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0204A - 介质传送装置、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传送装置、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0204A
CN102030204A CN2010105025079A CN201010502507A CN102030204A CN 102030204 A CN102030204 A CN 102030204A CN 2010105025079 A CN2010105025079 A CN 2010105025079A CN 201010502507 A CN201010502507 A CN 201010502507A CN 102030204 A CN102030204 A CN 102030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state
medium
transmitted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25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0204B (zh
Inventor
塩原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30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0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0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02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26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auxiliary supports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r renewal of the pile
    • B65H1/266Support fully or partia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dra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65H3/5246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 B65H3/5253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the retainers positioned under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the top of the pile
    • B65H3/5261Retainers of the roller type, e.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6Elements, e.g. scrapers, fingers, needles, brushes, acting on separated article or on edge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6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65H9/008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the stop being formed by reversing the forward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65H2404/1442Tripp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5Roller assembly, particular roller arrangement
    • B65H2404/153Arrangements of rollers facing a transport surface
    • B65H2404/1531Arrangements of rollers facing a transport surface the transport surface being a cyl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shaped for curvilinear transport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6Bottom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geomet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2Distance
    • B65H2511/224Nip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belts or between rollers and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B65H2511/514Particular portion of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1Edges leading e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质传送装置,即使剩余一张被传送介质,也能够稳定地将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反向传送。介质传送装置(10)具有:设在与载置面(18)中的第一传送机构相对的位置上的摩擦部件(15);变位部件(5),该变位部件能够切换相比所述摩擦部件向被传送介质(P)的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第一状态和相比所述摩擦部件向层叠方向下方退避的第二状态,在通过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将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剩余一张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时,将所述变位部件设在所述第二状态,在所述剩余的一张被传送介质的传送方向上游端即后端通过了所述摩擦部件后、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将该被传送介质向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为基准的传送方向上游侧反向传送时,将所述变位部件设定成所述第一状态。

Description

介质传送装置、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质传送装置以及具有该介质传送装置的记录装置,该介质传送装置具有:载置被传送介质的载置面;将载置在该载置面上的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的第一传送机构;将通过该第一传送机构被传送的被传送介质向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为基准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传送的第二传送机构;和设在所述载置面中的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相对的位置的摩擦部件。
在本申请中,记录装置包括喷墨打印机、针式打印机(wire dotprinter)、激光打印机、行式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种类。
背景技术
近年来,如专利文献1所示,作为记录装置的打印机具有对作为被传送介质的一例的用纸进行传送的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具有载置用纸的作为载置面的托盘(tray);作为传送机构的传送辊;和高摩擦部件。其中,所述传送辊以能够一张张地传送载置于所述托盘上的多张用纸的方式设置。另外,所述高摩擦部件设在所述托盘中的与所述传送辊相对的位置上。而且,构成为,与被载置的用纸和用纸之间的摩擦系数μ1相比,所述高摩擦部件和用纸之间的摩擦系数μ2被设定得更大。因此,能够减少多张用纸以重叠成摞的状态由所述传送辊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动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94521号公报
但是,在用纸被传送时,用纸的姿势有可能相对于传送方向倾斜,在进行纠正用纸的姿势的动作时,在用纸上在用纸的厚度方向上产生挠曲。这是由于将用纸的前端向辊对外切的位置推压的原因。而且,使用纸的顶端的姿势仿照所述辊对外切的位置所成的线方向。由此,能够纠正用纸的前端侧的姿势。这里,在用纸的姿势相对于传送方向倾斜的情况下,用纸的宽度方向左右的一端侧的挠曲量和另一端侧的挠曲量产生差异。
用纸的挠曲以将用纸相对于所述辊对向传送方向下游侧送出的方式起作用。即,影响到所述辊对的传送量。而且,在所述一端侧的挠曲量和所述另一端侧的挠曲量产生差异的情况下,可能在所述一端侧的传送量和所述另一端侧的传送量上产生差异。因此,例如,考虑可以将用纸的后端侧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反向传送,从而除去用纸的挠曲量的所述差。此外,反向传送目的不限于除去挠曲。
但是,在要对最后剩余的一张用纸的后端侧进行反向传送的情况下,根据用纸的尺寸,由于用纸的后端与所述高摩擦部件接触,所以可能会妨碍反向传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的发明,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介质传送装置以及具有该介质传送装置的记录装置,即使仅剩余一张也能够稳定地将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反向传送。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载置被传送介质的载置面;第一传送机构,该第一传送机构将载置于该载置面的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第二传送机构,该第二传送机构将通过该第一传送机构被传送的被传送介质向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为基准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传送;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设置在所述载置面中的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相对的位置;和变位部件,该变位部件能够切换相比所述摩擦部件向被传送介质的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第一状态和相比所述摩擦部件向层叠方向下方退避的第二状态,在通过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将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剩余的一张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时,将所述变位部件设定成所述第二状态,在所述剩余的一张被传送介质的传送方向上游端即后端通过了所述摩擦部件后、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将该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反向传送时,将所述变位部件设定成所述第一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在剩余的张数为多张的情况下,由于所述变位部件为所述第二状态,所以,能够确保通过所述摩擦部件对被载置的最上方的被传送介质和随后的被传送介质进行分离的分离能力。
