为Lm、可动台板12的行程为Lst时,上述长度Lm对应于线性马达28产生的最大推进力而设定,上述长度Lp为,
Lp>Lm+Lst。
上述可动子31具备铁芯34和线圈35。而且上述铁芯34朝向定子29突出,具备以规定的间距形成的多个磁极齿33,上述线圈35卷装在各磁极齿33上。另外,上述磁极齿33沿垂直于可动台板12的移动方向的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此外,上述定子29具备未图示的铁芯、及在该铁芯上延伸而形成的未图示的永久磁铁。该永久磁铁是通过使N极及S极的各磁极交替地、且以与上述磁极齿33相同的间距磁化而形成的。
因此,如果通过对上述线圈35供给规定的电流驱动线性马达28,则使可动子31进退,随之使可动台板12进退,能够进行闭模及开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子29中配设永久磁铁、在可动子31中配设线圈35,但也可以在定子中配设线圈、在可动子中配设永久磁铁。在此情况下,随着驱动线性马达28,线圈并不移动,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用来对线圈供给电力的配线。
如果使上述可动台板12前进、使可动金属模16抵接在固定金属模15上,则进行闭模,接着进行合模。而且为了进行合模,在后台板13与吸引板22之间配设有作为第2驱动部的、且作为合模用驱动部的电磁铁单元37。而且进退自如地配设有作为合模力传递部件的杆39,该杆39贯通后台板13及吸引板22并延伸,且将可动台板12与吸引板22相连结。该杆39在闭模及开模时,与可动台板12的进退联动而使吸引板22进退,在合模时,将由电磁铁单元37产生的合模力传递给可动台板12。
另外,由固定台板11、可动台板12、后台板13、吸引板22、线性马达28、电磁铁单元37、杆39等构成合模装置10。
上述电磁铁单元37由在后台板13侧形成的作为第1驱动部件的电磁铁49、以及在吸引板22侧形成的作为第2驱动部件的吸引部51构成,该吸引部51形成于上述吸引板22的前端面的规定部分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吸引板22上包围上述杆39、且与电磁铁49对置的部分上。此外,后台板13的后端面的规定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比上述杆39稍靠上方及下方、沿水平方向延伸而相互平行地形成两个槽45,在各槽45间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铁芯46、以及在其它部分上形成磁轭47。并且在上述铁芯46上卷装着线圈48。
另外,上述铁芯46及磁轭47、以及吸引板22是通过层叠由强磁性体构成的薄板而形成的,构成电磁层叠钢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后台板13分开形成了电磁铁49,与吸引板22分开形成了吸引部51,但也可以作为后台板13的一部分而形成电磁铁、作为吸引板22的一部分而形成吸引部。
因此,在电磁铁单元37中,如果对上述线圈48供给电流,则电磁铁49被驱动,能够吸引吸引部51而产生上述的合模力。
而且上述杆39在后端部上与吸引板22连结,在前端部上与可动台板12连结而配设。因此,杆39在闭模时随着可动台板12前进而前进,从而使吸引板22前进,在开模时随着可动台板12后退而后退,从而使吸引板22后退。
为此,在上述后台板13的中央部分上形成用来使杆39贯通的孔41、以及在上述吸引板22的中央部分上形成用来使杆39贯通的孔42,靠近上述孔41的前端部的开口,配设有滑动自如地支撑杆39的轴套等轴承部件Br1。此外,在上述杆39的后端部上形成有螺纹43,使该螺纹43与旋转自如地受到吸引板22支撑的螺母44螺合。
在闭模结束的时刻,使吸引板22与后台板13接近,在后台板13与吸引板22之间形成有缝隙δ,但如果该缝隙δ变得过小、或变得过大,则不能充分地吸引吸引部51,从而合模力变小。而且最合适的缝隙δ随着金属模装置19的厚度变化而变化。
于是,在上述螺母4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大径的齿轮,在上述吸引板22上配设有作为模厚调节用驱动部的未图示的模厚调节用马达,使安装在该模厚调节用马达的输出轴上的小径的齿轮、和形成于上述螺母44的外周面上的齿轮啮合。
而且如果对应于金属模装置19的厚度而驱动模厚调节用马达、使上述螺母44相对于螺纹43旋转规定量,则能够调节杆39相对于吸引板22的位置,调节吸引板22相对于固定台板11及可动台板12的位置,使缝隙δ成为最合适的值。即,通过改变可动台板12与吸引板22的相对位置,可以进行模厚的调节。
另外,上述模厚调节用马达、齿轮、螺母44、杆39等构成模厚调节装置。此外,由齿轮构成将模厚调节用马达的旋转传递给螺母44的旋转传递部。而且由螺母44及螺纹43构成运动方向变换部,在该运动方向变换部中,螺母44的旋转运动被变换为杆39的直进运动。在此情况下,由螺母44构成第1变换元件,由螺纹43构成第2变换元件。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合模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随着上述金属模装置19的更换而安装了新的金属模装置19,则首先对应于金属模装置19的厚度而改变吸引板22和可动台板12之间的距离,以进行模厚调节。在该模厚调节中,将固定金属模15及可动金属模16分别安装在固定台板11及可动台板12上,接着,使可动金属模16后退,将金属模装置19置于打开的状态。
接着,在距离调节工序中,驱动线性马达28,使可动金属模16抵接在固定金属模15上而进行模接触。另外,此时并不产生合模力。在此状态下,驱动模厚调节用马达,使螺母44旋转,调节后台板13与吸引板22的距离,即调节上述缝隙δ,成为预先设定的值。
此时,将线圈48埋入到后台板13内,以便即使后台板13与吸引板22接触,线圈48也不会破损,并且线圈48不会从后台板13的表面突出。在此情况下,后台板13的表面起到作为线圈48的防损伤用阻止部的功能。另外,在线圈48从后台板13的表面突出的情况下,在后台板13与吸引板22之间,例如在后台板13的与吸引板22对置的面、或吸引板22的与后台板13对置的面上,配设未图示的防接触用阻止部,以便不会因后台板13与吸引板22接触而使线圈48破损。
然后,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模开闭处理机构进行模开闭处理,在闭模时,在图2的状态下对线圈35供给电流。接着,驱动线性马达28,使可动台板12前进,如图1所示,使可动金属模16抵接在固定金属模15上。此时,在后台板13与吸引板22之间、即电磁铁49与吸引部51之间,形成最合适的缝隙δ。另外,闭模所需的力要比合模力小很多。
