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5936A - 气带和气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带和气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5936A
CN1895936A CN 200610101577 CN200610101577A CN1895936A CN 1895936 A CN1895936 A CN 1895936A CN 200610101577 CN200610101577 CN 200610101577 CN 200610101577 A CN200610101577 A CN 200610101577A CN 1895936 A CN1895936 A CN 1895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gas
inflatable portion
connector
fix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015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樋口昌裕
丝贺康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95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5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带和气带装置,能够防止由于张力施加在膨胀且长度方向长度变短的气带而使该气带再伸长。气带(30)具有第1标准带(31)、第2标准带(32)以及它们之间的可膨胀部(33)。再伸长防止部件(40)具有分别设置在可膨胀部(33)两端侧的端部体(41、42)以及连接端部体(41、42)的连接体(43)。一旦充气机工作,则可膨胀部(33)膨胀,可膨胀部(33)的长度变短,可膨胀部(33)整体被容纳在再伸长防止部件(40)的端部体(41、42)之间。由于膨胀后的可膨胀部(33)粗得无法通过带穿过口(41a、42a),所以即使通过标准带(32)施加了较大张力(F),可膨胀部(33)也不会伸长。

Description

气带和气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等对乘员进行约束的气带和气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膨胀部膨胀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变短的气带和气带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安全带装置的一部分织带做成可膨胀部的气带装置,例如特开2003-312439号公报记载了下述一种气带装置。
图3和图4表示了该号公报记载的气带装置。安全带20具有肩带部6和腰带部7。该肩带部6被从设置在中柱2下部的肩带用卷收器3拉出,并经由设置在中柱2上部的贯通环(through ring)5而延伸。腰带部7被从设置在上述肩带用卷收器3下部的腰带用卷收器4拉出,并经由乘员腰部进行延伸。将舌片装置8设置在肩带部6和腰带部7的端部上。设置了带扣装置9,其固定在由座椅框架(图中未示)或滑轨(图中未示)组成的座椅基座10上,并与上述舌片装置8结合。设置了与上述带扣装置9一体设置的充气机11。
该气带装置,一旦车辆发生碰撞且用于检测碰撞的加速度传感器(图中未示)检测到超过规定值的加速度时,则充气机11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通过带扣装置9内的气体通路和舌片装置8内的气体通路,进入到气带BG1、BG2内,通过使肩带部6和腰带部7的袋状带部6b、7b的织带WG1、WG2膨胀、展开,来轻柔地约束乘员。
肩带部6,由不与乘员接触的标准带部6a和作为膨胀部的袋状带部6b构成。具有与乘员胸部接触的部分的袋状带部6b,由在车辆碰撞时产生张力并形成袋状的织带WG1构成。织带WG1的张力,是随着通过圆形编织针织物构成的织带WG1的膨胀而产生的。将气囊BG1内置于肩带部6的袋状带部6b的织带WG1的内部。
腰带部7,包括:标准带部7a,虽然与乘员腰部接触,但是不膨胀展开;和袋状带部7b,具有与乘员的腰部接触并膨胀展开的部分。该袋状带部7b,由在车辆碰撞时产生张力并形成袋状的织带WG2构成。织带WG2的张力,是随着通过圆形编织针织构成的织带WG2的膨胀而产生的。将气带BG2内置于腰带部7的袋状带部7b的织带WG2的内部。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12439号公报
气带具有袋状带和包围该袋状带的针织罩,该针织罩在气带长度方向上几乎不伸长,沿气带的膨胀方向自由伸长,而且在该针织罩膨胀而使该针织罩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变短的情况下,伴随着气带的膨胀,整个气带的长度变短,气带合适地佩戴到乘员身上。
在这种膨胀时长度方向长度变短的气带中,当施加很大张力时,气带内部的气体被压缩,气带有可能沿着长度方向再伸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带和气带装置,能够防止因张力施加在这种膨胀时长度方向长度变短的气带而使该气带再伸长。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气带,具有可膨胀部,一旦该可膨胀部膨胀,则该可膨胀部在气带长度方向的长度变短,其特征在于,设置了用于防止该可膨胀部在膨胀后在长度方向上再伸长的再伸长防止装置。
技术方案2的气带,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该再伸长防止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该可膨胀部的两端侧且具有该气带可穿过的穿过口的端部体;和将该端部体彼此连接的非伸长性的连接体。
