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5850A - 收訊裝置、收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收訊裝置、收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5850A
TW201415850A TW102139543A TW102139543A TW201415850A TW 201415850 A TW201415850 A TW 201415850A TW 102139543 A TW102139543 A TW 102139543A TW 102139543 A TW102139543 A TW 102139543A TW 201415850 A TW201415850 A TW 2014158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hdmi
line
data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9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3264B (zh
Inventor
Yasuhisa Nakajima
Hidekazu Kikuch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15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5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3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32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15Interfacing a Home Network, e.g. for connecting the client to a plurality of peripher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manipulating MPEG-4 scene graphs
    • H04N21/234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manipulating MPEG-4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 H04N21/234309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manipulating MPEG-4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by transcoding between formats or standards, e.g. from MPEG-2 to MPEG-4 or from Quicktime to Real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2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additional display device, e.g. video proj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35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xternal recor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2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d protocol, e.g. IEEE 1394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2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d protocol, e.g. IEEE 1394
    • H04N21/43635HDM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62Authorising the user terminal, e.g. by paying; Registering the use of a subscription channel, e.g. billing
    • H04N7/163Authorising the user terminal, e.g. by paying; Registering the use of a subscription channel, e.g. billing by receiver mean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可一面保持相容性,一面高速進行雙向通訊的通訊系統、送訊裝置、收訊裝置、通訊方法、程式、及通訊纜線。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是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進行雙向IP通訊時,切換控制部(121),係於資料送訊時,藉由切換器(133)使來自轉換部(131)的構成差動訊號之部分訊號會被選擇,於資料送訊時,藉由切換器(133)使來自接收器(82)的構成差動訊號之部分訊號會被選擇,以此方式來控制切換器(133);在僅用CEC線(84)進行雙向通訊時,切換控制部(121),係藉由切換器(133)使來自HDMI(R)訊源端(71)或接收器(82)的CEC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控制切換器(133)。本發明係可適用於例如HDMI(R)上。

Description

收訊裝置、收訊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通訊系統、送訊裝置、收訊裝置、通訊方法、程式、及通訊纜線,尤其是有關於,可將非壓縮的影像的像素資料予以單向高速傳輸的例如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R)等通訊介面中,能夠一面保持相容性,一面進行高送通訊的通訊系統、送訊裝置、收訊裝置、通訊方法、程式、及通訊纜線。
近年來,從例如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錄影機或機上盒、其他AV(Audio Visual)訊源,對電視受像機、投影機、其他顯示器,高速地傳輸數位電視訊號亦即非壓縮(基帶)之影像的像素資料、與附隨於該影像的聲音資料用的通訊介面,HDMI(R)正日益普及。
關於HDMI(R),在HDMI的規格書中係規定有,用來將像素資料與聲音資料高速地從HDMI(R)訊源端往HDMI(R)接收端進行單向傳輸的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通道,還有在HDMI(R)訊源端與HDMI(R)接收端之間進行雙向通訊所用之CEC 線(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rol Line)等。
例如,如圖1所示,將數位電視受像機11、AV擴大機12以依照HDMI(R)之HDMI(R)纜線13加以連接,就可高速地傳輸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
在圖1中,使用者住宅的圖中,在設於左側的客廳內設置有數位電視受像機11、AV擴大機12、及再生裝置14,數位電視受像機11及AV擴大機12,還有AV擴大機12及再生裝置14,是以HDMI(R)纜線13及HDMI(R)纜線15而連接。
又,在客廳中係設置有集線器16,數位電視受像機11及再生裝置14,係藉由網路線17及網路線18而連接至集線器16。然後,圖中,設在客廳右側的寢室中,設置有數位電視受像機19,數位電視受像機19,係透過網路線20而連接至集線器16。
例如,將再生裝置14中所記錄之內容予以再生,在數位電視受像機11上顯示影像的時候,再生裝置14係將用來使內容再生所需之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加以解碼,將其結果所得到的非壓縮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透過HDMI(R)纜線15、AV擴大機12、及HDMI(R)纜線13而供給至數位電視受像機11。然後,數位電視受像機11,係基於從再生裝置14所供給來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而顯示出影像、輸出聲音等等。
又,將再生裝置14中所記錄之內容予以再生,在數位電視受像機11及數位電視受像機19上同時顯示影像的 時候,再生裝置14係將被壓縮過的用來使內容再生所需之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透過網路線18、集線器16、及網路線17而供給至數位電視受像機11,同時,透過網路線18、集線器16、及網路線20而供給至數位電視受像機19。
然後,數位電視受像機11及數位電視受像機19,係將從再生裝置14所供給來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加以解碼,基於其結果所得之非壓縮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而顯示出影像、輸出聲音等等。
甚至,當數位電視受像機11是接收著用來再生電視廣播節目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的情況下,所被接收的聲音資料例如是5.1聲道的聲音資料等,數位電視受像機11無法將所接收之聲音資料進行解碼的時候,數位電視受像機11係將聲音資料轉換成光訊號然後發送給AV擴大機12。
AV擴大機12,係接收從數位電視受像機11發送過來的光訊號並進行光電轉換,將其所得之聲音資料加以解碼。然後,AV擴大機12係將已被解碼的非壓縮之聲音資料依照需要而加以增幅,於AV擴大機12所連接的音響揚聲器上再生聲音。藉此,數位電視受像機11係將所接收的像素資料予以解碼,以解碼過的像素資料來顯示影像,並基於供給至AV擴大機12的聲音資料,以AV擴大機12輸出聲音,來再生5.1聲道節目。
順便一提,關於HDMI(R),在將像素資料與聲音資 料,從HDMI(R)訊源端傳輸至HDMI(R)接收端時,藉由將資料的傳輸予以ON、OFF,就可抑制多餘資料的裝置是已被提出(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甚至,關於HDMI(R),藉由HDMI(R)訊源端是以切換開關來切換進行像素資料與聲音資料之輸出的端子,就可不必插拔將HDMI(R)訊源端與HDMI(R)接收端予以連接的纜線,而可在複數的HDMI(R)接收端當中,對所希望的HDMI(R)接收端,輸出像素資料與聲音資料,此種裝置已被提出(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5771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19948號公報
如上述,在HDMI(R)中,可將像素資料與聲音資料,高速地從HDMI(R)訊源端往HDMI(R)接收端單向地加以傳輸,且可在HDMI(R)訊源端與HDMI(R)接收端之間進行雙向通訊。
可是,在現行的HDMI(R)中能夠進行的雙向通訊之傳輸速率係為數百bps,因此,在HDMI(R)訊源端與HDMI(R)接收端之間,無法高速地進行像是雙向的IP(Internet Protocol)通訊等之雙向通訊。
因此,包含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的裝置,於HDMI(R)中進行雙向IP通訊時,以IP通訊進行傳 輸的資料之資料量是受到限制。又,若將資料量多的資料以IP通訊加以傳輸,會發生很大的延遲時間。因此,例如,在需要雙向傳輸壓縮過的影像等資料量較多之資料的應用程式,或需要高速回應的應用程式中,要使用HDMI(R)是有困難的。
於是,例如,在HDMI(R)訊源端與HDMI(R)接收端的HDMI(R)用連接頭中,設置雙向高速IP通訊用的專用腳位,使用該專用腳位來高速地進行雙向IP通訊的方法係被考慮。
可是在此同時,若在現行的HDMI(R)連接頭中設置專用腳位,則會損及與現行HDMI(R)的相容性。
本發明係有鑑於此種狀況而研發,使得非壓縮的影像像素資料能夠單向高速傳輸,例如於HDMI(R)等之通訊介面中,可一面保持相容性,一面進行高速的雙向通訊。
本發明之第1觀點的通訊系統,係屬於由送訊裝置,係從1垂直同期訊號至下個垂直同期訊號之區間起,於除了水平歸線區間及垂直歸線區間以外之區間亦即有效影像區間中,將非壓縮之1畫面份的影像之像素資料,藉由第1差動訊號,單向地發送至收訊裝置;和收訊裝置,係將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前記第1差動訊號加以接收;所構成的通訊系統,其特徵為,前記送訊裝置係具備:第1轉換手段,係將屬於送訊之資料而且異於前記像 素資料的資料,轉換成由第1部分訊號及第2部分訊號所成之第2差動訊號,將前記第1部分訊號透過第1訊號線而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同時還輸出前記第2部分訊號;和第1選擇手段,係將有關控制之訊號的送訊訊號、或是從前記第1轉換手段所輸出的前記第2部分訊號當中之任一者加以選擇,將所選擇的訊號,透過第2訊號線而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和第1控制手段,係進行控制,以使得:若將前記送訊訊號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藉由前記第1選擇手段而使前記送訊訊號被選擇;若將前記第2差動訊號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藉由前記第1選擇手段而使前記第2部分訊號被選擇;和第1解碼手段,係將從前記收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3差動訊號加以收訊,解碼成原本的資料;前記收訊裝置係具備:第2轉換手段,係將屬於送訊之資料而異於前記像素資料的資料,轉換成前記第3差動訊號然後發送至前記送訊裝置;和第2解碼手段,係將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前記第2差動訊號加以收訊,解碼成原本的資料;和第2選擇手段,係將前記送訊訊號或前記第2部分訊號當中之任一者加以選擇;和第2控制手段,係進行控制,以使得若接收前記送訊訊號時,則藉由前記第2選擇手段以使前記送訊訊號被選擇並接收;若接收前記第2差動訊號時,則藉由前記第2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2部分訊號被選擇,然後前記第2部分訊號是被前記第2解碼手段所接收。
本發明之第1觀點的通訊方法,係屬於由送訊裝置, 係從1垂直同期訊號至下個垂直同期訊號之區間起,於除了水平歸線區間及垂直歸線區間以外之區間亦即有效影像區間中,將非壓縮之1畫面份的影像之像素資料,藉由第1差動訊號,單向地發送至收訊裝置;和收訊裝置,係將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前記第1差動訊號加以接收;所構成的通訊系統的通訊方法,其特徵為,前記送訊裝置係具備:第1轉換手段,係將屬於送訊之資料而且異於前記像素資料的資料,轉換成由第1部分訊號及第2部分訊號所成之第2差動訊號,將前記第1部分訊號透過第1訊號線而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同時還輸出前記第2部分訊號;和第1選擇手段,係將有關控制之訊號的送訊訊號、或是從前記第1轉換手段所輸出的前記第2部分訊號當中之任一者加以選擇,將所選擇的訊號,透過第2訊號線而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和第1解碼手段,係將從前記收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3差動訊號加以收訊,解碼成原本的資料;前記收訊裝置係具備:第2轉換手段,係將屬於送訊之資料而異於前記像素資料的資料,轉換成前記第3差動訊號然後發送至前記送訊裝置;和第2解碼手段,係將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前記第2差動訊號加以收訊,解碼成原本的資料;和第2選擇手段,係將前記送訊訊號或前記第2部分訊號當中之任一者加以選擇;且含有以下步驟:若前記送訊訊號是被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進行控制以藉由前記第1選擇手段來使前記送訊訊號被選擇;若前記第2差動訊號是被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 時,則進行控制以藉由前記第1選擇手段來使前記第2部分訊號被選擇;若前記送訊訊號是被前記收訊裝置所接收時,則進行控制以藉由前記第2選擇手段來使前記送訊訊號被選擇並接收;若前記第2差動訊號是被前記收訊裝置所接收時,則進行控制以藉由前記第2選擇手段來使前記第2部分訊號被選擇,然後前記第2部分訊號是被前記第2解碼手段所接收。
於本發明之第1觀點中,係於前記送訊裝置中,屬於送訊之資料而且異於像素資料的資料,是被轉換成由第1部分訊號及第2部分訊號所成之第2差動訊號,前記第1部分訊號是透過第1訊號線而被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同時,前記第2部分訊號是被輸出,將有關控制之訊號的送訊訊號、或是已被輸出的前記第2部分訊號當中之任一者加以選擇,已被選擇的訊號,係透過第2訊號線而被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此處,若將前記送訊訊號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進行控制以使前記送訊訊號被選擇;若將前記第2差動訊號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進行控制以使前記第2部分訊號被選擇。又,從前記收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3差動訊號係被接收,並被解碼成原本的資料。
另一方面,於前記收訊裝置中,屬於送訊之資料而異於前記像素資料的資料,是被轉換成前記第3差動訊號然後被發送至前記送訊裝置,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前記第2差動訊號係被接收,被解碼成原本的資料,前記送訊訊號或前記第2部分訊號當中的任一者係被選擇。此 處,係進行控制,以使得若發送前記送訊訊號時,則前記送訊訊號會被選擇而被接收;若接收前記第2差動訊號時,則前記第2部分訊號會被選擇而被接收。
本發明之第2觀點的送訊裝置,係屬於從1垂直同期訊號至下個垂直同期訊號之區間起,於除了水平歸線區間及垂直歸線區間以外之區間亦即有效影像區間中,將非壓縮之1畫面份的影像之像素資料,藉由第1差動訊號,單向地發送至收訊裝置的送訊裝置,其特徵為,具備:轉換手段,係將屬於送訊之資料而且異於前記像素資料的資料,轉換成由第1部分訊號及第2部分訊號所成之第2差動訊號,將前記第1部分訊號透過第1訊號線而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同時還輸出前記第2部分訊號;和第1選擇手段,係將有關控制之訊號的第1送訊訊號、或是從前記轉換手段所輸出的前記第2部分訊號當中之任一者加以選擇,將所選擇的訊號,透過第2訊號線而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和第1控制手段,係進行控制,以使得:若將前記第1送訊訊號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藉由前記第1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1送訊訊號被選擇;若將前記第2差動訊號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藉由前記第1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2部分訊號被選擇;解碼手段,係將從前記收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3部分訊號與第4部分訊號所成之第3差動訊號加以收訊,解碼成原本的資料。
可令前記解碼手段,將透過前記第2訊號線所發送過來的前記第3部分訊號、和透過前記第1訊號線所發送過 來的前記第4部分訊號所成的前記第3差動訊號,加以接收;令前記第1選擇手段,將前記第2部分訊號或者是前記第3部分訊號、或是前記第1送訊訊號,加以選擇;令前記第1控制手段進行控制,若接收前記第3差動訊號時,則以藉由前記第1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3部分訊號被選擇,然後前記第3部分訊號是被前記解碼手段所接收。
可令前記第1選擇手段,將前記第2部分訊號或者是前記第3部分訊號、或是前記第1送訊訊號、或者是透過前記第2訊號線而從前記收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有關控制之訊號的收訊訊號加以選擇,若前記收訊訊號已被選擇時,則令其將所選擇之前記收訊訊號加以接收並輸出。
可令前記解碼手段,將透過第3訊號線所發送過來的前記第3部分訊號、和透過第4訊號線所發送過來的前記第4部分訊號所成的前記第3差動訊號,加以接收;且可更設置:第2選擇手段,係將前記第3部分訊號、或是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的有關控制之訊號的第2送訊訊號當中的任一者,加以選擇;和第3選擇手段,係將前記第4部分訊號、或是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的第3送訊訊號當中的任一者,加以選擇;和第2控制手段,係若將前記第2送訊訊號及前記第3送訊訊號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進行控制,藉由前記第2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2送訊訊號被選擇,然後前記第2送訊訊號是透過前記第3訊號線而被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同時還藉由前記第3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3送訊訊號被選擇,然後前記第3送訊訊號是透過 前記第4訊號線而被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若接收前記第3差動訊號時,則進行控制,藉由前記第2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3部分訊號被選擇並被前記解碼手段所接收,藉由前記第3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4部分訊號被選擇並被前記解碼手段所接收。
