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1455B -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 Google Patents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1455B
TWI591455B TW105112139A TW105112139A TWI591455B TW I591455 B TWI591455 B TW I591455B TW 105112139 A TW105112139 A TW 105112139A TW 105112139 A TW105112139 A TW 105112139A TW I591455 B TWI591455 B TW I5914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toner container
processing unit
shutter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2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7783A (zh
Inventor
吉田知史
酒谷広太
荒澤信一
朴晉杉
鄭求哲
緒方康悅
Original Assignee
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141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755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415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1998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623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3673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7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7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1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14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65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ing of said toner cartridge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067Toner discharging opening covered by arcuate shut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8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Description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碳粉容器、一種能可拆卸地連接到該碳粉容器的處理匣、以及一種影像形成裝置。
在例如影印機和印表機的影像形成裝置中,包含用於顯影目的之碳粉的碳粉容器被配置為可拆卸地可連接至一顯影裝置,這是一種廣泛採用的方法。在種方法中,當碳粉容器連接到顯影裝置時,碳粉容器中的一排放埠(一出口)連接到顯影裝置的一補給埠,因此來自碳粉容器的碳粉能夠供應到顯影裝置中。典型地,在這一類型的碳粉容器中,排放埠被配置成可關閉的。於是,當碳粉容器從顯影裝置主體移除時,碳粉不會從該排放埠洩露到外面。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日本專利第4084835號),一碳粉匣(一碳粉容器)被揭示在該碳粉匣中排放埠被配置成通過一旋轉把手的操作可以打開或關閉。而且,在這種碳粉匣中,藉由操控旋轉把手,同樣可以將碳粉匣固定到安裝部。
然而,關於在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的碳粉匣,在碳粉匣沒有被安裝到安裝部的狀態中;如果操作員無意地旋轉了旋轉把手,那麼有可能排放埠打開和碳粉通過該排放埠洩露掉。
因此,有必要採取措施以阻止碳粉這樣洩露。然而,如果為了這個目的增加一個新的元件,那麼有可能,從設置在顯影裝置主體和碳粉容器中的組件的佈局的角度看,配置額外的元件同時避免與周圍其他元件干涉是一件困難的任務。
特別地,由於最近這些年已經發生裝置的精簡化,在元件以高密集方式設置的配置中,確保空間來安裝元件是很困難的。因此,增加一個新元件更加是非常困難的。
考慮到這些問題,本發明一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碳粉容器,該碳粉容器中開閉器在非安裝狀態中的開啟的發生被防止,並且該碳粉容器包括通過一連接組件可以協同操作的一操作構件和一開閉器;此外還提供了一種處理匣和一種影像形成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是一種碳粉容器,該碳粉容器包括:容納碳粉的一容器體,該容器體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一顯影裝置中的一安裝部;一出口,用以排放容納在該容器體中的該碳粉;一開閉器,用以打開和關閉該出口;以及一操作構件,用以移動該開閉器,其中在該顯影裝置的該安裝部中,一連接構件被設置,該連接構件可以執行一往復式線性運動,該開閉器包括一第一齧合部,用以與該連接構件齧合,該操作構件包括一第二齧合部,用以與該連接構件齧合,在該容器體沒有安裝到該安裝部的狀態中,該開閉器和該操作構件處於彼此沒有連接的狀態,在該容器體安裝到該安裝部的狀態中,該開閉器和該操作構件通過該連接構件能夠互相連接。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在容器體沒有安裝到安裝部的狀態中,開閉器和操作構件處於互相沒有連接的狀態。因此,即使操作員操作該操作構件,該開閉器不會被打開。因此,可以阻止碳粉通過出口洩露掉。而且,由於連接構件被配置成可以執行往復式線性運動,該連接構件能夠以緊湊的方式被配置,藉此實現了精簡化。而且,該操作構件和該開閉器可以通過事實上是緊湊的該連接構件以協作方式來操作。因此,可以實現影像形成裝置的精簡化,同樣提供一種碳粉容器,該碳粉容器可以連接到該精簡的影像形成裝置。
1‧‧‧處理單元
1a‧‧‧右手側(面)
1b‧‧‧左手側(面)
1c‧‧‧齧合部
1c1‧‧‧開口部
1c2‧‧‧彎曲部
1c3‧‧‧開口部
1c4‧‧‧滑動表面
1c5‧‧‧齧合表面
2‧‧‧感光構件
3‧‧‧充電輥
4‧‧‧顯影裝置
4a‧‧‧外殼
4b‧‧‧保持器
4c‧‧‧齧合部
4c1‧‧‧傾斜表面
4d‧‧‧齧合構件
5‧‧‧清潔刮板
6‧‧‧LED頭陣列
7‧‧‧碳粉匣
8‧‧‧碳粉容納單元
9‧‧‧碳粉收集單元
10‧‧‧轉印裝置
11‧‧‧紙張進給裝置
12‧‧‧定影裝置
13‧‧‧紙張排出裝置
14‧‧‧轉印輥
15‧‧‧紙張進給盒
16‧‧‧紙張進給輥
17‧‧‧對位輥
18‧‧‧定影輥
19‧‧‧壓力輥
20‧‧‧紙張排出輥
21‧‧‧接盤
22‧‧‧容器體
22a‧‧‧右手側
22b‧‧‧左手側
22e‧‧‧擠壓部
22d‧‧‧弧形凹陷部
22f‧‧‧擠壓表面
22h‧‧‧接觸表面
22g‧‧‧突出物
25‧‧‧夾持器
26‧‧‧操作構件
26a‧‧‧固定部
26b‧‧‧延伸部
26c‧‧‧板部
26c1‧‧‧上鎖部
27a‧‧‧軸承
27b‧‧‧軸承
28‧‧‧扭力線圈彈簧
29‧‧‧定位突出物
30‧‧‧引導部
31‧‧‧定位突出物
32‧‧‧引導部
33‧‧‧支撐部
34‧‧‧第二齧合部
341‧‧‧外壁
342‧‧‧內壁
34a‧‧‧基板部
34b‧‧‧直立部
34c‧‧‧第二齧合表面
34c1‧‧‧非弧形齧合表面
34c2‧‧‧弧形齧合表面
34d‧‧‧切口(低階部)
34f‧‧‧高階部
34g‧‧‧錐形表面
35‧‧‧軸
36‧‧‧廢棄碳粉入口
36a‧‧‧密封物
37‧‧‧廢棄碳粉入口開閉器
37a‧‧‧偏壓構件
38‧‧‧廢棄碳粉出口
39‧‧‧廢棄碳粉輸送路徑
40‧‧‧廢棄碳粉出口開閉器
40a‧‧‧偏壓構件
41‧‧‧凸出部
42‧‧‧補充碳粉出口
43‧‧‧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
43a‧‧‧孔
43b‧‧‧突出物
43c‧‧‧扭力線圈彈簧
44‧‧‧補充碳粉入口
45‧‧‧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
45a‧‧‧開閉體
45b‧‧‧孔
45c‧‧‧密封物
45d‧‧‧保持器
45e‧‧‧延長部
45f‧‧‧被齧合部
45f1‧‧‧傾斜表面
45g‧‧‧齧合解除部
45h‧‧‧加壓部
46‧‧‧攪拌葉片
47‧‧‧輸送螺桿
48‧‧‧輸送螺桿
49‧‧‧連接器
51‧‧‧連接構件
52‧‧‧旋轉部
52a‧‧‧凸出部
52b‧‧‧軸
53‧‧‧線性部
53a‧‧‧突出物
53b‧‧‧導向部
53c‧‧‧雙頭螺栓
54‧‧‧支撐部
55‧‧‧槽
55‧‧‧引導部
56‧‧‧張力彈簧
57‧‧‧槓杆
58‧‧‧第一齧合部
58a‧‧‧基板部
58b‧‧‧直立部
58c‧‧‧第一齧合表面
58d‧‧‧切口(低階部)
58e‧‧‧切口(中階部)
58f‧‧‧高階部
58g‧‧‧錐形表面
581‧‧‧外壁
582‧‧‧內壁
60‧‧‧中間轉印帶
61‧‧‧輸送帶
62‧‧‧弧形內表面
63‧‧‧連接表面
64‧‧‧倒角
64a‧‧‧倒角(間隙保持部)
66、67‧‧‧突出物
71‧‧‧線圈彈簧
71a、71b‧‧‧鉤子
100‧‧‧裝置主體
101‧‧‧蓋子
250‧‧‧夾持器
A1、A2‧‧‧方向
B1‧‧‧方向
B2‧‧‧移除方向
C1、C2‧‧‧方向
D1、D2‧‧‧方向
E1、E2‧‧‧路徑
F‧‧‧提升力
G‧‧‧重力作用點
H‧‧‧旋轉方向
J‧‧‧制動力
L‧‧‧運動方向
M2‧‧‧接觸地點
O‧‧‧旋轉中心
O’‧‧‧中心
P‧‧‧紙張
Q1‧‧‧接觸地點
Q2‧‧‧接觸地點
r‧‧‧曲率半徑
R1‧‧‧半徑
R2‧‧‧曲率半徑
V‧‧‧垂直線
W‧‧‧重量
W1、W2‧‧‧寬度
X‧‧‧壓力
Z‧‧‧安裝表面
第1圖是說明影像形成裝置實施例的整體配置圖;第2圖是說明一種連接和移除處理單元的方法的視圖;第3圖是碳粉匣連接到處理單元的狀態的立體圖;第4圖是碳粉匣從處理單元移除的狀態的立體圖;第5圖是從碳粉匣近端觀察的示意圖;第6圖是說明在碳粉匣連接到處理單元的狀態中,處理單元和碳粉匣之右手側上配置的立體圖,第6圖中的(a)是說明開鎖狀態的示意圖,而第6圖中的(b)是說明上鎖狀態的示意圖;第7圖是說明在碳粉匣連接到處理單元的狀態中,觀察處理單元和碳粉匣之右手側上配置之內部的示意圖,第7圖中的(a)是說明開鎖狀態的示意圖,第7圖中的(b)是說明在上鎖過程狀態的示意圖,第7圖中的(c)是說明上鎖狀態的示意圖;第8圖是說明在上鎖過程狀態中,從碳粉匣前側觀察的示意圖;第9圖是說明碳粉匣左手側配置的示意圖;第10圖是在廢棄碳粉入口打開的狀態中,碳粉匣的立體圖;第11圖是在廢棄碳粉入口關閉的狀態中,碳粉匣的立體圖;第12圖是在廢棄碳粉出口關閉的狀態中,處理單元之相關部分的立體圖;第13圖是在廢棄碳粉出口打開的狀態中,處理單元之相關部分的立體圖;第14圖是說明設置補給碳粉出口開閉器之位置的碳粉匣的立體圖;第15圖是說明設置連接構件之位置的處理單元的立體圖;第16圖是碳粉匣的橫斷面圖,第16圖中的(a)是補給碳粉出口關閉狀態的示意圖,第16圖中的(b)是補給碳粉出口打開狀態的示意圖;第17圖是在補給碳粉出口關閉狀態下,碳粉匣和處理單元的側面圖;第18圖是在補給碳粉出口打開的狀態下,碳粉匣和處理單元的側面圖;第19圖是說明當碳粉匣連接到處理單元的顯影裝置上時,操作構件、開閉器、和連接構件的連接狀態的立體圖;第20圖是說明當碳粉匣連接到處理單元的顯影裝置上時,操作構件、 開閉器、和連接構件的連接狀態的側面圖;第21圖是說明以整合方式包含碳粉匣和處理單元的處理匣被提起的狀態的示意圖;第22圖是說明設置在顯影裝置右側之開閉器開啟/關閉機構的配置的示意圖,第22圖中的(a)是說明開閉器主體位於關閉位置的狀態時的示意圖,和第22圖中的(b)是說明開閉器的主體位於開啟位置狀態時的示意圖;第23圖是說明補給碳粉進入開閉器的上鎖機構的示意圖;第24圖是說明顯影裝置和碳粉匣右手側之配置的示意圖;第25圖是說明碳粉匣的擠壓表面緊靠開閉器主體加壓部的狀態的示意圖;第26圖是說明補給碳粉進入開閉器的解鎖機構的示意圖;第27圖(a)-(d)是說明補給碳粉進入開閉器的打開操作示意圖;第28圖(a)-(d)是說明補給碳粉進入開閉器的關閉操作示意圖;第29圖是說明處理匣右手側的立體圖;第30圖是支撐部分之輪廓的橫斷面視圖;第31圖是操作構件的立體圖;第32圖是第二齧合部的立體圖;第33圖是說明初步操控狀態的示意圖,第33圖中的(a)說明第一齧合部的側面圖,而第33圖中的(b)是第二齧合部的側面圖;第34圖是說明上鎖狀態的示意圖,第34圖中的(a)說明第一齧合部的側面圖,第34圖中的(b)是第二齧合部的側面圖;第35圖是說明不充分連接之狀態的示意圖,第35圖中的(a)說明第一齧合部的側面圖,而第35圖中的(b)是第二齧合部側面圖;第36圖是說明在正常連接狀態中,齧合部和支撐部之間的位置關係的示意圖,第36圖中的(a)是初步控制狀態的橫斷面視圖,第36圖中的(b)是操作構件操作之後上鎖狀態的橫斷面視圖;第37圖是說明在不充分連接狀態中齧合部分和支撐部分之間的位置關係的示意圖,第37圖中的(a)是初步控制狀態的橫斷面視圖,和第37圖中的(b)是操作構件操作之後上鎖狀態的橫斷面視圖; 第38圖是表說明操作構件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第39圖是第二齧合部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第40圖是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上鎖狀態的示意圖,第40圖中的(a)是第一齧合部的側面圖,和第40圖中的(b)是第二齧合部的側面圖;第41圖是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初步控制狀態的示意圖,第41圖中的(a)是第一齧合部的側面圖,和第41圖中的(b)是第二齧合部的側面圖;第42圖是間接轉移型色彩影像形成裝置的整體配置示意圖;第43圖是直接轉移型色彩影像形成裝置的整體配置示意圖;以及第44圖是具有夾持器的碳粉匣的橫斷面視圖。
〈第一實施例〉
參考附圖下面給出本發明的說明。在此,附圖中用於解釋本發明,關於組成元素例如具有相同功能或相同形狀的構件或局部組件,相同參考數字代碼被使用在區分的最大程度,以及說明在給出之後不再重複。
第1圖是說明影像形成裝置一實施例之整體配置的示意圖。首先,參考第1圖於下面解釋影像形成裝置的整體配置和操作。
