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20A - 给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给纸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720A CN1115720A CN94113478A CN94113478A CN1115720A CN 1115720 A CN1115720 A CN 1115720A CN 94113478 A CN94113478 A CN 94113478A CN 94113478 A CN94113478 A CN 94113478A CN 1115720 A CN1115720 A CN 11157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record
- paper feed
- feed roller
- feed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3—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feeding s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B41J11/0055—Lateral guides, e.g. guides for preventing skewed conveyance of print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26—Registering devices
- B41J13/28—Front lays, stops, or gau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Ticket-Dispens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纸装置,它包括用于支承纸的纸支承装置;用于将所述纸支承装置支承的纸送出的可转动的供纸装置;以及歪斜送进修正装置,其用于当所述纸正被所述可转动的供纸装置送进时使纸在一个包括纸面的平面内转动,从而修正纸的歪斜送进。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装在记录装置如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等之中的给纸装置,更具体来说,涉及一页一页分开供纸的给纸装置。
一般来说,在记录装置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中,普通的纸以及厚页如明信片、信封等或者特别的页如塑料膜已经被用作记录纸。记录纸通过手动一页一页地插入或通过自动给纸装置(ADF)一页一页接续、自动地供送。
自动给纸装置的一个实例示于图32A至32E。记录装置51包括一个用于一页一页地分开并供送纸P的自动给纸装置52,以及一个用于在所供送的纸上记录图象信息的记录部分53。
如图32A所示,放置在压板54上的记录纸P借助压簧55压抵在与供纸辊56同轴布置的辊57上,分离爪58布置在压板54的前角部。如图32B所示,由供纸辊56的转动而送出的记录纸P被分离爪58一页一页地分开,分开的纸由导向部分59引导,在输送辊60和领纸辊61之间被送进一个预定的量,如图32C所示。其后,输送辊60反向转动,试图将记录纸P送回。在这种情况下,供纸辊56在接触记录纸P时被停止,因此,由于被输送辊送回的记录纸的弹性,使供纸辊承受一个力,从而以给纸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供纸辊。但是,由于供纸辊56的反向转动借助反转防止机构如单向离合器(未画)而被防止,因而防止了记录纸被送回。
因此,记录纸P的前端到达输送辊60和领纸辊61之间的咬合区,在输送辊60和供纸辊56之间的记录纸P形成一个环。由于环的形成,记录纸P的前端被压抵在输送辊60和领纸辊61之间的咬合区上,因此,将记录纸P的前端修正成与一条垂直于分扫描方向(给纸方向)的直线对准。然后,如图32E所示,通过驱动输送辊60,将记录纸送至记录位置。在此情况下,供纸辊56也被记录纸的运动所驱动,并在等待状态中被停止,在等待状态中,供纸辊的切除部分基本平行于记录纸P,而且辊57被记录纸P的运动所转动。
但是,在上述的普通自动给纸装置52存在结构复杂,零件数目增多的问题。另外,由于控制也很复杂,而且与给纸装置一同使用的记录装置51的种类受到限制,因而难于将一种给纸装置应用于各种记录装置。另外,在记录纸P从自动给纸装置52被供送之后直至图象在记录部分53被记录在记录纸上之前,这一段时间被增长。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简化其控制,可应用于各种记录装置且零件数目减少的给纸装置,以及一种记录装置,给纸装置可装在其中,而且可以缩短供送记录纸之后直至在记录纸上记录图象之前的这一段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给纸装置包括:一个用于支承纸的纸支承装置;一个用于将纸支承装置支承的纸送出的可转动的供纸装置;以及一个用于修正纸的歪斜送进的歪斜送进修正装置,修正是在送进纸时使纸在包括纸面的平面内转动而实现的。
歪斜送进修正装置包括用于将可转动的供纸装置与正被送进的纸分开的分离装置,通过使分离装置在不同的定时作用在纸上而使纸转动。或者,也可将歪斜送进修正装置设计成使通过可转动的供纸装置所送进的纸量在纸的左、右两侧有所区别从而使纸转动。
现对照以下附图详述本发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给纸装置的平面图;
图3和4是给纸装置的传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5和6是给纸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喷墨记录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供纸辊的立体图;
图9A和9B是供纸辊的侧视图;
图10A,10B,11A,11B,12A,12B,13A,13B和14A至14E是说明供纸操作的视图;
图15由图15A和15B构成,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操作的流程;
图16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供纸辊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所示供纸辊的侧视图;
图18是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供纸辊的立体图;
图19A和19B是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供纸辊的侧视图;
图20是按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供纸辊的立体图;
图21A是按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供纸辊的立体图,图21B至21F是图21A所示的供纸辊的定时图;
图22A,22B,23A,23B,24A和24B是解释按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供纸操作的视图;
图25A,25B,26A,26B,27A,27B,28A和28B是说明按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供纸操作的视图;
图29A,29B,30A,30B,31A和31B是说明按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供纸操作的视图;以及
图32A至32E是说明普通的给纸装置的视图。第一实施例
首先对照附图说明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在一喷墨记录装置中的)给纸装置。图1是一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给纸装置的平面图,图3和4是给纸装置的传动机构的侧视图,图5和6是给纸装置的侧视图,图7是喷墨记录装置的剖视图,图8,9A和9B是表示供纸辊的视图,图10A至14B是解释供纸操作的视图,图15A和15B是解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现对照图1至9B描述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有自动给纸装置(ADF)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包括:一个供纸部分,一个给纸部分,一个排纸部分,一个运载部分,一个清理部分等。
首先说明供纸部分,如图1所示,供纸部分1以倾斜状态(倾角大约为30°至60°)连接于记录装置的本体。顺便讲一讲,记录图象的记录纸是水平地排出的。如图2至4所示,供纸部分1包括一供纸辊(它包括供纸辊部分2X,2Y),一分离爪3,一条活动的侧部导向器4,一底部5,一压板6,压板弹簧7(见图5),传动齿轮(输入齿轮8a,中间齿轮8b,8c,8e,供纸辊齿轮8d),一释放凸轮9,一个分离爪弹簧10,一个分离杆10以及一释放凸轮12。由于压板5被释放凸轮9向下压至图5所示位置,因此记录纸P与供纸辊部分2X,2Y间隔开来。
在装上记录纸P之后,输入辊14(下文详述)的驱动力通过传动齿轮8a至8e传递至供纸辊部分2X,2Y。当释放凸轮9与压板9分开时,压板9抬升至图6所示的位置,使供纸辊部分2X,2Y与记录纸P相接触。然后,当供纸辊转动时,借助分离爪3逐一拾起记录纸并将其分开。分开的记录纸P被送至给纸部分13(下文将详述)。供纸辊部分2X,2Y和释放凸轮9被转动一转,直到记录纸被送至给纸部分13。然后,压板6从供纸辊部分2X,2Y松释,因而来自供纸辊部分2X,2Y的传动力不传递至记录纸(初始状态)。这种初始状态一直维持到下一次供送记录纸为止。