接着,上述模开闭处理机构在合模时对上述线圈48供给电流,通过电磁铁49的吸引力吸引吸引部51。随之,合模力经由吸引板22及杆39传递给可动台板12,进行合模。进而,能够配设用来形成上述缝隙δ的未图示的缝隙调节用阻止部。另外,还可以将上述防接触用阻止部配设在框架Fr上。
此外,上述合模力由未图示的负荷检测器检测,检测到的合模力被发送给上述控制部,在该控制部中,调节供给到线圈48中的电流使合模力达到设定值,进行反馈控制。在此期间,将在注射装置17中熔融的树脂从注射嘴18注射,填充到金属模装置19的各腔体空间中。另外,作为上述负荷检测器,可以使用配设在杆39上的负载传感器、检测连接杆14的伸长量的传感器等。
而且如果将各腔体空间内的树脂冷却固化,则上述模开闭处理机构在开模时,在图1的状态下停止对上述线圈48供给电流。随之,驱动线性马达28,使可动台板12后退,如图2所示,将可动金属模16置于后退极限位置,从而进行开模。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可动台板12及吸引板22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模厚的调节,所以能够减少在调节模厚时需要移动的部件,能够提高模厚的调节精度。
而且由于通过电磁铁49的吸引力使吸引板22前进、合模力经由杆39及可动台板12传递给可动金属模16,所以能够提高合模时的合模装置10的响应性及稳定性。
此外,由于没有为了产生合模力而使用肘节机构的需要,所以在可动台板12上不会有弯曲力矩作用,在可动台板12的金属模安装面上不会发生应变。
进而,由于杆39不仅具有传递合模力的功能、还具有调节模厚的功能,所以能够减少合模装置10的部件件数,能够使合模装置10的构造简洁化,能够使合模装置10小型化。
此外,能够通过调节供给到线圈48中的电流而容易地控制合模力。而且由于通过对线圈35供给电流而使可动台板12进退、通过对线圈48供给电流而产生合模力,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合模装置10的响应性及稳定性。
而且由于只要将杆39配设在1个部位上就可以,而不需要对每个连接杆14进行配设,所以能够降低合模装置10的成本。此外,由于能够减少在调节模厚时需要移动的部件,所以作为模厚调节用马达能够使用容量较小的马达。因此,不仅能够进一步使合模装置10小型化,而且能够提高模厚调节的精度。
进而,由于上述可动子31与杆39在轴向上重叠配设,所以能够减小合模装置10的轴向尺寸,能够使合模装置10小型化。
此外,由于上述杆39配设在可动台板12、后台板13及吸引板22的中央部分上,所以能够增大直径。因此,能够将螺纹43的导程做得足够小,所以在经由杆39传递合模力时,即使在可动台板12上产生的反作用力施加在杆39上,也不会使杆39旋转。其结果,不需要为了阻止杆39的旋转而配设制动器,所以能够使模厚调节装置的构造简洁化。
而且在通过驱动线性马达28进行闭模后,驱动电磁铁单元37而进行合模,但随着合模也使可动台板12稍稍前进。此时,在线性马达28中使可动子31稍稍前进,但不需要与电磁铁单元37的驱动同步地驱动线性马达28,只要停止对线圈35供给电流、使线性马达28成为非驱动(自由)的状态即可。因此,能够使线性马达28的驱动的控制简洁化。
此外,在合模时,为了随着吸引板22前进而使可动台板12前进,不需要配设机械锁或开闭器等锁定机构,所以不仅能够使合模装置10的构造简洁化,而且能够在闭模及开模时无负荷地驱动线性马达28。因此,在闭模时及开模时能够使可动台板12平滑地移动。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线性马达28配设在可动台板12与框架Fr之间,所以在闭模时,由线性马达28产生的推进力被直接传递给可动台板12。因此,能够提高可动台板12的位置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铁芯46及磁轭47、以及吸引板22都由电磁层叠钢板构成,但也可以由电磁层叠钢板构成后台板13的铁芯46的周围及吸引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台板13的后端面上形成有电磁铁49,与该电磁铁49相对置,将吸引部51进退自如地配设在吸引板22的前端面上,但也可以在后台板13的后端面上配设吸引部,与该吸引部对置,在吸引板22的前端面上进退自如地配设电磁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金属模装置19中形成有多个腔体空间,能够进行多个产品的成形,在可动台板12的后端面上的杆39的周围,对于每个腔体空间配设有未图示的多个顶出装置。另外,在上述金属模装置19上形成有一个腔体空间,在进行1个产品的成形的情况下,优选地将顶出装置配设在可动台板12的后端面的中央部分上。在此情况下,在杆39内配设有顶出装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驱动部而配设有线性马达28,但也可以代替该线性马达28而配设电动式马达、油压缸等。另外,在使用上述马达的情况下,通过驱动马达而产生的旋转的旋转运动由作为运动方向变换部的滚珠螺杆变换为直进运动,使可动台板12进退。
接着,对能够进行1个产品的成形、在可动台板12的中央部分上配设有顶出装置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具有相同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对于具有相同构造的发明的效果援用该实施方式的效果。
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
在此情况下,在作为第1可动部件的可动台板12的后端面的中央部分上配设有顶出装置55,在该顶出装置55的周围、即比顶出装置55靠上方及下方,配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配设有2个作为合模力传递部件的杆39。该各杆39在后端部上经由螺母44与作为第2可动部件的吸引板22连结,在前端部上与可动台板12连结而配设,在闭模时随着可动台板12前进而前进,从而使吸引板22前进,在开模时随着可动台板12后退而后退,从而使吸引板22后退。
此外,在上述各杆39的后端部上形成有螺纹43,使该螺纹43与螺母44螺合。而且在该各螺母4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大径的齿轮,在上述吸引板22上配设有作为模厚调节用驱动部的模厚调节用马达56,使安装在该模厚调节用马达56的输出轴57上的小径的齿轮g1、和上述各齿轮啮合。