第1圖中所說明的影像形成裝置是一單色影像形成裝置。在裝置主體(影像形成裝置主體)100中,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作用為成像單元的處理單元1。該處理單元1包括感光構件2,該感光構件作用為一影像載體,用於在其表面上承載影像;充電輥3,其作用為一充電裝置,用於充電感光構件2的表面;顯影裝置4,其作用為一顯影單元,用於將形成於感光構件2上的潛像轉化成可視影像;以及清潔刮板5,作用為一清潔裝置,用於清潔感光構件2的外部表面。而且,在該感光構件2對面的一個位置處,設置LED頭陣列6(LED代表發光二極體),該LED頭陣列6作用為一曝光單元,用於暴露該感光構件2的外表面於光線下。
而且,作為碳粉容器的碳粉匣7是可拆卸地連接到處理單元1的顯影裝置4的上表面(一安裝部)。該碳粉匣7具有容器體22,該容器體22包括用來容納碳粉的碳粉容納單元8,該碳粉是要被供應給顯影裝置4 的碳粉。而且,在本實施例中,碳粉匣以整合的方式還包括碳粉收集單元9,該碳粉收集單元9收集被清潔刮板5移除的碳粉(即收集廢棄碳粉)。
同時,影像形成裝置還包括轉印裝置10,該轉印裝置10將影像轉印到作為記錄介質的紙張上;紙張進給裝置11,該紙張進給裝置11輸送紙張;定影裝置12,該定影裝置12將已經轉移到紙張上的影像固定到紙張上;以及紙張排出裝置13,該紙張輸出裝置13輸出紙張到影像形成裝置的外面。
轉印裝置10包括作用為轉印構件的轉印輥14,在處理單元1安裝到裝置主體100的情況下,轉印輥14緊靠著感光構件2。因此,一轉印夾形成在轉印輥14和感光構件2之間的抵靠部上。而且,轉印輥14連接著一動力源(未顯示),並被供應有一預定直流(DC)電壓或一預定交流(AC)電壓。
紙張進給裝置11包括封裝有紙張P的紙張進給盒15、以及紙張進給輥16,該紙張進給輥16進給封裝在紙張進給盒15中的紙張。在紙張進給輥16的紙張輸送方向的下游側,設置一對對位輥17,該對對位輥17作用為一對計時輥用於記錄輸送時間並因此輸送紙張到第二轉印夾。同時,紙張P的實例包括紙板片、明信片、信封、空白紙片、薄紙片、塗層紙片(例如塗料紙或美術紙),或描圖紙片。而且,直到除了紙張的記錄介質被關注時,才有可能利用OHP紙張或OHP膜(OHP代表高射投影儀)。
定影裝置12包括定影輥18,作用為定影構件、以及壓力輥19,作用為壓力構件。定影輥18被例如加熱器(未顯示)的熱源加熱。壓力輥19被施壓朝向定影輥18並且緊靠著定影輥18。因此,定影夾形成在抵靠位置。
紙張排出裝置13包括一對紙張排出輥20。通過紙張排出輥20輸出到影像形成裝置的外面的紙張堆積在接盤21上,該接盤21藉由在裝置主體100上表面製作的凹陷來形成。
接下來,參考第1圖,下面解釋根據本實施例執行在影像形成裝置中的成像操作。
當成像操作開始時,感光構件2被旋轉驅動,並且感光構件2的表面被均勻地充電到一預定的極性。然後,基於從讀取裝置(未顯示) 或電腦(未顯示)接受的影像資訊,感光構件2的充電表面暴露在LED頭陣列6的光線下。因此,一靜電潛像形成在感光構件2的充電表面上。然後,顯影裝置4供應碳粉到形成在感光構件2上的靜電潛像上。因此,靜電潛像顯影成碳粉影像(即轉化成可見影像)。
同時,當成像操作開始時,紙張進給輥16開始旋轉驅動使得紙張P從紙張進給盒15中被送進。然而,在對位輥17處,紙張P從被進一步輸送中暫停下來。然後,在一預定時間,對位輥17開始旋轉驅動和輸送紙張P到轉印夾,此時同步進行的是形成於感光構件2上的碳粉影像到達轉印夾。
那時,施加在轉印輥14上的轉印電壓具有相反於對形成於感光構件2上的碳粉影像充電之碳粉極性的極性。因此,轉印電場形成於轉印位置處。由於轉印電場,形成於感光構件2上的碳粉影像被轉印到紙張P上。然後,沒有被轉印到紙張P上之保留在感光構件2上的剩餘碳粉被清潔刮板5清除並被碳粉匣7中的碳粉收集單元9收集。
碳粉影像已經被轉印在其上面的紙張P被輸送到定影裝置12,並穿過形成於定影輥18和壓力輥19之間的定影夾。因此,紙張P得到加熱和加壓,並且碳粉影像得以固定到紙張P上。然後,紙張P被紙張輸出輥20輸出到影像形成裝置的外面並堆積在接盤21中。
第2圖是說明一種連接和移除處理單元的方法的示意圖。
如第2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在裝置主體100前部的蓋子101事實上可以打開和關閉的。當蓋子101保持打開時,LED頭陣列6能夠經過一連接機構(未顯示)向上縮回。根據如此的配置,當蓋子101保持打開時,處理單元1可以從影像形成裝置的前部移開(即從對著輸出紙張P運行方向的一側;或從參考第2圖的右手側),同時避免干涉LED頭陣列6。那時,碳粉匣7連接到處理單元1的情況下,碳粉匣7和處理單元1可以作為整合處理匣從裝置主體100的前部移開。而且,不管處理單元1是否連接到裝置主體100或從裝置主體100上移開,碳粉匣7可以從處理單元1上連接或移開。
第3圖是碳粉匣連接到處理單元的狀態的立體圖。第4圖是碳粉匣從處理單元移走的狀態的立體圖。
參考第3圖,箭頭A1所示之方向代表將處理單元1和碳粉匣7連接到裝置主體100上時的連接方向。而且,箭頭A2所示之方向代表將處理單元1和碳粉匣7從裝置主體100上移除時的移除方向。
在下面的說明中,在碳粉匣7和處理單元1中,連接方向A1的前部(或連接方向B1的前部)被示為遠端,前部對面的背部被示為近端。而且,當面對著連接方向A1(或連接方向B1)的前部時,右手側和左手側被確定。
在碳粉匣7連接方向的近端,一夾持器25被設置,該夾持器25在連接碳粉匣7到裝置主體100或處理單元1上時,或從裝置主體100或處理單元1上移除時,通過操作員可以抓住。夾持器25相對於軸35(見第4圖)以可旋轉的方式連接,該軸35是平行於容器體22縱向方向設置的一圓柱杆。當從裝置主體100上移除碳粉匣7和處理單元1時或從處理單元1上移除碳粉匣7時,如第4圖所示,夾持器25旋轉朝向近端如此可以夾緊夾持器25。另一方面,在碳粉匣7和處理單元1連接到裝置主體100上之後,如第7圖所示,夾持器25旋轉朝向遠端如此可以保持夾持器25處於封裝的狀態。而且,夾持器25的旋轉中心(即軸35)被設置在低於夾持器25(見第16圖(a)和(b))重力作用點G的位置。因此,如第2圖所示在處理單元1的連接狀態中,即使操作員忘記旋轉夾持器25朝向遠端,蓋子101可以被從低處旋轉直到其接觸到夾持器25,然後夾持器25可以被一起旋轉以保持在封裝狀態中。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所述的夾持器可以不用旋轉但可以固定到蓋子101上,只要夾持器具有蓋子101可以關閉不會有夾持器干擾蓋子的尺寸。第44圖說明另一實施例中的夾持器250。夾持器250安置在容器體縱向方向的中心和軸35之上。同樣在這種結構中,操作員可以運載作為整合處理匣的碳粉匣7和處理單元1以類似於第21圖所示的方式控制。
參考第3圖到第16圖,以下說明將更加詳細地解釋關於碳粉匣7和處理單元1的配置。
如第4圖所示,在容器體22的右手側22a上,設置可旋轉的操作構件26。該操作構件26被固定到軸35的右手端,沿著軸35旋轉。為了 使軸35相對於容器體係可旋轉的,軸35由位於容器體22兩端的軸承27a和27b(見第5圖)可旋轉地支撐。
如第6圖和第7圖所示,操作構件26以整合的方式包括槓杆57和第一齧合部58,該第一齧合部58沿著軸35轉動;該槓杆57包括固定到軸35的固定部26a、延伸部26b,該延伸部26b從固定部26a沿垂直於軸35的軸線方向延伸、以及板部26c,當從軸35的軸線方向觀察時,該板部26c從延伸部26b彎曲延伸到遠處。換言之,板部26c從軸35的中心在徑向的一個角度處延伸。
如第14圖所示,第一齧合部58以整合的方式和位於軸35的一端包括基板部58a,該基板部58a是盤形並沿著垂直於軸35的軸線方向的方向延伸、以及直立部58b,該直立部58b從基板部58a沿著軸35軸線方向直立起來。如第20圖所示,直立部58b沿著基板部58a圓周方向延伸並具有其兩端都在圓周方向上被閉合的雙壁結構。直立部58b具有在徑向外部上的外壁581和徑向內部上的內壁582。直立部58b之圓周方向的兩端之間的部分是打開的而朝向垂直於軸線方向的方向,而在內壁582圓周的內部形成了從軸線方向觀察具有U形邊緣的第一齧合表面58c。操作構件26連接著軸35的一端並且其第一齧合部58上的直立部58b的頂部指向外部。在碳粉匣7連接到處理單元1上時,支撐部54(見第29圖)與第一齧合表面58c齧合,該支撐部是凸座並被安置到處理單元1的右手側1a。在此,只要第一齧合部58連同槓杆57一起旋轉,第一齧合部58可以有一個任意的配置。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槓杆57和第一齧合部58以整合的方式而形成的配置外,同樣也可以將槓杆57和第一齧合部58作為單獨的構件分別連接到軸35上。
因此,碳粉匣7藉由旋轉操作構件26可以被固定到處理單元1上。更特別地,如第6圖(a)所示,在操作構件26的板部26c的右手頂部上,一上鎖部26c1作為一突出物而形成,該突出物可以與齧合部1c齧合,該齧合部1c作為安裝面齧合部形成在處理單元1的右手側1a。1a面是對著碳粉匣7的右手側的內壁表面。
換言之,齧合部1c形成在上述內壁表面上並作為一導向槽,在該導向槽中上鎖部26c1的突出物可以進入。齧合部1c包括開口部1c1,槽 從該開口部1c1從右手側1a之接近垂直側開始並進入右手側1a;包括彎曲部1c2,在該彎曲部1c2中,槽中途折彎;以及開口部1c3,從該開口部1c3槽脫離到右手側1a的上部水平面。而且,齧合部1c的槽的兩側表面當從軸35的軸線方向觀察時,距離軸線中心較遠的一側的表面和該表面從開口部1c1到彎曲部1c2的範圍作為滑動表面1c4,在該滑動表面1c4上,上鎖部26c1以滑行的方式移動。而且,所呈現的齧合表面1c5連接著滑動表面1c4,該滑動表面1c4在垂直方向上從彎曲部1c2延伸到開口部1c3,並與上鎖部26c1齧合。
下面提出在碳粉匣7連接到處理單元1的情況中,操作構件26的一系列操作說明。
首先,如第6圖(a)和第7圖(a)中所示,在碳粉匣7連接到處理單元1但未上鎖的狀態下,操作員或者可以利用手指控制操作構件26的板部26c的頂部和底部或者從下面壓住板部26c對操作構件26施加一壓力並旋轉操作構件26而壓著朝向遠端。因此,上鎖部26c1到達在齧合部1c的接近垂直側的開口部1c1。而且,如果施加在操作構件26上的板部26c上的壓力轉動板部26c朝向遠方,那麼如第7圖(b)中所示,當接觸(在上面滑行)到滑動表面1c4時上鎖部26c1移動。由於上鎖部26c1和滑動表面1c4之間的接觸,得到所施加的制動力J與施加到操作構件26上的壓力X相反(即所施加的制動力J與壓力X相反)。在此,板部26c由例如高分子乙烯的一單片樹脂形成,該高分子乙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彈性變形。因此,如第8圖所示,板部26c以變形的方式受壓從作為旋轉點的上鎖部26c1朝向遠端。然後,如第7圖(c)中所示,當上鎖部26c1到達彎曲部1c2時,上鎖部26c1相對於滑動表面1c4的滑動狀態終止,上鎖部26c1緊靠著齧合表面1c5。這樣,上鎖部26c1保持著緊靠齧合表面1c5的狀態是上鎖狀態。而且,在上鎖狀態中,板部26c從彈性變形的狀態中釋放並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此外,板部26c採用了上鎖部26c1位於緊靠齧合表面1c5的定向。於是,即使施加了意外的力因此引起的操作構件26的板部26c旋轉朝向近端,除非施加一個相當大的力量,板部26c不會承受變形。因此,上鎖部26c1同樣不會穿過齧合表面1c5。
另一方面,如果操作者利用手指從上面按壓板部26c並朝向近端旋轉操作構件26,那麼板部26c承受來自作為旋轉點的上鎖部26c1和與上述壓向遠端的情況的相反方向的彈性變形。那麼,上鎖部26c1和齧合部1c之間的齧合被解除,狀態轉換到解鎖狀態。
同時,如第4圖所示,在容器體22的右手側22a上,以圓柱突出物為形式的定位突出物29被設置用來確定碳粉匣7相對於處理單元1的位置。在相同的方式中,在如第10圖所示之容器體22的左手側22b上,以具有一半月形狀橫截面突出物為形式的定位突出物31被設置用來確定碳粉匣7相對於處理單元1的位置。相應的,在處理單元1的右手側1a和左手側1b上,類似於槽的引導部30和32以定位突出物29和31的彎曲表面緊靠引導部30和32的方式分別形成(見第4圖)。
如第10圖所示,在容器體22的左手側22b上,第二齧合部34以可旋轉的方式連接。與第一齧合部58的方式相同,第二齧合部34以整合的方式包括:基板部34a,該基板部34a為盤形並沿垂直於軸35的軸線方向的方向延伸、以及直立部34b,該直立部34b從基板部34a沿軸35的軸線方向直立。基板部34a連接到軸35的另一端。直立部34b沿著基板部34a圓周方向延伸並具有其上兩端沿圓周方向被封閉的一雙壁結構。因此,直立部34b具有在徑向外部的外壁341和在徑向內部的內壁342。直立部34b的圓周方向的兩端之間的部分打開而朝向垂直於軸線方向的方向,並且內壁342的內緣形成了第二齧合表面34c,該第二齧合表面34c從軸線方向觀察時具有U形邊緣。當碳粉匣7連接到處理單元1時,支撐部33(見第4圖)與第二齧合表面34c齧合,該支撐部33是一凸座並且形成於處理單元1的左手側1b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齧合部34連接著軸35(見第4圖),操作構件26同樣連接到軸35上。因此,當操作構件26或者向前或者反向旋轉時,第二齧合部34共同或者向前或者反向旋轉。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夾持器25同樣連接著軸35,該軸35連接著第二齧合構件34和操作構件26。然而,夾持器25被配置為不依賴與軸35可以旋轉,並被配置為不能與操作構件26連同操作。
如第5圖所示,扭力線圈彈簧28被設置在軸35和容器體22之間。由於扭力線圈彈簧28,不僅軸35參考第9圖偏壓順時針方向,而且連接軸35的操作構件26(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同樣參考第9圖偏壓順時針方向。而且,利用抵抗扭力線圈彈簧28偏壓的阻塞器,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被控制在一確定的方向。尤其,在沒有外力被施加到操作構件26的自然狀態下,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以通過直立部58b和34b兩端之間的開口在分別面向傾斜下降的方向的方式被保持住。在本實施例中,如第9圖所示,就第二齧合部34的開口方向而言;當碳粉匣7安裝到安裝表面Z上時,開口附近的直立部58b的內部邊緣面對著相對於對應水平面之垂直線V成30°傾斜朝向遠端的方向。如第14圖所示,第一齧合部58的開口的方向同樣等同於第二齧合部34的開口的方向,並且相對於垂直線V成30°傾斜朝向遠端。
而且,如第10圖所示,在容器體22的左手側22b上,以方形開口形式的廢棄碳粉入口36形成為了排放廢棄碳粉進入內部(進入碳粉收集單元9)。廢棄碳粉入口36形成在形成於定位突出物31下面的弧形凹陷部22d中,並在上升方向具有一孔。在廢棄碳粉入口36周圍黏著利用海綿材料形成的密封物36a。在密封物36a的上部,一廢棄碳粉入口開閉器37以可旋轉的方式被設置以便在密封物36a的上表面滑行。
廢棄碳粉入口開閉器37被彎曲以能沿著弧形凹陷部22d旋轉。而且,在碳粉匣7保持單獨的狀態中,廢棄碳粉入口開閉器37通過一扭力線圈彈簧的偏壓構件37a沿著廢棄碳粉入口36總保持關閉的旋轉方向而被偏壓。偏壓構件37a位於廢棄碳粉入口開閉器37和碳粉匣7之間。廢棄碳粉入口開閉器37的轉動軸插入到扭力線圈彈簧(偏壓構件37a)中。當廢棄碳粉入口開閉器37轉動時,其可以在廢棄碳粉入口36打開的打開狀態(第10圖中所示狀態)和廢棄碳粉入口關閉的關閉狀態(第11圖中所示的狀態)之間切換。如第12圖所示,靠近處理單元1的左手側1b,具有管子形狀的廢棄碳粉輸送路徑39以向內突出的方式被設置。在廢棄碳粉輸送路徑39的一端設置廢棄碳粉出口38,通過該出口廢棄碳粉可以排放並且該出口具有一向下方向的開口。而且,廢棄碳粉出口開閉器40連接到廢棄碳粉輸送路徑39的外緣,為了打開和關閉廢棄碳粉出口38。廢棄碳粉出口開 閉器40被配置為能夠繞著軸中心轉動。因此,其可以在廢棄碳粉出口38打開的開口狀態(第13圖所示的狀態)和廢棄碳粉出口38關閉的關閉狀態(第12圖所示狀態)之間切換。