技术方案3的气带,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该再伸长防止装置,包括:设置在该可膨胀部的一端侧且具有该气带可穿过的穿过口的端部体;和一端与该端部体相连,另一端与该可膨胀部的另一端侧相连的非伸长性的连接体。
技术方案4的气带,在技术方案3中,其特征在于,在该可膨胀部的该另一端侧设有用于将该气带连接到车体侧部件上的固定器;所述连接体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在该固定器上。
技术方案5的气带,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该可膨胀部的前端侧连接到车体侧部件上,该再伸长防止装置,包括:设置在该可膨胀部的后端侧且具有该气带可穿过的穿过口的端部体;和一端与该端部体相连,另一端与该车体侧部件相连的非伸长性的连接体。
技术方案6的气带,在技术方案5中,其特征在于,该车体侧部件是座椅或车体的车柱。
本发明(技术方案7)的气袋装置是一种具有气带和用于使该气带膨胀的充气机的气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带是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带。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气带和气带装置中,由于可以防止膨胀后的可膨胀部再伸长,因此可以在长时间内使气带保持较高的张力。
在技术方案2的气带中,端部体挂在膨胀后的可膨胀部的两端部上,通过利用该连接体阻止该端部体彼此分离,能够防止可膨胀部再伸长。该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技术方案2的气带中,端部体挂在膨胀后的可膨胀部的一端上,通过利用连接体阻止向可膨胀部另一端侧拉伸该端部体,能够防止可膨胀部再伸长。该结构也简单,成本低。
如技术方案4所示,在该可膨胀部的该另一端侧设置用于将该气带连接到车体侧部件上的固定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连接体连接到该固定器上。
在技术方案5的气带中,可膨胀部的前端侧连接到车体侧部件上,端部体设置在该可膨胀部的后端侧,该端部体通过连接体连接到车体侧部件上。因而,在可膨胀部膨胀时,端部体挂在膨胀后的可膨胀部的后端侧,通过利用连接体阻止向车体侧部件拉伸该端部体,能够防止可膨胀部再伸长。
此时,也可以如技术方案6所示,连接体例如也可以连接到座椅上,也可以连接到车体的车柱等上。
另外,在本发明中,连接体为非伸长性是指:利用膨胀后的可膨胀部向该连接体施加规定张力时,该连接体的伸长率在30%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气带的视图,(a)是再伸长防止部件的立体图,(b)是表示将再伸长防止部件安装在气带上的状态的立体图,(c)是气带膨胀时的长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视图,(a)表示可膨胀部膨胀前的状态,(b)表示可膨胀部膨胀后的状态;
图3是表示现有示例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现有示例的侧视图;
图5是其它实施例的气带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的气带的侧视图,(a)是该气带的立体图,(b)是(a)的B-B线的剖视图,(c)是安装在该气带上的固定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的气带的视图,(a)表示可膨胀部膨胀前的状态,(b)表示可膨胀部膨胀后的状态;
图8是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将图7的气带保护罩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其它实施例的气带和再伸长防止部件的设置结构的说明图;
图11是其它实施例的气带和再伸长防止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气带的视图,图1(a)是再伸长防止部件的立体图,图1(b)是表示将再伸长防止部件安装到气带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c)是气带膨胀时的长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气带30具有第1标准带31、第2标准带32以及它们之间的可膨胀部33。
虽然图中未示,但是该可膨胀部33包括袋状带和包围该袋状带并由织物构成的针织罩。该针织罩沿宽度方向柔软地伸缩,通过实施加热拉伸加工而使得沿长度方向几乎不能伸长。
第1标准带31的前端与固定器34相连,基端缝合在可膨胀部33的一端(前端)上。第2标准带32的前端缝合在可膨胀部33的另一端(后端)上。
该气带30,用于图3和图4所示的腰带部7中。
将充气管35插入到第1标准带31内,充气管35的前端到达可膨胀部33内。充气管35的基端与充气机(图中未示)相连。
将用于防止再伸长的再伸长防止部件40设置在该可膨胀部33附近。该再伸长防止部件40具有分别设置在可膨胀部33两端侧的端部体41、42以及连接端部体41、42的连接体43。
在该实施例中,端部体41、42以及连接体43由金属或合成树脂等具有规定强度的材料一体形成。连接体43是呈宽度较窄的板状,端部体41、42从连接体4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立起,再伸长防止部件40整体大致呈“コ”字形。
在端部体41、42上分别设置了带穿过口41a、42a。将第1标准带31穿过带穿过口41a,将第2标准带32穿过带穿过口42a。
