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3423A - 使用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箔转印方法、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箔转印方法、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3423A
CN102193423A CN201110063101XA CN201110063101A CN102193423A CN 102193423 A CN102193423 A CN 102193423A CN 201110063101X A CN201110063101X A CN 201110063101XA CN 201110063101 A CN201110063101 A CN 201110063101A CN 102193423 A CN102193423 A CN 102193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tinsel
toner
transfer surface
foil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31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3423B (zh
Inventor
平本隆一
山之内贵生
中村和江
藤田美千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93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3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8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 G03G15/6591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plastic material, OHP, ceramics, tiles, texti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443Copy medium
    • G03G2215/00493Plasti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Holo Graphy (AREA)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可使基体与转印箔之间显示牢固的粘接力,形成坚固的箔转印面,且可在不发生缺陷及脱落地实现高精度箔转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箔转印方法,其至少包括:形成静电潜像的步骤;形成箔转印面的步骤;将箔转印面转印到基体上的步骤;将箔转印面定影于基体上的步骤;向基体供给转印箔的步骤;使粘接层与箔转印面接触的步骤;保持该接触状态下进行加热,使箔粘接到箔转印面上的步骤;和保留粘接到箔转印面上的部分而从基体上除去转印箔的步骤。其中,所用调色剂至少含有粘结树脂,而粘结树脂至少含有使用具有羧基的乙烯基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

Description

使用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箔转印方法、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箔转印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基体上的待转印箔的部位供给调色剂,形成被称为箔转印面的层,并在该层上使用用于转印箔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以下也简称为调色剂)进行箔的转印。
背景技术
在化妆品容器等塑料成形品、装订、商业印刷领域中,通过对基体表面实施被称为烫金(箔押し)的印刷加工处理,转印金或银、色箔的文字或图案,来为制品赋予在常规印刷中难以表现出的由金属感及光泽带来的高级感。该烫金也被称为烫印(ホツトスタンプ)法,是利用热和压力将箔转印到纸、塑料、皮革等各类材料上的方法,该方法尤其适合用于表现金属的光泽感。具体而言,该方法是使具有形成于塑料制支持体上的箔的转印材料层与基体接触,并在该状态下使用金属制压模进行热压合,从而使转印材料层上的箔转印到制品上以形成箔的方法。
就用于烫金的转印箔(以下,也简称为箔)而言,例如,在设置于聚酯膜等树脂制成的基体材料的一面上的脱模剂层上设置有保护层、转印材料层、粘接剂层,且转印材料层由金属蒸镀材料、油墨等形成。于是,在箔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转印箔的技术也得到了发展。例如,从提高箔图像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对于下述转印箔的研究等得到了发展:具有保护层的转印箔,所述保护层中含有有机硅化合物和反应性有机化合物;具有电子束固化性粘接层的转印箔,所述电子束固化性粘接层是在从基体材料剥离后通过照射电子束而形成牢固的保护层(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2)。
另外,最近,为了确保提款卡、信用卡等的伪造变造防止、安全,大多设置有全息图,而用于防止卡的伪造变造的全息图主要采用箔转印技术来形成。此外,对于为达到伪造变造防止、安全等目的而使用的转印图像,大多还要引入精密图案,因而要求能够准确且在不发生飞边(バリ)、缺欠(欠け)等不良的情况下进行箔的转印。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对于下述转印箔的研究也得到了发展:使转印层中含有高分子液晶材料,在不发生飞边、缺欠等不良的情况下对于精密的形状标签进行准确的转印而得到的转印箔(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
另一方面,为了能够简单而切实地进行向基体上的箔转印操作,并且使转印后的箔经过长时间后仍能保持稳定,目前还有下述技术的研究得到了发展:在基体表面设置树脂层,并在其上叠合转印箔,实施加热处理等来进行箔转印。例如有下述方法:使用分散有热熔性粘接剂的乳化油墨在制品的基体上形成油墨层,并在该油墨层上叠合转印箔,进行加热压合,以进行箔转印(例如,参见专利文献4)。
此外,还研究了下述技术:利用调色剂在基体上形成树脂层,并将该树脂层作为粘合剂通过烫印法进行箔转印。例如有下述技术:利用调色剂在基体上形成凸状的图像或图案样式的图像,并在该调色剂图像面上叠合转印箔的粘接剂层,利用辊等进行热压合,从而将箔转印到立体图像上(例如,参见专利文献5、6)。此外,还包括在支持体上设置使用干调色剂制作的调色剂图像层的转印箔的技术,其中,使用印刷机在该调色剂图像层写入图案,并将其转印到基体上(例如,参见专利文献7)。根据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技术,还可以期待在不使用被称为压模的金属制压合部件的情况下将转印箔热压合于基体表面,并且能够通过缩短箔转印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来谋求工作效率的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9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571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9046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5-27960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20098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8-16466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4-744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技术均未针对在基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层与转印箔之间的粘接性进行充分的研究。例如,在使转印箔与基体接触时,有时会在调色剂层以外的部位上发生箔的转印,进而在指定部位以外的部位上附着箔而有损制品的美丽外观。此外,还有时无法使转印到制品上的箔显示出充分的粘接力,从而引起下述的耐久性方面的问题:仅施加较小的力即会导致箔发生剥离,引起其美丽外观受损。此外,还存在下述生产方面的问题:在不使用压模而将箔转印到基体上时,无法使调色剂层与转印箔的粘接层充分融合,从而发生箔的部分脱落、在端部发生飞边等,无法稳定地进行指定形状的箔转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箔转印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能够使转印箔切实地转印到利用调色剂在基体上形成的箔转印面上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在不使用压模的情况下使箔转印面与箔之间显示牢固的粘接力,从而将箔转印到指定部位而不发生箔的脱落或飞边,利用箔实现其美丽外观的保持。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
(1)一种箔转印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下述步骤:
对感光体进行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的步骤;
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上述感光体供给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以形成箔转印面的步骤;
将形成在上述感光体上的箔转印面转印到基体上的步骤;
将转印到上述基体上的箔转印面定影于基体上的步骤;
向定影有上述箔转印面的基体供给至少具有箔和粘接层的转印箔的步骤;
使上述转印箔的粘接层与上述箔转印面接触的步骤;
在使上述转印箔的粘接层与上述箔转印面接触的状态下,对转印箔和箔转印面进行加热,以使上述箔粘接到上述箔转印面上的步骤;以及,
保留粘接到上述箔转印面上的箔而从上述基体上除去上述转印箔的步骤,
其中,
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至少含有粘结树脂,
上述粘结树脂至少含有使用具有羧基的乙烯基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
(2)上述(1)所述的箔转印方法,其中,在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所含的粘结树脂中,羧基的含量相对于粘结树脂的质量在5.0×10-7摩尔/g以上且5.0×10-5摩尔/g以下。
(3)上述(2)所述的箔转印方法,其中,在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所含的粘结树脂中,羧基的含量相对于粘结树脂的质量在5.0×10-6摩尔/g以上且5.0×10-5摩尔/g以下。
(4)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箔转印方法,其中,在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所含的粘结树脂中,含有至少使用甲基丙烯酸形成的聚合物。
(5)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箔转印方法,其中,定影在上述基体上的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量为2.0~12.0g/m2
(6)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箔转印方法,其中,在使上述转印箔的粘接层与上述箔转印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加热的步骤通过加热辊和加压辊进行,由该加热辊与加压辊形成的接触面压(接触面压)为200~600kPa。
(7)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方法经过下述步骤制作具有箔图像和可视图像的制品,所述步骤是使用调色剂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具有箔图像的基体上形成可视图像的步骤,所述箔图像是通过进行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箔转印方法而形成的。
发明的效果
对于使用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而形成的箔转印面而言,其与构成转印箔的粘接层之间可得到适当的粘接力,因而能够在箔转印面上进行切实的箔转印。也就是说,能够在基体上的指定部位上进行稳定的箔转印。并且,由于能够对形成于基体上的转印箔作用牢固的粘接力,因此,即使在对设置于基体上的箔施加作用力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剥离,可通过转印箔实现对于制品美丽外观的稳定保持。此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可以在不使用压模等夹具(治具)的情况下进行箔的转印,从而能够在不发生箔的脱落及飞边的情况下在指定部位上高精度地进行箔的转印。
此外,通过规定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中粘结树脂中羧基的量,可使使用该调色剂而形成的箔转印面与转印箔之间显示良好的粘接性。其结果,在使转印箔与基体接触时,能够使转印箔牢固地粘接于由该调色剂形成的箔转印面上,由此,可以在不使用压模等夹具的情况下在基体上的指定部位高精度地转印指定形状的箔。
这样一来,对于细线等常规使用的复杂设计,也能够通过简易的方法形成,因而能够大幅提高制品的美丽外观。此外,在身份证等卡事务中,还可以扩展至记录个人信息的复杂形状的全息图像的形成,并且也有利于制造具有大量信息的ID卡。
附图说明
图1为模式图,示出了将箔转印到形成于基体上的箔转印面上的程序。
图2为模式图,示出了将箔转印到形成于基体上的箔转印面上的程序。
图3为通过静电潜像方式形成箔转印面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图4为可同时进行箔转印面形成和全色图像形成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的截面构成图。
图5为模式图,示出了转印箔的截面结构。
图6为在实施例的评价中使用的箔图像样品的模式图。
图7为用于进行调色剂的带电量测定的装置的概略图。
图8为示出中间转印带、定影装置、转印箔供给部的配置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基体上的待转印箔的部位上形成被称为箔转印面的层之后,在该层上转印箔以提高制品的美丽外观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以下也简称为调色剂),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的箔转印方法。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使用下述包含粘结树脂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可使在基体上形成的箔不发生脱离,牢固地保持。所述粘结树脂至少含有使用具有羧基(-COOH)的乙烯基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并且,在转印箔时,可以在不使用压模的情况下将不存在脱落及飞边的指定形状的箔切实地转印在基体上。
