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1405B - 合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合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1405B
CN101031405B CN2005800327296A CN200580032729A CN101031405B CN 101031405 B CN101031405 B CN 101031405B CN 2005800327296 A CN2005800327296 A CN 2005800327296A CN 200580032729 A CN200580032729 A CN 200580032729A CN 101031405 B CN101031405 B CN 1010314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near motor
mold closing
movable member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327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1405A (zh
Inventor
德井洋介
守谷幸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1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1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1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14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6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2045/178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9C2045/1792Machine parts driven by an electric motor, e.g. electric servomotor
    • B29C2045/1793Machine parts driven by an electric motor, e.g. electric servomotor by an electric linear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2045/645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using 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轴向尺寸的合模装置。具有:第1固定部件(11),安装有固定金属模(15);第1可动部件(12),与该第1固定部件(11)对置地配设,安装有可动金属模(16);第2可动部件(22),随着该第1可动部件(12)的进退而移动;合模力传递部件(39),将上述第1、2可动部件(12、22)连结;以及模开闭用的驱动部(28),使上述第1可动部件(12)进退而进行模开闭。并且,该模开闭用的驱动部(28)与上述合模力传递部件(39)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在此情况下,由于模开闭用的驱动部(28)与上述合模力传递部件(39)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所以能够减小合模装置(10)的轴向尺寸。

Description

合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模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成形机、例如注射成形机具备注射装置、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通过将树脂从注射装置的注射嘴射出而填充到金属模装置的型腔空间中、并使其固化而能够得到成形品。并且,上述金属模装置具备固定金属模及可动金属模,通过使上述合模装置动作、使可动金属模相对于固定金属模进退,能够进行闭模、合模及开模。
上述合模装置具备安装有上述固定金属模的固定台板、安装有上述可动金属模的可动台板、电动式的马达、由连结在该马达的输出轴上的滚珠丝杠轴、以及与该滚珠丝杠轴螺合的滚珠螺母构成的滚珠丝杠、与上述滚珠螺母连结的十字联轴节、配置在该十字联轴节与可动台板之间的肘节机构等,通过驱动上述马达而使十字联轴节前进,使上述肘节机构伸展,由此能够进行闭模及合模。
但是,在上述结构的合模装置中,为了产生合模力而使用肘节机构,所以在可动台板上作用有弯曲力矩,会在可动台板的金属模安装面上产生变形。
此外,由于通过使肘节机构伸展来进行合模,所以难以控制合模力。
所以,提供了具备电动式马达及电磁铁、在闭模及开模的动作中利用马达的转矩、在合模的动作中利用电磁铁的吸引力的合模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合模装置中,与固定台板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有后台板,可动台板沿着架设在上述固定台板与后台板之间的连接杆进退自如地被配设。并且,在上述后台板的后端面上固定有电磁铁,在上述后台板的后方进退自如地配设有吸附板,并且在吸附板与可动台板之间配设有连接机构,能够通过马达使该连接机构伸缩。
因而,在通过驱动该马达而使连接机构伸展来进行闭模后,通过驱动上述电磁铁而吸附吸附板,能够进行合模。在此情况下,由于为了使合模力产生而使用电磁铁,所以不仅在可动台板上不会作用弯曲力矩,不会在上述金属模安装面上产生变形,而且能够容易地控制合模力。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9060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合模装置中,为了使可动台板进退而需要使连接机构伸缩,轴向尺寸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以往的合模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轴向尺寸的合模装置。
为此,在本发明的合模装置中,具有:固定部件,安装有固定金属模;第1可动部件,与该固定部件对置地配设,并安装有可动金属模;第2可动部件,随着该第1可动部件的进退而移动;合模用的电磁铁,产生合模力;合模力传递部件,将上述第1、第2可动部件装卸自如地连结;以及线性马达,配设在框架和上述第1可动部件之间,使第1可动部件进退而进行模开闭.
