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5442A - 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5442A
CN104205442A CN201380016042.8A CN201380016042A CN104205442A CN 104205442 A CN104205442 A CN 104205442A CN 201380016042 A CN201380016042 A CN 201380016042A CN 104205442 A CN104205442 A CN 104205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evice
energy storage
electric energy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60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内裕之
阿部达也
鹈川晋作
住谷孝治
徐盈佳
前川真希
北口博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S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R Corp filed Critical JS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05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32Carbon-based
    • H01G11/42Powders or particles, e.g. composi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04Hybri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04Hybrid capacitors
    • H01G11/06Hybrid capacitors with one of the electrodes allowing ions to be reversibly doped thereinto, e.g. lithium ion capacitors [L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32Carbon-based
    • H01G11/38Carbon pastes or blends; Binders or additive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5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thium-ion capacitors, e.g. for lithium-doping or for interca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66Current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聚合物(A)和液态介质(B),上述聚合物(A)中所含的重复单元总计为100质量份时,含有5~40质量份来自不饱和羧酸的重复单元(A4),上述聚合物(A)为聚合物粒子,上述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超过1mmol/g且为6mmol/g以下。

Description

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含有该粘结剂组合物和活性物质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在集电体上涂布和干燥该浆料而制作的蓄电设备电极以及具备该电极的蓄电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电子设备驱动用电源,需要具有高电压且高能量密度的蓄电设备。对于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等期待作为这样的蓄电设备。 
这样的蓄电设备使用的电极通常将含有活性物质和作为粘结剂发挥功能的聚合物的组合物(电极用浆料)在集电体表面上涂布·干燥来制造。作为用作粘结剂的聚合物所要求的特性,可举出活性物质彼此的结合能力和活性物质与集电体的密合能力、卷绕电极工序中的耐擦性、在其后的剪切等时活性物质的微粉等也不会从涂布·干燥的组合物涂膜(以下,也称为“活性物质层”)脱落的抗掉粉性等。通过使聚合物满足这些各种需求特性,从而使得到的电极的折叠方法、缠绕半径的设定等蓄电设备的结构设计的自由度增高,能够实现设备的小型化。 
应予说明,关于上述活性物质彼此的结合能力和活性物质与集电体的密合能力以及抗掉粉性,从经验上已知其与性能的优劣存在大致的比例关系。因此本说明书中,以下,将这些特性概括使用“密合性”这个用语来表示。 
然而最近,从实现蓄电设备的高输出化和高能量密度化的需求的观点考虑,进行了利用锂嵌入量大的材料的研究。例如,进行了关于利用结晶性更高的黑铅(石墨)作为活性物质提高锂嵌入量,从而实现与碳材料的理论嵌入量(约370mAh/g)相近的容量的研究。另一方面,日 本特开2004-185810号公报中,公开了利用锂的理论嵌入量最大约为4200mAh/g的硅材料作为活性物质的研究。姑且认为通过利用这样的锂嵌入量大的活性物质能够大幅提高蓄电设备的容量。 
然而,利用了这样的锂嵌入量大的材料的活性物质时,伴随锂的嵌入·脱嵌而发生大的体积变化。因此,如果将以往使用的电极用粘结剂用于这样的锂嵌入量大的材料,则无法维持密合性而活性物质发生剥离等,伴随充放电发生显著的容量下降。 
作为用于改进电极用粘结剂的密合性的技术,已提出日本特开2000-299109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11/096463号公开的控制粘结剂组成的技术,日本特开2010-20572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3703号公报公开的使用具有环氧基、羟基的粘结剂提高上述特性的技术等。另外,日本特开2011-192563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204592号公报中,提出了用聚酰亚胺的刚性分子结构束缚活性物质,抑制活性物质的体积变化的技术。 
并且,为了在实际的生产线中使用这样的电极用粘结剂,不仅需要充放电特性、密合性良好,还需要具备即便长时间保存于仓库等的情况下聚合物也不会发生沉降等而变质的储藏稳定性。日本特开2012-9775号公报中,还提出了为了提高这样的储藏稳定性而添加防腐剂的技术。 
发明内容
然而,对于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这样的电极用粘结剂而言,在将利用了锂嵌入量大的材料的活性物质的实用化时,存在密合性不充分、因反复充放电而电极劣化,无法充分得到实用化所需的耐久性这样的课题。 
另一方面,日本特开2012-9775号公报中记载的添加有防腐剂的电极用粘结剂只不过是对聚合物粒子分散液(胶乳)的保存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对于能否使用储藏后的组合物制作显示良好的特性的蓄电设备这样的电极用粘结剂的长时间储藏稳定性依然属于不明状态。 
因此,本发明涉及的几个方式提供能够制造密合性和充放电特性良好的蓄电设备电极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几个方式提供长时间储藏稳定性优异且能够制造密合性和充放电特性良好的蓄电设备电极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进行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的一个方式是用于制作蓄电设备使用的电极的粘结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含有聚合物(A)和液态介质(B), 
将上述聚合物(A)中所含的重复单元总计设为100质量份时,含有5~40质量份来自不饱和羧酸的重复单元(A4), 
上述聚合物(A)是聚合物粒子, 
上述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超过1mmol/g且为6mmol/g以下。 
[应用例2] 
在应用例1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中,上述聚合物粒子的ZETA电位可以是-80mV~-10mV。 
[应用例3] 
在应用例1或应用例2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中,将上述聚合物(A)中所含的重复单元总计设为100质量份时,该聚合物(A)可以含有30~50质量份来自共轭二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1)、10~50质量份来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2)、1~10质量份来自(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3)以及1~10质量份来自α,β-不饱和腈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5)。 
[应用例4] 
在应用例3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中,将上述重复单元 (A1)的质量设为WA1、将上述重复单元(A4)的质量设为WA4、将上述重复单元(A5)的质量设为WA5时,WA4/WA1可以在0.3~1的范围内,且WA4/WA5可以在1.8~25的范围内。 
[应用例5] 
在应用例3或应用例4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中,将上述重复单元(A1)的质量设为WA1、将上述重复单元(A2)的质量设为WA2时,WA2/WA1可以在0.3~1.5的范围内。 
[应用例6] 
在应用例1~应用例5中任一例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中,作为上述重复单元(A4)可以具有二种以上的来自不饱和羧酸的重复单元。 
[应用例7] 
在应用例1~应用例6中任一例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中,上述聚合物粒子可以是平均粒径为50~400nm的粒子。 
[应用例8] 
在应用例1~应用例7中任一例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中,可以进一步含有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 
[应用例9] 
在应用例8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中,上述粘结剂组合物中的上述化合物(C)的浓度可以为50ppm以上且低于200ppm。 
[应用例10] 
在应用例1~应用例9中任一例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中,上述电极可以含有硅材料作为活性物质。 
[应用例11] 
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的一个方式,其特征在于,含有 应用例1~应用例10中任一例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和活性物质。 
[应用例12] 
在应用例11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中,可以含有硅材料作为上述活性物质。 
[应用例13] 
在应用例11或应用例12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中,拉丝性可以在30~80%的范围内。 
[应用例14] 
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的一个方式,其特征在于,具备集电体和在上述集电体的表面上涂布和干燥应用例11~应用例13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而形成的活性物质层。 
[应用例15] 
在应用例14的蓄电设备电极中,在上述活性物质层100质量份中可以含有2~30质量份硅元素。 
[应用例16] 
在应用例14或者应用例15的蓄电设备电极中,上述活性物质层的聚合物分布系数可以为0.6~1.0。 
[应用例17] 
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设备的一个方式,其特征在于,具备应用例14~应用例16中任一例的蓄电设备电极。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能够制造密合性和充放电特性优异的蓄电设备电极。另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能够长时间储藏稳定性优异并且可制造密合性和充放电特性优异的蓄电设备电极。对于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 结剂组合物而言,在蓄电设备电极含有锂嵌入量大的活性物质,例如石墨这种碳材料或硅材料作为活性物质时更好地发挥上述效果。 
并且,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集电体与含有硅元素的活性物质层的密合能力优异,该活性物质层的掉粉性也优异,并且电特性也优异。另外,根据具备该蓄电设备电极的蓄电设备,作为电特性之一的充放电倍率特性特别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涉及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予说明,本发明不限于下述记载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为还包括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例。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的“(甲基)丙烯酸~”是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这双者的概念。另外,“~(甲基)丙烯酸酯”是包括“~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这两者的概念。 
1.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粘结剂组合物”)是用于制作蓄电设备所使用的电极的粘结剂组合物,含有聚合物(A)和液态介质(B)。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所含的各成分进行详细说明。 
1.1.聚合物(A)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所含的聚合物(A)是以粒子的形式分散于液态介质(B)中的胶乳,即聚合物粒子。如果聚合物(A)为粒子,则与活性物质混合制作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以下,也简称为“浆料”)的稳定性良好,并且浆料在集电体上的涂布性良好。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所含的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超过1mmol/g且为6mmol/g以下,优选为1.5mmol/g~5.5mmol/g,更优选 为2mmol/g~5.5mmol/g。如果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为上述范围,则能够制作稳定且均质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如果使用这样的均质浆料形成活性物质层,则得到活性物质和聚合物粒子均匀分散的、厚度的不均小的活性物质层。其结果,能够抑制充放电特性在电极内的不均,得到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的蓄电设备。 
另一方面,使用表面酸量不在上述范围的聚合物粒子制作的浆料中,活性物质和聚合物粒子难以均匀分散,发生凝聚。如果使用发生这样的凝聚的浆料形成活性物质层,则无法成为均质的材料组成。如果使用这样的不均质的材料组成的活性物质层进行充放电,则会在材质不均质的位置局部地施加过量电压等而促进该不均质的部位的劣化。其结果,因反复充放电导致充放电特性迅速劣化,所以不优选。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所含的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在上述范围时能够抑制浆料的凝聚的机制尚不明确,但认为是由于适当地控制了对如后述的活性物质,尤其是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使用的碳材料、硅材料的表面的吸附。例如,碳材料的表面存在C-OH、C=O这样的官能团,另外硅材料存在Si-OH这样的官能团。这样的官能团容易与来自存在于聚合物粒子表面的不饱和羧酸的重复单元(A4)具有的羧基进行氢键合。该氢键合过强时,即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超出上述范围时,聚合物粒子与活性物质粒子有容易凝聚的趋势,因此浆料的拉丝性下降,无法在集电体的表面形成用于形成活性物质层的均匀的涂膜。因此,认为无法制造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的蓄电设备。换言之,推测通过使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为上述范围能产生这样的适度的相互作用,其结果,能够制作显示适当的拉丝性的浆料,因此能够制造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的蓄电设备。 
另一方面,还可认为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是与离子的亲和性的指标。从该观点考虑,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低于上述范围时,聚合物粒子与锂离子等在充放电时承担电荷移动的离子的亲和性低,成为增大电极电阻的一个因素。换言之,推测通过使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为上述范围,能够与锂离子这种承担电荷移动的离子产生适度的亲和性,其结果,能够制造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的蓄电设备。 
应予说明,不否定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受构成聚合物(A)的单 体成分影响,但可以说并不仅取决于单体成分。即,已知一般而言即便是相同的单体成分,也会由于聚合条件等而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发生变化,本申请实施例中只不过是示出它的一个例子。 
