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4110A - 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以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以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4110A
CN1944110A CNA2006101420744A CN200610142074A CN1944110A CN 1944110 A CN1944110 A CN 1944110A CN A2006101420744 A CNA2006101420744 A CN A2006101420744A CN 200610142074 A CN200610142074 A CN 200610142074A CN 1944110 A CN1944110 A CN 1944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bon
mesh
air bag
air belt
fix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20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4110B (zh
Inventor
丝贺康雄
村上吉树
大桥清隆
樋口昌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44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4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44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41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1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the inflatable member formed as a belt or harness or combined with a belt or harness arran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舌片的开口较小也可以将空气安全带连接到固定器上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以及空气安全带装置。空气安全带(1),包括:织带(2),由非膨胀式的普通的常规带材料形成;气囊(3),后端侧通过接缝(6)缝合在该织带(2)的前端上;网眼织带(4),包围该气囊(3);和保护罩(5),覆盖该网眼织带(4)的大致全部以及织带(2)的前端侧。网眼织带(4)的前端侧形成窄幅部(4a)。只有该窄幅部(4a)插入腰部固定器(10)的开口(13)而进行折叠,该窄幅部(4a)的前端侧与网眼织带(4)的基端侧重叠,并通过接缝(8)进行缝合。

Description

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以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辆碰撞时等用于保护车辆等移动体的乘员的部件,特别涉及利用来自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进行膨胀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并且,本发明涉及具有该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空气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是,空气安全带装置由可使安全带装置的织带的一部分(特别是与乘员的身体接触的部分)膨胀的空气安全带构成,在车辆碰撞时或侧翻时气体发生装置工作,由此空气安全带膨胀。如特开2001-260807号公报等所记载,作为该空气安全带装置,具有如下结构的空气安全带装置:将空气安全带的一端连接到舌片上,在该舌片以及安装该舌片的带扣上分别设置气体通路,通过该气体通路向空气安全带内导入气体。该空气安全带的另一端通过缝合方式连接到与普通安全带装置相同的织带上,该织带卷绕在安全带卷收器中。
在空气安全带连接到舌片上的情况下,使空气安全带的前端外嵌至设在舌片后端上的筒状部中,并用软管卡箍从外侧勒紧。
代替空气安全带与可导入气体的舌片的连接,有时将空气安全带连接到带充气机的腰部固定器上,并从该充气机向空气安全带内导入气体。
这种空气安全带和舌片或腰部固定器之间的连接部以及空气安全带和织带之间的基于缝合的连接部,优选具有高的连接强度。
因此,以提供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强度高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作为目的,提出了下述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包括空气安全带,由气囊和覆盖气囊的网眼织带构成,向内部导入气体;和舌片,与该空气安全带的前端相连;在该舌片的后部设有开口,将上述空气安全带的前端插入该开口后,折叠而使空气安全带彼此重叠,并对两者进行缝合。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60807号
在以往公开的这种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中,由于不仅是网眼织带插入舌片的开口,连气囊也插入舌片的开口,因而需要使该开口变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舌片的开口较小也可以将空气安全带连接到固定器上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以及使用该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空气安全带装置。
技术方案1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包括:空气安全带,具有气囊和覆盖该气囊的网眼织带,通过向该气囊内部导入气体而膨胀;和固定器,与该空气安全带的前端相连;在该固定器上设有开口,将上述空气安全带的前端插入该开口后,进行折叠而与空气安全带的基端侧重叠,并对两者进行缝合,其特征在于,该网眼织带的前端侧比该气囊的前端伸出得更多;只有该网眼织带的前端侧插入该开口。
技术方案2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该网眼织带中比上述开口更靠向前端侧的网眼织带前端部,在该空气安全带的上述基端侧与上述气囊以及网眼织带进行缝合。
技术方案3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在技术方案1或2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安全带,进一步包括一端连接到上述网眼织带以及气囊的后端侧上的织带。
技术方案4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在技术方案3中,其特征在于,该网眼织带的后端侧比该气囊的后端侧向该织带侧伸出得更长;在该网眼织带中、从该气囊的后端侧间隔规定距离的部位,该网眼织带缝合在该织带上。
技术方案5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包括:空气安全带,具有织带、顺沿该织带的气囊以及覆盖该织带和该气囊的网眼织带,通过向该气囊内部导入气体而进行膨胀;和固定器,与该空气安全带的前端相连;在该固定器上设有开口,将上述空气安全带的前端插入该开口后,进行折叠而与空气安全带的基端侧重叠,并对两者进行缝合,其特征在于,该网眼织带以及气囊的后端侧,缝合在该织带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上;该织带以及该网眼织带的前端侧分别比该气囊的前端伸出得更多;只有该织带以及网眼织带的前端侧插入该开口。