另外,在剩余的张数为一张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最后一张被反向传送时,被传送介质的后端与所述摩擦部件接触。因此,不会妨碍被传送介质的反向传送。即,能够进行稳定的反向传送。
下面对将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一次的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反向传送的技术意义进行说明。
例如,通过反向传送,能够除去纠偏(skew removal)时所产生的被传送介质的挠曲。
这里,“纠偏”是指对被传送介质相对于传送方向的倾斜的姿势进行纠正。尤其,是指对用纸的传送方向下游端即前端相对于夹持线的倾斜的姿势进行纠正。另外,“夹持线”是指辊对的外切的位置所成的线。即,辊对中的夹持的位置所成的线。
此外,纠偏动作可以为所谓“夹持释放方式”或“抵接方式。
这里,“夹持释放方式”是指,作为与例如第二传送机构相比靠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三传送机构的输送辊对对被传送介质的前端进行一次挟持,且使输送辊对反转,从而将被传送介质的前端侧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反向传送。而且是如下方式,即,在作为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辊对和输送辊对之间,使被传送介质挠曲而将被传送介质的前端推压在输送辊对的夹持线上,由此,使前端的姿势仿照夹持线。即,为以下方式:在使被传送介质的前端被输送辊对夹持一次后,通过向传送方向上游侧释放被传送介质的前端侧而使被传送介质挠曲,从而使前端的姿势仿照夹持线。
另一方面,“抵接方式”是指,通过传送辊对将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通过将被传送介质的前端推压到停止状态或反转驱动状态的输送辊对的夹持线上,从而使前端的姿势仿照夹持线的方式。即,是通过使被传送介质的前端定位在输送辊对上,使前端的姿势仿照夹持线的方式。此外,自不必说的是,在传送辊对和输送辊对之间,使被传送介质挠曲,从而使前端的姿势仿照夹持线。
假设,若构成为在形成被传送介质的挠曲后不进行反向传送,则成为仍旧产生被传送介质的宽度方向X的一端侧的挠曲量和被传送介质的宽度方向X的另一端侧的挠曲量的差的状态。通过传送辊对和输送辊对之间的被传送介质的挠曲,在输送辊对中,以将被传送介质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推压的方式进行作用。因此,由于所述挠曲量的差,在宽度方向X的一端侧的输送量和宽度方向X的另一端侧的输送量之间可能产生差量。其结果,在纠偏后的输送过程中,被传送介质可能相对于传送方向产生新的倾斜,即产生所谓累积偏斜。
尤其,在从搓纸位置到输送辊对的用纸的引导路径侧视弯曲的情况下,存在易发生问题的倾向。
因此,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对被传送介质进行反向传送。
其结果,能够使之后在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等将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时的传送精度稳定。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件被设置成相比所述载置面向被传送介质的层叠方向上方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除了与第一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以外,能够防止在最后一张被反向传送时,被传送介质的后端钩挂在所述载置面和所述摩擦部件所形成的台阶上。
这里,所述摩擦部件相比所述载置面向上方突出地设置的技术意义为,为了使所述摩擦部件能够可靠地与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被传送介质接触。由此,在将被传送介质通过所述第一机构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时,能够使对层叠方向的最上方的被传送介质和随后的被传送介质进行分离的分离能力稳定。
该情况下,在对最后一张进行反向传送时,由于被传送介质的后端可能会钩挂在所述阶梯上,妨碍反向传送,所以,具有所述变位部件的构成就尤其有效。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载置被传送介质的载置面;第一传送机构,该第一传送机构将载置于该载置面的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第二传送机构,该第二传送机构将通过该第一传送机构被传送的被传送介质向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为基准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传送;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设置在所述载置面中的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相对的位置;变位部件,该变位部件能够切换相比所述摩擦部件向被传送介质的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第一状态和相比所述摩擦部件向层叠方向下方退避的第二状态;具有所述变位部件的第一臂部;第二臂部,该第二臂部相比该第一臂部设置在传送方向上游侧,能够与该第一臂部接合;和突部,该突部设置于该第二臂部,能够切换从所述载置面突出的第三状态和相比该第三状态向层叠方向下方退避的第四状态,所述突部由第一加力机构加力,使得在未被施加外力的状态下所述突部变为所述第三状态,通过该突部上的一张被传送介质的自重使所述突部变为所述第四状态,在所述突部的所述第四状态下,所述第二臂部和所述第一臂部的接合被解除,在所述第二臂部和所述第一臂部的接合解除了的状态下,所述变位部件由第二加力机构加力,使得在相对于该变位部件以及所述突部未施加外力的状态下所述变位部件变为所述第一状态,通过该变位部件上的一张被传送介质的自重使所述变位部件变为所述第二状态,具有基于该第二加力机构的作用力比基于所述第一加力机构的作用力大的关系,在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接合,在所述突部的所述第三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二臂部与所述第一臂部的接合来保持所述变位部件的所述第一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除了与第一或第二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以外,在即使被传送介质为一张并载置于所述载置面上的情况下,通过被传送介质的自重,使所述变位部件为所述第二状态,使所述突部为第四状态。因此,在最后一张被传送介质的后端通过所述摩擦部件之前的状态下,能够使所述变位部件成为所述第二状态。另外,在被传送介质的后端通过所述摩擦部件后,使所述第二臂部和所述第一臂部接合,从而能够将所述变位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状态。即,能够仅在最后的被传送介质被反向传送时,将所述变位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状态。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第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传送方向上,所述变位部件中的层叠方向上方的缘部,从相比所述摩擦部件的顶部的传送方向上游端靠上游侧的位置延伸设置直至相比该摩擦部件的顶部的传送方向下游端靠下游侧的位置,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缘部中的相比所述摩擦部件的顶部的下游端靠下游侧的部分具有相对于所述载置面倾斜的倾斜部,使得该倾斜部的下游端相比所述载置面为层叠方向下方,随着向上游侧行进该倾斜部相比所述顶部变为层叠方向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除了与第三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以外,所述变位部件的所述缘部相比所述摩擦部件在传送方向上延长设置。另外,所述变位部件的所述缘部被设置在比传送方向中的所述摩擦部件所设置的范围更宽的范围内。因此,在被传送介质被反向传送,且被传送介质的后端与所述变位部件接触的状态下,被传送介质的后端不会与所述摩擦部件接触。而且,由于所述变位部件具有所述倾斜部,在被反向传送时将提起被传送介质的所述后端,因此,能够将其相比所述摩擦部件向层叠方向上方引导。即,能够可靠地防止被传送介质的后端钩挂在所述摩擦部件上。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第四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缘部中的相比所述倾斜部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平坦部,在所述变位部件为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突部为所述第三状态时,在被传送介质不在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变位部件上时,该变位部件的所述缘部中的所述平坦部的姿势相对于所述摩擦部件的顶部倾斜,使得该平坦部中的上游侧相比下游侧变为层叠方向上方,在被传送介质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被反向传送而移动到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变位部件上时,在通过被传送介质的自重使所述第一臂部变位了时,所述第二臂部限制该第一臂部的预定量以上的变位,此时的所述缘部中的所述平坦部的姿势仿照所述摩擦部件的顶部。
这里,“规定量”是指为了使所述第二臂部和所述第一臂部的接合牢固而需要的量,为极少的量。
另外,“仿照”是指两者的姿势大致相同。即,为大致平行。无需为严密的平行,当然包含误差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除了与第四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以外,在反向传送时,能够通过被传送介质的后端与所述变位部件接触时的被传送介质的自重使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牢固地接合。即,能够将所述变位部件锁定在所述第一状态。