如果对应于上述金属模装置19的厚度而驱动模厚调节用马达56,使各螺母44同步地相对于螺纹43旋转规定量,则能够调节杆39相对于吸引板22的位置,调节吸引板22相对于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固定台板11及可动台板12的位置,使缝隙δ(图1)成为最合适的值。
另外,由上述模厚调节用马达56、齿轮g1、螺母44、杆39等构成模厚调节装置。此外,通过齿轮g1及螺母44的齿轮,构成将模厚调节用马达56的旋转传递给螺母44的旋转传递部。而且在吸引板22与杆39之间,通过螺母44及螺纹43构成运动方向变换部,在该运动方向变换部中,螺母44的旋转运动被变换为杆39的直进运动。在此情况下,由螺母44构成第1变换元件,由螺纹43构成第2变换元件。
接着,在上述模厚调节装置中,对使运动方向变换部由杆及可动台板12形成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具有相同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对于具有相同构造的发明的效果援该同实施方式的效果。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
在此情况下,在作为合模力传递部件的杆139上,在后端部上形成有小径部140,在前端部形成有螺纹143,该螺纹143与在作为第1可动部件的可动台板12的后端面上开口而形成的孔144的内周面上形成的未图示的螺纹螺合,将杆139与可动台板12连结。此外,在小径部140的后端部上安装有大径的齿轮g2,在小径部140的前端部上连结有作为第2可动部件的吸引板22。
为此,在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后台板13的中央部分上形成用来贯通杆139的孔41,在上述吸引板22的中央部分上形成贯通上述小径部140的孔142,靠近上述孔41的前端部的开口,配设有滑动自如且旋转自如地支撑杆139的轴套等轴承部件Br2,靠近上述孔142的前端部的开口,配设有旋转自如地支撑杆139的滚珠轴承等轴承部件Br3。
而且在吸引板22上配设有作为模厚调节用驱动部的模厚调节用马达56,使安装在该模厚调节用马达56的输出轴57上的小径的齿轮g1、和上述齿轮g2啮合。
此外,如果对应于金属模装置19的厚度而驱动模厚调节用马达56,使上述杆139相对于可动台板12旋转规定量,则能够调节杆139相对于可动台板12的位置、调节吸引板22相对于固定台板11及可动台板12的位置,使缝隙δ(图1)成为最合适的值。
另外,由上述模厚调节用马达56、齿轮g1、g2、杆139、可动台板12等构成模厚调节装置。此外,由齿轮g1、g2构成将模厚调节用马达56的旋转传递给杆139的旋转传递部。而且在可动台板12与杆139之间,由螺纹143及孔144的螺纹构成运动方向变换部,在该运动方向变换部中,杆139的旋转运动被变换为直进运动。在此情况下,由螺纹143构成第1变换元件,由孔144的螺纹构成第2变换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模厚调节用马达56安装在吸引板22上,通过驱动模厚调节用马达56使杆139旋转,但也可以将模厚调节用马达安装在可动台板12上,通过驱动上述模厚调节用马达使杆139旋转。
接着,对将上述模厚调节用马达安装在后台板13上的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3实施方式具有相同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对于具有相同构造的发明的效果援用同实施方式的效果。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
在此情况下,作为合模力传递部件的杆239在后端部上形成有小径部140、在前端部上形成有螺纹143、在中央部分上形成有花键241,在后端部上与作为第2可动部件的吸引板22连结,在中央部分上经由上述花键241与大径的齿轮g12花键连结,在前端部上与作为第1可动部件的可动台板12连结而配设。另外,上述齿轮g12具备筒状部259,该筒状部259起到作为花键螺母的功能,在内周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花键。
此外,在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后台板13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用来贯通杆239的孔41,在上述吸引板22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用来贯通上述小径部140的孔142,靠近上述孔41的前端部的开口,配设有旋转自如地支撑齿轮g12的滚珠轴承等轴承部件Br5,靠近上述孔41的后端部的开口,配设有滑动自如且旋转自如地支撑杆239的轴套等轴承部件Br4,靠近上述孔142的前端部的开口,配设有旋转自如地支撑杆239的滚珠轴承等轴承部件Br3。此外,将上述螺纹143与在可动台板12的后端面上开口而形成的孔144的内周面上形成的未图示的螺纹螺合。
而且在上述后台板13上配设有作为模厚调节用驱动部的模厚调节用马达256,使安装在该模厚调节用马达256的输出轴257上的小径的齿轮g11与上述齿轮g12啮合。
因此,如果对应于金属模装置19的厚度而驱动模厚调节用马达256、使上述杆239相对于可动台板12旋转规定量,则能够调节杆239相对于可动台板12的位置、调节吸引板22相对于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固定台板11及可动台板12的位置,使缝隙δ(图1)成为最合适的值。
另外,由上述模厚调节用马达256、齿轮g11、g12、杆239、可动台板12等构成模厚调节装置。此外,由齿轮g11、g12构成将模厚调节用马达256的旋转传递给杆239的旋转传递部。而且在上述模厚调节装置中,在可动台板12与杆239之间,由螺纹143及孔144的螺纹构成运动方向变换部,将杆239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直进运动。在此情况下,由杆239构成第1变换元件,由可动台板12构成第2变换元件。
上述模厚调节用马达256由于安装在后台板13上,所以在闭模及开模时并不移动。因此,能够使吸引板22平滑地进退。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模厚调节用马达256安装在后台板13上,但也可以将模厚调节用马达安装在可动台板12上。
接着对在吸引板22与框架Fr之间配设线性马达的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具有相同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对于具有相同构造的发明的效果援用同实施方式的效果。