例如,即便是相同的单体成分,在从一开始就将不饱和羧酸全部投入聚合反应液,其后依次添加其它单体的情况和将不饱和羧酸以外的单体投入聚合反应液,最后添加不饱和羧酸的情况下,在得到的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露出的来自不饱和羧酸的羧酸的量不同。这样仅是变更聚合方法中的加入单体的顺序,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就大大不同。 
上述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是使用以导电率的不同为测定原理的电位差滴定装置测定电位差,由滴定的硫酸量换算成表面酸量而得的值。作为这样的电位差滴定装置,例如可举出AT-510、AT-610(以上为京都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制)等。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所含的聚合物粒子的ZETA电位优选为-80mV~-10mV,更优选为-75mV~-25mV,特别优选为-65mV~-20mV。如果聚合物粒子的ZETA电位为上述范围,则能够制作更稳定且更均质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如果使用这样的均质浆料形成活性物质层,则得到活性物质和聚合物粒子均匀分散的、厚度的不均更小的活性物质层。其结果,能够抑制充放电特性在电极内的不均,得到显示更良好的充放电特性的蓄电设备。 
应予说明,不否定聚合物粒子的ZETA电位受构成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影响,但可以说并非只取决于单体成分。即,已知一般而言即便是相同的单体成分,因粘结剂组合物的pH、所含的添加剂或杂质也会变化。应予说明,从确保聚合物粒子和活性物质(特别是碳材料、硅材料)的分散稳定性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的pH优选为4~10,更优选为5~8。 
上述聚合物粒子的ZETA电位可以使用以激光多普勒法为测定原理的ZETA电位测定装置根据常法测定。作为这样的ZETA电位测定装置,例如可举出ZETA电位分析仪(Brookhaven Instrument公司制)等。 
作为聚合物(A)的组成,将聚合物(A)中所含的重复单元总计设 为100质量份时,含有5~40质量份来自不饱和羧酸的重复单元(A4)。由此,可在聚合物粒子表面存在羧基等酸性官能团。另外,作为聚合物(A)的组成,优选是具有来自共轭二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1)、来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2)、来自(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3)和来自α,β-不饱和腈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5)的组成。以下,对构成聚合物(A)的各重复单元进行详细说明。 
1.1.1.来自不饱和羧酸的重复单元(A4) 
聚合物(A)通过具有来自不饱和羧酸的重复单元(A4)(以下,也称为“重复单元(A4)”),从而在制作后述的浆料时,能够在活性物质不凝聚的情况下制作活性物质良好分散的浆料。由此,将浆料涂布·干燥而制作的活性物质层成为近均匀的分布,能够制作粘合缺陷非常少的蓄电设备电极。即,能够显著提高活性物质彼此以及活性物质层与集电体的密合能力。另外,由于活性物质的分散稳定性良好,所以浆料的储藏稳定性也提高。 
作为不饱和羧酸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等单或二羧酸,可以是选自其中的一种以上。应予说明,聚合物(A)优选具有二种以上的来自上述例示的不饱和羧酸的重复单元(A4),更优选并用一种以上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单羧酸和一种以上的富马酸、衣康酸等二羧酸。单羧酸能够增加提高含有硅材料的活性物质彼此的结合能力的效果,二羧酸能够增加提高活性物质层与集电体的密合能力的效果。因此,通过并用单羧酸和二羧酸,能够显著提高聚合物(A)的密合性。 
在聚合物(A)中的重复单元总计为100质量份时,来自不饱和羧酸的重复单元(A4)的含有比例为5~40质量份,优选为10~40质量份,更优选为15~35质量份,特别优选为16~30质量份。如果重复单元(A4)的含有比例在上述范围内,则聚合物(A)使像含有硅材料的活性物质等这样表面具有极性官能团的活性物质彼此的结合能力以及活性物质层与集电体的密合能力这两者变得良好。另外,制备浆料时,由于活性物质的分散稳定性良好,所以不易产生凝聚物,还能够抑制浆料粘度的经时上升。 
另一方面,如果重复单元(A4)的含有比例低于上述范围,则得到的含有聚合物(A)的粘结剂组合物所带来的活性物质彼此的结合能力以及活性物质层与集电体的密合能力不充分,难以追随活性物质的体积收缩、体积膨胀等变化。因此,因反复充放电发生活性物质剥落或者活性物质层产生龟裂等电极的劣化。另外,由于得到的聚合物容易凝聚,所以成为储藏稳定性差的粘结剂组合物。相反,如果重复单元(A4)的含有比例超过上述范围,则粘结剂组合物的粘度大幅上升。其结果,由于使用该粘结剂组合物而得的浆料的粘度也大幅上升,所以难以均质地形成活性物质层。于是,在活性物质层的不均匀位置施加过量电位等而发生活性物质层的劣化,充放电特性劣化。 
1.1.2.来自共轭二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1) 
聚合物(A)具有来自共轭二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1)(以下,也称为“重复单元(A1)”)时,容易制造粘弹性和强度优异的粘结剂组合物。即,如果具有来自共轭二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则能够对得到的聚合物赋予强的粘合力。由于来自共轭二烯化合物的橡胶弹性被赋予到聚合物,所以能够追随含有石墨这种碳材料或硅材料的活性物质的体积收缩、体积膨胀等变化。由此,认为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合性,进而能够提高长时间维持充放电特性的耐久性。 
作为共轭二烯化合物,例如可举出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2-氯-1,3-丁二烯、取代直链共轭戊二烯类、取代和侧链共轭己二烯类等,可以是选自其中的一种以上。作为共轭二烯化合物,特别优选1,3-丁二烯。 
在聚合物(A)中的重复单元总计为100质量份时,来自共轭二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1)的含有比例优选为30~50质量份,更优选为32~48质量份,特别优选为35~48质量份。如果重复单元(A1)的含有比例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容易地制造粘弹性和强度优异的粘结剂组合物。 
应予说明,将聚合物(A)中的来自共轭二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1)的质量设为WA1、将来自不饱和羧酸的重复单元(A4)的质量设为WA4时,质量比WA4/WA1优选在0.3~1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32~0.9的范围, 特别优选在0.35~0.8的范围。如果WA4/WA1在上述范围内,则聚合物(A)使像含有石墨这种碳材料或硅材料的活性物质等这样表面具有极性官能团的活性物质彼此的结合能力以及活性物质层与集电体的密合能力的平衡更良好。 
1.1.3.来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2) 
聚合物(A)具有来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2)(以下,也称为“重复单元(A2)”)时,由于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适度,所以得到的活性物质层的柔软性适度,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的密合能力良好。 
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等,可以是选自其中的一种以上。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上述中特别优选苯乙烯。 
在聚合物(A)中的重复单元总计为100质量份时,来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2)的含有比例优选为10~50质量份,更优选为15~45质量份,特别优选为20~40质量份。如果重复单元(A2)的含有比例在上述范围内,则得到的聚合物的Tg适度。其结果,能够提高含有石墨这种碳材料或硅材料的活性物质彼此的结合能力。另外,得到的活性物质层的柔软性、与集电体的密合能力更良好。 
应予说明,将聚合物(A)中的来自共轭二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1)的质量设为WA1、将来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2)的质量设为WA2时,质量比WA2/WA1优选在0.3~1.5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32~1.2的范围,特别优选在0.34~1.0的范围。如果WA2/WA1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使聚合物(A)中的疏水成分保持适度的热塑性,通过将电极加热干燥时的聚合物的融合,使得到的活性物质层的密合性更良好,尤其在使用石墨这种碳材料作为活性物质的情况下,所以优选。 
1.1.4.来自(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3) 
聚合物(A)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3)(以下,也称为“重复单元(A3)”)时,与电解液的亲和性良好,能够 抑制蓄电设备中聚合物(A)成为电阻成分所致的内部电阻的上升,并且能够防止过多吸收电解液所致的密合性的下降。 
聚合物(A)含有来自α,β-不饱和腈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5)(以下,也称为“重复单元(A5)”)时,对电解液的溶胀度变大、电极电阻下降,而另一方面活性物质彼此以及活性物质层与集电体的密合性下降,无法充分保持电极结构,充放电特性劣化。然而,聚合物(A)通过同时具有重复单元(A3)和重复单元(A5),由于它们的协同效果使得对电解液的溶胀度变大电极电阻下降的同时能够提高活性物质彼此以及活性物质层与集电体的密合性而更良好地保持电极结构。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等,可以是选自其中的1种以上。 
另外,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举出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上述通式(1)中,R1为氢原子或一价的烃基,优选为一价的烃基,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6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特别优选为甲基。另外,R2为二价的烃基,优选亚甲基或碳原子数为2~6的取代或非取代的亚烷基。作为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羟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甲基)丙烯酸羟戊酯、(甲基)丙烯酸羟己酯等。 
上述例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优选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羟甲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1种以上,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应予说明,这些(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二种以上使用。 
在聚合物(A)中的重复单元总计为100质量份时,来自(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3)的含有比例优选为1~10质量份,更优选为2~1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3~9质量份。如果重复单元(A3)的含有比例在上述范围内,则得到的聚合物(A)与电解液的亲和性更良好,能够抑制蓄电设备中聚合物(A)成为电阻成分所致的内部电阻的上升,能够防止过多吸收电解液所致的密合性的下降。 
1.1.5.来自α,β-不饱和腈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5) 
聚合物(A)具有来自α,β-不饱和腈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5)时,聚合物(A)因后述的电解液适度溶胀。即,由于腈基的存在使电解液侵入由聚合物链形成的网结构,使得网间隔变宽,因此溶剂化的锂离子容易穿过该网结构移动。其结果,锂离子的扩散性提高。由此,能够减少电极电阻,因此实现电极的更良好的充放电特性。 
作为α,β-不饱和腈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α-氯丙烯腈、α-乙基丙烯腈、偏二氰乙烯等,可以是选择其中的一种。其中,优选选自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丙烯腈。 
在聚合物(A)中的重复单元总计为100质量份时,来自α,β-不饱和腈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5)的含有比例优选为1~10质量份,更优选为2~1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3~9质量份。如果来自α,β-不饱和腈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含有比例在上述范围,则能够制造与使用的电解液的亲和性更优异、密合性和强度也更优异且机械特性与电特性的平衡更优异的粘结剂组合物。 
应予说明,将聚合物(A)中的来自不饱和羧酸的重复单元(A4)的质量设为WA4、将来自α,β-不饱和腈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5)的质量设为WA5时,优选质量比WA4/WA5在1.8~25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20 的范围,特别优选在3~15的范围。如果WA4/WA5在上述范围内,则聚合物(A)带来的密合性与电解液亲和性的平衡更良好,蓄电设备的充电容量、充放电倍率特性协同提高。 
特别是将如下所述的硅材料和碳材料的混合物作为活性物质制作负极时,如果WA4/WA1为上述范围内且WA4/WA5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更有效地粘合活性物质彼此之间,同时能够有效缓和伴随来自硅材料的充放电的活性物质的体积变化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活性物质层与集电体的密合性。其结果,蓄电设备的充电容量、充放电倍率特性协同提高。 
1.1.6.其它的重复单元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所含的聚合物(A)除上述重复单元以外,还可以含有来自可与它们共聚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作为可共聚的单体,例如可举出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等具有烯键式不饱和键的含氟化合物;(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等烯键式不饱和羧酸的烷基酰胺;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羧酸乙烯酯;烯键式不饱和二羧酸的酸酐;氨基乙基丙烯酰胺、二甲基氨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烯键式不饱和羧酸的氨基烷基酰胺等,可以是选自其中的一种以上。 
1.1.7.聚合物(A)的合成方法 
聚合物(A)的合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在公知的乳化剂(表面活性剂)、聚合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等存在下进行的乳化聚合法。 
作为乳化剂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高级醇的硫酸酯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盐、脂肪族磺酸盐、脂肪族羧酸盐、脱氢枞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硫酸酯盐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的烷基酯、聚乙二醇的烷基苯基醚、聚乙二醇的烷基醚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全氟丁基磺酸盐、含有全氟烷基的磷酸酯、含有全氟烷基的羧酸盐、全氟烷基环氧乙烷加成物等氟系表面活性剂等,可以使用选自其中的一种以上。 
作为分子量调节剂的具体例,可举出正己硫醇、正辛硫醇、叔辛硫醇、正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正十八烷硫醇等烷基硫醇;二硫化二甲基黄原酸酯、二硫化二异丙基黄原酸酯等黄原酸酯化合物;萜品油烯、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单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等秋兰姆化合物;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苯乙烯化苯酚等酚化合物;烯丙醇等烯丙基化合物;二氯甲烷、二溴甲烷、四溴化碳等卤代烃化合物;α-苄氧基苯乙烯、α-苄氧基丙烯腈、α-苄氧基丙烯酰胺等乙烯基醚化合物等;除此之外,还可举出三苯基乙烷、五苯基乙烷、丙烯醛、甲基丙烯醛、巯基乙酸、硫代苹果酸、巯基乙酸2-乙基己酯、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等,可以使用选自其中的一种以上。 
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例如可适当地选择使用过硫酸锂、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等水溶性聚合引发剂;氢过氧化枯烯、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乙酰、过氧化氢二异丙苯、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氢、偶氮二异丁腈、1,1’-偶氮双(环己烷甲腈)等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等。其中,特别优选使用过硫酸钾、过硫酸钠、氢过氧化枯烯或者叔丁基过氧化氢。另外,也优选使用将上述过硫酸盐和亚硫酸氢钠等氧化剂和还原剂组合起来的氧化还原引发剂。聚合引发剂的使用比例没有特别限制,考虑单体成分、聚合反应系的pH、其它添加剂等的组合等适当地设定。 