另外,锁定状态的所述变位部件的所述缘部的姿势相对于所述摩擦部件的顶部的姿势平行。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被传送介质的后端与所述摩擦部件接触。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记录装置,具有将被记录介质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的介质传送机构;和通过记录头对通过该介质传送机构被传送了的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该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送机构具有上述第一到第五的任一项所述的所述介质传送装置,所述被记录介质为所述被传送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述介质传送机构具有上述第一到第五的任一个方式的所述介质传送装置。因此,在所述记录装置中,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到第五的任一个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内部的搓纸时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内部的堤台分离时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内部的减速(retard)分离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内部的减速分离后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内部的减速分离后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纠偏时的初期夹持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纠偏时的释放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纠偏时的纸端初露(cue)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纠偏后的反转动作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中对后续用纸进行搓纸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纸盒的变位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纸盒的变位部件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变位部件的第一状态的概要侧剖视图(无用纸时)。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位部件的第二状态的概要侧剖视图(有用纸时)。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变位部件的第二状态的概要侧剖视图(用纸后端通过前)。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变位部件的第一状态的概要侧剖视图(用纸后端通过后)。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变位部件的第一状态的概要侧剖视图(反向传送时)。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打印机,2基体部,3传送部,4切换机构,5变位部件,6第一杆部件,6a第一杆轴,6b第一接合部,6c第一抵接部,7缘部,7a倾斜部,7b平坦部,8第二加力机构,9受扭螺旋弹簧,10进纸部,11U形外侧用纸引导部,12内侧用纸引导部,13卷入防止部,14纸盒,15垫部,15a(垫部的)顶部,15b小尺寸用垫部,15c大尺寸用垫部,16第二杆部件,16a第二杆轴,16b突部,16c锤部,16d第二抵接部,16e第二接合部,17第一加力机构,18载置面,18a第一长孔,18b第二长孔,18c第三长孔,19第一限制部,20搓纸部,21搓纸辊,22臂部,23臂轴,24第二限制部,25第一边缘引导部,26第二边缘引导部,27后端侧引导部,28第二用纸检测器,29第三杆部件,29a突出部,30预备分离部,31堤台分离部,40正式分离部,41减速辊,43摆动机构,45凸轮部,48第一辅助辊,50中间驱动辊,51第二辅助辊,52第三辅助辊,60用纸前端限制肋状件,70输送部,71输送辊对,72输送驱动辊,73输送从动辊,74从动辊保持部,75第一用纸检测器,76传感器部,77用纸检测杆,80记录部,81介质支承部,82记录头,90控制部,91第一电机,92第二电机,93第三电机,94第四电机,96传送辊对,N夹持点,P用纸,P1先行用纸,P2后续的用纸,R弯曲的区间,X宽度方向,Y传送方向,Z(用纸的)层叠方向,Z’(用纸的)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记录装置”或“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1的内部中进行搓纸时的动作的侧视图。
这里,液体喷射装置不限于从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向记录纸等被记录材料喷射墨而进行向被记录材料的记录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复印机及传真机等记录装置,其含义中还包含一种装置,其取代墨,使与特定的用途对应的液体从相当于前述的记录头的液体喷射头向相当于被记录材料的被喷射材料喷射,从而使液体附着在被喷射材料上。
另外,而且作为液体喷射头,除了前述的记录头以外,还能列举出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制造所使用的色材喷射头、有机EL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糊)喷射头、生物芯片制造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头、对作为精密吸管的试样进行喷射的试样喷射头等。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有作为传送用纸P的传送装置的传送部3;记录部80;和未图示的排出部。其中,传送部3具有进纸部10和输送部70。另外,进纸部10具有搓纸部20、预备分离部30和正式分离部40。搓纸部20以能够搓起载置在纸盒14中的用纸P并将其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的方式设置。
具体地,具有通过作为驱动源的一例的第一电机91的动力驱动的搓纸辊21和保持搓纸辊21并以臂轴23为支点而摆动的臂部22。而且,通过未图示的加力机构,搓纸辊21向与用纸P接近的方向被加力。另外,通过未图示的搓纸退避机构,臂部22进行摆动,并以能向从载置有搓纸辊21的用纸P离开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为所谓搓纸/释放动作。
另外,预备分离部30具有执行所谓堤台分离的堤台分离部31。其作用后述。
而且,正式分离部40设在预备分离部30的传送方向下游侧。正式分离部40具有在规定的负荷下进行转动的所谓减速辊41。减速辊41以与通过第一电机91的动力驱动的中间驱动辊50成对的方式设置。而且,减速辊41被设置成能够通过摆动机构43相对于中间驱动辊50接近离开地移动。具体地,摆动机构43构成为,通过减速保持部(未图示)来保持减速辊41,并以摆动轴(未图示)为支点而摆动。
而且,加力弹簧(未图示)的一端与基体部2接合,另一端与减速保持部(未图示)的自由端侧接合。因此,能够对减速辊41向与中间驱动辊50接近的方向加力。另外,摆动机构43作为克服加力弹簧(未图示)的作用力使减速辊41移动而从中间驱动辊50离开的机构,具有通过第二电机92的动力驱动的凸轮部45。凸轮部45,与减速保持部(未图示)的未图示的凸部接合从而构成槽凸轮机构,并设置成能够经由减速保持部(未图示)使减速辊41相对于中间驱动辊50分离地移动。
另外,在堤台分离部31和减速辊41之间设有从动旋转的第一辅助辊48。而且,第一辅助辊48设置为能够使通过了堤台分离部31的用纸P的前端顺畅地被导向至减速辊41和中间驱动辊50的夹持点N。
而且,在相比减速辊41和中间驱动辊50的夹持点N靠传送方向下游侧,设有后述的用纸前端限制肋状件60、60。
而且,在传送方向下游侧,设有转动自由地被保持在基体部2上且与中间驱动辊50外切的第二辅助辊51。第二辅助辊51以与中间驱动辊50一起形成传送辊对96的方式构成。而且,在传送方向下游侧转动自由地设有第三辅助辊52。
这里,用纸P的传送路径从搓纸部20到输送部70形成为侧视为U型。具体地,由从U形的外侧对用纸P进行引导的U形外侧用纸引导部11、从内侧进行引导的内侧用纸引导部12、堤台分离部31、和后述的卷入防止部13,构成U形的传送路径。
因此,通过第一辅助辊48~第三辅助辊52能够降低用纸P和基体部2的U形外侧用纸引导部11之间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因此,能够顺畅地将用纸P向作为更靠传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部70传送。
此外,构成传送辊对96的中间驱动辊50以及第二辅助辊51在宽度方向X上设置有多个。这是为了在侧视U形的路径中向用纸赋予充分的传送力,并将用纸P可靠地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
输送部70具有输送用纸P的输送辊对71。输送辊对71具有通过第四电机94的动力进行驱动的输送驱动辊72和进行从动旋转的输送从动辊73。其中,输送从动辊73通过从动辊保持部74被转动自由地保持。
另外,从动辊保持部74通过未图示的加力机构使输送从动辊73相对于输送驱动辊72压力接触。
而且,在传送方向Y上,在输送辊对71的上游侧附近,设有检测有无用纸P的第一用纸检测器75。具体地,第一用纸检测器75具有能够摆动的用纸检测杆77和传感器部76。而且,第一用纸检测器75构成为,用纸检测杆77的一端通过与用纸P抵接而摆动,使用纸检测杆77的另一端从传感器部76的未图示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离开,由此成为ON状态。
另外,输送部70以能够将用纸P向设于传送方向下游侧的记录部80输送的方式设置。
而且,记录部80具有向用纸P排出墨并进行记录的记录头82、和与记录头82相对并从下方支承用纸P的介质支承部81。
然后,通过未图示的排出部的排出辊,将被记录的用纸P向打印机1的前面的排出托盘(未图示)排出。
接下来,对更详细的用纸传送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对载置在纸盒14中的相对于搓纸辊21位于最上方的用纸P1进行搓纸时,控制部90使臂部22摆动并使搓纸辊21与最上方的用纸P1接触。而且,通过使第三电机93驱动,使搓纸辊21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此时,搓纸辊21通过未图示的加力机构向接近用纸P的方向被加力。因此,在搓纸辊21和最上方的用纸P1之间产生摩擦力,能够产生作为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的力的传送力。而且,通过该传送力,使最上方的用纸P1开始向传送方向下游侧移动。即,用纸P被搓起并被向下游侧传送。
此外,将搓纸辊21和最上方的用纸P1之间的摩擦系数设定为μ1,将用纸P和用纸P之间的摩擦系数设定为μ2。而且,将设在基体部侧的与搓纸辊21相对的位置上的作为摩擦部件的一例且由软木材料形成的垫部15和用纸P之间的摩擦系数设定为μ3。该情况下,构成为,摩擦系数μ1>摩擦系数μ3>摩擦系数μ2的关系成立。因此,能够降低多张用纸P以重叠的方式被传送即所谓被重叠传送的可能。
另外,被搓起时,减速辊41为向中间驱动辊50接近的状态。
而且,如后面详述那样,在宽度方向X的垫部15的两侧,相邻地设有变位部件5、5(参照图11以及图12)。这里,垫部15设在载置用纸P的载置面18上。而且,垫部15中的用纸P的层叠方向上方的顶部15a以稍比载置面18向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这是为了在通过搓纸辊21将用纸P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时,垫部15能够与载置的最下方的用纸P的背面可靠地接触。由此,能够减少重叠传送的情况。
图2所示的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内部的堤台分离时的动作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被搓纸辊21搓起的用纸P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而且,被传送的用纸P进入作为预备分离部30的堤台分离部31。