以下,针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所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是指:在待实施图像形成的图像支持体、或ID卡等塑料成形品等基体上形成箔时,在待转印箔的区域使用的树脂制粉末。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通过在基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层来强化、保持转印箔在基体上的粘接性。具体如下:首先,向形成有与在基体上形成的箔的形状相同形状的静电潜像的感光体上供给本发明的调色剂,并在该感光体上形成用于将箔转印到基体上的调色剂层(箔转印面)。在感光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层被转印到基体上后,通过加热对其进行定影处理。然后,向形成有经定影处理而实现了定影的调色剂层的基体上供给转印箔,并在使基体与转印箔接触的状态下实施加热处理,由此,使箔粘接于该调色剂层上。然后,除去转印箔,于是,箔被转印、固定于调色剂层上,在基体上形成箔的图案。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所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是用于被供给到感光体上进而形成被称为箔转印面的调色剂层的材料。接着,由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形成的感光体上的箔转印面,被转印、定影于以图像支持体为代表的片状基体上。进一步,对于定影于基体上的箔转印面,向其供给转印箔、并进行加热后,则与箔之间发生牢固的粘接及转印。定影于基体上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量优选为2.0~12.0g/m2
此外,本发明中的所述“箔转印面”是指: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在图像支持体、塑料成形品等基体上待转印箔的部位上形成的层。
此外,本发明中使用了“制品”、“基体”这样的技术用语,它们均是由可通过公知的图像形成方法形成图像的被称为“图像支持体”的支持体构成的。其中,本发明中的所述“制品”,是指在“基体”上至少转印箔,且呈被箔装饰的形态的材料。另外,本发明中的所述“基体”,指的是纸、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底(base)等图像支持体、塑料成形品等具有立体形状的材料,是在实施利用箔的装饰之前的材料。
此外,本发明中的所述“箔”,是用于赋予具有在常规印刷中难以表现出的由金属感及光泽感的文字、图案的材料,因此,该“箔”是能够由金属材料等压延得较薄、并能够粘接于基体上的材料。本发明中的所述“转印箔”,至少具有箔和粘接层,其在将箔转印到基体上时被供给到具有箔转印面的基体上。
针对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以下简称为调色剂)进行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的粘结树脂中至少含有使用具有羧基(-COOH)的乙烯基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本发明的调色剂用于下述情况:例如,针对形成有图像的图像支持体及塑料成形品等制品,将用于提高其美丽外观的箔牢固地保持在基体上。
具体如下:向感光体上的预先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区域供给该调色剂,以形成具有与静电潜像相对应形状的调色剂层,再将该调色剂层转印到基体上,使转印箔密合于该调色剂层上。接着,通过对转印箔和调色剂层进行加热来由转印箔转印具有与调色剂层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箔,使调色剂层在基体上熔融并粘合(固着)。由此,可以将箔牢固且高精度地转印到基体上。
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中至少含有粘结树脂,该粘结树脂至少含有使用具有羧基的乙烯基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使构成调色剂的粘结树脂中存在上述聚合物,可以使调色剂层与构成转印箔的粘接层之间显示出牢固的粘接力。可推测为:通过使该聚合物分子中存在羧基,可以为调色剂层赋予适当的极性,在极性作用下,在该调色剂层与箔的粘接层之间会出现由范德华力、经由空气中的水分子而形成的氢键等引起的分子间吸引力,而在这样的分子间吸引力作用下,可使上述两者之间的粘接力得以提高。
作为在制作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时使用的“具有羧基(-COOH)的聚合性单体”的具体例,可列举例如“具有羧基的乙烯基类单体”等。作为“具有羧基(-COOH)的乙烯基类单体”的具体例,首先可列举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这样的在分子结构中具有1个羧基的化合物。此外,作为具有2个羧基的乙烯基类单体,包括例如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等;而作为具有3个羧基的乙烯基类单体,可列举乌头酸等。以下示出了具有羧基(-COOH)的乙烯基类单体的具体例,但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具有羧基的聚合性单体并不限定于上述单体及以下列举的单体。
[化学式1]
(1)甲基丙烯酸            (2)丙烯酸
H2C=C(CH3)COOH          H2C=CHCOOH
(3)衣康酸                (4)马来酸
Figure BDA0000050458000000081
(5)富马酸                (6)中康酸
Figure BDA0000050458000000082
(7)柠康酸                (8)2-戊烯二酸
Figure BDA0000050458000000083
                         HOOC-CH=CHCH2COOH
(9)烯丙基丙二酸          (10)异丙叉丁二酸
H2C=CHCH2CH(COOH)2
Figure BDA0000050458000000084
(11)2,4-己二烯二酸      (12)乙炔二羧酸
HOOC-CH=CHCH=CH-COOH   HOOC-C≡C-COOH
(13)乌头酸
Figure BDA0000050458000000085
如上所述,构成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粘结树脂中含有使用具有羧基(-COOH)的乙烯基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因此,该粘结树脂含有羧基。在本发明中,相对于粘结树脂的质量,粘结树脂中的羧基含量优选为5.0×10-7摩尔/g以上且5.0×10-5摩尔/g以下,更优选为5.0×10-6摩尔/g以上且5.0×10-5摩尔/g以下。
此外,上述使用具有羧基(-COOH)的乙烯基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优选为至少使用甲基丙烯酸形成的聚合物。特别是,更加优选为不仅使用了甲基丙烯酸,还使用了衣康酸、乌头酸等具有2个以上羧基的乙烯基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
在本发明中,使用粘结树脂中的羧基含量在上述范围内的调色剂来形成箔转印面、进而进行箔转印时,能够在不使用压模等夹具的情况下按照箔转印面的形状以高精度切实地进行箔的转印。因此,可以利用箔忠实地再现现有技术中易发生箔的脱落、飞边的具有复杂形状的设计,如使用了大量细线的设计。此外,对于细线这样的具有难以确保接触面积的形状的设计而言,在转印到制品上之后会显示出牢固的粘接力,因此不存在箔发生剥离的隐患。由此可见,通过使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的粘结树脂中的羧基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即使是复杂形状的设计,也能够在不发生飞边及脱落的情况下高精度地形成,能够使复杂形状的设计在制品上得以保持。因此,其不仅可用于实现高级的美丽外观,同时对于用于记录个人信息的身份证用全息图的制作也特别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粘结树脂中羧基的含量可以通过例如公知的方法进行定量。具体可通过下述方法对羧基含量进行定量:将调色剂粒子分散在离子交换水等中,制成分散液,向该分散液中添加氢氧化钠水溶液等碱性水溶液,并利用公知的电导率滴定装置进行滴定。
粘结树脂中羧基含量的测定可按照例如下述程序进行。
(1)取树脂粒子分散液或调色剂粒子分散液2.50g(换算为固体成分)于烧杯中。
(2)向上述分散液中添加0.01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利用市售的电导率滴定装置进行滴定,观察羧基的中和点。作为电导率滴定装置,可使用例如“ABU91 Autoburett and CDM80 Conductivity meter(Radiometer Co.Ltd制)”。
(3)从制作的滴定曲线图上找出拐点,记为羧基的中和点。需要指出的是,在滴定曲线图上存在2个拐点,它们分别代表磺酸基和羧基的中和点,其中的第2个拐点对应羧基的中和点。
(4)根据到达磺酸基和羧基的中和点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的量Y1、Y2(ml),通过下式算出上述分散液中含有的粒子的羧基总量Mt。即,
羧基总量Mt=0.01×(Y2-Y1)×10-3(摩尔)
(5)用利用上式算出的羧基总量除以用于滴定的粒子质量,由此求出了每单位质量对应的羧基量。即,
羧基量=Mt/2.5(摩尔/g)
通过上述程序,可以测定并算出构成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粘结树脂的羧基量。
在本发明中,制作构成上述调色剂的粘结树脂时,不仅可使用上述具有羧基(-COOH)的乙烯基类单体,同时还可以使用后述的不具有羧基的乙烯基类单体。对于在制作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的粘结树脂时可以与“具有羧基(-COOH)的乙烯基类单体”同时使用的乙烯基类单体,没有特殊限制,可列举公知的乙烯基类单体。其中,乙烯基类单体的具体例如后面所述。
以下,示出了可以与上述具有羧基的乙烯基类单体同时使用的乙烯基类单体的具体例,但可以在制作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的粘结树脂时使用的乙烯基类单体并不限定于如下所示的单体。
(1)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
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苯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对正己基苯乙烯、对正辛基苯乙烯、对正壬基苯乙烯、对正癸基苯乙烯、对正十二烷基苯乙烯等
(2)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等
(3)丙烯酸酯衍生物
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苯酯等
(4)烯烃类
乙烯、丙烯、异丁烯等
(5)乙烯基酯类
丙酸乙烯酯、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等
(6)乙烯基醚类
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等
(7)乙烯基酮
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乙烯基己基酮等
(8)N-乙烯基化合物类
N-乙烯基咔唑、N-乙烯基吲哚、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
(9)其它
乙烯基萘、乙烯基吡啶等乙烯基化合物类,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丙烯酰胺等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如下所示的多官能性乙烯基类来制作交联结构的树脂。多官能性乙烯基类的具体例如下所示。即,
二乙烯基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等。
就上述树脂的分子量而言,只要是能够形成与箔的粘接层之间显示牢固粘接力的调色剂层的分子量,则没有特殊限制,例如,优选数均分子量Mn为5,000以上且50,000以下的树脂等。此外,作为优选的树脂之一,可以是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为例如1.0以上且1.5以下的树脂。构成调色剂的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与重均分子量Mw之间满足上述关系时,能够在定影时出现鲜明的熔融性,因此,可期待上述关系能够有利于实现迅速的箔转印。
此外,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中还可以添加公知的蜡,作为可使用的蜡,包括例如下述材料。即,
(1)烃类蜡
石蜡、聚乙烯蜡、聚丙烯蜡等聚烯烃蜡、沙索蜡(SASOLWAX)等
(2)酯类蜡
三羟甲基丙烷三山萮酸酯、季戊四醇四肉豆蔻酸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山萮酸酯、季戊四醇二乙酸酯二山萮酸酯、甘油三山萮酸酯、1,18-十八烷二醇二硬脂酸酯、偏苯三酸三硬脂酸酯、二硬脂基马来酸酯等
(3)酰胺类蜡
乙二胺二山萮酰胺、偏苯三酸三硬脂酰胺等
(4)二烷基酮类蜡
二硬脂基酮
(5)其它
巴西棕榈蜡、褐煤蜡等。
上述烃类蜡根据其分子结构包括:直链状烃化合物、支链状烃化合物、分子结构上具有环状结构的烃化合物等。
直链状烃化合物包括例如:主成分由被称为正链烷的石蜡构成的石油蜡、费-托石蜡、聚乙烯蜡或聚丙烯蜡等聚烯烃蜡。其中,所述石蜡是利用公知方法从减压蒸馏提取油中分离得到的成分。另外,所述费-托石蜡是由包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合成得到的烃经蒸馏或加氢得到的碳原子数16~78的烃化合物。此外,聚乙烯蜡、聚丙烯蜡是由乙烯、丙烯聚合得到的聚乙烯、聚丙烯经热分解而得到的化合物。
另外,支链状烃化合物和分子结构上具有环状结构的烃化合物包括例如:如下所示的微晶蜡、以异构链烷为主成分的蜡。微晶蜡的具体例包括例如:HNP-0190、Hi-Mic-1045、Hi-Mic-1070、Hi-Mic-1080、Hi-Mic-1090、Hi-Mic-2045、Hi-Mic-2065、Hi-Mic-2095等(均由日本精蜡(株)制造)。其中,所述微晶蜡是石油蜡中的主成分中被称为异构链烷的支链状烃化合物及被称为环烷的环状烃化合物的比例高的蜡。由于微晶蜡中含有大量低结晶性的异构链烷及环烷,因此,与石蜡相比,微晶蜡的结晶小、分子量大。通常,微晶蜡的碳原子数为60~150,数均分子量Mn为900以上且2000以下,熔点为60~90℃。
此外,作为以异构链烷为主成分的蜡,其具体例包括例如:EMW-0001、EMW-0003等。
作为如上所述的能够为基体上的箔赋予牢固的粘接力、同时能够在制作时在不发生脱落及飞边等的情况下高精度地转印成指定形状的理由,推测是基于下述的作用。
上述理由被推测为:在粘结树脂所含的使用具有羧基(-COOH)的乙烯基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中羧基所具有的极性的作用下,实现了与箔之间的牢固的粘接力。即,通过调色剂层表面存在的羧基的极性的作用,会在调色剂层与箔的粘结层之间出现范德华力、经由空气中的水分子而形成的氢键等键合力,由此,使得上述两者之间的分子间吸引力增大,从而使粘接力得以提高。