廢棄碳粉入口開閉器37通過由扭力線圈彈簧製成的偏壓構件37a(見第10圖)沿關閉廢棄碳粉入口36的方向而偏壓;然而廢棄碳粉出口開閉器40通過由扭力線圈彈簧製成的偏壓構件40a(見第12圖)沿關閉廢棄碳粉出口38的方向偏壓。而且,凸出部41形成於廢棄碳粉出口開閉器40中,當碳粉匣7連接到處理單元1上時廢棄碳粉入口開閉器37與凸出部41接觸。當廢棄碳粉入口開閉器37接觸凸出部41時;廢棄碳粉入口開閉器37沿廢棄碳粉入口36打開(第10圖所示之箭頭方向)的方向旋轉,同時廢棄碳粉出口開閉器40沿廢棄碳粉出口38打開(第13圖所示之箭頭方向)的方向旋轉。那麼,在碳粉匣7連接到處理單元1的情況中,在打開狀態中的廢棄碳粉入口36和在打開狀態中的廢棄碳粉出口38位於彼此的對面。因此,在這種狀態中,廢棄碳粉入口36和廢棄碳粉出口38互相聯繫。因此,從感光構件2的外表面移除的廢棄碳粉可以排放到碳粉匣7中(即,在碳粉收集單元9中)。
相反地,在碳粉匣7從處理單元1移除的狀態中,廢棄碳粉入口開閉器37和凸出部41之間的接觸解除,廢棄碳粉入口開閉器37和廢氣碳粉出口開閉器40以各自偏壓構件(第11圖和第12圖中各自箭頭所示之方向)的偏壓方向旋轉。因此,廢氣碳粉入口36和廢氣碳粉出口38關閉,這樣阻止了碳粉發生在從廢氣碳粉入口36和廢氣碳粉出口38洩露掉。
同時,如第14圖所示,在靠近容器體22的右手側22a呈現的彎曲表面上,採用方形孔形式的補充碳粉出口42形成,為了將碳粉容納單元8中容納的碳粉排出。補充碳粉出口42具有向下方向的孔。而且,在補充碳粉出口42的下方,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沿著補充碳粉出口42的彎曲表面(弧形表面)被設置。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可以用來打開和關閉補充碳粉出口42。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以沿著補充碳粉出口42的彎曲表面(弧形表面)旋轉的方式和以與定位突出物29的圓柱形中心線同軸的方式而被設置,該定位突出物29是圓柱形突出物。
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包括突出物43b,該突出物43b向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的旋轉軸方向突出。如第14圖所示,作為偏壓構件的扭力線圈彈簧43c被設置在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和作為蓋子構件用於隱藏齒輪的右手側22a之間。而且,在扭力線圈彈簧43c的尾端設置可以鉤住突出物43b的掛鈎部。因此,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通過扭力線圈彈簧43c沿著關閉補充碳粉出口42的方向而偏壓。
如第15圖所示,在靠近處理單元1的顯影裝置4的右手側1a,具有向上方向開口的補充碳粉入口44被設置在顯影裝置4上,為了注入補充碳粉。而且,在補充碳粉入口44的附近,設置有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當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從一側到一側執行滑行動作時,補充碳粉入口44打開和關閉。
第16圖是碳粉匣的整體橫截面圖。
如第16圖所示,在容器體22的碳粉容納單元8中,作為攪拌構件的攪拌葉片46被設置用來攪拌容納的碳粉,並且作為輸送構件的輸送螺桿48被設置用來輸送容納的碳粉到補充碳粉出口42。然而,在容器體22的碳粉收集單元9中,設置輸送螺桿48,該輸送螺桿48作為用來傳送廢棄碳粉到碳粉收集單元9內部的傳送構件。
來自於驅動源的驅動力經過驅動傳輸機構被傳送到輸送螺桿47、輸送螺桿48、和攪拌葉片46;該驅動源被設置在裝置主體100中。更特別地,在本實施例中,在容器體22的右手側22a上,作為驅動傳輸單元的驅動傳輸機構被設置,該驅動傳輸機構包括連接器49(見第4圖)和複數個傳輸齒輪,該等傳輸齒輪被安置在蓋子構件(22a)的後面並與連接器49、輸送螺桿47、輸送螺桿48,和攪拌葉片46齧合。當碳粉匣7(碳粉容器)被安裝在裝置主體100中時,驅動傳輸構件與連接器49齧合。因此,其可以執行來自設置於裝置主體100中驅動源的驅動傳輸到輸送螺桿47、輸送螺桿48、和攪拌葉片46。
如第16圖所示,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以弧形的方式沿著管子形狀的補充碳粉出口42形成。在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的一部分上,形成一孔43a為了排放碳粉。而且,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被配置為能夠沿著補充碳粉出口42旋轉。
如第16圖(a)所示,參考第16圖(a)當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沿著逆時針方向旋轉時,補充碳粉出口42被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所關閉。另一方面,如第16圖(b)所示,參考第16圖(b)當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沿著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補充碳粉出口42的孔43a被放置在與補充碳粉出口42保持聯繫的位置。
同時,具有上文所述上鎖功能的操作構件26作為用來打開和關閉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的構件而兼具兩功能。然而,操作構件26和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被安置在彼此之間有一段距離沒有直接連接。即,當碳粉匣7(碳粉容器)保持單獨時,操作構件26和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處於未連接的狀態。因此,即使操作構件26被操作了,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的打開和關閉也不會被執行。
如第15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處理單元1中,連接構件51通過操作構件26和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可以被切換到連接狀態來設置。
參考第17圖到第20圖以下面所提出的是操作構件26、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和連接構件51的配置的詳細說明。
在下面的說明中,除非特別必要,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簡單是指“開閉器”。
如第19圖所示,連接構件51由一伸長構件製成。連接構件51的一端與第一齧合部58齧合。同樣地,連接構件51的另一端與開閉器43齧合。
如第19圖所示,作為齧合部的開閉器43的突出部43b與連接構件51齧合。突出部43b沿著開閉器43的旋轉軸方向突出。正如早些描述的,開閉器43通過扭力線圈彈簧43c沿著關閉補充碳粉出口42(見第16圖中所示箭頭)的方向偏壓。
連接構件51由相對柔軟和容易彈性變形的樹脂製成,例如,聚丙烯、聚乙烯、或油浸透聚縮醛樹脂。如第19圖和第20圖所示,連接構件51可配置有旋轉部52和由帶構件或線構件製成的線性部53。該線構件本質上是可撓性的並連接著旋轉部52。
形成在連接構件51一端的旋轉部52包括具有平緩之類似山形狀的凸出部52a。如第15圖所示,旋轉部52設置在支撐部54的內部並且 支撐部54設置在處理單元1的右手側1a。旋轉部52通過軸52b相對於支撐部54可旋轉地被連接。當碳粉匣7(碳粉容器)連接到處理單元1時,支撐部54與第一齧合部58的第一齧合表面58c齧合,並且旋轉部52的凸出部52a被罩在第一齧合表面58c內部的空間中。在那時,如第20圖所示,凸出部52a兩側上的基部,是被斷線圈分別包圍的零件,與第一齧合表面58c接觸。在此,接觸地點Q1和Q2在軸52b的下面。
線性部53包括突出物53a,該突出物53a作為能齧合之連接構件齧合部,或者,換句話說,該突出物53a作為能鉤住開閉器43的突出物43b之連接構件齧合部。突出物53a由肋狀物製成,該肋狀物在線性部53的縱向垂直的方向上突出。
而且,在線性部53中,設置導向部53b插入槽55中。該槽55引導導向部53b線性移動。該槽作為引導部55(見第17圖)並形成在處理單元1的右手側1a上。當導向部53b沿著引導部55移動時,線性部53可以執行往復式線性運動。而且,在導向部53b的末端設置比引導部55的槽寬更加寬的雙頭螺栓53c,其阻止導向部53b脫離引導部55。進一步,作為偏壓構件的張力彈簧56的一端與線性部53的一端齧合,被設置在突出物53a上並距離開閉器43(見第17圖和第18圖)較近。張力彈簧56的另一端與處理單元1的右手側1a齧合。由於張力彈簧56,連接構件51偏壓朝向遠端。
利用在上述方式所採用之連接構件51的配置,當旋轉部52沿著第20圖所示箭頭C1的方向旋轉時,線性部53被拉動並因此沿著第20圖所示之箭頭D1所示方向線性移動。另一方面,當旋轉部52沿著第20圖所示箭頭之C2的方向旋轉時,線性部53被施壓並因此沿著第20圖所示之箭頭D2所示方向線性移動。
以下所提出的是開閉器(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的打開/關閉操作的說明。
如第17圖所示,在碳粉匣7(碳粉容器)連接到處理單元1的狀態中,操作構件26的第一齧合表面58c與連接構件51的旋轉部52齧合;參考第18圖,當操作構件26朝向第18圖所示之近端旋轉時,旋轉部52沿著順時針方向旋轉。隨著那樣,線性部53被拉動朝向近端線性移動。在 那時,設置在線性部53末端的突出物53a鉤住開閉器43的突出物43b(見第19圖)。因此,開閉器43沿著打開方向旋轉從而補充碳粉出口42打開。
在本實施例中,當補充碳粉出口42打開時,在處理單元1中的補充碳粉入口44(見第15圖)已經在打開狀態。因此,在補充碳粉出口42打開的時間點上,可以從碳粉匣7(碳粉容器)向處理單元1的顯影裝置4中補充碳粉。
另一方面,當開閉器26朝向如第17圖所示之遠端旋轉時,參考第17圖,旋轉部52沿著逆時針方向旋轉。隨著那樣,由於張力彈簧56,線性部53朝向遠端移動。因此,開閉器43沿著關閉方向旋轉從而補充碳粉出口42關閉。
同時,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打開上文所述的開閉器43,當操作購件26朝向近端旋轉時;同時,操作購件26的上鎖部26c1與處理單元1的齧合部1c齧合並且鎖住(見第6圖(b))。另一方面,為了閉合開閉器43,當操作構件26朝向遠端旋轉時;同時,上鎖部26c1和齧合部1c之間的齧合解除(見第6圖(a))。這樣,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操作構件26的操作,在碳粉匣7固定在處理單元1上時,開閉器43被打開,並且在碳粉匣7和處理單元1之間的固定狀態被解除時,開閉器43被關閉。
當上鎖狀態解除時,可以從處理單元1上移除碳粉匣7。當碳粉匣7從處理單元1上移除時,操作構件26和開閉器43進入未連接狀態。這樣,在這種狀態中,即使操作員偶然移動操作構件26,開閉器43不會旋轉。這樣,在碳粉匣7被移除的狀態中,打開開閉器43的操作不會被執行。因此,可以阻止發生在補充碳粉出口42中的碳粉洩露。
而且,線性部53被配置為可以執行往復式線性運動。因此,即使這樣的配置操作購件26和開閉器43被設置在彼此有一段距離的近端和遠端,操作購件26和開閉器43之這些遠距離構件,為了連接可以在小空間內同步。與這樣的配置相比,例如,作為連接構件使用的齒輪系,具有較少數量元件的線性部53相對於齒輪系可以實現連接構件裝配空間的縮減。於是,可以實現影像形成裝置的精簡,以及提供一可以連接到精簡的影像形成裝置上的碳粉匣。
而且,在上文所述實施例中,連接構件51具有一緊緻配置。因此,尤其在充滿機械構件的配置當中,連接構件的安裝空間可以被確保同時避免干涉其他的元件。例如,如上文所述實施例中,當構成一驅動傳輸機構的連接器49被設置在連接在一起(見第17圖)的操作構件26和開閉器43之間時,連接構件51需要被設置同時避免干涉連接器49。同樣在這樣的配置中,根據上文所述實施例,當從垂直於處理單元1的右手側1a和容器體22的右手側22a的方向觀察時,連接構件51和連接器49以互相不重疊的方式被設置在分別呈現在處理單元1和容器體22的相同右手側1a和22a上。
同時,在上文所述實施例中,提出了關於一示範配置的說明,其中碳粉匣能可拆卸地安裝在處理單元的安裝部中。然而,或者,該配置可以使得碳粉匣能可拆卸地直接安裝在裝置主體的安裝部。即,連接構件可以被設置在裝置主體中而不是處理單元中。
同時,在利用一操作槓杆執行開閉器的打開和關閉的配置中,如果,在碳粉容器被移除之後,一操作員例如一操作員忘記操作該操作槓杆從而使聯繫埠(補充碳粉入口)打開,那麼碳粉洩露有可能發生。
考慮到這些問題,本發明之另一方面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碳粉容器,在該碳粉容器中與從顯影裝置上移除碳粉容器的操作串聯的是補充碳粉入口關閉;提供一種能與碳粉容器可拆卸地連接的顯影裝置;提供一種處理匣;以及提供一種影像形成裝置。
解決上文所述的本發明的內容如下。碳粉容器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顯影裝置,該顯影裝置包括:一可以注入碳粉的入口;在關閉位置和打開位置之間移動的一入口開閉器,在該關閉位置,入口被關閉,在該打開位置,入口被打開;一偏壓構件,偏壓入口開閉器朝向關閉位置;一齧合部,提供在入口開閉器中;一齧合部(engaging portion),與被齧合部(engaged portion)相齧合,該齧合部在打開位置保持入口開閉器抵抗偏壓構件的偏壓力;以及一齧合解除部,提供在入口開閉器中,該齧合解除部解除齧合部與被齧合部之間的齧合狀態;以及該碳粉容器包括:一接觸面,該接觸面與被齧合解除部相聯繫並使齧合解除部解除齧合狀態。
參考第22圖至第26圖,下面提出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見第15圖)的打開/關閉機構的詳細說明。
第22圖是說明設置在顯影裝置4處的開閉器開啟/關閉機構的配置的示意圖。
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被配置為能夠在關閉位置和開啟位置之間線性移動,該關閉位置用來關閉補充碳粉入口44(第22圖(a)所示之位置),該開啟位置用來打開補充碳粉入口44(第22圖(b)所示之位置)。在本實施例中,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被配置為能夠沿著顯影裝置4的縱向方向、即顯影輥的軸向、執行往復式運動。