并且,该线性马达被配置在上述合模力传递部件的下方,上述线性马达与上述合模力传递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重叠。
根据本发明,在合模装置中,具有:固定部件,安装有固定金属模;第1可动部件,与该固定部件对置地配设,并安装有可动金属模;第2可动部件,随着该第1可动部件的进退而移动;合模用的电磁铁,产生合模力;合模力传递部件,将上述第1、第2可动部件装卸自如地连结;以及线性马达,配设在框架和上述第1可动部件之间,使第1可动部件进退而进行模开闭。
并且,该线性马达被配置在上述合模力传递部件的下方,上述线性马达与上述合模力传递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重叠。
在此情况下,由于模开闭用的驱动部与上述合模力传递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所以能够减小合模装置的轴向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的闭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的开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3是图1的X-X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的闭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的闭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的闭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的闭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9是图8的X-X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Y-Y剖视图。
图11是图8的Z-Z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合模装置
11固定台板
12可动台板
13后台板
14连接杆
21导柱
22吸附板
28、128、228、328线性马达
31、131、231、331可动元件
37电磁铁单元
39杆
49电磁铁
51吸附部
Fr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合模装置中,设进行闭模时的可动台板的移动方向为前方、进行开模时的可动台板的移动方向为后方,在注射装置中,设进行注射时的螺杆的移动方向为前方、进行计量时的螺杆的移动方向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的闭模时的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的开模时的状态的图,图3是图1的X-X剖视图。
在图中,10是合模装置,Fr是注射成形机的框架,Gd是构成铺设在上述框架Fr上的轨道、支撑并引导合模装置10的两根引导部(在图中只表示了1根),11是载置在上述引导部Gd上、相对于上述框架Fr及引导部Gd固定的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固定台板,与该固定台板11隔开规定间隔并与固定台板对置而配设有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后台板13,在上述固定台板11与后台板13之间架设有4根作为连结部件的连接杆14(在图中只表示了两根)。并且,沿着该连接杆14并与固定台板11对置,进退(在图中沿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配设有作为第1可动部件且作为第1输出部件的可动台板12,且受连接杆14引导。为此,在上述可动台板12的与连接杆14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使连接杆14贯通的未图示的引导孔。
在上述各连接杆14的前端部(在图中是右端部)上,形成有未图示的第1螺纹部,上述连接杆14通过使上述第1螺纹部与螺母n1螺合而固定在固定台板11上。此外,在上述各连接杆14的后方(图中左方)的规定的部分上,使与连接杆14相比外径小的导柱21从后台板13的后端面(在图中是左端面)朝向后方突出,并且与连接杆14一体地形成,在各导柱21上的后台板13的后端面附近,形成有未图示的第2螺纹部,上述后台板13通过使上述第2螺纹部与螺母n2螺合而固定在导柱2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柱21与连接杆14一体地形成,但也可以将导柱21与连接杆14分体地形成。
另外,上述后台板13载置在上述引导部Gd上,以使其能够随着连接杆14的伸缩而相对于引导部Gd稍稍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台板11相对于框架Fr及引导部Gd固定,后台板13能够相对于引导部Gd稍稍移动,但也可以将后台板13相对于框架Fr及引导部Gd固定、使固定台板11能够相对于引导部Gd稍稍移动。
此外,分别在上述固定台板11上固定作为第1金属模的固定金属模15、在上述可动台板12上固定作为第2金属模的可动金属模16,由固定金属模15及可动金属模16构成金属模装置19.并且,随着上述可动台板12的进退而使固定金属模15和可动金属模16接触或分离,进行闭模、合模及开模.
另外,随着进行合模,在固定金属模15与可动金属模16之间形成未图示的型腔空间,从注射装置17的注射喷嘴18注射的作为成形材料的未图示的树脂填充在上述型腔空间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金属模15及可动金属模16形成一个型腔空间,通过金属模装置19进行1个的成形。
此外,若在将树脂填充到型腔空间中后将金属模装置19冷却,使型腔空间内的树脂冷却而固化,进行开模,此时使配设在可动台板12的后端面上的顶出装置55动作,使未图示的推杆从可动金属模16突出,能够将成形品取出。
并且,在上述后台板13的后端面上,作为第2可动部件且作为第2输出部件的吸附板22在比后台板13靠后方沿着上述导柱21进退自如地配设,受导柱21引导。另外,在上述吸附板22上,在与各导柱21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使导柱21贯通的引导孔23。该引导孔23具备在后台板13侧开口、收容螺母n2的大径部24、以及在吸附板22的后端面侧开口、具备与导柱21滑动接触的滑动面的小径部25。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板22受导柱21引导,但也可以不仅通过导柱21、还通过引导部Gd引导吸附板22。
为了使上述可动台板12进退,在可动台板12与框架Fr之间配设有作为第1驱动部且作为模开闭用的驱动部的线性马达28。上述线性马达28具备与上述引导部Gd平行且与可动台板12的移动范围对应而配设在上述框架Fr上的作为第1驱动要素的定子29、以及与上述定子29对置且遍及规定的范围配设在上述可动台板12的下端的作为第2驱动要素的可动元件31。另外,上述线性马达28具有以作为合模力传递部件的杆39为中心的非对称的构造。
上述可动元件31具备朝向定子29突出、且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多个磁极齿33的芯34、以及卷装在各磁极齿33上的线圈35。另外,上述各磁极齿33在相对于可动台板12的移动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形成。并且,上述定子29具备未图示的芯、以及在该芯上延伸形成的未图示的永久磁铁,该永久磁铁通过将未图示的N极及S极的各磁极交替地且以与上述磁极齿33相同的间距着磁而形成。
因此,如果通过对上述线圈35供给规定的电流而驱动线性马达28,则产生作为第1输出的推进力,随之能够使可动元件31进退,将上述推进力作为模开闭力而输出给可动台板12,使可动台板12进退,进行闭模及开模。
并且,在设上述定子29的长度为Lp、设可动元件31的长度为Lm、设可动台板12的行程为Lst时,对应于线性马达28的最大的推进力而设定上述长度Lm,使上述长度Lp为
Lp>Lm+Lst。
即,上述可动元件31被配设为,为了确保上述长度Lm而使前端(图中右端)比可动台板12的前端面(图中右端面)向前方(图中右方)突出规定的量,使后端(图中左端)向比可动台板12的后端面向后方突出规定的量。并且,上述定子29被配设为,使前端比可动台板12及可动金属模16置于前进极限位置时的芯34的前端向前方稍稍突出、使后端比可动台板12及可动金属模16置于后退极限位置时的芯34的后端向后方稍稍突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子29上配设永久磁铁、在可动元件31上配设线圈35,但也可以在定子上配设线圈、在可动元件上配设永久磁铁.在此情况下,线圈不随着线性马达28被驱动而移动,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用来对线圈供电的配线.