如图7所示,给纸部分13包括上面提到的输送辊14、一领纸辊15、一领纸辊导向器16、一领纸辊弹簧17、一个PE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杆18、一个PE传感器19、一个PE传感器弹簧20、一个上部导向器21、一合板22等。送至给纸部分13的记录纸P由合板22,上部导向器21和领纸辊导向器16引导而送至输送辊14和领纸辊15之间的咬合区。PE传感器杆18设置在辊对14,15的给纸方向的上游,用来检测记录纸P的前端,为确定记录起始位置提供基准。领纸辊弹簧17偏压领纸辊导向器16,从而使领纸辊15抵靠输送辊14,因而领纸辊15被输送辊14的转动所驱动以产生记录纸P的输送力。借助低频(LF)电机23转动输送辊14和领纸辊15,从而使送至输送辊14和领纸辊15间的咬合区的记录纸P以预定的量送至记录起始位置。然后,记录头24将相应于预定图象信息的图象记录在记录纸上。
记录头24的作用是将墨图象记录在由输送辊14和领纸辊15送进的记录纸P上。记录方法采用了喷墨记录法,借助从记录头排墨来记录图象。记录头包括微小的液体排放孔、液体通道、设在液体通道中的能量作用部分,以及一个产生能量的装置,用于产生作用在能量作用部分中的液体上从而产生液滴。上述产生能量的装置可以用在采用电—机转换件如压电元件的记录法,采用在液体上照射电磁波如激光表加热液体而排放墨滴的记录法,以及借助电热转换元件如具有加热电阻器的加热件来加热液体而排放液体的记录法中。
在上述那些记录法中,由于排放记录液滴的排液孔可高密度地设置在记录头上,因而在利用热能排放液体的喷墨记录法中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记录。在这些记录头中,利用电热转换元件作为产生能量的装置的记录头,由于易于实现紧凑的结构,可以充分采用IC技术和/或微加工技术(在最近的半导体领域中技术工艺和可靠性已显著改善)的优势,从而可以高密度地安装,低成本地制造。
如图1所示,运载部分25包括装有记录头24的滑架26;滑架26沿其在垂直于给纸方向的方向上往复移动(扫描)的导轴27;用于固定滑架26的后端且用于保持记录头24和记录纸P之间预定距离的导向器28;用于将滑架电机29的传动力传递至滑架26的定时带30;用于张紧定时带30的惰轮31,以及用于将驱动信号从电基底传至记录头24的挠性电缆32。记录头24与墨箱整体形成从而构成可互换的记录头组件。通过记录头与滑架26一起移动,墨图象就记录在台板22上输送的记录纸P上。
如图1所示,排纸部分33包括排纸辊34,用于将输送辊14的传动力传递至排纸辊34的传动辊35,用于帮助排送记录纸P的促进器36,以及排放承盘37。排纸辊34和促进器36用于排放记有图象的记录纸P而不弄脏记录纸的表面。
如图1所示,清理部分38包括用于清洁记录头24的泵39行,用于抑制记录头24干燥的盖40,以及用于在供纸部分1和泵39之间转换来自输送辊14的传动力的传递的传动转换臂41。除供纸操作和清理操作外,传动转换臂41位于图1所示位置。在该位置上,由一个能转动输送辊14的轴线的行星齿轮(未画)安装在预定的位置,因而输送辊14的传动力不传递至供纸部分和泵39。当移动滑架26使传动转换臂41移至图1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因而行星齿轮响应于输送辊14的正转或反转而转动,因此,当输送辊14正向转动时,输送辊的传动力传至供纸部分,而当输送辊反向转动时,输送辊的传动力传至泵39。
另外,用于驱动输送辊14的低频电机23和用于驱动滑架的滑架电机29为响应于来自相应的驱动器(未画)的信号转动预定角度的步进电机。另外,传感器板42的半径小于绕着供纸辊部分2X,2Y的辊的橡胶部分2a的半径,传感器板42安装于包括供纸辊部分2X,2Y的供纸辊。传感器板42具有一凹口,因此,只有当释放凸轮9位于压板6被释放凸轮松释的图5位置时,该凹口才与设置在图7所示的电基底43上的辊传感器(光断续器photo—interrupter)44对准,从而使从传感器的发光部分发出的光可被传感器的受光部分接收。通过检测传感器板42的状态就可以测出供纸辊部分2X,2Y的角位及与供纸辊部分2X,2Y呈相位关系地被驱动的释放凸轮9的角位,从而提供记录纸P的供纸程序的控制定时。
下面详述供纸部分1。如图2所示,在供纸部分1中,各零件或元件安装在底部5上,从而形成一个组件。按照图示实施例,供纸部分1具有用于使记录纸按照其一侧相互对准的单侧基准,该单侧基准是由底部5的右侧板5b形成的。底部5还具有一凹槽,通过该凹槽可使压板6减速,如图6所示,压板弹簧7以和供纸辊部分2X,2Y(2b)相对的关系放置在该凹槽中。另外,如图5所示,压板6通过压板上端两侧设置的销6a而与底部相连接,使压板可绕销6a转动。另外,如图2所示,由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如人造革)制成的分离垫45以和供纸辊部分2X,2Y相对的关系附着于压板6上,因而当放在压板上的记录纸的数目大大地减少时可防止记录纸的双重送进。另外,可左、右移动的侧部导向器4安装在压板6上,借助活动侧部导向器4将纸抵靠在放纸基准上就可以放置各种尺寸的记录纸P。
具有供纸辊部分2X,2Y的供纸辊,其两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底部5上。如图8所示,供纸辊部分2X,2Y的每一个都具有由塑料整体形成的辊部2b和轴部2c,从而形成一个单页供纸辊。辊的橡胶部分2a覆在相应的辊部2b上以帮助记录纸P的输送。辊部2b具有D形(半圆形)截面,有一切除部分。各附加辊46的半径比(安装在供纸辊部分2X,2Y上的)橡胶部分2a的半径小0.5至3mm,附加辊46设在辊部2b的外端,以防止除供纸操作外记录纸P接触辊部2a,从而防止弄脏记录纸,也防止供纸辊部分2X,2Y位置错动。
另外,如图2所示,在轴部2c上有二个辊部2b,这两个辊部2b的位置分别离开纸基准(右侧板5b)大约40mm和170mm。因此,记录纸(如A4规格的纸)由两个辊部2X,2Y输送,而如明信片的记录纸则由靠近纸基准的一个辊部2X输送。另外,如图8所示,在每个供纸辊部分2X,2Y的两侧设有肋2d,每条肋2d的直径大于橡胶部分2a的直径。每条肋2d的周向长度(以下称“分离区域”),与靠近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X的辊部2b相关,为1mm,如图9A所示;与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2Y的辊部2b相关,为3mm,如图9B所示。而且辊部2X,2Y的分离区域相互具有相同的半径,相互具有相同的角位(距切除部分的中心为a°)。
当清理部分38的传动转换臂41借助滑架26以方向A移动,从而使输送辊14正向转动时,行星齿轮(未画)被移动而与图4所示的输入齿轮8a相啮合,从而将传动力传至供纸部分1。输入齿轮8a将传动力通过中间齿轮8b,8c传至供纸辊齿轮8d,以便转动供纸辊部分2X,2Y,从而供送记录纸P。另外,供纸辊齿轮8d通过离合器齿轮8e和中间齿轮8f将传动力传至释放凸轮9。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供纸辊部分2X,2Y和释放凸轮9具有相同的角相位,在压板6被松释(图4和5)的状态中,如图5所示,供纸辊部分2X,2Y的切除部分面对压板6。
释放凸轮9的结构使得只有当供纸辊部分2X,2Y的切除部分相对压板(中心角大约为120°)时它才松释压板6,而当供纸辊部分2X,2Y的非切除部分相对压板6时,它以200至500克的压力抵靠记录纸P或压板6。另外,如图2所示,当压板6的从底部5的右侧板5b上形成的开口突出的一个推下部分6b被释放凸轮9向下压时,压板6被松释。如图1所示,一压板凸轮47连接于底部5,而且当设置在压板6的推下部分6b附近的凸轮6c被向下压时,压板凸轮47绕支轴47a转动,从而压迫设置得远离推下部分6b的一凸轮6d。
由于上述布置,甚至当设置在靠近压板6的端部的推下部分6b受压时,压板也不相对于底部5倾斜。因此,压板是基本与底部平行地被松释的。一离合器弹簧48以下述方式设置在离合器齿轮8e之内,即,当离合器齿轮的图3中箭头B的方向转动时,使离合器弹簧变紧,从而防止离合器齿轮反转。
如图3所示,分离爪3可绕支轴3a转动,并以20至100克的压力压靠记录纸P或压板6。分离爪3的作用是在供纸操作中分离包括所谓普通纸的记录纸P。分离爪3的位置靠近纸基准,如图2所示,具有一个覆盖记录纸的一个前角的三角形顶面。当记录纸P承受来自三角形爪的阻力时,可被一页一页地分开。另外,对于非普通纸的记录纸(如厚纸),可以通过将纸抵靠底部5的一个下部导向器5a(图5)(无须被分离爪3捕获)的方式以利用下部导向器5a的阻力,从而将其一页一页地分开。
如图3所示,释放杆11,释放凸轮12设在与释放凸轮9共轴的一根轴上。释放杆11和释放凸轮12与释放凸轮9是不同步的,而是独立地由操纵者驱动以便装纸。释放杆11和释放凸轮12通过齿轮相互连接。释放杆11可占据三个位置:(i)送进位置,(ii)厚纸装放位置,(iii)普通纸装放位置。这三个位置相互角度间隔大约20°至50°。传动比经选择使得释放凸轮12转过大约90°与释放杆11的上述三个位置一致。
在送进位置,由于释放凸轮12只是向下压迫压板6的推下部分6b,因而释放凸轮的力并未作用在分离爪3的推下部分3b上。
在厚纸装放位置,由于释放凸轮12只是向下压迫压板6的推下部分6b,分离爪3沿压板6下降,因而可放置厚纸而不被分离爪3捕获。
在普通纸装放位置,由于释放凸轮12向下压迫压板6的推下部分6b和分离爪3的推下部分3b,因而分离爪3相对于压板6抬起,从而可以放置普通纸P,使其被分离爪3捕获。
顺便一提,上述齿轮(不包括供纸辊齿轮),分离爪3,释放杆11和释放凸轮12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于底部5的右侧板5b的轴上。
下面详述使用供纸部分1的分离区域来稳定供纸状态的过程。首先,如果用于调整记录纸P的前角的分离爪3只布置在压板的一侧,如图10A和10B所示,那么,叠放的记录纸P易于绕着分离爪3向着未设分离爪的一侧下降。与供纸辊部分2X,2Y接触的记录纸P的供纸操作通过使供纸辊部分2X,2Y转动而从上述状态开始。
然后如图11A和11B所示,当供纸辊部分2X,2Y继续被转动时,最上部的一页记录纸P跨在分离爪3上与其它记录纸分开。当如图12A和12B所示分离爪3的分离操作完成之时,被分开的记录纸与叠放的记录纸相似仍是倾斜的。在分离爪3的分离操作完成后,供纸辊部分2X,2Y的肋2d开始与记录纸P接触,从而形成一种供纸辊的橡胶部分2a与记录纸P分离的分离状态。由于肋2d是与供纸辊整体地用低摩擦的塑料形成的,因而正被供送的记录纸P和叠放在压板6上的记录纸P之间的摩擦力变得大于正在供送的记录纸P和供纸辊之间的摩擦力,因此,正被供送的记录纸因上述摩擦力盖而停止。在图示实施例中,肋2d起到分离装置和调整记录纸P运动的调整装置的两种作用。
