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3673A - 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3673A
CN1443673A CN03106678.XA CN03106678A CN1443673A CN 1443673 A CN1443673 A CN 1443673A CN 03106678 A CN03106678 A CN 03106678A CN 1443673 A CN1443673 A CN 1443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belt
hole
occupant
a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66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居川忠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43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3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中膨胀展开的气囊向前突出的长度受到带子的限制并且当膨胀展开的气囊的下部承受了乘员的腹部附近时,气囊的上部进一步向乘员膨胀展开从而承受乘员的头部。气囊(10)的前片(10a)和后片(10b)通过带子(11)彼此相连。带子(11)的两端都连接在后片(10b)上并且带子的中间部分穿过在前片(10a)的上部和下部上的每个带插入件(18A)和(18B)的孔(17)。在气囊(10)展开后,当乘员与前片(10a)的下部接触时,前片(10a)的下部回撤并且通过带子(11)对前片(10a)上部的限制减弱,使得前片(10a)的上部进一步向前膨胀展开。

Description

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囊装置,万一发生如车辆碰撞等紧急情况时,气囊装置的气囊展开用以保护乘员,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这样的气囊装置,在气囊展开的过程中,气囊装置所能保护的乘员身体的范围可以改变。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用于车辆的气囊装置包括一个气囊和一个用来使气囊膨胀展开的充气器,并且将其制造为万一发生如车辆碰撞等紧急情况时,充气器喷出并向气囊提供气体,用于展开车辆中的气囊。
为了减少气囊的前凸起和后凸起,也就是说,在气囊膨胀展开时,气囊向乘员伸出的气囊长度,已知的气囊装置中气囊的前侧(乘员侧)和后侧通过一条带子连接起来。
当气囊通过从充气器喷出的气体膨胀展开时,那条带子变得绷紧并且因此向乘员突出的气囊前侧的长度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中膨胀展开的气囊向前突出的长度受到带子的限制,并且当膨胀展开的气囊的下部承受了乘员的腹部附近时,气囊的上部进一步向乘员膨胀展开从而承受乘员的头部。
本发明的气囊装置包括:一个前表面对着乘员而后表面和前表面相对的气囊;一个用于使气囊膨胀展开的充气器,其中分别在气囊前表面的上部和下部提供带插入件,并且提供一条放置于气囊中的带子,使得带子的两端都连接在气囊的后表面一侧,而且带子的中间部分穿过每个带插入件。
本发明所提供的车辆中的气囊装置是作为保护乘员的气囊装置。在这个气囊装置中,当万一发生车辆碰撞等紧急情况时,气囊通过来自充气器的气体膨胀展开。
因为气囊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通过带子连接,气囊向前表面前方的膨胀受到限制。
当乘员与气囊接触时,乘员的腹部附近与气囊前表面的下部接触,气囊前表面的下部在吸收来自乘员的动能的同时向气囊后表面撤回。
象上面所说的,当气囊前表面一侧的下部撤回时,用于限制气囊前表面一侧下部向前膨胀的带子的下半部分在气囊前表面撤回的同时变松。那么,通过来自用于限制气囊前表面上部向前膨胀的带子的上半部分的拉力,经过带插入件,带子下半部分的松弛部分会向带子上半部分移动,因此,带子上半部分的长度会增加。其结果是,来自带子上半部分对气囊的限制会减弱,从而气囊前表面上部会进一步膨胀。
其结果是,得以进一步膨胀的气囊上部可承受与气囊上部相接触的乘员的头部,从而可更有效地吸收施加于头部的冲击。
在本发明的气囊装置中,可以分别在气囊前表面的左部和右部提供带插入件,并且可以提供一条放置于气囊中的带子,使得带子的两端都连接在气囊的后表面一侧,而且带子的中间部分穿过左边的带插入件和右边的带插入件。
在这样的气囊装置中,当乘员与膨胀展开的气囊的右边部分接触前,乘员的左半部分先与膨胀展开的气囊的左边部分接触,气囊的左边部分会撤回。与此同时,通过带子右半部分的拉力,经过带插入件,左右式带子向右半侧移动,因此左右式带子的右半侧长度增加。所以,为补偿气囊左边部分的撤回,气囊的右边部分得以进一步向前膨胀展开。因为这个原因,可更有效地吸收由于和气囊右边部分接触而施加于乘员右半部分的冲击。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个气囊装置的垂直剖面图。
图2是图1中气囊的分解透视图。
图3用于说明图1中一条带子的布置的解释性示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中气囊装置操作的解释性示图。
图5是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说明带插入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说明一个带插入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说明带子的布置的解释性示图。
图8是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说明带子的布置的解释性示图。
图9是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说明带子的布置的解释性示图。
图10是根据实施例用于说明带子的布置的解释性示图。
图11是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说明带子的布置的解释性示图。