此外,由上述连接杆14构成第1引导部件,由导柱21构成第2引导部件,由引导部Gd构成第3引导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性马达28配设在可动台板12与框架Fr之间,但也可以将线性马达28配设在可动台板12与引导部Gd之间。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将引导部Gd作为第1引导部件而构成。
如果使上述可动台板12前进(向图中右方向移动)而使可动金属模16抵接在固定金属模15上,则闭模结束,接着在后台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配设有作为第2驱动部且作为合模用的驱动部的电磁铁单元37,以便能够接着进行合模。
该电磁铁单元37由配设在后台板13上的作为第1驱动部件的电磁铁49、以及配设在吸附板22上的作为第2驱动部件的吸附部51构成,在后台板13的后端面的规定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上述杆39稍向上方及下方,沿水平方向延伸而相互平行地形成有两个槽45,在各槽45间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芯46,而在另一部分上形成磁轭47。并且,在上述芯46上卷装有线圈48,形成电磁铁49。
此外,在上述吸附板22的前端面的规定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附板22上包围上述杆39而与电磁铁49对置的部分上配设有吸附部51。另外,上述后台板13的线圈46及磁轭47、以及吸附板22是通过层叠由强磁性体构成的薄板而形成,并构成电磁层叠钢板。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后台板13另外地配设有电磁铁49,与吸附板22另外地配设有吸附部51,但也可以作为后台板13的一部分而形成电磁铁、作为吸附板22的一部分而形成吸附部。
因而,在电磁铁单元37中,如果对上述线圈48供给电流,则电磁铁49被驱动,吸附吸附部51,使该吸附部51上产生作为第2输出的推进力,该推进力作为合模力被输出给吸附板22,该合模力被传递给可动台板12。
并且,为了在闭模及开模时将上述模开闭力传递给吸附板22、与可动台板12的进退联动而使吸附板22前进,并在合模时将上述合模力传递给可动台板12而使可动金属模16进退,上述杆39将可动台板12与吸附板22连结并进退自如地配设。上述杆39被配设为,在后端部(图中左端部)与吸附板22连结,在前端部与可动台板12连结,在闭模时随着可动台板12前进而前进,使吸附板22前进,在开模时随着可动台板12后退而后退,使吸附板22后退。
为此,在上述后台板13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用来使杆39贯通的孔41,在上述吸附板22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用来使杆39贯通的孔42,面对上述孔41的前端部的开口而配设有滑动自如地支撑杆39的轴套等的轴承部件Br1。此外,在上述杆39的后端部上形成有螺纹43,使该螺纹43与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吸附板22上的螺母44螺合。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上述金属模装置19中形成一个型腔空间,并进行1个的成形,所以型腔空间形成在可动台板12的大致中央。因而,上述顶出装置55也优选地配设在可动台板12的后端面的中央部分上,所以在杆39内形成有用来收容顶出装置55的空间56。
另外,由固定台板11、可动台板12、后台板13、连接杆14、导柱21、吸附板22、线性马达28、电磁铁单元37、杆39等构成合模装置10。
在闭模结束的时刻,虽然使吸附板22接近于后台板13,在后台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留有规定的距离、形成有间隙δ,但如果该间隙δ过小或过大,则不能充分地吸附吸附部51,合模力变小.并且,最合适的间隙δ随着金属模装置19的厚度变化而变化.