由于记录纸P和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Y的分离区域(肋)之间的距离大于记录纸P和纸基准附近的供纸辊部分2X的分离区域之间的距离,如图13A和13B所示,因而正被供送的记录纸P绕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Y转动,因此,记录纸P的(靠近纸基准的)边缘抵靠底部5的右侧板(纸基准)。如果记录纸P沿逆时针方向倾斜以至记录纸与供纸辊的橡胶部分2a间隔开来,那么,记录纸P由于辊部2b的分离区域的长度之间的差而顺时针方向转动。当记录纸P(靠近纸基准的)边缘抵靠底部5的右侧板5b时,产生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力,该转动力克服正被供送的记录纸P和叠放在压板6上的记录纸P之间的摩擦力,因此,记录纸P在辊部2b正在滑动时被修正方向而平行于供纸方向。
另一方面,如果记录纸P沿顺时针方向倾斜以至记录纸与供纸辊的橡胶部分2a间隔开来,那么,记录纸P由于辊部2b的分离区域的长度之间的差而进一步在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当辊部2b达到其分离区域以便使记录纸进入滑动状态时,产生一个逆时针转动记录纸P的靠近底部5的右侧板5b的边缘的力,该力克服了在叠放在压板6上的记录纸P和正被供送的记录纸P之间的摩擦力,因此,记录纸P受到修正而平行于供纸方向。另外,与另一辊部2b相比,通过或多或少地加快靠近纸基准的辊部2b从记录纸P离开辊部2b分离区域的定时,从而防止记录纸P靠近纸基准的那一侧由于当记录纸抵靠底部5的右侧板5b时产生的转动力而从右侧板5b分离开来。
如图10A和10B所示,由于只在靠近分离爪3的一侧支承记录纸P而引起倾斜,从而产生(大约1mm的)间隙t。为将该间隙消除掉所需要的记录纸垛的转动量是根据上述间隙和两个辊部2b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的。两辊部2b之间的滑动量之差取决于上述计算结果。
下面参阅图15A和15B所示的流程图及图14A至图14E所示的操作状态来描述供纸部分1的控制操作。当供纸辊位于预定的初始位置或当供纸辊不位于初始位置(故障状态)时可以实施对供纸部分1的控制操作。首先描述当供纸辊位于预定初始位置时实施的控制操作。
参阅图15A和15B,在步骤S1中,当发出开始供纸信号时,移动滑架26而使传动转换臂41移动,从而使输送辊14的传动力传至供纸部分1(ASF部分)。然后,在步骤S2中,通过检查辊传感器44而判断供纸辊2X,2Y是否处于初始状态。如果供纸辊部分2X,2Y处于初始位置(是),程序进入步骤S3;然而如果否,程序进入步骤S26。如果供纸辊位于初始位置,在步骤S3中,供纸辊被转动,然后,在步骤S4中检测传感器板42的边缘。通过在检测传感器后计数LF电机23的传动脉中数(N1),供纸辊部分2X,2Y的角位得到正确的监测,从而高精度地实施控制。
当供纸辊部分2X,2Y转动大约60°而使供纸辊橡胶部分2a的圆柱形部分面对记录纸P时,与供纸辊部分2X,2Y同步转动的释放凸轮12松释压板6。因此,由于压板弹簧7的偏压力使记录纸P抵压辊的橡胶部分2a,因而产生记录纸P的输送力(参阅图14A)。然后,在步骤S6中,被输送的记录纸P的前端被PE传感器19测到。然后,在步骤7中,将上述前端被测到时的LF电机的脉冲数N1作为N2保存。
然后,在步骤S8和S9中,当(预定脉中X)<N2<(预定脉冲Y)时,作出状态正常的判断。如果状态正常,程序进至步骤S10,在步骤S10中,供纸辊部分2X,2Y被转动直至达到其切除部分相对记录纸的初始位置。在上述操作中,由于释放凸轮12再次向下压迫压板6的推下部分6b,因而压板6再次被松释(见图14B)。当供纸辊部分2X,2Y的转动完成时,记录纸P的前端已通过输送辊14和领纸辊15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记录纸P在供纸辊部分2X,2Y转至初始位置时的前端位置是由传动脉冲数N2计算的。
然后,在步骤S11中,如果脉冲数N2大于预定脉冲Z,则作出记录纸P的前端位置位于记录头24的喷嘴的下游侧的判断。然后,在步骤S12中,滑架26被移动,在步骤S13中,LF电机23被反向转动使记录纸的前端返回至离开输送辊14 11.5mm的位置。LF电机23的反转量是根据脉冲数N2计算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步骤S12中滑架26被移动,因而传动转换臂41也被移动,从而防止输送辊14的传动力被传至供纸部分1。然后,在步骤S14中,输送辊14被正向转动以消除齿轮间隙,并使记录纸P被输送0.7mm,因此,记录纸的位置使得离开记录头24的喷嘴有一个1.5mm的边缘(见图14E)。然后,供纸操作结束。
在步骤S11中,如果脉冲数N2小于预定脉冲Z,则作出记录纸P的前端位置处于记录头24的喷嘴上游侧的判断(见图14D)。然后,在步骤15中,滑架26被移动。在这种状况下,输送辊14被反向转动,使传动转换臂41移动,从而防止输送辊14的传动力被传至供纸部分1。然后,在步骤S16中,输送辊被正向转动,因而记录纸的位置使得离开记录头24的喷嘴有一个1.5mm的边缘(见图14E)。然后,供纸操作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9中,如果LF电机在记录纸前端被测到时的脉冲数N2大于预定脉冲Y,则作出处于故障状态的判断,即判断出在记录纸P和供纸辊部分2X,2Y之间产生滑动以至记录纸的前端不能只靠供纸辊部分2X,2Y的一转而到达输送辊14和领纸辊15之间的咬合区。然后,程序进至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供纸辊部分2X,2Y被转至初始位置,在步骤S18中,供纸辊部分2X,2Y再被转动一转。然后,在步骤S19中,滑架26被移动。然后,在步骤S20中,输送辊14被反向转动,将记录纸P的前端返回至输送辊14(见图14C)。滑架的移动使传动转换臂41移动,因而防止输送辊14的传动力被传至供纸部分1。然后,在步骤S21中,输送辊14被预定数量的脉冲正向转动,因而记录纸的位置使得离开记录头24的喷嘴有一个1.5mm的边缘(见图14E)。然后,供纸操作结束。
在步骤S9中,如果LF电机在记录纸前端被测出时的脉冲数N2小于预定脉冲区,则作出处于故障状态的判断,即判断出在供纸操作开始前记录纸移向下游侧,供纸辊部分2X,2Y的肋2d与记录纸P接触,使供纸辊的橡胶部分2a与记录纸分开,从而防止了对记录纸前端位置的正确识别。然后,程序进至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供纸辊部分2X,2Y被转至初始位置,在步骤S23中,滑架26被移动。然后,在步骤S24中,输送辊14被反向转动,使记录纸P的前端返回至输送辊14(见图14C)。滑架的移动使传动转换臂41移动,从而防止输送辊14的传动力被传至供纸部分1。然后,在步骤S25中,输送辊14被预定的脉冲数正向转动,因此,记录纸的位置使得离开记录头24的喷嘴有一个1.5mm的边缘(见图14E)。然后,供纸操作结束。
在步骤S16中,如果PE传感器未被接通,则程序进至步骤S26,在步骤S26中,供纸辊部分2X,2Y被转至初始位置,在步骤S27中,则作出辊传感器44是否被接通的判断。如果是肯定的判断,程序进至步骤S28,在步骤S28中,供纸辊部分2X,2Y被再次转动。然后在步骤S29中,如果传感器板42的边缘被测到(辊传感器接通),那么程序进至步骤S30,在步骤S30中,对LF电机23在测到传感器板边缘后的传动脉冲数(N1)进行计数,从而正确地控制供纸辊2X,2Y的角位。然后,在步骤S31中,如果记录纸P的前端被测到(PE传感器接通),那么,程序进至步骤S7。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前端未被测到,那么程序进至步骤S32,在步骤S32中,供纸辊部分2X,2Y被转至初始位置,并就此停住。然后,在步骤S33中,出现错误显示。然后,供纸操作结束。
在上述布置中,由于供纸操作的控制可被简化,以及记录装置的结构不受限制,因而这种自动给纸装置(ADF)可应用于各种记录装置。另外,由于供纸部分的结构可被简化,因而零件数目可被减少。另外,记录纸可在很短时间从自动给纸装置送至记录部分,从而实现高速记录。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供纸辊部分2X,2Y的辊部2b的分离区域是由肋2d形成的,肋2d的半径大于辊部2b的半径,肋2d是在摩擦系数小于辊的橡胶部分2a的辊部2b上形成的,尽管如此,也可以在辊的橡胶部分2a上形成一切除部分2a’或者切割辊部2b的弧部2b’,以替代肋2d,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可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虽然描述了一种在轴部2c上形成辊部2b的实例,但是如图18所示,也可以使用一种供纸辊2,它具有在轴部2c上形成的一个辊部2b,并具有在其两端的肋2d。在这种情况下,肋2d从辊部2b径向突起,而肋2d的周向长度(L1,L2)相互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第四实施例
另外,如图19A和19B所示,通过使供纸辊部分2X的肋2d(距轴部2c的中心的)径向距离不同于供纸辊部分2Y的肋2b的径向距离的方式,以及使分离区域的宽度也相互不同的方式从而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第五实施例
从供纸辊部分2X,2Y的辊部2b突出的肋2d不是必须从每个辊部的两个纵向端上形成。如图20所示,也可以在每个辊部2b的中部形成一肋2d。在这种情况下,在相应的辊的橡胶部分2a上必须形成一个开口,使肋2d可穿过这个开口突出。另外,肋2d也可与辊部2b分别形成并安装在辊部上。第六实施例
图21A至21F是说明供纸辊部分2X的分离区域的设定位置与供纸辊部分2Y的分离区域的设定位置不同时的情况的视图。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1B所示,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Y的分离区域要快于另一供纸辊部分2X的分离区域到达记录纸P,而且要迟于另一供纸辊部分2X的分离区域离开记录纸。但是,取决于给纸装置的种类,如图21c所示,也可以使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Y的分离区域与另一供纸辊部分2X的分离区域同时到达记录纸P,而迟于另一供纸辊部分2X的分离区域离开记录纸。或者,如图21D所示,也可以使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Y的分离区域快于另一供纸辊部分2X到达记录纸P,而与另一供纸辊部分2X的分离区域同时离开记录纸。在上述这些情况中,其优点要超过第一实施例。