这里,通过相对于搓纸辊21位于最上方的用纸P1和随后的用纸P2之间的摩擦系数μ2以及对搓纸辊21进行加力的作用力,还可能在随后的用纸P2上产生传送力。
该情况下,通过搓纸辊21不仅传送最上方的用纸P1,随后的用纸P2也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
因此,为了使被重叠传送的随后的用纸P2从最上方的用纸P1分离,使用纸P向以使用纸P的前端的姿势发生变位的角度设置的堤台分离部31进入。而且,通过使用纸P的前端与堤台分离部31抵接,由此制造使随后的用纸P2停止的机会。而且,能够在最上方的用纸P1和随后的用纸P2之间设置间隙。因此,能够使被重叠传送的随后的用纸P2从最上方的用纸P1分离。
图3所示的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内部的减速分离的动作的侧视图。
如图3所示,通过堤台分离部31被分离了的用纸P通过搓纸辊21被进一步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而且,用纸P被向作为正式分离部40的减速辊41和中间驱动辊50外切的夹持点N传送。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备分离部30仅是进行预备分离的机构,因此,还有存在多张用纸P被向正式分离部40重叠传送的可能性。以下,以多张用纸P被重叠传送的情况为前提进行说明。
被重叠传送的用纸P被向夹持点N传送时,仅相对于中间驱动辊50最上方的用纸P1直接与中间驱动辊50接触。另外,随后的用纸P2的前端与伴随着转动而承受预定的负荷的减速辊41接触。
这里,将中间驱动辊50和最上方的用纸P1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4,用纸P1和用纸P2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2,减速辊41和用纸P2之间的摩擦系数设定为μ5。该情况下,摩擦系数μ4>摩擦系数μ2,摩擦系数μ5>摩擦系数μ2的关系成立。
因此,能够使作用在最上方的用纸P1上的传送力大于作用在随后的用纸P2上的传送力。
这里,减速辊41的所述负荷构成为比作用在随后的用纸P2上的传送力大。
因此,通过使中间驱动辊50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能够仅将最上方的用纸P1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
更具体地,随后的用纸P2的前端通过减速辊41的所述负荷被保持在夹持点N,能够在最上方的用纸P1和下一张用纸P2之间产生滑移。因此,能够使最上方的用纸P1从随后的用纸P2分离并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而且,最上方的用纸P1的前端通过第二辅助辊51,边被向U形外侧用纸引导部11以及内侧用纸引导部12引导,边到达第三辅助辊52。
图4所示的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内部的减速分离后的动作的侧视图。
如图4所示,若最上方的用纸P1相对于中间驱动辊50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进一步传送,则最上方的用纸P1的前端通过第一用纸检测器75被检测出来。具体地,最上方的用纸P1的前端与用纸检测杆77的一端抵接,使用纸检测杆77摆动。此时,由于用纸检测杆77的另一端从传感器部76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离开,因此,第一用纸检测器75成为ON状态。
由此导致,控制部90使减速辊41从中间驱动辊50离开地移动。具体地,通过第二电机92使凸轮部45转动,克服加力弹簧(未图示)的作用力并使减速保持部(未图示)相对于中间驱动辊50向退避的方向摆动。
另外,控制部90使第三电机93驱动,从而使臂部22以臂轴23为支点向使搓纸辊21从载置于纸盒14上的用纸P退避的方式摆动。
此外,开始减速辊41的分离移动的时刻可以为中间驱动辊50以及搓纸辊21达到了预定的转动量的时刻。
减速辊41进行分离移动时,最上方的用纸P1通过中间驱动辊50和第二辅助辊51被传送。
另外,搓纸辊21进行分离移动时,在随后的用纸P2上不直接作用来自中间驱动辊50以及搓纸辊21的传送力。
因此,前端被保持在减速辊41上的随后的用纸P2由于自重会回到纸盒14。
不过,被中间驱动辊50传送的最上方的用纸即先行的用纸P1的后端和前端被保持在减速辊41上的随后的用纸即后续的用纸P2的前端接触。因此,在后续的用纸P2上间接地作用有传送力。
因此,在U形外侧用纸引导部11中的、相比中间驱动辊50和减速辊41的夹持点N靠传送方向下游侧,设有凸状的用纸前端限制肋状件60、60。另外,用纸前端限制肋状件60、60在用纸P的宽度方向X上设在减速辊41的两侧附近。
而且,由于传送路径呈U形弯曲,因此,减速辊41进行分离移动时,作为随后的用纸的后续的用纸P2的前端向U形外侧用纸引导部侧变位。
因此,用纸前端限制肋状件60、60,在减速辊41进行分离移动后,与作为随后的用纸的后续的用纸P2的前端抵接,从而能够限制其向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变位。
即,能够可靠地防止后续的用纸P2向传送方向下游侧被传送。其结果,能够防止后续的用纸P2与先行的用纸P1连着被传送的所谓连带进纸。连带进纸,在后续的用纸P2和先行的用纸P1接触的面积大的、尤其是对尺寸大的用纸P进行传送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具体地,A3尺寸以上的尺寸容易发生。换言之,若为A4尺寸以下,由于所述接触的面积小,因此发生连带进纸的可能较小。
此时,通过使搓纸辊21分离移动,能够使后续的用纸P2的挠曲量减小。即,能够使后续的用纸P2的姿势尽可能笔直。因此,能够使后续的用纸P2的前端积极地抵接于用纸前端限制肋状件60、60。
另外,先行的用纸P1的后端以将后续的用纸P2的前端向作为U形路径的外侧的U形外侧用纸引导部侧压出的方式起作用。因此,能够使后续的用纸P2的前端积极地与用纸前端限制肋状件60、60抵接。
其结果,能够可靠地防止连带进纸。即,无需设置在现有技术中设置的所谓回杆,就能够防止连带进纸。
另外,能够在比现有技术更早的时刻使减速辊41分离移动。其结果,能够更早地使由减速辊41的负荷所产生的所谓反向张力(back tension)降低。例如,可以在最上方的用纸P1的前端到达了第二辅助辊51时,开始减速辊41的分离移动。
图5所示的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内部的减速分离后的动作的侧视图。
如图5所示,若最上方的用纸即先行的用纸P1从图4的状态起相对于中间驱动辊50进一步向传送方向下游侧被传送,则先行的用纸P1的后端通过中间驱动辊50和减速辊41之间。
这里,在U形路径的内侧设有卷入防止部13。具体地,在传送方向Y上的、相比中间驱动辊50和减速辊41的夹持点N靠传送方向上游侧,卷入防止部13以覆盖中间驱动辊50的方式设置。因此,卷入防止部13能够防止后续的用纸P2与中间驱动辊50接触。
其结果,中间驱动辊50不可能使传送力直接作用在后续的用纸P2上。
而且,先行的用纸P1的前端被输送辊对71夹持。然后,进行纠偏,先行的用纸P1边通过输送辊对71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输送,边通过记录部80被记录。接着,通过未图示的排出部,被向打印机1的前方的排出托盘(未图示)排出。
接下来,对纠偏动作进行说明。
图6所示的是表示本发明的纠偏时的初期夹持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6所示,控制部90使第一电机91正转驱动,从而使中间驱动辊50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使第四电机94正转驱动,从而使输送驱动辊72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因此,如前述那样,先行的用纸P1的前端被输送辊对71夹持。而且,先行的用纸P1被传送,使得用纸P1的前端以预定量位于输送辊对71的下游侧。
这里,用纸P1的前端的姿势可能相对于输送辊对71的夹持线倾斜。就是所谓扭曲。此外,夹持线为X轴方向。
因此,为了除去用纸P1相对于所述夹持线的倾斜,即所谓纠偏,进行以下的动作。
图7所示的是表示本发明的纠偏时的释放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7所示,从图6的状态,控制部90使第一电机91停止,从而使中间驱动辊50停止。另外,将第四电机94切换成反转驱动,从而使输送驱动辊72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先行的用纸P1的前端通过输送辊对71被向输送辊对71的上游侧反向传送。这就是所谓释放动作。
此时,中间驱动辊50停止。因此,能够在传送方向Y中的、由中间驱动辊50和第二辅助辊51构成的传送辊对96和输送辊对71之间,使先行的用纸P1挠曲。
而且,能够使先行的用纸P1的前端与输送辊对71的夹持线仿形。
这里,在图6所示的状态中,用纸P1相对于所述夹持线倾斜的情况下,在图7中,如实线所示用纸P1的宽度方向X的一端侧较大地挠曲,由点划线所示的用纸P1的宽度方向X的另一端侧稍挠曲。另外,用纸P1的宽度方向X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差的大小与图6所示的状态中的用纸前端的倾斜大小成比例。
此外,在图6所示的状态中,用纸P1相对于所述夹持线不倾斜的情况下,在图7中,用纸宽度方向X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成为由实线所示的姿势。
图8所示的是表示本发明的纠偏时的纸端初露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8所示,从图7的状态,控制部90使第一电机91正转驱动,从而使中间驱动辊50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使第四电机94正转驱动并使输送驱动辊72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能够使相对于所述夹持线不倾斜的状态的用纸P1的前端夹持在输送辊对71中。而且,将先行的用纸P1的前端传送到记录开始位置,使第一电机91以及第四电机94停止。这就是所谓纸端初露动作。
这里,记录开始位置是指与记录头82的未图示的喷嘴列相对的位置。
此时,在传送方向Y上的、传送辊对96和输送辊对71之间,为还未消除用纸P的宽度方向X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差的状态。
这里,如现有技术中所述的那样,由于所述一端侧的挠曲量和所述另一端侧的挠曲量的差,可能在输送辊对71中的所述一端侧的输送量和所述另一端侧的输送量之间产生差。
因此,为了消除所述一端侧的挠曲量和所述另一端侧的挠曲量的差,进行以下的动作。
图9所示的是表示本发明的纠偏后的反转动作的侧视图。
如图9所示,从图8的状态,控制部90首先通过切换机构4使第二辅助辊51向相对于中间驱动辊50分离的方向移动。
这里,切换机构4构成为,能够在第二辅助辊51向中间驱动辊50接近的第一状态和从中间驱动辊50分离的第二状态进行切换。例如,切换机构4与前述的摆动机构43同样构成为具有凸轮,由此,能够对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进行切换。
此外,相反地,当然还可以构成为使中间驱动辊50向从第二辅助辊51分离的方向移动。因为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后述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第二辅助辊51移动的方式构成的理由为,在于中间驱动辊50是进行驱动的结构。即,原因在于,使作为从动旋转侧的第二辅助辊51移动,比使作为驱动侧的中间驱动辊50移动要容易。
下面,使第一电机91反转驱动,从而使中间驱动辊50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其间,第四电机94仍为停止的状态。