因此,可以认为:在剥离转印箔的阶段,由于能够在按照调色剂层的形状进行箔的转印的同时实现剥离,因此,可以在不发生箔的脱落及飞边的情况下在基体上的指定部位上完整地形成指定形状的箔的图像。并且,由于可使调色剂层与转印箔之间出现牢固的粘接力,因此,转印到基体上的箔图像不易发生剥离,可使制品保持美丽外观。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至少含有使用具有羧基(-COOH)的聚合性单体形成的聚合物作为粘结树脂。对于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的粒子的制作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采用在公知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即,可采用:经过混炼、粉碎、分级步骤来制作调色剂的所谓粉碎法;通过使聚合性单体聚合的同时,一边控制形状及大小一边进行粒子形成的所谓聚合法来制造调色剂的方法。
其中,利用聚合法制作的调色剂容易获得均匀的粒度分布及形状分布、鲜明的带电分布等特性。作为利用聚合法制造调色剂的方法,可以是例如具有通过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等聚合反应来形成树脂粒子的步骤的方法,其中,特别优选经过下述步骤来制作调色剂的方法,所述步骤是使经聚合反应而制作的树脂粒子发生凝聚、熔合来形成粒子的缔合步骤。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制作方法的一例,针对通过乳液缔合法(乳化会合法)来制作调色剂的方法进行说明。利用乳液缔合法来制作调色剂的方法,例如可以经由下述步骤来进行。
(1)树脂微粒分散液的制作步骤;
(2)树脂微粒的凝聚、熔合步骤(缔合步骤);
(3)熟化步骤;
(4)冷却步骤;
(5)清洗步骤;
(6)干燥步骤;
(7)外部添加剂处理步骤。
以下,针对各步骤进行说明。
(1)树脂微粒分散液的制作步骤
该步骤是形成用以构成调色剂的树脂的步骤。具体如下:例如,在水性介质中,至少分散上述具有羧基(-COOH)的聚合性单体等的聚合性单体混合物,并在该状态下进行乳液聚合反应来形成树脂微粒。
在该步骤中,在将以上述具有羧基(-COOH)的聚合性单体为代表的聚合性单体添加到水性介质中之后,实施乳化分散处理,来形成聚合性单体混合物的油滴。然后,通过在分散于水性介质中的油滴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来形成树脂微粒。
自由基聚合反应通过使上述油滴中含有聚合引发剂并生成自由基,来引发形成为油滴的聚合性单体的聚合反应,并通过聚合反应形成树脂。或者,也可以通过利用公知的方法将由添加至水性介质中的聚合引发剂生成的自由基供给到油滴中,来引发聚合反应。
进行自由基聚合时的温度因聚合反应中使用的以具有羧基的聚合性单体为代表的聚合性单体的种类、及用以生成自由基的聚合引发剂的种类而不同,但通常优选为50~100℃,更优选为55~90℃。此外,聚合反应时间因聚合反应中使用的聚合性单体、及生成的自由基的反应速度而不同,但优选为2~12小时。
在该步骤中,在向水性介质中至少添加具有羧基的聚合性单体和其它聚合性单体的混合液之后,在利用公知方法引入的机械能的作用下进行分散处理,以形成单体的油滴。利用机械能进行油滴分散的分散装置没有特殊限制,作为典型的装置,可列举例如具备高速旋转的转子的市售的搅拌装置“CLEARMIX(M·Technic(株)制)”等。除了上述搅拌装置以外,还可以列举超声波分散器、机械式均化器、Manton Gorlin、压力式均化器等装置。利用这些装置,可以在水性介质中形成100nm左右的油滴的分散粒子。
此外,本发明中的所述“水性介质”,是指由水和可溶于水的有机溶剂构成的液体,且其中至少含有50质量%以上的水。这里,作为构成水性介质的除水以外的其它成分,即可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包括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酮、甲乙酮、四氢呋喃等。其中,优选不溶解树脂的有机溶剂,即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等醇类有机溶剂。
(2)树脂微粒的凝聚、熔合步骤(缔合步骤)
该步骤是使在上述步骤中形成的树脂微粒在水性介质中凝聚,以形成粒子,并对凝聚而形成的粒子进行加热而使之熔合,来制作粒子(是指进行外部添加处理之前的调色剂的母体粒子)的步骤,也将该步骤称为缔合步骤。即,该步骤是使具有羧基的聚合性单体与其它聚合性单体聚合,并使形成的树脂微粒发生凝聚、熔合来制作粒子的步骤。
在该步骤中,通过向存在上述树脂微粒的水性介质中添加以氯化镁等为代表的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等凝聚剂,以使上述树脂粒子凝聚。接着,将水性介质加热至上述树脂粒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进行凝聚,同时,进行凝聚后树脂粒子之间的熔合。然后,在凝聚进行至粒子达到目标大小时,添加食盐等盐,以停止凝聚。
(3)熟化步骤
该步骤是在上述凝聚、熔合步骤之后,继续对反应体系进行加热处理,以使粒子的形状熟化至达到预期的平均圆形度的步骤,也将该步骤称为所谓的形状控制步骤。
(4)冷却步骤
该步骤是对上述粒子的分散液进行冷却处理(骤冷处理)的步骤。作为冷却处理条件,可以以1~20℃/分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对于冷却处理方法并无特殊限定,可列举:从反应容器外部导入制冷剂以进行冷却的方法、直接将冷水投入到反应体系中进行冷却的方法。
(5)清洗步骤
该步骤包括:从在上述步骤中被冷却至指定温度的上述粒子的分散液中固液分离出粒子的步骤、和用来从经过固液分离出的呈湿的饼状聚集体(被称为调色剂饼)的粒子中除去表面活性剂及凝聚剂等附着物的清洗步骤。
清洗处理中,进行水洗直到滤液的电导率达到例如10μS/cm左右。作为固液分离方法,包括离心分离法、使用吸滤器(Nutsch filter)等的减压过滤法、使用压滤器等的过滤法等,在本发明中并无特殊限制。
(6)干燥步骤
该步骤是对经过清洗处理后的上述粒子进行干燥处理的步骤。作为在该步骤中使用的干燥器,可列举喷雾干燥器、真空冷冻干燥器、减压干燥器等,优选使用静置架干燥器(静置棚乾燥機)、移动式架干燥器(移動式棚乾燥機)、流化床干燥器、旋转式干燥器、搅拌式干燥器等。
此外,经过干燥后的粒子的水分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质量%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在经过干燥处理后的粒子之间因弱的粒子间吸引力而发生凝聚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该凝聚体进行粉碎处理。这里,作为粉碎处理装置,可使用气流粉碎机、亨舍尔混合机、咖啡研磨机、食品加工机等机械式粉碎装置。
(7)外部添加剂处理步骤
该步骤是在经过干燥处理后的粒子中添加外部添加剂及滑爽剂的步骤。经过上述干燥步骤后的粒子可以直接被用作调色剂粒子,也可以通过添加外部添加剂来提高调色剂的带电性、流动性及清洁性。这些外部添加剂中可使用公知的无机微粒、有机微粒、脂肪族金属盐,相对于调色剂的总量,其添加量为0.1~10.0质量%,优选为0.5~4.0质量%。此外,还可以将各种外部添加剂组合添加。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添加外部添加剂时使用的混合装置,可列举例如脱步勒(Turbula)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诺塔混合机、V型混合机、咖啡研磨机等各种公知的混合装置。
作为公知的无机微粒,包括例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钛酸锶微粒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对这些无机微粒进行疏水化处理后得到的微粒。
作为二氧化硅微粒的具体例,包括例如:日本AEROSIL公司制造的市售品R-805、R-976、R-974、R-972、R-812、R-809,HOECHST公司制造的HVK-2150、H-200,CABOT公司制造的市售品TS-720、TS-530、TS-610、H-5、MS-5等。
作为二氧化钛微粒,包括例如:日本AEROSIL公司制造的市售品T-805、T-604,TAYCA公司制造的市售品MT-100S、MT-100B、MT-500BS、MT-600、MT-600SS、JA-1,Fuji Titanium公司制造的市售品TA-300SI、TA-500、TAF-130、TAF-510、TAF-510T,出光兴产公司制造的市售品IT-S、IT-OA、IT-OB、IT-OC等。
作为氧化铝微粒,包括例如:日本AEROSIL公司制造的市售品RFY-C、C-604,石原产业公司制造的市售品TTO-55等。
此外,作为有机微粒,可使用数均初级粒径为10~2000nm左右的球形有机粒子。具体可使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均聚物或它们的共聚物。
经过上述步骤,可通过乳液缔合法制作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
以下,针对可以在利用上述乳液缔合法制作本发明的调色剂时使用的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分散稳定剂、表面活性剂等进行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的粘结树脂是使用上述侧链具有羧基的聚合性单体和其它聚合性单体而形成的树脂,可使用公知的油溶性或水溶性的聚合引发剂。作为油溶性的聚合引发剂,具体包括如下所示的偶氮类或重氮类聚合引发剂、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即,包括:
(1)偶氮类或重氮类聚合引发剂
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异丁腈、1,1’-偶氮双(环己烷-1-腈)、2,2’-偶氮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偶氮二异丁腈等;
(2)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
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氢过氧化枯烯、叔丁基过氧化氢、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2,4-二氯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2,2-双(4,4-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基)丙烷、三(叔丁基过氧化)三嗪等。
另外,通过乳液聚合法形成树脂粒子时,可使用水溶性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作为水溶性聚合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偶氮二氨基二丙烷乙酸盐、偶氮二氰基吉草酸及其盐、过氧化氢等。
此外,为了对树脂粒子的分子量进行调整,还可以使用公知的链转移剂。具体包括:辛硫醇、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3-巯基丙酸酯、萜品油烯、四溴化碳、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以上述具有羧基的聚合性单体为代表的乙烯基类单体分散于水性介质中,并在此状态下进行聚合,将聚合得到的树脂粒子分散在水性介质中,使其凝聚、溶合,由此来制作调色剂。优选使用分散稳定剂以使上述调色剂材料预先稳定地分散于水性介质中。作为分散稳定剂,包括例如:磷酸三钙、磷酸镁、磷酸锌、磷酸铝、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硅酸钙、硫酸钙、硫酸钡、膨润土、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此外,还可以使用下述通常被用作表面活性剂的材料作为分散稳定剂:聚乙烯醇、明胶、甲基纤维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氧化乙烯加成物、高级醇硫酸钠等。
此外,在水性介质中使用聚合性单体进行聚合时,必须要使用表面活性剂使上述聚合性单体的油滴均匀分散于水性介质中。此时,对于可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并无特殊限制,可优选使用如下所示的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包括磺酸盐、硫酸酯盐、脂肪酸盐等,磺酸盐包括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芳基烷基聚醚磺酸钠、3,3-二磺基二苯基脲-4,4-重氮双(氨基-8-萘酚-6-磺酸钠)、原羧基苯-偶氮二甲基苯胺、2,2,5,5-四甲基-三苯基甲烷-4,4-重氮双(β-萘酚-6-磺酸钠)等。
此外,硫酸酯盐包括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四烷基硫酸钠、十五烷基硫酸钠、辛基硫酸钠等;脂肪酸盐包括例如油酸钠、月桂酸钠、癸酸钠、辛酸钠、己酸钠、硬脂酸钾、油酸钙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具体包括: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丙烯与聚氧乙烯的组合、聚乙二醇与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与聚乙二醇形成的酯、高级脂肪酸与聚氧丙烯形成的酯、脱水山梨糖醇酯等。
以下,针对使用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进行的箔转印方法(以下也称为本发明的箔转印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箔转印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所示的步骤(1)~(8)。即,
(1)对感光体进行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的步骤;
(2)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供给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以形成箔转印面的步骤;
(3)将形成在感光体上的箔转印面转印到基体上的步骤;
(4)对转印到基体上的箔转印面进行加热以使其定影的步骤;
(5)向具有经过定影处理的箔转印面的基体供给至少具有箔和粘接层的转印箔的步骤;
(6)使供给的转印箔的粘接层与基体接触的步骤;
(7)在使转印箔的粘接层与箔转印面接触的状态下,对转印箔和箔转印面进行加热,以使箔和箔转印面相粘接的步骤;