顺便讲一下,图21E表示靠近纸基准的供纸辊2X的分离区域快于另一供纸辊部分2Y的分离区域到达记录纸P,而且快于另一供纸辊部分的分离区域离开记录纸P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中,如图22A至24B所示,当叠放在压板上的记录纸呈现记录纸的靠近纸基准的一侧与底部5的右侧板5b分离开来的情况时可表现出一个优点。更具体来说,如图22A和22B所示,当叠放的记录纸P呈现记录纸的靠近纸基准的一侧与底部5的右侧板5b分离开来的情况时,由于靠近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X的分离区域首先到达记录纸,如图23A和23B所示,记录纸P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使记录纸的靠近纸基准的前角抵靠底部5的右侧板5b,其后,在只有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Y的分离区域相对于记录纸P的区域,如图24A和24B所示,记录纸P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因而使记录纸的靠近纸基准的后角抵靠底部5的右侧板5b。以这种方式,使记录纸P的靠近纸基准的整个侧缘抵靠右侧板5b,从而使记录纸平行于供纸方向地定位。
图21F表示设有两个靠近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X和两个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Y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中,设计成使最靠近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X的分离区域快于最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Y的分离区域到达记录纸,并且与最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Y的分离区域同时离开记录纸,以使记录纸P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记录纸的靠近纸基准的前角抵靠右侧板5b。另外,也设计成,然后,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Y的分离区域快于靠近纸基准的另一供纸辊部分2X的分离区域到达记录纸,且迟于靠近纸基准的另一供纸辊部分2X的分离区域离开记录纸。由于这种布置,记录纸然后以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记录纸的靠近纸基准的整个侧缘抵靠右侧板5b。第七实施例
在图25A,25B,26A,26B,27A,27B,28A和28B所示的一实施例中,当记录纸P的前端被分离装置松释后,利用供纸辊部分2X,2Y的分离区域使供纸辊部分2X,2Y完全从记录纸P松释,而且设有调整装置,其用于在上述松释状态中调整记录纸P朝向供纸方向的运动。
在图25A和25B中,当开始供纸操作时,叠放在压板上的最上一页记录纸P形成一个环,如图26A和26B所示,因而开始使最上的记录纸与调整记录纸前角的分离爪3相分离。在图27A和27B中,当记录纸从分离爪3松释后,分开的记录纸P通过与供纸辊部分2X,2Y的分离区域的接触然后借助释放装置(未画)与供纸辊部分2X,2Y分开,从而沿着底部5的倾斜方向向着下游侧移动,因此,记录纸的前端抵靠在下部导向部分5a的端部形成的突起的斜面5c,从而修正记录纸的方向,使其平行于供纸方向。如图28A和28B所示,从这种状态,当供纸辊部分2X,2Y的分离区域离开记录纸且松释状态完成时,经过修正的记录纸P再次借助供纸辊部分2X,2Y送向下游侧。第八实施例
在图29A和29B中,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供纸辊包括两个固定在一轴部2c上的两个供纸辊部分2X,2Y(2b),这两个供纸辊部分2X,2Y分别与纸基准相隔大约40mm和170mm。因此,记录纸P如A4规格的纸可由两个供纸辊部分2X,2Y输送,而记录纸如明信片可由靠近纸基准的一个供纸辊部分2X输送。另外,如图29A和29B所示,靠近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X的供纸辊的橡胶部分2a的直径(ΦU+δ)比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Y的供纸辊的橡胶部分2a的直径大δ(至于半径则大δ/2)。
下面描述使用供纸辊部分2X,2Y的供纸辊部分的橡胶部分2a之间的直径差来稳定供纸状态的过程。首先,如果在供纸部分1中,用于调整记录纸P前角的分离爪3只设置在压板的一侧,如图29A和29B所示,那么叠放的记录纸P易于绕着分离爪3向着未设分离爪的一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记录纸P的歪斜使得在记录纸的侧缘和底部5的右侧极5b之间,在右侧板后端形成一个间隙t(大约为1mm),右侧板后端与轴部2c中心分开131.5cm。从上述状态,供纸辊部分2X,2Y开始转动,由压板6支承的记录纸P被压靠在供纸辊的橡胶部分2a上,从而开始供纸操作。
由于靠近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X的直径大于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部分2Y的直径,因而在记录纸P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的同时,记录纸P的前端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0A和30B所示,需要计算将记录纸P送过从供纸起始点至输送辊14和领纸辊15之间咬合区的记录纸路径长度LP所需的供纸辊部分2X,2Y的转角,并要选择供纸辊部分2X,2Y之间的直径差,使得在供纸辊部分2X,2Y转过上述计算得出的转角的过程中可以消除在记录纸P和右侧板5b之间的间隙t。在图示实施例中,靠近纸基准的供纸辊橡胶部分2a的直径设定为24.7mm,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橡胶部分2a的直径设定为24.0mm,差值δ设定为0.7mm。
在上述条件下,在开始供纸操作前,记录纸P的远离分离爪3的前角与记录纸P的靠近分离爪3的前角相比,在朝向给纸方向下游侧的方向上是靠前的。但是,通过转动供纸辊部分2X,2Y而开始供纸操作之后,当记录纸P的前端到达输送辊14和领纸辊15之间的咬合区时,记录纸P的两前角基本同时到达咬合区。
在第八实施例中,虽然上面提到靠近纸基准的供纸辊橡胶部分2a的直径大于远离纸基准的供纸辊橡胶部分2a的直径,但是,如图31A和31B所示,一个大直径部分(LQ)可设置在辊的橡胶部分2a上,在将记录纸P送至输送辊14和领纸辊15之间的咬合区所需要的供纸辊部分2X的转角范围LP之内(LP>LQ)。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辊的橡胶部分2a的大直径部分(LQ)的直径需要选择以提供在辊的橡胶部分2a之间所需要的直径差。由于在供纸部分1中使用分离区域来稳定供纸状态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
顺便提一下,在前述各实施例中所讲述的实例,其供纸部分1是分离式的,其中只有记录纸P的一个前角受到分离爪3的调整,使记录纸一页一页分开,然而也可以设置调整记录纸的两个前角的两个分离爪,或者设置用于一页一页分开记录纸的分离垫(一个或多个)。另外,在前述各实施例中所讲述的实例,使用喷墨记录头,但是也可以使用下述一种记录头,在这种记录头中,在电热转换元件中响应于记录信号而产生热能,从而使墨产生薄膜式沸腾,这样形成的泡长大和收缩,因此墨从排墨孔排出。
上述典型结构和原理最好使用美国专利第4,723,129号和第5,740,796号所公开的基本原理来实现。虽然这种系统可以应用于所谓“根据需要型(on—demand type)”和“连续型(continuous type)”,但是,当本发明应用于根据需要型时更为有效,这是因为,通过采用至少一个相应于记录信息且能够向相应于纸或含液体(墨)的液体通道设置的电热转换元件提供超过有核沸腾(nucleate boiling)的急剧温升的驱动信号,可以因电热转换元件中产生热能而在记录头的热作用表面上产生薄膜式沸腾,从而按照驱动信号在液体中形成泡。由于泡的长大和收缩,因而液体从排墨孔排出形成至少一个墨滴。当驱动信号为脉中形时,由于可迅速地实现泡的长大和收缩,因而可实现极好的排墨性能。
上述脉冲形驱动信号可以是美国专利第4,463,359号和第4,345,262号所公开的那种。顺便提一下,采用在美国专利第4,313,124号所公开的条件,向本发明提供在热作用表面上的温升率,这样可以实现更好的记录。
关于记录头的结构,本发明包括下述两种结构,即美国专利第4,558,333号和第4,459,600号中所公开的热作用部分设置在弓形区域的结构,以及排墨孔、液体通道和电热转换元件相结合(直的液体通道或正交液体通道)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可适用于下述结构,其中,每个排墨开口是由一条缝构成的,多个电热转换元件共同与其配合工作,这种结构公开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件第59—123 670号,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下述结构,其中,用于吸收热能压力波的开口相应于排墨开口设置,(公开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件第59—138 461号)这是因为不管记录头的结构如何,记录都可正确和有效地进行。