图12是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说明一个用于乘客座位的气囊装置操作的解释性示图。
[附图标记]
10,40  气囊
10a     前片
10b     后片
11,11A,11B,11C,11D,11D’,11E,11E’,41  带子
18,18A,18A’,18B,18B’,18C,18D,18E,11F,11G,42A,42B
带插入件
30    固定器
31,62充气器
32    定位环
36    方向盘
60    仪表盘
61    盒子
实施例描述
现在,将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加以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气囊膨胀展开时气囊装置的垂直剖面图;图2是气囊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带子布置的解释性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处于工作状态的气囊装置的解释性视图。另外,在下面的描述中,上下方向是指当配有气囊装置的车辆的方向盘保持其自然驾驶状态(方向盘没有被转动的状态)用来驾驶车辆笔直向前时的上下方向。
气囊装置包括为驾驶员座位准备的气囊10。气囊10通过将前片10a和后片10b的周边部分缝合在一起而构成,其中前片10a和后片10b分别由圆形织物等制造,通过在两片之间充入气体可以使之膨胀。在气囊10中,提供一条带子11用于连接前片10a和后片10b。
当所构造出来的气囊10安装于车辆中时,使前片10a对着乘员而后片10b在相对的一侧与固定器30连接。在后片10b中心的附近提供一个与充气器31连接的孔12。通过将充气器31中的气体经由孔12引入气囊10使之膨胀。为了将气囊10固定在固定器30上,在后片10b上的孔12的周边部分提供有插入孔13用来插入螺栓。插入孔13环绕孔12等间距排列。
沿后片10b的内表面,在后片10b上的孔12的周边部分提供有加固织物14。在具有环行形状的加固织物14上有孔14a,孔14a和孔12有几乎一样的直径并和孔12几乎同轴布置,而且加固织物14通过缝合的办法固定在后片10b上。另外,在加固织物14上的孔14a的周边部分提供有插入孔14b,孔14b具有和插入孔13几乎一样的直径并且和插入孔13重叠在一起。
如图2所示,在加固织物14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上分别提供有用于连接带子11两端的耳状部分15A和15B。耳状部分15A和15B放置在后片10b的上部和下部左右方向中心的附近。
沿着前片10a的内表面在它的中心附近提供有加固织物16。如图2所示,加固织物16具有环行形状,它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与前片10a的上部和下部重叠。另外,加固织物16放置于与前片10a几乎同中心的位置并且通过缝合等办法与前片10a固定在一起。
在加固织物16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上分别提供有带插入件18A和18B,在带插入件上分别开有孔17使得带子11可以从中穿过。带插入件18A和18B分别放置在前片10a的上部和下部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的附近。通过缝合等办法,用来将孔17加固的环行加固织物19分别固定在带插入件18A和18B各自的孔17的周边部分。
如图3所示,通过缝合等办法,带子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后片10b的加固织物15上的耳状部分15A和15B上,并且带子的中间部分穿过分别位于前片10a的上部和下部的带插入件18A和18B的孔17。带子11的中间部分可通过孔17在它的纵向移动。
前片10a的上部和下部通过上面所述的带子11的放置方法分别与后片10b相连接。
如图2所示,在后片10b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提供有通气孔20用来避免带子11在气囊10中通过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附近。在这个实施例中,通气孔20是圆形开口。通过缝合等办法,与通气孔20同圆心的环行加固织物21连接在每个通气孔20的周边部分。另外,图2给出了一个例子,当然在具体实施时并不限于这个例子,该例子给出了通气孔20的布置方式、形状和数目,以及通气孔周边部分的排放位置和加固结构。
图1所示的气囊10通过定位环32与固定器30的前表面(对着乘员的表面)相连接。柱头螺栓33从定位环32的背面伸出,且具有和后片10b上的插入孔13相同的间距。
充气器31安装在固定器30上。凸缘31a从充气器31上横向伸出,并且凸缘31a和固定器30的背面重叠。
在气囊10中,后片10b上孔12的周边部分与固定器30的前表面重叠使得充气器可安装在孔12上。与孔12同心的定位环32与孔12的周边部分重叠。柱头螺栓33插入插入孔13并穿过固定器30和凸缘31a。另外,通过将柱头螺栓33的前端和螺帽34拧紧在一起,定位环32固定在固定器30上并且孔12的周边部分被夹在定位环32和固定器30之间。而且,通过柱头螺栓33和螺帽34,充气器31的凸缘31a也沿着定位环32固定在固定器30上。
气囊装置的构造使得气囊10可折叠起来并由盖子35盖住(见图1)。气囊装置安装在车辆的方向盘36中。
现在,参照图4解释气囊装置的工作状态。另外,图4(a)是当气囊完全展开后气囊装置的截面图,而图4(b)是当气囊与乘员接触时气囊的截面图。
在万一发生如车辆碰撞等紧急情况时,在车辆方向盘36中的气囊装置中,充气器31喷出并向气囊10提供气体,因此可展开气囊10。通过气体的压力,气囊10推开盖子35并在车辆中将其自身展开。
在那时,因为前片10a的上部和下部通过带子11与后片10b相连,气囊10的构造使得它的向前膨胀受到限制并且内部体积较小。因为这个原因,即使当充气器31的功率较低时,气囊10也可以很快地完成膨胀过程达到一个可以承受乘员的状态(见图4(a))。
象这样,当乘员与展开的气囊10接触时,乘员的下部,如腹部首先与对着的气囊前片10a的下部接触。然后,气囊前片10a的下部承受乘员的下部,并且在吸收驾驶者动能的同时向气囊后片10b撤回。