可令前記第1選擇手段,將前記第2部分訊號、或是前記第1送訊訊號、或者是透過前記第2訊號線而從前記收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有關控制之訊號的第1收訊訊號加以選擇,若前記第1收訊訊號已被選擇時,則將所選擇之前記第1收訊訊號加以輸出;可令前記第2選擇手段,係將前記第3部分訊號、或是前記第2送訊訊號、或者是透過前記第3訊號線而從前記收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有關控制之訊號的第2收訊訊號加以選擇,若前記第2收訊訊號已被選擇時,則將所選擇之前記第2收訊訊號加以接收並輸出。
前記第1送訊訊號及前記第1收訊訊號,係為前記送訊裝置或前記收訊裝置之控制用的資料亦即CEC(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rol)訊號;前記第2收訊訊號,係為控制時所使用的有關前記收訊裝置之性能之資訊的E-EDID(Enhanced 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被轉換成前記第2差動訊號的資料、以及前記第3差動訊號被解碼所得到之資料,係為依照IP(Internet Protocol)規格之資料;可令前記第1控制手段,在前記第2收訊訊號已被接收後,進行控制以藉由前記第1選擇手 段來使前記第2部分訊號被選擇;可令前記第2控制手段,在前記第2收訊訊號已被接收後,進行控制以藉由前記第2選擇手段及前記第3選擇手段,來使前記第3部分訊號及前記第4部分訊號被選擇。
本發明之第2觀點的通訊方法或程式,係屬於從1垂直同期訊號至下個垂直同期訊號之區間起,於除了水平歸線區間及垂直歸線區間以外之區間亦即有效影像區間中,將非壓縮之1畫面份的影像之像素資料,藉由第1差動訊號,單向地發送至收訊裝置的送訊裝置的通訊方法或用來控制送訊裝置之讓電腦執行之程式,其特徵為,前記送訊裝置係具備:轉換手段,係將屬於送訊之資料而且異於前記像素資料的資料,轉換成由第1部分訊號及第2部分訊號所成之第2差動訊號,將前記第1部分訊號透過第1訊號線而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同時還輸出前記第2部分訊號;和選擇手段,係將有關控制之訊號的送訊訊號、或是從前記轉換手段所輸出的前記第2部分訊號當中之任一者加以選擇,將所選擇的訊號,透過第2訊號線而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和解碼手段,係將從前記收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3差動訊號加以收訊,解碼成原本的資料;且含有以下步驟:若將前記送訊訊號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進行控制以藉由前記選擇手段來使前記送訊訊號被選擇;若將前記第2差動訊號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進行控制以藉由前記選擇手段來使前記第2部分訊號被選擇。
於本發明之第2觀點中,屬於送訊之資料而且異於像 素資料的資料,是被轉換成由第1部分訊號及第2部分訊號所成之第2差動訊號,前記第1部分訊號是透過第1訊號線而被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同時,前記第2部分訊號是被輸出,將有關控制之訊號的第1送訊訊號、或是已被輸出的前記第2部分訊號當中之任一者加以選擇,已被選擇的訊號,係透過第2訊號線而被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此處係進行控制,若將前記第1送訊訊號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使前記第1送訊訊號被選擇;若將前記第2差動訊號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使前記第2部分訊號被選擇。又,從前記收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3部分訊號與第4部分訊號所成之第3差動訊號係被收訊,並被解碼成原本的資料。
本發明之第3觀點的收訊裝置,係屬於從1垂直同期訊號至下個垂直同期訊號之區間起,於除了水平歸線區間及垂直歸線區間以外之區間亦即有效影像區間中,將從送訊裝置單向發送過來的非壓縮之1畫面份的影像之像素資料,藉由第1差動訊號而加以接收的收訊裝置,其特徵為,具備:解碼手段,係將透過第1訊號線而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1部分訊號、和透過第2訊號線而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2部分訊號所成之第2差動訊號加以接收,並解碼成原本的資料;和第1選擇手段,係將前記第1部分訊號、或是透過前記第1訊號線而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有關控制之訊號的第1收訊訊號當中的任一者,加以選擇;和第1控制手段,係進行控 制,以使得:若接收前記第1收訊訊號時,則藉由前記第1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1收訊訊號被選擇而接收;若接收前記第2差動訊號時,則藉由前記第1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1部分訊號被選擇然後被前記解碼手段所接收;和轉換手段,係將屬於送訊之資料而且異於前記像素資料的資料,轉換成由第3部分訊號及第4部分訊號所成之第3差動訊號,然後發送給前記送訊裝置。
可令前記轉換手段,除了輸出前記第3部分訊號,同時還將前記第4部分訊號透過前記第2訊號線而發送給前記送訊裝置;令前記第1選擇手段,將前記第1收訊訊號、或是前記第1部分訊號、或者是從前記轉換手段所輸出之前記第3部分訊號,加以選擇;令前記第1控制手段,若發送前記第3差動訊號時,則進行控制以藉由前記第1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3部分訊號被選擇,並透過前記第1訊號線而發送給前記送訊裝置。
可令前記第1選擇手段,將前記第1部分訊號或者是前記第3部分訊號、或是前記第1收訊訊號、或者是有關控制之訊號的送訊訊號加以選擇,若前記送訊訊號已被選擇時,則將所選擇之前記送訊訊號,透過前記第1訊號線而發送給前記送訊裝置。
令前記轉換手段,將前記第3部分訊號及前記第4部分訊號加以輸出;且可更設置:第2選擇手段,係將從前記轉換手段所輸出的前記第3部分訊號、或是透過第3訊號線而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有關控制之訊號的第 2收訊訊號當中的任一者,加以選擇;和第3選擇手段,係將從前記轉換手段所輸出的前記第4部分訊號、或是透過第4訊號線而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3收訊訊號當中的任一者,加以選擇;和第2控制手段,係若接收前記第2收訊訊號及前記第3收訊訊號時,則進行控制,藉由前記第2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2收訊訊號被選擇而接收,同時還藉由前記第3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3收訊訊號被選擇而接收;若發送前記第3差動訊號時,則進行控制,藉由前記第2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3部分訊號被選擇,並透過前記第3訊號線而發送至前記送訊裝置,同時還藉由前記第3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4部分訊號被選擇,並透過前記第4訊號線而發送至前記送訊裝置。
可令前記第1選擇手段,將前記第1部分訊號、或是前記第1收訊訊號、或者是被發送給前記送訊裝置的有關控制之訊號的第1送訊訊號加以選擇,若前記第1送訊訊號已被選擇時,則將所選擇之前記第1送訊訊號,透過前記第1訊號線而發送給前記送訊裝置;可令前記第2選擇手段,將前記第3部分訊號、或是前記第2收訊訊號、或者是被發送給前記送訊裝置的有關控制之訊號的第2送訊訊號加以選擇,若前記第2送訊訊號已被選擇時,則將所選擇之前記第2送訊訊號,透過前記第3訊號線而發送給前記送訊裝置。
本發明之第3觀點的通訊方法或程式,係屬於從1垂直同期訊號至下個垂直同期訊號之區間起,於除了水平歸 線區間及垂直歸線區間以外之區間亦即有效影像區間中,將從送訊裝置單向發送過來的非壓縮之1畫面份的影像之像素資料,藉由第1差動訊號而加以接收的收訊裝置的通訊方法,或用來控制收訊裝置之讓電腦執行之程式,其特徵為,前記收訊裝置係具備:解碼手段,係將透過第1訊號線而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1部分訊號、和透過第2訊號線而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2部分訊號所成之第2差動訊號加以接收,並解碼成原本的資料;和選擇手段,係將前記第1部分訊號、或是透過前記第1訊號線而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有關控制之訊號的收訊訊號當中的任一者,加以選擇;和轉換手段,係將屬於送訊之資料而異於前記像素資料的資料,轉換成第3差動訊號然後發送至前記送訊裝置;且含有以下步驟:若接收前記收訊訊號時,則進行控制以藉由前記選擇手段來使前記收訊訊號被選擇並接收;若接收前記第2差動訊號時,則進行控制以藉前記選擇手段來使前記第1部分訊號被選擇並被前記解碼手段所接收。
於本發明之第3觀點中,係透過第1訊號線而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1部分訊號、和透過第2訊號線而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2部分訊號所成之第2差動訊號係被接收,並被解碼成原本的資料;前記第1部分訊號、或是透過前記第1訊號線而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有關控制之訊號的第1收訊訊號當中的任一者係被選擇。此處係進行控制,以使得若接收前記第1收訊訊 號時,則前記第1收訊訊號會被選擇並接收;若接收前記第2差動訊號時,則前記第1部分訊號會被選擇並接收。又,屬於送訊之資料而且異於前記像素資料的資料,是被轉換成由第3部分訊號及第4部分訊號所成之第3差動訊號,然後被發送給前記送訊裝置。
本發明之第4觀點的通訊纜線,係屬於將送訊裝置和收訊裝置加以連接的通訊纜線,該送訊裝置係為,從1垂直同期訊號至下個垂直同期訊號之區間起,於除了水平歸線區間及垂直歸線區間以外之區間亦即有效影像區間中,將非壓縮之1畫面份的影像之像素資料,藉由第1差動訊號,單向地發送至收訊裝置;且送訊裝置係具備:第1轉換手段,係將屬於送訊之資料而且異於前記像素資料的資料,轉換成由第1部分訊號及第2部分訊號所成之第2差動訊號,將前記第1部分訊號透過第1訊號線而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同時還輸出前記第2部分訊號;和第1選擇手段,係將有關控制之訊號的送訊訊號、或是從前記第1轉換手段所輸出的前記第2部分訊號當中之任一者加以選擇,將所選擇的訊號,透過第2訊號線而發送至前記收訊裝置;和第1控制手段,係進行控制,以使得:若將前記送訊訊號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藉由前記第1選擇手段而使前記送訊訊號被選擇;若將前記第2差動訊號發送給前記收訊裝置時,則藉由前記第1選擇手段而使前記第2部分訊號被選擇;和第1解碼手段,係將從前記收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第3差動訊號加以收訊,解碼成原本的資 料;該收訊裝置係為,將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前記第1差動訊號加以接收;且收訊裝置係具備:轉換手段,係將屬於送訊之資料而異於前記像素資料的資料,轉換成前記第3差動訊號然後發送至前記送訊裝置;和第2解碼手段,係將從前記送訊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前記第2差動訊號加以收訊,解碼成原本的資料;和第2選擇手段,係將前記第2部分訊號、或是前記送訊訊號當中之任一者加以選擇;和第2控制手段,係進行控制,以使得若接收前記送訊訊號時,則藉由前記第2選擇手段以使前記送訊訊號被選擇並接收;若接收前記第2差動訊號時,則藉由前記第2選擇手段以使前記第2部分訊號被選擇,然後前記第2部分訊號是被前記第2解碼手段所接收;其特徵為,具備前記第1訊號線及前記第2訊號線;前記第1訊號線、和前記第2訊號線,係被差動雙絞接線。
於本發明之第4觀點中,係在連接送訊裝置與收訊裝置的通訊纜線中,設有第1訊號線及第2訊號線,前記第1訊號線、和前記第2訊號線,係被施以差動雙絞接線。
本發明之第5觀點,係含有用1條纜線來進行映像與聲音之資料傳輸與連接機器資訊之交換及認證、機器控制資料之通訊、以及LAN通訊之介面的通訊系統,其特徵為,具有可將支援連接機器加以連接的1對差動傳輸路;具有以下機能:LAN通訊係藉由透過前記1對差動傳輸路的雙向通訊而進行,且藉由該當1對差動傳輸路當中之至少一方的DC偏壓電位來將介面的連接狀態加以通知。
本發明之第6觀點,係含有用1條纜線來進行映像與聲音之資料傳輸與連接機器資訊之交換及認證、機器控制資料之通訊、以及LAN通訊之介面的通訊系統,其特徵為,具有可將支援連接機器加以連接的2對差動傳輸路;具有以下機能:LAN通訊係藉由透過2對差動傳輸路的單向通訊而進行,且藉由前記傳輸路當中之至少一條傳輸路的DC偏壓電位,來將介面的連接狀態加以通知;至少二條傳輸路是與LAN通訊以分時方式被使用於連接機器資訊的交換與認證之通訊。
若依據本發明,則可進行雙向通訊。尤其是,例如能夠將非壓縮的影像的像素資料,和附隨於該影像的聲音資料,予以單向地進行高速傳輸的通訊介面中,可一面保持相容性,一面進行高速的雙向通訊。
又,若依據本發明,則可與DDC相關規定之電性規格無關地形成LAN通訊所需之電路,可廉價地實現穩定且確實的LAN通訊。
35‧‧‧HDMI(R)纜線
71‧‧‧HDMI(R)訊源端
72‧‧‧HDMI(R)接收端
81‧‧‧發送器
82‧‧‧接收器
83‧‧‧NDC
84‧‧‧CEC線
85‧‧‧EDIDROM
121‧‧‧切換控制部
124‧‧‧切換控制部
131‧‧‧轉換部
132‧‧‧解碼部
133‧‧‧切換器
134‧‧‧轉換部
135‧‧‧切換器
136‧‧‧解碼部
141‧‧‧訊號線
171‧‧‧切換控制部
172‧‧‧切換控制部
181‧‧‧切換器
182‧‧‧切換器
183‧‧‧解碼部
184‧‧‧轉換部
185‧‧‧切換器
186‧‧‧切換器
191‧‧‧SDA線
192‧‧‧SCL線
400‧‧‧通訊系統
401‧‧‧LAN機能擴充HDMI(EH)訊源端機器
411‧‧‧LAN訊號送訊電路
412‧‧‧終端電阻
413、414‧‧‧AC結合電容
415‧‧‧LAN訊號收訊電路
416‧‧‧減算電路
421‧‧‧上拉電阻
422‧‧‧電阻
423‧‧‧電容
424‧‧‧比較器
431‧‧‧下拉電阻
432‧‧‧電阻
433‧‧‧電容
434‧‧‧比較器
402‧‧‧EH接收端機器
441‧‧‧LAN訊號送訊電路
442‧‧‧終端電阻
443、444‧‧‧AC結合電容
445‧‧‧LAN訊號收訊電路
446‧‧‧減算電路
451‧‧‧下拉電阻
452‧‧‧電阻
453‧‧‧電容
454‧‧‧比較器
461‧‧‧抗流線圈
462、463‧‧‧電阻
403‧‧‧EH纜線
501‧‧‧預留線
502‧‧‧HPD線
511、512‧‧‧訊源側端子
521、522‧‧‧接收側端子
600‧‧‧通訊系統
601‧‧‧LAN機能擴充HDMI(EH)訊源端機器
611‧‧‧LAN訊號送訊電路
612、613‧‧‧終端電阻
614~617‧‧‧AC結合電容
618‧‧‧LAN訊號收訊電路
620‧‧‧反相器
621‧‧‧電阻
622‧‧‧電阻
623‧‧‧電容
624‧‧‧比較器
631‧‧‧下拉電阻
632‧‧‧電阻
633‧‧‧電容
634‧‧‧比較器
640‧‧‧NOR閘
641~644‧‧‧類比開關
645‧‧‧反相器
646、647‧‧‧類比開關
651、652‧‧‧DDC收發器
653、654‧‧‧上拉電阻
602‧‧‧EH接收端機器
661‧‧‧LAN訊號送訊電路
662、663‧‧‧終端電阻
664~667‧‧‧AC結合電容
668‧‧‧LAN訊號收訊電路
671‧‧‧下拉電阻
672‧‧‧電阻
673‧‧‧電容
674‧‧‧比較器
681‧‧‧抗流線圈
682、683‧‧‧電阻
691~694‧‧‧類比開關
695‧‧‧反相器
696、697‧‧‧類比開關
701、702‧‧‧DDC收發器
703‧‧‧上拉電阻
603‧‧‧EH纜線
801‧‧‧預留線
802‧‧‧HPD線
803‧‧‧SCL線
804‧‧‧SDA線
811~814‧‧‧訊源側端子
821~824‧‧‧接收側端子
[圖1]一般的影像傳輸系統之構成的圖示。
[圖2]適用了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影像傳輸系統之構成圖。
[圖3]HDMI(R)訊源端(source)及HDMI(R)接收端(sink) 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4]HDMI(R)的A型連接頭的腳位排列的圖示。
[圖5]HDMI(R)的C型連接頭的腳位排列的圖示。
[圖6]HDMI(R)訊源端及HDMI(R)接收端的更詳細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7]HDMI(R)訊源端及HDMI(R)接收端的另一更詳細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8]E-EDID之資料結構之圖示。
[圖9]Vender Specific之資料結構之圖示。
[圖10]說明HDMI(R)訊源端所做之通訊處理的流程圖。
[圖11]說明HDMI(R)接收端所做之通訊處理的流程圖。
[圖12]說明HDMI(R)訊源端所做之通訊處理的流程圖。
[圖13]說明HDMI(R)接收端所做之通訊處理的流程圖。
[圖14]HDMI(R)訊源端及HDMI(R)接收端的另一更詳細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5]說明HDMI(R)訊源端所做之通訊處理的流程圖。
[圖16]說明HDMI(R)接收端所做之通訊處理的流程圖。
[圖17]適用了本發明之電腦的一實施形態之構成例的 區塊圖。
[圖18]藉由傳輸路當中至少單方的DC偏壓電位來通知介面之連接狀態的通訊系統的第1構成例的電路圖。
[圖19]搭載乙太網路(Ethernet)之系統構成例的圖示。
[圖20]藉由傳輸路當中至少單方的DC偏壓電位來通知介面之連接狀態的通訊系統的第2構成例的電路圖。
[圖21]構成例之通訊系統中的雙向通訊波形之圖示。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適用了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圖2係適用了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影像傳輸系統之構成圖。
影像傳輸系統,係由數位電視受像機31、増幅器32、再生裝置33、及數位電視受像機34所構成,數位電視受像機31及増幅器32、以及増幅器32及再生裝置,係藉由依照HDMI(R)標準的通訊纜線亦即HDMI(R)纜線35及HDMI(R)纜線36所連所連接。又,數位電視受像機31及數位電視受像機34,係藉由Ethernet(註冊商標)等之LAN用的網路線37所連接。
圖2的例子中,數位電視受像機31、増幅器32、及再生裝置33,是被設置在使用者宅的圖中設於左側的客廳中,而數位電視受像機34則是被設置在設於客廳右側的寢室中。
再生裝置33,係例如由DVD播放機、硬碟錄影機等所成,將內容再生所需之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加以解碼,將其結果所得之非壓縮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透過HDMI(R)纜線36而供給至増幅器32。
増幅器32,例如是由AV擴大機等所成,係從再生裝置33接受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之供給,將所被供給之聲音資料因應需要而加以增幅。又,増幅器32係將從再生裝置33所供給之、因應需要而增幅過的聲音資料及像素資料,透過HDMI(R)纜線35而供給至數位電視受像機31。數位電視受像機31,係基於從増幅器32所供給來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而顯示出影像、輸出聲音等等,以再生出內容。
又,數位電視受像機31及増幅器32,係可利用HDMI(R)纜線35,高速地進行例如IP通訊等雙向通訊;増幅器32及再生裝置33也可利用HDMI(R)纜線36,高速地進行例如IP通訊等雙向通訊。
亦即,例如再生裝置33,係藉由與増幅器32進行IP通訊,而可以依照IP格式之資料之方式,將被壓縮過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透過HDMI(R)纜線36而發送至増幅器32,増幅器32係可將從再生裝置33所發送過來的有被壓縮過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加以接收。
又,増幅器32係藉由與數位電視受像機進行IP通訊,而可以依照IP格式之資料之方式,將被壓縮過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透過HDMI(R)纜線35而發送至數位 電視受像機31,數位電視受像機31係可將從増幅器32所發送過來的有被壓縮過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加以接收。
因此,數位電視受像機31,係可將已接收到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透過網路線37而發送給數位電視受像機34。又,數位電視受像機31係將已接收到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加以解碼,基於如此所得到的非壓縮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來顯示影像、輸出聲音等,而再生出內容。
數位電視受像機34係將透過網路線37而從數位電視受像機31所發送過來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加以收訊並解碼,基於解碼所得到的非壓縮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來顯示影像、輸出聲音等而再生出內容。藉此,於數位電視受像機31及數位電視受像機34上,就可同時再生同一或不同之內容。
甚至,當數位電視受像機31是接收著用來再生被電視廣播之內容的節目的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的情況下,所被接收的聲音資料例如是5.1聲道的聲音資料等,數位電視受像機31無法將所接收之聲音資料進行解碼的時候,數位電視受像機31,係藉由與増幅器32進行IP通訊,將所收到的聲音資料,透過HDMI(R)纜線35而發送至増幅器32。
增幅器32,係除了將從數位電視受像機31所發送過來的聲音資料加以接收並解碼以外,還會因應需要而將已被解碼的聲音資料予以增幅。然後,藉由被連接在增幅器 32的揚聲器(未圖示),再生出5.1聲道聲音。
數位電視受像機31,係透過HDMI(R)纜線35而向增幅器32發送聲音資料,並且還將所收到的像素資料予以解碼,基於解碼所得到之像素資料來顯示影像而再生出節目。
如此,在圖2的影像傳輸系統中,藉由HDMI(R)纜線35或HDMI(R)纜線36所連接的數位電視受像機31、增幅器32、再生裝置33等電子機器,係由於可以使用HDMI(R)纜線來高速地進行IP通訊,因此可以不需要圖1之網路線17所對應之網路線。