另外,本发明还可用于全线式(full line type)记录头,其长度相应于记录媒体的最大宽度,在这种结构的记录头中,上述长度是通过将多个记录头结合起来而得到的,或者也可以采用整体形成的一个记录头。另外,在上述各种形式中,本发明可有效地适用于一种可卸式记录头,其中,当安装于记录系统上时,即可实现记录头与记录系统之间的电气连接及来自记录系统的墨供给;本发明也可有效地适用于盒式记录头,其中一个盒(cartridge)与记录头是整体形成的。
另外,按照本发明最好将记录头覆盖装置和辅助装置安放在记录头上,这可进一步改善本发明的效果。更具体来说,上述装置包括盖住记录头的罩装置,清洁装置,加压或吸力装置,以及辅助加热装置如电热转换器或其它加热元件或其结合等。另外,实行辅助排墨方式对稳定的记录来说是有效的,在上述辅助排墨方式中墨的排放的进行是与记录墨的排放无关的。
另外,关于记录头安装的种类和数目来说,每个记录头可相应于每种颜色的墨,或者,对于多种不同颜色或不同浓度的墨而使用多个记录头。也就是说,例如,本发明不仅可有效地应用于单一主色(如黑色)的记录方式,而且也可有效地应用于一种系统,该系统可提供多种不同的颜色和/或全色,这是使用一个整体记录头或结合多个记录头而实现的。
另外,在图示实施例中,虽然墨是液态的,但是,但墨在室温或室温以下也可以是固态的,或者在室温时可以是软化的。在上述喷墨记录系统中,由于所实行的温度控制一般在30℃至70℃的范围内,使墨的粘度保持在稳定排放范围内,因而当记录信号发出时,墨可以被液化。另外,适用于本发明的墨可具有受到热量首先液化的特点,如固态的墨,这种墨用来在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转变中通过吸收能量而防止温度的增加,或者这种墨在储存条件下呈固态以防墨的挥发,而且可响应于包括热能的记录信号而液化成液态的墨,或者这种墨可在到达记录媒体时已经固化。
在上述情况下,墨能够以液态或固态存放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件第54—56847号和第60—71260号中所公开的多孔片的凹槽或孔中,与电热转换元件相面对。顺便提一下,在本发明中,上述薄膜沸腾原理对于每种墨都是十分有效的。另外,上述喷墨记录装置可用作信息处理系统如计算机的图象输出终端,或者可与带有读出器的复印机或具有发送/接收功能的传真系统一起使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描述了喷墨记录头用作记录装置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喷墨记录头,热传递记录法,热敏记录法或其它非冲击式记录法的记录法都可用于本发明。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串行记录法(serial recording method),而且也适用于所谓行式记录法(line recording method)。
Claims (20)
1.一种给纸装置,它包括:
用于支承纸的纸支承装置;
用于将被所述纸支承装置支承的纸送出的可转动的供纸装置;以及
歪斜送进修正装置,其用于在所述纸被所述可转动的供纸装置输送时,使纸在一个包括所述纸面的平面中转动,从而修正纸的歪斜送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的供纸装置具有一个高摩擦部分,它通过抵靠所述纸而将纸送出,所述歪斜送进修正装置包括多个隔开装置,这些隔开装置沿被所述纸支承装置所支承的纸的宽度方向设置且适于在所述纸正被所述高摩擦部分送进时,使所述高摩擦部分与纸隔开,其中,所述多个隔开装置以不同的定时作用在纸上,使所述纸在包括所述纸的表面的一个平面内转动,从而修正所述纸的歪斜送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开装置包括在径向上从所述可转动的供纸装置突出的突起,所述定时是通过使所述突起的周向长度相互不同而相互区别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开装置包括在径向上从所述可转动的供纸装置突出的突起,所述定时是通过所述突起的径向高度相互不同而相互区别的。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在供纸时布置在基准位置上的导向装置,其中,纸的歪斜送进是通过所述隔开装置使所述纸转动,从而使纸的一条侧缘抵靠所述导向装置而修正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经过设定,使将所述高摩擦部分与纸隔开的隔开操作是通过靠近所述导向装置的所述隔开装置快于远离所述导向装置的方式被松释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经过设定,使靠近所述导向装置的所述隔开装置的隔开操作早于远离所述导向装置的所述隔开装置开始。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经过设定,使得靠近所述导向装置的隔开装置快于远离所述导向装置的所述隔开装置开始使所述高摩擦部分与纸隔开的隔开操作,而两个所述隔开装置的隔开操作同时被松释。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的给纸装置包括多个沿由所述纸支承装置所支承的纸的宽度方向设置的供纸辊,所述隔开装置设置在两个所述供纸辊上。
10.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的供纸装置包括一个沿由所述纸支承装置所支承的纸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供纸辊,所述隔开装置设置在所述供纸辊的两个端部。
11.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是由低摩擦材料制成的,因此,当所述突起抵靠所述纸时,纸不被送出。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歪斜送进修正装置包括一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使得沿由所述纸支承装置所支承的纸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所述可转动的供纸装置的纸送进量互不相同,因而可借助所述多个可转动的供纸装置以所述不同的纸送进量送进纸,从而使纸在一个包括所述纸的表面的平面内转动,以便修正所述纸的歪斜送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的供纸装置包括多个沿由所述纸支承装置所支承的纸的宽度方向布置的供纸辊,每个供纸辊在其外周具有高摩擦部分,其用于与所述纸接触而将纸送出,因而通过使所述高摩擦部分的半径相互不同而使纸转动,从而修正所述纸的歪斜送进。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在供纸时设置在基准位置的导向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纸被所述可转动的供纸装置转动而使纸的一个侧缘抵靠所述导向装置,从而使纸的歪斜送进得到修正。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设在下游侧的输送装置,其中,由所述可转动的供纸装置所实现的纸的转动是在所述纸的前端到达所述输送装置之前完成的。
16.如权利要求5或14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将由所述可转动的供纸装置所送出的纸一页一页地分开的分离装置,其中,所述隔开装置的隔开操作是在所述分离装置将纸分开后开始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导向装置上的一分离爪。
18.如权利要求2或12所述的给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的供纸装置包括一个在外周上具有一个切除部分的供纸辊和一个与所述供纸辊共轴的辊,所述纸支承装置包括一块用来支承纸的可摇摆的板,以及一个将所述板压向所述供纸辊的偏压装置。
19.一种记录设备,它包括:
用于支承纸的纸支承装置;
用于将所述纸支承装置支承的纸送出的可转动的供纸装置;
歪斜送进修正装置,用于当所述纸被所述可转动的供纸装置送进时,使所述纸在一个包括所述纸的表面的平面内转动从而修正所述纸的歪斜送进;以及
用于在已修正了歪斜送进的纸上记录图象的记录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是喷墨记录式的,其中,来自电热转换器的热量使墨薄膜式沸腾,借此将墨从排墨口排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5315331A JP3098369B2 (ja) | 1993-12-15 | 1993-12-15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JP315331/93 | 1993-12-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720A true CN1115720A (zh) | 1996-01-31 |
CN1086345C CN1086345C (zh) | 2002-06-19 |
Family
ID=18064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134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345C (zh) | 1993-12-15 | 1994-12-15 | 给纸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725319A (zh) |
EP (1) | EP0658433B1 (zh) |
JP (1) | JP3098369B2 (zh) |
KR (1) | KR0181717B1 (zh) |
CN (1) | CN1086345C (zh) |
AT (1) | ATE214664T1 (zh) |
DE (1) | DE69430174T2 (zh) |
HK (1) | HK1011644A1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288C (zh) * | 1996-05-18 | 2001-12-1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自动的纸感应装置 |