技术方案6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在技术方案5中,其特征在于,该网眼织带中比上述开口更靠向前端侧的网眼织带前端部,在该空气安全带的上述基端侧与上述织带、气囊以及网眼织带进行缝合。
技术方案7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在技术方案5或6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织带穿过上述气囊内部。
技术方案8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在技术方案5至7中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网眼织带的后端侧,比上述气囊的后端侧向上述织带的后端侧伸出得更长;在该网眼织带中、从该气囊的后端侧间隔规定距离的部位,该网眼织带缝合在该织带上。
技术方案9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在技术方案3至8中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该网眼织带和该织带之间的缝合,使其针迹向实质上与该网眼织带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而进行。
技术方案10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在技术方案1至9中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网眼织带的前端侧和上述空气安全带的基端侧之间的缝合,使其针迹向实质上与该网眼织带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而进行。
技术方案11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在技术方案1至10中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包围该空气安全带的保护罩。
技术方案12的空气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技术方案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以及气体发生装置。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中,仅使网眼织带插入固定器的开口。因此,与使网眼织带和气囊插入该开口的情况相比,开口较小就可以。并且,通过使开口变小,也可以使固定器变小。
另外,在本发明中,固定器用于固定空气安全带的端部,可以是腰部固定器,也可以是舌片。
在本发明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中,在气囊膨胀的情况下,覆盖气囊的网眼织带也随之膨胀。在本发明中,该网眼织带由在长度方向上几乎不延伸,但宽度可以增大或在膨胀方向上可灵活伸长的编织物构成。因此,该网眼织带,在膨胀时其长度方向的大小变小,从而向空气安全带施加张力。
在技术方案2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中,网眼织带前端部相对于空气安全带基端侧的缝合强度较高。
如技术方案3,本发明的空气安全带,也可以是在网眼织带和气囊的后端侧上,连接由与普通安全带相同的带材料等形成的织带的一端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该织带插入空气安全带的后端侧的固定器(例如舌片),该空气安全带的后端侧的固定器的开口较小也可以,因而还可以使该空气安全带的后端侧的固定器变小。
在技术方案4的方式中,网眼织带的后端侧,比气囊的后端侧向该织带侧伸出得更长,在网眼织带中、从气囊的后端侧间隔规定距离的部位,该网眼织带缝合在该织带上。
另外,在气囊膨胀的情况下,该气囊本身也向长度方向进行收缩,但是通常,网眼织带膨胀时的长度方向的收缩量大于该气囊膨胀时的长度方向的收缩量。因此,在上述技术方案4的方式中,在气囊和网眼织带同时膨胀的情况下,因两者的收缩量之差,该网眼织带的后端侧接近气囊的后端侧。由此,织带中该网眼织带的后端侧和气囊的后端侧之间的部分处于松弛的状态。
通常,在空气安全带上施加有张力,膨胀的气囊因该张力被拉长时,该膨胀气囊的粗细变小。因此,随着该气囊的膨胀而膨胀的网眼织带的粗细也变小。其结果,网眼织带的长度变大,从该网眼织带向空气安全带施加的张力变小。
相对于此,在上述技术方案4的方式中,在气囊和网眼织带处于膨胀的状态下,由于织带中该网眼织带的后端侧和气囊的后端侧之间的部分变得松弛,因而即使在空气安全带上施加有张力,该张力也不会作用在气囊上,气囊不会因为该张力而被拉长。因此,可以防止或抑制膨胀的该气囊的粗细变小的情况。其结果,可以防止或抑制从网眼织带施加在空气安全带上的张力变小。
在技术方案5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中,因只有网眼织带和织带插入固定器的开口,因而与还使气囊插入的情况相比,固定器的开口较小也可以。
在技术方案6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中,网眼织带以及织带相对于空气安全带基端侧的缝合强度较高。
如技术方案7,织带可以穿过气囊内部。
在技术方案8的方式中,具有与前述的技术方案4的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通常,构成网眼织带的编织物,由多个编织用纱与网眼织带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并列而进行编织,所述编织用纱之间的间隔可以容易扩大。因此,对网眼织带和织带之间的缝合、网眼织带的前端侧和上述空气安全带的基端侧之间的缝合,使其针迹向与该网眼织带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而进行时,缝合线容易进入该编织用纱之间。如上所述地缝合线进入编织用纱之间时,网眼织带的宽度增大相应量,因而在设计值和实际产品之间产生尺寸误差。
因此,如技术方案9、10,优选的是,对网眼织带和织带之间的缝合、网眼织带的前端侧和上述空气安全带的基端侧之间的缝合,使其针迹实质上向与该网眼织带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而进行。通过如上所述地进行网眼织带的缝合,缝合线难以进入网眼织带的编织用纱之间,可以防止或抑制实际制作出来的网眼织带的宽度大于设计值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使针迹实质上向与该网眼织带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是指,该针迹向与网眼织带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或从与该网眼织带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倾斜度为10°以下,特别是4°以下的情况。在本发明中,该针迹为全部长度的10%以下,特别是4.7%以下时,该针迹也可以部分地向网眼织带的长度方向延伸。
根据技术方案11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利用保护罩保护网眼织带。
附图说明
图1(a)是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主视图;图1(b)是拆下保护罩的状态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主视图。
图2(a)是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后视图;图2(b)是拆下保护罩的状态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后视图。