在那时,当气囊前片10a的下部撤回时,用于限制气囊前片10a下部向前膨胀的、被耳状部分15B拉住的、穿过带插入件18B的带子11的下半部分变松。那么,通过来自用于限制气囊前片10a上部向前膨胀的、被耳状部分15A拉住的、穿过带插入件18A的带子11的上半部分的拉力,经过带插入件18B和18A,带子下半部分的松弛部分会向带子上半部分移动,因此,带子11上半部分的长度会增加。因为这个原因,来自带子11上半部分对气囊前片10a上部的限制会减轻,从而如图4(b)所示,前片10a的上部会进一步向前膨胀。
通过这样,由于进一步膨胀的气囊10的上部可承受与气囊10上部相接触的乘员的头部,从而可能更有效地吸收施加于乘员头部的冲击。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尽管带插入件18A和18B构造于从加固织物16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伸出的、与加固织物16整体加工形成的耳状物上,而加固织物16与前片10a的内表面牢固地固定在一起,但带插入件的构造形式并不限于此。例如,两个带插入件可以和加固织物分开提供。另外,可以在前片10a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提供带插入件。图5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它给出了一个用于说明一种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在这个结构中,两个带插入件是分开提供的。
在图5给出的实施例中,上带插入件18A’和下带插入件18B’分开构造,并且两个带插入件排放在前片10a的上部和下部。
带插入件18A’和18B’都由带状基础织物加工制成。基础织物从它的纵向方向的中心向后折叠,从而形成一个双层重叠的形状。在每个带插入件18A’和18B’的前端一侧提供有打在双层重叠形状的基础织物上的孔17’。一条带子(未示出)在孔17’中穿过。沿孔17’的周边部分将重叠的基础织物缝合起来,因此,孔17’的周边部分得到加固。图5中的参考标号22指出了缝合线。带插入件18A’和18B’各自的底部一侧与前片10a的内表面通过缝合等办法连接在一起。
每个带插入件可以有不同于上面所提到的形状。例如,由织物、金属、合成树脂等制造的环状或圈状件可以通过类似于加固织物16的基础织物或直接连接在前片10a上,然后带子可以从中穿过。
另外,连接带子11两端到后片10b的结构可以包括不同于图1到图4所给出的、各种各样的结构。例如,带子11的两端可以放在后片10b和加固织物14之间,然后和加固织物14的周边部分一起缝合在后片10b上。或者,带子11的两端可以不和后片10b连接在一起,而是和后片10b上用于连接充气器的孔12的周边部分一起夹在定位环32和固定器30中间。图6是用于说明带子的这种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在图6的实施例中,沿后片10b上的孔12的周围有一共4个穿过加固织物14、用于连接充气器的螺栓插入孔13。这四个孔13之间具有相同的间距,并且每个孔的位置偏离通过孔12圆心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线段45°。一共四个柱头螺栓33从定位环32的后表面上伸出,它们具有和插入孔13相同的间距。
在带子11A的上端部分有两个分别与排列在孔12的右上侧和左上侧的插入孔13相重叠的插入孔23,在带子11A的下端部分有两个分别与排列在孔12的右下侧和左下侧的插入孔13相重叠的插入孔23。插入孔23的放置使得相邻的插入孔分别沿着带子11A的上端边缘和后端边缘。
另外,带子11A由一条比所需长度长的带状基础织物制成,它的两端折进去以形成双层重叠的形状,因此带子两端的强度得以增加。各个插入孔23穿过具有双层重叠形状的基础织物。
带子11A的中间部分依次穿过排列在前片10a(未示出)上部和下部的带插入孔18A和18B(或者18A’和18B’,未示出),但是带子的两端都不与后片10b连接。
在带子11A的连接结构中,后片10b上的孔12的周边部分和固定器30(未示出)的前表面相重叠,带子11A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分别与孔12的上边缘侧和下边缘侧相重叠,并且定位环32进一步重叠在上面。在那时,柱头螺栓33已经插入彼此互相重合的插入孔13、23。柱头螺栓33的前端穿过固定器30。然后,柱头螺栓33的前端和螺母34(未示出)拧紧并且定位环32固定在固定器30上。通过这样的操作,孔12的周边部分和带子11A的两端被夹在定位环32和固定器30之间。
在这个实施例中,几乎在孔12的正上方提供有一个通气孔20。一个与通气孔同圆心的、环状的加固织物21连接在通气孔20的周边部分。
在上面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气囊装置的构造使得气囊的前片的上部和下部只通过一条带子与气囊的后片相连接,用来在气囊膨胀展开时控制前片的上部和下部的向前膨胀展开。但是,在本发明的气囊装置中,可以根据使用或应用条件的不同改变带子的数目和布置方式。在图7到图10给出的实施例中,带子具有不同的数目或不同的布置方式。另外,图7到图10中的(a)图是展平了的前片内侧的平面图,而那些图中的(b)图是后片内侧的平面图,它与(a)图中的前片一起构成了一组。
在图7的实施例中,提供有一条在前片10a左右方向的中心的附近沿上下方向伸展的带子11B。在前片10a的中心附近提供有一个带插入件18C。
带插入件18C由在上下方向具有长边的长方形基础织物制造,并且在它的上端一侧和下端一侧提供有允许带子11B穿过的孔24A和24B。带插入件18C上的孔24A和24B分别放置在前片10a的上部和下部,并且在带插入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心附近通过缝合等方法与前片10a连接在一起。
在图8的实施例中,提供有两条在左右方向上有不同位置的、互相平行的、沿上下方向伸展的带子11C和11C’,前片10a在左右方向中心附近的一块夹在两条带子之间。在前片10a的中心附近提供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有不同位置的带插入件18D和18D’,前片10a在左右方向中心附近的一块夹在两个带插入件之间。
带插入件18D和18D’的结构分别和图7中的带插入件18C类似,通过将两个带插入件18C在水平方向上平行放置就构成了图8中的带插入件。带插入件18D和18D’上有孔25A、26A和25B、26B,允许带子11C和11C’从各自的上端一侧和下端一侧穿过。在带插入件的上端一侧的孔25A和26A设置在前片10a的上部,在带插入件下端一侧的孔25B和26B设置在前片10a的下部。另外,带插入件18D和18D’各自的沿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通过缝合等方法与前片10a的内表面连接在一起。