用于合成聚合物(A)的乳化聚合法可以通过一步聚合进行,也可以通过二步聚合进行。 
通过一步聚合进行聚合物(A)的合成时,可以将上述单体的混合物在适当的乳化剂、聚合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等的存在下,优选在40~80℃,进行优选为4~12小时的乳化聚合。 
通过二步聚合进行聚合物(A)的合成时,各阶段的聚合优选如下设定。 
第1步聚合中使用的单体的使用比例相对于单体的总质量(第1步聚合使用的单体的质量和第2步聚合使用的单体的质量的总计)优选为5~5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10~40质量%的范围。通过用这样的量的单体进行第1步聚合,能够得到分散稳定性优异、不易产生凝聚物的聚 合物(A)的粒子,并且还抑制粘结剂组合物的经时粘度上升,所以优选。 
第1步聚合中使用的单体的种类及其使用比例与第2步聚合中使用的单体的种类及其使用比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然而,使用与α,β-不饱和腈化合物这种二烯系单体的反应性高的单体作为单体时,由于急剧进行聚合反应,所以有时反应热一起产生,难以控制聚合的温度。因此,为了使聚合的温度控制更稳定化,优选将这些单体中的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的单体供于第2步聚合。 
从得到的聚合物的分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各步的聚合条件如下。 
·第1步聚合:优选为40~80℃的温度;优选为2~4小时的聚合时间;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的聚合转化率。 
·第2步聚合:优选为40~80℃的温度;优选为2~6小时的聚合时间。 
通过使乳化聚合中全部固体成分浓度为50质量%以下,能够在得到的聚合物的分散稳定性良好的状态下进行聚合反应。该全部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4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 
无论是通过一步聚合进行聚合物(A)的合成的情况,还是采用二段聚合法的情况,优选乳化聚合结束后向聚合混合物添加中和剂,将pH调节到5~10左右。此时的pH优选为5~9,特别优选为5~8。作为在此使用的中和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金属氢氧化物;氨等。通过设定在上述的pH范围,使聚合物(A)的稳定性良好。进行中和处理后,通过将聚合混合物浓缩,能够维持聚合物(A)的良好的稳定性,并且提高固体成分浓度。 
1.1.8.聚合物(A)的物性 
1.1.8.1.四氢呋喃(THF)不溶物 
聚合物(A)的THF不溶物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凭经验可知该THF不溶物与蓄电设备使用的电解液中的不溶物量大致成比例。因此,只要使用THF不溶物为上述范围的聚合物 (A)制造蓄电设备,即便长时间反复充放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聚合物(A)向电解液的溶出,所以优选。 
1.1.8.2.玻璃化转变温度(Tg) 
通过基于JIS K7121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进行测定时,优选聚合物(A)在-40~+25℃的温度范围仅具有1个吸热峰。该吸热峰的温度(即玻璃化转变温度(Tg))更优选在-30~+2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在-25~+10℃。DSC分析中聚合物(A)的吸热峰仅有1个,且该峰温度在上述范围时,该聚合物显示良好的密合性,并且能够对活性物质层赋予更良好的柔软性和粘着性,所以优选。 
1.1.8.3.平均粒径 
聚合物(A)以粒子的形式分散于液态介质(B)中的聚合物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在50~400nm的范围,更优选在100~250nm的范围。通过使聚合物粒子的平均粒径在上述范围内,有效地进行聚合物粒子对活性物质表面的吸附,因此聚合物粒子也随着活性物质的移动而移动。其结果,能够抑制两者的粒子中仅一方单独迁移,能够抑制电极的电特性的劣化。 
上述平均粒径是使用以动态光散射法为测定原理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定粒度分布,将光的散射强度从粒径小的粒子向粒径大的粒子依次累积时的散射强度的累积频数达到50%的粒径(D50)的值。作为这样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例如可举出HORIBA LB-550、SZ-100系列(以上为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FPAR-1000(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等。这些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并非只以聚合物的一次粒子为评价对象,也能够将一次粒子凝聚而形成的二次粒子作为评价对象。因此,利用这些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定的粒度分布可以作为粘结剂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物的分散状态的指标。应予说明,聚合物粒子的平均粒径例如可以如下方法测定:将后述的浆料离心分离使活性物质沉降后,利用上述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对其上清液进行测定。 
1.2.液态介质(B)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含有液态介质(B)。作为液态介质 (B),优选是含有水的水系介质。上述水系介质中可以含有水以外的非水系介质。作为该非水系介质,例如可举出酰胺化合物、烃、醇、酮、酯、胺化合物、内酯、亚砜、砜化合物等,可以使用选自其中的一种以上。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通过使用水系介质作为液态介质(B),从而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低,对操作者的安全性也高。 
水系介质中所含的非水系介质的含有比例相对于水系介质100质量份,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实质上不含。在此,“实质上不含有”是指不是有意添加非水系介质作为液态介质的程度,可以含有制作粘结剂组合物时不可避免地混入的非水系介质。 
1.3.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优选含有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通过向粘结剂组合物中添加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作为防腐剂发挥作,在储藏粘结剂组合物时,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等繁殖而产生异物。并且,由于在蓄电设备的充放电时抑制粘结剂的劣化,所以能够抑制蓄电设备的充放电特性的下降。 
在蓄电设备的充放电时抑制粘结剂的劣化的效果的表现机制尚不明确,但如下考虑。由于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与聚合物(A)的亲和性良好,所以即使活性物质层浸入电解液的情况下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吸附在作为粘结剂发挥功能的聚合物(A)等而被保持,几乎不会从活性物质层向电解液溶出。由于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被保持在聚合物(A),所以抑制作为粘结剂发挥功能的聚合物(A)受电解液影响而劣化,并且还抑制电解液自身的变质,其结果,充放电特性不会劣化。 
另外,一般而言如果向胶乳这种聚合物粒子分散液添加新的成分,则该新的成分容易成为引发点而发生凝聚。然而,由于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对聚合物粒子的分散性造成的影响小,所以能够抑制凝聚体的产生。因此,在将本申请发明的粘结剂组合物和活性物质混合而制作浆料时不存在成为引发点的成分,所以能够抑制聚合物粒子、活性物质的凝聚。因此,推测能够制作在集电体的表面形成了更均质的活性物质层 的电极,蓄电设备的充放电特性更良好。 
粘结剂组合物中的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的浓度优选为50ppm以上且低于200ppm,更优选50ppm~150ppm。如果粘结剂组合物中的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的浓度为上述范围,则粘结剂组合物的长时间储藏稳定性提高,并且具备将使用它制作的浆料进一步在集电体上涂布·干燥而制作的电极的蓄电设备显示更良好的充放电特性。 
并且,认为通过使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的浓度为上述范围内,还能够提高浆料的流动性。浆料的流动性提高而带来的结果是能够形成更均匀的厚度的活性物质层,即使以高倍率进行充放电时也能对活性物质层的整个面均匀施加电压,呈现出稳定的充放电特性。 
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所含有的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只要是具有异噻唑啉骨架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制,具体而言可举出下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下述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 
上述式(2)中,R3为氢原子或烃基,R4、R5分别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烃基。R3、R4、R5为烃基时,可以具有直链或支链这种链状的碳骨架,也可以具有环状的碳骨架。另外,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12,更优选为1~10,特别优选为1~8。作为这样的烃基的具体例,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己基、环己基、辛基、2-乙基己基等。 
上述式(3)中,R6为氢原子或烃基,R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有机基。R6为烃基时,可以为与上述式(2)中说明的烃基同样的烃基。另外,R7为有机基团时,该有机基团含烷基、环烷基这样的脂肪族基团、脂环式基团,优选脂肪族基团。脂肪族基团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12,更优选为1~10,特别优选为1~8。这些脂肪族基团和脂环式基团可以具有 卤素原子、烷氧基、二烷基氨基、酰基、烷氧基羰基等取代基。作为上述脂肪族基团的具体例,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己基、环己基、辛基、2-乙基己基等。上述式(3)中,n表示0~4的整数。 
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含有的成分(C)的具体例,可举出1,2-苯并异噻唑啉-3-酮、2-甲基-4,5-三亚甲基-4-异噻唑啉-3-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N-正丁基-1,2-苯并异噻唑啉-3-酮、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4,5-二氯-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等,可以使用其中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优选选自2-甲基-4-异噻唑啉-3-酮、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1,2-苯并异噻唑啉-3-酮中的至少1种。 
1.4.其它添加剂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含有上述的聚合物(A)、液态介质(B)、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以外的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作,例如可举出聚合物(A)以外的聚合物、增粘剂等。 
聚合物(A)以外的聚合物可以根据浆料中所含的活性物质的种类,以提高与该活性物质的密合性为目的等选择,例如可举出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酸乳液、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胶乳等。向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添加聚合物(A)以外的聚合物时,聚合物(A)以外的聚合物的含有比例以质量基准计,优选为聚合物(A):聚合物(A)以外的聚合物=1:99~80:20。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通过含有增粘剂,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涂布性以及得到的蓄电设备的充放电特性等。 
作为这样的增粘剂,例如可举出羟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化合物;上述纤维素化合物的铵盐或碱金属盐;聚乙烯醇、改性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聚乙烯醇系(共)聚合物;(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和富马酸等不饱和羧酸与乙烯基酯的共聚物的皂化物等水溶性聚合物等。其中作为特别优选的增粘剂,有羟甲基纤维素的碱金属盐、聚(甲基)丙烯酸的碱金属盐等。 
作为这些增粘剂的市售品,例如可举出CMC1120、CMC1150、 CMC2200、CMC2280、CMC2450(以上为DAICEL株式会社制)等羟甲基纤维素的碱金属盐。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含有增粘剂时,增粘剂的使用比例相对于粘结剂组合物的全部固体成分量100质量份,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3质量份。 
2.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 
使用上述说明的本申请发明的粘结剂组合物能够制作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是指用于在集电体的表面上形成活性物质层的分散液。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含有上述的粘结剂组合物和活性物质。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所含的各材料进行说明,粘结剂组合物如上所述,因此省略其说明。 
2.1.活性物质 
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使用的活性物质,例如可举出碳材料、硅材料、含锂原子的氧化物、铅化合物、锡化合物、砷化合物、锑化合物、铝化合物等。 
作为上述碳材料,例如可举出无定形碳、石墨、天然黑铅、中间相碳微球(MCMB)、沥青系碳纤维等。 
作为上述硅材料,例如可举出硅单体、硅氧化物、硅合金等,除此之外,例如可以使用SiC、SiOxCy(0<x≤3,0<y≤5)、Si3N4、Si2N2O、SiOx(0<x≤2)表示的硅氧化物复合体(例如日本特开2004-18581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259697号公报中记载的材料等),日本特开2004-185810号公报中记载的硅材料。作为上述硅氧化物,优选组成式SiOx(0<x<2,优选为0.1≤x≤1)表示的硅氧化物。作为上述硅合金,优选硅与选自钛、锆、镍、铜、铁和钼中的至少1种过渡金属的合金。这些过渡金属的硅合金具有高导电率且具有高强度,所以优选使用。另外,活性物质通过含有这些过渡金属,从而成为存在于活性物质的表面的过渡金属被氧化在表面具有羟基的氧化物,从与粘结剂的粘合力更良好这点考虑也优选。作为硅合金,更优选使用硅-镍合金或硅-钛合金,特别优选使用硅-钛合金。硅合金中的硅的含有比例相对于该合金中的 金属元素的全部优选为1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20~70摩尔%。应予说明,硅材料可以是单晶、多晶和非晶中的任一种。 
作为上述含锂原子的氧化物,例如可举出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三元系镍钴锰酸锂、LiFePO4、LiCoPO4、LiMnPO4、Li0.90Ti0.05Nb0.05Fe0.30Co0.30Mn0.30PO4等。 
另外,活性物质层中可以含有以下例示的活性物质。作为这样的活性物质,例如可例示多并苯等导电性高分子;AXBYOZ(其中,A表示碱金属或过渡金属,B表示选自钴、镍、铝、锡、锰等过渡金属中的至少1种,O表示氧原子,X、Y和Z分别为1.10>X>0.05、4.00>Y>0.85、5.00>Z>1.5的范围的数)表示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其它金属氧化物等。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也可以在制作正极和负极中的任一种蓄电设备电极时使用。 
制作正极时,上述例示的活性物质中优选使用含锂原子的氧化物。 
制作负极时,上述例示的活性物质中优选含有硅材料的物质。硅材料的每单位重量的锂嵌入量比其它活性物质大,活性物质通过含有硅材料,能够提高得到的蓄电设备的蓄电容量,其结果,能够提高蓄电设备的输出和能量密度。另外,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更优选由硅材料和碳材料的混合物构成。由于碳材料伴随充放电的体积变化小,所以通过使用硅材料和碳材料的混合物作为负极活性物质,能够缓和硅材料的体积变化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活性物质层与集电体的密合能力。作为该混合物,也可以使用在硅材料的表面形成有碳材料的被膜的碳被膜硅材料。通过使用碳被膜硅材料,能够利用存在于表面的碳材料更有效果地缓和硅材料因充放电的体积变化受到的影响,容易提高活性物质层与集电体的密合能力。 
