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0264A - 乘坐人员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乘坐人员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30264A CN1530264A CNA2003101130269A CN200310113026A CN1530264A CN 1530264 A CN1530264 A CN 1530264A CN A2003101130269 A CNA2003101130269 A CN A2003101130269A CN 200310113026 A CN200310113026 A CN 200310113026A CN 1530264 A CN1530264 A CN 15302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bag
- coating member
- gas generator
- seat plate
- passe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 B60N2/4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 B60N2/4221—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due to impact coming from the fro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09—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structure
- B60N2/42718—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structure with anti-submarin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 Ba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乘坐人员保护装置,作为气体发生器无须使用高输出功率的气体发生器,座垫左右边部可以从下向上充分被推压。气囊包覆件(16)包住设在座椅底板(8)上面的、从下面推压座垫前部的可膨胀气囊(12)。气囊(12)沿座椅底板(8)左右宽度方向延伸,气囊包覆件(16)配置在气囊(12)长度方向中间部位。气囊包覆件(16)的周长比膨胀状态下气囊(12)的周长小。气囊包覆件(16)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等车辆冲撞时保护座椅上乘坐人员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具体说其结构是在向前冲撞时束缚住乘坐人员腰部,防止乘坐人员身体向前和向下移动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
技术背景
作为冲撞时保护汽车乘坐人员的系统,即使装有安全带,向前冲撞时也会出现乘坐人员从安全带下面钻出后出溜下去的现象,作为防止此现象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在特开平10-217818号公报中发表了在座垫和座椅底板之间设置可以膨胀的气囊,利用在车辆冲撞时使此气囊膨胀,向上推压座垫的前部,以保护乘坐人员的装置。
图4为表示在此公报中保护乘坐人员装置的座椅前后方向纵向断面图。在座椅前部的座垫框架40和座垫42之间,设置气囊44。此气囊44沿座椅左右宽度方向延伸,利用充气器46可以使它膨胀。座垫42上表面用装饰套48覆盖,乘坐人员坐在上面。
车辆冲撞时充气器46动作,气囊44膨胀,向上推压座垫42前部,或自下而上鼓起来,由于密度变高,能防止(包括抑制)乘坐人员身体向前移动。
专利文献
特开平10-217818号公报
在图4所示以往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中,气囊膨胀的情况下,气囊长度方向中间附近膨胀最大,常常变成中间鼓的形状(纺锤形)。气囊这样膨胀成中间鼓的形状后,在左右方向的中间附近强烈地向上推压,位于左右大腿的座垫的左边和右边不是像中间附近那样强烈向上推压。因此要使座垫左右两侧也强烈地向上推压,气囊必须采用大的容量。此外若使气囊采用大容量的话,充气器(气体发生器)也必须采用相称的高输出功率的充气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坐人员保护装置,作为气体发生器无须使用高输出功率的气体发生器,座垫左右侧从下面可以充分向上推压。
本发明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沿座椅左右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在座垫和座椅底板之间、从下侧推压此座垫前部的可膨胀的气囊;车辆出现紧急情况时使此气囊膨胀的气体发生器;和至少包住此气囊长度方向途中部位的包覆件。
在本发明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中,由于用气囊包覆件至少包住延伸方向(座椅的左右方向)途中部位,可以防止在气囊膨胀时此中间部位附近比左右两侧产生过大的膨胀,气囊左右两侧也充分膨胀。其结果座垫左右两侧部位也充分从下方向上推压。此外由于作为气体发生器无须使用高输出功率的气体发生器,可以使气囊左右两侧充分膨胀,也可以实现气体发生器的成本降低、重量减轻。
此气囊包覆件可以是包住气囊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也可以是包住气囊长度方向途中多个部位。气囊包覆件仅包住气囊长度方向一部分时,完全可以减少气囊包覆件的数量。
在本发明中,气囊包覆件的构成也可以从气囊左端附近一直包至右端附近。采用这样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气囊膨胀成为从气囊的左端附近至右端附近大体相等的尺寸(例如粗细程度或断面面积)。这样座垫从左侧部位至右侧部位以大体相同的上推力从下向上推压。
在本发明中,气囊包覆件的周长优选比在膨胀状态下的气囊的周长小。采用这样结构的情况下,气囊膨胀时最大周长到包覆件的周长为止,可以提高气囊内压力。此外这样会使整个气囊足够快的膨胀。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把气囊包覆件与上述座椅底板连接。采用这样结构的情况下,膨胀的气囊利用气囊包覆件被束缚在座椅底板上。因此对于膨胀的气囊,即使从要向车辆前方移动的乘坐人员的腰部施加向前方的推压力,也能防止乃至抑制此气囊向前移动,使乘坐人员身体向前移动量进一步减小。
在本发明中,气体发生器装在此气囊内,其结构是,可以用贯通此气囊的固定部件把气体发生器固定在座椅底板上,同时把气囊夹在气体发生器和座椅底板之间。这样气囊安装在座椅底板上的强度提高。此外气囊膨胀时减轻气囊的固定部分对座椅底板施加的应力。
本发明设置有覆盖气囊的盖罩,此盖罩的结构是,可以在气囊膨胀时盖罩破碎或变形,允许气囊膨胀。通过设置此盖罩,能防止擦伤气囊,气囊要求的耐久性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装备有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座椅框架在气囊膨胀时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断面图。
图3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现有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断面图。