图3(a)是拆下保护罩和网眼织带的状态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主视图;图3(b)是在图3(a)中平坦地延展气囊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a)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拆下保护罩和网眼织带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b)是在图4(a)中平坦地延展气囊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将图4(b)里外反转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6(a)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拆下保护罩和网眼织带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b)是气囊膨胀时的主视图;图6(c)是图6(b)的C-C线向视图。
图7是图6的空气安全带的气囊的结构图。
图8(a)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拆下保护罩和网眼织带的状态的主视图;图8(b)是气囊膨胀时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网眼织带的编织组织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网眼织带的优选缝合方法的例子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图;图1(a)是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主视图;图1(b)是拆下保护罩的状态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主视图;图2(a)是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后视图;图2(b)是拆下保护罩的状态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后视图;图3(a)、(b)是拆下保护罩和网眼织带的状态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主视图。
该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将空气安全带1连接到作为固定器的腰部固定器10上。
空气安全带1,包括:织带2,由非膨胀式的普通的常规带材料形成;气囊3,后端侧通过接缝6(图3)缝合在该织带2的前端;网眼织带4,包围该气囊3;和保护罩5,覆盖该网眼织带4的大致全部以及织带2的前端侧。
气囊3,使多张底布重叠,利用接缝3a对它们的周缘部进行缝合而形成袋状。该底布的最大宽度大于织带2的宽度。
气囊3的接缝3a的大部分,虽然沿着该气囊3的外周缘,但是在气囊3的前端侧从外周缘分离,在该接缝3a和气囊3的前端之间,形成了不能导入气体的伸出片部3e(参照图3(b))。
如图3所示,气囊3,通过将其两侧折叠而形成与织带2大致相等宽度的带状。形成于该气囊3的前端侧上的气体导入口3b与充气机11相连。该充气机11利用保持部件12固定在腰部固定器10上。气体导入口3b,例如外嵌至该充气机11的气体喷出口上,通过从外周围勒紧卡箍(图示省略)而连接在该充气机11上。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接缝3a缝合构成气囊3的底布之间时,使得从该底布相互之间允许一些气体泄漏地进行所述缝合。并且,气体导入口3b和充气机11之间的连接结构,也可以允许从其之间泄露一些气体。其中,代替如上所述地使从构成气囊3的底布相互之间、气体导入口3b与充气机11之间的连接部泄漏气体,也可以在该气囊3上设置通气孔(图示省略)。
网眼织带4覆盖被折叠的带状的该气囊。该网眼织带由在长度方向上几乎不延伸,但宽度可以增大或在膨胀方向上可以灵活伸长的编织物构成。
该网眼织带4的后端侧,通过接缝7缝合在织带2的前端附近。另外,上述接缝6位于织带2的最前端部上。接缝7与织带2的最前端有若干间隔。
网眼织带4的前端侧形成窄幅部4a(图2)。只有该窄幅部4a插入腰部固定器10的开口13而进行折叠,该窄幅部4a的前端侧与网眼织带4的基端侧重叠,并通过接缝8进行缝合。其中,基端侧表示比开口13更靠向气囊3一侧的部分。与该窄幅部4a的前端侧重叠的位置为上述气囊3的伸出片部3e部分。窄幅部4a,通过接缝8缝合在网眼织带4的基端侧和该气囊伸出片部3e上。
另外,如在图3明确表示,气囊伸出片部3e与腰部固定器10有若干间隔,气囊3并未插入开口13。在开口13只插入网眼织带4的窄幅部4a。
保护罩5,折叠细长的长方形的薄片状材料,并以撕裂线(图示省略)进行缝合而形成筒状。该撕裂线具有气囊3膨胀时破裂的强度。
该保护罩5从织带2的前端部延伸至腰部固定器10的附近位置。保护罩5的后端侧覆盖接缝7,该后端侧通过撕裂线5t缝合在织带2上。该保护罩5的前端侧覆盖接缝8,但与腰部固定器10有若干间隔。该保护罩5的前端侧通过撕裂线5t缝合在网眼织带4上。该撕裂线5t也具有气囊3膨胀时破裂的强度。
该腰部空气安全带1,沿着就座于汽车的座椅上的乘员的腹部围绕。腰部固定器10,通过螺栓等安装件15安装在座椅侧面框架(图示省略)上。
虽然省略了图示,在织带2的中间插有与普通安全带装置相同的舌片。织带2的后端侧,穿过肩部固定器后,可卷绕地连接到安全带卷收器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腰部固定器10的开口13上只插入有网眼织带4,因而与将网眼织带和气囊都插入该开口13的情况相比,可以将开口13设计得更小,可以将腰部固定器10设计得减少相应的量。
装载结构如上的空气安全带装置的汽车发生碰撞时,充气机11进行气体喷出动作,气囊3膨胀,从而约束乘员。气囊3在膨胀时长度变短。并且,随着该气囊3的膨胀,网眼织带4也膨胀,由于网眼织带4由在长度方向上几乎不伸长,但宽度可以增大或在膨胀方向上可以灵活伸张的编织物构成,因而该网眼织带4也随着该膨胀长度变短。其结果,向织带2施加张力,从而将乘员约束在座椅上。并且,此时,通过从构成气囊3的底布相互之间、气体导入口3b与充气机11之间的连接部泄漏气体,从而吸收施加在乘员上的冲击。
在该腰部空气安全带1中,由于利用网眼织带4包覆气囊3,因而气囊3膨胀时的耐压强度增加相应的量。并且,在气囊3膨胀时,由于除了该气囊3本身的长度变短,网眼织带4的长度也变短,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向腰部空气安全带1施加张力。
参照图4和图5说明另一实施方式。
图4(a)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拆下保护罩和网眼织带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b)是图4(a)中延展气囊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将图4(b)里外反转的状态的后视图。
在图1至图3的实施方式中,在腰部固定器10的开口13只插入网眼织带4,但是该图4及图5的实施方式,在该开口13插入网眼织带4和织带2。
在该实施方式的腰部空气安全带1A中,织带2也延伸至腰部固定器10,气囊3设在该织带2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上。即,该织带2,与气囊3重叠地延伸,其前端侧2a从该气囊3的前端伸出。该织带2的前端部2a形成小宽度,以插入开口13,并延伸至网眼织带4的最前端。该织带2的前端部2a插入开口13而进行折叠,通过接缝9缝合在织带2的基端侧上。
虽然未图示,网眼织带4的前端部4a,也与图1至图3相同地插入开口13,并通过接缝8缝合在网眼织带4的基端侧上。接缝8的缝合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通过该接缝8对气囊3的伸出部3e、织带2以及网眼织带4进行缝合。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该实施方式中,也与图1、图2相同地安装了保护罩5。