又,藉由將數位電視受像機31和數位電視受像機34以網路線37連接,數位電視受像機31就可將透過HDMI(R)纜線36、增幅器32、及HDMI(R)纜線35而從再生裝置33所接收到的資料,再透過網路線37而發送至數位電視受像機34,因此也不需要圖1之網路線18及集線器16所對應之網路線或電子機器。
如圖1所示,於先前的影像傳輸系統中,隨著所收送訊之資料或通訊方式,各自需要不同種類的纜線,電子機器彼此連接之纜線的配線是很繁雜。相對於此,於圖2所示的影像傳輸系統中,藉由HDMI(R)纜線所連接的電子機器間,因為可高速地進行IP通訊等雙向通訊,因此可簡化電子機器的連接。換言之,先前繁雜的連接電子機器彼此的纜線支配線,可使其變得較為簡單。
接著,圖3係被HDMI(R)纜線所互相連接之電子機器 之各自內藏的HDMI(R)訊源端及HDMI(R)接收端,例如被設於圖2的增幅器32內的HDMI(R)訊源端、及被設於數位電視受像機31內的HDMI(R)接收端之構成例。
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係被1條HDMI(R)纜線35所連接,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係可一面保持與現行HDMI(R)的相容性,一面可利用HDMI(R)纜線35,高速地進行雙向IP通訊。
HDMI(R)訊源端71,係從1垂直同期訊號至下個垂直同期訊號之區間起,於除了水平歸線區間及垂直歸線區間以外之區間亦即有效影像區間(以下亦適宜地簡稱為活化視訊區間)中,將非壓縮之1畫面份的影像之像素資料所對應的差動訊號,以複數之通道,向HDMI(R)接收端72進行單向送訊,同時,於水平歸線區間或垂直歸線區間中,至少將附隨於影像的聲音資料或控制資料、其他補助資料等所對應之差動訊號,以複數之通道,向HDMI(R)接收端72進行單向送訊。
亦即,HDMI(R)訊源端71,係具有發送器81。發送器81,例如,係將非壓縮之影像的像素資料轉換成對應之差動訊號,以複數通道亦即3個TMDS通道# 0、# 1、# 2,透過HDMI(R)纜線35而向所連接的HDMI(R)接收端72,單向地進行序列傳輸。
又,發送器81,係將非壓縮之附隨於影像的聲音資料、甚至必要的控制資料其他補助資料等,轉換成對應的差動訊號,以3個TMDS通道# 0、# 1、# 2而對透過 HDMI(R)纜線35所連接的HDMI(R)接收端72,單向地進行序列傳輸。
然後,發送器81,係將同步於以3個TMDS通道# 0、# 1、# 2所發送之像素資料的像素時脈,以TMDS時脈通道,向透過HDMI(R)纜線35所連接之HDMI(R)接收端72進行送訊。此處,在1個TMDS通道# i(i=0,1,2)中,在像素時脈的1個時脈的期間內,會發送10位元的像素資料。
HDMI(R)接收端72,係係於活化視訊區間中,將從HDMI(R)訊源端71以複數通道單向發送過來的像素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加以接收,並且,於水平歸線區間或垂直歸線區間中,將從HDMI(R)訊源端71以複數通道單向發送過來的聲音資料或控制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加以接收。
亦即,HDMI(R)接收端72,係具有接收器82。接收器82,係將以TMDS通道# 0、# 1、# 2而從透過HDMI(R)纜線35所連接之HDMI(R)訊源端71而被單向發送過來的像素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和聲音資料或控制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同步於同樣從HDMI(R)訊源端71以TMDS時脈通道所發送過來的像素時脈,而加以收訊。
在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所成的HDMI(R)系統的傳輸通道中,從HDMI(R)訊源端71對HDMI(R)接收端72,除了用來將像素資料及聲音資料同步 於像素時脈而單向地進行序列傳輸所需之做為傳輸通道的3個TMDS通道# 0乃至# 2,和做為傳輸像素時脈之傳輸通道的TMDS時脈通道之外,還有稱為DDC(Display Data Channel)83或CEC線84的傳輸通道。
DDC83,係由HDMI(R)纜線35中所含之未圖示的2條訊號線所成,在HDMI(R)訊源端71從透過HDMI(R)纜線35連接之HDMI(R)接收端72而讀出E-EDID(Enhanced 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時,會被使用。
亦即,HDMI(R)接收端72,係除了接收器82以外還具有記憶著關於自己之設定或性能的資訊亦即E-EDID的EDIDROM(EDID ROM(Read Only Memory))85。HDMI(R)訊源端71,係從透過HDMI(R)纜線35所連接之HDMI(R)接收端72,將該HDMI(R)接收端72之EDIDROM85所記憶之E-EDID,透過DDC83而加以讀出,並根據該E-EDID,而辨識出HDMI(R)接收端72的設定或性能,亦即例如HDMI(R)接收端72(具有其之電子機器)所支援的影像格式(設定檔),例如RGB(Red,Green,Blue),或YCbCr4:4:4、YCbCr4:2:2等。
此外,雖然未圖示,但HDMI(R)訊源端71也是和HDMI(R)接收端72同樣地,記憶著E-EDID,可因應需要而將該E-EDID發送至HDMI(R)接收端72。
CEC線84,係由HDMI(R)纜線35所含之未圖示的1條訊號線所成,在HDMI(R)訊源端71和HDMI(R)接收端72之間,進行控制用資料的雙向通訊時所使用。
又,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係透過DDC83或CEC線84,例如,將依照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802.3規格的訊框,發送至HDMI(R)接收端72及HDMI(R)訊源端71,藉此就可進行雙向IP通訊。
甚至,在HDMI(R)纜線35中,係含有被連接在被稱作熱插拔偵測(Hot Plug Detect)之腳位的訊號線86,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係可利用該訊號線86,來偵測出新的電子機器、亦即HDMI(R)接收端72或HDMI(R)訊源端71的連接。
接著,圖4及圖5係表示,與HDMI(R)纜線35連接,被設在HDMI(R)訊源端71或HDMI(R)接收端72的未圖示之連接頭的腳位排列(pin assignment)。
此外,圖4及圖5中,左欄(PIN欄)中記載著用來特定連接頭之腳位的腳位編號,右欄(Signal Assignment欄)中則記載著,被同一行之左欄中所記載之腳位編號所特定之腳位所被分配的訊號名稱。
圖4係圖示HDMI(R)之稱作A型(Type-A)連接頭的腳位排列。
TMDS通道# i的差動訊號TMDS Data # i+與TMDS Data # i-所被傳輸的差動訊號線亦即2條訊號線,係被連接至被分配TMDS Data # i+之腳位(腳位編號為1,4,7之腳位)、和被分配TMDS Data # i-之腳位(腳位編號為3,6,9之腳位)。
又,控制用資料亦即CEC訊號所被傳輸的CEC線84,係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3的腳位,腳位編號14的腳位係為空(Reserved)腳位。若利用此空腳位來進行雙向IP通訊,則可保持與現行HDMI(R)的相容性。於是,為了能使用CEC線84及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4之腳位的訊號線來傳輸差動訊號,連接至腳位編號14之腳位的訊號線、與CEC線84,係被施以差動雙絞接線(twise pair connect)並被屏蔽(shield),且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7號腳位的CEC線84及DDC83之地線做接地。
然後,傳輸E-EDID等之SDA(Serial Data)訊號的訊號線,係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6之腳位,SDA訊號收送時之同步所用的時脈訊號亦即SCL(Serial Clock)訊號所被傳輸的訊號線,係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5之腳位。圖3的DDC83,係由傳輸SDA訊號的訊號線、及傳輸SCL訊號的訊號線所構成。
又,傳輸SDA訊號的訊號線、及傳輸SCL訊號的訊號線,係和CEC線84及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4之腳位的訊號線同樣地,是以可傳輸差動訊號的方式而被施以差動雙絞接線並被屏蔽,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7號腳位的地線做接地。
然後,傳輸用來偵測新電子機器之連接的訊號的訊號線86,係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9之腳位。
圖5係圖示HDMI(R)之稱作C型(Type-C)或迷你型連接頭的腳位排列。
TMDS通道# i的差動訊號TMDS Data # i+與TMDS Data # i-所被傳輸的差動訊號線亦即2條訊號線,係被連接至被分配TMDS Data # i+之腳位(腳位編號為2,5,8之腳位)、和被分配TMDS Data # i-之腳位(腳位編號為3,6,9之腳位)。
又,CEC訊號所被傳輸的CEC線84,係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4的腳位,腳位編號17的腳位係為空(Reserved)腳位。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7之腳位的訊號線、與CEC線84,係和A型時的情形相同,被施以差動雙絞接線並被屏蔽,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3號腳位的CEC線84及DDC83之地線做接地。
然後,傳輸SDA訊號的訊號線,係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6之腳位,傳輸SCL訊號的訊號線,係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5之腳位。又,傳輸SDA訊號的訊號線、及傳輸SCL訊號的訊號線,係和A型時的情況相同,以可傳輸差動訊號的方式而被施以差動雙絞接線並被屏蔽,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3號腳位的地線做接地。又然後,傳輸用來偵測新電子機器之連接的訊號的訊號線86,係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9之腳位。
接著圖6係為,使用CEC線84、及HDMI(R)連接頭之空腳位上所連接之訊號線,來進行半雙工通訊方式之IP通訊的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之構成圖。此外,圖6係圖示了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中的有關半雙工通訊之部份的構成例。又,圖 6中,和圖3對應的部份,係標示同一符號,並適宜地省略其說明。
HDMI(R)訊源端71,係由發送器81、切換控制部121、及時序控制部122所構成。又,發送器81中,係設有轉換部131、解碼部132、及切換器133。
對轉換部131,係藉由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之間的雙向IP通訊,而被供給著要從HDMI(R)訊源端71向HDMI(R)接收端72發送之資料、亦即Tx資料。Tx資料,例如係為被壓縮過的像素資料或聲音資料。
轉換部131,例如係由差動擴大器所構成,將所被供給之Tx資料,轉換成2個部分訊號所成的差動訊號。又,轉換部131,係將轉換所得之差動訊號,透過CEC線84、及被設在發送器81中未圖示之連接頭的空腳位所連接的訊號線141,而發送至接收器82。亦即,轉換部131,係將構成轉換所得之差動訊號的一方之部分訊號,透過CEC線84、更詳言之是透過了被設在發送器81中的訊號線、且被連接至HDMI(R)纜線35之CEC線84的訊號線,而供給至切換器133;將構成差動訊號的另一方之部分訊號,透過訊號線141、更詳言之是透過了被設在發送器81中的訊號線、且被連接至HDMI(R)纜線35之訊號線141的訊號線、及訊號線141,而供給至接收器82。
解碼部132,例如係由差動擴大器所構成,其輸入端子是被CEC線84及訊號線141所連接。解碼部132,係 基於時序控制部122之控制,將透過CEC線84及訊號線141而從接收器82發送過來的差動訊號,亦即CEC線84上的部分訊號及訊號線141上的部分訊號所成之差動訊號,予以接收,並解碼成原本的資料亦即Rx資料而加以輸出。此處,所謂的Rx資料,係藉由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之間的雙向IP通訊,而從HDMI(R)訊源端72向HDMI(R)接收端71所發送之資料,例如是要求發送像素資料或聲音資料的命令等。
對切換器133,係於資料發送的時序中,被供給著來自HDMI(R)訊源端71的CEC訊號、或來自轉換部131的構成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於資料接收的時序中,被供給著來自接收器82的CEC訊號、或來自接收器82的構成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切換器133,係基於來自切換控制部121的控制,而將來自HDMI(R)訊源端71的CEC訊號、或者是來自接收器82的CEC訊號;或是將構成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或者是構成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予以選擇而輸出。
亦即,切換器133,係於HDMI(R)訊源端71對HDMI(R)接收端72發送資料的時序中,將從HDMI(R)訊源端71所供給之CEC訊號、或從轉換部131所供給之部分訊號當中之一者加以選擇,並將所選擇的CEC訊號或部分訊號,透過CEC線84而發送至接收器82。
又,切換器133,係於HDMI(R)訊源端71將從 HDMI(R)接收端72所發送過來之資料加以接收的時序中,將透過CEC線84而從接收器82發送過來的CEC訊號、或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加以接收,並將所接收之CEC訊號或部分訊號,供給至HDMI(R)訊源端71或解碼部132。
切換控制部121係控制切換器133,使切換器133進行切換以選擇被供給至切換器133之訊號當中之任一者。時序控制部122,係控制著解碼部132的差動訊號收訊時序。
又,HDMI(R)接收端72,係由接收器82、時序控制部123、切換控制部124所構成。再者,在接收器82中,係設有轉換部134、切換器135、及解碼部136。
轉換部134,例如係由差動擴大器所構成,對轉換部134係供給著Rx資料。轉換部134,係基於時序控制部123之控制,將所被供給之Rx資料轉換成由2個部分訊號所成之差動訊號,將轉換所得之差動訊號,透過CEC線84及訊號線141而發送至發送器81。亦即,轉換部134,係將構成轉換所得之差動訊號的一方之部分訊號,透過CEC線84、更詳言之是透過了被設在接收器82中的訊號線、且被連接至HDMI(R)纜線35之CEC線84的訊號線,而供給至切換器135;將構成差動訊號的另一方之部分訊號,透過訊號線141、更詳言之是透過了被設在接收器82中的訊號線、且被連接至HDMI(R)纜線35之訊號線141的訊號線、及訊號線141,而供給至發送器81。
對切換器135,係於資料接收的時序中,被供給著來自發送器81的CEC訊號、或來自發送器81的構成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於資料發送的時序中,被供給著來自轉換部134的構成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或來自HDMI(R)接收端72的CEC訊號。切換器135,係基於來自切換控制部124的控制,而將來自發送器81的CEC訊號、或者是來自HDMI(R)接收端72的CEC訊號;或是將構成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或者是構成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予以選擇而輸出。
亦即,切換器135,係於HDMI(R)接收端72對HDMI(R)訊源端71發送資料的時序中,將從HDMI(R)接收端72所供給之CEC訊號、或從轉換部134所供給之部分訊號當中之一者加以選擇,並將所選擇的CEC訊號或部分訊號,透過CEC線84而發送至發送器81。
又,切換器135,係於HDMI(R)接收端72將從HDMI(R)訊源端71所發送過來之資料加以接收的時序中,將透過CEC線84而從發送器81發送過來的CEC訊號、或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加以接收,並將所接收之CEC訊號或部分訊號,供給至HDMI(R)接收端72或解碼部136。
解碼部136,例如係由差動擴大器所構成,其輸入端子是被CEC線84及訊號線141所連接。解碼部136,係將透過CEC線84及訊號線141而從發送器81發送過來 的差動訊號,亦即CEC線84上的部分訊號及訊號線141上的部分訊號所成之差動訊號,予以接收,並解碼成原本的資料亦即Tx資料而加以輸出。
切換控制部124係控制切換器135,使切換器135進行切換以選擇被供給至切換器135之訊號當中之任一者。時序控制部123,係控制著轉換部134的差動訊號送訊時序。
又,當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是用CEC線84及連接空腳位之訊號線141、和傳輸SDA訊號的訊號線及傳輸SCL訊號的訊號線,來進行全雙工通訊方式的IP通訊時,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係例如構成如圖7所示。此外,圖7中,和圖6對應的部份,係標示同一符號,並適宜地省略其說明。
HDMI(R)訊源端71,係由發送器81、切換控制部121、及切換控制部171所構成。又,發送器81中,係設有轉換部131、切換器133、切換器181、切換器182、及解碼部183。
對切換器181,係於資料發送的時序中,被供給著來自HDMI(R)訊源端71的SDA訊號;於資料接收的時序中,被供給著來自接收器82的SDA訊號、或來自接收器82的構成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切換器181,係基於來自切換控制部171的控制,而將來自HDMI(R)訊源端71的SDA訊號、或者是來自接收器82的SDA訊號,或是構成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 訊號,予以選擇而輸出。
亦即,切換器181,係於HDMI(R)訊源端71將從HDMI(R)接收端72所發送過來之資料加以接收的時序中,將透過傳輸SDA訊號之訊號線亦即SDA線191而從接收器82發送過來的SDA訊號,或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加以接收,並將所接收之SDA訊號或部分訊號,供給至HDMI(R)訊源端71或解碼部183。
又,切換器181,係於HDMI(R)訊源端71對HDMI(R)接收端72發送資料的時序中,將從HDMI(R)訊源端71所供給之SDA訊號,透過SDA線191而發送至接收器82;或是不對接收器82發送任何訊號。
對切換器182,係於資料發送的時序中,被供給著來自HDMI(R)訊源端71的SCL訊號;於資料接收的時序中,被供給著來自接收器82的構成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切換器182,係基於來自切換控制部171的控制,而將SCL訊號或構成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當中之任一者,予以選擇而輸出。
亦即,切換器182,係於HDMI(R)訊源端71將從HDMI(R)接收端72所發送過來之資料加以接收的時序中,將透過傳輸SCL訊號之訊號線亦即SCL線192而從接收器82發送過來的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加以接收,並將所接收之部分訊號,供給至解碼部183;或是不接收任何訊號。
又,切換器182,係於HDMI(R)訊源端71對HDMI(R) 接收端72發送資料的時序中,將從HDMI(R)訊源端71所供給之SCL訊號,透過SCL線192而發送至接收器82;或是不發送任何訊號。
解碼部183,例如係由差動擴大器所構成,其輸入端子是被SDA線191及SCL線192所連接。解碼部183,係將透過SDA線191及SCL線192而從接收器82發送過來的差動訊號,亦即SDA線191上的部分訊號及SCL線192上的部分訊號所成之差動訊號,予以接收,並解碼成原本的資料亦即Rx資料而加以輸出。
切換控制部171係控制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針對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之各者,使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進行切換以選擇所被供給之訊號當中之任一者。
又,HDMI(R)接收端72,係由接收器82、切換控制部124、及切換控制部172所構成。再者,在接收器82中,係設有切換器135、解碼部136、轉換部184、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
轉換部184,例如係由差動擴大器所構成,對轉換部184係供給著Rx資料。轉換部184,係將所被供給之Rx資料轉換成由2個部分訊號所成之差動訊號,將轉換所得之差動訊號,透過SDA線191及SCL線192而發送至發送器81。亦即,轉換部184,係將構成轉換所得之差動訊號之一方的部分訊號,透過切換器185而發送至發送器81,將構成差動訊號之另一方的部分訊號,透過切換器186而發送至發送器81。
對切換器185,係於資料發送的時序中,被供給著來自轉換部184的構成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或是來自HDMI(R)接收端72的SDA訊號;於資料接收的時序中,被供給著來自發送器81的SDA訊號。切換器185,係基於來自切換控制部172的控制,而將來自HDMI(R)接收端72的SDA訊號、或者是來自發送器81的SDA訊號,或是構成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予以選擇而輸出。
亦即,切換器185,係於HDMI(R)接收端72接收從HDMI(R)訊源端71所發送過來之資料的時序中,將透過SDA線191而從發送器81發送過來的SDA訊號加以接收,並將所接收之SDA訊號,供給至HDMI(R)接收端72或解碼部136;或不接收任何訊號。
又,切換器185,係於HDMI(R)接收端72對HDMI(R)訊源端71發送資料的時序中,將從HDMI(R)接收端72所供給之SDA訊號,或從轉換部184所供給之部分訊號,透過SDA線191而發送至發送器81。
對切換器186,係於資料發送的時序中,被供給著來自轉換部184的構成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於資料接收的時序中,被供給著來自發送器81的SCL訊號。切換器186,係基於來自切換控制部172的控制,而將構成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或SCL訊號當中之任一者,予以選擇而輸出。