图5是装备有不同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座椅框架在气囊膨胀时的透视图。
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透视图。
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纵向断面图。
图9是不同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纵向断面图。
图10是预先用盖罩覆盖气囊和包覆件的构成情况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装备有本发明实施方式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座椅框架在气囊膨胀时的透视图,图2为沿图1的II-II线的断面图。
构成汽车座椅的框架是由底座框架1和靠背框架4组成,靠背框架4通过支轴2和倾斜装置(省略图示)连接在底座框架1上,相对底座框架1可以转动。此靠背框架4的上部安装头枕6。此底座框架1有左右侧框架1a、1b,座椅底板8设在这些边框1a、1b前部之间。
虽未图示,在底座框架1和靠背框架4上装有由聚胺酯等组成的座垫和座椅靠背。座椅底板8配置在此座垫前部下面。图1的标号1d表示支承座垫的弹簧。
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具有气囊12,装在此座椅底板8的上面,可以膨胀,用于从下面推压上述座垫的前部;气体发生器14,用于使气囊12膨胀;和气囊包覆件(以下有时简称“包覆件”)16,包住此气囊12,而且连接在座椅底板8上。此气囊12沿座椅底板8左右宽度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气囊包覆件16在此实施方式中由宽幅的带状物卷成,其尺寸可绕气囊12长度方向从左端附近到右端附近的区域一周,把它的一侧边与另一侧边连接成筒状。此气囊包覆件16的周长比在膨胀状态下气囊12的周长小。
在此实施方式中,气囊包覆件16在气囊长度方向的长度与从气囊12左端一侧到右端一侧的长度大体相等。但是气囊包覆件16的长度也可以像后面图3的气囊包覆件16A那样比它短。气囊包覆件左右方向的长度优选气囊12左右方向长度的40~100%,特别优选50~90%。气囊包覆件16可以只配置1个,也可以像后面图5所示的那样配置多个。设置多个气囊包覆件时,希望各气囊包覆件左右方向长度总和在上述范围内。
构成此气囊包覆件16的带状物优选使用此气囊包覆件16的周长方向难以伸长或完全不伸长的材质。此外构成此气囊包覆件16的带状物希望是具有防潮性(防水性)的材质。此带状物可以是由布料、合成树脂带或合成树脂网孔带等比较柔软的材料构成的,也可以是由金属板和金属网孔等硬质材料构成的。
在座椅底板8的上面,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凹陷处18,平时(没有处于车辆冲撞等紧急事态时)气囊12和此气囊包覆件16一起以折叠的状态放在此凹陷处18。
在此实施方式中,棒状气体发生器14配置在此气囊12内。此气体发生器14长度方向是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此气体发生器14的结构是在它的侧周面有气体喷出口(省略图示),从此气体喷出口呈放射状喷出气体。
设置有从此气体发生器14伸出的双头螺栓14a。此双头螺栓14a贯通气囊12和气囊包覆件16各自的下面、凹陷处18的底面,伸出到座椅底板8的下面。此双头螺栓14a用螺母14b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这样把气体发生器14、气囊12和气囊包覆件16连接在座椅底板8上。
在此实施方式中,在气体发生器14长度方向以一定间隔突设多个双头螺栓14a,用此双头螺栓14a以一定间隔在多个位置把此气体发生器14、气囊12和气囊包覆件16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
如图2所示,此座椅底板8的前部比此凹陷处18的前缘高出一个台阶,此座椅底板8的前部和凹陷处18的前缘的台阶差面20从车辆前方面对膨胀的气囊12。此台阶差面20沿此凹陷处18的前缘在车辆宽度方向呈堤坝状。
在这样构成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中,检测到汽车前方冲撞后,气体发生器14动作喷出气体,利用从此气体发生器14来的气体使气囊12膨胀。结果向座垫的前部推压,或通过自下而鼓起来而使密度提高,阻止乃至抑制乘坐人员的腰部向前移动。
在此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中,由于气囊包覆件16包住从气囊12左端附近到右端附近,气囊12膨胀成从它的左端附近到右端附近大体相同的尺寸(粗细程度或断面面积)。这样座垫从左侧部位至右侧部位以大体相同的推压力从下向上推压。
在此实施方式中,由于气囊包覆件16的周长比膨胀状态下的气囊12的周长小,气囊12膨胀时最大尺寸(最大直径)到包覆件16的周长为止,可以提高气囊12内压力。此外这样会使整个气囊12足够快的膨胀。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气囊包覆件16被连接在座椅底板8上,膨胀的气囊12利用气囊包覆件16被束缚在座椅底板上。因此对于膨胀的气囊12,在从要向车辆前方移动的乘坐人员的腰部施加向前方的推压力时,此气囊12能防止乃至抑制向前移动,使乘坐人员身体向前移动量变小。
而且在此事实方式中,由于座椅底板8的前部和凹陷处18的台阶差面20从车辆前方面对膨胀的气囊12,即使从要向车辆前方移动的乘坐人员腰部对气囊12施加非常大的向前推压力,此台阶差面20承受气囊12,阻止此气囊12向车辆前方的移动。
在此实施方式中,由于气囊包覆件16覆盖从气囊12的左端附近到右端附近,能够抑制因潮气等造成的气囊12的恶化和与座垫等擦伤等造成气囊12的损伤等。
在此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侧周面有气体喷出口、从此气体喷出口呈放射状(气囊12的直径方向)喷出气体的气体发生器14,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除此之外形式的气体发生器。例如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在前端部位有气体喷出口、从此气体喷出口实质上仅在一个方向喷出气体形式的气体发生器。采用仅在一个方向喷出气体形式的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希望与使从此气体发生器喷出的气流分散到气囊直径方向的扩散器一起使用。
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的透视图。
此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A也具有气囊12A、气体发生器14A、气囊包覆件16A;气囊12A装在座垫(图没有表示)和座椅底板8之间、可以膨胀,用于从下面推压此座垫的前部;气体发生器14A用于使气囊12A膨胀;气囊包覆件16A包住此气囊12A。
在此实施方式中,此气囊12A沿座椅底板8左右宽度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它的左右两个端部用螺栓22a固定在此座椅底板8的上面。在此气囊12A的左右两个端部盖上垫片22b。螺栓22a穿过设在它们上面的插入螺栓用的孔(图中没有表示),以便贯通此垫片22b和气囊12A的端部,然后用螺栓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此气囊12A的两个端部用此垫片22b和座椅底板8夹住。