一旦充气机工作,则如图1(c)所示,可膨胀部33膨胀,合适地佩戴到乘员身上。此时,可膨胀部33的长度变短,可膨胀部33整体被容纳在再伸长防止部件40的端部体41、42之间。由于膨胀后的可膨胀部33粗得无法通过带穿过口41a、42a,因而即使通过第2标准带32施加很大的张力,也可以使整个气带30在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张力。
图2是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视图,图2(a)表示可膨胀部膨胀前的状态,图2(b)表示可膨胀部膨胀后的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将止动器37设置在可膨胀部33的靠第2标准带32一侧的端部上。该止动器37能够从再伸长防止部件40外侧朝向内侧地通过端部体42的带穿过口42a,但是不能反向通过。在该实施例中,止动器37由挠性材料制成,在设置于再伸长防止部件40外的状态下,向与端部体42分离的方向倾斜。
该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图1相同。
同样地,在该实施例中,当充气机工作而使可膨胀部33膨胀时,可膨胀部33的长度变短,可膨胀部33整体被拉入到再伸长防止部件40内。此时,止动器37也通过带穿过口42a,并设置在再伸长防止部件40内。
然后,当通过第2标准带32向气带施加张力F时,由于止动器37停止在带穿过口42a的边缘部上,因而能够更为可靠地防止可膨胀部33通过穿过口42a。
而且,再伸长防止部件40的连接体43,并不局限于金属或合成树脂等刚性材料,也可以是带子或细绳等。
图5是其它实施例的气带的立体图。
该实施例的再伸长防止部件40A,仅在气带30的可膨胀部30的后端侧(第2标准带32一侧)设置了端部体42A,该端部体42A通过连接体43A连接到固定器34A上,其中该固定器34A安装在该可膨胀部33前端侧(详细地说,与该可膨胀部33前端侧相连的第1标准带31的前端)。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体43A呈细绳状。该连接体43A由可自由弯曲的非伸长性材料构成。而且,在本发明中,连接体43A为非伸长性是指:当通过膨胀后的可膨胀部33向该连接体43A施加规定张力时,连接体43A的伸长率在30%以下。
在端部体42A上设置了带穿过孔42a和连接体穿过孔42b。将可膨胀部33的后端侧穿过该带穿过孔42a。而且,将连接体43A的一端穿过该带穿过孔42b,该连接体43A的一端向该连接体43A的另一端折返,并与该连接体43A的中部结合,从而将该连接体43A的一端连接到该端部体42A上。
在固定器34上也设置了带穿过孔34a和连接体穿过孔34b。将第1标准带31的前端侧穿过该带穿过孔34a,将该标准带31的前端侧向该标准带31的后端侧折返,并结合在第1标准带31的中部,从而使第1标准带31与固定器34A相连。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省略了详细图示和说明,但是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固定器34和第1标准带31的连接结构相同。
而且,将连接体43A的另一端穿过连接体穿过孔34b,将该连接体43A的另一端向连接体43A的上述一端折返,并结合在连接体43A的中部,从而使连接体43A的另一端与固定器34A相连。
附图标记34c表示用于将该固定器34A安装到车体侧部件上的安装螺栓(省略图示)穿过的螺栓通孔。固定器34A,通过该螺栓通孔34c由该安装螺栓固定到车体的车柱部、车室地板或座椅框架部分等上。另外,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将固定器34安装到车体侧部件上的安装结构相同。
连接体43A的长度、即端部体42A距固定器34A的最大距离被如下设定:与因膨胀而长度变短时的可膨胀部33(以及第1标准带31)的整体长度大致相同。
该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图5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这种结构的再伸长防止部件40A的作用如下所述。
如果充气机(图中未示)工作,则通过充气管35将气体导入到可膨胀部33内,可膨胀部33膨胀。此时,可膨胀部33的长度变短,整个气带30绷紧。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端部体42A挂在可膨胀部33的后端侧,通过非伸长性连接体43A向该可膨胀部33的前端侧(固定器34A侧)拉伸该端部体42A,所以即使通过标准带32向膨胀后的可膨胀部33施加较大张力,也可以阻止或抑制可膨胀部33的伸长。因此,整个气带30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张力。
图6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的气带的侧视图,图6(b)是图6(a)的B-B线的剖视图,图6(c)是安装到该气带上的固定器的立体图。
该实施例的再伸长防止部件40B,也在气带30的可膨胀部30的后端侧设置了端部体42B,该端部体42B通过连接体43B连接到固定器34B上,其中该固定器34B安装到该可膨胀部33的前端侧。
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该连接体43B是袋状部件。该连接体43B也由可自由弯曲的非伸长性材料制成。与上述连接体43A相同,连接体43B为非伸长性是指:当利用膨胀后的可膨胀部33向该连接体43B施加规定张力时,连接体43B的伸长率在30%以下。
在该实施例中,在端部体42B上设置了两个带穿过孔42c、42d。所述带穿过孔42c、42d都是细长的狭缝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其中的一个带穿过孔42c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端部体42、42A的带穿过孔42a相同,可膨胀部33的后端侧穿过该带穿过孔42c。