亦即,切換器186,係於HDMI(R)接收端72接收從 HDMI(R)訊源端71所發送過來之資料的時序中,將透過SCL線192而從發送器81發送過來的SCL訊號加以接收,並將所接收之SCL訊號,供給至HDMI(R)接收端72或解碼部136;或不接收任何訊號。
又,切換器186,係於HDMI(R)接收端72對HDMI(R)訊源端71發送資料的時序中,將從轉換部184所供給之部分訊號,透過SCL線192而發送至發送器81;或是不發送任何訊號。
切換控制部172係控制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針對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之各者,使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進行切換以選擇所被供給之訊號當中之任一者。
順便一提,在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IP通訊時,能夠進行半雙工通訊,還是能夠進行全雙工通訊,係隨著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之各自的構成而決定。此處,HDMI(R)訊源端71,係參照從HDMI(R)接收端72所接收到的E-EDID,來判斷是否能夠進行半雙工通訊、還是能進行全雙工通訊、或是能藉由CEC訊號之收授來進行雙向通訊。
HDMI(R)訊源端71所接收的E-EDID,例如圖8所示,是由基本區塊和擴充區塊所成。
在E-EDID的基本區塊的開頭,係配置著以“E-EDID1.3 Basic Structure”所表示之E-EDID1.3規格所制定的資料,接著配置有“Preferred timing”所表示之用來與先前EDID保持相容性的時序資訊,及以“2nd timing”所表示之和用來與先前EDID保持相容性的“Preferred timing”不同的時序資訊。
又,在基本區塊中,接著“2nd timing”後面,依序配置有:“Monitor NAME”所表示的代表顯示裝置名稱之資訊,及“Monitor Range Limits”所表示的代表關於長寬比是4:3及16:9時能夠顯示之像素數之資訊。
相對於此,在擴充區塊的開頭,係配置著以“Speaker Allocation”所表示的關於左右揚聲器之資訊,接著依序配置有,以“VIDEO SHORT”所表示的代表可能顯示之影像尺寸、畫格速率、是交錯式還是循序式之資訊、長寬比等資訊所被記述之資料,以“AUDIO SHORT”所表示之可能再生的聲音編碼方式、取樣頻率、截止頻帶、編解碼器位元數等資訊所被記述之資料,及以“Speaker Allocation”所表示的關於左右揚聲器之資訊
又,在擴充區塊中,係接著“Speaker Allocation”後面,配置著以“Vender Specific”所表示的每個廠商所固有定義的資料,以“3rd timing”所表示之用來與先前的EDID保持相容性的時序資訊,及以“4th timing”所表示之用來與先前的EDID保持相容性的時序資訊。
然後,以“Vender Specific”所表示的資料,係為圖9所示的資料結構。亦即,“Vender Specific”所表示的資料中係設有,1位元組的區塊亦即第0區塊乃至第N區塊。
在“Vender Specific”所表示的資料的開頭所被配置 的第0區塊中係配置著,以“Vendor-Specific tag code(=3)”所表示的代表資料“Vender Specific”之資料領域的標頭,及以“Length(=N)”所表示的代表“Vender Specific”之長度的資訊。
又,第1區塊乃至第3區塊中係配置著,以“24bit IEEE Registration Identifier(0x000C03)LSB first”所表示之代表是HDMI(R)用而被登錄的號碼“0x000C03“之資訊。然後,第4區塊及第5區塊中係配置著,分別以“A”、“B”、“C”、及“D”所表示之,24bit的接收端機器的物理位址之資訊。
在第6區塊中,係配置著,以“Supports-AI”所表示之接收端機器所支援之機能的旗標,以“DC-48bit”、“DC-36bit”、及“DC-30bit”所個別表示的用來指定每1像素之位元數的各個資訊,以“DC-Y444”所表示之代表接收端機器是否支援YCbCr4:4:4之影像傳輸的旗標,及以“DVI-Dual”所表示之代表接收端機器是否支援雙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的旗標。
又,第7區塊中係配置著,以“Max-TMDS-Clock”所表示之代表TMDS像素時脈之最大頻率的資訊。再者,在第8區塊中,係配置著以“Latency”所表示之代表有無映像與聲音之延遲資訊的旗標,以“Full Duplex”所表示之代表是否可全雙工通訊的全雙工旗標,及以“Half Duplex”所表示之代表是否可半雙工通訊的半雙工旗標。
此處,例如被設定之(例如被設定成“1”的)全雙工 旗標,係表示HDMI(R)接收端72是具有進行全雙工通訊之機能,亦即係為圖7所示之構成;被重置之(例如被設定成“0”的)全雙工旗標,係表示HDMI(R)接收端72是不具進行全雙工通訊之機能。
同樣地,例如被設定之(例如被設定成“1”的)半雙工旗標,係表示HDMI(R)接收端72是具有進行半雙工通訊之機能,亦即係為圖6所示之構成;被重置之(例如被設定成“0”的)半雙工旗標,係表示HDMI(R)接收端72是不具進行半雙工通訊之機能。
又,以“Vender Specific”所表示之資料的第9區塊中,係配置著以“Video Latency”所表示的循序式映像的延遲時間資料,在第10區塊中,係配置著以“Audio Latency”所表示的附隨於循序式映像的聲音的延遲時間資料。再者,在第11區塊中係配置著以“Interlaced Video Latency”所表示的交錯式映像的延遲時間資料,在第12區塊中,係配置著以“Interlaced Audio Latency”所表示的附隨於交錯式映像的聲音的延遲時間資料。
HDMI(R)訊源端71,係基於從HDMI(R)接收端72所接收之E-EDID中所含之全雙工旗標及半雙工旗標,判定是否能進行半雙工通訊、全雙工通訊、或是CEC訊號之收授所致之雙向通訊,依照該判定結果,而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雙向通訊。
例如,若HDMI(R)訊源端71是圖6所示之構成時,則HDMI(R)訊源端71,係可和圖6所示之HDMI(R)接收 端72進行半雙工通訊,但無法和圖7所示之HDMI(R)接收端72進行半雙工通訊。
於是,HDMI(R)訊源端71,係一旦HDMI(R)訊源端71所被設置之電子機器的電源打開,就開始通訊處理,相應於被HDMI(R)訊源端71所連接之HDMI(R)接收端72所具有的機能,進行雙向通訊。
以下,參照圖10的流程圖,說明圖6所示之HDMI(R)訊源端71所做的通訊處理。
於步驟S11中,HDMI(R)訊源端71係判定是否有新的電子機器被連接在HDMI(R)訊源端71。例如,HDMI(R)訊源端71係基於訊號線86所連接的稱作Hot Plug Detect之腳位所被附加之電壓的大小,來判定是否有HDMI(R)接收端72所被設置之新的電子機器連接。
於步驟S11中,若判定為沒有新的電子機器連接時,則因為不進行通訊,所以結束通訊處理。
相對於此,於步驟S11中,若判定為有新的電子機器連接時,則於步驟S12中,切換控制部121係控制切換器133,以使得於資料送訊時,來自HDMI(R)訊源端71的CEC訊號會被選擇,於資料收訊時來自接收器82的CEC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33予以切換。
於步驟S13中,HDMI(R)訊源端71,係將透過DDC83而從HDMI(R)接收端72所發送過來的E-EDID,加以接收。亦即,HDMI(R)接收端72係一旦偵測HDMI(R)訊源端71的連接,便從EDIDROM85中讀出E-EDID,將 所讀出的E-EDID透過DDC83而發送至HDMI(R)訊源端71,因此HDMI(R)訊源端71便接收從HDMI(R)接收端72所發送過來的E-EDID。
於步驟S14中,HDMI(R)訊源端71係判定是否能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半雙工通訊。亦即,HDMI(R)訊源端71,係參照從HDMI(R)接收端72所接收到的E-EDID,判定圖9的半雙工旗標“Half Duplex”是否有被設定,例如若半雙工旗標有被設定時,則判定為HDMI(R)訊源端71係可進行半雙工通訊方式的雙向IP通訊,亦即可半雙工通訊。
於步驟S14中,若判定為可半雙工通訊時,則於步驟S15中,HDMI(R)訊源端71,係做為表示雙向通訊時所用之通道的通道資訊,將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進行半雙工通訊方式之IP通訊之意旨的訊號,透過切換器133及CEC線84而發送至接收器82。
亦即,若半雙工旗標有被設定時,則HDMI(R)訊源端71,係得知HDMI(R)接收端72是圖6所示之構成,可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進行半雙工通訊,因此將通道資訊發送至HDMI(R)接收端72,以通知要進行半雙工通訊之意旨。
於步驟S16中,切換控制部121係控制切換器133,以使得於資料送訊時,來自轉換部131的Tx訊號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於資料收訊時來自接收器82的Rx訊號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33 予以切換。
於步驟S17中,HDMI(R)訊源端71的各部,係藉由半雙工通訊方式,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雙向IP通訊,結束通訊處理。亦即,於資料送訊時,轉換部131,係將從HDMI(R)訊源端71所供給之Tx資料轉換成差動訊號,將構成轉換所得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當中的一方供給至切換器133,將另一方之部分訊號透過訊號線141而發送至接收器82。切換器133,係將從轉換部131所供給之部分訊號,透過CEC線84而發送至接收器82。藉此,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係被從HDMI(R)訊源端71發送至HDMI(R)接收端72。
又,於資料收訊時,解碼部132,係將從接收器82所發送過來的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加以接收。亦即,切換器133,係將透過CEC線84而從接收器82發送過來的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加以接收,並將所收到的部分訊號,供給至解碼部132。解碼部132,係將從切換器133所供給之部分訊號、及透過訊號線141而從接收器82所供給之部分訊號所成的差動訊號,基於時序控制部122的控制,解碼成原本的資料亦即Rx資料,輸出至HDMI(R)訊源端71。
藉此,HDMI(R)訊源端71係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控制資料或像素資料、聲音資料等各種資料的收授。
又,於步驟S14中,若判定為不可進行半雙工通訊時,則於步驟S18中,HDMI(R)訊源端71之各部,係藉 由進行CEC訊號之收送訊來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雙向通訊,結束通訊處理。
亦即,於資料送訊時,HDMI(R)訊源端71,係透過切換器133及CEC線84,將CEC訊號發送至接收器82;於資料收訊時,HDMI(R)訊源端71,係將透過切換器133及CEC線84而從接收器82所發送過來的CEC訊號加以接收,藉此以和HDMI(R)接收端72進行控制資料之收授。
如此一來,HDMI(R)訊源端71係參照半雙工旗標,與可半雙工通訊的HDMI(R)接收端72,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來進行半雙工通訊。
如此,將切換器133予以切換以選擇要發送的資料、及要接收的資料,與HDMI(R)接收端72之間,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進行半雙工通訊、亦即進行半雙工通訊方式的IP通訊,就可一面與先前的HDMI(R)保持相容性,一面可進行高速的雙向通訊。
又,與HDMI(R)訊源端71同樣地,HDMI(R)接收端72也是一旦HDMI(R)接收端72所被設置之電子機器的電源打開,就開始通訊處理,和HDMI(R)訊源端71進行雙向通訊。
以下,參照圖11的流程圖,說明圖6所示之HDMI(R)接收端72所做的通訊處理。
於步驟S41中,HDMI(R)接收端72係判定是否有新的電子機器被連接在HDMI(R)接收端72。例如,HDMI(R)接收端72係基於訊號線86所連接的稱作Hot Plug Detect 之腳位所被附加之電壓的大小,來判定是否有HDMI(R)訊源端71所被設置之新的電子機器連接。
於步驟S41中,若判定為沒有新的電子機器連接時,則因為不進行通訊,所以結束通訊處理。
相對於此,於步驟S41中,若判定為有新的電子機器連接時,則於步驟S42中,切換控制部124係控制切換器135,以使得於資料送訊時,來自HDMI(R)接收端72的CEC訊號會被選擇,於資料收訊時來自發送器81的CEC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35予以切換。
於步驟S43中,HDMI(R)接收端72,係從EDIDROM85中讀出E-EDID,並將所讀出的E-EDID,透過DDC83而發送至HDMI(R)訊源端71。
於步驟S44中,HDMI(R)接收端72係判定是否有接收到,從HDMI(R)訊源端71所發送過來的通道資訊。
亦即,從HDMI(R)訊源端71,係隨應於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所具有之機能,而發送出用來表示雙向通訊之通道的通道資訊。例如,若HDMI(R)訊源端71是如圖6所示之構成時,則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係可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來進行半雙工通訊,因此從HDMI(R)訊源端71至HDMI(R)接收端72係會發送,要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進行IP通訊之意旨的通道資訊。HDMI(R)接收端72,係將透過切換器135及CEC線84而從HDMI(R)訊源端71所發送過來的通道資訊加以接收,並判定為已收到通道資 訊。
相對於此,若HDMI(R)訊源端71並不具有進行半雙工通訊之機能時,則從HDMI(R)訊源端71至HDMI(R)接收端72,係不會發送通道資訊過來,因此HDMI(R)接收端72係判定為沒有接收到通道資訊。
於步驟S44中,若判定為已收到通道資訊時,則處理係進入步驟S45,切換控制部124,係控制切換器135,以使得於資料送訊時,來自轉換部134的Rx訊號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於資料收訊時來自發送器81的Tx訊號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35予以切換。
於步驟S46中,HDMI(R)接收端72的各部,係藉由半雙工通訊方式,與HDMI(R)訊源端71進行雙向IP通訊,結束通訊處理。亦即,於資料送訊時,轉換部134,係基於時序控制部123的控制,將從HDMI(R)接收端72所供給之Rx資料轉換成差動訊號,將構成轉換所得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當中的一方供給至切換器135,將另一方之部分訊號透過訊號線141而發送至發送器81。切換器135,係將從轉換部134所供給之部分訊號,透過CEC線84而發送至發送器81。藉此,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係被從HDMI(R)接收端72發送至HDMI(R)訊源端71。
又,於資料收訊時,解碼部136,係將從發送器81所發送過來的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加以接收。亦 即,切換器135,係將透過CEC線84而從發送器81發送過來的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加以接收,並將所收到的部分訊號,供給至解碼部136。解碼部136,係將從切換器135所供給之部分訊號、及透過訊號線141而從發送器81所供給之部分訊號所成的差動訊號,解碼成原本的資料亦即Tx資料,輸出至HDMI(R)接收端72。
藉此,HDMI(R)接收端72係與HDMI(R)訊源端71,進行控制資料或像素資料、聲音資料等各種資料的收授。
又,於步驟S44中,若判定為未收到通道資訊時,則於步驟S47中,HDMI(R)接收端72之各部,係藉由進行CEC訊號之收送訊來與HDMI(R)訊源端71進行雙向通訊,結束通訊處理。
亦即,於資料送訊時,HDMI(R)接收端72,係透過切換器135及CEC線84,將CEC訊號發送至發送器81;於資料收訊時,HDMI(R)接收端72,係將透過切換器135及CEC線84而從發送器81所發送過來的CEC訊號加以接收,藉此以和HDMI(R)訊源端71進行控制資料之收授。
如此一來,HDMI(R)接收端72係一旦接收到通道資訊,就與HDMI(R)接收端72,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來進行半雙工通訊。
如此,HDMI(R)接收端72便切換著切換器135來選擇要發送之資料、及要接收之資料,與HDMI(R)訊源端71之間,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進行半雙工通訊, 藉此就可一面與先前的HDMI(R)保持相容性,一面可進行高速的雙向通訊。
又,若HDMI(R)訊源端71是圖7所示之構成時,則HDMI(R)訊源端71,係於通訊處理中,基於E-EDID中所含之全雙工旗標來判定HDMI(R)接收端72是否具有全雙工通訊之機能,依照其判定結果而進行雙向通訊。
以下,參照圖12的流程圖,說明圖7所示之HDMI(R)訊源端71所做的通訊處理。
於步驟S71中,HDMI(R)訊源端71係判定是否有新的電子機器被連接在HDMI(R)訊源端71。於步驟S71中,若判定為沒有新的電子機器連接時,則因為不進行通訊,所以結束通訊處理。
相對於此,於步驟S71中,若判定為有新的電子機器連接時,則於步驟S72中,切換控制部171,係控制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於資料送訊時,藉由切換器181使來自HDMI(R)訊源端71的SDA訊號被選擇,藉由切換器182使來自HDMI(R)訊源端71的SCL訊號被選擇,而於資料收訊時,藉由切換器181使來自接收器82的SDA訊號被選擇,以此方式來將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予以切換。
於步驟S73中,切換控制部121係控制切換器133,以使得於資料送訊時,來自HDMI(R)訊源端71的CEC訊號會被選擇,於資料收訊時,來自接收器82的CEC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33予以切換。
於步驟S74中,HDMI(R)訊源端71,係將透過DDC83的SDA線191而從HDMI(R)接收端72所發送過來的E-EDID,加以接收。亦即,HDMI(R)接收端72係一旦偵測HDMI(R)訊源端71的連接,便從EDIDROM85中讀出E-EDID,將所讀出的E-EDID透過DDC83的SDA線191而發送至HDMI(R)訊源端71,因此HDMI(R)訊源端71便接收從HDMI(R)接收端72所發送過來的E-EDID。
於步驟S75中,HDMI(R)訊源端71係判定是否能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全雙工通訊。亦即,HDMI(R)訊源端71,係參照從HDMI(R)接收端72所接收到的E-EDID,判定圖9的全雙工旗標“Full Duplex”是否有被設定,例如若全雙工旗標有被設定時,則判定為HDMI(R)訊源端71係可進行全雙工通訊方式的雙向IP通訊,亦即可全雙工通訊。
於步驟S75中,若判定為可全雙工通訊時,則於步驟S76中,切換控制部171,係控制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於資料收訊時,以使來自接收器82之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予以切換。
亦即,切換控制部171,係於資料收訊時,在從接收器82所發送過來的、構成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之部分訊號當中,使得透過SDA線191而而被發送過來的部分訊號是被切換器181所選擇,透過SCL線192而而被發送過來的部分訊號是被切換器182所選擇的方式,來將 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予以切換。
構成DDC83的SDA線191及SCL線192,係由於從HDMI(R)接收端72向HDMI(R)訊源端71發送了E-EDID之後就不被利用,亦即透過SDA線191及SCL線192的SDA訊號或SCL訊號之收送訊係不再被進行,因此可將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加以切換,將SDA線191及SCL線192,當成全雙工通訊的Rx資料之傳輸路來加以利用。
於步驟S77中,HDMI(R)訊源端71,係做為表示雙向通訊之通道的通道資訊,將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和SDA線191及SCL線192來進行全雙工通訊方式之IP通訊之意旨的訊號,透過切換器133及CEC線84而發送至接收器82。
亦即,若全雙工旗標有被設定時,則HDMI(R)訊源端71,係得知HDMI(R)接收端72是圖7所示之構成,可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和SDA線191及SCL線192來進行半雙工通訊,因此將通道資訊發送至HDMI(R)接收端72,以通知要進行全雙工通訊之意旨。
於步驟S78中,切換控制部121係控制切換器133,以使得於資料送訊時,來自轉換部131的Tx訊號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33予以切換。亦即,切換控制部121,係以使得從轉換部131供給至切換器133的、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33予以切換。
於步驟S79中,HDMI(R)訊源端71的各部,係藉由全雙工通訊方式,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雙向IP通訊,結束通訊處理。亦即,於資料送訊時,轉換部131,係將從HDMI(R)訊源端71所供給之Tx資料轉換成差動訊號,將構成轉換所得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當中的一方供給至切換器133,將另一方之部分訊號透過訊號線141而發送至接收器82。切換器133,係將從轉換部131所供給之部分訊號,透過CEC線84而發送至接收器82。藉此,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係被從HDMI(R)訊源端71發送至HDMI(R)接收端72。