(8)保留粘接于箔转印面上的箔,而从基体上除去接触状态下的转印箔的步骤。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箔转印方法包括:首先,对感光体进行曝光并形成在制品上形成的箔转印面形状的静电潜像,再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上供给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以形成箔转印面。接着,将形成在感光体上的箔转印面转印到基体上,并对箔转印面进行加热以实施定影处理,向经过定影处理后的基体供给转印箔并使它们相接触,在该状态下对转印箔和箔转印面进行加热,从而将箔转印到箔转印面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通过使用至少含有粘结树脂的调色剂、且所述粘结树脂至少含有使用具有羧基(-COOH)的乙烯基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则可以在不使用压模的情况下进行无脱落且无飞边的高精度箔转印。并且,通过将粘结树脂中的羧基含量规定在上述范围,还可以对现有技术中难以忠实再现的细线图像等具有难以确保接触面积的形状的设计进行箔转印。另外,在基体上形成以细线为代表的具有难以确保接触面积的形状的设计后,也会显示出牢固的粘接力,不会发生剥离,不易因发生箔剥离而引起制品美丽外观受损。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箔转印方法进行具体说明。图1和图2为模式图,示出了上述步骤(1)~(8)中反映步骤(5)~(8)的箔转印方法的程序。即,示出了下述程序:向经过图1和图2中未示出的步骤(1)~(4)而制作的基体P上形成有箔转印面H的基体P上供给转印箔F,使供给的转印箔F与箔转印面H接触,并在该状态下进行加热以使箔f2转印到箔转印面H上。以下,针对图1和图2所示的(a)~(d)进行具体说明。
图1(a)为形成有箔转印面的基体P的截面图,所述箔转印面是在片状的基体P上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制作的。其中,经过上述步骤(1)~(4)而在基体P上形成箔转印面H的方法如后面所述。
接着,图1(b)示出了向基体P供给至少具有粘接层f1的转印箔F的状态,供给时,使转印箔F的粘接层f1与箔转印面H呈相接触的状态。此时,可以预计供给的转印箔F的粘接层f1完全与基体P接触,因此可以认为,粘接层f1至少与在基体表面形成为凸状的箔转印面H形成接触状态。可以推测:在上述羧基的作用下,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形成的箔转印面H表面将形成容易与转印箔F的粘接层f1发生附着的状态。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转印箔的一例,转印箔F是在作为基底的膜f0上至少具有粘接层f1和箔层f2的构成,其中省略了粘接层f1和箔层f2以外的层构成。另外,对于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转印箔F的详细说明将在下文中说明。
图1(c)示出了在使转印箔F与基体P接触的状态下,使它们在作为加热装置的加热加压辊R1和R2之间通过的状态,示出的是在转印箔F的粘接层f1与基体P上的箔转印面H相接触的状态下,使它们在作为加热装置的加热加压辊R1和R2之间通过的状态。使其在加热加压辊R1和R2之间通过时,转印箔F的粘接层f1发生熔融,通过后,粘接层f1冷却而固化。此时,转印箔F中与箔转印面H相接触区域上的粘接层f1与箔转印面H之间将形成牢固的粘接状态。这样一来,在本发明中,转印箔F经由粘接层f1与箔转印面H之间形成粘接状态,且粘接层f1与在基体P上形成为凸状的箔转印面H相接触,因而,可以由转印箔F按照与箔转印面H的形状忠实对应的形状转印箔层f2。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加热加压辊R1和R2获得的接触压力优选为200~600kPa。
另外,图2(d)示出了从基体P上除去转印箔F的状态,在除去转印箔F后,仅在基体P上的箔转印面H上同时转印有箔层f2和粘接层f1。这里,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可以按照与箔转印面H的形状对应的形状转印箔层f2,因而可以在不使用金属制压模的情况下高精度地转印指定形状的箔层f2,而不会发生缺陷或飞边。
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利用不具有金属制压模的结构简易且小型的箔转印装置而进行无飞边、无缺陷的指定形状的箔转印,可以利用简易的箔转印装置制作具有高品质的箔图像的基体P。另外,利用本发明的箔转印用调色剂,转印到基体P上的指定形状的箔层f2在存在于箔转印面H上的羧基作用下易于与粘接层f1相容,可显示出牢固的粘接力,不易发生剥离。由此,还有利于提高制品P的由箔赋予的美丽外观的耐久性。
以下,结合图3对能够利用本发明的箔转印方法在基体上形成箔转印面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图3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可实施上述步骤(1)~(8)中的步骤(1)~(4),其具有通过曝光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体,并通过向该感光体供给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来形成与静电潜像对应的箔转印面。此外,还用于将形成的箔转印面从感光体转印至基体。
在图3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中,向通过图中的带电辊12H而带电了的感光体11H上,照射曝光的光L后,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体11H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在接受由设置于感光体11H附近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供给装置21H供给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后,形成箔转印面。此时,在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供给装置21H内,内置的调色剂供给辊14进行旋转,将附着于调色剂供给辊14上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体11H上,从而在感光体11H上形成箔转印面。
接着,利用除电灯22除去感光体11H上的电荷,于是,感光体11H上的箔转印面在感光体11H与转印辊13H相接近的转印部被转印到构成基体P的基体p1上。图3所示的基体p1是以转印纸为代表的片状材料,其通过传送辊23从图中未示出的给纸盒被传送到转印部,并通过转印辊13H被赋予与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电荷。基体p1在由转印辊13H赋予的具有相反极性的电荷的静电作用下,可从感光体11H上转印箔转印面。
转印有箔转印面的基体p1在与感光体11H分离后,由传送带24被送往图中未示出的定影装置。定影装置具有由例如加热辊和加压辊等构成的定影装置,将在基体p1上形成的箔转印面熔融并使之定影。
经过上述程序,在图3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中,在感光体11H上形成与箔的形状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并通过供给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而在感光体11H上形成箔转印面。于是,通过转印辊13H,在感光体11H上形成的箔转印面被转印到构成基体P的基体p1上。
其中,图中的带电辊12H通过例如下述程序可使感光体11H带电。即,带电辊12H接受由电源27施加的由直流(DC)成分和交流(AC)成分构成的偏压,使感光体鼓11H带电。图3所示的利用带电辊12H而实现的带电也被称为所谓的接触方式,在本发明中,除了图3所示的带电方式以外,还可以对感光体进行使用后述图4的装置的非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对带电辊12H施加的偏压包括:例如由作为直流成分的±500~1000V的DC偏压和作为交流成分的100Hz~10kHz、200~3500V的AC偏压叠加得到的偏压等。
另外,与带电辊12H同样,图3中的转印辊13H也接受由电源28施加的由直流(DC)成分和交流(AC)成分构成的偏压,在转印部位将形成于感光体11H上的箔转印面转印到基体p1上。作为对转印辊13H施加的偏压的具体例,同样包括:由直流成分的±500~1000V的DC偏压和交流成分的100Hz~10kHz、200~3500V的AC偏压叠加得到的偏压等。
带电辊12H与转印辊13H在与感光体11H相压合的状态下进行从动或强制旋转。这些辊对感光体鼓11H的挤压力例如为9.8×10-2~9.8×10-1N/c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辊对感光体11H的挤压力可通过例如向带电辊12H的两端施加1N~10N程度的挤压力而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箔转印面转印至基体p1之后,感光体11H上的残留调色剂可通过设置在清洁装置25中的清洁刮刀25b而被除去,从而成为进行后续的箔转印面的形成状态。
另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具有图像的箔转印到形成箔转印面的基体上,然后形成可视图像。对于在基体上形成可视图像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采用例如电子照相方式、印刷方式、喷墨方式、银盐照相方式等公知的图像形成方法制作。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作:例如,在基体上形成箔转印面,再将箔转印到该箔转印面上,然后,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在转印后的箔的周围作成调色剂图像。另外,还可以在箔上设置彩色调色剂,以制成色调发生改变的图像,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为转印了箔的制品赋予更加光亮的表现。
图4是可同时进行上述图3的箔转印面的形成和电子照相方式的全色图像形成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的截面构成图。图4所示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具有与图3所示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基本相同的结构,且搭载有用以对形成的箔转印面H进行加热、加压以使其固化的定影装置50。
图4所示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与被称为所谓的“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相同的结构,其由箔转印面形成部20H、多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Bk、带状的中间转印带26及给纸装置40、定影装置50等构成。特别是,在图4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中,在中间转印带26的下方设置有转印箔供给部70,转印箔被供给到使利用定影装置50定影了的箔转印面H定影的基体p1上,并通过再次在定影装置50中通过而使箔转印到箔转印面H上。
如上所述,在图4所示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中,可以在构成基体P的基体p1上形成箔转印面H,并使转印箔转印到形成的箔转印面H上。进而,可以利用彩色调色剂在转印了箔的基体p1上形成全色图像。需要指出的是,在图4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中,将转印箔供给部70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6的下方,但转印箔供给部的设置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在供给转印箔之后、可以在由定影装置50提供的加热和加压下进行箔转印的位置。
对于中间转印带26、定影装置50、转印箔供给部70的设置,除了图4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中所示的那样以外,还优选列举例如图8所示的设置。在图8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中,依次设置有中间转印带26、定影装置50、转印箔供给部70。此外,图中的箭头代表基体p1的传送方向。图8中的转印箔供给部70具有转印箔供给辊71、箔转印辊73a、73b、转印箔卷绕辊72,通过转印箔供给辊71供给转印箔F,并利用转印箔卷绕辊72对已进行了箔转印的使用后的转印箔F进行卷绕。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省略了箔转印面形成部20H及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Bk等。另外,针对图8的详细说明参见后述。
在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的上部,设置有图像读取部60。载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经图像读取部60的原稿图像扫描曝光装置的光学系统而进行图像的扫描曝光,并被线性图像传感器读入。在控制装置中对经线性图像传感器进行了光电转换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拟处理、A/D转换、阴影补偿(shading compensation)、图像压缩处理等之后,被输入到曝光部30H、30Y、30M、30C、30Bk。
图4中,对构成要素进行统称的情况下,以省略字母后缀(添え字)后的参照符号表示;指代个别构成要素的情况下,以H(箔转印面用)、Y(黄色)、M(品红)、C(青色)、Bk(黑色)的带后缀的参照符号表示。
本发明的用于供给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供给部21H、用于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黄色图像形成部20Y、用于形成品红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品红图像形成部20M、用于形成青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青色图像形成部20C、以及用于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黑色图像形成部20Bk,分别具有下述构成。
(1)鼓状感光体11(11H、11Y、11M、11C、11Bk)
(2)带电极12(12H、12Y、12M、12C、12Bk)
(3)曝光部30(30H、30Y、30M、30C、30Bk)
(4)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供给装置21H及调色剂供给装置21(21Y、21M、21C、21Bk)
(5)清洁装置25(25H、25Y、25M、25C、25Bk)
感光体11由下述有机感光体构成,被设置成沿着构成待传送的基体P的基体p1的宽度方向(在图4中,是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状态,所述有机感光体包括鼓状的金属基体、和在金属基体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由含有有机光电导体的树脂构成的感光层。作为构成感光层的树脂,可使用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等公知的感光层形成用树脂。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用了鼓状的感光体11的构成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使用带状的感光体。