使用硅(Si)作为活性物质时,5个硅原子最多能够嵌入22个的锂(5Si+22Li→Li22Si5)。其结果,硅理论容量达到4200mAh/g。然而,硅中嵌入锂时发生大的体积变化。具体而言,碳材料中嵌入锂而体积膨胀至最大1.2倍左右,与此相对硅材料中嵌入锂而体积膨胀至最大4.4 倍左右。因此硅材料因反复膨胀和收缩而发生微粉化、从集电体剥离、活性物质彼此分离,使活性物质层内部的导电网断开。因此短时间内循环特性急剧劣化。 
然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中,即便使用硅材料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如上所述的问题,能够显示良好的电特性。认为这是由于聚合物(A)能够与硅材料稳固地粘合,同时即使因嵌入锂使硅材料体积膨胀也能够靠聚合物(A)的伸缩来维持与硅材料稳固地粘合的状态。 
硅材料在活性物质100质量%中所占的比例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5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45质量%,特别优选为10~40质量%。 
并用硅材料和碳材料作为活性物质时,从维持充分的粘合性的观点考虑,在活性物质的总质量为100质量份时,硅材料的使用量优选为4~40质量份,更优选为5~35质量份,特别优选为5~30质量份。如果硅材料的使用量为上述范围,则相对于伴随锂嵌入的硅材料的体积膨胀的碳材料的体积膨胀小,因此能够减少含有这些活性物质的活性物质层伴随充放电的体积变化,能够进一步提高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的粘合性。 
作为活性物质的形状,优选粒状。作为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1~100μm,更优选为1~20μm。 
在此,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是使用以激光衍射法为测定原理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定粒度分布,由该粒度分布算出的体积平均粒径。作为这样的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例如可举出HORIBA LA-300系列、HORIBA LA-920系列(以上为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等。该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并非只以活性物质的一次粒子为评价对象,也将一次粒子凝聚而形成的二次粒子作为评价对象。因此,利用该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得到的平均粒径能够作为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中所含的活性物质的分散状态的指标。应予说明,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测定,即,将浆料离心分离使活性物质沉降后,除去其上清液,利用上述方法测定沉降的活性物质。 
活性物质的使用比例优选以相对于活性物质100质量份的聚合物(A)的含有比例成为0.1~25质量份的比例使用,更优选以相对于活性物质100质量份的聚合物(A)的含有比例成为0.5~15质量份的比例使用。通过成为这样的使用比例,能够制造密合性更优异、并且电极电阻小、充放电特性更优异的电极。 
2.2.其它添加剂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除含有上述成分以外,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其它的成分。作为这样的成分,例如可举出导电剂、增粘剂、液态介质(其中,不包括从粘结剂组合物带入的部分)等。 
2.2.1.导电剂 
作为导电剂的具体例,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可举出碳等。作为碳,可举出活性炭、乙炔黑、科琴黑、炉法炭黑、黑铅、碳纤维、富勒烯等。其中,优选使用乙炔黑、炉法炭黑。导电剂的使用比例相对于活性物质100质量份,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15质量份,特别优选为2~10质量份。 
2.2.2.增粘剂 
从改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的涂布性的观点考虑,可以添加增粘剂。作为增粘剂的具体例,可举出羟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上述纤维素衍生物的铵盐或碱金属盐;聚(甲基)丙烯酸、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等聚羧酸;上述聚羧酸的碱金属盐;聚乙烯醇、改性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聚乙烯醇系(共)聚合物;(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和富马酸等不饱和羧酸与乙烯基酯的共聚物的皂化物等水溶性聚合物等。增粘剂的使用比例相对于活性物质100质量份,优选为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5~5质量份。 
2.2.3.液态介质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因含有上述的粘结剂组合物,所以也等于含有粘结剂组合物所含的液态介质(B)。向本实施方式 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中,除由粘结剂组合物所带入的液态介质(B)之外,根据需要还可添加液态介质。 
向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追加的液态介质可以与粘结剂组合物所含的液态介质(B)同种,也可以不同,对于粘结剂组合物中的液态介质(B),优选从上述液态介质中选择使用。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中的液态介质(包括粘结剂组合物所具有的成分)的使用比例优选是浆料中的固体成分浓度(是指浆料中的液态介质以外的成分的总计质量在浆料的总质量所占的比例。以下相同。)成为30~70质量%的比例,更优选是浆料中的固体成分浓度成为40~60质量%的比例。 
2.3.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只要含有上述的粘结剂组合物和活性物质,可以用任意的方法制造。 
然而,从更有效且低廉地制造具有更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的浆料的观点考虑,优选通过向上述的粘结剂组合物中加入活性物质和根据需要使用的任意的添加成分,将它们混合来制造。为了将粘结剂组合物与其以外的成分混合,可以通过采用公知的方法的搅拌而进行。 
作为用于制造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的混合搅拌,需要选择可搅拌至浆料中不残留活性物质粒子的凝聚体的程度的混合机和所需的充分的分散条件。分散的程度可利用粒度计测定,优选混合分散到至少没有大于100μm的凝聚物。作为适合这样的条件的混合机,例如可例示球磨机、珠磨机、砂磨机、脱泡机、颜料分散机、擂溃机、超声波分散机、均化器、行星式混合机、霍巴特混合器等。 
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的制备(各成分的混合操作)优选至少其工序的一部分在减压下进行。由此,能够防止得到的活性物质层内产生气泡。作为减压的程度,以绝对压力计优选为5.0×103~5.0×105Pa左右。 
2.5.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的特征 
已经确认了在集电体的表面涂布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并使其干燥 的工序中,聚合物(A)的粒子和/或活性物质的粒子因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沿涂膜的厚度方向移动(本说明书中也称为“迁移”)。具体而言,聚合物(A)的粒子和/或活性物质的粒子有向涂膜的与集电体接触的面的相反侧,即水蒸生的气固界面侧移动的趋势。 
其结果,聚合物(A)的粒子和活性物质的粒子的分布在涂膜的厚度方向变得不均匀,所以产生电极特性劣化、或者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的密合性受损等问题。例如作为粘结剂发挥作用的聚合物(A)的粒子向活性物质层的气固界面侧渗出(移动)而使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的界面的聚合物(A)的粒子的量相对减少时,电解液向活性物质层的渗透受阻使得电特性劣化,并且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的密合能力下降而发生剥离。并且,由于这样聚合物(A)的粒子渗出,活性物质层表面的平滑性有受损的趋势。 
然而,如果聚合物(A)的粒子的表面酸量超过1mmol/g且为6mmol/g以下,则能够抑制如上所述的问题的产生,能够制作兼得良好的电特性和密合性的电极。认为该现象是如下原因产生的结果:如果聚合物(A)的粒子的表面酸量为上述范围,则能够对活性物质的粒子适度地吸附,能够抑制聚合物(A)的粒子向活性物质层的气固界面侧渗出。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的拉丝性优选为30~80%,更优选为33~79%,特别优选为35~78%。如果拉丝性低于上述范围,则将浆料涂布在集电体上时,由于流平性不足,所以有时电极厚度的均匀性受损。如果使用厚度不均匀的电极,则由于产生充放电反应的面内分布,所以难以呈现出稳定的电池性能。另一方面,如果拉丝性超过上述范围,则将浆料涂布在集电体上时,容易发生滴液(液ダレ),难以得到稳定的品质的电极。因此,只要拉丝性在上述范围,就能够抑制这些问题的产生,容易制造兼得良好的电特性和密合性的电极。 
本说明书中的“拉丝性”是指如下测定的物性。首先,准备在底部具有直径为5.2mm的开口部的察恩杯(太佑机材株式会社制,察恩粘度杯No.5)。在关闭该开口部的状态下,向察恩杯灌入浆料40g。其后,打开开口部,则从开口部流出浆料。在此,将打开开口部的时刻设为T0、将浆料的拉丝结束的时刻设为TA、将浆料的流出结束的时刻设为 TB时,可以由下述式(4)求出。 
拉丝性(%)=((TA-T0)/(TB-T0))×100·····(4) 
3.蓄电设备电极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100(以下,也简称为“电极”)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蓄电设备电极100具有集电体10和形成于集电体10的表面的活性物质层20。活性物质层20是在上述集电体10的表面上涂布和干燥上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而形成的层。该电极100可以通过在金属箔等适当的集电体10的表面上涂布上述的浆料形成涂膜,接着从该涂膜干燥除去液态介质形成活性物质层20来制造。由此制造的电极100是使含有上述聚合物(A)和活性物质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的任意添加成分的活性物质层20粘合在集电体10上而成的。该电极100中,集电体10与活性物质层20的密合能力优异,并且作为电特性之一的充放电倍率特性良好。另外,是活性物质的剥落得到抑制的良好的电极,在充电后的电极膜厚变化小这点上优异。 
作为集电体10的材质,只要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就没有特别限制。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铁、铜、铝、镍、不锈钢等金属制的集电体,特别是正极使用铝、负极使用铜时,最能呈现上述的作用效果。作为镍氢二次电池中的集电体,使用冲孔合金、膨胀合金、金属网、泡沫金属、网状金属纤维烧结体、金属镀敷树脂板等。集电体10的形状和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形成为厚度0.001~0.5mm左右的片状的集电体。 
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0.005~5mm,优选为0.01~2mm。应予说明,图1的蓄电设备电极100中,仅在集电体10的一个面形成了活性物质层20,但也可以在集电体10两个面形成活性物质层20。 
浆料的在集电体10上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涂布可以利用如下适合的方法进行,例如刮刀法、浸染法、逆辊法、直接辊法(ダイレクトロール法)、凹版法、挤压法、浸渍法、刷涂法等。浆料的涂布量也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除去液态介质后形成的活性物质层的厚度达到 0.005~5mm的量,更优选为厚度达到0.01~2mm的量。 
从涂布后的涂膜干燥除去液态介质的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采用利用温风、热风、低湿风的干燥;真空干燥;利用(远)红外线、电子射线等的照射的干燥等。作为干燥速度,可以在不引起因应力集中导致活性物质层龟裂、或者活性物质层从集电体剥离的程度的速度范围中,以能够尽快取出液态介质的方式适当地设定。 
优选除去液态介质后进一步对涂膜加压来提高活性物质层的密度。作为加压方法,可举出模压、辊压等方法。加压的条件要根据使用的加压设备的种类和活性物质层的密度的期望值适当地设定。对于该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少量预备实验就能够容易设定,例如辊压的情况下,可以在辊压机的线压力为0.1~10t/cm、优选为0.5~5t/cm的压力下,例如在辊温度为20~100℃,除去液态介质后的涂膜的输送速度(辊的旋转速度)为1~80m/分钟、优选为5~50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 
将电极用作正极时,加压后的活性物质层的密度优选为1.5~4.0g/cm3,更优选为1.7~3.8g/cm3;将电极用作负极时,优选为1.2~1.9g/cm3,更优选为1.3~1.8g/cm3。 
优选进一步在减压下对加压后的涂膜加热以完全除去液态介质。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减压的程度,以绝对压力计优选为50~200Pa,更优选为75~150Pa。作为加热温度,优选为100~200℃,更优选为120~180℃。加热时间优选为2~12小时,更优选为4~8小时。 
由此制造的蓄电设备电极中,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之间的密合能力优异,并且充放电特性良好。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中,使用硅材料作为活性物质时,活性物质层100质量份中的硅元素的含有比例优选为2~30质量份,更优选为2~2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3~10质量份。如果活性物质层中的硅元素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则使用它制作的蓄电设备的蓄电容量提高,并且得到硅元素的分布均匀的活性物质层。如果活性物质层中的硅元素的含量低于上述范围,则蓄电设备的蓄电容量下降,所以不优选。如果活性物质层中的硅元素的含量超过上述范围,则蓄电设备的蓄电容量虽 增大,但随着反复充放电使得活性物质层容易从电极剥离,发生电极劣化。并且,如果硅元素含量多,则容易发生硅元素含有成分彼此的凝聚,使得活性物质层内的硅元素的分布变得不均匀,因此活性物质层整体的粘合性差,掉粉性也不充分,所以不优选。 
本申请发明中活性物质层中的硅元素的含量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测定。即, 
(1)用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Spectris公司制,产品名“PANalytical MagixPRO”)对预先准备的硅元素含量已知的样品测定多点,作成标准曲线。 
(2)用刮勺等从蓄电设备刮取3g电极活性物质层整体(仅不采取深度方向的一部分),用研钵等混合至整体成为均匀后,在直径3cm的圆盘状的板加压。活性物质层无法单独成形时,可以适当使用元素组成已知的凝结剂。作为这样的凝结剂,例如可以使用苯乙烯·马来酸树脂、硼酸粉末、纤维素粉等。另外,硅含量高无法确保标准曲线的线性时,也可以使用上述凝结剂稀释样品而测定。应予说明,使用上述凝结剂时,为了避免基质效应导致的标准曲线的偏差,优选作成标准曲线的样品也同样使用凝结剂。 
(3)将得到的板安装于荧光X射线段析装置进行分析,由上述标准曲线算出硅元素含量。使用上述凝结剂时,减去凝结剂的重量后计算硅元素含量。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中,活性物质层的聚合物分布系数优选为0.6~1.0,更优选为0.7~1.0,特别优选为0.75~0.95。 
本发明中“聚合物分布系数”是由以下的测定方法定义的系数。参照图1的蓄电设备电极100进行说明。即, 
(1)利用上述方法在集电体10的一个面上形成活性物质层20。将其分隔成2个,制作2个具有相同的活性物质层20的蓄电设备电极100。 
(2)在预先准备的铝板上贴附双面胶带(NICHIBAN株式会社制,型号“NW-25”),进一步在该双面胶带上以粘着面朝上的方式贴附 KAPTON胶带(寺冈株式会社制,型号“650S”)。 
(3)在(2)中准备的KAPTON胶带的粘着面上贴合(1)中制作的电极的一个活性物质层侧,用辊压接。 
(4)以集电体10朝上的方式将(3)中制作的铝板固定在水平面后,将集电体10以一定速度向上拉起使其与铝板的角度成为90度,从集电体10与活性物质层20的粘合面剥离集电体10。 
(5)刮取剥离了的界面的两侧的活性物质层20,即从残留于集电体10的活性物质层的表面至深度1.5μm(仅1.5μm以下的厚度残留时为其残留的全部)的活性物质层20以及从残留于粘性胶带侧的活性物质层表面至深度1.5μm的活性物质层20,将其作为“测定试样A”。 
(6)从(1)中制作的另一个蓄电设备电极100刮取全部的活性物质层20,将其作为“测定试样B”。 
(7)对测定试样A和测定试样B分别使用具有高频感应加热方式热解器的热解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算出各试样的每单位重量的聚合物成分的含量(质量%)。将得到的值代入下述式(5)算出聚合物分布系数。 
聚合物分布系数=(测定试样A的聚合物含量:质量%)/(测定试样B的聚合物含量:质量%)·····(5) 
应予说明,根据上述式(5),如果聚合物分布系数为1,则表示活性物质层20中的聚合物成分均匀分布。另外,如果聚合物分布系数是超过1的值,则可以解释为聚合物成分偏聚在集电体10与活性物质层20的剥离界面附近,如果为低于1的值,则可以解释为集电体10与活性物质层20的剥离界面附近的聚合物成分稀疏。 