另外,将带子11C从带插入件18D上的孔25A和孔25B中抽过,并且将带子11C’从带插入件18D’上的孔26A和孔26B中抽过。
在图9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有两条分别沿前片10a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带子11D和11D’。两条带子11D和11D’在前片10a的中心附近交叉。在前片10a的中心提供有一个为带子11D和11D’共用的带插入件18E。
带插入件18E用正方形基础织物制造,在它的每个顶点的附近提供有孔27A、27B、27C和27D。带插入件18E的顶点分别指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孔27A和27C分别设置在前片10a的上部和下部,并且孔27B和27D分别放置在前片10a的左部和右部。另外,带插入件18E的中心部分通过缝合等方法与前片10a的内表面连接在一起。
将带子11D从带插入件18E上的上孔27A和下孔27C中抽过,并且将带子11D’从左孔27B和右孔27D中抽过。
图10中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通过将图9的前片10a沿顺时针方向大约旋转45°得到。
也就是说,在图10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两条带子11E和11E’交叉成近似X形,其中一条从前片10a的左上侧伸展到右下侧,另一条从左下侧伸展到右上侧。两条带子11E和11E’在前片10a的中心附近交叉。在前片10a的中间部分提供有一个正方形的带插入件18F,它的四个顶点分别朝向左上侧、左下侧、右下侧和右上侧。在带插入件18F每个顶点的附近提供有孔28A、28B、28C和28D。
孔28A、28B、28C和28D分别位于前片10a的左上部分、左下部分、右下部分和右上部分。带子11E从孔28A和孔28C中抽过,并且带子11E’从孔28B和孔28D中抽过。
另外,在图7到图10的各个实施例中,分别在后片10b上提供有通气孔,使得他们可以防止各自的带子11B、11C、11C’、11D、11D’、11E和11E’伸展范围过长。为了加固各个通气孔20的周边部分,为每个通气孔20分别提供有加固织物21。
在图7到图10的每个实施例中的带子的连接结构中,其构造使得后片10b上孔12的周边部分和每条带子11B到11E’的两端位于定位环32(未示出)和固定器30(未示出)之间,这与图6中带子的连接结构类似。也就是说,在图7到图10中的每条带子11B到11E’两端提供有分别和在孔12周围排列的螺栓插入孔13(13a到13d)相重叠的螺栓插入孔23(23a到23d)。
更具体地说,在图7的实施例中,在后片10b上每隔90°提供一个插入孔13a,13b,13c和13d,并且每个孔的位置偏离通过孔12圆心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伸展的线段45°。在带子11B的上端部分提供有两个与位于孔12左上侧和右上侧的插入孔13a和13d相重叠的插入孔23a和23b,而且在带子11B的下端部分提供有两个与位于孔12左下侧和右下侧的插入孔13b和13c相重叠的插入孔23c和23d。
在图8的实施例中,与图7的实施例相似,在后片10b上孔12的左上侧、左下侧、右下侧和右上侧分别提供孔13a,13b,13c和13d。在带子11C的两端分别提供有与孔12左上侧的插入孔13a相重叠的插入孔23a和与孔12左下侧的插入孔13b相重叠的插入孔23b。另外,在带子11C’的两端分别提供有与孔12右上侧的插入孔13d相重叠的插入孔23c和与孔12右下侧的插入孔13c相重叠的插入孔23d。
在图9的实施例中,在后片10b上孔12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每隔90°提供插入孔13a,13b,13c和13d。在带子11D的两端分别提供有与孔12上侧的插入孔13a相重叠的插入孔23a和与孔12下侧的插入孔13c相重叠的插入孔23b。另外,在带子11D’的两端分别提供有与孔12左侧的插入孔13b相重叠的插入孔23d和与孔12右侧的插入孔13d相重叠的插入孔23c。
在图10的实施例中,与图7和图8的实施例相似,在后片10b上孔12的左上侧、左下侧、右下侧和右上侧分别提供孔13a,13b,13c和13d。在带子11E’的两端分别提供有与孔12左上侧的插入孔13a相重叠的插入孔23d和与孔12右下侧的插入孔13c相重叠的插入孔23c。另外,在带子11E的两端分别提供有与孔12右上侧的插入孔13d相重叠的插入孔23a和与孔12左下侧的插入孔13b相重叠的插入孔23b。
在图7到图10的带子11B到11E’中,每个带子的两端与后片10b上孔12的周边部分相重叠,使得插入孔23a到23d与相应的插入孔13a到13d相重合,并且带子的两端和孔12的周边部分一起被夹在定位环32和固定器30之间,而且柱头螺栓33插入各自的插入孔23a到23d及相应的插入孔13a到13d中。
气囊通过将图7到图10的前片10a和后片10b重叠,然后将其周边部分连接在一起构成,利用定位环32将后片10b与充气器31和固定器30连接在一起然后将其折叠并用盖子35(未示出)将气囊盖住就构成了气囊装置,再然后将气囊装置放置于方向盘36(未示出)中。
具有图7所示结构的气囊的构造过程与图1到图4中的气囊10基本相似,并且有相似的作用。
如果气囊装置中包括具有图8所示结构的气囊,那么当气囊膨胀展开时,因为前片10a的向前膨胀受到带子11C和11C’的限制,即使在气囊的内容积较小和充气器31的功率较低时,气囊10也可以很快地完成膨胀。
那么,在展开的气囊的左半侧和右半侧,由于气囊的上部和下部通过带子11C和11C’相连,除了与图1到图4的气囊10相似的作用外,即使乘员与气囊的左半侧或右半侧部分地相撞,随着带子11C和11C’的运动,气囊的上部向前膨胀展开,当气囊的上部承受与其相接触的乘员的头部时,施加于乘员头部的冲击可以被左半侧或右半侧有效地吸收。
在具有图9结构的气囊中,前片10a的上部和下部通过带子11D与后片10b相连,并且前片10a的左部和右部通过带子11D’与后片10b相连。在具有这样气囊的气囊装置中,当气囊膨胀展开时,因为前片10a的向前膨胀受到带子11D和11D’的限制,即使在气囊的内容积较小和充气器31的功率较低时,气囊也可以很快地完成膨胀。