CN100517097C (zh) * | 2005-09-29 | 2009-07-2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成像装置的进纸装置 |
CN102030204A (zh) * | 2009-10-08 | 2011-04-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介质传送装置、记录装置 |
CN102849475A (zh) * | 2012-08-14 | 2013-01-02 |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偏置取纸轮的进纸机构 |
CN104291132A (zh) * | 2013-07-19 | 2015-01-21 | 佳能株式会社 | 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
TWI499513B (zh) * | 2012-12-17 | 2015-09-11 |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 列印裝置 |
CN107323109A (zh) * | 2017-07-17 | 2017-11-07 | 滁州市状元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添加打印纸的小型打印机 |
CN110936710A (zh) * | 2019-12-30 | 2020-03-31 | 长沙而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印刷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691C (zh) * | 1996-09-18 | 2002-10-0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图像印制装置 |
US5938355A (en) * | 1996-10-14 | 1999-08-1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feeder and printer fitted with sheet feeder |
KR100205752B1 (ko) * | 1997-01-06 | 1999-07-01 | 윤종용 | 페이퍼휨 현상에 의한 잼방지가 되는 잉크젯 프린터 |
JP3767061B2 (ja) * | 1997-02-05 | 2006-04-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字装置 |
JP4181653B2 (ja) * | 1997-02-28 | 2008-1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5664A (ja) * | 1997-04-17 | 1999-01-12 | Canon Inc | 排紙スタック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5887987A (en) * | 1997-04-17 | 1999-03-30 | Minolta Co., Ltd. | Image recording device |
JPH10329972A (ja) * | 1997-05-30 | 1998-12-15 | Canon Aptecs Kk | 記録装置 |
KR100238585B1 (ko) * | 1997-10-29 | 2000-01-15 | 윤종용 | 잉크젯 프린터의 픽업로울러 절환장치 |
JP2935262B1 (ja) * | 1998-03-20 | 1999-08-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
KR100334092B1 (ko) * | 1998-08-26 | 2002-12-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의용지급지방법 |
US6382857B1 (en) | 1998-08-27 | 2002-05-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Bearing mechanism and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JP2000198581A (ja) * | 1998-12-28 | 2000-07-18 | Fujitsu Ltd | シ―ト供給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JP4497639B2 (ja) | 1999-04-06 | 2010-07-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6693728B1 (en) | 1999-05-11 | 2004-02-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
US6331002B1 (en) | 1999-07-29 | 2001-12-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
JP3762164B2 (ja) | 1999-10-25 | 2006-04-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7046380B2 (en) * | 2000-02-22 | 2006-05-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feed control based on leading end margin amount |
US6900611B2 (en) | 2000-10-16 | 2005-05-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
JP2002249237A (ja) | 2001-02-23 | 2002-09-03 | Canon Inc |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
US6651974B2 (en) | 2001-02-23 | 2003-11-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feed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heet feed apparatus |
JP3720725B2 (ja) * | 2001-04-17 | 2005-11-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332123A (ja) * | 2001-05-10 | 2002-11-22 | Canon Inc |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332137A (ja) | 2001-05-10 | 2002-11-2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422929B2 (ja) | 2001-07-31 | 2010-03-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
JP2003149965A (ja) | 2001-08-28 | 2003-05-21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155156A (ja) * | 2001-09-07 | 2003-05-27 | Canon Inc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679741B2 (ja) | 2001-09-07 | 2005-08-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919549B2 (ja) * | 2002-01-31 | 2007-05-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6796556B2 (en) | 2002-02-11 | 2004-09-28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ulti-function media eject system in an ink jet printer |
US6637742B2 (en) | 2002-02-11 | 2003-10-28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ulti-function media eject system in an ink jet printer |
JP3762315B2 (ja) | 2002-03-07 | 2006-04-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 |
JP4109899B2 (ja) | 2002-05-14 | 2008-07-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 |
US7222955B2 (en) * | 2003-04-18 | 2007-05-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Both-side recording apparatus |
JP4086706B2 (ja) * | 2003-04-18 | 2008-05-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7063473B2 (en) * | 2003-04-18 | 2006-06-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Both-side recording apparatus |