又,於資料收訊時,解碼部183,係將從接收器82所發送過來的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加以接收。亦即,切換器181,係將透過SDA線191而從接收器82發送過來的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加以接收,並將所收到的部分訊號,供給至解碼部183。又,切換器182,係將透過SCL線192而從接收器82發送過來的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另一方之部分訊號加以接收,並將所收到的部分訊號,供給至解碼部183。解碼部183,係將從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所供給之部分訊號所成的差動訊號,解碼成原本的資料亦即Rx資料,輸出至HDMI(R)訊源端71。
藉此,HDMI(R)訊源端71係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控制資料或像素資料、聲音資料等各種資料的收授。
又,於步驟S75中,若判定為不可進行全雙工通訊 時,則於步驟S80中,HDMI(R)訊源端71之各部,係藉由進行CEC訊號之收送訊來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雙向通訊,結束通訊處理。
亦即,於資料送訊時,HDMI(R)訊源端71,係透過切換器133及CEC線84,將CEC訊號發送至接收器82;於資料收訊時,HDMI(R)訊源端71,係將透過切換器133及CEC線84而從接收器82所發送過來的CEC訊號加以接收,藉此以和HDMI(R)接收端72進行控制資料之收授。
如此一來,HDMI(R)訊源端71係參照全雙工旗標,與可全雙工通訊的HDMI(R)接收端72,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以及SDA線191及SCL線192,來進行全雙工通訊。
如此,藉由將切換器133、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予以切換來選擇要發送之資料、及要接收之資料,與HDMI(R)訊源端72之間,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以及SDA線191及SCL線192來進行全雙工通訊,藉此就可一面與先前的HDMI(R)保持相容性,一面可進行高速的雙向通訊。
又,即是HDMI(R)接收端72是圖7所示之構成的情況下,HDMI(R)接收端72係仍可和圖6所示之HDMI(R)接收端72的情況相同地進行通訊處理,來和HDMI(R)訊源端71進行雙向通訊。
以下,參照圖13的流程圖,說明圖7所示之HDMI(R)接收端72所做的通訊處理。
於步驟S111中,HDMI(R)接收端72係判定是否有新的電子機器被連接在HDMI(R)接收端72。於步驟S111中,若判定為沒有新的電子機器連接時,則因為不進行通訊,所以結束通訊處理。
相對於此,於步驟S111中,若判定為有新的電子機器連接時,則於步驟S112中,切換控制部172,係控制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使得於資料送訊時,藉由切換器185使來自HDMI(R)接收端72的SDA訊號被選擇,而於資料收訊時,藉由切換器185使來自發送器81的SDA訊號被選擇,藉由切換器186使來自發送器81的SCL訊號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予以切換。
於步驟S113中,切換控制部124係控制切換器135,以使得於資料送訊時,來自HDMI(R)接收端72的CEC訊號會被選擇,於資料收訊時,來自發送器81的CEC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35予以切換。
於步驟S114中,HDMI(R)接收端72,係從EDIDROM85中讀出E-EDID,並將所讀出的E-EDID,透過切換器185及DDC83的SDA線191而發送至HDMI(R)訊源端71。
於步驟S115中,HDMI(R)接收端72係判定是否有接收到,從HDMI(R)訊源端71所發送過來的通道資訊。
亦即,從HDMI(R)訊源端71,係隨應於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所具有之機能,而發送出用 來表示雙向通訊之通道的通道資訊。例如,若HDMI(R)訊源端71是如圖7所示之構成時,則由於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係可進行全雙工通訊,因此從HDMI(R)訊源端71至HDMI(R)接收端72,係發送出要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和SDA線191及SCL線192來進行全雙工通訊方式之IP通訊之意旨的通道資訊,因此HDMI(R)接收端72,係將透過切換器135及CEC線84而從HDMI(R)訊源端71所發送過來的通道資訊加以接收,並判定為已收到通道資訊。
相對於此,若HDMI(R)訊源端71並不具有進行全雙工通訊之機能時,則從HDMI(R)訊源端71至HDMI(R)接收端72,係不會發送通道資訊過來,因此HDMI(R)接收端72係判定為沒有接收到通道資訊。
於步驟S115中,若判定為已收到通道資訊時,則處理係進入步驟S116,切換控制部172,係控制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於資料送訊時,以使來自轉換部184之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予以切換。
於步驟S117中,切換控制部124係控制切換器135,以使得於資料收訊時,來自發送器81的Tx訊號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35予以切換。
於步驟S118中,HDMI(R)接收端72的各部,係藉由全雙工通訊方式,與HDMI(R)訊源端71進行雙向IP通 訊,結束通訊處理。亦即,於資料送訊時,轉換部184,係將從HDMI(R)接收端72所供給之Rx資料轉換成差動訊號,將構成轉換所得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當中的一方供給至切換器185,將另一方之部分訊號,供給至切換器186。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係將從轉換部184所供給之部分訊號,透過SDA線191及SCL線192而發送至發送器81。藉此,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係被從HDMI(R)接收端72發送至HDMI(R)訊源端71。
又,於資料收訊時,解碼部136,係將從發送器81所發送過來的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加以接收。亦即,切換器135,係將透過CEC線84而從發送器81發送過來的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加以接收,並將所收到的部分訊號,供給至解碼部136。解碼部136,係將從切換器135所供給之部分訊號、及透過訊號線141而從發送器81所供給之部分訊號所成的差動訊號,解碼成原本的資料亦即Tx資料,輸出至HDMI(R)接收端72。
藉此,HDMI(R)接收端72係與HDMI(R)訊源端71,進行控制資料或像素資料、聲音資料等各種資料的收授。
又,於步驟S115中,若判定為未收到通道資訊時,則於步驟S119中,HDMI(R)接收端72之各部,係藉由進行CEC訊號之收送訊來與HDMI(R)訊源端71進行雙向通訊,結束通訊處理。
如此一來,HDMI(R)接收端72係一旦接收到通道資 訊,就與HDMI(R)接收端72,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以及SDA線191及SCL線192,來進行全雙工通訊。
如此,HDMI(R)接收端72便切換著切換器135、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來選擇要發送之資料、及要接收之資料,與HDMI(R)訊源端71之間,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以及SDA線191及SCL線192進行全雙工通訊,藉此就可一面與先前的HDMI(R)保持相容性,一面可進行高速的雙向通訊。
此外,在圖7的例子中,雖然HDMI(R)訊源端71係為對CEC線84及訊號線141是連接著轉換部131,對SDA線191及SCL線192是連接著解碼部183之構成,但亦可為對CEC線84及訊號線141是連接著解碼部183,對SDA線191及SCL線192是連接著轉換部131之構成。
此種情況下,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是被連接至CEC線84及訊號線141同時還被連接至解碼部183,切換器133是被連接至SDA線191同時還被連接至轉換部131。
又,關於圖7的HDMI(R)接收端72也是同樣地,亦可為對CEC線84及訊號線141是連接著轉換部184,對SDA線191及SCL線192是連接著解碼部136之構成。此種情況下,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是被連接至CEC線84及訊號線141同時還被連接至轉換部184,切換器 135是被連接至SDA線191同時還被連接至解碼部136。
然後,於圖6中,CEC線84及訊號線141,係亦可改成SDA線191及SCL線192。亦即,亦可設計成,HDMI(R)訊源端71的轉換部131及解碼部132,和HDMI(R)接收端72的轉換部134及解碼部136,是被連接至SDA線191及SCL線192,使得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是進行半雙工通訊方式的IP通訊。甚至,此情況下,亦可使用訊號線141所連接的連接頭之空腳位來偵測電子機器的連接。
甚至,亦可為,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之各者,皆具有進行半雙工通訊之機能、及進行全雙工通訊之機能兩者。此種情況下,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係可隨著所連接之電子機器所具有之機能,來進行半雙工通訊方式或全雙工通訊方式的IP通訊。
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之各者,皆具有進行半雙工通訊之機能、及進行全雙工通訊之機能兩者的情況下,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係例如構成如圖14所示。此外,圖14中,和圖6或圖7對應的部份,係標示同一符號,並適宜地省略其說明。
圖14所示,HDMI(R)訊源端71,係由發送器81、切換控制部121、時序控制部122、及切換控制部171所構成,在發送器81中係設有轉換部131、解碼部132、切換器133、切換器181、切換器182、及解碼部183。亦即, 圖14的HDMI(R)訊源端71,係在圖7所示的HDMI(R)訊源端71中,再設置圖6的時序控制部122及解碼部132。
又,圖14所示的HDMI(R)接收端72,係由接收器82、時序控制部123、切換控制部124、及切換控制部172所構成,在接收器82中係設有轉換部134、切換器135、解碼部136、轉換部184、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亦即,圖14的HDMI(R)接收端72,係在圖7所示的HDMI(R)接收端72中,再設置圖6的時序控制部123及轉換部134。
接著,說明圖14的HDMI(R)訊源端71及HDMI(R)接收端72所做的通訊處理。
首先,參照圖15的流程圖,說明圖14之HDMI(R)訊源端71所做的通訊處理。此外,步驟S151乃至步驟S154之處理之各者,是和圖12的步驟S71乃至步驟S74之處理之各者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於步驟S155中,HDMI(R)訊源端71係判定是否能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全雙工通訊。亦即,HDMI(R)訊源端71,係參照從HDMI(R)接收端72所接收到的E-EDID,來判定圖9的全雙工旗標“Full Duplex”是否有被設定。
於步驟S155中,若判定為可全雙工通訊時,亦即圖14、或圖7所示的HDMI(R)接收端72是被連接至HDMI(R)訊源端71時,則於步驟S156中,切換控制部 171,係控制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於資料收訊時,以使來自接收器82之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予以切換。
另一方面,於步驟S155中,若判定為不可進行全雙工通訊時,則於步驟S157中係判定是否可進行半雙工通訊。亦即,HDMI(R)訊源端71,係參照所收到的E-EDID,來判定圖9的半雙工旗標“Half Duplex”是否有被設定。換言之,HDMI(R)訊源端71,係判定是否有圖6所示的HDMI(R)接收端72被連接至HDMI(R)訊源端71。
於步驟S157中,若判定為可半雙工通訊時,或於步驟S156中,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是已被切換時,則於步驟S158中,HDMI(R)訊源端71,係將通道資訊,透過切換器133及CEC線84而發送至接收器82。
此處,若於步驟S155中判定為可全雙工通訊時,則由於HDMI(R)接收端72係具有進行全雙工通訊之機能,因此HDMI(R)訊源端71,係將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和SDA線191及SCL線192來進行IP通訊之意旨的訊號,透過切換器133及CEC線84而發送至接收器82以做為通道資訊。
又,若於步驟S157中判定為可半雙工通訊時,則由於HDMI(R)接收端72雖然不具有進行全雙工通訊之機能,但是具有進行半雙工通訊之機能,因此HDMI(R)訊源端71,係將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進行IP通訊之意旨的訊號,透過切換器133及CEC線84而發送至接收 器82,以做為通道資訊。
於步驟S159中,切換控制部121係控制切換器133,以使得於資料送訊時,來自轉換部131的Tx訊號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而於資料收訊時,從接收器82所發送過來的Rx訊號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33予以切換。此外,若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全雙工通訊時,在HDMI(R)訊源端71上的資料收訊時,由於不會從接收器82透過CEC線84及訊號線141發送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因此對解碼部132係沒有供給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
於步驟S160中,HDMI(R)訊源端71的各部,係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雙向IP通訊,結束通訊處理。
亦即,若HDMI(R)訊源端71是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全雙工通訊、以及進行半雙工通訊時,則於資料送訊時,轉換部131,係將從HDMI(R)訊源端71所供給之Tx資料轉換成差動訊號,將構成轉換所得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當中之一方,透過切換器133及CEC線84而發送至接收器82,將另一方之部分訊號透過訊號線141而發送至接收器82。
又,若HDMI(R)訊源端71是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全雙工通訊時,則於資料收訊時,解碼部183係接收從接收器82所發送過來的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並將所收到的差動訊號,解碼成原本的資料亦即Rx資料, 輸出至HDMI(R)訊源端71。
相對於此,若HDMI(R)訊源端71是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半雙工通訊時,則於資料收訊時,解碼部132,係基於時序控制部122之控制,接收從接收器82所發送過來的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並將所收到的差動訊號,解碼成原本的資料亦即Rx資料,輸出至HDMI(R)訊源端71。
藉此,HDMI(R)訊源端71係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控制資料或像素資料、聲音資料等各種資料的收授。
又,於步驟S157中,若判定為不可進行半雙工通訊時,則於步驟S161中,HDMI(R)訊源端71之各部,係藉由透過CEC線84來進行CEC訊號之收送訊,而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雙向通訊,結束通訊處理。
如此一來,HDMI(R)訊源端71,係參照全雙工旗標及半雙工旗標,隨著通訊對方的HDMI(R)接收端72所具有之機能,來進行全雙工通訊或半雙工通訊。
如此,隨著通訊對方的HDMI(R)接收端72所具有之機能,來將切換器133、切換器181、及切換器182予以切換,以選擇要發送的資料、及要接收的資料,進行全雙工通訊或半雙工通訊,藉此,可一面與先前的HDMI(R)保持相容性,一面選擇更為適切的通訊方法,來進行高速的雙向通訊。
接著,參照圖16的流程圖,說明圖14之HDMI(R)接收端72所做的通訊處理。此外,步驟S191乃至步驟 S194之處理之各者,是和圖13的步驟S111乃至步驟S114之處理之各者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於步驟S195中,HDMI(R)接收端72,係將透過切換器135及CEC線84而從HDMI(R)訊源端71所發送過來的通道資訊,加以接收。此外,若被連接在HDMI(R)接收端72上的HDMI(R)訊源端71,係不具有進行全雙工通訊之機能也不具有進行半雙工通訊之機能時,則由於從HDMI(R)訊源端71至HDMI(R)接收端72,係不會發送通道資訊過來,因此HDMI(R)接收端72係未接收通道資訊。
於步驟S196中,HDMI(R)接收端72係基於所收到的通道資訊,判定是否進行全雙工通訊。例如,若HDMI(R)接收端72係接收到,將使用CEC線84及訊號線141、和SDA線191及SCL線192來進行IP通訊之意旨的通道資訊時,則判定為進行全雙工通訊。
於步驟S196中,若判定為進行全雙工通訊時,則於步驟S197中,切換控制部172,係控制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於資料送訊時,以使來自轉換部184之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予以切換。
又,於步驟S196中,若判定為不進行全雙工通訊時,則於步驟S198中,HDMI(R)接收端72係基於所收到的通道資訊,判定是否進行半雙工通訊。例如,若HDMI(R)接收端72係接收到,將使用CEC線84及訊號 線141來進行IP通訊之意旨的通道資訊時,則判定為進行半雙工通訊。
於步驟S198中,若判定為進行半雙工通訊,或是於步驟S197中已經切換了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時,則於步驟S199中,切換控制部124,係控制切換器135,以使得於資料送訊時,來自轉換部134的Rx訊號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於資料收訊時,來自發送器81的Tx訊號所對應之差動訊號會被選擇的方式,來將切換器135予以切換。
此外,若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進行全雙工通訊時,則由於在HDMI(R)接收端72上的資料送訊時,不會從轉換部134對發送器81發送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因此對切換器135,係沒有供給R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
於步驟S200中,HDMI(R)接收端72的各部,係與HDMI(R)訊源端71進行雙向IP通訊,結束通訊處理。
亦即,若HDMI(R)接收端72是與HDMI(R)訊源端71進行全雙工通訊時,則於資料送訊時,轉換部184,係將從HDMI(R)接收端72所供給之Rx資料轉換成差動訊號,將構成轉換所得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當中的一方,透過切換器185及SDA線191而發送至發送器81,並將另一方部分訊號,透過切換器186及SCL線192而發送至發送器81。
又,若HDMI(R)接收端72是與HDMI(R)訊源端71 進行半雙工通訊時,則於資料送訊時,轉換部134,係將從HDMI(R)接收端72所供給之Rx資料轉換成差動訊號,將構成轉換所得之差動訊號的部分訊號當中的一方,透過切換器135及CEC線84而發送至發送器81,並將另一方部分訊號透過訊號線141而發送至發送器81。
再者,若HDMI(R)接收端72是與HDMI(R)訊源端71進行全雙工通訊、及半雙工通訊時,則於資料收訊時,解碼部136係接收從發送器81所發送過來的Tx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並將所收到的差動訊號解碼成原本的資料亦即Tx資料,然後輸出至HDMI(R)接收端72。
又,於步驟S198中,若判定為不進行半雙工通訊時,亦即,例如通道資訊沒有被發送過來時,則於步驟S201中,HDMI(R)接收端72之各部,係藉由進行CEC訊號之收送訊來與HDMI(R)訊源端71進行雙向通訊,結束通訊處理。
如此一來,HDMI(R)接收端72,係隨著已接收到的通道資訊,亦即隨著通訊對方的HDMI(R)訊源端71所具有之機能,來進行全雙工通訊或半雙工通訊。
如此,隨著通訊對方的HDMI(R)訊源端71所具有之機能,來將切換器135、切換器185、及切換器186予以切換,以選擇要發送的資料、及要接收的資料,進行全雙工通訊或半雙工通訊,藉此,可一面與先前的HDMI(R)保持相容性,一面選擇更為適切的通訊方法,來進行高速的雙向通訊。
又,彼此是被差動雙絞接線且被屏蔽、被地線所接地的CEC線84及訊號線141,和彼此是被差動雙絞接線且被屏蔽、被地線所接地的SDA線191及SCL線192,是被含在HDMI(R)纜線35中,藉此,將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加以連接,就可一面與先前的HDMI(R)纜線保持相容性,一面可進行半雙工通訊方式或全雙工通訊方式的高速雙向IP通訊。
如以上,將1或複數筆要送訊之資料當中之任一者選擇成為要發送之資料,將將所選擇的資料,透過所定之訊號線而發送至通訊對方,將從通訊對方所發送過來的1或複數之收訊資料當中之任一者選擇成為要接收之資料,接收所選擇的資料,藉此,在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之間,係可一面保持身為HDMI(R)的相容性,亦即可將非壓縮之影像的像素資料,從HDMI(R)訊源端71對HDMI(R)接收端72,單向地高速傳輸,同時還能透過HDMI(R)纜線35進行高速的雙向IP通訊。