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具有關閉補充碳粉入口的44的開閉體45a。而且該開閉體上45a具有形成於其中的孔45b。在第22圖(b)所示的開啟位置處,形成於開閉體45a上的孔45b被放置於補充碳粉入口相對的位置。因此,補充碳粉入口44打開。另一方面,在第22圖(a)所示之關閉位置,形成於開閉體45a上的孔45b被放置在沒有和補充碳粉入口44相對的位置上。因此,補充碳粉入口通過開閉體45a而關閉。同時,在孔45b的邊緣黏附著由海綿材料製成的密封物45c。當碳粉匣7(碳粉容器)連接到顯影裝置4並且當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打開時,密封物45c緊緊地黏貼在形成於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上的孔43a的邊緣,並阻止碳粉洩露出來。
而且,在開閉體45a中,保持器45d形成使得作為偏壓構件的線圈彈簧71的一端的鉤子71a鉤住保持器45d。位於線圈彈簧71另一端的鉤子71b鉤住形成於處理單元1中的顯影裝置4的外殼4a上的保持器4b。由於線圈彈簧71的偏壓力,開閉體45a總是偏壓朝向關閉位置(參考第22圖朝向右手側)的一側。
進一步,在開閉體45a中設置有延長部45e,該延長部45e作為沿著朝向開啟位置(參考第22圖朝向左手側)移動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在延長部45e的末端的上表面上,具有向上突出鉤子的被齧合部45f被設置。相對於被齧合部45f,在顯影裝置4的外殼4a上,齧合部4c被設置,該齧合部是一可以與被齧合部45f齧合的突出物。在此,齧合部4c從齧合構件 4d的內表面向下突出,該齧合構件4d是一殼體並從外殼4a以向上升起的方式被設置。
如第22圖(b)所示,在齧合部4c和被齧合部45f的連接狀態中,開閉體45a被控制在開啟的位置抵抗線圈彈簧71的偏壓力。
如第23圖所示,伴隨著開閉體45a朝向開啟位置的移動,被齧合部45f緊靠著齧合部4c並與齧合部4c產生滑動接觸。因此,齧合部4c承受延長部45e向下彎曲的彈性變形。因此,被齧合部45f越過齧合部4c。在當被齧合部45f越過齧合部4c的時間點上,延長部45e向上返回。於是,被齧合部45f與齧合部4c齧合。在此,為了使被齧合部45f更加容易越過齧合部4c,齧合部4c的接觸產生部具有形成在其上面的傾斜表面4c1,同時被齧合部45f的接觸產生部具有形成在其上面的傾斜表面45f1。
同時,或者,齧合部4c可以被設置在碳粉匣7中,其目的在於保持開閉體45a。然而,正如本實施例中所述,藉由設置顯影裝置4的外殼4a上的齧合部,碳粉匣7可以免受被施加在保持開閉體45a時所產生的載荷。因此,可以維持碳粉匣7相對於顯影裝置4的穩定安裝狀態。
然而,如第22圖所示,在延長部45e的沿縱向方向的中間部,齧合解除部45g被設置為了與碳粉匣7配合以解除齧合部4c和被齧合部45f之間的連接狀態(隨後敍述)。齧合解除部45g是沿著向上方向突出的一彎曲表面。話句話說,該齧合解除部45g是延長部45e上的隆起物。
進一步,在開閉體45a中設置加壓部45h,該加壓部45h是開閉體45a的側部分並被用來產生一用於配合碳粉匣7的連接運動移動開閉體45a到開啟位置的力量(隨後敍述)。加壓部45h是相對於開閉體45a的運動方向傾斜的一傾斜表面。
第24圖是說明顯影裝置4和碳粉匣7之右手側配置的示意圖。
如第24圖所示,在碳粉匣7的容器體22的右手側上,補充碳粉出口42沿著具有彎曲表面(一弧形表面)形狀用於打開和關閉補充碳粉出口42的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而設置。較補充碳粉出口42進一步右手側設置擠壓部22e,該擠壓部22e是沿著外側徑向方向超出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的一突出物。換言之,擠壓部22e是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上的一隆起物。擠壓部22e具有用於擠壓開閉體45a的加壓部45h的擠壓表面22f。 當連接碳粉匣7時,擠壓表面22f緊靠著加壓部45h。然後,在開閉體45a被放置在如第24圖所示的關閉位置的狀態時,在碳粉匣7安裝操作的過程中,開閉體45a的加壓部45h被放置在擠壓表面22f所跟隨的路徑E1上。換言之,路徑E1被配置為穿過在開閉體45a被放置在關閉位置狀態時加壓部45h的位置。然後,擠壓表面22f和加壓部45h之間的接觸在加壓部45h上產生一抵抗線圈彈簧71的偏壓力移動開閉體45a到開啟位置(到第24圖中的左手側)的力量。
在本實施例中,如第25圖所示,碳粉匣7的安裝方向B1與開閉體45a朝向開啟位置的運動方向L不同。因此,藉由形成為傾斜表面的加壓部45h,擠壓表面22f的接觸力可以轉化成用於移動開閉體45a朝向開啟位置的力量。更特別地,加壓部45h沿著相對於顯影裝置4面對碳粉匣7的安裝方向B1的相反方向和開閉體45a朝向開啟位置(第25圖中,面向右手側下降的方向傾斜)的運動方向L的相反方向傾斜。
同時,如第24圖所示,在碳粉匣7的容器體22中,向下突出的突出物22g被設置在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的左手側上。該突出物22g具有用於接觸齧合解除部45g的接觸表面22h。在開閉體45a被放置在第24圖所示之關閉位置狀態時,在碳粉匣7的安裝操作中過程中,齧合解除部45g沒有被放置到接觸表面22h所跟隨的路徑E2上。然而,在開閉體45a被放置在第24圖中雙點劃線所示之開啟位置狀態時,齧合解除部45g被放置在接觸表面22h所跟隨的路徑E2上。換言之,路徑E2被配置為穿過開閉體45a被放置在開啟位置狀態時齧合解除部45g的位置。
如第26圖所示,當突出物22g的接觸表面22h接觸齧合解除部45g時,通過突出物22g導致向下推齧合解除部45g。因此,齧合解除部45g承受使延長部45e向下彎曲的彈性變形。結果,被齧合部45f和齧合部4c之間的連接狀態被解除。換言之,接觸表面22h與齧合解除部45g相接觸並使齧合解除部45g解除連接狀態。
以下所提出是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的開啟/關閉操作的說明。
首先,參考第27圖,以下說明是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的開啟操作。
如第27圖(a)所示,在碳粉匣7沒有安裝到顯影裝置4的安裝部的狀態中,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保持在關閉位置,並且補充碳粉入口44被開閉體45a關閉。在那種狀態中,如果碳粉匣7沿著安裝方向B1插入;然後,如第27圖(b)所示,碳粉匣7的擠壓表面22f接觸開閉體45a的加壓部45h。然後,如第27圖(c)所示,由於碳粉匣7沿著安裝方向B1施加的擠壓力,加壓部45h通過擠壓表面22f受壓,並且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抵抗線圈彈簧71的偏壓力開始朝向開啟位置移動。換言之,該碳粉匣7(碳粉容器)進一步包括擠壓表面22f,用以與提供在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中的加壓部45h接觸,並抵抗線圈彈簧71(偏壓構件)的偏壓力移動開閉器到開啟位置。
如果碳粉匣沿著安裝方向B1進一步插入;然後,如第27圖(d)所示,呈現在延長部45e末端的被齧合部45f與齧合部4c齧合。因此,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在開啟位置上鎖。在那時,形成在開閉體45a上的孔45b對應補充碳粉入口44並且補充碳粉入口44打開。同時,當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移動到開啟位置時,碳粉匣7的接觸表面22f和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的齧合解除部45g互相通過而沒有接觸。於是,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順利地移動到開啟位置。
參考第28圖,以下說明是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的關閉操作。
如第28圖(a)所示,在碳粉匣7連接到顯影裝置4之後和在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保持在開啟位置之後,如果碳粉匣7沿著移除方向B2移動,然後,如第28圖(b)所示,碳粉匣7的接觸表面22h接觸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的齧合解除部45g。當接觸表面22h接觸齧合解除表面45g時,通過接觸表面22h導致向下推齧合解除部。因此,延長部45e向下彎曲(見第26圖),並且被齧合部45f與齧合部4c之間的連接狀態被解除。
如第28圖(c)所示,當被齧合部45f與齧合部4c之間的連接狀態解除時,由於線圈彈簧71的偏壓力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被拉向關閉位置。因此,如第28圖(d)所示,當碳粉匣7從顯影裝置4上移除時,補充碳粉入口開閉器45被放置在關閉位置處並且補充碳粉入口44通過開閉體45a被關閉。
在這種配置中,連同連接碳粉匣到顯影裝置或從顯影裝置上移除碳粉匣,顯影裝置的開閉體(即,碳粉補充入口開閉器)可以被打開或關閉。其能夠實現開閉器的優異操作性。而且,其能夠阻止操作員忘記打開開閉器或忘記關閉開閉器的情況。
同時,不總是這樣的情況其中作用為碳粉容器的碳粉匣在正確的位置連接到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即,有時在扭曲狀態或傾斜狀態中碳粉匣連接到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上。在不充分連接的狀態中;如果操作槓杆是運行的,然後在影像形成裝置中可能發生播撒或碳粉洩露。
考慮到這些問題,仍然是本發明另一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碳粉容器,即使碳粉容器不充分的連接到顯影裝置,可靠地阻止了碳粉的洩露;同樣提供一種處理匣以及一種影像形成裝置。
解決上述問題的本方面的內容如下。一種碳粉容器包括:一容納碳粉的容器體,該容器體可以連接到顯影裝置,並可以從顯影裝置拆卸;一排放容納在該容器體中的碳粉的出口;一打開關閉該出口的出口開閉器;以及一操作構件,用以根據該操作構件旋轉方向移動該開閉器,該操作構件以可旋轉的方式連接到該容器體,其中該操作構件包括一齧合部,該齧合部連同該操作構件的旋轉而旋轉,並且該齧合部被與提供在顯影裝置中之支撐部齧合可旋轉地支撐。
參考第29圖至第41圖,以下是根據本發明之典型配置的說明。
在本發明中,用於旋轉操作構件26的軸35被碳粉匣7(碳粉容器)支撐。並且當碳粉匣7(碳粉容器)連接到處理單元1時,軸35同樣支撐在處理單元1的側面。為了實現這樣的支撐,齧合部58和34被設置在軸35的軸線方向的兩端;以及支撐部54和33被設置在處理單元1兩側的表面上。因此,支撐部54和33分別於齧合部58和34齧合。
第30圖是每個支撐部54和33的外緣輪廓橫之截面的放大視圖,該等支撐部54和33分別形成在處理單元1的側面1a和1b上。兩支撐部33和54的外緣在形狀上相等,其是藉由移除在圓柱表面徑向上彼此相對的兩部分來形成。尤其,每個支撐部33和54的外緣包括具有半徑為R1的兩個弧形內表面62、連接表面63,其在具有如弧形內表面62相同半 徑之虛擬圓(雙點劃線所示)的一側連接內部弧形內表面62、以及弧形倒角64,其光滑地連接每個弧形內表面62與相鄰連接表面63。
如第30圖和第36圖(a)所示,弧形齧合表面34c2的半徑R1等於第一齧合部58的第一齧合表面58c和第二齧合部34的第二齧合表面34c的弧形齧合表面34c2的曲率半徑R2(即R1=R2)。而且,在該實施例中,連接表面63是互相平行的平面,並且兩個連接表面63之間的寬度W1小於在開啟側端部的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的寬度W2(即W1<W2)。形成於每個支撐部33和54的外緣上的倒角64中,一倒角64a位於遠端(第30圖中所示之A1方向)並且與其他三個倒角的曲率半徑相比在較低側上具有一較大的曲率半徑r。作為間隙保持部的倒角64a用於避免與以稍後描述的方式轉動的第一齧合表面58c或第二齧合表面34c干涉。同時,關於連接表面63,除了將其形成平面,可以將其形成與弧形齧合表面34c2的曲率半徑R1相比具有更大曲率半徑弧形表面。而且,包括間隙保持部64a的倒角64可以形成具有不同曲率半徑的兩個或更多弧形表面。
每個支撐部33和54的連接表面63具有其自身朝向近端傾斜的上部。在此,在碳粉匣7從處理單元1上移除的狀態中,換言之,是在碳粉匣7保持單獨的狀態中,連接表面63的傾斜角約等於第一齧合表面58c的傾斜角(見第9圖)和第二齧合表面34c的傾斜角(見第14圖)。
如第6圖(b)、第7圖(a)、第15圖、第29圖所示,處理單元1的右手側具有一突出物66設置在其上。在碳粉匣7連接到處理單元1的狀態中,突出物66被安置在第一齧合部58的外壁581的外緣被徑向外側限制的位置。而且,如第4圖、第12圖、和第13圖所示,處理單元1的左手側具有與突出物66相似方式設置在其上面的突出物67。在碳粉匣7連接到處理單元1的狀態中,第二齧合部34的外壁341的外緣(見第9圖)被突出物67限制。
以下是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的配置的詳細說明。
形成在第一齧合部58中的外壁581形成為一弧形表面。該弧形表面的中心對應於軸35的旋轉中心(軸52b)。如第36圖(a)所示,作為內壁582的內部邊緣的第一齧合表面58c包括具有如外壁581的外緣的中心相同中心的弧形齧合表面34c2(一彎曲齧合表面)。該弧形齧合表面34c2 中,圓周方向的兩端形成為沿著切線方向延伸的平面。在這些所述部分中,一非弧形齧合表面34c1(一平的齧合表面)形成為轉動限制部。換言之,非弧形齧合表面34c1是轉動限制壁。
如第31圖所示,在第一連接34的外壁581和內壁582的頂部上,切口58e和58d分別形成在沿著圓周方向的若干區域中。切口58d和58e形成在這樣的位置上,其中當碳粉匣7連接到處理單元1上時,設置在處理單元1的右手側1a的突出物66經過切口58d和58e。在本實施例中,切口58e和58d分別形成在第一齧合部外壁581和內壁582的弧形頂部上。
形成在內壁582上的切口58d深度比形成在外壁581上的切口58e的深度更加深。並且其中形成該切口58d之內壁582的部分頂部形成低階部。該低階部從外壁581的頂部和內壁582的頂部之間最接近基板部58a。低階部的高度低於外壁581和內壁582分別具有的高度。而且,其中形成切口58e之外壁582的部分頂部形成下一接近基板部58a的中階部。除了低階部58d和中階部58e以外,外壁581的頂部和內壁582的頂部構成與基板部58a分離最遠的高階部58f。同時,關於外壁581和內壁582,兩者沿著圓周方向的末端部可以形成朝向該末端減少其高度的錐形表面。
低階部58d被設定為具有這樣的高度,當連接碳粉匣7到處理單元1時,形成在處理單元1右手側1a上的突出物66可以穿過而不會與低階部58d產生接觸。相對地,中階部58e被設置為具有這樣的高度,當連接碳粉匣7到處理單元1上時,突出物66與中階部58e的頂部干涉。因此,由於突出物66的穿行,該中階部58e承受彈性變形。
以下是第二齧合部34的詳細說明。
如第9圖所示,形成在第二齧合部34中的外壁341以軸35的旋轉中心作為外壁341的整體外緣中心的方式形成為弧形表面。基於軸的方向,作為內壁342內緣的第二齧合表面34c與第一齧合表面58c相同。第二齧合表面34c包括一弧形齧合表面(一彎曲齧合表面),該弧形齧合表面具有與外壁341的外緣的中心相同的中心,並且第二齧合表面34c的兩端形成平的非弧形齧合表面(平的齧合表面)。