此时,第二辅助辊51已从中间驱动辊50分离。因此,中间驱动辊50能够边在用纸P1和中间驱动辊50的外周之间滑动边使朝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适度的反向传送力作用在用纸P1上。
这里,“适度的反向传送力”是指,在传送方向Y上的、传送辊对96和输送辊对71之间,能够以将用纸P1轻轻向U形的传送路径的内侧推压的方式除去多余的挠曲的程度的反向传送力。在多余的挠曲被除去从而用纸P1成为不能向更内侧变位的状态时,在用纸P1和中间驱动辊50的外周之间必然产生滑移。因此,用纸P1几乎不会受到损伤。
其结果,能够使在传送方向Y上的、传送辊对96和输送辊对71之间所产生的用纸P1的挠曲量减小。
而且,能够消除用纸P1的所述一端侧的挠曲量和所述另一端侧的挠曲量的差。其结果,在之后进行记录时,不会在输送辊对71中的所述一端侧的输送量和所述另一端侧的输送量之间产生差。
另外,在使中间驱动辊50反转驱动时,搓纸辊21如前述那样成为相对于用纸P分离移动的状态(参照图6)。因此,不可能妨碍消除用纸P1的所述一端侧的挠曲量和所述另一端侧的挠曲量的差。
然后,使中间驱动辊50的反转驱动停止。而且,使第一电机91正转驱动并使中间驱动辊50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使第四电机94正转驱动并使输送驱动辊72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如前述那样,先行的用纸P1边通过输送辊对71向传送方向下游侧被输送,边通过记录部80被记录。
然后,通过未图示的排出部将其被向打印机1的前方的排出托盘(未图示)排出。
此外,使中间驱动辊5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时刻还可以是开始后述的后续用纸P的搓纸的时刻。即,在输送中,可以通过输送辊对71以及传送辊对96产生传送力,还可以仅通过输送辊对71产生传送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所谓“夹持释放方式”的纠偏动作进行了说明,但还可以为所谓“抵接方式”。
这里,“抵接方式”是指如前述那样,通过传送辊对96将用纸P1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并将用纸P1的前端推压在停止状态或反转驱动的状态的输送辊对71的夹持线上,由此,使前端的姿势仿照夹持线的方式。即,通过使用纸P1的前端抵接于输送辊对71,来使前端的姿势仿照夹持线的方式。此外,当然,在传送辊对96和输送辊对71之间,使用纸P1挠曲,从而使前端的姿势仿照夹持线。
图10所示的是表示在本发明中对后续用纸进行搓纸的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10所示,能够在先行的用纸P1被向记录部80输送后,继续对用纸P进行进纸。具体地,控制部90,在通过第一用纸检测器75检测出用纸P1的后端之后,使减速辊41以及第二辅助辊51向中间驱动辊50接近移动。更具体地,通过第二电机92使凸轮部45转动,并通过加力弹簧(未图示)的作用力使减速保持部(未图示)向接近中间驱动辊50的方向摆动。
同样,使切换机构4工作,从而使第二辅助辊51向接近中间驱动辊50的方向移动。
另外,控制部90使第三电机93驱动,从而使臂部22以臂轴23为支点向使搓纸辊21向被载置在纸盒14中的用纸P接近的方向摆动。
此时,被保持在用纸前端限制肋状件60、60上的后续的用纸P2,通过减速辊41的接近移动,而向中间驱动辊侧变位。而且,通过中间驱动辊50和减速辊41被夹持。因此,后续的用纸P2的前端成为从用纸前端限制肋状件60、60的限制状态被解除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如前述那样,中间驱动辊50以及搓纸辊21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此时,如果被保持在用纸前端限制肋状件60、60上的后续的用纸P2为一张,则该一张用纸P2就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
另外,若被保持在用纸前端限制肋状件60、60上的后续的用纸P2、P3...为多张,则如前述那样,摩擦系数μ4>摩擦系数μ2、摩擦系数μ5>摩擦系数μ2的关系成立。
因此,相对于中间驱动辊50,能够使其作用在最上方的用纸P2上的传送力比作用在随后的用纸P3上的传送力大。即,通过减速辊41使随后的用纸P3分离,并能够仅将最上方的用纸P2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此时,最上方的用纸P2的前端如前述那样,由于减速辊41的接近移动而向中间驱动辊侧变位,因此,不会被用纸前端限制肋状件60、60限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送路径侧视为U形,但不限于此。侧视可以为一条直线,还可以局部具有侧视弯曲的区间R。在该情况下也同样,在纠偏后,使第二辅助辊51分离的状态的中间驱动辊50反转驱动,由此,能够除去宽度方向左右的挠曲量的差。优选,构成为至少局部具有侧视弯曲的区间R。这是由于在用纸P的厚度方向Z’上能够决定用纸P向哪一侧挠曲。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变位部件5进行详细说明。
图11所示的是表示本发明的纸盒中的变位部件的立体图。另外,图12所示的是表示本发明的纸盒中的变位部件的俯视图。而且,图13所示的是表示在载置面上没有载置用纸的状态的、变位部件的第一状态的概要侧剖视图。另外,图14所示的是表示在载置面上载置有用纸的状态的、变位部件的第二状态的概要侧剖视图。
这里,“变位部件的第一状态”是指变位部件比设在载置面上的垫部向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另一方面,“变位部件的第二状态”是指变位部件比垫部向层叠方向下方退避的状态。
如图11~图13所示,在纸盒14上设有第一边缘引导部25以及第二边缘引导部26,这些边缘引导部25、26与载置在载置面18上的用纸P的宽度方向侧端接触,并使侧端对齐。另外,设有使载置的用纸P的后端对齐的后端侧引导部27。第一边缘引导部25原则上被固定在宽度方向X上。另一方面,第二边缘引导部26以能向宽度方向X移动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对应各用纸尺寸。
另外,后端侧引导部27以能够向传送方向Y移动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对应各用纸尺寸。
此外,第一边缘引导部25以及第二边缘引导部26构成为,在载置的用纸P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时,相对于宽度方向X上的用纸P,稍向外侧移动。这是为了,降低用纸P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时的、因用纸P的侧端和第一边缘引导部25以及第二边缘引导部26的接触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即,为了降低反向张力。由此,能够使用纸P的传送精度稳定。
另外,在载置面18的与垫部15的宽度方向两侧相邻的位置形成有第一长孔18a、18a。而且,在比第一长孔18a、18a靠传送方向上游侧,形成有第二长孔18b以及第三长孔18c。而且,构成为,变位部件5、5能够经由第一长孔18a、18a,向层叠方向上方突出。
此外,变位部件5、5形成在同一个后述的第一杆部件6上。而且,由于第一长孔18a、18a以及变位部件5、5左右相同,因此,以下仅对一侧进行说明,省略对另一侧的说明。
同样,以突部16b能够经由第二长孔18b向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方式构成。变位部件5如后述那样形成在第一杆部件6上。同样,突部16b形成在第二杆部件16上。
此外,从第三长孔18c突出的是构成第二用纸检测器28的第三杆部件29的突出部29a。由此,能够检测有无用纸P。另外,在载置的用纸P为最后的一张的情况下,能够对用纸P的后端通过的时刻进行检测。
当然可以通过第二杆部件16构成第二用纸检测器2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与第二杆部件16不同的第三杆部件29构成第二用纸检测器28的理由,是为了使宽度方向X上的用纸尺寸还与比第一边缘引导部25和第二长孔18b之间的距离短的尺寸对应。即,为了使能够载置的所有尺寸的用纸P为在第一边缘引导部侧对齐的结构,在靠近第一边缘引导部25的位置上设有第二用纸检测器28,由此,能够与所有的用纸尺寸对应。
另外,在宽度方向X上,在比垫部15靠第一边缘引导部侧,设有与比所述距离尺寸短的用纸对应的小尺寸用垫部15b。而且,在比垫部靠第二边缘引导部侧,设有与比所述距离尺寸长的用纸对应的大尺寸用垫部15c。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送路径的长度是一定的,本实施方式的变位部件5是考虑了在传送方向中对预定的长度的用纸进行传动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垫部15和使该用纸反向传送时的用纸的后端相接触的部件。
即,在使用小尺寸用垫部15b以及大尺寸用垫部15c的情况下,尤其没有问题。不过,优选,也将变位部件5设在小尺寸用垫部15b的两侧。这是因为,在使用垫部15的情况下,和与垫部15的接触同样地,用纸的后端有可能与小尺寸用垫部15b接触。
以下,对在宽度方向X上设于垫部15的两侧的变位部件5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如图13所示,在载置面18的下方设有第一杆部件6以及第二杆部件16。其中,第一杆部件6具有变位部件5、第一杆轴6a、第一接合部6b和第一抵接部6c。变位部件5位于宽度方向X上的垫部15的两侧,在传送方向Y上,从相比垫部15的上游端靠上游侧的位置延伸设置到相比垫部15的下游端靠下游侧的位置。
而且,变位部件5以能够经由第一长孔18a相比载置面18向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另外,变位部件5的层叠方向上方的缘部7具有平坦部7b、和相比平坦部7b靠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倾斜部7a。在变位部件5相比设于载置面18上的垫部15向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所述第一状态下,平坦部7b相比垫部15的顶部15a位于层叠方向上方。
另外,倾斜部7a以下游端位于载置面18的层叠方向下方且随着向上游侧的平坦部7b推进而位于层叠方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载置面18倾斜。而且,倾斜部7a与平坦部7b平滑地连结。
另外,第一杆部件6以第一杆轴6a为支点能够摆动地设置。而且,第一接合部6b以能够与后述的第二杆部件16的第二接合部16e接合的方式设置。另外,第一抵接部6c以能够与形成在载置面18的下方的第一限制部19抵接的方式设置。
另一方面,第二杆部件16具有:突部16b、第二杆轴16a、第二接合部16e、第二抵接部16d、和作为第一加力机构17的一例的锤部16c。其中,突部16b以能够经由第二长孔18b相比载置面18向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突部16b相比载置面18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作为突部16b的第三状态。
另外,第二杆部件16以第二杆轴16a为支点能够摆动地设置。而且,第二接合部16e以如前述那样能够与第一杆部件6的第一接合部6b接合的方式设置。另外,第二抵接部16d以能够与形成在载置面18的下方的第二限制部24抵接的方式设置。而且,作为第一加力机构17的锤部16c以使第二杆部件16向使突部16b相比载置面18向上方突出的方向摆动的方式进行力的作用。换言之,锤部16c以使图13中的第二杆部件16向逆时针方向摆动的方式进行作用。
另外,第一杆部件6通过设在第一杆轴6a上的作为第二加力机构8的一例的受扭螺旋弹簧9向图13中的逆时针方向被加力。
这里,对作为第一加力机构17的锤部16c所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以及作为第二加力机构8的受扭螺旋弹簧9的作用力的大小进行说明。