其結果為,內建有HDMI(R)訊源端71、例如圖2的再生裝置33等之電子機器的訊源端機器,是具有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等伺服器之機能,而內建有HDMI(R)接收端72、例如圖2的數位電視受像機31等之電子機器的接收端機器,是具有Ethernet(註冊商標)等之LAN用通訊介面時,係例如,可藉由直接或透過以HDMI(R)纜線連接之增幅器32等電子機器的雙向IP通訊,從訊源端機器往接收端機器,透過HDMI(R)纜線來 傳輸內容,然後,可從接收端機器,往被該接收端機器之LAN用通訊介面所連接之其他機器(例如圖2的數位電視受像機34等),傳輸來自訊源端機器的內容。
再者,若藉由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之間的雙向IP通訊,則被HDMI(R)纜線35所連接的,內建HDMI(R)訊源端71的訊源端機器、和內建HDMI(R)接收端72的接收端機器之間,可高速地交換控制所需之命令或回應,因此高速回應的機器間控制是成為可能。
其次,上述一連串處理,係可藉由專用的硬體來進行,也可藉由軟體來進行。將一連串處理以軟體來進行時,構成該軟體的程式,例如,是被安裝在用來控制HDMI(R)訊源端71或HDMI(R)接收端72的微電腦等。
於是,圖17係圖示了,執行上述一連串處理的程式所被安裝之電腦的一實施形態之構成例。
程式是可預先被記錄在內建於電腦中的做為記錄媒體之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305或ROM303中。
又或者,程式係可暫時性或永久性地儲存(記錄)在,軟碟片、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MO(Magneto Optical)碟、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磁碟、半導體記憶體等可移除式記錄媒體中。此種可移除式記錄媒體,係可以所謂套裝軟體的方式來提供。
此外,程式係除了如上述般地從可移除式記錄媒體安 裝至電腦以外,還可從下載網站、透過數位衛星播送用人造衛星,以無線傳輸至電腦,或透過LAN、網際網路等網路以有線方式傳輸至電腦,在電腦中係將如此傳輸來的程式,以輸出入介面306加以接收,就可安裝至內建的EEPROM305中。
電腦係內建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302。CPU302上,係透過匯流排301,連接著輸出入介面306;CPU302係將ROM(Read Only Memory)303或EEPROM305中所儲存的程式,載入至RAM(Random Access Memory)304中來執行。藉此,CPU302係可進行上述流程圖所述之處理,或者藉由上述之區塊圖的構成來進行處理。
此處,於本說明書中,用來讓電腦執行各種處理所需之程式加以描述的處理步驟,並不一定要按照流程圖所記載的順序來進行時間序列上的處理,而是也包含了平行或個別執行之處理(例如平行處理或物件所致之處理)。
又,程式係可被1個電腦所處理,也可被複數電腦分散處理。
此外,本發明係除了HDMI(R)以外,凡是從1個垂直同期訊號至下個垂直同期訊號為止的區間起,水平歸線區間及垂直歸線區間加以除外之區間亦即有效影像區間中,將非壓縮之1畫面份的影像之像素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以複數之通道,往收訊裝置單向地進行送訊之送訊裝置、和接收從送訊裝置透過複數通道所發送過來的差動訊號的收訊裝置,所成的通訊介面上,均可適用。
又,本實施形態中雖然是,在HDMI(R)訊源端71與HDMI(R)接收端72之間,因應需要來控制著資料的選擇時序、差動訊號的收訊時序、送訊時序,以進行雙向IP通訊,但雙向通訊係亦可以用IP以外的協定來進行。
此外,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係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可做各種變更。
若依據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則可進行雙向通訊。尤其是,例如能夠將非壓縮的影像的像素資料,和附隨於該影像的聲音資料,予以單向地進行高速傳輸的通訊介面中,可一面保持相容性,一面進行高速的雙向通訊。
順便一提,雖然也是和已經說明過的技術有重複的部份,但是映像聲音機器多半為了雙向節目視聽、高度的遙控、電子節目表的接收等目的,而逐漸內建有LAN通訊機能。
做為在映像聲音機器間形成該網路的手段,係有鋪設CAT5這類專用纜線、無線通訊、電燈線通訊等選項。
可是,專用纜線會使機器間的連接變得煩雜,無線或電燈線通訊需要複雜的調變電路和收送訊機而會變成昂貴等而不經濟。
於是,在前述實施形態中係揭露了,不須對HDMI追加新的連接頭電極,就能追加LAN通訊機能。
由於HDMI係用1條纜線來進行映像與聲音之資料傳輸和連接機器資訊之交換及認證和機器控制資料之通訊的介面,因此對其追加LAN機能而不必使用專用纜線也不 必使用無線,就能進行LAN通訊,這是具有很大優點。
順便一提,前述實施形態所揭露之技術,LAN通訊所用的差動傳輸路是可兼做連接機器資訊之交換及認證和機器控制資料之通訊。
於HDMI中,無論進行連接機器資訊之交換及認證的DDC還是進行機器控制資料之通訊的CEC,其連接機器電性特性是在寄生電容或阻抗等受到嚴密的限制。
具體而言,機器的DDC端子寄生電容係必須要為50pF以下,阻抗係在LOW輸出時必須為200Ω以下且被地線GND接地,在HIGH狀態下則必須為2kΩ程度且被電源上拉(pull up)。
另一方面,高速傳輸訊號的LAN通訊中,為了通訊穩定,收送訊端至少在高頻帶下必須要以100Ω程度而被終端阻擋。
圖19係圖示了,HDMI訊源端機器401和接收端機器402的DDC線上,以常時連接而將LAN通訊用的送訊機404和送訊機405予以AC結合時的狀況。
為了滿足DDC的寄生電容限制,被追加至DDC線中的LAN收送訊電路係必須帶有隔著非常小的電容的AC結合,因此LAN訊號會受到大幅衰減,要補償之,收送訊電路會變得複雜且昂貴。
又,DDC通訊中,狀態在HIGH和LOW之間變遷,係有可能會阻礙LAN通訊。亦即,在DDC通訊期間中,LAN有可能會失去機能。
於是,以下將說明更為理想的實施形態,基本上,以1條纜線進行映像與聲音之資料傳輸和連接機器資訊之交換及認證和機器控制資料之通訊和LAN通訊的介面中,LAN通訊是透過1對差動傳輸路而以雙向通訊進行,並藉由傳輸路當中至少單方的DC偏壓電位來通知著介面的連接狀態,具有此種特徵的通訊系統。
以下說明的技術中,不需要像實施形態那樣一定要具備選擇部。
圖18係藉由傳輸路當中至少單方的DC偏壓電位來通知介面之連接狀態的通訊系統的第1構成例的電路圖。
圖19係搭載乙太網路(Ethernet)之系統構成例的圖示。
此通訊系統400,係如圖18所示,是含有LAN機能擴充HDMI(以下稱EH)訊源端機器401、EH接收端機器402、連接EH訊源端機器和EH接收端機器的EH纜線403、乙太網路發送器404、及乙太網路接收器405所構成。
EH訊源端機器401,係具有:LAN訊號送訊電路411、終端電阻412、AC結合電容413,414、LAN訊號收訊電路415、減算電路416、上拉電阻421、形成低通濾波器的電阻422及電容423、比較器424、下拉電阻431、形成低通濾波器的電阻432及電容433、以及比較器434。
EH接收端機器402,係具有:LAN訊號送訊電路 441、終端電阻442、AC結合電容443,444、LAN訊號收訊電路445、減算電路446、下拉電阻451、形成低通濾波器的電阻452及電容453、比較器454、抗流線圈461、以及在電源電位與基準電位間串聯的電阻462及463。
在EH纜線403中,係具有由預留線501和HPD線502所成的差動傳輸路,且形成有預留線501的訊源側端子511與HPD線502的訊源側端子512、預留線501的接收側端子521與HPD線的接收側端子522。具有由預留線501和HPD線502,係被差動雙絞方式接線。
具有此種構成的通訊系統400中,於訊源端機器401內,端子511和端子512係透過AC結合電容413、414而連接至終端電阻412、LAN訊號送訊電路411、及LAN訊號收訊電路415。
減算電路416係接收著,LAN訊號送訊電路411所輸出之、電流是在終端電阻412及傳輸路501、502中以負荷方式而發生的送訊訊號電壓,和EH接收端機器402所發送之訊號亦即收訊訊號電壓,兩者的和訊號SG412。
於減算電路416中,從和訊號SG412中扣除送訊訊號SG411後的訊號SG413,就是從接收端所傳送過來的真正訊號。
在接收端機器402內也有同樣的電路網,藉由這些電路,訊源端機器4011和接收端機器402就可進行雙向的LAN通訊。
又,HPD線502,係除了上述LAN通訊以外,以偏壓位準來將纜線403已連接在接收端機器402之事實,傳達給訊源端機器401。
接收端機器402內的電阻462、463和抗流線圈461,係一旦纜線403被連接在接收端機器402上,便將HPD線502,隔著端子522而偏壓成約4V。
訊源端機器401係將HPD線502的DC偏壓,以電阻432與電容433所成之低通濾波器加以抽出,在比較器434上和基準電位Vref2(例如1.4V)進行比較。
若纜線403未被連接至訊源端機器401上,則端子512的電位係因為下拉電阻431而低於基準電位Vref2,若被連接則會高於之。
因此,比較器434的輸出訊號SG415若為HIGH,則代表纜線403和接收端機器402是連接著。
另一方面,比較器434的輸出訊號SG415若為LOW,則代表纜線403和接收端機器402並未連接。
本第1構成例中還具有以下機能:根據預留線501的DC偏壓電位,連接在纜線403兩端的機器是可彼此認識係為EH支援機器、還是非支援的HDMI機器。
EH訊源端機器401係將預留線501以電阻421進行上拉(+5V),EH接收端機器402係以電阻451而進行下拉。
這些電阻421、451,在EH非支援機器中係不存在。
EH訊源端機器401,係以比較器424,將通過了由電 阻422及電容423所成之低通濾波器的預留線501的DC電位,和基準電位Vref1做比較。
當接收端機器402是EH支援且為下拉時,則預留線501電位係為2.5V;為非支援且開路時則為5V,因此若將基準電位Vref1設成3.75V,就可識別接收端機器的支援‧非支援。
接收端機器402,係以比較器454,將通過了由電阻452及電容453所成之低通濾波器的預留線501的DC電位,和基準電位Vref3做比較。
當訊源端機器401是EH支援且具有上拉機能時則為2.5V;若為非支援則為0V,因此若將基準電位設成1.25V,就可識別訊源端機器的EH支援‧非支援。
如此,若根據本第1構成例,則以1條纜線403進行映像與聲音之資料傳輸和連接機器資訊之交換及認證和機器控制資料之通訊和LAN通訊的介面中,LAN通訊是透過1對差動傳輸路而以雙向通訊進行,並藉由傳輸路當中至少單方的DC偏壓電位來通知著介面的連接狀態,因此可在實體上,使SCL線、SDA線不被使用在LAN通訊中而進行空間性的分離。
其結果為,藉由該分割,可與DDC相關規定之電性規格無關地形成LAN通訊所需之電路,可廉價地實現穩定且確實的LAN通訊。
此外,圖18所示的上拉電阻421,亦可不在EH訊源端機器401內,而是設在EH纜線403中。此種情況下, 上拉電阻421的端子的每一者係被連接至,被設在EH纜線403內的線當中的被連接至預留線501、及電源(電源電位)的線(訊號線)之每一者。
再者,圖18所示的下拉電阻451及電阻463亦可並非在EH接收端機器402內,而是設在EH纜線403中。此種情況下,下拉電阻451的端子的每一者係被連接至,被設在EH纜線403內的線當中的被連接至預留線501、及地線(基準電位)的線(地線)之每一者。又,電阻463之端子的每一者係被連接至,被設在EH纜線403內的線當中的被連接至HPD線502、及地線(基準電位)的線(地線)之每一者。
圖20係藉由傳輸路當中至少單方的DC偏壓電位來通知介面之連接狀態的通訊系統的第2構成例的電路圖。
此通訊系統600,基本上和第1構成例相同,以1條纜線403進行映像與聲音之資料傳輸和連接機器資訊之交換及認證和機器控制資料之通訊和LAN通訊的介面中,LAN通訊是透過2對差動傳輸路而以單向通訊進行,並藉由傳輸路當中至少單方的DC偏壓電位來通知著介面的連接狀態,具有如此構成以外,還有,至少二條傳輸路是與LAN通訊以分時方式而被使用於連接機器資訊的交換與認證之通訊中,為其特徵。
此通訊系統600,係如圖20所示,是含有LAN機能擴充HDMI(以下稱EH)訊源端機器601、EH接收端機器602、連接EH訊源端機器和EH接收端機器的EH纜線 603所構成。
EH訊源端機器601,係具有:LAN訊號送訊電路611、終端電阻612,613、AC結合電容614~617、LAN訊號收訊電路618、反相器620、電阻621、形成低通濾波器的電阻622及電容623、比較器624、下拉電阻631、形成低通濾波器的電阻632及電容633、比較器634、NOR閘640、類比開關641~644、反相器635、類比開關646,747、DDC收發器651,652、以及上拉電阻653,654。
EH接收端機器602,係具有:LAN訊號送訊電路661、終端電阻662,663、AC結合電容664~667、LAN訊號收訊電路668、下拉電阻671、形成低通濾波器的電阻672及電容673、比較器674、抗流線圈681、在電源電位與基準電位間串聯的電阻682及683、類比開關691~694、反相器695、類比開關696,697、DDC收發器701,702、以及上拉電阻703。
EH纜線603之中,係有由預留線801和SCL線803所成的差動傳輸路和由SDA線804與HPD線802所成的差動傳輸路,形成了它們的訊源側端子811~814、以及接收側端子821~824。
預留線801和SCL線803,以及SDA線804和HPD線802,係被接線成差動雙絞方式。
具有此種構成的通訊系統600中,在訊源端機器601內,端子811、813係透過AC結合電容614、615及類比 開關641、642,而連接至將LAN送訊訊號SG611發送至接收端的送訊電路611及終端電阻612。
端子814、812,係透過AC結合電容616、617與類比開關643、644,而連接至接收來自接收端機器602之LAN訊號的收訊電路618及終端電阻613。
在接收端機器602內,端子821~824,係透過AC結合電容664,665,666,667與類比開關691~694,而連接至收送訊電路668、661與終端電阻662、663。
類比開關641~644、691~694係在進行LAN通訊時為導通,在進行DDC通訊時則為開路。
訊源端機器601,係將端子813與端子814,透過別的類比開關646、647而連接至DDC收發器651、652及上拉電阻653、654。
接收端機器602,係將端子823與端子824,透過類比開關696、697而連接至DDC收發器701、702及上拉電阻703。
類比開關646、647、696、697係在進行DDC通訊時為導通,在進行LAN通訊時則為開路。
藉由預留線801的店未來認識EH支援機器的機構,係除了訊源端機器601之電阻62是被反相器620所驅動以外,基本上是和第1構成例相同。
當反相器620的輸入是HIGH時,電阻621係成為下拉電阻,因此若從接收端機器602來看,就和EH非支援機器連接時相同,成為0V狀態。
其結果為,代表接收端機器602的EH支援識別結果的訊號SG623係變成LOW,被訊號SG623所控制的類比開關691~694係呈開路,將訊號SG623以反相器695反轉過的訊號所控制的類比開關696、697係呈導通。
其結果為,接收端機器602係將SCL線803和SDA線804從LAN收送訊機切離,變成連接至DDC收送訊機的狀態。
另一方面,在訊源端機器601中,反相器620的輸入係也會被輸入至NOR閘640而將其輸出SG614變成LOW。
受NOR閘640之輸出訊號SG614所控制的類比開關641~644係呈開路,將訊號SG614以反相器645反轉過之訊號所控制的類比開關646、647係呈導通。
其結果為,訊源端機器601也會將SCL線803和SDA線804從LAN收送訊機切離,變成連接至DDC收送訊機的狀態。
反之,當反相器620的輸入是LOW時,訊源端機器601和接收端機器602都將SCL線803和SDA線804從DDC收送訊機切離,變成連接至LAN收送訊機的狀態。
藉由HPD線802的DC偏壓電位來確認連接所需的電路631~634、681~683,係具有和第1構成例同樣之機能。
亦即,HPD線802,係除了上述LAN通訊以外,以偏壓位準來將纜線803已連接在接收端機器602之事實, 傳達給訊源端機器601。
接收端機器602內的電阻682、683和抗流線圈681,係一旦纜線603被連接在接收端機器602上,便將HPD線802,隔著端子822而偏壓成約4V。
訊源端機器601係將HPD線802的DC偏壓,以電阻632與電容633所成之低通濾波器加以抽出,在比較器634上和基準電位Vref2(例如1.4V)進行比較。
若纜線603未被連接至訊源端機器602上,則端子812的電位係因為下拉電阻631而低於基準電位Vref2,若被連接則會高於之。
因此,比較器634的輸出訊號SG613若為HIGH,則代表纜線803和接收端機器602是連接著。
另一方面,比較器634的輸出訊號SG613若為LOW,則代表纜線603和接收端機器602並未連接。
如此,若依據本第2構成例,則因為以1條纜線403進行映像與聲音之資料傳輸和連接機器資訊之交換及認證和機器控制資料之通訊和LAN通訊的介面中,LAN通訊是透過2對差動傳輸路而以單向通訊進行,並藉由傳輸路當中至少單方的DC偏壓電位來通知著介面的連接狀態,具有如此構成以外,還有,至少二條傳輸路是與LAN通訊以分時方式而被使用於連接機器資訊的交換與認證之通訊中;所以,可將SCL線、SDA線以切換器來區分連接至LAN通訊電路的時間帶和連接至DDC電路的時間帶的時間分割,藉由該分割,可與DDC相關規定之電性規格 無關地形成LAN通訊所需之電路,可廉價地實現穩定且確實的LAN通訊。
此外,圖20所示的電阻621,亦可不在EH訊源端機器601內,而是設在EH纜線603中。此種情況下,電阻621的端子的每一者係被連接至,被設在EH纜線603內的線當中的被連接至預留線801、及電源(電源電位)的線(訊號線)之每一者。
再者,圖20所示的下拉電阻671及電阻683亦可並非在EH接收端機器602內,而是設在EH纜線603中。此種情況下,下拉電阻671的端子的每一者係被連接至,被設在EH纜線603內的線當中的被連接至預留線801、及地線(基準電位)的線(地線)之每一者。又,電阻683之端子的每一者係被連接至,被設在EH纜線603內的線當中的被連接至HPD線802、及地線(基準電位)的線(地線)之每一者。
如以上說明,在圖2~圖17所關連的實施形態中,是將HDMI19電極之中的SDA和SCL當成第1差動對,將CEC和Reserved當作第2對,而分別進行單向通訊來實現全雙工通訊。
可是,SDA與SCL係進行H是1.5KΩ上拉而L是低阻抗之下拉的通訊;CEC也是進行H是27KΩ上拉且L是低阻抗之下拉的通訊。
為了與既存HDMI維持相容性而保持這些機能,係可能導致要將需要傳輸線路終端之終端匹配的進行高速資料 通訊之LAN機能予以共有,會有困難。
於是,第1構成例中係構成為,避免使用SDA、SCL、CEC線,而將Reserved與HPD當成差動對而進行1對雙向通訊的全雙工通訊。
由於HPD係為DC位準所致之旗標訊號,因此AC結合所致之LAN訊號的注入、和DC位準所致之旗標資訊的傳輸,係同時達成。Reserved中係可新追加以下機能:使彼此認識是以類似於HPD之方法而具有DC位準所致之LAN機能的終端。
在第2構成例中係構成為,以HPD和SDA和SCL和Reserved來作成2對差動對,分別進行單向通訊,而進行2對全雙工通訊。
於HDMI中,SDA和SCL所致之爆衝狀的DDC通訊,係送訊機總是為主機,而控制著其時序。
在此例中,當送訊機進行DDC通訊時,係將SDA、SCL線連接至DDC用的收發訊機,不進行DDC通訊時,線則連接至LAN用的收發訊機,以此方式來操作類比開關。
該切換器操作訊號係也會以Reserved線的DC位準而被傳達至收訊機,在收訊機側也會進行同樣的SW切換。
藉由採用以上構成,第1個效果是,SCL、SDA、CEC通訊係可不受LAN通訊的雜訊影響,可確保總是穩定的DDC與CEC之通訊。
這在第1構成例中係藉由將LAN做實體性地與這些 線路的分離來達成,而在第2構成例中則是以切換器而在DDC通訊中將LAN訊號從線路切斷來達成。
第2個效果是,LAN通訊係以帶有理想之終端電阻的線路來進行,因此可進行可用範圍大的穩定通訊。
這在第1構成例中係因為LAN訊號是被重疊在只能以Reserved、HPD這類DC位準才能傳達的線路上,因此跨越LAN通訊所需的非常廣頻率,皆可使終端阻抗維持在理想值而達成;在第2構成例中則是只有在進行LAN通訊時才以切換器來連接DDC通訊中所不允許的LAN用終端電路而達成。
圖21的A~E,係本構成例的通訊系統中的雙向通訊波形圖示。
圖21的A係表示從EH接收端機器所送出之訊號波形,圖21的B係表示EH接收端機器所接受之訊號波形,圖21的C係表示通過纜線的訊號波形,圖21的D係表示EH訊源端機器所接受之訊號,圖21的E係表示從EH訊源端機器所送出之訊號波形。
如圖21所示,若依據本構成例,則可實現良好的雙向通訊。
35‧‧‧HDMI纜線
71‧‧‧HDMI訊源端
72‧‧‧HDMI接收端
81‧‧‧發送器
82‧‧‧接收器
83‧‧‧DDC
84‧‧‧CEC線
85‧‧‧EDID ROM

Claims (6)

  1. 一種收訊裝置,係屬於在1垂直同期訊號至下個垂直同期訊號之區間裡,於排除了水平歸線區間及垂直歸線區間以外之區間亦即有效影像區間中,將從送訊裝置單向發送過來的非壓縮之1畫面份的影像之像素資料,藉由第1差動訊號而加以接收,並且,於前記水平歸線區間或前記垂直歸線區間中,將從送訊裝置單向發送過來的聲音資料,藉由前記第1差動訊號而加以接收的收訊裝置,其特徵為,具有:訊號送訊部,係將送訊資料且為與前記像素資料不同的第3差動訊號,透過由第1訊號線及第2訊號線之1對所成的差動傳輸路,而發送至前記送訊裝置;和與前記訊號送訊部連接之訊號收訊部,係從前記送訊裝置,接收透過前記第1訊號線及前記第2訊號線而被發送過來的第2差動訊號;和減算電路,係從前記訊號收訊部所接收到的訊號,減去前記第3差動訊號;和揚聲器,係再生前記聲音資料。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具有:機器連接通知部,係藉由前記第2訊號線的DC偏壓電位而向前記送訊裝置通知是否有前記收訊裝置透過前記差動傳輸路而被連接。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具有:比較器,係將前記第1訊號線的DC偏壓電 位,和所定之DC基準電位進行比較。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在將前記訊號送訊部與前記訊號收訊部做連接的電路中,具有電阻。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具有要向前記送訊裝置發送的關於前記收訊裝置之性能的資訊。
  6. 一種收訊方法,係屬於在1垂直同期訊號至下個垂直同期訊號之區間裡,於排除了水平歸線區間及垂直歸線區間以外之區間亦即有效影像區間中,將從送訊裝置單向發送過來的非壓縮之1畫面份的影像之像素資料,藉由第1差動訊號而加以接收,並且,於前記水平歸線區間或前記垂直歸線區間中,將從送訊裝置單向發送過來的聲音資料,藉由前記第1差動訊號而加以接收的收訊方法,其特徵為,含有以下步驟:將送訊資料且為與前記像素資料不同的第3差動訊號,由訊號送訊部透過由第1訊號線及第2訊號線之1對所成的差動傳輸路,而發送至前記送訊裝置;與前記訊號送訊部連接之訊號收訊部係從前記送訊裝置,接收透過前記第1訊號線及前記第2訊號線而被發送過來的第2差動訊號;減算電路係從前記訊號收訊部所接收到的訊號,減去前記第3差動訊號;藉由揚聲器再生前記聲音資料。
TW102139543A 2006-11-07 2007-11-07 Recept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TWI513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1486 2006-11-07
JP2007050426 2007-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5850A true TW201415850A (zh) 2014-04-16
TWI513264B TWI513264B (zh) 2015-12-11

Family