如第32圖所示,在第二齧合部34的外壁341和內壁342的頂部上,切口34d形成在沿著圓周方向的一些區域中。在此,與第一齧合部 58用相同的方式,切口34d被設置在當連接碳粉匣到處理單元1上時,形成在處理單元1的左手側1b上的突出物67穿過切口34d的位置。在第一齧合部58中,切口58e和58d分別形成在外壁581和內壁582沿圓周方向的半弧形區域中。然而,在第二齧合部34中,切口34d形成在開始於從外壁341和內壁342的其中之一的半弧形區域到外壁341和內壁342其中另外一個的末端的整個區域上。
形成在第二齧合部34的外壁341和內壁342上的切口34d具有相同的高度。因此,沒有構成與突出物67干涉的中階部,每一個切口34d構成不與突出物67干涉的低階部。除了低階部34d,外壁581的頂部和內壁582的頂部構成與基板部58a分離最遠的高階部34f。同時,關於外壁341和內壁342,直到另一末端的區域可以形成朝向末端減少其高度的錐形表面。
以下是當連接碳粉匣7到處理單元1上時執行操作的說明。
當連接到處理單元1時,碳粉匣7通過操作者從向上傾斜方向被降低。在那時,如第36圖(a)所示,支撐部54和33具有分別與第一齧合表面58c和第二齧合表面34c的傾斜幾乎或完全相同之相似傾斜。因此,支撐部54和33可以分別在第一齧合表面58c和第二齧合表面34c中被平順地引導。而且,在支撐部54和33中,兩個連接表面63之間的寬度W1比在開口側端部的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的寬度W2小。因此,即使降低碳粉匣7的方向稍微失準,支撐部54和33可以分別在第一齧合表面58c和第二齧合表面34c中被可靠地引導。
當碳粉匣7被按到處理單元1中一個特定的位置時,然後,如第36圖(a)所示,支撐部54和33每一個上部的弧形內表面62分別與第一齧合表面58c和第二齧合表面34c齧合。在那種狀態中,如第33圖(a)和第33圖(b)所示,即使在為了上鎖目的向前旋轉操作構件26之前,突出物66和67從上面接觸和控制第一齧合部58的外緣(即外壁581的外緣)。因此,碳粉匣7保持在沿上升方向其被控制防止脫離的初步控制狀態。由於碳粉匣7的初步控制狀態,當運載處理單元1時,即使操作員安置碳粉匣7到處理單元1中而忘記上鎖,碳粉匣7可以被阻止從運載的處理單 元1上分離。因此,可以阻止碳粉匣7從處理單元1上分離所引起的碳粉洩露或碳粉播撒。
那時,關於第33圖(a)所示之第一齧合部58、突出物66,沿向下傾斜方向施加一約束力。類似地,關於第33圖(b)中所之第二齧合部34、突出物67,沿向下方向施加一約束力。藉此,在碳粉匣7的兩側上,在齧合部58和34分別被突出物66和67限制的位置,被設置為沿圓周方向不同的位置。因此,碳粉匣7承受具有不同方向的兩種類型約束力。因此,不管處理單元1運載時的方向,碳粉匣7從處理單元1上脫離是很困難的。
在初步控制碳粉匣7的過程中,形成在處理單元1右手側上的突出物66(見第29圖)首先穿過第一齧合部58的內壁582的低階部58d然後穿過第一齧合部58的外壁581的中階部58e。那時,突出物66穿過低階部58d而沒有產生任何接觸,但導致中階部58e承受彈性變形並穿過中階部58e。當突出物66穿過作為彈性變形部的中階部58e時,變形的中階部彈性地復原。其對與碳粉匣7在一起的操作員產生一個卡噠(click)的感覺。由於卡噠的感覺,操作員能夠辨識出碳粉匣7已經被正確地連接。因此,能夠提前阻止碳粉匣7的不充分連接。
同時,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二齧合部34的低階部34d不與突出物67產生接觸(見第12圖),即使在碳粉匣7完成連接之後第二齧合部34中沒有卡噠的感覺。如果在第二齧合部34中也希望獲得卡噠的感覺;那形成在第一齧合部58中,等效於中階部58e的一個部分可以形成在第二齧合部34的外壁341的上面。
從上文所述之初步控制狀態中,當操作構件26沿著向前的方向旋轉到第34圖(a)和第34圖(b)所示的上鎖狀態時,那麼,如第36圖(b)所示,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沿向前方向旋轉。且每一個支撐部54和33的弧形內表面分別與第一齧合表面58c和第二齧合表面34c齧合。那時,伴隨著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旋轉,當分別向下按壓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時,突出物66和67分別在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的外緣上滑動。
另一方面,當從處理單元1上移除碳粉匣7時,操作構件26沿著相反方向旋轉。隨同,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沿著相反方向旋轉,並且回到第33圖(a)和第33圖(b)所示之初步控制狀態。當突出物66和67分別到達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各自的切口58e和34d時,來自於突出物66和67施加的向下壓力消失。因此,第一齧合部58,第二齧合部34以及碳粉匣7彈起一點點。於是,操作員可以直觀地確定碳粉匣7未上鎖。
在上鎖狀態中,碳粉匣7被固定到處理單元1上。因此,如第21圖所示,藉由抓住夾持器25,操作者可以將碳粉匣7和處理單元1看作一整合處理匣(為了執行操作或搬運)。那時,由於其自身重量和填充的碳粉,處理匣明顯很重。假設上鎖部36c1碰巧承受這樣的重量,那上鎖有可能釋放或上鎖部26c1有可能損壞。在本發明中,在那方面,一部分重量被分別與形成在處理單元1中支撐部33和54齧合的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承受。因此,上述類型的麻煩不會發生。
在此上鎖狀態中,如第36圖(b)所示,當與支撐部33和54齧合時,齧合表面34c和58c分別與支撐部33和54在兩個位置接觸。如第21圖所示,當操作員抓住夾持器25並以懸空的方式控制處理匣時,兩個接觸地點中的一個接觸地點M2被安置在支撐部33和54的低部。在低部呈現的接觸地點M2處,齧合表面34c和58c承受重量W。其能夠實現上鎖部26c1載荷的縮減,藉此阻止了上鎖部26c1被損壞。
進一步,如第21圖所示,承受重量W的接觸地點M2位於操作構件26的旋轉中心O的垂直下方。因此,不僅作用在接觸地點M2上的重量W的向量延長線穿過或接近操作構件26的旋轉中心O,而且當操作員提升處理匣時作用在接觸地點M2上的提升力F的延長線穿過或接近操作構件26的旋轉中心O。由於作用在接觸地點M2的重量W的向量延長線和提升力F的向量延長線穿過或接近操作構件26的旋轉中心O;重量W和提升力F作用的方與用於解除上鎖部26c1的上鎖狀態的操作構件26的旋轉方向H不同。因此,當操作員提升處理匣時,可以阻止由於在那時作用在操作構件26上的力量導致的上鎖解除並因此碳粉匣7和處理單元1彼此分離的情況。
同時,在本實施例中,碳粉匣7相對於處理單元1的定位利用在四個位置的定位部來完成。尤其,在連接碳粉匣7時,首先,設置在碳粉匣7兩側的遠端的一對定位突出物29和31(見第4圖和第10圖),分別靠著一對引導部30和32而停止(見第4圖)。其導致碳粉匣7定位。然後,在操作構件26與連接構件51的旋轉部52齧合以及在對側的第二齧合部34與處理單元1的支撐部33(見第4圖)齧合的狀態中,操作構件26沿著上鎖的方向旋轉。因此,操作構件26和第二齧合部34旋轉,藉此導致關於旋轉部52和支撐部33的定位。這樣,在本實施例中,該配置就這樣碳粉匣7在四個定位位置(每一側兩個定位位置)處相對於處理單元1可靠地定位。其能夠實現在執行關於以整合方式的處理單元1和碳粉匣7的連接/移除操作時之可操作性的提高。
當碳粉匣7被設置在處理單元1中,由於扭轉或傾斜,碳粉匣7沒有被充分壓到特定位置的情況會產生,因此連接就不充分。在這種情況中,如第35圖(a)和第35圖(b)所示,突出物66和67沒有分別到達第一齧合部58的外緣和第二齧合部34的外緣。反而,突出物66和67中的每一個停留在,例如,在外壁和內壁之間的內徑側而不是外緣。在這樣未充分連接的狀態中,齧合部34和58不會分別與支撐部33和54適當地齧合。尤其,如第37圖(a)所示,支撐部33和54的每一個的中心O’與齧合部34和58(即軸35的中心)的每一個的中心O偏移。在此狀態中,如果操作構件6沿著向前的方向旋轉,那麼,如第36圖(b)所示,齧合部35和58的每一個的非弧形齧合表面分別與支撐部33和54接觸和干涉。因此,非弧形齧合表面34c1作用為旋轉限制構件並且限制操作構件26沿向前的方向進一步地旋轉。因此,即使操作構件26被操作,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43不會打開。因此,可以阻止在操作構件26被誤操作的情況中發生碳粉洩露。
考慮到中心O和O’的偏壓只是適度的情況。在此情況中,即使操作構件26沿向前方向的旋轉導致齧合表面34c和54c的敲擊分別抵抗支撐部33和54;形成在支撐部33和54中的每一個間隙保持部64a的引導作用導致齧合部34和58在解決中心偏壓方向上的輔助定位校準。在此狀態中,當操作構件26沿向前方向旋轉沒有任何打斷時,其可以實現上鎖狀態。 因此,沒有必要重複插入碳粉匣7的操作。於是,可以順利地執行替換碳粉匣7的任務。
〈第二實施例〉
參考第38圖至第41圖(a)和第41圖(b),以下是第一齧合部58和第二齧合部34的第二實施例的說明。
如第38圖所示,在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齧合部58中,相對於徑向方向傾斜的錐形表面58g形成在外壁581和內壁582之間。考慮到當操作構件26沿向前方向旋轉從初步控制狀態切換到上鎖狀態這一點。錐形表面58g具有相對於第一齧合部58朝向突出物66的相對運動方向的下游側的向上傾斜(見第40圖)。與錐形表面58g相比,外壁581呈現在突出物66沿相對運動方向的上游側上;並且具有形成在其上的低階部58d。因此,被錐形表面58g徑向向外引導的突出物66經過低階部58d可以平滑地移動到第一齧合部58的外緣上。
具有這樣的配置,即使碳粉匣7到處理單元1的連接是不充分的並且如果突出物66停留在外壁581和內壁582之間如第35圖(a)所示;當操作構件26沿向前方向旋轉時,突出物66沿著第40圖(a)中虛線箭頭所示之路徑走,在外壁581和內壁582之間執行相對運動,並且被錐形表面58g引導達到第一齧合部58的外緣。因此,其可以實現如第34圖(a)中所示之正常上鎖狀態。同樣在這種情況中,藉由在支撐部54中具有間隙保持部64a,可以避免第一齧合表面34c和支撐部54之間的干涉並依序避免了由於這樣的干涉導致的操作構件26沿向前方向旋轉的限制。這樣,不用重複插入碳粉匣7的操作替換碳粉匣可以順利地進行。
在第39圖中是說明依據第二實施例的第二齧合部34。同樣在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第二齧合部34中,相對於徑向方向傾斜的錐形表面34g形成在外壁341和內壁342之間。該錐形表面34g以這樣的方式形成,當操作構件26沿向前方向旋轉從初步控制狀態切換到上鎖狀態時,該錐形表面34g具有相對於第二齧合部34朝向突出物67之相對運動方向的下游側的向上傾斜。與錐形表面34g相比,外壁341呈現在突出物67沿相對運動方向的上游側;並且該外壁341具有形成在其上的低階部34d。因此,被錐形表面34g徑向向外引導的突出物67經過低階部34d可以順利地移動到第二齧 合部34的外緣上。具有這樣的配置,即使碳粉匣7到處理單元1的連接是不充分的;與第一齧合部58的情況相同,當操作構件26沿向前方向旋轉時,突出物67沿著第40圖(b)中虛線箭頭所示之路徑走,因此,可以實現第34圖(b)中所示之正常上鎖狀態。
以上所述之說明是在碳粉匣7於不充分連接的情況。然而,在第二實施例中,如果碳粉匣7沒有不充分連接並且如果連接的碳粉匣7如第14圖(a)和第41圖(b)所示是以適當方式來初步控制;那可以實現與在第一實施例中敍述的功能效果相同的功能效果。
同時,在本發明的所有實施例中,假設碳粉作為一元件顯影劑使用,並被稱為一元件顯影裝置作為顯影裝置使用。然而,本發明不侷限於上文所述實施例。或者,例如,可以使用利用碳粉和載體的混合物的兩元件顯影裝置。而且,補充碳粉到顯影裝置的方法同樣不侷限於上文所述實施例中。因此,顯而易見,在本發明的範圍內,可以完成多種修改。進一步,本發明可以被應用到的影像形成裝置不侷限於第1圖中所示之單色影像形成裝置。或者,本發明可以被應用到下列類型的影像形成裝置:第42圖中所示之間接轉印型色彩影像形成裝置,該裝置中形成在多個感光構件2上的影像經過中間轉印帶60(一中間轉印構件)被間接轉印到紙張上;以及第43圖中所示之直接轉印型色彩影像形成裝置,該裝置中形成在複數個感光構件2上的影像通過中間輸送帶61(一中間輸送構件)被直接轉印到紙張上。另外,本發明可以被應用到的影像形成裝置的例子還包括印表機、影印機、傳真機、或具有這些功能的多功能產品。
本發明還包括下列實施態樣:
實施態樣1
一種碳粉容器,其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一顯影裝置,該顯影裝置包括:一要注入碳粉的入口;一入口開閉器,在該入口被關閉的一關閉位置和該入口被打開的一開啟位置之間移動;一偏壓構件,用以偏壓該入口開閉器朝向該關閉位置;一被齧合部,提供在該入口開閉器中; 一齧合部,用以與該被齧合部齧合並且抵抗該偏壓構件的偏壓力保持該入口開閉器在該開啟位置;以及一齧合解除部,提供在該入口開閉器中並用以解除入口開閉器中被齧合部和入口開閉器中齧合部之間的齧合狀態;並且該碳粉容器包括:一接觸表面,用以與齧合解除部接觸並使該齧合解除部解除該齧合狀態。
實施態樣2
根據實施態樣1所述的碳粉容器,進一步包括一擠壓表面,用於與提供在該入口開閉器中的一加壓部接觸,並且抵抗該偏壓構件的偏壓力移動該開閉器到該開啟位置。
實施態樣3
根據方實施態樣或2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顯影裝置包括從該入口開閉器的開閉體延伸的一延伸部,該延伸部包括提供在其一端的被齧合部和提供在其中間部的齧合解除部;以及該碳粉容器包括與該齧合解除部接觸的接觸表面,使得該延伸部彈性變形並在該被齧合部和該齧合部之間的連接狀態被解除。
實施態樣4
根據實施態樣2或3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相對於該顯影裝置的安裝方向與該入口開閉器朝向該開啟位置的運動方向不同,該顯影裝置中的該加壓部是傾斜表面,該傾斜表面面對與安裝方向相反的方向和朝向該開啟位置之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以及由於與該傾斜表面接觸,該擠壓表面產生抵抗該偏壓構件的偏壓力移動該入口開閉器到該開啟位置的力量。
實施態樣5
根據實施態樣1至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當該入口開閉器移動到該開啟位置時,該接觸表面與該齧合解除部不接觸。
實施態樣6
一種顯影裝置,其中可以可拆卸地連接根據實施態樣1至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碳粉容器,該顯影裝置包括: 入口;入口開閉器;偏壓構件;被齧合部;齧合部;以及齧合解除部。
實施態樣7
根據實施態樣6所述的顯影裝置,其中該齧合部提供在該顯影裝置的一外殼上。
實施態樣8