这样利用通过垫片22b拧紧螺栓22a,在气囊12A膨胀时和膨胀后的气囊12A承受来自乘坐人员负荷时,能够分散在上述螺栓插入用孔四周产生的应力,能够防止此孔四周破裂后,防止气囊12A端部从螺栓22a脱离,或产生气体泄漏。
在本发明中,此垫片22b的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金属和硬质合成树脂等能确保必要强度,可以由各种材料构成垫片22b。
气体发生器14A在前端部位有气体喷出口(图中没有表示)。此气体喷出口上连接管24,此气体发生器14A通过管24连接此气囊12A的一端。具体说,此管24前端插入设在此气囊12A一端的管道接入口26。然后用型套28把此管道接入口26贴紧此管24的四周。
在从管道接入口26到插入气囊12A内的管24的前端,在此气囊12A内装有使来自气体发生器14A的气体扩散到放射方向(气囊12A的直径方向)的扩散器(图中没有表示)。
气囊包覆件16A由带状物卷成,其大小可绕气囊12A长度方向中间部位一周,将它的一侧边缘和另一侧边缘连接成筒状部件。此气囊包覆件16A的周长比膨胀状态的气囊12A的周长小。此气囊包覆件16A配置成包住气囊12A的中间部位。
在此实施方式中,此气囊包覆件16A它的下面用铆钉(图中没有表示)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面。但是气囊包覆件16A不连接在座椅底板8上也可以。
此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A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图1、2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相同。
此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A中,由于用气囊包覆件16A包住气囊12A长度方向(座椅左右方向)中间部位,气囊12A膨胀时,能防止此中间部位附近与两侧相比膨胀过大的情况,气囊12A左右两侧也充分膨胀。其结果从下面充分向上推压座垫左右两侧。此外由于作为气体发生器无须使用高输出功率的气体发生器,可以使气囊12A左右两侧充分膨胀,也可以实现使气体发生器的成本降低、重量减轻。
在此实施方式中,气囊包覆件16A的周长希望比在膨胀状态下的气囊12A的周长小,气囊12A膨胀时最大尺寸(最大直径)到气囊包覆件16A的周长为止,可以提高气囊12A内压力。此外这样会使整个气囊12A足够快的膨胀。
在此实施方式中,只是把气囊12A长度方向的两端用螺栓22a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而由于设置在此长度方向中间的气囊包覆件16A被固定在此座椅底板8上,膨胀的气囊12A中间部位因气囊包覆件16A被束缚在座椅底板上。因此在此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A中也是在从要向车辆前方移动的乘坐人员腰部对气囊12A施加推压力时,能防止乃至抑制此气囊12A向前移动,使乘坐人员身体向前移动的量变小。
在此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A中,气体发生器14A作出喷出气体动作时,从此气体发生器14A喷出的气体通过管24和扩散器,沿气囊12A的直径方向上喷到气囊12A内。因此气囊12A快速向厚度方向膨胀,向上推压座垫。
图5表示设置多个气体包覆件的实施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2个气囊包覆件16H分别设置在气囊12的左右。气囊包覆件16H之间有一定间隔,也可以设置成两个气囊包覆件16H之间挨在一起的状态。在图5中,用2个气囊包覆件,也可以用3个以上。如上所述,希望多个气囊包覆件在气囊左右方向的长度总和为气囊12左右方向长度的40~100%,最好为50~90%。
图5的其他结构与图1相同,用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用图5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也可以得到与图1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在上述图1、2中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中,在气囊12内设置气体发生器14,利用从此气体发生器14伸出的双头螺栓14a,气囊12和气囊包覆件16被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这种情况下,此气囊12左右两端也与图3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A中的气囊12A一样,也可以用螺栓等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图6(a)为这种结构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B的透视图,图6(b)为沿此(a)图B-B线的断面图。
在此图6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B中,也与上述图1、2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相同,气体发生器14被装在气囊12B内。此气囊12B用气囊包覆件16包住它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
在此实施方式中也是设置从此气体发生器14伸出的双头螺栓14a,如图6(b)所示,此双头螺栓14a贯通气囊12B和气囊包覆件16各自的下面、凹陷处18的底面,伸出到座椅底板8的下面。从座椅底板8的下侧把螺母14b拧在该柱头螺栓14a上,把气体发生器14、气囊12B以及从气囊包覆件16各自的两端把中间的下面连接在座椅底板8上。气囊12B夹在气体发生器14和座椅底板8之间。
在此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B中,此气囊12B的左右两端部位也像上述图3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A中的气囊12A那样,用螺栓22a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此实施方式也在此气囊12B左右两端部位分别垫上垫片(板)22b。螺栓22a穿过贯通此垫片22b和气囊12B端部的螺栓通孔(图中没有表示),拧紧后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分别利用此垫片22b和座椅底板8夹住此气囊12B两端部位。
如上所述,通过此垫片22b紧固螺栓22a,在气囊12B膨胀时和膨胀后的气囊12B承受来自乘坐人员负荷时,能够分散在上述螺栓插入用孔四周产生的应力,能够防止此孔四周破裂,气囊12B端部从螺栓22a脱离。
此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B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图1、2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相同。
在此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B中,由于气囊12B不仅在它的长度方向中间下面,而且在它的长度方向两端也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在车辆冲撞时等情况下,从乘坐人员向车辆前方对膨胀的气囊12B施加推压力时,此气囊12B整个长度方向不向前退动,能可靠地防止乃至抑制乘坐人员向前移动。