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供给装置21H内包有由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T)和载体构成的双组分箔转印面形成剂。此外,显影装置21内包有由各种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这些颜色不同的调色剂分别是黄色调色剂(Y)、品红调色剂(M)、青色调色剂(C)及黑色调色剂(Bk)。双组分箔转印面形成剂由以铁素体为核、且其周围涂敷了绝缘性树脂的载体、和本发明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构成。此外,双组分显影剂由以铁素体为核、且其周围涂敷了绝缘性树脂的载体、和含有公知的粘结树脂和公知的颜料、炭黑等着色剂、带电控制剂、二氧化硅、氧化钛等的各色调色剂构成。
载体例如具有10~50μm的平均粒径、10~80emu/g的饱和磁化,调色剂的粒径为4~10μm。此外,在图4所示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各调色剂的带电特性为带负电特性,作为平均带电量,优选为-20~-60μC/g。双组分箔转印面形成剂和双组分显影剂是将上述载体和调色剂混合,使调色剂浓度为4质量%~10质量%而制备的。
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26被多个辊支撑,并能够旋转。中间转印带26例如是具有106~1012Ω·cm的体积电阻的环形带。中间转印带26可使用例如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聚酰胺酰亚胺(PAI)、聚偏氟乙烯(PVDF)、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等公知的树脂材料而形成。中间转印带26的厚度优选为50~200μm。
通过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供给装置21H形成在感光体11H上的箔转印面H,经一次转印辊13H被转印到旋转的中间转印带26上(一次转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上的箔转印面H被转印到由后述的给纸装置40供给的基体p1上(二次转印),通过使转印有箔转印面H的基体p1在后述的定影装置50中通过,对箔转印面H进行定影。
接着,定影有箔转印面H的基体p1在具有排纸辊47的排纸传送路径中传送一次之后,经由传送路径48被传送到转印箔供给经路51,并在这里从转印箔供给部70接受转印箔的供给。然后,在供给转印箔的状态下,再次使基体p1在定影装置50中通过,并利用定影装置50的加热、加压,将箔转印到箔转印面H上。
如上所述,对于已进行了箔转印面H的形成及箔的转印的基体p1,经由上述的双面传输经路48被传送至中间转印带26之前,进而进行调色剂图像形成。首先,对于利用来自调色剂供给装置21Y、21M、21C、21Bk的各色调色剂而在各感光体11Y、11M、11C、11Bk上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图像,也可以利用一次转印辊13Y、13M、13C、13Bk将这些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转动的中间转印带26上,以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6上合成的全色图像。另一方面,利用各清洁装置25(25H、25Y、25M、25C、25Bk)将转印有箔转印面H的感光体11H和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感光体11Y、11M、11C、11Bk上的残留调色剂除去。
通过利用第1给纸部42对构成基体P的基体p1进行给纸,并经过给纸辊43、44、45A、45B、阻挡辊(resist roll)(第2给纸部)46等被送往二次转印辊13A,从而将箔转印面H和彩色图像转印到基体p1上(二次转印),所述基体P收容在构成给纸装置40的基体收纳部(托盘)41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沿竖直方向纵向设置于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的下部的三组基体收纳部41而言,由于具有基本相同的构成,因此采用了相同的符号。此外,三组给纸部42也具有基本相同的构成,因此也采用了相同符号。将包括基体收纳部41和给纸部42在内的部分称为给纸装置40。
对于被转印到构成基体P的基体p1上的箔转印面H和全色图像而言,通过用于对箔转印面H和全色图像进行加热、加压以使其熔融、固化的定影装置50被固定在基体p1上。基体p1被夹持于成对传送辊57中进行传送,并从设置在排纸传送路径中的排纸辊47排出,进而载置于装置外的排纸托盘90上。
另一方面,利用二次转印辊13A将箔转印面H和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基体p1上,然后,利用中间转印带用清洁装置261将曲率分离了基体p1后的中间转印带26上残留的调色剂除去。
需要说明的是,欲在构成基体P的基体p1的两面上形成箔转印面H和全色图像的情况下,在基体p1的第1面上形成箔转印面和全色图像,并对它们进行熔融、固化之后,通过分支板49将基体p1从排纸传送路径中分出。然后,将其导入到双面传送路径48并进行正反翻转后,再次被传送到给纸辊45B。通过箔转印面形成部20H、各色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Bk在基体p1的第2面上也形成箔转印面H和全色调色剂图像,经定影装置50进行加热加压处理后,由排纸辊47被排出至装置外。由此,可在基体P的两面上形成设置有箔转印面的全色调色剂图像。
此外,对于图8所示的设置有中间转印带26、定影装置50、转印箔供给部70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而言,可通过例如下述程序进行箔转印面H的形成、箔的转印、调色剂图像形成。即,
(1)在二次转印辊13A的位置,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26上的箔转印面H转印到基体p1上。
(2)使基体p1在定影装置50中通过,对箔转印面H进行定影。
(3)利用转印箔供给部70将转印箔F供给到基体p1上,进行箔的转印。
(4)经由传送路径48将转印了箔的基体p1传送到中间转印带26,使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于基体p1上。
(5)使基体p1在定影装置50中通过,对全色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
(6)使基体p1保持该状态在转印箔供给部70中通过,并经由排纸辊47将其排出到装置外。
利用上述程序,在图4或图8所示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中,在构成基体P的基体p1上形成箔转印面H,并将转印箔转印到形成的箔转印面H上。进而,可以利用彩色调色剂在转印有箔的基体p1上形成全色图像。
以下,结合图5对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转印箔进行说明。图5是模式图,示出了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典型转印箔的截面结构。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转印箔至少具有箔和粘接层,作为一例,图1及图2中示出的转印箔F具有由树脂等形成的膜状支持体f0、含有着色剂、金属等的箔层f2、及显示粘接性的含有机材料的粘接层f1。这种情况下,将箔层f2和粘接层f1转印到基体P上。粘接层f1被设置于转印箔F的最表面,设置时使其能够通过转印与基体P的表面直接接触、并使箔层f2能够牢固地附着于基体P的表面。另外,图5所示的转印箔F中,在支持体f0和箔层f2之间具有脱模层f3。以下,针对支持体f0、箔层f2、粘接层f1进行逐层说明。
首先,支持体f0是由树脂等形成的膜或片。作为支持体f0的材料,可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树脂、聚丙烯(PP)树脂、聚醚砜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公知的树脂材料。此外,除了这些树脂材料以外,还可以使用纸等材料。
另外,作为支持体f0,可使用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中任意结构的材料。支持体f0采用多层结构时,支持体f0优选包含可用于调节剥离阻力的脱模层f3作为箔层f2侧的最表面层。作为脱模层f3的材料,可列举例如:在使用三聚氰胺或异氰酸酯作为固化剂而得到的热固化性树脂、含有丙烯酸酯或环氧树脂的紫外线或电子束固化性树脂中添加有公知脱模剂的材料。作为可以在脱模层f3中添加的公知脱模剂,可列举例如氟类单体或聚合物、或硅类单体或聚合物等。
箔层f2是含有着色剂、金属材料等,且在转印到基体P上之后显示美丽外观的材料,要求其在转印到基体P上时具有比支持体f0顺畅的剥离性能,同时,由于在转印后其将形成为基体P的最表面,因此还要求其具有耐久性。箔层f2可通过例如使用凹版涂布器、微凹版涂布器、辊涂器等涂布器将满足上述性能的公知树脂涂布在支持体f0上而形成。作为这样的公知树脂,可列举例如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还可以通过向该树脂中添加公知的染料或颜料等而实现着色。
另外,欲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成品(仕上がり)箔时,可以通过使用金属等利用公知的方法在上述树脂中设置反射层而形成。作为用于形成反射层的金属材料,除了例如铝、锡、银、铬、镍、金等载体以外,还可以使用镍-铬-铁合金、或青铜、铝青铜等合金。作为使用上述金属材料形成反射层的方法,可列举例如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公知的方法,可形成厚度约为10nm~100nm的反射层。此外,还可以利用例如水洗硅藻土加工(水洗シ一ライト加工)、蚀刻加工、激光加工等公知的加工方法对反射层实施用于赋予规则图案的图案化处理。
粘接层f1中含有会因加热而出现粘结性的被称为所谓热熔型的热敏性粘接剂,作为热敏性粘接剂,可列举例如丙烯酸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环氧树脂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可用于热熔型粘接剂的公知的热塑性树脂。此外,粘接层f1还可通过例如使用凹版涂布器、微凹版涂布器、辊涂器等涂布器将上述树脂涂布在箔层f2上而形成。转印箔的粘接层厚度通常为2~3μm左右。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记载的“份”代表的是“质量份”。
1.“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9”的制作
如下所示,通过聚合法及粉碎法制作了9种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
1-1.“树脂微粒分散液1~5”的制作
(1)“树脂微粒分散液1”的制作
在设置有搅拌装置、温度传感器、冷凝管、氮气导入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7.08质量份溶解在离子交换水2760质量份中,制备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氮气流中,一边以230rpm的搅拌速度对上述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进行搅拌,一边将温度升至80℃。
另一方面,将下述化合物混合,并加温至80℃以使其溶解,由此制作了单体混合溶液。
Figure BDA0000050458000000281
接着,使用具有循环经路的机械式分散装置将上述加温至80℃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和单体混合溶液混合,并使其分散,从而制作了具有均匀的分散粒径的乳化粒子分散液。
然后,将过硫酸钾(KPS)3.0质量份溶解在离子交换水200质量份中,并将所得溶液添加到上述乳化粒子分散液中,于80℃进行2小时加热、搅拌以进行聚合反应,然后,冷却至40℃,从而制作了“树脂粒子分散液”。
接着,将过硫酸钾(KPS)6.5质量份溶解在离子交换水240质量份中,并将所得溶液添加到上述“树脂粒子分散液”中。15分钟后,于80℃下将包含下述化合物的混合液添加到上述“树脂粒子分散液”中,进行了120分钟滴加。
Figure BDA0000050458000000282
滴加结束后,进行60分钟加热、搅拌并进行聚合反应,然后再冷却至40℃,从而制作了含有分子结构中具有甲基丙烯酸单元结构的“树脂微粒1”的“树脂微粒分散液1”。
(2)“树脂微粒分散液2”的制作
将制作上述“树脂微粒分散液1”时使用的“甲基丙烯酸”变更为“衣康酸”。另外,在第一次聚合反应中,将在上述离子交换水中添加的用作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的量变更为4.0质量份、将反应时间变更为2.5小时。随后,在第二次聚合反应中,将在上述离子交换水中添加的用作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的量变更为7.5质量份、将反应时间变更为90分钟。除此之外,采用相同程序制作了含有分子结构中具有衣康酸单元结构的“树脂微粒2”的“树脂微粒分散液2”。
(3)“树脂微粒分散液3”的制作
将制作上述“树脂微粒分散液1”时使用的“甲基丙烯酸”变更为“乌头酸”。另外,在第一次聚合反应中,将在上述离子交换水中添加的用作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的量变更为5.0质量份、将反应时间变更为3小时。随后,在第二次聚合反应中,将在上述离子交换水中添加的用作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的量变更为8.5质量份、将反应时间变更为2小时。除此之外,采用相同程序制作了含有分子结构中具有乌头酸单元结构的“树脂微粒3”的“树脂微粒分散液3”。
(4)“树脂微粒分散液4”的制作
将制作上述“树脂微粒分散液1”时在第一次聚合反应中使用的单体混合溶液变更为下述组成。即,
Figure BDA0000050458000000291
随后,将在第二次聚合反应中使用的单体混合溶液变更为下述组成。即,
Figure BDA0000050458000000292
除此之外,采用相同程序制作了含有分子结构中具有甲基丙烯酸单元结构的“树脂微粒4”的“树脂微粒分散液4”。
(5)“树脂微粒分散液5”的制作
将制作上述“树脂微粒分散液1”时在第一次聚合反应中使用的单体混合溶液变更为下述组成。即,
Figure BDA0000050458000000293
随后,将在第二次聚合反应中使用的单体混合溶液变更为下述组成。即,
苯乙烯                              410质量份
丙烯酸正丁酯                        145质量份
正辛基硫醇                          9质量份。
除此之外,采用相同程序制作了含有“树脂微粒5”的“树脂微粒分散液5”。
1-2.“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的制作
(1)“调色剂母体粒子1”的制作
在设置有搅拌装置、温度传感器、冷凝管、氮气导入装置的反应容器中投入下述组分并进行了搅拌。将反应容器内的温度调整至30℃,然后,添加5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将pH调整至10。
树脂微粒1                        108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树脂微粒2                        12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离子交换水                       2000质量份