一種處理匣包括:一處理單元,該處理單元包括至少一影像載體和根據實施態樣6或7所述的顯影裝置,該處理單元在該影像載體上利用碳粉顯影影像,並且可拆卸地連接到一影像形成裝置;以及根據實施態樣1至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碳粉容器,該碳粉容器連接到該處理單元中的該顯影裝置。
實施態樣9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根據實施態樣1至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碳粉容器。
實施態樣10
一種碳粉容器包括:一容納碳粉的容器體,並且該容器體可以連接到一顯影裝置和從該顯影裝置拆卸;一排放容納在該容器體中碳粉的出口;一打開和關閉該出口的出口開閉器;以及一操作構件,用以根據該操作構件的旋轉方向移動該開閉體,該操作構件以旋轉的方式被連接到該容器體,並且其中該操作構件包括一齧合部,該齧合部連同該操作構件的旋轉是可旋轉的並且該齧合部被與提供在該顯影裝置中一支撐部的齧合可旋轉地支撐。
實施態樣11
根據實施態樣10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齧合部包括一旋轉限制部,該旋轉限制部在該齧合部和該支撐部以不充分方式齧合的狀態中,干涉該支撐部和限制該齧合部的旋轉。
實施態樣12
根據方實施態樣11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齧合部包括一彎曲齧合表面和一平面齧合表面,該彎曲齧合表面與該支撐部齧合,該平面齧合表面沿著彎曲齧合表面的圓周方向的至少一側延伸並構成該旋轉限制部。
實施態樣13
根據實施態樣10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齧合部包括一彈性變形部,當該容器體被連接到該顯影裝置時,該彈性變形部與提供在該顯影裝置中的一突出物接觸並承受彈性變形,接著經過該突出物之後彈性恢復。
實施態樣14
根據實施態樣13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經過彈性變形部的該突出物限制該齧合部。
實施態樣15
根據實施態樣13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齧合部包括一引導平面,該引導平面隨著該齧合部的旋轉,引導該突出物徑向向外。
實施態樣16
一種處理匣包括:一包括一顯影裝置的處理單元,該顯影裝置包括支撐部並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一影像形成裝置的主體;以及根據實施態樣10至1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碳粉容器,該碳粉容器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該處理單元。
實施態樣17
根據實施態樣16所述的處理匣,其中,該支撐部的外緣包括一對沿徑向方向彼此相對的圓柱形表面並包括在作為圓柱表面具有相同半徑的一虛擬圓內部內連接相對圓柱表面的一連接表面。
實施態樣18
根據方實施態樣17所述的處理匣,進一步包括一影像載體,在該影像載體的表面一潛像形成,其中 碳粉從該顯影裝置補充到該影像載體上面。
實施態樣19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根據實施態樣18所述的處理匣;以及一影像形成裝置主體。
實施態樣20
根據實施態樣1至5和實施態樣10至15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碳粉容器容納碳粉。
實施態樣21
根據實施態樣20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容納在該碳粉容器中的碳粉是碳粉和載體的混合物。
儘管關於具體實施例已經被敍述的本發明完整和清晰的揭示,附加的申請專利範圍沒有因此限制而是具體的解釋發生在本領域技術人員上的修改和可選擇的設計,其完全屬於在此闡述的基礎教示中。
26‧‧‧操作構件
43‧‧‧補充碳粉出口開閉器
43a‧‧‧孔
43b‧‧‧突出物
51‧‧‧連接構件
52‧‧‧旋轉部
52a‧‧‧凸出部
52b‧‧‧軸
53‧‧‧線性部
53a‧‧‧突出物
53b‧‧‧導向部
53c‧‧‧雙頭螺栓
57‧‧‧槓杆
58‧‧‧第一齧合部
58a‧‧‧基板部
58b‧‧‧直立部
58c‧‧‧第一齧合表面

Claims (25)

  1. 一種碳粉容器,包括:一容器體,容納一碳粉,該容器體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一顯影裝置內包括一連接構件的一安裝部,該連接構件能夠執行一往復式運動,且該連接構件係由可撓性構件製成;一出口,排放容納在該容器體中的該碳粉;一開閉器,打開和關閉該出口,且該開閉器包括與該連接構件齧合的一第一齧合部;以及一操作構件,移動該開閉器,且該操作構件包括與該連接構件齧合的一第二齧合部,其中在該容器體沒有安裝到該安裝部的狀態中,該開閉器和該操作構件處於彼此沒有連接的狀態,以及在該容器體安裝到該安裝部的狀態中,該開閉器和該操作構件經由該連接構件能夠彼此連接。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碳粉容器,進一步包括一上鎖部,伴隨該操作構件的移動,在一上鎖狀態與一未上鎖狀態之間切換,在該上鎖狀態中該上鎖部與設置在該安裝部中的一安裝部側齧合部齧合,而在該未上鎖狀態中,該上鎖狀態被解除,其中藉由該操作構件的移動切換該上鎖部至該上鎖狀態可引起該開閉器打開該出口,以及藉由該操作構件的移動切換該上鎖部至該未上鎖狀態可引起該開閉器關閉該出口。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操作構件能夠旋轉該開閉器,以及該開閉器藉由旋轉能夠切換該出口在一打開狀態與一關閉狀態之間。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連接構件包括可以旋轉的一旋轉部以及與該旋轉部連接並可以移動的一部件, 該旋轉部可以與該操作構件的該第二齧合部齧合,以及該部件可以被該開閉器的該第一齧合部鉤住。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部件由一帶狀或線可撓性構件製成。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碳粉容器,進一步包括設置在該安裝部上的一導向部,用以引導該部件。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碳粉容器,進一步包括一偏壓構件,用以沿閉合該開閉器的方向偏壓該開閉器。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操作構件被設置在沿該容器體的安裝方向的近端上,以及該開閉器被設置在沿該容器體的該安裝方向的遠端上。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相對於該安裝部,該容器體從一影像形成裝置的前面能夠可拆卸地連接。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安裝部設置在一處理單元中,該處理單元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一影像形成裝置主體。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容器體包括一輸送構件,其輸送一內部碳粉到該出口、以及一驅動傳輸單元,其傳輸一驅動力到該輸送構件,以及當從垂直於端面的方向觀察時,該驅動傳輸單元和該連接構件以互相不重疊的方式被設置在該容器體的該等端面上和相同側的該安裝部上。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碳粉容器,進一步包括一夾持器,設置在該碳粉容器的安裝方向的近端上。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安裝部設置在一處理單元中,該處理單元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一影像形成裝置主體,該碳粉容器進一步包括:一上鎖部,伴隨該操作構件的旋轉,在一上鎖狀態和一未上鎖狀態之間切換,在該上鎖狀態中該上鎖部與設置在該安裝部中的一安裝部側齧合部齧合,而在該未上鎖狀態中,該上鎖狀態被解除;以及 一齧合部,在該碳粉容器連接到該處理單元的該安裝部的狀態中,該齧合部與該連接構件的一凸出部齧合,以及在該齧合部與該凸出部齧合和該操作構件被轉動以切換該上鎖部到該上鎖狀態的狀態中,當與該碳粉容器整合的一處理匣藉由夾持該夾持器而被抓住時,該齧合部和該凸出部的一接觸地點定位在該凸出部的低部。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在該齧合部與該凸出部齧合和該操作構件被旋轉以切換該上鎖部到該上鎖狀態的狀態中,當與該碳粉容器整合的該處理單元藉由夾持該夾持器而被抓住時,該齧合部和該凸出部的該接觸地點能夠垂直位於該操作構件的旋轉的中心的下方。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碳粉容器,進一步包括一夾持器,其中該碳粉容器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一處理單元,該處理單元包括至少一影像載體和一顯影裝置,該顯影裝置利用碳粉在該影像載體上顯影一影像,以及當該碳粉容器連接到該處理單元上時,該處理單元和該碳粉容器可以當作一處理匣被運載,在該處理匣中該處理單元和該碳粉容器藉由夾持該夾持器而被整合。
  1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夾持器以一可旋轉的方式設置在該碳粉容器上。
  1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碳粉容器包含一碳粉。
  1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容納在該碳粉容器中的該碳粉是碳粉和載體的混合物。
  1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夾持器以一可旋轉的方式設置在該碳粉容器上。
  2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或第19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碳粉容器包含一碳粉。
  2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容納在該碳粉容器中 的該碳粉是碳粉和載體的混合物。
  22. 一種處理匣,包括:一處理單元,包括至少一影像載體和一顯影裝置,該顯影裝置利用碳粉在該影像載體上顯影一影像,並且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一影像形成裝置;以及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碳粉容器,該碳粉容器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該處理單元。
  23.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顯影裝置和碳粉容器。
  24. 一種處理匣,包括:一處理單元,包括至少一影像載體和一顯影裝置,該顯影裝置利用碳粉在該影像載體上顯影一影像,並且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一影像形成裝置;以及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至14項中任一項或第19項所述的碳粉容器,該碳粉容器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該處理單元。
  25.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至14項中任一項或第19項所述的顯影裝置和碳粉容器。
TW105112139A 2013-05-30 2014-05-30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TWI5914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4144A JP6075546B2 (ja) 2013-05-30 2013-05-30 現像剤収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41524A JP6119984B2 (ja) 2013-07-05 2013-07-05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62345A JP6236737B2 (ja) 2013-08-05 2013-08-05 現像剤収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7783A TW201627783A (zh) 2016-08-01
TWI591455B true TWI591455B (zh) 2017-07-11

Family

ID=51988986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7225A TWI752507B (zh) 2013-05-30 2014-05-30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07114072A TWI652555B (zh) 2013-05-30 2014-05-30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07147826A TWI697745B (zh) 2013-05-30 2014-05-30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03119147A TWI536127B (zh) 2013-05-30 2014-05-30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05112139A TWI591455B (zh) 2013-05-30 2014-05-30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06117455A TWI628523B (zh) 2013-05-30 2014-05-30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7225A TWI752507B (zh) 2013-05-30 2014-05-30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07114072A TWI652555B (zh) 2013-05-30 2014-05-30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07147826A TWI697745B (zh) 2013-05-30 2014-05-30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03119147A TWI536127B (zh) 2013-05-30 2014-05-30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7455A TWI628523B (zh) 2013-05-30 2014-05-30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6) US9690231B2 (zh)