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
在此情况下,作为第1驱动部的、并且作为模开闭用的驱动部的线性马达128具备:作为第1驱动元件的定子129,其在框架Fr上,与导引部Gd平行、且对应于作为第1可动部件的可动台板12及作为第2可动部件的吸引板22的移动范围而配设;作为第2驱动元件的可动子131,其在上述吸引板22的下端,与上述定子129对置,并且遍及规定的范围而配设。当设上述定子129的长度为Lp1、设可动子131的长度为Lm1、设可动台板12及吸引板22的行程为Lst1时,上述长度Lm1与线性马达128的最大推进力对应而设定,上述长度Lp1为
Lp1>Lm1+Lst1。
即,上述可动子131为了确保上述长度Lm1而形成为,使前端比吸引板22的前端面向前方突出规定的量,使后端比吸引板22的后端面向后方突出规定的量。而且上述定子129形成为,使前端比将可动台板12、吸引板22及作为第2金属模的可动金属模16置于前进极限位置时的上述铁芯34的前端向前方稍稍突出,使后端比将可动台板12、吸引板22及可动金属模16置于后退极限位置时的铁芯34的后端向后方稍稍突出。
此外,配设有将吸引板22及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后台板13贯通、并且在后端部与吸引板22连结、在前端部与可动台板12连结的作为合模力传递部件的杆39。
因此,如果在闭模及开模时通过对上述线性马达128的线圈35供给规定的电流来驱动线性马达128,则产生作为第1输出的推进力,随之,使可动子131进退,将上述推进力作为模开闭力输出给吸引板22。而且该模开闭力经由杆39被传递给可动台板12,使该可动台板12进退,能够进行闭模及开模。
此外,在后台板13与吸引板22之间配设有作为第2驱动部且作为合模用驱动部的电磁铁单元37,使得在闭模结束后能够进行合模。因此,如果在合模时通过对上述电磁铁49的线圈48供给规定的电流来驱动电磁铁单元37,则在作为第2驱动部件的吸引部51中产生作为第2输出的推进力,该推进力作为合模力被输出给吸引板22,将该合模力传递给可动台板12。另外,通过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固定台板11、可动台板12、后台板13、作为连结部件的连接杆14、作为第2导引部件的导引柱21、吸引板22、线性马达128、电磁铁单元37、杆39等构成合模装置10。
在此情况下,在闭模时,由线性马达128产生的推进力在被传递给吸引板22后,被传递给经由杆39与吸引板22一体地连结的可动台板12,推压可动台板12的中央,所以不会在可动台板12上形成倾斜。因此,在进行合模时,能够以均匀的合模力推压可动金属模16。
接着,对在吸引板22与线性马达128之间配设滑动基座的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5实施方式具有相同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对于具有相同构造的发明的效果援用同实施方式的效果。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图8是图7的X-X剖视图,图9是图7的Y-Y剖视图,图10是图7的Z-Z剖视图。
在此情况下,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固定台板11、作为第1可动部件的可动台板12及作为第2可动部件的吸引板22经由作为被导引部件的导引块Gb载置在作为导引部件的导引部Gd上,与此相对照,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后台板13固定在框架Fr上。因此,随着作为连结部件的连接杆14伸缩,固定台板11相对于导引部Gd稍稍移动。
此外,作为第1驱动部的、且作为模开闭用驱动部的线性马达128配设在吸引板22与框架Fr之间,在吸引板22的下端上,经由作为可动部件支撑部的滑动基座Sb安装有作为第2驱动元件的可动子131。上述滑动基座Sb覆盖可动子131的上表面,在长度方向上朝向前方延伸。为此,在上述后台板13的下端上,形成有贯通并包围线性马达128、导引部Gd、导引块Gb、滑动基座Sb等的空间215,结果,上述后台板13经由形成于空间215的两侧的脚部216固定在框架Fr上。
在此情况下,在闭模时,由线性马达128产生的推进力被传递给滑动基座Sb及吸引板22后,被传递给经由杆39与吸引板22一体地连结的可动台板12,推压可动台板12的中央,所以在可动台板12上不会形成倾斜。因此,在进行合模时,能够以均匀的合模力推压可动金属模16。
吸引板22的下端与滑动基座Sb的后端被充分牢固地固定,由吸引板22及滑动基座Sb构成起到刚体功能的“L”字状的推进力传递单元。因此,在闭模时,由线性马达128产生的推进力经由滑动基座Sb被传递给吸引板22,再被传递给杆39,由此能够防止在吸引板22上形成倾斜。其结果,能够经由杆39将推进力平滑地传递给可动台板12。
接着,对在可动台板12与线性马达128之间配设滑动基座Sb的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6实施方式具有相同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对于具有相同构造的发明的效果援用同实施方式的效果。
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图12是图11的A-A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B-B剖视图,图14是图11的C-C剖视图。
在此情况下,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固定台板11、作为第1可动部件的可动台板12及作为第2可动部件的吸引板22经由作为被导引部件的导引块Gb载置在作为导引部件的导引部Gd上,与此相对照,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后台板13固定在框架Fr上。因此,随着作为连结部件的连接杆14伸缩,固定台板11相对于导引部Gd稍稍移动。
此外,作为第1驱动部的、且作为模开闭用驱动部的线性马达128配设在可动台板12与框架Fr之间,在可动台板12的下端上,经由作为可动部件支撑部的滑动基座Sb安装有作为第2驱动元件的可动子131。上述基座Sb覆盖可动子131的上表面,在长度方向上朝向后方延伸。为此,在上述可动台板12的下端上,形成有贯通并包围线性马达128、导引部Gd、导引块Gb、滑动基座Sb等的空间215,其结果,上述后台板13经由形成于空间215的两侧的脚部216固定在框架Fr上。