然后,将氯化镁·六水合物35质量份溶解于35质量份的离子交换水中,将得到的水溶液在搅拌状态下于30℃经10分钟添加到上述溶液中。放置3分钟,然后开始升温,经60分钟将该体系升温至90℃,并保持90℃的状态继续进行上述粒子的凝聚、熔合。在该状态下,使用“Multisizer 3(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对经凝聚、熔合得到的粒子进行粒径测定,当粒子的体积标准中值粒径达到5.5μm时,添加将150质量份氯化钠溶解到600质量份离子交换水中得到的水溶液,停止粒子的凝聚。
停止凝聚后,作为熟化处理,将液温设置于98℃,边进行加热搅拌边进行粒子间的熔合,直到使用“FPIA 2100(Sysmex公司制造)”测得的凝聚粒子的圆形度达到0.965,从而形成了“调色剂母体粒子1”。
然后,将液温冷却至30℃,使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整为2,并停止搅拌。
利用提篮式离心分离机“MARK III,型号60×40”(松本机械(株)制造)对经过上述步骤制作的“调色剂母体粒子分散液1”进行固液分离,形成了“调色剂母体粒子1”的湿饼。
利用上述提篮式离心分离机,以45℃的离子交换水对该湿饼进行清洗,直到滤液的导电率达到5μS/cm,然后,转移至“闪蒸喷射干燥器”(Seishin企业公司制造),进行干燥处理直到水分量达到0.5质量%,由此制作了“调色剂母体粒子1”。
(2)外部添加处理
向制作的“调色剂母体粒子1”中添加下述外部添加剂,并利用亨舍尔混合器(三井三池矿业公司制造)进行外部添加处理,由此制作了“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
经六甲基硅氨烷处理过的二氧化硅(平均初级粒径12nm)  1.0质量份
经正辛基硅烷处理过的二氧化钛(平均初级粒径20nm)    0.3质量份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亨舍尔混合器进行的外部添加处理是在搅拌浆的圆周速度为35m/秒、处理温度为35℃、处理时间为15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的。
使用上述的电导率滴定装置“ABU91 Autoburett and CDM80 Conductivity meter”对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中的羧基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为0.3×10-5摩尔/g。
1-3.“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2~7”的制作
(1)“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2”的制作
在制作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时,将用于形成“调色剂母体粒子1”的树脂微粒的添加量进行了如下变更,制作了“调色剂母体粒子2”。
树脂微粒1                        96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树脂微粒2                        24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除了使用了“调色剂母体粒子2”以外,按照与制作“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时相同的程序制作了“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2”。利用上述电导率滴定装置对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2”中的羧基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为1.0×10-5摩尔/g。
(2)“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3”的制作
在制作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时,将用于形成“调色剂母体粒子1”的树脂微粒的种类及添加量进行了如下变更,制作了“调色剂母体粒子3”。
树脂微粒1                        90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树脂微粒2                        24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树脂微粒3                        6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除了使用了“调色剂母体粒子3”以外,按照与制作“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时相同的程序制作了“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3”。利用上述电导率滴定装置对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3”中的羧基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为3.0×10-5摩尔/g。
(3)“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4”的制作
在制作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时,将用于形成“调色剂母体粒子1”的树脂微粒的种类及添加量进行了如下变更,制作了“调色剂母体粒子4”。
树脂微粒1                        84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树脂微粒2                        24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树脂微粒3                        12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除了使用了“调色剂母体粒子4”以外,按照与制作“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时相同的程序制作了“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4”。利用上述电导率滴定装置对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4”中的羧基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为5.0×10-5摩尔/g。
(4)“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5”的制作
在制作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时,将用于形成“调色剂母体粒子1”的树脂微粒的种类及添加量进行了如下变更,制作了“调色剂母体粒子5”。
树脂微粒1                        78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树脂微粒2                        27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树脂微粒3                        15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除了使用了“调色剂母体粒子5”以外,按照与制作“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时相同的程序制作了“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5”。利用上述电导率滴定装置对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5”中的羧基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为5.5×10-5摩尔/g。
(5)“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6”的制作
在制作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时,将用于形成“调色剂母体粒子1”的树脂微粒的种类及添加量进行了如下变更,制作了“调色剂母体粒子6”。
树脂微粒4                        120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除了使用了“调色剂母体粒子6”以外,按照与制作“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时相同的程序制作了“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6”。利用上述电导率滴定装置对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6”中的羧基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为0.5×10-6摩尔/g。
(6)“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7”的制作
在制作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时,将用于形成“调色剂母体粒子1”的树脂微粒变更为:
树脂微粒5                        120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
除此之外,在相同条件下尝试制作了“调色剂母体粒子7”。但是,上述树脂微粒发生凝聚时,无法对粒径进行控制,结果,无法完成“调色剂母体粒子7”的制作。
1-4.“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8、9”的制作
(1)“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8”的制作
利用亨舍尔混合器(三井三池矿业公司制造)对下述化合物进行了充分混合,接着,使用双螺杆挤出混炼机“PCM-30(池贝铁工(株)制造)”拆除排出部后的部分进行了熔融混炼,然后进行了冷却。即,
乙烯基类树脂(使用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利用公知的聚合方法形成的树脂(质量比=25∶10∶3∶2))        100质量份
石蜡“HNP-57”(日本精蜡公司制造)               8.7质量份
利用冷却带将所得混炼物冷却之后,利用中碎机(フエザ一ミル)进行了粗粉碎。然后,利用机械式粉碎机“KTM(川崎重工(株)制造)”进行粉碎,直到平均粒径达到9~10μm,然后,使用喷射式粉碎机“IDS(NIPPONPNEUMATIC MFG公司制造)”进行粉碎处理和粗粉分级,直到平均粒径达到5.5μm。然后,利用转动型分级机(T-PLEX型分级机型“100ATP(HOSOKAWA MICRON(株)制造)”)由经过粗粉分级得到的粒子制作了体积标准中值粒径为5.5μm的“调色剂母体粒子8”。
向制作的“调色剂母体粒子8”中添加下述外部添加剂,并利用亨舍尔混合器(三井三池矿业公司制造)进行外部添加处理,由此制作了“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8”。
经六甲基硅氨烷处理过的二氧化硅(平均初级粒径12nm)  1.0质量份
经正辛基硅烷处理过的二氧化钛(平均初级粒径20nm)    0.3质量份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亨舍尔混合器进行的外部添加处理是在搅拌叶片的圆周速度为35m/秒、处理温度为35℃、处理时间为15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的。
利用上述电导率滴定装置对按上述程序制作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8”中的羧基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为0.8×10-5摩尔/g。
(2)“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9”的制作
在制作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8”时,将制作“调色剂母体粒子8”时使用的乙烯基类树脂进行了如下变更,
乙烯基类树脂(使用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利用公知的聚合方法形成的树脂(质量比=5∶2))                                100质量份
除此之外,利用相同程序制作了“调色剂母体粒子9”,并通过进行上述的外部添加处理制作了“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9”。利用上述电导率滴定装置对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9”中的羧基含量进行了测定,但未能检测出该羧基含量。
针对利用上述程序制作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9”,将调色剂母体粒子的制造方法、用于形成树脂的具有羧基的单体种类、羧基含量等示于下述表1中。
Figure BDA0000050458000000351
2.评价实验
2-1.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显影剂的制备
在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9”中混合覆盖有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40μm的铁素体载体,并使调色剂浓度达到6质量%,从而制作了取双组分显影剂形态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显影剂1~9”。
2-2.评价实验
(1)评价条件
分别将“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显影剂1~9”搭载于具有图4所示结构的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供给装置21H,形成了箔转印面。箔转印面的形成是在作为基体的市售的图像支持体“OK TOPCOAT+(定量157g/m2、纸厚131μm)(王子制纸(株)制造)”上进行形成的。需要说明的是,在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中,将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供给量设定为4g/m2,形成了箔转印面。
另外,使定影装置50中的图像支持体的定影速度为230mm/秒,加热辊的表面材质为聚四氟乙烯(PTFE),并使加热辊的表面温度设定为135℃,进行了实验。
使用上述箔转印面形成装置1在上述图像支持体上由各调色剂形成箔转印面,然后,按照图1和图2所示的模式图的程序,使用具有图5所示层结构的市售转印箔将箔转印在形成于图像支持体上的箔转印面上。其中,转印箔使用的是(株)村田金箔制造的“BL 2号金2.8”。
按照图1和图2所示的程序,在如下所示的条件下进行了箔转印。即,
·加热辊:在外径100mm、厚10mm的铝制基体上设置有厚3mm的有机硅橡胶层的辊,其表面温度被设定为150℃