因此,如果活性物质层的聚合物分布系数为0.6~1.0,则由于聚合物(A)充分存在于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的界面附近,所以得到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间的粘合性良好、掉粉性优异且电特性也优异的蓄电设备电极。如果活性物质层的聚合物分布系数低于上述范围,则由于在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的界面作为粘结剂发挥功能的聚合物(A)的量相对减少, 所以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的密合性下降。另外,由于引起这样的渗出(移动),所以活性物质层表面的平滑性有受损的趋势。另一方面,如果聚合物分布系数超过上述范围,则在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的界面作为绝缘体的粘结剂成分局部存在化,使得电极的内部电阻上升,电特性受损。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电极中,活性物质层的密度优选为1.3~1.8g/cm3,更优选为1.4~1.8g/cm3,特别优选为1.5~1.7g/cm3。如果活性物质层的密度在上述范围,则容易得到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间的粘合性良好、掉粉性优异且电特性也优异的电极。如果活性物质层的密度低于上述范围,则活性物质层中聚合物(A)无法充分作为粘结剂发挥功能,有时活性物质层凝聚剥离等使掉粉性下降。如果活性物质层的密度超过上述范围,则活性物质层中以聚合物(A)为粘结剂对活性物质的粘合变得过于稳固,所以无法活性物质层难以追随集电体的柔软性。其结果,有时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的界面剥离。 
本申请发明中“活性物质层的密度”是由以下的测定方法测定的值。即,利用上述方法在集电体的一个面上形成面积为C(cm2)、厚度为D(μm)的活性物质层制作蓄电设备电极。集电体的质量为A(g)、制作的蓄电设备电极的质量为B(g)时,活性物质层的密度利用下述式(6)计算。 
活性物质层的密度(g/cm3)=(B(g)-A(g))/(C(cm2)×D(μm)×10-4)·····(6) 
4.蓄电设备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设备具备上述电极,进一步含有电解液,可以使用隔板等部件根据常法制造。作为具体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举出将负极和正极隔着隔板重叠,根据电池形状对其进行卷绕、折叠等后收纳于电池容器,向该电池容器中注入电解液并密封的方法等。电池的形状可以为硬币型、圆筒型、方形、层叠型等适当的形状。 
电解液可以是液体或凝胶状,只要根据活性物质的种类从蓄电设备使用的公知的电解液中选择有效发挥作为电池的功能的电解液即可。电解液可以是将电解质溶解于适当的溶剂的溶液。 
作为上述电解质,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以往公知的锂盐均可以使用,作为其具体例,例如可例示LiClO4、LiBF4、LiPF6、LiCF3CO2、LiAsF6、LiSbF6、LiB10Cl10、LiAlCl4、LiCl、LiBr、LiB(C2H5)4、LiCF3SO3、LiCH3SO3、LiC4F9SO3、Li(CF3SO2)2N、低级脂肪酸羧酸锂等。在镍氢二次电池中,例如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浓度为5摩尔/升以上的氢氧化钾水溶液。 
用于溶解上述电解质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其具体例,例如可举出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丁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等碳酸酯化合物;γ-丁内酯等内酯化合物;三甲氧基甲烷、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基醚、2-乙氧基乙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等醚化合物;二甲基亚砜等亚砜化合物等,可以使用选自其中的一种以上。作为电解液中的电解质的浓度,优选为0.5~3.0摩尔/L,更优选为0.7~2.0摩尔/L。 
5.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比较例中的“份”和“%”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是指质量基准。 
5.1.实施例1 
5.1.1.聚合物(A)的合成和评价 
(1)聚合物(A)的合成 
向具备搅拌机的可调节温度的高压釜中依次投入水300质量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6质量份、过硫酸钾1.0质量份、亚硫酸氢钠0.5质量份、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0.2质量份、十二烷基硫醇0.2质量份以及作为表1所示的聚合单体成分的1,3-丁二烯49质量份、苯乙烯22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质量份、丙烯酸7质量份、衣康酸10质量份、丙烯腈8质量份,在70℃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在从聚合单体成分的添加开始经过3小时的时刻,进一步添加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1.0质量份和十二烷基硫醇0.3质量份。其后,将高压釜内的温度升温至80℃,再进行2小时反应得到胶乳。其后,将胶乳的pH调节到7.0,加入三聚磷酸钠 5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以浓度为10质量%的水溶液的形式添加)。接着,通过水蒸气蒸馏除去残留单体,并在减压下浓缩,由此得到含有35质量%聚合物(A)的粒子的水系分散体。 
(2)平均粒径的测定 
使用以动态光散射法为测定原理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型号“FPAR-1000”),对上述得到的水系分散体的粒度分布进行测定,由其粒度分布求出平均粒径(D50),结果为220nm。 
(3)THF不溶物的测定 
向直径8cm的Teflon(注册商标)培养皿称取上述得到的水系分散体约10g,在120℃加热1小时除去溶剂,成膜。将得到的膜(聚合物)中的1g浸渍于四氢呋喃(THF)400mL中在50℃振摇3小时。接着,用300目的金属网过滤THF相分离出不溶物后,由测定蒸发除去溶解部分的THF而得的残留物的重量(Y(g))的值利用下述式(7)求出THF不溶物,结果上述聚合物(A)的THF不溶物为99%。 
THF不溶物(质量%)=((1-Y)/1)×100·····(7) 
(4)DSC分析 
从上述得到的水系分散体分离聚合物(A),利用基于JIS K7121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该聚合物(A),结果在-20℃只观察到1个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5.1.2.粘结剂组合物的制备和评价 
(1)粘结剂组合物的制备 
向含有上述得到的聚合物(A)的水系分散体1000g中投入10.1g含有1%的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的水悬浮液,以300rpm进行搅拌,由此进行粘结剂组合物的制备。 
应予说明,按照以下的步骤通过分析粘结剂组合物确认粘结剂组合物中的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的含量。即,称量2.0g得到的粘结剂组合物,加入硫酸铝水溶液使其凝聚。接着对凝聚的聚合物成分过滤,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装置(柱:Waters公司制,μBondasphere 5μ (内径:3.9mm,长度:150mm),流动相:向使用蒸馏水制备的0.01M乙酸铵2L中加入三氟乙酸,将pH调节到4.0后,加入高效液相色谱用乙腈500mL混合而成的溶液,流量:0.6mL/分钟)进行定量,结果确认了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的含量为100ppm。 
(2)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的测定 
如下测定上述得到的粘结剂组合物中所含的聚合物(A)的粒子的表面酸量。首先,确认了电位差滴定装置(京都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制,型号“AT-510”)的滴定管·主体上部的试剂瓶内填充有0.005mol/L的硫酸,确认了超纯水的导电率为2μS以下。接着,为了除去管内的空气,进行吹扫,并且进行喷嘴的汽泡清除。其后,采取以固体成分换算约为1g的上述粘结剂组合物放入300mL烧杯中,记录该样品重量。向其中加入超纯水稀释至200mL后,滴加1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到达终点,则搅拌30秒左右,确认导电率平稳。按下测定程序的RESET按钮,成为测定待机状态。按下测定程序的START按钮,开始利用0.005mol/L的硫酸的测定。如果到达终点则自动结束,保存文件,对得到的曲线进行解析,由使用的硫酸量利用下述式(8)求出表面酸量。其结果,聚合物(A)的表面酸量为2.51mmol/g。 
表面酸量(mmol/g)=粒子表面的羧酸区域使用的酸量[mL]×酸的浓度[mol/L]×电离度/样品重量[g]/1000·····(8) 
(3)聚合物粒子的ZETA电位测定 
使用ZETA电位测定装置(Brookhaven Instrument公司制,ZETA电位分析仪)求出上述得到的粘结剂组合物中所含的聚合物(A)的粒子的ZETA电位。测定的结果是聚合物(A)的粒子的ZETA电位为-25mV。 
(4)粘结剂组合物的腐败性评价 
一般粘结剂组合物为了备用大量储藏在制造蓄电设备的工厂,依次被消耗。如果粘结剂组合物的储藏中细菌等繁殖,则使用该粘结剂组合物制造的浆料容易发生凝聚,使得到的电极的抗断裂性、蓄电设备的充 放电特性劣化,所以不优选。因此,如下评价粘结剂组合物的耐腐败性。 
向上述得到的粘结剂组合物100g中加入菌液5g,在35℃储藏2周后,追加与上述相同的菌液5g,在35℃保存2个月。将使用市售的简易培养基“EASICULT TTC”(芬兰Orion Diagnostica公司制)在28℃在恒温器内培养48小时后产生的菌落的密度与对照表比较求出加入该菌液储藏后的粘结剂组合物的菌数。应予说明,作为上述的菌液,使用向上述制备的含有35质量%聚合物(A)的水系分散体中添加作为指示菌的非发酵阴性杆菌食酸丛毛单胞菌使其腐败,菌数达到107个/mL的菌液。 
在此,储藏稳定性优异的粘结剂组合物中菌数少。优选菌数为0个/mL,制造电极时,只要菌数不到104个/mL则可以允许,如果菌数低于103个/mL则能够更稳定地制造良好的电极。另一方面,如果菌数过于104个/mL,则由菌产生的异物多,难以制造均质的电极,电极的生产率下降。由此认为作为菌数的阈值,低于104个/mL是良好的范围。由此如下设定评价基准。将评价结果一并示于表1。 
○:菌数低于103个/mL 
△:菌数为103个/mL以上且低于104个/mL 
×:菌数为104个/mL以上 
(5)粘结剂组合物的冻结温度的评价 
如上所述粘结剂组合物为了备用大量储藏在制造蓄电设备的工厂,依次被消耗。从成本的观点考虑,通常无法对粘结剂组合物的储藏严格进行环境管理。因此,冬季时常暴露于接近0℃的低温环境。因此,不允许粘结剂组合物在0℃冻结,要求冻结温度为-0.5℃以下。由此,冻结温度为-0.5℃以下的粘结剂组合物可以判断为储藏稳定性良好。 
粘结剂组合物的冻结温度如下测定。向聚乙烯瓶填充1000g上述制备的粘结剂组合物保存在-10℃的冷冻库,测定开始冻结的温度(冻结温度)。将测定结果一并示于表1。 
5.1.3.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的制备和评价 
(1)硅材料(活性物质)的合成 
在温度调节到1100~1600℃的范围的电炉中,对粉碎的二氧化硅粉末(平均粒径10μm)和碳粉末(平均粒径35μm)的混合物在氮气流下(0.5NL/分钟)进行10小时的加热处理,得到由组成式SiOx(x=0.5~1.1)表示的氧化硅的粉末(平均粒径8μm)。将该氧化硅的粉末300g投入到间歇式加热炉内,边利用真空泵维持绝对压力为100Pa的减压,边以300℃/h的升温速度从室温(25℃)升温至1100℃。接着,边将加热炉内的压力维持在2000Pa并以0.5NL/分钟的流速导入甲烷气体,边进行1100℃、5小时的加热处理(黑铅被膜处理)。黑铅被膜处理结束后,以50℃/h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得到黑铅被膜氧化硅的粉末约330g。该黑铅被膜氧化硅是氧化硅的表面被黑铅覆盖的导电性的粉末(活性物质),其平均粒径为10.5μm,得到的黑铅被膜氧化硅整体为100质量%时,黑铅被膜的比例为2质量%。 
(2)浆料的制备 
向双轴型行星式混合机(PRIMIX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K HIVIS MIX 2P-03”)中投入增粘剂(商品名“CMC2200”,DAICEL株式会社制)1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以浓度2质量%的水溶液的形式添加)、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属于结晶性高的石墨的人造黑铅(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AG”)8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上述得到的黑铅被膜氧化硅的粉末2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以及水68质量份,以60rpm进行1小时搅拌。其后,加入上述得到的粘结剂组合物,其添加量为相当于其含有的聚合物(A)2质量份的量,再搅拌1小时得到糊料。向得到的糊料中投入水将固体成分浓度调节成50质量%后,使用搅拌脱泡机(THINKY株式会社制,商品名“Awa ToriRENTARO”),以200rpm搅拌混合2分钟,以1800rpm搅拌混合5分钟,进一步在减压下(约2.5×104Pa)以1800rpm搅拌混合1.5分钟,由此制备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 
(3)浆料的拉丝性测定 
如下测定上述得到的浆料的拉丝性。首先,准备在容器的底边存在直径为5.2mm的开口部的察恩杯(太佑机材株式会社制,察恩粘度杯 No.5)。在关闭该察恩杯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灌入上述制备的浆料40g。打开开口部则浆料流出。此时,将打开开口部的瞬间的时刻设为T0、以目视测定浆料流出时以拉丝的方式持续流出的时刻,将此时刻设为TA。并且,不再拉丝后也继续测定,测定不再流出浆料的时刻TB。将测定的各值T0、TA和TB代入下述式(4)求出拉丝性。该浆料的拉丝性如上所述为30~80%时可以判断为在集电体上的涂布性良好。将拉丝性的测定结果一并示于表1。 
拉丝性(%)=((TA-T0)/(TB-T0))×100·····(4) 
5.1.4.蓄电设备电极的制造和评价 
(1)蓄电设备电极的制造 
利用刮刀法在由厚度20μm的铜箔形成的集电体的表面上均匀涂布上述得到的浆料使干燥后的膜厚为80μm,在60℃干燥10分钟,接着在120℃干燥处理10分钟。其后,利用辊压机以活性物质层的密度成为表1记载的值的方式进行加压加工,得到蓄电设备电极(负极)。 
(2)剥离强度的测定 
从上述得到的电极切下宽度2cm×长度12cm的试验片,使用宽度25mm的双面胶带(NICHIBAN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icetack(注册商标)”)将该试验片的活性物质层侧的表面贴附于铝板。另一方面,在试验片的集电体的表面贴附宽度18mm胶带(NICHIBAN株式会社制,商品名“Cellotape(注册商标)”,JIS Z1522中规定)。测定6次将该宽度18mm胶带沿90°方向以50mm/min的速度剥离2cm时的力(N/m),将其平均值算作密合强度(剥离强度,N/m)。可以评价为该剥离强度的值越大,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层的密合强度越高,活性物质层越不易从集电体剥离。从定量角度讲,将剥离强度的值为7N/m以上的情况判断为密合强度良好。将剥离强度的测定结果一并示于表1。 
(3)活性物质层中的硅元素含量的测定 
得到的蓄电设备电极(负极)中的活性物质层的硅元素的含量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定。即, 
(i)用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Spectris公司制,产品名“PANalytical MagixPRO”)测定预先准备的硅元素含量已知的样品的多点的硅的荧光X射线(Kα射线),作成标准曲线。应予说明,为了避免基质效应导致的标准曲线的偏差,硅元素含量已知的样品使用利用元素组成已知的作为凝结剂使用的苯乙烯·马来酸树脂(Spectris公司制,商品名“PANalyticalPX Powder”)将样品稀释5倍,用研钵混合至均匀后在直径3cm的圆盘状的板上冲压成型的物质。测定条件如下。照射X射线管电压和电流分别为32kV、125mA。硅的荧光X射线使用作为分光晶体的季戊四醇(面指数(0,0,2))进行布拉格反射(布拉格条件:2θ=109.1244°)而分光,用气流型的检测器检测。 
(ii)用刮勺等从得到的蓄电设备电极(负极)刮取1g活性物质层的整体(仅不采取深度方向的一部分),进一步加入4g元素组成已知的作为凝结剂的苯乙烯·马来酸树脂(Spectris公司制,商品名“PANalytical PX Powder”),用研钵混合至整体均匀后在直径3cm的圆盘状的板上冲压成型。 
(iii)将得到的板安装于荧光X射线段析装置在上述测定条件下分析,由上述标准曲线算出活性物质层的硅元素含量。 
(4)活性物质层的聚合物分布系数的测定 
如下计算得到的蓄电设备电极(负极)中的活性物质层的聚合物分布系数。首先,将得到的蓄电设备电极分割成2个。接着,在预先准备的70mm×150mm的铝板上贴附120mm的双面胶带(NICHIBAN株式会社制,型号“NW-25”),进一步在该双面胶带上以粘着面向上的方式贴附KAPTON胶带(寺冈株式会社制,型号“650S”),制作固定用台。在该固定用台上贴附将得到的蓄电设备电极切成20mm×100mm的大小的试验片的活性物质层侧,用辊压接。将固定有该试验片的固定台载置于水平面,将试验片以一定速度朝上拉起使其与固定用台的角度成90度,从粘合面剥离集电体。其后,刮取从残留于集电体侧的活性物质层的表面至深度1.5μm的活性物质层以及从残留于粘性胶带侧的活性物质层表面至深度1.5μm的活性物质层,将其作为测定试样A。另一方面,从分割出的另一个电极刮取全部活性物质层,将其作为测定试样B。对测定试样A和测定试样B,分别利用具有高频感应加热方式热解器的热 解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算出各试样的每单位重量的聚合物成分的含量(质量%)。将得到的值代入下述式(5),算出聚合物分布系数。 
聚合物分布系数=(测定试样A的聚合物含量:质量%)/(测定试样B的聚合物含量:质量%)·····(5) 
(5)断裂率的测定 
从上述得到的电极切下宽度2cm×长度10cm的试验片,对该试验片进行沿着直径2mm的圆棒在宽度方向以弯折次数为100次反复弯折的试验。以目视观察测量沿着圆棒的部分的断裂的大小,测定断裂率。断裂率由下述式(9)定义。 
断裂率(%)=(断裂的长度[mm]/极板整体的长度[100mm])×100·····(9) 
在此,柔软性、密合性优异的电极的断裂率低。优选断裂率为0%,隔着隔板缠绕成螺旋状制造极板群时,允许断裂率为20%以下。另一方面,如果断裂率大于20%,则电极容易断裂不可能制造极板群,极板群的生产率下降。由此认为作为断裂率的阈值,20%以下是良好的范围。将断裂率的测定结果一并示于表1。 