将袋状连接体43B的一端侧穿过另一个穿过孔42d,将该连接体43B的一端向连接体43B的另一端折返,并结合在连接体43B的中部上,从而将连接体43B的一端连接到端部体42B上。
在固定器34B上也设置了2个狭缝状的带穿过孔34d、34e。如图6(c)所示,这些带穿过孔34d、34e,在固定器34B的前后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上相互平行地延伸。
将第1标准带31的前端穿过固定器34B前端的带穿过孔34d,将第1标准带31的前端向该第1标准带31的后端折返,并结合在第1标准带31的中部,从而使第1标准带31与固定器34B相连。
将连接体43B的另一端穿过带穿过孔34d,接着折返并穿过带穿过孔34e,然后结合在连接体43B的中部,从而使连接体43B的另一端与固定器34B相连。另外,与此相反,也可以将连接体43B的另一端首先穿过带穿过孔34e,然后再穿过带穿过孔34d,从而将连接体43B连接到固定器34B上。
这样一来,如图6(a)和图6(b)所示,由于两端侧分别与端部体42B和固定器34B相连的带状连接体43B,与气带30叠合地延伸,所以整个气带30的厚度不会过度增大。
当然,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体43B的长度、即端部体42B距固定器34B的最大距离也如下设定:与因膨胀而长度变小时的可膨胀部33(以及第1标准带31)的整体长度大致相同。
该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图6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设有这种结构的再伸长防止部件40B的气带30中,由于端部体42B挂在该可膨胀部33的后端侧,通过非伸长性连接体43B向该可膨胀部33的前端侧(固定器34B一侧)拉伸该端部体42B,所以即使通过标准带32向因膨胀而长度变短的可膨胀部33施加较大张力,也可以阻止或抑制可膨胀部33的伸长。因此,可以使整个气带30在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张力。
图7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的气带的视图,图7(a)表示可膨胀部膨胀前的状态,图7(b)表示可膨胀部膨胀后状态。图8是图7(b)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是将该气带保护罩展开后状态的立体图。而且在图9中,可膨胀部局部为透视。
该实施例的气带30A具有大致覆盖整个可膨胀部33的保护罩50。该保护罩50是将图9所示的细长长方形的薄片状材料折返,由缝合线(图中未示)缝合而形成筒状。该缝合线是在可膨胀部33膨胀时断裂的低强度接缝。构成该保护罩50的薄片状材料,由在可膨胀部33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都不具有伸长性的材料制造。
与上述连接体43A、43B相同,该保护罩50(构成该保护罩50的薄片状材料)为非伸长性是指:当利用膨胀后的可膨胀部33向该保护罩50施加规定张力时,保护罩50的伸长率在30%以下。
在该实施例中,该保护罩50的前端侧(其前后方向与可膨胀部33的前后方向相同;下同)通过接缝51结合在第1标准带31上(该第1标准带31和可膨胀部33的结合部附近),后端侧通过撕裂线52结合在第2标准带32上(该第2标准带32和可膨胀部33的结合部附近)。该接缝51是即使在可膨胀部33膨胀而对整个气带30A施加较大张力时也不断裂的高强度接缝。而且,该撕裂线52是在可膨胀部33膨胀时断裂的低强度接缝。
在该实施例中,由高强度接缝51将第1标准带31的后端侧和可膨胀部33的前端侧结合。由与撕裂线52不同的其它高强度接缝55将可膨胀部33的后端侧与第2标准带32的前端侧结合。该接缝55也是即使在可膨胀部33膨胀而对整个气带30A施加较大张力时也不断裂的接缝。
如图9所示,具有带穿过孔53a的端部体53安装在该保护罩50的内侧。该端部体53设置在保护罩50的后端侧,可膨胀部33的后端侧穿过该端部体53的带穿过孔53a。附图标记54表示将端部体53固定在保护罩50上的接缝。该接缝54也是即使在可膨胀部33膨胀而对整个气带30A施加较大张力时也不断裂的高强度接缝。
从保护罩50的前端侧(接缝51附近)至端部体53的距离被如下设定:与膨胀而长度变短时的可膨胀部33的整体长度大致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该保护罩50成为对端部体53和可膨胀部33前端侧进行连接的连接体,由该保护罩50和端部体53构成防止膨胀而长度变短后的可膨胀部33的再伸长的再伸长防止部件。
该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图7~图9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这种结构的气带30A中,一旦充气机(图中未示)工作而使可膨胀部33膨胀,则如图7(b)所示,保护罩50的各个撕裂线断裂,该保护罩50开裂。此时,如图8所示,撕裂线52断裂,虽然解除了该保护罩50的后端侧与可膨胀部33的后端侧(第2标准带32)的结合,但是由接缝51所形成的该保护罩50的前端侧与可膨胀部33的前端侧之间的结合继续保持。
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一旦可膨胀部33膨胀,则可膨胀部33的长度变短,整个气带30绷紧。同样地,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端部体53挂在可膨胀部33的后端侧,利用非伸长性保护罩50向可膨胀部33的前端侧拉伸该端部体53,所以即使通过标准带32将很大张力作用在该可膨胀部33上,也可以阻止或抑制可膨胀部33的伸长。因此,可以使整个气带30A在长时间内保持较高张力。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虽然由非伸长性的保护罩50构成将端部体53连接到可膨胀部33的前端侧的连接体,但是也可以设置与该保护罩50分体的非伸长性的连接体。