EP (2) EP3660592A1 (zh)
KR (7) KR101996635B1 (zh)
CN (3) CN110850695A (zh)
AU (5) AU2014271625B9 (zh)
BR (1) BR112015029891B1 (zh)
CA (2) CA2913879C (zh)
ES (1) ES2784833T3 (zh)
MX (2) MX351396B (zh)
PH (1) PH12015502627B1 (zh)
RU (4) RU2627944C2 (zh)
SA (1) SA515370180B1 (zh)
TW (6) TWI752507B (zh)
WO (1) WO20141929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75879A (ja) 2014-10-09 2016-05-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600551B (zh) * 2015-11-04 2017-10-0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設備
US9429871B1 (en) * 2015-11-20 2016-08-30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Toner supply container and applications of same
JP6693238B2 (ja) 2016-03-31 2020-05-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082765B2 (en) 2016-03-31 2018-09-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054762B2 (en) 2016-07-14 2021-07-06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80629B2 (ja) 2016-09-30 2021-06-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DE112017004981T5 (de) * 2016-09-30 2019-06-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kartusche und Tonerzufuhrmechanismus
KR102217074B1 (ko) * 2016-09-30 2021-02-17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카트리지 및 토너 공급 기구
JP6855284B2 (ja) * 2017-03-03 2021-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32955B2 (ja) 2017-03-16 2021-09-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05924B2 (ja) 2017-03-31 2022-0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6961471B2 (ja) * 2017-11-24 2021-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866537B2 (en) * 2018-03-13 2020-12-15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having contact portion to contact a restriction member
JP7118733B2 (ja) * 2018-05-18 2022-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20200025336A (ko) * 2018-08-30 2020-03-10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토너 충전부의 유입 셔터를 선택적으로 로킹하는 구조
JP7148884B2 (ja) 2018-09-14 2022-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着脱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90106B2 (ja) * 2018-11-27 2022-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200107454A (ko) 2019-03-08 2020-09-16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토너 카트리지의 파지부를 선택적으로 노출시키는 구조
USD934339S1 (en) * 2019-04-17 2021-10-2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CN110221529A (zh) * 2019-06-10 2019-09-10 江西凯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剂补充盒及显影剂补充方法
JP7374703B2 (ja) * 2019-10-17 2023-1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42609B2 (ja) * 2019-10-24 2023-09-1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38453B2 (ja) 2019-12-24 2023-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84059A (ja) * 2020-05-22 2021-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2165266A (ja) 2021-04-19 2022-10-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78528A (ja) 2021-05-20 2022-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592A (ja) 1984-06-25 1986-01-20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2位置連続搬送制御装置
JPH0484835A (ja) 1990-07-27 1992-03-18 Ngk Insulators Ltd 水冷栽培装置
JPH04181967A (ja) 1990-11-16 1992-06-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収納容器
JPH0635321A (ja) * 1992-07-17 1994-02-10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US5402216A (en) * 1992-12-28 1995-03-28 Mita Industrial Co., Ltd. Mechanism for opening/closing a toner falling aperture
JP3044997B2 (ja) 1994-02-16 2000-05-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装置
JP2994974B2 (ja) * 1994-11-30 1999-1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H1020746A (ja) * 1996-07-08 1998-01-23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427299B2 (ja) * 2000-11-30 2003-07-14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そ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CN2461027Y (zh) * 2001-01-16 2001-11-2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复印机碳粉筒
JP2002328586A (ja) * 2001-04-27 2002-11-15 Canon Inc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999704B2 (en) 2002-10-31 2006-02-14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eveloping apparatus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20168B2 (ja) 2002-12-24 2009-08-2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
JP2005134844A (ja) * 2003-10-31 2005-05-26 Canon Inc シール部材、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0574A (ja) * 2004-07-15 2006-02-02 Toshiba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脱着機構
JP4459025B2 (ja) * 2004-11-12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供給容器
JP4579655B2 (ja) 2004-11-12 2010-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50403B2 (ja) * 2004-11-12 2011-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5592A (ja) 2005-01-31 2006-09-07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4084835B2 (ja) 2005-03-29 2008-04-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フリップチップ実装方法および基板間接続方法
JP2006309147A (ja) 2005-03-30 2006-11-09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シャッタ構造
KR100694099B1 (ko) * 2005-04-06 2007-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전사롤러 장탈착방법
JP4560443B2 (ja) 2005-05-24 2010-10-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RU2389052C2 (ru) * 2005-07-08 2010-05-10 Бразер Когио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Картридж проявления
JP4622774B2 (ja) * 2005-09-21 2011-0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4689422B2 (ja) 2005-09-27 2011-05-2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80770B2 (ja) *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9417A (ja) * 2006-02-20 2007-08-3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イメージング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れらが取り付けられ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378374B2 (ja) * 2006-03-10 2009-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補給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639968B2 (en) 2006-03-27 2009-12-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99754B2 (ja) 2006-09-28 2012-03-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43614C (zh) * 2006-03-27 2009-09-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处理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279532A (ja) * 2006-04-11 2007-10-25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84825B2 (ja) 2006-04-14 2008-04-3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60003B2 (en) 2006-10-20 2011-11-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erein a setting unit sets an interval of image formation according to a size of a recording medium