5.1.5.蓄电设备的制造和评价 
(1)对置极(正极)的制造 
向双轴型行星式混合机(PRIMIX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K HIVIS MIX 2P-03”)中投入电化学设备电极用粘结剂(KUREHA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F POLYMER#1120”)4.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导电助剂(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DENKA BLACK50%压制品”)3.0质量份、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为5μm的LiCoO2(HAYASHI化成株式会社制)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NMP)36质量份,以60rpm进行2小时搅拌。向得到的糊料中追加NMP将固体成分浓度调节成65质量%后,使用搅拌脱泡机(THINKY株式会社制,商品名“Awa Tori RENTARO”),以200rpm搅拌混合2分钟,以1800rpm搅拌混合5分钟,进一步在减压下(约2.5×104Pa) 以1800rpm搅拌混合1.5分钟,制备正极用浆料。利用刮刀法在由铝箔形成的集电体的表面上均匀涂布该正极用浆料使除去溶剂后的膜厚为80μm,在120℃加热20分钟除去溶剂。其后,利用辊压机以活性物质层的密度为3.0g/cm3的方式加压加工,得到对置极(正极)。 
(2)锂离子电池单元的组装 
Ar置换成露点为-80℃以下的手套箱内,将上述制造的负极冲孔成型为直径15.95mm的成型品,将该成型品载置在2极式硬币电池(宝泉株式会社制,商品名“HS FLAT CELL”)上。接着,载置冲孔成直径为24mm的由聚丙烯制多孔膜构成的隔板(CELGARD株式会社制,商品名“CELGARD#2400”),并且以不带入空气的方式注入电解液500μL后,载置将上述制造的正极冲孔成型为直径16.16mm的成型品,用螺丝拧紧上述2极式硬币电池的外装体并密封,由此组装成锂离子电池单元(蓄电设备)。此处使用的电解液是将LiPF6以1摩尔/升的浓度溶解于碳酸亚乙酯/碳酸甲乙酯=1/1(质量比)的溶剂中而成的溶液。 
(3)充放电倍率特性的评价 
在调温至25℃的恒温槽中,以恒定电流(0.2C)对上述制造的蓄电设备开始充电,在电压为4.2V的时刻继续以恒定电压(4.2V)持续充电,将电流值为0.01C的时刻充电结束(Cut off),测定0.2C时的充电容量。接着,以恒定电流(0.2C)开始放电,将电压为2.7V的时刻放电结束(Cut off),测定0.2C时的放电容量。 
接下来,以恒定电流(3C)对相同的电池开始充电,在电压为4.2V的时刻继续以恒定电压(4.2V)持续充电,将电流值为0.01C的时刻充电结束(Cut off),测定3C时的充电容量。接着,以恒定电流(3C)开始放电,将电压为2.7V的时刻放电结束(Cut off),测定3C时的放电容量。 
使用上述的测定值计算3C时的充电容量与0.2C时的充电容量的比例(百分率%),算出充电倍率(%),计算3C时的放电容量与0.2C时的放电容量的比例(百分率%),算出放电倍率(%)。充电倍率和放电倍率均为80%以上时,充放电倍率特性被评价为良好。将测定的充电倍 率和放电倍率的值分别示于表1。 
应予说明,测定条件中“1C”表示对具有一定的电容量的电池进行恒定电流放电经1小时放电结束的电流值。例如“0.1C”是经10小时放电结束的电流值,10C是经0.1小时放电结束的电流值。 
(4)长时间储藏后的充放电倍率特性的评价 
有时粘结剂组合物的储藏达到数月~数年左右的长时间,要求即便使用长时间储藏后的粘结剂组合物的情况下,得到的蓄电设备的性能也恒定。因此,使用长时间储藏后的粘结剂组合物制造的蓄电设备显示不逊色于立即使用制备后的粘结剂组合物制造的蓄电设备的充放电特性时,该粘结剂组合物的长时间储藏稳定性可以判断为良好。 
向聚乙烯瓶填充1000g上述得到的粘结剂组合物,在设定于2℃的冰箱中储藏5个月。使用该储藏后的粘结剂组合物之外,与上述得到的蓄电设备同样地制造蓄电设备,进行充放电倍率特性的评价。将测定的充电倍率和放电倍率的值分别示于表1。 
(5)活性物质层的膜厚变化的评价 
以恒定电流(0.2C)对上述得到的蓄电设备开始充电,在电压为4.2V的时刻继续以恒定电压(4.2V)持续充电,将电流值为0.01C的时刻作为充电结束(Cut off)。接着,以恒定电流(0.2C)开始放电,将电压为2.7V的时刻作为放电结束(Cut off),结束初次充放电。接下来,以恒定电流(0.2C)对进行过初次充放电的上述蓄电设备开始充电,在电压为4.2V的时刻继续以恒定电压(4.2V)持续充电,将电流值为0.01C的时刻作为充电结束(Cut off)。 
将该蓄电设备在露点为-60℃以下的干燥室内(室温25℃)解体,取出蓄电设备电极(负极)。测定取出的充电后的电极的活性物质层膜厚,将充电后的电极的活性物质层膜厚与预先测定的制造后的电极(未充电状态)的活性物质层膜厚的比率利用下述式(10)算出。将评价结果一并示于表1。 
膜厚比率(%)=(充电后的膜厚/制造后的膜厚)×100·····(10) 
该值超过140%时,表示活性物质层中伴随充电的活性物质的体积膨胀没有得到缓和,如果对活性物质施加机械应力,活性物质可能剥落。另一方面,如果该值为140%以下,则表示尽管随着充电活性物质体积膨胀但活性物质被稳固地保持在活性物质层内,可以评价为活性物质的剥落受到抑制的良好的电极。 
5.2.实施例2~8、比较例1~3 
在上述实施例1的“5.1.1.聚合物(A)的合成”中,使各单体的种类和量分别设为如表1~表2所述,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制备固体成分浓度为35质量%的含有聚合物(A)的粒子的水系分散体。 
接着,使用上述制备的含有聚合物(A)的粒子的水系分散体,使成分(C)成为表1记载的化合物和添加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制备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 
并且,使用上述制备的粘结剂组合物,使活性物质的含有比例为如表1~表2所述,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制备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分别制作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各种测定和评价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完全相同。 
5.3.实施例9 
向具备搅拌机的可调节温度的高压釜中依次投入水300质量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6质量份、过硫酸钾1.0质量份、亚硫酸氢钠0.5质量份、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0.2质量份、十二烷基硫醇0.2质量份以及作为表1所示的聚合单体成分的丙烯腈8质量份、衣康酸12质量份、丙烯酸2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乙基2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质量份、苯乙烯12质量份、1,3-丁二烯38质量份,在70℃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 
换言之,实施例9是与实施例5相同的组成,但聚合单体成分的添加顺序相反。实施例5中如上所述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添加顺序,所以表1所示的聚合单体成分的添加顺序是1,3-丁二烯38质量份、苯乙烯12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质量份、丙烯酸25质量份、衣康酸12 质量份、丙烯腈8质量份的顺序。通过这样控制聚合单体成分的添加顺序,能够使来自1,3-丁二烯的重复单元偏聚在聚合物粒子表面,能够使实施例9为与实施例5相同的组成但其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下降。 
接着,在从聚合单体成分的添加开始经过3小时的时刻,再添加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1.0质量份和十二烷基硫醇0.3质量份。其后,将高压釜内的温度升温至80℃,再进行2小时反应得到胶乳。其后,将胶乳的pH调节至7.0,加入三聚磷酸钠5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以浓度10质量%的水溶液的方式添加)。接着,通过水蒸气蒸馏除去残留单体,在减压下浓缩,由此得到含有35质量%聚合物(A)的粒子的水系分散体。 
接着,使用上述制备的含有聚合物(A)的粒子的水系分散体,使成分(C)成为表1记载的化合物和添加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制备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 
并且,使用上述制备的粘结剂组合物,使活性物质的含有比例为如表1所述,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制备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分别制作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各种测定和评价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完全相同。 
5.4.实施例10、比较例4~9 
上述实施例9中,使各单体的种类和量分别为如表1~表2所述,除此之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分别制备固体成分浓度为35质量%的含有聚合物(A)的粒子的水系分散体。换言之,采用将各聚合单体成分的添加顺序与实施例1~8和比较例1~3相反而使来自1,3-丁二烯的重复单元在聚合物粒子表面偏聚的合成方法。 
接着,使用上述制备的含有聚合物(A)的粒子的水系分散体,使成分(C)成为表1~表2记载的化合物和添加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制备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 
并且,使用上述制备的粘结剂组合物,使活性物质的含有比例为如表1~表2所述,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制备蓄电设备电极用 浆料,分别制作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各种测定和评价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完全相同。 
5.5.实施例11 
向具备搅拌机的可调节温度的高压釜中依次投入水300质量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6质量份、过硫酸钾1.0质量份、亚硫酸氢钠0.5质量份、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0.2质量份、十二烷基硫醇0.2质量份以及作为表1所示的聚合单体成分的1,3-丁二烯35质量份、苯乙烯4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8质量份、丙烯腈10质量份、丙烯酸2质量份、甲基丙烯酸5质量份,在70℃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换言之,在实施例11中,将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添加顺序放在最后,从而使来自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重复单元偏聚在聚合物粒子表面,使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增加。 
接着,在从聚合单体成分的添加开始经过3小时的时刻,再添加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1.0质量份和十二烷基硫醇0.3质量份。其后,将高压釜内的温度升温至80℃,再进行2小时反应得到胶乳。其后,将胶乳的pH调节至7.0,加入三聚磷酸钠5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以浓度10质量%的水溶液的形式添加)。接着,通过水蒸气蒸馏除去残留单体,在减压下浓缩,得到含有35质量%聚合物(A)的粒子的水系分散体。 
接着,使用上述制备的含有聚合物(A)的粒子的水系分散体,使成分(C)成为表1记载的化合物和添加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制备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 
并且,使用上述制备的粘结剂组合物,使活性物质的含有比例为如表1所述,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制备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分别制作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各种测定和评价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完全相同。 
5.6.实施例12 
将上述实施例1中合成的聚合物(A)8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 和聚丙烯酸(ACROS公司制,型号“185012500”,平均分子量240000)2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混合·搅拌,适当地加入水制备固体成分浓度为35质量%的水系分散体。使用该水系分散体,并使用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作为成分(C),使其含量为50pp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制备粘结剂组合物。使用由此得到的粘结剂组合物,使活性物质的含有比例为如表3所述,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制作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各种测定和评价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完全相同。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5.7.实施例13 
将上述实施例1中合成的聚合物(A)4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oly Vinyl Pyrrolidon K-30”)6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混合·搅拌,适当地加入水制备固体成分浓度为35质量%的水系分散体。使用该水系分散体,并使用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作为成分(C),使其含量为50pp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制备粘结剂组合物。使用由此得到的粘结剂组合物,使活性物质的含有比例为如表3所述,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制作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各种测定和评价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完全相同。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5.8.实施例14 
将上述实施例1中合成的聚合物(A)1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和上述实施例11中合成的聚合物9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混合·搅拌,制备固体成分浓度为35质量%的水系分散体。使用该水系分散体,并使用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作为成分(C),使其含量为80pp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制备粘结剂组合物。使用由此得到的粘结剂组合物,使活性物质的含有比例为如表3所述,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制作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各种测定和评价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完全相同。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5.9.评价结果 
下述表1~2中总结了实施例1~11和比较例1~9中使用的聚合物(A) 组成、粘结剂组合物和浆料的组成以及各种评价结果。下述表3中总结了实施例12~14的各种评价结果。 
上述表1~2中的单体的简称分别是以下的意思。 
·BD:1,3-丁二烯 
·ST:苯乙烯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HEMA: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 
·AA:丙烯酸 
·MAA:甲基丙烯酸 
·FA:富马酸 
·TA:衣康酸 
·AN:丙烯腈 
上述表1~2中的活性物质的简称分别是以下的意思。 
·C/SiO:上述合成的黑铅被覆氧化硅 
·石墨: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AG” 
由上述表1~3可知使用实施例1~14所示的本发明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制备的浆料,与比较例1~9的情况相比,得到断裂率低、密合性优异的电极。另外,可知具备这些电极的蓄电设备(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倍率特性良好。另外,表1~2所示的实施例1~14涉及的电极,与表2所示的比较例1~9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充电所致的活性物质层的膜厚变化,因此推测能够将活性物质稳固地保持在活性物质层内,能够抑制活性物质的剥落。 