ID=3936450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2025A TW200830828A (en) 2006-11-07 2007-11-07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able
TW102139543A TWI513264B (zh) 2006-11-07 2007-11-07 Recept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TW100130430A TWI423640B (zh) 2006-11-07 2007-11-07 Sending device, sending method, receiving device, receiv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able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2025A TW200830828A (en) 2006-11-07 2007-11-07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able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0430A TWI423640B (zh) 2006-11-07 2007-11-07 Sending device, sending method, receiving device, receiv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able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8) US8456188B2 (zh)
EP (2) EP2090955B1 (zh)
JP (2) JP5239867B2 (zh)
KR (2) KR101333846B1 (zh)
CN (1) CN102111599B (zh)
AU (1) AU2007318585A1 (zh)
BR (1) BRPI0718563A2 (zh)
CA (1) CA2668980A1 (zh)
ES (1) ES2553887T3 (zh)
RU (1) RU2414090C2 (zh)
TW (3) TW200830828A (zh)
WO (2) WO20080566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27733A (en) * 2005-06-29 2007-01-03 Symbian Software Ltd Remote control
TW200830828A (en) * 2006-11-07 2008-07-16 Sony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able
US20100269137A1 (en) 2006-11-07 2010-10-21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video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video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for reception device
CN102065262B (zh) 2006-11-07 2013-04-03 索尼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
JP5240492B2 (ja) 2007-06-26 2013-07-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240491B2 (ja) 2007-06-26 2013-07-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US8463881B1 (en) 2007-10-01 2013-06-11 Apple Inc. Bridging mechanism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JP5242111B2 (ja) * 2007-10-02 2013-07-24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送信装置、画像データ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における画像表示方法
JP4434267B2 (ja) 2007-11-22 2010-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回路
JP5358931B2 (ja) * 2007-11-28 2013-12-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CN101466009B (zh) * 2007-12-17 2010-10-06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音频/视频信号共用同一传输接口的方法
JP2009171351A (ja) * 2008-01-17 2009-07-30 Toshiba Corp データ伝送装置及びデータ伝送回路
JPWO2009118851A1 (ja) * 2008-03-27 2011-07-2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
US8253860B2 (en) * 2008-04-07 2012-08-28 Mediatek Inc.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s for HDMI transmission using a commonly supported media format
JP5338166B2 (ja) * 2008-07-16 2013-1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立体画像データ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データ受信方法
KR20160070170A (ko) * 2009-01-30 2016-06-17 인터실 아메리카스 엘엘씨 혼합 포맷 매체 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300114B2 (en) 2009-01-30 2012-10-30 Intersil Americas, Inc. Mixed format media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9274739B2 (en) * 2009-04-17 2016-03-01 St-Ericsson Sa Enhanced power in HDMI systems
EP2451130B1 (en) * 2009-04-30 2014-07-16 EqcoLogic N.V.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device power communication
JP5604827B2 (ja) * 2009-08-21 2014-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KR20110023441A (ko) * 2009-08-31 2011-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더넷 지원하는 디지털 인터페이스 시스템 및 그 케이블 연결 상태 표시 방법
KR101624904B1 (ko) * 2009-11-09 2016-05-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디엔엘에이를 이용하여 멀티 사운드 채널 컨텐츠를 재생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TWI469636B (zh) * 2009-12-02 2015-01-1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多媒體裝置及多媒體系統
JP5429552B2 (ja) * 2009-12-03 2014-02-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並びに、制御システム
WO2011099295A1 (ja) 2010-02-10 2011-08-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ビデオ信号出力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デジタルビデオ信号出力方法および受信方法
TWI419545B (zh) * 2010-03-05 2013-12-11 Aten Int Co Ltd 發送器、接收器及訊號延伸器系統
US8327536B2 (en) 2010-06-30 2012-12-11 Apple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igh-speed connector inserts and cables
JP5553695B2 (ja) 2010-06-30 2014-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601173B2 (en) * 2010-06-30 2013-12-03 Silicon Image, Inc. Detection of cable connection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BR112012030352B1 (pt) 2010-06-30 2020-12-29 Apple Inc Cabo ativo, conjunto de cabo e circuito de conector e de caminho de sinal para um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para permitir que sinais sejam compatíveis com vários padrões e compartilhem um conector comum
US9112310B2 (en) 2010-06-30 2015-08-18 Apple Inc. Spark gap for high-speed cable connectors
JP5598220B2 (ja) * 2010-09-30 2014-10-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JP5655562B2 (ja) * 2010-12-28 2015-01-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US20120226774A1 (en) 2011-02-23 2012-09-06 Apple Inc. Display snooping
US20130104182A1 (en) * 2011-04-12 2013-04-25 Jupiter System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Data Delivery on a Digital Pixel Cable
JP2012222801A (ja) * 2011-04-14 2012-11-12 Funai Electric Co Ltd 電子機器
US9344669B2 (en) 2011-06-21 2016-05-17 Arris Enterprises, Inc. HDMI source/sink interoperable configuration determination process
CN103620519B (zh) 2011-07-01 2017-06-09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用于传输线缆的类别确定方法和传输线缆
JP2013046123A (ja) * 2011-08-23 2013-03-04 Sony Corp 信号変換装置、信号変換方法および端末装置
US8856744B2 (en) * 2011-08-31 2014-10-07 Nvidia Corporation HDMI-muxed debug cable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8787571B2 (en) * 2011-10-19 2014-07-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Wir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ith improved capacity and security
US9449500B2 (en) * 2012-08-08 2016-09-20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appliance control
CN102572352B (zh) * 2011-12-26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dmi复用方法、hdmi、以及带有hdmi的设备
CN103283221B (zh) 2011-12-27 2016-03-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通信电缆
EP2665055A1 (en) * 2012-05-16 2013-11-20 Nxp B.V. Protection circuit for HDMI interface
JP5330574B1 (ja) * 2012-06-29 2013-10-30 株式会社東芝 伝送装置及び伝送方法
KR20140007698A (ko) * 2012-07-10 2014-0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Hdmi 신호 보정 방법, hdmi 신호 수신장치, hdmi 신호 전송장치 및 hdmi 신호 처리 시스템
TWI523531B (zh) * 2012-08-29 2016-02-21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訊號輸入控制系統與方法及其影音裝置
WO2014097500A1 (ja) 2012-12-17 2014-06-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DE102013206723B4 (de) * 2013-04-15 2022-07-07 Marco Systemanalyse Und Entwicklung Gmbh Steuersystem
TWI556650B (zh) * 2014-02-25 2016-11-01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向傳輸裝置
JP2015162753A (ja) * 2014-02-26 2015-09-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回路、送受信機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9215491B1 (en) 2014-07-10 2015-12-15 Google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controlling a bi-directional HDMI port
WO2016009944A1 (ja) 2014-07-18 2016-01-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US20160127771A1 (en) * 2014-10-30 2016-05-05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hd video over hdmi with a reduced link rate
US9934188B2 (en) * 2015-08-27 2018-04-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nector for video signal interface
US10296275B2 (en) 2015-08-30 2019-05-21 EVA Automation, Inc.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device-state information
US10387095B2 (en) 2015-08-30 2019-08-20 EVA Automation, Inc.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system-state information
US10198232B2 (en) 2015-08-30 2019-02-05 EVA Automation, Inc.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system-state information
US10198231B2 (en) 2015-08-30 2019-02-05 EVA Automation, Inc.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system-state information
US10387094B2 (en) 2015-08-30 2019-08-20 EVA Automation, Inc.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device-state information
US10198230B2 (en) 2015-08-30 2019-02-05 EVA Automation, Inc.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device-state information
US10200737B2 (en) 2015-08-30 2019-02-05 EVA Automation, Inc.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device-state information
US10452332B2 (en) 2015-08-30 2019-10-22 EVA Automation, Inc.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device-state information
US10296276B2 (en) 2015-08-30 2019-05-21 EVA Automation, Inc.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device-state information
US10521177B2 (en) 2015-08-30 2019-12-31 EVA Automation, Inc.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system-state information
EP3345072A4 (en) * 2015-08-30 2018-08-08 Eva Automation, Inc. Determining device state using a state-detection circuit
US20170064368A1 (en) 2015-08-30 2017-03-02 Gaylord Yu Repeated Commands Based on Device-State Information
KR102609515B1 (ko) * 2016-03-21 2023-1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넥터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245955B2 (en) 2017-12-21 2022-02-08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reception control device, reception control method,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11146269B1 (en) 2018-02-05 2021-10-12 Rambus Inc. Low power cryogenic switch
JP7003079B2 (ja) 2019-03-14 2022-01-20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5653U (zh) 1985-10-30 1987-05-14
US4697099A (en) 1986-10-30 1987-09-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en line detector circuit
JP2660422B2 (ja) * 1988-05-31 1997-10-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動作モード設定可能なlan間結合装置
JPH02206249A (ja) 1989-02-06 1990-08-16 Sharp Corp ホームバスケーブルの検査装置
IT1229151B (it) 1989-04-07 1991-07-22 Hesa Spa Dispositivo di allarme o di segnalazione il cui elemento sensore e' costituito da un cavo coassiale schermato polarizzato in corrente continua
JPH04245817A (ja) * 1991-01-31 1992-09-02 Fujitsu Ltd データ受信回路
JPH0750657A (ja) 1993-08-05 1995-02-21 Tokimec Inc 全二重伝送システム
JPH0823354A (ja) * 1994-07-06 1996-01-23 Hitachi Ltd 信号入出力装置
US5719856A (en) 1995-04-07 1998-02-17 Motorola, Inc. Transmitter/receiver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path
JPH09153886A (ja) * 1995-11-30 1997-06-10 Kenwood Corp シリアル通信回路
US6628303B1 (en) 1996-07-29 2003-09-30 Avid Technology, Inc.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 motion video planning and editing system for a computer