所以,在上述螺母4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大径的齿轮,在上述吸附板22上配设有作为第3驱动部且作为模厚调节用的驱动部的未图示的模厚调节用马达,并使安装在该模厚调节用马达的输出轴上的小径的齿轮与形成在上述螺母44的外周面上的齿轮啮合。
并且,如果对应于金属模装置19的厚度而驱动模厚调节用马达、使上述螺母44相对于螺纹43旋转规定量,则能够调节杆39相对于吸附板22的位置、调节吸附板22相对于固定台板11及可动台板12的位置,能够使上述间隙δ成为最合适的值。
另外,由上述模厚调节用马达、各齿轮、螺母44、杆39等构成模厚调节装置。此外,由各齿轮构成将膜厚调节用马达的旋转传递给螺母44的旋转传递部。并且,由螺母44及螺纹43构成运动方向变换部,在该运动方向变换部中,螺母44的旋转运动被变换为杆39的平移运动。在此情况下,由螺母44构成第1变换要素,由螺纹43构成第2变换要素。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合模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随着上述金属模装置19的更换而安装了新的金属模装置19,则首先对应于金属模装置19的厚度而变更吸附板22与可动台板12之间的距离,进行模厚调节。在该模厚调节中,首先使上述可动金属模16后退,将金属模装置19置于打开的状态,接着驱动线性马达28,使可动金属模16抵接在固定金属模15上而进行模接触。另外,此时不产生合模力。在此状态下,驱动模厚调节用马达而使螺母44旋转,调节后台板13与吸附板22的距离、即上述间隙δ,设为预先设定的值。
此时,将线圈48埋入到后台板13内,以使得即使后台板13与吸附板22接触、线圈48也不会损坏,并且使线圈48不会从后台板13的表面突出。在此情况下,后台板13的表面作为线圈48的防损伤用的挡块发挥功能。另外,在线圈48从后台板13的表面突出的情况下,在后台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在例如后台板13的与吸附板22对置的面、或吸附板22的与后台板13对置的面上,配设未图示的防接触用的挡块,使得后台板13不会因与吸附板22接触而使线圈48损坏。
然后,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模开闭处理机构进行模开闭处理,在闭模时,在图2的状态下对线圈35供给电流。随之,线性马达28被驱动,使可动台板12前进,如图1所示,使可动金属模16抵接在固定金属模15上。此时,在后台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即电磁铁49与吸附部51之间形成有最合适的间隙δ。另外,闭模所需要的力比合模力小。
接着,上述模开闭机构在图2的状态下对上述线圈48供给电流,通过电磁铁49的吸附力吸附吸附部51。随之,合模力经由吸附板22及杆39传递给可动台板12,进行合模。在此情况下,在进行合模的期间,保持上述间隙δ以使后台板13与吸附板22不会接触。并且,可以在后台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在例如后台板13的与吸附板22对置的面、或吸附板22的与后台板13对置的面上,配设防接触用或间隙调节用的挡块。进而,可以在后台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的框架Fr的规定的位置上配设挡块。
上述合模力被未图示的负荷检测器检测,被检测到的合模力被传送给上述控制部,在该控制部中调节对线圈48供给的电流以使合模力成为设定值,进行反馈控制.在此期间,从注射喷嘴18注射在注射装置17中被熔融的树脂,填充到金属模装置19的型腔空间中.
接着,如果型腔空间内的树脂固化,则上述模开闭处理机构停止对上述线圈48供给电流。随之线性马达28被驱动,使可动台板12后退(向图中左方向移动),如图2所示,将可动金属模16及可动台板12置于后退极限位置,进行开模。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述可动元件31被固定在可动台板12上,所以由线性马达28产生的推进力被直接传递给可动台板12。因而,能够将可动台板12正确地定位,能够提高合模装置10的操作性。此外,在线性马达28中为了检测可动元件31的位置而配设有未图示的位置检测器,通过该位置检测器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可动台板12的位置。
此外,由于由电磁铁单元37产生的推进力被传递给比后台板13靠后方的吸附板22,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电磁铁单元37的维护、管理。
并且,由于不需要为了产生合模力而使用转矩机构,所以在可动台板12上不会作用有弯曲力矩,能够防止在可动台板12的金属模安装面上发生变形。
进而,由于杆39不仅具有传递合模力的功能,而且兼具有调节膜厚的功能,所以能够减少合模装置10的部件件数,能够使合模装置10的构造简洁化,并能够使合模装置10小型化。
此外,通过调节对线圈48供给的电流能够容易地控制合模力。并且,通过对线圈35供给电流而使可动台板12进退、通过对线圈48供给电流而产生合模力,所以能够提高合模装置10的响应性及稳定性。
并且,由于只要将模厚调节装置配设在1处就可以,而不需要对每个连接杆14配设,所以能够降低合模装置10的成本。此外,由于在调节模厚时移动的部件较少,所以作为模厚调节用马达可以使用容量较小的马达。因而,不仅能够使合模装置小型化,而且能够提高调节模厚的精度。
进而,由于上述可动元件31与杆39在轴向上重叠而配设,所以能够减小合模装置10的轴向尺寸,能够使合模装置10小型化。
此外,由于上述杆39配设在合模装置10的中央部分上、配设在可动台板12、后台板13及吸附板22的中央部分上,所以能够增大直径。因而,能够使螺纹43的导程充分小,所以在经由杆39传递合模力时,即使在可动台板12上产生的反作用力施加在杆39上,也不会使杆39旋转。结果,不需要为了阻止杆39的旋转而配设制动器,所以能够使模厚调节装置的构造简洁化。