在气囊展开时,如果方向盘36处于其自然驾驶状态,前片10a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处于气囊的上侧和下侧。如果乘员的腹部附近与气囊的下侧相接触,前片10a的下部回撤,并且随着带子11D的运动,前片10a的上部进一步向前膨胀展开,因此有可能在气囊的上部承受与其相接触的乘员的头部时,有效地吸收施加于乘员头部的冲击。
在气囊展开时,如果方向盘36向右侧(或左侧)转动了90°,前片10a的右部(或左部)移到了气囊的下侧。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乘员的腹部附近与气囊的下侧相接触,前片10a的右部回撤,并且随着带子11D’的运动,前片10a的左部进一步向前膨胀展开,使得气囊承受与其上部相接触的乘员的头部,从而有效地吸收施加于头部的冲击。
另外,在气囊展开时,如果方向盘36向右侧转动了一个小于90°的角度(例如45°),带子11D和11D’的一端位于气囊的下侧,而它们的另一端位于气囊的上侧。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乘员的腹部附近与气囊的下侧相接触,前片10a的下部回撤并且带子11D和11D’的一端变得松弛。那么,通过松弛的部分,带子11D和11D’另一端的长度增加,于是前片10a的上部进一步向前膨胀展开,使得气囊承受与其上部相接触的乘员的头部,从而有效地吸收施加于头部的冲击。
象上面那样,当一个气囊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图9结构的气囊时,无论方向盘36的转动角度是多少,总是有可能有效地吸收施加于乘员头部的冲击。
具有图10结构的气囊是通过将图9的气囊顺时针旋转45°构造出来的。因此,具有这种气囊的气囊装置,与包括图9气囊的气囊装置类似,无论方向盘36的转动角度是多少,总是有可能有效地吸收施加于乘员头部的冲击。
另外,在图8的实施例中,尽管带子11C和11C’的带插入件18D和18D’分开提供,一个具有大致长方形形状、水平方向的长度较长、一体构造的带插入件18G可以用来代替带插入件18D和18D’,如图11所示。带插入件18G在其各个顶点的附近有孔29A、29B、29C和29D。
孔29A、29B、29C和29D分别位于前片10a的左上部分、左下部分、右下部分和右上部分。带子11C从孔29A和孔29B中抽过,并且带子11C’从孔29D和孔29C中抽过。
带插入件18G的中心部分通过缝合等方法与前片10a的内表面连接在一起。
在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驾驶员座位的气囊装置。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如乘客座位等的多种气囊装置中。下面,图12是一个将本发明应用于乘客座位的气囊装置中的解释性示图。图12(a)用于说明当气囊完全膨胀展开时气囊装置的状态,图12(b)用于说明当气囊承受乘员时气囊装置的状态。
图12的气囊装置包括一个为乘客座位设计的气囊40,它具有金字塔形状并且能够从仪表盘60的上部向乘客座位的前侧膨胀展开。在气囊40中,提供有带子41用于连接在气囊40前端一侧的对着乘员的表面40a和气囊40的后端一侧。
在对着乘员的表面40a内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提供有带插入件42A和42B。带插入件42A和42B的构造分别与图5中的带插入件18A’和18B’的构造类似,在它的前端一侧有孔43,它的底部一侧与对着乘员的表面40a的内表面通过缝合等办法连接在一起。
带子41的两个端侧都和气囊40的后端一侧相连,并且带子的中间部分从带插入件42A和42B上各自的孔43穿过。在孔43中,带子41的中间部分可在其纵向方向上移动。
气囊40在折叠状态时可收藏于盒子61中,盒子的上表面是敞开的。在盒子61中提供有用于使气囊40膨胀展开的充气器62。一个盖子(未示出)安装在盒子上部敞开的部分上。盒子61置于仪表盘60的上部使得盖子的上表面与仪表盘60的上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
象上面所述的用于乘员座位的气囊装置,在万一发生如车辆碰撞等紧急情况时,气囊40通过来自充气器62的气体推开盖子并在车辆中膨胀展开,如图12(a)所示,气囊从仪表盘60的上部向乘客座位的前侧展开。
在那时,因为对着乘员的表面40a的上部和下部通过带子41与气囊40的后端一侧相连,对着乘员的表面40a的向前膨胀受到限制并且减少气囊40的内部容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当充气器62的功率较低时,气囊40也可以很快地展开。
当乘员与展开的气囊40接触时,乘员身体的下部,如腹部首先与对着乘员的表面40a的下部接触。然后,对着乘员的表面40a的下部承受乘员的身体,并且在吸收乘员动能的同时向气囊40的后端一侧撤回。
在那时,当对着乘员的表面40a的下部撤回时,用于限制对着乘员的表面40a下部向前膨胀的带子的下半侧变松。那么,通过来自用于限制对着乘员的表面40a上部向前膨胀的带子41的上半侧的拉力,经过带插入件42B和42A,带子下半侧的松弛部分会向带子上半侧移动,因此,带子41上半侧的长度会增加。从而,来自带子41上半侧对对着乘员的表面40a上部的限制会减轻,如图12(b)所示,对着乘员的表面40a的上部会进一步向前膨胀。
其结果是,由于进一步膨胀的气囊40的上部可承受与气囊40上部相接触的乘员的头部,从而可能更有效地吸收施加于乘员头部的冲击。
如上面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中膨胀展开的气囊向前突出的长度受到带子的限制,并且当膨胀展开的气囊的下部承受了乘员的腹部附近时,气囊的上部进一步向乘员膨胀展开从而承受乘员的头部。

Claims (2)

1.一种气囊装置,包括:
一个前表面对着乘员而后表面和前表面相对的气囊;和
一个用于使所述气囊膨胀展开的充气器,
其中分别在所述气囊前表面的上部和下部提供有带插入件,和
提供一条放置于所述气囊中的带子,使得带子的两端都连接在所述气囊的后表面一侧,而且带子的中间部分穿过每个所述的带插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带插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气囊前表面的左部和右部,和
提供一条放置于所述气囊中的带子,使得带子的两端都连接在所述气囊的后表面一侧,而且带子的中间部分穿过左边的带插入件和右边的带插入件。