该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前述图1至图3的实施方式相同,在图4、图5中和图1至图3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开口13上只插入网眼织带4和织带2,因而与将网眼织带4、织带2以及气囊3都插入该开口13的情况相比,可以将开口13设计得更小,也可以将腰部固定器10设计得更小。
在该实施方式的腰部空气安全带1A中,由于利用网眼织带4包覆气囊3,因而气囊3膨胀时的耐压强度增加相应的量。并且,在气囊3膨胀时,由于除了该气囊3本身的长度变短,网眼织带4的长度也变短,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向腰部空气安全带1A施加张力。
在该腰部空气安全带1A中,同样地,充气机11进行气体喷出动作而使气囊3膨胀时,该气囊3本身、以及随着该气囊3的膨胀进行膨胀的网眼织带4的长度变短,从而在织带2上产生张力。另外,此时,织带2中该接缝7、8之间的部分,因膨胀而长度变短的气囊3以及网眼织带4而接近,处于松弛的状态。
该腰部空气安全带1A约束乘员的移动时,在该腰部空气安全带1A上作用张力,利用该张力拉长气囊3以及网眼织带4。由此,接缝7、8之间的间隔变大,随之织带2中该接缝7、8之间部分的松弛消失。其结果,腰部空气安全带1A(气囊3以及网眼织带4)不再伸长。
并且,在该腰部空气安全带1A中,同样地,通过从气囊3的底布之间的缝合部、气体导入口3b与充气机11之间的连接部泄漏气体,从而吸收施加在乘员上的冲击。
在气囊3以及网眼织带4的后端侧连接织带2的前端侧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或抑制腰部空气安全带在约束乘员时伸长规定以上,需要提高该气囊3的内压。相对于此,在织带2的前端侧连接到腰部固定器10上的腰部空气安全带1A中,即使气囊3膨胀时的内压较低,因该织带2变为绷紧的状态(不松弛而延展的状态),从而限制腰部空气安全带1A的规定以上的伸长。因此,可以将气囊3膨胀时的内压设定得较低。并且,由此,作为充气机11可以采用较低输出功率的充气机。
并且,该腰部空气安全带1A,在织带2处于绷紧的状态时,由于通过该织带2抵抗张力,因而与在气囊3以及网眼织带4的后端侧连接织带2的前端侧的情况相比,将气囊3以及网眼织带4缝合在织带2上的接缝6~9的要求强度较低也可以。因此,可以简化所述气囊3、网眼织带4以及织带2之间的缝合。
图6(a)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拆下保护罩和网眼织带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b)是图6(a)中气囊膨胀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c)是沿着图6(b)的C-C线向视图;图7是表示气囊的结构的俯视图及剖视图。其中,图7(a)表示平坦地延展气囊的状态;图7(b)表示包围织带的乘员一侧以及与乘员相反的一侧双方而安装气囊的状态;图7(c)、(d)分别是沿着图7(a)、(b)的C-C线及D-D线的剖视图。
该实施方式的腰部空气安全带1B,在图4、图5的腰部空气安全带1A中,形成设置了从乘员一侧至与乘员相反的一侧连续地包围织带2的气囊3A的结构。
该气囊3A,包括配置在织带2的乘员一侧上的乘员侧配置部31和配置在织带2的与乘员相反的一侧上的乘员相反侧配置部32。其中,如图7(a)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该乘员侧配置部31具有与前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气囊3相同的结构,乘员相反侧配置部32具有相当于从该乘员侧配置部31省略了气体导入口3b的结构。并且,如图所示,所述乘员侧配置部31和乘员相反侧配置部32,通过连接这些的一侧边之间的中间部(标号省略)连成一体,并通过该中间部相互连通。
将该气囊3A安装到织带2上时,如图7(a)、(c)至图7(b)、(d)所示,将气囊3A,从平坦地延展的状态在该乘员侧配置部31和乘员相反侧配置部32之间(上述中间部)对折,在其之间夹住织带2,并利用接缝33对该乘员侧配置部31和乘员相反侧配置部32的相对边彼此进行缝合。然后,通过接缝7将所述乘员侧配置部31和乘员相反侧配置部32的后端侧分别缝合在织带2上。由此,该气囊3A形成筒状,织带2穿过该气囊3A的内侧。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将织带2的前端部2a插入腰部固定器10的开口13而进行折叠,并利用接缝9缝合在该织带2的基端侧上时,还同时缝合该气囊3A(乘员侧配置部31)的前端侧的伸出部3e。
如图6(a)所示,气囊3A,将其两侧折叠而形成与织带2大致相等宽度的带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包覆该气囊3A的整体地安装有网眼织带4。
该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前述图4、图5的实施方式相同,在图6、图7中与图4、图5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该腰部空气安全带1B中,由于气囊3A从织带2的乘员一侧至与乘员相反的一侧连续地进行膨胀,因而可以提高乘员保护效果。
当然,在该腰部空气安全带1B中,也具有与前述的图4、图5的腰部空气安全带1A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8(a)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的拆下保护罩和网眼织带的状态的主视图;图8(b)是图8(a)中气囊膨胀的状态的主视图。
在该实施方式的腰部空气安全带1C中,织带2的前端侧通过接缝6缝合在气囊3的后端侧上,并且用于将该气囊3连接到腰部固定器10上的连接织带16的后端侧缝合在气囊3的前端侧(伸出部3e)上。
该连接织带16由与织带2相同的、构成普通的安全带的带材料形成。该连接织带16的前端侧延伸至网眼织带4的最前端,该连接织带16的前端部插入腰部固定器10的开口13而进行折叠,并通过接缝17缝合在该连接织带16的基端侧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包覆该气囊3的网眼织带4的后端侧,比该气囊3的后端(接缝6)向织带2的后端侧伸出得更长,在该网眼织带4中从该气囊3的后端(接缝6)间隔规定距离的部位上,该网眼织带4和织带2通过接缝7进行缝合。
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网眼织带4的前端侧,与前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地,插入腰部固定器10的开口13,并缝合在该网眼织带4的基端侧上。该缝合位置与前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
该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前述图1至图3的实施方式相同,在图8中和图1至图3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该实施方式中,同样地,由于在开口13上只插入有网眼织带4和连接织带16,因而可以将开口13设计得较小,也可以将腰部固定器10设计得较小。
下面,说明该实施方式的腰部固定器1C的作用。
如上所述,网眼织带4由在长度方向上几乎不延伸,但宽度可以增大或在膨胀方向上可以灵活伸长的编织物构成。因此,该网眼织带4,随着气囊3的膨胀进行膨胀时,其长度方向的大小变小,从而向腰部空气安全带1C施加张力。
此时,气囊3本身也在膨胀时向长度方向进行收缩,但该网眼织带4膨胀时的长度方向的收缩量S1大于气囊3膨胀时的长度方向的收缩量S2。在该腰部空气安全带1C中,由于网眼织带4的后端侧(接缝7),从气囊3的后端(接缝6)间隔规定距离而缝合在织带2上,因而如图8(b)所示,在气囊3和网眼织带4膨胀的情况下,由于所述收缩量S1、S2的差,网眼织带4的后端接近气囊3的后端,织带2中该接缝6、7之间的部分处于松弛的状态。
通常,膨胀的气囊3,因施加在腰部空气安全带上的张力被拉长时,该膨胀了的气囊3的粗细变小。因此,随着该气囊3的膨胀进行膨胀的网眼织带4的粗细也变小。其结果,网眼织带4的长度变大,从该网眼织带4向腰部空气安全带施加的张力变小。