并且,在通过驱动线性马达28而进行闭模后,驱动电磁铁单元37而进行合模,但随着合模,可动台板12也稍稍前进。此时,在线性马达28中可动元件31稍稍前进,但不需要与电磁铁单元37的驱动同步地驱动线性马达28,只要停止对线圈35供给电流、使线性马达28成为非驱动(自由)的状态就可以。因而,能够使线性马达28的驱动的控制简洁化。
此外,在合模时,不需要为了随着吸附板22前进、使可动台板12前进而配设机械锁、开闭器等的锁止机构,所以不仅能够使合模装置10的构造简洁化,而且在闭模时及开模时能够以无负荷驱动线性马达28。因而,在闭模时及开模时能够使可动台板12平滑地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46及磁轭47、以及吸附板22整体由电磁层叠钢板构成,但也可以在后台板13上仅将线圈46的周围、在吸附板22上仅将吸附板51由电磁层叠钢板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台板13的后端面上配设有电磁铁49,与该电磁铁49对置而在吸附板22的前端面上配设有吸附部51,但也可以在后台板13的后端面上配设吸附部、与该吸附部对置而在吸附板22的前端面上配设电磁铁.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杆39内形成空间56、在可动台板12的后端面的中央部分上配设顶出装置55,但也可以使用多个杆作为合模力传递部件,配设在顶出装置55的周围。进而,在上述金属模装置19中形成多个型腔空间、进行多个成形的情况下,不需要在上述杆39内配设顶出装置55,而可以在该39的周围配设多个顶出装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驱动部而配设有线性马达28,但可以配设电动式的马达、油压缸等来代替该线性马达28。另外,在使用上述马达的情况下,通过驱动马达而产生的旋转的旋转运动由作为运动方向变换部的滚珠丝杠变换为平移运动,使可动台板12进退。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台板11及后台板13配设在引导部Gd上,可动台板12由连接杆14支撑,但也可以通过连接杆14及引导部Gd支撑可动台板12。
接着,对通过连接杆14及引导部Gd支撑可动台板12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对于具有相同的构造带来的发明的效果援用该实施方式的效果。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的剖视图。
在此情况下,在作为第1可动部件且作为第1输出部件的可动台板12的下端配设有线性马达支撑部61,在该线性马达支撑部61上隔开规定的距离而配设有一对引导台62。并且,上述引导台62被载置在作为第3引导部件的各引导部Gd上。
在此情况下,通过上述引导部Gd不仅支撑、引导可动台板12,还支撑、引导作为第2驱动要素的可动元件31,所以能够提高作为第1驱动要素的定子29和可动元件31之间的间隙的精度。因而,能够提高作为模开闭用的驱动部的线性马达28的控制性。
接着,对将线性马达配设在作为第2输出部件的吸附板22(图1)和框架Fr之间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对于具有相同的构造带来的发明的效果援用该实施方式的效果。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的闭模时的状态的图。
在图中,12是与沿着作为连结部件的连接杆14与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固定台板11对置而进退自如地配设的作为第1可动部件且作为第1输出部件的可动台板。此外,22是作为第2可动部件且作为第2输出部件的吸附板,该吸附板22在比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后台板13靠后方(图中左方)沿着上述各导柱21进退(在图中沿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配设,并受导柱21引导。
并且,为了使上述可动台板12进退,在吸附板22及后台板13与框架Fr之间配设有作为第1驱动部且作为模开闭用的驱动部的线性马达128。
上述线性马达128具备与引导部Gd平行且与可动台板12及吸附板22的移动范围对应而配设在框架Fr上的作为第1驱动要素的定子129、以及与上述定子129对置且遍及规定的范围而配设在上述吸附板22的下端的作为第2驱动要素的可动元件131.在设上述定子129的长度为Lp、设可动元件131的长度为Lm、设可动台板12及吸附板22的行程为Lst时,对应于线性马达128的最大的推进力而设定上述长度Lm,使上述长度Lp为
Lp>Lm+Lst。
即,上述可动元件131被形成为,为了确保上述长度Lm而使前端(图中右端)比吸附板22的前端面(图中右端面)向前方(图中右方)突出规定的量、使后端(图中左端)比吸附板22的后端面(图中左端面)向后方突出规定的量。并且,上述定子129被形成为,使前端比可动台板12、吸附板22及可动金属模16置于前进极限位置时的上述芯34的前端向前方稍稍突出、使后端比可动台板12、吸附板22及可动金属模16置于后退极限位置时的芯34的后端向后方稍稍突出。
并且,配设有贯通吸附板22及后台板13、且在后端部(图中左端部)与吸附板22连结、在前端部(图中右端部)与可动台板12连结的作为合模力传递部件的杆39。
因而,在闭模及开模时,如果通过对上述线性马达128的线圈35供给规定的电流而驱动上述线性马达128,则产生作为第1输出的推进力,随之使可动元件131进退,上述推进力作为模开闭力被输出给吸附板22。接着,该模开闭力经由杆39传递给可动台板12,使该可动台板12进退,并能够进行闭模及开模。