另外,确认了具备使用在2℃的冰箱储藏5个月后的本发明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制造的电极的蓄电设备(锂离子二次电池)与立即使用制备后的粘结剂组合物的情况相比,显示出并不逊色的充放电倍率特性,本发明涉及的粘结剂组合物显示极高的长时间储藏稳定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本发明包括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例如,功能、方法和结果相同的构成或者目的和效果相同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将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的非本质部分置换而得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者能够实现相同的目的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向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添加了公知技术的构成。 
符号说明 
10…集电体、20…活性物质层、100…蓄电设备电极 。

Claims (17)

1.一种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用于制作蓄电设备所使用的电极,
含有聚合物A和液态介质B,
将所述聚合物A中所含的重复单元总计设为100质量份时,含有5~40质量份来自不饱和羧酸的重复单元A4,
所述聚合物A为聚合物粒子,
所述聚合物粒子的表面酸量超过1mmol/g且为6mmol/g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合物粒子的ZATA电位是-80mV~-10mV。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其中,将所述聚合物A中所含的重复单元总计设为100质量份时,该聚合物A含有30~50质量份来自共轭二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1、10~50质量份来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2、1~10质量份来自(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3以及1~10质量份来自α,β-不饱和腈化合物的重复单元A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其中,将所述重复单元A1的质量设为WA1、将所述重复单元A4的质量设为WA4、将所述重复单元A5的质量设为WA5时,WA4/WA1在0.3~1的范围内且WA4/WA5在1.8~25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其中,将所述重复单元A1的质量设为WA1、将所述重复单元A2的质量设为WA2时,WA2/WA1在0.3~1.5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作为所述重复单元A4具有二种以上的来自不饱和羧酸的重复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合物粒子是平均粒径为50~400nm的粒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进一步含有异噻唑啉系化合物C。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粘结剂组合物中的所述化合物(C)的浓度为50ppm以上且低于200pp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电极含有硅材料作为活性物质。
11.一种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含有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和活性物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含有硅材料作为所述活性物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其中,拉丝性在30~80%的范围内。
14.一种蓄电设备电极,具备集电体和在所述集电体的表面上使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涂布和干燥而形成的活性物质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其中,在所述活性物质层100质量份中含有2~30质量份硅元素。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其中,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聚合物分布系数为0.6~1.0。
17.一种蓄电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电极。
CN201380016042.8A 2012-06-18 2013-06-13 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Pending CN1042054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6563 2012-06-18
JP2012136563 2012-06-18
JP2012-226830 2012-10-12
JP2012226830 2012-10-12
JP2012-235514 2012-10-25
JP2012235513 2012-10-25
JP2012235514 2012-10-25
JP2012-235513 2012-10-25
PCT/JP2013/066339 WO2013191080A1 (ja) 2012-06-18 2013-06-13 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スラリー、蓄電デバイス電極、および蓄電デバイ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5442A true CN104205442A (zh) 2014-12-10

Family

ID=49768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6042.8A Pending CN104205442A (zh) 2012-06-18 2013-06-13 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83278B2 (zh)
JP (2) JP5477610B1 (zh)
KR (1) KR102057573B1 (zh)
CN (1) CN104205442A (zh)
WO (1) WO2013191080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2293A (zh) * 2016-06-29 2016-09-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粘合剂,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粘合剂的二次电池
CN107210143A (zh) * 2015-03-10 2017-09-2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电化学电容器电极用浆料组合物、电化学电容器用电极及电化学电容器
CN109565051A (zh) * 2016-07-29 2019-04-02 花王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电极用树脂组合物
CN111656575A (zh) * 2018-01-26 2020-09-11 花王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
CN112385062A (zh) * 2018-07-10 2021-02-19 Jsr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用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WO2021189339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795950A (zh) * 2019-05-08 2021-12-14 Jsr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以及蓄电设备
CN114207882A (zh) * 2019-08-13 2022-03-18 Jsr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用组合物、蓄电装置电极用浆料、蓄电装置电极和蓄电装置
CN114303263A (zh) * 2019-08-29 2022-04-08 Jsr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装置电极用浆料、蓄电装置电极和蓄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7932B1 (ja) 2011-08-30 2012-06-20 Jsr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スラリー、蓄電デバイス電極、および蓄電デバイス
CN104205442A (zh) * 2012-06-18 2014-12-10 Jsr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US9570751B2 (en) * 2013-02-26 2017-02-14 Samsung Sdi Co., Ltd. Binder composition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ode including the binder composition, and lithium battery including the anode
KR102219154B1 (ko) * 2013-07-24 2021-02-22 니폰 에이 엔 엘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극용 바인더, 전극용 조성물 및 전극 시트
KR102283287B1 (ko) * 2013-12-25 2021-07-28 제온 코포레이션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용 바인더 조성물,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용 슬러리 조성물, 이차 전지용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및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JP2016058185A (ja) * 2014-09-08 2016-04-21 Jsr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スラリー、蓄電デバイス電極、および蓄電デバイス
JP2016058184A (ja) * 2014-09-08 2016-04-21 Jsr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スラリー、蓄電デバイス電極、および蓄電デバイス
EP3193397B1 (en) * 2014-09-08 2018-12-26 JSR Corporation Binder composition for storage device electrode, slurry for storage device electrode, storage device electrode, and storage device
CN104362348A (zh) * 2014-11-06 2015-02-18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电极膜及应用了该电极膜的锂离子电池
US10312521B2 (en) * 2014-11-25 2019-06-04 Zeon Corporation Binder for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composition for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functional layer, functional layer for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and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JP6528497B2 (ja) * 2015-03-24 2019-06-1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シリコン系負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シリコン系負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
KR101995374B1 (ko) * 2015-12-24 2019-07-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바인더 현탁액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용 전극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이차전지용 전극
KR102251112B1 (ko) 2018-04-26 2021-05-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WO2020012942A1 (ja) 2018-07-10 2020-01-16 Jsr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用組成物、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スラリー、蓄電デバイス電極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KR20210028643A (ko) 2018-07-10 2021-03-12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축전 디바이스용 조성물, 축전 디바이스 전극용 슬러리, 축전 디바이스 전극 및 축전 디바이스
US20220293950A1 (en) * 2019-03-28 2022-09-15 Zeon Corporation Conductive material paste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slurry composition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JP7493913B2 (ja) * 2019-05-08 2024-06-03 株式会社Eneosマテリアル 蓄電デバイス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スラリー、蓄電デバイス電極、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7493912B2 (ja) * 2019-05-08 2024-06-03 株式会社Eneosマテリアル 蓄電デバイス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スラリー、蓄電デバイス電極、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WO2021065187A1 (zh) 2019-09-30 2021-04-08
JP7240615B2 (ja) * 2020-02-17 2023-03-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負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18931B (zh) * 2020-04-14 2021-02-11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具二氧化矽微球之超級電容器電極及其製備方法
US20230275231A1 (en) 2020-04-28 2023-08-31 Eneos Materials Corporation Binder composition for power storage device, slurry for power storage device electrode, power storage device electrode,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CN116075952A (zh) 2020-08-20 2023-05-05 株式会社引能仕材料 蓄电装置用粘合剂组合物、蓄电装置电极用浆料、蓄电装置电极和蓄电装置
JP6870769B1 (ja) 2020-08-31 2021-05-1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素子用導電材分散液、電気化学素子電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気化学素子用電極、並びに電気化学素子
KR102563589B1 (ko) * 2020-12-22 2023-08-09 주식회사 한솔케미칼 이차전지용 음극 슬러리 조성물
EP4325605A1 (en) 2021-04-15 2024-02-21 ENEOS Materials Corporation Binder composition for power storage devices, slurry for power storage device electrodes, power storage device electrode,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KR20240037234A (ko) * 2021-07-30 2024-03-21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수계 이차 전지 전극용 바인더 조성물, 비수계 이차 전지 전극용 슬러리 조성물, 비수계 이차 전지용 전극, 및 비수계 이차 전지
EP4391116A1 (en) 2021-08-18 2024-06-26 ENEOS Materials Corporation Power storage device binder composition, power storage device electrode slurry, power storage device electrode,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WO2023243952A1 (ko) * 2022-06-14 2023-12-21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전극 조립체,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0782A (ja) * 2005-03-15 2006-09-28 Jsr Corp 二次電池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二次電池電極用スラリー、及び二次電池電極