在上述图3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A中,气体发生器14A通过管24连接到设置在气囊12A一端附近侧面的管道接入口26,而在本发明中气体发生器与气囊连接结构和连接位置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例如,像图7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C那样,也可以在气囊一端设置管道接入口,通过管把气体发生器连接到此管道接入口。
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用把此管固定在座椅底板上,通过此管把气囊此端固定在座椅底板上,以此替代把气囊此端部直接用螺栓固定在座椅底板上。
在图7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C中,在气囊12C长度方向一端设有管道接入口26,管24一端插入此管道接入口26。用型套28把此管道接入口26贴紧此管24的四周。此管24另一端连接气体发生器14A。
此管24用夹板30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此夹板30具有扣在此管24上的C字形带部分30a和从此C字形带部分30a两端沿座椅底板8上面向侧面伸出的边缘部分30b、30b。
通过把C字形带部分30a扣在管4长度方向的中间,然后用螺栓30c分别把边缘部分30b、30b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管24利用夹板30被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
在此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C中,此气囊12C的另一端用螺栓22a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此实施方式也是此气囊12C的另一端垫上垫片22b。螺栓22a穿过此垫片22b和气囊12C的另一端部,然后拧紧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
此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C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图3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A相同。
在此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C中,把管24连接在管道接入口26上以后,用夹板30把此管24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并且气囊12C的另一端也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因此,不需要用于把气囊12C的该端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的螺栓,同时可以高效率地进行把该气囊12C安装在座椅底板8上的作业。
在图3和图7中,气体发生器14A装在座椅底板8上面,也可以装在除此之外的部位,例如座椅底板8的下面、座椅侧框架1a、1b(参照图1)侧面、或支承座垫的弹簧1d(参照图1)的下侧等。此外,从此气体发生器14A向气囊12A或气囊12C内导入气体的管24也可以不沿座椅底板8的上面,而沿着座椅底板8的下面、座椅侧框架1a、1b侧面、或支承座垫的弹簧1d的下侧等盘绕。
这样做提高了气体发生器14A配置的自由度,同时利用此气体发生器14A和管24在座垫下面,可以防止坐在座垫上的衬布变坏。
在本发明中,气囊和包住此气囊的包覆件也可以像图8(a)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D那样,成为相互独立的部件,也可以像图8(b)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E那样,预先形成一体的部件。图8(a)是设置成气囊12和包覆件16相互独立部件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D的纵向分解的断面图(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垂直面的断面图),图8(b)是预先把气囊12和包覆件16形成一体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E的纵向分解的断面图。
在图8(a)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D和图8(b)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E都与图1、2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相同,气体发生器14装在用包覆件16包住的气囊12内部。然后从此气体发生器14伸出的双头螺栓14a分别穿过设置在气囊12和气囊包覆件16各自的下面和底板8上的螺栓插入孔12a、16a、8a,同时从此座椅底板8的下面把螺母14b拧在双头螺栓14a上,把气体发生器14、气囊12和气囊包覆件16连接在座椅底板8上。
在图8(a)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D中,用气体发生器14的双头螺栓14a,把气囊12和包覆件16安装在座椅底板8上的时候,首先从气囊12内侧穿过此气囊12的螺栓插入孔12a,然后使此双头螺栓14a穿过包住此气囊12的包覆件16的螺栓插入孔16a,再把此双头螺栓14a穿过座椅底板8的螺栓插入孔8a。
在图8(b)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E中,预先把气囊12和包住此气囊12的包覆件16的螺栓插入孔12a、16a之间放置成同心形状,两者下面的底布之间重叠,然后把此下面的底布之间缝合连接。图8(b)的标号32表示由用于连接气囊12和包覆件16下面底布之间缝线形成的缝合线。
在此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E中,用气体发生器14的双头螺栓14a,把气囊12和包覆件16安装在座椅底板8上的时候,由于从气囊12内侧把柱头螺栓14a穿过此气囊12的螺栓插入孔12a,并且也使此双头螺栓14a穿过包住此气囊12的包覆件16的螺栓插入孔16a,可以进行高有效的作业。
此外,利用预先把气囊12和包覆件16形成一体,例如在气囊12和包覆件16制作完成后,拿到座椅组装工序时,不用分别把它们拿过去,提高了搬送效率。再有在把气囊12和包覆件16组装到座椅上的时候,由于把包覆件包在气囊12上,没有必要担心包在气囊12上的包覆件16偏离,也提高了座椅组装的作业效率。
在本发明中,也安装盖罩,把安装在座椅底板上的气囊、包覆件、气体发生器等盖住。图9表示这样结构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F的纵断面图。
在图9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F中,与上述图1、2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相同,座椅底板8上面设有凹陷处18,在此凹陷处18内设置气囊12、包覆件16和气体发生器14。此实施方式中,气体发生器14也是设置在用包覆件16包住的气囊12内部,从此气体发生器14伸出的双头螺栓14a分别穿过设在气囊12和气囊包覆件16各自的下面、凹陷处18底面的螺栓插入孔(图中表示),从此座椅底板8的下面把螺母14b拧在双头螺栓14a上,把气体发生器14、气囊12和气囊包覆件16连接在凹陷处18的底板上。