可动台板12的下端与滑动基座Sb的前端被充分牢固地固定,由可动台板12及滑动基座Sb构成起到刚体功能的“L”字状的推进力传递单元。因此,在闭模时,由线性马达128产生的推进力经由滑动基座Sb被传递给可动台板12,由此能够防止在可动台板12上形成倾斜。其结果,在进行合模时,能够以均匀的合模力推压可动金属模16。
接着,对在可动台板12及吸引板22与线性马达128之间配设滑动基座的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6实施方式具有相同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对于具有相同构造的发明的效果援用同实施方式的效果。
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在闭模时的状态。
在此情况下,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固定台板11、作为第1可动部件的可动台板12及作为第2可动部件的吸引板22经由作为被导引部件的导引块Gb载置在作为导引部件的导引部Gd上,与此相对照,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后台板13固定在框架Fr上。因此,随着作为连结部件的连接杆14伸缩,固定台板11相对于导引部Gd稍稍移动。
此外,作为第1驱动部的、且作为模开闭用驱动部的线性马达128配设在可动台板12及吸引板22与框架Fr之间,经由架设在可动台板12的下端和吸引板22的下端之间的作为可动部件支撑部的滑动基座Sb1安装有作为第2驱动元件的可动子131。上述基座Sb1覆盖可动子131的上表面,在长度方向上,在可动台板12与吸引板22之间延伸。为此,在上述后台板13的下端上,形成有贯通并包围线性马达128、导引部Gd、导引块Gb、滑动基座Sb1等的空间215,其结果,上述后台板13经由形成于空间215的两侧的脚部216(图13)固定在框架Fr上。
可动台板12的下端与滑动基座Sb1的前端之间、以及吸引板22的下端与滑动基座Sb1的后端之间被固定,由可动台板12、吸引板22及滑动基座Sb1构成起到刚体功能的推进力传递单元。因此,在闭模时,由线性马达128产生的推进力经由滑动基座Sb1被传递给吸引板22及可动台板12,由此能够防止在吸引板22及可动台板12上形成倾斜。其结果,在进行合模时,能够以均匀的合模力推压可动金属模16。
此外,经由杆39传递的推进力推压可动台板12的中央,所以在进行合模时,能够以均匀的合模力推压可动金属模16。进而在闭模时,由线性马达128产生的推进力被直接传递给可动台板12,所以能够提高可动台板12的位置精度。
另外,可动台板12的下端与滑动基座Sb1的前端之间、或吸引板22的下端与滑动基座Sb1之间被卡脱自如地固定,在进行闭模、合模及开模时卡合,与此相对照,在进行模厚调节时解除任一方的卡合,以使可动台板12与吸引板22能够相对移动。
在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中,固定台板11被固定在框架Fr上,能够将后台板13载置在导引部Gd上而使其移动,在第6~第8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固定台板11载置在导引部Gd上而使其移动,后台板13固定在框架Fr上,但也可以将固定台板11及后台板13中的任一个固定在框架Fr上,而将另一个载置在导引部Gd上而使其移动。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主旨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变形并不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以外。
本发明能够应用在注射成形机的合模装置中。

Claims (11)

1、一种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a)第1固定部件,安装有固定金属模;
(b)第1可动部件,与所述第1固定部件相对置而配设,安装有可动金属模;
(c)第2可动部件,随着所述第1可动部件的进退而进退;
(d)合模力传递部件,其配设在所述第1、第2可动部件之间;
(e)模开闭用驱动部,其配设在与所述合模力传递部件不同的轴上,且随着模开闭动作而使所述第1、第2可动部件进退;而且
(f)通过改变所述第1、第2可动部件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模厚的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装置,其中在所述第2可动部件上配设有模厚调节用的驱动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模装置,其中
(a)所述第1、第2可动部件由合模力传递部件连结;而且
(b)经由该合模力传递部件进行模厚的调节。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模装置,其中
所述模开闭用的驱动部是线性马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可动部件的后端面上,在合模力传递部件的周围配设有多个顶出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可动部件的后端面上、在顶出装置的周围配设有多个所述合模力传递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可动部件上配设有模厚调节用的驱动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装置,其中
(a)具有经由所述第1可动部件与第1固定部件对置地配设的第2固定部件;而且
(b)在该第2固定部件上配设有模厚调节用的驱动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模装置,其中所述模开闭用的驱动部配设在第1、第2可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框架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合模装置,其中在所述模开闭用的驱动部与第1、第2可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配设有推进力传递部。