相对于此,在该实施方式的腰部空气安全带1C中,在气囊3和网眼织带4处于膨胀的状态下,由于织带2中该网眼织带4的后端侧(接缝7)和气囊3的后端侧(接缝6)之间的部分变得松弛,因而即使在空气安全带1C上施加有张力,该张力也不会作用在气囊3上,气囊3不会因为该张力而被拉长。因此,可以防止或抑制膨胀的该气囊3的粗细变小。其结果,可以防止或抑制从网眼织带4施加在腰部空气安全带1C上的张力变小。
另外,在该腰部空气安全带1C中,也具有与前述的图1至图3的腰部空气安全带1相同的作用效果。
该腰部空气安全带1C,织带2的前端侧连接在气囊3的后端侧上,但是也可以如图4、图5的腰部空气安全带1A一样,使织带2延伸至腰部固定器10,并将其前端侧插入该腰部固定器10的开口13。
如上所述,网眼织带4由在长度方向上几乎不延伸,但宽度可以增大或在膨胀方向上可以灵活伸长的编织物构成。在图9表示该网眼织带4的编织组织的放大图。其中,图9(a)表示网眼织带4不向宽度方向(圆周方向)伸长的状态(即气囊不膨胀时);图9(b)表示网眼织带4向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即气囊膨胀时)。在图9中,L表示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W表示网眼织带4的宽度方向(圆周方向)。
网眼织带4,一般由具有如图9所示的被称为经平组织的编织组织的编织物形成。该编织物,由多个编织用纱与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L大致平行地并列而进行编织,如图9(a)至(b)所示,所述编织用纱的彼此间隔容易扩大。因此,对网眼织带4和其他部件(例如织带2等)之间的缝合,使其针迹向与该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而进行时,缝合线容易进入该编织用纱之间。如上所述地缝合线进入编织用纱彼此之间时,网眼织带4的宽度增大相应量,因而在设计值和实际产品之间产生尺寸误差。
因此,优选的是,对网眼织带4和其他部件之间的缝合,使其针迹实质上向与该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而进行。通过如上所述地进行网眼织带4的缝合,缝合线难以进入网眼织带4的编织用纱彼此之间,可以防止或抑制实际制作出来的网眼织带4的宽度大于设计值。
在本发明中,使针迹实质上向与该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是指,该针迹向与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或从与该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倾斜度为10°以下,特别是4°以下的情况。在本发明中,该针迹为全部长度的10%以下,特别是4.7%以下时,该针迹也可以部分向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图10(a)至(b)中表示这种缝合方法的实施例。另外,图10(a)至(c)都以缝合网眼织带4的后端侧和织带2的接缝7作为例子进行图示。
在图10(a)中,通过使多条接缝7向与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平行地延伸设置,从而将网眼织带4缝合在织带2上。
在图10(b)中,使接缝7向与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往复移动多次而延伸设置。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接缝7,在与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一端侧上以大致コ字形折叠而进行往复移动,但是在该折叠地点接缝7向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很小,网眼织带4的宽度几乎或实质上完全不会变大。
在图10(c)中,使接缝7向与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以及倾斜方向以之字形(Z字形)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缝合方法都是一个例子,网眼织带4的缝合方法不限定于此。并且,当然优选的是,接缝7以外的接缝,也如上所述地向与网眼织带4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如,气囊3的形状、折叠方式也可以是图示以外的形状、方式,这是不言自明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腰部空气安全带连接到腰部固定器上,但也可以将腰部空气安全带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连接到作为固定器的舌片上,并如上述特开2001-260807号一样在该舌片上设置气体导入口。
并且,空气安全带不限定于腰部空气安全带,也可以是肩部空气安全带,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可以如特开2001-260807号一样地将肩部空气安全带连接到舌片上。

Claims (12)

1.一种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包括:
空气安全带,具有气囊和覆盖该气囊的网眼织带,通过向该气囊内部导入气体而进行膨胀;和
固定器,与该空气安全带的前端相连;
在该固定器上设有开口,将所述空气安全带的前端插入该开口后,进行折叠而与空气安全带的基端侧叠合,并对两者进行缝合,其特征在于,
该网眼织带的前端侧伸出到该气囊的前端以外;
只有该网眼织带的前端侧插入该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其特征在于,该网眼织带中比所述开口更靠近前端侧的网眼织带前端部,在该空气安全带的所述基端侧与所述气囊以及网眼织带缝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安全带,进一步包括一端连接到所述网眼织带以及气囊的后端侧的织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其特征在于,该网眼织带的后端侧比该气囊的后端侧向该织带侧伸出得更长;
在该网眼织带中、与该气囊的后端侧间隔规定距离的部位,将该网眼织带缝合到该织带上。
5.一种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包括:空气安全带,具有织带、沿着该织带的气囊以及覆盖该织带和该气囊的网眼织带,通过向该气囊内部导入气体而进行膨胀;和
固定器,与该空气安全带的前端相连;
在该固定器上设有开口,将所述空气安全带的前端插入该开口后,进行折叠而与空气安全带的基端侧叠合,并对两者进行缝合,其特征在于,
该网眼织带以及气囊的后端侧,缝合在该织带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上:
该织带以及该网眼织带的前端侧分别伸出到该气囊的前端以外;
只有该织带以及网眼织带的前端侧插入该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其特征在于,该网眼织带中比所述开口更靠近前端侧的网眼织带前端部,在该空气安全带的所述基端侧与所述织带、气囊以及网眼织带缝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穿过所述气囊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织带的后端侧,比上述气囊的后端侧向所述织带的后端侧伸出得更长;