·加压辊:在外径80mm、厚10mm的铝制基体上设置有厚3mm的有机硅橡胶层的辊,其表面温度被设定为100℃
·热源:在加热辊及加压辊的内部分别设置了卤素灯(利用热敏电阻实现温度控制)
·加热辊和加压辊的狭缝宽度(ニツプ幅):7mm
·图像支持体传送速度:73mm/秒
·转印材料传送方向:沿纵向传送A3尺寸的上述转印材料
·评价环境:常温常湿环境(温度20℃、相对湿度50%RH)
在上述条件下,在图像支持体上制作了图6所示的六种箔图像样品。图中的Sa和Sb为细线图像,Sa是由宽2mm的线
Figure BDA0000050458000000371
以1.5mm宽度的间隔沿纵向和横向设置而成的图像,Sb是由宽0.5mm的线以1mm宽度的间隔设置而成的图像。另外,Sc是圆形、Sd是正方形、Se是正三角形、Sf是星形的箔图像。
(2)评价实验(之一)
针对在按照上述程序制作的试样上形成的箔,对于在箔转印面上是否发生了箔的脱落、是否发生了飞边、是否在指定区域以外发生了箔转印、细线再现性、以及耐剥离性进行了评价。作为“在箔转印面上是否发生了箔的脱落”,评价了由调色剂形成的箔转印面的粘接力是否过弱。此外,作为“是否发生了飞边”,对于在调色剂图像边缘部分存在粘接不均的情况,认为发生了飞边;如果粘接力牢固,则认为未发生飞边。
由于对于“是否在指定区域以外发生了箔转印”,评价的是因羧基吸附水分而对带电性的影响,因此,如果带电性过低,则认为产生了雾翳、且在雾翳上转印了箔。此外,作为“耐剥离性”,通过评价形成的箔图像的粘接强度来考察其耐久性。
这里,将使用“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1~6、8”形成箔的试样作为“实施例1~7”,将使用“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7、9”形成箔的试样作为“比较例1、2”。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7”,如上所述,由于在使“树脂微粒5”凝聚时无法对粒径进行控制,因此未能制作成功。这里,将其作为“比较例1”。
<在箔转印面上是否发生了箔的脱落>
通过对在各试样上形成的Sc~Sf的箔图像进行肉眼观察以及利用倍率为10倍的放大镜的目测观察,如下所述地对箔转印面上是否发生了箔的脱落进行了评价。其中,○和△为合格、×为不合格。即,
○:针对全部箔图像进行放大镜观察时,均未发现箔的脱落;
△:进行放大镜观察时确认到具有微小脱落的箔图像、但进行肉眼观察时未发现问题的水平;
×:进行肉眼观察时确认到了箔的脱落的箔图像。
<是否发生了飞边>
通过对在各试样上形成的Sc~Sf的箔图像的边缘部分进行肉眼观察以及利用倍率为10倍的放大镜的目测观察,如下所述地对是否产生了飞边进行了评价。其中,○和△为合格、×为不合格。即,
○:针对全部箔图像的边缘部分进行放大镜观察时,均未发现飞边;
△:进行放大镜观察时发现了微小的飞边的产生、但进行肉眼观察时未发现问题的水平;
×:进行肉眼观察时确认到了飞边的发生。
<是否在指定区域以外发生了箔转印>
通过对各试样上的箔转印面以外的区域进行肉眼观察以及利用倍率为10倍的放大镜的目测观察,如下所述地对是否在指定区域以外发生了箔转印进行了评价。其中,○和△为合格、×为不合格。即,
○:即使进行放大镜观察,也未发现在指定区域以外发生了箔转印;
△:进行放大镜观察时在指定区域以外发现了微小的箔转印、但进行肉眼观察时未发现问题的水平;
×:进行肉眼观察时容易地在指定区域以外发现了箔转印。
<细线再现性>
通过对在各试样上形成的上述2个细线图像进行肉眼观察以及利用倍率为10倍的放大镜的目测观察,如下所述地对在细线间是否不存在多余的箔、以及在细线上是否存在箔的脱落进行了评价。其中,○和△为合格、×为不合格。即,
○:在2个细线图像的细线间均不存在多余的箔,并且,通过进行放大镜观察可以确认,在细线上不存在箔的脱落;
△:在宽0.5mm的细线图像上观察到了微小的脱落、但进行肉眼观察时未发现问题的水平,并且,在2个细线图像的细线间均不存在多余的箔;
×:进行肉眼观察时确认到,在细线间残存有多余的箔。
<耐剥离性>
将胶带(テ一プ)贴合于在各试样上形成的细线图像、正三角形、正方形、星形的各箔图像上,然后,用手将该胶带剥离。对于剥离胶带后箔图像的状态进行了肉眼观察以及利用倍率为10倍的放大镜的目测观察,并如下所述地进行了评价。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胶带,使用的是“Scotch Mending Tape MP-18(住友3M(株)制造)”。
○:不存在能通过放大镜观察而确认到的微细剥离;
△:存在能通过放大镜观察而确认到的微细剥离、但肉眼不会发现问题的水平;
×:进行肉眼观察时即可确认到剥离。
上述结果如表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还记载有后述的评价实验(之二)的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0050458000000401
如表2所示,对于使用具有本发明的构成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而形成了箔图像的“实施例1~7”,均确认到了下述结果:为箔转印面和转印箔之间赋予了良好的粘接力,未发生箔的脱落及飞边,可进行箔的转印。此外,就羧基的作用对吸水性的影响而言,不会使调色剂的带电性降低,任意调色剂均未发生雾翳,并且未在箔转印面以外的区域发生箔的转印。
此外,在图像支持体上形成的箔图像均具有适当的粘接强度,不会从图像支持体上剥离。另外,羧基含量在特定范围内时,可确认到优异的细线再现性。另一方面,对于使用了不具有本发明的构成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比较例2”,肉眼观察时均发现了箔的脱落,并且,对形成的箔图像进行摩擦时,发生了箔的剥离,相比于“实施例1~7”,其与转印箔的粘接性显著不良。另外,就“比较例1”而言,如上所述,由于在调色剂的制作中使树脂微粒凝聚时,无法对粒径进行控制,因此未能制作出调色剂母体粒子,无法进行上述评价。
(3)评价实验(之二)
接着,对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在高温高湿环境(温度30℃、相对湿度80%RH)中的带电性进行了评价。由于本发明的调色剂中含有使用侧链具有羧基的乙烯基类单体形成的粘结树脂,因此,其在高湿环境中进行箔转印时存在受羧基引起的吸水性影响的隐患。因此,将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在上述高温高湿环境中放置48小时时,对该调色剂进行带电量测定,同时,在上述高温高湿环境中利用上述程序进行箔转印,对其是否在指定区域以外发生了箔的转印进行了评价,所述在指定区域以外发生的箔的转印是由雾翳引起的,而该雾翳是因带电量不足而引起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是否在指定区域以外发生了箔转印的评价是按照上述评价程序进行的。
<调色剂的带电量>
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带电量测定是使用图7所示的带电量测定装置U进行的。首先,用精密天平称量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显影剂0.5g,将该0.5g调色剂显影剂供给到构成装置U的导电性套筒u1上,并使该调色剂显影剂均匀分布于该导电性套筒u1的整个表面。接着,由偏压电源u3向导电性套筒u1施加-3kV的电压,同时将设置于导电性套筒u1内的磁放大器u2的转速设定为1000rpm。在该状态下放置70秒钟,将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收集于圆筒电极u4。放置70秒钟之后,读取圆筒电极u4的电位Vm,并由该值计算调色剂的电量,接着,用精密天平测定收集的调色剂的质量,并求出平均带电量。
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带电量以绝对值计为25μC/g以上时,认为在进行箔转印时不会发生由调色剂带电量不足引起的雾翳。
结果如上述表2所示。
如表2所示,可以确认,具有本发明的构成的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也均具有绝对值为25μC/g以上的带电量。另外,可以确认,对于在高温高湿下制成的试样未在指定区域以外观察到由雾翳引起的箔,可进行稳定的箔转印。

Claims (7)

1.一种箔转印方法,其至少包括下述步骤:
对感光体进行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的步骤;
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上述感光体供给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以形成箔转印面的步骤;
将形成在上述感光体上的箔转印面转印到基体上的步骤;
将转印到上述基体上的箔转印面定影于基体上的步骤;
向定影有上述箔转印面的基体供给至少具有箔和粘接层的转印箔的步骤;
使上述转印箔的粘接层与上述箔转印面接触的步骤;
在使上述转印箔的粘接层与上述箔转印面接触的状态下,对转印箔和箔转印面进行加热,以使上述箔粘接到上述箔转印面上的步骤;以及,
保留粘接到上述箔转印面上的箔而从上述基体上除去上述转印箔的步骤,
其中,
上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至少含有粘结树脂,
上述粘结树脂至少含有使用具有羧基的乙烯基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箔转印方法,其中,在所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所含的粘结树脂中,羧基的含量相对于粘结树脂的质量在5.0×10-7摩尔/g以上且5.0×10-5摩尔/g以下。
3.权利要求2所述的箔转印方法,其中,在所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所含的粘结树脂中,羧基的含量相对于粘结树脂的质量在5.0×10-6摩尔/g以上且5.0×10-5摩尔/g以下。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箔转印方法,其中,在所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所含的粘结树脂中,含有至少使用甲基丙烯酸形成的聚合物。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箔转印方法,其中,定影在所述基体上的所述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量为2.0~12.0g/m2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箔转印方法,其中,在使所述转印箔的粘接层与所述箔转印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加热的步骤通过加热辊和加压辊进行,由该加热辊与加压辊形成的接触面压为200~600kPa。
7.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方法经过下述步骤制作具有箔图像和可视图像的制品,所述步骤是使用调色剂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具有箔图像的基体上形成可视图像的步骤,所述箔图像是通过进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箔转印方法而形成的。
CN201110063101.XA 2010-03-19 2011-03-16 使用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箔转印方法、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21934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3852/10 2010-03-19
JP2010063852 2010-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423A true CN102193423A (zh) 2011-09-21
CN102193423B CN102193423B (zh) 2016-04-06

Family

ID=44601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3101.XA Active CN102193423B (zh) 2010-03-19 2011-03-16 使用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箔转印方法、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34553B2 (zh)
JP (1) JP5614344B2 (zh)
CN (1) CN10219342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9464A (zh) * 2015-01-20 2017-09-26 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 电子照相印刷和贴箔
CN111458996A (zh) * 2019-01-18 2020-07-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箔印刷图像形成设备
CN112415872A (zh) * 2019-08-20 2021-02-2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储存有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N114621664A (zh) * 2022-04-26 2022-06-14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超耐候色层涂料及超耐候色层、超耐候塑料烫金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58996B (zh) * 2019-01-18 2024-05-14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设备和箔印刷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52742B2 (en) * 2010-12-16 2014-02-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 having foil image and toner image
JP5906791B2 (ja) * 2011-03-31 2016-04-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5790126B2 (ja) * 2011-04-28 2015-10-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5754234B2 (ja) * 2011-05-09 2015-07-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箔転写方法
JP5817492B2 (ja) * 2011-12-12 2015-11-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箔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箔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25129A (ja) * 2011-12-14 2013-06-2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擬似カラーホログラムの製造方法