11、一种合模装置的模厚调节方法,其中该合模装置具有:第1固定部件,安装有固定金属模;第1可动部件,与该第1固定部件相对置而配设,安装有可动金属模;第2可动部件,随着该第1可动部件的进退而进退;合模力传递部件,配设在所述第1、第2可动部件之间;以及模开闭用驱动部,配设在与所述合模力传递部件不同的轴上,且随着模开闭动作而使所述第1、第2可动部件进退;所述模厚调节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改变所述第1、第2可动部件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模厚的调节。
CNB2005800088238A 2004-03-19 2005-03-18 合模装置及模厚调节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47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0004/2004 2004-03-19
JP2004080004 2004-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3957A CN1933957A (zh) 2007-03-21
CN100534759C true CN100534759C (zh) 2009-09-02

Family

ID=34993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882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4759C (zh) 2004-03-19 2005-03-18 合模装置及模厚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58875A1 (zh)
EP (1) EP1726426B1 (zh)
JP (3) JP4584918B2 (zh)
CN (1) CN100534759C (zh)
TW (1) TWI252157B (zh)
WO (1) WO20050900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2705B2 (ja) * 2006-05-22 2011-12-21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4727630B2 (ja) * 2006-08-21 2011-07-20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及び型閉じ動作制御方法
JP4790566B2 (ja) * 2006-10-25 2011-10-1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4531737B2 (ja) * 2006-11-07 2010-08-2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5014823B2 (ja) * 2007-02-08 2012-08-2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5372331B2 (ja) * 2007-02-08 2013-12-18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4767893B2 (ja) * 2007-03-27 2011-09-0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WO2008120647A1 (ja) * 2007-03-29 2010-07-1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5000714B2 (ja) * 2007-05-21 2012-08-1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及び型締装置制御方法
JPWO2008143344A1 (ja) * 2007-05-23 2010-08-1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及び型締装置制御方法
CN102773977B (zh) * 2007-08-28 2015-09-09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合模装置以及合模控制方法
JP4949479B2 (ja) 2007-09-28 2012-06-0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及び型締制御方法
TW201006655A (en) 2008-04-04 2010-02-16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Mold clamping apparatus
JP5340625B2 (ja) 2008-04-08 2013-11-1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EP2411197B1 (en) * 2009-03-23 2018-12-26 Wintal Machines S.r.l. Locking device for columns of moulding presses
DE102010015820A1 (de) 2009-04-22 2011-01-27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ormklemm- bzw. Formschließvorrichtung
JP5710188B2 (ja) * 2010-09-15 2015-04-30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成形機
JP5710293B2 (ja) * 2011-01-31 2015-04-30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成形機
JP5634899B2 (ja) * 2011-01-31 2014-12-0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5670782B2 (ja) * 2011-03-07 2015-02-18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CN103328173B (zh) 2011-03-08 2016-04-20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成型机