在该网眼织带中、与该气囊的后端侧间隔规定距离的部位,将该网眼织带缝合在该织带上。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其特征在于,该网眼织带和该织带之间,是使针迹向实质上与该网眼织带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地进行缝合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织带的前端侧和所述空气安全带的基端侧之间,是使针迹向实质上与该网眼织带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地进行缝合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包围该空气安全带的保护罩。
12.一种空气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以及气体发生装置。
CN2006101420744A 2005-10-07 2006-10-08 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以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41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95143 2005-10-07
JP2005295143 2005-10-07
JP2005295143 2005-10-07
JP2006-212246 2006-08-03
JP2006212246 2006-08-03
JP2006212246A JP4835312B2 (ja) 2005-10-07 2006-08-03 エアベルトとアンカとの接続体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4110A true CN1944110A (zh) 2007-04-11
CN1944110B CN1944110B (zh) 2010-09-01

Family

ID=37657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207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4110B (zh) 2005-10-07 2006-10-08 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以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84991B2 (zh)
EP (1) EP1772324B1 (zh)
JP (1) JP4835312B2 (zh)
CN (1) CN1944110B (zh)
DE (1) DE602006007072D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6678A (zh) * 2012-10-31 2014-05-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安全带装置
CN103786677A (zh) * 2012-10-31 2014-05-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安全带系统
CN106604849A (zh) * 2014-08-27 2017-04-26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可充气座椅安全带的折叠模式
CN107531204A (zh) * 2015-04-28 2018-01-02 高田株式会社 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CN109515371A (zh) * 2017-09-19 2019-03-26 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安全带带件及座椅安全带系统
CN109677355A (zh) * 2018-12-06 2019-04-26 黄知文 自动检测保护汽车安全带
CN113212362A (zh) * 2021-05-10 2021-08-06 上海临港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织带及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4933B2 (ja) * 2004-02-27 2011-07-27 タカタ株式会社 車両乗員保護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フレータ
US7263750B2 (en) 2005-06-09 2007-09-04 Amsafe, Inc. Buckle assembly having single release for multiple belt connectors
JP2007137181A (ja) * 2005-11-16 2007-06-07 Takata Corp エアベルト装置
JP5135961B2 (ja) * 2007-09-10 2013-02-06 タカタ株式会社 膨張可能部を有するシートベルトでのチャイルドシート設置構造
US8469401B2 (en) 2009-02-23 2013-06-25 Amsafe, Inc. Seat harness pretensioner
JP5446657B2 (ja) * 2009-09-18 2014-03-1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US8683666B2 (en) 2009-11-04 2014-04-01 Amsafe Commercial Products, Inc. Restraint system buckle components having tactile surfac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JP5502573B2 (ja) * 2010-04-12 2014-05-2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装置
US8627554B1 (en) 2010-05-03 2014-01-14 Amsafe, Inc. (Phoenix Group) Buckle assemblies with swivel and dual release featur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US8777323B2 (en) 2010-07-20 2014-07-15 Amsafe, Inc. Restraint harness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US8641090B2 (en) * 2010-08-16 2014-02-04 Tk Holdings Inc. Occupant safety system
US8469397B2 (en) * 2011-04-13 2013-06-25 Amsafe, Inc. Stitch patterns for restraint-mounted airbag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8556293B2 (en) * 2011-05-16 2013-10-15 Amsafe, Inc. Buckle connectors for inflatable personal restrain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US8439398B2 (en) 2011-07-29 2013-05-14 Amsafe, Inc. Inflator connectors for inflatable personal restraint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8523220B1 (en) 2012-03-19 2013-09-03 Amsafe, Inc. Structure mounted airbag assembli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9511866B2 (en) 2012-03-19 2016-12-06 Amsafe, Inc. Structure mounted airbag assembli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9022483B2 (en) 2012-06-07 2015-05-05 Shield Restraint Systems, Inc. Seatbelt buckle tongue assembly