作为第一加力机构17的锤部16c所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虽不能克服一张用纸P的自重,但构成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状态下能够使突部16b成为第三状态的程度。
同样,作为第二加力机构8的受扭螺旋弹簧9的作用力的大小虽不能克服一张用纸P的自重,但构成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状态下,能够使变位部件5成为所述第一状态的程度。
而且,作为第二加力机构8的受扭螺旋弹簧9的作用力的大小构成为比作为第一加力机构17的锤部16c所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大。
因此,如图13所示,在用纸P没被载置于载置面18上的状态下,第一杆部件6的姿势为,在第一接合部6b中将第二杆部件16的第二接合部16e推起,且第一抵接部6c与载置面18的下方的第一限制部19抵接的状态。即,第一杆部件6的姿势由第一抵接部6c与第一限制部19抵接的情况决定。
另一方面,第二杆部件16的姿势为,虽受作为第一加力机构17的锤部16c的作用影响,但通过前述的作用力和该锤部16c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成为第二接合部16e被第一杆部件6的第一接合部6b推起的状态。即,第二杆部件16的姿势由第二接合部16e与第一接合部6b抵接的情况决定。此时,第二抵接部16d为稍从载置面18的下方的第二限制部24分离的状态。
此外,在图13所示的状态中,第一接合部6b虽与第二接合部16e抵接,但不是牢固地接合的状态。
如图14所示,在载置面18上载置有用纸P的状态下,变位部件5以及突部16b通过用纸P的自重被向层叠方向下方推下。
这里,如图13所示,在变位部件5的所述第一状态以及突部16b的所述第三状态中,作为突部16b中的层叠方向上端的顶部相比作为变位部件5层叠方向上端的缘部7位于层叠方向上方。而且,在载置有用纸P时,突部16b以比变位部件5早的时刻与用纸P的背面接触。
因此,第二杆部件16在比第一杆部件6早的时刻开始向图14中的顺时针方向摆动。即,第二接合部16e在比第一接合部6b早的时刻开始向顺时针方向摆动。此时,第二接合部16e以从第一接合部6b的轨道退避的方式摆动。因此,第二接合部16e不会妨碍第一接合部6b的摆动。其结果,变位部件5通过用纸P的自重被推下,成为变位部件5相比垫部15向层叠方向下方退避的所述第二状态。
这里,变位部件5的缘部7的层叠方向上端在层叠方向Z退避到与载置面18大致相同的位置。其理由为,垫部15的顶部15a相比载置面18稍向层叠方向上方突出地设置。而且,还由于用纸P中的除被垫部15支承的位置以外的位置通过自重挠曲,比被垫部15支承的位置向层叠方向下方下降。
同样,突部16b通过用纸P的自重被推下,成为突部16b的顶部在层叠方向Z上退避到与载置面18大致相同的位置的第四状态。
在该状态下,被载置的用纸P能够可靠地与垫部15接触。因此,在通过搓纸辊21对用纸P进行传送时,能够维持前述的摩擦系数的关系。其结果,能够使将最上方的用纸P1从随后的用纸P2分离的分离能力稳定。而且,输送了多张被载置的用纸P,则成为仅有最后一张被载置的状态。
图15所示的是最后的一张用纸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时,在用纸的后端通过突部时,表示通过变位部件之前的状态的概要侧剖视图。
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变位部件以及突部的状态,省略搓纸辊的图示。
如图15所示,最后的一张用纸P通过搓纸辊21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用纸P的后端通过突部16b。
这样,突部16b从用纸P的自重中被解放。即,成为用纸P的自重不作用于突部16b的状态。因此,第二杆部件16通过作为第一加力机构17的锤部16c的作用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而且,成为突部16b经由第二长孔18b相比载置面18向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第三状态。此时,第二抵接部16d与第二限制部24抵接,由此,第二杆部件16向逆时针方向的摆动停止。
另一方面,在第二杆部件16中,以第二杆轴16a为基准,位于与突部16b相反侧的第二接合部16e与第一杆部件6的第一接合部6b接近。而且,第二接合部16e不与第一接合部6b接合而停止。这里,第二接合部16e可以与第一接合部6b抵接,也可以为分离的状态。只要不为牢固地接合的状态哪种状态都可以。
此时,由于在变位部件上具有用纸P,用纸P的自重作用在变位部件5上。因此,第一杆部件6的姿势与图14所示的状态相同。
图16所示的是在最后的一张用纸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时,表示用纸的后端通过变位部件时的状态的概要侧剖视图。
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变位部件以及突部的状态,省略搓纸辊的图示。
如图16所示,用纸P通过搓纸辊21以及传送辊对96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用纸P的后端通过变位部件5。
这样,变位部件5从用纸P的自重中解放。即,成为用纸P的自重不作用在变位部件5上的状态。因此,第一杆部件6通过作为第二加力机构8的受扭螺旋弹簧9的作用力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而且,变位部件5成为经由第一长孔18a相比垫部15的顶部15a向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所述第一状态。
此时,通过前述的作用力和锤部16c的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第一接合部6b克服锤部16c的作用力将第二接合部16e推起,使第二杆部件16稍向顺时针方向摆动。而且,第二接合部16e从第一接合部6b的轨道脱离,由此,第二接合部16e暂时从第一接合部6b的推起中解放。此时,第二杆部件16通过锤部16c的作用力向逆时针方向摆动。
而且,第二接合部侧与第一接合部侧抵接,由此,第二杆部件16向逆时针方向的摆动停止。此时,第一杆部件6的向逆时针方向的摆动因第一抵接部6c与第一限制部19抵接而停止。即,第一杆部件6的姿势由第一抵接部6c和第一限制部19的抵接决定。
另一方面,突部16b为相比载置面18向上方突出的所述第三状态。而且,第二杆部件16的姿势由第一接合部6b和第二接合部16e的抵接决定。此时,第二抵接部16d为稍从第二限制部24分离的状态。
即,成为与前述的在载置面18上没有载置用纸P的状态(图13)相同的状态。
图17所示的是在最后的一张用纸被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后,表示被向传送方向上游侧进行反向传送时的状态的概要侧剖视图。
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变位部件以及突部的状态,省略搓纸辊的图示。
如图17所示,表示最后的一张用纸P被反向传送的情况。
作为进行反向传送的技术的意义,是为了在例如前述那样进行用纸P的纠偏动作时除去在传送辊对96和输送辊对71之间产生的用纸P的挠曲。该情况下,如前述那样,使第二辅助辊51从中间驱动辊50分离,使中间驱动辊50反转驱动。由此,能够使用纸P的后端侧向记录时的传送方向上游侧进行反向传送。此时,用纸P的后端向记录时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移动。
这里,由粗的单点划线所示的是被反向传送的用纸P的姿势,为用纸P的后端位于比变位部件5靠近记录时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状态。另外,由粗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是,从粗的单点划线的状态被进一步反向传送,用纸P的后端在相比垫部15靠近记录时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与变位部件5接触的状态。而且,由粗的实线所示的是从粗的双点划线的状态被进一步反向传送,用纸P的后端在与变位部件5接触的状态下位于垫部15的层叠方向上方的状态。
在最后的一张用纸P被反向传送的情况下,根据传送路径的长度,特定的尺寸的用纸P的后端在传送方向Y上位于垫部附近。此时,如前述那样,最后的一张用纸P的后端通过变位部件5,由此,变位部件5成为所述第一状态,突部16b成为所述第三状态。而且,若最后的一张用纸P的后端侧被反向传送,则如粗的单点划线所示那样,用纸P的后端与载置面18接触并边被载置面18引导边向记录时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移动。
而且,若被反向传送,则用纸P的后端以在变位部件5的缘部7的倾斜部7a上升的方式移动并被向平坦部7b引导。此时,在变位部件5上作用有用纸P的自重。因此,第一杆部件6将向顺时针方向摆动。而且,在第一杆部件6稍向顺时针方向摆动时,第一接合部6b与第二杆部件16的第二接合部16e接合。通过接合,在第二杆部件16上作用有使其向逆时针方向摆动的力。
而且,在第二杆部件16稍向逆时针方向摆动时,通过第二抵接部16d与第二限制部24抵接,第二杆部件16向逆时针方向的摆动停止。因此,第一杆部件6向顺时针方向的摆动因第一接合部6b和第二接合部16e的接合而停止。即,第一接合部6b和第二接合部16e牢固地接合,保持第一杆部件6的姿势。
而且换言之,第二杆部件16锁定了第一杆部件6的姿势。此时,变位部件5的缘部7的平坦部7b的姿势与垫部15的顶部15a的姿势大致平行。
此外,变位部件5仍为相比设在载置面18上的垫部15向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所述第一状态。
而且,若进一步被反向传送,则用纸P的后端被引导至变位部件5的缘部7的平坦部7b。这里,在层叠方向Z上,平坦部7b相比垫部15的顶部15a位于上方。因此,用纸P的后端不会钩挂在垫部15的记录时的传送方向下游端。即,变位部件5的缘部7以对用纸P的后端进行提起的方式进行引导,能够超过载置面18和垫部15的下游端所成的阶梯。另外,在进一步被反向传送时,能够防止用纸P的后端侧和垫部15接触。
此外,在被反向传送时,用纸P的后端不会与第二杆部件16的突部16b接触。
另外,在由于重叠传送,最后的一张用纸与倒数第二张用纸一起被传送的情况下,最后的一张用纸通过预备分离部30、正式分离部40以及用纸前端用限制肋状件60中的任一个被分离。
此时,最后的一张用纸的后端不通过垫部15。即,在最后的一张用纸被重叠传送的情况下,第二杆部件16不锁定第一杆部件6的姿势。另外,假设即使被锁定,由于最后的一张用纸被搓纸辊21推压,所以,突部16b被向层叠方向下方推压,从而使对第一杆部件6的姿势的锁定被解除。
以上,如说明的那样,即使在最后的一张用纸P的后端侧被反向传送的情况下,后端也不会钩挂在载置面18和垫部15的阶梯上。另外,用纸P的后端侧不会与垫部15的顶部15a接触而受到摩擦阻力。即,不会妨碍用纸P的后端侧的反向传送。其结果,能够可靠地除去纠偏动作时所产生的传送辊对96和输送辊对71之间的挠曲。而且能够使输送精度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变位部件5设在第一杆部件6上并进行摆动,但不限于摆动。可以在层叠方向上下移动。另外,对于突部16b也同样。可以构成为突部16b在层叠方向上下移动。而且,作为第一加力机构17的一例设有锤部16c,但还可以是弹簧等。另外,作为第二加力机构8的一例使用受扭螺旋弹簧9,但还可以使用其他的种类的弹簧或锤。