在该实施例中,虽然将端部体53设置在保护罩50(连接体)的后端侧,由该保护罩50将端部体53连接到可膨胀部33前端侧,但是也可以前后相反地设置端部体53。
即,也可以将端部体53设置在保护罩50的前端侧,由高强度接缝将保护罩50的后端侧设置在可膨胀部33的后端侧(或与其相连的第2标准带32上)。此时,端部体53挂在膨胀后的可膨胀部33的前端侧,该端部体53被保护罩50向可膨胀部33的后端侧拉伸,从而能够阻止或抑制可膨胀部33的再伸长。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再伸长防止部件中,连接体的与端部体相反一侧的端部,固定在气带本身或用于将该气带连接到座椅或车柱等车体侧部件上的固定器上,但是也可以不通过气带或该气带用固定器而直接将其固定到车体侧部件上。
图10(a)表示将这种结构的气带安装到座椅上的示例,是该座椅的侧视图。而且,图10(b)表示将气带安装在B柱上的示例,是该B柱的侧视图。
详细地说,在图10(a)的实施例中,将气带装置设置用的基座部件63设置在车辆座椅60的侧面(支撑座垫61的座椅框架62的侧面)上,通过固定器34将气带30的前端侧连接到该基座部件63上。附图标记65表示将固定器34安装到基座部件63上的安装螺栓。在该实施例的再伸长防止部件40A’中,连接体43A的与端部体42A相反一侧的端部,由固定螺栓66(与固定器34分体的螺栓)直接固定到该基座部件63上。
另外,将充气机64设置在该基座部件63上,将与气带30的可膨胀部33相连的充气管35连接到该充气机64上,从而可以将气体导入到该可膨胀部33内。
而且,在图10(b)的实施例中,通过固定器34将气带30的前端侧连接到在车辆的B柱70的下部。附图标记71表示将固定器34安装到B柱70上的安装螺栓。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体43A的与端部体42A相反一侧的端部,由固定螺栓72(与固定器34分体的螺栓)直接固定到B柱70上。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虽然气带30和连接体43A与B柱70相连,但是这仅是一个示例,也可以连接到其它车柱(例如C柱等)上,也可以连接到车室的地板等车体的其它部分上。
上述图10(a)和图10(b)的再伸长防止部件40A’的结构,不是将连接体43A的与端部体42A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到固定器34上,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固定螺栓66或72直接固定到座椅60(基座部件63)或车体的B柱70上,除此之外,与上述图5所示的再伸长防止部件40A相同,在图10(a)和图10(b)中,采用与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1表示通过专用固定器将连接体安装到车体侧部件上的一个示例,是再伸长防止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该实施例的再伸长防止部件40B’形成如下结构:在上述图6的再伸长防止部件40B中,不是将连接体43B的与端部体42B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到与气带30共用的固定器34上,取而代之的是连接到该连接体43B专用的固定器80上。
在固定器80上设置了带状连接体43B可穿过的狭缝状的带穿过孔80a,将连接体43B的一端侧(与端部体42B相反的一侧)穿过该带穿过孔80a,将该连接体43B的一端向该连接体43B的另一端(端部体42B一侧)折返,并结合在连接体43B的中部上,从而使连接体43B与固定器80相连。附图标记80b表示将固定器80安装到座椅或车柱等的车体侧部件上的安装螺栓(图中未示)所穿过的螺栓通孔。
在该实施例中,气带30通过固定器34连接到车体侧部件上,并且连接体43B通过其专用的固定器80,与该气带30分开固定到车体侧部件上。
该实施例的再伸长防止部件40B’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图6中的再伸长防止部件40B相同,在图11中,用与图6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另外,在图11中,虽然表示了将带状连接体43B通过专用固定器80连接到车体侧部件上的示例,但是当然图10(a)和图10(b)所示的细绳状连接体43A也可以通过专用固定器80连接到车体侧部件上。不言而喻,如图10(a)和图10(b)的实施例所示,也可以不通过固定器而利用固定螺栓将带状连接体43B直接固定到车体侧部件上。
上述各个实施例均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个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气带,具有可膨胀部,一旦该可膨胀部膨胀,则该可膨胀部在气带长度方向的长度变短,其特征在于,
设置了用于防止该可膨胀部在膨胀后在长度方向上再伸长的再伸长防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带,其特征在于,
该再伸长防止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该可膨胀部的两端侧且具有该气带可穿过的穿过口的端部体;和
将该端部体彼此连接的非伸长性的连接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带,其特征在于,
该再伸长防止装置,包括:设置在该可膨胀部的一端侧且具有该气带可穿过的穿过口的端部体;和
一端与该端部体相连,另一端与该可膨胀部的另一端侧相连的非伸长性的连接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带,其特征在于,