US9277788B2 (en) 2013-02-19 2016-03-08 Amsafe, Inc. Dual release buckle assembli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4130485A1 (en) 2013-02-19 2014-08-28 Amsafe, Inc. Buckle assemblies with lift latch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JP6300521B2 (ja) 2013-12-27 2018-03-2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JP2016002822A (ja) * 2014-06-14 2016-01-12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拘束装置
JP6429528B2 (ja) * 2014-08-11 2018-11-2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構造
JP6605196B2 (ja) * 2014-08-22 2019-11-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用ウェビング構造。
US9434339B2 (en) * 2014-08-27 2016-09-06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seat belt with a tethered gas delivery fill tube
JP6287723B2 (ja) * 2014-09-19 2018-03-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装置
US9352839B2 (en) 2014-10-02 2016-05-31 Amsafe, Inc. Active positioning airbag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6100566A1 (en) 2014-12-16 2016-06-23 Shield Restraint Systems, Inc. Web adjusters for use with restraint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US9944245B2 (en) 2015-03-28 2018-04-17 Amsafe, Inc. Extending pass-through airbag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6168124A1 (en) 2015-04-11 2016-10-20 Amsafe, Inc. Active airbag vent system
EP3355740A4 (en) 2015-10-02 2019-10-30 Shield Restraint Systems, Inc. LOAD INDICATORS FOR PERSONAL RETENTION SYSTEM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604259B2 (en) 2016-01-20 2020-03-31 Amsafe, Inc.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having extending restraint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9814282B2 (en) 2016-02-02 2017-11-14 Shield Restraint Systems, Inc. Harsh environment buckle assembli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JP6254634B2 (ja) * 2016-03-31 2017-12-27 株式会社Subaru 乗員保護装置
CN106043208A (zh) * 2016-06-05 2016-10-26 镇江市亿鑫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带
CN110267561A (zh) 2017-02-07 2019-09-20 谢尔德约束系统公司 带子调节器
DE102018123209A1 (de) 2018-09-20 2020-03-26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Sicherheitsgurtanordnungen für ein Kraftfahrzeug
IT201900023961A1 (it) * 2019-12-13 2021-06-13 D Air Lab S R L Dispositivo di protezione e metodo per realizzare tale dispositivo di protezio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0329A (en) * 1973-01-10 1976-07-20 Allied Chemical Corporation Inflatable band restraint stitching
JP3057112B2 (ja) * 1991-09-24 2000-06-2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H06262997A (ja) * 1993-03-15 1994-09-20 Takata Kk テンションレス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3526313B2 (ja) * 1993-06-10 2004-05-1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膨張構造体
CA2102334A1 (en) * 1993-11-03 1995-05-04 Hang-Sup Ohm Automobile safety air belt with air bag
JP3460526B2 (ja) 1997-09-02 2003-10-27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装置
JPH1178775A (ja) * 1997-09-02 1999-03-23 Takata Kk エアベルト装置
JP3763207B2 (ja) * 1998-06-19 2006-04-05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とタングとの接続体及びエアベルトとタングとウェビングとの接続体並びにエアベルト装置
EP0970855B1 (en) * 1998-07-06 2003-11-19 Takata Corporation Inflatable belt device and combined inflatable belt and tongue
JP4135273B2 (ja) * 1999-01-13 2008-08-2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カバー用たて編み物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JP3888009B2 (ja) * 1999-10-28 2007-02-2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JP2001158317A (ja) * 1999-12-01 2001-06-12 Takata Corp エアベルト装置