另外,作为摩擦部件的一例使用软木材料的垫部15,但材质可以是前述的摩擦系数的关系成立的其他的材质。而且,可以构成为垫部15的顶部15a相比载置面18不向层叠方向上方突出。该情况下,在反向传送时,用纸P的后端不会钩挂在阶梯上,这是因为用纸P与垫部15的顶部15a接触,由此可能妨碍反向传送。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用纸P的自重,使第一杆部件6进行摆动且对变位部件5的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进行切换,但不限于此。当然还可以构成为,通过第二用纸检测器28检测出最后的用纸P的后端通过变位部件5的情况,从而通过电机等的动力,并通过凸轮机构等机构,对变位部件5的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进行切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16b的所述第四状态为,在层叠方向Z上突部16b的顶部位于与载置面18相同的位置,但不限于相同的位置。只要是比所述第三状态靠下的位置。原因在于,通过比所述第三状态靠下,能够判断用纸P与突部16b接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变位部件5、5设在宽度方向X中的垫部15的两侧,但不限于此。还可以设在传送方向Y中的垫部15的下游侧。原因在于,该情况下也同样,在最后的一张用纸被反向传送时,能够防止用纸的后端与垫部15接触以及钩挂在载置面18和垫部15形成的阶梯上。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介质传送装置的进纸部10具有:载置作为被传送介质的一例的用纸P的载置面18;将载置在载置面18上的用纸P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的作为第一传送机构的搓纸辊21;将通过搓纸辊21被传送的用纸P向以搓纸辊21的传送方向Y为基准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传送的作为第二传送机构的中间驱动辊50;作为设在与载置面18中的搓纸辊21相对的位置上的摩擦部件的、由软木材料形成的垫部15;与垫部15相邻地设置,并能够对从垫部15向用纸P的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第一状态和从垫部15向层叠方向下方退避的第二状态进行切换的变位部件5,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搓纸辊21将载置在载置面18上的剩余的一张用纸P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时,将变位部件5设定在所述第二状态,在作为所述剩余的一张用纸P的传送方向上游端的后端通过垫部15后,通过中间驱动辊50将用纸P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反向传送时,将变位部件5设定成所述第一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垫部15相比载置面18向用纸P的层叠方向上方突出地设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作为具有变位部件5的第一臂部的第一杆部件6;设得相比第一杆部件6靠传送方向上游侧且作为能够与第一杆部件6接合的第二臂部的第二杆部件16;设在第二杆部件16上,能对相比载置面18突出的第三状态和相比该第三状态向层叠方向下方退避的第四状态进行切换的突部16b,突部16b由作为第一加力机构17的一例的锤部16c的自重加力,使得在没有被赋予外力的状态下成为所述第三状态,通过突部上的一张用纸P的自重成为所述第四状态,在突部16b的所述第四状态中,第二杆部件16和第一杆部件6的接合被解除,在第二杆部件16和第一杆部件6的接合被解除的状态下,变位部件5由作为第二加力机构8的一例的受扭螺旋弹簧9的弹簧力加力,使得在变位部件5以及突部16b上没有赋予外力的状态下成为所述第一状态,在通过变位部件上的一张用纸P的自重成为所述第二状态,具有受扭螺旋弹簧9所产生的作用力比锤部16e的自重所产生的作用力大的关系,在从所述第二状态向所述第一状态切换时,第一杆部件6与第二杆部件16接合,在突部16b的所述第三状态中,第二杆部件16通过与第一杆部件6的接合保持变位部件5的所述第一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传送方向Y上,变位部件5的层叠方向上方的缘部7,从相比垫部15的顶部15a的传送方向上游端靠上游侧的位置延伸设置到相比垫部15的顶部15a的传送方向下游端靠下游侧的位置,在所述第一状态中,缘部7中的相比垫部15的顶部15a的下游端靠下游侧的部分,具有相对于载置面18倾斜的倾斜部7a,使得该倾斜部7a的下游端相比载置面18为层叠方向下方,随着向上游侧行进该倾斜部7a相比顶部15a变为层叠方向上方。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缘部7中的相比倾斜部7a靠上游侧的部分设有平坦部7b,在变位部件5为所述第一状态且突部16b为所述第三状态时,在用纸P不在所述第一状态的变位部件上时,变位部件5的缘部7中的平坦部7b的姿势,以平坦部7b中的上游侧成为下游侧的层叠方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垫部15的顶部15a倾斜,在用纸P通过中间驱动辊50被反向传送且移动至所述第一状态的变位部件上时,在通过用纸P的自重使第一杆部件6进行变位时,第二杆部件16对第一杆部件6的预定量以上的变位进行限制,此时的缘部7的平坦部7b的姿势仿照垫部15的顶部15a的姿势。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打印机1其特征在于具有:进纸部10,其作为将作为被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用纸P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的介质传送机构;和通过记录头82对通过进纸部10被传送的用纸P进行记录的记录部80。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变形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载置被传送介质的载置面;
第一传送机构,该第一传送机构将载置于该载置面的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
第二传送机构,该第二传送机构将通过该第一传送机构被传送的被传送介质向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为基准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传送;
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设置在所述载置面中的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相对的位置;和
变位部件,该变位部件能够切换相比所述摩擦部件向被传送介质的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第一状态和相比所述摩擦部件向层叠方向下方退避的第二状态,
在通过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将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剩余的一张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时,将所述变位部件设定成所述第二状态,
在所述剩余的一张被传送介质的传送方向上游端即后端通过了所述摩擦部件后、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将该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反向传送时,将所述变位部件设定成所述第一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部件设置为相比所述载置面向被传送介质的层叠方向上方突出。
3.一种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载置被传送介质的载置面;
第一传送机构,该第一传送机构将载置于该载置面的被传送介质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
第二传送机构,该第二传送机构将通过该第一传送机构被传送的被传送介质向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为基准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传送;
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设置在所述载置面中的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相对的位置;
变位部件,该变位部件能够切换相比所述摩擦部件向被传送介质的层叠方向上方突出的第一状态和相比所述摩擦部件向层叠方向下方退避的第二状态;
具有所述变位部件的第一臂部;
第二臂部,该第二臂部相比该第一臂部设置在传送方向上游侧,能够与该第一臂部接合;和
突部,该突部设置于该第二臂部,能够切换从所述载置面突出的第三状态和相比该第三状态向层叠方向下方退避的第四状态,
所述突部由第一加力机构加力,使得在未被施加外力的状态下所述突部变为所述第三状态,通过该突部上的一张被传送介质的自重使所述突部变为所述第四状态
在所述突部的所述第四状态下,所述第二臂部和所述第一臂部的接合被解除,
在所述第二臂部和所述第一臂部的接合解除了的状态下,所述变位部件由第二加力机构加力,使得在相对于该变位部件以及所述突部未施加外力的状态下所述变位部件变为所述第一状态,通过该变位部件上的一张被传送介质的自重使所述变位部件变为所述第二状态,
具有基于该第二加力机构的作用力比基于所述第一加力机构的作用力大的关系,在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接合,
在所述突部的所述第三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二臂部与所述第一臂部的接合来保持所述变位部件的所述第一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传送方向上,所述变位部件中的层叠方向上方的缘部,从相比所述摩擦部件的顶部的传送方向上游端靠上游侧的位置延伸设置直至相比该摩擦部件的顶部的传送方向下游端靠下游侧的位置,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缘部中的相比所述摩擦部件的顶部的下游端靠下游侧的部分具有相对于所述载置面倾斜的倾斜部,使得该倾斜部的下游端相比所述载置面为层叠方向下方,随着向上游侧行进该倾斜部相比所述顶部变为层叠方向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缘部中的相比所述倾斜部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平坦部,
在所述变位部件为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突部为所述第三状态时,
在被传送介质不在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变位部件上时,该变位部件的所述缘部中的所述平坦部的姿势相对于所述摩擦部件的顶部倾斜,使得该平坦部中的上游侧相比下游侧变为层叠方向上方,
在被传送介质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被反向传送而移动到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变位部件上时,在通过被传送介质的自重使所述第一臂部变位了时,所述第二臂部限制该第一臂部的预定量以上的变位,此时的所述缘部中的所述平坦部的姿势仿照所述摩擦部件的顶部。
6.一种记录装置,具有将被记录介质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的介质传送机构;和通过记录头对通过该介质传送机构被传送了的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该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传送机构具有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所述介质传送装置,所述被记录介质为所述被传送介质。