WO2010024328A1 (ja) * 2008-08-29 2010-03-0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多孔膜、二次電池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11049177A (ja) * 2010-11-01 2011-03-10 Nippon Zeon Co Ltd 二次電池電極用スラリー、電池用電極および二次電池
WO2011037142A1 (ja) * 2009-09-25 2011-03-3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WO2011096463A1 (ja) * 2010-02-03 2011-08-1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WO2012029839A1 (ja) * 2010-09-01 2012-03-08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正極用水系バインダー組成物、二次電池正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二次電池正極及び二次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058A (ja) 1992-07-21 1994-02-08 New Oji Paper Co Ltd 感熱記録材料の製造方法
JPH11133539A (ja) 1997-10-27 1999-05-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熱現像感光材料
JP4244478B2 (ja) 1999-04-14 2009-03-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負極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電池
CA2305837C (en) 1999-04-14 2011-05-31 Sony Corporation Material for negative electrode and nonaqueous-electrolyte battery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4433509B2 (ja) 1999-04-15 2010-03-1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及びその利用
EP1313158A3 (en) 2001-11-20 2004-09-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d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electrode comprising said electrode material,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having said electrode ,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TWI278429B (en) 2002-05-17 2007-04-11 Shinetsu Chemical Co Conductive silicon composit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cell
JP3952180B2 (ja) 2002-05-17 2007-08-0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珪素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
JP4401984B2 (ja) 2004-03-08 2010-01-20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およ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09224099A (ja) 2008-03-14 2009-10-01 Panasonic Corp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負極板の製造方法
JP2010192434A (ja) 2009-01-23 2010-09-02 Nippon A&L Inc 二次電池電極用バインダー
JP5547507B2 (ja) 2009-02-03 2014-07-16 日本エイアンドエル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電極用バインダー。
JP5120351B2 (ja) 2009-09-10 2013-01-1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バインダー組成物、電池電極用スラリー、電極、およ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11096463A (ja) 2009-10-28 2011-05-12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ハロゲンランプ、加熱装置、ハロゲンランプ製造方法
JP5985137B2 (ja) 2010-03-16 2016-09-06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非水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583447B2 (ja) 2010-03-26 2014-09-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63976B2 (ja) 2010-06-28 2015-02-0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分極性電極、電気化学素子および鉛蓄電池
WO2012090669A1 (ja) * 2010-12-28 2012-07-05 Jsr株式会社 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電極用スラリー、電極、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ならびに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保管方法
KR20140027101A (ko) 2011-02-03 2014-03-06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리튬 이온 캐패시터
US20140038041A1 (en) * 2011-02-15 2014-02-06 Jsr Corporation Electrode for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slurry for electrode, binder composition for electrode,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JP4849286B1 (ja) * 2011-06-06 2012-01-11 Jsr株式会社 正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
JP4957932B1 (ja) 2011-08-30 2012-06-20 Jsr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スラリー、蓄電デバイス電極、および蓄電デバイス
WO2013058119A1 (ja) 2011-10-18 2013-04-25 Jsr株式会社 保護膜及びそれを作製するための組成物、スラリー、並びに蓄電デバイス
JP4993150B1 (ja) 2012-02-13 2012-08-08 Jsr株式会社 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電極用スラリー、電極、および蓄電デバイス
JP5928712B2 (ja) * 2012-02-29 2016-06-01 Jsr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電極用スラリー、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4205442A (zh) 2012-06-18 2014-12-10 Jsr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0782A (ja) * 2005-03-15 2006-09-28 Jsr Corp 二次電池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二次電池電極用スラリー、及び二次電池電極
WO2010024328A1 (ja) * 2008-08-29 2010-03-0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多孔膜、二次電池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WO2011037142A1 (ja) * 2009-09-25 2011-03-3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WO2011096463A1 (ja) * 2010-02-03 2011-08-1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WO2012029839A1 (ja) * 2010-09-01 2012-03-08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正極用水系バインダー組成物、二次電池正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二次電池正極及び二次電池
JP2011049177A (ja) * 2010-11-01 2011-03-10 Nippon Zeon Co Ltd 二次電池電極用スラリー、電池用電極および二次電池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0143A (zh) * 2015-03-10 2017-09-2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电化学电容器电极用浆料组合物、电化学电容器用电极及电化学电容器
CN107210143B (zh) * 2015-03-10 2019-04-30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电化学电容器电极用浆料组合物、电化学电容器用电极及电化学电容器
CN105932293B (zh) * 2016-06-29 2018-09-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粘合剂,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粘合剂的二次电池
CN105932293A (zh) * 2016-06-29 2016-09-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粘合剂,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粘合剂的二次电池
US11183693B2 (en) 2016-07-29 2021-11-23 Kao Corporation Resin composition for power storage device electrode
CN109565051A (zh) * 2016-07-29 2019-04-02 花王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电极用树脂组合物
CN111656575A (zh) * 2018-01-26 2020-09-11 花王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
CN112385062A (zh) * 2018-07-10 2021-02-19 Jsr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用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CN112385062B (zh) * 2018-07-10 2024-04-30 株式会社引能仕材料 蓄电设备用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CN113795950A (zh) * 2019-05-08 2021-12-14 Jsr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以及蓄电设备
CN114207882A (zh) * 2019-08-13 2022-03-18 Jsr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用组合物、蓄电装置电极用浆料、蓄电装置电极和蓄电装置
CN114303263A (zh) * 2019-08-29 2022-04-08 Jsr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装置电极用浆料、蓄电装置电极和蓄电装置
WO2021189339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91080A1 (ja) 2013-12-27
KR20150023228A (ko) 2015-03-05
US20150187516A1 (en) 2015-07-02
JP2014103122A (ja) 2014-06-05
KR102057573B1 (ko) 2019-12-19
JP5477610B1 (ja) 2014-04-23
US9583278B2 (en) 2017-02-28
JPWO2013191080A1 (ja) 2016-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5442A (zh) 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和蓄电设备
KR102551090B1 (ko) 비수계 2차 전지 접착층용 조성물, 비수계 2차 전지용 접착층, 적층체 및 비수계 2차 전지
CN106663812B (zh) 蓄电设备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及蓄电设备
US8513349B2 (en) Binder composition for positive electrodes
CN105378989B (zh) 蓄电设备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间隔件以及蓄电设备
TWI396322B (zh) An electrode composition for an electrode for a power storage device, a paste for an electrode for a power storage device, a power storage device electrode, and a power storage device
CN103947020B (zh) 蓄电设备用粘合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保护膜形成用浆料、保护膜以及蓄电设备
CN105247717B (zh) 蓄电设备用组合物、蓄电设备用浆料、蓄电设备用电极、蓄电设备用间隔件以及蓄电设备
EP2677568A1 (en) Electrode for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slurry for electrode, binder composition for electrode,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JP7264062B2 (ja) 電気化学素子用導電材ペースト、電気化学素子正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気化学素子用正極、並びに電気化学素子
CN103891003A (zh) 保护膜和用于制作其的组合物、浆料以及蓄电设备
CN103579578B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极片
CN103289617A (zh) 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电极用浆料、电极和蓄电设备
CN103094582A (zh) 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电极用糊料、电极和蓄电设备
CN104205443A (zh) 蓄电设备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电极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保护膜形成用浆料、保护膜和蓄电设备
KR20150076155A (ko) 축전 디바이스용 바인더 조성물의 제조 방법
CN106716687A (zh) 正极用浆料、蓄电装置正极及蓄电装置
CN108140838B (zh) 非水系二次电池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浆料组合物、电极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JP2018113220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835581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
TW201607128A (zh) 蓄電裝置用黏著劑組成物
JP6759566B2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
JP2016143552A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組成物、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スラリー、蓄電デバイス電極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2016143553A (ja) 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スラリー、蓄電デバイス電極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6455015B2 (ja) 二次電池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二次電池電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二次電池用電極および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