JP4444999B2 (ja) * 2006-12-11 2010-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140438B2 (ja) 2007-01-24 2013-02-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コンテナ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6032B2 (ja) * 2007-01-30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4411554B2 (ja) 2007-03-01 2010-0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88686B1 (ko) * 2007-03-15 2009-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기,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현상기 장착방법과 탈착방법
JP5019531B2 (ja) 2007-10-26 2012-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59211B2 (ja) 2007-12-17 2013-1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28437A (ja) 2008-12-01 2010-06-10 Ricoh Co Ltd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03439B2 (ja) 2008-12-26 2013-10-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6151B2 (ja) 2009-04-28 2011-09-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US8600267B2 (en) 2009-04-28 2013-12-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un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11048133A (ja) 2009-08-27 2011-03-10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608062B1 (ko) 2009-08-28 2016-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착탈가능한 토너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5447938B2 (ja) 2009-09-01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TWI502291B (zh) 2010-03-01 2015-10-01 Ricoh Co Ltd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JP4556248B1 (ja) 2010-03-10 2010-10-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像形成剤収容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像形成剤の充填方法
JP5029738B2 (ja) * 2010-08-02 2012-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05694B2 (ja) 2010-08-03 2014-10-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方法、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8436B2 (ja) 2010-08-03 2014-0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装置
US8879948B2 (en) * 2010-08-03 2014-11-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artridge
JP5289414B2 (ja) * 2010-11-09 2013-09-1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収容体、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532204B1 (ko) * 2011-01-24 2015-06-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2155064A (ja) 2011-01-25 2012-08-16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EP2492756B1 (en) * 2011-02-28 2020-05-06 Oki Data Corporation Developer cartridge,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79863B2 (ja) * 2011-09-22 2016-03-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31451B2 (en) * 2011-12-30 2015-05-1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having a shutter lock mechanism
US8588659B2 (en) * 2011-12-30 2013-11-1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having a shutter lock mechanism
CN104081290B (zh) 2012-01-31 2018-06-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JP5783924B2 (ja) * 2012-02-03 2015-09-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948659B2 (en) * 2012-04-30 2015-02-0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hutter for a developer unit for use with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968132B2 (ja) * 2012-07-11 2016-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971023B2 (ja) * 2012-08-17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ャッター機構、粉体収容器、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6284B2 (ja) * 2012-12-07 2017-0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315328B2 (ja) * 2014-05-27 2018-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7745B (zh) 2020-07-01
CN105408820A (zh) 2016-03-16
AU2014271625B9 (en) 2017-07-20
US20170219957A1 (en) 2017-08-03
CA2913879A1 (en) 2014-12-04
BR112015029891A2 (zh) 2017-08-22
AU2014271625B2 (en) 2017-07-13
TW201502726A (zh) 2015-01-16
AU2022203590B2 (en) 2023-08-03
AU2021200089A1 (en) 2021-03-18
TW201830174A (zh) 2018-08-16
AU2019201957B2 (en) 2020-10-08
SA515370180B1 (ar) 2018-06-10
TWI536127B (zh) 2016-06-01
KR20180014256A (ko) 2018-02-07
US20180253032A1 (en) 2018-09-06
AU2014271625A1 (en) 2016-01-21
RU2627944C2 (ru) 2017-08-14
US20210116843A1 (en) 2021-04-22
CA2913879C (en) 2020-06-30
CA3080545C (en) 2023-03-07
CN105408820B (zh) 2019-12-20
KR101996635B1 (ko) 2019-07-04
EP3004987A4 (en) 2016-06-15
BR112015029891B1 (pt) 2022-06-07
CN110850695A (zh) 2020-02-28
MX351396B (es) 2017-10-13
EP3004987A1 (en) 2016-04-13
CA3080545A1 (en) 2014-12-04
AU2021200089B2 (en) 2022-05-19
US20160109827A1 (en) 2016-04-21
AU2019201957A1 (en) 2019-04-11
KR102035325B1 (ko) 2019-11-08
RU2015154963A (ru) 2017-07-06
KR20190120428A (ko) 2019-10-23
TW201627783A (zh) 2016-08-01
TWI752507B (zh) 2022-01-11
KR20210027542A (ko) 2021-03-10
KR20200035504A (ko) 2020-04-03
US11231664B2 (en) 2022-01-25
RU2695301C1 (ru) 2019-07-22
ES2784833T3 (es) 2020-10-01
PH12015502627A1 (en) 2016-03-07
US10915040B2 (en) 2021-02-09
US10025227B2 (en) 2018-07-17
RU2660322C1 (ru) 2018-07-05
TWI652555B (zh) 2019-03-01
US20200133164A1 (en) 2020-04-30
AU2017218943A1 (en) 2017-09-07
KR102294785B1 (ko) 2021-08-27
RU2768613C2 (ru) 2022-03-24
KR102096587B1 (ko) 2020-04-02
US9690231B2 (en) 2017-06-27
AU2022203590A1 (en) 2022-06-16
TWI628523B (zh) 2018-07-01
RU2019121903A3 (zh) 2022-01-21
RU2019121903A (ru) 2021-01-12
KR20190080983A (ko) 2019-07-08
TW202036185A (zh) 2020-10-01
KR20160014671A (ko) 2016-02-11
EP3004987B1 (en) 2020-03-11
KR101826291B1 (ko) 2018-02-06
TW201732462A (zh) 2017-09-16
WO2014192975A1 (en) 2014-12-04
MX2015016317A (es) 2016-03-16
US10564572B2 (en) 2020-02-18
TW201921186A (zh) 2019-06-01
KR101883898B1 (ko) 2018-08-01
US20190258191A1 (en) 2019-08-22
PH12015502627B1 (en) 2016-03-07
CN110780564A (zh) 2020-02-11
MX366735B (es) 2019-07-17
CN110780564B (zh) 2022-06-07
KR102224834B1 (ko) 2021-03-09
US10365584B2 (en) 2019-07-30
EP3660592A1 (en) 2020-06-03
KR20180087471A (ko)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1455B (zh)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JP6980863B2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トナー供給機構
US7761039B2 (en) Toner container,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75546B2 (ja) 現像剤収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817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70890A1 (en) Toner container an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ice
JP20071017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TWI673579B (zh) 碳粉匣及碳粉供給機構
JP2005031673A (ja) 電子写真方式印刷機
JP6236737B2 (ja) 現像剤収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19589B2 (ja) 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95163B2 (ja) トナーコンテナ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190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262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9984B2 (ja)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48373B2 (ja) 現像剤収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495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