JP4375875B2 (ja) * 2000-03-01 2009-12-02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装置
JP4331853B2 (ja) 2000-03-23 2009-09-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装置
JP4573285B2 (ja) 2000-12-18 2010-11-0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3911189B2 (ja) 2002-04-23 2007-05-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装置
JP3912195B2 (ja) * 2002-06-12 2007-05-09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JP4122904B2 (ja) 2002-09-05 2008-07-23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JP2004106651A (ja) 2002-09-17 2004-04-08 Takata Corp 乗員保護装置
JP2006117219A (ja) * 2004-02-20 2006-05-11 Takata Corp 乗員保護装置
JP2005239055A (ja) * 2004-02-27 2005-09-08 Takata Corp 乗員保護装置
KR100616008B1 (ko) * 2004-09-16 2006-08-2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시트벨트
US7398995B2 (en) * 2005-04-04 2008-07-15 Takata Corporation Air belt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6678A (zh) * 2012-10-31 2014-05-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安全带装置
CN103786677A (zh) * 2012-10-31 2014-05-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安全带系统
CN103786677B (zh) * 2012-10-31 2016-02-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安全带系统
CN103786678B (zh) * 2012-10-31 2016-02-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安全带装置
CN106604849A (zh) * 2014-08-27 2017-04-26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可充气座椅安全带的折叠模式
CN107531204B (zh) * 2015-04-28 2019-11-08 均胜安全系统日本株式会社 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CN107531204A (zh) * 2015-04-28 2018-01-02 高田株式会社 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CN109515371A (zh) * 2017-09-19 2019-03-26 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安全带带件及座椅安全带系统
WO2019056894A1 (en) * 2017-09-19 2019-03-28 Trw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 Ltd SEAT BELT MEMBER AND SEAT SECURITY BELT SYSTEM
CN109515371B (zh) * 2017-09-19 2021-11-02 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安全带带件及座椅安全带系统
CN109677355A (zh) * 2018-12-06 2019-04-26 黄知文 自动检测保护汽车安全带
CN109677355B (zh) * 2018-12-06 2020-07-17 嘉兴市瑞鑫塑业有限公司 自动检测保护汽车安全带
CN113212362A (zh) * 2021-05-10 2021-08-06 上海临港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织带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72324A3 (en) 2007-06-06
EP1772324B1 (en) 2009-06-03
US7584991B2 (en) 2009-09-08
JP2007126123A (ja) 2007-05-24
US20070080528A1 (en) 2007-04-12
JP4835312B2 (ja) 2011-12-14
CN1944110B (zh) 2010-09-01
EP1772324A2 (en) 2007-04-11
DE602006007072D1 (de) 200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4110A (zh) 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以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CN102414055B (zh) 配置为插入充气机和以充气机为媒介结合至气囊外罩的膝部气囊装置
CN1903620A (zh) 气囊装置
CN1903618A (zh) 气囊装置
JP5012726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76682C (zh) 有侧面冲击气袋装置的座椅结构
US7896390B2 (en) Air belt system
CN100340430C (zh) 多镶片安全气囊及其制造方法
CN1443673A (zh) 气囊装置
CN1394774A (zh) 车辆用侧气囊及其折叠方法
US9290149B2 (en) Airbag apparatus for a front passenger seat
CN1672986A (zh) 气囊装置和气囊折叠方法
CN1907762A (zh) 气带和气带装置
US20170028962A1 (en) Side airbag device
CN1903619A (zh) 气囊装置
JP5446657B2 (ja)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JP5136392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3056671A (ja) エアバッグ
CN1769102A (zh) 气囊装置和气囊折叠方法
CN1939780A (zh) 空气安全带和空气安全带装置
JP2010149688A (ja) エアバッグ
JP3715902B2 (ja) エアバッグ
CN1895936A (zh) 气带和气带装置
JP2008056030A (ja)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JP7183947B2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ata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910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