此外,在后台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配设有作为第2驱动部且作为合模用的驱动部的电磁铁单元37,以便在闭模结束后能够进行合模。因而,在合模时,如果通过对上述电磁铁单元37的线圈48供给规定的电流而驱动电磁铁单元37,则在作为第2驱动部件的吸附部51上作为第2输出而产生推进力,且该推进力作为合模力而被输出给吸附板22,将该合模力传递给可动台板12。另外,由固定台板11、可动台板12、后台板13、连接杆14、导柱21、吸附板22、线性马达128、电磁铁单元37、杆39等构成合模装置10。
在此情况下,由于使上述可动元件131与杆39在轴向上重叠而被配设,所以能够减小合模装置10的轴向尺寸,能够使合模装置10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线性马达128产生的推进力经由杆39传递给与吸附板22一体地连结的可动台板12,所以能够将可动台板12正确地定位,能够提高合模装置10的操作性。
此外,由于由电磁铁单元37产生的推进力被传递给吸附板22,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电磁铁单元37的维护、管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连接杆14构成第1引导部件,由导柱21构成第2引导部件,由引导部Gd构成第3引导部件,线性马达128配设在吸附板22与框架Fr之间,但是也可以将线性马达128配设在吸附板22与引导部Gd之间,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将引导部Gd构成为第2引导部件。
接着,对将线性马达配设在可动台板12与连接杆14之间的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对于具有相同的构造带来的发明的效果援用该实施方式的效果。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的闭模时的状态的图。
在图中,12是与沿着作为连结部件且作为第1引导部件的连接杆14与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固定台板11对置而进退(在图中的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配设的作为第1可动部件且作为第1输出部件的可动台板.此外,22是作为第2可动部件且作为第2输出部件的吸附板,该吸附板22在比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后台板13靠后方(图中左方)沿着作为第2引导部件的各引导柱21进退自如地配设,并受导柱21引导.
在此情况下,为了使上述可动台板12进退,在可动台板12与各连接杆14之间配设有作为第1驱动部且作为模开闭用的驱动部的线性马达228。进而,线性马达228的引导部232相邻于线性马达228而配设,线性马达228及可动台板12由连接杆14引导。上述线性马达228具备配设在各连接杆14的外周面上且对应于可动台板12的移动范围而配设的作为第1驱动要素的未图示的定子、以及在上述可动台板12上与上述定子对置而配设在用来引导各连接杆14的引导孔的内周面上的作为第2驱动要素的可动元件231。另外,由固定台板11、可动台板12、后台板13、连接杆14、导柱21、吸附板22、线性马达228、作为第二驱动部且作为合模用的驱动部的电磁铁单元37、作为合模力传递部件的杆39等构成合模装置10。
因而,如果通过对上述线性马达228的未图示的线圈供给规定的电流而驱动线性马达228,则使可动元件231进退,随之使可动台板12进退,能够进行闭模及开模。
此外,由于上述线性马达228与杆39在轴向上重叠而配设,所以能够减小合模装置10的轴向尺寸,并能够使合模装置10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线性马达228产生的作为第1输出的推进力被直接传递给可动台板12,所以能够将可动台板12正确地定位,能够提高合模装置10的操作性。并且,在线性马达228中为了检测可动元件231的位置而配设有上述位置检测器,通过该位置检测器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可动台板12的位置。
此外,由于由电磁铁单元37产生的作为第2输出的推进力被传递给比后台板13靠后方的吸附板22,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电磁铁单元37的维护、管理。
接着,对将线性马达配设在吸附板22与导柱21之间的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对于具有相同的构造带来的发明的效果援用该实施方式的效果。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的闭模时的状态的图。
在图中,12是与沿着作为连结部件的连接杆14与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固定台板11对置而进退(在图中沿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配设的作为第1可动部件且作为第1输出部件的可动台板。此外,22是作为第2可动部件且作为第2输出部件的吸附板,该吸附板22在比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后台板13靠后方(图中左方)沿着(走为第2引导部件的)上述各导柱21进退自如地配设,并受导柱21引导。
并且,为了使上述可动台板12进退,在吸附板22与导柱21之间配设有作为第1驱动部且作为模开闭用的驱动部的线性马达328。进而,线性马达328的引导部332相邻于线性马达328而配设,线性马达328及吸附板22受导柱21引导。上述线性马达328具备配设在导柱21的外周面上且对应于可动台板12及吸附板22的移动范围而配设的作为第1驱动要素的未图示的定子、以及在上述吸附板22上与上述定子对置且从吸附板22向后方突出而配设在用来引导导柱21的引导孔的内周面上的作为第2驱动要素的可动元件331。
此外,配设有贯通吸附板22及后台板13、且在后端部(图中左端部)与吸附板22连结、在前端部(图中右端部)与可动台板12连结的作为合模力传递部件的杆39.