CN03106678.XA 2002-03-07 2003-02-28 气囊装置 Pending CN14436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62272A JP2003260996A (ja) 2002-03-07 2002-03-07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062272/2002 2002-03-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3673A true CN1443673A (zh) 2003-09-24

Family

ID=27751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06678.XA Pending CN1443673A (zh) 2002-03-07 2003-02-28 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81719B2 (zh)
EP (1) EP1342630B1 (zh)
JP (1) JP2003260996A (zh)
CN (1) CN1443673A (zh)
DE (1) DE60301361T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6683C (zh) * 2004-03-24 2007-09-12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847059B (zh) * 2005-04-15 2010-05-26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和气囊装置
CN1871151B (zh) * 2003-09-26 2012-09-05 Am-安全公司 可充气腰带安全气囊
CN101668665B (zh) * 2007-04-03 2012-11-2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用于控制可充气垫的设备和方法
CN103442953A (zh) * 2011-03-14 2013-12-11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气囊
CN108016397A (zh) * 2016-11-01 2018-05-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立式中央侧气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8313B2 (ja) * 2003-06-19 2009-12-2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JP2005096495A (ja) * 2003-09-22 2005-04-14 Honda Motor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5104323A (ja) * 2003-09-30 2005-04-21 Toyoda Gosei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用エアバッグ
JP2006160200A (ja) * 2004-12-10 2006-06-22 Tkj Kk 乗員保護装置、乗員保護装置付車両
US7367586B2 (en) * 2005-05-09 2008-05-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bag restraint for automotive vehicle
JP4836494B2 (ja) * 2005-06-08 2011-12-14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241483B1 (en) 2005-07-07 2013-07-10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Airbag device
JP2007091112A (ja) * 2005-09-29 2007-04-12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DE202005016279U1 (de) * 2005-10-18 2006-03-02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Gmbh Gassackmodul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US7441805B2 (en) * 2006-01-03 2008-10-28 Autoliv Asp, Inc. Cushion break stitch pattern
WO2008109053A2 (en) * 2007-03-05 2008-09-12 Tk Holdings Inc. Airbag module with deployment control flap
JP4539771B2 (ja) 2008-09-01 2010-09-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WO2010122835A1 (ja) * 2009-04-24 2012-10-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0039759A1 (de) * 2010-06-30 2012-01-05 Takata-Petri Ag Gassackanordnungen für ein Lenkrad eines Kraftfahrzeuges
US8684404B2 (en) * 2010-10-27 2014-04-01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with variable venting
US8678431B2 (en) 2010-10-27 2014-03-25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Air bag with tether and pulley arrangement