JP5722154B2 (ja) * 2011-07-26 2015-05-20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722153B2 (ja) * 2011-07-26 2015-05-20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912870B2 (ja) * 2011-07-29 2016-04-2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774420B2 (ja) * 2011-09-08 2015-09-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749127B2 (ja) * 2011-09-20 2015-07-1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764020B2 (ja) * 2011-09-21 2015-08-1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752556B2 (ja) * 2011-10-12 2015-07-2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774441B2 (ja) * 2011-10-21 2015-09-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及び射出成形機の型厚調整方法
JP5774442B2 (ja) * 2011-10-21 2015-09-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774443B2 (ja) * 2011-10-21 2015-09-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758288B2 (ja) 2011-12-28 2015-08-0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897933B2 (ja) * 2012-03-01 2016-04-0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823331B2 (ja) * 2012-03-29 2015-11-2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US20130287885A1 (en) * 2012-04-27 2013-10-31 Athena Automation Ltd. Two-platen hybri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5839482B2 (ja) * 2012-05-29 2016-01-0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839490B2 (ja) * 2012-09-11 2016-01-0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968769B2 (ja) * 2012-11-29 2016-08-10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2014188895A (ja) * 2013-03-27 2014-10-06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
JP5989587B2 (ja) * 2013-03-29 2016-09-0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6091978B2 (ja) * 2013-04-23 2017-03-08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2015071278A (ja) * 2013-10-04 2015-04-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テン調整機構を有する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6084546B2 (ja) * 2013-10-15 2017-02-2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6144212B2 (ja) * 2014-01-17 2017-06-0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および射出成形方法
JP6177703B2 (ja) 2014-02-04 2017-08-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CN108778672B (zh) * 2016-03-31 2021-03-26 京洛株式会社 合模装置
TW202033338A (zh) * 2019-01-30 2020-09-16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成型裝置、以及成型品的製造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43991C2 (de) * 1982-11-27 1985-01-10 Karl 7298 Loßburg Hehl Formschließeinheit mit einer Auswerfer-Antriebsvorrichtung
US4545756A (en) * 1984-07-20 1985-10-08 Sakurai Hiroshi Hydraulic clamping apparatus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T385465B (de) * 1986-05-13 1988-04-11 Engel Gmbh Maschbau Schliesseinheit fuer eine einrichtung zum spritzgiessen
TW205018B (zh) * 1990-11-30 1993-05-01 Toshiba Machine Co Ltd