CN201010502507.9A 2009-10-08 2010-10-08 介质传送装置、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0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4083/2009 2009-10-08
JP2009234083A JP5402491B2 (ja) 2009-10-08 2009-10-08 媒体送り装置、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0204A true CN102030204A (zh) 2011-04-27
CN102030204B CN102030204B (zh) 2014-07-23

Family

ID=43854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250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0204B (zh) 2009-10-08 2010-10-08 介质传送装置、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408534B2 (zh)
JP (1) JP5402491B2 (zh)
CN (1) CN10203020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9050A (zh) * 2011-12-15 2013-06-1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213406A (zh) * 2013-04-23 2013-07-24 江西方兴科技有限公司 票据打印机压滚票装置及其便携票据打印机和使用方法
CN104249569A (zh) * 2013-06-27 2014-12-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装置、打印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2551244A (zh) * 2019-09-26 2021-03-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处理装置、记录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7294B2 (en) * 2009-02-05 2012-05-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ay,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alignment method
JP4964978B2 (ja) * 2009-09-08 2012-07-0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媒体検出方法、媒体検出装置、媒体排出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2014104608A (ja) * 2012-11-26 2014-06-09 Seiko Epson Corp 単票発行装置、および単票発行方法
JP6175938B2 (ja) 2013-06-27 2017-08-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136642B2 (ja) 2013-06-27 2017-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処理装置、印刷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645698B2 (ja) * 2015-11-18 2020-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38196B2 (ja) * 2019-03-29 2023-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20A (zh) * 1993-12-15 1996-01-31 佳能株式会社 给纸装置
US5597155A (en) * 1993-11-01 1997-01-28 Ncr Corporation Dual drive document deskew sheet feeder
JPH10120227A (ja) * 1996-10-15 1998-05-12 Brother Ind Ltd 給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印字装置
JP2005225574A (ja) * 2004-02-10 2005-08-25 Fuji Xerox Co Ltd 用紙供給装置
CN100391813C (zh) * 2003-05-01 2008-06-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5851U (zh) * 1990-11-13 1992-07-02
JPH0789625A (ja) * 1993-09-21 1995-04-04 Sharp Corp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H10218407A (ja) * 1997-02-04 1998-08-18 Alps Electric Co Ltd プリンタの自動給紙装置
JP4158040B2 (ja) * 2004-04-28 2008-10-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2006225075A (ja) 2005-02-16 2006-08-31 Canon Inc 記録装置
EP1861257B1 (en) * 2005-03-01 2010-08-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heet media input system
JP2007161371A (ja) 2005-12-09 2007-06-28 Canon Inc 給紙装置
JP4811229B2 (ja) 2006-10-06 2011-1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用紙供給装置および用紙束プリンタ
JP2009220938A (ja) * 2008-03-14 2009-10-01 Sharp Corp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32722B1 (en) * 2009-04-27 2010-11-16 Kinpo Electronics, Inc. Paper feed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7155A (en) * 1993-11-01 1997-01-28 Ncr Corporation Dual drive document deskew sheet feeder
CN1115720A (zh) * 1993-12-15 1996-01-31 佳能株式会社 给纸装置
JPH10120227A (ja) * 1996-10-15 1998-05-12 Brother Ind Ltd 給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印字装置
CN100391813C (zh) * 2003-05-01 2008-06-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JP2005225574A (ja) * 2004-02-10 2005-08-25 Fuji Xerox Co Ltd 用紙供給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9050A (zh) * 2011-12-15 2013-06-1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59050B (zh) * 2011-12-15 2016-03-3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213406A (zh) * 2013-04-23 2013-07-24 江西方兴科技有限公司 票据打印机压滚票装置及其便携票据打印机和使用方法
CN104249569A (zh) * 2013-06-27 2014-12-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装置、打印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2551244A (zh) * 2019-09-26 2021-03-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处理装置、记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81391A1 (en) 2013-07-18
US20110085840A1 (en) 2011-04-14
JP5402491B2 (ja) 2014-01-29
CN102030204B (zh) 2014-07-23
US8408534B2 (en) 2013-04-02
JP2011079643A (ja) 2011-04-21
US8708333B2 (en) 2014-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0204A (zh) 介质传送装置、记录装置
CN102030197B (zh) 被记录介质盒、被记录介质输送装置、记录装置
KR20040090926A (ko) 양면 인쇄 장치
US9724945B2 (en) Print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 printer
JP4826812B2 (ja) 給送装置、記録装置
CN102205743B (zh) 介质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JP202002607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414104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wiping device
JP5332877B2 (ja) 記録装置
JP200619330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057303A (ja) 媒体送り装置、記録装置
JP5488794B2 (ja) 媒体送り装置、記録装置
JP7259394B2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9168769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0070337A (ja) 記録装置
CN102189821B (zh) 介质输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JP2020200156A (ja) 媒体整合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5206942B2 (ja) 媒体送り装置、記録装置、送り従動ローラの離間状態継続制御方法
JP6759603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09067535A (ja) 給送装置、記録装置
US11433693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230158817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9107179A (ja) 記録装置
JP2009120323A (ja) 媒体戻し装置、給送装置、記録装置、媒体戻し方法
JP2009062102A (ja) 給送装置、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