JP4164422B2 (ja) * | 2003-08-29 | 2008-10-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165450B2 (ja) * | 2004-05-14 | 2008-10-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給紙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4137008B2 (ja) | 2004-06-04 | 2008-08-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06035802A (ja) * | 2004-07-30 | 2006-02-09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JP4769438B2 (ja) * | 2004-08-12 | 2011-09-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データ生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方法 |
US20070003342A1 (en) * | 2005-05-03 | 2007-01-04 | Ramanathan Alaganchetty |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with a single drive roller |
US7694962B2 (en) * | 2006-12-04 | 2010-04-1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943997B2 (ja) * | 2007-11-15 | 2012-05-30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の給紙機構およびプリンタ |
JP5132623B2 (ja) | 2008-05-08 | 2013-01-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JP5197162B2 (ja) * | 2008-05-28 | 2013-05-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54975B2 (ja) * | 2008-06-27 | 2013-11-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
JP5371322B2 (ja) * | 2008-08-25 | 2013-12-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
JP5538835B2 (ja) * | 2008-12-02 | 2014-07-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装置 |
JP2011046492A (ja) * | 2009-08-27 | 2011-03-10 | Canon Inc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55306B2 (ja) * | 2009-08-31 | 2013-11-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046312A (ja) | 2010-08-26 | 2012-03-08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DE202011109794U1 (de) | 2011-01-28 | 2012-04-03 | 3T Supplies Ag | Blattzuführgerät für einen Shredder |
JP5911217B2 (ja) | 2011-06-30 | 2016-04-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6029335B2 (ja) | 2012-06-07 | 2016-11-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855141B2 (ja) | 2013-01-31 | 2016-02-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413565B2 (ja) * | 2014-09-30 | 2018-10-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US20200130968A1 (en) * | 2017-04-19 | 2020-04-3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ngled lift plates in media trays |
JP7504640B2 (ja) | 2020-03-25 | 2024-06-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512060B2 (ja) | 2020-03-25 | 2024-07-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127227A (en) * | 1977-10-03 | 1982-07-06 | Ichiro Endo |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JPS5936879B2 (ja) * | 1977-10-14 | 1984-09-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熱転写記録用媒体 |
US4330787A (en) * | 1978-10-31 | 1982-05-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jet recording device |
US4345262A (en) * | 1979-02-19 | 1982-08-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
US4463359A (en) * | 1979-04-02 | 1984-07-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roplet gen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
US4313124A (en) * | 1979-05-18 | 1982-01-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
JPS57112258A (en) * | 1980-12-29 | 1982-07-13 | Fujitsu Ltd | Paper feed mechanism |
US4558333A (en) * | 1981-07-09 | 1985-12-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
JPS59123670A (ja) * | 1982-12-28 | 1984-07-17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エツトヘツド |
JPS59138461A (ja) * | 1983-01-28 | 1984-08-08 | Canon Inc |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JPS6071260A (ja) * | 1983-09-28 | 1985-04-23 | Erumu:Kk | 記録装置 |
US4600929A (en) * | 1984-06-01 | 1986-07-15 | At&T Teletype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aper in a printer |
JPS61203036A (ja) * | 1985-03-01 | 1986-09-08 | Hitachi Ltd | 自動給紙機構 |
JPS63127952A (ja) * | 1986-11-14 | 1988-05-31 | Fujitsu Ltd | 媒体搬送機構 |
JPS63171749A (ja) * | 1987-01-08 | 1988-07-15 | Canon Inc | シ−ト搬送装置 |
JP2565984B2 (ja) * | 1988-06-17 | 1996-12-18 | 株式会社テック | 給紙機構 |
JPH0243136A (ja) * | 1988-07-30 | 1990-02-13 | Mita Ind Co Ltd | 片側基準給紙装置 |
JPH03200653A (ja) * | 1989-08-05 | 1991-09-02 | Ricoh Co Ltd |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における原稿スケール |
US5129748A (en) * | 1989-11-13 | 1992-07-14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Compact printer having sheet and tractor media selections |
IT1240137B (it) * | 1990-03-20 | 1993-11-27 | Olivetti & Co Spa | Dispositivo di avanzamento e allineamento di fogli per una stampante |
JPH0439247A (ja) * | 1990-06-04 | 1992-02-1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給送装置 |
US5238235A (en) * | 1990-08-10 | 1993-08-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