在此实施方式中,安装有盖住被设置在此凹陷处18内的气囊12、包覆件16和气体发生器14的盖罩34。在此实施方式中,此盖罩34的尺寸是盖住整个此凹陷处18的板状盖罩,其中一对边缘分别用螺栓36a和螺母36b固定在车辆前方一侧的上缘和车辆后方一侧的上缘。
此盖罩34的结构是,在气囊12膨胀时,随此气囊12的膨胀,向上膨胀变形,或者利用气囊12的膨胀力使它破裂,允许气囊12膨胀,或使它从螺栓36a脱离后利用气囊12的膨胀力向上推压。
此盖罩34的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用与气囊12和包覆件16相同的底布(布料)和合成树脂、金属等各种材料构成的盖罩34。
此外,在此实施方式中,盖罩34一对边缘分别用螺栓36a和螺母36b固定在凹陷处18的车辆前方一侧的上缘和车辆后方一侧的上缘,盖罩34固定的方法和固定的部位并不限于此。
在这样构成的乘坐人员保护装置10F中,由于用盖罩34盖住设在凹陷处18的气囊12、包覆件16和气体发生器14,这样能防止与座垫刮蹭造成的损伤。此外把此气囊2、包覆件16和气体发生器14或凹陷处18等构成的凹凸放入座垫中,可以防止坐在座垫上的衬布变坏。
在此实施方式中在凹陷处18(座椅底板8)上安装气囊12、包覆件16和气体发生器14后安装有盖罩34,将各部件盖上,也可以预先把气囊和包住此气囊的包覆件向底板上安装之前先用盖罩盖住。图10(a)为这样结构情况下的气囊、气囊包覆件和盖罩的分解透视图,图10(b)为装上盖罩后的透视图。
在图10中,气囊12G左右两端设置有用于把此气囊12G连接在座椅底板(图中没有表示)的夹板12b、12b,此气囊12G的长度方向中间用包覆件16G包住。各夹板12b上设置有穿过螺栓22a的孔12c。
在此实施方式中,在把气囊12G连接在座椅底板上之前,在把包覆件16G装在气囊12G上的状态下,用盖罩38把它们盖上。此盖罩38是从此气囊12G一端的夹板12b到另一端夹板12b在气囊整个长度方向上把此气囊12G盖住。在此盖罩38左右两端设置有与各夹板12b的螺栓22a插入孔12c重合的开口38a。
把包覆件16G装在气囊12G上,然后把盖罩38盖上,盖住它们。通过此盖罩38的开口38a把螺栓22a穿过各夹板12b的孔12c,用此螺栓22a把此夹板12b固定在座椅底板。在此实施方式中,也是把此螺栓22a通过垫片22b穿过此开口38a和孔12c。
这样在把气囊12G和包覆件16G向座椅底板安装之前,在把包覆件16G装在气囊12G上的状态,把盖罩38盖在它们上面的情况下,由于可以把这些气囊12G、包覆件16G和盖罩38作成一体的组合件安装,可以提高把它们移送到座椅组装工序的效率,提高座椅的组装作业效率。
在本发明中,如上述图8(b)所示那样预先把气囊和包覆件作成一体的情况下,和像图10所示那样在装上包覆件的气囊上盖上盖罩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气囊内预先设置气体发生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预先把从此气体发生器伸出双头螺栓穿过此气囊和包覆件(以及盖罩)的螺栓插入孔,把螺母把拧在双头螺栓上,使此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包覆件(以及盖罩)一体化。这样可以把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包覆件(以及盖罩)作为1个组合件安装,可以进一步提高把它们移送到座椅组装工序的效率,提高座椅组装作业效率。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气囊包覆件由布和合成树脂带等柔软的带状材料构成,也可以由硬的金属板等构成。这种情况下,图示中没有表示,把金属板折成2折,把平叠的气囊夹在它的中间,此金属板的两端用螺栓和铆钉固定在座椅底板上。此金属板在气囊膨胀时利用气囊膨胀的压力发生塑性变形扩张开,向上推压座垫。
通过座垫来施加自乘坐人员的负荷后,此金属板塑性变形逐渐减小,利用此塑性变形吸收乘坐人员运动的能量。
除了折成2折的金属板以外,也可以把2张另外的金属板重叠合在一起,把气囊夹在中间,也可以把气囊拽入金属管,把金属管按压后把此气囊夹在中间。当然也可以用除此之外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是用宽的带状物构成气囊包覆件,气囊包覆件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例如也可以用细绳状物和带状物构成气囊包覆件。
在由这样的细绳状物和带状物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把此气囊包覆件仅设置在气囊长度方向中间一个部位,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不同位置设置多个部位。
上述各实施方式都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图示的方式。例如气囊包覆件的周长可以在气囊的长度方向上是均等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气囊包覆件固定在座椅底板上,在本发明中此气囊包覆件也可以不固定在座椅底板上。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话,提供一种乘坐人员保护装置,作为气体发生器无须使用高输出功率的气体发生器,在座垫左右两侧部被从下向上充分推压。此外采用本发明的话,其结构可以使气囊内压力高,整个气囊可以充分快速膨胀。此外从要向车辆前方移动的乘坐人员的腰部向前方对膨胀的气囊推压力增加时,此气囊能防止乃至抑制向前移动。再有结构上是使气囊膨胀为从气囊左端附近到右端附近大体相同的尺寸(例如粗细或断面积),这样座垫从左侧到右侧几乎以相同的推压力从下向上推压。
Claims (8)
1.一种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可膨胀的气囊,设置在座垫和座椅底板之间,沿座椅左右宽度方向延伸,可以从下侧推压所述座垫前部;
气体发生器,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使该气囊膨胀;和
包覆件,至少包住该气囊长度方向的途中部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覆件至少包住所述气囊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覆件至少包住所述气囊长度方向的途中多个部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覆件包住从所述气囊左端附近到右端附近的部位。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覆件周长比膨胀状态下的气囊的周长小。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覆件被连接在座椅底板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气囊内,利用贯通所述气囊的固定部件把气体发生器固定在座椅底板上,同时气囊被夹在气体发生器和座椅底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乘坐人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覆盖气囊的盖罩,所述盖罩在所述气囊膨胀时破裂或变形,允许气囊膨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66877/2003 | 2003-03-12 | ||