因而,在闭模及开模时,如果通过对上述线性马达328的未图示的线圈供给规定的电流而驱动线性马达328,则产生作为第1输出的推进力,随之使可动元件331进退,上述推进力作为模开闭力被输出给吸附板22。接着,该模开闭力经由杆39传递给可动台板12,能够使该可动台板12进退,并进行闭模及开模。
另外,由固定台板11、可动台板12、后台板13、连接杆14、导柱21、吸附板22、线性马达328、作为第二驱动部且作为合模用的驱动部的电磁铁单元37、杆39等构成合模装置10。
在此情况下,由于上述线性马达328与杆39在轴向上重叠而配设,所以能够减小合模装置10的轴向尺寸,并能够使合模装置10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线性马达328产生的推进力经由杆39被传递给与吸附板22一体地连结的可动台板12,所以能够将可动台板12正确地定位,能够提高合模装置10的操作性。
并且,由于由电磁铁单元37产生的作为第2输出的推进力被传递给比后台板13靠后方的吸附板22,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电磁铁单元37的维护、管理。
接着,对在吸附板22与线性马达128之间配设滑动基座的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具有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的部件通过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对于具有相同的构造带来的发明的效果援用该实施方式的效果。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金属模装置及合模装置的闭模时的状态的图,图9是图8的X-X剖视图,图10是图8的Y-Y剖视图,图11是图8的Z-Z剖视图。
在此情况下,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固定台板11、作为第1可动部件的可动台板12及作为第2可动部件的吸附板22经由作为被引导部件的引导块Gb载置在作为引导部件的引导部Gd上,相对于此,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后台板13被固定在框架Fr上。因而,随着作为连结部件的连接杆14伸缩,固定台板11相对于引导部Gd稍稍移动。
此外,作为第1驱动部且作为模开闭用的驱动部的线性马达128配设在吸附板22与框架Fr之间,并在吸附板22的下端经由作为可动部件支撑部且作为推进力传递部的滑动基座Sb安装有作为第2驱动要素的可动元件131。上述滑动基座Sb覆盖可动元件131的上表面,在长度方向上朝向前方延伸。为此,在上述后台板13的下端上,形成贯通并包围线性马达128、引导部Gd、引导块Gb、滑动基座Sb等的空间215,结果,上述后台板13经由形成在空间215的两侧的脚部216固定在框架Fr上。
在此情况下,在闭模时,由线性马达128产生的推进力被传递给滑动基座Sb及吸附板22后,经由作为合模力传递部件的杆39传递给与吸附板22一体地连结的可动台板12,推压可动台板12的中央,所以不会在可动台板12上形成倾斜。因而,在进行合模时,能够以均匀的合模力推压可动金属模16。
吸附板22的下端与滑动基座Sb的后端被充分牢固地固定,由吸附板22及滑动基座Sb构成作为刚体发挥功能的“L”字状的推进力传递单元。因而,在闭模时,在由线性马达128产生的推进力经由滑动基座Sb被传递给吸附板22、再传递给杆39时,能够防止在吸附板22上形成倾斜。结果,能够经由杆39将推进力平滑地传递给可动台板12。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的主旨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并不将它们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以外.
工业实用性
能够将本发明应用在注射成形机的合模装置中。

Claims (6)

1.一种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固定部件,安装有固定金属模;
第1可动部件,与该固定部件对置地配设,并安装有可动金属模;
第2可动部件,随着该第1可动部件的进退而移动;
合模用的电磁铁,产生合模力;
合模力传递部件,将上述第1、第2可动部件装卸自如地连结;以及
线性马达,配设在框架和上述第1可动部件之间,使第1可动部件进退而进行模开闭;
并且,
该线性马达被配置在上述合模力传递部件的下方,
上述线性马达与上述合模力传递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装置,上述线性马达具有以上述合模力传递部件为中心非对称的构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装置,
上述电磁铁配置在上述第1、第2可动部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装置,由上述线性马达产生的推力作用在上述第1、第2可动部件中的至少第1可动部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装置,上述线性马达由引导部件引导而进退,该引导部件引导上述第1、第2可动部件中的至少第1可动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装置,
在框架上配设有与引导上述第1、第2可动部件中的至少第1可动部件的引导部件不同的另一个引导部件;
上述线性马达由上述另一个引导部件引导而进退。
CN2005800327296A 2004-09-27 2005-09-27 合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14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9265/2004 2004-09-27
JP2004279265 2004-09-27
PCT/JP2005/017699 WO2006035745A1 (ja) 2004-09-27 2005-09-27 型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1405A CN101031405A (zh) 2007-09-05
CN101031405B true CN101031405B (zh) 2010-05-05

Family

ID=36118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272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1405B (zh) 2004-09-27 2005-09-27 合模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64382A1 (zh)
EP (1) EP1795325B1 (zh)
JP (1) JP4680923B2 (zh)
KR (1) KR100893066B1 (zh)
CN (1) CN101031405B (zh)
CA (1) CA2581245A1 (zh)
HK (1) HK1105919A1 (zh)
TW (1) TWI280911B (zh)
WO (1) WO20060357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2226B2 (ja) * 2006-04-21 2011-07-2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及び型締力制御方法
JP4905927B2 (ja) * 2006-05-22 2012-03-28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5005972B2 (ja) * 2006-06-28 2012-08-2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US20080042322A1 (en) * 2006-08-15 2008-02-21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Platen-stroke actuator of molding system, amongst other things
JP4531737B2 (ja) * 2006-11-07 2010-08-2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5372331B2 (ja) * 2007-02-08 2013-12-18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5014823B2 (ja) * 2007-02-08 2012-08-2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4954764B2 (ja) * 2007-03-28 2012-06-20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5179121B2 (ja) * 2007-08-28 2013-04-10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5634899B2 (ja) * 2011-01-31 2014-12-0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5774420B2 (ja) * 2011-09-08 2015-09-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823218B2 (ja) * 2011-09-08 2015-11-2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CN103009586B (zh) * 2011-09-22 2015-09-30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型机