US8696022B2 (en) * 2010-10-27 2014-04-15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with variable venting
US8684407B2 (en) 2010-10-27 2014-04-01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with height adaptive tether
EP2548772B1 (en) * 2011-07-20 2014-03-0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n airbag arrangement
US20130181429A1 (en) * 2012-01-12 2013-07-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river Airbag with Improved Head and Neck Injury Prevention
US8840139B1 (en) * 2013-03-14 2014-09-23 Autoliv Asp, Inc. Airbag with deflector
US9162645B2 (en) 2013-12-20 2015-10-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igh pressure airbag for oblique impact modes
JP6536963B2 (ja) * 2014-01-21 2019-07-03 ジョイソン セイフティ システムズ アクイジション エルエルシー 乗客側エアバッグ
US9713998B2 (en) * 2014-04-24 2017-07-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rrugated passenger airbag
US9561774B2 (en) 2014-04-24 2017-02-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Winged driver airbag
US9969349B2 (en) 2014-04-24 2018-05-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assenger airbag with extended base
US9199602B1 (en) * 2014-07-23 2015-12-01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Passive air bag with slack creator
WO2016019132A1 (en) * 2014-07-31 2016-02-04 Tk Holdings Inc. Airbag
KR101655526B1 (ko) 2014-08-20 2016-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에어백 장치
JP6443284B2 (ja) * 2015-09-29 2018-12-2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JP6544263B2 (ja) * 2016-02-22 2019-07-1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6113254B4 (de) * 2016-07-19 2022-11-0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rontgassack, Frontgassack-Modul und Kraftfahrzeug
JP2018030534A (ja) * 2016-08-26 2018-03-01 タカタ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KR102593659B1 (ko) * 2016-11-16 2023-10-25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운전석용 에어백 장치
WO2018125542A1 (en) * 2016-12-09 2018-07-05 Key Safety Systems, Inc. Passenger airbag
DE102017117015A1 (de) * 2017-01-31 2018-08-02 Trw Automotive Gmbh Frontal-Gassack
JP6183573B1 (ja) * 2017-03-30 2017-08-2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0919483B2 (en) * 2017-12-21 2021-02-16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for steering wheel
US10953833B2 (en) * 2019-04-09 2021-03-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bag with breakable ba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31300B2 (ja) 1988-03-29 1997-07-1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JPH0237060A (ja) * 1988-07-28 1990-02-07 Ikeda Bussan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514725B2 (ja) * 1989-12-08 1996-07-10 タカタ 株式会社 車輌用エアバッグ
GB9125572D0 (en) * 1991-11-30 1992-01-29 Airbags Int Ltd Limiting strap assembly
JP3039068B2 (ja) 1991-12-04 2000-05-0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ーバッグ