JP2003066877 | 2003-03-12 | ||
JP106704/2003 | 2003-04-10 | ||
JP2003106704 | 2003-04-10 | ||
JP2003203883A JP4269826B2 (ja) | 2003-03-12 | 2003-07-30 | 乗員保護装置 |
JP203883/2003 | 2003-07-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0264A true CN1530264A (zh) | 2004-09-22 |
CN100363210C CN100363210C (zh) | 2008-01-23 |
Family
ID=32830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1302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3210C (zh) | 2003-03-12 | 2003-12-25 | 乘坐人员保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178616A1 (zh) |
EP (1) | EP1459942B1 (zh) |
JP (1) | JP4269826B2 (zh) |
CN (1) | CN100363210C (zh) |
DE (1) | DE60304099T8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0046A (zh) * | 2011-01-07 | 2011-05-11 | 同济大学 | 汽车安全座椅 |
CN102806883A (zh) * | 2011-06-02 | 2012-12-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安全气囊 |
CN102897063A (zh) * | 2012-09-27 | 2013-01-30 |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汽车安全座椅 |
CN108068745A (zh) * | 2016-11-10 | 2018-05-25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包括安全气囊的车辆座椅总成 |
CN112078451A (zh) * | 2019-06-12 | 2020-12-1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座椅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81812B2 (ja) * | 2003-09-30 | 2010-11-17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JP4466464B2 (ja) | 2004-08-04 | 2010-05-26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JP4674468B2 (ja) * | 2004-02-10 | 2011-04-20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JP2005239055A (ja) * | 2004-02-27 | 2005-09-08 | Takata Corp | 乗員保護装置 |
JP2006188198A (ja) * | 2004-12-08 | 2006-07-20 | Tkj Kk | 乗員保護装置 |
JP2006199271A (ja) * | 2004-12-24 | 2006-08-03 | Tkj Kk | 乗員拘束装置 |
JP4539333B2 (ja) * | 2005-01-11 | 2010-09-08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JP2006240606A (ja) * | 2005-02-04 | 2006-09-14 | Takata Corp | 乗員保護装置 |
JPWO2006095803A1 (ja) * | 2005-03-10 | 2008-08-14 |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4775111B2 (ja) * | 2005-05-25 | 2011-09-21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JP5020235B2 (ja) | 2005-06-03 | 2012-09-05 | サルフレックス ポリマーズ リミテッド | 能動式クッション |
JP4654838B2 (ja) * | 2005-08-25 | 2011-03-23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拘束装置 |
JP4646746B2 (ja) * | 2005-09-05 | 2011-03-09 |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シート |
JP2007099215A (ja) * | 2005-10-07 | 2007-04-19 | Takata Corp | 乗員拘束装置 |
JP2007106215A (ja) * | 2005-10-12 | 2007-04-26 | Takata Corp | 乗員拘束装置 |
DE102005051171B4 (de) * | 2005-10-24 | 2011-05-05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Fahrzeugsitz |
JP4715523B2 (ja) * | 2005-10-25 | 2011-07-06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拘束装置 |
JP2007118816A (ja) * | 2005-10-28 | 2007-05-17 | Takata Corp | 乗員拘束装置 |
JP4802660B2 (ja) * | 2005-10-28 | 2011-10-26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拘束装置 |
JP2007131104A (ja) * | 2005-11-09 | 2007-05-31 | Takata Corp | 乗員拘束装置 |
JP4923529B2 (ja) * | 2005-11-14 | 2012-04-25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拘束装置 |
EP1948482B1 (en) * | 2005-11-17 | 2011-01-05 | Salflex Polymers Ltd. | Bolster deployment pattern |
US7980589B2 (en) * | 2005-11-17 | 2011-07-19 | Salflex Polymers Ltd. | Inflatable bolster |
JP4961902B2 (ja) * | 2005-12-01 | 2012-06-27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JP2007276567A (ja) * | 2006-04-04 | 2007-10-25 | Takata Corp | 乗員拘束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