JP2907279B2 (ja) 1996-11-26 1999-06-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ビデオ会議システムの音声配信方式
US6169475B1 (en) * 1998-03-30 2001-01-02 Xirco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e detection of connection to a network
JPH11338590A (ja) * 1998-05-25 1999-12-10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インジケータ付ターミネータ
US6618774B1 (en) * 1999-03-17 2003-09-09 Adder Technology Ltd. Computer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6378025B1 (en) 1999-03-22 2002-04-23 Adaptec, Inc. Automatic multi-mode termination
US6956826B1 (en) 1999-07-07 2005-10-18 Serconet Ltd. Local area network for distributing data communication, sensing and control signals
JP3412688B2 (ja) 1999-08-18 2003-06-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伝送路間のブリッジ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6320406B1 (en) * 1999-10-04 2001-11-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terminated fail-safe circuit
MXPA02003710A (es) * 1999-10-15 2002-08-30 Thomson Licensing Sa Una interfase de usuario para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bi-direccional.
US7574494B1 (en) 1999-10-15 2009-08-11 Thomson Licensing User interface for a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1320479A (ja) 2000-05-10 2001-11-16 Nec Niigata Ltd 携帯電話機の接続装置及び接続方法、コンピュータ、並びに接続ケーブル
JP2002204272A (ja) * 2000-12-28 2002-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信号伝送装置および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JP4245817B2 (ja) 2001-02-22 2009-04-02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車載用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US7631064B1 (en) * 2001-04-13 2009-12-08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interconnections of network devices
JP2002319855A (ja) * 2001-04-24 2002-10-31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の出力信号制御回路
TW512232B (en) 2001-05-08 2002-12-01 Prolific Technology Inc USB connection-detection circuitry and operation methods of the same
US7218635B2 (en) 2001-08-31 2007-05-15 Stmicro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dexing MPEG video data to perform special mode playback in a digital video recorder and indexed signal associated therewith
US7558326B1 (en) * 2001-09-12 2009-07-07 Silicon Imag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uxiliary data on a TMDS-like link
JP3745279B2 (ja) 2002-01-16 2006-02-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Dvi光延長ケーブル接続および外部電源入力確認システム
US8605623B2 (en) * 2002-05-31 2013-12-1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etermining and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 path in a network
JP2004005283A (ja) * 2002-06-03 2004-0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Usbホスト/デバイス接続機構
JP3942986B2 (ja) 2002-08-09 2007-07-11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ケーブル
JP2004254027A (ja) 2003-02-19 2004-09-09 Toshiba Corp サーバ装置、鍵管理装置、暗号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6891378B2 (en) * 2003-03-25 2005-05-10 Midtronics, Inc. Electronic battery tester
US7068686B2 (en) * 2003-05-01 2006-06-27 Genesis Microchip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multimedia data packets
JP2004356752A (ja) 2003-05-27 2004-12-16 Sony Corp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
JP2005018312A (ja) * 2003-06-25 2005-01-20 Sony Corp 信号伝送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情報機器
JP2005051558A (ja) * 2003-07-29 2005-0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JP2005057714A (ja) * 2003-07-31 2005-03-03 Toshiba Corp 送信機器及び送信方法
JP4448315B2 (ja) 2003-11-10 2010-04-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を備えた携帯端末装置用クレイドル及び携帯端末システム
US7562379B2 (en) * 2003-12-22 2009-07-14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digital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US7768421B2 (en) 2003-12-26 2010-08-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ntrol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US7449462B2 (en) * 2004-01-22 2008-11-11 Pfizer, Inc. Triazole derivatives which inhibit vasopressin antagonistic activity
US7269673B2 (en) * 2004-02-18 2007-09-11 Silicon Image, Inc. Cable with circuitry for asserting stored cable data or other information to an external device or user
US7502411B2 (en) * 2004-03-05 2009-03-10 Silicon Image, Inc. Method and circuit for adaptive equalization of multiple signals in response to a control signal generated from one of the equalized signals
JP2005284672A (ja) * 2004-03-29 2005-10-13 Kawasaki Microelectronics Kk 通信装置
JP4357356B2 (ja) * 2004-05-10 2009-11-04 株式会社東芝 映像信号受信装置及び映像信号受信方法
BRPI0511858B1 (pt) 2004-06-07 2020-12-22 Sling Media, Inc. transmissor de mídia pessoal e respectivo sistema de transmissão, métodos de provimento de acesso a fonte áudio/visual em localização remota da fonte áudio/visual e de fluxo (streaming) de sinal de mídia para local de assinante remoto
JP2006019948A (ja) * 2004-06-30 2006-01-19 Toshiba Corp 映像信号出力機器
JP3962735B2 (ja) * 2004-09-07 2007-08-22 Tdk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回路、電子機器、ケーブル、及びコネクタ
JP2006107292A (ja) * 2004-10-07 2006-04-20 Sharp Corp データ送信器、通信端末装置、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US20060089735A1 (en) 2004-10-21 2006-04-27 Atkinson Lee W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the audio outputs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JP4357406B2 (ja) 2004-11-12 2009-1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DE602005021393D1 (de) 2004-11-25 2010-07-01 Panasonic Corp Verstärk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steuerung
JP2006163585A (ja) 2004-12-03 2006-06-22 Fujitsu General Ltd 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60209880A1 (en) * 2004-12-10 2006-09-21 Mediatek Incorporation Method of audio data transmission and system thereof
JP2005135433A (ja) 2004-12-13 2005-05-26 Fujitsu Ltd 鍵認証方法
JP2006186580A (ja) 2004-12-27 2006-07-13 Toshiba Corp 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コード制御方法
JP4660184B2 (ja) * 2004-12-27 2011-03-30 株式会社東芝 信号中継装置及び信号中継方法
JP2006191161A (ja) 2004-12-28 2006-07-20 Sony Corp 光伝送システム
JP2006203800A (ja) 2005-01-24 2006-08-0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JP2006245949A (ja) 2005-03-02 2006-09-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209892A1 (en) 2005-03-15 2006-09-21 Radiospire Networks,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ly providing a display data channel between a generalized content source and a generalized content sink
JP2006295822A (ja) 2005-04-14 2006-10-26 Toshiba Corp 放送受信装置及び放送受信方法
JP4869333B2 (ja) * 2005-04-19 2012-02-08 パナソニック・アビオニクス・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高品質映像を表示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3112392U (ja) * 2005-05-10 2005-08-11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Hdtv
US7106235B1 (en) * 2005-05-31 2006-09-12 Semiconductor Co., Ltd. Active hybrid circuit for a full duplex channel
TWM289946U (en) * 2005-08-18 2006-04-21 Cwin Technology Inc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TWM289945U (en) * 2005-08-18 2006-04-21 Cwin Technology Inc Multiplexing switch device
US7259589B1 (en) * 2005-09-16 2007-08-21 Pericom Semiconductor Corp. Visual or multimedia interface bus switch with level-shifted ground and input protection against non-compliant transmission-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 (TMDS) transmitter
US20090260043A1 (en) 2005-09-30 2009-10-15 Akihiro Tatsuta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wirelessly connecting signal source apparatus and signal sink apparatus
US20090237561A1 (en) 2005-10-26 2009-09-24 Kazuhiko Kobayashi Video and audio output device
JP4794983B2 (ja) 2005-10-31 2011-10-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音声出力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音声出力システム
JP4575324B2 (ja) 2006-03-29 2010-11-04 株式会社東芝 Av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540746B2 (en) * 2006-04-06 2009-06-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ical encoding of cable types and configurations
JP4172498B2 (ja) 2006-05-16 2008-10-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伝送方法、映像出力装置及び映像入力装置
JP4844230B2 (ja) 2006-05-16 2011-12-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8058918B2 (en) * 2006-11-02 2011-11-15 Redmere Technology Ltd. Programmable high-speed cable with boost device
CN102065262B (zh) 2006-11-07 2013-04-03 索尼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
TW200830828A (en) * 2006-11-07 2008-07-16 Sony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able
US20100269137A1 (en) 2006-11-07 2010-10-21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video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video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for reception device
JP5337370B2 (ja) * 2007-11-13 2013-11-06 ソニー エスパナ,エス.エー.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における映像信号送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映像信号の送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8056686A1 (ja) 2010-02-25
JP5218845B2 (ja) 2013-06-26
US20110085473A1 (en) 2011-04-14
TW200830828A (en) 2008-07-16
AU2007318585A1 (en) 2008-05-15
EP2090955A1 (en) 2009-08-19
US9013636B2 (en) 2015-04-21
TWI363548B (zh) 2012-05-01
EP2090955B1 (en) 2016-01-27
KR20090079879A (ko) 2009-07-22
TWI513264B (zh) 2015-12-11
KR20090084924A (ko) 2009-08-05
TWI423640B (zh) 2014-01-11
EP2091252B1 (en) 2015-11-04
CA2668980A1 (en) 2008-05-15
RU2414090C2 (ru) 2011-03-10
US20120278832A1 (en) 2012-11-01
US9210465B2 (en) 2015-12-08
KR101333846B1 (ko) 2013-12-19
ES2553887T3 (es) 2015-12-14
JPWO2008056719A1 (ja) 2010-02-25
US20100289530A1 (en) 2010-11-18
US8456188B2 (en) 2013-06-04
US20160021422A1 (en) 2016-01-21
KR101432846B1 (ko) 2014-08-26
US20100253841A1 (en) 2010-10-07
JP5239867B2 (ja) 2013-07-17
EP2091252A1 (en) 2009-08-19
WO2008056686A1 (en) 2008-05-15
TW201212610A (en) 2012-03-16
US20140325573A1 (en) 2014-10-30
WO2008056719A1 (en) 2008-05-15
US8860887B2 (en) 2014-10-14
US7936401B2 (en) 2011-05-03
RU2009117330A (ru) 2010-11-20
US8271698B2 (en) 2012-09-18
EP2091252A4 (en) 2011-03-09
US8243204B2 (en) 2012-08-14
CN102111599B (zh) 2015-08-19
CN102111599A (zh) 2011-06-29
EP2090955A4 (en) 2010-12-22
US20100118188A1 (en) 2010-05-13
BRPI0718563A2 (pt) 2014-03-11
US20150181284A1 (en) 2015-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3264B (zh) Recept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JP524049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TWI504269B (zh) Communication system, send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AU2011202956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er, receiver,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able
AU201220175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ab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