JP2013145366A (ja) * 2011-12-14 2013-07-2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オンデマンドによる可変形状ホログラムの製造方法
JP5895697B2 (ja) * 2012-02-07 2016-03-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粉末供給装置
JP5929462B2 (ja) * 2012-04-19 2016-06-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6020292B2 (ja) * 2012-04-27 2016-11-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箔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4010302A (ja) * 2012-06-29 2014-01-20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方法
JP6057135B2 (ja) * 2013-07-11 2017-01-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6658106B2 (ja) * 2016-03-01 2020-03-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管理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8060065A (ja) * 2016-10-05 2018-04-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176730B2 (ja) * 2018-01-31 2022-11-22 株式会社クイックアート 転写印刷方法
JP7124365B2 (ja) * 2018-03-19 2022-08-24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箔形成体の製造方法
JP2020038312A (ja) * 2018-09-05 2020-03-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印刷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3226936B (zh) * 2018-12-28 2022-12-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层转印装置
JP7275632B2 (ja) * 2019-02-21 2023-05-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箔転写方法、箔、箔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91592A2 (en) * 1985-02-05 1986-08-20 Esselte UK Limited Process for selective transfer of metallic foils to xerographic images
US4868049A (en) * 1985-02-05 1989-09-19 Omnicrom Systems Limited Selective metallic transfer foils for xerographic images
EP0977091A1 (en) * 1998-07-31 2000-02-02 Agfa-Gevaert N.V. A white toner composition
US6605174B1 (en) * 2000-01-09 2003-08-12 Hewlett-Packard Indigo B.V. Foil printing
CN1675593A (zh) * 2002-08-08 2005-09-2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调色剂用粘结剂树脂和调色剂
CN101178556A (zh) * 2006-06-02 2008-05-1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盒
CN101373344A (zh) * 2007-08-24 2009-02-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9293A (en) * 1981-12-04 1986-07-08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Toner transfer process for transferring and fixing a toner image by means of film
JPS6140183A (ja) * 1984-08-01 1986-02-26 Murata Kinpaku:Kk ホツトスタンプ箔の転写方法
JPS62161181A (ja) 1986-01-10 1987-07-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箔付け転写方法及び該方法の実施に使用する箔付け転写用キツト
JPH01200985A (ja) 1988-02-05 1989-08-14 Minolta Camera Co Ltd 立体画像への箔付け転写方法
JPH05185729A (ja) * 1991-06-12 1993-07-27 Tatsuya Ozaki 普通紙への箔押し方法
JP3115402B2 (ja) 1992-04-02 2000-12-04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ホットメルト含有w/o型エマルジョンイン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箔転写方法
JPH08164663A (ja) 1994-12-15 1996-06-25 Koto:Kk 転写箔の転写加工方法
JPH091995A (ja) 1995-06-20 1997-01-07 Oike Ind Co Ltd 転写箔、転写箔用保護層並びに転写箔用保護層形成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H09193600A (ja) * 1996-01-17 1997-07-29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製チューブの印刷方法
JPH09216478A (ja) 1996-02-08 1997-08-19 Toyo Cloth Kk 製本用表紙材料
AU1947897A (en) * 1996-03-26 1997-10-17 Dsm N.V. Process for coating a board- or paper-like substrate with a powder paint composition
EP0921441A1 (en) * 1997-12-04 1999-06-09 Agfa-Gevaert N.V. A transfer foil for use in electrostatographic printing
JP2002244335A (ja) 2001-02-21 2002-08-30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175177B2 (ja) * 2002-05-31 2008-11-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74422A (ja) 2002-08-09 2004-03-11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転写箔
US20070233954A1 (en) 2005-12-06 2007-10-04 O2Micr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to a Media Card Related Application and Technical Field
JP5233232B2 (ja) 2007-10-03 2013-07-1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転写箔、転写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18025A (ja) 2008-06-09 2010-01-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転写材、転写材と被転写材との組合せ及び転写層の転写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91592A2 (en) * 1985-02-05 1986-08-20 Esselte UK Limited Process for selective transfer of metallic foils to xerographic images
US4868049A (en) * 1985-02-05 1989-09-19 Omnicrom Systems Limited Selective metallic transfer foils for xerographic images
EP0977091A1 (en) * 1998-07-31 2000-02-02 Agfa-Gevaert N.V. A white toner composition
US6605174B1 (en) * 2000-01-09 2003-08-12 Hewlett-Packard Indigo B.V. Foil printing
CN1675593A (zh) * 2002-08-08 2005-09-2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调色剂用粘结剂树脂和调色剂
CN101178556A (zh) * 2006-06-02 2008-05-1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盒
CN101373344A (zh) * 2007-08-24 2009-02-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9464A (zh) * 2015-01-20 2017-09-26 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 电子照相印刷和贴箔
CN107209464B (zh) * 2015-01-20 2020-09-01 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 电子照相印刷和贴箔
CN111458996A (zh) * 2019-01-18 2020-07-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箔印刷图像形成设备
CN111458996B (zh) * 2019-01-18 2024-05-14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设备和箔印刷图像形成设备
CN112415872A (zh) * 2019-08-20 2021-02-2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储存有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N112415872B (zh) * 2019-08-20 2023-09-1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储存有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N114621664A (zh) * 2022-04-26 2022-06-14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超耐候色层涂料及超耐候色层、超耐候塑料烫金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29819A1 (en) 2011-09-22
CN102193423B (zh) 2016-04-06
JP5614344B2 (ja) 2014-10-29
US9034553B2 (en) 2015-05-19
JP2011215616A (ja) 2011-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3423B (zh) 使用箔转印面形成用调色剂的箔转印方法、图像形成方法
JP5306217B2 (ja) トナー
JP5782893B2 (ja) 箔転写面を形成する工程を有する画像形成方法
JP4168604B2 (ja) 現像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906791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5929462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US8750770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53833B2 (ja) 箔転写方法
CN109541901A (zh) 带正电性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和双组分显影剂
JP2012181481A (ja)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68B (zh) 全息图图像形成方法、静电荷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全息图图像形成装置
JP4077986B2 (ja) 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ユニット
CN106154776A (zh) 调色剂
CN10924006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0237240A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9300710A (ja)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527983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4126248A (ja) カラートナーキ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927814B2 (ja) 非磁性一成分接触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90126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3994686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前記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前記トナー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
JPH07107608B2 (ja) カラートナー及びカラートナーの定着方法
JP5598277B2 (ja) 箔転写面形成用トナー、箔転写方法、及び、箔転写面形成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4154078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2011186116A (ja) クリア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