在该可膨胀部的该另一端侧设有用于将该气带连接到车体侧部件上的固定器;
所述连接体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在该固定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带,其特征在于,
该可膨胀部的前端侧连接到车体侧部件上,
该再伸长防止装置,包括:设置在该可膨胀部的后端侧且具有该气带可穿过的穿过口的端部体;和
一端与该端部体相连,另一端与该车体侧部件相连的非伸长性的连接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带,其特征在于,
该车体侧部件是座椅或车体的车柱。
7.一种具有气带和用于使该气带膨胀的充气机的气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气带是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带。
CN 200610101577 2005-07-12 2006-07-12 气带和气带装置 Pending CN18959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03220 2005-07-12
JP2005203220 2005-07-12
JP2006038158 2006-02-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5936A true CN1895936A (zh) 2007-01-17

Family

ID=37608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101577 Pending CN1895936A (zh) 2005-07-12 2006-07-12 气带和气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9593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6956B (zh) * 2009-07-30 2013-05-22 林碧芬 辅助充气带装置及辅助支撑带装置
CN103786679A (zh) * 2012-10-31 2014-05-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安全带装置
CN105253092A (zh) * 2015-10-22 2016-01-20 成都易默生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保护安全带
CN105253091A (zh) * 2015-10-22 2016-01-20 成都易默生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保护安全带的使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6956B (zh) * 2009-07-30 2013-05-22 林碧芬 辅助充气带装置及辅助支撑带装置
CN103786679A (zh) * 2012-10-31 2014-05-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安全带装置
CN105253092A (zh) * 2015-10-22 2016-01-20 成都易默生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保护安全带
CN105253091A (zh) * 2015-10-22 2016-01-20 成都易默生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保护安全带的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5807C (zh)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
CN1903620A (zh) 气囊装置
CN100344480C (zh) 气囊装置
CN109664856B (zh) 配置为设置在车辆乘员的多个侧面的安全气囊组件
CN1903619A (zh) 气囊装置
CN1443673A (zh) 气囊装置
CN1309594C (zh) 外展式气囊装置
CN1530264A (zh) 乘坐人员保护装置
EP1369315A1 (en) Occupant protecting device in vehicle seat
CN1459394A (zh) 气囊
CN100335316C (zh) 用于乘客保护设备的安全气囊
CN1792682A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740011A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CN1883985A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CN1621280A (zh) 头部保护气囊
CN1903617A (zh) 气囊装置
CN1651285A (zh) 气囊装置
CN1891533A (zh) 乘员约束装置
CN1958352A (zh) 气囊装置
CN1895936A (zh) 气带和气带装置
US10829080B2 (en) Air bag device
CN1640730A (zh) 乘员腿部保护装置
CN1944117A (zh) 气囊装置
EP1905658A1 (en)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CN1927642A (zh) 气囊装置、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