JP4813240B2 (ja) * | 2006-04-19 | 2011-11-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付構造 |
JP4813241B2 (ja) * | 2006-04-19 | 2011-11-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7648161B2 (en) | 2006-04-19 | 2010-01-19 | Honda Motor Co., Ltd. | Airbag device |
US20080088119A1 (en) * | 2006-10-13 | 2008-04-17 | Yoshiki Murakami | Passenger constraining apparatus |
CN102741092B (zh) * | 2008-10-29 | 2015-07-2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
DE102009014335A1 (de) * | 2009-03-21 | 2010-09-23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sitz |
US8459689B2 (en) | 2009-12-24 | 2013-06-11 | Salflex Polymers Ltd. | Passenger side active knee bolster |
US8491008B2 (en) | 2010-05-05 | 2013-07-23 | Salflex Polymers Ltd. | Injection molded inflatable active bolster |
JP2012016970A (ja) * | 2010-07-06 | 2012-01-26 | Toyota Motor Corp | 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内蔵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
US8579325B2 (en) | 2010-11-09 | 2013-11-12 | Salflex Polymers Ltd. | Active bolster |
US9254808B2 (en) | 2011-02-07 | 2016-02-09 | Salflex Polymers Limited | Active bolster assembly |
KR101697924B1 (ko) * | 2011-04-18 | 2017-01-20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
US9533646B2 (en) * | 2014-08-27 | 2017-01-03 | Autoliv Asp, Inc. |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with inflatable pelvis restraint device |
US9598042B2 (en) * | 2015-08-12 | 2017-03-21 | Autoliv Asp, Inc. |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with inflatable pelvis restraint device |
US9994138B2 (en) * | 2015-12-02 | 2018-06-1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eat with deployable plastic beam |
GB2550191A (en) * | 2016-05-12 | 2017-11-15 | Gordon Murray Design Ltd | Vehicle seat |
US11752907B1 (en) * | 2019-06-26 | 2023-09-12 | Zoox, Inc. | Actuation of restraint surface adjustment safety system |
US11077817B1 (en) | 2020-01-23 | 2021-08-0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Airbag assembly inflatable from seat bottom |
US11685329B2 (en) * | 2021-03-30 | 2023-06-27 | Zoox, Inc. |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seatback |
US11623597B1 (en) | 2022-01-31 | 2023-04-11 | Zoox, Inc. | Multipurpose seatback bladder system for crash safety and lumbar suppor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2588A (en) * | 1983-08-04 | 1986-06-03 | Tachikawa Spring Co., Ltd. | Vehicle seat |
JPH0781466A (ja) * | 1993-09-10 | 1995-03-28 | Nissan Motor Co Ltd | 乗員前方移動規制用のシート下部構造 |
US5695242A (en) * | 1996-02-15 | 1997-12-09 |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 Seat cushion restraint system |
JPH106897A (ja) * | 1996-06-21 | 1998-01-13 | Toyoda Gosei Co Ltd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3285129B2 (ja) * | 1997-01-31 | 2002-05-27 |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US5979929A (en) * | 1997-05-02 | 1999-11-09 | Autoliv Asp, Inc. | Fastenerless slip-on spring clip for airbag module retention |
GB2357466B (en) * | 1999-12-21 | 2003-04-02 | Autoliv Dev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vehicle seat |
JP2001247010A (ja) * | 1999-12-28 | 2001-09-11 | Takata Corp | 乗員保護装置 |
US6296292B1 (en) * | 2000-05-18 | 2001-10-02 | Yakov Feldman | Vehicle crash-safety seat |
JP4453176B2 (ja) * | 2000-09-06 | 2010-04-21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ベンチシート |
JP4239387B2 (ja) * | 2000-09-06 | 2009-03-18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US6682141B2 (en) * | 2001-09-14 | 2004-01-27 | The Boeing Company | Seat assembly having a seat repositioning device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