JPH06286543A (ja) 1993-03-31 1994-10-11 Takata Kk エアバッグ
JPH0811657A (ja) * 1994-06-29 1996-01-16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エアバッグ
JP3541471B2 (ja) * 1995-01-23 2004-07-1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取付構造
US6254130B1 (en) * 1998-04-13 2001-07-03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ir bag deployment
EP1230108B1 (en) * 1999-11-12 2007-06-2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ariable profile air bag restraint
JP4608072B2 (ja) * 2000-02-25 2011-01-05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270405A (ja) * 2000-03-28 2001-10-02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356191B2 (ja) * 2000-04-25 2009-11-0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736426B2 (en) * 2000-09-28 2004-05-1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ariable profile air bag restraint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1151B (zh) * 2003-09-26 2012-09-05 Am-安全公司 可充气腰带安全气囊
CN100336683C (zh) * 2004-03-24 2007-09-12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US7360791B2 (en) 2004-03-24 2008-04-22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apparatus
CN1847059B (zh) * 2005-04-15 2010-05-26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和气囊装置
CN101668665B (zh) * 2007-04-03 2012-11-2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用于控制可充气垫的设备和方法
CN103442953A (zh) * 2011-03-14 2013-12-11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气囊
CN108016397A (zh) * 2016-11-01 2018-05-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立式中央侧气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168842A1 (en) 2003-09-11
EP1342630A2 (en) 2003-09-10
US6981719B2 (en) 2006-01-03
DE60301361D1 (de) 2005-09-29
DE60301361T2 (de) 2006-09-28
JP2003260996A (ja) 2003-09-16
EP1342630B1 (en) 2005-08-24
EP1342630A3 (en) 2003-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43673A (zh) 气囊装置
CN1309594C (zh) 外展式气囊装置
CN1459394A (zh) 气囊
CN1903620A (zh) 气囊装置
CN1853989A (zh) 气囊及气囊装置
CN1458027A (zh) 摩托车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275807C (zh)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
CN100336683C (zh) 气囊装置
CN101068700A (zh)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CN1394774A (zh) 车辆用侧气囊及其折叠方法
CN1630593A (zh) 多镶片安全气囊及其制造方法
CN1572602A (zh) 乘员腿部保护装置
CN1847059A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CN1903619A (zh) 气囊装置
JPH0948307A (ja) 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CN1883985A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CN1853988A (zh) 气囊装置、乘员保护系统、车辆
CN100335316C (zh) 用于乘客保护设备的安全气囊
JPWO2011087026A1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JP2015080993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550380A (zh) 气囊及气囊装置
CN1769102A (zh) 气囊装置和气囊折叠方法
CN1803494A (zh)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CN1958352A (zh) 气囊装置
CN1923576A (zh) 乘员腿部约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