JPH0768613A (ja) * 1993-09-06 1995-03-14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射出圧縮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AT402276B (de) * 1994-08-31 1997-03-25 Engel Gmbh Maschbau Schliesseinheit einer spritzgiessmaschine
JP3155477B2 (ja) * 1996-11-25 2001-04-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3190600B2 (ja) * 1997-07-09 2001-07-2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3240274B2 (ja) * 1997-08-26 2001-12-17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3469068B2 (ja) * 1997-11-18 2003-11-2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3401446B2 (ja) * 1998-12-28 2003-04-28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等の型締装置
JP2001079852A (ja) * 1999-09-17 2001-03-27 Sony Disc Technology Inc 成形装置
DE19956190C2 (de) * 1999-11-22 2001-12-06 Karl Hehl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einer zweistufigen linearen Bewegung
JP2001179789A (ja) * 1999-12-27 2001-07-03 Sato Tekkosho:Kk 成形型の型締装置
AT410649B (de) * 2000-09-25 2003-06-25 Engel Austria Gmbh Verfahren zum aufbringen des schliessdruckes auf die geschlossene form einer spritzgiessmaschine
JP3938281B2 (ja) * 2001-02-02 2007-06-27 三菱重工プラスチッ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電動型開閉装置
JP2002292708A (ja) * 2001-03-30 2002-10-09 Nissei Plastics Ind Co 射出成形機の駆動装置
JP3657563B2 (ja) * 2002-02-20 2005-06-08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エジェクタ装置
JP3808395B2 (ja) * 2002-04-03 2006-08-09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トグル式型締装置の金型押圧力調整方法、およびトグル式型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62092A (ja) 2012-08-30
US20070158875A1 (en) 2007-07-12
WO2005090052A1 (ja) 2005-09-29
EP1726426B1 (en) 2013-02-13
TW200600313A (en) 2006-01-01
JP4584918B2 (ja) 2010-11-24
TWI252157B (en) 2006-04-01
JPWO2005090052A1 (ja) 2008-01-31
CN1933957A (zh) 2007-03-21
EP1726426A1 (en) 2006-11-29
JP2010173333A (ja) 2010-08-12
EP1726426A4 (en) 201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4759C (zh) 合模装置及模厚调节方法
CN100563995C (zh) 合模装置及合模方法
CN101031405B (zh) 合模装置
CN101641200B (zh) 合模装置
EP2139670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kunststoffprofils
CN101505941A (zh) 合模装置
CN101674925A (zh) 合模装置及合模装置控制方法
DE602004007562T2 (de) Spannvorrichtung für eine Spritzgiessmaschine
WO1997034757A1 (de) Einrichtung zum antreiben eines verschiebbar gelagerten bauteils einer spritzgiessmaschine
US20130323349A1 (en) Mold-Tool System Including Actuation Configured to Move Plate Assemblies Attached with Valve-Stem Assemblies of Runners
KR20070022222A (ko) 형체장치 및 형 두께 조정방법
KR101330043B1 (ko) 사출성형기
CN105058696A (zh) 用于二板式注塑机的模板支撑导向装置
CN103009544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017649A (zh) 应变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以及应变测定装置
JP2007307867A (ja) 型締装置
DE3715161A1 (de) Schliesseinheit fuer eine einrichtung zum spritzgiessen
KR101403780B1 (ko) 사출성형기
EP1280647B1 (de) Spritzgiessmaschine mit exzenterantrieb
CN100443284C (zh) 电动机驱动的注模设备
CN103042663B (zh) 注射成型机
JP4842705B2 (ja) 型締装置
JP2002166444A (ja) 電動式射出機構
CN103042665A (zh) 注射成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