GB2385028A (en) * | 2002-02-12 | 2003-08-13 | Autoliv Dev | An inflatable safety arrangement |
JP2004009798A (ja) * | 2002-06-04 | 2004-01-15 | Takata Corp | 乗員保護装置 |
JP3972736B2 (ja) * | 2002-06-04 | 2007-09-05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DE10301462B3 (de) * | 2003-01-16 | 2004-08-05 |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Lakeland | Kraftfahrzeug-Rückhaltevorrichtung |
DE20301516U1 (de) * | 2003-01-31 | 2003-07-10 |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73553 Alfdorf | Fahrzeugsitz |
JP4238675B2 (ja) * | 2003-08-26 | 2009-03-18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JP2005145227A (ja) * | 2003-11-14 | 2005-06-09 | Takata Corp | 乗員保護装置 |
JP4674468B2 (ja) * | 2004-02-10 | 2011-04-20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JP2005239055A (ja) * | 2004-02-27 | 2005-09-08 | Takata Corp | 乗員保護装置 |
-
2003
- 2003-07-30 JP JP2003203883A patent/JP426982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1-18 EP EP03026560A patent/EP145994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1-18 DE DE60304099T patent/DE60304099T8/de active Active
- 2003-12-25 CN CNB2003101130269A patent/CN10036321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2-31 US US10/747,957 patent/US2004017861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0046A (zh) * | 2011-01-07 | 2011-05-11 | 同济大学 | 汽车安全座椅 |
CN102050046B (zh) * | 2011-01-07 | 2012-12-05 | 同济大学 | 汽车安全座椅 |
CN102806883A (zh) * | 2011-06-02 | 2012-12-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安全气囊 |
CN102806883B (zh) * | 2011-06-02 | 2015-06-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安全气囊 |
CN102897063A (zh) * | 2012-09-27 | 2013-01-30 |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汽车安全座椅 |
CN108068745A (zh) * | 2016-11-10 | 2018-05-25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包括安全气囊的车辆座椅总成 |
CN112078451A (zh) * | 2019-06-12 | 2020-12-1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座椅 |
CN112078451B (zh) * | 2019-06-12 | 2023-02-2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座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40178616A1 (en) | 2004-09-16 |
JP2004359207A (ja) | 2004-12-24 |
DE60304099T8 (de) | 2007-02-01 |
EP1459942B1 (en) | 2006-03-22 |
DE60304099D1 (de) | 2006-05-11 |
DE60304099T2 (de) | 2006-10-19 |
EP1459942A1 (en) | 2004-09-22 |
CN100363210C (zh) | 2008-01-23 |
JP4269826B2 (ja) | 2009-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30264A (zh) | 乘坐人员保护装置 | |
CN1603175A (zh) | 乘员保护装置 | |
CN1305714C (zh) | 充气机 | |
CN1275807C (zh) |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 | |
CN102036857B (zh) | 交通工具座椅组件 | |
EP1369315B1 (en) | Occupant protecting device in vehicle seat | |
CN1076682C (zh) | 有侧面冲击气袋装置的座椅结构 | |
CN1903620A (zh) | 气囊装置 | |
CN1459394A (zh) | 气囊 | |
CN1207071A (zh) | 侧气囊装置的气囊 | |
CN1741923A (zh) | 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 | |
CN100335316C (zh) | 用于乘客保护设备的安全气囊 | |
CN1903619A (zh) | 气囊装置 | |
CN1443673A (zh) | 气囊装置 | |
CN1665704A (zh) | 车辆的仪表台面板结构 | |
CN1621280A (zh) | 头部保护气囊 | |
CN1537752A (zh) | 气囊装置以及搭载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 |
JP2007131104A (ja) | 乗員拘束装置 | |
CN1847059A (zh) | 气囊和气囊装置 | |
CN1640730A (zh) | 乘员腿部保护装置 | |
CN1439553A (zh) | 乘客腿部保护装置 | |
CN1769102A (zh) | 气囊装置和气囊折叠方法 | |
CN1903617A (zh) | 气囊装置 | |
CN1785719A (zh) | 乘员保护装置 | |
CN1817695A (zh) | 气囊和气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