JP2903796B2 (ja) * | 1990-10-31 | 1999-06-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H04175179A (ja) * | 1990-11-09 | 1992-06-23 | Nec Data Terminal Ltd | 帳票送り装置 |
JPH04323148A (ja) * | 1991-04-22 | 1992-11-12 | Canon Inc | シート搬送装置 |
US5480247A (en) * | 1992-05-29 | 1996-01-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
US5326184A (en) * | 1992-10-26 | 1994-07-05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icking paper from a stack |
-
1993
- 1993-12-15 JP JP05315331A patent/JP309836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4
- 1994-12-14 AT AT94119749T patent/ATE21466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4-12-14 DE DE69430174T patent/DE6943017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4-12-14 EP EP94119749A patent/EP065843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4-12-15 KR KR1019940034394A patent/KR018171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4-12-15 CN CN94113478A patent/CN108634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
- 1997-07-02 US US08/886,890 patent/US5725319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
- 1998-12-01 HK HK98112642A patent/HK1011644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288C (zh) * | 1996-05-18 | 2001-12-1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自动的纸感应装置 |
CN100517097C (zh) * | 2005-09-29 | 2009-07-2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成像装置的进纸装置 |
CN102030204A (zh) * | 2009-10-08 | 2011-04-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介质传送装置、记录装置 |
CN102030204B (zh) * | 2009-10-08 | 2014-07-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介质传送装置、记录装置 |
CN102849475A (zh) * | 2012-08-14 | 2013-01-02 |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偏置取纸轮的进纸机构 |
TWI499513B (zh) * | 2012-12-17 | 2015-09-11 |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 列印裝置 |
CN104291132A (zh) * | 2013-07-19 | 2015-01-21 | 佳能株式会社 | 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
US9340379B2 (en) | 2013-07-19 | 2016-05-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Fee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CN104291132B (zh) * | 2013-07-19 | 2017-04-19 | 佳能株式会社 | 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
CN107323109A (zh) * | 2017-07-17 | 2017-11-07 | 滁州市状元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添加打印纸的小型打印机 |
CN110936710A (zh) * | 2019-12-30 | 2020-03-31 | 长沙而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印刷设备 |
CN110936710B (zh) * | 2019-12-30 | 2022-01-18 | 重庆华丰迪杰特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印刷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950017693A (ko) | 1995-07-20 |
EP0658433A3 (en) | 1997-07-09 |
DE69430174D1 (de) | 2002-04-25 |
JPH07165338A (ja) | 1995-06-27 |
EP0658433A2 (en) | 1995-06-21 |
ATE214664T1 (de) | 2002-04-15 |
HK1011644A1 (en) | 1999-07-16 |
EP0658433B1 (en) | 2002-03-20 |
US5725319A (en) | 1998-03-10 |
DE69430174T2 (de) | 2002-08-14 |
CN1086345C (zh) | 2002-06-19 |
KR0181717B1 (ko) | 1999-04-15 |
JP3098369B2 (ja) | 2000-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345C (zh) | 给纸装置 | |
JP3582740B2 (ja) | ハードコピー装置およびハードコピー装置におけるページ処理方法 | |
EP0529538B1 (en)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 |
US5793399A (en) | 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 |
US8915494B2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KR101124918B1 (ko) | 반송 장치 및 기록 장치 | |
JP3760162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H06321379A (ja) | 自動給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 |
JP3762228B2 (ja)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
JP2002361958A (ja)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
US20050264634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5187208A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030234486A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heet cartridge | |
US5764372A (en) | Facsimile machine with a mechanism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power from a single motor to various gear trains | |
JP2002226077A (ja)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
JP3679652B2 (ja) | 自動給紙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
JP3155857B2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 | |
JP4894830B2 (ja) | 付箋プリンタ | |
JP2004092602A (ja) | チューブポンプ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3276877A (ja) | 給紙装置 | |
JP2004026479A (ja) |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 |
JPH06263291A (ja) | シート自動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
JP2020040795A (ja) | 給送装置、読取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
JPH092671A (ja) | 自動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 |
JP2003276860A (ja) | 給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