CN103009585B (zh) * 2011-09-22 2015-10-14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型机
JP5726788B2 (ja) * 2012-02-28 2015-06-0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878044B2 (ja) * 2012-03-08 2016-03-08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及び駆動装置
JP5829153B2 (ja) * 2012-03-12 2015-12-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829166B2 (ja) * 2012-03-29 2015-12-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823331B2 (ja) * 2012-03-29 2015-11-2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2015071278A (ja) * 2013-10-04 2015-04-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テン調整機構を有する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KR102199859B1 (ko) * 2018-12-04 2021-01-07 이찬 플라스틱 용기 성형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5161A1 (de) * 1986-05-13 1987-11-19 Engel Kg L Schliesseinheit fuer eine einrichtung zum spritzgiessen
JP3147825B2 (ja) * 1997-07-23 2001-03-19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電気炊飯器
CN1933958A (zh) * 2004-03-19 2007-03-21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合模装置及合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4822A (ja) 1984-12-28 1986-07-14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用型締装置
JPS61154823A (ja) * 1984-12-28 1986-07-14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力制御方法
JPS631516A (ja) * 1986-06-20 1988-01-06 Niigata Eng Co Ltd 射出成形機
JP2793303B2 (ja) * 1989-12-16 1998-09-03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オルタネータの制御方法
TW205018B (zh) * 1990-11-30 1993-05-01 Toshiba Machine Co Ltd
US5322430A (en) * 1992-01-30 1994-06-21 Toshib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Mold clamping device i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3155477B2 (ja) * 1996-11-25 2001-04-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3190600B2 (ja) * 1997-07-09 2001-07-2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3240274B2 (ja) * 1997-08-26 2001-12-17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3593672B2 (ja) * 1998-05-01 2004-11-24 日創電機株式会社 成形機
DE19920626C2 (de) * 1999-05-05 2003-01-30 Karl Hehl Spritzgießmaschine zur Verarbeitung von Kunststoffen
JP3256853B2 (ja) * 1999-09-22 2002-02-18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DE19957485A1 (de) 1999-11-23 2001-05-31 Mannesmann Ag Spritzgiessmaschine mit Linearmotor
JP3938281B2 (ja) * 2001-02-02 2007-06-27 三菱重工プラスチッ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電動型開閉装置
JP3582826B2 (ja) * 2001-07-13 2004-10-27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における型締連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5161A1 (de) * 1986-05-13 1987-11-19 Engel Kg L Schliesseinheit fuer eine einrichtung zum spritzgiessen
JP3147825B2 (ja) * 1997-07-23 2001-03-19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電気炊飯器
CN1933958A (zh) * 2004-03-19 2007-03-21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合模装置及合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64382A1 (en) 2007-11-15
EP1795325B1 (en) 2014-03-26
EP1795325A1 (en) 2007-06-13
JP4680923B2 (ja) 2011-05-11
CN101031405A (zh) 2007-09-05
EP1795325A4 (en) 2010-05-05
KR100893066B1 (ko) 2009-04-14
TWI280911B (en) 2007-05-11
KR20070055565A (ko) 2007-05-30
CA2581245A1 (en) 2006-04-06
WO2006035745A1 (ja) 2006-04-06
TW200618996A (en) 2006-06-16
JPWO2006035745A1 (ja) 2008-05-15
HK1105919A1 (en) 2008-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1405B (zh) 合模装置
CN100563995C (zh) 合模装置及合模方法
CN100534759C (zh) 合模装置及模厚调节方法
JP4902785B2 (ja) 二材成形用射出成形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1356914B1 (en) Electric closing gear
JP5000714B2 (ja) 型締装置及び型締装置制御方法
CN101505941A (zh) 合模装置
CN101641200B (zh) 合模装置
CN102773977A (zh) 合模装置以及合模控制方法
CN100427289C (zh) 注射装置及注射方法
KR100783663B1 (ko) 형체장치 및 형 두께 조정방법
JP4965372B2 (ja) 型締装置
JP3752806B2 (ja) 射出圧縮成形装置
CN103017649A (zh) 应变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以及应变测定装置
JP4809126B2 (ja) 型締装置
KR101403780B1 (ko) 사출성형기
JP5005411B2 (ja) 型開閉装置
CN117140883A (zh) 注射装置和制造树脂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59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059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